1.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公司状态评价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 BCD A.协助市公司运检部做好变电设备检测管理工作 B.按照省公司检测计划开展检测工作 C.负责变电站设备检测重大异常数据分析和复测 D.负责开展检测装备性能检测 2.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省公司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 ); C A.准则、规程、制度、规定 B.标准、规程、制度、规则 C.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D.标准、规程、制度 3.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B.组织制定本单位变电设备检测工作计划 C.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地市公司、省检修公司、省评价中心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交流和推广 4.省公司状态评价中心履行职责包括:负责变电站设备检测重大( )和复测。 A A.异常数据分析 B.事故处理 C.信号处理 D.数据分析 5.带电检测工作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检测频次: ABCD A.在雷雨季节前和大风、暴雨、冰雪灾、沙尘暴、地震、严重寒潮、严重雾霾等恶劣天气之后 B.新投运的设备、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设备 C.高峰负荷期间或负荷有较大变化时 D.经受故障电流冲击、过电压等不良工况后 6.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 )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不小于1年,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2倍。 ABC A.设备状态 B.地域环境 C.电网结构 D.运行工况 7.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设备状态、地域环境、电网结构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不小于( )年,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 )倍。 A A.1、2 B.1、1.4 C.2、1.4 D.2、2 8.地市公司电气试验班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完成检测结果分析,录入PMS系统 C.负责检测装备维护 D.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9.对于未开展带电检测设备,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 )倍;未开展带电检测老旧设备(大于( )年运龄),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 A A.1.4、20 B.1.5、20 C.1.4、25 D.1.5、25 10.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 )、( )、( )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不小于 1 年,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2倍。 ABC A.设备状态 B.地域环境 C.电网结构 D.检修情况 11.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设备状态、地域环境、电网结构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 )。 AD A.不小于1年 B.不小于1.5年 C.不大于基准周期的1.4倍 D.不大于基准周期的2倍 12.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设备状态、地域环境、电网结构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不小于 ( ),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2倍。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3.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设备状态、地域环境、电网结构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不小于 1 年,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 )倍。 B A.1 B.2 C.3 D.4 14.( )指设备在运行状态下,采用检测仪器对其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 D A.在线监测 B.停电试验 C.停电检修 D.带电检测 15.( )指需要设备退出运行才能进行的试验。 A A.停电试验 B.在线检测 C.带电检测 D.停电检修 16.检测工作分为( )和( )两类。 A A.停电试验、带电检测 B.停电试验、在线检测 C.带电检测、在线检测 D.停电检修、带电检测 17.检测工作分为( )和( )两类。 AC A.停电试验 B.例行试验 C.带电检测 D.诊断性试验 18.正常情况下,各单位应依据检测( )、项目和标准(见附录A)开展带电检测和停电试验。 D A.标准周期 B.计划周期 C.批准周期 D.基准周期 19.正常情况下,各单位应依据检测( )开展带电检测和停电试验。 BCD A.计划 B.基准周期 C.项目 D.标准 20.带电检测工作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检测频次:新投运的设备、对( )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设备。 B A.主要部件 B.核心部件 C.重要部件 D.本体部件 21.( )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市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二)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班组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四)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D A.县公司变电检修班 B.县公司变电运维班 C.地市公司变电运维室 D.县公司运检部 22.县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市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B.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C.指导、监督、检查、考核班组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23.地市公司变电检修班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完成检测结果分析,录入PMS系统 C.负责检测装备维护 D.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24.( )指设备在运行状态下,采用检测仪器对其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 B A.带电工作 B.带电检测 C.带电测试 D.带电试验 25.( )指需要设备退出运行才能进行的试验。 C A.停电作业 B.停电检修 C.停电试验 D.停电检测 26.检测工作分为( )试验和( )检测两类。 A A.停电、带电 B.带电、停电 C.停电、停电 D.带电、带电 27.地市公司变电运维班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完成检测结果分析,录入PMS系统 C.负责检测装备维护 D.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28.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对变电设备检测职责分工、( )、检测实施、检测验收、检测报告、检测分析等方面做出规定。 ABCD A.检测分类 B.检测周期 C.检测计划 D.检测准备 29.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对变电设备检测职责分工、检测分类、检测周期、( )、检测准备、检测实施、检测验收、检测报告、检测分析等方面做出规定。 A A.检测计划 B.检测策略 C.检测方法 D.检测目的 30.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以下职责( )。 ABCD A.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B.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C.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检修中心、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31.省公司状态评价中心(以下简称“省评价中心”)履行以下职责:(一)协助省公司( )做好变电设备检测管理工作; C A.安监部 B.人资部 C.运检部 D.基建部 32.省公司状态评价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协助省公司运检部做好变电设备检测管理工作 B.按照省公司检测计划开展检测工作 C.负责变电站设备检测重大异常数据分析和复测 D.负责开展检测装备性能检测 33.省检修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职责包括: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 )并组织实施。 C A.检修计划 B.实验计划 C.工作计划 D.带电检测 34.省检修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职责包括:负责本单位( )和交流。 C A.技术培训 B.技术比武 C.检测技术培训 D.技能竞赛 35.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中关于文明生产的规定,要求各类技术资料、( )按专用柜摆放整齐,标志醒目齐全,便于检索。 D A.安全工器具 B.防护用品 C.仪器仪表 D.图纸 36.检测人员熟悉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具备现场检测相关技术技能,掌握( )。 AB A.现场检测方法 B.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操作方法 C.现场检测结果分析 D.现场风险预控 37.检测人员熟悉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具备现场检测相关技术技能,掌握现场( )、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操作方法。 B A.注意事项 B.检测方法 C.调试方法 D.测试方法 38.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保养( )不少于1次,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C A.每年 B.每半年 C.每季 D.每月 39.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保养每季不少于( )次,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A A.1 B.2 C.3 D.4 40.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时,应由专业修理人员修理,( )后方能投入使用。 B A.试验合格 B.检测合格 C.自检合格 D.他检合格 41.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管理应纳入公司( )。 A A.PMS B.OMS C.公司内网 D.工器具 42.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应有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各单位应建立台帐,具备( )、使用说明书、质保书、检定证书、分析软件和操作手册等档案资料。 C A.试验报告 B.检测合格证 C.出厂合格证 D.验收合格证 43.仪器仪表选用应遵循( )的原则。 ABCD A.成熟可靠 B.先进适用 C.经济合理 D便于携带 44.变电带电检测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时,应由( )修理,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C A.班组成员 B.生产厂家 C.专业修理人员 D.任何人 45.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地市公司每年( )前编制仪器仪表校验计划,报送省评价中心。省评价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汇总并制定仪器仪表年度校验计划。各单位依据校验计划及时送检。 C A.1月15日 B.10月15日 C.11月15日 D.12月15日 46.检测工作的标准作业卡编号应在本单位内具有唯一性。按照“变电站名称+工作类别+年月+序号”规则进行编号,其中工作类别包括维护、( )、带电检测、停电试验。 B A.事故处理 B.检修 C.调试 D.测试 47.检测工作的标准作业卡正文分为( )和( )(含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两部分。 A A.基本作业信息、工序要求 B.任务名称、工序要求 C.基本作业信息、工作顺序 D.任务名称、工作顺序 48.检测工作中,标准作业卡的编制原则为( )、步骤清晰、语句简练,可并行开展的任务或不是由同一小组人员完成的任务不宜编制为一张作业卡,避免标准作业卡繁杂冗长、不易执行。 B A.多任务 B.任务单一 C.双重任务 D.简化任务 49.标准作业卡的编制原则要求,可并行开展的任务或不是由同一小组人员完成的任务( )编制为一张作业卡。 D A.应该 B.必须 C.宜 D.不宜 50.对整站开展的红外测温、局放测试等带电检测项目,( )编制一张标准卡。 C A.禁止 B.允许 C.可 D.不可 51.检测工作过程中,( )应对安全风险、关键工艺要求及时进行提醒 A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监护人 C.工作班成员 D.监督人员 52.检测工作中,工作负责人应及时在标准作业卡上对已完成的工序打勾,并记录有关( )。 C A.结果 B.完成情况 C.数据 D.资料 53.检测工作中,现场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学习,重点交代( )、关键工序、安全风险辨识和预控措施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签字确认。 D A.作业危险点 B.作业范围 C.带电部位 D.人员分工 54.检测工作中,已执行的标准作业卡至少应保留( )个检修周期 A A.1 B.2 C.3 D.4 55.全部检测工作完毕后,( )应在标准作业卡中签名确认。工作负责人应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情况进行评价,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D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监护人 C.工作班成员 D.全体工作人员 56.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中关于文明生产的规定,要求办公场所干净、整洁、定置摆放,办公用品配置( )。 C A.合格、齐备 B.齐备、完好 C.齐全、完好 D.齐全、完备 57.检测工作中,作业现场( )、材料等分区摆放整齐,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 B A.工器具 B.仪器仪表 C.防护用品 D.辅助设备 58.变电带电检测现场全部工作完毕后,全体工作人员应在标准作业卡中( )。 B A.记录数据 B.签名确认 C.进行评价 D.提出改进措施 59.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中,仪器仪表管理的配置原则包括:采购的仪器产品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 ),检测结果应符合产品订货技术条件 C A.验货 B.交接试验 C.到货检测 D.现场试用 60.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中,仪器仪表管理的配置原则包括:仪器仪表的配置应满足公司相关专业规程试验、( )的要求。 B A.规程检测 B.检测项目 C.规程测试 D.检测结果 61.现场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学习,重点交代( )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签字确认。 ABCD A.人员分工 B.关键工序 C.安全风险辨识 D.预控措施 62.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国网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 )。 C A.标准、制度、规定 B.标准、规程、规定 C.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D.规程、制度、规定 63.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B.组织制定公司检测管理制度、技术标准 C.建立公司变电设备带电检测装备检测体系 D.组织公司检测技术培训、交流和推广 64.国网评价中心的职责包括:开展特高压( )千伏GIS设备特高频局部放电、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和变压器高频局放检测。 C A.600 B.800 C.1000 D.1100 65.依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编制的六十七类设备检测细则包括( )。 ABCD A.红外热像检测细则 B.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细则 C.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细则 D.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细则 66.( )每年至少参加1次变电检测通则培训。 BD A.生产领导 B.专业管理人员 C.检修人员 D.检测人员 67.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公司各单位应加强检测工作规范性、( )和( )的检查与考核,各级运检部是检测工作检查与考核归口管理部门 B A.有效性、及时性 B.及时性、准确性 C.有效性、准确性 D.及时性、时效性 68.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国网运检部负责对一类变电站进行检查与考核,对( )类变电站进行抽查 D A.二 B.二、三 C.三、四 D.二、三、四 69.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公司运检部对( )类变电站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三、四类变电站进行抽查。 C A.一 B.二 C.一、二 D.一、二、三 70.公司各单位应加强检测工作( )的检查与考核,各级运检部是检测工作检查与考核归口管理部门。 BCD A.有效性 B.规范性 C.及时性 D.准确性 71.检测人员每( )至少参加1次检测技术技能培训,专业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每( )至少参加1次变电检测通则培训。 C A.周,月 B.月,月 C.月,年 D.年,年 72.公司各单位对变电检测的检查与考核内容有: ABCD A.是否按照检测周期编制检测计划,并开展相关工作 B.检测发现严重及以上缺陷数量 C.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D.仪器仪表是否按照周期校验 73.各单位应对积极开展检测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视( ),给予通报表扬并在运检绩效和同业对标中予以加分。 A A.技术复杂程度及所带来的效益 B.所带来的效益 C.技术复杂程度 D.新技术推广数量 74.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 )运检部每年对管辖一、二类变电站抽查考核的数量不少于三分之一,对三、四类变电站进行抽查。 C A.县公司 B.市公司 C.省公司 D.国网公司 75.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地市公司运检部每年对管辖二类变电站全部进行检查考核,对管辖三、四类变电站抽查考核的数量不少于( )。 B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76.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国网运检部每年对省公司管辖一类变电站抽查考核的数量( )一座,对二、三、四类变电站进行抽查。 B A.多于 B.不少于 C.最多 D.只有 77.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运检部每年对管辖一、二类变电站全部进行检查考核,对管辖三、四类变电站抽查考核的数量不少于( ) B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78.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县公司运检部每年对管辖三类变电站全部进行检查考核,对管辖四类变电站抽查考核的数量不少于( )。 B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79.( )熟悉变电设备检测流程、检测标准,掌握本通则规定的各项管理要求。 A A.专业管理人员 B.专责人员 C.工作负责人 D.工作许可人 80.专业管理人员熟悉变电设备( ),掌握本通则规定的各项管理要求。 BC A.检测计划 B.检测流程 C.检测标准 D.检测规范 81.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各单位应对积极开展检测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视技术复杂程度及所带来的效益,给予通报表扬并在运检绩效和( )中予以加分。 A A.同业对标 B.月度评比 C.季度评比 D.年度评比 82.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对( )工作的奖惩机制,对在检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发现严重及以上设备缺陷、避免设备损坏事故的,应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未按照检测周期编制检测计划的、存在超期或漏检的、未按期校验仪器仪表的,因人员失误造成设备损坏的,应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A A.变电站检测 B.检修班 C.继保班 D.试验班 83.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国网运检部对各省公司检测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纳入( )运检绩效和同业对标考核。 A A.年度 B.季度 C.月度 D.半月 84.在变电带电检测检查与考核中,地市公司运检部每( )对管辖二类变电站全部进行检查考核,对管辖三、四类变电站抽查考核的数量不少于( )。 C A.月,三分之一 B.月,三分之二 C.年,三分之一 D.年,三分之二 85.检测人员每( )至少参加1次检测技术技能培训。 B A.年 B.月 C.季 D.半年 86.检测人员每月至少参加( )次检测技术技能培训。 A A.1 B.2 C.3 D.4 87.人员培训的培训项目包含: ABCD A.变电设备检测管理要求 B.变电设备结构原理 C.变电设备检测原理、项目要求 D.变电设备检测工器具及仪器仪表使用方法 88.专业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每( )至少参加1次变电检测通则培训。 A A.年 B.月 C.季 D.半年 89.专业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每年至少参加( )次变电检测通则培训。 A A.1 B.2 C.3 D.4 90.国网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以下简称“国网评价中心”)履行以下职责:(三)开展特高压1000千伏GIS设备( ); A A.特高频局部放电、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和变压器高频局放检测 B.特高频局部放电、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和开关柜暂态地电波局放检测 C.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变压器高频局放检测和开关柜暂态地电波局放检测 D.特高频局部放电、变压器高频局放检测和开关柜暂态地电波局放检测 91.国网设备状态评价中心(以下简称“国网评价中心”)履行以下职责:(四)负责( )设备带电检测重大异常数据分析和复测; A A.一类变电站 B.二类变电站 C.三类变电站 D.四类变电站 92.国网设备状态评价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协助制定公司变电设备检测技术标准 B.协助做好公司变电设备检测工作管理 C.开展特高压1000千伏GIS设备特高频局部放电、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和变压器高频局放检测 D.负责一类变电站设备带电检测重大异常数据分析和复测 93.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以下职责( )。 ABCD A.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B.组织制定本单位变电设备检测工作计划 C.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地市公司、省检修公司、省评价中心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交流和推广 94.( )应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和《安规》,经本单位生产领导书面批准的人员 AC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许可人 C.监护人 D.工作班人员 95.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应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和《安规》,经本单位( )书面批准的人员。 A A.生产领导 B.营销领导 C.调度主任 D.工会主席 96.检测( ),工作负责人应确认检测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备,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 A A.前一天 B.当天 C.后一天 D.前一周 97.检测工器具应指定( )保管维护,执行领用登记制度。 B A.工作负责人 B.专人 C.固定人员 D.监护人 98.检测前一天,工作负责人应确认检测工器具是否( )。 BCD A.合格 B.完好 C.齐备 D.在校验有效期内 99.外协人员应熟悉《安规》并考试合格并经( )认可。 B A.营销部 B.设备运维管理单位 C.调控中心 D.公司工会 100.110(66)kV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1至( )年,以及停运( )个月以上重新投运前的设备,应进行例行试验。 D A.3、3 B.2、3 C.3、6 D.2、6 10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备,需提前或尽快安排停电试验: ABCD A.巡检中发现有异常,此异常可能是重大质量隐患所致 B.带电检测显示设备状态不良 C.以往的例行试验有朝着注意值或警示值方向发展的明显趋势;或者接近注意值或警示值 D.存在重大家族缺陷 102.检测工作中,作业卡由( )负责审核。 D A.班组长 B.班组技术员 C.工作负责人 D.班组长或班组技术员 103.检测工作作业卡的审核工作由( )负责。 AC A.班组长 B.工作负责人 C.班组技术员 D.工作组成员 104.检测前( )个工作日,工作负责人完成标准作业卡的编制,突发情况可在当日开工前完成。 B A.1 B.2 C.3 D.4 105.检测前( )天,工作负责人应确认检测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备,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 A A.一 B.二 C.三 D.四 106.检测前一天,工作负责人应确认检测工器具是否( ),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 AC A.完好 B.完整 C.齐备 D.破损 107.检测计划下达后,运检单位应分解任务到班组,明确( ),落实仪器、工器具,明确具体检测时间和项目。 ACD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票签发人 C.监护人 D.工作组成员 108.检测计划下达后,运检单位应分解任务到班组,明确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与工作组成员,落实( ),明确具体检测时间和项目。 AD A.仪器 B.装置 C.劳动防护用品 D.工器具 109.检测计划下达后,运检单位应分解任务到班组,明确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与工作组成员,落实仪器、工器具,明确具体检测( )。 BC A.计划 B.时间 C.项目 D.方法 110.检测计划下达后,运检单位应分解任务到班组,明确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与工作组成员,落实仪器、工器具,明确具体检测( )和( )。 A A.时间、项目 B.时间、计划 C.计划、项目 D.计划、周期 111.停电试验计划统一纳入检修计划,按照( )管理通用细则执行。 A A.变电检修 B.变电运维 C.变电检测 D.变电评价 112.检测工作的工作组成员应能正确使用( )。 AC A.安全工器具 B.试验仪器 C.劳动防护用品 D.试验装置 113.检测工作的工作组成员应熟悉( ),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并履行确认手续。 AB A.工作内容 B.工作流程 C.工作方法 D.工作计划 114.检测工作中,( )应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并履行确认手续。 C A.工作负责人 B.监护人 C.工作组成员 D.工作票签发人 115.检测工作中,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应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和《安规》,经本单位生产领导( )的人员。工作负责人还应熟悉工作班组成员的工作能力。 B A.电话许可 B.书面批准 C.口头批准 D.公布批准 116.检测工作中,外协人员应熟悉《安规》并考试合格并经( )认可。 D A.工区 B.单位 C.安监部 D.设备运维管理单位 117.检测计划下达后,( )负责分解任务到班组,明确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与工作成员,落实仪器、工器具,明确具体检测时间和项目。 B A.生产领导 B.运检单位 C.专责 D.检修工区 118.( )的设备,应进行例行试验。 BC A.110(66)kV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1年 B.110(66)kV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1至2年 C.停运6个月以上重新投运前 D.停运1年以上重新投运前 119.( )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 1 至 2 年,以及停运 6 个月以上重新投运前的设备,应进行例行试验。 C A.10kV B.35kV C.110(66)kV D.220kV 120.( )类变电站带电检测计划由地市公司审核批复,并报省公司运检部备案。 C A.一、二 B.二、三 C.三、四 D.一、二、三 121.110 ( 66 ) kV 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 ( ),以及停运 6 个月以上重新投运前的设备,应进行例行试验。 A A.1至2年 B.2至3年 C.3至4年 D.4至5年 122.110 ( 66 ) kV 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 1 至 2 年,以及停运 ( )个月以上重新投运前的设备,应进行例行试验。 B A.5 B.6 C.7 D.8 123.二类变电站带电检测计划经( )、地市公司运检部初审后报送省评价中心。 B A.省公司运检部 B.省检运检部 C.市运检部 D.县运检部 124.一类变电站带电检测计划经省检运检部初审后报送省评价中心;省评价中心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汇总并提出意见后报送省公司运检部。 C A.5 B.8 C.10 D.15 125.( )变电站带电检测计划经省检运检部、地市公司运检部初审后报送省评价中心;省评价中心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汇总并提出意见后报送省公司运检部;省公司运检部在每年12月20日前批复并下达至省评价中心、省检修公司、地市公司,并报国网运检部备案。 B A.一类 B.二类 C.三类 D.四类 126.班组根据月度检测计划安排( )检测工作,并根据设备动态评价结果及时调整。 A A.日 B.周 C.月 D.年 127.班组每年( )前根据带电检测周期要求和设备状态评价结果编制年度检测计划。 C A.8月15日 B.9月15日 C.10月15日 D.11月15日 128.三、四类变电站带电检测计划由( )审核批复,并报省公司运检部备案。 B A.县公司 B.地市公司 C.省公司 D.国网公司 129.一类变电站带电检测计划经省检运检部初审后报送省评价中心;省评价中心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汇总并提出意见后报送省公司运检部;省公司运检部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后报送国网状态评价中心。 A A.10、10 B.10、20 C.20、20 D.30、30 130.对于未开展带电检测设备,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 ( )倍;未开展带电检测老旧设备(大于20年运龄),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 C A.1.2 B.1.3 C.1.4 D.1.5 131.对于未开展带电检测设备,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 1.4 倍;未开展带电检测老旧设备(大于( )运龄),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 B A.10年 B.20年 C.30年 D.40年 132.省检运检部、地市公司运检部根据年度检测计划,综合考虑( )等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月度检测计划。 ACD A.春秋季检修 B.例行试验 C.迎峰度夏(冬) D.特殊时期保电 133.省检运检部、地市公司运检部根据年度检测计划,综合考虑春秋季检修、迎峰度夏(冬)、特殊时期保电等工作需要,合理安排月度检测计划,并在每月( )日前下达次月计划。 D A.5 B.15 C.20 D.25 134.停电试验计划统一纳入( ),按照变电检修管理通用细则执行。 B A.试验计划 B.检修计划 C.日计划 D.周计划 135.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设备,停电试验周期可以在第二十八条周期调整后的基础上最多延迟( ):(一)巡检中未见可能危及该设备安全运行的任何异常;(二)带电检测显示设备状态良好;(三)上次试验与其前次试验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四)没有任何可能危及设备安全运行的家族缺陷;(五)上次试验以来,没有经受严重的不良工况。 A A.1个年度 B.2个年度 C.3个年度 D.4个年度 136.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设备,停电试验周期可以在第二十八条周期调整后的基础上最多延迟1个年度: ABCD A.巡检中未见可能危及该设备安全运行的任何异常 B.带电检测显示设备状态良好 C.上次试验与其前次试验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 D.没有任何可能危及设备安全运行的家族缺陷 137.安全第一指检测工作应保证( )、( )安全,不发生人身伤害,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AC A.人身 B.他人 C.设备 D.电网 138.安全第一指检测工作应保证( )安全,不发生人身伤害,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B A.人身、电网、设备 B.人身、设备 C.电网、设备 D.人身、电网 139.变电检测管理坚持( )的原则。 D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标准作业 D.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 140.变电检测管理坚持“( )、应试必试”的原则。 ABCD A.安全第一 B.统筹安排 C.分级负责 D.标准作业 141.变电检测管理坚持“( )、应试必试”的原则。 ABCD A.安全第一 B.统筹安排 C.分级负责 D.标准作业 142.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 )、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 B A.统一安排、分级负责 B.统筹安排、分级负责 C.统筹安排、分级管理 D.统一安排、分级管理 143.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安全第一指检测工作应保证( )、( )安全,不发生人身伤害,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BD A.电网 B.人身 C.财产 D.设备 144.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安全第一指检测工作应保证( )安全。 B A.人身、试验仪器 B.人身、设备 C.人身、设备、试验仪器 D.人身、电网、设备 145.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标准作业指检测工作应全面执行标准化作业,应实现对( )、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的可控、能控、在控。 C A.作业强度 B.作业难度 C.作业风险 D.作业效果 146.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分级负责指一类变电站执行国网评价中心、( )、省检修公司三级检测机制;其它变电站执行省评价中心、运维单位二级检测机制。 A A.省评价中心 B.市评价中心 C.县评价中心 D.地区评价中心 147.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统筹安排指( )和( )结合、二次设备校验和一次设备检测结合、同一间隔设备检测工作结合,统筹安排,减少间隔或回路设备停电次数和时间。 BC A.检修计划 B.检测计划 C.工程项目计划 D.工程设计计划 148.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应试必试指严格按照( )、标准开展检测工作。 D A.时限 B.日期 C.计划 D.周期 149.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应试必试指严格按照( )开展检测工作 AB A.周期 B.标准 C.计划 D.相关规定 150.变电检测管理统筹安排指检测计划和工程项目计划结合、二次设备校验和一次设备检测结合、同一间隔设备检测工作结合,统筹安排,减少间隔或回路设备( ) D A.停电次数 B.停电频次 C.停电时间 D.停电次数和时间 151.标准作业指检测工作应全面执行标准化作业,应实现对( )、( )的有效控制,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的可控、能控、在控。 AC A.作业风险 B.安全风险 C.关键环节 D.检修情况 152.标准作业指检测工作应全面执行标准化作业,应实现对作业风险、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的( )。 A A.可控、能控、在控 B.可控、能控 C.可控、在控 D.能控、在控 153.分级负责指一类变电站执行( )、( )、( )三级检测机制;其它变电站执行省评价中心、运维单位二级检测机制。 ABD A.国网评价中心 B.省评价中心 C.地市公司 D.省检修公司 154.分级负责指一类变电站执行( )三级检测机制;其它变电站执行省评价中心、运维单位二级检测机制。 A A.国网评价中心、省评价中心、省检修公司 B.网省公司评价中心、省检修公司、地市公司 C.国网评价中心、省检修公司、地市公司 D.省评价中心、省电科院、地市公司 155.分级负责指一类变电站执行国网评价中心、省评价中心、省检修公司三级检测机制;其它变电站执行( )、( )二级检测机制。 AD A.省评价中心 B.省检修公司 C.地市公司 D.运维单位 156.( )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检修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二)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三)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 A.地市公司电气试验班 B.地市公司变电运维班 C.地市公司变电运维室 D.地市公司变电检修室 157.地市公司变电检修室履行以下职责: ABC A.组织检修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 C.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158.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地市公司变电运维室履行以下职责( )。 ABC A.组织运维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 C.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159.( )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运维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二)检查、指导和考核运维班组检测工作;(三)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C A.省检运检部 B.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 C.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 D.省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 160.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 ABC A.组织运维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运维班组检测工作 C.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负责本单位检测专业技术培训和交流 161.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BCD A.协助省公司运检部做好变电设备检测管理工作 B.组织运维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C.检查、指导和考核运维班组检测工作 D.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162.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履行以下职责:(二)检查、指导和考核( )检测工作; C A.检修班组 B.试验班组 C.运维班组 D.营销班组 163.( )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运维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二)检查、指导和考核运维班组检测工作;(三)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C A.地市公司电气试验班 B.地市公司变电运维班 C.地市公司变电运维室 D.地市公司变电检修室 164.地市公司变电运维室履行以下职责: ABC A.组织运维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运维班组检测工作 C.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165.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地市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地市公司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 ) ABCD A.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B.组织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C.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运维室、变电检修室、县公司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166.( )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二)组织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运维室、变电检修室、县公司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四)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A A.地市公司运检部 B.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 C.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 D.省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 167.地市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B.组织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C.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运维室、变电检修室、县公司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168.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地市公司变电检修室履行以下职责( )。 ABC A.组织检修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 C.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169.( )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二)检查、指导和考核班组检测工作;(三)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 A.省检运检部 B.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 C.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 D.省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 170.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班履行以下职责( )。 ABCD A.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完成检测结果分析,录入PMS系统 C.负责检测装备维护 D.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171.省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ABD A.组织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班组检测工作 C.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D.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172.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变电运维班履行以下职责( )。 ABC A.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完成检测结果分析,录入PMS系统 C.负责检测装备维护 D.开展检测技术理论考试 173. ( )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二)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检修中心、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四)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A A.省检运检部 B.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 C.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 D.省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 174. 省检修公司运维检修部(以下简称“省检运检部”)履行以下职责:(三)指导、监督、检查、考核( )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B A.变电检修中心、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 B.变电检修中心、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 C.变电检修中心、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 D.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 175.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 ABC A.组织检修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 C.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176.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履行职责包括:检查、指导和考核( )检测工作。 A A.检修班组 B.运维班组 C.试验班组 D.继保班组 177.省检修公司运维检修部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公司及省公司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 B.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C.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变电检修中心、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178.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电气试验班履行以下职责( )。 ABC A.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完成检测结果分析,录入PMS系统 C.负责检测装备维护 D.开展检测技术理论考试 179.( )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检修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二)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三)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B A.省检运检部 B.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 C.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 D.省检修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 180.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运维分部(变电运维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 ABC A.组织运维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运维班组检测工作 C.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负责本单位检测技术培训和交流 181.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履行以下职责: ACD A.组织检修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编制本单位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C.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 D.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182.省检修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履行以下职责:(二)检查、指导和考核( )检测工作; C A.运行班组 B.试验班组 C.检修班组 D.营销班组 183.( )工作,当值运维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验收;带电检测工作,运维人员可结合巡视工作进行验收。 A A.停电试验 B.带电检测 C.停电检修 D.带电测试 184.检测工作中,关于运维人员验收检测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D A.停电试验工作,当值运维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验收 B.带电检测工作,当值运维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验收 C.停电试验工作,运维人员可结合巡视工作进行验收 D.带电检测工作,运维人员可结合巡视工作进行验收 185.检测工作开工后,( )组织实施,做好现场安全、技术和结果控制。 C A.工作签发人 B.工作许可人 C.工作负责人 D.工作班成员 186.检测工作开工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实施,做好( )。 BC A.工作安全 B.现场安全 C.技术和结果控制 D.技术和质量控制 187.检测工作开工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实施,做好现场安全、( )控制。 AC A.技术 B.质量 C.结果 D.过程 188.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做好( )。 BC A.三查 B.技术交底 C.安全措施交底 D.安全交底 189.检测验收中的现场验收完成后,检测班组及时完成( )记录的填写,运维班组签字确认。 B A.试验工作 B.检修工作 C.变电工作 D.带电工作 190.检测工作执行( )。 BC A.运检部组织验收 B.班组自验收 C.运维人员验收 D.检修人员验收 191.检测验收的验收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无遗漏、( )、场地清理干净、被测设备外观整洁、零部件标志标志齐全且恢复到工作许可前的电气接线状态。 C A.检测数据无误 B.试验结果无误 C.数据记录无误 D.试验报告无误 192.检测班组现场工作结束并完成自验后,向( )报工作完结并介绍检测情况。 D A.工作负责人 B.监护人 C.工作许可人 D.当值运维人员 193.验收内容包括( )、零部件标志标志齐全且恢复到工作许可前的电气接线状态。 ABCD A.检测项目无遗漏 B.数据记录无误 C.场地清理干净 D.被测设备外观整洁 194.检测工作中,班组成员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标准作业卡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现场应无杂物,使用的工器具、材料应摆放整齐有序;及时排除( )干扰问题。 ABC A.检测方法 B.检测仪器 C.环境 D.检测标准 195.检测工作中,班组成员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标准作业卡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现场应无杂物,使用的工器具、材料应摆放整齐有序;及时排除( )以及环境干扰问题。 A A.检测方法、检测仪器 B.检测标准、检测方法 C.检测手段、检测仪器 D.检测手段、检测标准 196.开工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实施,做好( )。 ABD A.现场安全 B.技术 C.过程 D.结果控制 197.检测工作时,应及时、准确记录保存( )。 BD A.检测结果 B.试验数据 C.采集图谱 D.检测图谱 198.检测实施时,应及时、准确记录保存( )数据、检测图谱。 B A.检测 B.试验 C.采集 D.故障 199.检测实施时,应及时、准确记录保存试验数据、( )图谱。 A A.检测 B.试验 C.采集 D.故障 200.( )负责审核标准作业卡。 D A安全员 B.班组长 C.班组技术员 D.班组长或班组技术员 201.检测工作中,工作前( )天,班组应将第一种工作票送达运维人员。临时工作可在工作开始前直接交给工作许可人。第二种工作票可在进行工作的当天预先交给工作许可人。 A A.1 B.2 C.3 D.4 202.检测工作中,关于工作票准备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工作前1天,班组应将第一种工作票送达运维人员 B.临时工作可在工作开始前直接交给工作许可人 C.第一种工作票可在进行工作的当天预先交给工作许可人 D.第二种工作票可在进行工作的当天预先交给工作许可人 203.检测前( )个工作日,工作负责人完成标准作业卡的编制,突发情况可在当日开工前完成。 B A.1 B.2 C.3 D.4 204.检测前( )天,班组工作负责人完成工作票的填写,并由工作票签发人完成签发。 A A.1 B.2 C.3 D.4 205.检测工作执行( ) AD A.班组自验收 B.检修人员验收 C.专人验收 D.运维人员验收 206.检测工作执行班组自验收和( )人员验收。 B A.检修 B.运维 C.试验 D.检测 207.第二种工作票可在进行工作的( )预先交给工作许可人。 B A.前一天 B.当天 C.前两天 D.前一周 208.工作前( )天,班组应将第一种工作票送达运维人员。临时工作可在工作开始前直接交给工作许可人。 A A.1 B.2 C.3 D.4 209.检测工作开工前,( )应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措施交底 D A.工作票签发人 B.工作监护人 C.专责人员 D.工作负责人 210.检测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做好( )。 AB A.技术交底 B.安全措施交底 C.安全工器具交底 D.带电部位交底 211.检测前( )天,班组工作负责人完成工作票的填写,并由工作票签发人完成签发。 A A.1 B.2 C.3 D.4 21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 )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检测工作。 B A.10kV B.35kV C.110kV D.220kV 213.检测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 )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检测工作。 B A.10 B.35 C.110 D.220 214.电气试验班组管理规定,电气试验工岗位职责包括参与本班( )等各项班组工作。 ABCD A.安全活动 B.生产准备 C.技术管理 D.专业基础管理 215.国网评价中心负责( )类变电站设备检测重大异常数据分析和复测工作。 A A.一 B.二 C.一、二 D.一、二、三 216.检测班组应在现场停电试验工作结束后(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见各项目要求)的整理,形成停电试验报告。 C A.5 B.10 C.15 D.20 217.省评价中心负责本单位发现的各类变电设备试验检测重大( )和( )。 CD A.试验数据分析 B.检测数据分析 C.异常数据分析 D.复测工作 218.应按单台(组)设备出具试验报告,报告包括( )等内容。 ABCD A.试验项目 B.试验日期 C.试验对象 D.试验结论 219.电气试验工岗位职责: BD A.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参与现场检测作业 B.按照安规和标准化作业要求,参与现场检测作业 C.参与本班安全活动、生产准备、技术管理等各项班组工作 D.参与本班安全活动、生产准备、技术管理和专业基础管理等各项班组工作 220.电气试验班班长负责本班检测计划编制,组织开展( )、基础管理等各项班组工作。 ABCD A.安全活动 B.生产准备 C.检测实施 D.闭环管理 221.在电气试验班组管理中,( )参与所负责变电站事故调查分析,主持本班异常、故障和检测分析会。 A A.班长 B.副班长(安全员) C.副班长(专业工程师) D.电气试验工 222.电气试验班组管理规定,副班长(专业工程师)岗位职责是( )。 ABD A.协助班长开展工作,负责本班技术管理和专业基础管理工作 B.负责本班标准作业卡的审核 C.负责本班现场检测作业的稽查与把关 D.编制本班培训计划,完成本班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 223.( )负责一类变电站设备检测重大异常数据分析和复测工作。 B A.国网运检部 B.国网评价中心 C.省公司运检部 D.省评价中心 224.( )类变电站检测出现重大异常时,省公司运检部应立即向国网运检部汇报,由国网运检部组织系统内外专家团队等进行分析诊断,提出决策意见。 A A.一 B.二 C.一、二 D.一、二、三 225.带电检测异常处理流程是( )。 ABC A.排除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以及环境干扰问题 B.进行多项带电检测技术印证 C.在1个工作日内将异常情况按照分级管控要求报送上级运检部和相应状态评价中心,必要时报国网运检部 D.同一设备同期开展的各项检测或试验项目可合并为一个检测或试验记录 226.带电检测异常处理流程包含哪些: ABCD A.排除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以及环境干扰问题 B.进行多项带电检测技术印证 C.在1个工作日内将异常情况按照分级管控要求报送上级运检部和相应状态评价中心,必要时报国网运检部 D.将检测发现的异常录入PMS系统,纳入缺陷管理流程 227.在带电检测异常处理流程中,( )根据处理意见安排跟踪检测或停电检修试验。 D A.运检部 B.评价中心 C.省公司 D.运维单位 228.带电检测异常分析报告包括( )、( )、检测对象、检测数据、检测结论等内容。 A A.检测项目、检测日期 B.检测项目、检测周期 C.检测计划、检测日期 D.检测计划、检测周期 229.检测班组应在现场测试工作结束后(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见各项目要求)的整理,录入PMS系统并形成检测异常分析报告。 C A.7 B.10 C.15 D.20 230.出具停电试验记录和报告时,同一设备同期开展的各项检测或试验项目可合并为( )个检测或试验记录。 A A.一 B.二 C.三 D.四 231.带电检测异常分析报告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日期、( )等内容 ABD A.检测对象 B.检测数据 C.检测计划 D.检测结论 232.检测班组应在现场测试工作结束后(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见各项目要求)的整理,形成停电试验报告。 C A.7 B.10 C.15 D.20 233.检测班组应在现场带电测试工作结束后(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见各项目要求)的整理,录入PMS系统并形成检测异常分析报告(见附录C)。 C A.5 B.10 C.15 D.20 234.停电试验完成后,应按单台(组)设备出具试验报告,报告包括试验项目、( )、试验对象、试验结论等内容。 A A.试验日期 B.试验周期 C.试验计划 D.试验目的 235.国网运检部的职责包括:指导、监督、检查、考核( )、国网评价中心检测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B A.国网公司 B.省公司 C.市公司 D.县公司 236.检测人员在现场检测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 )、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 ABC A.带电设备 B.启停操作中的设备 C.瓷质设备 D.故障设备 237.检测人员在现场检测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 )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确认无风险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展工作,严防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 B A.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干式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 B.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 C.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复合绝缘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 D.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复合绝缘设备、干式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 238.为规范( )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变电检测管理,提高检测水平,保证检测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A A.国家电网公司 B.网省公司 C.地市公司 D.县公司 239.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提高( ),保证检测质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变电检测管理规定。 A A.检测水平 B.检测速度 C.检测能力 D.检测效果 240.为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变电检测管理,提高检测水平,保证(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制定变电检测管理规定。 C A.检测水平 B.检测速度 C.检测质量 D.检测效果 241.设备接地引下线导通检查检测周期包含: ABC A.220kV及以上:1年 B.110(66)kV:3年 C.35kV及以下:4年 D.必要时 242.真空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ABCD A.相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5ms B.相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3ms C.同相各断口合闸不同期不大于3ms D.同相分闸不同期不大于2ms 243.组合电器气体纯度检测标准: BC A.断路器灭弧室气室:纯度≥99% B.断路器灭弧室气室:纯度≥99.5% C.其他气室:纯度≥97% D.其他气室:纯度≥95% 244.高压开关柜暂态地电压检测检测周期包含: BCD A.至少两年一次 B.至少一年一次 C.新安装及A、B类检修重新投运1个月内 D.必要时 245.组合电器超声波局放检测周期包含: ABCD A.1000kV:1月,省评价中心6月,国网评价中心6月 B.220~750kV:1年110(66)kV:2年 C.新安装及A、B类检修重新投运后1个月内 D.必要时 246.110(66)~750kV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新投运后,油中溶解气体检测应第( )天各进行1次 ABCD A.1 B.4 C.10 D.30 247.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20℃)测试标准: ABD A.330kV及以上:≤0.005(注意值) B.110(66)kV~220kV:≤0.008(注意值) C.110(66)kV~220kV:≤0.006(注意值) D.35kV及以下:≤0.015(注意值) 248.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红外热像检测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AD A.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6K应加强监测,超过10K应申请停电检查 B.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4K应加强监测,超过6K应申请停电检查 C.终端本体相间超过4K应加强监测,超过6K应停电检查 D.终端本体相间超过2K应加强监测,超过4K应停电检查 249.SF6气体湿度(20℃, 0.1013MPa)检测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D A.新投运测一次,若接近注意值,半年之后应再测一次 B.新充(补)气24小时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C.新充(补)气48小时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D.气体压力明显下降时,应定期跟踪 250.SF6 断路器的主回路电阻测量测试周期: ABD A.1000kV:1年;110(66)~750kV:3年;35kV及以下:4年 B.断口温度异常、相间温差异常时 C.自上次试验之后又有200次以上分、合闸操作时 D.自上次试验之后又有100次以上分、合闸操作时 251.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试验标准是: AD A.一次绕组:>3000MΩ,或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显著变化 B.一次绕组:>5000MΩ,或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显著变化 C.末屏对地(电容型):>3000MΩ(注意值) D.末屏对地(电容型):>1000MΩ(注意值) 252.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 A.诊断是否存在严重局部放电缺陷时 B.试验在完整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上进行 C.试验电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分压电容按单节进行 D.必要时 253.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D A.阻性电流初值差≤50%,且全电流≤20%,当阻性电流增加0.5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B.适用于具备带电检测条件的情况 C.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安排1次 D.测量时应记录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运行电压,应注意瓷套表面状况的影响及相间干扰影响 254.110(66)kV及以下SF6气体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操作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55.SF6气体变压器SF6气体密封性检测停电试验的标准为( )/年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 A.小于等于0.1% B.小于等于0.2% C.小于等于0.3% D.小于等于0.4% 256.SF6气体变压器测温装置及其二次回路检查标准为:密封良好,指示正确,测温电阻值应和出厂值相符,结果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 )MΩ。 A A.1 B.2 C.3 D.4 257.SF6气体变压器红外热像检测主要检测( )等。 ABCD A.变压器箱体 B.套管 C.引线接头 D.电缆 258.SF6气体变压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20℃)注意值为( )。 B A.小于等于0.006 B.小于等于0.008 C.小于等于0.010 D.小于等于0.012 259.SF6气体变压器绕组频率响应停电试验的标准:绕组扫频响应曲线与原始记录基本一致,即绕组频响曲线的各个波峰、波谷点所对应的( )基本一致。 A A.幅值及频率 B.幅值 C.频率 D.振幅 260.SF6气体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停电试验的标准为( )。 ABCD A.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警示值),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 B.1.6MVA及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C.同相初值差不超过正负2%(警示值) D.电抗器参照执行 261.SF6气体变压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基准周期为(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62.SF6气体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触头接触电阻停电试验标准:每对触头不大于( )μΩ。 B A.400 B.500 C.600 D.700 263.220kV串联补偿装置红外热像检测基准周期: A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64.串联补偿装置串联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不低于( )。 C A.10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265.串联补偿装置分压器分压比校核及参数测量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66.串联补偿装置分压器分压比校核及参数应测量( )参数,结果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C A.高压臂 B.中压臂 C.低压臂 D.后压臂 267.串联补偿装置阻尼电抗器,在相同测量条件下,线圈电阻的初值差不超过( )。 B A.正负2% B.正负3% C.正负4% D.正负5% 268.母线绝缘电阻应满足下列( )要求。 ABC A.额定电压为15kV及以上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00MΩ B.6kV共箱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6MΩ C.一般母线不低于1MΩ/kV D.一般母线不低于2MΩ/kV 269.1000kV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憎水性试验1年抽样( )。 A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270.35kV及以下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盘形瓷绝缘子零值检测基准周期是(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71.关于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憎水性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适用于复合绝缘子和室温硫化硅橡胶涂层 B.不适用于复合绝缘子 C.检测方法和判据可参见DL/T864,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复涂 D.1000kV变电站:每站每个厂家的每批涂料产品均选择一个设备作为测量点 272.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盘形瓷绝缘子零值检测,应用绝缘电阻检测零值时,宜用5000V兆欧表,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0MΩ,达不到500MΩ时,在绝缘子表面加屏蔽环并接兆欧表屏蔽端子后重新测量,若仍小于500MΩ时,可判定为( )。 A A.零值绝缘子 B.低值绝缘子 C.中值绝缘子 D.高值绝缘子 273.关于套管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B.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C.当套管应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时,其内部局部放电会在套管测试数据表征出来,因此要结合变压器或电抗器本体测试结果综合分析 D.检测从套管零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274.关于套管相对电容量比值停电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具备条件时进行 B.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C.可取同相的电流互感器电容与本身电容的比值 D.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电容量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 275.关于套管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停电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具备条件时进行 B.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0米以内 C.可取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末屏电流相位差值的正切值 D.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276.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 )。 A A.10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277.套管末屏介质损耗因数标准是( )。 B A.小于等于0.010 B.小于等于0.015 C.小于等于0.020 D.小于等于0.025 278.套管气体密封性检测标准是( )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D A.小于等于0.2%/年 B.小于等于0.3%/年 C.小于等于0.4%/年 D.小于等于0.5%/年 279.关于充油电力电缆线路红外热像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电缆分支处及接地线(如可测) B.测量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C.检测时,应注意对电缆线路各处分别进行测量,避免遗漏测量部位 D.电缆带电运行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上,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 280.关于充油电力电缆线路压力箱,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供油特性:压力箱的供油量不小于供油特性曲线所代表的标称供油量的90% B.电缆油击穿电压:大于等于50kV C.电缆油介质损耗因数:<0.005 D.在油温100正负1℃和场强1MV/m的测试条件下测量 281.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油压示警系统,控制电缆线芯对地绝缘电阻(MΩ)与被测电缆长度(km)的乘积值( )。 A A.大于等于1 B.大于等于2 C.大于等于3 D.大于等于4 282.关于充油电力电缆线路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绝缘夹板对地及绝缘夹板间直流耐压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BC A.在每段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护套与地之间加5kV直流电压,加压2min不击穿 B.在每段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护套与地之间加5kV直流电压,加压1min不击穿 C.绝缘夹板之间耐压10kV,时间1min不击穿 D.绝缘夹板之间耐压5kV,时间1min不击穿 283.关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护层过电压保护器停电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BC A.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直流参考电压应符合设备基本条件要求 B.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直流参考电压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要求 C.用1000V兆欧表测量护层保护器及其引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10兆欧 D.用1000V兆欧表测量护层保护器及其引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大于5兆欧 284.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护层过电压保护器停电试验基准周期是(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85.关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红外热像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电缆终端、中间接头、电缆分支处及接地线(如可测) B.测量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C.检测时,应注意对电缆线路各处分别进行测量,避免遗漏测量部位 D.电缆带电运行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上,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 286.关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介质损耗因数,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介质损耗因数可以在工频电压下测量 B.可以在0.1Hz低频电压下测量,测量电压为U0 C.可以在0.2Hz低频电压下测量,测量电压为U0 D.试验方法参考GB/T3048.1 287.关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适用于单相电缆 B.在每年大负荷来临之前、大负荷过后或者度夏高峰前后,应加强接地电流的检测 C.对于运行环境差、陈旧或者缺陷设备,应增加接地电流的检测次数 D.对接地电流数据的分析,要结合电缆线路的负荷情况,并综合分析接地电流异常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判断 288.关于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外护套及内衬层绝缘电阻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采用1000V兆欧表测量 B.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 C.用万用表测量绝缘电阻,然后调换表笔重复测量,如果调换前后的绝缘电阻差异明显,可初步判断已破损进水 D.对110(66)kV及以上电缆,测量外护套绝缘电阻 289.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红外热像检测标准是( )。 ABCD A.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6K应加强监测 B.超过10K应申请停电检查 C.终端本体相间超过2K应加强监测 D.超过4K应停电检查 290.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红外热像检测标准是( )。 AD A.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6K应加强监测,超过10K应申请停电检查 B.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6K应加强监测,超过8K应申请停电检查 C.终端本体相间超过1K应加强监测,超过4K应停电检查 D.终端本体相间超过2K应加强监测,超过4K应停电检查 291.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红外热像检测时,对于外部金属连接部位,相间温差超过6K应加强监测,超过( )应申请停电检查。 B A.8K B.10K C.12K D.14K 292.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介质损耗因数,未老化的交联聚乙烯电缆(XLPE),其介质损耗因数通常不大于( )。 A A.0.001 B.0.002 C.0.003 D.0.005 293.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适用于电缆终端及( )接头 B A.起点 B.中间 C.末端 D.分部 294.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外护层接地电流的要求是小于100A,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小于( )。 C A.0.1 B.0.15 C.0.2 D.0.25 295.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测温装置及其二次回路检查,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 )。 A A.1MΩ B.2MΩ C.3MΩ D.4MΩ 296.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测温装置及其二次回路检查基准周期是(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97.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感应耐压和局部放电测量,感应耐压:出厂试验值的( )。 C A.0.6 B.0.7 C.0.8 D.0.9 298.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从( )上取信号。 ABCD A.套管末屏接地线 B.高压电缆接地线 C.铁心接地线 D.夹件接地线 299.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空载电流,对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300.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标准是( )。 ABCD A.绝缘电阻无显著下降 B.吸收比大于等于1.3 C.极化指数大于等于1.5 D.绝缘电阻大于等于10000MΩ 301.关于耦合电容器相对介质质损耗因数,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具备条件时做本项试验,检测从电容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B.可取临近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电流相位差值的正切值 C.变化量=本次试验值-初值 D.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介质损耗因数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 302.耦合电容器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C A.正负2% B.正负3% C.正负5% D.正负10% 303.耦合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是( )。 D A.1000MΩ B.2500MΩ C.3000MΩ D.5000MΩ 304.耦合电容器相对介质损耗因数试验要求其变化量不大于( )。 C A.0.001 B.0.002 C.0.003 D.0.005 305.1000kV接地装置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测量基准周期为( ),可根据地网开挖检查结果延长或缩短周期。 B A.小于等于5年 B.小于等于6年 C.小于等于8年 D.小于等于10年 306.变压器、避雷器、避雷针等设备接地引下线导通试验标准是:小于等于200mΩ且导通电阻初值差不大于: C A.0.3 B.0.4 C.0.5 D.0.6 307.接地网接地阻抗测量值要求符合运行要求,且不大于初值的( )倍。 C A.1.1 B.1.2 C.1.3 D.1.4 308.接地装置开挖检查基准周期不大于( )。 C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309.1000kV变压器绝缘油中含气量标准是( )。 C A.小于等于1% B.小于等于2% C.小于等于3% D.小于等于4% 310.750kV变压器绝缘油中含气量标准是( )。 B A.小于等于1% B.小于等于2% C.小于等于3% D.小于等于4% 311.绝缘油界面张力应不小于( )mN/m。 B A.18 B.19 C.20 D.21 312.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应大于等于( )。 A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313.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应不大于( )。 B A.0.0001 B.0.0002 C.0.0003 D.0.0004 314.SF6气体成分分析杂质组分有( )。 ABD A.SO2 B.HF C.NO D.CO 315.SF6气体可水解氟化物含量不得高于( )μg/g。 A A.1 B.3 C.5 D.10 316.SF6气体矿物油含量不得高于( )μg/g。 D A.1 B.3 C.5 D.10 317.SF6气体酸度不大于( )μg/g B A.0.1 B.0.3 C.0.5 D.1 318.SF6气体中空气含量不得高于( ),新投运的不得高于0.05%。 B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319.关于SF6气体湿度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SF6气体可从密度监视器处取样 B.取样方法参见DL/T1032 C.测量方法可参考DL/T506、DL/T914和DL/T915 D.测量完成之后,按要求恢复密度监视器,注意按力矩要求紧固 320.110(66)kV及以上少油断路器联锁和闭锁装置检查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21.35kV及以下少油断路器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22.少油断路器断口间并联电容器的电容量停电试验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D A.正负2% B.正负3% C.正负4% D.正负5% 323.少油断路器断路器的时间特性停电试验的标准: ABCD A.合、分指示正确 B.辅助开关动作正确 C.合、分闸时间,合、分闸不同期,合-分时间满足技术文件要求且没有明显变化,必要时,测量行程特性曲线做进一步分析 D.除有特别要求的之外,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324.少油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及绝缘电阻停电试验标准: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没有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 )作为判据。 C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正5%负10% 325.少油断路器红外热像检测标准是( )。 ABC A.无异常温升 B.无异常温差 C.无异常相对温差 D.无异常高温 326.少油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停电试验标准: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 ),耐压时间为( )。 AD A.0.8 B.0.6 C.80s D.60s 327.少油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停电试验标准: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80%,耐压时间为( )。 B A.15s B.60s C.90s D.5min 328.少油断路器绝缘电阻停电试验标准是( )兆欧且没有显著下降 A A.大于等于3000 B.大于等于5000 C.大于等于10000 D.大于等于20000 329.以下关于少油断路器主回路电阻停电试验,正确的是( )。 ABC A.在合闸状态下,测量进、出线之间的主回路电阻 B.测量电流可取100A到额定电流之间的任一值 C.测量方法和要求参考DL/T593 D.测量电流可取2200A到额定电流之间的任一值 330.真空断路器储能电动机在( )的额定电压下可靠工作。 A A.85%~110% B.80%~115% C.85%~115% D.80%~110% 331.真空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及绝缘电阻标准是( )。 AC A.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没有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正负5%作为判据 B.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没有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正负10%作为判据 C.绝缘电阻不小于1M? D.绝缘电阻不小于2M? 332.真空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包括( )三种方式。 ACD A.相对地(合闸状态) B.相对设备 C.断口间(分闸状态) D.相邻相间 333.真空断路器绝缘电阻停电试验标准为( )兆欧且没有显著下降。 A A.大于等于3000 B.大于等于5000 C.大于等于10000 D.大于等于20000 334.真空断路器主回路电阻停电试验初值差小于( )。 B A.0.2 B.0.3 C.0.4 D.0.5 335.( )的组合电器,重新投运后1周内进行紫外检测。 AC A.新安装 B.改造后 C.A、B类检修重新投运 D.B、C类检修重新投运 336.500kV及以上组合电器SF6气体成分分析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37.以下哪项是组合电器特高频局放检测注意事项( )。 ACD A.适用于非金属法兰绝缘盆子,带有金属屏蔽的绝缘盆子可利用浇注开口进行检测,具备内置探头的和其它结构参照执行 B.适用于金属法兰绝缘盆子,带有非金属屏蔽的绝缘盆子可利用浇注开口进行检测,具备内置探头的和其它结构参照执行 C.检测前应尽量排除环境的干扰信号,检测中对干扰信号的判别可综合利用特高频法典型干扰图谱、频谱仪和高速示波器等仪器和手段进行 D.进行局部放电定位时,可采用示波器(采样精度至少1GHz以上)等 338.组合电器超声波局放检测一般频率在( )之间的信号。 B A.20-50kHz B.20-100kHz C.50-50kHz D.50-100kHz 339.组合电器红外热像检测,判断时,应该考虑测量时及( )小时负荷电流的变化情况。 C A.前1 B.前2 C.前3 D.前6 340.组合电器气体密封性检测标准是( )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 A.小于等于0.5%/年 B.小于等于1%/年 C.小于等于1.5%/年 D.小于等于2%/年 341.组合电器主回路电阻测量时,若接地开关导电杆与外壳的电气连接不能分开,可先测量( ),然后按公式进行计算主回路电阻。 AB A.导体和外壳的并联电阻 B.外壳电阻 C.导体和外壳串联电阻 D.内壳电阻 342.组合电器主回路电阻测量需在( )状态下测量。 D A.冷备用 B.热备用 C.分闸 D.合闸 343.组合电器主回路绝缘电阻用( )绝缘电阻表测量。 C A.500V B.1000V C.2500V D.5000V 344.以下隔离开关红外热像检测说明,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开关触头等电气连接部位 B.判断时,应考虑检测前3小时内的负荷电流及其变化情况 C.操作合闸带负荷后应进行一次测温 D.测量和分析方法可参考DL/T664 345.高压开关柜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试验采用( )兆欧表测量。 C A.500V B.1000V C.2500V D.5000V 346.高压开关柜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绝缘电阻试验标准是( )。 B A.大于等于1兆欧 B.大于等于2兆欧 C.大于等于3兆欧 D.大于等于4兆欧 347.高压开关柜交流耐压试验合闸时,试验电压施加于各相对地及相间。分闸时,施加于各相( )。 A A.断口 B.接口 C.部件 D.线夹 348.高压开关柜暂态地电压检测至少( )一次。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49.关于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特性及其它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操动机构分、合闸电磁铁或合闸接触器端子上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操作电压额定值的30%~65%间 B.操动机构分、合闸电磁铁或合闸接触器端子上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操作电压额定值的30%~60%间 C.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的60%(关合峰值电流等于或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 D.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的80%(关合峰值电流等于或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 350.以下高压开关柜红外热像检测说明,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开关柜及进、出线电气连接处 B.注意与同等运行条件下相同开关柜进行比较 C.测量时记录环境温度、负荷及其近3小时内的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参考 D.检测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 351.电流互感器SF6气体纯度是( )。 B A.大于等于95% B.大于等于97% C.大于等于98% D.大于等于99.5% 352.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在( )额定电流范围内,从一次侧注入任一电流值,测量二次侧电流,校核电流比,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 A.5%~100% B.10%~100% C.5%~110% D.10%~110% 353.电流互感器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B A.正负4% B.正负5% C.正负6% D.正负7% 354.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一次绕组大于( ),或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显著变化。 C A.1000MΩ B.2000MΩ C.3000MΩ D.5000MΩ 355.电流互感器相对电容量比值初值差( )。 C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正5%负10% 356.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变化量要求是( )。 C A.小于等于0.001 B.小于等于0.002 C.小于等于0.003 D.小于等于0.004 357.电流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氢气注意值是( )。 A A.小于等于150μL/L B.小于等于200μL/L C.小于等于250μL/L D.小于等于300μL/L 358.关于电流互感器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 A.油纸绝缘电流互感器检测可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B.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C.油纸绝缘电流互感器检测不可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D.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专项分析 359.关于电流互感器交流耐压试验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BC A.一次绕组: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60%,时间为60s B.一次绕组: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80%,时间为60s C.二次绕组之间及末屏对地:2kV,时间为60s D.二次绕组之间及末屏对地:2kV,时间为80s 360.关于电流互感器相对电容量比值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适用于固体绝缘或油纸绝缘电流互感器 B.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电容量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 C.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D.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试验 361.以下关于高压开关柜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正确的是( )。 ABCD A.适用于固体绝缘或油纸绝缘电流互感器 B.变化量=本次试验值-初值,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损耗因数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 C.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D.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试验 362.以下关于高压开关柜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一般检测频率在20-100kHz之间的信号,若有数值显示,可根据显示的dB值进行分析,对于以mV为单位显示的仪器,可根据仪器生产厂建议值及实际测试经验进行判断 B.若检测到异常信号可利用特高频检测法、频谱仪和高速示波器等仪器和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C.异常情况应缩短检测周期 D.异常情况应延长检测周期 363.110(66)kV及以上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是(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64.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比校核在( )的额定电压范围内(简单检查可取较低电压),在一次侧施加任一电压值,测量二次侧电压,验证电压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B A.80%~110% B.80%~100% C.90%~100% D.90%~110% 365.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流耐压试验标准是( )。 ABC A.一次绕组采用感应耐压,耐受80%出厂试验电压 B.时间根据试验频率折算,但应在15s-60s之间 C.二次绕组采用外施耐压,二次绕组之间及一次绕组末屏对地2kV D.二次绕组采用外施耐压,二次绕组之间及一次绕组末屏对地1kV 366.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标准是( )。 AB A.励磁电流与出厂值相比无显著差别 B.与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其它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差异不大于30% C.励磁电流与实验值相比无显著差别 D.与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其它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差异不大于40% 367.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气体密封性检测标准是( )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 A.小于等于0.5%/年 B.小于等于0.6%/年 C.小于等于0.7%/年 D.小于等于0.8%/年 368.关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一次绕组用2500V兆欧表 B.二次绕组采用1000V兆欧表 C.测量时非被测绕组不应接地 D.测量时非被测绕组应接地 369.关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不适用于油纸绝缘设备 B.适用于油纸绝缘设备 C.取样时,需注意设备技术文件的特别提示(如有),并检查油位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之要求 D.制造商明确禁止取油样时,宜作为诊断性试验 370.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感应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 )或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时间根据试验频率折算,但应在15s-60s之间。 C A.0.6 B.0.7 C.0.8 D.0.9 371.分压电容器试验电容量要求初值差不超过( )。 B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372.关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带电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具备条件时做本项试验,检测从电容末端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B.可临近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电流相位差值的正切值 C.变化量=本次试验值-初值。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介质损耗因数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 D.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当达到缺陷标准时,应停电进行例行试验 373.以下关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感应耐压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试验前把电磁单元与电容分压器分开 B.若产品结构原因在现场无法拆开的可不进行耐压试验 C.进行感应耐压试验时,耐压时间按下式进行折算,但应在15s~60s之间 D.试验方法参考GB/T4703 374.110(66)~750kV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75.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初值差不大于( )。 C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正负10% 376.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均压电容的电容量标准是( )。 AC A.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正负5% B.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正负10% C.满足制造商的技术要求无异常放电 D.满足制造商的技术要求无异常短路 377.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测量时应记录( ),应注意瓷套表面状况的影响及相间干扰影响 ABC A.环境温度 B.相对湿度 C.运行电压 D.运行电流 378.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安排( )次。 A A.1 B.2 C.3 D.4 379.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阻性电流初值差小于等于50%,且全电流小于等于20%,当阻性电流增加( )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D A.0.2 B.0.3 C.0.4 D.0.5 380.并联电容器组绝缘电阻应( )。 B A.10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381.关于并联电容器组绝缘电阻试验,正确的是( )。 ABCD A.包括高压并联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 B.集合式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 C.有6支套管的三相集合式电容器,应同时测量其相间绝缘电阻 D.用2500V兆欧表测量 382.110(66)~750kVSF6断路器操动机构在分闸、合闸及重合闸下的操作压力下降值停电试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83.35kV及以下SF6断路器装置检查基准周期为(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84.SF6断路器SF6气体湿度标准为( )。 A A.小于等于300μL/L B.小于等于400μL/L C.小于等于500μL/L D.小于等于600μL/L 385.SF6断路器断口间并联电容器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中油浸纸的标准为( )。 B A.小于等于0.0020 B.小于等于0.0025 C.小于等于0.0030 D.小于等于0.0035 386.SF6断路器非灭弧室气室纯度要求是( )。 C A.大于等于99.5% B.大于等于99% C.大于等于97% D.大于等于95% 387.SF6断路器红外热像检测检测判断时,应该考虑测量时及前( )小时负荷电流的变化情况,注意与同等运行条件下其它断路器进行比较。 C A.1 B.2 C.3 D.6 388.SF6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标准: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 ),耐压时间为( ) A A.80%、60s B.80%、80s C.60%、60s D.60%、80s 389.SF6断路器灭弧室气室纯度要求是( )。 A A.大于等于99.5% B.大于等于99% C.大于等于97% D.大于等于95% 390.SF6断路器气体密封性检测标准为( )/年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D A.小于等于0.2% B.小于等于0.3% C.小于等于0.4% D.小于等于0.5% 391.SF6气体变压器短路阻抗停电试验标准( )。 ABCD A.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正负2% B.容量100MVA以上或电压等级220kV以上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正负1.6% C.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三相之间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2.5% D.容量100MVA以上或电压等级220kV以上的变压器三相之间的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2% 392.SF6气体断路器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标准是( )。 ABC A.并联合闸脱扣器在合闸装置额定电源电压的85%~110%范围内,应可靠动 B.并联分闸脱扣器在分闸装置额定电源电压的65%~110%(直流)或85%~110%(交流)范围内,应可靠动作 C.当电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30%时,脱扣器不应脱扣 D.操作机构分、合闸脱扣器在端子上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操作电压额定值的30%~55%之间 393.10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测温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停电试验基准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94.10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红外热像检测基准周期为:( )。 A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395.10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96.10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97.10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套管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98.10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注意值是( )。 C A.小于等于100mA B.小于等于200mA C.小于等于300mA D.小于等于500mA 399.10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0.1000kV电力变压器冷却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1.1000kV电力变压器气体继电器检查及其二次回路试验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2.1000kV电力变压器绕组直流泄漏电流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3.110-75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测温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停电试验基准周期: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4.110-75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5.110-75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6.110-75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套管停电试验基准周期(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7.110-75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8.110-750kV电力变压器过渡电阻阻值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09.110-750kV电力变压器冷却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10.110-750kV电力变压器气体继电器检查及其二次回路试验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11.110-750kV电力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操作试验基准周期: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12.110-750kV电力变压器有载开关的油击穿电压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13.22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周期为( )。 C A.每月不少于一次 B.每3个月不少于一次 C.每6个月不少于一次 D.每年不少于一次 414.22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注意值是( )。 A A.小于等于100mA B.小于等于200mA C.小于等于300mA D.小于等于500mA 415.220kV及以上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绝缘油带电检测/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16.330—5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周期为( )。 B A.每月不少于一次 B.每3个月不少于一次 C.每6个月不少于一次 D.每年不少于一次 417.330kV及以上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绝缘油带电检测/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18.35—11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周期为( )。 D A.每月不少于一次 B.每3个月不少于一次 C.每6个月不少于一次 D.每年不少于一次 419.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测温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停电试验基准周期: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0.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1.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2.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3.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过渡电阻阻值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4.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冷却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5.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气体继电器检查及其二次回路试验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6.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操作试验基准周期: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7.35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有载开关的油击穿电压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28.5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注意值是( )。 A A.小于等于100mA B.小于等于200mA C.小于等于300mA D.小于等于500mA 429.750—100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周期为( )。 A A.每月不少于一次 B.每3个月不少于一次 C.每6个月不少于一次 D.每年不少于一次 430.变压器测温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试验密封良好,指示正确,测温电阻值应和出厂值相符,结果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 )MΩ。 A A.1 B.2 C.3 D.4 431.变压器测温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试验时,采用( )kV兆欧表进行测量。 A A.500 B.1000 C.2500 D.5000 432.变压器冷却装置检查及其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 )。 A A.1 B.2 C.3 D.4 433.变压器气体继电器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A A.1 B.2 C.3 D.4 434.变压器铁心绝缘电阻测量采用( )V(老旧变压器用1000V)兆欧表。 C A.500 B.1000 C.2500 D.5000 435.变压器铁心绝缘电阻测量采用2500V(老旧变压器用( )V)兆欧表。 B A.500 B.1000 C.2500 D.5000 436.变压器压力释放装置检查,一般要求开启压力与出厂值的标准偏差在( )之内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B A.正负5% B.正负10% C.正负15% D.正负20% 437.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时,采用( )兆欧表进行测量。 D A.500 B.1000 C.2500 D.5000 438.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时,当变压器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 )mA的兆欧表 C A.1 B.2 C.3 D.4 439.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时,宜在顶层油温低于( )℃时进行,并记录顶层油温 C A.30 B.40 C.50 D.60 440.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时,应同时测量电容值,若此电容值发生明显变化,应予以注意。分析时应注意( )对介质损耗因数的影响。 A A.温度 B.湿度 C.环境 D.风力 441.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必要时分别测量( )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 BC A.被测绕组本体 B.被测绕组对地 C.被测绕组对其它绕组 D.相邻绕组 442.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宜在顶层油温低于( )℃且高于零度时进行,测量时记录顶层油温和空气相对湿度。 C A.30 B.40 C.50 D.60 443.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外施耐压停电试验的标准:出厂试验值的( ),时间为( )。 AC A.0.8 B.0.6 C.60s D.80s 444.电力变压器短路阻抗实验,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 ) A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6% D.正负8% 445.电力变压器短路阻抗实验,容量100MVA以上或电压等级220kV以上的变压器三相之间的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 )。 A A.0.02 B.0.04 C.0.06 D.0.08 446.电力变压器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停电试验,对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447.电力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操作试验时应轻松,必要时用力矩表测量,其值( )制造厂的规定,电动操作应无卡涩,没有连动现象,电气和机械限位动作正常。 B A.超过 B.不超过 C.小于 D.等于 448.电力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触头接触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49.电力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的过渡电阻阻值与初值比较偏差不大于( )。 B A.正负5% B.正负10% C.正负15% D.正负20% 450.电力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切换过程程序与时间停电试验,正反方向的切换程序与时间均符合制造厂要求,无( )现象。 B A.短路 B.开路 C.开环 D.闭环 451.绕组绝缘电阻测量时,铁心、外壳及非测量绕组应( ),测量绕组应( ),套管表面应清洁、干燥。 A A.接地、短路 B.接地、开路 C.短路、接地 D.开路、接地 452.新投运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对其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溶解气体含量的注意值为( )。 B A.氢气小于等于100μL/L B.氢气小于等于150μL/L C.氢气小于等于200μL/L D.氢气小于等于250μL/L 453.新投运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红外热像检测应在( )内进行。 A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454.迎峰度夏(冬)、大负荷、检修结束送电期间增加红外热像( )。 C A.检测效率 B.检测效果 C.检测频次 D.检测频率 455.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测试电流不宜大于( )A,铁心的磁化极性应保持一致。 D A.5 B.10 C.15 D.20 456.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试验中,1.6MVA及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0.01 B.0.02 C.0.03 D.0.04 457.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试验中,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警示值)。 B A.0.01 B.0.02 C.0.03 D.0.04 45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试验中,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 )平均值的1%。 C A.一相 B.两相 C.三相 D.相间 459.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试验中,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A A.0.01 B.0.02 C.0.03 D.0.04 460.检测工作作业卡中,对检测实施要求有( )。 ABCD A.检测前,明确检测范围,并检查分界点情况,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B.操作过程严格规范,确认检测、试验接线无误 C.检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力集中,合理避让并进行必要的呼唱 D.每项停电试验后,都应对被试设备进行充分的放电 461.GIS超声波局放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是( )。 B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62.SF6气体分解物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63.避雷器带电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64.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65.测控装置交流采样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66.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仪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67.高精度数字多功能表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68.高压电容分压器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69.红外成像测温仪校验/比对周期是( )。 B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70.互感器三倍频感应耐压装置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71.互感器特性测量仪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72.绝缘油耐压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73.开关柜超声波局放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 B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74.气体继电器校验装置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75.一次核相器校验/比对周期: A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76.紫外线成像仪校验/比对周期是( )。 B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477.红外热像一般检测要求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0.75 B.0.8 C.0.85 D.0.9 478.( )测温时,待测设备连续通电时间不小于6h,最好在24h以上。 D A.巡检 B.巡视 C.精准 D.精确 479.( )致热型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检测;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B A.电压 B.电流 C.内部 D.外部 480.电流致热型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检测;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 )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B A.20% B.30% C.40% D.50% 481.红外测温时,电流致热型设备一般应在不低于( )%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B A.25 B.30 C.40 D.50 482.红外检测,待测设备处于( )状态。 C A.冷备用 B.热备用 C.运行 D.检修 483.红外精确测温时,待测设备连续通电时间不小于( )。 B A.2 B.6 C.12 D.24 484.红外精确测温时,待测设备连续通电时间不小于6h,最好在( )以上。 D A.3 B.6 C.8 D.24 485.红外热像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D A.待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精确测温时,待测设备连续通电时间不小于6h,最好在24h以上 C.待测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D.电流致热型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下进行检测;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486.精确测温时,待测设备连续通电时间不小于( ),最好在( )以上;。 C A.12h,24h B.12h,24h C.6h,24h D.24h24h 487. 了解红外热像仪的( )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A A.工作 B.测试 C.诊断 D.判断 488. 熟悉红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 )程序。 B A.测试 B.诊断 C.判断 D.工作 489.进行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红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诊断程序,了解红外热像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B.掌握热像仪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C.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应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490.进行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的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 )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AC A.电力生产 B.电力管理 C.工作现场 D.作业现场 491.进行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的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ACD A.结构特点 B.技能参数 C.工作原理 D.运行状况 492.进行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的人员应了解红外热像仪的( )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A A.工作 B.测试 C.诊断 D.判断 493.进行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的人员应熟悉红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 )程序。 B A.测试 B.诊断 C.判断 D.工作 494.进行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的人员应掌握热像仪的( )程序和使用方法。 D A.工作 B.测试 C.诊断 D.操作 495.掌握热像仪的( )程序和使用方法。 D A.工作 B.测试 C.诊断 D.操作 496.红外检测时应与设备( )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C A.测量 B.停电 C.带电 D.运行 497.红外检测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 )5m/s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498.红外热像检测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的相关要求。 BCD A.《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输电部分)》 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D.《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 499.下列关于红外检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C A.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B.行走中注意脚下,防止踩踏设备管道 C.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D.风力大于0.5m/s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500.红外测温仪一般由( )、( )、( )及( )、显示和输出、存储单元等组成。 ABCD A.光学系统 B.光电探测器 C.信号放大 D.处理系统 501.红外测温仪一般由( )、存储单元等组成。 ABCD A.光学系统 B.光电探测器 C.信号放大及处理系统 D.显示和输出 502.红外测温仪一般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及处理系统、显示和输出、存储单元等组成。红外测温仪应经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 )合格,并按规定粘贴合格标志。 D A.检验 B.试验 C.校核 D.校验 503.红外热像仪功能要求:有( ),显示区域的最高温度。 ABC A.测量点温 B.温差功能 C.温度曲线 D.温升曲线 504.进行电力设备红外热像检测前,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505. 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 )、( )、( )、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CD A.电压等级 B.数量 C.型号 D.制造厂家 506. 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 )、上次( )的记录、标准化( )。 ABD A.图纸 B.检测 C.检测 D.作业工艺卡 507.测温时,应确保现场( )测量距离满足设备( )安全距离及仪器( )测量距离的要求。 ABD A.实际 B.最小 C.安全 D.有效 508.红外成像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 )。 C A.组织措施 B.安全措施 C.技术措施 D.应急措施 509.红外热像检测前,应了解(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D A.相关设备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510.红外热像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 )、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CD A.电压等级 B.数量 C.型号 D.制造厂家 511.红外热像检测前应了解现场设备运行方式,并记录待测设备的( )电流。 B A.运行 B.负荷 C.额定 D.峰值 512.红外热像检测需要做的检测准备有( )。 ABCD A.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上次检测的记录、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了解现场设备运行方式,并记录待测设备的负荷电流。并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513.开始测温,远距离对所有被测设备进行( ),宜选择( )显示方式,调节图像使其具有( )的温度层次显示,并结合数值测温手段,如热点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测。 BCD A.全面检测 B.全面扫描 C.彩色 D.清晰 514.了解现场设备运行方式,并记录待测设备的( )电流。 B A.运行 B.负荷 C.额定 D.峰值 515.红外热像一般检测发现有异常后,再有针对性地近距离对( )和( )进行精确检测。 AB A.异常部位 B.发热点 C.重点被测设备 D.重点被测部位 516.红外热像仪仪器开机,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待图像( )后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设置。 A A.稳定 B.清晰 C.完整 D.对焦 517.红外热像检测验收:( )。 ABC A.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B.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完整恢复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C.发现检测数据异常及时上报相关运维管理单位 D.结论是否合格 518.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相应的( )和( ),并由热像特点进一步分析设备的缺陷特征,判断出设备的( )。 ABC A.判断方法 B.判断依据 C.缺陷类型 D.缺陷性质 519.红外热像检测,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相应的( ),并由热像特点进一步分析设备的缺陷特征,判断出设备的缺陷类型。 AB A.判断方法 B.判断依据 C.判断方式 D.判断标准 520. 档案分析判断法:分析同一设备( )的温度场分布,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 ),( )是否正常。 ABD A.不同时期 B.变化 C.变化率 D.判断设备 521. 图像特征判断法:主要适用于( )致热型设备。 A A.电压 B.电流 C.环流 D.电磁 522.表面温度判断法:主要适用于( )和( )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GB/T 11022中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及绝缘介质的( )和( )极限的有关规定(详细规定见附录C),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ABCD A.电流致热型 B.电磁效应 C.温度 D.温升 523.表面温度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和( )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GB/T 11022中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及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的有关规定(详细规定见附录C),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 B A.电压 B.电磁 C.涡流 D.环流 524.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发热点温升值小于( )时,不宜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 A A.15K B.20K C.25K D.30K 525.分析同一设备不同时期的温度场分布,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A A.档案分析判断法 B.图像特征判断法 C.同类比较判断法 D.表面温度判断法 526.红外测温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的判断方法是( )。 B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图像特征判断法 C.相对温差判断法 D.档案分析判断法 527.红外检测表面温度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和( )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 B A.电压 B.电磁 C.涡流 D.环流 528.红外热像检测,发热点温升值小于( )K时,不宜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 C A.5 B.10 C.15 D.20 529.红外热像检测表面温度判断法主要适用于( )引起发热的设备。 AB A.电流致热型 B.电磁效应 C.电压致热型 D.综合致热型 530.红外热像检测的同类比较判断法:根据同组( )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分析。 ABC A.三相设备 B.同相设备 C.同类设备 D.单相 531.红外热像检测判断方法中,( )分析同一设备不同时期的温度场分布,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C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相对温度判断法 C.档案分析判断法 D.实时分析判断法 532.红外热像检测判断方法中,( )是根据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及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分析。 B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同类比较判断法 C.相对温度判断法 D.档案分析判断法 533.红外热像检测判断方法中,( )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 D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相对温度判断法 C.档案分析判断法 D.实时分析判断法 534.红外热像检测判断方法中,( )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和电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测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GB/T11022中相关规定,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学进行分析判断。 A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图像特征判断法 C.相对温度判断法 D.档案分析判断法 535.红外热像检测判断方法中,( )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该法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发热点温升值小于15K时,不宜采用该法。 D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同类比较判断法 C.图像特征判断法 D.相对温差判断法 536.红外热像检测判断方法中,( )主要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的热像图,判断设备是否正常。 B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图像特征判断法 C.相对温度判断法 D.档案分析判断法 537.红外热像检测图像特征判断法主要适用于( )致热型设备。 C A.电流致热型 B.电磁效应 C.电压致热型 D.综合致热型 538.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 )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 A A.相对温差判断法 B.图像特征判断法 C.同类比较判断法 D.表面温度判断法 539.相对温差判断法:主要适用于( )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可降低小负荷缺陷的漏判率。 A A.电流 B.电压 C.内部 D.外部 540.以下属于红外成像检测方法的是( )。 ABCD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同类比较判断法 C.图像特征判断法 D.相对温差判断法 541.针对红外测温结果,对不同类型的设备采用相应的判断方法和判断依据,常用的判断方法有( )。 ABCD A.表面温度判断法 B.图像特征判断法 C.相对温度判断法 D.档案分析判断法 542. 实时分析判断法: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 )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 )、( )等因素变化的方法。 BCD A.反复 B.连续 C.负载 D.时间 543.对( )引起的过热可依据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判据进行处理。 BD A.电场 B.磁场 C.剩磁 D.漏磁 544.对于磁场和漏磁引起的过热可根据( )设备的判据进行处理。 A A.电流致热型 B.电磁效应 C.电压致热型 D.综合致热型 545.综合致热型设备发热的原因可能包括( )。 ABC A.电流效应 B.电磁效应 C.电压效应 D.热传导作用 546.根据过热缺陷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影响程度将缺陷分为以下几类:( )。 ABC A.一般缺陷 B.严重缺陷 C.危急缺陷 D.紧急缺陷 547.检修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系统。 C A.8 B.10 C.15 D.20 548. 户外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进入仪器镜头,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宜( )检测。 B A.开灯 B.闭灯 C.强光 D.弱光 549.红外检测 不应在有( )、( )、( )、( )等气象条件下进行。 ABCD A.雷 B.雨 C.雾 D.雪 550.红外检测, 天气以( )、( )为宜,( )图像质量为佳。 ABC A.阴天 B.多云 C.夜间 D.晴天 551.红外检测,天气以( )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 AB A.阴天 B.多云 C.小雨 D.晴天 552.红外检测不应在有( )等气象条件下进行。 ABCD A.雷 B.雨 C.雾 D.雪 553.红外热像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一般按照红外热像检测仪器的最低温度掌握。 A A.5oC B.10oC C.20oC D.30oC 554.红外热像检测,天气以( )、多云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 A A.阴天 B.晴天 C.白天 D.雨天 555.红外热像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B A.80% B.85% C.90% D.95% 556.红外热像检测时,户外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进入仪器镜头,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宜( )检测。 B A.开灯 B.闭灯 C.强光 D.弱光 557.红外热像检测时宜( )。 C A.不避开阳光直接照射 B.开灯检测 C.闭灯检测 D.不避开灯光的直射 558.红外热像检测一般检测要求的风速: 一般不大于( )m/s,若检测中风速发生明显变化,应记录风速。 B A.3 B.5 C.8 D.10 559.红外热像检测一般检测要求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一般按照红外热像检测仪器的最低温度掌握。 A A.5oC B.10oC C.15oC D.20oC 560.红外一般检测要求,风速一般不大于( )m/s。 D A.0.5 B.1 C.2 D.5 561.红外一般检测要求,户外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 )进入仪器镜头。 AD A.反射 B.折射 C.衍射 D.照射 562.红外一般检测要求,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oC,一般按照红外热像检测仪器的最低温度掌握。 B A.4 B.5 C.6 D.7 563.红外一般检测要求,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75 B.80 C.85 D.90 564. 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应尽量避开附近热辐射源的干扰,某些设备被检测时还应避开( )热源等的红外辐射。 D A.支架 B.物体 C.树木 D.人体 565. 红外精确检测要求,风速一般不大于( );。 A A.0.5m/s B.1.0m/s C.5m/s D.10m/s 566.红外精确测温要求,风速一般不大于( )m/s。 A A.0.5 B.1 C.2 D.5 567.红外精确检测要求,避开( ),防止( )影响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 B A.强电磁场,弱电磁场 B.强电磁场,强电磁场 C.强电场,弱电场 D.强电场,强电场 568.红外精确检测要求,避开( ),防止其影响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 C A.强电场 B.强磁场 C.强电磁场 D.温度场 569.红外精确检测要求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应尽量避开附近热辐射源的干扰,某些设备被检测时还应避开( )热源等的红外辐射。 D A.支架 B.物体 C.树木 D.人体 570.红外精确检测要求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多云天气、夜间或晴天日落( )后。 B A.1h B.2h C.4h D.8h 571.红外热像检测精确检测要求除满足一般检测的环境要求外,还满足以下要求( )。 ABCD A.风速一般不大于0.5m/s B.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多云天气、夜间或晴天日落2h后 C.避开强电磁场,防止强电磁场影响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 D.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应尽量避开附近热辐射源的干扰,某些设备被检测时还应避开人体热源等的红外辐射 572.便携式红外热像仪 测温准确度应不大于( )或±2%(取绝对值大者)。 C A.±0.5℃ B.±1℃ C.±2℃ D.±2.5℃ 573.便携式红外热像仪 温度分辨率:不大于( )℃。 A A.0.1 B.0.2 C.0.5 D.1 574.便携式红外热像仪 像素:一般检测不低于( ),精确检测不低于( )。 A A.160X120,320X240 B.160X120,160X120 C.160X120,720X440 D.320X240,640X720 575.便携式红外热像仪 帧频:不低于( )Hz。 D A.10 B.15 C.20 D.25 576.便携式红外热像仪测温准确度应不大于( )或正负2%(取绝对值大者)。 C A.±0.5℃ B.±1℃ C.±2℃ D.±2.5℃ 577.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准确度应不大于( )。 D A.±0.5℃或±0.5% B.±1℃或±1% C.±1.5℃或±1.5% D.±2℃或±2% 578.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的空间分辨率不大于( )。 C A.0.5毫弧度 B.1毫弧度 C.1.5毫弧度 D.2毫弧度 579.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空间分辨率应不大于( )毫弧度(标准镜头配置)。 B A.1.4 B.1.5 C.1.6 D.2 580.便携式红外热像仪温度分辨率应不大于( )℃。 A A.0.1 B.0.2 C.0.5 D.1 581.便携式红外热像仪像素:一般检测不低于( ),精确检测不低于( )。 A A.160X120,320X240 B.160X120,160X120 C.160X120,720X440 D.320X240,640X720 582.便携式红外热像仪帧频应不低于( )Hz。 D A.10 B.15 C.20 D.25 583.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 温度分辨率:不大于( )℃。 C A.0.13 B.0.14 C.0.15 D.0.16 584.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 空间分辨率:不大于( )毫弧度(标准镜头配置)。 D A.1.6 B.1.7 C.1.8 D.1.9 585.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 像素:不低于( )。 A A.160X120,320X240 B.160X120,160X120 C.160X120,720X440 D.320X240,640X720 586.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 帧频:高于( )Hz。 B A.10 B.25 C.30 D.50 587.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d) 像素不低于( )。 A A.160X120 B.200X160 C.240X180 D.320X240 588.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空间分辨率应不大于( )毫弧度(标准镜头配置)。 D A.1.6 B.1.7 C.1.8 D.1.9 589.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温度分辨率应不大于( )℃。 C A.0.13 B.0.14 C.0.15 D.0.16 590.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像素应不低于( )。 A A.160X120 B.320X240 C.720X440 D.640X720 591.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帧频应高于( )Hz。 B A.10 B.25 C.30 D.50 592.下列关于便携式红外热像仪的基本要求,正确的是( )。 AD A.空间分辨率不大于1.5毫弧度 B.温度分辨率不大于0.15℃ C.一般检测像素不低于320×240 D.测温一致性应满足测温准确度的要求 593. 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 )。 B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安全措施 D.保障措施 594. 可以修正红外热像图及各种参数,各参数应包括:( )、( )、( )、( )、所使用的镜头、所设定的温度范围。 ABCD A.时间日期 B.物体的发射率 C.环境温度湿度 D.目标距离 595.电源必须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一组电池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小时,电池组应不少于两组。 B A.1 B.2 C.4 D.8 596.红外测温仪电源必须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一组电池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小时,电池组应不少于两组。 B A.1 B.2 C.4 D.8 597.红外测温仪应可以修正红外热像图及各种参数,各参数应包括:( )、所使用的镜头、所设定的温度范围。 ABCD A.时间日期 B.物体的发射率 C.环境温度湿度 D.目标距离 598.下列关于红外检测的功能要求,正确的是( )。 ABC A.可以修正红外热像图及各种参数,各参数应包括:时间日期、物体的发射率、环境温度湿度、目标距离、所使用的镜头、所设定的温度范围 B.温度单位设置可℃和oF相互转换 C.电源必须采用可充电锂电池,一组电池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小时,电池组应不少于两组 D.不能对不同的被测试设备外壳材料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 599. 环境温度( )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 )。 AD A.发生 B.发现 C.校验 D.校准 600. 设置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一般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 )左右的温升范围。 C A.5K~10K B.10K~15K C.10K~20K D.25K~30K 601. 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测设备,使被测设备(或目标)尽量充满整个仪器的视场,以提高仪器对被测设备( )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准确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C A.外部 B.内部 C.表面 D.里面 602.根据被测设备的材料设置辐射率,作为一般检测,被测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取( )左右。 C A.0.8 B.0.85 C.0.9 D.1 603.红外测温时,应确保现场( )测量距离满足设备最小安全距离及仪器有效测量距离的要求。 A A.实际 B.最小 C.最大 D.有效 604.红外热像检测,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 )。 D A.设定 B.核准 C.校验 D.校准 605.红外热像检测,首先远距离对所有被测设备进行( )。 B A.全面检测 B.全面扫描 C.精确测温 D.一般检测 606.红外热像检测设置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时,一般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 )左右的温升范围。 C A.5K~10K B.10K~15K C.10K~20K D.25K~30K 607.红外热像检测应根据被测设备的材料设置辐射率,作为一般检测,被测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取( )左右。 C A.0.8 B.0.85 C.0.9 D.1 608.精确检测,检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物体应尽可能选择与被测试设备( )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场中选择。 A A.类似 B.相同 C.同类 D.不同 609.在进行红外测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ABD A.辐射率一般取0.9左右 B.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 C.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宜设置在环境温度加5K~10K左右的温升范围内 D.发现有异常后再由针对性地近距离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测设备进行精确测温 610. 为了准确测温或方便跟踪,应事先设置几个不同的( )和( ),确定最佳检测位置,并可做上标记,以供今后的复测用,提高( )和( )。 ABCD A.方向 B.角度 C.互比性 D.工作效率 611.被检设备的实际( ),被检物体温度及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值。 ABC A.负荷电流 B.额定电流 C.运行电压 D.额定电压 612.测量设备发热点、正常相的( )及环境温度( )的温度值时,应使用( )仪器相继测量。 ABC A.对应点 B.参照体 C.同一 D.相同 613.红外测温精确检测时需记录被检设备的( )。 ACD A.负荷电流 B.额定电压 C.额定电流 D.运行电压 614.红外精确测温时,为了准确测温或方便跟踪,应事先设置几个不同的( ),确定最佳检测位置,并可做上标记,以供今后的复测用。 AB A.方向 B.角度 C.距离 D.温度参照体 615.红外精确测温时,应将( )等补偿参数输入,进行必要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ABC A.大气温度 B.相对湿度 C.测温距离 D.辐射率 616.红外精确检测,检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物体应尽可能选择与被测试设备( )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场中选择。 A A.类似 B.相同 C.同类 D.不同 617.将( )输入,进行必要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ABCD A.大气温度 B.相对湿度 C.补偿参数 D.测量距离 618.为了准确测温或方便跟踪,红外成像检测精确检测应做到( )以供今后的复测用,提高互比性和工作效率。 ABC A.设置几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 B.确定最佳检测位置 C.做上标记 D.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 619.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 )被测设备,使被测设备(或目标)尽量( )整个仪器的视场,以提高仪器对被测设备( )的分辨能力及测温准确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BCD A.远离 B.靠近 C.充满 D.表面细节 620.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测设备,使被测设备(或目标)尽量充满整个仪器的视场,以提高仪器对被测设备( )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准确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 C A.外部 B.内部 C.表面 D.里面 621.( )是指设备存在过热,有一定温差,温度场有一定梯度,但不会引起事故的缺陷。 A A.一般缺陷 B.严重缺陷 C.重大缺陷 D.危急缺陷 622.红外热像检测中,对于一般缺陷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B A.指设备存在过热,有一定温差,温度场有一定梯度,但不会引起事故的缺陷 B.一般要求记录在案,注意观察其缺陷的发展,利用停电机会检修,有计划地安排试验检修消缺 C.当发热点温升值小于10K时,不宜采用附录D的规定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 D.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一般定为一般及以上的缺陷 623.三类过热缺陷中,( )要求记录在案,注意观察其缺陷的发展,利用停电机会检修,有计划地安排试验检修消缺。 A A.一般缺陷 B.严重缺陷 C.重大缺陷 D.危急缺陷 624.( )是指设备存在过热,程度较重,温度场分布梯度较大,温差较大的缺陷。 B A.一般缺陷 B.严重缺陷 C.重大缺陷 D.危急缺陷 625.红外热像检测中,对于严重缺陷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CD A.指设备存在过热,程度较重,温度场分布梯度较大,温差较大的缺陷 B.这类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 C.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检测等,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 D.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一般定为严重及以上的缺陷 626.应尽快安排处理的缺陷是( )。 B A.一般缺陷 B.严重缺陷 C.重大缺陷 D.危急缺陷 627.( )是指设备最高温度超过GB/T11022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的缺陷。这类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 D A.一般缺陷 B.严重缺陷 C.重大缺陷 D.危急缺陷 628.红外热像检测中,对于危急缺陷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BD A.指设备最高温度超过GB/T11022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的缺陷 B.这类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 C.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检测等,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 D.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当缺陷明显时,应立即消缺或退出运行,如有必要,可安排其他试验手段,进一步确定缺陷性质 629.应立即安排处理的缺陷是( )。 D A.一般缺陷 B.严重缺陷 C.重大缺陷 D.危急缺陷 630.110(66)kV及以上变压器应( )进行该项试验;35kV及以下变压器采用低电压短路阻抗法进行该项试验。 AB A.采用低电压短路阻抗法 B.采用频率响应法 C.低压脉冲法 D.采用高电压短路阻抗法 631.变压器交接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时,1600kVA及以上容量等级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632.变压器交接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时,1600kVA及以上容量等级三相变压器,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A A.1 B.2 C.3 D.4 633.变压器交接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时,1600kVA及以下容量等级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D A.1 B.2 C.3 D.4 634.变压器交接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时,1600kVA及以下容量等级三相变压器,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635.变压器交接试验时,(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必须进行现场局放。 D A.10 B.35 C.66 D.110 636.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容量100MVA及以上且电压220kV以上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值相间偏差不大于正负( )%。 C A.1 B.1.5 C.2 D.2.5 637.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220kV以下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值相间偏差不大于正负( )%。 D A.1 B.1.5 C.2 D.2.5 638.变压器交接试验时,1000kV特高压变压器局放测量电压为1.3Um/√3,主体变压器低压绕组不大于( )pC。 C A.100 B.200 C.300 D.500 639.变压器交接试验时,1000kV特高压变压器局放测量电压为1.3Um/√3,主体变压器高压绕组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640.变压器交接试验时,1000kV特高压变压器局放测量电压为1.3Um/√3,主体变压器中压绕组不大于( )pC。 B A.100 B.200 C.300 D.500 641.变压器交接试验时,1000kV特高压变压器调压补偿变压器110kV端子局放不大于( )pC。 C A.100 B.200 C.300 D.500 642.变压器交接试验时,110kV电压等级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20度)应不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643.变压器交接试验时,220kV电压等级的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不大于( )。 C A.0.5 B.0.6 C.0.7 D.0.8 644.变压器交接试验时,220kV电压等级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20度)应不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645.变压器交接试验时,35kV电压等级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20度)应不大于( )。 D A.0.8 B.1 C.1.2 D.1.5 646.变压器交接试验时,35kV及以上,且容量在( )kVA及以上的变压器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泄漏电流测量。 D A.5000 B.6000 C.7000 D.8000 647.变压器交接试验时,500kV电压等级的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不大于( )。 A A.0.5 B.0.6 C.0.7 D.0.8 648.变压器交接试验时,500kV电压等级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20度)应不大于( )。 A A.0.5 B.0.6 C.0.7 D.0.8 649.变压器交接试验时,被测绕组的tanδ值不宜大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 C A.110 B.120 C.130 D.140 650.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对于新投运油浸式变压器,要求1.5Um/√3电压下,220kV~750kV变压器局放量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651.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对于有运行史的220kV及以上油浸式变压器,要求1.3Um/√3电压下,局放量一般不大于( )pC。 C A.100 B.200 C.300 D.500 652.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额定电压为220kV的绕组泄漏电流测量的试验电压为( )kV。 C A.10 B.20 C.40 D.60 653.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额定电压为500kV的绕组在20度时的泄漏电流不宜超过( )uA。 B A.20 B.30 C.40 D.50 654.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额定分接头电压比误差不大于正负( )%。 A A.0.5 B.1 C.1.5 D.2 655.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非纯瓷套管的电容量与产品铭牌数值或出厂试验值相比差值在正负( )%范围内。 C A.2 B.3 C.5 D.10 656.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非额定分接头电压比误差不大于正负( )%。 B A.0.5 B.1 C.1.5 D.2 657.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绝缘油中氢气含量应不大于( )μL/L。 B A.5 B.10 C.15 D.20 658.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绝缘油中乙炔含量应不大于( )μL/L。 A A.0.1 B.0.2 C.0.3 D.0.4 659.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绝缘油中总烃含量应不大于( )μL/L。 B A.10 B.20 C.30 D.40 660.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绕组电容量与出厂试验值相比差值应在正负( )%范围内。 C A.2 B.3 C.5 D.10 661.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与出厂实测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 )%。 B A.1 B.2 C.3 D.4 662.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值不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或不低于10000MΩ(20℃)。 B A.60 B.70 C.80 D.90 663.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容量100MVA及以上且电压220kV以上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值与出厂值相比偏差不大于正负( )%。 C A.1.4 B.1.5 C.1.6 D.1.7 664.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220kV以下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值与出厂值相比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1 B.2 C.3 D.4 665.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套管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D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666.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667.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套管中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宜低于( )MΩ。 A A.1000 B.3000 C.5000 D.8000 668.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铁心及夹件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669.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外施交流电压按出厂值( )%进行。 C A.60 B.70 C.80 D.90 670.变压器交接试验应在注油静置后、( )24h后各进行一次器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C A.耐压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 C.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 D.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及红外测温试验 671.变压器交接试验中,套管主绝缘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末屏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00001000 B.50001000 C.25002500 D.100002500 672.交接试验时,110(66)kV及以上变压器应采用( )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D A.低电压短路阻抗法 B.频率响应法 C.低电压短路阻抗法或频率响应法 D.低电压短路阻抗法及频率响应法 673.10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含气量应不大于( )%。 B A.0.7 B.0.8 C.0.9 D.1 674.10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A A.70kV B.60kV C.50kV D.40kV 675.10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mg/L。 A A.8 B.10 C.15 D.20 676.11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mg/L。 D A.8 B.10 C.15 D.20 677.22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mg/L。 C A.8 B.10 C.15 D.20 678.33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C A.70kV B.60kV C.50kV D.40kV 679.35kV及以下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D A.70kV B.60kV C.50kV D.35kV 680.5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含气量应不大于( )%。 D A.0.7 B.0.8 C.0.9 D.1 681.5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B A.70kV B.60kV C.50kV D.40kV 682.5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mg/L。 B A.8 B.10 C.15 D.20 683.66kV-22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C A.60kV B.50kV C.40kV D.35kV 684.变压器绝缘绝缘油验收验收时的闪点应不小于( )℃。 A A.135 B.140 C.145 D.150 685.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介质损耗因数tanδ应不大于( )。 B A.0.004 B.0.005 C.0.006 D.0.007 686.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界面张力(25℃)应不小于( )mN/m。 D A.20 B.25 C.30 D.35 687.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糠醛含量应小于( )mg/L。 D A.0.02 B.0.03 C.0.04 D.0.05 688.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溶性酸pH值应大于( )。 D A.5.1 B.5.2 C.5.3 D.5.4 689.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酸值应不大于( )mgKOH/g。 C A.0.01 B.0.02 C.0.03 D.0.04 690.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体积电阻率(90℃)应不小于( )Ω.m。 D A.30000000000 B.40000000000 C.50000000000 D.60000000000 691.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油色谱中( )含量应为零。 C A.H2 B.H20 C.C2H2 D.总烃 692.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油色谱中H2含量应小于( )μL/L。 A A.10 B.20 C.30 D.40 693.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油色谱中总烃含量应小于( )μL/L。 B A.10 B.20 C.30 D.40 694.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油中颗粒度:①1000kV(750kV):5μm-100μm的颗粒度≤( );无100μm以上的颗粒;②500kV及以上:大于5μm的颗粒度≤( )。。 AC A.1000/100mL B.1500/100mL C.2000/100mL D.3000/100mL 695.有载分接开关中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D A.60kV B.50kV C.35kV D.30kV 696.100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低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C A.100 B.200 C.300 D.500 697.100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高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698.100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中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B A.100 B.200 C.300 D.500 69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短时感应耐压试验,对于三相变压器,要求进行( )。 AB A.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B.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C.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D.带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线间试验 700.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 )需要进行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CD A.高压线圈 B.中压线圈 C.低压线圈 D.中性点 701.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变压器组装后,在储油柜顶部施加( )MPa的压力12h,应无渗漏。 D A.0.02 B.0.03 C.0.04 D.0.05 702.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储油柜应进行( )MPa,12h压力试验,。 A A.0.1 B.0.2 C.0.3 D.0.4 703.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储油柜应进行0.1MPa,( )h压力试验,。 D A.3 B.6 C.9 D.12 70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不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各绕组进行( )倍额定电流,持续4h的过电流试验。 B A.1 B.1.1 C.1.2 D.1.3 70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不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各绕组进行1.1倍额定电流,持续( )h的过电流试验。 D A.1 B.2 C.3 D.4 706.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对( )绕组补充进行1.1倍额定电流,持续4h的过电流试验。 C A.高压 B.中压 C.低压 D.中性点 707.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冷却器应进行( )MPa,10h压力试验。 D A.0.2 B.0.3 C.0.4 D.0.5 708.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冷却装置、有载开关等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 B.5 C.10 D.20 70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外施工频耐压试验持续时间为( )。 A A.1min B.2min C.5min D.30min 710.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顺序为一次50%-70%、( )次100%、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C A.1 B.2 C.3 D.4 711.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线端雷电全波冲击试验,当变压器分接范围不大于正负( )%,变压器置于主分接试验。 B A.3 B.5 C.8 D.10 712.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用额定操作电压电动操作2个循环,然后将操作电压降到其额定值( )%,操作一个循环。 B A.80 B.85 C.90 D.95 713.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有载分接开关测量过渡电阻值,与出厂值比较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5 B.10 C.15 D.20 71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D A.0.2 B.0.3 C.0.4 D.0.5 71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非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B A.0.5 B.1 C.1.5 D.2 716.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测量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717.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低电压小电流绕组短路阻抗测试,应该在额定分接用不大于400V的电压作三相测试,测量变压器在( )A下的短路阻抗。 D A.1 B.2 C.3 D.5 718.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短路阻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B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71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超过初次空载损耗( )%及以上时,不应通过。 B A.5 B.10 C.15 D.20 720.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负载损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721.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 )偏差应小于平均值的2%。 A A.相间(有中性点引出时) B.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C.相间(无中性点引出时) D.线间(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722.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A A.1 B.2 C.3 D.4 723.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MΩ。 C A.1000 B.3000 C.5000 D.8000 72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极化指数(R600/R60)不应小于( )。 D A.1.2 B.1.3 C.1.4 D.1.5 72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吸收比(R60/R15)不应小于( )。 B A.1.2 B.1.3 C.1.4 D.1.5 726.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tgδ不大于( )%。 D A.0.2 B.0.3 C.0.4 D.0.5 727.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低频段不小于( )。 D A.0.6 B.1 C.1.5 D.2 728.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高频段不小于( )。 A A.0.6 B.1 C.1.5 D.2 72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中频段不小于( )。 B A.0.6 B.1 C.1.5 D.2 730.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套管局部放电量在1.5Um/√3kV下不超过( )pC。 B A.5 B.10 C.15 D.20 731.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铁心、夹件绝缘应在下列节点进行试验:在下列节点进行试验:( )。 BCD A.在变压器投运后,应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B.在组装前,应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C.变压器组装完毕,油箱注油前,测量铁心绝缘电阻 D.在总体试验之后装运之前应测铁心绝缘电阻 732.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间( )绝缘电阻值,并记录测量温度。 ABD A.15s B.60s C.5min D.10min 733.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电容值,并将测试温度下的介损值换算到( )℃。 B A.18 B.20 C.22 D.25 73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提供套管油的化学和物理以及油色谱的试验数据,其油中水分不大于( )mg/L。 B A.5 B.10 C.15 D.20 735.50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高中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736.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短时感应耐压试验,对于三相变压器,要求进行( )。 AB A.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B.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C.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D.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737.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 )需要进行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CD A.高压线圈 B.中压线圈 C.低压线圈 D.中性点 738.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变压器组装后,在储油柜顶部施加( )MPa的压力12h,应无渗漏。 D A.0.02 B.0.03 C.0.04 D.0.05 739.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储油柜应进行( )MPa,12h压力试验。 A A.0.1 B.0.2 C.0.3 D.0.4 740.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储油柜应进行0.1MPa,( )h压力试验。 D A.3 B.6 C.9 D.12 741.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不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各绕组进行( )倍额定电流,持续4h的过电流试验。 B A.1 B.1.1 C.1.2 D.1.3 742.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不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各绕组进行1.1倍额定电流,持续( )h的过电流试验。 D A.1 B.2 C.3 D.4 743.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对( )绕组补充进行1.1倍额定电流,持续4h的过电流试验。 C A.高压 B.中压 C.低压 D.中性点 744.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冷却器应进行( )MPa,10h压力试验。 D A.0.2 B.0.3 C.0.4 D.0.5 745.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冷却装置、有载开关等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 B.5 C.10 D.20 746.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外施工频耐压试验持续时间为( )。 A A.1min B.2min C.5min D.30min 747.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顺序为一次50%-70%、( )次100%、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C A.1 B.2 C.3 D.4 748.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线端雷电全波冲击试验,当变压器分接范围不大于正负( )%,变压器置于主分接试验。 B A.3 B.5 C.8 D.10 749.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用额定操作电压电动操作2个循环,然后将操作电压降到其额定值( )%,操作一个循环。 B A.80 B.85 C.90 D.95 750.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有载分接开关测量过渡电阻值,与出厂值比较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5 B.10 C.15 D.20 751.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D A.0.2 B.0.3 C.0.4 D.0.5 752.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非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B A.0.5 B.1 C.1.5 D.2 753.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测量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754.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低电压小电流绕组短路阻抗测试,应该在额定分接用不大于400V的电压作三相测试,测量变压器在( )A下的短路阻抗。 D A.1 B.2 C.3 D.5 755.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短路阻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B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756.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超过初次空载损耗( )%及以上时,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不应通过。 B A.5 B.10 C.15 D.20 757.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负载损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758.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A A.1 B.2 C.3 D.4 759.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MΩ。 C A.1000 B.3000 C.5000 D.8000 760.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极化指数(R600/R60)不应小于( )。 D A.1.2 B.1.3 C.1.4 D.1.5 761.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吸收比(R60/R15)不应小于( )。 B A.1.2 B.1.3 C.1.4 D.1.5 762.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tgδ不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763.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低频段不小于( )。 D A.0.6 B.1 C.1.5 D.2 764.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高频段不小于( )。 A A.0.6 B.1 C.1.5 D.2 765.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中频段不小于( )。 B A.0.6 B.1 C.1.5 D.2 766.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套管局部放电量在1.5Um/√3kV下不超过( )pC。 B A.5 B.10 C.15 D.20 767.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的试验顺序是:一次50%-70%、( )、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D A.一次90% B.三次90% C.一次100% D.三次100% 768.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间( )绝缘电阻值,并记录测量温度。 ABD A.15s B.60s C.5min D.10min 769.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电容值,并将测试温度下的介损值换算到( )℃。 B A.18 B.20 C.22 D.25 770.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提供套管油的化学和物理以及油色谱的试验数据,其油中水分不大于( )mg/L。 B A.5 B.10 C.15 D.20 771.11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高电压冲击试验验收包含下列哪些试验( )。 ABCD A.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 B.线端雷电全波冲击试验(LI) C.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D.短时感应耐压试验(ACSD) 772.11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高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773.22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高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774.22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中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775.采取排油注氮保护装置的变压器应采用具有( )的气体继电器。 B A.联动功能的单浮球结构 B.联动功能的双浮球结构 C.单浮球结构 D.双浮球结构 776.35kV变压器出厂短时感应耐压试验,对于三相变压器,要求进行( )。 AB A.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B.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C.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D.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777.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 )需要进行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AC A.高压线圈 B.中压线圈 C.低压线圈 D.中性点 778.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变压器组装后,在储油柜顶部施加( )MPa的压力24h,应无渗漏。 B A.0.02 B.0.03 C.0.04 D.0.05 779.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变压器组装后,在储油柜顶部施加0.03MPa的压力( )h,应无渗漏。 D A.6 B.12 C.18 D.24 780.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冷却装置、有载开关等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 B.5 C.10 D.20 781.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外施工频耐压试验持续时间为( )。 A A.1min B.2min C.5min D.30min 782.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用额定操作电压电动操作2个循环,然后将操作电压降到其额定值( )%,操作一个循环。 B A.80 B.85 C.90 D.95 783.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有载分接开关测量过渡电阻值,与出厂值比较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5 B.10 C.15 D.20 784.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D A.0.2 B.0.3 C.0.4 D.0.5 785.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非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B A.0.5 B.1 C.1.5 D.2 786.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测量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787.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低电压小电流绕组短路阻抗测试,应该在额定分接用不大于400V的电压作三相测试,测量变压器在( )A下的短路阻抗。 D A.1 B.2 C.3 D.5 788.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短路阻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B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789.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超过初次空载损耗( )%及以上时,不应通过。 B A.5 B.10 C.15 D.20 790.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负载损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791.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1600kVA及以上的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792.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1600kVA及以上的三相变压器,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A A.1 B.2 C.3 D.4 793.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1600kVA及以下的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D A.1 B.2 C.3 D.4 794.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1600kVA及以下的三相变压器,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795.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MΩ。 C A.1000 B.3000 C.5000 D.8000 796.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极化指数(R600/R60)不应小于( )。 D A.1.2 B.1.3 C.1.4 D.1.5 797.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吸收比(R60/R15)不应小于( )。 B A.1.2 B.1.3 C.1.4 D.1.5 798.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tgδ不大于( )%。 D A.0.5 B.0.8 C.1 D.1.5 799.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间( )绝缘电阻值,并记录测量温度。 ABD A.15s B.60s C.5min D.10min 800.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电容值,并将测试温度下的介损值换算到( )℃。 B A.18 B.20 C.22 D.25 801.35kV变压器短路阻抗验收试验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CD A.最大 B.中间 C.最小 D.额定 802.B级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是( )℃。 D A.100 B.110 C.120 D.130 803.E级绝缘材料极限工作温度是( )℃。 C A.95 B.105 C.120 D.130 804.下列金属材料中,哪个发射率最低( )。 D A.氧化黄铜 B.强氧化铝 C.加工铸铁 D.黄铜镜面 805.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危急缺陷的为( )。 D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70% C.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 806.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严重缺陷的为( )。 C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70% C.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 807.电气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的线夹设备缺陷判断为一般缺陷的为( )。 A A.设备存在过热,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70% C.热点温度大于8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10℃,相对温差大于95% 808.隔离开关刀口设备缺陷判断为危急缺陷的为( )。 D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80% C.热点温度大于9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30℃,相对温差大于95% 809.隔离开关刀口设备缺陷判断为严重缺陷的为( )。 C A.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80% C.热点温度大于9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30℃,相对温差大于95% 810.隔离开关刀口设备缺陷判断为一般缺陷的为( )。 A A.设备存在过热,温差不超过15K B.热点温度70℃,相对温差大于80% C.热点温度大于90℃,相对温差大于80% D.热点温度大于130℃,相对温差大于95% 811.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发热判定为危急缺陷的判据有( )。 BD A.热点温度>110℃ B.热点温度>130℃ C.相对温差≥80% D.相对温差≥95% 812.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发热判定为严重缺陷的判据有( )。 BC A.热点温度>80℃ B.热点温度>90℃ C.相对温差≥80% D.相对温差≥95% 813.金属导线发热判定为危急缺陷的判据有( )。 AD A.热点温度>110℃ B.热点温度>130℃ C.相对温差≥80% D.相对温差≥95% 814.金属导线发热判定为严重缺陷的判据有( )。 AC A.热点温度>80℃ B.热点温度>90℃ C.相对温差≥80% D.相对温差≥95% 815.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相对温差是指( )。 B A.较热点的温升与温度较低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B.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C.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低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D.温度较低点的温升与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816.一台隔离开关正常相温升45℃,热点温升60℃,其相对温差为( )。 A A.0.25 B.0.33 C.0.5 D.0.75 817.红外热像检测,黑亮漆(在粗糙铁上)的发射率约为( )。 A A.0.88 B.0.3~0.4 C.0.59~0.61 D.0.9 818.红外热像检测,亮漆材料的发射率约为( )。 D A.0.88 B.0.3~0.4 C.0.59~0.61 D.0.9 819.红外热像检测,强氧化铝材料的发射率约为( )。 B A.0.03 B.0.3~0.4 C.0.59~0.61 D.0.9 820.红外热像检测,氧化黄铜材料的发射率约为( )。 C A.0.03 B.0.3~0.4 C.0.59~0.61 D.0.9 821.精确测量用红外热像仪的测温准确度要求为( )。 D A.±1% B.±1℃ C.±1%或±1℃ D.±2%或±2℃ 822.精确测量用红外热像仪探测器类型要求为( )。 CD A.热电制冷 B.内循环制冷 C.非制冷 D.焦平面 823.精确测量用红外热像仪的启动时间应小于( )。 A A.1min B.2min C.3min D.4min 824.特高频检测时,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 )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ABCD A.雷 B.雨 C.雾 D.雪 825.特高频检测时,室内检测避免( )等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AC A.气体放电灯 B.日光灯 C.电子捕鼠器 D.排风扇 826.特高频检测时应避免( )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ABCD A.手机 B.雷达 C.电动马达 D.照相机闪光灯 827.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环境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C.在检测时应避免手机、雷达、电动马达、照相机闪光灯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D.室内检测避免气体放电灯、电子捕鼠器等对检测数据的影响,进行检测时应避免大型设备振动源等带来的影响 828.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oC B.10oC C.15oC D.20oC 829.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830.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在检测时应( )手机、雷达、电动马达、照相机闪光灯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A A.避免 B.避开 C.加强 D.强化 831.下列关于特高频局放检测的环境要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C.在检测时应避免手机、雷达、电动马达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D.进行检测时应避免大型设备振动源等带来的影响 832.GIS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绝缘盆子应为( ),并具备检测条件。 ACD A.非金属封闭 B.有金属屏蔽且没有浇注口 C.有金属屏蔽但有浇注口 D.内置有UHF传感器 833.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要求待测设备外壳清洁、无( )。 C A.灰尘 B.水珠 C.覆冰 D.冰雪 83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要求气体绝缘设备应处于( )气体压力状态。 A A.额定 B.规定 C.正常 D.标准 835.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D A.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或加压到额定运行电压) B.设备外壳清洁、无覆冰。《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气体绝缘设备应处于额定气体压力状态 836.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设备处于( )。 AB A.运行状态 B.加压到额定运行电压 C.接地状态 D.检修状态 837.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绝缘盆子为( ),并具备检测条件。 BCD A.金属封闭 B.非金属封闭 C.金属屏蔽但有浇筑口 D.内置有UHF传感器 838.在GIS设备上进行特高频局放检测时,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GIS设备应处于规定气体压力状态 B.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C.设备外壳清洁、无覆冰 D.绝缘盆子为非金属封闭或者有金属屏蔽但有浇注口或内置有UHF传感器 839.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人员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熟悉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D.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840.特高频局放检测的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841.特高频局放检测的人员,应了解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 )。 ABC A.工作原理 B.技术参数 C.性能 D.诊断分析 842.特高频局放检测的人员,应熟悉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 )方法。 BC A.工作原理 B.基本原理 C.诊断分析 D.技术参数 843.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1 B.2 C.3 D.4 844.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B A.工作负责人 B.检测负责人 C.监护人 D.工作许可人 845.进行特高频局放检测时,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求正确的是( )。 ABD A.使用同轴电缆的检测仪器在检测中应保持同轴电缆完全展开,并避免同轴电缆外皮受到刮蹭 B.测试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测试工作并撤离现场 C.保证被测设备绝缘良好,防止高压触电 D.防止传感器坠落而误碰运行设备和试验设备 846.进行特高频局放检测时,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求正确的是( )。 AD A.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户外作业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 B.风力大于4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C.保证被测设备绝缘良好,防止高压触电 D.行走中注意脚下,防止踩踏设备管道 847.特高频测试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 )测试工作并撤离现场。 B A.终止 B.停止 C.中止 D.中断 848.特高频带电检测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户外作业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BD A.雷 B.雪 C.霾 D.雾 849.特高频检测保证被测设备绝缘良好,防止( )触电。 A A.低压 B.中压 C.高压 D.超高压 850.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避开设备( )口或压力释放口。 B A.防炸 B.防爆 C.通风 D.通气 851.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避开设备防爆口或( )口。 D A.防炸 B.通风 C.通气 D.压力释放 852.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使用同轴电缆的检测仪器在检测中应保持同轴电缆( )展开,并避免同轴电缆外皮受到刮蹭。 C A.全部 B.完整 C.完全 D.所有 853.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的相关要求。 B A.《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输电部分)》 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D.《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部分)》 85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户外作业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B A.3 B.5 C.8 D.10 855.在使用传感器进行特高频检测时,应戴绝缘( ),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 A A.手套 B.靴 C.帽 D.垫子 856.在使用传感器进行特高频检测时,应戴绝缘手套,避免( )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 C A.头 B.靴 C.手 D.脚 857.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特高频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AC A.内置式 B.接触式 C.外置式 D.非接触式 858.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内置式或外置式( )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信号放大器(可选)、数据处理单元、分析诊断单元等组成。 A A.特高频 B.超高频 C.高频 D.超声波 859.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内置式或外置式特高频传感器、( )、分析诊断单元等组成。 BCD A.高频传感器 B.数据采集单元 C.数据处理单元 D.信号放大器 860.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内置式或外置式特高频传感器、( )等组成。 ABCD A.数据采集单元 B.信号放大器(可选) C.数据处理单元 D.分析诊断单元 861.特高频检测前,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862.特高频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安装日期 D.内部构造 863.特高频检测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B A.允许 B.禁止 C.杜绝 D.防止 86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准备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内部构造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上次检测的记录、标准作业卡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865.利用( )的盆式绝缘子处或内置式传感器,在断路器断口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导体连接部件等处均应设置测试点。 B A.内置 B.外露 C.固定 D.移动 866.特高频检测应按照设备接线图连接测试仪各部件,将传感器固定在盆式绝缘子( )封闭处。 B A.金属 B.非金属 C.有机物 D.玻璃 867.特高频检测中,按照设备接线图连接测试仪各部件,将传感器( )在盆式绝缘子非金属封闭处。 A A.固定 B.放置 C.紧贴 D.粘贴 868.特高频检测中,传感器应与盆式绝缘子紧密接触并在测量过程保持相对( ),并避开紧固绝缘盆子螺栓。 A A.静止 B.固定 C.稳定 D.稳固 869.特高频检测中,打开连接传感器的检测通道,观察检测到的信号,测试时间不少于( )秒。 D A.10 B.15 C.20 D.30 870.特高频检测中,干扰信号的抑制可采用( )干扰源、屏蔽外部干扰、软硬件滤波、避开干扰较大时间、抑制噪声、定位干扰源、比对典型干扰图谱等方法。 B A.屏蔽 B.关闭 C.抑制 D.避开 871.特高频检测中,干扰信号的抑制可采用关闭干扰源、( )外部干扰、软硬件滤波、避开干扰较大时间、抑制噪声、定位干扰源、比对典型干扰图谱等方法。 A A.屏蔽 B.关闭 C.抑制 D.避开 872.特高频检测中,干扰信号的抑制可采用关闭干扰源、屏蔽外部干扰、软硬件滤波、避开干扰较大时间、抑制噪声、( )干扰源、比对典型干扰图谱等方法。 D A.屏蔽 B.关闭 C.抑制 D.定位 873.特高频检测中,记录三维检测图谱,在必要时进行( )图谱记录。每个位置检测时间要求30s,若存在异常,应出具检测报告。 B 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四维 874.特高频检测中,记录三维检测图谱,在必要时进行二维图谱记录。每个位置检测时间要求30s,若存在异常,应出具( )报告。 A A.检测 B.检验 C.试验 D.校验 875.特高频检测中,开机后,运行检测软件,检查仪器( )等参数。 BCD A.通信状态 B.通信状况 C.同步状态 D.相位偏移 876.特高频检测中,开机后,运行检测软件,检查仪器通信( )、同步状态、相位偏移等参数。 A A.状况 B.状态 C.情形 D.环境 877.特高频检测中,开机后,运行检测软件,检查仪器通信状况、同步( )、相位偏移等参数。 B A.状况 B.状态 C.情形 D.环境 878.特高频检测中,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 )检测时间并记录多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 B A.固定 B.延长 C.加长 D.缩短 879.特高频检测中,一般每个GIS间隔取( )点,对于较长的母线气室,可5~10米左右取一点,应保持每次测试点的位置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B A.1~2 B.2~3 C.3~4 D.4~5 880.特高频检测中,一般每个GIS间隔取2~3点,对于较长的母线气室,可( )米左右取一点,应保持每次测试点的位置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C A.2~3 B.4~6 C.5~10 D.10~15 881.特高频检测中,应将检测仪相关部件正确( )。 D A.连接 B.相连 C.联接 D.接地 882.特高频检测中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延长检测时间并记录多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接入( )。 C A.滤波器 B.分析诊断器 C.信号放大器 D.传感器 883.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器开机后,运行检测软件,应检查仪器( )等参数。 ABC A.通信状况 B.同步状态 C.相位偏移 D.电压偏移 88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应记录三维检测图谱,在必要时进行二维图谱记录。每个位置检测时间要求( )s,若存在异常,应出具检测报告。 B A.10 B.30 C.50 D.60 885.外置式特高频局部放电信号传感器安装方法为( )。 B A.紧贴GIS壳体 B.安装在GIS的非屏蔽位置,如观察孔、绝缘盆子 C.安装在GIS接地引线上 D.安装在GIS腔内开口处 886.特高频检测数据分析中,检测相邻间隔的信号,根据各检测间隔的幅值大小(即信号衰减特性)初步定位( )部位。 B A.放电 B.局放 C.故障 D.信号 887.特高频检测数据分析中,首先根据相位图谱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 )放电图谱特征或与背景或其他测试位置有明显不同。 C A.正常 B.标准 C.典型 D.异常 888.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必要时可使用工具把传感器绑置于绝缘盆子处进行长时间检测,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一步分析( ),综合判断放电类型。 ABC A.峰值图形 B.放电速率图形 C.三维检测图形 D.二维检测图形 889.用特高频的方法对分相布置的设备进行检测,如三相之间无明显差异,则需结合( )等检测手段进一步判断信号源位置。 AB A.超声波 B.高频局放 C.红外测温 D.暂态地电压 890.用特高频的方法进行检测发现有信号源时,在条件具备时,综合应用( )等仪器进行精确的定位。 AB A.超声波局放仪 B.示波器 C.暂态地电波测试仪 D.局放测试仪 891.用特高频的方法进行检测时,必要时可使用工具把传感器绑置于绝缘盆子处进行长时间检测,时间不少于( )分钟,进一步分析峰值图形、放电速率图形和三维检测图形,综合判断放电类型。 C A.5 B.10 C.15 D.20 892.用特高频的方法进行检测时,必要时可使用工具把传感器绑置于绝缘盆子处进行长时间检测,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一步分析( ),综合判断放电类型。 ABD A.峰值图形 B.放电速率图形 C.二维检测图形 D.三维检测图形 893.用特高频的方法进行检测时,用以下方法排除外界环境干扰:将传感器放置于绝缘盆子上检测信号与在空气中检测信号进行比较,若一致并且信号( ),则基本可判断为外部干扰。若不一样或( ),则需进一步检测判断。 D A.变小、不变 B.变大、不变 C.不变、变大 D.变小、变大 89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检测相邻间隔的信号,根据各检测间隔的( )(即信号衰减特性)初步定位局放部位。 A A.幅值大小 B.相位关系 C.频率差 D.衰减大小 895.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系统。 C A.5 B.10 C.15 D.20 896.特高频GIS局放检测仪传感器及放大器的频带宽度可能为( )。 B A.10kHz-100kHz B.300MHz-1.5GHz C.100kHz-10MHz D.1GHz-10GHz 897.特高频检测频率范围:通常选用300MHz到( )MHz之间的某个子频段。 C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898.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灵敏度:( )。 C A.35dBmV B.50dBmV C.65dBmV D.85dBmV 899.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频率范围:通常选用( )之间的某个子频段,典型的如400MHz~1500MHz。 B A.200MHz到2000MHz B.300MHz到3000MHz C.400MHz到4000MHz D.250MHz到2500MHz 900.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检测灵敏度要求为( )dBmV。 C A.50 B.60 C.65 D.70 901.特高频检测可用外施高压电源进行( ),并可通过移相的方式,对测量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 D A.移相 B.换相 C.同相 D.同步 902.特高频检测可用外施高压电源进行同步,并可通过( )的方式,对测量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 A A.移相 B.换相 C.同相 D.同步 903.特高频检测仪器仪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 )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波形图、趋势图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 ABC A.幅值 B.相位 C.放电频次 D.放电类型 904.特高频检测仪器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功能。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幅值、相位、放电频次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 )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BD A.柱状图 B.波形图 C.走势图 D.趋势图 905.特高频检测仪宜具备放电类型( )功能。宜具备模式识别功能的仪器应能判断GIS中的典型局部放电类型(自由金属颗粒放电、悬浮电位体放电、沿面放电、绝缘件内部气隙放电、金属尖端放电等),或给出各类局部放电发生的可能性,诊断结果应当简单明确。 C A.判别 B.判断 C.识别 D.诊断 906.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 )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波形图、趋势图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ABD A.幅值 B.相位 C.充电频次 D.放电频次 907.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仪器应具备抗( )干扰的功能。 B A.内部 B.外部 C.表面 D.全面 908.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可用外施高压电源进行同步,并可通过( )的方式,对测量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 B A.换相 B.移相 C.平移 D.转换 909.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要求可显示信号( )大小。 A A.幅值 B.幅度 C.强度 D.干扰 910.下列关于特高频局放检测仪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D A.报警阈值可设定 B.测试数据可存储于本机但不可导出 C.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功能 D.宜具备放电类型识别功能。 911.下列关于特高频局放检测仪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CD A.具备抗内部干扰的功能 B.可用内部高压电源进行同步,并可通过移相的方式,对测量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 C.可连接GIS内置式特高频传感器 D.可显示信号幅值大小 912.以下哪些属于典型局部放电类型( )。 ABCD A.自由金属颗粒放电 B.悬浮电位体放电 C.沿面放电 D.金属尖端放电 913.断路器出厂验收,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小于( )μL/L。 D A.100 B.150 C.200 D.250 914.断路器出厂验收,断路器弹簧机构的验收项目有( )。 ABCD A.传动链条无锈蚀 B.机构各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 C.缓冲器缓冲行程符合制造厂规定 D.弹簧机构内轴销、卡簧等应齐全,螺栓应紧固,并画划线标记 915.断路器出厂验收,断路器辅助开关与机构间的连接应( )。 ABC A.辅助开关与机构间的连接应松紧适当、转换灵活 B.应能满足通电时间的要求 C.连接锁紧螺帽应拧紧,并应采取放松措施 D.安装牢固,应能防止因多次操作松动变位 916.断路器出厂验收,断路器各断口均压电容器其( )应符合产品技术规范。 BCD A.交流耐压值 B.绝缘电阻值 C.电容值 D.介损 917.断路器出厂验收,断路器机构箱外观完整、无损伤、接地良好,箱门与箱体之间的接地连接软铜线(多股)截面不小于( )。 D A.1mm2 B.2mm2 C.3mm2 D.4mm2 918.断路器出厂验收,断路器液压机构储压筒应有足够的容量,在降压至闭锁压力前应能进行( )的操作。 AD A.“分—0.3s—合分” B.“分—3min—合分” C.“合分—0.3s—合分” D.“合分—3min—合分” 919.断路器出厂验收,罐式断路器可在耐压过程中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工作。( )倍额定相电压下局放量应满足设备厂家技术要求,但不大于5pC。 C A.1 B.1.1 C.1.2 D.1.3 920.断路器出厂验收,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小于( )μL/L。 B A.100 B.150 C.200 D.250 921.断路器出厂验收检查,机构箱箱门与箱体之间的接地连接软铜线(多股)截面不小于( )mm2。 D A.1 B.2 C.3 D.4 922.断路器出厂验收检查,位置指示器的颜色和标示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分、合闸指示牌应有( )个及以上定位螺栓固定以保证不发生位移。 B A.1 B.2 C.3 D.4 923.断路器出厂验收时,断路器密封试验中泄漏值的测量应在断路器充气( )h后进行。 D A.1 B.3 C.12 D.24 924.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220kV及以上罐式断路器应进行正负极性各( )次的雷电冲击耐受试验。 C A.1 B.2 C.3 D.4 925.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750kV断路器SF6气体含水量的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 )小时后进行。 D A.1 B.12 C.24 D.120 926.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当操作电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 )时,断路器分闸装置不应脱扣。 C A.0.1 B.0.2 C.0.3 D.0.4 927.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断路器合闸弹簧储能时间应满足制造厂要求,合闸操作后应在( )s内完成储能。 B A.10 B.20 C.30 D.40 928.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断路器机构箱、汇控柜内所有加热器与各元件、电缆及电线的距离应大于( )mm。 C A.5 B.10 C.50 D.100 929.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断路器液压机构电动机或油泵应能满足( )内从重合闸闭锁油压打压到额定油压的要求。 C A.10s B.30s C.60s D.90s 930.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断路器液压机构电动机或油泵应能满足在( )内从零压充到额定压力的要求。 B A.1min B.5min C.10min D.15min 931.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控制回路绝缘电阻测试是用( )兆欧表进行绝缘试验,且绝缘电阻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C A.10V B.100V C.1000V D.10000V 932.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真空断路器分闸反弹幅度不应超过额定开距的( )。 B A.0.1 B.0.2 C.0.3 D.0.4 933.断路器工频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 )持续时间1min,应合格。 B A.1000V B.2000V C.3000V D.4000V 934.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时,操作电压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 )%,断路器合闸装置应可靠动作。 B A.80110 B.85110 C.80100 D.85100 935.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在1.2倍额定相电压下局放量应满足设备厂家技术要求,但不大于( )。 B A.1pC B.5pC C.10pC D.15pC 936.断路器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 )。 B A.0.001 B.0.005 C.0.01 D.0.015 937.断路器主回路电阻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 )的直流压降法进行测量。 C A.1A B.10A C.100A D.1000A 938.使用1000V兆欧表进行测试,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且不低于( )MΩ。 C A.1 B.5 C.10 D.15 939.断路器交接试验,SF6气体纯度不低于( )%。 C A.99.6 B.99.7 C.99.8 D.99.9 940.断路器交接试验,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小于( )μL/L。 D A.100 B.150 C.200 D.250 941.断路器交接试验,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合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范围内,应可靠动作。 C A.80%~110% B.80%~120% C.85%~110% D.85%~120% 942.断路器交接试验,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MΩ。 D A.1 B.2 C.5 D.10 943.断路器交接试验,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电阻值与出厂试验值的偏差不超过正负( )%。 C A.2 B.3 C.5 D.10 944.断路器交接试验,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极间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MΩ。 C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945.断路器交接试验,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电容值的偏差应在额定电容值的正负( )%范围内。 C A.2 B.3 C.5 D.10 946.断路器交接试验,分闸装置在电压小于额定值的( )%时,不应分闸。 A A.30 B.35 C.40 D.45 947.断路器交接试验,分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交流)应可靠动作。 C A.80%~110% B.80%~120% C.85%~110% D.85%~120% 948.断路器交接试验,分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直流)应可靠动作。 C A.60%~110% B.60%~120% C.65%~110% D.65%~120% 949.断路器交接试验,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 )%。 A A.0.5 B.1 C.1.5 D.2 950.断路器交接试验,套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MΩ。 A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951.断路器交接试验,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小于( )μL/L。 B A.100 B.150 C.200 D.250 952.断路器交接试验,真空断路器分闸反弹幅度不应超过额定开距的( )%。 B A.10 B.20 C.30 D.40 953.断路器交接试验,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及以上不应大于( )ms。 C A.1 B.2 C.3 D.4 954.断路器交接试验,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以下不应大于( )ms。 B A.1 B.2 C.3 D.4 955.断路器交接试验,主回路电阻测量应采用电流不小于( )A的直流压降法。 C A.50 B.80 C.100 D.200 956.断路器交接试验,主回路电阻测量值不得超过( )%出厂值。 B A.110 B.120 C.130 D.140 957.断路器密封试验是采用灵敏度不低于( )(体积比)的检漏仪对断路器各密封部位、管道接头等处进行检测。 C A.1×10-2 B.1×10-4 C.1×10-6 D.1×10-8 958.进行特高频局放检测时,当现场存在明显的背景干扰时,应采用( )措施抑制外部干扰信号的耦合。 B A.高通滤波器 B.加装屏蔽带 C.方向排除法 D.定位法 959.进行特高频局放检测时,当现场存在明显的背景干扰时,应采用加装屏蔽带的措施抑制外部干扰信号的耦合,屏蔽带应当( )。 C A.用手拿着 B.放置在盆式绝缘子上 C.固定在盆式绝缘子上 D.悬浮在空气中 960.波形相对固定,幅值稳定,没有工频相关性,不具有相位特征,有特定的重复频率。这更像是特高频检测时哪种干扰信号的特征( )。 A A.手机干扰 B.雷达干扰 C.日光灯干扰 D.发动机干扰 961.放电次数较多,放电幅值分散性小,时间间隔均匀。放电的极性效应非常明显,通常仅在工频相位的负半周出现。这更像是特高频检测时哪种局部放电类型的特征( )。 D A.自由颗粒放电 B.悬浮电位体放电 C.沿面放电 D.金属尖端放电 962.超声波局放检测时应避免( )等干扰源带来的影响。 AB A.大型设备振动 B.人员频繁走动 C.电动马达 D.照相机闪光灯 96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其环境要求有( )。 ABCD A.检测目标及环境的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雷、雨、雾、雪等天气不得进行检测 C.检测时应避免手机、照相机闪光灯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D.室内检测避免气体放电灯等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964.高频局放检测时应避免( )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AD A.手机 B.雷达 C.电动马达 D.照相机闪光灯 965.以下( )天气不得进行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ABCD A.雨 B.雪 C.雾 D.雷 966.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接地引线(或被检电缆本体)上无其他( )。 A A.耦合回路 B.作业 C.并联电路 D.干扰源 967.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CD A.设备处于带电状态 B.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C.待测设备上无其他作业 D.待测设备接地引线(或被检电缆本体)上无其他耦合回路 968.电力设备高频局部放电的带电检测,检测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基本原理、诊断程序和缺陷定性的方法 B.熟悉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基本原理、诊断程序和缺陷定性的方法 C.了解被测电力设备的结构特点、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D.了解被测电力设备的结构特点、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969.高频局放检测要求检测人员了解及掌握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 )。 ABCD A.技术参数 B.性能 C.操作程序 D.使用方法 970.局放检测要求检测人员熟悉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 )。 ABC A.基本原理 B.诊断程序 C.缺陷定性的方法 D.诊断分析 971.下列关于高频局放检测的人员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 ABCD A.熟悉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基本原理、诊断程序和缺陷定性的方法 B.了解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掌握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C.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 97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的相关要求。 B A.《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输电部分)》 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D.《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部分)》 973.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C A.3 B.4 C.5 D.6 974.电力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 )电流传感器、相位信息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数据处理终端和显示交互单元等构成。 B A.超声波 B.高频 C.超高频 D.特高频 975.电力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 )和显示交互单元构成。 ABCD A.高频电流传感器 B.相位信息传感器 C.信号采集单元 D.数据处理终端 976.电力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高频电流传感器、( )和显示交互单元等构成。 ABCD A.相位信息传感器 B.信号采集单元 C.信号处理单元 D.数据处理终端 977.对于高频局放检测的准备工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BD A.确认被测设备末屏接地良好,无短路风险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C.可以从运行设备上街区检测用电源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978.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前,应了解被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 ABCD A.设备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979.高频局放检测应确认被测设备( )接地良好,无开路风险。 C A.一次 B.二次 C.末屏 D.外壳 980.进行高频局放检测时,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C A.应当 B.不宜 C.禁止 D.允许 981.进行高频局放检测时,现场应具备( )的独立电源。 AB A.安全 B.可靠 C.稳定 D.妥当 982.高频局放检测原理:当局部放电在电力设备很小的范围内发生时,局部击穿过程很快,将产生很陡的( )。 C A.工频电流 B.工频电压 C.脉冲电流 D.脉冲电压 983.高频局放检测原理:当局部放电在电力设备很小的范围内发生时,局部击穿过程很快,将产生很陡的脉冲电流,脉冲电流将流经电力设备的接地引下线,同时会在( )于电流传播方向的平面上产生磁场。 A A.垂直 B.平行 C.交叉 D.相交 984.高频局放检测原理:通过在电力设备的接地线上安装高频电流传感器和( )信息传感器,从局部放电产生的磁场中耦合能量,再经线圈转化为电信号的方式,可以检测判断电力设备中的局部放电缺陷。 A A.相位 B.幅值 C.峰值 D.频率 985.高频局部放电,根据不同的电力设备及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保持每次测试点的( )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D A.地点 B.高度 C.方向 D.位置 986.高频局部放电,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延长检测时间并记录( )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 C A.1 B.2 C.3 D.5 987.高频局部放电测试背景噪声时,测试前将仪器调节到( )量程。 B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标准 988.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开机后,运行监测软件,检查( )等参数。 ABC A.主机与电脑通信状况 B.同步状态 C.相位偏移 D.电压偏移 989.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开始测试,打开连接传感器的检测通道,观察检测到的信号。测试时间不少于( )秒。 D A.30 B.40 C.45 D.60 990.下列关于高频局放检测的检测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 A.根据不同的电力设备及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保持每次测试点的位置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B.在设备末屏接地端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和相位信息传感器,设备电压方向应与传感器的标注要求一致 C.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延长检测时间并记录5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 D.对于异常的检测信号,可以使用诊断型仪器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分析,也可以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991.在设备末屏接地端(包括变压器铁心、避雷器接地引下线等)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和相位信息传感器,设备( )应与传感器的标注要求一致。 B A.安装方向 B.电流方向 C.运动方向 D.电压方向 992.对于具有等效时频谱图分析功能的高频局放检测仪器,应将去噪声和信号分类后的单一放电信号与典型局部放电图谱相类比,可以判断( )等。 ACD A.放电类型 B.缺陷等级 C.严重程度 D.放电信号远近 99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若检测到有局部放电特征的信号,当放电幅值较小时,判定为( )信号。 B A.正常 B.异常 C.缺陷 D.严重 994.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若检测到有局部放电特征的信号,当放电特征明显,且幅值较大时,判定为( )信号。 C A.正常 B.异常 C.缺陷 D.严重 995.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分析,必要时,应结合( )等方法对被测设备进行综合分析。 ABD A.特高频 B.超声波局部放电 C.暂态地电压 D.油气成分分析 996.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分析时,首先根据( )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典型放电图谱特征或与背景或其他测试位置有明显不同。 A A.相位图谱 B.正常图谱 C.放电图谱 D.缺陷图谱 997.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首先根据相位图谱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典型放电图谱特征或与背景或其他测试位置有明显不同,若具备,继续如下分析和处理( )。 AB A.同一类设备局部放电信号的横向对比 B.同一设备历史数据的纵向对比 C.同一类设备局部放电信号的纵向对比 D.同一设备历史数据的横向对比 998.通过在较长的时间内多次测量同一设备的局部放电信号,跟踪设备的绝缘状态劣化趋势,这种方法为( )。 B 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 C.同类比较 D.趋势分析 999.同一类设备局部放电信号的( )对比:相似设备在相似环境下检测得到的局部放电信号,其测试幅值和测试谱图应相似。 A A.横向 B.纵向 C.历史 D.出厂 1000.同一设备历史数据的( )对比:通过在较长的时间内多次测量同一设备的局部放电信号,可以跟踪设备的绝缘状态劣化趋势。 B A.横向 B.纵向 C.历史 D.出厂 1001.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每个检测部位应记录不少于( )张三维图谱,且应尽量在减少外界干扰的情况下。 B A.2 B.3 C.4 D.5 100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在检测到最大局放信号处,存储不少于( )组二维图谱,便于信号诊断分析。 B A.1 B.2 C.3 D.4 100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系统。 C A.5 B.10 C.15 D.20 1004.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1005.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目标及环境的温度不宜低于( )。 A A.5oC B.10oC C.15oC D.20oC 1006.高频电流传感器需有较强的抗( )的磁饱和能力。 A A.工频 B.异频 C.高频 D.特高频 1007.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灵敏度:小于等于( )。 B A.-10dB/10pC B.-100dB/10pC C.-100dB/100pC D-10dB/100pC 1008.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频率范围通常选用( )。 C A.1MHz到10MHz B.1MHz到10MHz C.3MHz到30MHz D.1MHz到30MHz 1009.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灵敏度:小于等于( )。 D A.65dBmV B.-65dBmV C.100dB/10pC D.-100dB/10pC 1010.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频率范围通常选用( )之间。 B A.20kHz~60kHz B.3MHz~30MHz C.30MHz~300MHz D.300MHz~3000MHz 1011.高频局部放电电池要求充满电后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小时。 C A.2 B.4 C.6 D.8 101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应具有( )显示功能。 ABC A.放电相位 B.幅值 C.放电频次信息 D.放电电压 101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应具有以下的功能( )。 ABCD A.具备连续测量能力 B.内外两种同步模式 C.能识别和抑制干扰 D.拥有局部放电波形和数值两种显示功能 1014.高频局部放电仪,宜具备模式识别功能的仪器应能判断( )中的典型局部放电类型(自由金属颗粒放电、悬浮电位体放电、沿面放电、绝缘件内部气隙放电、金属尖端放电等),或给出各类局部放电发生的可能性,诊断结果应当简单明确。 B A.感性设备 B.容性设备 C.变压器 D.电流互感器 1015.高频局放仪,具备连续测量能力,内外两种同步模式,能( )干扰,拥有局部放电波形和数值两种显示功能。 AB A.识别 B.抑制 C.滤除 D.排除 1016.高频局放仪,具备连续测量能力,内外两种同步模式,能识别和抑制干扰,拥有局部放电( )两种显示功能。 BC A.图形 B.波形 C.数值 D.数据 1017.高频局放仪,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幅值、相位、放电频次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 )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AB A.波形图 B.趋势图 C.相位图 D.飞行图 1018.高频局放仪应具备数据保存功能,可实现数据、图像的( )。 CD A.存储 B.保存 C.动态回放 D.无线传输 1019.以下属于典型局部放电类型的有( )。 ABCD A.自由金属颗粒放电 B.悬浮电位体放电 C.沿面放电 D.金属尖端放电 1020.组合电器出厂试验,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应进行不少于( )次的机械操作试验。 B A.100 B.200 C.300 D.400 1021.组合电器出厂试验,套管在1.5Um/√3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B A.5 B.10 C.15 D.20 1022.组合电器出厂验收,GIS设备内部的( )等部件,必须经过局部放电试验方可装配。 ABC A.绝缘操作杆 B.盆式绝缘子 C.支撑绝缘子 D.导电杆 1023.组合电器出厂验收,要求在试验电压下单个绝缘件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 )pC。 C A.1 B.2 C.3 D.5 1024.组合电器出厂主回路电阻试验,测量所用电流应等于或高于直流( )A。 B A.50 B.100 C.150 D.200 1025.组合电器出厂主回路交流电压试验,126kV设备施加( )kV电压。 C A.210 B.220 C.230 D.240 1026.组合电器出厂主回路交流电压试验,252kV设备施加( )kV电压。 B A.450 B.460 C.470 D.480 1027.组合电器出厂主回路交流电压试验,550kV设备施加( )kV电压。 C A.720 B.730 C.740 D.750 1028.组合电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中,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无要求时按下述要求进行:( )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D A.1.1Um/√3 B.1.2Um/√3 C.1.3Um/√3 D.1.5Um/√3 1029.组合电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中,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无要求时按下述要求进行:1.5Um/√3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B A.5 B.10 C.15 D.20 1030.252kV及以上组合电器设备应在1.2/50μs标准下进行正负极性各( )次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协议要求。 B A.2 B.3 C.4 D.5 1031.组合电器雷电冲击耐压试验,252kV及以上设备应在( )μs标准下进行正负极性各3次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协议要求。 B A.1.1/50 B.1.2/50 C.1.3/50 D.1.4/50 1032.组合电器主回路局部放电试验中,试验电压及最大允许局部放电量符合产品技术协议的规定,技术协议中无明确要求时,试验电压参照《DLT617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最大允许局部放电量不应超过( )pC。 A A.5 B.10 C.15 D.25 1033.组合电器出厂时应逐台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断路器应按照要求进行( )等机械特性试验。 ABC A.分合闸速度 B.分合时间 C.分合闸同期性 D.刚分、刚合时间 1034.组合电器出厂验收,出厂时应逐台进行断路器( )测试,断路器应按照要求进行分合闸速度、分合时间、分合闸同期性等试验。 A A.机械特性 B.低电压 C.刚分、刚合速度 D.主回路电阻 1035.组合电器交接试验,5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组合电器的交流耐压值应不低于出厂的( )%。 C A.70 B.80 C.90 D.100 1036.组合电器交接试验,72.5~363kV组合电器的交流耐压值应为出厂值的( )%。 D A.70 B.80 C.90 D.100 1037.组合电器交接试验,无灭弧分解物的气室SF6气体湿度(20℃的体积分数)应不大于( )μL/L。 D A.100 B.150 C.200 D.250 1038.组合电器交接试验,有灭弧分解物的气室SF6气体湿度(20℃的体积分数)应不大于( )μL/L。 B A.100 B.150 C.200 D.250 1039.组合电器交接试验,主回路电阻试验应注意与出厂值的比较,不得超过出厂实测值的( )%。 B A.110 B.120 C.130 D.140 1040.组合电器交接试验中,有条件时还应进行( )等几种试验,电压值为型式试验施加电压值的80%,正负极性各三次。 ABC A.冲击耐压试验 B.雷电冲击试验 C.操作冲击试验 D.局放试验 1041.一般出现在电压周期中的第一和第三象限,正负半周均有放电,放电脉冲较密且大多对称分布。这是哪种高频局放的放电图谱特征( )。 B A.电晕放电 B.内部放电 C.沿面放电 D.干扰信号 1042.一般在一个半周出现的放电脉冲幅值较大、脉冲较稀,在另一半周放电脉冲幅值较小、脉冲较密。这是哪种高频局放的放电图谱特征( ) C A.电晕放电 B.内部放电 C.沿面放电 D.干扰信号 1043.高频局部放电信号分类方法:同一信号源的信号(放电信号或干扰信号)具有相似的( )特征,他们在时频图中会棸集在同一区域。 CD A.波形 B.幅值 C.时域 D.频域 1044.对于变压器类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可以从( )上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 ABC A.铁心接地线 B.夹件接地线 C.套管末屏接地线 D.中性点接地线 1045.对于变压器类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可以从铁心接地线、夹件接地线和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一般在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的同一接地线上或者从检修电源箱处安装相位信息传感器,使用时应注意放置方向,应保证电流入地方向与传感器标记方向( )。 C A.同一 B.不同 C.一致 D.相反 1046.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待测的环境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宜在-10~40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大风、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C.应避免大型设备振动,人员走动等干扰源带来的影响 D.背景噪声幅值较小,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 1047.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的环境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宜在-10~40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大风、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C.在检测时应避免大型设备振动、人员频繁走动等干扰源带来的影响 D.通过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检测到的背景噪声幅值较小、无50Hz/100Hz频率相关性(1个工频周期出现1次/2次放电信号),不会掩盖可能存在的局部放电信号,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 1048.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1049.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目标及 环境温度宜在( )。 B A.-5-40oC B.-10-40oC C.0-50oC D.-10-50oC 1050.超声波局放检测的环境温度宜在( )℃。 D A.5~40 B.5~30 C.-10~30 D.-10~40 1051.通过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检测到的背景噪声幅值较小、无( )频率相关性(1个工频周期出现1次/2次放电信号),不会掩盖可能存在的局部放电信号,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 C A.45Hz/55Hz B.55Hz/65Hz C.50Hz/100Hz D.100Hz/200Hz 1052.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的测试点应在出厂及第( )次测试时进行标注,以便今后的测试及比较。 A A.1 B.2 C.3 D.4 1053.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D A.设备处于带电状态且为额定气体压力 B.设备外壳清洁、无覆冰 C.运行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应尽量避开视线中的封闭遮挡物,如门和盖板等 1054.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人员应了解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的( ),掌握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具备现场检测能力。 AB A.工作原理 B.技术参数和性能 C.操作方法 D.使用方法 1055.超声波局放检测要求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056.进行电力设备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接受过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培训 B.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C.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D.检测当日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良好 1057.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壹 B.两 C.叁 D.肆 1058.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D A.3 B.4 C.5 D.2 1059.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的相关要求,检修人员填写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运维人员使用维护作业卡。 B A.《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输电部分)》 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D.《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部分)》 1060.超声波局放检测( )应由有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经验的人员担任。 C A.工作签发人 B.工作许可人 C.工作负责人 D.班员 1061.超声波局放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准在SF6设备( )附近停留。 C A.气压表 B.充气口 C.防爆口 D.避雷器 1062.下列关于超声波局放带电检测的安全要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BD A.该工作可以一人单独进行 B.对复杂的带电检测或在相距较远的几个位置进行工作时,应在工作负责人指挥下,在每一个工作位置分别设专人监护,带电检测人员在工作中应思想集中,服从指挥 C.检测人员可以在设备防爆口或压力释放口上进行测量 D.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1063.超声波检测仪中,“飞行模式”能够反映自由微粒( )。 B A.相位分布情况 B.运动轨迹 C.发生时间间隔 D.信号波形 1064.超声波检测仪中,“时域模式”能够显示信号幅值大小及( )。 D A.相位分布情况 B.运动轨迹 C.发生时间间隔 D.信号波形 1065.超声波检测仪中,“特征指数模式”能够反映超声波信号( )。 C A.相位分布情况 B.运动轨迹 C.发生时间间隔 D.信号波形 1066.超声波检测仪中,“相位模式”能够反映超声波信号( )。 A A.相位分布情况 B.运动轨迹 C.发生时间间隔 D.信号波形 1067.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线性度误差:不大于( )。 D A.±5% B.±10% C.±15% D.±20% 1068.超声波局部放电飞行模式图谱主要用来分析哪种缺陷( )。 A A.自由颗粒 B.悬浮放电 C.尖端放电 D.空穴放电 1069.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对于非接触方式的超声波检测仪,一般在( )范围内。 B A.20kHz~40kHz B.20kHz~60kHz C.20kHz~80kHz D.20kHz~100kHz 1070.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均值灵敏度一般不小于( )dB[V/(m/s)]。 A A.40 B.50 C.60 D.70 1071.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稳定性: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仪连续工作1小时后,注入恒定幅值的脉冲信号时,其响应值的变化不应超过( )。 C A.±5% B.±10% C.±20% D.±25% 1072.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线性度误差:不大于( )。 C A.±5% B.±10% C.±20% D.±25% 1073.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的检测频带:用于SF6气体绝缘电力设备的超声波检测仪,一般在( )范围内。 C A.20kHz~40kHz B.20kHz~60kHz C.20kHz~80kHz D.20kHz~100kHz 1074.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的主要指标要求包括( )。 ABCD A.灵敏度 B.检测频带 C.线性度误差 D.稳定性 1075.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灵敏度:峰值灵敏度一般不小于( )。 D A.30dB[V/(m/s)] B.40dB[V/(m/s)] C.50dB[V/(m/s)] D.60dB[V/(m/s)] 1076.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灵敏度:峰值灵敏度一般不小于( )B[V/(m/s)]。 B A.50 B.60 C.70 D.80 1077.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灵敏度:均值灵敏度一般不小于( )。 B A.30dB[V/(m/s)] B.40dB[V/(m/s)] C.50dB[V/(m/s)] D.60dB[V/(m/s)] 1078.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连续模式”能够显示( )。 AB A.信号幅值大小 B.50Hz/100Hz频率相关性 C.信号相位分布情况 D.信号发生时间间隔 1079.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灵敏度要求( )。 BD A.峰值灵敏度不小于65dB[V/(m/s)] B.峰值灵敏度不小于60dB[V/(m/s)] C.均值灵敏度不小于50dB[V/(m/s)] D.均值灵敏度不小于40dB[V/(m/s)] 1080.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一般由( )等组成,为实现对高处目标的检测,宜配备超声波传感器专用的绝缘支撑杆。 ABCD A.超声波传感器 B.前置信号放大器 C.数据采集单元 D.数据处理单元 1081.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一般由超声波传感器、( )等组成,为实现对高处目标的检测,宜配备超声波传感器专用的绝缘支撑杆。 BCD A.相位信息传感器 B.前置信号放大器(可选) C.信号处理单元 D.数据处理单元 1082.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一般由超声波传感器、前置信号放大器(可选)、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等组成,为实现对( )目标的检测,宜配备超声波传感器专用的绝缘支撑杆。 A A.高处 B.低处 C.远处 D.近处 1083.超声波局部放电仪,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充电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充满电单次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 )小时。 B A.2 B.4 C.6 D.8 1084.超声波局部放电仪宜具备内、外同步功能,从而在“( )”下对检测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 A A.相位模式 B.飞行模式 C.特征指数模式 D.连续模式 1085.超声波局放电检测仪基本功能不包括有( )。 D A.应具备抗外部干扰的功能 B.测试数据存储和导出 C.具备报警阈值设置和告警指示功能 D.充满电单次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6小时 1086.超声波局放电检测仪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功能。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 )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波形图、趋势图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ABC A.幅值 B.相位 C.放电频次 D.放电类型 1087.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仪连续工作1小时后,注入恒定幅值的脉冲信号时,其响应值的变化不应超过( )。 D A.±25% B.±10% C.±15% D.±20% 1088.下列关于超声波局放检测仪的几种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A.“时域模式”只能够显示信号波形 B.“相位模式”能够反映超声波信号相位分布情况 C.“特征指数模式”能够反映超声波微粒运动轨迹 D.“飞行模式”能够反映超声波信号发生时间间隔 1089.下面属于常用超声波局放检测传感器类型的是( )。 CD A.内置传感器 B.外置传感器 C.接触式传感器 D.非接触式传感器 1090.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前,应了解被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 ABCD A.设备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091.GIS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时传感器上涂抹耦合剂的作用有哪些( )。 BC A.将传感器粘在壳体上 B.消除传感器与罐体之间的气泡,减少信号衰减 C.在手持传感器时,减少因抖动造成的干扰 D.标记传感器放置位置 1092.超声波检测,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在该气室进行多点检测,延长检测时间不少于30s并记录多组数据进行( )。 BC A.信号对比 B.幅值对比 C.趋势分析 D.诊断分析 1093.超声波检测中,可用耳机监听异常信号的声音特性,根据声音特性的( )等进行初步判断,并通过按压可能震动的部件,初步排除干扰。 BC A.连续性 B.持续性 C.频率高低 D.音量高低 1094.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可用耳机监听异常信号的声音特性,根据声音的特性进行初步判断,并通过( )可能震动的部件,初步排除干扰。 A A.按压 B.固定 C.停用 D.退出 1095.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为准确进行( )相关性分析,可利用具有与运行设备相同相位关系的电源引出同步信号至检测仪器进行相位同步。 A A.相位 B.相角 C.频率 D.幅值 1096.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在显示界面观察检测到的信号,观察时间不低于( )秒,如果发现信号有效值/峰值无异常,50Hz/100Hz频率相关性较低,则保存数据,继续下一点检测。 C A.5 B.10 C.15 D.20 1097.对GIS设备进行超声波局放检测时,测量时测点应选取与气室( )。 CD A.上方 B.侧上方 C.下方 D.侧下方 1098.检测点间隔应小于检测仪器的有效检测范围,测量时测点应选取于气室侧( )。 B A.上方 B.下方 C.左方 D.右方 1099.以下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A.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面均匀涂抹专用检测耦合剂 B.施加适当压力紧贴于壳体外表面以尽量减小信号衰减 C.检测时传感器应与被试壳体保持相对静止 D.对于高处设备,例如某些GIS母线气室,可用配套绝缘支撑杆支撑传感器紧贴壳体外表面进行检测 1100.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面均匀涂抹( ),施加适当压力紧贴于壳体外表面以尽量减小信号衰减,检测时传感器应与被试壳体保持相对静止。 A A.专用检测耦合剂 B.酒精 C.绝缘油 D.普通玻璃胶 1101.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面均匀涂抹专用检测( ),施加适当压力紧贴于壳体外表面以尽量减小信号衰减。 D A.粘合剂 B.固定剂 C.粘贴剂 D.耦合剂 1102.超声波检测中可根据( )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50Hz/100Hz相关性。 ABCD A.连续图谱 B.时域图谱 C.相位图谱 D.特征指数图谱 1103.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根据( )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50Hz/100Hz相关性。 ABCD A.连续图谱 B.时域图谱 C.相位图谱 D.特征指数图谱 1104.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进行缺陷类型识别,可以根据超声波检测信号的( ),进行缺陷类型识别。 ABC A.50Hz/100Hz频率相关性 B.信号幅值水平 C.信号的相位关系 D.信号的时间间隔 1105.对同一GIS间隔A、B、C三相断路器气室同一位置的局部放电图谱对比,以帮组判断是否有放电。这种分析方法是( )。 A 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 C.综合分析 D.趋势分析 1106.跟踪设备的绝缘状态劣化趋势,如果测量值有明显增大或出现典型局部放电图谱,可判断此测试部位存在异常。这种分析方法是( )。 B 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 C.综合分析 D.趋势分析 1107.借助其它检测仪器(如特高频局放检测仪、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对异常信号进行分析,并判断放电类型,根据不同的判据对被测设备进行危险性评估。这种分析方法是( )。 C 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 C.综合分析 D.趋势分析 1108.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系统。 C A.5 B.10 C.15 D.20 1109.隔离开关出厂机构箱外观完整、无损伤、接地良好,箱门与箱体之间接地连接铜线截面积不小于( )mm2。 D A.1 B.2 C.2.5 D.4 1110.隔离开关出厂验收,导电部件触头、导电杆等接触部位应镀银,导电回路动接触部位镀银厚度不小于( )μm。 B A.10 B.20 C.30 D.40 1111.隔离开关出厂验收,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底座上应装设不小于( )的接地螺栓。 B A.M10 B.M12 C.M14 D.M16 1112.隔离开关出厂验收,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及其操动机构应分别在( )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操作应无故障。 ABC A.100%Un B.110%Un C.85%Un D.80%Un 1113.隔离开关出厂验收,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可动部件与其底座之间的铜质软连接的截面积应不小于( )mm2。 A A.50 B.40 C.30 D.20 1114.隔离开关出厂验收,绝缘子应按标准规定进行( ),任一项不符合要求应判为不合格。 ABC A.尺寸及外表检查 B.瓷件超声波检查 C.弯曲和扭转试验 D.局部放电 1115.隔离开关出厂验收,位置指示器的颜色和标示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分、合闸指示牌应有( )个及以上定位螺栓固定以保证不发生位移。 B A.1 B.2 C.3 D.4 1116.隔离开关出厂验收,用于(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绝缘子,应逐个进行机械负荷试验。 C A.20 B.35 C.72.5 D.110 1117.隔离开关出厂验收标准卡项目有( )。 AB A.隔离开关外观验收 B.隔离开关试验验收 C.隔离开关装配验收 D.隔离开关安装验收 1118.隔离开关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值测量,应采用电流不小于( )A的直流压降法。 A A.100 B.200 C.300 D.400 1119.隔离开关交接试验,应在( )下进行3次空载合、分试验,并测量分合闸时间,检查闭锁装置的性能和分合位置指示的正确性。 ABC A.85%Un B.100%Un C.110%Un D.120%Un 1120.隔离开关竣工(预)验收,采用垫片安装(厂家调节垫片除外)调节隔离开关水平的,支架或底架与基础的垫片不宜超过( )片,总厚度不应大于( )mm,且各垫片间应焊接牢固。 B A.35 B.310 C.25 D.210 1121.隔离开关竣工(预)验收,隔离开关( )进行绝缘子超声波探伤,探伤结果合格。 C A.单个 B.全部 C.逐个 D.选择 1122.隔离开关竣工(预)验收,隔离开关支架及接地一般铜质软连接的截面积不小于( )mm2。 A A.50 B.40 C.30 D.20 1123.隔离开关竣工(预)验收标准卡项目( )。 ACD A.设备验收 B.交接验收 C.交接试验验收 D.其它验收 1124.隔离开关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值测试值不应大于出厂值的( )倍。 B A.1.1 B.1.2 C.1.3 D.1.4 1125.隔离开关交接试验,绝缘子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MΩ。 A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1126.dBmV用于表征相对于基准值为( )局部放电量dB量值的表示法。 B A.0mV B.1mV C.10mV D.20mV 1127.超声波局放检测时,强度为0dBmV的信号,相当于( )V。 D A.1 B.0.1 C.0.01 D.0.001 1128.超声波局放检测中,某一信号的实际幅值为10mV,则其分贝值为( )dBmV。 D A.0 B.1 C.10 D.20 1129.典型自由颗粒缺陷的超声波局部放电特征有( )。 AD A.有效值和峰值较背景值大 B.50Hz和100Hz相关性很明显 C.相位模式下出现多条竖线 D.飞行图谱呈“三角驼峰状” 1130.若通过超声波检测法发现GIS内部存在电位悬浮放电,则表现为( )。 B A.有效值和峰值很大,100Hz和50Hz相关性没有 B.存在较强100Hz相关性,50Hz几乎没有 C.相位模式下出现多条竖线 D.存在较强50Hz相关性,100Hz相关性较弱 1131.若通过超声波检测法发现GIS内部存在自由颗粒,则表现为( )。 A A.有效值和峰值很大,100Hz和50Hz相关性没有 B.存在较强100Hz相关性,50Hz几乎没有 C.相位模式下出现多条竖线 D.存在较强50Hz相关性,100Hz相关性较弱 1132.下列关于超声波检测缺陷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 ABD A.毛刺一般在壳体上,导体上毛刺危害更大 B.GIS设备内部只要形成了电位悬浮,就是危险的 C.自由颗粒信号幅值>5dB,应进行检查 D.在耐压过程中发现毛刺放电现象,即便低于标准值,也应进行处理 1133.下列关于超声波检测缺陷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 BC A.毛刺一般在导体上,壳体上毛刺危害更大 B.只要电晕放电信号高于背景值,都是有害的 C.自由颗粒信号幅值>10dB,应进行检查 D.绝缘子表面上颗粒发出的超声信号不随距离变化而变化 1134.在GIS超声波局测时,当检测出50Hz频率相关性高,100Hz频率相关性低,该缺陷类型可能为( )。 C A.自由颗粒 B.悬浮放电 C.电晕放电 D.机械振动 1135.在用单传感器进行GIS超声波定位时,可通过调整测量频带的方法,将带通滤波器测量频率从100kHz减小到50kHz,如果信号幅值明显减小,则缺陷位置应在( )上;信号水平基本不变,则缺陷位置应在( )上。 A A.壳体中心导体 B.中心导体壳体 C.壳体壳体 D.中心导体中心导体 1136.在用单传感器进行GIS超声波定位时,如果信号水平的最大值在罐体表面周线方向的较大范围出现,则缺陷位置应在( )上;如果最大值在一个特定点出现,则缺陷位置应在( )上。 B A.壳体中心导体 B.中心导体壳体 C.壳体壳体 D.中心导体中心导体 1137.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环境要求:( )。 BCD A.环境温度宜在10~40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高于80% C.禁止在雷电天气进行检测 D.室内检测应尽量避免气体放电灯、排风系统电机、手机、相机闪光灯等干扰源对检测的影响 1138.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应避开设备( )。 A A.泄压通道 B.通风口 C.压力释放阀 D.电磁干扰源 1139.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要求检测人员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应戴( ),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 C A.手套 B.线手套 C.绝缘手套 D.防磨隔热手套 1140.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若使用充电电池供电,充电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充满电后单次连续使用时间不少于( )小时。 C A.2 B.3 C.4 D.5 1141.进行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时,若测得背景噪声较大,可通过改变( )降低测得的背景噪声值。 C A.检测仪器 B.检测位置 C.检测频段 D.屏蔽手段 1142.以下不属于暂态地电压检测干扰源的是( )。 D A.气体放电灯 B.手机 C.相机闪光灯 D.开关小车 1143.以下属于暂态地电压检测干扰源的是( )。 ABCD A.气体放电灯 B.排风系统电机 C.手机 D.相机闪光灯 1144.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禁止在( )天气进行检测。 D A.晴天 B.雨天 C.阴天 D.雷电 1145.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禁止在( )天气进行检测。 D A.晴天 B.雨天 C.阴天 D.雷电 1146.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1147.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环境要求( )。 B A.-5-40oC B.-10-40oC C.0-50oC D.-10-50oC 1148.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室内检测时,应尽量避免( )等干扰源对检测的影响。 ABCD A.气体放电灯 B.排风系统电机 C.手机 D.相机闪光灯 1149.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开关柜处于( )状态。 B A.停电 B.带电 C.冷备用 D.热备用 1150.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开关柜处于( )状态。 B A.停电 B.带电 C.冷备用 D.热备用 1151.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退出( )、电抗器开关柜的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 A A.电容器 B.站用变 C.消弧线圈 D.电压互感器 1152.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D A.开关柜处于带电状态 B.开关柜投入运行超过30分钟 C.开关柜金属外壳清洁并可靠接地,开关柜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D.退出电容器、电抗器开关柜的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 1153.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时开关柜处于( )。 B A.运行状态 B.带电状态 C.接地状态 D.断开状态 1154. 接受过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 ),熟悉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方法,了解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和性能,掌握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具备现场( )。 ABCD A.带电检测培训 B.诊断分析 C.技术参数 D.检测能力 1155.进行开关柜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人员应了解被测开关柜的( )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ABC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障碍 1156.进行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接受过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培训 B.b)了解被测开关柜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C.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D.检测当日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良好 1157.测试时人体不能接触暂态地电压传感器,以免改变其( )。 A A.对地电容 B.杂散电容 C.相位 D.相角 1158.暂态地电压测试时人体不能接触暂态地电压传感器,以免改变其( )。 A A.对地电容 B.杂散电容 C.相位 D.相角 1159.暂态地电压测试时应注意( )。 ABD A.检测人员应避开设备泄压通道 B.雷雨天气禁止进行检测工作 C.检测工作可以由检测人员单独完成 D.测试时人体不能接触暂态地电压传感器,以免改变其对地电容 1160.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的安全要求( )。 ABC A.工作负责人应由有检测经验的人员担任 B.开始检测前,工作负责人应向全体工作人员详细布置检测工作的各安全注意事项 C.检测时检测人员和检测仪器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D.应有专责监护人,专责监护人可以兼职其它工作 1161.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的相关要求,检修人员填写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运维人员使用维护作业卡。 B A.《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输电部分)》 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D.《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部分)》 1162.暂态地电压检测的主要指标要求包括( )和工作电源。 ACD A.检测频率范围 B.检测电压 C.检测灵敏度 D.检测误差 1163.暂态地电压检测宜具备状态评价功能。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 )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波形图、趋势图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ABD A.幅值 B.相位 C.时频 D.放电频次 1164.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器一般由( )、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控制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等组成。 A A.传感器 B.高频传感器 C.特高频传感器 D.分析诊断 1165.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器一般由传感器、( )和电源管理单元等组成。 ABCD A.数据采集单元 B.数据处理单元 C.显示单元 D.控制单元 1166. 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 )。 BCD A.工作票 B.图纸 C.上次的检测记录 D.标准作业卡 1167.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仪器人员 C.设备 D.工作区域 1168.暂态地电压检测前,应了解被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 ABCD A.设备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169.暂态地电压检测宜配备( )。 BCD A.操作票 B.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 C.上次的检测记录 D.标准作业卡 1170.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前应检查( )、工作区域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仪器 C.人员 D.设备 1171.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前应配备( )。 BCD A.第一种工作票 B.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 C.上次的检测记录 D.标准作业卡 1172.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测试环境(空气和金属)中的背景值。一般情况下,测试金属背景值时可选择开关室内远离开关柜的金属门窗;测试空气背景时,可在开关室内远离开关柜的位置,放置一块( )cm的金属板,将传感器贴紧金属板进行测试。 A A.20×20 B.20×30 C.25×25 D.25×30 1173.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有条件情况下,关闭开关( ),以避免对检测工作造成干扰。 AC A.室内照明 B.通风设备 C.空调 D.风扇 1174.关于开关柜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开关柜局部放电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在金属壁形成趋肤效应 B.暂态地电压信号的大小与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及放电点的位置无关 C.可根据暂态地电压信号到达不同传感器的时间差进行局部放电源定位 D.可根据暂态地电压信号幅值对比进行局部放电源定位 1175.开关柜局部放电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在金属壁形成( ),并沿着金属表面进行传播,同时在金属表面产生暂态地电压。 D A.丁达尔效应 B.集电效应 C.蝴蝶效应 D.趋肤效应 1176.暂态地电压信号的( )与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及放电点的( )相关。 AC A.大小 B.方向 C.位置 D.地点 1177.暂态地电压信号的( )与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及放电点的位置相关。 A A.大小 B.方向 C.位置 D.地点 1178.暂态地电压信号的大小与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及放电点的( )相关。 B A.地点 B.位置 C.方向 D.方位 1179.暂态地电压原理:开关柜局部放电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在金属壁形成( ),并沿着金属表面进行传播,同时在金属表面产生暂态地电压。 D A.邻近效应 B.电磁效应 C.压电效应 D.趋肤效应 1180.出具检测报告,对于存在异常的开关柜隔室,应附( )和( )。 AD A.检测图片 B.检测数据 C.检测报告 D.缺陷分析 1181.每面开关柜的前面和后面均应设置测试点,具备条件时,在( )设置测试点;。 C A.正面 B.反面 C.侧面 D.底部 1182.暂态地电压测试后应出具检测报告,对于存在异常的开关柜隔室,应附( )。 AD A.检测图片 B.检测数据 C.检测报告 D.缺陷分析 1183.暂态地电压测试时,每面开关柜的前面和后面均应设置测试点,具备条件时,在( )设置测试点。 C A.正面 B.反面 C.侧面 D.底部 1184.暂态地电压测试时,应先测试环境的背景值,包括( )。 AB A.空气 B.金属 C.开关柜 D.手车开关 1185.暂态地电压测试时,应先测试空气背景值,可在开关室内远离开关柜的位置,放置一块( )的金属板,将传感器贴紧金属板进行测试。 B A.10×10cm B.20×20cm C.30×30cm D.40×40cm 1186.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测试时,一排开关柜的第一面和最后一面柜子,应在哪几个面设置测试点( )。 ABC A.前面 B.后面 C.侧面 D.上面 1187.若本开关柜检测结果与邻近开关柜检测结果的差值大于( ),需查明原因。 C A.10dBmV B.15dBmV C.20dBmV D.25dBmV 1188.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环境背景值的差值大于( ),需查明原因。 C A.10dBmV B.15dBmV C.20dBmV D.25dBmV 1189.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的差值大于( ),需查明原因。 C A.10dBmV B.15dBmV C.20dBmV D.25dBmV 1190.下列关于暂态地电压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CD A.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环境背景值的差值大于15dBmV,需查明原因 B.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的差值大于25dBmV,需查明原因 C.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邻近开关柜检测结果的差值大于20dBmV,需查明原因 D.必要时应进行局放定位、超声波检测等诊断性检测 1191.暂态地电压分析结果时,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环境背景值的差值大于( ),需查明原因。 C A.10dBmV B.15dBmV C.20dBmV D.25dBmV 1192.暂态地电压结果分析方法可采取( )。 BD A.历史数据 B.纵向分析法 C.差值 D.横向分析法 1193.暂态地电压结果分析方法可采取( )分析方法。 BD A.历史数据 B.纵向分析法 C.阈值分析法 D.横向分析法 1194.暂态地电压结果分析方法可采取纵向分析法、横向分析法,判断指导原则有:( )。 ABCD A.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环境背景值的差值大于20dBmV,需查明原因 B.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的差值大于20dBmV,需查明原因 C.若本开关柜检测结果与邻近开关柜检测结果的差值大于20dBmV,需查明原因 D.必要时,进行局放定位、超声波检测等诊断性检测 1195.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存放方式如下:当检测到异常时,需对该设备相邻的同型设备的相同位置进行检测并分别建文件进行信号幅值和放电波形的记录;每个记录部位应记录不少于( )个信号幅值数据和( )张放电波形图谱。 CD A.6 B.4 C.5 D.3 1196.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存放方式如下: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 )。 A A.设备名称+调度号 B.设备名称+检测人员 C.设备名称+测试点 D.设备名称+检测日期 1197.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存放方式如下: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 )。 A A.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B.变电站名+设备名称 C.变电站名+检测人员 D.变电站名+调度编号 1198.当检测到异常时,需对该设备相邻的同型设备的相同位置进行检测并分别建文件进行信号幅值和放电波形的记录;每个记录部位应记录不少于( )个信号幅值数据。 C A.3 B.4 C.5 D.6 1199.暂态地电压检测时,当检测到异常时,需对该设备相邻的同型设备的相同位置进行检测并分别建文件进行( )的记录。 AB A.信号幅值 B.放电波形 C.放电频次 D.放电类型 1200.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系统。 C A.5 B.10 C.15 D.20 1201.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检测灵敏度:( )。 B A.0.5dBmV B.1dBmV C.1.5dBmV D.2dBmV 1202.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检测误差:不超过( )dBmV。 B A.±1 B.±2 C.±3 D.±4 1203.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量程为( )。 C A.0dBmV~50dBmV B.10dBmV~50dBmV C.0dBmV~60dBmV D.60dB[V/(m/s)] 1204.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频率范围为( )。 B A.1MHz—100MH B.3MHz—100MHz C.3MHz—300MH D.10MHz—1000MH 1205.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量程:( )。 C A.0dBmV~20dBmV B.0dBmV~40dBmV C.0dBmV~60dBmV D.0dBmV~80dBmV 1206.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灵敏度:( )。 B A.0.5dBmV B.1dBmV C.1.5dBmV D.2dBmV 1207.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频率范围:( )。 C A.20kHz-80kHz B.3MHz-30MHz C.3MHz-100MHz D.300MHz-3000MHz 1208.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误差:不超过( )。 B A.±1dBmV B.±2dBmV C.±4dBmV D.±6dBmV 1209.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工作电源:直流电源5V—24V,纹波电压不大于( )。 A A.0.01 B.0.02 C.0.025 D.0.03 1210.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工作电源:直流电源5V—24V,纹波电压不大于( );交流电源220(1±10%)V,频率50(1±10%)Hz。 A A.0.01 B.0.02 C.0.025 D.0.03 1211.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工作电源:直流电源5V—24V,纹波电压不大于1%,交流电源220(1加减( ))V。 C A.0.02 B.0.05 C.0.1 D.0.15 1212.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量程为( )。 C A.0dBmV~20dBmV B.0dBmV~40dBmV C.0dBmV~60dBmV D.0dBmV~80dBmV 1213.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灵敏度为( )。 B A.0.5dBmV B.1dBmV C.1.5dBmV D.2dBmV 1214.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频率范围为( )。 C A.20kHz-80kHz B.3MHz-30MHz C.3MHz-100MHz D.300MHz-3000MHz 1215.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检测误差要求不超过( )。 B A.±1dBmV B.±2dBmV C.±4dBmV D.±6dBmV 1216.宜具备放电类型识别功能,判断绝缘( )、绝缘内部( )、等放电类型,或给出各类局部放电发生的可能性,诊断结果应当简单明确。 BCD A.局部放电 B.沿面放电 C.气隙放电 D.金属尖端放电 1217.宜具备状态评价功能。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 )、( )、( )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波形图、趋势图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ACD A.幅值 B.相角 C.相位 D.放电频次 1218.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若使用充电电池供电,充满电后单次连续使用时间不少于( )小时。 B A.2 B.4 C.6 D.8 1219.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宜具有图谱显示功能,显示脉冲信号在工频0~360°相位的分布情况,具有参考( )测量功能。 A A.相位 B.相角 C.频率 D.频段 1220.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宜具备放电类型识别功能,判断( )等放电类型,或给出各类局部放电发生的可能性,诊断结果应当简单明确。 BCD A.自由颗粒放电 B.沿面放电 C.气隙放电 D.金属尖端放电 1221.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仪宜具备状态评价功能。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 )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波形图、趋势图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ACD A.幅值 B.相角 C.相位 D.放电频次 1222.开关柜出厂试验,12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B A.1 B.2 C.3 D.4 1223.开关柜出厂试验,24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B A.1 B.2 C.3 D.4 1224.开关柜出厂试验,40.5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C A.1 B.2 C.3 D.4 1225.开关柜出厂试验,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MΩ。 A A.10 B.20 C.30 D.40 1226.开关柜出厂试验,分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交流),应可靠动作。 C A.80%~110% B.80%~120% C.85%~110% D.85%~120% 1227.开关柜出厂试验,分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直流),应可靠动作。 C A.60%~110% B.60%~120% C.65%~110% D.65%~120% 1228.开关柜出厂试验,合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范围内,应可靠动作。 C A.80%~110% B.80%~120% C.85%~110% D.85%~120% 1229.开关柜出厂试验,开关柜中所有绝缘件装配前均应进行局放检测,单个绝缘件局部放电量不大于( )pC。 C A.1 B.2 C.3 D.5 1230.开关柜出厂试验,每相导电回路得的电阻不应超过( )Ru,Ru为型式试验时温升试验前测得的电阻。 B A.1.1 B.1.2 C.1.3 D.1.4 1231.开关柜出厂试验,要求当操作机构电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 )%时,分闸装置不应脱扣。 C A.10 B.20 C.30 D.40 1232.开关柜交接试验,12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B A.1 B.2 C.3 D.4 1233.开关柜交接试验,24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B A.1 B.2 C.3 D.4 1234.开关柜交接试验,40.5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C A.1 B.2 C.3 D.4 1235.开关柜交接试验,SF6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在SF6气压为额定值时进行,试验电压按出厂试验电压的( )%。 D A.70 B.80 C.90 D.100 1236.开关柜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测量值与出厂值进行对比,不得超过( )%出厂值。 B A.110 B.120 C.130 D.140 1237.开关柜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试验采用电流不小于( )A的直流压降法,测量值不大于厂家规定值。 A A.100 B.200 C.300 D.400 1238.开关柜交接试验,断路器分闸反弹幅值应小于断口间距的( )%。 B A.10 B.20 C.30 D.40 1239.对同一开关柜不同时间的暂态地电压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开关柜的运行状况。这种分析方法为( )。 A A.纵向分析法 B.横向分析法 C.故障定位法 D.综合分析法 1240.对同一开关室内同类开关柜的暂态地电压测试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开关柜的运行状况。这种分析方法为( )。 B A.纵向分析法 B.横向分析法 C.故障定位法 D.综合分析法 1241.下列哪些原因可能导致暂态地电压定位仪器判断不稳定( )。 BCD A.信号到达两个传感器的时间相差很小 B.信号高频分量的衰减,信号经过较长距离的传输后波形前沿发生畸变 C.信号不同频率分量传播的速度略微不同,造成波形前沿进一步畸变 D.强烈的噪声干扰 1242.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环境要求:( )。 ABC A.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检测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 1243.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主要技术指标错误的是:( )。 C A.检测电流范围:AC1mA~10000mA B.满足抗干扰性能要求 C.分辨率:不大于2mA D.检测频率范围:20Hz~200Hz 1244.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主要技术指标错误的是:( )。 D A.检测频率范围:20Hz~200Hz B.测量误差要求:±1%或±1mA(测量误差取两者最大值) C.温度范围:-10℃~50℃ D.环境相对湿度:10~90%RH 1245.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1246.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环境要求( )。 C A.-5oC B.0oC C.5oC D.10oC 1247.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中,被测变压器铁心、夹件(如有)接地引线引出至变压器下部并( )。 D A.开路 B.短路 C.断路 D.可靠接地 1248.进行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时,被测变压器铁心、夹件(如有)接地引线引出至变压器( )并可靠接地。 C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任意位置 1249.铁心接地电流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D A.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C.被测变压器铁心、夹件(如有)接地引线引出至变压器下部 D.被测变压器铁心、夹件(如有)接地引线引出至变压器下部并可靠接地 1250.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时设备处于( )。 A A.运行状态 B.带电状态 C.接地状态 D.检修状态 1251.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熟悉本标准,接受过铁心接地电流带电检测的培训,具备现场检测能力 C.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 D.人员需经上岗培训,考试合格 1252.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测试前必须认真检查( )均应正确无误。 ABC A.表计倍率 B.量程 C.零位 D.开始状态 1253.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测试前必须认真检查( )均应正确无误。 ABC A.表计倍率 B.量程 C.零位 D.开始状态 1254.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C.户外作业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D.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1255.铁心接地电流检测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的相关要求。 B A.《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输电部分)》 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D.《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部分)》 1256. 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具备( )等功能。 ABCD A.电流采集 B.处理 C.波形分析 D.超限告警 1257.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装置一般为两种,为( )。 BC A.电流表 B.钳形电流表 C.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 D.电压表 1258.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装置一般为两种,为( )。 BC A.电流表 B.钳形电流表 C.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 D.电压表 1259.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装置一般为两种,为( )和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 C A.指针电流表 B.数字电流表 C.钳形电流表 D.多功能万用表 1260. 掌握被试设备及参考设备历次停电例行试验和( )等信息等。 ABCD A.带电检测数据 B.被试设备运行状况 C.历史缺陷 D.家族性缺陷 1261.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前应检查钳形电流表卡钳钳口( )是否良好。 D A.接触 B.连接 C.关合 D.闭合 1262.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 ABC A.掌握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 B.确认变压器铁心接地引线可靠接地 C.检查钳形电流表卡钳钳口闭合是否良好 D.在变压器启、停运时进行检测 1263.检查钳形电流表卡钳钳口( )是否良好。 D A.接触 B.连接 C.关合 D.闭合 1264.下列关于铁心的接地电流检测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变压器启、停运过程中严禁检测 B.检测前,检查钳形电流表卡钳钳口闭合是否良好 C.检测前,确认变压器铁心接地引线可靠接地 D.确认检测仪引线导通良好 1265.掌握被试设备及参考设备历次停电例行试验和被试设备( )等信息。 BCD A.带电检测数据 B.运行状况 C.历史缺陷 D.家族性缺陷 1266.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方法正确的是( )。 ABD A.频率选取工频(50Hz)量程进行测量 B.历次测试位置应相对固定,将钳形电流表置于器身高度的下1/3处 C.使钳形电流表与接地引下线保持水平 D.沿接地引下线方向,上下移动仪表观察数值应变化不大 1267.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时,打开测量仪器,电流选择适当的量程,频率选取工频(50Hz)量程进行测量,尽量选取符合要求的( )量程,确保测量的精确度。 A A.最小 B.最大 C.适当 D.合适 1268.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时,打开测量仪器,电流选择适当的量程,频率选取工频(50Hz)量程进行测量,尽量选取符合要求的最小量程,确保测量的( )。 C A.精准度 B.灵敏度 C.精确度 D.分辨率 1269.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时,应使钳形电流表与接地引下线保持( )。 A A.垂直 B.平行 C.交叉 D.相交 1270.打开测量仪器,电流选择适当的量程,频率选取工频(50Hz)量程进行测量,尽量选取符合要求的( )量程,确保测量的精确度。 A A.最小 B.最大 C.适当 D.合适 1271.使钳形电流表与接地引下线保持( )。 A A.垂直 B.平行 C.交叉 D.距离 1272.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中钳形电流表应与接地引下线保持( )。 B A.平行 B.垂直 C.相交 D.任意位置 1273.在接地电流直接引下线段进行测试(历次测试位置应( ),将钳形电流表置于器身高度的下( ),沿接地引下线方向,上下移动仪表观察数值应变化不大,测试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将仪表钳口以接地引下线为轴( ),观察数值也不应有明显变化)。 ABD A.相对固定 B.1/3处 C.2/3处 D.左右转动 1274.在接地电流直接引下线段进行测试(历次测试位置应相对固定,将钳形电流表置于器身高度的下( )处。 A A.1/3 B.1/2 C.2/3 D.3/4 1275. 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1000kV变压器:≤( )(注意值)。 C A.100mA B.200mA C.300mA D.400mA 1276.1000kV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应不大于( )。 C A.100mA B.200mA C.300mA D.400mA 1277.500kV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应不大于( )。 A A.100mA B.200mA C.300mA D.400mA 1278.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BCD A.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比较无较大变化 B.必要时串接限流电阻 C.当怀疑有铁心多点间歇性接地时可辅以在线检测装置进行连续检测 D.1000kV变压器:铁心电流≤300mA 1279.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数据综合分析还需考虑的因素( )。 ABC A.设备历史运行状况 B.同类型设备参考数据 C.结合其他带电检测试验结果 D.钳形电流表试验位置 1280.当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结果受环境及检测方法的影响较大时,可通过( )结果进行综合比较,根据其变化趋势做出判断。 D A.出厂试验 B.交接试验 C.历史数据 D.历次试验 1281.当怀疑有铁心多点间歇性接地时可辅以( )检测装置进行连续检测。 A A.在线 B.带电 C.现场 D.例试 1282.分析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结果,若接地电流大于( )应考虑铁心(夹件)存在多点接地故障,必要时串接限流电阻。 D A.50mA B.100mA C.200mA D.300mA 1283.接地电流大于300mA应考虑铁心(夹件)存在多点接地故障,必要时( )限流电阻。 A A.串接 B.并接 C.接入 D.连接 1284.接地电流大于300mA应考虑铁心(夹件)存在多点接地故障,必要时串接限流( )。 C A.电感 B.电容 C.电阻 D.消弧线圈 1285.数据分析还需综合考虑设备历史运行状况、同类型设备参考数据,同时结合其他带电检测试验结果,如( )及检测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ABC A.油色谱试验 B.红外精确测温 C.高频局部放电 D.超声波检测 1286.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 A A.1000kV变压器:≤300mA B.1000kV变压器:≤100mA C.其他变压器:≤1000mA D.其他变压器:≤300mA 1287.铁心接地电流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其他变压器≤( )(注意值)。 B A.50mA B.100mA C.200mA D.300mA 1288.当怀疑有铁心多点间歇性接地时可辅以( )检测装置进行连续检测。 A A.在线 B.带电 C.现场 D.例试 1289.铁心接地电流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系统。 C A.5 B.10 C.15 D.20 1290.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测量误差要求( )。 A A.±1%或±1mA B.±2%或±2mA C.±3%或±3mA D.±4%或±4mA 1291.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检测电流范围:( )。 A A.AC1mA~10000mA B.AC10mA~10000mA C.AC0.1mA~1000mA D.AC0.1mA~10000mA 1292.铁心接地电流检测频率范围( )。 D A.10Hz~50Hz B.10Hz~100Hz C.100Hz~200Hz D.20Hz~200Hz 1293.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的分辨率应不大于( )。 C A.0.01mA B.0.1mA C.1mA D.10mA 1294.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的检测电流范围为。 D A.DC1mA~1000mA B.DC1mA~10000mA C.AC1mA~1000mA D.DC1mA~10000mA 1295.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的检测频率范围为( )。 B A.20~100Hz B.20~200Hz C.50~100Hz D.50~200Hz 1296.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的温度范围为( )。 B A.0~50℃ B.-10~50℃ C.10~50℃ D.-10~30℃ 1297.下列关于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主要技术指标,正确的是( )。 ACD A.检测电流范围:AC1mA~10000mA B.测量误差要求:正负2%或正负2mA(测量误差取两者最大值) C.分辨率应不大于1mA D.检测频率范围为20~200Hz 1298. 钳形电流互感器卡钳( )应大于接地线直径。 B A.外径 B.内径 C.半径 D.线径 1299.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具备( ),电流波形实时显示功能。 ABCD A.数据超限警告 B.检测数据导入 C.导出 D.查询 1300.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具备数据超限警告,检测数据( )、电流波形实时显示功能。 ABC A.导入 B.导出 C.查询 D.存储 1301.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具备数据超限警告,检测数据( )功能。 ABCD A.导入 B.导出 C.查询 D.电流波形实时显示 1302.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器应有多个量程供选择,且具有量程( )mA以下的最小档位。 D A.50 B.100 C.150 D.200 1303.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装置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ABC A.钳形电流互感器卡钳内径应大于接地线直径 B.检测仪器应有多个量程供选择,且具有量程200mA以下的最小档位 C.检测仪器应具备电池等可移动式电源,且充满电后可连续使用4h以上 D.检测仪器应有多个量程供选择,且具有量程100mA以下的最小档位 1304.关于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仪的功能要求的说法,正确的( )。 ABCD A.具备检测软件升级功能 B.具备电池电量显示及低电量报警功能 C.具备数据超限警告功能 D.具备检测数据导入、导出、查询、电流波形实时显示功能 1305.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110(66)kV~500kV互感器出厂试验局放时间延长至( )min。 D A.1 B.2 C.3 D.5 1306.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对于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合成薄膜式的电流互感器,10kV~Um√3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不大于( )。 C A.0.001 B.0.002 C.0.0025 D.0.003 1307.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对于Um≥252kV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0.5Um/√3~Um/√3的测量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值的增值不应大于( )。 A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1308.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对于正立式电容型绝缘结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地屏(末屏),在测量电压为3kV下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允许值不应大于( )。 B A.0.01 B.0.02 C.0.03 D.0.04 1309.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SF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在Um下局放量不大于( )pC。 B A.5 B.10 C.15 D.20 1310.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1.2Um/√3下局放量不大于( )pC。 A A.5 B.10 C.15 D.20 1311.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312.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 )%。 B A.5 B.10 C.20 D.30 1313.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电流互感器六氟化硫气体水含量(质量分数)应不大于( )。 B A.0.000001 B.0.000005 C.0.00001 D.0.00005 1314.电流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的出厂值:初值差不超过-50%,且大于( )。 B A.2000MΩ B.3000MΩ C.5000MΩ D.10000MΩ 1315.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和( )的差异不宜大于10%。 C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初值 1316.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1000kV(750kV)不小于( )。 A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1317.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110-220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C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1318.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330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B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1319.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35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D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1320.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及验收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验收标准为( )。 ABCD A.对于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参照GB20840.2-2014中表209的要求,分电容型和非电容型进行考核 B.对于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合成薄膜式的电流互感器,10kV~Um√3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小于等于0.25% C.对于Um≥252kV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0.5Um/√3~Um/√3的测量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值的增值不应大于0.001 D.对于正立式电容型绝缘结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地屏(末屏),在测量电压为3kV下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允许值不应大于0.02 1321.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及验收的密封性能试验测量验收标准为( )。 AD A.不带膨胀器产品:施加压力至少0.05MPa,维持6h,无渗漏 B.不带膨胀器产品:施加压力至少0.1MPa,维持6h,无渗漏 C.带膨胀器产品(不带膨胀器试验):施加压力至少0.05MPa,维持6h,无渗漏 D.带膨胀器产品(不带膨胀器试验):施加压力至少0.1MPa,维持6h,无渗漏 1322.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绝缘油验收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90℃)%验收标准为( )。 BC A.500kV及以上:应小于等于1.0% B.500kV及以上:应小于等于0.5% C.66kV-330kV:应小于等于1.0% D.66kV-330kV:应小于等于0.5% 1323.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绝缘油验收的色谱验收标准为( )。 AD A.330kV及以上:总烃<10μL/L,H2<50μL/L,C2H2=0.1 B.330kV及以上:总烃<10μL/L,H2<100μL/L,C2H2=0.1 C.220kV及以下:总烃<10μL/L,H2<50μL/L,C2H2=0.1 D.220kV及以下:总烃<10μL/L,H2<100μL/L,C2H2=0.1 1324.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 )电流互感器应进行老练试验。 A A.SF6绝缘 B.油浸式 C.干式 D.浇住式 1325.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110kV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应不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1326.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220kV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应不大于( )%。 B A.0.5 B.0.6 C.0.7 D.0.8 1327.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35kV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应不大于( )%。 D A.1 B.1.5 C.2 D.2.5 1328.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500kV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应不大于( )%。 A A.0.5 B.0.6 C.0.7 D.0.8 1329.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干式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20℃)应不大于( )%。 A A.0.5 B.0.6 C.0.7 D.0.8 1330.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交流耐压试验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 B A.70 B.80 C.90 D.100 1331.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末屏(电容型)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宜低于( )。 A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1332.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绕组的绝缘电阻不宜低于( )。 A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1333.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值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大于( )%。 A A.10 B.20 C.30 D.40 1334.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油浸式互感器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110(66)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 )h。 A A.24 B.36 C.48 D.72 1335.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油浸式互感器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220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 )h。 C A.24 B.36 C.48 D.72 1336.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油浸式互感器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500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 )h。 D A.24 B.36 C.48 D.72 1337.SF6气体湿度检测若在室外不应在有( )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ABCD A.雷 B.雨 C.雾 D.雪 1338.SF6湿度检测,环境湿度不大于( )。 C A.0.6 B.0.7 C.0.8 D.0.85 1339.SF6湿度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C A.2 B.3 C.5 D.8 1340.SF6湿度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C A.-5oC B.0oC C.5oC D.10oC 1341.SF6湿度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1342.SF6湿度检测,新投运测一次,若接近注意值,( )之后应再测一次。 C A.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1年 1343.SF6湿度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 A.新投运测一次,若接近注意值,半年之后应再测一次 B.新充(补)气48h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C.气体压力明显下降时应定期跟踪测量气体湿度 D.充气完毕静置12小时后进行SF6湿度检测 1344.SF6湿度检测对待测设备要求充气完毕静置( )小时后进行SF6湿度检测。 C A.12 B.18 C.24 D.36 1345.SF6湿度检测时,充气完毕静置( )小时后进行SF6湿度检测。 B A.12h B.24h C.36h D.48h 1346.SF6湿度检测时,当气体压力明显下降时应( )。 C A.立马更换气体压力表 B.定期检测 C.定期跟踪测量气体湿度 D.定期更换 1347.SF6湿度检测时,新充(补)气( )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D A.12h B.24h C.36h D.48h 1348.SF6湿度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 A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 B.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C.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D.经教育合格后上岗 1349.SF6湿度检测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C.户外作业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D.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1350.SF6湿度检测时,SF6断路器(开关)或GIS开关设备进行操作时,禁止检测人员在其( )上进行工作。 D A.气体管道 B.气体管路 C.二次线缆 D.外壳 1351.SF6湿度检测时,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在室外进行该项工作。 B A.4 B.5 C.6 D.8 1352.SF6湿度检测时,含氧量达到( )以上,SF6气体浓度小于1000μL/L,方可进入室内进行检测工作。 B A.0.17 B.0.18 C.0.19 D.0.2 1353.SF6湿度检测时,含氧量达到18%以上,SF6气体浓度小于( ),方可进入室内进行检测工作。 A A.1000μL/L B.1200μL/L C.1500μL/L D.2000μL/L 1354.SF6湿度检测时,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1 B.2 C.3 D.4 1355.SF6湿度检测时,检测人员和检测仪器应避开设备取气阀门开口方向,并站在( ),防止取气造成设备内气体大量泄露及发生其它意外。 A A.上风侧 B.下风侧 C.通风口 D.人行道 1356.SF6湿度检测时,设备安装在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进入设备安装室前应先通风( )min,并应保证在15min内换气一次。 C A.5~10 B.10~15 C.15~20 D.20~30 1357.SF6湿度检测时,设备安装在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进入设备安装室前应先通风15~20min,并应保证在( )min内换气一次。 B A.10 B.15 C.20 D.25 1358.SF6湿度检测时,设备内SF6气体不准向大气排放,应采取( )回收措施,经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准再使用。回收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 B A.纯化 B.净化 C.收集 D.处理 1359.SF6湿度检测时,应认真检查气体管路、检测仪器与设备的连接,防止气体泄漏。室内或必要时检测人员应佩戴( )。 A A.安全防护用具 B.口罩 C.面罩 D.防毒面具 1360.SF6湿度检测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的相关要求。 B A.《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输电部分)》 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D.《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部分)》 1361.设备安装在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进入设备安装室前应先通风15~20min,并应保证在15min内换气一次,含氧量达到18%以上,SF6气体浓度小于( ),方可进入室内进行检测工作。 A A.1000μL/L B.2000μL/L C.3000μL/L D.4000μL/L 1362.SF6气体湿度检测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检测的记录、工作票、标准化作业工艺卡(作业指导书、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等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1363.SF6湿度检测时,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湿度可以用( )测量。 ACD A.冷凝露点式 B.热凝露点式 C.电阻电容式湿度计 D.电解式湿度计 1364.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湿度可以用( )测量。 BCD A.水银式湿度计 B.冷凝露点式 C.电阻电容式湿度计 D.电解式湿度计测量 1365.SF6湿度检测法有哪几种( )。 ABC A.露点法 B.电阻电容法 C.电解法 D.定量测量法 1366.露点法取样正确的是( )。 ACD A.冷凝式露点仪采用导入式的取样方法 B.取样阀选用死体积大的针阀 C.在气样进人仪器之前可设置旁通分道 D.环境温度应高于气样露点温度至少3℃ 1367.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检查被测设备SF6气体逆止阀恢复状态,用便携式SF6气体检漏仪对SF6气体接口逆止阀进行检漏,确认( )旋上保护盖帽。 B A.有泄漏 B.无泄漏 C.无遗漏 D.无问题 1368.SF6气体湿度检测标准新充气后,电缆箱及其他(SF6绝缘变压器)( )。 D A.≤150μL/L B.≤250μL/L C.≤125μL/L D.≤220μL/L 1369.SF6气体湿度检测标准新充气后,箱体及开关(SF6绝缘变压器)( )。 C A.≤150μL/L B.≤250μL/L C.≤125μL/L D.≤220μL/L 1370.SF6气体湿度检测标准新充气后,有电弧分解物的气室( )。 A A.≤150μL/L B.≤250μL/L C.≤125μL/L D.≤220μL/L 1371.SF6气体湿度检测标准新充气后无电弧分解物的气室( )。 B A.≤150μL/L B.≤250μL/L C.≤125μL/L D.≤220μL/L 1372.SF6气体湿度检测时,SF6气体可以从( )处取样。 D A.防爆膜 B.密度继电器 C.气体压力释放阀 D.密度监视器 1373.SF6湿度检测中由于环境温度对设备中气体湿度有明显的影响,测量结果应折算到( )℃时的数值。 A A.20 B.25 C.15 D.75 1374.在SF6气体湿度检测标准中,在运行时的设备湿度标准正确的是( )。 ABD A.有电弧分解物的气室≤300μL/L B.无电弧分解物的气室≤500μL/L 箱体及开关(SF6绝缘变压器)≤300μL/L D.电缆箱及其他(SF6绝缘变压器)≤375μL/L 1375.SF6湿度检测时,SF6湿度检测时阻容式湿度计测量范围应满足( )。 B A.0℃至-40℃ B.0℃至-60℃ C.0℃至40℃ D.0℃至60℃ 1376.SF6湿度检测时,测量管路和接头与设备连接前,各接头和管路部分可用( )以上的吹风机。 B A.250W B.500W C.1000W D.1500W 1377.SF6湿度检测时,冷凝式露点仪的测量露点范围在环境温度为20℃时,应满足( )。 A A.0℃至-60℃ B.0℃至-80℃ C.0℃至60℃ D.0℃至80℃ 1378.SF6湿度检测时,要求测量管道内壁应光滑清洁,不允许使用( )。 BC A.不锈钢管 B.聚氯乙烯管 C.橡皮管 D.聚四氟乙烯 1379.SF6湿度检测时,要求测量管道内壁应光滑清洁,不允许使用高弹性材料管道,测量长度一般不超过( )。 C A.4m B.5m C.6m D.7m 1380.SF6湿度检测时,要求测量管路必须用( )。 ABD A.不锈钢管 B.铜管 C.橡皮管 D.聚四氟乙烯 1381.SF6湿度检测时,要求温度计应具有流量调节功能,不超过( )L/min。 B A.0.5 B.1 C.1.5 D.2 1382.电解式湿度计测量范围应满足( )。 A A.1μL/L~1000μL/L B.2μL/L~2000μL/L C.2μL/L~1000μL/L D.1μL/L~2000μL/L 1383.冷凝式露点仪的测量露点范围在环境温度为20℃时,应满足0℃至-60℃,其测量误差不超过( )。 C A.±0.2℃ B.±0.5℃ C.±0.6℃ D.±0.8℃ 1384.使用的湿度计在环境温度(5~35)℃应达到以下要求:( )。 ABCD A.冷凝式露点仪的测量露点范围在环境温度为20℃时,应满足0℃至-60℃,其测量误差不超过±0.6℃ B.阻容式湿度计测量范围应满足0℃至-60℃,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2.0℃ C.电解式湿度计测量范围应满足1μL/L~1000μL/L D.应具有流量调节功能,不超过1L/min 1385.SF6湿度检测测量管路必须用( )。 ABD A.不锈钢管 B.铜管 C.橡胶管 D.四氟乙烯管 1386.SF6湿度检测时,环境温度应高于气样露点温度至少( ),否则要对整个取样系统以及仪器排气口的气路系统采取升温措施,以免因冷壁效应而改变气样的湿度或造成冷凝堵塞。 B A.2℃ B.3℃ C.4℃ D.5℃ 1387.SF6湿度检测环境温度应高于气样露点温度至少( )℃,否则要对整个取样系统以及仪器排气口的气路系统采取升温措施,以免因冷壁效应而改变气样的湿度或造成冷凝堵塞。 C A.2;冷壁效应 B.3;冷缺效应 C.3;冷壁效应 D.2;冷缺效应 1388.SF6湿度检测冷凝式露点仪采用( )的取样方法。 A A.导入式 B.导出式 C.压迫式 D.冷却式 1389.SF6湿度检测时,当含湿量较高(500μL/L以上)或不宜采用( )时,可采用改变流量法确定仪器本底值。 C A.电解法 B.露点法 C.干燥法 D.阻容法 1390.SF6湿度检测时,气样流经分子筛或五氧化二磷干燥器后导入仪器,并按规定的流量吹洗(同时电解)至达到低而稳定的数值,即为仪器的( )(通常可达5μL/L以下)。 C A.基值 B.最小值 C.本底值 D.稳定值 1391.SF6湿度检测时,把测量流量准确调定在仪器规定的数值(通常为100L/min),调节旁通流量约为1L/min,在仪器示值稳定至少( )时间常数后读数。 B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1392.SF6湿度检测采用的露点法要求在不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 )露点。 B A.2℃ B.3℃ C.4℃ D.5℃ 1393.SF6湿度检测采用的露点法要求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再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 )露点。 D A.0.2℃ B.0.4℃ C.0.6℃ D.1℃ 1394.SF6湿度检测采用的露点法中,测量完毕后,用干燥氮气(N2)吹扫仪器( )min后,关闭仪器,封好仪器气路进出口备用。 C A.5~10 B.10~15 C.15~20 D.20~30 1395.SF6湿度检测的露点法的精密度测试对于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再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 )℃露点。 A A.1 B.2 C.3 D.4 1396.SF6气体湿度检测阻容法测试中关于精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C A.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2%RH B.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1%RH C.再观性;在不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6%RH D.再观性;在不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3%RH 1397.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测量完毕后,用干燥( )吹扫仪器15~20min后,关闭仪器,封好仪器气路进出口备用。 A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氦气 1398.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当气样含有少量破坏性组分或清洁度较差以及湿度高于( )μL/L时,宜采用间歇测量法。 C A.300 B.400 C.500 D.600 1399.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当气样含有少量破坏性组分或清洁度较差以及湿度较高(500μL/L以上)时,宜采用( )。 D A.直接测量法 B.间接测量法 C.连续测量法 D.间歇测量法 1400.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当气样湿度超过仪器测量上限时,可( )测量流量进行测量。 A A.降低 B.升高 C.扩大 D.缩小 1401.1000kV(750kV)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击穿电压应( )。 A A.大于等于70kV B.大于等于60kV C.小于等于70kV D.小于等于60kV 1402.110kV~500kV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局放时间延长至( )min。 D A.1 B.2 C.3 D.5 1403.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水分含量应( )。 C A.小于等于30mg/L B.小于等于25mg/L C.小于等于20mg/L D.小于等于15mg/L 1404.330kV~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水分含量应( )。 A A.小于等于10mg/L B.小于等于8mg/L C.小于等于6mg/L D.小于等于5mg/L 1405.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击穿电压应( )。 B A.大于等于40kV B.大于等于35kV C.大于等于30kV D.大于等于25kV 1406.500kV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击穿电压应( )。 B A.大于等于70kV B.大于等于60kV C.小于等于70kV D.小于等于60kV 1407.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进行绝缘电阻测量时,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外壳,各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 B A.500MΩ B.1000MΩ C.1500MΩ D.2000MΩ 1408.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进行密封性能试验时,要求不带膨胀器产品,施加压力至少( )MPa,维持6h,无渗漏;带膨胀器产品,施加压力至少( )MPa,维持6h,无渗漏。 A A.0.05,0.1 B.0.05,0.05 C.0.1,0.05 D.0.1,0.1 1409.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的拐点电压应大于(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或(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且励磁特性差异不大于30%。 A A.1.5Um/√3,1.9Um/√3 B.1.9Um/√3,1.5Um/√3 C.1.6Um/√3,1.8Um/√3 D.1.6Um/√3,1.9Um/√3 1410.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应进行空载电流测量,与型式试验对应结果差异不大于( )。 A A.0.3 B.0.4 C.0.35 D.0.2 141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对完整的SF6电压互感器进行,年漏气率小于等于( )。 C A.0.001 B.0.002 C.0.005 D.0.006 1412.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油纸绝缘介质损耗因数小于等于( )、膜纸复合介质损耗因数小于等于( )。 A A.0.0050.0025 B.0.050.025 C.0.0050.025 D.0.050.0025 141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在( )倍U1n下进行铁磁谐振试验。 ABCD A.0.8 B.1 C.1.2 D.1.5 1414.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容量与设计值偏差不超过( )%。 A A.±2 B.±3 C.±4 D.±5 1415.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中性点接地系统油浸式电压互感器在1.2Um/√3下局放量不大于( )。 A A.5 B.10 C.20 D.50 1416.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中性点接地系统油浸式电压互感器在Um下局放量不大于( )。 B A.5 B.10 C.20 D.50 1417.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要求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tanδ(90℃)%在注入电气设备后应( )。 C A.大于等于0.007 B.大于等于0.005 C.小于等于0.007 D.小于等于0.005 1418.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要求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tanδ(90℃)%在注入电气设备前应( )。 D A.大于等于0.006 B.大于等于0.005 C.小于等于0.006 D.小于等于0.005 1419.电压互感器外观验收项目包括铭牌标志( )SF6气体压力指示(气体绝缘)等。 BCD A.相序 B.渗漏油检查 C.油位指示 D.外观检查 1420.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110(66)kV及以上电磁式应满足:串级式:介损因数( );非串级式:介损因数( )。 A A.小于等于0.02,小于等于0.005 B.小于等于0.05,小于等于0.005 C.小于等于0.02,小于等于0.002 D.小于等于0.05,小于等于0.002 1421.110(66)kV电压互感器油浸式设备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不小于( )。 C A.12h B.16h C.24h D.28h 1422.110kV及以下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绝缘油水分含量( )。 C A.小于等于10mL/L B.小于等于15mL/L C.小于等于20mL/L D.小于等于25mL/L 1423.330kV和500kV电压互感器油浸式设备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不小于( )。 D A.24h B.36h C.48h D.72h 1424.330kV及以上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绝缘油水分含量( )。 D A.小于等于7mL/L B.小于等于8mL/L C.小于等于9mL/L D.小于等于10mL/L 1425.35kV及以下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注入设备的新油击穿电压应满足( )。 D A.大于等于20kV B.大于等于25kV C.大于等于30kV D.大于等于35kV 1426.50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注入设备的新油击穿电压应满足( )。 D A.大于等于30kV B.大于等于40kV C.大于等于50kV D.大于等于60kV 1427.750kV及以上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注入设备的新油击穿电压应满足( )。 C A.大于等于50kV B.大于等于60kV C.大于等于70kV D.大于等于80kV 1428.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100%电压测量点,励磁电流不大于出厂试验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测量值( )%。 C A.10 B.20 C.30 D.40 1429.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交接试验验收一次绕组直流电阻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大于( )。 D A.0.07 B.0.08 C.0.09 D.0.1 1430.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曲线测量中,对于100%电压测量点,励磁电流不大于出厂试验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测量值( )。 C A.0.1 B.0.2 C.0.3 D.0.4 1431.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曲线测量中,同批次、同型号、同规格电压互感器此点的励磁电流不宜相差( )。 C A.0.1 B.0.2 C.0.3 D.0.4 1432.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曲线测量中测量点电压为110%,120%时,其励磁电流增值小于( )。 D A.1.2 B.1.3 C.1.4 D.1.5 1433.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应满足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A A.±2 B.±3 C.±4 D.±5 1434.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油纸绝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介损因数不大于( )。 C A.0.002 B.0.003 C.0.005 D.0.008 1435.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标准要求二次绕组之间及对外壳进行2kV,1min耐压,N点耐压电压( )。 B A.大于等于2kV B.大于等于3kV C.大于等于4kV D.大于等于5kV 1436.电压互感器进行交接试验验收中,用于非关口计量的,( )的电压互感器,宜进行误差测量。 B A.10kV及以上 B.35kV及以上 C.110kV及以上 D.220kV及以上 1437.对SF6气体验收时,SF6互感器年泄漏率小于( )。 A A.0.005 B.0.006 C.0.007 D.0.008 1438.对SF6气体验收时,SF6气体纯度( )。 C A.大于等于99.6% B.大于等于99.7% C.大于等于99.8% D.大于等于99.9% 1439.六氟化硫气体湿度测量值,单位为( )。 A A.微升/升 B.毫升/升 C.微升 D.升 1440.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C A.-5oC B.0oC C.5oC D.10oC 1441.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144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若在室外不应在有( )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ABCD A.雷 B.雨 C.雾 D.雪 1443.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充气完毕静置( )后必要时进行SF6分解产物检测。 C A.12小时 B.18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1444.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 A.六氟化硫设备气体压力在正常压力范围内 B.在六氟化硫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C.SF6气体在充入电气设备24h后方可进行检测 D.充气完毕静置12小时后必要时进行SF6分解产物检测 1445.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SF6气体在充入电气设备( )后方可进行检测。 B A.12h B.24h C.36h D.48h 1446.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充气完毕静置( )小时后必要时进行SF6分解产物检测。 B A.12h B.24h C.36h D.48h 144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灭弧气室的检测时间应在设备正常开断额定电流及以下电流( )后。 D A.12h B.24h C.36h D.48h 1448.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 A熟悉SF6分解产物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C.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D.经教育合格后上岗 1449.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 C.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D.SF6断路器(开关)或GIS开关设备进行操作时,禁止检测人员在其外壳上进行工作 1450.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在室外进行该项工作;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C A.3;3 B.4;2 C.5;2 D.5;3 1451.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SF6气体浓度小于( ),方可进入室内进行检测工作。 A A.1000μL/L B.2000μL/L C.3000μL/L D.4000μL/L 145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设备安装在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风( )后,含氧量达到18%以上,SF6气体浓度小于1000μL/L,方可进入室内进行检测工作。 B A.10min B.15min C.20min D.30min 1453.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设备安装在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风15min后,含氧量达到( )以上,SF6气体浓度小于1000μL/L,方可进入室内进行检测工作。 B A.0.15 B.0.18 C.0.2 D.0.25 1454.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设备安装在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风15min后,含氧量达到18%以上,SF6气体浓度小于( )μL/L,方可进入室内进行检测工作。 A A.1000 B.1500 C.2000 D.2500 1455.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应认真检查气体管路、检测仪器与设备的连接,并选择适当接头,防止气体泄漏,必要时检测人员应佩戴( )。 B A.防毒面具 B.安全防护用具 C.口罩 D.正压空气呼吸器 1456.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压力( )造成气体管路、试验设备、检测仪器损坏。 C A.突然 B.忽然 C.突变 D.骤然 145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压力突变造成( )损坏。 ABC A.气体管路 B.试验设备 C.检测仪器 D.检测人员 1458.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测人员和( )应避开设备取气阀门开口方向,难以避开的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取气造成设备内气体大量泄漏及发生其它意外。 A A.检测仪器 B.试验仪器 C.检验仪器 D.试验设备 1459.下列关于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BC A.检测时,应认真检查气体管路、检测仪器与设备的连接,并选择适当接头,防止气体泄漏,必要时检测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B.检测结束时,检测人员应拆除自装的管路及接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试验前的状态,经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C.现场应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检修电源 D.设备内SF6气体不准向大气排放,应采取净化回收措施,经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准再使用,回收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下风侧 1460.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检测的记录、工作票、标准化作业工艺卡(作业指导书、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等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461.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根据检测仪操作说明书的要求判定检测结束时间,记录检测结果,重复检测( )。 A A.两次 B.3次 C.4次 D.5次 146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 )或H2S气体含量大于10μL/L时,应在本次检测结束后立即用SF6新气对检测仪进行吹扫,至仪器示值为零。 C A.CO2 B.CO C.SO2 D.SO3 1463.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SO2或H2S气体含量大于( )μL/L时,应在本次检测结束后立即用SF6新气对检测仪进行吹扫,至仪器示值为零。 B A.5 B.10 C.15 D.20 1464.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SO2或H2S气体含量大于( )时,应在本次检测结束后立即用SF6新气对检测仪进行吹扫,至仪器示值为零。 B A.5μL/L B.10μL/L C.12μL/L D.15μL/L 1465.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检测时,用气体管路不宜超过( ),保证接头匹配、密封性好。不得发生气体泄漏现象。 C A.3m B.4m C.5m D.6m 1466.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前,应检查测量仪器电量,若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用高纯度( )冲洗检测仪器,直至仪器示值稳定在零点漂移值以下,对有软件置零功能的仪器进行清零。 D A.CO2 B.空气 C.氮气 D.SF6 146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注意事项有( )。 BD A.检测仪应在检测合格报告有效期内使用,需每两年进行校验 B.仪器在运输及测试过程中防止碰撞挤压及剧烈震动 C.调节针型阀时应迅速打开 D.在测量过程中,应防止压力突变 1468.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检测仪应在检测合格报告有效期内使用,需( )进行校验。 A A.每年 B.2年 C.3年 D.4年 1469.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检测仪应在检测合格报告有效期内使用,需( )进行校验。 B A.每半年 B.每一年 C.每一年半 D.每两年 1470.被测气体与检测管内填充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化合物,引起指示剂颜色变化,根据( )变化指示长度得到备测气体所测组分的含量。 C A.形状 B.形态 C.颜色 D.体积 1471.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气体检测管检测时,被测气体与检测管内填充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化合物,引起指示剂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指示( )得到备测气体所测组分的含量。 B A.含量 B.长度 C.长短 D.尺度 1472.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气体检测管检测时被测气体与检测管内填充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化合物,引起( )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指示长度得到备测气体所测组分的含量。 B A.化学试剂 B.指示剂 C.溶剂 D.酒精 1473.当采用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法的气相色谱法时,气相色谱是以( )为流动相,以固体吸附剂或涂渍有固定液的固体载体为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A A.惰性气体 B.SF6 C.CO2 D.CF4 1474.当采用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法的气相色谱法时,气相色谱是以惰性气体(载气)为流动相,以固体吸附剂或涂渍有固定液的固体载体为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配合热导检测器(TCD),检测出被测气体中的( )含量。 D A.惰性气体 B.SF6 C.CO2 D.CF4 1475.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取两次重复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检测结果,所得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1位有效数字。 A A.最终 B.最后 C.开始 D.原始 1476.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若设备中SF6气体分解产物SO2或H2S含量出现异常,应结合SF6气体分解产物的CO、CF4含量及其他状态参量变化、设备( )、运行工况等,对设备状态进行综合诊断。 B A.电气特征 B.电气特性 C.设备特性 D.设备特征 147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结果中,SF6电气设备的分解物控制指标(20℃):二氧化硫≤( )(μL/L);硫化氢≤( )(μL/L)。 D A.0.5,0.5 B.0.5,1 C.1,0.5 D.1,1 1478.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结果中,若设备中SF6气体分解产物SO2或H2S含量出现异常,应结合SF6气体分解产物的CO、CF4含量及其他( )等,对设备状态进行综合诊断。 ABC A.状态参量变化 B.设备电气特性 C.运行工况 D.设备状态 1479.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SF6电气设备的分解物控制指标(20℃)是( )。 AC A.SO2(μL/L)≤1 B.SO2(μL/L)≤2 C.H2S(μL/L)≤1 D.H2S(μL/L)≤2 1480.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法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法时,检测用气体管路应使用聚四氟乙烯管(或其它不吸附SO2和H2S气体的材料),壁厚不小于( )。 A A.1mm B.1.5mm C.2mm D.3mm 1481.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法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法时,气体管路连接用接头内垫宜用聚四氟乙烯垫片,接头应清洁,无( )等污染物。 AC A.焊剂 B.油 C.油脂 D.溶剂 1482.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时,对SO2和H2S气体的检测量程应不低于100μL/L,CO气体的检测量程应不低于( )。 C A.300μL/L B.400μL/L C.500μL/L D.800μL/L 1483.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时,检测时所需气体流量应不大于( )/min,响应时间应不大于60s。 D A.100mL B.150mL C.200mL D.300mL 1484.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时,最小检测量应不大于( )μL/L。 C A.0.3 B.0.4 C.0.5 D.0.6 1485.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检测时所需气体流量应不大于300mL/min,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 B A.50s B.60s C.70s D.80s 1486.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对SO2和H2S气体的检测量程应不低于( )。 B A.50μL/L B.100μL/L C.200μL/L D.300μL/L 1487.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检测时所需气体流量应不大于( )mL/min,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 A A.300;60 B.400;50 C.300;90 D.400;60 1488.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时,气体管路连接用接头内垫宜用( )垫片,接头应清洁,无焊剂和油脂等污染物。 A A.聚四氟乙烯 B.聚四氯乙烯 C.聚四氯化碳 D.聚乙烯 1489.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气相色谱检测法时,氦气(He)的体积分数不低于( )。 C A.0.999 B.0.9999 C.0.99999 D.0.999999 1490.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气相色谱检测法时,配置TCD检测器,由( )检测器和工作站、数据分析系统等构成。 ABCD A.气路控制系统 B.进样系统 C.色谱柱 D.温度控制系统 1491.气相色谱检测法检测应配置TCD检测器,由气路控制系统、( )和工作站(数据分析系统)等构成。 ABCD A.进样系统 B.色谱柱 C.温度控制系统 D.检测器 149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哪几种方法( )。 ABC A.电化学检测方法 B.气体检测管检测法 C.气相色谱检测法 D.电解法 1493.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气体采集装置检测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管使用说明书要求连接气体采集装置与气体检测管 B.先冲洗气体管路约30秒后开始检测,达到检测时间后,关闭设备阀门,取下检测管 C.先冲洗气体管路约30秒后开始检测,达到检测时间后,关闭设备阀门,取下检测管 D.检测完毕后,恢复设备至检测前状态 1494.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气体检测管检测时,从检测管色柱所指示的刻度上,读取被测气体中所测组分指示刻度的( )。 D A.中间值 B.平均值 C.最小值 D.最大值 1495.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气体取样中,取样完毕后依次关闭采样容器的( ),取下采样容器,贴上标签。 ABC A.进气口 B.针型阀门 C.设备阀门 D.出气口 1496.色谱仪标定采用( ),在色谱仪工作条件下,用CH4标准气体进样标定。 B A.外标法,CH4 B.外标法,CF4 C.内标法,CH4 D.内标法,CF4 149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气相色谱检测法,将色谱仪六通阀置于取样位置,连接设备取气阀门与色谱仪取样口。按照色谱仪使用条件,( )设备阀门,控制流量,冲洗定量管及取样气体管路约1min后。 A A.打开 B.开启 C.关闭 D.闭合 1498.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完毕后,( )设备至检测前状态。 B A.复原 B.恢复 C.检修 D.维护 1499.避雷器出厂试验,1000kV电压等级系统避雷器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μA。 D A.50 B.100 C.150 D.200 1500.避雷器出厂试验,110kV电压等级避雷器本体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C A.1000 B.2000 C.2500 D.3000 1501.避雷器出厂试验,35kV电压等级避雷器本体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A A.1000 B.2000 C.2500 D.3000 1502.避雷器出厂试验,500kV电压等级系统避雷器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μA。 A A.50 B.100 C.150 D.200 1503.避雷器出厂试验,500kV及以上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最大不均匀系数不大于( )。 A A.1.1 B.1.2 C.1.3 D.1.4 1504.避雷器出厂试验,密封试验若采用热机试验或水煮试验,试验后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变化不大于( )μA。 B A.10 B.20 C.30 D.40 1505.避雷器出厂试验,密封试验若采用热机试验或水煮试验,试验后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 )%。 B A.2 B.5 C.8 D.10 1506.避雷器出厂试验,在1.05倍持续运行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C A.2 B.5 C.10 D.20 1507.避雷器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 )mm2,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0.2%。 B A.2 B.5 C.10 D.20 1508.避雷器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5mm2,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 )%。 B A.0.1 B.0.2 C.0.5 D.1 1509.避雷器出厂试验中密封试验要求( )。 CD A.推荐采用氦质谱检漏仪检漏法,漏气率要求小于6.75×10-5Pa·L/s B.若采用热机试验或水煮试验,试验后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2.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变化不大于50μA,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C.推荐采用氦质谱检漏仪检漏法,漏气率要求小于6.65×10-5Pa·L/s D.若采用热机试验或水煮试验,试验后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变化不大于20μA,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1510.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出厂验收标准:不低于( )(1000kV系统避雷器))。 C A.1000 B.1500 C.2000 D.2500 1511.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出厂验收标准:不低于( )MΩ(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A A.100 B.200 C.300 D.500 1512.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出厂验收标准是:不低于( )(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不低于( )(1000kV系统避雷器)。 A A.100MΩ2000MΩ B.200MΩ2000MΩ C.100MΩ3000MΩ D.100MΩ2500MΩ 1513.避雷器出厂试验验收,对避雷器监测装置试验的要求( )。 AB A.放电计数器动作应可靠 B.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5级 C.放电计数器计数正确 D.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6级 1514.避雷器出厂试验验收,避雷器法兰浇注处应涂抹( )。 A A.防水密封胶 B.憎水涂料 C.防锈漆 D.玻璃胶 1515.避雷器出厂试验验收,避雷器放电计数器动作应可靠;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 D A.1 B.2 C.2.5 D.5 1516.避雷器交接试验,500kV电压等级系统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C A.1 B.10 C.100 D.1000 1517.35kV及以下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 )MΩ。 B A.500 B.1000 C.2500 D.5000 1518.35kV及以下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 )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C A.500 B.1000 C.2500 D.5000 1519.35kV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 )V兆欧表,不小于2500MΩ。 D A.1000 B.2500 C.3000 D.5000 1520.35kV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5000V兆欧表,不小于( )MΩ。 B A.1000 B.2500 C.3000 D.5000 1521.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应使用( )兆欧表。 CD A.35kV以上: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B.35kV及以下:采用2000V兆欧表,不小于500MΩ C.35kV以上:采用5000V兆欧表,不小于2500MΩ D.35kV及以下: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1522.避雷器交接试验中,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μA(1000kV系统避雷器)。 D A.20 B.50 C.100 D.200 1523.避雷器交接试验中,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μA(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B A.20 B.50 C.100 D.200 1524.避雷器交接试验中直流参考电压实测与出厂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正负( )%。 D A.1 B.2 C.2.5 D.5 1525.避雷器交接试验数据应通过( )和纵横比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A A.显著性差异分析法 B.杜邦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五力分析法 1526.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条件包括环境要求和( )。 ABCD A.待测设备要求 B.人员要求 C.安全要求 D.仪器要求 1527.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除非另有规定,均在良好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B A.85% B.80% C.75% D.70% 1528.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除非另有规定,均在良好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检测温度不宜低于( )oC。 A A.5 B.8 C.10 D.15 1529.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要求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 )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ABCD A.雷 B.雨 C.雾 D.雪 1530.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中,除非另有规定,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均在良好大气条件下进行,检测温度不宜低于(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5oC80% B.5oC70% C.6oC80% D.6oC70% 1531.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对于待测设备的要求是( )。 ABC A.待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接地点位置满足测试人员带电安全距离要求 C.测试人员应能顺利到达测试部位开展检测 D.待测设备处于停运状态 1532.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要求待测设备处于( )。 B A.关闭状态 B.运行状态 C.带电状态 D.检修状态 1533.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人员应经( )并考试合格。 D A.理论培训 B.专门培训 C.现场培训 D.上岗培训 1534.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人员需要了解高压电缆设备(中间接头、终端等)的( )。 BCD A.制作方法 B.结构特点 C.工作原理 D.运行状况 1535.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人员需要了解掌握钳形电流表的( )。 ABCD A.工作原理 B.技术参数 C.性能 D.操作方法 1536.进行高压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了解高压电缆设备(电缆接头、终端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B.熟悉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的基本原理 C.了解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掌握钳形电流表的操作方法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1537.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1 B.2 C.3 D.4 1538.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工作。 C A.3 B.4 C.5 D.6 1539.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两人。检测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检测前,检测负责人应向全体检测人员详细布置安全注意事项 C.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D.d)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1540.高压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穿( )。 A A.绝缘鞋 B.导电鞋 C.绝缘靴 D.电工鞋 1541.高压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戴( )。 D A.线手套 B.皮手套 C.塑胶手套 D.绝缘手套 1542.高压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工作一般采用( )。 B A.万用表 B.钳型电流表 C.摇表 D.交流电流表 1543.高压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工作一般采用( )。 C A.电流表 B.电压表 C.钳型电流表 D.万用表 1544.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 )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运行状况、历史缺陷以及家族性缺陷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CD A.材质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545.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 )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D A.运行状况 B.历史缺陷 C.投运日期 D.家族性缺陷 1546.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应配备( )。 ABC A.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 B.上次检测的记录 C.标准作业卡 D.作业指导书 1547.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的检测准备包括( )。 ABCD A.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运行状况、历史缺陷以及家族性缺陷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上次检测的记录、标准作业卡 C.掌握被试设备历次测试数据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548.单芯高压电缆线路接地方式采用单端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正常情况下金属护套上接地电流( )。 A A.为零或很小 B.为一固定值 C.很大 D.很小 1549.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单芯高压电缆线路接地方式采用( )或交叉互联接地。 D A.双端接地 B.不接地 C.直接接地 D.单端接地 1550.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时,正常情况下金属护套上接地电流为( )。 A A.零或很小 B.零 C.很大 D.很小 1551.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前,钳型电流表处于正确档位,量程( )调节,测试接地电流。 B A.由小至大 B.由大至小 C.缓慢 D.匀速 1552.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的检测步骤包括( )。 ABD A.检测前,钳型电流表处于正确档位,量程由大至小调节,测试接地电流 B.记录负荷电流 C.断开待测设备电源 D.做好测量数据记录 1553.检测前,钳型电流表处于正确档位,量程( ),测试接地电流。 D A.不用调节 B.视情况而定 C.由小至大调节 D.由大至小调节 1554.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对于接地电流异常的电缆线路进行( ),对于问题严重设备应在一周内进行复测。 C A.对比分析 B.重新测量 C.跟踪分析 D.定期测量 1555.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对于接地电流异常的电缆线路进行跟踪分析,对于问题严重设备应在( )进行复测。 A A.一周内 B.半个月 C.一个月 D.两个月 1556.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应小于( )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小于20%。 A A.100A B.200A C.150A D.250A 1557.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应小于100A,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小于( )。 B A.0.3 B.0.2 C.0.35 D.0.4 1558.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包括( )。 AC A.结合电缆线路的负荷情况,依据下列试验标准比较测试结果是否满足测试标准要求: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100A,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20%(注意值) B.结合电缆线路的负荷情况,依据下列试验标准比较测试结果是否满足测试标准要求: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100A,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20%(注意值) C.对于接地电流异常的电缆线路进行跟踪分析,对于问题严重设备应在一周内进行复测 D.对于接地电流异常的电缆线路进行跟踪分析,对于问题严重设备应在一周后进行复测 1559.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7 B.10 C.12 D.15 1560.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3 B.7 C.15 D.20 1561.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的主要指标有( )。 AB A.检测电流范围:0A~500A B.分辨率:不大于0.2A C.检测电流范围:0A~400A D.分辨率:不大于0.3A 1562.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用钳型电流表分辨率应不大于( )。 B A.0.1A B.0.2A C.0.3A D.0.4A 1563.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用钳型电流表检测电流范围为( )。 A A.0A~500A B.0A~200A C.0A~300A D.0A~400A 1564.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的分辨率为( )。 B A.不小于0.2A B.不大于0.2A C.不大于0.1A D.不小于0.1A 1565.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的检测电流范围为( )。 C A.100A~500A B.100A~300A C.0A~500A D.0A~300A 1566.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使用的钳型电流表的检测电流可以是( )。 ABC A.100A B.200A C.400A D.600A 1567.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BC A.检测时间 B.检测电流范围 C.分辨率 D.检测精度 1568.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使用的钳型电流表钳头开口直径应( )接地线直径。 B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569.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所用钳形电流表应具备多量程( )。 C A.直流电流档 B.直流电压档 C.交流电流档 D.交流电压档 1570.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中使用的钳型电流表的功能要求包括( )。 ABC A.钳型电流表应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测量结果重复性好 B.应具备多量程交流电流档 C.钳型电流表钳头开口直径应大于接地线直径 D.钳型电流表钳头开口直径应小于接地线直径 1571.钳型电流表钳头开口直径应( )接地线直径。 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大于 1572.钳型电流表应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测量结果重复性好。 C A.具有抗干扰功能 B.量程大 C.测量精度高 D.安全性好 1573.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1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极对壳耐压试验电压值为( )kV。 A A.42 B.55 C.65 D.70 1574.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极对壳耐压试验电压值为( )kV。 B A.42 B.55 C.65 D.70 1575.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2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极对壳耐压试验电压值为( )kV。 C A.42 B.55 C.65 D.70 1576.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极间耐压试验持续时间为( )s。 B A.5 B.10 C.30 D.60 1577.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极间耐压试验值为( )。 B A.2.10Un B.2.15Un C.2.20Un D.2.25Un 1578.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要求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试验数据在( )pC以内。 D A.5 B.10 C.20 D.50 1579.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单台电容值初测应用符合精度要求的电容表,或在( )下测量电容量。 D A.0.1Un B.0.11Un C.0.13Un D.0.15Un 1580.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单台电容值与额定值偏差应符合:有内熔丝:( );无内熔丝:-5%~+5%。 B A.负5%~正5% B.负3%~正5% C.负3%~正3% D.负5%~正3% 1581.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极间局部放电试验加压至2.15Un保持1s,将电压降到1.2Un,保持lmin,然后再将电压升到1.5Un保持lmin,在1min内不应观到局部放电量水平( ),要求局部放电量在50pC以内。 A A.增加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增加或减小 1582.电容器出厂时验收试验20℃时损耗角正切值应符合下列值:a:全膜介质电容器:有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b:无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 B A.0.0003,0.0003 B.0.0005,0.0003 C.0.0005,0.0005 D.0.0003,0.0005 1583.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串联电抗器对地工频耐压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 A A.75 B.80 C.90 D.100 1584.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电容器组各串联段的最大与最小电容之比应不超过( )。 B A.1.01 B.1.02 C.1.03 D.1.04 1585.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极对壳工频耐压试验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耐压。 A A.75 B.80 C.90 D.100 1586.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极对壳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B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587.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三相电容器组中任意两线端的最大电容值与最小电容值之比值应不超过( )。 B A.1.01 B.1.02 C.1.03 D.1.04 1588.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总容量3Mvar及以上电容器组电容量偏差为( )%。 A A.0%~+5% B.-5%~0% C.-5%~+5% D.-2%~+2% 1589.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总容量3Mvar及以下电容器组电容量偏差为( )%。 C A.0%~+5% B.-5%~0% C.-5%~+5% D.-2%~+2% 1590.在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中,三相串联电抗器的直流电阻相间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0.01 B.0.02 C.0.03 D.0.04 1591.并联电容器组出厂验收(试验)标准卡中,极对壳耐压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BCD A.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36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B.6-1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42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C.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55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D.2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65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159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大气压力要求为( )。 B A.50kPa~80kPa B.80kPa~110kPa C.110kPa~140kPa D.140kPa~170kPa 159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待测设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D A.2oC B.3oC C.4oC D.5oC 159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159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环境要求有( )。 ABC A.待测设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D.待测设备及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oC 159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要求大气压力在( )之间。 B A.70kPa~110kPa B.80kPa~110kPa C.80kPa~100kPa D.90kPa~110kPa 159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要求待测设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B A.0oC B.5oC C.10oC D.20oC 1598.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要求环境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1599.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待测设备表面应( )。 BC A.平整 B.干燥 C.清洁 D.潮湿 160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是( )。 ABCD A.待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待测设备已安装取样单元,满足带电测试要求 C.待测设备表面应干燥 D.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1601.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时,参考设备与待测设备宜选择( ),宜选择同类型电容型设备。 AB A.同一母线上的其它同相设备 B.直接相连母线上的其它同相设备 C.同一母线上的其它非同相设备 D.同一设备的各相 160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要求待测设备已安装取样单元,满足( )要求。 B A.不带电测试 B.带电测试 C.间接测试 D.直接测试 1603.进行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带电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操作方法 D.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604.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人员应经过上岗培训并( )。 C A.经工作负责人同意 B.经运维负责人批准 C.考试合格 D.经部门领导批准 160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人员需要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60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人员需要了解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 )。 ABC A.工作原理 B.技术参数 C.性能 D.运行状况 160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人员应经( )并考试合格。 B A.理论培训 B.上岗培训 C.专门培训 D.现场培训 1608.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A A.2 B.3 C.4 D.5 1609.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工作。 C A.3 B.4 C.5 D.6 1610.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 )。 C A.设备接地 B.开路 C.短路 D.损坏设备 1611.下列关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 A.测试结束保证末屏可靠接地 B.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开路 C.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D.风力大于4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161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 )。 B A.开路 B.短路 C.开路或短路 D.开路和短路 161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安全要求有(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C.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短路 D.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161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1 B.2 C.3 D.4 161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应防止设备末屏( )。 A A.开路 B.短路 C.开路或短路 D.开路和短路 1616.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带电测试系统一般由( )等部分组成。 ABD A.取样单元 B.测试引线 C.电源单元 D.测试仪器 1617.对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仪器需要具备( )两种测量功能。 BC A.电压测量法 B.绝对测量法 C.相对测量法 D.电流测量法 1618.下列关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 A.具备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两种测量功能 B.测试仪器具备抗外部干扰功能 C.测试仪器断电后可连续工作5小时以上 D.取样单元上应标有明确的接线操作说明 1619.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取样单元接入电容型设备末屏接地线上,应具备( )和防止末屏开路功能。 A A.过压保护 B.过流保护 C.单端保护 D.双端保护 162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测试仪器的功能要求指( )。 ABCD A.在不影响电容型设备正常运行条件下,能带电检测电容型设备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 B.取样单元接入电容型设备末屏接地线上,应具备过压保护和防止末屏开路功能 C.测试仪器具备防止谐波干扰功能 D.测试仪器宜具备数据存储、导入/导出和查询功能 1621.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测试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ABCD A.电流信号:1mA~1000mA,±(标准读数×0.5%+0.1mA) B.电压信号:3V~300V,±(标准读数×0.5%+0.1V) C.介质损耗因数:?1~1,±(标准读数绝对值×0.5%+0.001) D.电容量:100pF~50000pF,±(标准读数×0.5%+1pF) 162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检测仪器要求断电后可连续工作( )小时以上。 A A.4 B.5 C.6 D.7 162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器的电流信号应在( )。 B A.0.1mA~1mA B.1mA~1000mA C.1000mA~2000mA D.大于2000mA 162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器的电压信号应在( )。 A A.3V~300V B.300V~500V C.500V~1000V D.大于1000V 162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检测准备要求检查哪些项目满足检测条件( )。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62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 )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运行状况、历史缺陷以及家族性缺陷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CD A.材质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62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的哪些信息( )。 ABC A.型号 B.制造厂家 C.安装日期 D.出厂日期 1628.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 )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D A.运行状况 B.历史缺陷 C.投运日期 D.家族性缺陷 1629.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检查( )是否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63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选择合适的参考设备,宜选择( )设备。 A A.同类型电容型 B.不同类型电容型 C.同类型电磁型 D.不同类型电磁型 1631.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 )。 ABC A.图纸 B.上次检测的记录 C.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D.作业指导书 1632.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时,选定的参考设备一般( )。 A A.不再改变 B.可以随意改变 C.根据检测数据实时改变 D.以上均不对 163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测试时,采用( )时,应注意相邻间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记录被试设备相邻间隔带电与否。 B A.绝对测量法 B.相对测量法 C.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D.绝对测量法或相对测量法 163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步骤包含以下哪些选项( )。 ABCD A.查看被试设备出厂试验数据及投运后历次试验数据 B.核对被试设备、参考设备运行编号,查看并记录设备铭牌 C.检查测试引线导通情况 D.开机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设置好测试仪器的各项参数 163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采取绝对测量法时,电压信号应通过( )获取。 C A.检修电源 B.插座电源 C.电压互感器测量绕组 D.电压互感器保护绕组 163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完成后,正确恢复设备接线,确保电容型设备末屏( )。 D A.投入运行 B.开路 C.短路 D.可靠接地 163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正式测试前应进行预测试,数据稳定后,记录数据,并记录( )。 C A.电压 B.电流 C.基波频率 D.谐波频率 1638.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验收包括( )。 AC A.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B.检查检测仪器有无故障 C.恢复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D.恢复设备到冷备用状态 1639.处于同一单元的三相电容型设备,其带电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 )。 C A.完全一样 B.有明显差异 C.不应有明显差异 D.互不相关 1640.电容型设备电容量比值是指( )。 B A.被试设备与参考设备电容量的差值 B.被试设备与参考设备电容量的比值 C.参考设备与被试设备电容量的差值 D.参考设备与被试设备电容量的比值 1641.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是指( )。 A A.被试设备与参考设备介损值的差值 B.被试设备与参考设备介损值的比值 C.参考设备与被试设备介损值的差值 D.参考设备与被试设备介损值的比值 164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电容量比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 )。 C A.±3% B.±4% C.±5% D.±6% 164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 )。 C A.较小 B.合适 C.较大 D.为零 164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同相设备介损测量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 )。 A A.±0.3% B.±0.2% C.±0.4% D.±0.1% 164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后,测试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CD A.处于同一单元的三相电容型设备,其带电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应有明显差异 B.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较小 C.数据分析还应综合考虑设备历史运行状况、同类型设备参考数据,同时参考其他带电测试试验结果 D.同相设备介损测量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量不大于0.003 164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后,数据分析还应综合考虑设备历史运行状况、同类型设备参考数据,同时参考其他带电测试试验结果,如( )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ABC A.油色谱试验 B.红外测温 C.高频局部放电测试 D.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164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7 B.10 C.12 D.15 1648.出厂验收的干式铁心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 D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1649.对10kV电抗器进行感应耐压试验,若电抗器额定耐受电压( ),试验电压不出现突然下降为合格。 B A.30kV B.35kV C.40kV D.45kV 1650.对66kV电抗器进行外施耐压试验,若电抗器额定耐受电压( ),试验电压不出现突然下降为合格。 D A.110kV B.120kV C.130kV D.140kV 1651.对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的温升试验,F级绝缘的电抗器最高运行电压最热点温升限值不大于( )。 B A.70K B.75K C.80K D.85K 1652.对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的温升试验,H级绝缘的电抗器最高运行电压最热点温升限值不大于( )。 C A.90K B.95K C.100K D.105K 1653.对干式电抗器电抗测量的出厂验收要求有( )。 ACD A.对于干式空心电抗器,应在额定频率、1.0及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 B.对于干式空心电抗器,应在额定频率、1.0及2.0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 C.干式铁心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正负4% D.干式空心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正负2% 1654.对干式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干式空心电抗器,应在额定频率、1.0及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且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与额定电抗值之差不超过( )。 D A.0.03 B.负3% C.0.05 D.负5% 1655.对干式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 )。 D A.1MΩ B.10MΩ C.100MΩ D.1000MΩ 1656.干式电抗器出厂试验,10kV干式电抗器外施耐压值为( )。 C A.18 B.20 C.35 D.42 1657.干式电抗器出厂试验,干式空心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 B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1658.干式电抗器出厂验收(试验)标准要求,进行中性点接地电抗器绕组过电压试验时,试验电压应满足( )。 ABCD A.66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325kV,截波360kV B.35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200kV,截波220kV C.2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125kV,截波145kV D.1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75kV,截波85kV 1659.干式电抗器出厂验收,绕组相间直流电阻偏差应不大于( )。 B A.0.01 B.0.02 C.0.03 D.0.04 1660.干式空心电抗器出厂试验应在额定频率、( )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 AC A.1 B.1.5 C.1.8 D.2 1661.对干式电抗器绝缘电阻出厂验收要求有( )。 AC A.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 B.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500MΩ C.使用500V兆欧表摇测,铁心对夹件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 D.使用500V兆欧表摇测,铁心对夹件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200MΩ 1662.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电抗器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 )%。 B A.1 B.2 C.3 D.4 1663.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相电抗器绕组直流电阻值相间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1664.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验收标准要求将测试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换算到20℃下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 B A.0.6 B.0.7 C.0.8 D.0.9 1665.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验收需对干式电抗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且要求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耐压,1min,无击穿及闪络。 C A.0.6 B.0.7 C.0.8 D.0.9 166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流取样单元中,回路导线材质宜选用多股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 )mm2。 B A.3 B.4 C.5 D.6 166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流取样单元中,取样单元应免维护,正常使用寿命不应低于( )年。 C A.5 B.8 C.10 D.15 1668.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应具有( )措施。 AB A.过压保护 B.过流保护 C.失压保护 D.零序保护 1669.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中,取样单元应含有( )。 ACD A.输入端 B.输出端 C.测量端 D.快速熔断保险 167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取样单元有( )。 AB A.电流取样单元 B.电压取样单元 C.电感取样单元 D.电容取样单元 1671.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D A.2oC B.3oC C.4oC D.5oC 1672.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1673.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环境要求包含以下哪些选项(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附近无其它外部作业 D.检测时应避免对讲机、手机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1674.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应在( )下进行。 B A.任何天气 B.良好天气 C.阴雨天气 D.无风天气 1675.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对于新安装及检修设备投入时,运行时间至少要在( )以上。 A A.30分钟 B.1小时 C.5小时 D.24小时 1676.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待测设备外壳应( )。 AD A.清洁 B.光滑 C.干燥 D.无覆冰 1677.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待测设备要求包含以下哪些选项( )。 ABCD A.设备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且外观无异常 B.正常运行的设备,电压、电流值稳定 C.新安装及检修设备投入时,运行时间30min以上 D.设备外壳清洁、无覆冰 1678.进行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人员需要熟悉设备机械振动检测技术的( )。 ABC A.基本原理 B.诊断程序 C.缺陷分析方法 D.核心算法 1679.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待测的检测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680.设备机械振动检测人员需要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681.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安全要求包含以下哪些选项( )。 ABCD A.检测时,检测人员及检测仪器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B.不得踩踏设备和仪表,并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C.行走中注意脚下状况,防止人员摔倒或脚部扭伤 D.防止振动传感器坠落而碰伤设备和仪表 1682.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C A.1 B.2 C.3 D.4 1683.设备机械振动检测时,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时(如噪音、振动等异常),应立即( )并撤离现场。 D A.报告领导 B.远离设备 C.保存数据 D.停止检测 1684.设备机械振动检测时应戴( ),防止检测人员触电。 A A.绝缘手套 B.防滑手套 C.纯棉手套 D.加厚手套 1685.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时(如噪音、振动等异常,应( )。 B A.立即停止检测 B.立即停止检测并撤离现场 C.立即停止检测并查明原因 D.继续检测 1686.振动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2 B.3 C.4 D.5 1687.设备机械振动检测使用的ICP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主机由( )等单元组成。 ABCD A.信号滤波 B.信号放大 C.信号处理 D.分析诊断 1688.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宜采用传感器与主机分离的分体式振动测量分析仪器,推荐使用ICP压电加速度传感器,主机由以下哪些单元组成( )。 ABCD A.信号滤波 B.信号放大 C.信号处理 D.分析诊断 1689.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检测准备应了解设备的( )。 AC A.检修情况 B.带电情况 C.运行状况 D.缺陷记录 1690.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A A.禁止 B.可以 C.紧急时可以 D.确保安全前提下可以 1691.对于振动超标的测点,排除干扰后,除测量振动位移外,还应检测并保存振动( )。 BC A.有效值 B.波形 C.频谱 D.峰值 1692.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工作开始前,应将传感器放置在( ),观察检测信号和仪器读数,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B A.指定的一个振动测点上 B.任意一个振动测点上 C.初始振动测点 D.较灵敏的一个振动测点上 1693.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将传感器放置在( )振动测点上,观察检测信号和仪器读数,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D A.最容易观察 B.频率最大 C.振幅最大 D.任意一个 1694.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前记录被测设备运行参数,如( )等。 AB A.电压 B.电流 C.温度 D.功率 1695.设备机械振动检测时将传感器逐一放置在振动测点上,读取并记录各测点振动( )。 C A.频率 B.幅值 C.位移值 D.方向 1696.用振动测量分析仪测试时,将传感器放置逐一放置在振动测点上,读取并记录各测点振动( )。 D A.波形 B.频率 C.幅值 D.位移值 1697.振动测量分析仪主机开机后,应设置( )等参数。 BCD A.测量范围 B.传感器型式 C.灵敏度 D.测量类型 1698.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验收包括( ) 。 BC A.检查检测过程是否符合要求 B.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C.对有疑问的数据进行复测,确认数据正确 D.对有疑问的数据进行标记 1699.变电设备机械振动的频率分量( )100Hz说明设备存在故障征兆。 B A.小于 B.大于 C.大于或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700.变电设备机械振动的频率分量( )100Hz为单纯的机械振动。 A A.小于 B.大于 C.大于或等于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701.变电设备机械振动的频率以( )Hz频率分量为主。 B A.50 B.100 C.150 D.20 1702.当振动或者振动变化量超过标准时,结合( ),初步分析设备振动原因。 AC A.振动波形 B.震动幅值 C.振动频谱 D.设备温度 1703.对于干式电抗器,其夹件最大振动值不大于( )。 A A.100μm(p-p) B.150μm(p-p) C.200μm(p-p) D.250μm(p-p) 1704.对于油浸式电抗器(变压器),油箱壁振动变化量不大于( )。 A A.20μm(p-p) B.30μm(p-p) C.40μm(p-p) D.50μm(p-p) 1705.对于振动和振动变化量超过标准的测点,振动频率及对应振动数据记录完整,( )应及时从保存仪器中导出。 ABC A.振动数据 B.波形 C.频谱 D.检测日期 1706.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7 B.10 C.12 D.15 1707.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检测仪器储存容量( )MB以上。 C A.2 B.4 C.8 D.16 1708.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检测仪器传感器频响范围为( )。 B A.2Hz~500Hz B.2Hz~1000Hz C.20Hz~1000Hz D.0.2Hz~1000Hz 1709.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检测仪器准确度为( )。 A A.±1% B.±1.5% C.±2% D.±3% 1710.设备机械振动检测使用的仪器的传感器质量(包括磁座)建议在( )。 A A.10g以内 B.10g至20g C.20g至30g D.30g以上 1711.设备机械振动检测使用的仪器的存储容量要求( )以上。 C A.2MB B.4MBg C.8MB D.16MB 1712.设备机械振动检测使用的仪器的谱线数为( )。 D A.500线以下 B.500线~1000线 C.1000线~1600线 D.1600线以上 1713.设备机械振动检测使用的仪器准确度为( )。 A A.±1% B.±2% C.±3% D.±4% 1714.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的检测仪器在电池供电时,工作时间不少于( )小时。 C A.2 B.3 C.4 D.6 1715.设备机械振动检测仪器的功能要求包括( )。 ABCD A.可显示振动位移峰峰值大小 B.可显示振动速度有效值大小 C.可实时显示振动波形 D.具有频谱分析功能 1716.下列关于设备机械振动检测仪的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CD A.可显示振动位移峰有效值大小 B.可显示振动速度峰值大小 C.可实时显示振动波形 D.具有频谱分析功能 1717.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电容器试验验收项目有电容器单元极对外壳绝缘电阻测量、( )、电容器单元电容量测试、电容器介质的平均场强、电容器单元的耐爆容量。 B A.残压试验 B.极对壳交流电压试验 C.局部放电试验 D.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1718.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电容器单元极对外壳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MΩ。 B A.1000 B.2500 C.5000 D.10000 1719.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试验,每只电阻片的工频残压和操作冲击残压应不大于( )。 C A.制造厂实验值 B.制造厂设计值 C.制造厂规定值 D.制造厂宣称值 1720.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电容器单元电容量应在0.15Un下测量;电容器单元,额定值偏差不超过正负( )。 D A.0.12 B.0.1 C.0.05 D.0.03 1721.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阀冷却系统压力试验需对水冷装置的所有管路施加设计压力的( )倍水压,保持一小时,各管路无破裂或漏水现象。 A A.1.2~1.5 B.1.0~1.5 C.1.2~1.3 D.1.0~1.3 1722.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直流参考电压试验,每只MOV单元直流参考电压值不应低于( )。 D A.制造厂实验值 B.制造厂设计值 C.制造厂规定值 D.制造厂宣称值 1723.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试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每个电阻片柱泄漏电流不超过( )。 B A.45μA B.50μA C.55μA D.60μA 1724.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测量电容器绝缘电阻应在电极对( )之间进行,应采用1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500MΩ。 B A.套管 B.外壳 C.套管芯棒 D.引线 1725.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在参考温度下电容偏差应不大于:a)对额定容量小于30Mvar的电容器组,任何两个相间或同一级中的任何两段之间的电容偏差:( );b)对额定容量30Mvar及以上的电容器组,任何两个相间或同一级中的任何两段之间的电容偏差:1%。 B A.0.01 B.0.02 C.0.03 D.0.04 1726.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金属氧化物限压器试验应进行(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瓷套应无裂纹。 C A.耐压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 C.探伤检查 D.红外检测 1727.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现场测量阻尼电抗器直流电阻时宜选用( ),测量时应远离强磁场源,电抗器绕组温度应与环境温度基本平衡,电阻测量值应换算到75℃,实测直流电阻值与额定直流电阻值之偏差应不超过正负10%。 D A.电容电桥 B.交流电桥 C.单臂直流电桥 D.双臂直流电桥 1728.进行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 )及以上的瓷支柱绝缘子应进行探伤检查无异常。 B A.220kV B.110kV C.35kV D.10kV 1729.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间隙触发功能试验中,间隙触发功能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BCD A.10~11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应低于保护水平的1.02倍 B.220~50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应低于保护水平的1.05倍 C.100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宜低于保护水平的1.1倍 D.火花间隙的最小可靠触发电压应不高于1.8p.u. 1730.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试验中,电流分布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ABD A.同一单元每柱之间的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05 B.MOV单元之间的分流系数不大于1.03 C.串联在一起使用的MOV电阻片柱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02 D.并联在一起使用的MOV电阻片柱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1 1731.进行串联补偿装置启动验收时,串补闭环负载带电试验验收标准中,闭合线路( )侧断路器,打开旁路断路器,带电时间不应小于( )min。 A A.双30 B.单30 C.双60 D.单30 1732.设备机械振动检测时,测点选择应尽量避开( )部位。 AB A.加强筋板 B.顶部 C.底部 D.中部 1733.关于声级检测的环境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BC A.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进行;声级检测时风速应低于5m/s,传声器加防风罩 B.测量应在被测对象正常工作时进行,同时记录当时工况 C.户外测量时,反射面可以是原状土地面,混凝土地面或沥青浇注地面 D.不属于被测声源的反射物体,可以放置入测量表面以内 1734.户外进行声级检测测量时,反射面可以是( )。 ABC A.原状土地面 B.混凝土地面 C.沥青浇注地面 D.沙泥地面 1735.声级检测时风速应低于( )。 C A.3m/s B.4m/s C.5m/s D.6m/s 1736.声级检测时风速应低于( )m/s,传声器加防风罩。 A A.5 B.10 C.15 D.20 1737.声级检测应在( )天气进行。 BC A.无风 B.无雨雪 C.无雷电 D.无云 1738.关于声级检测的待测设备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CD A.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或加压到额定运行电压)进行测量 B.待试设备冲击合闸10min后进行声级检测 C.电抗器选择在最高运行电压及额定频率下进行测量 D.设备外壳清洁、无覆冰 1739.声级检测的待测设备上要求( )。 B A.无带电作业 B.无各种外部作业 C.可以有部分不带电作业 D.可以有清洗作业 1740.声级检测的待测设备外壳应( )。 AD A.清洁 B.光滑 C.干燥 D.无覆冰 1741.声级检测时,待测设备处于( )状态。 A A.运行 B.检修 C.试验 D.热备用 1742.声级检测时,电抗器选择在( )及额定频率下进行测量。 A A.最高运行电压 B.额定运行电压 C.空载运行电压 D.50%负荷运行电压 1743.声级检测时,电抗器选择在最高运行电压及( )下进行测量。 A A.额定频率 B.最高频率 C.指定频率 D.任意频率 1744.声级检测时,应先将待试设备冲击合闸( )min。 C A.3 B.4 C.5 D.6 1745.进行声级检测的人员应熟悉本导则,接受过检测培训,具备( )能力。 B A.自我保护 B.现场检测 C.仪器故障排查 D.设备检修 1746.进行声级检测的人员有哪些要求( )。 ABCD A.熟悉声级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检测仪的操作方法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1747.声级检测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748.声级检测人员应熟悉本导则,接受过( ),具备现场检测能力。 B A.临时培训 B.检测培训 C.特殊培训 D.理论培训 1749.进行声级检测时,应确保( )及( )与电力设备的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AB A.操作人员 B.测试仪器 C.被测设备 D.接地装置 1750.开始声级检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 ),以及( )。 BC A.试验方案 B.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 C.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D.试验设备位置 1751.声级检测的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B.防止传感器坠落而误碰设备,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 C.行走中注意脚下,防止踩踏设备管道 D.试验结束时,应进行现场清理 1752.声级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1 B.2 C.3 D.4 1753.声级检测时,防止传感器坠落而误碰设备,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 )传感器金属部件。 D A.避免手部间接接触 B.严禁接触 C.可以直接接触 D.避免手部直接接触 1754.声级检测试验负责人应由( )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 A.工作班班长 B.分管领导 C.有经验的人员 D.工作负责人指定的人员 1755.声级检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 )人。 A A.2 B.3 C.4 D.5 1756.声级 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 )。 B A.安全措施 B.技术措施 C.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D.检测方案 1757.声级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生产日期 1758.声级检测前应检查( )是否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759.声级检测应配备( )。 ABC A.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 B.上次检测的记录 C.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D.作业指导书 1760.声级检测准备时,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761.声级检测准备时,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 )。 ABC A.图纸 B.上次检测的报告 C.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D.设备接线图 1762.测量仪器的传声器距地面高度应大于( ),小于( ),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B A.1.2m;1.6m B.1.2m;1.8m C.1.4m;1.8m D.1.0m;1.6m 1763.测量仪器的传声器距地面高度应大于( )m、小于1.8m,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C A.1 B.1.1 C.1.2 D.1.5 1764.测量仪器的传声器距地面高度应大于1.2m、小于( )m,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D A.1.5 B.1.6 C.1.7 D.1.8 1765.关于声级检测的检测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对设备噪声的测量值应根据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大小进行修正 B.对设备噪声的测量值不用根据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大小进行修正 C.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可不做修正 D.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可不做修正 1766.如果背景噪声压级明显低于设备及背景的合成声级之差大于( )dB时,噪声测量值可不做修正。 C A.2dB B.5dB C.10dB D.12dB 1767.如果背景噪声压级明显低于设备及背景的合成声级之差小于10dB但不小于( )时,则需按附表A修正。 B A.2dB B.3dB C.4dB D.5dB 1768.设备声级测量点选择设备周边( )处进行,相邻测点声压级差值不大于3dB(A)。 A A.1m B.1.5m C.2m D.3m 1769.设备声级测量点选择设备周边处( )进行。 B A.0.5m B.1m C.1.5m D.2m 1770.设备声级检测测量相邻测点声压级差值应不大于( ),否则需要增加测点。 A A.3dB(A) B.4dB(A) C.5dB(A) D.6dB(A) 1771.声级检测中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 )dB(A)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按相关规定进行修正。 C A.1 B.2 C.3 D.4 1772.进行声级检测时,当设备处于( )状态下,记录检测数据。 D A.运行 B.带电 C.不带电 D.稳定功率 1773.声级检测时,当设备处于( )状态下,记录检测数据。 C A.稳定噪声 B.稳定电压 C.稳定功率 D.稳定电流 1774.关于声级检测原始数据的存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BC A.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B.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C.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调度号 D.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调度号 1775.声级检测工作中,应保存声级检测的( )。 C A.处理后的数据 B.基础数据 C.原始数据 D.平均数据 1776.设备声级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7 B.10 C.12 D.15 1777.关于红外成像检漏的环境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D A.室外检测宜在晴朗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5℃ C.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D.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5m/s 1778.红外成像检漏测试对环境有何要求( )。 AD A.风速一般不大于5m/s B.无雾 C.风速一般不大于6m/s D.天气晴朗 1779.红外成像检漏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 )m/s。 D A.20 B.15 C.10 D.5 1780.红外成像检漏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 )。 C A.3m/s B.4m/s C.5m/s D.6m/s 1781.红外成像检漏要求环境温度不低于( )。 A A.5oC B.10oC C.15oC D.20oC 1782.相对湿度大于( )时,不宜进行红外成像检漏检测。 A A.80% B.70% C.60% D.50% 1783.红外成像检漏测试前,设备本体及相关管路安装完毕并已充入( )气体。 B A.氮气 B.六氟化硫 C.二氧化碳 D.氧气 1784.红外成像检漏要求待测设备本体及相关管路安装完毕并已充入( )。 C A.氮气 B.干燥空气 C.SF6气体 D.二氧化碳气体 1785.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应经( )并考试合格。 D A.理论培训 B.专门培训 C.现场培训 D.上岗培训 1786.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787.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应了解红外成像检漏仪的( )。 ABC A.工作原理 B.技术参数 C.性能 D.保养方法 1788.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应掌握红外成像检漏仪的( )。 AD A.操作程序 B.核心结构 C.维修方法 D.使用方法 1789.进行电力设备红外成像检漏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成像检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诊断程序,了解红外成像检漏仪的( ),掌握红外成像检漏仪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BCD A.结构 B.工作原理 C.技术参数 D.性能 1790.关于红外成像检漏的安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C.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D.检测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进入仪器镜头 1791.红外成像检漏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A A.2 B.3 C.4 D.5 1792.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进入室内开展现场检测前,应先通风( )min,检查氧气和SF6气体含量合格后方可进入,检测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风。 B A.10 B.15 C.20 D.30 1793.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进入室内开展现场检测前,应先通风15min,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入,检测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风。 BD A.温度 B.SF6气体含量 C.湿度 D.氧气含量 1794.红外成像检漏检测时,进入室内开展现场检测前,应先通风( )分钟,检查氧气和SF6气体含量合格后方可进入,检测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风。 C A.5 B.10 C.15 D.20 1795.红外成像检漏仪由红外光学镜头、( )组成。 ABCD A.红外探测器 B.数据处理系统 C.显示单元 D.供电单元 1796.红外成像检漏仪由红外光学镜头、红外探测器、( )、显示单元和供电单元组成。 B A.图片处理系统 B.数据处理系统 C.缺陷分析系统 D.故障诊断系统 1797.红外成像检漏的检测准备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798.红外成像检漏的检测准备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 )。 BCD A.设备原理图 B.图纸 C.上次检测的记录 D.标准作业卡 1799.红外成像检漏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 )。 C A.组织措施 B.安全措施 C.技术措施 D.应急措施 1800.红外成像检漏前,应了解相关设备的(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801.红外成像检漏应配备( )。 ABC A.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图纸 B.上次检测的记录 C.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D.作业指导书 1802.红外成像检漏检测的原理:利用SF6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特性较空气而言( ),致使两者反映的红外影像不同,将通常可见光下看不到的气体泄漏,以红外视频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 B A.较弱 B.较强 C.一般大 D.强很多 1803.利用SF6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特性较空气而言( ),致使两者反映的红外影像不同,将通常可见光下看不到的气体泄漏,以红外视频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 C A.一样 B.较弱 C.较强 D.以上均不对 1804.关于红外成像检漏的检测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认电源正常 B.根据SF6电气设备情况,确定检测部位 C.根据检测部位调整检测仪器 D.记录泄漏部位的视频和图片 1805.红外成像检漏测试至少应选择( )不同方位对设备进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检测。 C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806.红外成像检漏应至少选择( )不同方位对设备进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检测。 A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1807.红外成像检漏仪若显示( ),则该部位存在泄漏点。 C A.有发热点 B.温度异常现象 C.烟雾状气体冒出 D.浓烟冒出 1808.检漏仪若显示烟雾状气体冒出,则该部位存在( )。 D A.故障点 B.短路点 C.损坏点 D.泄漏点 1809.以下关于红外成像检漏原始数据存放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BD A.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B.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设备名称及运行编号 C.文件名:设备名称 D.文件名:设备泄漏位置 1810.在红外成像检漏检测过程中,应随时保存红外成像检漏原始数据,建立一级文件夹名称格式为( )。 C A.设备名+检测日期 B.变电站名+设备名期 C.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D.设备名+运行编号 1811.红外成像检漏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7 B.10 C.12 D.15 1812.红外成像检漏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3 B.7 C.15 D.20 1813.关于红外成像检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D A.探测灵敏度:≤1μL/s B.热灵敏度:≤0.035℃ C.探头分辨率:≥320×240 D.d)帧频:≥45帧/s 1814.红外成像检漏仪的热灵敏度应( )。 B A.≤0.030℃ B.≤0.035℃ C.≤0.040℃ D.≤0.045℃ 1815.红外成像检漏仪的数字信号分辨率应( )。 A A.≥12bit B.≥14bit C.≥16bit D.≥18bit 1816.红外成像检漏仪的数字信号分辨率应不小于( )。 B A.8bit B.12bit C.16bit D.32bit 1817.红外成像检漏仪的探测灵敏度应( )。 D A.≤0.1μL/s B.≤0.2μL/s C.≤0.5μL/s D.≤1μL/s 1818.红外成像检漏仪的探头分辨率应( )。 C A.≥220×180 B.≥220×240 C.≥320×240 D.≥320×180 1819.红外成像检漏仪的帧频应( )。 A A.≥45帧/s B.≥50帧/s C.≥55帧/s D.≥60帧/s 1820.关于红外成像检漏仪的功能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D A.SF6气体泄漏的检测成像 B.泄漏点定位 C.可见光拍摄功能,拍摄设备的可见光图片 D.具备抗外部干扰的功能 1821.红外成像检漏仪应具备( )的功能。 D A.抗谐波干扰 B.抗电压干扰 C.抗电流干扰 D.抗外部干扰 1822.红外成像检漏仪应具备视频、图片的存储和( )的功能。 A A.导入导出 B.分析 C.编辑 D.处理 1823.红外成像检漏分析仪检测出的泄漏部位,发生泄漏较高的部位有( )。 AB A.法兰密封面 B.预留孔的封堵 C.砂眼 D.盖板 1824.红外成像检漏分析仪检测泄漏部位,泄漏的原因有( )。 ABCD A.绝缘子出现裂纹导致泄漏 B.设备本身质量 C.密封槽和密封圈不匹配 D.螺栓预紧力不够 1825.红外成像检漏分析仪检测泄漏部位,在查找法兰密封面类泄漏时应该围绕法兰一圈,检测到( )方位。 D A.2个 B.3个 C.多个 D.各个 1826.紫外成像检测 一般检测时风速宜不大于( )。 D A.2m/s B.3m/s C.4m/s D.5m/s 1827.紫外成像检测 准确检测时风速宜不大于( )。 B A.1m/s B.1.5m/s C.2m/s D.2.5m/s 1828.紫外成像检测的环境要求有( )。 AD A.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中(大)雨、雪、雾、沙尘不得进行该项工作 B.一般检测时风速宜不大于4m/s,准确检测时风速宜不大于1.5m/s C.检测温度不宜低于6℃ D.应尽量减少或避开电磁干扰或强紫外光干扰源 1829.紫外成像检测检测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6 C.7 D.8 1830.进行电力设备紫外成像检测的人员应具备条件有( )。 ABCD A.熟悉紫外成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紫外成像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紫外成像检测仪的操作方法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1831.紫外成像检测的安全要求有(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C.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D.行走中注意脚下,防止踩踏设备管道 1832.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 )。 B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应急措施 D.安全措施 1833.紫外成像检测的检测准备有( )。 ABCD A.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上次检测的记录、标准作业卡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834.导电体表面电晕放电有下列哪些情况( )。 ABCD A.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或检修等原因,形成的锐角或尖端 B.在高电压下,导电体截面偏小 C.均压、屏蔽措施不当 D.导电体对地或导电体间间隙偏小 1835.绝缘体表面电晕放电有下列哪些情况( )。 ABCD A.在潮湿情况下,绝缘子表面破损或裂纹 B.在潮湿情况下,绝缘子表面污秽 C.绝缘子表面不均匀覆冰 D.绝缘子表面金属异物短接及其他情况 1836.利用紫外成像仪接受放电产生的太阳日盲区内的( ),经过处理与可见光图像叠加,从而确定电晕位置和强度。 B A.红外信号 B.紫外信号 C.电信号 D.磁场信号 1837.成像仪开机后,增益设置为( )。根据光子数的饱和情况,逐渐调整增益。 C A.最小 B.中间值 C.最大 D.任意值 1838.紫外成像检测的检测步骤正确的有( )。 ABCD A.开机后,增益设置为最大。根据光子数的饱和情况,逐渐调整增益。调节焦距,直至图像清晰度最佳 B.图像稳定后进行检测,对所测设备进行全面扫描,发现电晕放电部位进行精确检测。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场内观测电晕部位,选择检测的最佳位置,避免其他设备放电干扰 C.在安全距离允许范围内,在图像内容完整情况下,尽量靠近被测设备,使被测设备电晕放电在视场范围内最大化,记录此时紫外成像仪与电晕放电部位距离,紫外检测电晕放电量的结果与检测距离呈指数衰减关系,在测量后需要进行校正 D.在一定时间内,紫外成像仪检测电晕放电强度以多个相差不大的极大值的平均值为准,并同时记录电晕放电形态、具有代表性的动态视频过程、图片以及绝缘体表面电晕放电长度范围。若存在异常,应出具检测报告 1839.根据( ),综合判断电晕放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BCD A.设备内绝缘的结构 B.当时的气候条件 C.未来天气变化情况 D.周边微气候环境 1840.根据设备( )的结构、当时的气候条件及未来天气变化情况、周边微气候环境,综合判断电晕放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A A.外绝缘 B.内绝缘 C.固体绝缘 D.气体绝缘 1841.在检测后,应注意保存紫外测试原始数据,存放方式如下( )。 ACD A.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B.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设备名称及运行编号 C.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设备名称及运行编号 D.文件名:设备电晕位置 1842.紫外成像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报告整理 D A.10 B.12 C.13 D.15 1843.紫外成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 ABD A.最小紫外光灵敏度不大于8×10-18Watt/cm2 B.最小可见光灵敏度不大于0.7LUX C.最小可见光灵敏度不大于0.6LUX D.电晕探测灵敏度小于5pC 1844.紫外成像仪电晕探测灵敏度:小于( )pC。 C A.3 B.4 C.5 D.6 1845.紫外成像仪最小可见光灵敏度:不大于( )LUX。 D A.0.4 B.0.5 C.0.6 D.0.7 1846.紫外成像仪最小紫外光灵敏度:不大于( )Watt/cm2。 B A.7×10-18 B.8×10-18 C.9×10-18 D.10×10-18 1847.紫外成像仪的功能要求有( )。 ACD A.自动/手动调节紫外线、可见光焦距 B.可调节光感增益 C.具备光子数计数功能 D.检测仪器应具备抗外部干扰的功能 1848.电力电缆交接试验,电力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测量用( )兆欧表,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km。 A A.500V B.1500V C.2500V D.3500V 1849.电力电缆交接试验,对10kV及以上电缆测量绝缘电阻可以用( )兆欧表。 CD A.500V B.1500V C.2500V D.5000V 1850.电力电缆交接试验,对电力电缆护层保护器测试直流1mA动作电压U1mA:0.75U1mA泄漏电流不大于( )μA。 C A.5 B.10 C.50 D.100 1851.电力电缆交接试验,改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35kV~11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U0,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D A.1min B.5min C.30min D.60min 1852.电力电缆交接试验,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220kV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 )U0,持续60min,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A A.1.7 B.2 C.2.5 D.3.5 1853.电力电缆交接试验,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3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5U0,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B A.1min B.5min C.30min D.60min 1854.电力电缆交接试验,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35kV~11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 )U0,持续60min,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B A.1.7 B.2 C.2.5 D.3.5 1855.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出厂验收,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 )U0,持续5min。 D A.2 B.2.5 C.3 D.3.5 185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出厂验收,做导体电阻测量试验前,试样应先置于温度比较稳定的实验室内至少( )h。 B A.8 B.12 C.16 D.24 1857.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出厂验收,做导体电阻测量试验应根据GB/T3956的公式和系数,将导体直流电阻修正至温度为20℃、长度为( )km的电阻值。 A A.1 B.3 C.5 D.10 1858.电缆出厂验收进行外护套电气试验时,在金属屏蔽/金属套和外护套表面导电层之间以金属套接负极施加直流电压( ),持续1min,外护套不能发生击穿。 D A.10kV B.15kV C.20kV D.25kV 1859.110(66)kV及以上电力电缆出厂验收进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施加交流电压为2.5U0,须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才合格。 C A.5min B.15min C.30min D.60min 1860.110(66)kV及以上电力电缆出厂验收进行金属套气密性试验时,在(0.4正负0.05)Mpa的压力下,须经( )(在工序中测)后无泄漏才合格。 B A.1h B.2h C.3h D.4h 1861.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C A.3 B.4 C.5 D.6 1862.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60% B.70% C.80% D.90% 1863.待试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天。 B A.3 B.4 C.5 D.6 1864.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的待试样品要求有哪些( )? ABC A.用洁净的100ml玻璃注射器(经检验,密封性合格),从设备下部取样口全密封采样50ml~100ml B.当设备存在特殊情况时,可在上、下部位取样,必要时在气体继电器的放气口取样 C.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D.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5天 1865. 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B A.1 B.2 C.3 D.4 1866.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 ABCD A.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相关要求现场取样至少由2人进行取样过程中应有防漏油、喷油措施仪器接地应良好 B.使用的氢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无油空压机(或高压氢气瓶、高压氮气瓶、高压空气瓶)及其管路,应经过渗漏检查,防止漏气 C.使用中的氢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无油空压机(或高压氢气瓶、高压氮气瓶、高压空气瓶)出口阀(减压阀)不得沾有油脂,气瓶应置于阴凉处,不得暴晒 D.高压氢气瓶、高压氮气瓶、高压空气瓶应采取固定装置,防止倾倒 1867.油中溶解气体检测步骤是哪些( )? ABCD A.脱气 B.样品分析 C.结果计算 D.精密度改进 1868.油中溶解气体检测注意事项有哪些( )? ABCD A.用注射器全密封取样,且不能有气泡 B.用5ml针管取氮气脱气时,应先用氮气冲洗针管针筒2~3次,排除内部可能存在的气体,并在取气后立即加入油中 C.仪器标定与分析应使用同一支进样注射器,取相同进样体积 D.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载气冲洗管路,时间20min左右 1869.运行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110(66)kV及以上)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满足下列哪些标准时,认为试验合格( )。 BCD A.乙炔≤1μL/L B.乙炔≤2μL/L C.氢气≤150μL/L D.总烃≤100μL/L 1870.运行中电流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满足下列哪些标准时,认为试验合格( )。 ABD A.乙炔≤2μL/L(110(66)kV) B.乙炔≤1μL/L(220kV及以上) C.氢气≤180μL/L D.总烃≤100μL/L 1871.运行中套管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满足下列哪些标准时,认为试验合格( )。 ABCD A.氢气≤140μL/L B.甲烷≤40μL/L C.乙炔≤lμL/L(220kV及以上) D.乙炔≤2μL/L(其它) 1872.运行中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满足下列哪些标准时,认为试验合格( )。 ABC A.乙炔≤1μL/L(330kV及以上)、乙炔≤5μL/L(其它) B.氢气≤150μL/L C.总烃≤150μL/L D.绝对产气速率:≤16mL/d(隔膜式)或≤8mL/d(开放式);相对产气速率:≤10%/月 1873.运行中直流分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满足下列哪些标准时,认为试验合格( )。 ABC A.乙炔≤2μL/L B.氢气≤150μL/L C.总烃≤150μL/L D.总烃≤120μL/L 1874.油中溶解气体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D A.10 B.12 C.13 D.15 1875.油中溶解二氧化碳检测最小检测浓度(20℃)为:CO2≤( )μL/L。 D A.4 B.6 C.8 D.10 1876.油中溶解氢气检测最小检测浓度(20℃)为:H2≤( )μL/L。 B A.1 B.2 C.3 D.4 1877.油中溶解烃类检测最小检测浓度(20℃)为:烃类≤( )μL/L。 A A.0.1 B.0.2 C.0.3 D.0.4 1878.油中溶解一氧化碳检测最小检测浓度(20℃)为:CO≤( )μL/L。 C A.3 B.4 C.5 D.6 1879.油中溶解气体检测对气相色谱仪有哪些要求( )? ABCD A.气相色谱仪应具备热导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气相色谱仪应具备镍触媒转化炉 C.色谱柱对所检测组分的分离度应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D.配有色谱工作站 1880.玻璃注射器应选用( )mL、( )mL、( )mL医用或专用玻璃注射器。气密性良好,芯塞灵活无卡涩。 ACD A.1 B.2 C.5 D.100 1881.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大于10μL/L时,2次测定值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小于等于10μL/L时,2次测定值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加2倍该组分气体最小检测浓度之和。 D A.15%,15% B.15%,10% C.10%,10% D.10%,15% 1882.2个试验室测定值之差的相对偏差:在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大于10μL/L时,为小于( )。小于等于10μL/L时,为小于( )。 B A.15%,15% B.15%,30% C.30%,30% D.30%,15% 1883.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正确的是( )。 ABC A.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C.检测宜在晴天进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D.雨天也可进行检测 1884.泄漏电流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C A.3 B.4 C.5 D.6 1885.泄漏电流检测宜在晴天进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60% B.70% C.80% D.90% 1886.泄露电流检测要求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摄氏度。 A A.5 B.2 C.0 D.-5 1887.泄露电流检测宜在晴天进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0.8 B.0.7 C.0.6 D.0.5 1888.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对待测设备要求正确的是( )。 ABC A.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设备外表面清洁 C.设备上无其它外部作业 D.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1889.泄露电流检测的待测设备要求有哪些( )? ABC A.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设备外表面清洁 C.设备上无其它外部作业 D.设备上只有短时间的外部作业 1890.泄露电流检测要求待测设备处于( )状态。 A A.运行 B.冷备用 C.热备用 D.检修 1891.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泄漏电流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了解泄漏电流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B.掌握泄漏电流检测仪的操作方法 C.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D.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1892.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1893.进行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的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894.泄漏电流检测仪能够检测避雷器( )等值。 ABCD A.全电流 B.阻性电流基波及其谐波分量 C.有功功率 D.相角 1895.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电压信号时,应有( )并做好防止二次回路短路的措施。 A A.专人监护 B.工作负责人监护 C.监护 D.防护 1896.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电压信号时,应有专人做监护并做好防止( )的措施。 B A.二次回路开路 B.二次回路短路 C.一次回路开路 D.一次回路短路 1897.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 A.雷、雨、雪、雾 B.晴、阴、雷、雨 C.晴、雨、雪、雾 D.雷、雨、阴、雾 1898.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 A.5 B.6 C.4 D.3 1899.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应戴( )。 A A.绝缘手套 B.棉线手套 C.厚手套 D.可不戴手套 1900.下列哪些符合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的安全要求(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C.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其它设备 D.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应戴绝缘手套,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 1901.泄露电流检测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C.检测时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其它设备 D.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应戴绝缘手套,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从电压互感器获取电压信号时,应有专人做监护并做好防止二次回路短路的措施 1902.泄漏电流检测仪应该能够检测( )、( )、( )、( )等值。 ABCD A.避雷器全电流 B.阻性电流基波及其谐波分量 C.有功功率 D.相角 1903.避雷器泄漏电流测试前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 )。 ABC A.图纸 B.历次设备检测记录 C.标准作业卡 D.直流高压发生器 1904.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现场应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B A.可以 B.禁止 C.经运行人员同意后可以 D.工作负责人 1905.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前,应了解相关(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投运日期 1906.进行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前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907.泄漏电流检测的检测准备有哪些( )? ABCD A.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投运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历次设备检测记录、标准作业卡 C.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908.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主要是测量避雷器的( )基波峰值。 A A.全电流和阻性电流 B.全电流 C.阻性电流 D.泄露电流 1909.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试验完成后拆除试验线时,( ),最后拆除仪器接地线。 A A.先拆信号侧,再拆接地端 B.先拆接地端、再拆信号端 C.接地端信号端一起拆掉 D.先拆仪器侧试验接线 1910.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应记录数据,记录( )数据,相邻间隔设备运行情况。 D A.全电流和阻性电流 B.全电流 C.阻性电流 D.全电流、阻性电流,运行电压数据 1911.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应将仪器可靠接地,( )。 A A.先接接地端,后接信号端 B.先接信号端,后接接地端 C.只接接地端 D.只接信号端 1912.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应正确进行仪器设置,不包括( )等参数。 CD A.电压选取方式 B.电压互感器变比 C.信号同步方式 D.运行方式 1913.将仪器可靠接地,先接( ),后接( )。 D A.主接地端,副接地端 B.副接地端,主接地端 C.信号端,接地端 D.接地端,信号端 1914.泄漏电流检测步骤是哪些( )? ABCD A.将仪器可靠接地,先接接地端,后接信号端按照检测接线图正确连接测试引线和测试仪器 B.正确进行仪器设置,包括电压选取方式、电压互感器变比等参数 C.测试并记录数据,记录全电流、阻性电流,运行电压数据,相邻间隔设备运行情况 D.测试完毕,关闭仪器拆除试验线时,先拆信号侧,再拆接地端,最后拆除仪器接地线 1915.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全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 )。 C A.小于或等于30% B.小于或等于25% C.小于或等于20% D.小于或等于10% 1916.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同一产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阻性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 )。 A A.小于或等于30% B.小于或等于25% C.小于或等于20% D.小于或等于10% 1917.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中,当阻性电流增加( )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 )倍时应停电检查。 A A.0.31 B.0.20.5 C.0.30.5 D.0.21 1918.进行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当怀疑避雷器泄漏电流存在异常时,应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并结合( )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应开展停电诊断试验。 AB A.红外精确测温 B.高频局放测试 C.绝缘电阻测试 D.直流试验 1919.同一产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全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 )。 B A.10% B.20% C.30% D.40% 1920.同一产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阻性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 )。 C A.10% B.20% C.30% D.40% 1921.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避雷器各参数应大致相同,彼此应无显著差异。如果全电流或阻性电流差别超过( ),即使参数不超标,避雷器也有可能异常。 C A.30% B.50% C.70% D.90% 1922.泄漏电流检测对实际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有哪几类( )? ABC A.纵向比较 B.横向比较 C.综合分析法 D.举例论证法 1923.泄漏电流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说法正确的有( )? ABD A.同一产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阻性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30%,全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30%。当阻性电流增加0.3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2倍时应停电检查 B.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避雷器各参数应大致相同,彼此应无显著差异。如果全电流或阻性电流差别超过70%,即使参数不超标,避雷器也有可能异常 C.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避雷器各参数应大致相同,彼此应无显著差异。如果全电流或阻性电流差别超过50%,即使参数不超标,避雷器也有可能异常 D.当怀疑避雷器泄漏电流存在异常时,应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并结合红外精确测温、高频局放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应开展停电诊断试验 1924.避雷器全电流测量范围: 1μA-( )mA 准确度:±1%或±1μA,测量误差取两者最大值。 B A.25 B.50 C.75 D.100 1925.避雷器阻性电流测量范围: 1μA-( )mA 准确度:±1%或±1μA,测量误差取两者最大值。 B A.5 B.10 C.15 D.20 1926.泄漏电流检测仪电池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小时。 C A.4 B.5 C.6 D.7 1927.泄漏电流检测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 ABC A.全电流测量范围:1μA-50mA准确度:±1%或±1μA,测量误差取两者最大值 B.阻性电流测量范围:1μA-10mA准确度:±1%或±1μA,测量误差取两者最大值 C.仪器充电电源:100V-250V50Hz D.仪器电池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10小时 1928.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仪应能显示( )。 ABCD A.参考电压 B.全电流 C.阻性电流基波、基波容性电流值 D.有功功率 1929.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 )通过在放电计数器两端并接专用测试仪器获取或通过带有泄漏电流监测功能的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直接读取。 C A.阻性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运行电流 1930.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全电流通过在( )两端并接专用测试仪器获取或通过带有泄漏电流监测功能的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直接读取。 B A.避雷器 B.放电计数器 C.电压互感器 D.电流互感器 1931.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全电流通过在放电计数器两端并接专用测试仪器获取或通过带有泄漏电流监测功能的避雷器放电计数器( )。 B A.计算获得 B.直接读取 C.间接读取 D.处理得到 1932.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 )测试是通过采集避雷器电压和全电流信号,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得到基波或各次谐波电流和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电流基波。 C A.全电流和阻性电流 B.全电流 C.阻性电流 D.泄露电流 1933.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阻性电流测试是通过采集避雷器电压和( )信号,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得到基波或各次谐波电流和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电流基波。 B A.电流 B.全电流 C.容性电流 D.泄露电流 1934.波形分析法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对( )次谐波进行分析处理。 AC A.1,3 B.2,4 C.5,7 D.6,8 1935.电容电流补偿法原理是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压信号进行( )移相,得到一个与容性电流相位相同的补偿信号,然后与容性电流相减将容性分量抵消,得到阻性电流。 D A.15° B.30° C.60° D.90° 1936.电容电流补偿法原理是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压信号进行90°移相,得到一个与( )相位相同的补偿信号,然后与容性电流相减将容性分量抵消,得到阻性电流。 B A.阻性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运行电流 1937.电容电流补偿法原理是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压信号进行90°移相,得到一个与容性电流相位相同的补偿信号,然后与( )相减将容性分量抵消,得到阻性电流。 B A.阻性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运行电流 1938.电容电流补偿法原理是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压信号进行90°移相,得到一个与容性电流相位相同的补偿信号,然后与容性电流相减将容性分量抵消,得到( )。 A A.阻性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运行电流 1939.电容电流补偿法在现场测试时,不能将( )进行完全补偿,测量存在误差 B A.阻性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运行电流 1940.基波法是同步地采集氧化锌避雷器上的电压和总泄漏电流信号,得到基波电流和基波电压的( )。再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基波电流。 C A.幅值 B.相角 C.幅值和相角 D.大小 1941.三次谐波法是基于氧化锌避雷器的( )与阻性电流三次谐波在大小上存在一定函数关系,通过检测氧化锌避雷器三相总泄漏电流中阻性电流三次谐波分量来判断其总阻性电流的变化。 D A.运行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总阻性电流 1942.泄漏电流检测,( )是基于氧化锌避雷器的总阻性电流与阻性电流三次谐波在大小上存在一定函数关系,通过检测氧化锌避雷器三相总泄漏电流中阻性电流三次谐波分量来判断其总阻性电流的变化。 C A.基波法 B.波形分析法 C.三次谐波法 D.电容电流法 1943.泄漏电流检测,( )是同步地采集氧化锌避雷器上的电压和总泄漏电流信号,得到基波电流和基波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再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基波电流。 C A.电容电流补偿法 B.三次谐波法 C.基波法 D.波形分析法 1944.泄漏电流检测,( )是运用FFT变换对同步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谐波分析,获得电压和阻性电流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角,然后计算各次谐波的有功无功分量。 D A.电容电流补偿法 B.三次谐波法 C.基波法 D.波形分析法 1945.泄漏电流检测,( )原理是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压信号进行90°移相,得到一个与容性电流相位相同的补偿信号,然后与容性电流相减将容性分量抵消,得到阻性电流。 A A.电容电流补偿法 B.三次谐波法 C.基波法 D.波形分析法 1946.泄漏电流检测,波形分析法是运用FFT变换对同步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谐波分析,获得电压和阻性电流各次谐波的( ),然后计算各次谐波的有功无功分量。 C A.幅值 B.相角 C.幅值和相角 D.大小 1947.泄漏电流检测,波形分析法是运用FFT变换对同步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谐波分析,获得电压和阻性电流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角,然后计算各次谐波的( )分量。 C A.有功 B.无功 C.有功无功 D.谐波 1948.泄漏电流检测,基波法是同步地采集( )上的电压和总泄漏电流信号,得到基波电流和基波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再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基波电流。 B A.放电计数器 B.氧化锌避雷器 C.电压互感器 D.电压互感器二次段子 1949.阻性电流测试方法分为( )等。 ABCD A.三次谐波法 B.三次谐波法 C.三次谐波法 D.波形分析法 1950.阻性电流测试检测方法不包括( )。 B A.三次谐波法 B.五次谐波法 C.电容电流补偿法 D.波形分析法 1951.高频阻波器出厂验收,对单频高频阻波器,阻塞阻抗应大于1000Ω;对宽频高频阻波器,阻塞阻抗应大于( ),阻塞电阻分量大于570Ω。 B A.1000Ω B.800Ω C.700Ω D.600Ω 1952.高频阻波器出厂验收,当高频阻波器的保护元件为有间隙避雷器时,Ut的数值放电电压为其工频放电电压的上限Ug的( )。 A A.1.3倍 B.1.2倍 C.1.1倍 D.1.0倍 1953.避雷器泄漏电流测试影响的因素有包括( )。 ABCD A.瓷套外表面受潮污秽的影响 B.温度湿度的影响 C.相间干扰的影响 D.电网谐波、参考电压方法选取的不同、测试点电磁场 1954.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测量仪一般具有( )几种参考电压方式。 ABCD A.PT二次电压法 B.检修电源法 C.感应板法 D.容性设备末屏电流法 1955.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环境要求有(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大风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D.应尽量减少或避开电磁干扰或强紫外光干扰源 1956.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6 C.7 D.8 1957.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m/s 1958.测量直流偏磁水平时,变压器处于( )状态。 B A.检修 B.运行 C.热备用 D.冷备用 1959.测量直流偏磁水平时,邻近( )处于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或双极不对称运行方式。 A A.直流换流站 B.换流变压器 C.换流阀 D.直流开关设备 1960.测量直流偏磁水平时,邻近直流换流站处于( )。 C A.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 B.双极不对称运行方式 C.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或双极不对称运行方式 D.以上都不是 1961.测量直流偏磁水平时,其他可引起变压器中性点电流较大(大于3A)直流电流的设备处于( )状态。 B A.检修 B.运行 C.热备用 D.冷备用 1962.进行直流偏磁水平测量,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是( )。 ABC A.变压器处于运行状态 B.邻近直流换流站处于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或双极不对称运行方式 C.其他可引起变压器中性点流过较大(大于3A)直流电流的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D.变压器处于检修状态 1963.直流偏磁水平测量变压器处于( )。 A A.运行状态 B.带电状态 C.接地状态 D.检修状态 1964.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基本原理 B.了解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仪的操作方法 D.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 1965.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人员应具备条件有( )。 ABC A.熟悉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基本原理 B.解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 D.经教育合格后上岗 1966.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一 B.二 C.三 D.四 1967.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1968.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人员应( ),防止人身触电。 A A.戴绝缘手套 B.戴帆布手套 C.戴棉线手套 D.可不带手套 1969.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如果无法在地面完成测试,需登高时,身体不能超过变压器( )。 C A.套管底座 B.中性点套管底座 C.中性点接地刀闸底座 D.中性点接地刀闸 1970.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安全要求有(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C.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D.若需登高测试时,应防止测试人员高空坠落 1971.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系统一般使用( ),并经检验合格。 A A.霍尔效应钳型表 B.万用表 C.电流表 D.电压表 1972.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 )。 B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应急措施 D.安全措施 1973.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 )。 A A.技术措施 B.安全措施 C.组织措施 D.事故防范措施 1974.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检测准备有( )。 ABCD A.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上次检测的记录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1975.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976.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检测中需要(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977.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试中需要详细记录有关测试的主变信息,( ),并保存读数、波形、谐波分量。 ABCD A.主变接地点 B.主变接地情况 C.记录时间至少精确到分钟 D.读取直流值(用正负号标明方向) 1978.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试中需要详细记录有关测试的主变信息,主变接地点、主变接地情况、记录时间至少精确到分钟,读取直流值,并保存( )。 ABC A.读数 B.波形 C.谐波分量 D.磁场大小 1979.测试直流电流时必须分清正负方向,正方向统一为( )。 A A.由变压器流向大地为正 B.由大地流向变压器为正 C.变压器流向变压器为正 D.大地流向大地为正 1980.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测试直流电流时必须分清正负方向,正方向统一为( )为正。 A A.由变压器流向大地 B.由大地流向变压器 C.由变压器流向母线 D.由母线流向变压器 1981.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仪器在测试前如有零漂现象情况,需归零稳定后,再钳入( )测试,测量中性点总电流。 C A.变压器铁心接地引下线 B.变压器夹件引下线 C.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下线 D.变压器外壳接地线 1982.在单极大地运行方式下入地电流从零到最大的过程中分阶段测试,需完成在( )入地电流下的测试后方可结束,并做好相关记录。 C A.最小 B.中间值 C.最大 D.任意值 1983.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测试中需要详细记录有关测试的主变信息,主变接地点、主变接地情况、记录时间至少精确到分钟,读取直流值(用±号标明方向),并保存( )。 ABC A.读数 B、波形 C.谐波分量 D.基波分量 1984.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检测步骤正确的是( )。 ABCD A.测试前复核标记时间,将测试表的时间调整正确 B.测试直流电流时必须分清正负方向,正方向统一为由变压器流向大地为正 C.仪器在测试前如有零漂现象情况,需归零稳定后,再钳入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下线测试,测量中性点总电流 D.测试中需要详细记录有关测试的主变信息 1985.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数据处理需要将直流单极大地运行时的( )及测试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 C A.输送功率 B.测试时间 C.输送功率与测试时间 D.电流大小 1986.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需要查找变压器资料,明确其( )、运行负荷等信息 B A.联接组别 B.铁心结构 C.容量大小 D.分接开关档位 1987.处理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数据时,将直流偏磁电流测量数据与厂家保证值相比较,结合( )等信息综合判断直流偏磁电流对变压器的影响。 B A.运行方式 B.铁心结构 C.分接开关档位 D.联接组别 1988.对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查找变压器资料,明确其( )等信息。 AB A.铁心结构 B.运行负荷 C.出厂厂家 D.出厂编号 1989.对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数据处理将直流单极大地运行时的( )进行相应的统计。 ABC A.输送功率 B.测试时间 C.测试数据 D.变压器档位 1990.直流偏磁水平测量将( )运行时的输送功率与测试时间及测试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 A A.直流单极大地 B.直流双极大地 C.直流单极悬空 D.直流单极悬空 1991.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检测后,应保存直流偏磁电流原始数据的纸质记录和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存放方式如下( )。 BCD A.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B.文件名:根据检测序号 C.文件名:根据变压器序号 D.文件中包括:基本信息、设备铭牌和检测数据 1992.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10 B.12 C.13 D.15 1993.对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仪器主要技术指标要求有( )。 ABCD A.检测范围:通常选用量程0至500A(DC) B.自动量程调整功能50A/500A C.分辨率:10mA(50A量程),100mA(500A量程) D.卡口口径应能钳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下线,形成闭合回路 1994.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测量仪器卡口口径应能钳住( ),形成闭合回路。 C A.变压器铁心接地引下线 B.变压器夹件引下线 C.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下线 D.变压器外壳接地线 1995.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测量仪器通常选用量程( )。 A A.0至500A(DC) B.0至500A(AC) C.0至500mA(DC) D.0至500mA(AC) 1996.直流偏磁水平测量50 A 量程的分辨率:( )。 C A.5mA B.1mA C.10mA D.2mA 1997.直流偏磁水平测量500 A 量程的分辨率:( )。 C A.50mA B.10mA C.100mA D.20mA 1998.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 ABCD A.检测范围:通常选用量程0至500A(DC) B.自动量程调整功能50A/500A C.分辨率:10mA(50A量程),100mA(500A量程) D.卡口口径应能钳住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引下线,形成闭合回路 1999.直流偏磁水平测量通常选用量程0 至( )。 D A.50A B.100A C.200A D.500A 2000.对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仪器的功能要求有( )。 ABCD A.可显示信号幅值大小 B.检测仪器具备抗外部干扰的功能 C.测试数据可存储于本机并可导出 D.具备测试时间标记功能 2001.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测量仪器在功能上要求可显示信号( )大小。 B A.强弱 B.幅值 C.相角 D.量程 2002.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功能要求有( )。 ABCD A.可显示信号幅值大小 B.检测仪器具备抗外部干扰的功能 C.测试数据可存储于本机并可导出 D.具备测试时间标记功能 2003.耦合电容器局部放电试验电压应从相对较低的电压值,迅速增加到预加电压值,保持至少( ),再迅速降低到试验电压值,至少1min后测量局部放电。 A A.10s B.30S C.1min D.5min 2004.耦合电容器的电容单元进行耐电压及局放试验之后,在0.9~1.1倍( )下进行电容复测及介质损耗正切值测量。 C A.最大电压 B.最小电压 C.额定电压 D.电压有效值 2005.耦合电容器的电容单元经过耐压及局放试验之后,与耐压前相比,电容量差值不大于( )元件损坏引起的电容变化值。 D A.四个 B.三个 C.两个 D.一个 2006.耦合电容器进行外观验收时,对d级及以下污区变电站110(66)kV及以上耦合电容器,爬电比距≥( )*Kd/kV;对e级污区变电站110(66)kV及以上耦合电容器,爬电比距≥31mm*Kd/kV。 C A.15mm B.20mm C.25mm D.30mm 2007.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对所供型式的耦合电容器,应送往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型式试验,型式试验的项目应包括操作冲击电压试验,( )。 D A.干试 B.湿试 C.干试及湿试 D.干试或湿试 2008.耦合电容器工频耐压试验的电压应从较低的电压值,迅速增加到试验电压值,保持( ),再迅速降低到较低的电压值,然后断开电源。 B A.30s B.1min C.5min D.10min 2009.在耦合电容器低压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耐压试验时,应施加工频电压( )(有效值),历时1min,不发生击穿或闪络,方为耐压试验通过。 A A.10kV B.20kV C.38kV D.42kV 2010.接至耦合电容器的引线不应使其端子受过大的( )。 A A.横向拉力 B.纵向拉力 C.横向压力 D.纵向压力 2011.耦合电容器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外观验收的设备安装验收标准为( )。 ABCD A.各零、部件装配应牢固无松动 B.耦合电容器安装时,不应松动其顶盖上的紧固螺栓 C.耦合电容器叠装时中心线一致,无歪扭倾斜现象 D.两节或多节耦合电容器叠装时,应按制造厂的编号安装,不得互换 2012.交流耐压试验试验条件的环境要求(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5℃ 2013.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a) 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b)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c) 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A A.5℃80% B.10℃80% C.5℃75% D.10℃75% 2014.充气设备在耐压试验前应处于( )。 A A.额定压力范围 B.正常压力范围 C.排空气体 D.最大压力 2015.充油设备若经滤油或运输,耐压试验前应将试品按( )静置并排气,以排除内部可能残存的空气。 A A.规定的时间 B.一段时间 C.24h D.48h 2016.充油设备若经滤油或运输,耐压试验前应将试品静置( )并排气,以排除内部可能残存的空气。 A A.规定的时间 B.一段时间 C.一天 D.两天 2017.交流耐压试验待试设备要求( )。 ABC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且待试设备上无接地线或者短路线 B.待试设备的表面应清洁干燥 C.充油设备若经滤油或运输,耐压试验前应将试品静置规定的时间并排气,以排除内部可能残存的空气 D.充气设备在耐压试验前应处于额定压力范围 2018.交流耐压试验对待测试设备要求有( )。 ABC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待试设备的表面应清洁干燥 C.充油设备若经滤油或运输,耐压试验前应将试品静置规定的时间并排气,以排除内部可能残存的空气 D.充气设备在耐压试验前应处于额定压力范围 2019.外施交流耐压待试设备处于( )状态。 B A.运行 B.检修 C.冷备用 D.热备用 2020.外施交流耐压待试设备的表面应( )。 A A.清洁干燥 B.正常 C.潮湿 D.脏污 2021.交流耐压试验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了解各种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的性能、用途 B.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2022.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人员需具备了解各种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的( )。 A A.性能、用途 B.性能、组成 C.用途、原理 D.组成、原理 2023.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人员需具备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 )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 A.原理、性能 B.结构、接线 C.用途、性能 D.原理、结构、用途 2024.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一 B.两 C.三 D.四 2025.高压试验加压过程中应有人( )。 D A.监护 B.呼唱 C.呼喊 D.监护并呼唱 2026.交流耐压试验试验条件的安全要求(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垫 C.对于被试设备两端不在同一工作地点时,另一端应派专人看守 D.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 2027.外施交流耐压试验,( )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 )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A A.试验负责人、试验负责人 B.试验负责人、工作负责人 C.工作负责人、试验负责人 D.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 2028.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并将升压设备的( )放电、短路接地。 B A.低压部分 B.高压部分 C.绝缘部分 D.短路部分 2029.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 ),使用规范的短路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应正确无误。 A A.试验接线 B.试验步骤 C.被试设备 D.运行方式 203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 ),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B A.设备情况 B.带电部位 C.运行状态 D.设备状态 2031.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 ),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A A.安全注意事项 B.试验方法 C.人员安排 D.试验程序 2032.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的( ),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试验前的状态,经试验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A A.短路接地线 B.围栏 C.遮拦 D.标识牌 2033.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的接地短路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 ),经试验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C A.运行状态 B.检修状态 C.试验前的状态 D.正常状态 2034.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前,应通知所有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 )许可,方可加压。 B A.试验人员 B.试验负责人 C.试验班长 D.领导 2035.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 )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B A.单个 B.两个串联 C.两个并联 D.两个 2036.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 )。 C A.刀闸 B.单极刀闸 C.双极刀闸 D.空开 2037.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 ),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B A.接地 B.可靠接地 C.不接地 D.避免接地 2038.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B A.试验接线 B.高压引线 C.试验引线 D.接地线 2039.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 )支持牢固 B A.试验人员 B.绝缘物 C.金属支架 D.支架 204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或刀座上加( )。 B A.绝缘胶布 B.绝缘罩 C.金属网 D.金属护套 2041.外施交流耐压试验,未装接地线的( )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做试验。 C A.大型 B.大容量 C.大电容 D.大电流 2042.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 ),且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垫。 B A.距离 B.安全距离 C.绝缘距离 D.绝缘 2043.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应使用( )。 B A.绝缘手套 B.绝缘垫 C.绝缘靴 D.绝缘棒 2044.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前,应通知所有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操作人员的手应放在( )上。 D A.仪器 B.空气 C.调压器 D.电源开关 2045.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 )等均应正确无误 ABCD A.表计倍率 B.量程 C.调压器零位 D.仪表的开始状态 2046.工频高电压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来产生。对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可以采用( )产生高电压。 B A.调压器 B.串联谐振回路 C.直流高压发生器 D.减小被试设备的电容量 2047.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压。 ACD A.频率为45Hz-65Hz的交流电压。 B.频率为40Hz-60Hz的交流电压。 C.频率为65Hz的交流电压。 D.频率为45Hz的交流电压。 2048.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要求( )。 CD A.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40Hz-60Hz的交流电压 B.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峰值和方均根(有效)值之比应在±0.07以内。对某些试验回路,需允许较大的畸变,应注意到被试品,特别是有非线性阻抗特性的被试品可能使波形产生明显畸变 C.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1%以内。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60s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3%以内 D.工频高电压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来产生。对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可以采用串联谐振回路产生高电压 2049.交流耐压试验的接线,应按被试品的电压、容量和现场实际试验设备条件来决定,用的设备通常有试验变压器、调压设备、过流保护装置、电压测量装置、保护球间隙、保护电阻及控制装置等,其中关键设备为( )。 ABCD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保护电阻 D.电压测量装置 2050.下列设备中,交流耐压试验的关键设备有( ) ABCD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保护电阻 D.电压测量装置 2051.交流耐压试验准备(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2052.交流耐压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 )。 ABC A.有绕组的被试品进行外施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将被试绕组自身的所有端子短接,非被试绕组亦应短接并与外壳连接后接地。 B.交流耐压试验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的持续时间,凡无特殊说明者,均为60s。 C.升压必须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在75%试验电压以前,可以是任意的,自75%电压开始应均匀升压,均为每秒2%试验电压的速率升压。耐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2053.交流耐压试验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的持续时间,凡无特殊说明者,均为( )。 B A.30s B.60s C.2min D.5min 2054.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升压必须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在( )试验电压以前,可以是任意的,自75%电压开始应均匀升压,均为每秒( )试验电压的速率升压。耐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B A.80%2% B.75%2% C.75%4% D.70%2% 2055.下列关于交流耐压试验加压的试验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升压可以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也可冲击合闸 B.升压速度在75%试验电压以前,可以是任意的,自75%电压开始应均匀升压,均为每秒2%试验电压的速率升压 C.耐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D.交流耐压试验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的持续时间,凡无特殊说明者,均为60s 2056.有绕组的被试品进行外施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将被试绕组自身的所有端子( ),非被试绕组亦应( )并与外壳连接后接地。 A A.短接、短接 B.悬空、悬空 C.悬空、短接 D.短接、悬空 2057.GIS、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等( )的被试品进行交流耐压试验,需要大容量的试验设备,可采用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A A.电容量较大、试验电压高 B.电容量较小、试验电压高 C.电容量较大、试验电压低 D.电容量较小、试验电压低 2058.交流耐压试验接线,应按( )来决定。 ACD A.被试设备的电压 B.被试设备的电流 C.被试设备的容量 D.现场实际试验设备条件 2059.交流耐压试验步骤( )。 ABCD A.被试品在耐压试验前,应先进行其他常规试验,合格后再进行耐压试验。被试品试验接线并检查确认接线正确 B.接通试验电源,开始升压进行试验,升压过程中应密切监视高压回路,监听被试品有何异响 C.升至试验电压,开始计时并读取试验电压 D.计时结束,降压然后断开电源。并将被试设备放电并短路接地 2060.交流耐压试验计时结束,降压然后断开电源。并将被试设备( )。 A A.放电并短路接地 B.放电 C.短路 D.接地 2061.耐压试验结束后,进行被试品( )试验检查,判断耐压试验是否对试品( )造成破坏。 A A.绝缘、绝缘 B.强度、强度 C.外观、外观 D.结构、结构 2062.耐压试验结束后,进行被试品绝缘试验检查,判断耐压试验是否对试品绝缘造成破坏。油浸式设备耐压后应进行( )。 B A.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B.油色谱分析 C.绝缘油诊断性试验 D.绝缘油试验 2063.耐压试验在其他常规试验( )进行。 D A.之前 B.之后 C.同时 D.合格后 2064.当同一电压等级不同试验标准的电气设备连在一起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试验标准应采用连接设备中的( )标准。 C A.国家 B.行业 C.最低 D.最高 2065.对重要的被试品(如变压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宜在高压侧设置保护球间隙,该球间隙的放电距离对变压器整定( )倍试验电压所对应的放电距离。 A A.1.15-1.2 B.1.25-1.3 C.1.15-1.3 D.1.05-1.3 2066.交流耐压试验过程中,可在测量仪器输入端上并联适当( )等,以保护测量仪表。 BCD A.泄压泄流管 B.电压的放电管 C.氧化锌压敏电阻器 D.浪涌吸收器 2067.交流耐压试验过程中,试验回路中应具备( )保护。 AB A.过电压 B.过电流 C.失压 D.零序 2068.交流耐压试验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不得( ),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不得( )。 A A.开路、短路 B.短路、开路 C.开路、开路 D.短路、短路 2069.交流耐压试验注意事项( )。 ABCD A.试验用调压器避免采用移圈式调压器 B.试验测量用电压表应用交流峰值电压表 C.可在测量仪器输入端上并联适当电压的放电管或氧化锌压敏电阻器、浪涌吸收器等,以保护测量仪表 D.试验回路中应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可在升压控制柜中配置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测量、速断保护装置 207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当同一电压等级不同试验标准的电气设备连在一起进行试验时,试验标准应采用连接设备中的( )标准。 B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D.当前电压 2071.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变压器一般应在规定的额定电压范围内使用,避免使用在铁芯的( ),并可在试验变压器低压侧加滤波装置。 C A.非线性部分 B.线性部分 C.饱和部分 D.非饱和部分 2072.下列关于外施交流耐压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在更换试验接线时,应在被试品上悬挂接地放电棒。在再次升压前,先取下放电棒,防止带接地放电棒升压 B.在试验大电容量的被试品时,应在高压侧直接测量试验电压,并与被试品并接球隙进行保护,必要时可在调压器输出端串接适当的电阻 C.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用电压表应用交流有效值电压表 D.油浸式设备耐压后应进行油色谱分析 2073.交流耐压试验验收注意事项( )。 CD A.试验开始前,应确认试验电源的容量等参数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B.试验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不得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不得短路 C.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D.恢复被试设备和试验仪器到试验前状态 2074.交流耐压过程中,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做法正确的是( )。 AC A.试验中如无破坏性放电发生,且耐压前后的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则认为耐压试验通过 B.如确定被试品的表面闪络是由于空气湿度或表面脏污等所致,对被试品清洁干燥处理即可 C.被试品为有机绝缘材料时,试验后如出现普遍或局部发热,则认为绝缘不良,应立即处理后,再做耐压 D.试验中途因故失去电源,在查明原因,恢复电源后,继续完成未完成的试验 2075.交流耐压过程中,哪些现象出现可以认为被试品交流耐压试验不合格( )。 ABC A.在升压和耐压过程中,如发现电压表指示变化很大,电流表指示急剧增加 B.调压器往上升方向调节,电流上升、电压基本不变甚至有下降趋势 C.被试品冒烟、出气、焦臭、闪络、燃烧或发出击穿响声(或断续放电声) D.耐压前后的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 2076.交流耐压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有哪些( )? ABCD A.试验中如无破坏性放电发生,且耐压前后的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则认为耐压试验通过 B.在升压和耐压过程中,如发现电压表指示变化很大,电流表指示急剧增加,调压器往上升方向调节,电流上升、电压基本不变甚至有下降趋势,被试品冒烟、出气、焦臭、闪络、燃烧或发出击穿响声(或断续放电声),应立即停止升压,降压、停电后查明原因。这些现象如查明是绝缘部分出现的,则认为被试品交流耐压试验不合格。如确定被试品的表面闪络是由于空气湿度或表面脏污等所致,应将被试品清洁干燥处理后,再进行试验 C.被试品为有机绝缘材料时,试验后如出现普遍或局部发热,则认为绝缘不良,应立即处理后,再做耐压 D.试验中途因故失去电源,在查明原因,恢复电源后,应重新进行全时间的持续耐压试验 2077.外施交流耐压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5 B.7 C.15 D.20 2078.外施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压。 C A.45Hz-50Hz A.50Hz-65Hz C.45Hz-65Hz D.45Hz-60Hz 2079.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压。 A A.45Hz-65Hz B.45Hz-55Hz C.45Hz-60Hz D.50Hz-65Hz 208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对某些试验回路,需允许较大的畸变,应注意到被试品,特别是有( )的被试品可能使波形产生明显畸变。 C A.伏安特性 B.线性 C.非线性阻抗特性 D.线性阻抗特性 2081.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如果各次谐波的方均根(有效)值不大于基波方均根值的( ),则认为满足上述对电压波形的要求。 C A.0.01 B.0.03 C.0.05 D.0.1 2082.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 )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B A.全波 B.半波 C.整流波 D.斩波 2083.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60s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D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3% 2084.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B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3% 2085.工频高电压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来产生。对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可以采用( )产生高电压。 A A.串联谐振回路 B.并联谐振回路 C.串、并联谐振回路 D.串、并联回路 2086.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在选用试验变压器时,主要应考虑( )。 AB A.电压 B.电流 C.频率 D.波形 2087.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调压设备应尽量采用( ),若容量不够,可采用( )。 A A.自耦式调压器、移圈式调压器 B.移圈式调压器、自耦式调压器 C.自耦式调压器、三相调压器 D.移圈式调压器、三相调压器 2088.交流耐压试验设备中,与保护球隙串联的保护电阻器,其电阻值通常取( )。 B A.0.5欧/伏 B.1欧/伏 C.2欧/伏 D.0.5欧/伏 2089.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保护电阻的取值一般为( ),阻值不宜超过30千欧。并应有足够的热容量和长度。 A A.0.1欧/伏-0.5欧/伏 B.0.1欧/伏-0.2欧/伏 C.0.2欧/伏-0.5欧/伏 D.0.5欧/伏-1欧/伏 209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系统测量误差应在( )范围内。 D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3% 2091.直流高电压试验条件,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以下( )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温度对泄漏电流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因此,最好在以往试验相近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测量,以便于进行分析比较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90% 2092.直流高电压试验中,( )对泄漏电流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因此,最好在以往试验相近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以便于进行分析比较。 A A.温度 B.湿度 C.大气条件 D.天气 2093.感应耐压试验中,待试设备处于( )状态 D A.冷备用 B.热备用 C.运行 D.检修 2094.感应耐压试验中,试品的表面应清洁干燥,试品在试验前不应受( )作用。 BD A.力的 B.机械的 C.光的 D.热的 2095.直流高电压试验待试设备要求有哪些( )? ABC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且待试设备上无接地线或者短路线 B.试品的表面应清洁干燥,试品在试验前不应受机械、热的作用 C.充油设备若经滤油或运输,耐压试验前应将试品按规定时间静置并排气,以排除内部可能残存的气体 D.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2096.直流高电压试验中,待试设备处于( )状态。 D A.冷备用 B.热备用 C.运行 D.检修 2097.直流高电压试验中,试品的表面应清洁干燥,试品在试验前不应受( )作用。 BD A.力的 B.机械的 C.光的 D.热的 2098.直流高电压试验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了解各种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C.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D.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2099.感应耐压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 )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ABC A.异音 B.电压波动 C.系统接地 D.功率波动 2100.直流高电压试验,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并对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试品( )。 D A.放电 B.短路接地 C.放电、短路 D.放电、短路接地 2101.直流高电压试验,关于高压试验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B.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C.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加绝缘罩 D.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两个并联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2102.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 )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B A.试验许可人 B.试验负责人 C.试验班长 D.专责监护人 2103.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 ),查明异常原因。 A A.停止试验工作 B.离开试验现场 C.汇报领导 D.进行下一步试验工作 2104.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 ),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B A.加长 B.缩短 C.升高 D.降低 2105.直流高电压试验人员的安全要求有以下哪些?(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D.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垫 2106.直流高电压试验,电压满足相应试品直流试验要求,还必须具有充分的( )。 B A.电压裕度 B.电源容量 C.试验容量 D.裕度 2107.直流高电压试验,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S不大于( ),极性采用( )。 C A.1%负极性 B.2%正极性 C.3%负极性 D.3%正极性 2108.直流高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要求:通常采用( );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S不大于( )。 BC A.正极性 B.负极性 C.3% D.5% 2109.直流高电压试验电压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D A.电压可不满足试品直流试验要求,但必须具有充分的电源容量 B.电压满足相应试品直流试验要求,也不需具备充分的电源容量 C.电压可不满足相应试品直流试验要求,也不需具备充分的电源容量 D.电压满足相应试品直流试验要求,还必须具有充分的电源容量 2110.直流高电压试验电压要求有以下哪些? ABC A.电压满足相应试品直流试验要求,还必须具有充分的电源容量 B.极性:通常采用负极性 C.纹波因数: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S不大于3% D.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应正确无误 2111.直流高压试验对试验电压的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电压满足相应试品直流试验要求 B.必须具有充分的电源容量 C.通常采用负极性 D.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不大于3% 2112.直流高压试验对试验电压极性通常为( )。 B A.正极性 B.负极性 C.减极性 D.增极性 2113.直流高压试验中试验电压的纹波因数: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S不大于( )。 D A.1% B.7% C.5% D.3% 2114.直流高压试验中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不大于( )。 C A.0.01 B.0.02 C.0.03 D.0.04 2115.直流试验用的设备包括( )。 ABCD A.高压直流发生器 B.直流电压测量装置 C.保护电阻 D.直流微安表及控制装置 2116.直流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 )及控制装置等组成。 ABCD A.高压直流发生器 B.直流电压测量装置 C.保护电阻 D.直流微安表 2117.直流高电压试验有以下哪些准备工作?(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2118.对试品施加电压时,应从足够低的数值开始,缓慢地升高电压。从试验电压值的( )开始,以每秒( )的速度上升,通常能满足上述要求。 A A.75%2% B.70%2% C.75%1% D.80%1% 2119.直流高电压试验,对试品施加电压时,应从足够低的数值开始,缓慢地升高电压。从试验电压值的( )开始,以每秒2%的速度上升,通常能满足要求。 B A.0.65 B.0.75 C.0.8 D.0.85 2120.直流高电压试验,对试品施加电压时,应从足够低的数值开始,缓慢地升高电压。从试验电压值的75%开始,以每秒( )的速度上升,通常能满足要求。 B A.0.01 B.0.02 C.0.03 D.0.05 2121.直流高电压试验,如果试验回路带保护电阻而且泄漏电流较大时,应接分压器测量电压,分压器应接至( )。 AC A.保护电阻之后 B.保护电阻之前 C.微安表之前 D.微安表之后 2122.直流高电压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 ABCD A.有绕组的被试品进行直流高电压试验时,应将被试绕组自身的端子短接,非被试绕组亦应短接并与外壳连接后接地 B.直流高电压试验加至预定试验电压后的持续时间,应满足具体试验项目规定的试验时间。对分阶段升压要求的试验,应严格按照标准升压程序操作 C.在试验前,应针对被试品直流高电压试验的性质和目的,以及与其他试验项目的验证关系,考虑直流高电压试验在试品试验项目中的顺序 D.在进行直流高压试验时,如无特殊要求,均采用负极性接线 2123.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完毕后,需待试品上的电压降至( )试验电压以下,将被试品先经电阻放电,最后直接接地放电。 B A.1/3 B.1/2 C.2/3 D.3/4 2124.直流高电压试验步骤有以下哪些?( ) ABCD A.确认被试品直流高压试验前应完成的试验项目已完成,并试验合格 B.被试品及试验设备接线,并检查确认接线正确 C.接通试验电源,开始升压进行试验,升压过程中应密切监视高压回路,监听被试品有何异响 D.根据升压程序,对于有分阶段升压要求的试验,升到每阶段预定试验电压时,开始计时,达到预定时间读取试验电压和泄漏电流 2125.直流高压试验计时结束后,降压断开电源。对有阶段降压要求的试验(如氧化物避雷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先将电压降至预定值,并读取( ),然后降压到零并断开电源。 AC A.泄漏电流 B.耐压时间 C.试验电压 D.电源电压 2126.直流高电压试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ABCD A.工作电源至少应有一个明显断开点并安装有漏电保安器,当更换试品和接线时必须将电源断开点明显断开 B.微安表接于高压侧时,绝缘支柱应牢固可靠、防止摇摆倾倒 C.试验设备的布置要紧凑、连接线要短,宜用屏蔽导线,既要安全又便于操作。对地要有足够的距离,接地线应牢固可靠 D.应将被试品表面擦拭干净,并加屏蔽,以消除被试品表面脏污带来的测量误差 2127.直流高压试验试品表面泄漏电流较大时,应加( ),予以消除。 A A.屏蔽环 B.接地线 C.绝缘罩 D.绝缘层 2128.直流泄漏电流测量,一般是在试验时,先把微安表短路( ),然后打开进行读数。 B A.30S B.60S C.90S D.2min 2129.直流泄漏电流测量,一般是在试验时,先把微安表短路( ),然后打开进行读数。对具有大电容的设备,可适当延长时间,直到电流稳定后记录。 D A.5min B.3min C.10min D.1min 2130.直流高电压试验验收有以下那几条?( ) AB A.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B.恢复被试设备和试验仪器设备到试验前状态 C.试验结束后,应对被试品及临近停运电容设备进行充分放电。对电力电缆、电容器、变压器等大电容试品,应先使用电阻放电棒对试品放电,然后再将试品直接接地放电 D.确认被试品直流高压试验前应完成的试验项目已完成,并试验合格 2131.直流高电压试验,泄漏电流的数值,不仅和绝缘的性质、状态,而且和绝缘的结构、设备的容量等有关,因此,不能仅从泄漏电流的绝对值泛泛地判断绝缘是否良好,注重的是分析其( )来进行综合判断。 ABCD A.温度特性 B.时间特性 C.电压特性 D.历次变化趋势 2132.直流高电压试验,泄漏电流的数值和( )有关。 ABCD A.绝缘的性质、状态 B.绝缘的结构 C.设备的容量 D.环境温度湿度 2133.直流高压试验时,若微安表数值突然波动向增大方向,可能是( )引起。 ABC A.试验回路出现闪络 B.试品出现闪络 C.内部断续性放电 D.电源回路 2134.直流高压试验中,若微安表数值突然性波动,如果是向减小方向,可能是( )引起 A A.电源回路 B.试验回路 C.试品出现闪络 D.内部断续性放电 2135.直流高压试验中,泄漏电流过( ),应先检查试验回路各设备状态和屏蔽是否良好。泄漏电流过( ),应检查接线是否正确,微安表保护部分有无分流与断线。 A A.大小 B.小大 C.大大 D.小小 2136.产生直流高电压,主要是采用将交流高电压进行( )的方法。 A A.整流 B.逆变 C.降压 D.调压 2137.产生直流高电压,主要是采用将交流高电压进行整流的方法。现场常用的基本回路有( )。 ABC A.半波整流回路 B.倍压整流回路 C.串级整流回路 D.串联谐振回路 2138.直流高电压试验,为了限制试品放电时的放电电流,保护( )等,高压侧接取了保护电阻器。 ABC A.硅堆 B.微安表 C.试验变压器 D.试品 2139.在利用硅堆整流时当单个的电压不够,需要采取多只串联的办法时,必须注意,务使其电压分布均匀。为此,通常宜采用并联( )和( )的方法。 AB A.电阻 B.电容 C.电感 D.电抗 2140.直流高电压试验,多只硅堆串联时,使其电压分布均匀。通常宜采用( )的方法。 BC A.串联电容 B.并联电阻 C.并联电阻和电容 D.串联电阻和电容 2141.直流高电压试验,高压硅堆上的反峰电压使用值( )硅堆的额定反峰电压,其额定整流电流应大于工作电流,并有一定的裕度。 A A.不能超过 B.不能小于 C.应等于 D.小于 2142.直流高电压试验,滤波电容器一般取( )。 B A.0.01~0.2μF B.0.01~0.1μF C.0.02~0.1μF D.0.02~0.2μF 2143.直流高电压试验,在利用硅堆整流时当单个的电压不够,需要采取多只( )的办法。 B A.并联 B.串联 C.串并联 D.叠加 2144.直流高电压试验,在利用硅堆整流时当单个的电压不够,需要采取多只串联的办法时,采用并联均压电阻,其数值一般为硅堆反向电阻的( )。如按此值所选的电阻值过高而不易达到时,可适当减小为1000MΩ。 B A.1/2~1/3 B.1/3~1/4 C.1/3~1/5 D.1/2~1/4 2145.直流高电压试验,在利用硅堆整流时当单个的电压不够,需要采取多只串联的办法时,采用并联均压电阻,其数值一般为硅堆反向电阻的1/3~1/4。如按此值所选的电阻值过高而不易达到时,可适当减小为( )MΩ。 C A.100 B.500 C.1000 D.10000 2146.对于电容量较大的试品,如( )等,通常不用滤波电容器。 ABC A.电缆 B.发电机 C.变压器 D.断路器 2147.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小电容量的试品并要求准确读取电流值时,例如测量带并联电阻的阀型避雷器电导电流时,应加滤波电容器。滤波电容器一般取( )。 B A.0.001~0.01μF B.0.01~0.1μF C.0.1~1μF D.1~10μF 2148.直流高电压试验,微安表测量精度应≤( )。 D A.1.1% B.1.3% C.0.8% D.1.0% 2149.直流高电压试验,微安表的保护应满足经受成套装置额定高压下直接对地放电( )次后,微安表仍能正常工作。 C A.一 B.二 C.三 D.四 2150.直流高压试验用微安表测量精度应( )。 D A.小于或等于0.1% B.小于或等于0.2% C.小于或等于0.5% D.小于或等于1.0% 2151.直流高压试验中应用到微安表,其测量精度应不大于1.0%,外壳应用( )做成椭圆或圆形且表面应光滑。 D A.木头 B.玻璃 C.硅胶 D.金属 2152.晶闸管门槛电压检验是( )验收标准的要求。 C A.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可研初设审查 B.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可研初设审查 C.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 D.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 2153.具备限流电阻保护措施是( )验收标准的要求。 D A.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可研初设审查 B.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可研初设审查 C.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 D.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 2154.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测控装置的交流电流测量误差应( )。 D A.≤±2% B.≤±3% C.≤±4% D.≤±5% 2155.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电子式旁路开关的切换时间应小于( )。 D A.50μs B.100μs C.150μs D.200μs 2156.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有源电容型隔直装置内机械式旁路开关的合闸时间应小于( )。 C A.5ms B.10ms C.15ms D.20ms 2157.在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过程中,需对旁路开关进行开合试验,试验时应叠加( )的直流电流,旁路开关不应出现机械的或电气的损伤。 C A.10A B.50A C.100A D.200A 2158.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装置功能需要满足( )。 ABCD A.基本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B.晶闸管门槛电压检验(如有) C.定值修改功能验收满足设计要求、运行日志获取查看功能满足设计要求、录波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D.历史/实时曲线浏览功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讯中断功能试验满足设计要求 2159.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按设备绝缘设计进行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 )等情况。 ABC A.闪络 B.击穿 C.异响 D.放电 2160.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竣工(预)验收和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竣工(预)验收都要求测量装置主回路对地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 C A.15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2161.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 )度时的限流电阻值允许偏差为正负5%。 B A.20 B.25 C.30 D.35 2162.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测控装置的( )测量误差在≤正负5%的范围内。 ACD A.交流电流 B.交流电压 C.直流电流 D.直流电压 2163.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过电压保护组件的操作波冲击动作电压小于等于( )kV。 D A.7 B.8 C.9 D.10 2164.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过电压保护组件工频击穿电压为( )方根均值。 B A.2kV-3kV B.3kV-5kV C.2kV-5kV D.5kV 2165.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限流电阻分接抽头可调,级差( )。 C A.小于等于0.3Ω B.小于等于0.4Ω C.小于等于0.5Ω D.小于等于0.6Ω 2166.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装置功能需要满足( )。 ABCD A.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 B.具备限流电阻保护措施 C.运行日志获取查看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D.历史/实时曲线浏览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2167.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电子旁路开关晶闸管验收有下列要求:二极管、晶闸管无击穿,整流桥臂和晶闸管回路安装缓冲RC电路,( )。 ABCD A.晶闸管触发板安装牢固,无破损、烧蚀 B.晶闸管触发回路用电缆接线牢固、无松动 C.电缆应使用穿黄腊管的高压一次电缆 D.晶闸管触发回路动作正确 2168.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环境验收验收有下列要求:( )。 ABCD A.装置与接地开关之间加装绝缘挡 B.装置室内地面铺绝缘垫 C.装置室应设除湿空调(必要时),温湿度指示计 D.装置室电缆进出口封堵良好 2169.在中性点隔直装置竣工(预)验收时,( )功能是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没有要求,而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有要求的。 A A.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 B.运行日志获取查看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C.历史/实时曲线浏览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D.录波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2170.在中性点隔直装置竣工(预)验收时,下列哪些功能是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和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共同要求的:( )。 ABCD A.运行日志获取查看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B.历史/实时曲线浏览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C.录波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D.通讯中断功能试验满足设计要求 2171.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竣工(预)验收,过电压保护组件验收要求( )。 ABCD A.通流能力10kA/1s B.操作波冲击动作电压小于等于10kV C.中性点电压上升到击穿所用的时间小于等于10ms D.工频击穿电压3kV-5kV方根均值 2172.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竣工(预)验收,限流电阻要求( )。 ABCD A.阻值范围1.5-5Ω B.电阻分接抽头可调 C.绝缘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D.25°C时的电阻值允许偏差为正负5% 2173.感应耐压试验要求待试设备上所有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应( )。 D A.短路 B.接地 C.开路 D.短路并接地 2174.感应耐压试验中,关于试验电压的指标有( )。 ACD A.试验电压频率 B.试验电压幅值 C.试验电压波形 D.试验电压容许偏差 2175.感应耐压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 )、补偿电容器(必要时)、分压器以及配电、控制和保护装置构成。 ABD A.变频电源 B.励磁变压器 C.变频变压器 D.谐振电抗器 2176.下列属于感应耐压试验用的关键设备为( )。 AB A.变频电源 B.试验变压器 C.励磁变压器 D.变频变压器 2177.感应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值以实际测量试验电压峰值除以( )为准. A A.√2 B.√3 C.2 D.3 2178.感应耐压试验电压的测量装置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 C A.0.01 B.0.02 C.0.03 D.0.04 2179.感应耐压计时结束,降压然后断开电源,并对被试品( )。 C A.充分放电 B.短路接地 C.充分放电并短路接地 D.拆除试验接线 2180.感应耐压时间最短为( )秒。 A A.15 B.30 C.60 D.100 2181.感应耐压试验的试验步骤,正确的是( )。 ABCD A.被试品在感应耐压试验前,应先进行其他常规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感应耐压试验 B.对于分级绝缘变压器,分析产品结构,比较不同的接线方式,计算出线端相间及对地的试验电压,选用满足试验电压的接线 C.被试品试验接线并检查确认接线正确 D.时结束,降压然后断开电源,并对被试品充分放电并短路接地 2182.计算感应耐压试验时间,电压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当试验电压频率等于或小于( )倍额定频率时,全电压下试验时间为( )。 C A.460s B.245s C.260s D.445s 2183.计算感应耐压试验时间,电压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当试验电压频率等于或小于2倍额定频率时,全电压下试验时间为( )秒。 C A.15 B.30 C.60 D.100 2184.对重要的被试品(如变压器)进行变频耐压试验时,应设置整定( )倍左右试验电压所对应的保护。 B A.1 B.1.1 C.1.2 D.1.3 2185.感应电压试验中,变频电源输出同样功率时应工作在( )的工作状态,避免损坏功率元件。 AD A.输出电压高 B.输出电压低 C.输出电流大 D.输出电流小 2186.感应耐压试验,采用补偿电感时,补偿后回路应呈( ),以免发生谐振。 B A.感性 B.容性 C.过补偿 D.欠补偿 2187.感应耐压试验,对重要的被试品(如变压器)进行变频耐压试验时,应设置整定( )倍左右试验电压所对应的保护。 B A.1.0 B.1.1 C.1.2 D.1.3 2188.感应耐压试验测量用电压表应用交流( )电压表。 A A.峰值 B.有效值 C.平均值 D.任意值 2189.感应耐压试验的试验回路中应具备( )保护。 AB A.过电压 B.过电流 C.低频 D.低压 2190.感应耐压试验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变频电源输出同样功率时应工作在输出电压高、输出电流小的工作状态,避免损坏功率元件 B.试验测量用电压表应用交流峰值电压表 C.在进行较大电容量被试品的变频耐压试验时,应直接在被试品端部进行电压测量 D.试验回路中应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可在升压控制柜中配置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测量、速断保护装置 2191.感应耐压试验对待试设备应采取必要的( ),避免对其他设备施加试验电压。 A A.隔离措施 B.处理措施 C.接地 D.短路接地 2192.在进行较大电容量被试品的变频耐压试验时,应直接在被试品端部进行( )测量。 A A.电压 B.电流 C.频率 D.波形 2193.感应电压试验中,试验电压频率一般应大于额定频率,防止试验时励磁电流过大铁芯饱和,一般可以选择( )。 BCD A.100Hz B.200Hz C.300Hz D.400HZ 2194.感应耐压试验电压频率为防止试验时励磁电流过大铁芯饱和,一般大于( )Hz,但不宜高于( )Hz。 C A.100、200 B.200、400 C.100、400 D.100、300 2195.感应耐压试验电压频率一般应( )额定频率。 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2196.感应耐压试验电压频率一般应大于额定频率,防止试验时励磁电流过大铁芯饱和,一般大于( ),但不宜高于( )。 A A.100Hz400Hz B.50Hz400Hz C.100Hz200Hz D.50Hz200Hz 2197.感应耐压试验,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A A.±1% B.±2% C.±3% D.±4% 2198.感应电压试验中,变频电源可以采用( )等变频电源。 ABC A.方波 B.调制正弦波 C.线性功率放大正弦波 D.正弦波 2199.感应电压试验中,变频电源应具备( )功能。 ABD A.过流保护 B.过压保护 C.低压保护 D.闪络保护 2200.感应耐压试验,输入工作电源的电压宜为三相、( )V,频率( )Hz. C A.22050 B.380100 C.38050 D.220100 2201.感应耐压试验电压的变频电源应具备( )功能。 ABD A.过流保护 B.过压保护 C.失压保护 D.闪络保护 2202.感应耐压试验中,变频电源输出相数宜为( ),输出电压范围应满足整套装置输出电压的要求,输出功率应满足整套装置最大输出容量的要求。 A A.单相 B.两相 C.三相 D.任意相 2203.感应耐压试验中,可以采用( )等变频电源。 ABC A.方波 B.调制正弦波 C.线性功率放大正弦波 D.理想正弦波 2204.感应耐压试验中,输入工作电源的电压宜为( )、380V,频率50Hz。 C A.单相 B.两相 C.三相 D.任意相 2205.感应电压试验中,在选用试验变压器时,其容量应大于或等于变频电源的容量,且( )应尽可能的小,以减小试验电流在试验变压器上引起的电压变化。试验变压器所需( )要与现场电源电压相匹配。 AC A.阻抗 B.电阻 C.低压侧电压 D.高压侧电压 2206.感应耐压时间中,变频电源输出同样功率时应工作在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的工作状态,避免损坏功率元件。 B A.低、小 B.高、小 C.高、大 D.低、大 2207.接地装置竣工验收要求,两个相邻接地装置之间的直流电阻不应( )。 C A.小于0.3Ω B.大于0.3Ω C.大于0.2Ω D.小于0.2Ω 2208.接地装置竣工验收要求,非有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规定值1、当接地网与1kV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共用接地时,接地阻抗Z≤( )。2、当接地网仅用于1kV以上设备时,接地阻抗Z≤250/I。3、上述两种情况下,接地阻抗一般不得大于4Ω。 B A.100/I B.120/I C.150/Im D.200/I 2209.接地装置竣工验收要求,有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规定值Z≤( )或Z≤0.5Ω(当I>4000A时)当接地阻抗不符合以上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阻抗,但不得大于5Ω。 D A.200/I B.500/I C.1000/I D.2000/I 2210.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感应耐压的试验接线正确的是( )。 ABC A.试验电压施加在一次绕组两出线端子之间 B.金属夹件、金属底座或箱壳、铁心以及各二次绕组的一个出线端子和一次绕组的接地端子应连在一起接地 C.也可对二次绕作施加一足够的励磁电压,使一次绕组感应出规定的试验电压值 D.金属夹件、金属底座或箱壳、铁心以及各二次绕组的一个出线端子和一次绕组的接地端子不应连在一起接地 2211.局部放电试验,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 )均应正确无误。 ABCD A.表计倍率 B.量程 C.调压器零位 D.仪表的开始状态 2212.目前常用测量视在放电量的仪器,即示波屏与峰值电压表(pC)或数字显示并用。放电脉冲通常显示在测量仪器的示波屏上的( )。 D A.PRPS或PRPD图 B.飞行图 C.时频映射谱图 D.李沙育(椭圆)基线 2213.局部放电测量装置宜采用电容(或电阻)分压器与低压电压表,其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2214.局部放电试验电压的测量一般在( )进行。 A A.高压侧 B.低压侧 C.任意侧 D.接地侧 2215.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局部放电测量装置宜采用( ),其测量误差不应大于±3%。 ABD A.电容分压器 B.电阻分压器 C.高压电压表 D.低压电压表 2216.关于局部放电试验的准备工作, 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 )等。 ABCD A.上次试验报告 B.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C.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 D.连接导线 2217.关于局部放电试验的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 A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独立试验电源,容量满足试验要求,可以与运行设备共用电源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2218. 局部放电试验,试验回路相关设备局部放电水平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 )。 A A.50% B.20% C.30% D.80% 2219. 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应( ),试验前应将套管式CT二次端子全部( )。 BD A.充气 B.排气 C.短路 D.短路并接地 2220.关于局部放电试验的试验方法,正确的是( )。 AB A.被试品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应先进行其他常规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局部放电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回路每改变一次必须进行一次视在放电量的校准 C.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最低重复脉冲为准 D.试验回路相关设备局部放电水平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60% 2221.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 )脉冲为准。 B A.最低重复 B.最高重复 C.平均 D.有效 2222.局部放电试验回路每改变一次必须进行一次( )的校准。 A A.视在放电量 B.施加电压 C.回路频率 D.补偿系数 2223.局部放电试验要求,试验回路相关设备局部放电水平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 )。 C A.0.2 B.0.3 C.0.5 D.0.6 2224.试验前应将套管式CT二次端子全部( )。 D A.短路 B.接地 C.开路 D.短路并接地 2225.下列关于局部放电试验必做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局部放电试验回路每改变一次必须进行一次视在放电量的校准 B.试验前应将套管式CT二次端子全部短路接地 C.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后应进行油色谱检测试验后取油样时间应在试验后至少24小时 D.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应排气 2226.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后应进行油色谱检测,试验后取油样时间应在试验后至少( )小时。 B A.12 B.24 C.36 D.48 2227.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应( )。 C A.充满油 B.静置 C.排气 D.排油 2228.SF6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3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C A.小于或等于300 B.符合制造商要求 C.小于或等于300或符合制造商要求 D.小于或等于100 2229.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A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2230.对110kV及以上油浸式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3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D A.小于或等于20 B.小于或等于50 C.小于或等于100 D.小于或等于300 2231.固体绝缘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D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2232.固体绝缘电流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D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2233.耦合电容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1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A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50 D.小于或等于100 2234.气体绝缘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B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2235.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B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2236.树脂粘纸(胶纸绝缘)套管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05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D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50 D.小于或等于100 2237.套管(油浸纸、复合绝缘、树脂浸渍、充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05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A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50 D.小于或等于100 2238.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A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50 D.小于或等于100 2239.液体浸渍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B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2240.油纸绝缘及聚四氟乙烯缠绕绝缘电流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B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2241.局部放电试验电源一般采用( )的倍频或其他合适的频率。 A A.50Hz B.100Hz C.150Hz D.200Hz 2242.局部放电试验电压的波形应为( )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B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2243. 局部放电试验,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1%以内;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 )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D A.45s±3% B.60s±1% C.45s±1% D.60s±3% 2244.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60s时,在整个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2245.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B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1.5% D.正负2% 2246.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60s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AC A.±1% B.±2% C.±3% D.±4% 2247.局部放电测量装置的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中:其中,线性度误差:不大于( )。 D A.0.05 B.0.1 C.±5% D.±10% 2248.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 )。 ABCD A.线性度误差:不大于±10% B.对正负脉冲响应的不对称度误差:应不大于±10% C.量程换档误差:不大于±10% D.d)低重复率脉冲响应误差:应不大于±10% 2249.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中,低重复率脉冲响应误差:应不大于( )。 A A.±10% B.±5% C.±15% D.±20% 2250.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中,对正负脉冲响应的不对称度误差:应不大于( )。 A A.±10% B.±5% C.±15% D.±20% 2251.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中量程换档误差:不大于( )。 C A.±20% B.±15% C.±10% D.±5% 2252.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中线性度误差:不大于( )。 B A.±5% B.±10% C.±15% D.±20% 2253.局部放电测量仪的脉冲分辨时间不应超过( )。 D A.l50μs B.200μs C.50μs D.l00μs 2254.局部放电测量仪的脉冲分辨时间不应超过( )μs。 C A.10 B.50 C.100 D.200 2255.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局部放电测量仪的脉冲分辨时间可以为( )。 ABC A.80μs B.90μs C.100μs D.110μs 2256.局部放电测量仪的脉冲重复率测量误差:不大于( ),本条规定仅针对有此测量功能的局部放电测量仪。 C A.±20% B.±15% C.±10% D.±5% 2257.局部放电测量仪的脉冲重复率测量误差不大于( )。 D A.0.05 B.0.1 C.±5% D.±10% 2258.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关于测量阻抗正确的是( )。 ABCD A.测量阻抗应具有阻止试验电源频率进入仪器的频率响应功能 B.测量阻抗在通以最大允许工作电流时连续工作1小时应无任何损坏。 C.应有过电压保护装置。 D.,能承受雷电标准冲击电压100kV而不损坏。 2259. 局部放电试验,校准脉冲发生器的内阻应不大于( )Ω。 C A.200 B.50 C.100 D.150 2260.局部放电测量仪中的校准脉冲发生器的内阻应不大于( )。 B A.50Ω B.100Ω C.150Ω D.200Ω 2261.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校准脉冲发生器,其校准脉冲电压方波的上升时间可以为( )。 ABC A.0.01μs B.0.05μs C.0.1μs D.0.2μs 2262.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校准脉冲发生器,其校准脉冲电压方波的下降时间可以为( )。 CD A.10μs B.50μs C.100μs D.200μs 2263.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校准脉冲发生器,其校准脉冲发生器的内阻应可以为( )(对应100pF的校准电容)。 AB A.80Ω B.100Ω C.120Ω D.150Ω 2264.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中,校准电荷量允许误差为( )。 A A.±10% B.±5% C.±15% D.±20% 2265.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中,校准脉冲电压方波的上升时间不应大于( ),下降时间应在( )范围内选取。 D A.0.2μs100μs~500μs B.0.3μs100μs~1000μs C.0.1μs100μs~500μs D.0.1μs100μs~1000μs 2266.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中,校准脉冲发生器的内阻应不大于( )(对应100pF的校准电容)。 B A.200Ω B.100Ω C.50Ω D.300Ω 2267. 局部放电试验,测定并记录所有测量电路上的背景噪声水平,其值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 ),当试品允许放电量较低(如小于10pC)时,则背景噪声水平可以允许到试品允许放电量的( )。 C A.50%80% B.100%100% C.50%100% D.100%50% 2268.局部放电试验测量回路上的背景噪声水平其值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 ),当试品允许放电量较低(如小于10pC)时,则背景噪声水平可以允许到试品允许放电量的( )。 C A.50%、50% B.50%、20% C.50%、100% D.20%、50% 2269.变压器可以在( )试验同时进行局部放电试验。 B A.泄露电流 B.感应耐压 C.雷电冲击 D.中性点耐压 2270.对110kV及以上油浸式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首先将施加电压升到( )进行测量,保持( )min。 A A.1.1Um/√3、5 B.1.7Um/√3、5 C.1.1Um/√3、30 D.1.0Um/√3、5 2271.变压器或电抗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时,其下部必须浸入一合适的油筒内,注入筒内的油应符合油质试验的有关标准,并静止( )h后才能进行试验。 D A.12 B.24 C.36 D.48 2272.变压器或电抗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时,其( )必须浸入一合适的油筒内,注入筒内的油应符合油质试验的有关标准,并静止( )后才能进行试验。 BD A.上部 B.下部 C.24h D.48h 2273.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若无电容末屏端子引出的,则需将试品对地( ),然后在下法兰对地之间( )测量阻抗Zm。 AD A.绝缘 B.短路 C.并接 D.串接 2274.局部放电试验,在整个试验时间内应连续观察放电波形,并按( )分钟时间间隔记录放电量Q。 C A.1 B.3 C.5 D.7 2275.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关于放电量校准,正确的是( )。 ABD A.每次使用前应检查校准方波发生器电池是否充足电 B.从串联电容到被试品的引线应尽可能短直并采用带屏蔽层的电缆 C.串联电容与校准方波发生器之间的连线最好选用异轴电缆,以免造成校准方波的波形畸变 D.串联电容与校准方波发生器之间的连线最好选用同轴电缆,以免造成校准方波的波形畸变 2276.关于局部放电的干扰与抑制,可以将试品置于屏蔽良好的试验室,并采用( )测试回路,抑制辐射干扰。 ABC A.平衡法 B.对称法 C.模拟天线法 D.电桥法 2277.关于局部放电的干扰与抑制,正确的是( )。 ABCD A.采用屏蔽式电源隔离变压器及低通滤波器抑制电源干扰 B.试验回路采用一点接地,降低接地干扰 C.将试品置于屏蔽良好的试验室,并采用平衡法、对称法和模拟天线法的测试回路,抑制辐射干扰 D.远离不接地金属物产生的感应悬浮电位放电或采用接地的方式消除悬浮电位放电干扰 2278.将试品置于屏蔽良好的试验室,并采用( )的测试回路,抑制辐射干扰。 BCD A.滤波法 B.平衡法 C.对称法 D.模拟天线法 2279.下列选项中,能降低局部放电试验中干扰的选项有( ) ABCD A.采用屏蔽式电源隔离变压器及低通滤波器抑制电源干扰 B.试验回路采用一点接地,降低接地干扰 C.将试品置于屏蔽良好的试验室,并采用平衡法、对称法和模拟天线法的测试回路,抑制辐射干扰 D.在高压端部采用防晕措施(如防晕环等),高压引线采用无晕的导电圆管,以及保证各连接部位的良好接触等措施消除电晕放电和各连接处接触放电的干扰 2280.若两绝缘体之间的气隙放电,放电量与试验电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B A.起始放电后,放电量随电压上升而稳定增长 B.熄灭电压基本相等或低于起始电压 C.起始放电后,放电量随电压上升而保持不变 D.熄灭电压高于起始电压 2281. 直流电阻测试中,试验人员应了解( )。 ACD A.各种变电设备的基本结构 B.各种变电设备的基本原理 C.线圈和绕组的连接方式 D.线圈和绕组的连接组别 2282.直流电阻测试中,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 A.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B.能正确完成试验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即可 2283.直流电阻测试仪或专用电桥,仪器精度应不低于( )级。 B A.0.1 B.0.2 C.0.5 D.1 2284. 直流电阻测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对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在变换分接位置时,必须切断试验电源 B.对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在变换分接位置时,可以逐相变换分接而不切断电源 C.对于D/D联结的变压器,必须切断试验电源 D.对于D/D联结的变压器,可以逐相变换分接而不切断电源 2285.检查仪器,根据( )选择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试电流。 AC A.仪器使用说明书 B.仪器合格证书 C.绕组电阻大小 D.绕组电抗大小 2286.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测量绕组电阻的是( )。 ABCD A.无励磁调压变压器改变分接位置后 B.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检修后 C.更换套管后 D.打开套管从事相关检修工作后 2287.有载调压变压器,如有正、反激磁开关〔极性选择器)时,应在一个方向上测量所有分接的绕组电阻,然后在另一个方向上只测量( )个分接测定绕组电阻时,无励磁分接开关应使定位装置进入指定位置。 A A.1~2 B.2~3 C.3~4 D.4~5 2288. 直流电阻测试中,对被试设备进行放电,正确记录( )。 ABC A.绕组运行分接位置 B.设备温度 C.环境温度 D.放电时间 2289.双臂电桥使用标准电阻时,标准电阻与被测电阻间的连线应( )等。 BC A.有足够长度 B.有足够截面 C.其接入应不影响电桥的精度 D.应减去引线电阻 2290.影响直流电阻测量结果的因素主要有( )等。 ABCD A.引线 B.温度 C.接触情况 D.稳定时间 2291.直流电阻实验, 连接导线应( )等。 BCD A.有足够长度 B.有足够截面 C.接触必须良好 D.用单臂电桥时应减去引线电阻 2292.三相电阻不平衡率计算方法为( )。 C A.(三相中实测最大值-最小值)*100%/三相中实测最大值 B.(三相中实测最大值-最小值)*100%/三相中实测最小值 C.(三相中实测最大值-最小值)*100%/三项算术平均值 D.(三相中实测最大值-最小值)*100%/三项加权平均值 2293.下列关于直流电阻测试试验数据比较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BCD A.分析时每次所测电阻值都应换算至同一温度下进行比较 B.有标准值的按标准值进行判断,若比较结果虽未超标,但每次测量数值都有所增加,这种情况也须引起注意 C.在设备未明确规定最低值的情况下,将结果与有关数据比较,包括同一设备的各相的数据,同类设备间的数据,出厂试验数据,经受不良工况前后,与历次同温度下的数据比较等 D.结合其它试验综合判断 2294.直流电阻试验,在设备未明确规定最低值的情况下,将结果与有关数据比较,包括( )等,结合其它试验综合判断。 ABCD A.同一设备的各相的数据 B.同类设备间的数据 C.出厂试验数据 D.历次同温度下的数据 2295.直流电阻测试中,被测试设备各绕组引出端子必须全部处于( )状态。 C A.短路 B.短接 C.开路 D.击穿 2296.下列关于直流电阻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D A.每次测量完毕,必须对测量回路彻底放电并加以确认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B.有载分接开关一般采用手动操作 C.无励磁调压变压器改变分接位置后、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检修后及更换套管后或者打开套管从事相关检修工作后,应测量绕组电阻 D.检查仪器,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绕组电阻大小选择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试电流 2297.下列关于直流电阻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 A.测量带分接开关的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时,有载调压变压器需切断测量电路 B.测量无励磁调压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时,在变换分接位置时,必须切断试验电源 C.测量直流电阻时,一定要等待绕组自感效应影响降至最小程度(即读数稳定),再读取数据 D.各绕组引出端子必须全部处于短路状态 2298.下列可以用单臂电桥法测量直流电阻的是( )。 BCD A.0.5Ω B.1Ω C.2Ω D.3Ω 2299.单臂电桥常用来测量( )Ω以上的电阻。 B A.0.5 B.1 C.2 D.10 2300.双臂电桥能消除引线和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适宜测量准确度( )。 B A.要求低的小电阻 B.要求高的小电阻 C.要求低的大电阻 D.要求高的大电阻 2301.缩短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时间的方法有( )。 AC A.串联绕组助磁法 B.并联绕组助磁法 C.消磁法 D.助磁法 2302.缩短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时间的方法有( )。 AC A.串联绕组助磁法 B.并联绕组助磁法 C.消磁法 D.引线法 2303.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定时,应记录( )温度。 D A.天气温度 B.上层油温 C.底层油温 D.绕组温度 2304.1.6MVA及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警示值);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注意值)。 C A.2%4% B.1%2% C.4%2% D.2%1% 2305.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警示值);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注意值)。 D A.2%3% B.1%1% C.2%2% D.2%1% 2306.各设备直流电阻试验判断标准,1.6MVA及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警示值);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注意值)。 AC A.4% B.3% C.2% D.1% 2307.各设备直流电阻试验判断标准,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警示值);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注意值)。 CD A.4% B.3% C.2% D.1% 230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SF6 气体变压器直流电阻试验判断,在扣除原始差异之后,同一温度下各绕组电阻的相间差别或线间差别不大于( )(警示值),同相初值差不超过( )(警示值)。 AC A.2% B.1% C.±2% D.±1% 2309.在扣除原始差异之后,同一温度下各绕组电阻的相间差别或线间差别不大于( )(警示值) D A.1% B.3% C.5% D.2% 2310.直流电阻测试试验数据分析中,同相初值差不超过( )(警示值)。 A A.±2% B.±1% C.±3% D.±1.5% 2311.直流电阻测试中,1.6MVA以上变压器,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0.005 B.0.01 C.0.02 D.0.04 2312.直流电阻测试中,对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C A.0.005 B.0.01 C.0.02 D.0.04 2313.直流电阻测试中,1.6MVA以下变压器,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C A.0.005 B.0.01 C.0.02 D.0.04 2314.直流电阻测试中,对1.6MVA以下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D A.0.005 B.0.01 C.0.02 D.0.04 2315.直流电阻测试中,同相初值差不超过( )(警示值)。 C A.±0.5% B.±1% C.±2% D.±4% 2316.直流电阻测试中,同一温度下各绕组电阻的相间差别或线间差别不大于( )。 C A.0.005 B.0.01 C.0.02 D.0.04 2317.并联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三相绕组间之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 );与上次测试结果相差不大于( )。 B A.4%1% B.4%2% C.2%2% D.4%4% 2318.直流电阻测试试验数据分析中,各相绕组电阻与以前相同部位、相同温度下的历次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别,其差别不大于( )。 D A.1% B.3% C.5% D.2% 2319.直流电阻试验判断,并联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三相绕组间之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 );与上次测试结果相差不大于( )。 AC A.4% B.3% C.2% D.1% 2320.各相绕组电阻与以前相同部位、相同温度下的历次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别,其差别不大于( )。 C A.0.005 B.0.01 C.0.02 D.0.04 2321.并联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三相绕组间之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 )。 D A.0.005 B.0.01 C.0.02 D.0.04 2322.电流互感器,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 )。当有怀疑时,应提高施加的测量电流,但不大于额定电流(方均根值)的( )。 AD A.10% B.20% C.40% D.50% 2323.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 )。 D A.0.01 B.0.02 C.0.04 D.0.1 2324.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 )。当有怀疑时,应提高施加的测量电流,但不大于额定电流(方均根值)的( )。 D A.10%10% B.20%50% C.50%50% D.10%50% 2325.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初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BC A.5% B.10% C.15% D.20% 2326.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初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D A.0.02 B.0.04 C.0.1 D.0.15 2327.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D A.0.01 B.0.02 C.0.04 D.0.1 2328.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初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C A.15%15% B.10%10% C.10%15% D.15%10% 2329.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BC A.5% B.10% C.15% D.20% 2330.放电线圈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D A.0.02 B.0.04 C.0.1 D.0.15 2331.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C A.0.02 B.0.04 C.0.1 D.0.15 2332.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直流电阻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无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 )作为判据。 BD A.3% B.5% C.-3% D.-5% 2333.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无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 )作为判据。 B A.正负1% B.正负5% C.正负10% D.正负20% 2334.直流电阻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无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作为判据。 D A.±1% B.±3% C.±10% D.±5% 2335.油浸式站用变交接试验,油浸式站用变有载调压开关试验测得的( )均符合制造厂家技术要求。 ABCD A.过渡电阻阻值 B.三相同步偏差 C.切换时间的数值 D.正反向切换时间偏差 2336.进行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的压力释放装置试验,报警回路应经受50Hz,2000V,1min的绝缘试验,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 B.2 C.3 D.4 2337.油浸式用变出厂验收,油浸式站用变额定分接下电压比测量允许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0.001 B.0.005 C.0.01 D.0.015 2338.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10kV油浸式站用变绕组绝缘电阻测量要求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2339.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1600kVA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油浸式站用变,各相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D A.0.01 B.0.02 C.0.03 D.0.04 2340.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站用变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值应换算到参考温度( )时数值。 A A.75℃ B.85℃ C.95℃ D.105℃ 2341.油浸式站用变做绝缘油试验时,新油击穿电压应≥( )。 C A.15kV B.25kV C.35kV D.45kV 2342.绝缘电阻测试对环境有何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2343.对电压等级( )及以上且容量为( )及以上变压器测试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3mA的绝缘电阻表。 BD A.110kV B.220kV C.100MVA D.120MVA 2344.对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变压器测试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 )的绝缘电阻表。 C A.1mA B.2mA C.3mA D.4mA 2345.绝缘电阻表的精度不应小于( )。 C A.0.005 B.0.01 C.0.015 D.0.02 2346.绝缘电阻表的精度不应小于( )。对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变压器测试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 )的绝缘电阻表。 AC A.1.5% B.2.5% C.3mA D.5mA 2347.绝缘电阻表可分为( )和( )。 AD A.手摇式绝缘电阻表 B.自动式绝缘电阻表 C.模拟式绝缘电阻表 D.数字式绝缘电阻表 2348.绝缘电阻表可分为手摇式绝缘电阻表和数字式绝缘电阻表。根据不同的被试品,按照相关规程的规定来选择适当输出电压的绝缘电阻表。绝缘电阻表的精度不应小于( )。对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变压器测试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 )的绝缘电阻表。 B A.2.0%2mA B.1.5%3mA C.1.5%2mA D.1.0%3mA 2349.下列关于绝缘电阻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 A.绝缘电阻表可分为手摇式绝缘电阻表和数字式绝缘电阻表 B.根据不同的被试品,按照相关规程的规定来选择适当输出电压的绝缘电阻表 C.绝缘电阻表的精度不应小于1.0% D.对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变压器测试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2mA的绝缘电阻表 2350.测量绝缘电阻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有(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查勘现场,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包括设备出厂试验数据、历年数据及相关规程 B.选择合适的绝缘电阻表、温湿度计,准备相应的测试线及其它安全工器具等 C.检查环境、人员等是否满足试验要求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2351.绕组绝缘电阻测量宜在顶层油温低于( )时进行测量,并记录顶层油温,SF6气体绝缘变压器及干式变压器记录绕组温度。 D A.30℃ B.60℃ C.80℃ D.50℃ 2352.下列关于绝缘电阻的试验方法正确的是( )。 ABC A.使用前应对绝缘电阻表本身进行检查 B.测试的外部条件(指一次引线)应与前次条件相同 C.少油、真空断路器应分别在分、合闸状态下进行测量 D.应将被试绕组自身的端子短接,非被试绕组亦应短接 2353.绝缘电阻测量时,绝缘电阻表的接线端子“( )”接于被试设备的高压导体上,接地端子“( )”接于被试设备的外壳或接地点上。 BC A.A B.L C.E D.G 2354.绝缘电阻测量时,屏蔽环可以用( )紧绕几圈而成。 BC A.铁丝 B.熔丝 C.软铜线 D.硬铜线 2355.下列选项中关于测量绝缘电阻的试验接线正确的是( )。 ABC A.测量时,绝缘电阻表的接线端子“L”接于被试设备的高压导体上 B.接地端子“E”接于被试设备的外壳或接地点上 C.屏蔽端子“G”接于设备的屏蔽环上,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D.屏蔽环接在接近接地部分,远离高压端 2356.极化指数=( )。 D A.R15min/R45s B.R10min/R45s C.R15min/R60s D.R10min/R60s 2357.绝缘电阻表到达额定输出电压后,待读数稳定或( )时,读取绝缘电阻值,并记录。 C A.15s B.30s C.60s D.120s 2358.绝缘电阻测量结束时,被试品还应对地进行充分放电,对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应先经过( )放电再直接放电,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 BD A.电感 B.电阻 C.3min D.5min 2359.若测量绝缘电阻阻值大于( ),不需要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A A.10000MΩ B.20000MΩ C.20000MΩ D.30000MΩ 2360.吸收比=( )。 C A.R45s/R30s B.R60s/R30s C.R60s/R15s D.R45s/R15s 2361.下列关于读取绝缘电阻值后,绝缘电阻表正确的操作选项是( )。 AC A.如使用仪表为手摇式兆欧表应先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然后将绝缘电阻表停止运转 B.如使用仪表为手摇式兆欧表应先将绝缘电阻表停止运转,然后将绝缘电阻表停止运转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 C.如使用仪表为全自动式兆欧表应等待仪表自动完成所有工作流程后,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然后将绝缘电阻表停止工作 D.如使用仪表为全自动式兆欧表应等待仪表自动完成所有工作流程后,将绝缘电阻表停止工作,然后断开接至被试品高压端的连接线 2362.下列关于绝缘电阻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CD A.绝缘电阻大于10000兆欧时,仍需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B.将被试品断电,充分放电并有效接地 C.检查绝缘电阻表是否正常,并选择被试设备相应的测量电压档位 D.检查绝缘电阻表是否正常,并选择被试设备相应的测量电压档位 2363.需要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时,分别在( )读取绝缘电阻值,并做好记录。 ACD A.15s B.30s C.60s D.10min 2364.绝缘测量结束时,被试品还应对地进行充分放电,对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应先经过电阻放电再直接放电,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 D A.1min B.2min C.3min D.5min 2365.下列关于绝缘电阻的试验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对于高压大容量的电力变压器,若因湿度等原因造成外绝缘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时,应尽量在相对湿度较小的时段(如午后)进行测量 B.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应在被试品上装设屏蔽环接到表上的屏蔽端子上。减少外绝缘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C.当有较大感应电压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高压损坏仪表和危及人身安全 D.测量时应使用高压屏蔽线。测试线不要与地线缠绕,尽量悬空 2366.并联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放电线圈绝缘电阻( )。 D A.不低于2000MΩ B.不低于500MΩ C.不低于5000MΩ D.不低于1000MΩ 2367.电流互感器1) 一次绕组:35kV及以上:>( )或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显著变化。2)末屏对地(电容型):>( )(注意值)。 A A.3000MΩ1000MΩ B.1000MΩ1000MΩ C.3000MΩ3000MΩ D.1000MΩ3000MΩ 2368.电流互感器末屏对地绝缘电阻试验标准是( )。 A A.不低于1000MΩ B.不低于2000MΩ C.不低于3000MΩ D.不低于5000MΩ 2369.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不低于( )。 D A.200M? B.500M? C.300M? D.100M? 2370.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 )(1000kV)(注意值)≥ ( )(其它)(注意值)。 B A.5000MΩ5000MΩ B.10000MΩ5000MΩ C.10000MΩ10000MΩ D.5000MΩ10000MΩ 237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绝缘电阻≥( )(1000kV)≥( ) (其它)(注意值)。 C A.300MΩ10MΩ B.500MΩ10MΩ C.1000MΩ10MΩ D.1000MΩ50MΩ 2372.断路器断口并联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 )。 C A.≥1000MΩ B.≥3000MΩ C.≥2000MΩ D.≥5000MΩ 2373.对真空断路器整体绝缘电阻试验标准是( )。 C A.不低于1000MΩ B.不低于2000MΩ C.不低于3000MΩ D.不低于5000MΩ 2374.多油少油断路器整体绝缘电阻不低于( )。 C A.1000MΩ B.2000MΩ C.3000MΩ D.5000MΩ 2375.高压/干式并联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 )。 A A.2000MΩ B.1000MΩ C.3000MΩ D.500MΩ 2376.集合式电容器相间和极对壳绝缘电阻( )。 B A.≥1000MΩ B.≥2000MΩ C.≥3000MΩ D.≥5000MΩ 2377.母线额定电压为15kV及以上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 C A.500MΩ B.200MΩ C.100MΩ D.300MΩ 2378.耦合电容器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 )。 D A.≥200MΩ B.≥300MΩ C.≥500MΩ D.≥100MΩ 2379.耦合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 )。 C A.500MΩ B.1000MΩ C.5000MΩ D.2000MΩ 2380.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 )或极化指数≥( )或绝缘电阻≥10000 MΩ D A.1.51.5 B.1.31.3 C.1.51.3 D.1.31.5 2381.套管绝缘电阻主绝缘≥( )。 A A.10000MΩ B.20000MΩ C.30000MΩ D.50000MΩ 2382.铁心绝缘电阻≥( )(新投运( ))。 B A.50MΩ1000MΩ B.100MΩ1000MΩ C.1000MΩ1000MΩ D.100MΩ50MΩ 2383.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 )吸收比≥( )。 C A.无显著下降1.1 B.无显著下降1.2 C.无显著下降1.3 D.无显著下降1.5 2384.真空断路器整体绝缘电阻不低于( )。 A A.3000MΩ B.5000MΩ C.2000MΩ D.1000MΩ 2385.绝缘电阻测试试验数据需要同( )等数据比较,结合其他试验综合判断。 ABCD A.同一设备的各相的数据 B.出厂试验数据 C.耐压前后数据 D.历次同温度下的数据比较 2386.下列选项中对绝缘电阻的影响很明显的因素有( )。 ABC A.温度 B.湿度 C.脏污程度 D.风速 2387.测量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宜在顶层油温低于( )时进行测量,并记录顶层油温。 D A.20℃ B.30℃ C.40℃ D.50℃ 2388.下列选项中关于测量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正确的选项是( )。 ABCD A.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的绝缘电阻 B.当有两个一次绕组时,还应测量一次绕组间的绝缘电阻 C.有末屏端子的,测量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 D.测量二次绕组对一次绕组及地的绝缘电阻 2389.站用交流电源屏柜所使用的材料机械强度、防腐蚀性、热稳定、绝缘及耐着火性能等均通过( )验证。 C A.出厂试验 B.交接试验 C.型式试验 D.例行试验 2390.站用交流电源设备应能耐受不超过额定值的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电动力,应通过( )验证。 D A.交接试验 B.型式试验 C.例行试验 D.保护电路试验 2391.站用交流电源柜内小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带电的导体之间,以及( )的电气间隙不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 B A.裸露带电导体与不带电导体之间 B.裸露带电导体与未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 C.带电导体与未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 D.带电导体与不带电导体之间 2392.当输入过电压时,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装置应具有过电压关机保护功能或输入自动切换功能,输入恢复正常后,应能( )原工作状态。 B A.缓慢恢复 B.自动恢复 C.立即恢复 D.及时恢复 2393.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出厂试验中,在设备的交流输入端,( )各次谐波电流含有率均应不大于30%。 C A.第1次~第19次 B.第1次~第20次 C.第2次~第19次 D.第2次~第20次 2394.站用交流电源柜出厂验收要求,柜体底部应装有截面积不小于( )的接地铜排,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缆连接到二次等电位地网。 C A.30mm2 B.50mm2 C.100mm2 D.120mm2 2395.站用交流电源柜上表计量程应在测量范围内,最大值应在满量程( )。指针式仪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数字表应采用四位半表。 A A.85%以上 B.85%以下 C.80%以上 D.80%以下 2396.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出厂试验要求在正常运行时,自冷式设备的噪声最大值应不大于( )dB(A),风冷式设备的噪声最大值应不大于60dB(A)。 D A.40 B.45 C.50 D.55 2397.站用交流电源柜中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 C A.导线不得旋转 B.导线不得弯折 C.导线的旋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 D.导线的旋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 2398.站用交流电源柜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及功率表指示应正确,其中交流电源相间电压值应不超过420V、不低于380V,三相不平衡值应( )。 D A.大于12V B.小于12V C.大于10V D.小于10V 2399.站用交流电源柜分合闸时对应的指示回路指示正确,储能机构运行正常,储能状态指示正常,输出端输出电压正常,( )过程无跳跃。 B A.分闸 B.合闸 C.分合闸 D.重合闸 2400.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试验数据应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法和( )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C A.横向比分析法 B.纵向比分析法 C.横纵比分析法 D.出厂值对比 2401.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交流配电室环境温度不超过+40℃,且在( )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下限为-5℃;最高温度为+40℃时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 B A.12h一个周期 B.24h一个周期 C.12h两个周期 D.24h两个周期 2402.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交流配电室应有温度控制措施,应配备通风、( )设备,防止凝露导致绝缘事故。 A A.除湿防潮 B.加热防寒 C.防毒 D.防小动物 2403.站用交流电源屏柜上的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在振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振措施,且屏柜安装的偏差应在( )内。 A A.允许范围 B.技术协议要求 C.用户要求 D.制造厂设计范围 2404.站用交流电源屏柜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且端部压接有终端附件的多股软铜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 C A.1.5mm2 B.2mm2 C.4mm2 D.5mm2 2405.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电缆进出站用交流电源屏柜的底部或顶部以及电缆管口处应进行( ),封堵应严密。。 B A.防水封堵 B.防火封堵 C.防小动物封堵 D.防寒封堵 2406.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具有并机功能的UPS在额定负载电流的50%~100%范围内,其均流不平衡度应不超过正负( )。 C A.0.02 B.0.03 C.0.05 D.0.08 2407.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直流电压应满足现场需求,电压范围不超过直流电源标称电压的( ),特殊要求的电压范围:上限值为蓄电池组充电浮充电装置的上限,下限值为单个蓄电池额定电压值与蓄电池个数乘积的85%。 A A.80%~130% B.85%~130% C.80%~135% D.85%~135% 2408.检修旁路功能不间断电源系统正常运行时由站用( )供电,当交流输入电源中断或整流器故障时,由站内直流电源系统供电。 B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C.交流或直流 D.交直流轮换 2409.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标准卡中,交流耐压试验的验收标准为:配电装置、低压电器连同所连接电缆及二次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述规定:试验电压为( )(当回路的绝缘电阻值在10MΩ以上时,可使用2500V兆欧表代替),试验持续时间为( ),无击穿放电现象。 B A.1500V1min B.1000V1min C.1500V1min D.1000V2min 2410.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标准卡中,铭牌标志的验收标准为( )。 ABCD A.屏柜设备制造厂家的名称 B.型号 C.编号 D.生产日期 2411.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标准卡中,母线安装的验收标准为( )。 ABCD A.母线的布置应使其不会发生内部短路,能够承受安装处的最大短路应力及短路耐受强度 B.母线应采用阻燃热缩绝缘护套绝缘化处理 C.支持母线的金属构件、螺栓等均应镀锌,母线安装时接触面应保持洁净,螺栓紧固后接触面紧密,各螺栓受力均匀 D.在一个柜架单元内,主母线与其他元件之间的导体布置应采取避免相间或相对地短路的措施 2412.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标准卡中,过载和短路保护的验收标准为( )。 ABCD A.输出功率在额定值的105%~125%范围时,运行时间大于或等于10min后自动转旁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B.输出功率在额定值的125%~150%范围时,运行时间大于或等于1min后自动转旁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C.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值的150%或短路时,应立刻转旁路。旁路开关要有足够的过载能力使配电开关脱扣,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D.原则上配电开关的脱扣电流应不大于装置额定输出电流的50% 2413.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标准卡中,屏柜结构的验收标准为( )。 ABCD A.柜体应设有保护接地,接地处应有防锈措施和明显标志。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门锁可靠 B.紧固连接应牢固、可靠,所有紧固件均具有防腐镀层或涂层,紧固连接应有防松动措施 C.元件和端子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不重叠,便于维护拆装。长期带电发热元件的安装位置应在柜内上方 D.屏柜所使用的材料机械强度、防腐蚀性、热稳定、绝缘及耐着火性能等均通过型式试验验证 2414.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标准卡中,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竣工(预)验收的外观及功能检查验收标准为( )。 ABCD A.设备铭牌齐全、清晰可识别、不易脱色 B.负荷开关位置正确,指示灯正常 C.不间断电源装置风扇运行正常 D.屏柜内各切换把手位置正确 2415.电容量和介损试验中试验电源的频率应为额定频率,其偏差不大于( )。 D A.±1% B.±2% C.±4% D.±5% 2416.下列关于电容量与介质损耗因数测试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测量前记录被试品实时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 B.尽量缩短测量引线以减小误差 C.多节串联的容性设备,应分节独立测量 D.现场测量存在电场和磁场干扰影响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消除 2417.有绕组的被试品进行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时,与被试部位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连在一起加压,其余绕组端子均(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应采用( )。 AC A.接地 B.短路 C.末端屏蔽法 D.首端屏蔽法 2418.介损测试仪器主要有( )。 ABC A.西林电桥 B.M型电桥 C.电流比较型电桥 D.单臂电桥 2419.介损测试主要有( )。 ABC A.西林电桥 B.M型电桥 C.电流比较型电桥 D.电压比较型电桥 2420.影响设备介质损耗测试的外部因素有( )。 ABCD A.温度、湿度 B.表面脏污 C.电场磁场 D.试验接线方式 2421.下列关于电容量与介质损耗因数测试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测试时记录现场温度及空气湿度 B.测试过程中测试设备和被试品外壳必须良好接地 C.测试完成切断高压电源并对被试品充分放电,在再次升压前,先取下放电棒,防止带接地放电棒升压 D.测试数据超标时应考虑被试品表面污秽、环境湿度等因素,必要时可对被试品表面进行清洁或干燥处理后重新测量 2422.(串级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20℃)≤( )。 A A.0.02 B.0.01 C.0.03 D.0.05 2423.(油纸绝缘)电压互感器 介质损耗因数tanδ≤( )。 B A.0.003 B.0.005 C.0.002 D.0.001 2424.电力变压器 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110(66)kV~220kV≤( )。 A A.0.008 B.0.005 C.0.003 D.0.010 2425.电力变压器 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330kV及以上≤( )。 C A.0.001 B.0.003 C.0.005 D.0.007 2426.电力变压器 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35kV及以下≤( )。 C A.0.08 B.0.010 C.0.015 D.0.020 2427.电力变压器绕组电容量( )。 D A.与上次试验结果相比有明显变化 B.无变化 C.与上次试验结果相同 D.与上次试验结果相比无明显变化 2428.电流互感器 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D A.±1% B.±2% C.±3% D.±5% 2429.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C A.±1% B.±32% C.±2% D.±5% 2430.高压套管电容量( )。 C A.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警示值) B.与初始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C.1.与初始值相比无明显变化;2.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警示值) D.1.无变化;2.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警示值)" 2431.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20℃)≥550 kV≤( )。 C A.0.001 B.0.003 C.0.007 D.0.005 2432.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20℃)252~363kV≤( )。 B A.0.003 B.0.008 C.0.005 D.0.001 2433.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20℃)72.5~126kV≤( )。 A A.0.01 B.0.02 C.0.03 D.0.05 2434.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将结果与有关数据比较,包括( ),与历次同温度下的数据比较等。 ABCD A.同一设备的各相的数据 B.同类设备间的数据 C.出厂试验数据 D.耐压前后数据 2435.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若试验结果超标,结合( )等试验项目结果综合判断。 ABCD A.绝缘电阻 B.绝缘油试验 C.耐压、红外成像 D.高压介损 2436.为便于电容量和介损试验数据的比较,宜将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数值换算至20℃,20℃~80℃温度范围内,经验公式( )。式中tanδ0:温度为t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值(一般取t0=20℃);tanδ:温度为t时的介质损耗因数值。 C A.tanδ=tanδ0×1.1∧(t-t0) B.tanδ=tanδ0×1.2∧(t-t0) C.tanδ=tanδ0×1.3∧(t-t0) D.tanδ=tanδ0×1.4∧(t-t0) 2437.试验电源采用的正弦波,波形失真度不大于( )。 C A.0.02 B.0.03 C.0.05 D.0.1 2438.电容量测量范围:在10kV试验电压下,电容量的内施法测量范围不小于( )。 B A.20000pF B.40000pF C.60000pF D.80000pF 2439.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应了解充油电力设备绝缘油的( )性能(包括油的tanδ)的最近试验结果。 BD A.物理 B.电气 C.机械 D.化学 2440.介质损耗因数测量范围( ), 电容量测量范围:在10kV试验电压下,电容量的内施法测量范围不小于( )。 AD A.0~0.1 B.0~0.2 C.10000pF D.40000pF 2441.介质损耗因数测量范围为( )。 C A.0~0.001 B.0~0.01 C.0~0.1 D.0~1 2442.有绕组的被试品进行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时,与被试部位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连在一起加压,其余绕组端子均( )。 C A.悬空 B.短路 C.接地 D.屏蔽 2443.变压器介质损耗测量温度以变压器( )为准 D A.油温 B.油温温升 C.油温温差 D.上层油温 2444.变压器介质损耗测量温度以变压器上层油温为准,且应在变压器上层油温低于( )℃时测量。 C A.30 B.40 C.50 D.60 2445.110(66)kV-220kV油浸式变压器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B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15 2446.电力变压器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正确的是:( )。 ACD A.330kV及以上:≤0.005(注意值) B.220kV及以上:≤0.005(注意值) C.110(66)kV~220kV:≤0.008(注意值) D.35kV及以下:≤0.015(注意值) 2447.110kV油浸式变压器高压套管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C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15 2448.220kV油浸式变压器高压套管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B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15 2449.电流互感器电容量测试初值差不超过( ) A A.正负5% B.正负10% C.负5%,正10% D.正5% 2450.110kV电流互感器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C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15 2451.220kV电流互感器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B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15 2452.电容式压互感器电容量测试初值差不超过( )。 A A.正负2% B.正负5% C.正负10% D.负5%,正10% 245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串级式)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D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2 2454.直流柜内的端子应装设在柜的两侧或( ),直流柜背面应设置防止直接接触带电元件的面板,直流屏柜间应有侧板,以防止事故扩大。 B A.中部 B.中部下方 C.中部上方 D.背部 2455.直流柜正面操作设备的布置高度不应超过( ),距地高度不应低于400mm。 C A.600mm B.1200mm C.1800mm D.2400mm 2456.直流充电装置的输出直流电流在50%~110%额定值中( )时,应能自动限流,降低输出直流电压。 C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任一数值 D.邻近最大值 2457.直流充电装置的限流及限压性能应在恢复到正常负载条件以后,应能自动地将输出( )恢复到正常值工作。 B A.直流电压 B.直流电流 C.交流电流 D.交流电流 2458.直流充电装置出厂验收,交流输入电压超过规定的波动范围后,整流模块应自动进行保护并延时关机。当电网电压正常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整流模块交流电压输入回路短路时能跳开本充电装置的( )。 A A.交流输入 B.直流输入 C.交流输出 D.直流输出 2459.直流充电装置在试验控制充电装置时,应能自动进行( )运行状态切换。 B A.浮充电→恒压充电→恒流限压充电 B.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 C.恒压充电→恒流限压充电→浮充电 D.恒流限压充电→浮充电→恒压充电 2460.直流保护电器出厂验收,直流保护器的安秒特性应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通以( )(约定不脱扣电流)的电流至约定时间,断路器不应脱扣。然后在5s内把电流稳定升至1.45In(约定脱扣电流)的电流,断路器应在约定时间内脱扣。 A A.1.13In B.1.12In C.1.11In D.1.10In 2461.直流保护电器出厂验收,直流断路器的( )不应使用熔断器。 A A.下级 B.上级 C.下级或上级 D.下级及上级 2462.直流保护电器出厂验收,直流回路严禁采用交流空气断路器,应采用具有( )断路器。 C A.手动脱扣功能的直流 B.手动脱扣功能的交流 C.自动脱扣功能的直流 D.自动脱扣功能的交流 2463.直流断路器应具有( )和反时限过流保护功能,当不满足选择性保护配合时,应增加短延时电流速断保护;直流断路器额定电压应大于或者等于回路的最高工作电压,额定电流大于回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B A.瞬时电压速断 B.瞬时电流速断 C.限时电流速断 D.限时电压速断 2464.蓄电池出口回路熔断器应带有报警触点,其它熔断器( )带报警触点。 B A.无需 B.也可 C.应该 D.必须 2465.蓄电池除排气阀外,其他各处均要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检查是否能承受( )正压或负压。 C A.10kPa B.30kPa C.50kPa D.70kPa 2466.直流柜内底部应装有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铜缆引至接地网可靠接地。 C A.10mm2 B.30mm2 C.50mm2 D.100mm2 2467.直流充电装置的监视电压表计的精度应不低于( )。 A A.1.5级 B.1.3级 C.1.1级 D.0.8级 2468.蓄电池竣工验收中,电压为22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 );电压为11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300kΩ。 A A.500kΩ B.1000kΩ C.1500kΩ D.2000kΩ 2469.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蓄电池出厂验收的外观、极性检查验收标准为蓄电池外形尺寸是否符合制造商产品图样或文件规定蓄电池的外观不应有( )及污迹。 ABCD A.裂纹 B.变形 C.漏液 D.渗液 2470.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直流保护电器出厂验收的短路能力测试验收标准为( )。 BC A.断路器在工频及额定工作电压下应能接通和分断额定短路能力及以上的任何电流值 B.断路器在工频及额定工作电压下应能接通和分断额定短路能力及以下的任何电流值 C.功率因数应不小于或者时间常数应不大于相关规定限值 D.功率因数应不大于或者时间常数应不小于相关规定限值 2471.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直流充电装置出厂验收的母线调压装置验收标准为( )。 ABD A.硅元件的额定电流应满足所在回路最大负荷电流的要求 B.硅元件应有耐受冲击电流的短时过载和承受反向电压的能力 C.母线调压装置的标称电压不小于系统标称电压的25% D.母线调压装置的标称电压不小于系统标称电压的15% 2472.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直流柜体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检查的验收标准包含: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带电的导体之间,及裸露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 ),爬电距离不小于( )。 B A.8mm12mm B.12mm20mm C.8mm20mm D.16mm20mm 2473.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直流柜体接地检查的验收标准为:直流柜内底部应装有不小于( )mm2的接地铜排,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mm2铜缆引至接地网可靠接地。 A A.10050 B.7550 C.10075 D.5075 2474.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充电装置检查验收的控制程序试验验收标准为( )。 ABCD A.试验控制充电装置应能自动进行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运行状态切换 B.试验充电装置应具备自动恢复功能,装置停电时间超过10分钟后,能自动实现恒流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工作方式切换 C.恒流充电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20%In~130%In(In-额定电流) D.恒压运行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0~100%In 2475.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蓄电池检查验收的电气绝缘性能试验验收标准为( )。 BD A.电压为22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kΩ B.电压为22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kΩ C.电压为11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kΩ D.电压为11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300kΩ 2476.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直流系统的绝缘及绝缘监测装置检查验收的通讯功能试验验收标准为( )。 ACD A.遥信:人为模拟各种故障,应能通过与监控装置通信接口连接的上位计算机收到各种报警信号及设备运行状态指示信号 B.遥感:改变设备运行状态,应能通过与监控装置通信接口连接的上位计算机收到装置发出当前运行状态下的数据 C.遥测:改变设备运行状态,应能通过与监控装置通信接口连接的上位计算机收到装置发出当前运行状态下的数据 D.遥控:应能通过与监控装置通信接口连接的上位计算机对设备进行开机、关机、充电、浮充电状态的转换 2477.西林电桥的四个桥臂由( )组阻抗元件所组成。 C A.两 B.三 C.四 D.五 2478.因变压器的外壳直接接地,所以现场测量时采用交流电桥( )(或用M型介质试验器)进行。 B A.正接法 B.反接法 C.自激发 D.末端屏蔽法 2479.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环境( )。 A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B.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D.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2480.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待试设备要求( ) 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D.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2481.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 )试验电源,( ),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 )。 BCD A.断开 B.放电 C.短路 D.接地 2482.空载试验的试验电压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为监视试验中电压波形,三相变压器与单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时,均需测量电压( )。 CD A.峰值 B.有效值 C.方均根值 D.平均值 2483.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用的设备关键设备为( )。 ABC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功率分析仪(或功率计、电流表、电压表) D.绝缘电阻表 2484.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用的设备通常有(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 ABC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功率分析仪(或功率计、电流表、电压表) D.绝缘电阻表 2485.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用的设备通常有试验变压器、调压设备、功率分析仪(或功率计、电流表、电压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其中关键设备为( )。 ABC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功率分析仪 D.电压互感器 2486.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实验准备,正确的是(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2487.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试验,正确的是( )。 ABCD A.如果施加电压的线圈有分接,则应在额定分接位置。 B.所使用互感器的极性必须正确连接,一、二次极性相对应 C.试验结果应考虑排除仪器仪表损耗以及线路损耗的影响 D.试验中所有接入系统的一次设备都要按要求试验合格,设备外壳和二次回路应可靠接地 2488.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试验,自( )电压开始应均匀升压,均为每秒2%试验电压的速率升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BD A.60% B.75% C.1% D.2% 2489.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方法( ). A A.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一般是在低压侧施加正弦波形的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其它线圈开路的情况进行 B.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一般是在高压侧施加正弦波形的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其它线圈开路的情况进行 C.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一般是在高压侧施加方波的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其它线圈开路的情况进行 D.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一般是在低压侧施加方波的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其它线圈开路的情况进行 2490.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线路损耗的数值可用有以下两种方法获得( )。 C A.断开试品、将试验线路的端部短路,施加三相电流的平均值,从功率表中读取 B.用试验电流的平方与三相试验线路电阻的乘积计算得出 C.断开试品、将试验线路的端部短路,施加三相电流的平均值,从功率表中读取;用试验电流的平方与三相试验线路电阻的乘积计算得出 D.断开试品、将试验线路的端部开路,施加三相电流的平均值,从功率表中读取 2491.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试验,线路损耗的数值可用有以下方法获得( )。 AC A.断开试品、将试验线路的端部短路,施加三相电流的平均值,从功率表中读取 B.断开试品、将试验线路的端部短路,施加单相电流的平均值,从功率表中读取 C.用试验电流的平方与三相试验线路电阻的乘积计算得出 D.用试验电流的平方与单相试验线路电阻的乘积计算得出 2492.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试验,仪表损耗包括( )。 ABC A.电压表的电压线圈的损耗 B.功率表的电压线圈的损耗 C.电压互感器的损耗 D.电流互感器的损耗 2493.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为了测量准确,连接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电流线不小于( )、电压线不小于( ),且接触良好。 B A.1.5mm2、1.5mm2 B.2.5mm2、1.5mm2 C.1.5mm2、2.5mm2 D.2.5mm2、2.5mm2 2494.空载损耗及空载电流试验步骤 包括下列哪个?( )。 A A.升至试验电压,读取并记录试验电压、电流及功率 B.电流回路应连接牢固,防止试验过程中断开 C.试验接线时确保功率表极性接线正确 D.试验用调压器避免采用移圈式调压器 2495.空载损耗及空载电流试验步骤 包括下列哪个?( )。 B A.试验用调压器避免采用移圈式调压器 B.被试品试验接线并检查确认接线正确 C.试验接线时确保功率表极性接线正确 D.电流回路应连接牢固,防止试验过程中断开 2496.空载损耗及空载电流试验步骤 包括下列哪个?( )。 C A.电流回路应连接牢固,防止试验过程中断开 B.试验接线时确保功率表极性接线正确 C.降压至零然后断开电源,充分放电,结束试验 D.试验用调压器避免采用移圈式调压器 2497.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试验标准( )。 A A.测量结果与上次相比,无明显差异 B.测量结果与上次相比,有明显差异 C.无差异 D.有差异 2498.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试验标准( )。 C A.对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2% B.对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5% C.对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10% D.对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3% 2499.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B A.10 B.15 C.5 D.7 2500.变压器空载试验试验电压一般应为额定电压频率,若频率不能满足,相差不能超过( )。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5% D.正负10% 2501.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电压频率( ) C A.一般应为额定电压频率 B.相差不能超过±5% C.试验电压一般应为额定电压频率,若频率不能满足,相差不能超过±5% D.相差不能超过±10% 2502.为监视试验中电压波形,三相变压器与单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时,均需测量电压( )。 BC A.峰值 B.方均根值 C.平均值 D.低值 2503.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尽量采用( )的自耦式调压器。 AC A.波形畸变小 B.波形畸变大 C.阻抗电压低 D.阻抗电压高 2504.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为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并联一台( )串联的滤波器。 AB A.电感 B.电容 C.电阻 D.电抗 2505.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尽量采用波形畸变小和阻抗电压低的( ),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为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并联一台电感、电容串联的滤波器。 A A.自耦式调压器 B.有载分接调压器 C.双绕组调压器 D.三绕组调压器 2506.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测量用电流及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仪表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 AB A.0.2 B.0.5 C.0.2S D.0.5S 2507.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用电流及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等级不低于( )。 B A.0.1级 B.0.2级 C.0.3级 D.0.5级 2508.空载试验中,测量用电流及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仪表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 B A.0.2、0.2 B.0.2、0.5 C.0.5、0.2 D.0.5、0.5 2509.空载试验中,功率表应选用cosφ小于( ),准确度不低于( )级的低功率因数表。 B A.0.2、0.2 B.0.2、0.5 C.0.5、0.2 D.0.5、0.5 2510.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一般是在( )施加正弦波形的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其它线圈开路的情况进行。 B A.高压侧 B.低压侧 C.高压或低压侧 D.高压和低压侧 2511.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如果施加电压的线圈有分接,则应在( )分接位置。 B A.最大 B.额定 C.最小 D.任意 2512.空载试验结果应考虑排除( )损耗的影响。 AB A.仪器仪表 B.线路 C.铁损 D.铜损 2513.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2514.短路阻抗测试被测设备温度应在( )。 C A.0℃~+135℃ B.-5℃~+130℃ C.-5℃~+135℃ D.0℃~+130℃ 2515.短路阻抗测试的环境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被测设备温度:-5℃~+135℃ D.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2516.短路阻抗测试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C A.15℃ B.25℃ C.5℃ D.-5℃ 2517.短路阻抗测试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B A.85% B.80% C.75% D.70% 2518.短路阻抗测试对待试设备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D A.无异常 B.设备外观清洁 C.设备外观脏污 D.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2519.下列关于短路阻抗试验中对待试设备的要求,正确的是( )。 AC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测量变压器短路阻抗,低压侧母线可不用拆除,高压侧母线必须拆除 C.保证引线与变压器套管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D.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2520.短路阻抗测试的安全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 A.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B.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可以直接放电 C.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低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D.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不需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2521.短路阻抗测试的安全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B A.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一人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C.高压试验工作要少于两人 D.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三人 2522.短路阻抗测试的安全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B A.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单极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或刀座上加绝缘罩 B.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或刀座上加绝缘罩 C.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未断开的双极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或刀座上加绝缘罩 D.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 2523.短路阻抗测试的安全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C A.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可以直接做试验 B.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做试验再放电 C.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做试验 D.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不能进行试验 2524.短路阻抗测试试验电流不宜小于( )。 C A.2A B.4A C.5A D.10A 2525.三绕组变压器,短路阻抗应在( )进行测量。 ABC A.在绕组1与绕组2间 B.在绕组2与绕组3间 C.在绕组3与绕组1间 D.各绕组对地之间 2526.下列关于短路阻抗的做法,正确的是( )。 AB A.试验前准确测量或计算绕组平均温度 B.三绕组变压器,短路阻抗应在成对的绕组间进行测量 C.试验时,非被试绕组短路 D.测试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对所有绕组对用三相法进行复测 2527.测量短路阻抗的方法正确的选项是( )。 BC A.与开关的位置无关,不需要改变分接开关的位置 B.按选定的接线方式进行短路阻抗测量 C.应将被测绕组对的不加压侧所有接线端全部短接,被试品试验接线并检查确认接线正确 D.应将被测绕组对的不加压侧所有接线端全部开路,被试品试验接线并检查确认接线正确 2528.短路阻抗测试的试验步骤,正确的是( )。 ABCD A.对被试设备进行放电,正确记录分接开关的位置和绕组平均温度 B.应将被测绕组对的不加压侧所有接线端全部短接,被试品试验接线并检查确认接线正确 C.按选定的接线方式进行短路阻抗测量 D.记录试验数据,拆除试验接线并断电 2529.测100MVA以上容量变压器的绕组参数时,测试系统引向被试变压器的电流线和电压线应( )。 B A.合并 B.分开 C.不分开 D.单独测试 2530.短路阻抗测试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BCD A.在短路试验前,应将变压器本体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 B.外部短路故障后的检测可增加短路时绕组所在分接位置的检测 C.对加压侧绕组为D接线的三相变压器,用单相法测试时,应做好相应的短接 D.测100MVA以上容量变压器的绕组参数时,测试系统引向被试变压器的电流线和电压线应分开 2531.短路阻抗测试时,先将被测绕组对的不加压侧所有接线端全部短接,短接线及其接触电阻的总阻抗不得大于( ) D A.被测绕组对短路侧等值阻抗的0.2% B.被测绕组对短路侧等值阻抗的0.3% C.被测绕组对短路侧等值阻抗的0.5% D.被测绕组对短路侧等值阻抗的0.1% 2532.下列关于短路阻抗测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在短路阻抗试验前,应将变压器本体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短路 B.变压器外部短路故障后的短路阻抗检测可增加短路时绕组所在分接位置的检测 C.测试时,被加压绕组和被短接绕组均应置于额定分接位置 D.测试时,先将被测绕组对的不加压侧所有接线端全部短接 2533.短路阻抗测试,容量 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 220kV 以下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 )。 D A.±1% B.±3% C.±1.5% D.±2% 2534.短路阻抗测试,容量 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 220kV 以下的变压器三相之间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 )。 B A.2.0% B.2.5% C.3.0% D.3.5% 2535.短路阻抗测试,容量 100MVA以上或电压等级 220kV 以上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 )。 C A.±1.2% B.±1.4% C.±1.6% D.±1.8% 2536.短路阻抗测试,容量 100MVA以上或电压等级 220kV 以上的变压器三相之间的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 )。 A A.2% B.1% C.5% D.3% 2537.短路阻抗测试的试验标准,正确的是( )。 ABC A.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2% B.容量100MVA以上或电压等级220kV以上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1.6% C.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三相之间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2.5% D.容量100MVA以上或电压等级220kV以上的变压器三相之间的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3% 2538.容量100MVA及以上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上的变压器短路阻抗试验标准是,初值差不超过( )。 C A.正负3% B.正负2% C.正负1.6% D.正负1% 2539.容量100MVA及以上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上的变压器短路阻抗试验标准是,三相之间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 )。 A A.0.02 B.0.016 C.0.025 D.0.03 2540.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短路阻抗试验标准是,初值差不超过( )。 B A.正负3% B.正负2% C.正负1.6% D.正负1% 2541.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短路阻抗试验标准是,三相之间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 ) C A.0.02 B.0.016 C.0.025 D.0.03 2542.短路阻抗测试,判断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C A.建立出厂、交接原始资料数据库 B.建立交接原始资料数据库 C.建立包含出厂、交接和现场首次试验值的原始资料数据库 D.现场首次试验值的原始资料数据库 2543.结合( )、局部放电,进行绕组频率响应的分析、油中气体的色谱分析等结果综合分析,可使变压器绕组有无变形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更为准确可靠。 ABCD A.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B.绕组对和绕组对地的等值电容 C.变压器空载电流 D.空载损耗 2544.短路阻抗测试要求被测设备温度范围( )。 B A.负5℃~正100℃ B.负5℃~正135℃ C.正5℃~正100℃ D.正5℃~正135℃ 2545.变压器绕组参数测试可以使用标称380/220V,50Hz的电源,测试电源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频率偏差不大于(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大于( )。 A A.±0.5Hz、2% B.±0.5Hz、1% C.±1Hz、2% D.±1Hz、1% 2546.短路阻抗测试,变压器绕组参数测试可以使用标称380/220V,50Hz的电源,测试电源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0%,其中奇次谐波不大于( ),偶次谐波不大于( )。 C A.2%、2% B.2%、4% C.4%、2% D.4%、4% 2547.短路阻抗测试,测试电源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 ),其中奇次谐波不大于( ),偶次谐波不大于( )。 ABD A.5.0% B.4.0% C.3.0% D.2.0% 2548.测量三绕组变压器短路阻抗时,非被测绕组( )。 C A.短路 B.接地 C.开路 D.短路接地 2549.对于分接范围超过正负5%的变压器,应对( )分接进行短路阻抗测量。 ABC A.主分接 B.极限正 C.极限负 D.任意 2550.检测被加压绕组为YN接线的三相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现场测试接线方法有( )。 AB A.三相四线法 B.单相电源法 C.三相三线法 D.D接的三相变压器绕组参数用单相电源法 2551.对加压侧绕组为D接线的三相变压器测量短路阻抗,用单相法测试时,应做好相应的( )。 A A.短接 B.开路 C.接地 D.短路并接地 2552.对加压侧绕组为YN接线的三相变压器测量短路阻抗,用三相法测试时,( )应良好连接。 ABC A.变压器被加压绕组的中性点(N) B.测试系统的中性点 C.测试电源的中性点 D.非被测绕组 2553.短路阻抗测试应结合( )等结果综合分析,可判断变压器绕组有无变形及其严重程度。 ABC A.绕组的直流电阻 B.变压器空载电流、空载损耗 C.绕组频率响应的分析 D.绕组的介质损耗 2554.绕组频率响应分析的试验仪器要求,检测仪器应具备( )的动态检测范围,且在( )范围内的检测精度应小于±1dB。 BD A.-100dB~100dB B.-100dB~20dB C.-80dB~80dB D.-80dB~20dB 2555.绕组频率响应分析的试验仪器要求,信号源输出正弦波信号的频率精度应不大于( ),扫描频率的间隔应小于( )。 AD A.0.01% B.0.02% C.1kHz D.2kHz 2556.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试验仪器的扫描频率间隔:扫描频率的间隔应小于( )。 B A.1kHz B.2kHz C.3kHz D.4kHz 2557.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试验仪器的扫频检测范围:扫频范围应为( ),可分成若干频段分别检测。 B A.0.5kHz~1MHz B.1kHz~1MHz C.1kHz~1.5MHz D.1kHz~2MHz 2558.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试验仪器的扫频检测方式:采用( )分布的扫频检测方式。 C A.直线 B.对数 C.线性 D.平方 2559.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扫描频率的间隔应小于( )。 C A.0.1kHz B.1kHz C.2kHz D.10kHz 2560.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信号源输出正弦波信号的频率精度应不大于( )。 A A.0.0001 B.0.001 C.0.002 D.0.005 2561.下列关于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D A.采用线性分布的扫频检测方式 B.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信号源输出正弦波信号的频率精度应不大于0.1% C.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扫描频率的间隔应小于1kHz D.数据存储应采用纯文本格式保存检测数据,以便数据的传递和比较 2562.待试设备绕组的频率响应特性与分接开关的位置有关,建议在( )分接位置下测量,或者应保证每次测量时分接开关均处于相同的位置。 C A.最低 B.额定 C.最高 D.任意 2563.绕组频率响应分析的试验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A.绕组扫频响应曲线与原始记录基本一致时,即绕组频响曲线的各个波峰、波谷点所对应的幅值及频率基本一致时,可以判定被测绕组没有变形 B.待试设备绕组的频率响应特性与分接开关的位置有关,建议在最高分接位置下测量,或者应保证每次测量时分接开关均处于相同的位置 C.因测量信号较弱,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测量端应与待试设备绕组端头稳定、可靠联接,减小接触电阻 D.两个信号检测端的接地线均应可靠连接在待试设备外壳上的明显接地端(待试设备顶部的铁心接地端),接地线应尽可能短且不应缠绕 2564.绕组频率响应分析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待试设备铁心、夹件必须与外壳可靠接地,测试仪器必须与待试设备外壳可靠接地 B.测试仪器输入单元和检测单元的接地线应共同联接在待试设备铁心接地处 C.无铁心外引接地的变压器则应将测试接地线可靠接地 D.测量前应断开与待试设备套管端头相连的所有引线,并使拆除的引线尽可能远离被测待试设备套管 2565.绕组频响曲线的各个波峰、波谷点所对应的( )基本一致时,可以判定被测绕组没有变形。 C A.幅值 B.频率 C.幅值及频率 D.时间 2566.下列关于绕组频响测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C A.对于套管引线无法拆除的待试设备,可利用套管末屏抽头作为响应端进行检测,但应注明,并应与同样条件下的检测结果作比较 B.待试设备绕组的频率响应特性反应的是绕组特性,与分接开关的位置无关 C.绕组频响测试激励端和响应端的接地线应可靠连接接地 D.因测量信号较弱,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测量端应与待试设备绕组端头稳定、可靠联接,增大接触电阻 2567.在进行绕组频响测试中,下列几种激励端响应端接线方式错误的是( )。 C A.OA,OB,OC B.ab,bc,ca C.AB,AC,BC D.ax,by,cz 2568.绕组频率响应的试验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BCD A.当频响特性曲线低频段(1kHz~100kHz)的波峰或波谷发生明显变化,绕组电感可能改变,可能存在匝间或饼间短路的情况 B.当频响特性曲线中频段(100kHz~600kHz)的波峰或波谷发生明显变化,绕组可能发生扭曲和鼓包等局部变形现象 C.当频响特性曲线高频段(>600kHz)的波峰或波谷发生明显变化,绕组的对地电容可能改变。可能存在线圈整体移位或引线位移等情况 D.待试设备绕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中波峰或波谷分布位置及数量的变化,是分析待试设备绕组变形的重要依据 2569.绕组频率响应分析,待试设备绕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中分析待试设备绕组变形的重要依据是( )。 AB A.波峰或波谷分布位置 B.波峰或波谷数量的变化 C.波峰或波谷的大小 D.波峰或波谷的变化频率 2570.绕组频率响应分析,用频率响应法分析判断待试设备绕组变形,主要是对绕组幅频响应特性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并综合考虑( )等因素。 ABCD A.待试设备遭受短路冲击的情况 B.待试设备结构 C.电气试验 D.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2571.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 当频响特性曲线高频段( )的波峰或波谷发生明显变化,绕组的对地电容可能改变。可能存在线圈整体移位或引线位移等情况。 C A.1kHz~100kHz B.100kHz~600kHz C.>600kHz D.1kHz~1000kHz 2572.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当频响特性曲线低频段( )的波峰或波谷发生明显变化,绕组电感可能改变,可能存在匝间或饼间短路的情况。 A A.1kHz~100kHz B.100kHz~600kHz C.>600kHz D.1kHz~1000kHz 2573.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当频响特性曲线中频段( )的波峰或波谷发生明显变化,绕组可能发生扭曲和鼓包等局部变形现象。 B A.1kHz~100kHz B.100kHz~600kHz C.>600kHz D.1kHz~1000kHz 2574.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扫频范围应为( )。 B A.0.1kHz~1MHz B.1kHz~1MHz C.10kHz~1MHz D.1kHz~10MHz 2575.除非另有规定,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B A.0 B.5 C.10 D.15 2576.除非另有规定,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70 B.75 C.80 D.85 2577.除非另有规定,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均在( )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90% 2578.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10℃ C.15℃ D.8℃ 2579.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70% B.75% C.80% D.85% 2580.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待试设备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 A.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B.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C.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D.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2581.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待试设备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C A.设备外观脏污、无异常 B.设备外观清洁、有异常 C.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D.设备异常 2582.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待试设备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D A.待试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待试设备处于热备用状态 C.待试设备处于冷备用状态 D.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2583.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待试设备要求有( )。 AB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待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D.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2584.以下那一项不是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待试设备要求有( )。 C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待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D.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2585.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说法正确的是( )。 C A.未经过上岗培训 B.经过上岗培训,考试不合格 C.经过上岗培训,考试合格 D.未经过上岗培训,考试合格 2586.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B.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C.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各种试验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D.经过上岗培训,考试合格 2587.以下那一项不是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 D A.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B.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即可参加试验 2588.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安全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B A.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不需做标记 B.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 C.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不需做标记,但接后应进行检查 D.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可不进行检查 2589.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安全要求错误的是哪一项?( ) A A.高压试验工作单人进行。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B.试验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测试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但可以兼职其他工作 C.试验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正确无误仪表的开始状态应正确无误 D.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590.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安全要求有哪些?( ) ACD A.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B.试验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测试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但可以兼职其他工作 C.试验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正确无误仪表的开始状态应正确无误 D.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591.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的安全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 A.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B.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可以直接放电 C.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低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D.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不需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2592.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的安全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B A.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一人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C.高压试验工作要少于两人 D.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三人 2593.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的测量, 电压比电桥精度不低于( )。 A A.0.1% B.0.3% C.0.5% D.0.7% 2594.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的测量,要求电压比测试仪的精度不低于( )%。 B A.0.1 B.0.2 C.0.3 D.0.4 2595.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的测量,要求电压比测试仪的精度不低于( )。 C A.0.1% B.0.3% C.0.2% D.0.4% 2596.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的测量,要求电压比电桥精度不低于( )%。 A A.0.1 B.0.2 C.0.3 D.0.4 2597.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准备有哪些?(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参数,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是否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2598.变压器绕组电压比测量应在( )上进行。 A A.各分接 B.最大分接 C.最小分接 D.额定分接 2599.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是( )。 AD A.测量应分别在各分接上进行 B.三绕组变压器至少在包括第二对绕组在内的两对绕组上分别进行电压比测量 C.测量不应分别在各分接上进行 D.三绕组变压器至少在包括第一对绕组在内的两对绕组上分别进行电压比测量 2600.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 ABCD A.测试线应正确连接,防止高、低压接反 B.测试前应正确输入被测设备的铭牌、型号 C.变比试验应在直流电阻试验前进行,当具备试验条件时,还应对变压器进行消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 D.测试前应确认被试设备已经从原有系统中完全脱离,并用放电棒充分放电 2601.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验收的规定有哪些?( ) AC A.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是否完整、正确、符合规程要求 B.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是否完美、符合规程要求 C.恢复被试设备和试验仪器设备到试验前状态,与运维人员一起对设备进行变动的部位(拆接引线、短路接地等)进行检查、验收 D.恢复被试设备和试验仪器设备到试验时的状态,与运维人员一起对设备进行变动的部位(拆接引线、短路接地等)进行检查、验收 2602. 电压比测量中,电压比允许偏差:初值差不超过±( )%(额定分接);±( )%(其他分接)。 D A.0.50.5 B.1.00.5 C.1.01.0 D.0.51.0 2603.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5 B.10 C.15 D.20 2604.变比试验应在( )试验前进行,当具备试验条件时,还应对变压器进行消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 B A.绝缘电阻 B.直流电阻 C.介质损耗 D.局部放电 2605.变比试验应在直流电阻试验前进行,当具备试验条件时,还应对变压器进行( ),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 B A.调压 B.消磁 C.短路 D.冲击 2606.变比试验检査( )的电压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电压比的规律。 A A.所有分接头 B.运行档位 C.额定档位 D.最大档位 2607.电压比测量后,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 A.各相应分接的电压比顺序应与铭牌相同 B.三相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或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必须与变压器的铭牌和出线端子标号相符 C.电压比测量中,额定分接电压比初值差应不超过±1.0% D.电压比测量中,非额定分接电压比初值差应不超过±0.5% 2608.电压比测量中,确定故障部位及匝数的多少可按下列哪些正确的方法进行( )。 AC A.所有分接中只有部分分接超差时,断定是高压绕组分接区错匝,应用高压某段分接绕组对低压绕组用设计匝数进行测量,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匝数 B.所有分接中只有部分分接超差时,断定是低压绕组分接区错匝,应用高压某段分接绕组对低压绕组用设计匝数进行测量,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匝数 C.所有分接均超差且误差相同时,如果故障误差小于低压绕组一匝的误差,判断为高压绕组公用段错匝 D.所有分接均超差且误差相同时,如果故障误差小于低压绕组一匝的误差,判断为低压绕组错匝 2609.额定档位下电压比初值差不得超过( )。 A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0.1% 2610.非额定档位下电压比初值差不得超过( )。 B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0.1% 2611.电压比测量中,所有分接中只有部分分接超差时,断定是( )分接区错匝,应用高压某段分接绕组对低压绕组用设计匝数进行测量,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匝数。 A A.高压绕组 B.低压绕组 C.中压绕组 D.平衡绕组 2612.避雷针本体安装验收中,独立避雷针无( )现象,其构架上不应安装其他设备。 BCD A.锈蚀 B.倾斜 C.摆动 D.基础沉降 2613.避雷针本体安装验收中,应检查避雷针连接部件应无( )。 ABC A.无松动 B.开裂 C.锈蚀 D.歪斜 2614.避雷针在到货验收中发现质量问题时,验收人员应及时告知( ),提出整改意见,并填入“到货验收记录”。 CD A.项目管理部门 B.设备运行管理单位 C.物资部门 D.制程厂家 2615.独立避雷针无倾斜、摆动、基础沉降现象,其构架上不应安装( ),钢管避雷针应有排水孔,须有双接地。 C A.爬梯 B.登高装置 C.其他设备 D.探照灯 2616.避雷针制造厂应随设备提供给买方下述资料:( )。 AB A.组部件检测报告 B.主要材料检验报告 C.材料制造厂家 D.材料清单 2617.避雷针竣工验收时,设计裕度偏小的避雷针应采取( )等改进措施。 ABC A.提高连接螺栓强度 B.增加螺栓数量 C.增大避雷针刚度 D.增大避雷针直径 2618.避雷器组部件在极端微气象、( )条件下不应发生脱落、断裂等事故。 B A.飓风 B.微气候 C.强雷雨 D.暴风雪 2619.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竣工验收,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时,应采取( )。 ABD A.均压措施 B.铺设卵石 C.铺设水泥路面 D.沥青地面 2620.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竣工验收时,断接卡应设置在距地面( )处。 B A.1.2m~1.5m B.1.5m~1.8m C.1.8m~2.0m D.2.0m~2.3m 2621.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竣工验收时,接地导通良好,导通电阻小于等于( )mΩ。 D A.50 B.100 C.150 D.200 2622.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竣工验收时,金属筒壁作引下线时筒壁厚度应不小于( ),金属筒壁底部与接地体链接应两点对称。 C A.2mm B.3mm C.4mm D.5mm 2623.避雷针与接地极应可靠连接,采用双接地引下线方式,接地牢固,( )的接地标志清晰。 A A.黄绿相间 B.黑色 C.蓝色 D.褐色 2624.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时,应采取( )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A A.均压措施 B.铺设水泥路面 C.开挖 D.加装可靠隔离 2625.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的距离应大于( )米,不满足的应有可靠隔离及均压措施。 B A.2 B.3 C.4 D.5 2626.配电装置构架上的避雷针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的连接点至变压器接地导体(线)与接地网连接点之间沿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 )米。 D A.2 B.5 C.10 D.15 2627.超声波探伤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有( )。 AC A.检测目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 B.检测目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oC C.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D.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2628.超声波探伤检测时,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B A.75 B.80 C.85 D.90 2629.超声波探伤检测时,检测目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oC。 C A.3 B.4 C.5 D.6 2630.超声波探伤检测对待测设备的要求错误的有( )。 A A.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C.支柱瓷绝缘子外表面清洁、光滑、干燥、无杂物 D.设备上无其它外部作业 2631.超声波探伤检测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有( )。 BCD A.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C.支柱瓷绝缘子外表面清洁、光滑、干燥、无杂物。 D.设备上无其它外部作业。 2632.超声波探伤检测对试验人员的要求错误有( )。 D A.熟悉支柱瓷绝缘子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分析方法 B.了解支柱瓷绝缘子专用超声波探伤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了解被测支柱瓷绝缘子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支柱瓷绝缘子故障频发的基本因素 D.了解支柱瓷绝缘子专用超声波探伤仪的操作方法 2633.超声波探伤检测对试验人员的要求有( )。 ABCD A.熟悉支柱瓷绝缘子超声波探伤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分析方法 B.了解支柱瓷绝缘子专用超声波探伤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了解被测支柱瓷绝缘子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支柱瓷绝缘子故障频发的基本因素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2634.超声波探伤检测的安全要求不正确的有( )。 B A.进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在斗臂车(检修平台)上实施检测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B.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6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C.检测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专人看守 D.检测时应确保被检测设备退出运行并与其它带电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635.超声波探伤检测的安全要求有( )。 ACD A.进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在斗臂车(检修平台)上实施检测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B.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6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C.检测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专人看守 D.检测时应确保被检测设备退出运行并与其它带电设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636.超声波探伤检测,采用支柱瓷绝缘子专用超声波探伤仪,该检测系统一般由( )及机械扫查装置等组成。 ABCD A.超声波检测仪 B.探头 C.耦合剂 D.试块 2637.超声波探伤检测对检测仪器的功能要求错误的有( )。 A A.闸门终点在整个显示范围内可变,闸门高度和宽度可调 B.检测仪器具备抗外部信号干扰的功能 C.自动校正探头的声速和零点偏移 D.具有屏幕锁定功能,可以随时冻结和锁定波形显示的声程 2638.超声波探伤检测对检测仪器的功能要求有( )。 BCD A.闸门终点在整个显示范围内可变,闸门高度和宽度可调 B.检测仪器具备抗外部信号干扰的功能 C.自动校正探头的声速和零点偏移 D.具有屏幕锁定功能,可以随时冻结和锁定波形显示的声程 2639.支柱瓷绝缘子专用超声波探伤仪,该检测系统一般由( )及机械扫查装置等组成。 ABCD A.超声波检测仪 B.探头 C.试块 D.耦合剂 2640.超声波探伤检测,检测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 ABCD A.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支柱瓷绝缘子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技术措施 B.检查超声波探伤仪主机、连接线、探头相互之间连接正确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上次检测的报告、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2641.超声波探伤发现超标缺陷时,记录缺陷信息包括( )。 ABCD A.缺陷位置 B.最高反射波幅值大小 C.指示长度 D.深度 2642.超声波探伤选择瓷件厚度为所测支柱瓷绝缘子的( )。 A A.直径 B.半径 C.厚度 D.长度 2643.超声波探伤用连接线接上专用测声速探头,在支柱瓷法兰与第一片绝缘子之间检测部位涂上( ),进行声速测量。 A A.耦合剂 B.润滑剂 C.黏合剂 D.黄油 2644.超声波探伤检测验收的规定有( )。 CD A.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异常、直观 B.检测中对设备上的耦合剂进行及时清理,检测后恢复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C.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D.检测后对设备上的耦合剂进行及时清理,恢复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2645.采用小角度纵波法检测实心柱形支柱瓷绝缘子,当发现显示屏幕上存在缺陷波形时,且对缺陷反射波幅大于5mm深人工切槽( )的波形进行记录。 B A.负5dB B.负6dB C.5dB D.6dB 2646.采用小角度纵波法检测实心柱形支柱瓷绝缘子,下列选项中评定不合格的有( )。 ABCD A.当反射波幅达到或超过5mm深人工切槽的缺陷时 B.当反射波幅大于5mm深人工切槽-6dB的表面缺陷,且缺陷指示长度超过10mm的缺陷时 C.当反射波幅大于5mm深人工切槽-6dB的内部缺陷,且缺陷指示长度超过20mm的缺陷时 D.当缺陷处底波与正常底波比较有明显降低时 2647.超声波探伤缺陷指示长度采用( )法进行测量,应注意缺陷实际深度、水平距离与检测面弧长的差异,必要时进行修正。 D A.负5dB B.负6dB C.5dB D.6dB 2648.在对超声波探伤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时, 采用小角度纵波法检测实心柱形支柱瓷绝缘子,当反射波幅大于5mm深人工切槽-6dB的内部缺陷,且缺陷指示长度超过( )mm的缺陷时,应评定为不合格。 B A.5 B.10 C.15 D.20 2649.在对超声波探伤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时,采用小角度纵波法检测实心柱形支柱瓷绝缘子,当反射波幅达到或超过( )mm深人工切槽的缺陷时,应评定为不合格。 D A.2 B.3 C.4 D.5 2650.超声波探伤要求支柱瓷绝缘子( )。 ABCD A.外表面清洁 B.光滑 C.干燥 D.无杂物 2651.超声波探伤要求作业人员了解被测支柱瓷绝缘子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支柱瓷绝缘子故障频发的基本因素 2652.超声波探伤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支柱瓷绝缘子(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2653.超声波探伤检测的安全要求不正确的有( )。 A A.探伤检测工作可以单人进行。检测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检测前,检测负责人应向全体检测人员详细布置检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检测过程中,负责人应做好监护,不得参与工作 B.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C.在进行检测时,防止发生人员误操作事件 D.在进行检测时,防止发生设备损坏事故 2654.电抗值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的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C A.70 B.75 C.80 D.85 2655.电抗值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 )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 C.试验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要求,并设置保护围栏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2656.电抗值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环境温度不低于( )℃的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D A.2 B.3 C.4 D.5 2657.电抗值测量,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了解被测试电抗器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B.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C.熟悉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能正确完成试验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2658.电抗值测量,以下哪一项不是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 D A.了解被测试电抗器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B.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C.熟悉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经过单位批准 2659.电抗值测量时的安全要求,错误的有( )。 B A.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B.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短路 C.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D.高压试验作业人员在加压过程中,应精力集中,随时警戒异常现象发生 2660.电抗值测量时的安全要求,错误的有( )。 C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内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D.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临近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垫 2661.电抗值测量时的安全要求,错误的有( )。 D A.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B.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试验接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应正确无误,并经第二人检查确认 C.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 D.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单极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或刀座上加绝缘罩。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两个串联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2662.电抗值测量时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有( ) ABC A.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B.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试验接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应正确无误,并经第二人检查确认 C.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 D.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单极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或刀座上加绝缘罩。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两个串联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2663.电抗值测量时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有( ) AB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内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D.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临近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垫 2664.电抗值测量时的安全要求,正确的有( ) ACD A.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B.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短路 C.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D.高压试验作业人员在加压过程中,应精力集中,随时警戒异常现象发生 2665.电抗值测量时,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正半波峰值与负半波峰值的幅值差可以是( )%。 AB A.1 B.2 C.3 D.4 2666.电抗值测量时,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正半波峰值与负半波峰值的幅值差应小于( )%。 A A.2 B.3 C.4 D.5 2667.电抗值测量的试验准备内容包括( )。 ABCD A.现场试验前,检查试验仪器、安全工器具,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2668.并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对于空心电抗器,测量可在( )的任何电压下进行;除空心电抗器外,测量应在额定电压下进行。 A A.电压不高于额定电压 B.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 C.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D.不低于额定电流值 2669.串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对于空心电抗器,测量可在( )的任何电流下进行;对于间隙铁心或磁屏蔽空心电抗器,测量应在额定电流值或产品设计值下进行。 C A.电压不高于额定电压 B.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 C.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D.不低于额定电流值 2670.电抗值测量的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包括( )。 ABD A.电抗值测量在额定频率、施加正弦波电压下进行 B.三相电抗器的电抗应在对称三相电压施加在电抗器线端时测量 C.并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对于空心电抗器,测量可在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的任何电压下进行;除空心电抗器外,测量应在额定电压下进行 D.串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对于空心电抗器,测量可在不超过额定电流值的任何电流下进行;对于间隙铁心或磁屏蔽空心电抗器,测量应在额定电流值或产品设计值下进行 2671.电抗值测量的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包括错误的是( )。 C A.电抗值测量在额定频率、施加正弦波电压下进行 B.三相电抗器的电抗应在对称三相电压施加在电抗器线端时测量 C.并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对于空心电抗器,测量可在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的任何电压下进行;除空心电抗器外,测量应在额定电压下进行 D.串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对于空心电抗器,测量可在不超过额定电流值的任何电流下进行;对于间隙铁心或磁屏蔽空心电抗器,测量应在额定电流值或产品设计值下进行 2672.电抗值测量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正半波峰值与负半波峰值的幅值差应小于( )。 C A.0.005 B.0.01 C.0.02 D.0.03 2673.电抗值测量试验电压较高时,可采用( )。 A A.多级串接式试验变压器 B.移圈式变压器 C.串联谐振变压器 D.并联谐振变压器 2674.并联电抗器(除空心电抗器外)电抗值测量应在( )电压下进行。 D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D.额定 2675.对于空心电抗器(并联电抗器)电抗值测量,测量可在电压( )额定电压的任何电压下进行。 C A.高于 B.低于 C.不高于 D.不低于 2676.对于空心电抗器(串联电抗器)电抗值测量,测量可在( )额定电流值的任何电流下进行。 B A.超过 B.不超过 C.低于 D.高于 2677.对单相电抗器或可以不考虑互感(如水平布置的三相电抗器)的电抗器,电抗值为( )的比值。 A A.施加相电压和实测相电流(方均根值) B.施加线电压和实测线电流(方均根值) C.施加电压和实测电流 D.施加相电压和实测相电流的峰值 2678.串联电抗器电抗值允许偏差( )。 D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0~10% 2679.对三相并联电抗器或由单相电抗器组成的三相组,每相的电抗偏差都应在( )范围内。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5% D.正负10% 2680.对三相并联电抗器或由单相电抗器组成的三相组,每相电抗与三相电抗平均值间的偏差不超过( )。 B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5% D.正负10% 2681.三相空心串联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 A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0.1 2682.三相铁心串联电抗器每相电抗器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 B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0.1 2683.并联电抗器额定电抗允许偏差( )。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5% D.正负10% 2684.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对环境的要求有( )。 AB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D.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2685.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取样,应该在( )的天气下进行。 A A.良好 B.晴朗 C.阴天 D.干燥 2686.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对待测设备要求时。( ) C A.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C.待测设备处于大修吊罩状态 D.设备上无其它外部作业 2687.纸绝缘聚合度测量要求设备处于( )状态。 C A.运行 B.检修 C.大修吊罩 D.冷备用 2688.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接受过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培训,熟悉纸绝缘聚合度测量试验的基本原理,掌握纸绝缘聚合度测量试验的操作方法 B.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C.能正确完成纸绝缘聚合度实验室试验及数据处理 D.熟悉纸绝缘聚合度的判断标准及处理办法 2689.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以下不属于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的是:( ) A A.接受过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B.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C.能正确完成纸绝缘聚合度实验室试验及数据处理 D.熟悉纸绝缘聚合度的判断标准及处理办法 2690.纸绝缘聚合度测量试验人员需具备( )。 ABCD A.接受过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培训,熟悉纸绝缘聚合度测量试验的基本原理,掌握纸绝缘聚合度测量试验的操作方法 B.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C.能正确完成纸绝缘聚合度实验室试验及数据处理 D.熟悉纸绝缘聚合度的判断标准及处理办法 2691.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的安全要求错误的是哪一项?( ) A A.取样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带电运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B.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C.大修吊罩时进入变压器内取样时,防止手套、扳手等异物掉落,不能污染变压器内部 D.取样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取样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2692.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的安全要求错误的是哪一项?( ) 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现场取样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C.大修吊罩时进入变压器内取样时,防止手套、扳手等异物掉落,不能污染变压器内部 D.取样工作应由两人进行,工作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取样前,工作负责人应向全体工作人员详细布置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2693.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现场取样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C.大修吊罩时进入变压器内取样时,防止手套、扳手等异物掉落,不能污染变压器内部 D.取样工作不得少于两人,工作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取样前,工作负责人应向全体工作人员详细布置工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2694.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 ABCD A.取样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带电运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B.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C.大修吊罩时进入变压器内取样时,防止手套、扳手等异物掉落,不能污染变压器内部 D.取样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取样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2695.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用的仪器通常有( )等。 ABCD A.溶解试样用仪器 B.检测用仪器 C.称量仪器 D.烘箱 2696.新变压器纸绝缘的聚合度大多在1000左右。试验表明,纸的抗张强度等随聚合度下降而逐渐下降。聚合度降到( )时,抗张强度出现突降.说明纸深度老化;聚合度约为( )时,绝缘纸完全丧失机械强度。 B A.250200 B.250150 C.200150 D.200200 2697.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的试验准备工作有哪些?( ) ABCD A.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取样工具等 B.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试验条件 C.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D.玻璃仪器清洗干净后烘干备用,溶解瓶清洗干净后吹干备用 2698.纸绝缘聚合度测量 取一定量的风干绝缘纸试样称重(精确至0.1m时,当DPv在100—300之间时,称( )g。 B A.0.1 B.0.125 C.0.15 D.0.175 2699.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取一定量的风干绝缘纸试样称重(精确至0.1m时,当DPv在300—700之间时,称( )g。 A A.0.05 B.0.1 C.0.15 D.0.2 2700.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取一定量的风干绝缘纸试样称重(精确至0.1m时,当DPv在700—1500之间时,称( )g。 A A.0.025 B.0.05 C.0.075 D.0.1 2701.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由测量绝缘纸在铜乙二胺溶液的粘度和铜乙二胺稀溶剂的粘度,计算比粘度,并由此推导出溶液的特性粘度,从而计算出( )。 B A.粘度比 B.聚合度 C.分散性 D.离合度 2702.纸绝缘聚合度检测结果必须满足下列( )条件才能认为结果符合要求。若有一个不满足,必须重新进行试验。 BC A.两个DPv相差不应超过其平均值的5% B.两个DPv相差不应超过其平均值的2.5% C.粘度测量后,用3号耐酸过滤漏斗过滤溶液。用稀盐酸洗涤过滤器和沉淀物,然后用蒸馏水洗,经过110℃左右烘箱干燥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量,不溶残渣应当少于试样原始重量的5% D.粘度测量后,用3号耐酸过滤漏斗过滤溶液。用稀盐酸洗涤过滤器和沉淀物,然后用蒸馏水洗,经过110℃左右烘箱干燥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量,不溶残渣应当少于试样原始重量的2.5% 2703.纸绝缘聚合度检测结果必须满足下列哪些条件才能认为结果符合要求( )。 AC A.两个DPv相差不应超过其平均值的2.5% B.两个DPv相差不应超过其平均值的2% C.粘度测量后,用3号耐酸过滤漏斗过滤溶液。用稀盐酸洗涤过滤器和沉淀物,然后用蒸馏水洗,经过110℃左右烘箱干燥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量,不溶残渣应当少于试样原始重量的5% D.粘度测量后,用3号耐酸过滤漏斗过滤溶液。用稀盐酸洗涤过滤器和沉淀物,然后用蒸馏水洗,经过110℃左右烘箱干燥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量,不溶残渣应当少于试样原始重量的10% 2704.变压器纸绝缘样品聚合度DPv为下列哪些值时,可以判定为可以运行?( ) CD A.200 B.250 C.300 D.350 2705.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大修吊罩时进入变压器内取样时,防止( )等异物掉落,不能污染变压器内部。 AB A.手套 B.扳手 C.螺帽 D.铁丝 2706.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溶解试样用溶解瓶,要求当装满( )mL绝缘纸铜乙二胺溶液时,还可将残留空气排出。可使用(45~50)mL塑料瓶和密封用橡皮塞。 C A.20 B.30 C.40 D.50 2707.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溶解试样用溶解瓶,要求当装满40mL( )溶液时,还可将残留空气排出。可使用(45~50)mL塑料瓶和密封用橡皮塞。 D A.绝缘纸铜乙二氨 B.绝缘纸铜胺 C.绝缘纸硫酸铜 D.绝缘纸铜乙二胺 2708.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溶解试样用溶解瓶,要求当装满40mL绝缘纸铜乙二胺溶液时,还可将残留空气排出。可使用(45~50)mL( )和密封用橡皮塞。 A A.塑料瓶 B.玻璃瓶 C.金属瓶 D.瓷瓶 2709.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振荡频率为( )次/分钟,振荡幅度为20mm。 C A.50-100 B.100-200 C.200-300 D.300-400 2710.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振荡频率为200~300次/分钟,振荡幅度为( )mm。 B A.10 B.20 C.30 D.40 2711.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检测用毛细管粘度计,其常数C(单位mm2/s2)应满足( )。 B A.0.005≤C≤0.010 B.0.010≤C≤0.013 C.0.013≤C≤0.015 D.0.015≤C≤0.020 2712.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检测恒温浴,温度应保持在( )。 A A.293K±0.1K B.293K±0.2K C.293K±0.5K D.293K±1K 2713.纸绝缘聚合度测量试验试剂需要( )。 ABCD A.无水乙醇 B.氯仿 C.铜乙二胺 D.实验室用二级水 2714.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用的仪器通常有( )等。 ABCD A.溶解试样用仪器 B.检测用仪器 C.称量仪器 D.烘箱 2715.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绝缘纸取样部位可包括( )等。 ABCD A.线圈上下部位的垫块 B.绝缘纸板 C.引线纸绝缘 D.散落在油箱内的纸片 2716.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绝缘纸取样量应大于( ) D A.0.5g B.1g C.1.5g D.2g 2717.纸绝缘聚合度测量采用索氏抽提器,用( )抽提绝缘纸试样,必要时用氯仿试纸脱脂。 B A.乙醇 B.无水乙醇 C.铜乙二胺 D.实验室用二级水 2718.纸绝缘聚合度测量采用索氏抽提器,用无水乙醇抽提绝缘纸试样,必要时用( )试纸脱脂。 C A.无水乙醇 B.铜乙二胺 C.氯仿 D.室用二级水 2719.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抽提后试样在( )下让溶剂挥发。 C A.高温 B.低温 C.室温 D.20摄氏度 2720.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将试样浸泡在蒸馏水中2h后,用尖镊子和刀片把润湿绝缘纸刮成薄膜,并撕裂成( )。 C A.片状 B.条状 C.细微纤维状 D.粉末状 2721.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称取风干绝缘纸试样,当DPv在100—300之间时,称( )g。 B A.0.25 B.0.125 C.0.05 D.0.025 2722.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称取风干绝缘纸试样,当DPv在300—700之间时,称( )g。 C A.0.25 B.0.125 C.0.05 D.0.025 2723.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称取风干绝缘纸试样,当DPv在700—1500之间时,称( )g。 D A.0.25 B.0.125 C.0.05 D.0.025 2724.溶解绝缘纸试样,需要在纤维纸浆中加入( )的铜乙二胺溶液。 C A.10mL,1mol/L B.20mL,2mol/L C.20mL,1mol/L D.10mL,2mol/L 2725.溶解绝缘纸试样,需要在纤维纸浆中加入20mL,1mol/L的( )溶液。 B A.无水乙醇 B.铜乙二胺 C.氯仿 D.室用二级水 2726.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检测恒温浴,温度应保持在( )。 C A.10°C正负0.1°C B.15°C正负0.1°C C.20°C正负0.1°C D.25°C正负0.1°C 2727.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完全浸透试样需要在塑料溶解瓶中加入已称量的( ),加入20mL蒸馏水,放置0.5h。 ABC A.绝缘纸试样 B.铜块 C.玻璃球 D.铜乙二胺溶液 2728.纸绝缘聚合度测试中将稀溶剂抽吸到毛细管粘度计的上刻度线上,测量上下刻度线之间的流出时间。连续测量( )次。最大和最小的流出时间差不应超过0.5s。 B A.二 B.三 C.四 D.五 2729.纸绝缘聚合度测试中将稀溶剂抽吸到毛细管粘度计的上刻度线上,测量上下刻度线之间的流出时间。连续测量三次。最大和最小的流出时间差不应超过( )s。 B A.0.2 B.0.5 C.10 D.1.5 2730.纸绝缘聚合度测试中,把带有试样的瓶子和盖子一起放在烘箱中,在( )下加热足够的时间。试样加热至恒重。 B A.100°C±2°C B.105°C±2°C C.105°C±5°C D.100°C±5°C 2731.纸绝缘聚合度测试中,在事先干燥并称量过的密闭( )中称取一定湿度环境中平衡的纸样约2g(精确到1mg)。 B A.塑料瓶 B.称量瓶 C.玻璃瓶 D.烧杯 2732.纸绝缘聚合度测试中,在事先干燥并称量过的密闭称量瓶中称取一定湿度环境中平衡的纸样约( )。 B A.1g B.2g C.3g D.4g 2733.变压器纸绝缘聚合度降低到( )时,绝缘纸完全丧失机械强度。 A A.150 B.250 C.500 D.1000 2734.变压器纸绝缘聚合度降低到( )时,抗张强度出现突降,说明纸深度老化。 B A.150 B.250 C.500 D.1000 2735.当变压器中采集的纸或纸板样品的聚合度降低到( )时,应当考虑该变压器退出运行。 B A.150 B.250 C.500 D.1000 2736.除非另有规定,电流比校核试验不得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 )。 A A.环境温度不宜高于30℃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 C.试验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要求,并设置保护围栏 D.环境温度不宜于5℃ 2737.除非另有规定,电流比校核试验均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 BCD A.环境温度不宜高于3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 C.试验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要求,并设置保护围栏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2738.电流比校核对待试设备要求错误的是?( ) A A.被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接线端子标志清晰完整、绝缘表面干燥无放电痕迹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被试设备一次未短路,二次未与其它设备连接 2739.电流比校核对待试设备要求有哪些?( ) BCD A.被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接线端子标志清晰完整、绝缘表面干燥无放电痕迹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被试设备一次未短路,二次未与其它设备连接 2740.电流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错误的是:( ) D A.了解电流互感器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类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结构及原理 C.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D.熟悉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的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切故障 2741.电流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错误的是:( ) D A.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B.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项目的接线及操作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并经相关单位批准 2742.电流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 A.了解电流互感器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类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结构及原理 C.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D.熟悉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的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切故障 2743.电流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 A.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B.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项目的接线及操作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并经相关单位批准 2744.电流比校核试验对安全的要求错误的是?( ) B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应由两人进行。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D.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垫 2745.电流比校核试验对安全的要求错误的是?( ) D A.试验所用的电源应具有单独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试验交流电源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B.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 C.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加绝缘罩 D.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三个串联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2746.电流比校核试验对安全的要求有哪些?( ) ABC A.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挂牢固 B.通流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应正确无误 C.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并确认无误 D.试验所用的电源应具有单独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试验交流电源应有漏电保护装置。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单极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加绝缘罩。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一个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2747.电流比校核试验对安全的要求有哪些?( ) ABCD A.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B.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C.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原因未查明、严禁再进行试验 D.高压试验作业人员在全部加压过程中,应精力集中,随时警戒异常现象发生 2748.电流比校核试验对安全的要求有哪些?( ) ABD A.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做试验 B.高压试验作业人员在全部加压过程中,应精力集中,随时警戒异常现象发生 C.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若长时间未能查明,可先行进行试验 D.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的接地短路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试验前的状态,经试验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2749.电流比校核试验对安全的要求有哪些?( ) A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应由两人进行。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外悬挂“在此工作!”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D.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垫 2750.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的设备通常是( )及电流表。 ABCD A.成套仪器 B.调压设备 C.电流发生器 D.标准电流互感器 2751.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的设备通常是成套仪器、( )。 ABCD A.调压设备 B.电流发生器 C.标准电流互感器 D.电流表 2752.电流比校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被试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试设备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包括出厂试验、验收试验、诊断试验等,标准作业卡、符合该试验且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检查试验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C.现场具备带有保护装置的独立试验电源 D.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2753.电流比校核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包括哪些?( ) BD A.现场校核宜采用平均法 B.被试品在试验前,应先进行其绝缘电阻试验,合格后再进行电流比校核 C.试验时,电流加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端子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流,非测量绕组需短路接地,升压必须从50%额定电压开始。试验结束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然后切断电源 D.对采用一次绕组抽头改变电流比时,应对使用电流比进行校核 2754.下列关于电流比校核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 A.电流比校核中,对采用一次绕组抽头改变电流比时,应对使用电流比进行校核 B.电流比校核中,对采用一次绕组抽头改变电流比时,应对每组抽头进行变比校核 C.电流比校核中,对采用二次绕组抽头改变电流比时,应对每组抽头进行变比校核 D.电流比校核中,对采用二次绕组抽头改变电流比时,应对使用电流比进行校核 2755.比较法测量电流互感器变比的接线将被试电流互感器与标准电流互感器一次侧( ),二次侧各接一只0.5级的电流表,并且将被试电流互感器其它二次绕组短路。 A A.串联 B.并联 C.串并联 D.混合电路 2756.比较法测量电流互感器变比的接线将被试电流互感器与标准电流互感器一次侧串联,二次侧各接一只( )的电流表,并且将被试电流互感器其它二次绕组短路。 C A.0.1级 B.0.2级 C.0.5级 D.1.0级 2757.电流比校核试验中, 接标准电流互感器及被试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至表计的连接线的电阻之和通常不大于( )Ω。 C A.0.04 B.0.05 C.0.06 D.0.07 2758.电流比校核试验中, 使用电流表时,应使仪表的指示刻度不小于量程的( )。 A A.2/3 B.1/2 C.1/3 D.1/4 2759.电流比校核试验注意事项包括( )。 ABC A.接标准电流互感器及被试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至表计的连接线的电阻之和通常不大于0.06Ω B.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时,一次导线应处于互感器的中心位置 C.使用电流表时,应使仪表的指示刻度不小于量程的2/3 D.在运行变电站测量电流互感器变比时,可以不用退出该电流互感器的保护装置 2760.下列关于电流比校核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D A.电流比校核测试中,为避免测量误差,应在电流互感器电流测量范围内多选几点进行测量 B.在运行变电站测量电流互感器变比时,必须退出该电流互感器的保护装置,以免引起保护误动 C.使用电流表时,应使仪表的指示刻度不小于量程的1/2 D.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时,一次导线应处于互感器的中心位置 2761.电流比校核试验中,对于10P准确级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下的误差应( )。 B A.≤±4% B.≤±3% C.≤±2% D.≤±1% 2762.电流比校核试验中,对于5P准确级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下的误差应( )。 D A.≤±4% B.≤±3% C.≤±2% D.≤±1% 2763.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时,一次导线应( )。 B A.缠绕一次侧一周 B.处于互感器的中心位置 C.处于互感器偏下位置 D.处于互感器偏上位置 2764.电流比校核,电流互感器有多个二次绕组,测量部分绕组变比时,其他绕组应( ),避免出现二次绕组( )状态。 A A.短路、开路 B.开路、短路 C.开路、开路 D.短路、短路 2765.电流比校核,接标准电流互感器及被试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至表计的连接线的电阻之和通常不大于( )。 C A.0.02Ω B.0.04Ω C.0.06Ω D.0.08Ω 2766.对电流比校核成套仪器的功能要求有哪些?( ) BCD A.可以自行设置输出电流,不少于5点 B.可以自行设定变比值,并根据变比值进行误差计算,并具有显示及打印功能 C.在进行变比测试时,可同时完成极性检查,并具有显示及打印功能 D.当参数设定完后,具有自动测试功能 2767.电流比校核,电流发生器一次输出电流应( )被试设备额定电流的5%,其波形应为正弦波。 A A.不低于 B.不高于 C.低于 D.高于 2768.电流比校核,电流发生器一次输出电流应不低于被试设备额定电流的( ),其波形应为正弦波。 C A.0.02 B.0.04 C.0.05 D.0.1 2769.电流比校核,标准电流互感器精度应高于被校核互感器至少( )个等级。 A A.2 B.3 C.4 D.5 2770.用于电流比校核的电流表为( )仪表,同一型号,且仪表精度高于0.5级。 B A.磁电式 B.电磁式 C.电动式 D.感应式 2771.用于电流比校核的电流表为电磁式仪表,同一型号,且仪表精度高于( )级。 A A.0.5 B.0.8 C.1 D.1.2 2772.电流比现场校核宜采用( )。 A A.比较法 B.类比法 C.对照法 D.类推法 2773.被试品在进行电流比校核试验前,应先进行其( )试验,合格后再进行电流比校核。 A A.绝缘电阻 B.交流耐压 C.局部放电 D.直流电阻 2774.电流比试验时,电流加在电流互感器( )端子上,在( )端子读取电流,非测量绕组需短路接地,升压必须从零开始。 A A.一次、二次 B.二次、一次 C.一次、一次 D.二次、二次 2775.电流比试验时,电流加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端子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流,非测量绕组需( ),升压必须从零开始。 C A.短路 B.接地 C.短路接地 D.开路 2776.电流比校核中,将被试电流互感器一次、二次对地放电,使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端子P1、P2至少有一端与其他设备或接地装置( )。 C A.连接 B.短路 C.断开 D.开路 2777.除非另有规定,电压比校核试验均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 C.试验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要求,并设置保护围栏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 2778.电压比校核,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保护电阻的取值一般为0.1Ω/V~0.5Ω/V,阻值不宜超过30kΩ;并应有足够的( )。 BC A.比热 B.热容量 C.长度 D.宽度 2779.电压比校核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保护电阻的取值一般为( )。 A A.0.1Ω/V~0.5Ω/V B.0.2Ω/V~0.5Ω/V C.1Ω/V~5Ω/V D.2Ω/V~5Ω/V 2780.电压比校核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可采用( )。 BC A.金属膜电阻器 B.水电阻器 C.线绕电阻器 D.碳膜电阻器 2781.电压比校核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阻值不宜超过( )。 C A.10kΩ B.20kΩ C.30kΩ D.40kΩ 2782.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尽量采用( )。 B A.油浸式调压器 B.自耦式调压器 C.感应调压器 D.隔离调压器 2783.变压比测量成套仪用于变压比测量的电压表为( )。 A A.有效值 B.最大值 C.幅值 D.峰值 2784.变压比测量成套仪用于变压比测量的电压表为有效值,且仪表精度不大于( )级,并应合理选择电压表量程。 D A.0.1 B.0.2 C.0.3 D.0.5 2785.电压比校核对待试设备要求错误的是?( ) A A.待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接线端子标志清晰完整、绝缘表面干燥无放电痕迹。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C.待试设备一次首端未与其它设备连接,末端接地良好 D.待试设备二次回路应与其他设备断开 2786.电压比校核对待试设备要求有哪些?( ) BCD A.待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接线端子标志清晰完整、绝缘表面干燥无放电痕迹。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C.待试设备一次首端未与其它设备连接,末端接地良好 D.待试设备二次回路应与其他设备断开 2787.电压比校核试验待试设备一次首端未与其它设备连接,末端( ),二次回路应与其他设备( )。 C A.断开,断开 B.断开,相连 C.接地良好,断开 D.接地良好,相连 2788.电压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了解电压互感器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类电压等级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及原理 C.,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D.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比测量项目的接线及操作 2789.电压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了解电压互感器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类电压等级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及原理 C.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D.熟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比测量的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2790.电压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错误的是:( ) C A.了解电压互感器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类电压等级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及原理 C.熟悉变电站二次系统接线方式 D.熟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比测量的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2791.电压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错误的是:( ) D A.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B.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比测量项目的接线及操作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因数及消除方法 D.经过相关单位批准 2792.电压比校核,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 )均应正确无误。 ABCD A.表计倍率 B.量程 C.调压器零位 D.仪表的开始状态 2793.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 )。 B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D.四人 2794.变压比测量成套仪使用的标准互感器应( )电压比校核用的电压表一个等级,且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A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2795.电压比校核试验中,对于3P准确级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下的误差应( )。 B A.≤±4% B.≤±3% C.≤±2% D.≤±1% 2796.电压比校核试验中,对于6P准确级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下的误差应( )。 C A.≤±4% B.≤±5% C.≤±6% D.≤±7% 2797.电压比校核,试验前检查试验( )是否满足试验条件。 ABC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环境 2798.电压比校核,试验现场应用围栏隔离,并向外悬挂( )标识牌。 A A.“止步!高压危险” B.“禁止攀登,高压危险” C.“从此进出” D.“在此工作” 2799.电压比校核,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被试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 )。 ABC A.技术措施 B.组织措施 C.安全措施 D.试验方案 2800.电压比校核试验的试验准备工作错误的是( ) 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被试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安全措施 B.应配备与试设备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包括出厂试验、验收试验、诊断试验等,标准作业卡、符合该试验且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检查试验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C.现场具备带有保护装置的独立试验电源 D.试验现场应用围栏隔离,并向外悬挂“在此工作”标识牌 2801.电压比校核试验的试验准备工作有哪些?( ) ABC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被试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和安全措施 B.应配备与试设备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包括出厂试验、验收试验、诊断试验等,标准作业卡、符合该试验且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检查试验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C.现场具备带有保护装置的独立试验电源 D.试验现场应用围栏隔离,并向外悬挂“在此工作”标识牌 2802.电压比校核,升压必须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应均匀升压。试验后,( )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AC A.迅速 B.缓慢 C.均匀 D.杂乱 2803.电压比校核试验,升压必须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应( )升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D A.快速 B.缓慢 C.急速 D.均匀 2804.电压比校核试验的一般规定错误的是( )。 C A.现场校核宜采用比较法 B.被试品在试验前,应先进行其它试验待合格后,再进行电压比校核 C.试验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末端接地,二次连接的设备应断开,电压加在电压互感器一次首端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压,非测量绕组需短路,并多点接地 D.升压必须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应均匀升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2805.电压比校核试验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 ABD A.现场校核宜采用比较法 B.被试品在试验前,应先进行其它试验待合格后,再进行电压比校核 C.试验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末端接地,二次连接的设备应断开,电压加在电压互感器一次首端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压,非测量绕组需短路,并多点接地 D.升压必须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应均匀升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2806.电压比校核试验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末端( ),二次连接的设备应断开,电压加在电压互感器一次首端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压,非测量绕组需开路,并一点接地。 B A.断开 B.接地 C.合上 D.短路 2807.电压比校核试验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末端接地,二次连接的设备应断开,电压加在电压互感器一次首端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压,非测量绕组需开路,并( )。 A A.一点接地 B.多点接地 C.不接地 D.经电阻接地 2808.电压比校核试验现场校核宜采用( )。 A A.比较法 B.类比法 C.对照法 D.类推法 2809.比较法测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变比的接线方法,将被试电压互感器与标准电压互感器一次侧( ),二次侧各接一只0.5级的电压表,被试电压互感器其它二次绕组( )。 A A.并联,开路 B.串联,开路 C.并联,短路 D.串联,短路 2810.比较法测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变比的接线方法,将被试电压互感器与标准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并联,二次侧各接一只( )级的电压表,被试电压互感器其它二次绕组开路。 D A.0.1 B.0.2 C.0.3 D.0.5 2811.电压比校核试验,将调压器调到输出一定电压,当电压升至互感器额定电压的( )范围时,同时记录PV1、PV2电压表的读数。 A A.5%~100% B.5%~95% C.10%~100% D.10%~95% 2812.下列关于电压比校核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将被试电压互感器对地放电 B.接线后,检查接线无误、调压器在零位后合上刀闸 C.将调压器调到输出一定电压,当电压升至互感器额定电压的5%~100%范围时,同时记录PV1、PV2电压表的读数 D.降压为零并断开电源 2813.电压比校核,测量电压互感器时施加的电压不应低于被试电压互感器额定电压的( )。 B A.0.02 B.0.05 C.0.1 D.0.15 2814.电压比校核试验,测量电压互感器时施加的电压不应低于被试电压互感器额定电压的( )%。 D A.2 B.3 C.4 D.5 2815.电压比校核试验,升压试验回路中应具备( )保护。 AB A.过电压 B.过电流 C.失压 D.阻抗距离 2816.电压比校核试验,在更换试验接线时,应在被试品上悬挂( ),在再次升压前,先取下放电棒,防止带接地放电棒升压。 B A.短路线 B.接地放电棒 C.表计 D.安培表 2817.电压比校核试验中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有( )。 ABC A.为避免测量误差,应在电压互感器电压测量范围内多选几点进行测量 B.在更换试验接线时,应在被试品上悬挂接地放电棒;在再次升压前,先取下放电棒,防止带接地放电棒升压 C.升压试验回路中应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可在升压控制柜中配置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测量、速断保护装置 D.在运行变电站测量电压互感器变比时,必须投入该电压互感器的保护装置,以便效验该保护装置的正确性 2818.电压比校核试验中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有( )。 BD A.测量电压互感器时施加的电压不应低于被试电压互感器额定电压的10% B.为避免测量误差,应在电压互感器电压测量范围内多选几点进行测量 C.使用电压表时,应使仪表的指示刻度不小于量程的1/2 D.升压试验回路中应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可在升压控制柜中配置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测量、速断保护装置 2819.电压比校核试验中的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有( )。 D A.测量电压互感器时施加的电压不应低于被试电压互感器额定电压的10% B.为避免测量误差,应在电压互感器电压测量范围内选两个点进行测量 C.使用电压表时,应使仪表的指示刻度不小于量程的1/2 D.升压试验回路中应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可在升压控制柜中配置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测量、速断保护装置 2820.在运行变电站测量电压互感器变比时,( )退出该电压互感器的保护装置,以免引起保护误动。 C A.宜 B.应该 C.必须 D.不必 2821.电压比校核,对于3P准确级电压互感器,一次电压下的误差应不大于( )。 B A.±1% B.±3% C.±5% D.±7% 2822.电压比校核试验,对于6P准确级电压互感器,一次电压下的误差应不大于( )。 C A.±2% B.±4% C.±6% D.±8% 2823.电压比校核试验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C A.5 B.10 C.15 D.20 2824.下列关于电压比校核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尽量采用感应调压器 B.电压比校核试验现场具备带有保护装置的独立试验电源 C.电压比校核试验,为避免测量误差,应在电压互感器电压测量范围内多选几点进行测量 D.现场校核宜采用比较法 2825.下列关于电压比校核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BC A.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进行检查,接后应做好标记,并确认无误 B.电压比校核试验,试验电源频率与被试品额定频率一致 C.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可以自行设定变比值,并根据变比值进行误差计算 D.使用的标准互感器应低于电压比校核用的电压表一个等级,且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2826.电压比校核试验电压的波形为( )。 B A.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方波 B.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C.方波 D.正弦波 2827.如果有关设备无其他规定,电压比校核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施加的试验电压的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C A.士1% B.士2% C.士3% D.士5% 2828.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器要求内置标准电压互感器准确度不低于( )级。 B A.0.1 B.0.2 C.0.3 D.0.5 2829.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器要求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 B A.0~25kV,0~0.2A B.0~25kV,0~0.1A C.0~20kV,0~0.2A D.0~20kV,0~0.1A 2830.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器要求输入电压( ),频率( )。 A A.220V±10%,50Hz±1Hz B.220V±5%,50Hz±1Hz C.220V±10%,50Hz±2Hz D.220V±5%,50Hz±2Hz 2831.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具有( )保护功能,且整定值可以自行设定。 B A.过压 B.过流 C.差动 D.阻抗距离 2832.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可以自行设置输出电压,不少于( )点。 B A.1 B.3 C.5 D.7 2833.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器的高压部分,应有( )措施,能有保护测试人员安全的功能。 C A.保护 B.防雷 C.屏蔽 D.分流 2834.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对待试设备的要求有哪些?( ) BC A.待试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电压互感器二次开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短路 2835.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对待试设备的要求正确的是?( ) B A.待试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设备上可以有交叉作业 D.电压互感器二次开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短路 2836.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对待试设备的要求错误的是?( ) 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电压互感器二次开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短路 2837.励磁特性测量试验,试验人员需具备哪些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 A.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B.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项目的接线及操作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并经设备运维管理单位批准 2838.励磁特性测量试验,试验人员需具备哪些基本知识与能力?( ) ACD A.了解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类电压等级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结构及原理 C.熟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的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熟悉各种影响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2839.励磁特性测量试验,试验人员需具备哪些基本知识与能力错误的是?( ) D A.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B.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项目的接线及操作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并经设备运维管理单位批准 2840.励磁特性测量试验人员应熟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励磁特性的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 A.断路器 B.变压器 C.避雷器 D.电流互感器 2841.励磁特性测量,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 )再做试验。 D A.停电 B.短接 C.拆开 D.放电 2842.励磁特性测量试验的安全要求错误的是?( ) B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若试验电压超过10kV,应使高压引线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挂牢固 C.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D.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做试验 2843.励磁特性测量试验的安全要求错误的是?( ) D A.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B.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C.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D.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同一电压等级的所有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2844.励磁特性测量试验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 A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若试验电压超过10kV,应使高压引线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挂牢固 C.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D.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做试验 2845.励磁特性测量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 ),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 A.带电设备 B.停电设备 C.带电部位 D.停电部位 2846.励磁特性测量试验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 BD A.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经相关单位批准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B.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应正确无误。 C.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首先将升压设备的低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D.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的接地短路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试验前的状态,经试验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2847.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的设备通常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 )、电压表、电流表。 D A.试验变压器 B.保护电阻 C.过流保护装置 D.调压设备 2848.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的设备通常有( )。 ABCD A.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 B.调压设备 C.电压表 D.电流表 2849.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前应配备与被试设备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包括( )等。 ABD A.出厂试验 B.验收试验 C.例行试验 D.诊断试验 2850.励磁特性测量试验的一般规定正确的是?( ) ACD A.本试验应在绝缘试验合格后进行 B.试验时,电压加在一次线路上 C.升压必须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 D.试验结束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然后切断电源 2851.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应在( )试验合格后进行。 A A.绝缘 B.耐压 C.介质损耗 D.变比 2852.电流互感器励磁曲线试验电压不能超过( )kV,电流大小以制造厂技术条件为准。 B A.1 B.2 C.3 D.4 2853.励磁特性测量,电压互感器施加电流不超过其( ),在任何试验电压下电流均不能超过其最大允许电流。 A A.二次额定容量 B.一次额定容量 C.最大电流 D.最大电压 2854.在励磁特性测量试验中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有?( ) BCD A.电流互感器励磁曲线试验电压不能超过1.5kV,电流大小以制造厂技术条为准。 B.在更换试验接线时,应在被试品上悬挂接地放电棒;在再次升压前,先取下放电棒,防止带接地放电棒升压 C.电压互感器施加电流不超过其二次额定容量,在任何试验电压下电流均不能超过其最大允许电流 D.测量点至少包括额定电压的0.2、0.5、0.8、1.0、1.2倍,记录各测量点励磁电流值 2855.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当互感器有( )缺陷时,其拐点的励磁电压较正常有明显的变化。 AB A.铁心松动 B.线圈匝间短路 C.单相接地 D.相间接地 2856.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如果在测量中出现非正常曲线,试验数据与原始数据相比变化较明显,应检查( )。 ABC A.试验接线是否正确 B.测试仪表是否满足要求 C.铁心剩磁的影响 D.操作是否有误 2857.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一般来讲( )电流互感器在拐点的励磁电压无明显的差别。 ABC A.同批 B.同型号 C.同规格 D.同电压等级 2858.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曲线试验,通过磁化曲线的饱和程度判断互感器有无匝间短路,励磁特性曲线能灵敏地反映互感器( )等状况。 AC A.铁心 B.套管 C.线圈 D.瓷瓶 2859.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曲线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查互感器( ),通过磁化曲线的饱和程度判断互感器有无匝间短路。 A A.铁心质量 B.绕组情况 C.接地情况 D.套管情况 2860.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曲线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查互感器铁心质量,通过磁化曲线的饱和程度判断互感器有无( )。 C A.单相接地 B.相间接地 C.匝间短路 D.匝间断路 2861.电压互感器励磁曲线与出厂检测结果有较大分散性,说明( )。 ABCD A.所使用的材料、工艺甚至设计和制造发生了较大变动 B.互感器在运输中发生故障 C.互感器在安装中发生故障 D.互感器在运行中发生故障 2862.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交接试验时,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励磁特性的拐点电压应大于( )。 D A.0.5Um B.1.0Um C.1.5Um D.1.9Um, 2863.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交接试验时,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励磁特性的拐点电压应大于( )。 C A.0.5Um B.1.0Um C.1.5Um D.1.9Um, 2864.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如果励磁电流偏差太大,特别是成倍偏大,就要考虑( )的可能。 BCD A.瓷瓶脏污 B.是否有匝间绝缘损坏 C.铁心片间短路 D.铁心松动 2865.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如果励磁电流偏差太大,特别是成倍偏大,就要考虑是否有( )、铁心片间短路或者是铁心松动的可能。 A A.匝间绝缘损坏 B.单相接地 C.相间接地 D.瓷瓶脏污 2866.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如互感器铭牌或技术资料无最大容量,一般可按额定容量的( )倍计算。 C A.1 B.3 C.5 D.7 2867.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和励磁曲线试验结果分析,与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其它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彼此差异不应大于( )。 C A.0.1 B.0.2 C.0.3 D.0.4 2868.在励磁特性测量试验的交接试验时,励磁特性的拐点电压应大于( )Um/ (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或( )Um/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 D A.1.22.0 B.1.21.9 C.1.52.0 D.1.51.9 2869.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要求测量准确度不大于( )级。 D A.0.1 B.0.2 C.0.3 D.0.5 2870.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要求分辨率:电流( )A。 A A.0.01 B.0.02 C.0.03 D.0.04 2871.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要求分辨率:电压( )。 A A.0.1V B.0.2V C.0.3V D.0.4V 2872.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要求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 B A.0~2500V,0~10A B.0~2500V,0~15A C.0~2000V,0~10A D.0~2000V,0~15A 2873.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要求输入电压( ),频率( )。 A A.220V±10%,50Hz±1Hz B.220V±5%,50Hz±1Hz C.220V±10%,50Hz±2Hz D.220V±5%,50Hz±2Hz 2874.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测量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方式有( )。 ABC A.一般测量 B.中性点接地系统 C.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D.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 2875.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在试验时,具有检测电压互感器( )电流,并具备保护功能。 B A.一次首端 B.一次末端 C.二次首端 D.二次末端 2876.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中用于励磁曲线测量的电流为不大于( )级电磁式电流表。 B A.0.2 B.0.5 C.1 D.1.5 2877.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中用于励磁曲线测量的电压为不大于( )级的平均值电压表。 C A.0.2 B.0.5 C.1 D.1.5 2878.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当电流互感器为多抽头时,可在( )测量,其余二次绕组应开路。 AD A.使用抽头 B.最小抽头 C.中间抽头 D.最大抽头 2879.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当电流互感器为多抽头时,可在使用抽头或( )测量,其余二次绕组应开路。 D A.1/3抽头 B.最小抽头 C.中间抽头 D.最大抽头 2880.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当电流互感器为多抽头时,可在使用抽头或最大抽头测量,其余二次绕组应( )。 B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2881.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前,应对其试验二次绕组进行( )。 D A.短接 B.接地 C.增磁 D.退磁 2882.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前,应对其试验二次绕组进行退磁,现场一般采用( )。 D A.短路退磁法 B.接地退磁法 C.放电退磁法 D.开路退磁法 288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N端应( ),其余二次绕组应( ),且同名端应接地。 D A.断开,短接 B.断开,开路 C.接地,短接 D.接地,开路 2884.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N端应接地,其余二次绕组应( )。 A A.开路 B.短路 C.短接 D.接地 2885.励磁特性测量试验中,关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正确的是?( ) ACD A.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N端应接地 B.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处N端以外的二次绕组应短路,且同名端应接地 C.在对GIS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应选用容量最大的二次绕组加压 D.在对GIS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应进行电流监视 2886.在对GIS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由于( )等的作用,有时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带有部分容性负载,从而导致二次侧电流一部分用于电压互感器的励磁,另一部分用于容性负载的消耗,可能导致二次侧过载。 BC A.一次侧电阻 B.一次侧杂散电容 C.相间耦合电容 D.电感 2887.在对GIS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由于一次侧杂散电容及相间耦合电容等的作用,有时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带有部分容性负载,从而导致二次侧电流一部分用于( )的励磁,另一部分用于容性负载的消耗,可能导致二次侧过载。 B A.电流互感器 B.电压互感器 C.变压器 D.避雷器 2888.在对GIS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由于一次侧杂散电容及相间耦合电容等的作用,有时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带有部分容性负载,从而导致二次侧电流一部分用于电压互感器的励磁,另一部分用于( )的消耗,可能导致二次侧过载。 A A.容性负载 B.感性负载 C.电流互感器 D.断路器 2889.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原理接线方法。从保护绕组施加试验电压,非试验绕组应在( )状态。 B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2890.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原理接线方法。试验时一次绕组应( ),铁心及外壳( )。 D A.短路,经电阻接地 B.短路,接地 C.开路,经电阻接地 D.开路,接地 2891.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原理接线方法。试验时一次绕组应( ),铁心及外壳接地。 B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2892.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原理接线方法。试验时一次绕组应开路,铁心及外壳( )。 D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2893.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当有多个保护绕组时,( )应进行励磁曲线试验。 A A.每个绕组 B.,某个绕组 C.特殊绕组 D.二次绕组 2894.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读取数据后,( )降下电压,( )造成铁心剩磁过大,影响电流互感器保护性能。 B A.缓慢,可突然拉闸 B.缓慢,不可突然拉闸 C.快速,可突然拉闸 D.快速,不可突然拉闸 2895.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时,将调压器缓慢升压,观察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趋势,当( ))时,可认为铁心饱和。 BC A.电流变化不大 B.电流增长 C.电压变化不大 D.,电压增长 2896.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时,将调压器缓慢升压,观察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趋势,当( )增长而( )变化不大时,可认为铁心饱和。 B A.电流,电流 B.电流,电压 C.电压,电流 D.电压,电压 2897.下列关于励磁特性测量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BC A.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时,将调压器缓慢升压,观察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趋势,当电压增长而电流变化不大时,可认为铁心饱和 B.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读取数据后,缓慢降下电压,切不可突然拉闸造成铁心剩磁过大,影响电流互感器保护性能 C.电压降至零位后,再切断电源 D.当有多个保护绕组,其中一个绕组应进行励磁曲线试验 2898.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和励磁曲线试验时,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及辅助绕组均( ),非加压绕组同名端接地,铁心及外壳接地。 B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2899.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和励磁曲线试验时,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及辅助绕组均开路,非加压绕组同名端( ),铁心及外壳接地。 D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2900.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和励磁曲线试验时,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及辅助绕组均开路,非加压绕组同名端接地,铁心及外壳( )。 D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2901.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合上电源后,调节调压器缓慢升压,按要求施加试验电压,并读取各点试验电压的( )。 A A.电流 B.数值 C.峰值 D.有效值 2902.励磁特性测量,合上电源,调节调压器缓慢升压,按要求施加试验电压,并读取各点试验电压的电流。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试验电流不超过电压互感器( ) D A.额定电流 B.最大电流 C.允许电流 D.最大允许电流 2903.主回路电阻测量的环境要求有:(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检测安全距离要求 D.对不满足上述温度、湿度条件情况下测得的试验数据,应进行综合分析 2904.下列关于主回路电阻测试对待试设备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C A.待试设备处于停电检修状态 B.待试主回路应处于闭合导通状态 C.与仪器连接的部位应清洁 D.若被试设备配合有其他检修工作,应在主回路检修全部完成前进行该项检测工作 2905.主回路电阻测量,待试主回路应处于( )状态。 D A.短路 B.开路 C.闭合不导通 D.闭合导通 2906.主回路电阻测量对待测设备的要求以下哪些正确:( )。 ABCD A.待试设备处于停电检修状态 B.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C.待试主回路应处于闭合导通状态 D.若被试设备配合有其他检修工作,应在主回路检修全部完成后进行该项检测工作 2907.主回路电阻测量中待试主回路应处于( )状态 。 B A.停电 B.闭合导通 C.合闸 D.分闸 2908.主回路电阻测量对检测人员的要求以下哪些正确:( )。 ABCD A.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B.熟悉电气设备的型式、用途、基本结构及原理 C.能熟练完成检测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D.熟悉各种影响检测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2909.登高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 )上。 CD A.瓷瓶 B.套管 C.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 D.结实牢固的构件 2910.登高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 )上。 D A.瓷瓶 B.套管 C.CVT D.结实牢固的构件 2911.登高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并应采用( )的方式。 B A.低挂高用 B.高挂低用 C.高挂高用 D.低挂低用 2912.登高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并应采用高挂低用的方式。( )挂着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D A.不可以 B.应该 C.可以 D.禁止 2913.主回路电阻测量的安全要求以下哪些正确:( )。 BCD A.试验工作不得少于1人 B.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C.试验需要拆接设备引线时,不得失去地线保护,防止感应电伤人 D.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并确认无误 2914.主回路电阻测量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 ),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 ),经试验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AC A.拆除自装的测试线 B.拆除接地线 C.试验前的状态 D.设备停电前的状态 2915.主回路电阻检测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接线人员不准接触( )。取得( ),方可通流,通流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AD A.检测线夹 B.被测设备 C.工作负责人许可 D.检测负责人许可 2916.主回路电阻测量时,检测仪器所用电压的范围是:( )。 B A.AC220V±11V B.AC220V±22V C.DC220V±11V D.DC220V±22V 2917.主回路电阻测量时,检测仪器所用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工频交流电压。 B A.50Hz±0.5Hz B.50Hz±1Hz C.50Hz±1.5Hz D.50Hz±2Hz 2918.主回路电阻测量对检测仪器要求以下哪些正确:( )。 ACD A.仪器输出直流电流应不小于100A B.仪器交流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C.仪器交流工作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承受1500V工频交流电压1min时,应不出现飞弧和击穿现象 D.仪器应能正常显示极性、读数、超量程 2919.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交流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 MΩ 。 C A.0.5 B.1 C.2 D.10 2920.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交流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MΩ。 B A.1 B.2 C.3 D.5 2921.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交流工作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承受( )V工频交流电压1min时, 应不出现飞弧和击穿现象。 B A.1000 B.1500 C.2500 D.5000 2922.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交流工作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承受( )工频交流电压1min时,应不出现飞弧和击穿现象。 C A.500V B.1000V C.1500V D.2000V 2923.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交流工作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承受1500V工频交流电压( )时,应不出现飞弧和击穿现象。 D A.15s B.30s C.45s D.60s 2924.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交流工作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承受1500V工频交流电压1min时,应不出现( )现象。 AD A.飞弧 B.放电 C.闪络 D.击穿 2925.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输出直流电流应不小于( )。 B A.50A B.100A C.150A D.200A 2926.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输出直流电流应不小于( )A 。 A A.100 B.200 C.300 D.400 2927.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输出直流电流应不小于100A,用于1000kV电压等级设备的应不小于( )。 C A.200A B.250A C.300A D.400A 2928.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应能正常显示( )。 ABD A.极性 B.读数 C.日期 D.超量程 2929.主回路电阻测量应检测仪器的( )、( )应灵活可靠,使用方便。 AC A.操作开关 B.电源开关 C.旋钮 D.档位选择器 2930.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检测电源,禁止从( )上接取检测电源 C A.检修电源箱 B.备用设备 C.运行设备 D.主控室电源箱 2931.主回路电阻测量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 )。 ABC A.上次检测报告 B.标准作业卡 C.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放电棒和连接导线等 D.出厂报告 2932.对于( ),应在设备合闸并可靠导通的情况下,测量每相的回路电阻值。 ABCD A.SF6断路器 B.油断路器 C.真空断路器 D.高压开关柜内用断路器 2933.双臂电桥由于( ),因此应使用利用电压降原理的回路电阻测试仪进行回路电阻测试。 ABC A.在测量回路通过的电流较小 B.难以消除电阻较大的氧化膜 C.测出的电阻值偏大 D.测出的电阻值偏小 2934.双臂电桥由于在测量回路通过的电流较小,难以消除电阻较大的氧化膜,测出的电阻值偏大,因此应使用利用( )原理的回路电阻测试仪进行回路电阻测试。 D A.两极法 B.欧姆定理 C.基尔霍夫 D.电压降 2935.下列关于主回路电阻测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BC A.对于SF6断路器、油断路器、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柜内用断路器,应在设备合闸并可靠导通的情况下,测量每相的回路电阻值 B.主回路电阻测量,对于GIS,若有进出线套管,可利用进出线套管注入测量电流进行测量 C.若GIS接地开关导电杆与外壳绝缘,引到金属外壳的外部以后再接地,测量时可将活动接地片打开,利用回路上的两组接地开关导电杆关合到测量回路上进行测量 D.若接地开关导电杆与外壳不绝缘时,可先测量导体与外壳的并联电阻R0和外壳的直流电阻R1,然后按公式R=R0R1/(R1+R0)换算回路电阻R 2936.主回路电阻测量,对于少数GIS接地开关导电杆与外壳不绝缘时,可先测量导体与外壳的并联电阻R0和外壳的直流电阻R1,然后按公式( )换算回路电阻R。 A A.R=R0R1/(R1-R0) B.R=R0R1/(R1+R0) C.R=(R0-R1)/(R1R0) D.R=(R0+R1)/(R1R0) 2937.主回路电阻测量,检测电流应该取( )至额定电流之间的任一电流值(1000kV电压等级设备)。 D A.100A B.150A C.200A D.300A 2938.主回路电阻测量,检测电流应该取( )至额定电流之间的任一电流值(非1000kV电压等级设备)。 A A.100A B.150A C.200A D.300A 2939.主回路电阻测量用于 1000kV 电压等级设备的测试电流应不小于( )A 。 C A.100 B.200 C.300 D.400 2940.主回路电阻测量,将电流线接到对应的I+、I-接线柱,电压线接到V+、V-接线柱,两把夹钳夹住被测试品的两端,若电压线和电流线是分开接线的,则电压线要接在测试品的( ),电流线应接在电压线的( )。 B A.内侧、内侧 B.内侧、外侧 C.外侧、外侧 D.外侧、内侧 2941.主回路电阻测量前,应( )。 ABCD A.拆除测量回路的接地线或拉开接地刀闸 B.对被试设备进行放电 C.检查确认被试设备处于导通状态 D.清除被试设备接线端子接触面的油漆及金属氧化层 2942.测量真空开关主回路电阻时,禁止将电流线夹在开关( )上。 B A.触头螺栓 B.触头弹簧 C.动触头 D.静触头 2943.下列关于主回路电阻测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BCD A.在没有完成全部接线时,不允许在测试接线开路的情况下通电,否则会损坏仪器 B.测试时,为防止被测设备突然分闸,应断开被测设备操作回路的电源 C.测试线应接触良好、连接牢固,防止测试过程中突然断开 D.测量真空开关主回路电阻时,禁止将电流线夹在开关触头弹簧上,防止烧坏弹簧 2944.主回路电阻测试时,为防止被测设备突然分闸,应断开被测设备( )的电源。 B A.储能回路 B.操作回路 C.控制回路 D.保护装置 2945.当明确回路电阻较大的部位后,应对接触部位解体进行检查,对于断路器灭弧室内部回路电阻超标的,应( )。 B A.按照母线加工工艺进行清洁、打磨处理 B.按照厂家工艺解体检查,必要时更换动静触头 C.由厂家专业人员进行解体处理 D.自行处理 2946.当明确回路电阻较大的部位后,应对接触部位解体进行检查,对于隔离开关以及母线、设备线夹等接触面,应( )。 A A.按照母线加工工艺进行清洁、打磨处理 B.按照厂家工艺解体检查,必要时更换动静触头 C.由厂家专业人员进行解体处理 D.自行处理 2947.当明确回路电阻较大的部位后,应对接触部位解体进行检查,对于组合电器设备内部回路电阻超标的,应( )。 C A.按照母线加工工艺进行清洁、打磨处理 B.按照厂家工艺解体检查,必要时更换动静触头 C.由厂家专业人员进行解体处理 D.自行处理 2948.对于SF6断路器、油断路器、GIS、隔离开关设备其主回路电阻,交接验收与出厂值进行对比,不得超过( )出厂值。 C A.1 B.1.1 C.1.2 D.1.3 2949.对于SF6断路器、油断路器、GIS、隔离开关设备其主回路电阻应( )制造商规定值。 D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大于 2950.对于SF6断路器、油断路器、GIS、隔离开关设备其主回路电阻应不大于制造商规定值,真空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初值差应小于( )%。 C A.10 B.20 C.30 D.40 2951.高压开关柜内断路器导电回路电阻初值差不大于( )%。 B A.10 B.20 C.30 D.40 2952.高压开关柜内断路器导电回路电阻初值差不大于( )。 B A.0.1 B.0.2 C.0.3 D.0.4 2953.回路电阻测试,如发现测试结果超标,可将被试设备进行分、合操作( )次,重新测量。 D A.一 B.二 C.三 D.若干 2954.下列关于主回路电阻测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BC A.将测试结果与规程要求进行比较,当测试结果出现异常时,应与同类设备、同设备的不同相间进行比较,作出诊断结论 B.如发现测试结果超标,可将被试设备进行分、合操作若干次,重新测量,若仍偏大,可分段查找以确定接触不良的部位,进行处理 C.经验表明,仅凭主回路电阻增大不能认为是触头或联结不好的可靠证据 D.主回路电阻增大时,应该使用更小的电流重复进行检测 2955.真空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初值差应小于( )。 C A.0.1 B.0.2 C.0.3 D.0.4 2956.主回路电阻测量,将测试结果与规程要求进行比较,当测试结果出现异常时,应与( )进行比较,作出诊断结论。 AC A.同类设备 B.同设备的同相间 C.同设备的不同相间 D.不同设备的同相间 2957.主回路电阻测量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B A.10 B.15 C.30 D.40 2958.电容器电容量测量环境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2959.电容器电容量测量有如下环境要求( )。 A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C.需在晴天进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960.电容器电容量测量中,设备要求( )。 BCD A.待试电容器为冷备用状态 B.待试电容器为检修状态 C.待试电容器已充分放电并接地 D.设备外壳可靠接地 2961.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了解各种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C.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各种试验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2962.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前试验准备有( )。 ABCD A.现场试验前,记录待试电容器的铭牌电容量等铭牌参数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器具等 C.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2963.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方法有如下几种:( )。 AB A.电压电流表法 B.电容电感测试仪法 C.万用表 D.介质损耗测试仪 2964.单台电容器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BD A.对偏差应在-5%~10%之间 B.且初值差不超过±5% C.对于带外熔丝电容器,电容量减少不超过铭牌标注电容量的3% D.对于带内熔丝电容器,电容量减少不超过铭牌标注电容量的3% 2965.电容器电容量测量,单台电容器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在( )之间,且初值差不超过正负5%。 D A.0%~5% B.5%~10% C.-5%~5% D.-5%~10% 2966.电容器电容量测量,单台电容器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在-5%~10%之间,且初值差不超过( )。 A A.正负5% B.正负10% C.正负15% D.正负20% 2967.电容器电容量测量,对于带内熔丝电容器,电容量减少不超过铭牌标注电容量的( )。 A A.0.03 B.0.05 C.0.07 D.0.09 2968.电容器电容量测量,任意两线端的最大电容量与最小电容量之比值,应不超过( )。 B A.1 B.1.05 C.1.1 D.1.15 2969.电容器电容量测量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BC A.容量3Mvar以下的电容器组:-5%~10% B.容量从3Mvar到30Mvar的电容器组:0%~10% C.容量30Mvar以上的电容器组:0%~5% D.且任意两线端的最大电容量与最小电容量之比值,应不超过1.01 2970.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单台电容器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在( )之间。 A A.-5%~10% B.0%~10% C.-5%~5% D.-5%~0% 2971.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单台电容器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在在-5%~10%之间,且初值差不超过( )%。 A A.±5 B.±1 C.±2.0 D.±10.0 2972.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且任意两线端的最大电容量与最小电容量之比值,应不超过( )。 A A.1.05 B.1.02 C.1.10 D.1.15 2973.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容量3Mvar以下的电容器组:( )。 A A.-5%~10% B.0%~10% C.-5%~5% D.-5%~0% 2974.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容量从3Mvar到30Mvar的电容器组:( )。 B A.-5%~10% B.0%~10% C.-5%~5% D.-5%~0% 2975.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容量30Mvar以上的电容器组( )。 B A.负5%~10% B.0%~5% C.0%~10% D.0%~15% 2976.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容量3Mvar以下的电容器组( )。 A A.负5%~10% B.0%~5% C.0%~10% D.0%~15% 2977.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容量从3Mvar到30Mvar电容器组( )。 C A.负5%~10% B.0%~5% C.0%~10% D.0%~15% 2978.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选择( )。 AB A.电压电流表法:主要由电压表、电流表、调压器组成 B.电容电感测试仪法:电容电感测试仪 C.万用表 D.介质损耗测试仪 2979.下列可以作为电容器电容量测量方法的是( )。 CD A.电压表法 B.电流表法 C.电压电流表法 D.电容电感测试仪法 2980.用电压电流表法测试电容器电容量时,需要使用的仪器包括( )。 ABC A.电压表 B.电流表 C.调压器 D.电容电感测试仪 2981.电容量测量试验要求电流表准确度为( )。 D A.0.2级 B.0.3级 C.0.4级 D.0.5级 2982.电容量测量试验要求电容电感测试仪:可测电容范围( ),测量精度正负1.0%。 A A.0.5μF~2000μF B.1μF~2000μF C.0.5μF~1000μF D.1μF~1000μF 2983.电容量测量试验要求电容电感测试仪:可测电容范围( )。 A A.0.5μF~2000μF B.1μF~2000μF C.10μF~2000μF D.50μF~2000μF 2984.电容量测量试验要求电压表准确度为( )。 D A.0.2级 B.0.3级 C.0.4级 D.0.5级 2985.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采用( )调压器。 C A.移圈式 B.调压式 C.自耦式 D.以上都不对 2986.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电流表准确度需满足( )级。 A A.0.5 B.1.0 C.2.0 D.5.0 2987.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电容电感测试仪:可测电容范围0.5μF~2000μF,测量精度( )%。 A A.±1.0 B.±0.5 C.±2.0 D.±3.0 2988.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要求如下哪项是正确的( )。 A A.电压表:准确度0.5级,根据待试电容器容量选择合适的量程 B.电流表:准确度1.0级,根据待试电容器容量选择合适的量程 C.调压器:采用移圈式调压器,容量应满足试验要求 D.电容电感测试仪:可测电容范围1.0μF~2000μF,测量精度±1.0% 2989.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要求有( )。 ABCD A.电压表:准确度0.5级,根据待试电容器容量选择合适的量程 B.电流表:准确度0.5级,根据待试电容器容量选择合适的量程 C.调压器:采用自耦式调压器,容量应满足试验要求 D.电容电感测试仪:可测电容范围0.5μF~2000μF,测量精度±1.0% 2990.用电压电流表法测试电容器电容量时,测试前应拆除电容器的( )。 B A.放电线圈 B.外熔断器 C.内熔丝 D.避雷器 2991.电容器电容量测量合理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试验电压、电流指示应至少达到表计满量程的( )刻度处。 B A.1/3 B.2/3 C.2/5 D.3/5 2992.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步骤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 ABCD A.测试前,对待试电容器逐只充分放电并接地 B.将测量仪器的电压输出测试线连接到电容器组的高压侧及中性点侧两个汇流排上。将钳形电流传感器套在被测试的单台电容器套管处 C.若测量电容器组的总电容量,则将钳形电流传感器套在电容器组的高压侧汇流排上即可(电压输出测试线内侧 D.检查试验接线正确后,拆除待试电容器接地线 2993.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注意事项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 ABC A.拆、接高压引线前,必须先对待试电容器逐只使用专用放电工具按先经电阻放电,后直接放电程序进行充分放电,放电后将待试电容器接地 B.根据待试电容器电容量的大小选择接线方式,减小电压表或电流表的影响 C.测试中应随时观察电压表、电流表读数,防止超过量程损坏表计 D.合理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试验电压、电流指示应至少达到表计满量程的1/3刻度处 2994.电压电流表法测量电容器电容量,拆、接高压引线前,必须先对待试电容器逐只使用专用放电工具按( )程序进行充分放电,放电后将待试电容器接地。 B A.直接放电 B.先经电阻放电,后直接放电 C.先经电容放电,后直接放电 D.先直接放电,后经电阻放电 2995.用电压电流表法测试电容器电容量,以下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 A.拆、接高压引线前,必须先对待试电容器逐只使用专用放电工具按先经电阻放电,后直接放电程序进行充分放电,放电后将待试电容器接地 B.根据待试电容器电容量的大小选择接线方式,减小电压表或电流表的影响 C.测试中应随时观察电压表、电流表读数,防止超过量程损坏表计 D.合理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试验电压、电流指示应至少达到表计满量程的1/2刻度处 2996.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试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 ABC A.检测前检查钳形电流传感器卡钳钳口闭合是否良好 B.仪器必须可靠接地 C仪器电压输出测试线夹应尽量靠近电容器组引出线端子,且接触良好 D.测量过程中,禁止移动电压线,可以移动钳形电流传感器 2997.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环境要求( )。 A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C.应在天气干燥时进行测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998.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环境要求正确的是(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D.以上方法都不对 2999.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待试设备要求( )。 ABC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无破损、无异常 C.避雷器或限压器外绝缘表面应尽可能清洁干净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00.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设备要求( )。 BCD A.待试电容器为冷备用状态 B.待试电容器为检修状态 C.设备外观无破损、无异常 D.避雷器或限压器外绝缘表面应尽可能清洁干净 3001.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人员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了解各种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C.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各种试验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3002.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安全要求( )。 ABCD A.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B.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C.高压试验作业人员在全部加压过程中,应精力集中,随时警戒异常现象发生 D.对附近非运行状态金属导电体可能存在感应静电电压时(如:检修状态中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应予以放电或事先短接接地 3003.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安全要求正确的是( )。 A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三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应正确无误 D.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加绝缘罩。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两个串联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3004.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时,试验仪器要求:测量限流电阻:阻值为( )。。 B A.0MΩ-5MΩ B.5MΩ-10MΩ C.10MΩ-15MΩ D.15MΩ-20MΩ 3005.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时,试验仪器要求:电流测量误差( )。。 A A.<1% B.<2% C.<3% D.<4% 3006.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时,试验仪器要求:输出电压误差( )。。 C A.<1% B.<2% C.<3% D.<4% 3007.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时,试验仪器要求: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 )。。 A A.<1% B.<2% C.<3% D.<4% 3008.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 试验仪器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0.5% B.输出电压误差<3% C.电流测量误差<1% D.测量限流电阻:阻值为5MΩ-10MΩ(不拆高压引线测量时应用,区别于高压回路中保护限流电阻) 3009.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试验仪器要求( )。 A A.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1% B.输出电压误差<5% C.电流测量误差<2% D.测量限流电阻:阻值为5MΩ-20MΩ(不拆高压引线测量时应用,区别于高压回路中保护限流电阻) 3010.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试验仪器要求( )。 B A.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2% B.输出电压误差<3% C.电流测量误差<2% D.测量限流电阻:阻值为5MΩ-20MΩ(不拆高压引线测量时应用,区别于高压回路中保护限流电阻) 3011.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试验仪器要求( )。 C A.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2% B.输出电压误差<5% C.电流测量误差<1% D.测量限流电阻:阻值为5MΩ-20MΩ(不拆高压引线测量时应用,区别于高压回路中保护限流电阻) 3012.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试验仪器要求( )。 D A.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2% B.输出电压误差<5% C.电流测量误差<2% D.测量限流电阻:阻值为5MΩ-10MΩ(不拆高压引线测量时应用,区别于高压回路中保护限流电阻) 3013.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试验准备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历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器具和连接导线等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014.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试验仪器要求( )。 ABCD A.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1% B.直流发生器最大输出电流应满足试验要求 C.输出电压误差<3% D.电流测量误差<1% 3015.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测试,根据避雷器串联叠装结构,分为哪几种接线方法( )。 AB A.常规试验接线 B.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接线 C.拆地线试验接线 D.不拆地线试验接线 3016.根据避雷器串联叠装结构,分两种试验接线方法( )。 AB A.分常规试验接线 B.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接线两种试验接线方法 C.都必须采用拆高压引线试验接线方法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017.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试验结束后,被试设备应使用专用放电工具按先( )放电,后直接放电的程序进行充分放电。 A A.电阻 B.电容 C.电感 D.小间隙 3018.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试验步骤哪项描述的是正确的( )。 A A.进行测试仪器过压整定并检验仪器在整定值能否可靠动作 B.检查试验接线,接通试验电源,进行升压 C.升压过程中,监视泄漏电流(或电流表差值),同时监视试验电压,若电流值上升慢数值小,且试验电压已快接近避雷器或限压器参考电压时,应匀速放慢升压,当电流达到厂家规定直流参考电流试验值时,读取并记录电压值UnmA,断开电源 D.重新升压至0.75UnmA值(UnmA电压值应选用UnmA初始值或制造厂给定的UnmA值),读取并记录泄漏电流值,断开电源 3019.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试验步骤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进行测试仪器过压整定并检验仪器在整定值能否可靠动作 B.检查试验接线,确认电压输出在零位,接通试验电源,进行升压 C.清洁避雷器或限压器表面,进行试验接线 D.重新升压至0.75UnmA值(UnmA电压值应选用UnmA初始值或制造厂给定的UnmA值),读取并记录泄漏电流值,降压至零" 3020.避雷器直流参考电流根据避雷器( )确定。 AB A.型号 B.结构 C.标称放电电流 D.额定电压 3021.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测试中,应从( )中读取电流。 A A.微安表 B.毫安表 C.直流高压发生装置 D.泄漏电流表 3022.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试验注意事项哪项描述的是正确的( )。 C A.泄漏电流测试线应使用屏蔽线,测试线与避雷器夹角应尽量小 B.升压过程中应监视电压表,防止超过其容量 C.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时,下节避雷器泄漏电流值由低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其他位置避雷器泄漏电流值需经高压端、低压端两块电流表进行差值计算取得 D.并补平台上各限压器距离较近,且限压器与其他设备(如电容器组)距离较近,接线时应充分考虑绝缘措施,防止加压线或限压器高压端对邻近设备放电 3023.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试验注意事项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泄漏电流测试线应使用屏蔽线,测试线与避雷器夹角应尽量小 B.三节以上结构避雷器可按三节结构设备进行试验,单节结构避雷器应拆除高压引线进行试验 C.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时,下节避雷器泄漏电流值由低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其他位置避雷器泄漏电流值需经高压端、低压端两块电流表进行差值计算取得 D.试验结束断开电源后,应对被试避雷器或限压器邻近设备及加压线进行充分放电 3024.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时,下节避雷器泄漏电流值由( )读取。 B A.高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 B.低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 C.经高压端、低压端两块电流表进行求和计算取得 D.经高压端、低压端两块电流表进行差值计算取得 3025.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时,下节避雷器泄漏电流值由低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其他位置避雷器泄漏电流值( )。 D A.高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 B.低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 C.经高压端、低压端两块电流表进行求和计算取得 D.经高压端、低压端两块电流表进行差值计算取得 3026.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泄漏电流测试线应使用屏蔽线,测试线与避雷器夹角应( )。 A A.尽量大 B.尽量小 C.平行 D.垂直 3027. 0.75UnmA泄漏电流初值差≤( )%或≤50μA(多柱并联和额定电压216kV以上的避雷器泄漏电流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 C A.10 B.20 C.30 D.50 3028. 0.75UnmA泄漏电流初值差≤30%或≤( )μA(多柱并联和额定电压216kV以上的避雷器泄漏电流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 D A.10 B.20 C.30 D.50 3029.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限压器直流参考电压UnmA初值差不超过( )%且不低于GB11032规定数值(注意值)和出厂技术要求(GB11032规定数值见附录B)。 A A.±5 B.±1 C.±2.0 D.±10.0 3030.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限压器直流参考电压UnmA初值差不超过( )且不低于GB11032规定数值(注意值)和出厂技术要求。 C A.正负1% B.正负3% C.正负5% D.正负7% 3031.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描述正确的是( )。 ABC A.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限压器直流参考电压UnmA初值差不超过±5%且不低于GB11032规定数值(注意值)和出厂技术要求(GB11032规定数值见附录B)。 B.0.75UnmA泄漏电流初值差≤30%或≤50μA(多柱并联和额定电压216kV以上的避雷器泄漏电流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 C.测试数据超标时应考虑被试品表面污秽、环境湿度等因素,必要时可对被试品表面进行清洁或干燥处理,在外绝缘表面靠加压端处或靠近被试避雷器接地的部位装设屏蔽环后重新测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32.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测试数据超标时,应( )。 ABCD A.清洁被试品表面 B.对被试品表面干燥处理 C.在外绝缘表面靠加压端处装设屏蔽环 D.在靠近被试避雷器接地的部位装设屏蔽环 3033.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0.75UnmA泄漏电流初值差( )。 BD A.小于等于20% B.小于等于30% C.小于等于25μA D.小于等于50μA 3034.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0.75UnmA泄漏电流初值差小于等于30%或( )。 D A.小于等于20μA B.小于等于30μA C.小于等于40μA D.小于等于50μA 3035.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测试中,额定电压为468kV的避雷器其直流1mA参考电压应不低于( )kV。 C A.565 B.597 C.630 D.810 3036.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环境有以下要求,( )。 AB A.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D.相对湿度不宜大于90% 3037.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环境要求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 A A.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相对湿度不宜大于90% C.相对湿度不宜大于70% D.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3038.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安全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 C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三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挂牢固 D.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表计倍率、量程、均应正确无误。 3039.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待试设备需要以下哪些要求( )。 ABC A待试设备处于停电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040.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应在被试设备处于( )下进行。 B A.运行 B.停电 C.备用 D.带电 3041.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中,设备要求( )。 BCD A.待试设备冷备用状态 B.待试设备处于停电状态 C.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D.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3042.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人员要求哪些说法正确:( )。 ABCD A了解各种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种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的性能、用途 C.能正确完成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D.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数及消除方法 3043.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试验人员要求了解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 )。 ABCD A.型式 B.用途 C.结构 D.原理 3044.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安全要求哪些说法正确:(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试验现场应装设遮栏或围栏,遮栏或围栏与试验设备高压部分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并派人看守 D.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垫 3045.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工频电压试验的交流电压频率应在( )之间,且近似于正弦波。 C A.49Hz-51Hz B.48Hz-52Hz C.48Hz-62Hz D.49Hz-62Hz 3046.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工频电压试验的交流电压频率应在( )Hz之间,且近似于正弦波。每只避雷器(或避雷器元件)的工频参考电压应在制造厂选定的工频参考电流下测量。 A A.48Hz-62Hz B.45Hz-65Hz C.40Hz-50Hz D.50Hz-60Hz 3047.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下列哪些是工频参考电压试验用的设备( )。 A A.试验变压器 B.耐压设备 C.电压表 D.电流表 3048.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所用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应具备( )功能。 A A.抗外部干扰 B.抗谐波干扰 C.抗高频干扰 D.抗电晕干扰 3049.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应选用额定电压与被试品的工频参考电压相适宜的试验变压器。试验电压较高时,可采用( )。 A A.多级串接式试验变压器 B.多级并接式试验变压器 C.串联谐振 D.并联谐振 3050.避雷器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接线,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应( )。 B A.串联接在被试避雷器高压侧 B.串联接在被试避雷器接地侧 C.与被试避雷器并联 D.与试验变压器并联 3051.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升压过程中,当( )升至试品的工频参考电流值时,停止升压,迅速读取并记录试验电压。 A A.阻性电流峰值 B.全电流峰值 C.阻性电流有效值 D.全电流有效值 3052.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将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通电打开,调试为测量阻性电流( )参数状态。 A A.峰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 D.平均值 3053.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接通试验电源,开始升压进行试验,升压过程中应密切监视阻性电流( )检测数据。 C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峰值 D.平均值 3054.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试验步骤有( )。 ABCD A记录试品避雷器铭牌信息,并查看出厂试验报告,确定试品的工频参考电流值,并记录出厂工频参考电压值以作试验数据比对 B.按接线图将试验变压器、调压器、试品避雷器、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进行试验接线 C.检查确认各检测设备接地良好及整体接线正确 D.将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通电打开,调试为测量阻性电流峰值参数状态 3055.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试验过程中应无放电或击穿现象 B.将测试数据与初始值或出厂试验值进行比较,当有明显降低时就应对避雷器加强监视。66kV及以上的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比初值降低超过10%时,应查明原因,若确系老化或受潮造成的,宜退出运行 C.一般情况下,工频参考电压峰值与避雷器直流参考电(UnmA)相等 D.工频参考电压应大于避雷器额定电压。参考电压等于该工频电压峰值除以2,如参考电压与极性有关时,取低值 3056.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注意事项有( )。 ACD A可以结合现场试验条件,对避雷器分节进行试验 B.由于试验电压对避雷器而言相对较高(超过额定电压),故在达到工频参考电流时应缩短加压时间,迅速读取工频参考电压值,之后立即降压,施加工频电压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5s以内,避免避雷器长时间承受工频参考电压 C.试验结束后应对试品充分放电方可接触,避免金属氧化锌避雷器的残存电荷伤人 D.在升压过程中,如发现阻性电流测试仪检测电流值上下跳动,调压器往上升方向调节,电流甚至有下降趋势,应立即停止升压,降压、停电后查明原因,确定是否存在局部放电现象。 3057.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由于试验电压对避雷器而言相对较高(超过额定电压),故在达到工频参考电流时应缩短加压时间,迅速读取工频参考电压值,之后立即降压,施加工频电压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 )s以内,避免避雷器长时间承受工频参考电压。 A A.10 B.15 C.20 D.30 3058.工频参考电压试验中,由于试验电压对避雷器而言相对较高(超过额定电压),故在达到工频参考电流时应缩短加压时间,迅速读取工频参考电压值,之后立即降压,施加工频电压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 )以内,避免避雷器长时间承受工频参考电压。 B A.5s B.10s C.15s D.20s 3059.66kV及以上的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比初值降低超过( )时,应查明原因,若确系老化或受潮造成的,宜退出运行。 A A.0.1 B.0.15 C.0.2 D.0.3 3060.避雷器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如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与极性有关时,取( )。 D A.平均值 B.方均根值 C.高值 D.低值 3061.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将测试数据与初始值或出厂试验值进行比较,当有明显降低时就应对避雷器加强监视。66kV及以上的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比初值降低超过( )%时,应查明原因,若确系老化或受潮造成的,宜退出运行。 A A.10 B.15 C.20 D.30 3062.工频参考电压试验后,将测试数据与初始值或出厂试验值进行比较,当有明显降低时就应对避雷器加强监视。66kV及以上的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比初值降低超过( )时,应查明原因,若确系老化或受潮造成的,宜退出运行。 A A.0.1 B.0.15 C.0.2 D.0.3 3063.一般情况下,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 )避雷器额定电压。 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3064.一般情况下,工频参考电压峰值与避雷器( )相等。 A A.直流参考电压 B.额定电压 C.标称电压 D.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3065.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工频参考电压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 )。 ABCD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 D.电压测量装置、保护电阻" 3066.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接近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并联一台( )、电容串联的滤波器。 B A.电阻 B.电感 C.谐振装置 D.避雷器 3067.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接近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并联一台( )串联滤波器。 AB A电感 B.电容 C.电阻 D.以上都不对 3068.工频参考电压试验用的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接近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 )。 B A.并联一台电感、电容并联的滤波器 B.并联一台电感、电容串联的滤波器 C.串联一台电感、电容串联的滤波器 D.串联一台电感、电容并联的滤波器 3069.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要求有( )。 ABCD A能够检测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 B.电流检测范围不小于试品的工频参考电流值 C.检测仪器具备抗外部干扰的功能 D.在检测时,须保证仪器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 3070.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中,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要求( )。 ABCD A.能够检测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 B.电流检测范围不小于试品的工频参考电流值 C.检测仪器具备抗外部干扰的功能 D.在检测时,须保证仪器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 3071.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测量电压装置采用电容分压器作为测量电压装置,其额定电压应与试验电压相匹配,电容量宜选择( )pF。 A A.1000 B.2000 C.500 D.5000 3072.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中,采用电容分压器作为测量电压装置,其额定电压应与试验电压相匹配,电容量宜选择( )。 B A.500pF B.1000pF C.1500pF D.2000pF 3073.接地引下线导通不应在( )中进行。 ABC A.雷 B.雨 C.雪 D.风 3074.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不应在( )、雨、雪中或雨雪后立即进行。 B A.阴 B.雷 C.晴 D.大风 3075.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不应在( )中或雨、雪后立即进行。 ABC A.雷 B.雨 C.雪 D.晴 3076.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试验人员应经过( )且考试合格。 A A.上岗培训 B.安全培训 C.教育培训 D.部门培训 3077.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时,关于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熟悉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 B.了解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的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的操作方法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3078.关于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试验时的安全要求是( )。 ABC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C.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 D.试验前接好线即可,无需检查试验接线 3079.关于接地引下线测试的仪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A.测试宜选用专用仪器,仪器的分辨率不大于0.1mΩ B.测试宜选用专用仪器,仪器的分辨率不大于1mΩ C.测试电流不小于5A D.测试电流不小于10A 3080.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时,测试电流不小于( )A。 B A.1 B.5 C.10 D.100 3081.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器测试电流不小于( )。 C A.2A B.3A C.5A D.10A 3082.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 )。 B A.0.5级 B.1.0级 C.1.5级 D.2.0级 3083.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 );测试电流不小于( )。 BC A.0.5级 B.1.0级 C.5A D.10A 3084.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宜选用专用仪器,仪器的分辨率不大于( )。 A A.1mΩ B.2mΩ C.3mΩ D.4mΩ 3085.关于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前的试验准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现场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特殊情况下可以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086.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前,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 )。 ABCD A.上次试验记录 B.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C.合格的仪器仪表 D.工具和连接导线 3087.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现场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 )。 D A.勘察措施 B.安全措施 C.组织措施 D.技术措施 3088.测试接地引下线导通首先选定一个与( )连接良好的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为参考点。 A A.主地网 B.独立避雷针地网 C.主变压器接地引下线 D.避雷器接地引下线 3089.测量接地引下线导通与地网(或相邻设备)之间的( )值来检查其连接情况,从而判断出引下线与地网的连接状况是否良好。 D A.绝缘电阻 B.电容量 C.泄露电流 D.直流电阻 3090.测量接地引下线导通与地网(或相邻设备)之间的直流电阻值来检查其连接情况,从而判断出引下线与地网的连接状况是否良好。主要试验方法有( )。 AB A.直流电桥法 B.直流电压电流法 C.交流电桥法 D.交流电压电流法 3091.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主要有以下哪些方法:( )。 AC A.直流电桥法 B.交流电桥法 C.直流电压电流法 D.交流电压电流法 3092.直流电桥法测接地导通时,测试电流线应在测试电压端的( )。 A A.外侧 B.内侧 C.同侧 D.反侧 3093.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在变电站内选定一个与主地网连接合格的设备接地引下线为基准参考点 B.要对测量设备校零 C.在被测接地引下线与试验接线的连接处,使用锉刀锉掉防锈的油漆,露出有光泽的金属 D.用专用测试导线分别接好基准点和被测点(相临设备接地引下线),接通仪器电源,测量接地引下线导通参数 3094.独立避雷针的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值应在( )以上。 B A.50mΩ B.500mΩ C.1000mΩ D.1500mΩ 3095.关于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状况良好的设备测试值应在50mΩ以下 B.50mΩ-200mΩ的设备状况尚可,宜在以后例行测试中重点关注其化,重要的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 C.200mΩ-1Ω的设备状况不佳,对重要的设备应尽快检查处理,其他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 D.1Ω以上的设备与主地网未连接,应尽快检查处理 3096.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测试中相对值明显高于其他设备,而绝对值又不大的,( )。 B A.按状况良好对待 B.按状况尚可对待 C.应尽快检查处理 D.应立即检查处理 3097.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数据分析时,( )Ω以上的设备与主地网未连接,应尽快检查处理。 B A.0.1 B.1 C.4 D.10 3098.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数据分析时,独立避雷针的测试值应在( )mΩ以上。 C A.100 B.200 C.500 D.1000 3099.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值( )以上的设备与主地网未连接,应尽快检查处理。 A A.1Ω B.2Ω C.3Ω D.4Ω 3100.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值在( )间的设备状况不佳,对重要的设备应尽快检查处理,其他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 C A.10mΩ-50mΩ B.50mΩ-200mΩ C.200mΩ-1Ω D.1Ω-2Ω 3101.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值在( )间的设备状况尚可,宜在以后例行测试中重点关注其变化,重要的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 B A.10mΩ-50mΩ B.50mΩ-200mΩ C.200mΩ-1Ω D.1Ω-2Ω 3102.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值在( )间的设备状况尚可,宜在以后例行测试中重点关注其变化,重要的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在( )间的设备状况不佳,对重要的设备应尽快检查处理,其他设备宜在适当时候检查处理。 BC A.10mΩ-50mΩ B.50mΩ-200mΩ C.200mΩ-1Ω D.1Ω-2Ω 3103.状况良好的设备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值应在( )以下。 A A.50mΩ B.80mΩ C.100mΩ D.120mΩ 3104.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结束后,应在( )工作日内完成试验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3 B.7 C.15 D.30 3105.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报告整理并录入( )系统。 BD A.7 B.15 C.ERP D.PMS 3106.测试接地引下线导通首先选定一个与( )连接良好的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为参考点,再测试周围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与参考点之间的( )。 AC A.主地网 B.变压器 C.直流电阻 D.交流电阻 3107.测试接地引下线导通首先选定一个与( )连接良好的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为参考点,再测试周围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与参考点之间的直流电阻。 A A.主地网 B.避雷针 C.微波塔 D.变压器 3108.测试接地引下线导通首先选定一个与主地网连接良好的设备的接地引下线为参考点,再测试周围电气设备接地部分与参考点之间的( )。 D A.绝缘电阻 B.电容量 C.泄露电流 D.直流电阻 3109.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的范围( )。 ABCD A.各个电压等级的场区之间 B.各高压和低压设备,包括构架、分线箱、汇控箱、电源箱等 C.主控及内部各接地干线,场区内和附近的通信及内部各接地干线 D.独立避雷针及微波塔与主地网之间 3110.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ABCD A.各个电压等级的场区之间 B.各高压和低压设备,包括构架、分线箱、汇控箱、电源箱等 C.主控及内部各接地干线,场区内和附近的通信及内部各接地干线 D.独立避雷针及微波塔与主地网之间 3111.当发现测试值在( )mΩ以上时,应反复测试验证。 C A.10 B.50 C.100 D.1000 3112.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中,当发现测试值在( )以上时,应反复测试验证。 A A.50mΩ B.80mΩ C.100mΩ D.120mΩ 3113.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中应注意减小( )的影响。 A A.接触电阻 B.对地电容 C.电感 D.杂散电流 3114.接地阻抗测量的环境要求是( )。 ABCD A.干燥季节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 B.不应在雷、雨、雪中进行 C.不应在雨、雪后立即进行 D.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3115.接地阻抗测量应在( )季节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 A A.干燥 B.潮湿 C.雷雨 D.大风 3116.测量接地阻抗时,关于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熟悉接地阻抗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 B.了解接地阻抗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接地阻抗测试仪的操作方法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3117.测量接地阻抗时,有关安全方面的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D A.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B.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 C.系统存在接地故障时,也可进行接地阻抗测试 D.试验期间电压线严禁断开,电流线全程和电压极处要有专人看护 3118.系统存在接地故障时,( )进行接地阻抗测试。 D A.可以 B.宜 C.应该 D.严禁 3119.测量接地阻抗时宜采用异频电流法测试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试验电流频率宜在( )范围,标准正弦波波形,试验电流宜在( )。对于试验现场干扰大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大测试电流。 AC A.40Hz~60Hz B.50Hz-100Hz C.3A-20A D.5-50A 3120.接地阻抗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 )。 C A.0.2级 B.0.5级 C.1.0级 D.1.5级 3121.接地阻抗测量宜采用( )异频电流法测试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 C A.工频电流法 B.工频电压法 C.异频电流法 D.异频电压法 3122.接地阻抗测试采用异频电流法测试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试验电流频率宜在( )范围,标准正弦波波形。 B A.40Hz~50Hz B.40Hz~60Hz C.20Hz~50Hz D.20Hz~60Hz 3123.接地阻抗测试采用异频电流法测试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试验电流宜在( )。 B A.小于3A B.3A-20A C.20A-50A D.不小于50A 3124.接地阻抗测试采用异频电流法测试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试验电流频率宜在( )范围,标准正弦波波形,试验电流宜在( )。对于试验现场干扰大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大测试电流。 BD A.40Hz~50Hz B.40Hz~60Hz C.小于3A D.3A-20A 3125.如果采用工频电流法测试大型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则应采用独立电源或经隔离变压器供电,并尽可能加大试验电流,试验电流不宜小于( )A。 C A.10 B.20 C.50 D.100 3126.如果采用工频电流法测试大型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则应采用独立电源或经隔离变压器供电,并尽可能加大试验电流,试验电流宜( )。 D A.小于3A B.3A-20A C.20A-50A D.不小于50A 3127.接地阻抗测试中,测试回路应尽量避开( )。 ABCD A.河流 B.湖泊 C.地下金属管道 D.运行中的输电线路 3128.接地阻抗测试中,电流极的电阻值应( )。 B A.尽量大 B.尽量小 C.无所谓 D.适当 3129.接地阻抗测试中,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 )分流的影响。 B A.输电线路 B.避雷线 C.电流极 D.电压极 3130.接地阻抗测试中,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 )方式降阻。 AB A.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 B.向电流极周围泼水 C.采用多个电流极串联 D.将电流极更深地插入土壤 3131.测量接地阻抗的方法主要有( )。 ABD A.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直线法 B.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夹角法 C.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钝角法 D.电位降法 3132.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测试中主要采用( )。 BD A.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直线法 B.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夹角法 C.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钝角法 D.电位降法 3133.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测试中主要采用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夹角法和( )。 D A.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直线法 B.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锐角法 C.直线法 D.电位降法 3134.接地阻抗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 ABCD A.电位降法 B.工频电流法 C.直线法 D.夹角法 3135.使用夹角法测试地网接地阻抗,接地阻抗的测试值为1欧姆,D为200m,dPG为1km,dCG为1km,dCP为1km,则接地阻抗修正值了( )欧姆。 C A.0.9 B.1 C.1.11 D.1.25 3136.直线法测量接地阻抗时,电位极P应在被测接地装置G与电流极C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CG的( )%左右。 C A.2 B.3 C.5 D.10 3137.直线法测量接地阻抗时,电位极P应在被测接地装置G与电流极C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CG的5%左右,当三次测试的结果误差在( )%以内即可。 C A.2 B.3 C.5 D.10 3138.接地阻抗测量中,对于有架空避雷线和金属屏蔽两端接地的电缆出线的变电站,应进行架空避雷线和电缆金属屏蔽的( )。此项测试应是( ),据此得到地网分流系数K,以修正接地阻抗。 AC A.分流测试 B.分压测试 C.向量测试 D.幅值测试 3139.测量接地阻抗时,有关注意事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电位降法中,如果电位降曲线的平坦点难以确定,则可能是受被试接地装置或电流极C的影响,考虑延长电流回路;或者是地下情况复杂,考虑以其他方法来测试和校验 B.当使用电流-电压三极法中的直线法时,电位极P应在被测接地装置G与电流极C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cG的5%左右,当三次测试的结果误差在5%以内即可 C.当采用工频大电流法测试时,在供电之前,电源侧开关要处于分闸状态,仪器要处于零位,防止冲击带电损坏设备。尽量测量时间短些,不要使大电流设备长时间工作 D.根据实际情况,若变电站有干扰源(零序电流干扰),可采取增大注入接地网测试电流的方法消除干扰 3140.当使用电流-电压三极法中的直线法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时,电位极P 应在被测接地装置G 与电流极C 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cG 的5%左右,当三次测试的结果误差在( )%以内即可。 C A.1 B.2 C.5 D.10 3141.电位降法测接地阻抗中,如果电位降曲线的平坦点难以确定,则可能是( )。 ABD A.受被试接地装置 B.电流极C的影响 C.电位极P的影响 D.地下情况复杂 3142.接地阻抗测量中,若变电站有干扰源(零序电流干扰),可采取( )的方法消除干扰。 B A.减小注入接地网测试电流 B.增大注入接地网测试电流 C.并联电阻 D.并联小电抗 3143.不接地、谐振接地、谐振-低电阻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 C A.0.4 B.1 C.4 D.10 3144.接地阻抗测量中,(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ABCD A.不接地 B.谐振接地 C.谐振-低电阻接地 D.高电阻接地系统 3145.接地阻抗测试中,不接地、谐振接地、谐振-低电阻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 D A.0.5 B.1 C.2 D.4 3146.接地阻抗测试中,不接地、谐振接地、谐振-低电阻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R小于等于( )/I(I为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 B A.100 B.120 C.1000 D.2000 3147.接地阻抗测试中,当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R小于等于2000/I的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电阻,符合GB500654.3.3条的规定时,接地网电位升高可提高至( )kV。 D A.1 B.2 C.3 D.5 3148.接地阻抗测试中,一般情况下,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R小于等于( )/I(I为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 B A.1000 B.2000 C.3000 D.5000 3149.有关接地阻抗试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接地阻抗的测量值应小于设计值 B.一般情况下,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R≤2000/I C.当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式(7)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电阻,符合GB500654.3.3条的规定时,接地网电位升高可提高至5kV。必要时,经专门计算,且采取的措施可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可靠时,接地网地电位升高还可进一步提高; D.不接地、谐振接地、谐振-低电阻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3150.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通常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 应为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 )倍。 D A.1-2 B.2-3 C.3-4 D.4-5 3151.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电流极应布置得( )。 B A.尽量近 B.尽量远 C.与电压极距离一样 D.距离远近不影响 3152.当远距离放线有困难时,在土壤电阻率均匀地区,建议使用夹角法进行测量,测量时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可取( ),在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区dcg可取( )。 AB A.2D B.3D C.4D D.5D 3153.接地阻抗测量中,当远距离放线有困难时,建议使用夹角法进行测量,测量时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在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区dcg可取( )。 B A.2D B.3D C.4D D.5D 3154.接地阻抗测量中,当远距离放线有困难时,在土壤电阻率均匀地区,建议使用夹角法进行测量,测量时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可取( )。 A A.2D B.3D C.4D D.5D 3155.通常电流极与被试接地装置边缘的距离dcG应为被试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长度D的( )倍;对超大型的接地装置的测试,可利用架空线路做电流线和电位测试线;当远距离放线有困难时,在土壤电阻率均匀地区,建议使用夹角法进行测量,测量时dcG可取( )D,在土壤电阻率不均匀地区可取( )D。 ABC A.4-5 B.2 C.3 D.4 3156.无论哪种接地阻抗测试方法,都要求电流线和电位线之间保持( )的距离,以尽量减小电流线与电位线之间的影响互感。 B A.尽量近 B.尽量远 C.适中 D.一定 3157.无论哪种接地阻抗测试方法,都要求电流线和电位线之间保持尽量远的距离,以尽量减小电流线与电位线之间( )的影响。 D A.感应电压 B.电容 C.电感 D.互感 3158.测量接地阻抗时,有关电压极和电流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阻抗足够小,设备输出的试验电流足够大 B.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分流的影响 C.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或向其周围泼水的方式降阻 D.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15cm以上 3159.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 )cm 以上。 B A.10 B.20 C.25 D.30 3160.接地阻抗测量,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 )。 A A.20cm以上 B.20cm以内 C.50cm以上 D.50cm以内 3161.接地阻抗测量,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 )的影响。 A A.分流 B.分压 C.限流 D.限压 3162.接地阻抗测量,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采用( )的方式降阻。 AD A.多个电流极并联 B.多个电流极串联 C.多个电压级并联 D.向其周围泼水 3163.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测试时,电气导通测试中结果良好的设备接地引下线处,一般选择在( )。 C A.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的场区里 B.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小的场区里 C.变压器中性点附近或场区边缘 D.避雷器附近 3164.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测试时,试验电流的注入点宜选择( )。 A A.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的场区里 B.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小的场区里 C.变压器中性点附近或场区边缘 D.避雷器附近 3165.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测试时,试验电流的注入点宜选择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的场区里,电气导通测试中结果良好的设备接地引下线处,一般选择在( )附近或( )。小型接地装置的测试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进行。 AC A.变压器中性点 B.避雷针 C.场区边缘 D.开关室 3166.有关直线法测量接地阻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 A.沿相反方向放设电压测试线与电流测试线 B.在测试线末端,将连接电极埋入被测土壤中 C.按照接地阻抗试验记录对试验信息进行记录 D.电位极P应在被测接地装置G与电流极C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CG的10%左右,当三次测试的结果误差在5%以内即可" 3167.直线法测量接地阻抗中,根据变电站接地装置实际情况确定接地阻抗试验电压、电流测试线放设长度与位置,其中电压测试线长度通常为( )电流测试线长度。。 C A.0.1~0.2 B.0.3~0.4 C.0.5~0.6 D.0.7~0.8 3168.直线法测量接地阻抗中,沿( )放设电压测试线与电流测试线。 A A.相同方向 B.相反方向 C.夹角成90度方向 D.夹角成45度方向 3169.直线法测量接地阻抗中,在测试线( ),将连接电极埋入被测土壤中。 D A.首端 B.中间 C.2/3处 D.末端 3170.直线法测试接地阻抗时,沿( )方向放设电压测试线与电流测试线。 B A.相反 B.相同 C.随意 D.直线 3171.接地装置较小时,可采用接地阻抗测试仪(接地摇表)测接地阻抗,测试步骤、方法和布线的要求均与( )相同。 B A.两级法 B.三极法 C.电位降法 D.四极法 3172.工频电流法测量接地阻抗,对于电铁牵引站这样有间歇性大工作电流注入接地装置,其接地阻抗的测试可以采用( ),即使试验电流与不平衡零序电流同相位,再施加一次增量试验电流,消除地中零序电流对接地阻抗测试值的影响。 B A.倒相法 B.倒相增量法 C.两极法 D.三极法 3173.工频电流法测量接地阻抗,通常接地装置中有不平衡零序电流,为消除其对接地阻抗测试的影响,除了增大试验电流,可采用( )。 A A.倒相法 B.倒相增量法 C.两极法 D.三极法 3174.土壤电阻率测试一般宜在连续天晴( )天后或在干燥季节进行,应避免在雨后或雪后立即进行。 B A.2 B.3 C.4 D.5 3175.土壤电阻率测试一般宜在连续天晴( )天后或在干燥季节进行。 B A.2 B.3 C.4 D.5 3176.土壤电阻率测量,对于试验人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哪些( )。 ABCD A.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B.能正确完成现场各种试验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3177.测量多层、深层土壤电阻率使用功率( )的电源,采用电压表、电流表组成的测试回路,表计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 级。 A A.较大 B.较小 C.随意 D.不确定 3178.测量多层、深层土壤电阻率使用功率较大的电源,采用( )、( )组成的测试回路,表计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 级。 AB A.电压表 B、电流表 C、功率表 D、万用表 3179.测量多层、深层土壤电阻率使用功率较大的电源,采用电压表、电流表组成的测试回路,表计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 )。 D A.0.2级 B.0.5级 C.0.6级 D.1.0级 3180.土壤电阻率测量前,应检查( )是否满足试验条件。 ABC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安全措施 3181.土壤电阻率测量前,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 )等。 ABCD A.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B.合格的仪器仪表 C.工具 D.连接导线 3182.土壤电阻率测量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 )。 ABCD A.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B.合格的仪器仪表 C.工具 D.连接导线 3183.土壤电阻率测试的四极法适用于( )。 ABCD A.测试被试电极较远地区的土壤 B.测试被试电极较大区域的土壤 C.水平分层不均匀的土壤特性 D.垂直分层不均匀的土壤特性 3184.土壤电阻率测试方法一般为( )。 C A.两级法 B.三极法 C.四极法 D.电位降法 3185.土壤电阻率测试方法一般为四极法,四极法适用于测试被试电极( )地区或( )区域的土壤,以及水平或垂直分层不均匀的土壤特性。 BC A.较近 B.较远 C.较大 D.较小 3186.土壤电阻率测试四极法适用于测试被试( )电极地区或( )区域的土壤,以及水平或垂直分层不均匀的土壤特性。 C A.较近,较小 B.较近,较大 C.较远,较大 D.较远,较小 3187.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 )cm 的圆钢或∟25mm×25mm×4mm 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 )cm。 AD A.1.5 B.2.5 C.30 D.40 3188.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采用四极等距法,两电极之间的距离a 应不小于电极埋设深度h 的( )倍。 B A.10 B.20 C.30 D.40 3189.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中,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1.5cm 的圆钢或25mm×25mm×4mm 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 )cm。 C A.20 B.30 C.40 D.50 3190.对于土壤电阻率测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改变被试电极的埋设深度h,可反映不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ρ的变化 B.四极法测量时必须保持四个电极在同一直线上排列 C.遇有雷雨天气,应停止测试并撤离测试现场 D.为了得到较合理的土壤电阻率的数据,宜改变极间距离a,求得视在土壤电阻率ρ与极间距离a之间的关系曲线 3191.改变( ),可反映不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ρ的变化。 C A.电位极的位置 B.电流极的位置 C.被试电极的埋设深度 D.电流极的深度 3192.尽量减小地下金属管道的影响,在靠近居民区或工矿区,地下可能有水管等具有一定金属部件的管道,应把电极布置在与管道( )的方向上,并且要求最近的( )与地下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极间距离。 BD A.平行 B.垂直 C.电压极 D.电流极 3193.尽量减小地下金属管道的影响,在靠近居民区或工矿区,地下可能有水管等具有一定金属部件的管道,应把电极布置在与管道垂直的方向上,并且要求最近的测试电极(电流极)与地下管道之间的距离( )极间距离。 B A.不大于 B.不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3194.尽量减小土壤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测试电极不应在有明显的( )等不均匀土壤上布置,为了得到较可信的结果,可以把被测场地分片,进行多处测试。 ABC A.岩石 B.裂缝 C.边坡 D.砂石 3195.四极等距法测量土壤电阻率中,两电极之间的距离a应不小于电极埋设深度h的( )倍。 C A.10 B.15 C.20 D.25 3196.四极等距法中,两电极之间的距离a 应( )电极埋设深度h 的( )倍。 BC A.不大于 B.不小于 C.20 D.30 3197.土壤电阻率测量应尽量减小地下金属管道的影响,在靠近居民区或工矿区,地下可能有水管等具有一定金属部件的管道,应把电极布置在与管道( ),并且要求最近的测试电极(电流极)与地下管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极间距离。 B A.水平的方向上 B.垂直的方向上 C.距离较近 D.距离较远 3198.土壤电阻率测量应尽量减小地下金属管道的影响,在靠近居民区或工矿区,地下可能有水管等具有一定金属部件的管道,应把电极布置在与管道垂直的方向上,并且要求最近的测试电极(电流极)与地下管道之间的距离( )极间距离。 B A.不大于 B.不小于 C.小于 D.等于 3199.土壤电阻率测量应尽量减小土壤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测试电极不应在有( )等不均匀土壤上布置。 ABC A.明显的岩石 B.裂缝 C.边坡 D.平坦的地面 3200.土壤电阻率测量中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 )的圆钢或∟25mm*25mm*4mm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40cm。 B A.1cm B.1.5cm C.2cm D.2.5cm 3201.土壤电阻率测量中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1.5cm的圆钢或( )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40cm。 A A.∟25mm×25mm×4mm B.∟25mm×25mm×5mm C.∟20mm×20mm×4mm D.∟20mm×20mm×5mm 3202.土壤电阻率测量中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1.5cm的圆钢或∟25mm*25mm*4mm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 )。 B A.30cm B.40cm C.50cm D.60cm 3203.为了得到较合理的土壤电阻率的数据,宜改变( ),最大的极间距离可取拟建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的( )。 AD A.极间距离 B.深度 C.二分之一 D.三分之二 3204.为了得到较合理的土壤电阻率的数据,宜改变极间距离a,最大的极间距离amax可取拟建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的( )。 C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 3205.在冻土区进行土壤电阻率测量,测试电极须打入( )。 C A.冰冻线位 B.冰冻线以上 C.冰冻线以下 D.地面以下 3206.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采用四级等距法中,可根据级间距离a 及接地阻抗测试仪测试得到的接地阻抗值R,通过下面公式得到被测场地的视在土壤电阻率ρ:ρ=( )。 A A.2πaR B.3πaR C.4πaR D.5πaR 3207.四级等距法中,可根据级间距离a及接地阻抗测试仪测试得到的接地阻抗值R,得到被测场地的视在土壤电阻率ρ等于( )。 B A.πaR B.2πaR C.aR D.2aR 3208.四级非等距法中,可根据电流极与电位极间距a、电位极间距b及接地阻抗测试仪测试得到的接地阻抗值R求得被测场地的土壤电阻率ρ等于( )。 D A.πa(a-b)R/b B.πa(a+b)R/b C.2πa(a-b)R/b D.2πa(a+b)R/b 3209.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环境要求有(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测试时应在干燥季节和土壤未结冻时进行;不应在雷、雨、雪中或雨、雪后立即进行 D.测试时注意测试电流稳定 3210.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oC,。 B A.2 B.5 C.10 D.15 3211.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0.8 B.0.7 C.0.6 D.0.5 3212.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D A.50 B.60 C.70 D.80 3213.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时应在( )季节和土壤未结冻时进行;不应在雷、雨、雪中或雨、雪后立即进行。 A A.干燥 B.潮湿 C.雷雨 D.冬季 3214.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人员要求有( )。 ABCD A.熟悉现场安全作业要求,并经《安规》考试合格 B.了解变电站主接地网敷设总体布置图 C.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各种试验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3215.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安全要求有( )。 AB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试验仪器引线与接地网连接应牢固可靠并接触良好 C.试验过程应有人监护并呼唱,试验人员在试验过程中注意力应高度集中,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试验应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遇有雷雨大风等天气应继续试验 D.布置电极人员应精力集中,不得分散注意力。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3216.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布置电极人员应精力集中,不得分散注意力,应有( )监护。 D A.工作班成员 B.运维人员 C.工作负责人 D.专人 3217.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开始试验前,工作负责人应对( )详细说明在试验区应注意的安全注意事项。 D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监护人 C.运维人员 D.全体试验人员 3218.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 )个串联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B A.1 B.2 C.3 D.4 3219.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 )mV。 B A.0.5 B.1.0 C.1.5 D.2.0 3220.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试验仪器要求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 )级。 B A.0.5 B.1 C.0.2 D.3 3221.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2mV B.准备试验用仪器仪表,所有仪器仪表应状态良好,仪器、仪表应在校验周期内 C.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 D.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20cm以上 3222.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 )。 A A.1mV B.2mV C.3mV D.4mV 3223.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试验仪器要求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 )级;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 )。 BC A.0.5 B.1 C.1mV D.2mV 3224.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试验仪器要求有( )。 BCD A.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2.0级 B.测试时注意测试电流稳定 C.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1mV D.采用异频电源时,测试仪表的选频性能良好 3225.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试验仪器要求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 )级。 B A.0.5 B.1.0 C.1.5 D.2.0 3226.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测试电极可用直径8-10mm、长约( )mm的圆钢。 C A.100 B.200 C.300 D.400 3227.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测试电极时如果场区是水泥路面,可采用包裹湿抹布直径( )cm的金属圆盘,并压上重物。 B A.10 B.20 C.30 D.40 3228.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测试电极可用直径( )mm、长约( )mm 的圆钢,埋入地深50-80mm,铁钎紧密插入土壤中。如果场区是水泥路面,可采用包裹湿抹布直径20cm 的金属圆盘,并压上重物。 AC A.8-10 B.10-12 C.300 D.400 3229.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电极可用直径( )mm、长约300mm 的圆钢,埋入地深50-80mm,铁钎紧密插入土壤中。如果场区是水泥路面,可采用包裹湿抹布直径20cm 的金属圆盘,并压上重物。 A A.8-10 B.8-15 C.5-10 D.8-20 3230.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电极可用直径8-10mm、长约( )mm 的圆钢,埋入地深50-80mm,铁钎紧密插入土壤中。如果场区是水泥路面,可采用包裹湿抹布直径20cm 的金属圆盘,并压上重物。 A A.300 B.400 C.500 D.600 3231.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电极可用直径8-10mm、长约300mm 的圆钢,埋入地深( )mm,铁钎紧密插入土壤中。如果场区是水泥路面,可采用包裹湿抹布直径20cm 的金属圆盘,并压上重物。 B A.30-50 B.50-80 C.100-120 D.150-180 3232.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电流极和电位极要求有( )。 ABCD A.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阻抗足够小,设备输出的试验电流足够大 B.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分流的影响 C.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或向其周围泼水的方式降阻 D.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20cm以上 3233.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如电流极电阻( ),可尝试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或向其周围泼水的方式降阻。 B A.偏低 B.偏高 C.异常 D.正常 3234.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阻抗足够( ),设备输出的试验电流足够( )。 B A.小,小 B.小,大 C.大,小 D.大,大 3235.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 )cm以上。 B A.10 B.20 C.30 D.40 3236.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中,可采用( )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分流的影响。 AD A.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 B.避雷器 C.架构 D.人工接地极 3237.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中,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 )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分流的影响。 A A.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 B.避雷器 C.架构 D.绝缘子 3238.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 )足够小,设备输出的试验电流足够大。 A A.阻抗 B.电阻 C.电抗 D.电感 3239.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 )cm 以上。 B A.10 B.20 C.30 D.40 3240.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采用多个电流极( )或向其周围泼水的方式降阻。 A A.并联 B.串联 C.串并联 D.合并 3241.测量接触电压时,测试电流应从( )注入接地装置。 AB A.构架 B.电气设备外壳 C.地网中心 D.地网底部 3242.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试验电流的注入点宜选择:测量接触电压时,测试电流应从( )注入接地装置。 AB A.构架 B.电气设备外壳 C.地网中心 D.中性点 3243.在测量跨步电压时,测试电流应从地网( )处注入接地装置。 A A.中心 B.左侧 C.右侧 D.顶部 3244.跨步电压测量时,人体等效电阻取( )欧姆。 B A.1000 B.1500 C.2000 D.2500 3245.跨步电压测量时两电极间距离为( )m。 C A.0.6 B.0.7 C.0.8 D.0.9 3246.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接触电压测量按图2 进行接线,电极与设备水平距离为( )m,电极与地面垂直距离为( )m,Rm为人体等效电阻取1500Ω。 AB A.0.8 B.1.8 C.1.0 D.2.0 3247.接触电压测量,电极与地面垂直距离为( )m。 C A.1.6 B.1.7 C.1.8 D.1.9 3248.接触电压测量,电极与设备水平距离为( )m。 C A.0.6 B.0.7 C.0.8 D.0.9 3249.接触电压测量时,人体等效电阻取( )欧姆。 B A.1000 B.1500 C.2000 D.2500 3250.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接触电压测量并按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 ABCD A.向接地网中注入测量电流IC B.读取电压表读数US C.根据测试数据,计算接触电压,IMAX/IC);其中IMAX是被测接地装置内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A),IC是测量电流(A); D.得出试验结果 3251.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恢复被试设备和试验仪器设备到( )状态。 A A.试验前 B.试验后 C.试验中 D.正常 3252.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接触电压测量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根据系统最大单相短路电流值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C A.当有效接地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大于35kA时,跨步电位差Uk一般不宜大于80V B.接触电位差不宜明显大于其他设备,一般不宜大于75V C.当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于35kA时,可参照以上原则判断测试结果,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 D.当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于50kA时,可参照以上原则判断测试结果,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 3253.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当有效接地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大于35kA时,跨步电位差Uk一般不宜大于( )。 A A.80V B.100V C.120V D.150V 3254.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一个设备的接触电位差不宜明显大于其他设备,一般不宜大于( )。 B A.80V B.85V C.100V D.120V 3255.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完成试验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13 B.14 C.15 D.16 3256.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人员需要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 )故障。 C A.严重 B.危急 C.一般 D.特殊 3257.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测试环境要求包含(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3258.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工作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 B A.4 B.5 C.6 D.7 3259.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细则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B A.78% B.80% C.85% D.90% 3260.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待试设备要求包含( )。 ABC A.待试设备处于停电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3261.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对测试人员要求有哪些要求:( )。 ABCD A.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B.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C.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合格,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各种试验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3262.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 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3263.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B A.4 B.5 C.3 D.2 3264.如果各次谐波的方均根(有效)值不大于基波方均根值的( )%,则认为满足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对电压波形的要求。 D A.1 B.2 C.4 D.5 3265.不平衡电流测量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 )。 ABC A.0.2级电流表 B.0.2级电压表 C.调压设备 D.变频设备 3266.不平衡电流测量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 )级电流表、0.2级电压表及调压设备。 B A.0.1 B.0.2 C.0.5 D.1 3267.不平衡电流测量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0.2级电流表、( )级电压表及调压设备。 B A.0.1 B.0.2 C.0.5 D.1 3268.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电压电流表的要求有哪些:( )。 AC A.0.2级电流表 B.0.5级电流表 C.0.2级电压表 D.0.5级电压表 3269.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前,检查( )是否满足试验条件。 ABC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厂家 3270.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试验准备包含哪些:(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历次试验报告、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定期内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271.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步骤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试验前对被试电容器组织逐只充分放电 B.施加交流试验电压,稳步地由调压设备进行升压,升压到电流表能够准确地读出电流数值后,停止升压; C.降压为零,然后断开电源,立即拆除或变更试验接线。 D.施加交流试验电压,稳步地由调压设备进行升压,升压到电流表能够准确地读出电流数值后,停止升压 3272.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试验前对被试电容器组织( )。 D A.放电 B.逐只放电 C.充分放电 D.逐只充分放电 3273.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 ( ),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C A.±1% B.±3% C.±2% D.±6% 3274.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更换电容器之后,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 ),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B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3275.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新的电容器与被更换的电容器的电容量差别应在( )之内(参考铭牌值或例行试验值)。 A A.0.01 B.0.02 C.0.03 D.0.04 3276.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 A.新的电容器与被更换的电容器的电容量差别应在1%之内(参考铭牌值或例行试验值) B.更换电容器之后,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2%,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C.换电容器之后,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1%,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D.由于在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测试出的电流数值较低(电流一般为毫安级),试验过程中注意电流表档位切换 3277.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注意事项:( )。 ABC A.新的电容器与被更换的电容器的电容量差别应在1%之内(参考铭牌值或例行试验值) B.更换电容器之后,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2%,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C.由于在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测试出的电流数值较低(电流一般为微安级),试验过程中注意电流表档位切换 D.试验前对被试电容器组织逐只充分放电 3278.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测试出的电流数值较一般为( )。 A A.微安级 B.毫安级 C.安培级 D.千安级 3279.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新的电容器与被更换的电容器的电容量差别应在( ) 之内。 D A.2% B.5% C.3% D.1% 3280.由于在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测试出的电流数值较低,电流一般为( )级,试验过程中注意电流表档位切换。 A A.微安 B.毫安 C.安 D.千安 3281.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根据测试电流与额定电流的比例关系,额定不平衡电流I1为( )(其中:Ie为串补装置运行的额定电流;I0为模拟测试时的不平衡电流值;Ic为模拟测试时的试验电流)。 A A.Ie*I0/Ic B.Ie*Ic/I0 C.Ic*I0/Ie D.Ie*Ic*I0 3282.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平衡电流测量报告整理并录入PMS 系统 A A.15 B.20 C.10 D.7 3283.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压。 A A.45Hz-65Hz B.50Hz C.55Hz D.60Hz 3284.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压。按有关设备标准的规定,有些特殊试验可能要求频率远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 D A.40Hz-60Hz B.40Hz-65Hz C.45Hz-60Hz D.45Hz-65Hz 3285.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不平衡电流测量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 ) 级电流表、0.2级电压表及调压设备。 C A.0.3 B.0.5 C.0.2 D.0.25 3286.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试验电压一般为交流220V或380V,电压波形为( )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C A.一个半 B.两个 C.两个半 D.三个 3287.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试验电压波形的要求有哪些:( )。 ABC A.试验电压一般为交流220V或380V B.电压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C.且峰值和方均根(有效)值之比应在±0.07%以内 D.有电就可以 3288.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试验电压一般为交流220V或380V,电压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峰值和方均根(有效)值之比应在( )以内. A A.A±0.07% B.±0.08% C.±0.5% D.±0.10% 3289.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试验电压一般为交流( ),电压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峰值和方均根(有效)值之比应在正负0.07%以内。 AC A.220V B.242V C.380V D.400V 3290.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试验电压一般为交流220V或380V,电压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峰值和方均根(有效)值之比应在( )以内。 C A.正负0.03% B.正负0.05% C.正负0.07% D.正负0.09% 3291.附近( )km范围内增加了新的污染源时,应进行一次现场污秽度评估。 A A.10 B.15 C.20 D.25 3292.每个基准周期(3年)内或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一次现场污秽度评估( )。 ABCD A.附近10km范围内发生了污闪事故时 B.附近10km范围内增加了新的污染源(同时也需要关注远方大、中城市的工业污染) C.降水量显著减少的年份 D.出现大气污染与恶劣天气相互作用所带来的湿沉降(城市和工业区及周边地区尤其要注意) 3293.现场污秽度评估时,不应在作业前3至7日有( )的条件下进行取样检测。 A A.降水 B.大雾 C.打雷 D.下雪 3294.现场污秽度试验环境要求,不应在作业前( )日有降水的条件下进行取样检测。 B A.2~8 B.3~7 C.4~8 D.4~9 3295.现场污秽评估应在( )进行。 B A.现场 B.标准实验室 C.试验大厅 D.变电站 3296.待测绝缘子经连续( ) 年积污后,绝缘子表面污秽度趋于饱和。 A A.3 B.4 C.2.5 D.2 3297.待测绝缘子通常选择U70B/146、U160BP/170H 普通盘形悬式绝缘子,通常( )组成一悬垂串作为参照绝缘子串,用来测量现场污秽度。 C A.2片~4片 B.2片~3片 C.4片~5片 D.3片~5片 3298.进行现场污秽度评估,检测人员应了解( )等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ABC A.电导率仪 B.烘箱 C.精密天平 D.泄漏电流表 3299.绝缘子污秽检测中,待测绝缘子有哪些要求:( )。 ABC A.待测绝缘子经连续3年积污后,绝缘子表面污秽度趋于饱和; B.现场污秽度检测主要是针对运行的待测绝缘子,利用停电期进行测量;也可对运行绝缘子串附近的不带电绝缘子进行测量。同型式绝缘子带电与不带电测量值之比(即带电系数K1)要根据各地实测结果而定 C.待测绝缘子通常选择U70B/146、U160BP/170H普通盘形悬式绝缘子,通常4片~5片组成一悬垂串作为参照绝缘子串,用来测量现场污秽度 D.随便选几片就可以 3300.现场污秽度检测,同型式绝缘子带电与不带电测量值之比(即带电系数K1)要根据( )而定。 D A.标准 B.现场污秽度 C.绝缘子型号 D.各地实测结果 3301.现场污秽度评估,待测绝缘子应经过连续( )年积污。 B A.2 B.3 C.4 D.5 3302.现场污秽度评估的人员要求包括( )。 ABCD A.熟悉绝缘子污秽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现场污秽度评估方法 B.了解电导率仪、烘箱、精密天平等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了解被测绝缘子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等基本因素 D.经过上岗培训合格 3303.现场污秽度评估细则对人员要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 A.熟悉绝缘子污秽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现场污秽度评估方法 B.了解被测绝缘子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等基本因素 C.了解电导率仪、烘箱、精密天平等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D.可以不经过培训业可以山岗 3304.绝缘子污秽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绝缘子取样工作,风力大于5 级时,不宜进行绝缘子取样。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3305.现场污秽度评估,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绝缘子取样。 C A.3 B.4 C.5 D.6 3306.现场污秽度评估,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绝缘子取样工作。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3307.现场污秽取样工作不得少于( )人。 A A.两 B.一 C.三 D.四 3308.绝缘子污秽试验仪器电导率仪检测范围( )mS/cm。 B A.0.00~299.9 B.0.00~199.9 C.0.00~99.9 D.0.00~9.9 3309.现场污秽度评估用的精密天平检测精准度要求为( )mg。 B A.0.05 B.0.1 C.0.2 D.0.3 3310.现场污秽度评估用电导率仪电阻率的检测范围为( )MΩ?cm。 C A.0~20 B.0~50 C.0~100 D.0~200 3311.现场污秽度评估细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使用不带电绝缘子串时,一般选择4-5片参照绝缘子串上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乘以带电系数K1后再进行现场污秽度等级判定 B.使用带电绝缘子时,宜选择参照绝缘子串,应利用停电检修或带电作业的方式将绝缘子落地进行测量; C.绝缘子取样时,尽可能带清洁的医用手套 D.绝缘子表面污秽取样之前,容器、量筒等应清洗干净,确保无任何污秽 3312.现场污秽度的评估可以根据置信度值递减有四个顺序,分别为:( )。 ABCD A.变电站绝缘子的运行经验与污秽测量资料 B.现场等值盐密、灰密测量值及现场污秽度监测 C.按气候和环境条件模拟计算污秽水平 D.根据典型环境的污湿特征预测现场污秽度 3313.现场污秽度从非常轻到非常重分为( )、( )、中等、重、非常重5个等级。 CD A.一般 B.较轻 C.非常轻 D.轻 3314.现场污秽度从非常轻到非常重分为( )个等级。 D A.2 B.3 C.4 D.5 3315.现场污秽度从非常轻到非常重分为非常轻、轻、中等、( )、( )5个等级。 AB A.重 B.非常重 C.严重 D.危急 3316.现场污秽度划分为( )个等级。 C A.3 B.4 C.5 D.6 3317.现场污秽度评估时,交流110kV支柱绝缘子/套管,上、中、下部各取( )组伞群取样。 A A.1 B.2 C.3 D.4 3318.现场污秽度评估时,交流500kV瓷/玻璃绝缘子串上、中、下部各取( )片绝缘子取样。 B A.1 B.2 C.3 D.4 3319.现场污秽度评估细则对带电悬式盘型取样位置怎么规定的:( )。 ABCD A.交流110kV瓷/玻璃绝缘子串上、中、下部各取1片(靠近高压端和低压端第一片绝缘子不取 B.取3片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C.交流220kV~1000kV瓷/玻璃绝缘子串上、中、下部各取2片共6片绝缘子取样(靠近高压端和低压端第一片绝缘子不取) D.取6片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3320.现场污秽度试验,带电悬式盘型交流110kV 瓷/玻璃绝缘子串上、中、下部各取 ( ) 片(靠近高压端和低压端第一片绝缘子不取)。 A A.1 B.2 C.3 D.4 3321.现场污秽度评估细则对带电支柱绝缘子/套管取样位置怎么规定的:( )。 ABCD A.交流110kV支柱绝缘子/套管,上、中、下部各取1组(靠近高压端和低压端第一组伞裙不取), B.取3组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C.交流220kV~1000kV支柱绝缘子/套管,可在上、中、下部各取2组共6组绝缘子取样(靠近高压端和低压端第一组伞裙取) D.取6组伞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3322.现场污秽度评估时,对于不带电的参照绝缘子,应取第( )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ABC A.2 B.3 C.4 D.5 3323.现场污秽度评估细则对不带电参照绝缘子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A.取瓷/玻璃绝缘子串2/3/4片(靠近高压端和低压端第一片绝缘子不取) B.取2/3/4片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C.取3/4片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D.取3/5片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3324.对于测量等值盐密和灰密的污秽收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为避免污秽损失,拆卸和搬运绝缘子时不应接触绝缘子表面 B.表面污秽取样之前,容器、量筒等应清洗干净,确保无任何污秽 C.取样时,尽可能带清洁的医用手套 D.单片绝缘子所用蒸馏水水量为300ml 3325.绝缘子污秽取样时,污秽取样单片普通型U70B/146盘型绝缘子所用蒸馏水水量为( )ml。 B A.200 B.300 C.400 D.500 3326.污秽取样所用蒸馏水的电导率应小于( )μS/cm。 A A.10 B.20 C.30 D.40 3327.等值盐密测试时将探头清洗干净,首先插入( )中。 A A.标准液 B.待测溶液 C.蒸馏水 D.自来水 3328.等值盐密测试时应将测试结果进行温度补偿到到( )℃。 B A.18 B.20 C.22 D.25 3329.对于等值盐密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测量污水的电导率和温度,测量应在充分搅拌污水后进行 B.对于高溶解度的污秽物,可搅拌几分钟 C.对于低溶解度的污秽物,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搅拌,如30min~40min D.对于复合绝缘子和涂料表面测污,对清洗下来的污液,应充分搅拌和放置,一般需放置较长时间充分搅拌后完成测量 3330.灰密测量时,将编号后的滤纸放入烘箱,在( )℃温度下干燥半小时。 C A.95 B.100 C.105 D.110 3331.灰密测量时,整个称量过程应在( )之内完成。 D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3332.灰密的测量步骤包括( )。 ABCD A.滤纸编号及称重 B.辅助加速器过滤污秽溶液 C.干燥 D.污秽滤纸干燥后称重 3333.表面污秽取样之前,容器、量筒等应清洗干净,确保无任何污秽;取样时,尽可能带清洁的( )。 D A.线手套 B.绝缘手套 C.胶手套 D.医用手套 3334.污秽取样采用擦拭法中对于单片普通型U70B/146 盘型绝缘子所用蒸馏水水量为( )ml。 C A.250 B.350 C.300 D.400 3335.将附着有固体污秽的滤纸放在烘箱中进行烘烤。一般烘箱温度设为( )℃,烘烤时间约为半小时,如果滤纸不干,应继续烘干直至干燥好为止。 B A.120 B.105 C.110 D.109 3336.距独立化工及燃煤工业源0.5~2km内,该地区现场污秽度分级为( )。 C A.b B.c C.d D.e 3337.沿海1km和含盐量大于1.0%的盐土、沙漠地区,该地区现场污秽度分级为( )。 D A.b B.c C.d D.e 3338.以下典型环境描述属于污秽等级为e的为( )。 ABC A.沿海1km和含盐量大于1.0%的盐土、沙漠地区 B.在化工、燃煤工业园内及距类此类独立工业园0.5km C.距污染源的距离等同于“d”区,且直接遭受到海水喷溅或浓盐雾,同时受到工业排放物如高电导废气、水泥等污染和水汽湿润 D.地方工业密集区及重要交通干线0.2km 3339.零值绝缘子绝缘电阻测试,对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o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0% 3340.绝缘子零值检测时待测绝缘子要求( )。 ABCD A.绝缘子所连接设备处于停电状态 B.绝缘子外观清洁 C.绝缘子无各种外部作业 D.绝缘子表面无异常 3341.绝缘子零值检测细则对待检测的绝缘子有哪些要求:( )。 ABC A.绝缘子所连接设备处于停电状态 B.绝缘子外观清洁、无异常 C.绝缘子无各种外部作业 D.带电状态也可以测试,注意加强监护就可以 3342.绝缘子零值检测的人员要求包括( )。 ABCD A.了解绝缘子型号、结构、性能、用途 B.熟悉试验仪器设备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C.能正确完成试验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D.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3343.绝缘子零值检测时的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检测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B.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C.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D.检测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挂牢固 3344.绝缘子零值检测细则的安全性要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的相关要求 C.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D.检测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3345.下列属于零值绝缘子绝缘电阻测试时安全性要求:( )。 A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的相关要求 C.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 D.检测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挂牢固 3346.测试绝缘子绝缘电阻宜选用电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其电压输出范围。 A A.DC500V~5000V B.AC500V~5000V C.DC2500V~5000V D.DC1000V~5000V 3347.绝缘子零值检测细则对测试仪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输出电压:DC500V~5000V B.1MΩ~400GΩ C.精度:±5% D.测试宜选用电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3348.绝缘子零值检测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应可以输出以下多大的电压( )。 ABC A.DC500V B.DC1000V C.DC2000V D.DC200V 3349.绝缘子零值检测用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范围为DC( )。 D A.200V~2000V B.300V~3000V C.400V~4000V D.500V~5000V 3350.下列属于零值绝缘子测试时测试仪器要求的是:( )。 ACD A.输出电压:DC500V~5000V B.输出电压:AC500V~5000V C.量程:1MΩ~400GΩ D.测试宜选用电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3351.对零值绝缘子进行检测室,试验前应做哪些工作:( )。 ABCD A.应详细了解待检绝缘子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定期内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用干燥清洁的柔软布擦去绝缘子表面污垢,必要时先用无腐蚀性化学清洗剂洗净绝缘子表面积垢,以消除表面漏电电流影响测试结果 3352.绝缘子零值检测试验前应准备哪些工具及资料( )。 ABCD A.上次试验报告 B.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C.检定期内的仪器仪表 D.工具和连接导线 3353.测量绝缘子绝缘电阻时,测试时间为( )。 A A.1min B.2min C.0.5min D.1.5min 3354.测量绝缘子绝缘电阻时,绝缘电阻表高压测试线一端(一般为红色)插入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 )端,另一端接于或使用挂钩挂在绝缘子一端导体上。 A A.LINE B.GUARD C.EARTH D.AVERAGE 3355.测量绝缘子绝缘电阻时,绝缘电阻表将测试线一端(一般为绿色)插入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端,另一端接于绝缘子外表面,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B A.LINE B.GUARD C.EARTH D.AVERAGE 3356.测量绝缘子绝缘电阻时,绝缘电阻表将接地端测试线(一般为黑色)插入地端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 端,另一头接于绝缘子另一端导体(绝缘子导体无论是钢帽还是钢脚,一定要用接地线与地相连)。 C A.LINE B.GUARD C.EARTH D.AVERAGE 3357.对绝缘电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D A.将高压测试线一端(一般为红色)插入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LINE端,另一端接于或使用挂钩挂在绝缘子一端导体上 B.将测试线一端(一般为绿色)插入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GUARD端,另一端接于绝缘子外表面,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C.将接地端测试线(一般为黑色)插入地端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EARTH端,另一头接于绝缘子另一端导体(绝缘子导体无论是钢帽还是钢脚,一定要用接地线与地相连) D.测试时间1min,记录测试数据 3358.绝缘电阻表的屏蔽端线是( )。 D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D.绿色 3359.在绝缘子零值检测时,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 ABC A.用干燥清洁的柔软布擦去绝缘子表面污垢 B.用无腐蚀性化学清洗剂洗净绝缘子表面积垢 C.将测试线一端(一般为绿色)插入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GUARD端,另一端接于绝缘子外表面 D.将绝缘子一端直接接地 3360.电压等级22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 )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B A.200 B.300 C.400 D.500 3361.电压等级5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 )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D A.200 B.300 C.400 D.500 3362.检测出的低(零)值绝缘子必须经过( )分别试验确认后,方可按缺陷处理流程上报处理。 C A.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 B.发现人、工区专责 C.两人 D.班组员工,领导 3363.绝缘子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后,对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CD A.检测出的低(零)值绝缘子必须经过两人分别试验确认后,方可按缺陷处理流程上报处理 B.一旦发现绝缘绝电阻低的绝缘子,立即上报为零值绝缘子 C.电压等级5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5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D.电压等级500kV以下: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3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3364.绝缘子零值检测细则对低值绝缘子是怎么判定的:( )。 AB A.电压等级5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5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B.电压等级500kV以下: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3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C.电压等级500kV以下: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2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D.电压等级5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3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3365.以下关于绝缘子零值测试,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检测出的低(零)值绝缘子必须经过两人分别试验确认后,方可按缺陷处理流程上报处理 B.试验前应该用干燥清洁的柔软布擦去绝缘子表面污垢,必要时先用无腐蚀性化学清洗剂洗净绝缘子表面积垢,以消除表面漏电电流影响测试结果 C.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500MΩ,可以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D.绝缘子零值检测试时间为1min 3366.以下选项是220kV电压等级绝缘子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可以判断为劣化绝缘子的为( )。 AB A.100MΩ B.200MΩ C.400MΩ D.500MΩ 3367.以下选项是500kV电压等级绝缘子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可以判断为劣化绝缘子的为( )。 AB A.200MΩ B.400MΩ C.600MΩ D.800MΩ 3368.绝缘子零值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工作日内完成零值检测报告并录入PMS系统。 D A.10 B.7 C.9 D.15 3369.硅橡胶憎水性评估时,天气应良好,若遇雨雾天气,应在雨雾停止( )天后测量。 C A.2 B.3 C.4 D.5 3370.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对环境的要求中,若遇雨雾天气,应在雨雾停止( )天后测量。 B A.3 B.4 C.2 D.5 3371.下列属于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对试验的环境要求的是:(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天气应良好,若遇雨雾天气,应在雨雾停止4天后测量 3372.硅橡胶憎水性评估时,待测设备表面应( )。 A A.干燥 B.潮湿 C.清洁 D.不破损 3373.下列属于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对试验的待测设备要求的是:( )。 AB A.待试设备处于停电状态 B.试品表面应干燥 C.下雨过后2小时就可以 D.做好安全措施,带电设备也可以进行测试 3374.硅橡胶憎水性评估时,试验人员的要求包括( )。 ABCD A.了解硅橡胶绝缘材料分类、性能、用途 B.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C.熟悉变电站电气设备外绝缘憎水性特点 D.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3375.下列对硅橡胶憎水性试验中人员的要求的是:( )。 BCD A.安规考试合格的都可以 B.了解硅橡胶绝缘材料分类、性能、用途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3376.下列属于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中安全性要求的是:(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试验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C.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D.)应确保试验人员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377.硅橡胶憎水性试验前应该做哪些准备:(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等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378.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所用喷水装置采用质量较好的喷壶,应可以方便﹑稳定地调节出雾状水流,每次喷水量为( )mL。 C A.0.5~1 B.0.6~1 C.0.7~1 D.0.8~1 3379.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所用喷水装置的喷射角应在一个固定范围内,以下选项中属于该范围的是( )。 BCD A.45° B.55° C.60° D.65° 3380.硅橡胶憎水性检测时,喷壶每次喷水量多少比较合格( )。 BCD A.0.6ml B.0.7ml C.0.8ml D.0.9ml 3381.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规定,喷射角为( )。 B A.50°-60° B.50°-70° C.60°-70° D.50°-80° 3382.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规定,喷水装置采用质量较好的喷壶,应可以方便﹑稳定地调节出雾状水流,每次喷水量为( )。 C A.0.3m1-lml B.0.7m1-0.9ml C.0.7m1-lml D.0.5m1-lml 3383.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D A.HC7对应最差憎水性,即完全亲水性 B.运行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采用喷水分级法(HC法) C.喷水装置采用质量较好的喷壶,应可以方便﹑稳定地调节出雾状水流,每次喷水量为0.7m1-lml;喷射角为50°-70° D.喷射角为50°-70° 3384.喷射角的校验方法中,在距喷水装置的喷嘴25cm 处立一张纸,喷射方向垂直于该纸,喷水( ) 次,形成的湿斑直径在25-35cm之间为合适. B A.10-14 B.10-15 C.10-20 D.20-30 3385.喷射角的校验方法中,在距喷水装置的喷嘴25cm 处立一张纸,喷射方向垂直于该纸,喷水10-15 次,形成的湿斑直径在( ) 之间为合适。 B A.25-40cm B.25-35cm C.15-35cm D.在30-35cm 3386.喷水分级法将防污闪涂料表面的憎水性状态分为( )级。 C A.5 B.6 C.7 D.8 3387.运行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采用喷水分级法(HC 法),该方法将防污闪涂料表面的憎水性状态分为 ( ) 级。 A A.7 B.5 C.5 D.4 3388.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时,喷水装置的喷嘴距试品( )cm。 B A.20 B.25 C.30 D.35 3389.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时,喷水装置约每秒喷水一次,共喷射( )次,喷射方向尽量垂直于试品表面。 B A.20 B.25 C.30 D.35 3390.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时,选择停电设备的一相瓷瓶或一只复合绝缘子做测试点,取该串绝缘子(支柱瓷瓶、套管、绝缘子等)的( )做检测。 ABC A.基座(低压侧)第二片 B.中间一片 C.导线侧(高压侧)第二片做检测 D.高压侧第一片 3391.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时,憎水性分级值(HC值)应在喷水结束后( )s内读取。 C A.10 B.20 C.30 D.40 3392.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CD A.喷水装置的喷嘴距试品25cm,约每秒喷水一次,共喷射25次,喷射方向尽量垂直于试品表面 B.喷水装置的喷嘴距试品25cm,约每秒喷水一次,共喷射25次,喷射方向水平于试品表面 C.选择停电设备的一相瓷瓶或一只复合绝缘子做测试点,取该串绝缘子(支柱瓷瓶、套管、绝缘子等)的基座(低压侧)第二片﹑中间一片及导线侧(高压侧)第二片做检测,上﹑下表面两侧均应检测 D.憎水性分级值(HC值)应在喷水结束后30s内读取 3393.憎水性分级值(HC 值)应在喷水结束后 ( )内读取。 C A.20s B.25s C.30s D.40s 3394.硅橡胶憎水性试验中,应该注意控制喷射( )。 ABC A.距离 B.方向 C.间隔时间 D.速度 3395.对憎水性分级中,HC5级的处理措施是。 D A.憎水性良好,继续运行 B.憎水性良差,不能继续运行 C.退出运行,或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D.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3396.硅橡胶憎水性分级为( )的可以继续运行。 ABC A.HC3 B.HC4 C.HC5 D.HC6 3397.硅橡胶憎水性分级为HC3~HC4硅橡胶处理建议为( ) 。 B A.憎水性良好,加强检测 B.憎水性良好,继续运行 C.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D.退出运行,或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3398.若现场硅橡胶憎水性检测判定为HC6级,则该绝缘子应( )。 AB A.退出运行 B.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C.可以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D.可以继续运行 3399.实验室憎水性检测包括( )测试项目。 ABCD A.憎水性 B.憎水性迁移特性 C.憎水性丧失特性 D.憎水性恢复时间测定 3400.下列对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中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HC1~HC2,憎水性良好,继续运行 B.HC6及以下,退出运行,或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C.若现场检测结果不足以确定该运行产品的老化程度,或现场检测判定为HC6级,则应从现场取样(一般取复合绝缘子或涂覆防污闪涂料的绝缘子)做“实验室憎水性检测“ D.HC5,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3401.下列对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种不同等级划分及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BCD A.HC1~HC2,憎水性良好,继续运行 B.HC3~HC4,憎水性较好,继续运行 C.HC5,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D.HC6及以下,退出运行,或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3402.下列哪些憎水性分级不能继续运行( )。 CD A.HC4 B.HC5 C.HC6 D.HC7 3403.下列哪些憎水性分级属于憎水性较好,可以继续运行( )。 CD A.HC1 B.HC2 C.HC3 D.HC4 3404.下列哪些憎水性分级属于憎水性良好,可以继续运行( )。 AB A.HC1 B.HC2 C.HC3 D.HC4 3405.硅橡胶憎水性试验结束后,应在( ) 个工作日内完成憎水性检测报告整理并录入PMS 系统。 A A.15 B.10 C.20 D.25 3406.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一般应在( )℃的室温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试验温度应为23℃±5℃。 D A.10~20 B.10~25 C.10~30 D.10~35 3407.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一般应在( )℃的室温下进行。 B A.10~20 B.10~35 C.15~25 D.15~35 3408.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一般应在( )的室温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试验温度应为( )。 BC A.10℃~25℃ B.10℃~35℃ C.23℃±5℃ D.23℃±15℃ 3409.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一般应在10℃~35℃的室温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试验温度应为( )。 A A.23℃±5℃ B.23℃±10℃ C.23℃±15℃ D.23℃±25℃ 3410.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品样本选择按家族(制造商、型号和投运年数)选( )只作为试品,拆卸下来包装后送至实验室。 D A.1 B.2 C.4 D.3 3411.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试品样本选择按家族( )选3只作为试品,拆卸下来包装后送至实验室。 ABD A.制造商 B.型号 C.规格 D.投运年数 3412.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中,一般按家族(制造商、型号和投运年数)选( )只作为试品。 C A.1 B.2 C.3 D.4 3413.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试验机两端法兰连接块应相互( ),连接块硬度≥( )。 AD A.平行 B.垂直 C.45HRC D.55HRC 3414.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设备要求( )。 ABC A.试验机两端法兰连接块应相互平行,连接块硬度≥55HRC B.试验机的试验速率应能调节控制,并有自动记录负荷的功能 C.试验机应采用悬臂梁弯曲方式,弯曲压头宽度应满足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D.拆卸下来包装后送至实验室 3415.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中,试验机两端法兰连接块应相互平行,连接块硬度大于等于( )HRC。 A A.55 B.60 C.65 D.70 3416.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中试验机应满足如下哪些要求( )。 ACD A.试验机两端法兰连接块应相互平行,连接块硬度大于等于55HRC B.试验机两端法兰连接块应相互垂直,连接块硬度大于等于55HRC C.试验机的试验速率应能调节控制,并有自动记录负荷的功能 D.试验机应采用悬臂梁弯曲方式,弯曲压头宽度应满足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3417.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了解瓷质绝缘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用途 B.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C.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3418.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人员应具备以下哪些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了解瓷质绝缘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用途 B.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C.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3419.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安全要求有( )。 ABCD A.现场取样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取样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C.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D.实验室试验时严格执行实验室试验安全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 3420.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的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现场取样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取样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C.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D.实验室试验时严格执行实验室试验安全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 3421.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 ABCD A.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检查环境、人员、工具满足取样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422.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准备有( )。 ABCD A.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检查环境、人员、工具满足取样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423.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应注意严格控制施加弯曲负荷( )。 A A.速率 B.大小 C.方向 D.角度 3424.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验收有( )。 AC A.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曲线是否完整、正确 B.检查试验品是否完好 C.恢复试验机到试验前状态 D.试验完成后现场清洁 3425.机械弯曲破坏负荷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A A.15 B.10 C.5 D.3 3426.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机两端法兰连接块应相互平行,连接块硬度( )。 B A.≥50HRC B.≥55HRC C.≥60HRC D.≥65HRC 3427.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机的试验( )应能调节控制,并有自动记录负荷的功能。 C A.速度 B.效率 C.速率 D.功率 3428.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机应采用悬臂梁( )方式,弯曲压头宽度应满足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D A.直立 B.倾斜 C.平行 D.弯曲 3429.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人员了解瓷质绝缘材料的( )。 AC A.力学性能指标 B.结构 C.用途 D.原理 3430.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人员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 )。 ABCD A.原理 B.型式 C.用途 D.结构 3431.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人员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 ),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ABCD A.结构 B.原理 C.用途 D.使用方法 3432.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人员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 )及( )。 BD A.用途 B.因素 C.原理 D.消除方法 3433.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人员经过( )并考试合格。 B A.安全教育 B.上岗培训 C.岗位培训 D.安全知识 3434.机械弯曲破坏负荷取样工作至少由( )进行,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B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D.四人 3435.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安全要求取样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 )和( )。 CD A.作业标准卡 B.现场踏堪记录 C.组织措施 D.技术措施 3436.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安全要求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 )或( )其他工作。 BC A.室内 B.岗位 C.兼职 D.待岗 3437.机械弯曲破坏负荷应有( )监护,监护人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C A.自己 B.他人 C.专人 D.第三者 3438.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准备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 )等。 ABCD A.上次试验报告 B.标准作业卡 C.工具 D.连接导线 3439.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准备检查( )满足取样条件。 BCD A.设备 B.环境 C.人员 D.工具 3440.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准备前检查( )、人员、工具满足取样条件。 C A.室内 B.设备 C.环境 D.电源 3441.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准备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 )手续。 D A.工作终结 B.工作票 C.操作票 D.工作许可 3442.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一般规定检查待试品的外观无( )或( )。 AD A.损伤 B.划伤 C.损坏 D.其他缺陷 3443.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固定试品试验步骤有( )。 ABCD A.支柱瓷绝缘子试品应直立地固定在试验机上,试验机安装试品的支承面尺寸应不小于试品安装面尺寸 B.支柱瓷绝缘子安装在固定的刚性底座或支架上,底座或支架应能耐受试验负荷,并且无可见变形 C.当试品安装面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安装孔时,安装时应使其中两个相邻安装孔轴线所组成的面垂直于力的方向 D.当试品有多个元件组成时,允许在每一元件装上相应长度的刚性延伸件进行试验,使其受到相应的最大应力;用延伸的试验方法,力臂升高 3444.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中关于固定试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D A.支柱瓷绝缘子试品应直立地固定在试验机上,试验机安装试品的支承面尺寸应不大于试品安装面尺寸 B.支柱瓷绝缘子安装在固定的刚性底座或支架上,底座或支架应能耐受试验负荷,并且无可见变形 C.当试品安装面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安装孔时,安装时应使其中两个相邻安装孔轴线所组成的面平行于力的方向 D.当试品有多个元件组成时,允许在每一元件装上相应长度的刚性延伸件进行试验,使其受到相应的最大应力 3445.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支柱瓷绝缘子试品应( )地固定在试验机上,试验机安装试品的支承面尺寸应不小于试品安装面尺寸。 C A.倾斜 B.弯曲 C.直立 D.平行 3446.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当试品安装面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安装孔时,安装时应使其中( )相邻安装孔轴线所组成的面垂直于力的方向。 B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3447.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施加负荷时,在规定的弯曲破坏负荷( )以前,应迅速平稳地(15s~45s时间内)增加负荷。 D A.0.2 B.0.3 C.0.4 D.0.5 3448.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施加负荷试验步骤有( )。 ABCD A.弯曲压头紧贴在试品自由端安装面上,并应使施加的负荷通过试品轴线,且与其垂直 B.在规定的弯曲破坏负荷50%以前,应迅速平稳地(15s~45s时间内)增加负荷 C.其后以每分钟为规定弯曲破坏负荷的35%~100%的速率升高至试品破坏为止,此时的负荷值为试品的弯曲破坏负荷 D.如果仅进行耐受负荷试验,则负荷升高至标准规定的试验负荷,在此负荷下如试品不破坏,则通过本试验 3449.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中,在规定的弯曲破坏负荷50%以前,应迅速平稳地增加负荷,所花时间应大于( )s,同时不超过( )s。 A A.1545 B.2045 C.2040 D.1540 3450.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在规定的弯曲破坏负荷( )以前,应迅速平稳地(15s~45s时间内)增加负荷。 D A.20% B.30% C.40% D.50% 3451.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其后以( )为规定弯曲破坏负荷的35%~100%的速率升高至试品破坏(能观察得到明显破坏现象,或试验机负荷自动记录曲线指示值不再升高)为止,此时的负荷值为试品的弯曲破坏负荷。 A A.每分钟 B.两分钟 C.五分钟 D.十分钟 3452.孔隙性试验可在多少温度下进行( )。 ABC A.10 B.20 C.30 D.40 3453.孔隙性试验一般应在( )的室温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试验温度应为23℃±5℃。 C A.10℃~5℃ B.10℃~15℃ C.10℃~35℃ D.10℃~45℃ 3454.孔隙性试验一般应在10℃~35℃的室温下进行,如有特殊要求试验温度应为( )。 C A.15℃±5℃ B.20℃±5℃ C.23℃±5℃ D.30℃±5℃ 3455.孔隙性试验中,按家族(制造商、产品型号和投运年限相同)选( )只作为被试品,拆卸下来包装后送至实验室。 A A.1 B.2 C.3 D.4 3456.支柱瓷绝缘子孔隙性试验中,一般按家族(制造商、产品型号和投运年限相同)选( )只作为被试品。 A A.1 B.2 C.3 D.4 3457.孔隙性试验实验室试验用装置设备应留有足够的密闭空间,用于放置( )的红色或紫罗兰色次甲基染料甲醇或乙醇溶液和破碎后的支柱瓷绝缘子试样,该密闭空间也应提供不小于15×106N/m2的压力,保证试样各个方向的压力一致。 B A.1% B.3% C.5% D.10% 3458.孔隙性试验要求实验室试验用装置设备应留有足够的密闭空间,用于放置3%的( )或( )次甲基染料甲醇或乙醇溶液和破碎后的支柱瓷绝缘子试样,该密闭空间也应提供不小于15×106N/m2的压力,保证试样各个方向的压力一致。 AB A.红色 B.紫罗兰色 C.黄色 D.绿色 3459.支柱瓷绝缘子孔隙性试验中,实验室试验用装置设备应留有足够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也应提供不小于( )N/m2的压力,保证试样各个方向的压力一致。 B A.10000000 B.15000000 C.20000000 D.25000000 3460.支柱瓷绝缘子孔隙性试验中,实验室试验用装置设备应留有足够的密闭空间,用于放置( )%的红色或紫罗兰色次甲基染料甲醇或乙醇溶液和破碎后的支柱瓷绝缘子试样。 A A.3 B.4 C.5 D.6 3461.进行孔隙性试验的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哪些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了解瓷质绝缘材料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C.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3462.孔隙性试验的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现场取样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取样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注意防止高空跌落,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C.应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D.工作前编写工序质量控制卡 3463.孔隙性试验前准备工作包括( )。 ABCD A.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检查环境、人员、工具满足取样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464.孔隙性试验试块有釉部分表面积应不大于试块表面积的( )。 A A.50% B.60% C65% D.70% 3465.孔隙性试验一般规定有( )。 AC A.确认试验装置正常 B.拆卸后包装好送至实验室 C.试块有釉部分表面积应不大于试块表面积的50% D.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3466.孔隙性试验中,试块有釉部分表面积应不大于试块表面积的( )。 D A.0.2 B.0.3 C.0.4 D.0.5 3467.孔隙性试验步骤包括( )。 ABCD A.试样浸入溶剂 B.洗涤 C.干燥 D.敲碎 3468.孔隙性试验步骤有( )。 BC A.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将试样浸入压力不小于15×106N/m2的1%的品红溶液,试验时间以h计,压力以N/m2计,二者的乘积不小于180×106h?Pa C.将试样从溶液中取出,经过洗涤、干燥后,再敲碎 D.检查环境、人员、工具满足取样条件 3469.孔隙性试验将试样从品红溶液中取出,经过( )后,再敲碎。 AC A.洗涤 B.漂白 C.干燥 D.除尘 3470.支柱瓷绝缘子孔隙性试验中,将试样浸入压力不小于15*106N/m2的1%的品红溶液,试验时间以h计,压力以N/m2计,二者的乘积不小于( )h·Pa。 A A.180000000 B.18000000 C.1800000 D.180000 3471.孔隙性试验时试样( )及( )时应配戴护目镜,防止碎瓷伤人。 CD A.打破 B.敲打 C.敲取 D.敲碎 3472.孔隙性试验试样敲取及敲碎时应配戴( ),防止碎瓷伤人。 B A.安全帽 B.护目镜 C.安全带 D.绝缘靴 3473.孔隙性试验验收时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是否( )、( )。 AD A.完整 B.完好 C.完善 D.正确 3474.孔隙性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有( )。 ABC A.用肉眼检查新敲碎的表面 B.应无任何染色渗透, C.渗入最初敲取试样时形成的小裂纹除外 D.溶液中取出,经过洗涤 3475.孔隙性试验用( )检查新敲碎的表面,应无任何染色渗透,渗入最初敲取试样时形成的小裂纹除外。 D A.工具 B.手 C.仪器 D.肉眼 3476.孔隙性试验试验报告包含( )。 BCD A.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 B.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 C.完成孔隙性试验报告 D.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3477.孔隙性试验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孔隙性试验报告整理并录入( )系统。 C A.OMS B.SG186 C.PMS D.MAS 3478.孔隙性试验工作前编写工序质量( )。 C A.标准卡 B.作业卡 C.控制卡 D.工序卡 3479.孔隙性试验取样工作至少由两人进行,注意防止( ),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D A.高处落物 B.人员跌倒 C.碰撞 D.高空跌落 3480.孔隙性试验应有专人监护,( )在试验期间应始终行使监护职责,不得擅离岗位或兼职其他工作。 C A.操作人 B.工作票责任人 C.监护人 D.专责监护人 3481.孔隙性试验试块有釉部分表面积应不大于试块表面积的( )。 D A.20% B.30% C.40% D.50% 3482.孔隙性试验将试样浸入压力不小于15×106N/m2的( )的品红溶液,试验时间以h计,压力以N/m2计,二者的乘积不小于180×106h?Pa。 A A.1% B.2% C.3% D.5% 3483.绝缘油酸值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有:( )。 ABC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 3484.绝缘油酸值检测时,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温度不宜( )。 A A.低于5℃ B.高于5℃ C.低于20℃ D.高于20℃ 3485.绝缘油酸值检测时,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 C A.60% B.75% C.80% D.85% 3486.绝缘油酸值检测,待测样品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3487.绝缘油酸值检测,对于待测样品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B.用洁净的3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C.对采样的部位无硬性要求 D.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3488.绝缘油酸值检测,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等。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3489.绝缘油酸值检测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mL。 D A.200 B.300 C.400 D.500 3490.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从设备的( )取样待测样品。 C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任何部位都可以 3491.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用( )ML的磨口具塞试剂瓶取样待测样品。 D A.250 B300 C.400 D.500 3492.?绝缘油酸值检测,需经过( )。 A A.上岗培训并合格 B.入职培训 C.领导同意 D.履职培训 3493.绝缘油酸值检测,试验人员应具备( )基本知识和技能。 ABCD A.熟悉绝缘油酸值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基本要求 C.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D.熟悉电力生产和化学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3494.绝缘油酸值检测的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现场取样至少由2人进行 B.取样过程中应有防漏油、喷油措施 C.仪器接地应良好 D.按照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 3495.绝缘油酸值检测的安全要求有( )。 ABCD A.现场取样至少由2人进行 B.取样过程中应有防漏油、喷油措施 C.仪器接地应良好 D.按照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 3496.绝缘油酸值检测时,试验仪器应( )。 B A.干净无尘 B.接地良好 C.通风 D.干燥 3497.绝缘油酸值检测时,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B A.1 B.2 C.3 D.无具体规定 3498.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按照( )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 D A.危险品 B.一般品 C.硫酸 D.化学药品 3499.绝缘油酸值检测前应检查( )满足检测要求。 BCD A.温度 B.环境 C.仪器 D.人员 3500.甲酚红试剂配置时,称取甲酚红( ),研细,溶于95%乙醇中。 A A.0.1g B.0.2g C.0.3g D.0.4g 3501.甲酚红试剂配置时,将甲酚红研细,溶于( )95%乙醇中。 A A.100ml B.200ml C.300ml D.400ml 3502.甲酚红试剂配置时,将甲酚红研细,溶于95%乙醇中,并在水浴中煮沸回流( )。 D A.2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5分钟 3503.甲酚红指示剂的配置需要使用( )。 BCD A.碱性蓝 B.乙醇 C.氢氧化钾乙醇溶 D.甲酚红 3504.碱性蓝试剂配置时,将碱性蓝加在煮沸的95%乙醇中,并在水浴中回流( )。 B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3505.碱性蓝试剂配置时,应将碱性蓝加在( )煮沸的95%乙醇中。 B A.20ml B.50ml C.80ml D.100ml 3506.碱性蓝试剂配置时,应取碱性蓝( ),然后将它加在煮沸的95%乙醇中。 A A.1g B.2g C.3g D.4g 3507.绝缘油酸值检测,指示剂的配制中,甲酚红:称取甲酚红( )克(称准至0.001克)。 A A.0.1 B.1 C.0.01 D.2 3508.绝缘油酸值检测,指示剂的配制中,碱性蓝6B:称取碱性蓝1克,称准至0.01克,然后将它加在50毫升煮沸的95%乙醇中,并在水浴中回流( )小时,冷却后过滤。 B A.0.5 B.1 C.2 D.3 3509.绝缘油酸值检测时,用( )进行滴定,确定中和( )试油酸性组分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AC A.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B.氢氧化钠乙醇溶液 C.1g D.2g 3510.绝缘油酸值检测原理是采用沸腾乙醇抽出试油中的酸性组分,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滴定,确定中和( )试油酸性组分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以mgKOH/g表示油品酸值。 A A.1g B.2g C.3g D.4g 3511.绝缘油酸值计算需要知道哪些参数( )。 ABCD A.滴定试油所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 B.滴定空白所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 C.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浓度 D.试油的重量 3512.绝缘油酸值检测,如果测量结果在0.1到0.5mgKOH/g之间,则两次测量的结果之差不应超过( )mgKOH/g。 D A.0.02 B.0.03 C.0.04 D.0.05 3513.绝缘油酸值检测,如果测量结果在0.5到1.0mgKOH/g之间,则两次测量的结果之差不应超过( )mgKOH/g。 C A.0.05 B.0.06 C.0.07 D.0.08 3514.绝缘油酸值检测,如果测量结果在0到0.1mgKOH/g之间,则两次测量的结果之差不应超过( )mgKOH/g。 B A.0.01 B.0.02 C.0.03 D.0.04 3515.绝缘油酸值检测,如果测量结果在1.0到2.0mgKOH/g之间,则两次测量的结果之差不应超过( )mgKOH/g。 D A.0.07 B.0.08 C.0.09 D.0.1 3516.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将中和过的95%乙醇注入装有已称好试样的锥形烧瓶,并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摇动下,将溶液煮沸( )。 A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517.绝缘油酸值检测时,首先用清洁、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采集的试油8~10克,称准至( )。 B A.0.1g B.0.2g C.0.3g D.0.4g 3518.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在另一只清洁无水的锥形烧瓶中加入( )乙醇50mL,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摇动下,将95%乙醇煮沸( )分钟,除去溶解于95%乙醇内的二氧化碳。 BC A.80% B.95% C.5 D.10 3519.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在清洁无水的锥形烧瓶中加入95%乙醇( ),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摇动下,将95%乙醇煮沸,除去溶解于95%乙醇内的二氧化碳。 D A.20ml B.30ml C.40ml D.50ml 3520.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在清洁无水的锥形烧瓶中加入95%乙醇,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摇动下,将95%乙醇煮沸( ),除去溶解于95%乙醇内的二氧化碳。 A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521.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在煮沸过的95%乙醇中加入( )碱兰6B(或甲酚红)溶液,趁热用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中和,直至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红色(或由黄色变成紫红色)为止。 B A.0.2ml B.0.5ml C.0.8ml D.1.0ml 3522.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在煮沸过的混合液中,加入( )的碱兰6B(或甲酚红)溶液趁热用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直至95%乙醇层由蓝色变成浅红色(或由黄色变成紫红色)为止。 B A.0.2ml B.0.5ml C.0.8ml D.1.0ml 3523.绝缘油酸值检测时,重复测定( )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A A.2 B.3 C.4 D.5 3524.对于绝缘油酸值检测说法正确的有( )。 ABC A.必须趁热滴定,从停止回流至滴定完毕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以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测定产生干扰 B.测试所用的无水乙醇应不含醛 C.酸值测定时,应缓慢加入碱液,在就要达到终点时,改为半滴滴加,以减少滴定误差 D.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6个月当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变黄或产生沉淀时,应对其清液重新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 3525.绝缘油酸值检测,运行油不超过( )mg(KOH)/g,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0.1 B.0.2 C.0.3 D.0.4 3526.绝缘油酸值检测必须趁热滴定,从停止回流至滴定完毕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 )分钟。以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测定产生干扰。 A A.3 B.4 C.5 D.6 3527.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当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变( )或产生沉淀时,应对其清液重新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 A A.黄 B.红 C.绿 D.灰 3528.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 C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3529.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个月。 D A.1 B.1.5 C.2 D.3 3530.以下关于绝缘油酸值检测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测试所用的无水乙醇应不含醛 B.必须趁热滴定,从停止回流至滴定完毕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以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测定产生干扰 C.酸值测定时,应缓慢加入碱液,在就要达到终点时,改为半滴滴加,以减少滴定误差 D.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个月。当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变黄或产生沉淀时,应对其清液重新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 3531.绝缘油酸值检测的检测验收要求有( )。 AB A.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B.恢复试验仪器设备到试验前状态 C.试验仪器设备关机 D.检测报告录入PMS系统 3532.绝缘油酸值检测时,运行油不超过( )mg(KOH)/g,则认为试验合格。酸值大于标准值时,应进行再生处理或更换新油。 A A.0.1 B.0.2 C.0.3 D.0.5 3533.以下是绝缘油酸值检测结果,试验结果合格的是( )。 ABC A.0.03mg(KOH)/g B.0.05mg(KOH)/g C.0.08mg(KOH)/g D.1mg(KOH)/g 3534.对于绝缘油酸值检测的仪器设备说法正确的有( )。 ABC A.分析天平:精度0.000lg B.托盘天平:准确称值0.01克 C.电热板或水浴锅:室温~100℃,温度可调,误差±1℃ D.球形回流冷凝管:长约350mm 3535.绝缘油酸值检测,要求托盘天平准确称值为( )克。 B A.0.005 B.0.01 C.0.015 D.0.02 3536.绝缘油酸值检测的仪器设备有( )。 ABC A.托盘天平 B.球形回流冷凝管 C.微量滴定管 D.圆形烧瓶 3537.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使用长( )mm球形回流冷凝管。 C A.150 B.200 C.300 D.500 3538.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分析天平精度为( )g。 A A.0.0001 B.0.0002 C.0.0003 D.0.0004 3539.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托盘天平应可以准确称量( )。 A A.0.01g B.0.02g C.0.03g D.0.04g 3540.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微量滴定管分度为( )ml。 B A.0.01 B.0.02 C.0.03 D.0.04 3541.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微量滴定管容量为( )。 B A.1ml B.2ml C.3ml D.4ml 3542.绝缘油酸值检测需要用到的仪器及物品包括( )。 ACD A.天平 B.试纸 C.烧瓶 D.冷凝管 3543.绝缘油酸值检测用球形回流冷凝管长约( )。 B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3544.对于绝缘油酸值检测的试剂与材料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95%乙醇 B.配成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C.碱兰8B指示剂 D.甲酚红指示剂 3545.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使用(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D A.0.02 B.0.03 C.0.04 D.0.05 3546.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使用( )乙醇。 D A.80% B.85% C.90% D.95% 3547.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氢氧化钾应配置成(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D A.0.02mol/L B.0.03mol/L C.0.04mol/L D.0.05mol/L 3548.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试剂及材料包括( )。 ABCD A.氢氧化钾 B.95%乙醇 C.碱兰6B指示剂 D.甲酚红指示剂 3549.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乙醇纯度为( )。 C A.0.9 B.0.92 C.0.95 D.0.98 3550.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温度不宜( )。 A A.低于5℃ B.高于5℃ C.低于20℃ D.高于20℃ 3551.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 C A.60% B.75% C.80% D.85% 3552.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有( )。 ABC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 3553.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待测样品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3554.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对于待测样品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B.用洁净的3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C.对采样的部位无硬性要求 D.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3555.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应从设备的( )取样待测样品。 C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任何部位都可以 3556.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应用( )ML的磨口具塞试剂瓶取样待测样品。 D A.250 B300 C.400 D.500 355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mL。 D A.200 B.300 C.400 D.500 3558.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人员应具备( )基本知识和技能。 BCD A.熟悉绝缘油酸值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基本要求 C.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D.熟悉电力生产和化学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3559.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人员必须经过( )并考试合格。 C A.安全培训 B.安全教育 C.上岗培训 D.工区允许 3560.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 )。 B A.取得资格证 B.考试合格 C.领导批准 D.熟悉设备 3561.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人员必须站在( )上进行操作。 B A.木垫子 B.绝缘垫 C.干燥地面 D.无具体规定 3562.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仪器应( )。 B A.干净无尘 B.接地良好 C.通风 D.干燥 3563.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B A.1 B.2 C.3 D.无具体规定 3564.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的安全要求有( )。 ABC A.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相关要求 B.测试过程中禁止触动仪器高压罩,以防高电压伤人 C.试验仪器未放置油样时,禁止升压 D.试验人员应站在木凳上进行操作 3565.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应选用精度不不低于( )级的电压表。 C A.0.5 B.1.0 C.1.5 D.2 3566.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选用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技术指标要求有( )。 BC A.电压表精度不低于1级 B.断开时间:达到试样击穿电流时,断开电压时间小于10ms C.升压速度:2.0kV/s±0.2kV(或3.0kV/s±0.2kV) D.短路电流:升压变压器及相关电路的短路电流在10mA~30mA 356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将电极安装在试样杯中,用标准规调整油杯电极间距为( )mm±0.05mm,装满清洁未用过的待测试样,升高电极电压至试样被击穿( )次。 AC A.2.5 B.2.0 C.2~4 D.3~5 3568.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新电极或未按正确方式存放较长一段时间的电极,使用前应用丙酮或石油醚清洗电极各表面且晾干。表面有凹痕的电极先用细纱布磨光,再用丙酮或石油醚清洗电极各表面且晾干,将电极安装在试样杯中,用标准规调整油杯电极间距为2.5mm±0.05mm,装满清洁未用过的待测试样,升高电极电压至试样被击穿( )次。 C A.1~2 B.2~3 C.2~4 D.3~4 3569.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新油杯或未按正确方式存放较长一段时间的油杯,使用前应用( )清洗油杯且晾干。 AB A.丙酮 B.石油醚溶剂 C.乙醇 D.甲醇 3570.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油的电阻( )下降至零,即电流瞬间( ),并伴随有火花或电弧的形式通过介质(油),此时称为油被“击穿”,油被击穿的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以千伏(kV)表示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 AD A.几乎突然 B.缓慢 C.为零 D.突增 3571.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装好试样检查电极间无可见气泡( )min之后进行加压,电极间按2.0kV/s±0.2kV/s的速率缓慢加压至试样被击穿,记录击穿电压值。 C A.2 B.4 C.5 D.10 3572.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步骤中说法正确的是( )。 AC A.用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B.试验结果:以3次击穿电压的平均值作为绝缘油的试验结果,以千伏(kV)表示 C.将试样在倒入试样杯前,轻轻摇动翻转盛有试样的容器数次,以使试样中的杂质尽可能分布均匀而又不形成气泡,避免试样与空气不必要的接触 D.试样被击穿后,至少暂停2min后,再次进行加压,重复3次,注意电极间不要有气泡,若使用搅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一直保持 3573.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电极间按( )正负0.2kV/s的速率缓慢加压至试样被击穿。 B A.1.0kV/s B.2.0kV/s C.3.0kV/s D.4.0kV/s 3574.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装好试样检查电极间无可见气泡( )min之后进行加压。 D A.2 B.3 C.4 D.5 3575.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结果:以( )次击穿电压的平均值作为绝缘油的试验结果,以千伏(kV)表示。 D A.3 B.4 C.5 C.6 3576.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中,试样被击穿后,至少暂停( )min。 B A.1 B.2 C.3 D.4 357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以( )次击穿电压的平均值作为绝缘油的试验结果。 C A.4 B.5 C.6 D.7 3578.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应重复进行( )次。 D A.3 B.4 C.5 D.6 3579.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中,试样进入试验室后,应放置一定时间,使试样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不大于( )℃。 B A.4 B.5 C.6 D.7 3580.以下关于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中加压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 A.装好试样检查电极间无可见气泡5min之后进行加压,电极间按2.0kV/s±0.2kV/s的速率缓慢加压至试样被击穿,记录击穿电压值击穿电压为电路自动断开(产生恒定电弧)或手动断开(可闻或可见放电)时的最大电压值 B.装好试样检查电极间无可见气泡10min之后进行加压,电极间按2.0kV/s±0.2kV/s的速率缓慢加压至试样被击穿,记录击穿电压值击穿电压为电路自动断开(产生恒定电弧)或手动断开(可闻或可见放电)时的最大电压值 C.试样被击穿后,至少暂停2min后,再次进行加压,重复6次,注意电极间不要有气泡,若使用搅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一直保持 D.试样被击穿后,至少暂停2min后,再次进行加压,重复5次,注意电极间不要有气泡,若使用搅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一直保持 3581.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电极间距离应为( )mm±0.05mm。 D A.1.0 B.1.5 C.2.0 D.2.5 3582.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的注意事项有( )。 ABCD A.将试样杯放入测量仪上,如使用搅拌,应打开搅拌器测量并记录试样温度 B.油杯不用时应装满合格的绝缘油,加盖,保存在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 C.电极间距离应为2.5mm±0.05mm,要用标准规校准 D.油中有水分及其他杂质时对击穿电压有明显影响,试样一定要摇荡均匀后注入油杯 3583.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前,用标准规调整油杯电极间距为( )正负0.05mm。 B A.2mm B.2.5mm C.3mm D.3.5mm 3584.以下关于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电极间距离应为2.5mm正负0.05mm,要用标准规校准 B.油中有水分及其他杂质时对击穿电压有明显影响,试样一定要摇荡均匀后注入油杯 C.油杯不用时应清空,加盖,保存在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 D.将试样杯放入测量仪上,如使用搅拌,应打开搅拌器。测量并记录试样温度 3585.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的检测验收要求是( )。 AB A.检查检测数据与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B.恢复试验仪器设备到试验前状态 C.试验仪器设备关机 D.检测报告录入PMS系统 3586.1000kV电压等级设备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应该大于等于( )。 D A.30 B.40 C.50 D.60 3587.110kV电压等级设备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应该大于等于( )。 A A.35 B.40 C.50 D.60 3588.220kV电压等级设备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应该大于等于( )。 B A.35 B.40 C.50 D.60 3589.500kV电压等级设备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应该大于等于( )。 C A.30 B.40 C.50 D.60 3590.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满足( )时,认为检测合格。 ABD A.110(66)kV:≥35kV B.220kV:≥40kV C.有载分接开关中绝缘油:≥45kV D.750kV-1000kV:≥60kV 3591.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的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包括( )。 AC A.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满足下列标准时,认为检测合格:750kV-1000kV:≥60kV;500kV:≥50kV;330kV:≥45kV;220kV:≥40kV;110(66)kV:≥35kV;35kV及以下:≥30kV;有载分接开关中绝缘油:≥30kV B.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满足下列标准时,认为检测合格:750kV-1000kV:≥70kV;500kV:≥60kV;330kV:≥45kV;220kV:≥40kV;110(66)kV:≥35kV;35kV及以下:≥30kV;有载分接开关中绝缘油:≥30kV C.击穿电压值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应进行滤油处理或更换新油 D.击穿电压值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应立即更换新油 3592.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对于35kV及以下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 )kV时,认为合格。 A A.30 B.35 C.40 D.50 3593.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步进变压器电压增长值:试验电压平缓均匀,有变化且无过冲或瞬变,其电压增长值(如由自耦变压器产生的)不能超过预期击穿电压的( )%。 B A.1 B.2 C.3 C.4 3594.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使用的油杯体积在( )mL之间,应带有盖子,由( )材料制成,应透明,且对绝缘油及所用清洗剂具有化学惰性。 BD A.200~500 B.350~600 C.橡胶 D.绝缘 3595.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所用电压表精度不低于( )级。 C A.0.5 B.1 C.1.5 D.2 3596.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步进变压器电压增长值不能超过预期击穿电压的( )%。 A A.2 B.3 C.4 D.5 3597.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达到试样击穿电流时,断开电压时间应小于( )ms。 B A.5 B.10 C.15 D.20 3598.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浸入试样的深度应至少为( )mm。 C A.20 B.30 C.40 D.50 3599.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任一部分离杯壁或搅拌器不小于( )mm。 A A.12 B.13 C.14 D.15 3600.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升压速度要求为( )。 AB A.2.0kV/s正负0.2kV B.3.0kV/s正负0.2kV C.4.0kV/s正负0.2kV D.5.0kV/s正负0.2kV 3601.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所用电极可以用( )材料制成。 AC A.磨光的铜 B.铝 C.不锈钢 D.铁 3602.以下对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所用油杯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体积在200~500mL之间 B.绝缘材料制成 C.透明 D.对绝缘油及所用清洗剂具有化学惰性 3603.以下关于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球盖形半径35mm B.盖厚13mm C.电极轴心应垂直 D.电极浸入试样的深度应至少为40mm 3604.以下是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的短路电流,符合要求的是( )。 AB A.10mA B.20mA C.30mA D.35mA 3605.以下是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的球形直径,符合要求的是( )。 BC A.12mm B.12.5mm C.13mm D.13.5mm 3606.以下是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间距,符合标准要求的是( )。 BC A.2.43 B.2.51 C.2.53 D.2.56 360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剂与材料要求正确的是( )。 BC A.标准规:2.0mm±0.05mm B.标准规:2.5mm±0.05mm C.石油醚:分析纯,60℃~90℃ D.石油醚:分析纯,50℃~80℃ 3608.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极上电压近似正弦的波形,该峰值因数在√2加减( )范围内。 B A.0.06 B.0.07 C.0.08 D.0.09 3609.下列哪些试剂是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需要使用的( )。 AB A.丙酮 B.石油醚 C.乙醇 D.氢氧化钾 3610.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10℃ C.15℃ D.0℃ 3611.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 C A.60% B.75% C.80% D.85% 3612.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环境要求有:( )。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ABC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风力不大于3级 3613.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待测样品要求有( )。 ABD A.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B.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500mL C.用试油冲洗电极杯3次 D.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3614.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待测样品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从设备( )取样口采样500mL。 C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任意部位 3615.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试验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熟悉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的基本要求 3616.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安全要求有( )。 ABCD A.现场取样至少由2人进行 B.取样过程中应有防漏油、喷油措施 C.仪器接地应良好 D.仪器在工作过程中,内部有高压,禁止在仪器通电过程中开启仪器外罩、插拔电缆 3617.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B A.1 B.2 C.3 C.4 3618.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检测准备环节,需检查以下哪些内容满足检测要求。( ) ABC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材料 3619.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干燥电极杯时,因电极杯某些材料可能会老化,在加热105~110℃的烘箱中充分烘干且不超过( )。 C A.60min B.90min C.120min D.180min 3620.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干燥电极杯的烘箱温度可以设置为( )℃。 BC A.100 B.105 C.110 D.120 3621.绝缘油介质损耗检测时,电极杯解体清洗的步骤包括( )。 ABCD A.拆洗电极杯 B.干燥电极杯 C.装配电极杯 D.检查电极杯 3622.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电极杯准备环节,主要包括以下:( )。 ABCD A.拆洗电极杯:卸下电极杯各部件,各部件先用溶剂汽油(石油醚或正庚烷)清洗,再用洗涤剂洗涤(或在5%~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煮沸5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中性,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 B.干燥电极杯:因电极杯某些材料可能会老化,在加热105~110℃的烘箱中充分烘干且不超过120min,干燥时间取决于整个试验池的结构,但通常用60~120min已足够除去任何水分,取出放入玻璃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操作时不可直接与手接触,应戴洁净布手套) C.装配电极杯:按拆卸时相反次序装配好内电极,再将内电极置于外电极杯中 D.检查电极杯:确认电极杯空杯电容测量值与标称值在制造厂允许的范围内 3623.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 )电极杯应进行解体清洗。 ABC A.新使用 B.长期不用 C.受污染的 D.使用频繁的 3624.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清洗电极杯需要使用( )。 ABCD A.溶剂汽油 B.洗涤剂 C.自来水 D.去离子水 3625.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拆洗电极杯:卸下电极杯各部件,各部件先用溶剂汽油(石油醚或正庚烷)清洗,再用洗涤剂洗涤(或在5%~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煮沸5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中性,最后用去离子水洗涤( )次。 B A.1~2 B.2~3 C.2 D.3 3626.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干燥电极杯:因电极杯某些材料可能会老化,在加热105~110℃的烘箱中充分烘干且不超过( )min。 C A.60 B.90 C.120 D.150 3627.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设置测试温度为( )℃。 D A.20 B.40 C.60 D.90 3628.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首先用试油冲洗电极杯( )次。 C A.1 B.2 C.3 D.4 3629.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以( )次有效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试样的介质损耗因数。 B A.1 B.2 C.3 D.4 3630.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步骤有( )。 ABCD A.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500mL B.开启仪器,确认仪器正常设置测试温度为90℃ C.用试油冲洗电极杯3次 D.排空电极杯,注入相同试油进行平行试验,记录平行试验结果 3631.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应为测量设备绝缘电阻的( )倍以上,各芯线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一般应大于( )兆欧。 BD A.80 B.100 C.10~50 D.50~100 3632.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时,应在( )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 B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3633.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应为测量设备绝缘电阻的( )倍以上。 C A.20 B.50 C.100 D.200 3634.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应为测量设备绝缘电阻的( )倍以上,各芯线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一般应大于50~100兆欧。 D A.10 B.50 C.80 D.100 3635.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电极工作面的光洁度应达到( ),如发现表面呈暗色时,必须重新抛光。 B A.△5 B.△9 C.△10 D.△15 3636.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的( )℃时,应在( )min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 AC A.±1 B.±5 C.10 D.30 3637.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的( )时,应在10min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 A A.±1℃ B.1℃ C.5℃ D.0℃ 3638.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注意事项有( )。 ABC A.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的±1℃时,应在10min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 B.各电极应保持同心,各间隙的距离要均匀 C.注入电极杯内的试油,应无气泡及其他杂质 D.电极工作面的光洁度应达到△5,如发现表面呈暗色时,必须重新抛光 3639.以下关于绝缘油介质损耗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注入电极杯内的试油,应无气泡及其他杂质 B.各电极应保持同心,各间隙的距离要均匀 C.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的正负1℃时,应在10min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 D.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应为测量设备绝缘电阻的100倍以上,各芯线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一般应大于50~100兆欧 3640.110kV设备,其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应小于等于( )。 C A.0.02 B.0.03 C.0.04 D.0.05 3641.220kV设备,其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应小于等于( )。 C A.0.02 B.0.03 C.0.04 D.0.05 3642.500kV~1000kV电气设备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值满足下列哪项标准时,认为检测合格。( ) A A.≤0.02 B.≤0.03 C.≤0.04 D.≤0.01 3643.500kV设备,其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应小于等于( )。 A A.0.02 B.0.03 C.0.04 D.0.05 3644.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包括( )。 AC A.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值满足下列标准时,认为检测合格:500kV~1000kV:tanδ≤0.02;330kV及以下:tanδ≤0.04 B.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值满足下列标准时,认为检测合格:500kV~1000kV:tanδ≤0.02;330kV及以下:tanδ≤0.03 C.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值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进行处理或更换新油 D.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值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立即更换新油 3645.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值满足( )标准时,认为检测合格。 AB A.500kV~1000kV:tanδ≤0.02 B.330kV及以下:tanδ≤0.04 C.220kV~110kV:tanδ≤0.06 D.35kV及以下:tanδ≤0.04 3646.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测试电极杯:采用三电极、内外电极双控温结构,电极间距为2mm±0.05mm,内外电极同心度偏差小于( ),可实现自动进排油。 D A.0.5mm B.5mm A.1.5mm D.0.05mm 3647.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的电极材料:宜采用热膨胀小、加工光洁度高的不锈钢,有效测量面粗糙度优于( )。 D A.Ra0.10μm B.Ra0.12μm C.Ra0.15μm D.Ra0.16μm 3648.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施加电场强度范围( )。 A A.0.03kV/mm~1kV/mm B.0.3kV/mm~1kV/mm C.3kV/mm~0.1kV/mm D.0.3kV/mm~0.1kV/mm 3649.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测试电极杯电极间距为( )正负0.05mm。 A A.2mm B.3mm C.4mm D.5mm 3650.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测试电极杯内外电极同心度偏差小于( )。 C A.0.03mm B.0.04mm C.0.05mm D.0.06mm 3651.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分辨率应不大于( )。 A A.1×10-6 B.2×10-6 C.3×10-6 D.4×10-6 3652.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技术功能指标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测量范围:1*10-6~4.0 B.分辨率:不大于1*10-6 C.施加电场强度范围:0.03kV/mm~1kV/mm D.空杯介质损耗因数:50Hz时应低于1*10-6 3653.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空杯介质损耗因数应低于( )。 A A.1×10-6 B.2×10-6 C.3×10-6 D.4×10-6 3654.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宜具有( )功能。 ABCD A.自检 B.自校 C.空杯电容测试 D.自诊断 3655.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应具有( )功能。 ABCD A.自检 B.自校 C.自诊断 D.空杯电容测试 3656.选用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技术功能指标要求如下( )。 ABC A.测量范围:1×10-6~4.0 B.分辨率:不大于1×10-6 C.空杯介质损耗因数:50Hz时应低于1×10-6 D.电极杯的控温:常温~100℃,精度±2℃ 3657.以下关于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测试电极杯,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采用三电极、内外电极双控温结构 B.电极间距为2mm正负0.05mm C.内外电极同心度偏差小于0.05mm D.可实现自动进排油 3658.以下关于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支撑电极的绝缘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应具有较好机械强度 B.低介质损耗因数 C.耐热、不吸油、不吸水 D.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3659.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需要使用的试剂包括( )。 ABCD A.石油醚 B.正庚烷 C.磷酸三钠 D.去离子水 3660.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试剂与材料要求有( )。 ACD A.溶剂:溶剂汽油 B.石油醚:分析纯,60℃~80℃ C.正庚烷:分析纯 D.水:去离子水 3661.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的环境要求包括( )。 ABCD A.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B.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C.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D.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366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10℃ C.15℃ D.0℃ 366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 A A.80% B.60% C.50% D.30% 366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天。 D A.1 B.2 C.3 D.4 366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应使用( )的玻璃注射器取样。 A A.100ml B.200ml C.300ml D.400ml 3666.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等。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3667.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天。 D A.1~2 B.2~3 C.3 D.4 366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熟悉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 B.了解绝缘油含气量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基本要求 D.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3669.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现场取样至少( )人进行。 B A.1 B.2 C.3 D.4 3670.下列哪些属于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的安全要求有( )。 ABCD A.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相关要求 B.现场取样至少由2人进行 C.按照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注意防火防毒 D.测试仪器确保良好接地 3671.绝缘油中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系统一般由( )等组成。 ABC A.脱气装置 B.气相色谱仪 C.记录装置 D.加压装置 3672.绝缘油中含气量检测系统一般由( )等组成。 ACD A.脱气装置 B.计算装置 C.气相色谱仪 D.记录装置 3673.玻璃注射器:( )医用或专用玻璃注射器,气密性应良好,芯塞灵活无卡涩,刻度应经重量法校正合格。 ABCD A.100mL B.10mL C.5mL D.1mL 3674.高纯氩气的纯度不小于( )%;高纯氢气的纯度不小于( )%;压缩空气或合成空气纯净无油。 CD A.100 B.50 C.99.99 D.99.99 3675.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时,需要使用哪些容量的玻璃注射器( )。 ABCD A.100mL B.10mL C.5mL D.1mL 367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高纯氩气的纯度应不小于( )%。 C A.99 B.99.9 C.99.99 D.99.999 367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自动顶空进样瓶的容量为( )ml。 B A.10 B.20 C.30 D.40 3678.以下关于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所用的标准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采用二级标准物质 B.具有组分浓度含量 C.具有检验合格证 D.具有有效使用日期 3679.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的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用注射器进行全密封取样、运输中,防止油样中出现气泡 B.样品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C.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氩气冲洗管路,时间20min左右 D.用注射器抽取被测气样时,应防止吸入绝缘油,造成色谱柱污染 368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 )冲洗管路,时间( )min左右。 AC A.氩气 B.氢气 C.20 D.10 3681.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氩气冲洗管路,时间( )左右。 C A.2min B.10min C.20min C.30min 3682.以下关于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D A.用注射器进行全密封取样、运输中,防止油样中出现气泡 B.样品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C.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氮气冲洗管路,时间20min左右 D.用注射器抽取被测气样时,应防止吸入绝缘油,造成色谱柱污染 3683.330~500kV变压器运行油中含气量不超过( )时,则检测合格。 A A.≤3% B.≤2% C.≤5% D.≤8% 3684.500kV变压器,运行油中含气量应该小于等于( )%。 C A.1 B.2 C.3 D.4 3685.750kV变压器,运行油中含气量应该小于等于( )%。 B A.1 B.2 C.3 D.4 3686.750kV电抗器,运行油中含气量应该小于等于( )%。 D A.2 B.3 C.4 D.5 3687.变压器运行油中含气量不超过( )标准时,则检测合格。 AC A.750~1000kV:含气量≤2% B.750~1000kV:含气量≤1% C.330~500kV:含气量≤3% D.330~500kV:含气量≤2% 3688.当油中含气量超过标准时,应进行( )处理。 A A.真空脱气 B.滤油 C.换油 D.油再生 3689.检测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D A.1 B.3 C.10 D.15 369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CO2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C A.1 B.5 C.25 D.50 3691.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CO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C A.1 B.5 C.25 D.50 369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H2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B A.1 B.5 C.25 D.50 369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N2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D A.1 B.5 C.25 D.50 369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O2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D A.1 B.5 C.25 D.50 369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烃类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A A.1 B.5 C.25 D.50 369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测量对象有O2、( )、CO2、烃类。 ABC A.N2 B.H2 C.CO D.C1 369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时检测的气体包括( )。 ABCD A.O2 B.N2 C.H2 D.CO 3698.气相色谱仪应具备的部件有( )。 ABC A.热导检测器 B.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镍触媒转化炉 D.脱气装置 3699.气相色谱仪应具备哪些设备( )。 ABC A.热导检测器 B.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镍触媒转化炉 D.脱气装置 370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恒温定时振荡器的定时精确度应该为正负( )min。 B A.1 B.2 C.3 D.4 3701.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恒温定时振荡器的控温精确度应该为正负( )℃。 C A.0.1 B.0.2 C.0.3 D.0.4 370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恒温定时振荡器的往复振荡频率应为( )次/min正负5次/min。 B A.270 B.275 C.280 D.285 370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恒温定时振荡器的振幅应为( )mm正负3mm。 C A.25 B.30 C.35 D.40 370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所使用的自动顶空进样器需具备的功能有:( )。 ABCD A.机械振荡 B.温度控制 C.压力调节 D.自动定量进样 370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脱气装置是从油中脱出溶解气体的仪器,可选用( )。 AB A.恒温定时振荡器 B.自动顶空进样器 C.镍触媒转化炉 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370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以下是恒温定时振荡器的往复振荡频率,满足要求的是( )。 CD A.260次/min B.265次/min C.270次/min D.275次/min 370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以下是恒温定时振荡器的振幅,满足要求的是( )。 ABCD A.32 B.34 C.36 D.38 370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自动顶空进样器应具备( )功能。 ABCD A.机械振荡 B.温度控制 C.压力调节 D.自动定量进样 3709.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自动顶空进样器应具备( )功能。 ABCD A.压力调节 B.机械振荡 C.温度控制 D.自动定量进样 371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中恒温定时振荡器往复振荡频率为( )。 BC A.250次/min B.275次/min C.±5次/min D.5次/min 3711.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抽取( )高纯氩气注入油样中。 B A.5ml B.10ml C.15ml D.20ml 371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注入氩气的油样在( )下进行振荡。 D A.20℃ B.30℃ C.40℃ D.50℃ 371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注入氩气的油样在振荡( )。 B A.10min B.20min C.30min D.40min 371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注入氩气的油样在振荡后静置( )。 A A.10min B.20min C.30min D.40min 371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首先将采集的100mL注射器A中油样准确调整至( )mL,用橡胶封帽将注射器出口密封。 D A.10 B.20 C.30 D.40 371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自动顶空脱气法时,用( )L/min的氩气吹扫顶空瓶,顶空瓶内应不含空气。 B A.1 B.2 C.3 D.4 371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自动顶空脱气法时,用的氩气吹扫顶空瓶至少( )min,顶空瓶内应不含空气。 C A.1 B.2 C.3 D.4 371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自动顶空脱气法时,用注射器往顶空瓶迅速准确注入试油( )mL,立即拔出针头,将顶空瓶放置在顶空进样器中进行脱气。 A A.10 B.20 C.30 D.40 3719.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脱气方法有( )。 BD A.机械旋转脱气法 B.机械振荡脱气法 C.自动挥发脱气法 D.自动顶空脱气法 3720.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采集的100mL注射器A中油样准确调整至( )mL,用橡胶封帽将注射器出口密封。 B A.30.0 B.40.0 C.50.0 D.80.0 3721.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注射器A从脱气装置中取出,立即将其中的平衡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转移到注射器C中,室温下放置( ),准确记录其体积(Vg),以备分析用。 A A.2min B.10min C.30min C.60min 3722.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注射器A放入恒温定时振荡器内,注射器头部高于尾部约5o,且注射器出口在下部。在50℃下连续振荡20min,静置( )。 A A.10min B.60min C.120min D.1天 3723.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取一支5mL玻璃注射器C,用高纯氩气清洗3次,再用试油清洗1~2次,吸入约( )mL试油,戴上橡胶封帽,插入双头针头,使针头垂直向上,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慢慢排出,使试油充满注射器C的缝隙而不致残留空气。 D A.0.1 B.0.2 C.0.3 D.0.5 3724.机械振荡脱气法将注射器A放入恒温定时振荡器内,注射器头部高于尾部约5o,且注射器出口在下部。在( )℃下连续振荡20min,静置( )min BC A.120 B.50 C.10 D.5 3725.机械振荡脱气法中将采集的( )注射器A中油样准确调整至( ),用橡胶封帽将注射器出口密封。 AD A.100mL B.80mL C.50mL D.40mL 3726.机械振荡脱气法中将注射器A从脱气装置中取出,立即将其中的平衡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转移到注射器C中,室温下放置( )min,准确记录其( ),以备分析用。 BC A.3 B.2 C.体积 D.面积 3727.机械振荡脱气法中取一支( )mL玻璃注射器C,用高纯氩气清洗3次,再用试油清洗1~2次,吸入约( )mL试油,戴上橡胶封帽,插入双头针头,使针头垂直向上,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慢慢排出,使试油充满注射器C的缝隙而不致残留空气。 AD A.5 B.3 C.1 D.0.5 3728.机械振荡脱气法中用高纯氩气清洗( )mL注射器B至少( )次后,抽取10mL高纯氩气,通过橡胶封帽缓慢注入有试油的注射器A内。 BD A.100 B.10 C.5 D.3 3729.以下对自动顶空脱气法的步骤描述正确的是:( )。 ABD A.用压盖器将顶空瓶用穿孔铝帽和聚四氟乙烯垫密封 B.将两个18G1的针头插入顶空瓶隔垫边缘的不同位置,一个进气,一个出气,进气针头宜靠近瓶底用2L/min的氩气吹扫顶空瓶至少3min,顶空瓶内应不含空气 C.用注射器往顶空瓶迅速准确注入试油5mL,立即拔出针头,将顶空瓶放置在顶空进样器中进行脱气,以备分析用 D.用注射器往顶空瓶迅速准确注入试油10mL,立即拔出针头,将顶空瓶放置在顶空进样器中进行脱气,以备分析用 3730.自动顶空脱气法中将两个18G1的针头插入顶空瓶隔垫边缘的不同位置,一个进气,一个出气,进气针头宜靠近瓶底。用( )L/min的氩气吹扫顶空瓶至少( )min,顶空瓶内应不含空气。 BC A.1 B.2 C.3 D.4 3731.自动顶空脱气法中用注射器往顶空瓶( )准确注入试油10mL,( )拔出针头,将顶空瓶放置在顶空进样器中进行脱气,以备分析用。 CD A.缓慢 B.稍后 C.迅速 D.立即 373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环境温度不宜( )。 A A.低于5℃ B.高于5℃ C.低于10℃ D.高于5℃ 373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环境相对湿度( )。 A A.不大于80% B.不小于80% C.不大于70% D.不小于70% 373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取样应在( )天气下进行。 C A.晴天 B.阴天 C.良好的 D.多云 373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应使用( )ml的注射器取样。 A A.100 B.200 C.300 D.400 373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天。 D A.1 B.2 C.3 D.4 373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待试样品应用洁净的( )玻璃注射器(经检验,密封性合格),从设备下部取样口全密封采样( )。 D A.20ml,10~20ml B.20ml,50~100ml C.100ml,10~20ml D.100ml,50~100ml 3738.绝缘油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4天。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3739.绝缘油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 A A.4天 B.5天 C.7天 D.10天 3740.绝缘油检测按照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注意( )。 D A.防尘防火 B.防尘防毒 C.防火防震 D.防火防毒 3741.绝缘油现场取样至少由( )进行。 B A.单人 B.2人 C.3人 D.4人 3742.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方法有( )。 AC A.A法(电子真空计法) B.A法(真空计法) C.B法(U形油柱压差计法) D.B法(W形油柱压差计法) 3743.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方法包括( )。 AB A.电子真空计法 B.U形油柱压差计法 C.机械振荡法 D.自动顶空进样法 3744.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方法有( )。 AB A.A法 B.B法 C.C法 D.D法 3745.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有( )二种方法,可选其中任意一种方法。 A A.A法和B法 B.A法和C法 C.B法和C法 D.C法和D法 3746.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有( )种,可选其中任意一种方法。 B A.1 B.2 C.3 D.4 374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细则(真空压差法),根据试油进入脱气室前/后释放气体产生的压力差值,结合( )参数计算出油中气体的含量。 ABCD A.室温 B.试油量 C.脱气室容积 D.脱气室温度 3748.绝缘油中含气量测试的原理为使被测油样进入仪器脱气室内,在高真空下,使试油中的溶解气体迅速释放出来。根据试油进入脱气室前/后释放气体产生的压力差值,结合以下哪些参数计算出油中气体的含量,以标准状况下(101.3kPa/0℃)气体对试油的体积分数(%)表示被测油样中的含气量。( ) ABCD A.室温 B.试油量 C.脱气室容积 D.脱气室温度 3749.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注意事项有( )。 ABCD A.用注射器全密封取样 B.不能有气泡 C.所有真空阀门要经常维护,确保严密性 D.真空泵要经常维护,确保良好的抽真空性能 375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计时器精度应为( )s。 A A.0.1 B.0.2 C.0.3 D.0.4 3751.运行油中含气量不超过以下( )标准时,则检测合格。 ABC A.变压器:330~500kV,含气量≤3% B.变压器:750~1000kV,含气量≤2% C.电抗器:330~1000kV,含气量≤5% D.电抗器:330~1000kV,含气量≤3% 375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检测结束后,应在( )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C A.7个 B.10个 C.15个 D.30个 375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测量单元电子真空计量器件采用绝压式微压传感器,量程为0kPa~5kPa,计量精度优于( )级。 D A.0.2 B.0.3 C.0.4 D.0.5 375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仪器测量系统各部件(容器、阀体、管道等)在测试过程中,因承受高真空引起空气渗漏而造成含气量测定值偏大不大于( )%。 A A.0.1 B.0.2 C.0.3 D.0.4 375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脱气单元气液空间比应大于( )倍。 D A.2 B.3 C.4 D.5 375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脱气室容积占脱气系统总容积(包括脱气室、管道、阀体和测量元件容积)比例应大于( )%。 C A.90 B.92 C.95 D.97 3757.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测量单元电子真空计量器件采用绝压式微压传感器,量程为0kPa~5kPa,计量精度优于( )。 D A.0.05级 B.0.1级 C.0.2级 D.0.5级 3758.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脱气单元气液空间比( ),试油定量、脱气单元应有加热恒温装置(55℃-65℃),脱气室通过采用恰当方式(如喷雾、搅拌)能使试油迅速释放溶解气体。 D A.小于2倍 B.大于2倍 C.小于5倍 D.大于5倍 3759.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脱气室容积占脱气系统总容积(包括脱气室、管道、阀体和测量元件容积)比例应大于( )。 A A.95% B.90% C.85% D.80% 3760.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仪器测量系统各部件(容器、阀体、管道等)在测试过程中,因承受高真空引起空气渗漏而造成含气量测定值偏大不大于( )。 C A.0.01% B.0.05% C.0.1% D.0.2% 3761.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中脱气系统包括( )。 ABCD A.脱气室 B.管道 C.阀体 D.测量元件 3762.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中仪器测量系统的部件包括( )。 ABC A.容器 B.阀体 C.管道 D.脱气室 376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U形油柱压差计标定分度值为( )mm。 A A.1 B.2 C.3 D.4 376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U形油柱压差计由耐热玻璃制成,内装( )号硅油。 C A.273 B.274 C.275 D.276 376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脱气室应由耐热玻璃制成,具有标定刻度,分度值为( )mL,。 A A.1 B.2 C.3 D.4 376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装置的玻璃容器、旋塞、管路结构系统密封性应满足在绝对压力小于10Pa真空下,系统真空保持( )min,真空度无明显变化。 A A.10 B.20 C.30 D.40 3767.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B法(U形油柱压差计法),脱气室应由耐热玻璃制成,具有标定刻度,分度值为1mL,并具有恒温加热装置,控温范围为室温( ),精度( )。 D A.~90℃,±1℃ B.~100℃,±1℃ C.~90℃,±2℃ D.~100℃,±2℃ 3768.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B法(U形油柱压差计法),装置的玻璃容器、旋塞、管路结构系统密封性应满足在绝对压力小于( )真空下,系统真空保持10min,真空度无明显变化。 B A.5Pa B.10Pa C.15Pa D.20Pa 3769.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使用A法检测时需要使用哪些容量的玻璃注射器( )。 ABCD A.100mL B.10mL C.1mL D.100μL 377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所用真空泵绝对残压不大于( )Pa。 C A.10 B.50 C.100 D.200 3771.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中玻璃注射器有( )专用玻璃注射器。 ABCD A.100mL B.10mL C.1mL D.100μL 3772.以下关于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的材料准备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 AD A.真空泵:绝对残压不大于100Pa B.真空泵:绝对残压不大于200Pa C.玻璃注射器:100mL、10mL、1mL专用玻璃注射器 D.玻璃注射器:100mL、10mL、1mL、100μL专用玻璃注射器 3773.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使用B法检测时需要使用的材料及设备包括( )。 ABCD A.真空泵 B.玻璃注射器 C.高频电火花真空检测器 D.表或计时器 377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玻璃注射器容量应为( )mL。 D A.1 B.10 C.20 D.100 377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真空泵绝对残压不大于( )Pa。 A A.10 B.50 C.100 D.200 377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时,如果被测试油中水分含量大于( )mg/L,应考虑水分对含气量试验结果的影响。 B A.10 B.20 C.30 D.40 377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应进行平行试验,( )次试验结果应满足精密度要求。 B A.2 B.3 C.4 D.5 3778.利用电子真空计法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首先对( )进行预热,达到设置温度,进入仪器测试准备状态。 AB A.试油定量单元 B.脱气单元 C.加热测温单元 D.校验单元 3779.利用电子真空计法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首先对仪器进行( )检验。 AB A.密封性 B.准确性 C.重复性 D.可靠性 378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当测定低含气量油样,油中水分含量大于( )mg/L时,应在冷阱内装入干冰制冷除湿。 C A.15 B.20 C.25 D.30 3781.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应进行平行试验,( )次试验结果应满足精密度要求。 A A.2 B.3 C.4 D.5 378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采用B法(U形油柱压差计法),其检测步骤中首先要求接通恒温箱加热电源,将其升温至设定的测试温度(一般为20℃~40℃)并保持( ),使温度稳定。 A A.10min~20min B.5min~10min C.10min~30min D.20min~30min 3783.利用U形油柱压差计法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恒温箱的温度可以设置为( )。 AB A.30℃ B.40℃ C.50℃ D.60℃ 378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大于3%,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A A.0.03 B.0.05 C.0.06 D.0.1 378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小于1%,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D A.0.03 B.0.05 C.0.06 D.0.1 378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小于3%,大于1%,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B A.0.03 B.0.05 C.0.06 D.0.1 378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大于3%,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A A.0.03 B.0.05 C.0.06 D.0.1 378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小于1%,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D A.0.03 B.0.05 C.0.06 D.0.1 3789.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小于3%,大于1%,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C A.0.03 B.0.05 C.0.06 D.0.1 3790.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的重复性指标应符合( )要求。 ABC A.油中含气量(%):<1.0;相对误差(%):10 B.油中含气量(%):1.0~3.0;相对误差(%):6 C.油中含气量(%):>3.0;相对误差(%):3 D.油中含气量(%):1.0~3.0;相对误差(%):5 3791.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B法(U形油柱压差计法)的重复性指标应符合( )要求。 ABC A.油中含气量(%):<1.0;相对误差(%):10 B.油中含气量(%):1.0~3.0;相对误差(%):5 C.油中含气量(%):>3.0;相对误差(%):3 D.油中含气量(%):1.0~3.0;相对误差(%):6 379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细则》(真空压差法)适用于( )及以上变电站的变压器、电抗器等充油电气设备。 D A.35kV B.110kV C.220kV D.330kV 379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细则》(真空压差法)适用于330kV及以上变电站的( )等充油电气设备。 AB A.变压器 B.电抗器 C.断路器 D.避雷器 3794.绝缘油水分检测,环境温度不宜( )。 A A.低于5℃ B.高于5℃ C.低于10℃ D.高于5℃ 3795.绝缘油水分检测,环境相对湿度( )。 A A.不大于80% B.不小于80% C.不大于70% D.不小于70% 3796.绝缘油水分检测,取样应在( )天气下进行。 C A.晴天 B.阴天 C.良好的 D.多云 3797.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从设备下部取样口取样( )ml符合要求。 BCD A.5 B.10 C.15 D.20 3798.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中,取样用的玻璃注射器容量为( )ml。 C A.10 B.15 C.20 D.25 3799.绝缘油水分检测,待试样品应用洁净的( )玻璃注射器(经检验,密封性合格),从设备下部取样口全密封采样( )。 A A.20ml,10~20ml B.20ml,50~100ml C.100ml,10~20ml D.100ml,50~100ml 3800.绝缘油水分检测,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保存应不超过( )。 C A.4天 B.5天 C.7天 D.10天 3801.绝缘油水分检测,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保存应不超过( )天。 C A.5 B.6 C.7 D.8 3802.绝缘油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7天。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3803.绝缘油水分检测,微水库仑分析仪测定范围( )。 D A.0.1μg—100mg B.0.1μg—50mg C.1μg—50mg D.1μg—100mg 3804.绝缘油水分检测,微水库仑分析仪灵敏度( )。 A A.不大于0.1μg B.不大于0.2μg C.不大于0.5μg D.不大于1μg 3805.微水库仑分析仪的技术指标要求正确的是( )。 BC A.测定范围10μg—100mg B.测定范围1μg—100mg C.灵敏度:不大于0.1μg D.灵敏度:不大于0.01μg 3806.微水库仑分析仪灵敏度应不大于( )μg。 A A.0.1 B.0.2 C.0.3 D.0.4 3807.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需要使用的试剂与材料包括( )。 ABC A.电解液 B.含水标样 C.注射器 D.乙醇 3808.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所用的注射器的容量包含( )。 ABC A.0.25mL B.1mL C.2mL D.3mL 3809.绝缘油水分检测所使用的含水标样需满足的要求有( ) ABCD A.应由国家计量部门授权的单位配制 B.具有水分浓度含量 C.具有检验合格证 D.有效使用期内 3810.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当试油含水范围大于41mg/L时,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3811.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当试油含水范围小于10mg/L时,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 )mg/L。 A A.2 B.3 C.4 D.5 3812.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当试油含水范围小于20mg/L大于10mg/L时,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 )mg/L。 B A.2 B.3 C.4 D.5 3813.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当试油含水范围小于40mg/L大于20mg/L时,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 )mg/L。 C A.2 B.3 C.4 D.5 3814.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首先要进行仪器标定,当连续( )次标定均达要求值,才能认为仪器调整完毕。 C A.1 B.2 C.3 D.4 3815.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仪器调整平衡后,用注射器量取试油,排掉,冲洗( )次。 C A.1 B.2 C.3 D.4 3816.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应进行( )次平行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B A.1 B.2 C.3 D.4 3817.绝缘油水分检测的精密度要求为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列哪些数值:( )。 ABCD A.试油含水范围10mg/L以下,允许差2mg/L B.试油含水范围10~20mg/L,允许差3mg/L C.试油含水范围21~40mg/L,允许差4mg/L D.试油含水范围大于41mg/L,允许差10% 3818.绝缘油绝缘油水分检测注意事项有( )。 ABCD A.应使用厂家提供的和微水仪配套的电解液 B.电解液应放在阴凉、干燥、暗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20℃ C.电解池进样口应密封良好,定期检查并更换硅胶 D.油样保存应不超过7天 3819.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所用的电解液应放在( )环境下保存。 ABC A.阴凉 B.干燥 C.暗处 D.潮湿 3820.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应使用厂家提供的和微水仪配套的电解液,电解液应放在阴凉、干燥、暗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 )℃。 B A.10 B.20 C.25 D.30 3821.绝缘油水分检测,应使用厂家提供的和微水仪配套的电解液,电解液应放在阴凉、干燥、暗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 )。 C A.10℃ B.15℃ C.20℃ D.25℃ 3822.绝缘油水分检测的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应使用厂家提供的和微水仪配套的电解液,电解液应放在阴凉、干燥、暗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20℃ B.当注入的油样达到一定数量后,电解液会呈现浑浊状态,如还要继续进样,应用标样标定,符合规定后,方可继续使用,否则应更换电解液 C.测定油中水分时,应注意电解液和试样密封性,在测试过程中不要让大气中的潮气侵入试样中 D.电解池进样口应密封良好,定期检查并更换硅胶油样保存应不超过7天 3823.330kV及以上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15mg/L,220kV设备水分不超过( )mg/L,110(66)kV及以下设备水分不超过35mg/L,则认为合格。 C A.15 B.20 C.25 D.30 3824.绝缘油水分不超过以下( )标准时,则检测合格。 ABC A.330kV及以上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15mg/L B.220kV设备水分不超过25mg/L C.110(66)kV及以下设备水分不超过35mg/L D.35kV及以下设备水分不超过45mg/L 3825.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中,110(66)kV及以下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 )mg/L为合格。 C A.15 B.25 C.35 D.45 3826.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中,220kV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 )mg/L为合格。 B A.15 B.25 C.35 D.45 3827.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中,330kV及以上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 )mg/L为合格。 A A.15 B.25 C.35 D.45 3828.《绝缘油水分检测细则(库仑法)》,适用于( )及以上变电站的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等充油电气设备。 A A.35kV B.110kV C.220kV D.330kV 3829.《绝缘油水分检测细则(库仑法)》,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 )等充油电气设备。 ABCD A.变压器 B.电抗器 C.电流互感器 D.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3830.除非另有规定,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 D A.60% B.65% C.70% D.80% 3831.界面张力仪放置的注意事项有( )。 ABCD A.界面张力仪应安放在无振动、平稳坚固的实验台上 B.界面张力仪放置不受日光直接照射 C.界面张力仪放置无大的空气流动 D.界面张力仪放置无腐蚀性气体 3832.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需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mL。 B A.400 B.500 C.300 D.350 3833.绝缘油界面张力测试的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有( )。 ABCD A.熟悉绝缘油界面张力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绝缘油界面张力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界面张力仪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基本要求 3834.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A A.2 B.3 C.4 D.5 3835.关于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工作的仪器准备包括:( )。 ABCD A.按照制造厂规定方法,用砝码校正界面张力仪,调节张力仪的零点 B.使圆环每一部分都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玻璃器皿依次用石油醚、丁酮、蒸馏水清洗干净,再用热的铬酸洗液浸洗,以除去油污,最后用水及蒸馏水冲洗干净如果试样杯不立即使用,应将试样杯倒放于一块清洁布上沥干 D.先在石油醚中清洗铂丝圆环,接着用丁酮漂洗,然后在酒精灯的氧化焰中加热,使铂丝圆环发红 3836.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所用玻璃器皿依次用( )清洗干净。 ABC A.石油醚 B.丁酮 C.蒸馏水 D.酒精 3837.关于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原理说明正确的是( )。 ABCD A.用一个垂直的铂丝测量环从水油界面将铂丝圆环向上拉 B.通过测量拉脱铂丝圆环所需力的方式来实现绝缘油界面张力测量 C.把所测得力乘一个与所用的力、油和水的密度以及圆环和铂丝直径有关的校正系数 D.计算出绝缘油界面张力 3838.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的检测原理:用一个水平的铂丝测量环从水油界面将铂丝圆环向上拉,通过测量拉脱铂丝圆环所需力的方式来实现绝缘油界面张力测量。把所测得力乘一个与所用的力、油和水的密度以及圆环和铂丝直径有关的( ),计算出绝缘油界面张力。 B A.计算系数 B.校正系数 C.数据 D.参数 3839.关于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步骤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如果样品中悬浮物较多,用直径为150毫米的中速滤纸过滤试样,每过滤约25毫升试样后应更换一次滤纸 B.测定试样在20℃的密度,准确至0.001克/毫升 C.按仪器操作说明书,启动仪器,把50~75毫升25±1℃的蒸馏水倒入清洗过的试样杯中,将试样杯放到界面张力仪的试样座上,把清洗过的圆环悬挂在界面张力仪上 D.升高可调节的试样座,使圆环浸入试样杯中心处的水中,目测至水下深度不超过6毫米为止 3840.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如果样品中悬浮物较多,用中速滤纸过滤试样,每过滤约( )毫升试样后应更换一次滤纸。 C A.15 B.20 C.25 D.30 3841.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精密度应满足以下( )要求。 AB A.重复性: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2个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2% B.再现性:2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5% C.重复性: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2个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4% D.再现性:2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8% 3842.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取重复测定( )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界面张力值。 A A.2 B.3 C.4 D.5 3843.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再现性要求2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 )%。 D A.2 B.3 C.4 D.5 3844.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中,如果样品中悬浮物较多,用直径为150毫米的中速滤纸过滤试样,每过滤约( )毫升试样后应更换一次滤纸。 B A.20 B.25 C.30 D.50 3845.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重复性要求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2个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 )%。 A A.2 B.3 C.4 D.5 3846.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在进行油—水界面张力测量时,加在水面上的油样不小于( )mm的厚度。 B A.5 B.10 C.15 D.20 3847.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中,在测量水的表面张力时,应保证铂环侵入水中不少于( )mm深。 A A.5 B.10 C.15 D.20 3848.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试验前应将铂环和试验杯按要求清洗干净 B.在测量水的表面张力时,应保证铂环侵入水中不少于5mm深,在进行油—水界面张力测量时,加在水面上的油样不小于10mm的厚度 C.为防止试验中存在杂质对试验造成影响,试样应按规定预先进行过滤,试验用水采用去离子水或纯净蒸馏水 D.试验室无恒温条件,可在(25±5)℃范围内进行试验,但是仲裁试验仍应以25℃为准仪器安放在平稳固定的台面上,不宜随意挪动 3849.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的检测验收要求包括( )。 ABC A.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完整、正确 B.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C.恢复检测仪器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D.让检测仪器设备停留在检测中状态 3850.关于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正确的是( )。 AB A.运行油不低于19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B.界面张力低于标准值时,应进行再生处理或更换新油 C.运行油不低于38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D.运行油不低于20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3851.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测试结果不低于( )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B A.18 B.19 C.20 D.21 3852.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标准为:运行油不低于( )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C A.10 B.15 C.19 D.20 3853.全自动绝缘油界面张力仪分辨率要求为( )mN/m。 A A.0.1 B.0.2 C.0.3 D.0.4 3854.全自动绝缘油界面张力仪灵敏度要求为( )mN/m。 A A.0.1 B.0.2 C.0.3 D.0.4 3855.全自动绝缘油界面张力仪所用试样杯直径应不小于( )毫米。 B A.40 B.45 C.50 D.55 3856.选用全自动绝缘油界面张力仪,技术指标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测量范围:2mN/m~80mN/m B.仪器标定:多点等间隔砝码标定 C.灵敏度:0.1mN/m D.分辨率:0.1mN/m 3857.以下是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所用铂圆环的周长,满足要求的是( )。 ABC A.40mm B.50mm C.60mm D.70mm 3858.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所用中速滤纸直径为( )mm。 C A.50 B.100 C.150 D.200 3859.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需要使用的材料包括( )。 ABC A.酒精灯 B.漏斗 C.中速滤纸 D.天平 3860.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需要使用的试剂包括( )。 ABCD A.石油醚 B.蒸馏水 C.丁酮 D.铬酸洗液 386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包括( )。 ABCD A.熟悉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液相色谱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的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了解被测样品取样基本要求;熟悉电力生产和化学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386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细则(液相色谱法)的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相关要求 B.现场取样至少由2人进行;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取样工作 C.按照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注意防火防毒 D.测试仪器确保良好接地 3863.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基础油的制备中:将第二次处理后的澄清油加热至70℃~80℃,再加入( )的干燥白土,搅拌20min,沉淀后倾出澄清油。如此再重复处理一次,沉淀后过滤。 B A.100g~l20g B.100g~l50g C.120g~l50g D.130g~l50g 386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基础油的制备中:取变压器油1kg,加100g浓硫酸,边加边搅拌( )min。 C A.10 B.15 C.20 D.25 386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对于基础油中T501检查正确的是( )。 ABC A.制T501含量为0.20%的甲醇溶液,得到T501峰的保留时间 B.对待检查的油样进行萃取和分析,检查得到色谱图 C.若在T501峰的保留时间处没有出峰,则认为该油样不含T501 D.若在T501峰的保留时间处没有出峰,则认为该油样含T501 3866.T501的标准油配制好后,避光保存于棕色瓶中,可以使用( )个月。 B A.2 B.3 C.4 D.5 386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使用的萃取剂为( )。 C A.浓硫酸 B.甲酚 C.甲醇 D.甲醚 386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的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当遇到T501峰分离不好,可通过调整流动相甲醇和水的比例得到改善流动相比例改变后,应重新用标油标定仪器 B.检测时,流动相应经微孔过滤和脱气处理后使用;试验时,应经常检查液相色谱仪的泵、进样口和管路是否存在泄漏,发现泄漏应进行处理,再重新检测 C.萃取时比色管塞要塞紧,振荡萃取结束后,应检查比色管口是否泄漏,如有应重新取油样进行萃取 D.配置标准油样的基础油品种,要与被测试油样尽可能相同 386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时,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不低于( )%,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0.1 B.0.2 C.0.3 D.0.4 387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时,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低于标准时,应进行( )。 D A.滤油 B.抽真空处理 C.换油 D.补加 387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中,抗氧化剂含量不低于( ),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0.1% B.0.01% C.1% D.0.001% 3872.以下关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正确的是( )。 ABC A.抗氧化剂含量不低于0.1%,则认为试验合格 B.当低于标准时,应进行补加 C.补加时油的pH值不应低于5.0 D.补加时油的pH值不应低于6.0 3873.高效液相色谱仪符合下列条件:双泵或单泵系统;C18液相色谱柱,柱长( )mm;能检测紫外线(UV)光谱的UV检测器。 A A.150mm B.170mm C.180mm D.185mm 3874.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符合以下哪些条件( )。 ABC A.双泵或单泵系统 B.C18液相色谱柱,柱长150mm C.能检测紫外线(UV)光谱的UV检测器 D.能检测红外光谱的检测器 387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使用声波发生器或在线脱气装置,其作用是( )。 B A.加快气泡消除速度 B.除流动相中的气泡 C.除静止相中的气泡 D.除流动相与静止相中的气泡 3876.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h)微量注射器容量为( )μL。 D A.10 B.15 C.20 D.25 387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玻璃注射器容量为( )mL。 A A.5 B.10 C.20 D.100 387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分析天平精度为( )g。 A A.0.0001 B.0.0002 C.0.0003 D.0.0004 387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高速离心机最高转速为( )r/min。 D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388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高效液相色谱仪C18液相色谱柱,柱长( )mm。 B A.100 B.150 C.200 D.250 388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机械振荡器振幅为( )mm。 C A.25 B.30 C.35 D.40 388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具塞比色管容量为( )mL。 B A.5 B.10 C.20 D.100 3883.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仪器设备包括( )。 ABCD A.搅拌器 B.移液管 C.具塞比色管 D.微量注射器 388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移液管容量为( )mL。 A A.1 B.5 C.10 D.20 388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机械振荡器:往复振荡频率( )次/min,振幅35mm,可采用GB/T17623方法中脱气用的振荡仪。 A A.270-280 B.280-290 C.290-300 D.300-400 3886.试验室用的高速离心机:转速( )r/min。 C A.0-2000 B.0-3000 C.0-4000 D.0-5000 3887.以下属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的主要设备有( )。 ABCD A.数据采集系统 B.声波发生器或在线脱气装置 C.机械振荡器 D.试验室用的高速离心机 388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干燥白土的细度应小于( )目。 B A.100 B.200 C.300 D.400 388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干燥白土应在( )℃下烘干1h。 C A.100 B.110 C.120 D.130 389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硫酸纯度为( )%。 C A.96 B.97 C.98 D.99 389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试剂包括( )。 ABC A.去离子水 B.硫酸 C.甲醇 D.乙醇 3892.以下关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的试剂与材料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干燥白土:细度小于200目的白土约500g,在90℃下烘干1h,保存于干燥器内 B.水:去离子水 C.硫酸:密度1.84g/cm3,98%,分析纯 D.甲醇:色谱纯 3893.按照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说明,调节液相色谱仪,需建立哪些工作状况:( )。 ABCD A.流动相:甲醇:水=82:18~87:13(体积比) B.流量:0.5mL/min~1.0mL/min C.柱温:40℃;进样量:25μL D.UV检测器选择275nm波长进行检测 389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仪器调整时,按照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说明,调节液相色谱仪,进样量应为( )。 A A.25μL B.35μL C.45μL D.55μL 3895.调节液相色谱仪建立工作状况,其UV检测器选择( )nm波长进行检测。 A A.275 B.280 C.285 D.290 3896.调节液相色谱仪建立工作状况,其进样量为( )μL。 C A.10 B.20 C.25 D.30 3897.调节液相色谱仪建立工作状况,其柱温为( )℃。 D A.20 B.25 C.30 D.40 3898.液相色谱仪建立工作状况,应调节其( )。 ABCD A.流量 B.柱温 C.进样量 D.检测波长 3899.以下是液相色谱仪的流量,符合要求的是( )。 CD A.0.2mL/min B.0.4mL/min C.0.6mL/min D.0.8mL/min 3900.当液相色谱仪和检测器进入工作状况后,称取( )g含0.300%T501的标准油(Ws)进行萃取。 B A.8 B.9 C.10 D.11 390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油样的萃取:油样按GB/T7597规定的方法采集。称取9.0g±0.2g(准确至0.0001g)的被测油样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用移液管移取1.00mL甲醇加到比色管中,塞紧管塞,用力摇动使之混匀,水平放在振荡器上,常温振荡( )min。 A A.15 B.20 C.25 D.30 390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细则(液相色谱法),油样的萃取时,被测油样水平放在振荡器上,常温振荡( )min。 C A.5 B.10 C.15 D.20 3903.抗氧化剂含量按下式计算:Wt=(Ws*Ms*Rt)/(Rs*Mt);以下字母表达式含义正确的是( )。 AD A.Ms一标准油样质量,g B.Wt一标准油样中T501的含量,% C.Ws一被测油样中T501的含量,% D.Rs—检测器对标准油样中T501色谱峰的响应值 390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要求再现性R为( )%。 B A.0.034 B.0.056 C.0.067 D.0.078 390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要求重复性r为( )%。 C A.0.01 B.0.02 C.0.03 D.0.04 3906.以下关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的精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 A.重复性r为0.030% B.重复性r为0.020% C.再现性R为0.050% D.再现性R为0.056% 390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取( )次平行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A A.2 B.3 C.4 D.5 3908.以下关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BCD A.取2次平行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B.取3次平行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C.取4次平行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D.取2次平行检测结果的几何平均值为测定值 3909.关于绝缘油检测的环境要求正确的是( )。 AD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8℃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90% D.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391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人员应具备下列哪些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熟悉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红外光谱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了解被测样品取样基本要求 391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基础油的制备,要求取变压器油1kg,加100g浓硫酸,边加边搅拌20min,然后加入10g~20g干燥白土,继续搅拌( )min,沉淀后倾出澄清油。 B A.5 B.10 C.15 D.20 391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基础油的制备时,样品油内加( )g浓硫酸。 A A.100 B.200 C.300 D.400 3913.以下关于基础油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取变压器油1kg,加100g浓硫酸,边加边搅拌20min B.加入10g~20g干燥白土,继续搅拌10min,沉淀后倾出澄清油 C.酸、白土处理应进行两次将第二次处理后的澄清油加热至70℃~80℃,再加入100g~l50g的干燥白土,搅拌20min,沉淀后倾出澄清油 D.重复处理一次,沉淀后过滤 391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将两次加热加白土处理所得澄清油缓慢注满液体吸收池,进行测试,若在( )cm-1处没有吸收峰,则认为T501已脱干净。 B A.3600 B.3650 C.3700 D.3750 391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标准油配制时,称取T501抗氧化剂( )g,加热至不高于70℃的条件下,溶于基础油中。 A A.1 B.2 C.3 D.4 3916.以下关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红外光谱法)的方法概要说明正确的是( )。 ABC A.利用变压器油中由于添加了T501抗氧化剂后在3650cm-1(2.74μm)波数处出现酚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 B.该吸收峰的吸光度与T501浓度成正比关系 C.通过绘制标准曲线,从而求出其在油样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D.该吸收峰的吸光度与T501浓度成反比关系 391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红外光谱法)的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标准油应避光保存于棕色瓶中标准油可以使用3个月 B.测定时,若试样需要脱色处理,那么在绘制标准曲线时用的标准油样也要先进行脱色处理后使用 C.试样脱色处理在蒸掉石油醚时速度不可过快,避免试油与石油醚一起被蒸发掉 D.油样注入液体吸收池中不得有气泡;液体吸收池在注入油样前应用四氯化碳冲洗干净并吹干 391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标准油应避光保存于棕色瓶中。标准油可以使用( )个月。 C A.1 B.2 C.3 D.4 391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液体吸收池在注入油样前应用( )冲洗干净并吹干。 A A.四氯化碳 B.氮气 C.空气 D.氩气 392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中,抗氧化剂含量不低于( ),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0.1% B.0.3% C.0.5% D.0.6% 3921.红外分光光度计:波长涵盖( )cm-1~3500cm-1,分辨率不低于4cm-1。 A A.3800 B.3900 C.4000 D.4100 392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使用的红外分光光度计要求波长涵盖( ),分辨率不低于( )。 BC A.4000cm-1~3500cm-1 B.3800cm-1~3500cm-1 C.4cm-1 D.5cm-1 3923.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分析天平精度为( )g。 A A.0.0001 B.0.0002 C.0.0003 D.0.0004 392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应涵盖( )cm-1。 BCD A.3900 B.3800 C.3700 D.3600 392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分辨率不低于( )cm-1。 D A.1 B.2 C.3 D.4 3926.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仪器设备包括( )。 ABCD A.红外分光光度计 B.液体吸收池 C.玻璃注射器 D.搅拌器 392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要求的液体吸收池是指:在( )cm-1~3500cm-1范围内透明、具有无选择性吸收的任何材料的池窗(常用池窗有KBr,NaCl)、光程长0.3mm~1.0mm(也可根据不同的仪器状况,选择合适程长)的吸收池。 B A.3700 B.3800 C.4000 D.4100 392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浓硫酸纯度为( )%。 C A.96 B.97 C.98 D.99 392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试剂及材料包括( )。 ABC A.四氯化碳 B.浓硫酸 C.干燥白土 D.乙醇 3930.关于吸光度谱图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读取在3650cm-1处吸收峰的最大吸光度值A1(精确到0.0001),并以该谱图上相邻两峰谷的公切线作为该吸收峰的基线,过A1点且垂直于吸收线作一直线,与基线相交的点即为A0 B.A=A1-A0 C.A—含有T501的油样的吸光度 D.A1—含有T501的油样的吸光度示值;A0—含有T501的油样基线的吸光度示值 393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要求不同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 )%。 D A.0.01 B.0.02 C.0.03 D.0.04 393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要求同一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 )%。 C A.0.01 B.0.02 C.0.03 D.0.04 3933.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对于精密度的要求包括( )。 AB A.重复性:同一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0.03% B.再现性:不同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0.04% C.再现性:不同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0.03% D.重复性:同一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0.04% 393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对重复性的要求如下:同一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 )。 C A.0.01% B.0.02% C.0.03% D.0.04% 3935.关于绝缘油待测样品要求正确的是( )。 ACD A.用洁净、干燥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B.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450mL C.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D.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500mL 3936.电力用油体积电阻率是指“规定温度下,测试电场强度为250V/mm±50V/mm,充电时间( )”的测定值。 D A.45s B.50s C.55s D.60s 3937.电力用油体积电阻率是指“规定温度下,测试电场强度为250V/mm正负50V/mm,充电时间( )s”的测定值。 D A.20 B.30 C.40 D.60 3938.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中,液体的体积电阻率测定值与( )有关。 ABCD A.液体介质性质及内部溶解导电粒子 B.测试电场强度 C.充电时间 D.液体温度 3939.液体的体积电阻率测定值不仅与液体介质性质及内部溶解导电粒子有关,还与哪些测试条件因素有关:( )。 ABC A.测试电场强度 B.充电时间 C.液体温度 D.环境温度 3940.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对测试电极杯进行加热,待内、外电极指示温度和设置温度的正负偏差均小于( )℃时,即进行加压、充电和测量。 A A.0.5 B.1 C.1.5 D.2 3941.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取( )次有效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体积电阻率试验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A A.2 B.3 C.4 D.5 3942.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设置测试温度为( )。 D A.20 B.30 C.50 D.90 3943.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再现性要求:电阻率ρ大于1010Ω?m时,误差不大于( )%。 D A.15 B.20 C.25 D.35 3944.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再现性要求:电阻率ρ小于等于1010Ω?m时,误差不大于( )%。 C A.15 B.20 C.25 D.35 3945.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重复性要求:电阻率ρ小于等于1010Ω?m时,误差不大于( )%。 A A.15 B.20 C.25 D.35 3946.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时,开启仪器,确认仪器正常。设置测试温度为( )℃,设置充电时间为60s。 D A.70 B.80 C.85 D.90 3947.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中,开启仪器,确认仪器正常。设置测试温度为( ),设置充电时间为( )。 BC A.60℃ B.90℃ C.60s D.90s 3948.取( )次有效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体积电阻率试验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 A.1 B.2 C.3 D.4 3949.以下关于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精密度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 A.重复性:电阻率ρ>1010Ω?m时,不大于25%;ρ≤1010Ω?m时,不大于15% B.重复性:电阻率ρ>1010Ω?m时,不大于20%;ρ≤1010Ω?m时,不大于10% C.再现性:电阻率ρ>1010Ω?m时,不大于30%;ρ≤1010Ω?m时,不大于20% D.再现性:电阻率ρ>1010Ω?m时,不大于35%;ρ≤1010Ω?m时,不大于25% 3950.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如果在该试样上已测过介质损耗因数,则测量电阻率之前应短接两电极( )s。 C A.20 B.40 C.60 D.80 3951.绝缘油体积电阻率(90℃)试验值,对于330kV及以下:≥5×( )Ω?m,则认为试验合格。 C A.107 B.108 C.109 D.1010 3952.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中,体积电阻率试验值,对于330kV及以下,大于( )Ω?m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5000000000 B.10000000000 C.50000000000 D.100000000000 3953.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中,体积电阻率试验值,对于500kV及以上,大于( )Ω?m则认为试验合格。 B A.5000000000 B.10000000000 C.50000000000 D.100000000000 3954.绝缘油体积电阻率(90℃)试验值,合格标准是( )。 AC A.对于500kV及以上:≥1×1010Ω?m B.对于500kV及以上:≥1×109Ω?m C.对于330kV及以下:≥5×109Ω?m D.对于330kV及以下:≥5×1010Ω?m 3955.体积电阻率( )℃试验值,对于500kV及以上:≥1×1010Ω?m;对于330kV及以下:≥5×109Ω?m,则认为试验合格。 C A.70 B.85 C.90 D.95 3956.绝缘油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B A.10 B.15 C.20 D.25 3957.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的仪器宜的功能有( )。 ABCD A.自检功能 B.自校功能 C.自诊断功能 D.空杯电容测试功能 3958.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15℃~95℃温度范围内空杯电容值变化应不大于( )%。 A A.1 B.2 C.3 D.4 3959.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测试电压应采用直流( )V。 D A.200 B.300 C.400 D.500 3960.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拆洗装配后空杯电容测量值与标称空杯电容值偏差不大于( )%。 B A.1 B.2 C.3 D.4 3961.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电极杯到达加热设置温度时间不大于( )min。 B A.10 B.15 C.20 D.25 3962.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电极杯的控温精度为正负( )℃。 D A.0.2 B.0.3 C.0.4 D.0.5 3963.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电极间距为( )mm。 B A.1 B.2 C.3 D.4 3964.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高阻测量正负误差应不大于( )%。 B A.5 B.10 C.15 D.20 3965.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洁净电极杯空杯绝缘电阻应大于( )*1012Ω。。 C A.1 B.2 C.3 D.4 3966.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空杯电容值为( )pF正负lpF。 B A.20 B.30 C.40 D.50 3967.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内外电极同心度偏差小于( )mm。 D A.0.02 B.0.03 C.0.04 D.0.05 3968.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应具有( )功能。 ABCD A.自检 B.自校 C.自诊断 D.空杯电容测试 3969.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支撑电极的绝缘材料应具有( )特性。 ABCD A.耐热 B.不吸油 C.不吸水 D.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3970.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支撑电极的绝缘材料应具有( )性能。 AB A.较好机械强度 B.高体积电阻率 C.低体积电阻率 D.高介质损耗因数 3971.选用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技术功能要求高阻测量正负误差:不大于( )。 C A.8% B.9% C.10% D.7% 3972.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所用电容表精度为( )pF。 A A.0.01 B.0.02 C.0.03 D.0.04 3973.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需要使用的试剂包括( )。 ABCD A.石油醚 B.正庚烷 C.磷酸三钠 D.蒸馏水 3974.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拆洗电极杯时,卸下电极杯各部件,各部件先用溶剂汽油(石油醚或正庚烷)清洗,再用洗涤剂洗涤(或在5%~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煮沸5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中性,最后用蒸馏水洗涤( )次。 B A.1-2 B.2-3 C.3-4 D.4-5 3975.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干燥电极杯时,应将清洗好的电极杯各部件,置于( )的干燥箱中干燥2h~4h。 B A.100℃~105℃ B.105℃~110℃ C.110℃~115℃ D.115℃~120℃ 3976.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准备,检查电极杯时,应确认电极杯空杯电容测量值与标称值正负偏差不得大于( )%。 A A.2 B.3 C.4 D.5 3977.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正常测试时,若前次测试样品为同类合格样品,则本次测试时电极杯清洗可“每次注入适量被试样品并摇动( )min排空,重复冲洗2~3次”即可。 A A.1 B.2 C.5 D.10 3978.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6 C.7 D.8 3979.进行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时,检测人员应掌握以下哪些知识点与能力( )。 ABCD A.熟悉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油泥与沉淀物检测使用的分析天平、电热干燥箱、器皿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 D.掌握分析天平、电热干燥箱及器皿、化学试剂操作要求 3980.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主要使用的仪器有( )。 ABC A.精密天平 B.烧杯 C.电热鼓风干燥箱 D.冷凝管 3981.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主要使用的仪器有( )。 ABCD A.电热鼓风干燥箱 B.精密天平 C.水浴锅 D.烧杯、容量瓶 3982.以下用于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的主要仪器有( )。 ABCD A.精密天平 B.烧杯 C.电热鼓风干燥箱 D.容量瓶 3983.绝缘油油泥和沉淀物检测是利用不同溶剂对油中不同种类物质的溶解能力的不同,通过( )实现对油中油泥、沉淀物的定量检测。 ABD A.溶解 B.过滤 C.萃取 D.称重 3984.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需准确称量约100g(精确到0.01g)油样w,并将其转移至( )mL的容量瓶中,用正庚烷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线。盖紧瓶塞,将油样与正庚烷溶剂充分地摇匀,放在暗处18h~24h。 B A.50 B.100 C.150 D.200 3985.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的步骤中,观察容量瓶内有无固体沉淀物存在。若能观察到沉淀物时,则用( )的定量滤纸过滤这一混合溶液,并用正庚烷少量、多次地洗涤滤纸直至滤纸上无油迹为止。 AB A.已干燥 B.恒重过 C.已消毒 D.已清洁 3986.在绝缘油油泥和沉淀物检测中,可以使用少量热的(50℃)( )混合溶剂溶解纸上的固体沉淀物。并将溶液过滤收集在已恒重的三角瓶中,继续用混合溶剂洗涤,直至滤纸上无油迹和过滤液清亮为止。 ABCD A.甲苯 B.丙酮 C.乙醇 D.异丙醇 3987.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 ),则认为试验合格,当超过标准时,应进行再生处理。 C A.0.07% B.0.05% C.0.02% D.0.06% 3988.以下关于绝缘油油泥和沉淀物检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 A.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0.02%,则认为试验合格 B.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0.01%,则认为试验合格 C.当超过标准时,应进行再生处理 D.当超过标准时,应进行更换处理 3989.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 )%。 B A.0.01 B.0.02 C.0.03 D.0.04 3990.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电热鼓风干燥箱的误差为正负( )℃。 A A.1 B.2 C.3 D.4 3991.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分析天平的感量为( )mg。 A A.0.1 B.0.2 C.0.3 D.0.4 3992.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干燥器容量为( )L。 D A.1 B.2 C.3 D.4 3993.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容量瓶容量为( )mL。 A A.100 B.150 C.200 D.250 3994.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烧杯容量为( )mL。 C A.150 B.200 C.250 D.300 3995.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水浴锅的误差为正负( )℃。 A A.1 B.2 C.3 D.4 3996.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锥形瓶容量为( )mL。 D A.100 B.150 C.200 D.250 3997.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时所用试剂包括( )。 ABCD A.正庚烷 B.甲苯 C.丙酮 D.无水乙醇 3998.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的试剂有( )。 ABCD A.正庚烷 B.甲苯 C.丙酮 D.无水乙醇(或异丙醇) 3999.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定量滤纸的直径为( )cm。 C A.9 B.10 C.11 D.12 4000.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环境要求:( )。 ABCD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检测温度不宜低于5℃ C.检测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仪器的校准和样品的准备和测试都应在洁净室或净化工作台完成 4001.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环境要求,试验室空气中,大于0.5um的灰尘颗粒不得超过( )个/m3。 D A.45万 B.40万 C.10万 D.35万 4002.绝缘油颗粒数检环境要求检测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6℃ C.7℃ D.8℃ 4003.绝缘油颗粒数检环境要求中检测相对湿度不大于( )。 B A.0.7 B.0.8 C.0.9 D.0.95 4004.绝缘油颗粒数检测,待测样品要求:( )。 CD A.用洁净的200ml专用颗粒污染度取样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250ml B.用洁净的200ml专用颗粒污染度取样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200ml C.用洁净的250ml专用颗粒污染度取样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250ml D.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4005.绝缘油颗粒数检测,待测样品要求中用洁净的250ml专用颗粒污染度取样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 B A.200ml B.250ml C.300ml D.350ml 4006.绝缘油颗粒数检测,进行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人员应经过( )并考试合格。 C A.技能培训 B.专业培训 C.上岗培训 D.理论培训 4007.以下哪些是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 ABCD A.熟悉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了解被测样品取样基本要求 C.掌握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熟悉电力生产和化学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4008.绝缘油颗粒数检测取样瓶:( )玻璃瓶,具塞和塑料薄膜衬垫。 C A.150ml B.200ml C.250ml D.300ml 4009.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所使用的超声波清洗器工作频率为( )。 B A.10kHz~50kHz B.20kHz~50kHz C.30kHz~50kHz D.40kHz~50kHz 4010.绝缘油颗粒数检测要求微孔滤膜的直径为50mm,孔径分别为下列哪些数值:( )。 ABC A.0.8μm B.0.45μm C.0.3μm D.0.5μm 4011.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根据遮光原理工作,在测试过程中能自动搅拌样品,不会产生颗粒沉降现象,与自动颗粒计数仪配套使用的传感器,至少能测定粒径( )的颗粒数量。 A A.5μm B.6μm C.7μm D.8μm 4012.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由( )、( )、( )、( )等组成。 ABCD A.自动颗粒计数仪 B.超声波清洗器 C.真空泵 D.过滤装置 4013.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中的超声波清洗器:工作频率为( )。 B A.20kHz~40kHz B.20kHz~50kHz C.30kHz~50kHz D.30kHz~40kHz 4014.以下哪些不符合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器仪表的要求:( )。 BC A.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在测试过程中能自动搅拌样品,不会产生颗粒沉淀现象,与自动颗粒计数仪配套使用的传感器,至少能测定粒径5μm的颗粒数量 B.真空泵真空度不小于66kPa,抽气速率为30L/min C.取样瓶为250mL玻璃瓶,不具有具塞和塑料薄膜衬垫 D.超声波清洗器工作频率为20kHz~50kHz 4015.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应依次用孔径为0.8μm、0.45μm和0.3μm的滤膜过滤( )、( )、( )和( )等溶剂制得清洁液。 ABCD A.异丙醇 B.石油醚 C.去离子水 D.蒸馏水 4016.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用于清洗仪器和玻璃器皿的清洁液,每100mL中粒径大于5um的颗粒不应多于( )粒。 A A.100 B.150 C.50 D.200 4017.用于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清洁液是依次用孔径为0.8μm、0.45μm和0.3μm的滤膜过滤了( )物质等溶剂制得的。 ABCD A.异丙醇 B.石油醚 C.去离子水 D.蒸馏水 4018.绝缘油颗粒数检测工作取样瓶准备时,应向清洗后的取样瓶注入总容积( )的清洁液,垫上薄膜,盖上瓶盖后充分摇动。 A A.45%~55% B.65%~75% C.55%~65% D.35%~45% 4019.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取样瓶的准备应在经检验合格的取样瓶底部留有约( )清洁液,在瓶盖与瓶口之间垫上薄膜,密封备用。 B A.5mL B.10mL C.15mL D.20mL 4020.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测试完毕后,取下试瓶,倒掉残液,用合适的清洁液冲洗仪器管道及传感器通道。冲洗完毕后,( ),避免O型圈等长时间暴露在有机蒸汽中。 B A.关闭系统 B.打开系统 C.重启系统 D.保存系统 4021.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精密度:3次平行测量中,大于5μm颗粒总数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 C A.正负4% B.正负5% C.正负6% D.正负7% 4022.绝缘油颗粒数检测试验结果:以( )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值。 B A.2 B.3 C.4 D.5 4023.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按仪器操作说明书,启动仪器,用合适的清洁液冲洗系统,冲洗至每( )液体中粒径大于5μm的颗粒数,不应超过100粒为合格。 A A.100mL B.110mL C.120mL D.130mL 4024.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按仪器操作说明书,启动仪器,用合适的清洁液冲洗系统,冲洗至每100mL液体中粒径大于5μm的颗粒数,不应超过( )粒为合格。 D A.70 B.80 C.90 D.100 4025.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启动仪器进行测量,调节压力使通过传感器的油样达到额定流量,每个油样至少重复计数( )次。 A A.3 B.4 C.5 D.6 4026.以下关于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步骤的说法错误的是( )。 BD A.用250mL专用取样瓶,采集被试设备中的油样250mL油样应密封保存,测量时再启封 B.按仪器操作说明书,启动仪器,用合适的清洁液冲洗系统,冲洗至每100mL液体中粒径不大于5μm的颗粒数,不应超过100粒为合格 C.充分摇动油样使颗粒分布均匀,将其置于超声浴中振荡(约10min)脱气,取出取样瓶并擦干外部,将其置于仪器压力舱中,并开动搅拌器,使油样中颗粒均匀分散注意控制搅拌速度,不应产生气泡 D.启动仪器进行测量,调节压力使通过传感器的油样达到额定流量即可,无需在重复计数 4027.( )校准一次颗粒数检测仪,并按照粒径大小,检查和重新定标。 C A.一季度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4028.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注意事项有:( )。 BCD A.从设备的取样阀取样时,先放油将取样阀冲洗干净,在不改变流量的情况下,取油至专用采样瓶的3/4容积处,如有的设备不能连接导管取样时,应尽量缩短开瓶时间,取样后,先移走取样瓶,然后再关闭取样阀,油样应密封保存,最好不要倒置测试时再启封 B.每年校准一次颗粒数检测仪,并按照粒径大小,检查和重新定标 C.被测油样的黏度过大,可用清洁液将油样稀释后,重新脱气、测量 D.测试前检查绝缘油中应无可见的颗粒杂质 4029.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当被测油样的黏度过大,可用清洁液将油样稀释后,重新( )。 BD A.过滤 B.脱气 C.定标 D.测量 4030.以下关于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注意事项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从设备的取样阀取样时,先放油将取样阀冲洗干净在不改变流量的情况下,取油至专用采样瓶的4/5容积处如有的设备不能连接导管取样时,应尽量缩短开瓶时间,取样后,先移走取样瓶,然后再关闭取样阀油样应密封保存,最好不要倒置测试时再启封 B.每年校准一次颗粒数检测仪,并按照粒径大小,检查和重新定标 C.被测油样的黏度过大,可用清洁液将油样稀释后,重新脱气、测量 D.测试前检查绝缘油中应无可见的颗粒杂质 4031.50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油中大于5um污染颗粒不超过( )个/100mL,则认为试验合格。 B A.1000 B.3000 C.2500 D.2000 4032.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50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油中大于5μm污染颗粒数不超过( )个/100mL,则认为试验合格。 C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4033.以下关于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数据分析及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50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油中大于5μm污染颗粒数不超过3000个/100mL,则认为试验合格 B.50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油中大于5μm污染颗粒数不超过2000个/100mL,则认为试验合格 C.如果油中大于5μm污染颗粒数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应缩短检测周期,加强监控 D.当油中大于5μm颗粒数超过标准时,应进行滤油处理 4034.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A。 D A.12 B.13 C.14 D.15 4035.《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细则》,适用于( )变电站的变压器、电抗器等充油电气设备。 C A.6kV及以上 B.10kV及以上 C.35kV及以上 D.110kV及以上 4036.《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 )、( )等充油电气设备。 AB A.变压器 B.电抗器 C.断路器 D.电压互感器 4037.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环境要求:( )。 ACD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有适合仪器操作的通风柜 4038.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使用洁净的聚丙烯塑料瓶,采样量250-500mL,取样瓶应用(5+95)硝酸浸泡( )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C A.12小时 B.48小时 C.24小时 D.8小时 4039.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取样瓶应用( )浸泡24小时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B A.硫酸 B.(5+95)硝酸 C.浓盐酸 D.纯水 4040.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待试样品要求:用洁净的聚丙烯塑料瓶,采样量( ),取样瓶应用(5+95)硝酸浸泡24小时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B A.250ml~450ml B.250ml~500ml C.200ml~400ml D.200ml~500ml 4041.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A A.2 B.3 C.4 D.5 4042.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量用的设备通常有( )、可调电炉、精密天平等。 ABCD A.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B.高温炉 C.红外调温电热板 D.电热鼓风干燥箱 4043.绝缘油铜含量检测中,吸取铜标准溶液0.50ml、1.50ml、2.50ml、5.00ml,置于50ml的容量瓶中,硝酸(2+98)定容。此系列工作溶液中铜元素的浓度为( )。 ABCD A.1.00μg/ml B.3.00μg/ml C.5.00μg/ml D.10.0μg/m 4044.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吸取铜标准溶液0.50ml、1.50ml、2.50ml、5.00ml,置于( )的容量瓶中,硝酸(2+98)定容。 C A.30ml B.40ml C.50ml D.60ml 4045.绝缘油铜含量检测的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测试所使用的容器,在使用前先用(5+95)硝酸浸泡24小时,再用纯水清洗干净,烘干备用 B.工作溶液应在使用时现用现配 C.取样用聚丙烯塑料瓶,采样量250ml~500ml,取样瓶应用(5+95)硝酸浸泡24小时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D.当样品进行低温缓慢蒸干操作时,控制液面上有少量烟雾即可,不可太剧烈 4046.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的注意事项:( )。 ABCD A.测试所使用的容器,在使用前先用(5+95)硝酸浸泡24小时,再用纯水清洗干净,烘干备用 B.工作溶液应在使用时现用现配 C.取样用聚丙烯塑料瓶,采样量250ml~500ml,取样瓶应用(5+95)硝酸浸泡24小时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D.当样品进行低温缓慢蒸干操作时,控制液面上有少量烟雾即可,不可太剧烈 4047.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取样用聚丙烯塑料瓶,采样量250ml~500ml,取样瓶应用(5+95)硝酸浸泡( )小时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B A.12 B.24 C.36 D.48 4048.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验收时,恢复检测仪器设备到( )状态。 A A.检测前 B.检测后 C.准备 D.就绪 4049.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A。 C A.7 B.10 C.15 D.30 4050.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量用的高温炉:温度范围为室温~1000℃,误差正负( )℃。 D A.7 B.8 C.9 D.10 4051.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量用的红外调温电热板:温度范围为室温~450℃,误差正负( )℃。 D A.7 B.8 C.9 D.10 4052.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量用的精密天平:感量万分之一。精度( )g。 A A.0.000l B.0.0002 C.0.0003 D.0.0004 4053.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所使用的高温炉温度范围为室温( ),误差( )。 AD A.~1000℃ B.~1500℃ C.±5℃ D.±10℃ 4054.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所使用的可调电炉功率为( )。 B A.500W~800W B.800W~1000W C.1000W~1200W D.800W~1200W 4055.下列哪些仪器可以用于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 )。 ABCD A.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B.高温炉 C.红外调温电热板 D.电热鼓风干燥箱 4056.以下关于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项目对主要仪器设备的要求不正确的说法是( )。 AD A.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运行稳定后,反射功率大于10W且功率波动大于0.5%,频率大于0.1%该设备可以使用 B.高温炉温度范围为室温~1000℃,误差±10℃ C.红外调温电热板的温度范围为室温~450℃,误差±10℃ D.精密天平的感量在百分之一,精度0.0lg 4057.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试剂与材料要求浓硝酸:ρ=( )g/ml。 B A.1.4 B.1.42 C.1.44 D.1.46 4058.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试剂与材料要求浓盐酸:ρ=( )g/ml。 C A.1.17 B.1.18 C.1.19 D.1.2 4059.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铜标准溶液:将铜标准贮备溶液稀释为( )μg/ml,并与铜标准贮备溶液保持一致的酸度。 D A.40 B.60 C.80 D.100 4060.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铜标准贮备溶液(1000μg/mlCu):称取( )高纯金属铜,加热溶解于30ml硝酸(1+1)中,冷却,用纯水定容至1000ml。 A A.1.0000g B.2.0000g C.3.0000g D.4.0000g 4061.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铜标准贮备溶液(1000μg/mlCu)制作要求为称取1.0000g高纯铜金属,加热溶解于30ml硝酸(1+1)中,冷却,用纯水定容至( )ml。 A A.1000 B.100 C.200 D.2000 4062.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将仪器调整至最佳状态,铜元素推荐波长为铜( )。 D A.321.75nm B.322.75nm C.323.75nm D.324.75nm 4063.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要求大于( )。 A A.0.999 B.0.959 C.0.989 D.0.995 4064.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校准曲线绘制要求在仪器最佳工作参数条件下,以( )溶液作为空白,对铜元素浓度分别为1.00μg/ml、3.00μg/ml、5.00μg/ml和10.0μg/ml的工作溶液进行测定,以铜元素的浓度值为横坐标,铜元素的测定响应值为纵坐标,制作铜元素的校准曲线。 D A.次氯酸 B.氢氟酸 C.盐酸 D.硝酸 4065.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在仪器最佳工作参数条件下,以硝酸(2+98)溶液作为空白,对铜元素浓度分别为1.00μg/ml、3.00μg/ml、5.00μg/ml和10.0μg/ml的工作溶液进行测定,以铜元素的浓度值为横坐标,铜元素的测定响应值为纵坐标,制作铜元素的校准曲线。要求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 )。 D A.0.996 B.0.997 C.0.998 D.0.999 4066.变压器油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值计算公式W=ρK中,K的含义为( )。 B A.样品溶液中该元素的浓度 B.样品换算系数,样品溶液测定时的定容体积(ml)/变压器油称样量(g) C.样品换算系数,样品溶剂测定时的定容体积(l)/变压器油称样量(g) D.样品换算系数,样品溶剂测定时的定容体积(ml)/变压器油称样量(kg) 4067.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试,以下对精确度的要求正确的是( )。 AB A.铜含量≤0.2ug/g且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 B.铜含量0.2-10ug/g且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0% C.铜含量≤0.02ug/g且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0% D.铜含量0.2-10ug/g且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 4068.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取( )次平行测试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单位以μg/g计。 A A.2 B.3 C.4 D.5 4069.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应取( )次平行测试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单位以μg/g计。 A A.2 B.3 C.5 D.1 4070.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细则,适用于( )变电站的变压器、电抗器等充油电气设备。 A A.35kV及以上 B.66kV及以上 C.110kV及以上 D.220kV及以上 4071.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环境要求:( )。 ABC A.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检测 B.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5oC C.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D.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60% 4072.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环境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 )。 D A.0.4 B.0.5 C.0.6 D.0.8 4073.以下说法中,哪一项不属于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的环境条件要求。( ) C A.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检测 B.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5oC C.适合仪器操作的通风柜 D.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 4074.母线电容电流待测设备要求:( )。 AD A.被测系统处于运行状态 B.被测系统处于检修状态 C.被测系统母线电压互感器处于正常检修状态 D.被测系统母线电压互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075.母线电容电流待测设备要求被测系统处于( )状态。 D A.检修 B.冷备用 C.热备用 D.运行 4076.母线电容电流待测设备要求被测系统母线电压互感器处于正常( )状态。 D A.检修 B.冷备用 C.热备用 D.运行 4077.下列选项中,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正确的是( )。 BC A.被测系统处于非运行状态 B.被测系统处于运行状态 C.被测系统母线电压互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D.被测系统母线电压互感器处于非运行状态 4078.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母线电容电流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电压互感器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仪器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D.熟悉本标准,接受过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的培训,具备现场检测能力 4079.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人员应了解(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运行状况和故障分析基本知识。 B A.10kV及以下 B.35kV及以下 C.66kV及以下 D.110kV及以下 4080.以下关于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工作的检测人员应具备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熟悉母线电容电流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电压互感器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了解35kV及以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运行状况和故障分析基本知识 D.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可不熟悉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4081.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安全要求:(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相应的安全距离 C.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D.测试前必须认真检查表计倍率、量程、零位,均应正确无误 4082.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安全要求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C A.3 B.4 C.5 D.6 4083.母线电容电流检测测试前必须认真检查表计( ),均应正确无误。 ABD A.倍率 B.量程 C.外观 D.零位 4084.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工作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情况不得进行工作。 ABC A.雷 B.雨 C.雪 D.阴天 4085.母线电容电流测试要求电容电流测试仪信号输出端具有的保护功能有:( )。 A A.短路保护、过电压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阻抗保护 C.电压闭锁保护、距离三段保护 D.母差保护、定时限保护 4086.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仪器要求:( )。 ACD A.电容电流测试仪信号输出端有短路保护、过电压保护功能 B.电容电流测试仪信号输出端有过流保护功能 C.测试仪本身故障不影响电压互感器二次开口三角回路内的其他装置正常运行 D.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影响电压互感器正常运行,也不损坏仪器。 4087.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准备:( )。 ABCD A.掌握变电站被测系统各条线路实际长度,线路或电缆型号及参数 B.掌握被试系统及参考设备历次电容电流或单条线路电容电流检测数据 C.确认电压互感器型号及结构原理 D.确认电容电流检测仪工作良好 4088.以下关于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工作的检测准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掌握变电站被测系统各条线路实际长度,线路或电缆型号及参数 B.掌握被试系统及参考设备历次电容电流或单条线路电容电流检测数据 C.确认电压互感器型号及结构原理 D.确认电容电流检测仪工作良好 4089.低于( )可以开始进行测试工作。将电容电流测试仪电流输出端接于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两端。 D A.2V B.3V C.4V D.5V 4090.读取数据并作好记录,重复测试三次,如果测试数据相差小于( ),取三相平均值,作为电容电流测试结果。 A A.0.01 B.0.02 C.0.03 D.0.04 4091.试验人员测量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两端(图1N/L端)的电压,如果电压高于( ),应查明原因,检查被测系统中是否存在零序故障和设备高阻接地故障,如果存在,应在消除故障后进行电容电流测试。 D A.2V B.3V C.4V D.5V 4092.母线电容电流检测验收:( )。 AB A.检查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B.检测完毕后,进行现场清理,确保无遗漏 C.测试结束后,退出电压互感器,拆除消谐器上的短接线,然后将母线电压互感器恢复运行 D.继续进行其它母线的电容电流测量 4093.当电容电流大于( )后(建议参考值)消弧设备容量不足以补偿母线电容电流时,建议将中性点接地方式改为小电阻接地系统。 A A.100A B.200A C.50A D.150A 4094.当电容电流大于( )后(建议参考值)消弧设备容量不足以补偿母线电容电流时,建议将中性点接地方式改为小电阻接地系统。 B A.80A B.100A C.120A D.140A 4095.当电容电流大于100A后(建议参考值)消弧设备容量不足以补偿母线电容电流时,建议将中性点接地方式改为( )接地。 B A.大电阻 B.小电阻 C.不 D.消弧线圈 4096.母线电容电流检测,脱谐度一般不超过( )。 A A.10% B.7% C.15% D.5% 4097.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哪些要求:( )。 AC A.3~10kV系统电容电流不大于30A,20kV及以上不大于10A B.3~10kV系统电容电流不大于20A,20kV及以上不大于10A C.与历史数值比较无较大变化 D.与历史数值比较无变化 4098.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1)3~10kV系统电容电流不大于( ),20kV及以上不大于10A。 C A.20A B.25A C.30A D.35A 4099.母线电容电流检测时,当电容电流超过规定值,建议采用中性点经( )接地的运行方式。 D A.高电阻 B.低电阻 C.不 D.消弧线圈 4100.母线电容电流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电容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建议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B.一般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只有当消弧设备容量不足或采用过补偿不能满足对接地点残流的要求时,才能采用欠补偿运行方式 C.脱谐度一般不超过10% D.使接地时通过故障点的残流尽可能小,同时应保证电网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中性点位移电压不应高于额定电压的15% 4101.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中,当电容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建议采用( )的运行方式。 B A.中性点直接接地 B.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C.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D.中性点不接地 4102.使接地时通过故障点的残流尽可能小,同时应保证电网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中性点位移电压不应高于额定电压的( )。 B A.0.1 B.0.15 C.0.2 D.0.25 4103.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试验报告格式见附录A。 A A.5 B.7 C.10 D.15 4104.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B A.7 B.5 C.10 D.15 4105.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中检测电流范围是( )。 C A.1A~50A B.1A~100A C.1A~200A D.1A~300A 4106.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主要技术指标:环境相对湿度:( )RH。。 B A.5~85% B.5~80% C.10~80% D.10~85% 4107.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主要技术指标有:( )。 ABCD A.检测电流范围:1A~200A B.满足抗干扰性能要求 C.分辨率:不大于0.01A D.检测频率范围:20Hz~200Hz 4108.以下哪一项母线电容电流测试仪器主要技术指标不正确:( )。 B A.检测电流范围:1A~200A B.分辨率:大于0.01A C.检测频率范围:20Hz~200Hz D.环境相对湿度:5~80%RH 4109.电容电流检测仪具备数据( )功能,检测数据导入、导出、查询功能。 AD A.超限警告 B.记忆 C.计算 D.存储 4110.电容电流检测仪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 ABCD A.检测数据导入、导出、查询功能 B.数据超限警告功能 C.应满足异频注入测试要求 D.数据存储功能 4111.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仪的功能要求有:( )。 ACD A.应满足异频注入法测试 B.应满足工频注入法测试 C.电容电流检测仪具备数据超限警告、存储功能 D.检测数据导入、导出、查询功能 4112.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应满足( )注入法测试。 D A.工频 B.宽频 C.窄频 D.异频 4113.《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下中性点( )接地运行系统。 A A.不 B.直接 C.经消弧线圈 D.间接 4114.110(66)kV及以上变压器应采用( )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AB A.低电压短路阻抗法 B.频率响应法 C.低压脉冲法 D.红外测温 4115.变压器交接试验中,套管主绝缘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末屏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 A A.10000MΩ B.5000MΩ C.2500MΩ D.1000MΩ 4116.变压器绝缘油交接试验应在注油静置后、耐压和( )24h后各进行一次器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C A.铁心及夹件绝缘试验 B.绕组变形试验 C.局部放电试验 D.红外测温 4117.1000kV(75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 A A.8 B.10 C.15 D.20 4118.110kV及以下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 D A.8 B.10 C.15 D.20 4119.22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 C A.8 B.10 C.15 D.20 4120.330kV-5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 B A.8 B.10 C.15 D.20 4121.33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B A.60kV B.50kV C.40kV D.35kV 4122.35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D A.60kV B.50kV C.40kV D.35kV 4123.5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A A.60kV B.50kV C.40kV D.35kV 4124.66kV-22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C A.60kV B.50kV C.40kV D.35kV 4125.750kV-10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A A.70kV B.60kV C.50kV D.40kV 4126.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介质损耗因数tanδ应不大于( )(90℃)。 C A.0.001 B.0.0025 C.0.005 D.0.0075 4127.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油中颗粒度:①1000kV(750kV):5μm-100μm的颗粒度小于等于( );无100μm以上的颗粒;②500kV及以上:大于5μm的颗粒度小于等于( )。;。 AC A.1000/100mL B.1500/100mL C.2000/100mL D.3000/100mL 4128.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D A.50kV B.40kV C.35kV D.30kV 412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电压比测量变比的允许偏差(除在额定分接时)在其他各分接电压比偏差不超过为正负( )。 B A.0.5% B.0.01 C.0.015 D.0.02 4130.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电压比测量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A A.0.5% B.0.01 C.0.015 D.0.02 4131.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 )偏差应小于平均值的1%。 B A.相间(有中性点引出时) B.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C.相间(无中性点引出时) D.线间(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4132.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 )偏差应小于平均值的2%。 A A.相间(有中性点引出时) B.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C.相间(无中性点引出时) D.线间(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4133.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偏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A A.1% B.0.02 C.0.03 D.0.05 413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相间(有中性点引出时)偏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B A.1% B.0.02 C.0.03 D.0.05 413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计算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000MΩ,极化指数(R600/R60)不应小于( )(10℃~40℃时)。 D A.1.1 B.1.2 C.1.3 D.1.5 4136.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计算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000MΩ,吸收比(R60/R15)不应小于( )。 C A.1.1 B.1.2 C.1.3 D.1.5 4137.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套管试验抽头应能承受至少( )交流耐压试验。 C A.1000V,1min B.1000V,2min C.2000V,1min D.2000V,2min 4138.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套管试验应测量电容式套管的绝缘电阻,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介质损耗因数符合330kV及以上:tgδ小于等于( )。 B A.0.25% B.0.005 C.0.007 D.0.0075 413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套管试验应测量电容式套管的绝缘电阻,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介质损耗因数符合330kV及以上:胶浸纸:tgδ小于等于( )。 C A.0.25% B.0.005 C.0.007 D.0.0075 4140.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铁心、夹件绝缘试验测量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 )绝缘电阻表,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1000MΩ。 D A.500V B.1000V C.2000V D.2500V 4141.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铁心、夹件绝缘试验测量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 )MΩ。 B A.500 B.1000 C.2000 D.2500 4142.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铁心、夹件绝缘应在下列节点进行试验:( )。 BCD A.在变压器投运后,应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B.在组装前,应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C.变压器组装完毕,油箱注油前,测量铁心绝缘电阻 D.在总体试验之后装运之前应测铁心绝缘电阻 4143.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的试验顺序是:( )、三次100%、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B A.一次40%-50% B.一次50%-70% C.一次70%-80% D.一次80%-90% 414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的试验顺序是:一次50%-70%、( )、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D A.一次90% B.三次90% C.一次100% D.三次100% 414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线端雷电全波冲击试验(LI)的试验顺序是:( )。 C A.一次降低电压的全波冲击、一次100%电压的全波冲击、再一次降低电压的全波冲击 B.一次降低电压的全波冲击、一次90%电压的全波冲击、再一次降低电压的全波冲击 C.一次降低电压的全波冲击、二次100%电压的全波冲击、再一次降低电压的全波冲击 D.一次降低电压的全波冲击、二次90%电压的全波冲击、再一次降低电压的全波冲击 4146.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的试验顺序是:一次50%-70%、( )、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D A.一次90% B.三次90% C.一次100% D.三次100% 4147.11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高电压冲击试验验收包含下列哪些试验( )。 BCD A.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 B.线端雷电全波冲击试验(LI) C.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D.短时感应耐压试验(ACSD) 4148.采取排油注氮保护装置的变压器应采用( )的气体继电器。 B A.联动功能的单浮球结构 B.联动功能的双浮球结构 C.单浮球结构 D.双浮球结构 4149.35kV变压器短路阻抗验收试验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CD A.最大 B.中间 C.最小 D.额定 4150.66-220kV变压器交接验收中绝缘油击穿电压为( )。 C A.≥30kV B.≥35kV C.≥40kV D.≥60kV 4151.变压器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 )MΩ。 C A.500 B.800 C.1000 D.1500 4152.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中关于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有哪些验收要求:( )。 ABCD A.在绝缘试验前应进行初次空载损耗的测量,并记录额定电压90%~115%之间的每5%级损耗; B.1.0和1.1倍额定电压下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值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中数值要求; C.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超过初次空载损耗10%及以上时,不应通过; D.测量低电压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4153.220kV及以上罐式断路器应进行正负极性各( )次的雷电冲击耐受试验。 C A.1 B.2 C.3 D.4 4154.750kV断路器SF6气体含水量的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 )小时后进行。 D A.1 B.12 C.24 D.120 4155.当操作电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 )时,断路器分闸装置不应脱扣。 C A.10% B.0.2 C.0.3 D.0.4 4156.断路器弹簧机构的验收项目有( )。 ABCD A.传动链条无锈蚀 B.机构各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 C.缓冲器缓冲行程符合制造厂规定 D.弹簧机构内轴销、卡簧等应齐全,螺栓应紧固,并画划线标记 4157.断路器各断口均压电容器其( )应符合产品技术规范。 BCD A.交流耐压值 B.绝缘电阻值 C.电容值 D.介损 4158.断路器工频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 )持续时间1min,应合格。 B A.1000V B.2000V C.3000V D.4000V 4159.断路器合闸弹簧储能时间应满足制造厂要求,合闸操作后应在( )s内完成储能。 B A.10 B.20 C.30 D.40 4160.断路器机构箱、汇控柜内所有加热器与各元件、电缆及电线的距离应大于( )mm。 C A.5 B.10 C.50 D.100 4161.断路器机构箱外观完整、无损伤、接地良好,箱门与箱体之间的接地连接软铜线(多股)截面不小于( )。 D A.1mm2 B.2mm2 C.3mm2 D.4mm2 4162.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时,操作电压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 ),断路器合闸装置应可靠动作。 BD A.80% B.0.85 C.1 D.1.1 4163.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在1.2倍额定相电压下局放量应满足设备厂家技术要求,但不大于( )。 B A.1pC B.5pC C.10pC D.15pC 4164.断路器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 )。 B A.0.1% B.0.005 C.0.01 D.0.015 4165.断路器密封试验中泄漏值的测量应在断路器充气( )h后进行。 D A.1 B.3 C.12 D.24 4166.断路器液压机构储压筒应有足够的容量,在降压至闭锁压力前应能进行( )的操作。 AD A.“分—0.3s—合分” B.“分—3min—合分” C.“合分—0.3s—合分” D.“合分—3min—合分” 4167.断路器液压机构电动机或油泵应能满足( )内从重合闸闭锁油压打压到额定油压的要求。 C A.10s B.30s C.60s D.90s 4168.断路器液压机构电动机或油泵应能满足在( )内从零压充到额定压力的要求。 B A.1min B.5min C.10min D.15min 4169.断路器主回路电阻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 )的直流压降法进行测量。 C A.1A B.10A C.100A D.1000A 4170.控制回路绝缘电阻测试是用( )兆欧表进行绝缘试验,且绝缘电阻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C A.10V B.100V C.1000V D.10000V 4171.使用1000V兆欧表进行测试,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且不低于( )MΩ。 C A.1 B.5 C.10 D.15 4172.真空断路器分闸反弹幅度不应超过额定开距的( )。 B A.10% B.0.2 C.0.3 D.0.4 4173.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以下不应大于( ),40.5kV及以上不应大于( )。 C A.1ms与2ms B.2ms与1ms C.2ms与3ms D.3ms与2ms 4174.断路器密封试验是采用灵敏度不低于( )( 体积比) 的检漏仪对断路器各密封部位、管道接头等处进行检测。 C A.1*10-2 B.1*10-4 C.1*10-6 D.1*10-8 4175.《断路器验收细则》规定,断路器出厂验收内容包括( )。 ABC A.断路器外观 B.断路器制造工艺 C.出厂试验过程和结果 D.断路器性能 4176.《断路器验收细则》规定,断路器位置指示器的颜色和标示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分、合闸指示牌应有( )定位螺栓固定以保证不发生位移。 C A.一个 B.两个 C.两个及以上 D.多个 4177.断路器SF6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应小于( )、其他气室小于250μL/L。 A A.150μL/L B.160μL/L C.200μL/L B.220μL/L 4178.断路器出厂试验关于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包含以下哪些要求:( )。 ABCD A.机构速度特性、分合闸时间、分合闸同期性均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B.出厂试验时应记录设备的机械特性行程曲线,并与参考的机械特性行程曲线进行对比,应一致; C.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以下不应大于2ms,40.5kV及以上不应大于3ms;分闸反弹幅度不应超过额定开距的20%; D.对断路器主断口及合闸电阻断口的配合关系进行测试。合闸电阻的提前接入时间可参照制造厂规定执行,一般为8ms~11ms。 4179.液压机构电动机或油泵应能满足60s内从重合闸闭锁油压打压到额定油压和( )min内从零压充到额定压力的要求;机构打压超时应报警,整定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D A.1 B.3 C.4 D.5 4180.《断路器验收细则》规定,下列符合断路器均压电容器试验(绝缘电阻、电容量、介损)符合有关规定的有( )。 ABCD A.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极间绝缘电阻不应低于5000MΩ B.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C.20摄氏度时,电容值的偏差应在额定电容值的±5%范围内 D.罐式断路器的均压电容器试验可按制造厂的规定进行。 4181.35kV-500kV断路器设备:SF6气体含水量的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 )后进行。 B A.12h B.24h C.48h D.72h 4182.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以下不应大于( )。 A A.2ms B.3ms C.4ms D.5ms 4183.组合电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中,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无要求时按下述要求进行:( )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D A.1.1Um/√3 B.1.2Um/√3 C.1.3Um/√3 D.1.5Um/√3 4184.组合电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中,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无要求时按下述要求进行:1.5Um/√3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B A.5 B.10 C.15 D.20 4185.252kV及以上组合电器设备应在1.2/50μs标准下进行正负极性各( )次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协议要求。 B A.2 B.3 C.4 D.5 4186.组合电器雷电冲击耐压试验,252kV及以上设备应在( )μs标准下进行正负极性各3次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协议要求。 B A.1.1/50 B.1.2/50 C.1.3/50 D.1.4/50 4187.组合电器主回路局部放电试验中,试验电压及最大允许局部放电量符合产品技术协议的规定,技术协议中无明确要求时,试验电压参照《DLT 61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最大允许局部放电量不应超过( )pC。 A A.5 B.10 C.15 D.25 4188.出厂时应逐台进行断路器( )测试,断路器应按照要求进行分合闸速度、分合时间、分合闸同期性等机械特性试验。 A A.机械特性 B.低电压 C.刚分、刚合速度 D.主回路电阻 4189.组合电器出厂时应逐台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断路器应按照要求进行( )等机械特性试验 ABC A.分合闸速度 B.分合时间 C.分合闸同期性 D.刚分、刚合时间 4190.组合电器机械特性试验中,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应进行不少于( )次的机械操作试验。 C A.100 B.150 C.200 D.300 4191.组合电器交接试验中,有条件时还应进行( )等几种试验,电压值为型式试验施加电压值的80%,正负极性各三次。 ABC A.冲击耐压试验 B.雷电冲击试验 C.操作冲击试验 D.局放试验 4192.出厂验收时,隔离开关接地开关铜质软连接验收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 AB A.接地开关可动部件与其底座之间的铜质软连接的截面积应不小于50mm2 B.软连接用来承载短路电流时,则应进行相应地设计。如果采用其他材料,则应具有等效的截面积 C.接地接触面应平整、光洁、并涂上防锈油,连接截面应满足动、热稳定要求 D.接地位置应标以接地符号 4193.出厂验收时,隔离开关接地螺栓验收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 ABCD A.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底座上应装设不小于M12的接地螺栓 B.每相一个底座的隔离开关,各相应分别装设接地螺栓 C.接地接触面应平整、光洁、并涂上防锈油,连接截面应满足动、热稳定要求 D.接地位置应标以接地符号 4194.出厂验收时,隔离开关铭牌验收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 ABCD A.电动操动机构铭牌应包括电气原理接线图 B.支柱绝缘子的代号、型号、制造厂及抗弯抗扭强度 C.铭牌应为不锈钢或铜材,且应用中文印制。设备零件及其附件上的指示牌、警告牌以及其他标记也应用中文印制 D.铭牌内容应在提交的图纸上说明 4195.出厂验收时,关于隔离开关机构箱验收要求,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BCD A.外观完整、无损伤、接地良好,箱门与箱体之间接地连接铜线截面积不小于4mm2 B.各空气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等元器件标示齐全正确 C.机构箱清洁无杂物 D.机构中金属元件无锈蚀 4196.出厂验收时,关于隔离开关机械特性试验和机械操作,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BCD A.人力操动机构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应进行50次分、合闸空载操 B.试验时,不允许进行调整,操作应无故障,在每次操作中都应达到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试验后,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各部分不应损坏 C.分合闸同期性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D.隔离开关和所配接地开关间机械闭锁应可靠 4197.到货验收时,隔离开关开箱检查应注意以下哪些内容( )。 ABCD A.产品技术文件应齐全;到货设备、附件、备品备件应与装箱单一致;核对设备型号、规格应与设计图纸相符 B.设备应无损伤变形和锈蚀、涂层完好 C.镀锌设备支架应无变形、镀锌层完好、无锈蚀、无脱落、色样一致 D.导电部分软连接应无折损,接线端子(或触头)镀银层应完好 4198.隔离开关导电部件触头、导电杆等接触部位应镀银,导电回路动接触部位镀银厚度不小于( )。 C A.5μm B.10μm C.20μm D.30μm 4199.隔离开关机构箱内所有的加热元件应是非暴露型的;加热器、驱潮装置及控制元件的绝缘应良好,加热器与各元件、电缆及电线的距离应大于( )。 B A.20mm B.50mm C.100mm D.200mm 4200.隔离开关机构箱外观完整、无损伤、接地良好,箱门与箱体之间接地连接铜线截面积不小于( )。 D A.1.5mm2 B.2mm2 C.2.5mm2 D.4mm2 4201.隔离开关位置指示器的颜色和标示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分、合闸指示牌应有( )定位螺栓固定以保证不发生位移。 B A.一个 B.两个及以上 C.两个 D.三个 4202.接地开关可动部件与其底座之间的铜质软连接的截面积应不小于( )。 C A.20mm2 B.30mm2 C.50mm2 D.60mm2 4203.采用垫片安装(厂家调节垫片除外)调节隔离开关水平的,支架或底架与基础的垫片不宜超过( ),总厚度不应大于10mm。 B A.2片 B.3片 C.4片 D.5片 4204.采用垫片安装(厂家调节垫片除外)调节隔离开关水平的,支架或底架与基础的垫片不宜超过3片,总厚度不应大于( )。 C A.5mm B.8mm C.10mm D.12mm 4205.底座与支架、支架与主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牢固可靠,紧固螺钉或螺栓的直径应不小于( )。 D A.6mm B.8mm C.10mm D.12mm 4206.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操动机构辅助和控制回路绝缘交接试验应采用( )兆欧表,绝缘电阻应大于10MΩ。 D A.500V B.1000V C.1500V D.2500V 4207.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操动机构辅助和控制回路绝缘交接试验应采用2500V兆欧表,绝缘电阻应大于( )。 C A.2MΩ B.5MΩ C.10MΩ D.20MΩ 4208.竣工(预)验收时,隔离开关机构箱加热、驱潮装置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 ACD A.机构箱中应装有加热、驱潮装置,并根据温湿度自动控制,必要时也能进行手动投切,其设定值满足安装地点环境要求。加热器应接成三相平衡的负荷,且与电机电源要分开 B.二次接线布置整齐,无松动、损坏,二次电缆绝缘层无损坏现象,二次接线排列整齐,接头牢固、无松动,编号清楚 C.寒冷地域装设的加热带能正常工作 D.加热器、驱潮装置及控制元件的绝缘应良好,加热器与各元件、电缆及电线的距离应大于50mm 4209.竣工(预)验收时,隔离开关机构箱检查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 ABCD A.机构箱密封良好,无变形、水迹、异物,密封条良好,门把手完好 B.二次接线布置整齐,无松动、损坏,二次电缆绝缘层无损坏现象,二次接线排列整齐,接头牢固、无松动,编号清楚 C.箱内端子排、继电器、辅助开关等无锈蚀 D.由隔离开关本体机构箱至就地端子箱之间的二次电缆的屏蔽层应在就地端子箱处可靠连接至等电位接地网的铜排上 4210.竣工(预)验收时,隔离开关联锁装置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 ABCD A.隔离开关与其所配的接地开关间有可靠的机械闭锁和电气闭锁措施 B.具有电动操动机构的隔离开关与其配用的接地开关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联锁 C.机构把手上应设置机械五防锁具的锁孔,锁具无锈蚀、变形现象 D.操作机构电动和手动操作转换时,应有相应的闭锁 4211.竣工(预)验收时,隔离开关一次引线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 ABCD A.引线无散股、扭曲、断股现象。引线对地和相间符合电气安全距离要求,引线松紧适当,无明显过松过紧现象,导线的弧垂须满足设计规范 B.压接式铝设备线夹,朝上30度-90度安装时,应设置排水孔 C.设备线夹压接应采用热镀锌螺栓,采用双螺母或蝶形垫片等防松措施 D.设备线夹与压线板是不同材质时,不应使用对接式铜铝过渡线夹 4212.竣工(预)验收时,隔离开关支架及接地应满足以下哪些要求( )。 ABCD A.架构底部的排水孔设置合理,满足要求 B.隔离开关构支架应有两点与主地网连接,接地引下线规格满足设计规范,连接牢固 C.一般铜质软连接的截面积不小于50mm2 D.接地引下线无锈蚀、损伤、变形;接地引下线应有专用的色标标志 4213.三相联动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触头接触时,同期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最大值不得超过( )。 C A.5mm B.10mm C.20mm D.30mm 4214.隔离开关出厂机构箱外观完整、无损伤、接地良好,箱门与箱体之间接地连接铜线截面积不小于( )mm2。 D A.1.0 B.2 C.2.5 D.4 4215.隔离开关出厂验收标准卡项目有( )。 AB A.外观验收 B.试验验收 C.装配验收 D.操作机构验收 4216.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可动部件与其底座之间的铜质软连接的截面积应不小于( )mm2. A A.50 B.40 C.30 D.20 4217.采用垫片安装(厂家调节垫片除外)调节隔离开关水平的,支架或底架与基础的垫片不宜超过( )片,总厚度不应大于( )mm,且各垫片间应焊接牢固。 B A.3与5 B.3与10 C.2与5 D.2与10 4218.隔离开关( )进行绝缘子超声波探伤,探伤结果合格。 C A.单个 B.全部 C.逐个 D.选择 4219.隔离开关竣工(预)验收标准卡项目有( )。 ACD A.设备验收 B.交接验收 C.交接试验验收 D.其它验收 4220.隔离开关支架及接地一般铜质软连接的截面积不小于( )mm2。 A A.50 B.40 C.30 D.20 4221.电流互感器六氟化硫气体水含量(质量分数)应不大于( )。 B A.0.0001% B.0.000005 C.0.00001 D.0.00005 4222.电流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的出厂值:初值差不超过-50%,且大于( )。;。 B A.2000MΩ B.3000MΩ C.5000MΩ D.10000MΩ 4223.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和( )的差异不宜大于10%。 C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初值 4224.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1000kV(750kV)不小于( )。 A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4225.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110-220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C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4226.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330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B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4227.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35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D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4228.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中,老练试验后应进行( )试验。 B A.直流耐压 B.工频耐压 C.串联谐振 D.局部放电 4229.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及验收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验收标准为( )。 ABCD A.对于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参照GB20840.2-2014中表209的要求,分电容型和非电容型进行考核 B.对于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合成薄膜式的电流互感器,10kV~Um√3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小于等于0.25% C.对于Um大于等于252kV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0.5Um/√3~Um/√3的测量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量值的增值不应大于0.001 D.对于正立式电容型绝缘结构油浸式电流互感器的地屏(末屏),在测量电压为3kV下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允许值不应大于0.02 4230.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及验收的密封性能试验测量验收标准为( )。 AD A.不带膨胀器产品:施加压力至少0.05MPa,维持6h,无渗漏 B.不带膨胀器产品:施加压力至少0.1MPa,维持6h,无渗漏 C.带膨胀器产品(不带膨胀器试验):施加压力至少0.05MPa,维持6h,无渗漏 D.带膨胀器产品(不带膨胀器试验):施加压力至少0.1MPa,维持6h,无渗漏 4231.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绝缘油验收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90℃)%验收标准为( )。 BC A.500kV及以上:应小于等于1.0% B.500kV及以上:应小于等于0.5% C.66kV-330kV:应小于等于1.0% D.66kV-330kV:应小于等于0.5% 4232.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绝缘油验收的色谱验收标准为( )。 AD A.330kV及以上:总烃小于10μL/L,H2小于50μL/L,C2H2=0.1 B.330kV及以上:总烃小于10μL/L,H2小于100μL/L,C2H2=0.1 C.220kV及以下:总烃小于10μL/L,H2小于50μL/L,C2H2=0.1 D.220kV及以下:总烃小于10μL/L,H2小于100μL/L,C2H2=0.1 423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在( )倍U1n下进行铁磁谐振试验。 ABCD A.0.8 B.1 C.1.2 D.1.5 4234.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外观验收项目包括铭牌标志、( )SF6气体压力指示(气体绝缘)等。 BCD A.相序 B.渗漏油检查 C.油位指示 D.外观检查 4235.避雷器出厂验收外观验收要求( )。 CD A.瓷外套法兰处存在进水可能时,应涂防水密封胶,防止积水 B.复合外套:外观完整无破损,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2mm2,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0.5% C.复合外套:外观完整无破损,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5mm2,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0.2% D.瓷外套法兰处存在进水可能时,应开设排水口,防止积水 4236.避雷器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 )mm2,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0.2%。 B A.2 B.5 C.10 D.20 4237.避雷器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5mm2,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 )%。 B A.0.1 B.0.2 C.0.5 D.1 4238.避雷器出厂试验中密封试验要求( )。 CD A.推荐采用氦质谱检漏仪检漏法,漏气率要求小于6.75*10-5Pa·L/s B.若采用热机试验或水煮试验,试验后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2.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变化不大于50μA,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C.推荐采用氦质谱检漏仪检漏法,漏气率要求小于6.65*10-5Pa·L/s D.若采用热机试验或水煮试验,试验后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变化不大于20μA,试验后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4239.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出厂验收标准:不低于( )(1000kV系统避雷器))。 C A.1000 B.1500 C.2000 D.2500 4240.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出厂验收标准:不低于( )MΩ(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A A.100 B.200 C.300 D.500 4241.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出厂验收标准是( )。 CD A.不低于200MΩ(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B.不低于2500MΩ(1000kV系统避雷器) C.不低于100MΩ(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D.不低于2000MΩ(1000kV系统避雷器) 4242.避雷器监测装置试验要求( )。 AB A.放电计数器动作应可靠 B.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5级 C.放电计数器计数正确 D.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6级 4243.避雷器法兰浇注处应涂抹( )。 A A.防水密封胶 B.憎水涂料 C.防锈漆 D.玻璃胶 4244.避雷器放电计数器动作应可靠;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 D A.1 B.2 C.2.5 D.5 4245.35kV及以下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 )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C A.500 B.1000 C.2500 D.5000 4246.35kV及以下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 )MΩ。 B A.500 B.1000 C.2500 D.5000 4247.35kV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 )V兆欧表,不小于2500MΩ。 D A.1000 B.2500 C.3000 D.5000 4248.35kV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5000V兆欧表,不小于( )MΩ。 B A.1000 B.2500 C.3000 D.5000 4249.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验收标准( )。 CD A.35kV以上: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B.35kV及以下:采用2000V兆欧表,不小于500MΩ C.35kV以上:采用5000V兆欧表,不小于2500MΩ D.35kV及以下: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4250.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和持续电流的要求( )。 ABCD A.直流参考电压实测与出厂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正负5% B.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0μA(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C.泄漏电流不应大于200μA(1000kV系统避雷器) D.部分避雷器泄漏电流值可按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值执行 4251.避雷器交接试验中,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μA(1000kV系统避雷器)。 D A.20 B.50 C.100 D.200 4252.避雷器交接试验中,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μA(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B A.20 B.50 C.100 D.200 4253.避雷器交接试验中直流参考电压实测与出厂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正负( )%。 D A.1 B.2 C.2.5 D.5 4254.避雷器试验数据应通过( )和纵横比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A A.显著性差异分析法 B.杜邦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五力分析法 4255.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单台电容值初测应用用符合精度要求的电容表,或在( )下测量电容量。 D A.0.1Un B.0.11Un C.0.13Un D.0.15Un 4256.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单台电容值与额定值偏差应符合:有内熔丝:( )。 B A.负5%~正5% B.负3%~正5% C.负3%~正3% D.负5%~正3% 4257.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极间局部放电试验加压至2.15Un保持1s,将电压降到1.2Un,保持lmin,然后再将电压升到1.5Un保持lmin,在1min内不应观到局部放电量水平( ),要求局部放电量在50pC以内。 A A.增加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增加或减小 4258.电容器出厂时验收试验20℃时损耗角正切值应符合下列值:a:全膜介质电容器:有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b:无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 B A.0.0003,0.0003 B.0.0005,0.0003 C.0.0005,0.0005 D.0.0003,0.0005 4259.电容器出厂时验收试验20℃时损耗角正切值应符合下列值:a:全膜介质电容器:有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b:无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 B A.0.0003,0.0003 B.0.0005,0.0003 C.0.0005,0.0005 D.0.0003,0.0005 4260.在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中,三相串联电抗器的直流电阻相间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1% B.0.02 C.0.03 D.0.04 4261.并联电容器组出厂验收(试验)标准卡中,极对壳耐压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BCD A.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36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B.6-1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42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C.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55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D.2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65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4262.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单台电容值初测:单台电容值与额定值偏差应符合:有内熔丝:( );无内熔丝:( )。 AB A.-3%~5% B.-5%~5% C.3%~5% D.3%~7% 4263.对10kV电抗器进行感应耐压试验,若电抗器额定耐受电压( ),试验电压不出现突然下降为合格。 B A.30kV B.35kV C.40kV D.45kV 4264.对66kV间隙铁心或磁屏蔽空心电抗器进行外施耐压试验,若电抗器额定耐受电压( ),试验电压不出现突然下降为合格。 D A.110kV B.120kV C.130kV D.140kV 4265.对电抗器进行温升试验,F级绝缘的电抗器最高运行电压最热点温升限值不大于( )。 B A.70K B.75K C.80K D.85K 4266.对电抗器进行温升试验;H级绝缘的电抗器最高运行电压最热点温升限值不大于( )。 C A.90K B.95K C.100K D.105K 4267.对干式电抗器电抗测量的出厂验收要求有( )。 ACD A.对于干式空心电抗器,应在额定频率、1.0及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 B.对于干式空心电抗器,应在额定频率、1.0及2.0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 C.干式铁心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正负4% D.干式空心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正负2% 4268.对干式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干式空心电抗器,应在额定频率、1.0及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且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与额定电抗值之差不超过( )。 D A.3% B.负3% C.0.05 D.负5% 4269.对干式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 )。 D A.1MΩ B.10MΩ C.100MΩ D.1000MΩ 4270.干式电抗器出厂验收(试验)标准要求,进行限流电抗器绕组过电压试验时,试验电压应满足( )。 ABCD A.66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325kV,截波360kV B.35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200kV,截波220kV C.2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125kV,截波145kV D.1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75kV,截波85kV 4271.干式电抗器出厂验收(试验)标准要求,进行中性点接地电抗器绕组过电压试验时,试验电压应满足( )。 ABCD A.66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325kV,截波360kV B.35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200kV,截波220kV C.2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125kV,截波145kV D.1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75kV,截波85kV 4272.干式电抗器出厂验收,绕组相间直流电阻偏差应不大于( )。 B A.1% B.0.02 C.0.03 D.0.04 4273.干式铁心电抗器出厂验收的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 D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4274.对干式电抗器绝缘电阻出厂验收要求有( )。 AC A.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 B.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500MΩ C.使用500V兆欧表摇测,铁心对夹件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 D.使用500V兆欧表摇测,铁心对夹件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200MΩ 4275.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验收标准要求将测试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换算到20℃下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 B A.60% B.0.7 C.0.8 D.0.9 4276.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验收需对干式电抗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且要求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耐压,1min,无击穿及闪络。 C A.60% B.0.7 C.0.8 D.0.9 4277.电容器出厂验收试验项目有电容器单元极对外壳绝缘电阻测量、( )、电容器单元电容量测试、电容器介质的平均场强、电容器单元的耐爆容量。 B A.残压试验 B.极对壳交流电压试验 C.局部放电试验 D.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4278.电容器试验验收时,电容器单元极对外壳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MΩ。 B A.1000 B.2500 C.5000 D.10000 4279.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出厂验收,每只电阻片的工频残压和操作冲击残压应不大于( )。 C A.交接值 B.出厂值 C.制造厂规定值 D.制造厂宣称值 4280.电容器单元出厂验收时在0.15Un下测量的电容量,与额定值偏差不超过正负( )。 D A.12% B.0.1 C.0.05 D.0.03 4281.串联补偿装置阀冷却系统压力试验需对水冷装置的所有管路施加设计压力的( )倍水压,保持一小时,各管路无破裂或漏水现象。 A A.1.2~1.5 B.1.0~1.5 C.1.2~1.3 D.1.0~1.3 4282.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出厂验收,每只MOV单元直流参考电压值不应低于制造厂的( )。 D A.交接值 B.出厂值 C.制造厂规定值 D.制造厂宣称值 4283.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出厂验收试验中,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每个电阻片柱泄漏电流不超过( )。 B A.45μA B.50μA C.55μA D.60μA 4284.测量电容器绝缘电阻应在电极对( )之间进行,应采用1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500MΩ。 B A.套管 B.外壳 C.套管芯棒 D.引线 4285.电容器交接试验在参考温度下电容偏差应不大于:对额定容量小于30Mvar的电容器组,任何两个相间或同一级中的任何两段之间的电容偏差:( )。 B A.1% B.0.02 C.0.03 D.0.04 4286.金属氧化物限压器交接试验应进行(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瓷套应无裂纹。 C A.耐压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 C.探伤检查 D.红外检测 4287.阻尼装置交接试验现场测量阻尼电抗器直流电阻时宜选用( ),测量时应远离强磁场源,电抗器绕组温度应与环境温度基本平衡,电阻测量值应换算到75℃,实测直流电阻值与额定直流电阻值之偏差应不超过正负10%。 D A.电容电桥 B.交流电桥 C.单臂直流电桥 D.双臂直流电桥 4288.串联补偿装置( )及以上的瓷支柱绝缘子应进行探伤检查无异常。 B A.220kV B.110kV C.35kV D.10kV 4289.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间隙触发功能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BCD A.10~11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应低于保护水平的1.02倍 B.220~50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应低于保护水平的1.05倍 C.100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宜低于保护水平的1.1倍 D.火花间隙的最小可靠触发电压应不高于1.8p.u. 4290.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出厂验收中,电流分布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ABD A.同一单元每柱之间的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05 B.MOV单元之间的分流系数不大于1.03 C.串联在一起使用的MOV电阻片柱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02 D.并联在一起使用的MOV电阻片柱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1 4291.串联补偿装置启动验收中串补闭环负载带电试验要求:闭合线路( )侧断路器,打开旁路断路器,带电时间不应小于( )min。 AD A.双 B.单 C.60 D.30 4292.矩形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位置不应小于( )mm。 D A.20 B.30 C.40 D.50 4293.矩形母线连接处螺孔的直径不应大于螺栓直径( )mm。 A A.1 B.2 C.3 D.4 4294.矩形母线扭转( )度时,其扭转部分的长度应为母线宽度的2.5-5倍。 D A.30 B.45 C.60 D.90 4295.矩形母线弯制开始弯曲处与最近绝缘子的母线支持夹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0.25L(L指母线两支持点间的距离),但不小于( )mm。 D A.20 B.30 C.40 D.50 4296.悬式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均取( )kV。 C A.45 B.50 C.60 D.66 4297.封闭母线安装时,母线与外壳应同心,误差不得超过( )。 A A.5mm B.8mm C.10mm D.12mm 4298.母线及绝缘子交接验收,绝缘子绝缘电阻测量:用于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用于500kV电压等级的悬式绝缘子,不应低于( )。 AC A.300MΩ B.400MΩ C.500MΩ D.600MΩ 4299.母线及绝缘子竣工验收,金属及构件检查要求:各种金属构件的安装螺孔,不得采用( )或( )割孔。 AD A.气焊 B.机械 C.液压 D.电焊 4300.软母线验收时,应对金具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小( )。 B A.5% B.10% C.15% D.20% 4301.哪些是穿墙套管出厂验收标准卡内容( )。 ABC A.外观验收 B.绝缘油验收 C.出厂试验验收 D.总装配验收 4302.穿墙套管绝缘电阻交接试验主绝缘绝缘电阻66kV及以上的电容型套管,应测量抽头对法兰的绝缘电阻,采用2500V兆欧表,不低于( )兆欧。 B A.100 B.1000 C.2000 D.10000 4303.穿墙套管绝缘电阻交接试验主绝缘绝缘电阻不低于( )兆欧 D A.100 B.1000 C.2000 D.10000 4304.10kV及以上电缆测量绝缘电阻可以用( )兆欧表 C A.500V B.1500V C.2500V D.3500V 4305.电力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测量用( )兆欧表,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km。 A A.500V B.1500V C.2500V D.3500V 4306.对电力电缆护层保护器测试直流1mA动作电压U1mA:0.75U1mA泄漏电流不大于( )μA。 C A.5 B.10 C.50 D.100 4307.改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接耐压试验时,3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U0,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D A.1min B.5min C.30min D.60min 4308.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接耐压试验时,220kV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 )U0,持续60min,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A A.1.7 B.2 C.2.5 D.3.5 4309.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接耐压试验时,3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5U0,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B A.1min B.5min C.30min D.60min 4310.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接耐压试验时,35kV~11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 )U0,持续60min,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B A.1.7 B.2 C.2.5 D.3.5 4311.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导体电阻测量试验前,试样应先置于温度比较稳定的实验室内至少( )h。 B A.8 B.12 C.16 D.24 4312.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 )U0,持续5min。 D A.2 B.2.5 C.3 D.3.5 4313.电缆出厂验收进行外护套电气试验时,在金属屏蔽/金属套和外护套表面导电层之间以金属套接负极施加直流电压( ),持续1min,外护套不能发生击穿。 D A.10kV B.15kV C.20kV D.25kV 4314.根据GB/T3956的公式和系数,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导体电阻测量试验后应将所测得的导体直流电阻修正至温度为20℃、长度为( )km的电阻值 A A.1 B.3 C.5 D.10 4315.110(66)kV及以上电力电缆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2.5U0,须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才合格。 C A.5min B.15min C.30min D.60min 4316.110(66)kV及以上电力电缆金属套气密性试验时,在(0.4正负0.05)Mpa的压力下,须经( )(在工序中测)后无泄漏才合格。 B A.1h B.2h C.3h D.4h 4317.以下哪项不是油浸式消弧线圈出厂验收标准卡内容( )。 D A.低电压试验验收 B.高电压试验验收 C.非电量试验验收 D.参数选型验收 4318.以下哪项不是消弧线圈交接试验电气试验验收标准卡内容( )。 C A.接地变 B.电压互感器 C.放电线圈 D.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319.以下哪项不是消弧线圈交接试验验收标准卡内容( )。 D A.绝缘油试验验收 B.电气试验验收 C.成套装置性能验收 D.控制器验收 4320.单频高频阻波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阻塞阻抗应大于( )。 A A.1000Ω B.800Ω C.700Ω D.600Ω 4321.宽频高频阻波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阻塞阻抗应大于( ),阻塞电阻分量大于570Ω。 B A.1000Ω B.800Ω C.700Ω D.600Ω 4322.高频阻波器调谐装置工频耐压试验出厂试验要求:当高频阻波器的保护元件为有间隙避雷器时,Ut的数值放电电压为其工频放电电压的上限Ug的( )。 A A.1.3倍 B.1.2倍 C.1.1倍 D.1.0倍 4323.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局部放电试验电压应从相对较低的电压值,迅速增加到预加电压值,保持至少( ),再迅速降低到试验电压值,至少1min后测量局部放电。 A A.10s B.30S C.1min D.5min 4324.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电容单元进行耐电压及局放试验之后,在0.9~1.1倍( )下进行电容复测及介质损耗正切值测量。 C A.最大电压 B.最小电压 C.额定电压 D.电压有效值 4325.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电容单元经过耐压及局放试验之后,与耐压前相比,电容量差值( )元件损坏引起的电容变化值。 D A.不大于四个 B.不大于三个 C.不大于两个 D.不大于一个 4326.对d级及以下污区变电站110(66)kV及以上耦合电容器,爬电比距大于等于( )*Kd/kV。 C A.15mm B.20mm C.25mm D.30mm 4327.对所供型式的耦合电容器,应送往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型式试验,型式试验的项目应包括操作冲击电压试验( )。 D A.干试 B.湿试 C.干试及湿试 D.干试或湿试 4328.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工频耐压试验的电压应从较低的电压值,迅速增加到试验电压值,保持( ),再迅速降低到较低的电压值,然后断开电源。 B A.30s B.1min C.5min D.10min 4329.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在低压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施加工频电压( )(有效值),历时1min,不发生击穿或闪络,方为耐压试验通过。 A A.10kV B.20kV C.38kV D.42kV 4330.接至耦合电容器的引线不应使其端子受过大的( )。 A A.横向拉力 B.纵向拉力 C.横向压力 D.纵向压力 4331.耦合电容器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外观验收的设备安装验收标准为( )。 ABCD A.各零、部件装配应牢固无松动 B.耦合电容器安装时,不应松动其顶盖上的紧固螺栓 C.耦合电容器叠装时中心线一致,无歪扭倾斜现象 D.两节或多节耦合电容器叠装时,应按制造厂的编号安装,不得互换 4332.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测控装置的交流电流测量误差应( )。 D A.≤±2% B.≤±3% C.≤±4% D.≤±5% 4333.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测控装置的直流电流测量误差应( )。 D A.小于等于正负2% B.小于等于正负3% C.小于等于正负4% D.小于等于正负5% 4334.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测控装置的直流电压测量误差应( )。 D A.小于等于正负2% B.小于等于正负3% C.小于等于正负4% D.小于等于正负5% 4335.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电子式旁路开关的切换时间应小于( )。 D A.50μs B.100μs C.150μs D.200μs 4336.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有源电容型隔直装置内机械式旁路开关的合闸时间应小于( )。 A A.5ms B.10ms C.15ms D.20ms 4337.在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过程中,需对旁路开关进行开合试验,试验时应叠加( )的直流电流,旁路开关不应出现机械的或电气的损伤。 C A.10A B.50A C.100A D.200A 4338.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装置功能需要满足( ) ABCD A.晶闸管门槛电压检验(如有) B.定值修改功能验收满足设计要求 C.运行日志获取查看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D.历史/实时曲线浏览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4339.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按设备绝缘设计进行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 )等情况。 ABC A.闪络 B.击穿 C.异响 D.放电 4340.对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测量装置主回路对地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 C A.15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4341.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竣工(预)验收和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竣工(预)验收都要求测量装置主回路对地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 C A.15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4342.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 )度时的限流电阻值允许偏差为正负5%。 B A.20 B.25 C.30 D.35 4343.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测控装置的( )测量误差在≤±5%的范围内。 ACD A.交流电流 B.交流电压 C.直流电流 D.直流电压 4344.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过电压保护组件的操作波冲击动作电压小于等于( )kV。 D A.7 B.8 C.9 D.10 4345.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过电压保护组件工频击穿电压为( )方根均值。 B A.2kV-3kV B.3kV-5kV C.2kV-5kV D.5kV 4346.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限流电阻分接抽头可调,级差( )。 C A.小于等于0.3Ω B.小于等于0.4Ω C.小于等于0.5Ω D.小于等于0.6Ω 4347.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装置功能需要满足( )。 ABCD A.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 B.具备限流电阻保护措施 C.运行日志获取查看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D.历史/实时曲线浏览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4348.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电子旁路开关晶闸管验收有下列要求:二极管、晶闸管无击穿,整流桥臂和晶闸管回路安装缓冲RC电路,( )。 ABCD A.晶闸管触发板安装牢固,无破损、烧蚀 B.晶闸管触发回路用电缆接线牢固、无松动 C.电缆应使用穿黄腊管的高压一次电缆 D.晶闸管触发回路动作正确 4349.对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环境验收验收有下列要求:( )。 ABCD A.装置与接地开关之间加装绝缘挡 B.装置室内地面铺绝缘垫 C.装置室应设除湿空调(必要时),温湿度指示计 D.装置室电缆进出口封堵良好 4350.在装置竣工(预)验收时,( )功能是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没有要求,而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有要求的。 A A.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 B.运行日志获取查看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C.历史/实时曲线浏览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D.录波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4351.在装置竣工(预)验收时,下列哪些功能是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和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共同要求的:( )。 ABCD A.运行日志获取查看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B.历史/实时曲线浏览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C.录波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D.通讯中断功能试验满足设计要求 4352.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竣工(预)验收,过电压保护组件验收要求( )。 ABCD A.通流能力10kA/1s B.操作波冲击动作电压小于等于10kV C.中性点电压上升到击穿所用的时间小于等于10ms D.工频击穿电压3kV-5kV方根均值 4353.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竣工(预)验收,限流电阻要求( )。 ABCD A.阻值范围1.5-5Ω B.电阻分接抽头可调 C.绝缘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D.25°C时的电阻值允许偏差为正负5% 4354.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测量装置主回路对地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应大于( )MΩ。 C A.1500 B.2000 C.2500 D.3000 4355.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时,电子式旁路开关的切换时间应小于( )。 B A.100μs B.200μs C.250μs D.300μs 4356.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出厂验收中,间隙工频放电试验时无( )、( )现象。 BD A.击穿 B.沿面放电 C.异响 D.闪络 4357.限流电阻25°C时的电阻值允许偏差为( )。 C A.±2% B.±4% C.±5% D.±7% 4358.限流电阻阻值范围( )Ω; D A.1.5-3.5 B.2-3.5 C.3-4.5 D.1.5-5 4359.中性点电容隔直/电阻限流装置附件到货验收应要求( )齐全,( )齐全,安装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明、安装图纸等出厂资料齐全。 BD A.附件运输方案审查报告 B.附件数量 C.附件运输过程记录 D.附件检测报告 4360.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竣工(预)验收时,本体验收应包含( )。 ABCD A.外观检查 B.装置功能验收 C.绝缘电阻测量 D.工频耐压试验 4361.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竣工(预)验收时,测控装置的交流电流测量误差应≤( )。 C A.±2% B.±4% C.±5% D.±7% 4362.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竣工(预)验收时,应按设备绝缘设计进行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无( )等情况。 BCD A.炸裂 B.闪络 C.击穿 D.异响 4363.两个相邻接地装置之间的直流电阻不应( )。 C A.小于0.3Ω B.大于0.3Ω C.大于0.2Ω D.小于0.2Ω 4364.非有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规定值1、当接地网与1kV 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共用接地时,接地阻抗Z≤( )。2、当接地网仅用于1kV 以上设备时,接地阻抗Z≤250/I。3、上述两种情况下,接地阻抗一般不得大于4Ω。 B A.100/I B.120/I C.150/I D.200/I 4365.有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规定值Z≤( ) 或Z≤0.5Ω( 当I>4000A 时)当接地阻抗不符合以上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阻抗,但不得大于5Ω。 D A.200/I B.500/I C.1000/I D.2000/I 4366.当变电站的有效接地系统的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超35kA时,接地装置的跨步电位差一般不宜大于( )。 D A.60V B.65V C.75V D.80V 4367.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规定值应为( )。 ABD A.当接地网与1kV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共用接地时,接地阻抗Z≤120/I。 B.当接地网仅用于1kV以上设备时,接地阻抗Z≤250/I。 C.上述两种情况下,接地阻抗一般不得大于2Ω。 D.上述两种情况下,接地阻抗一般不得大于4Ω。 4368.接地装置竣工(预)验收时,接地引下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牢固无虚焊,搭接长度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 ABC A.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B.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C.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D.接地引下线连接处应有25-100mm宽度相等的黄绿相间色漆或色带,应做防腐处理。 4369.露天配电装置的集中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Ω。 C A.4 B.8 C.10 D.15 4370.干式站用变交接试验验收标准卡中规定,有载调压开关试验时,在站用变无电压下,手动操作不少于( )个循环、电动操作不少于( )个循环。 B A.2,6 B.2,8 C.3,6 D.3,8 4371.油浸式站用变,35kV要求吸收比(R60/R15)不小于( ),当R60S大于3000MΩ时,吸收比可不作考核要求。 A A.1.3 B.1.4 C.1.5 D.1.6 4372.干式站用变出厂验收(试验)标准卡中,关于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正确的有( )。 ABCD A.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B.1600kVA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站用变,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4%,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 C.1600kVA以上三相站用变,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 D.电阻不平衡率异常时应说明原因 4373.油浸式站用变有载调压开关试验测得的( )均符合制造厂家技术要求。 ABCD A.过渡电阻阻值 B.三相同步偏差 C.切换时间的数值 D.正反向切换时间偏差 4374.10kV油浸式站用变绕组绝缘电阻测量要求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4375.1600kVA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要求,各相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D A.1% B.0.02 C.0.03 D.0.04 4376.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要求绝缘油试验时,新油击穿电压应大于等于( )。 C A.15kV B.25kV C.35kV D.45kV 4377.油浸式站用变的温度计报警回路应经受50Hz,2000V,1min的绝缘试验,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 B.2 C.3 D.4 4378.油浸式站用变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值应换算到参考温度( )时数值。 A A.75℃ B.85℃ C.95℃ D.105℃ 4379.油浸式站用变额定分接下电压比测量允许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0.1% B.0.005 C.0.01 D.0.015 4380.出厂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屏柜结构时( )。 ABCD A.柜体应设有保护接地,接地处应有防锈措施和明显标志。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门锁可靠 B.紧固连接应牢固、可靠,所有紧固件均具有防腐镀层或涂层,紧固连接应有防松动措施 C.元件和端子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不重叠,便于维护拆装 D.屏柜所使用的材料机械强度、防腐蚀性、热稳定、绝缘及耐着火性能等均通过型式试验验证合 4381.站用交流电源柜,小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带电的导体之间,以及裸露带电导体与未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 )mm,爬电距离不小于( )mm。 B A.10,25 B.12.20 C.12.25 D.10.20 4382.站用交流电源柜出厂试验时,配电装置、低压电器连同所连接电缆及二次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述规定:试验电压为( ),试验持续时间为( )min,无击穿放电现象。 A A.1000,1 B.2500,1 C.1000,2 D.2500,2 4383.站用交流电源柜出厂验收时柜内安装的元器件均应有( )且同类元器件的接插件应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 C A.产品合格证 B.出厂试验报告 C.产品合格证或证明质量合格的文件 D.出厂试验报告或证明质量合格的文件 4384.站用交流电源柜验收时,柜体应设有保护接地,接地处应有( )。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门锁可靠。 C A.防锈措施 B.明显标志 C.防锈措施和明显标志 D.标志和标示 4385.站用交流电源柜验收时,欠压脱扣应设置一定延时,防止因站用电系统( )瞬时跌落造成脱扣。 B A.二次侧电压 B.一次侧电压 C.一次侧电流 D.二次侧电流 4386.站用交流电源屏柜所使用的材料机械强度、防腐蚀性、热稳定、绝缘及耐着火性能等均通过( )验证。 C A.出厂试验 B.交接试验 C.型式试验 D.例行试验 4387.站用交流电源设备应能耐受不超过额定值的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电动力,应通过( )验证。 D A.交接试验 B.型式试验 C.例行试验 D.保护电路试验 4388.站用交流电源柜内小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带电的导体之间,以及( )的电气间隙不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 B A.裸露带电导体与不带电导体之间 B.裸露带电导体与未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 C.带电导体与未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 D.带电导体与不带电导体之间 4389.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检查验收要求中,当输入过电压时,过电压和欠电压保护装置应具有过电压关机保护功能或输入自动切换功能,输入恢复正常后,应能( )原工作状态。 B A.缓慢恢复 B.自动恢复 C.立即恢复 D.及时恢复 4390.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出厂试验中,在设备的交流输入端,( )各次谐波电流含有率均应不大于30%。 C A.第1次~第19次 B.第1次~第20次 C.第2次~第19次 D.第2次~第20次 4391.站用交流电源柜出厂验收要求,柜体底部应装有截面积不小于( )的接地铜排,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缆连接到二次等电位地网。 C A.30mm2 B.50mm2 C.100mm2 D.120mm2 4392.站用交流电源柜上表计量程应在测量范围内,最大值应在满量程( )。指针式仪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数字表应采用四位半表。 A A.85%以上 B.85%以下 C.80%以上 D.80%以下 4393.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出厂试验要求在正常运行时,自冷式设备的噪声最大值应不大于( )dB(A),风冷式设备的噪声最大值应不大于60dB(A)。 D A.40 B.45 C.50 D.55 4394.站用交流电源柜竣工(预)验收,二次回路接线正确的有( )。 ABCD A.应按设计图纸施工,接线应正确 B.导线与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C.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起点、终点以及电缆类型,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 D.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 4395.站用交流电源柜竣工(预)验收,交流配电室应有温度控制措施,应配备通风、除湿防潮设备,防止凝露导致( )。 A A.绝缘事故 B.跳闸事故 C.停电事故 D.故障 4396.站用交流电源柜竣工(预)验收时,成套柜安装动触头与静触头的( )。 B A.中心线应对应,触头接触紧密 B.中心线应一致,触头接触紧密 C.中心线应一致,触头接触正确 D.中心线应对应,触头接触正确 4397.站用交流电源柜中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 C A.导线不得旋转 B.导线不得弯折 C.导线的旋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 D.导线的旋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 4398.站用交流电源柜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及功率表指示应正确,其中交流电源相间电压值应不超过420V、不低于380V,三相不平衡值应( )。 D A.大于12V B.小于12V C.大于10V D.小于10V 4399.站用交流电源柜分合闸时对应的指示回路指示正确,储能机构运行正常,储能状态指示正常,输出端输出电压正常,( )过程无跳跃。 B A.分闸 B.合闸 C.分合闸 D.重合闸 4400.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标准卡中试验数据应通过显著性差异分析法和( )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C A.横向比分析法 B.纵向比分析法 C.横纵比分析法 D.出厂值对比 4401.交流配电室环境温度不超过+40℃,且在( )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下限为-5℃;最高温度为+40℃时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 B A.12h一个周期 B.24h一个周期 C.12h两个周期 D.24h两个周期 4402.交流配电室应有温度控制措施,应配备通风、( )设备,防止凝露导致绝缘事故。 A A.除湿防潮 B.加热防寒 C.加热 D.防小动物 4403.站用交流电源屏柜上的设备与各构件间连接应牢固,在振动场所,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振措施,且屏柜安装的偏差应在( )内。 A A.允许范围 B.技术协议要求 C.用户要求 D.制造厂设计范围 4404.站用交流电源屏柜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且端部压接有终端附件的多股软铜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连接。 C A.1.5mm2 B.2.5mm2 C.4mm2 D.6mm2 4405.电缆进出站用交流电源屏柜的底部或顶部以及电缆管口处应进行( ),封堵应严密;。 B A.防水封堵 B.防火封堵 C.防小动物封堵 D.防寒封堵 4406.具有并机功能的UPS在额定负载电流的50%~100%范围内,其均流不平衡度应不超过±( )。 C A.0.02 B.0.03 C.0.05 D.0.08 4407.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直流电压应满足现场需求,电压范围不超过直流电源标称电压的( ),特殊要求的电压范围:上限值为蓄电池组充电浮充电装置的上限,下限值为单个蓄电池额定电压值与蓄电池个数乘积的85%。 A A.80%~130% B.85%~130% C.80%~135% D.85%~135% 4408.检修旁路功能不间断电源系统正常运行时由站用( )供电,当交流输入电源中断或整流器故障时,由站内直流电源系统供电。 B A.直流电源 B.交流电源 C.交流或直流 D.交直流轮换 4409.站用交流电源柜屏验收中要求:端子连接应保证维持适合于相关元件和电路的( )和短路强度所需要的接触压力,流过最大负荷电流时不应由于接触压力不够而发热;。 A A.负荷电流 B.额定电流 C.短路电流 D.工作电流 4410.站用交流电源柜屏验收中要求:柜内的开关元器件的安装和布线应使其本身的功能不致由于正常工作中出现相互作用,如( )而受到损害。 ABCD A.热 B.开合操作 C.振动 D.电磁场 4411.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绝缘电阻试验中要求:测量低压电器连同所连接电缆及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MΩ;配电装置及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 A A.1 B.2 C.3 D.4 4412.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绝缘电阻试验中要求:测量低压电器连同所连接电缆及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MΩ;配电装置及馈电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MΩ。 A A.0.5 B.1 C.1.5 D.2 4413.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铭牌标志检查验收中要求:每套设备必须有铭牌,应安装在设备的明显位置,铭牌上应至少标明以下内容:设备名称、型号、额定输入电压、( )出厂编号、制造日期、制造厂家名称。 ABCD A.直流额定电压 B.直流标称电压 C.交流额定输出电压 D.交流额定输出容量 4414.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屏柜结构检查验收中要求:柜体应设有保护接地,接地处应有防锈措施和明显标志。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 ),门锁可靠;。 D A.60° B.70° C.80° D.90° 4415.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屏柜结构检查验收中要求:紧固连接应牢固、可靠,所有紧固件均具有( )镀层或涂层,紧固连接应有防松动措施;。 A A.防腐 B.防锈 C.防腐蚀 D.防锈蚀 4416.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屏柜结构检查验收中要求:元件和端子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不重叠,便于维护拆装。长期带电发热元件的安装位置应在柜内( );。 A A.上方 B.下方 C.左侧 D.右侧 4417.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元器件检查验收中要求:表计量程应在测量范围内,最大值应在满量程( )%以上。指针式仪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数字表应采用四位半表;。 D A.70 B.75 C.80 D.85 4418.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并机均流性能检查验收中要求:具有并机功能的UPS在额定负载电流的( )范围内,其均流不平衡度应不超过5%。 B A.40%~100% B.50%~100% C.60%~100% D.70%~100% 4419.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并机均流性能检查验收中要求:具有并机功能的UPS在额定负载电流的50%~100%范围内,其均流不平衡度应不超过( )%。 A A.±5 B.±6 C.±7 D.±8 4420.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动态电压瞬变范围检查验收中要求:输入电压不变、负载突变时和输出为额定负载不变、输入电压突变时,输出电压的变化量范围为( )%。 D A.±7 B.±8 C.±9 D.±10 4421.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瞬变响应恢复时间检查验收中要求:从输出电压突变到恢复至输出稳压精度范围内所需的时间≤( )ms。 C A.10 B.15 C.20 D.25 4422.站用交流电源系统验收细则元器件检查验收中要求:直流空气断路器、熔断器应具有安—秒特性曲线,上下级应大于( )级的配合级差。 B A.1 B.2 C.3 D.4 4423.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标准卡中,交流耐压试验的验收标准为:配电装置、低压电器连同所连接电缆及二次回路的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述规定:试验电压为( )(当回路的绝缘电阻值在10MΩ以上时,可使用2500V兆欧表代替),试验持续时间为( ),无击穿放电现象。 BC A.1500V B.1000V C.1min D.2min 4424.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标准卡中,开关元器件的验收标准为( )。 ABD A.柜内安装的元器件均应有产品合格证或证明质量合格的文件,且同类元器件的接插件应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 B.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 C.导线、导线颜色、指示灯、按钮、行线槽等标志清晰,表计量程应在测量范围内,最大值应在满量程90%以上,指针式仪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数字表应采用四位半表 D.欠压脱扣应设置一定延时,防止因站用电系统一次侧电压瞬时跌落造成脱扣 4425.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标准卡中,铭牌标志的验收标准为( )。 ABCD A.屏柜设备制造厂家的名称 B.型号 C.编号 D.生产日期 4426.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电源柜)标准卡中,母线安装的验收标准为( )。 ABCD A.母线的布置应使其不会发生内部短路,能够承受安装处的最大短路应力及短路耐受强度 B.母线应采用阻燃热缩绝缘护套绝缘化处理 C.支持母线的金属构件、螺栓等均应镀锌,母线安装时接触面应保持洁净,螺栓紧固后接触面紧密,各螺栓受力均匀 D.在一个柜架单元内,主母线与其他元件之间的导体布置应采取避免相间或相对地短路的措施 4427.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标准卡中,过载和短路保护的验收标准为( )。 ABC A.输出功率在额定值的105%~125%范围时,运行时间大于或等于10min后自动转旁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B.输出功率在额定值的125%~150%范围时,运行时间大于或等于1min后自动转旁路,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C.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值的150%或短路时,应立刻转旁路,旁路开关要有足够的过载能力使配电开关脱扣,故障排除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D.原则上配电开关的脱扣电流应不大于装置额定输出电流的55% 4428.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标准卡中,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竣工(预)验收的外观及功能检查验收标准为( )。 ABCD A.设备铭牌齐全、清晰可识别、不易脱色 B.负荷开关位置正确,指示灯正常 C.不间断电源装置风扇运行正常 D.屏柜内各切换把手位置正确 4429.直流柜内的端子应装设在柜的两侧或( ),直流柜背面应设置防止直接接触带电元件的面板,直流屏柜间应有侧板,以防止事故扩大。 B A.中部 B.中部下方 C.中部上方 D.背部 4430.直流柜正面操作设备的布置高度不应超过( ),距地高度不应低于400mm。 C A.600mm B.1200mm C.1800mm D.2400mm 4431.直流充电装置出厂验收限流及限压性能试验要求直流充电装置的输出直流电流在50%~110%额定值中( )时,应能自动限流,降低输出直流电压。 C A.最大值 B.最小值 C.任一数值 D.邻近最大值 4432.直流充电装置的限流及限压性能应在恢复到正常负载条件以后,应能自动地将输出( )恢复到正常值工作。 B A.直流电压 B.直流电流 C.交流电压 D.交流电流 4433.交流输入电压超过规定的波动范围后,整流模块应自动进行保护并延时关机。当电网电压正常后,应能自动恢复工作。整流模块交流电压输入回路短路时能跳开本充电装置的( )。 A A.交流输入 B.直流输入 C.交流输出 D.直流输出 4434.直流充电装置在试验控制充电装置时,应能自动进行( )运行状态切换。 B A.浮充电→恒压充电→恒流限压充电 B.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 C.恒压充电→恒流限压充电→浮充电 D.恒流限压充电→浮充电→恒压充电 4435.直流保护器的安秒特性时间-电流特性试验:直流保护器的安秒特性应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通以( )(约定不脱扣电流)的电流至约定时间,断路器不应脱扣。然后在5s内把电流稳定升至1.45In(约定脱扣电流)的电流,断路器应在约定时间内脱扣。 A A.1.13In B.1.12In C.1.11In D.1.10In 4436.直流保护电器出厂验收保护电器配置检查要求直流断路器的( )不应使用熔断器。 A A.下级 B.上级 C.下级或上级 D.下级及上级 4437.直流保护电器出厂验收保护电器配置检查要求直流回路严禁采用交流空气断路器,应采用具有( )断路器。 C A.手动脱扣功能的直流 B.手动脱扣功能的交流 C.自动脱扣功能的直流 D.自动脱扣功能的交流 4438.直流断路器额定电压应( )或者( )回路的最高工作电压,额定电流大于回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AB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小于 4439.直流断路器应具有( )和反时限过流保护功能,当不满足选择性保护配合时,应增加短延时电流速断保护;。 B A.瞬时电压速断 B.瞬时电流速断 C.限时电流速断 D.限时电压速断 4440.蓄电池出口回路熔断器应带有报警触点,其它熔断器( )带报警触点。 B A.无需 B.也可 C.应该 D.必须 4441.蓄电池除排气阀外,其他各处均要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检查是否能承受( )正压或负压。 C A.10kPa B.30kPa C.50kPa D.70kPa 4442.直流柜内底部应装有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铜缆引至接地网可靠接地。 C A.10mm2 B.30mm2 C.50mm2 D.100mm2 4443.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母线调压装置的标称电压不小于系统标称电压的( )%。 B A.10 B.15 C.20 D.25 4444.直流保护器的安秒特性应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通以1.13In(约定不脱扣电流)的电流至约定时间,断路器不应脱扣。然后在( )内把电流稳定升至1.45In(约定脱扣电流)的电流,断路器应在约定时间内脱扣。 B A.4s B.5s C.6s D.7s 4445.直流保护器的安秒特性应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通以1.13In(约定不脱扣电流)的电流至约定时间,断路器不应脱扣。然后在5s内把电流稳定升至( )(约定脱扣电流)的电流,断路器应在约定时间内脱扣。 C A.1.25In B.1.35In C.1.45In D.1.55In 4446.直流充电装置的监视电压表计的精度应不低于( )。 A A.1.5级 B.1.3级 C.1.1级 D.0.8级 4447.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直流母线电压和电压监测装置检查验收的功能检查项目( )。 ABC A.当直流母线电压低于或高于整定值时,应发出欠压或过压信号及声光报警。 B.能够显示设备正常运行参数,实际值与设定值、测量值误差符合相关规定。 C.人为模拟故障,装置应发信号报警,动作值与设定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D.其中两项 4448.直流电压表、电流表应采用精度不低于( )级的表计,如采用数字显示表,应采用精度不低于0.1级的表计。 B A.1 B.1.5 C.2 D.2.5 4449.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蓄电池检查验收电气绝缘性能试验:电压为11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 )。 A A.300kΩ B.400Ω C.500Ω D.600Ω 4450.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蓄电池检查验收电气绝缘性能试验:电压为22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 )。 A A.500kΩ B.1000kΩ C.1500kΩ D.2000kΩ 4451.充电装置技术参数试验( )。 ABC A.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稳压精度≤±0.5%。 B.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稳流精度≤±1% C.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纹波系数≤0.5%。 D.监视电压表计的精度应不低于1.5级。 4452.充电装置交流输入( )。 ABCD A.每个成套充电装置应有两路交流输入(分别来自不同站用电源),互为备用,当运行的交流输入失去时能自动切换到备用交流输入供电。 B.充电装置监控器应能显示两路交流输入电压。 C.交流电源输入应为三相输入,额定频率为50HZ。 D.监视电压表计的精度应不低于1.5级。 4453.站用直流电源系统柜内直流汇流排和电压小母线,在断开所有其他连接支路时,对地的绝缘电阻是否不小于( )MΩ。 A A.10 B.15 C.20 D.25 4454.站用直流电源系统限流及限压性能试验( )。 ABC A.输出直流电流在50%~110%额定值中任一数值时,应能自动限流,降低输出直流电压。 B.输出直流电压上升到限压整定值时(130%标称电压可调),应能正常工作。 C.恢复到正常负载条件以后,应能自动地将输出直流电流恢复到正常值工作。 D.屏内使用的电器元件,如开关、按钮等应操作灵活。 4455.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带电的导体之间,及裸露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 )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 D A.8 B.10 C.11 D.12 4456.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直流柜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应不小于90o,门锁可靠。门与柜体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mm2的多股软铜线可靠连接。 B A2 B.4 C5 D6 4457.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直流柜内底部应装有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mm2铜缆引至接地网可靠接地。 B A.40 B.50 C.60 D.100 4458.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直流柜体电器元件检查( )。 ABCD A.屏内使用的电器元件,如开关、按钮等应操作灵活。 B.测量仪表应装设在柜体上方可旋转的面板上并满足精度要求。 C.各类声光指示信号能正确反映各元件的工作状况。 D.主母线、分支母线及接头应能满足长期通过电流的要求。 4459.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直流柜正面操作设备的布置高度不应超过( )距地高度不应低于400mm。 A A1800mm B1900mm C.2000mm D.2100mm 4460.直流系统的绝缘及绝缘监测装置检查验收中要求:柜内直流汇流排和电压小母线,在断开所有其他连接支路时,对地的绝缘电阻是否( )。 A A.不小于10MΩ B.不小于20MΩ C.不小于30MΩ D.不小于50MΩ 4461.充电装置技术参数试验要求:( )。 ABC A.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稳压精度≤±0.5% B.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稳流精度≤±1% C.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纹波系数≤0.5% D.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稳流精度≤1% 4462.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的单块模块功率小于等于( )kW,效率应不小于( )%,单块模块功率大于( )kW,效率应不小于( )%。 BC A.1.5、80 B.1.5、85 C.1.5、90 D.1.5、95 4463.检查制造厂提供的蓄电池内阻值是否与实际测试的蓄电池内阻值一致,各节蓄电池内阻值允许偏差范围为( )%。 D A.10 B.±15 C.15 D.±10 4464.绝缘电阻测量中要求:柜内直流汇流排和电压小母线,在断开所有其他连接支路时,对地的绝缘电阻是否不小于( )MΩ。 A A.10 B.15 C.20 D.25 4465.每个成套充电装置应有( )路交流输入(分别来自不同站用电源),互为备用,当运行的交流输入失去时能自动切换到备用交流输入供电。 B A.一 B.两 C.三 D.四 4466.蓄电池出口保护电器的额定电流应按蓄电池( )h放电率电流选择,并应与直流馈线回路保护电器相配合。 A A.1 B.2 C.3 D.4 4467.蓄电池熔断器额定电压应( )或者( )回路的最高工作电压,额定电流大于回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AB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约等于 4468.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蓄电池出厂验收的外观、极性检查验收标准为:蓄电池外形尺寸是否符合制造商产品图样或文件规定蓄电池的外观不应有( )及污迹。 ABCD A.裂纹 B.变形 C.漏液 D.渗液 4469.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直流保护电器出厂验收的短路能力测试验收标准为( )。 BC A.断路器在工频及额定工作电压下应能接通和分断额定短路能力及以上的任何电流值 B.断路器在工频及额定工作电压下应能接通和分断额定短路能力及以下的任何电流值 C.功率因数应不小于或者时间常数应不大于相关规定限值 D.功率因数应不大于或者时间常数应不小于相关规定限值 4470.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直流充电装置出厂验收的母线调压装置验收标准为( )。 ABD A.硅元件的额定电流应满足所在回路最大负荷电流的要求 B.硅元件应有耐受冲击电流的短时过载和承受反向电压的能力 C.母线调压装置的标称电压不小于系统标称电压的25% D.母线调压装置的标称电压不小于系统标称电压的15% 4471.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直流柜体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检查的验收标准包含: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带电的导体之间,及裸露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 ),爬电距离不小于( )。 BD A.8mm B.12mm C.16mm D.20mm 4472.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直流柜体接地检查的验收标准为:直流柜内底部应装有不小于( )的接地铜排,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铜缆引至接地网可靠接地。 AC A.100mm2 B.75mm2 C.50mm2 D.25mm2 4473.站用直流电源系统微机监控装置中要求:( )。 ABCD A.具有直流电源各段母线电压、充电装置输出电压和电流及蓄电池电压和电流等监测功能 B.具有直流电源系统各种异常和故障告警、蓄电池组出口熔断器检测、自诊断报警以及主要断路器/开关位置状态等监视功能 C.具有充电装置开机、停机和充电装置运行方式切换等监控功能 D.具有对设备的遥信、遥测、遥调及遥控功能,且遥信信息应能进行事件记忆 4474.直流保护电器出厂验收要求中,当采用短路短延时保护时,直流断路器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应( )装设地点的最大短路电流。 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约等于 4475.直流保护器的安秒特性时间-电流特性试验:应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的各级通以( )In的电流,断开时间应大于1s,并且对于额定电流小于等于32A的断路器断开时间应小于60s,对于额定电流大于32A的断路器断开时间应小于120s。 D A.2.25 B.2.35 C.2.45 D.2.55 4476.直流保护器的安秒特性瞬时脱扣试验:对于( )型断路器: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的各级通以4In的电流,断开时间应大于0.1s;然后再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的各级通以7In的电流,断开时间应小于0.1s。 B A.A B.B C.C D.D 4477.直流保护器的安秒特性瞬时脱扣试验:对于( )型断路器: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的各级通以7In的电流,断开时间应大于0.1s;然后再从冷态开始,对断路器的各级通以15In的电流,断开时间应小于0.1s。 C A.A B.B C.C D.D 4478.直流充电装置多块模块并列运行时,应具有良好均流性能,输出电流为( )额定值时,其均流不平衡度不大于±5%。 B A.40%~100% B.50%~100% C.60%~100% D.70%~100% 4479.直流充电装置多块模块并列运行时,应具有良好均流性能,输出电流为50%~100%额定值时,其均流不平衡度不大于( )%。 A A.±5 B.±6 C.±7 D.±8 4480.直流充电装置检查验收中电流电压监视要求:充电装置监控器应能显示( )路交流输入电压。 B A.一 B.两 C.三 D.四 4481.直流电源系统应急联络断路器额定电流也不应大于蓄电池出口熔断器额定电流的( )%。 B A.40 B.50 C.60 D.70 4482.直流电源应按每组蓄电池装设一套绝缘监测装置,装置测量准确度不应低于( )级。绝缘监测装置精度应不受母线运行方式的影响。 A A.1.5 B.1.6 C.1.7 D.1.8 4483.直流柜体结构检查要求:直流柜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应不小于90o,门锁可靠。门与柜体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mm2的多股软铜线可靠连接。 C A.1.5 B.2.5 C.4 D.6 4484.直流柜体结构检查要求:直流柜屏内顶板上应装有照明装置,并设置( )开关控制其开闭。 B A.手动 B.自动 C.手动或自动 D.手动和自动 4485.直流柜体屏内端子连接应牢固可靠,应能满足长期通过( )要求。 B A.负荷电流 B.额定电流 C.短路电流 D.工作电流 4486.直流绝缘监测具有对( )组直流电源合环故障报警功能。 B A.一 B.两 C.三 D.四 4487.直流输出电压调节范围试验:直流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应为其标称值的( )。 D A.80%~120% B.80%~130% C.90%~120% D.90%~130% 4488.充电装置的性能试验中要求:( )。 ABC A.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稳压精度≤±0.5% B.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稳流精度≤±1% C.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纹波系数≤0.5% D.高频开关模块型充电装置稳流精度≤1% 4489.充电装置外观及结构检查:设备屏、柜及电缆安装后,孔洞封堵和防止电缆穿管( )措施检查。 AB A.积水 B.结冰 C.锈蚀 D.开裂 4490.充电装置外观及结构检查:装置应完好无损,设备屏、柜的固定及接地应可靠,门应开闭灵活,开启角不小于90°,门与柜体之间经截面不小于( )mm2的裸体软导线可靠连接。 C A.1.5 B.2.5 C.4 D.6 4491.电池柜内的蓄电池应摆放整齐并保证足够的空间:蓄电池间不小于15mm,蓄电池与上层隔板间不小于( )mm。 B A.100 B.150 C.200 D.250 4492.高频开关充电装置的系统自冷式设备的噪声应不大于( )dB,风冷式设备的噪声平均值应不大于( )dB。 BC A.40 B.50 C.60 D.70 4493.高频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为( )%额定值[50%×Ie(n+1)]及额定值情况下,其均流不平衡度不大于±5%。 B A.40 B.50 C.60 D.70 4494.检查设备内的调压装置手动调压功能和自动调压功能。采用( )调压装置的设备,应有备用调压装置。当备用调压装置投入运行时,直流(控制)母线应连续供电。 A A.无级自动 B.无级手动 C.分级自动 D.分级手动 4495.两组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母线应采用( )运行的方式,并在两段直流母线之间设置联络断路器或隔离开关,正常运行时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处于断开位置,在运行中二段母线切换时应不中断供电。 A A.分段 B.不分段 C.并列 D.双母分段 4496.母线接地功能检查:合上所有负载开关,分别模拟直流I母正、负极接地试验,采用标准电电阻箱模拟(电压为220V其标准电阻为( )KΩ、电压为110V为( )KΩ),分别模拟95%和105%标准电阻值检查装置报警、显示,装置显示误差不应超过5%,95%标准电阻值接地时装置应发出声光报警。 AC A.25 B.20 C.15 D.10 4497.母线接地功能检查:合上所有负载开关,分别模拟直流I母正、负极接地试验,采用标准电电阻箱模拟(电压为220V其标准电阻为25KΩ、电压为110V为15KΩ),分别模拟95%和105%标准电阻值检查装置报警、显示,装置显示误差不应超过( ),95%标准电阻值接地时装置应发出声光报警。 A A.0.05 B.0.1 C.0.15 D.0.2 4498.设备在正常浮充电状态下运行,投入冲击负荷,直流母线上电压不低于直流标称电压的( )。 D A.0.6 B.0.7 C.0.8 D.0.9 4499.蓄电池柜内的蓄电池应摆放整齐并保证足够的空间:蓄电池间不小于( )mm,蓄电池与上层隔板间不小于150mm。 B A.10 B.15 C.20 D.25 4500.蓄电池室内应设有运行和检修通道。通道一侧装设蓄电池时,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mm;两侧均装设蓄电池时,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000mm。 B A.700 B.800 C.900 D.1000 4501.蓄电池室内应设有运行和检修通道。通道一侧装设蓄电池时,通道宽度不应小于800mm;两侧均装设蓄电池时,通道宽度不应小于( )mm。 D A.700 B.800 C.900 D.1000 4502.蓄电池外壳( )清洁吸湿器无堵塞、极柱无松动、腐蚀现象,连接条螺栓等应接触良好,无锈蚀,无氧化。 ABCD A.无裂纹 B.无漏液 C.无变形 D.无渗液 4503.蓄电池运行参数检查要求:( )。 ABC A.检查蓄电池浮充电压偏差值不超过3% B.蓄电池内阻偏差不超过10% C.连接条的压降不大于8毫伏 D.连接条的压降不大于10毫伏 4504.蓄电池组电源引出电缆( )直接连接到极柱上,应采用过渡板连接,并且电缆接线端子处应有绝缘防护罩。 B A.不能 B.不应 C.禁止 D.严禁 4505.蓄电池组应按表中规定的放电电流和放电终止电压规定值进行容量试验,蓄电池组应进行( )次充放电循环,10h率容量在第一次循环应不低于0.95C10,在第3次循环内应达到C10。 C A.一 B.两 C.三 D.四 4506.蓄电池组应按表中规定的放电电流和放电终止电压规定值进行容量试验,蓄电池组应进行三次充放电循环,( )h率容量在第一次循环应不低于0.95C10,在第3次循环内应达到C10。 B A.9 B.10 C.11 D.12 4507.蓄电池组在同一层或同一台上的蓄电池间宜采用有绝缘的或有护套的连接条连接,连接线无挤压。( )一层或( )一台上的蓄电池间采用电缆连接。。 A A.不同、不同 B.同、同 C.不同、同 D.同、不同 4508.蓄电池组正极和负极引出电缆应选用( )铜芯电缆,分别铺设在各自独立的通道内,在穿越电缆竖井时,两组蓄电池电缆应加穿金属套管。 A A.单根多股 B.单根单股 C.双根多股 D.双根单股 4509.一组蓄电池的变电站直流母线应采用( )运行的方式。 AB A.单母线分段 B.不分段 C.并列运行 D.双母分段 4510.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二次电缆及端子排检查中要求:一个端子上最多接入线芯截面相等的( )芯线,交、直流不能在同一段端子排上,所有二次电缆及端子排二次接线的连接应可靠,芯线标志管齐全、正确、清晰,与图纸设计一致。 B A.一 B.两 C.三 D.四 4511.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不小于( )mm2的接地铜排。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接地铜排应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缆与保护室内的等电位接地网相连。 A A.100 B.200 C.300 D.400 4512.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电缆工艺检查验收要求所有控制电缆固定后应在同一水平位置剥齐,每根电缆的芯线应分别捆扎,接线按( )的顺序排列。电缆芯线接线端应制作缓冲环。 AB A.从里到外 B.从低到高 C.从前到后 D.从上到下 4513.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二次接线检查验收要求芯线标志应用线号机打印,不能手写。芯线标志应包括( ),电缆备用芯也应挂标志管并加装绝缘线帽。芯线回路号的编制应符合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原则要求。 ABC A.回路编号 B.本侧端子号 C.电缆编号 D.电缆型号 4514.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充电装置检查验收的控制程序试验验收标准为( )。 ABCD A.试验控制充电装置应能自动进行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运行状态切换 B.试验充电装置应具备自动恢复功能,装置停电时间超过10分钟后,能自动实现恒流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工作方式切换 C.恒流充电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20%In~130%In(In-额定电流) D.恒压运行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0~100%In 4515.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充电装置检查验收的控制程序试验验收标准为( )。 AD A.试验控制充电装置应能自动进行恒流限压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运行状态切换 B.试验充电装置应具备自动恢复功能,装置停电时间超过15分钟后,能自动实现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均充电工作方式切换 C.恒流充电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25%In~130%In(In-额定电流) D.恒压运行时,充电电流的调整范围为0~100%In 4516.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蓄电池检查验收的电气绝缘性能试验验收标准为( )。 BD A.电压为22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kΩ B.电压为22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kΩ C.电压为11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500kΩ D.电压为110V的蓄电池组绝缘电阻不小于300kΩ 4517.站用直流电源系统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外观检查项为:( )。 ACD A.屏上设备完好无损伤,屏柜无刮痕,屏内清洁无灰尘,设备无锈蚀 B.屏柜安装牢固,屏柜间允许少许缝隙 C.直流断路器上端头应分别从端子排引入,不能在断路器上端头并接 D.保护屏内设备、断路器标示清楚正确 4518.支路接地选线功能检查:合上所有负载开关,分别模拟各支路正、负极接地试验,采用标准电电阻箱模拟(电压为220V其标准电阻为25KΩ、电压为110V为15KΩ),分别模拟90%和110%标准电阻值检查装置报警、显示,装置显示误差不应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4519.直流电源系统中应防止( )支路中熔断器与空气断路器混用,尤其不应在空气断路器的下级使用熔断器,防止在回路故障时失去动作选择性。 A A.同一条 B.不同 C.两条 D.相同 4520.直流母线电压装置功能检查要求:( )。 ACD A.当直流母线电压低于或高于整定值时,应发出欠压或过压信号及声光报警 B.当直流母线电压低于整定值时,应发出欠压或过压信号及声光报警 C.能够显示设备正常运行参数,实际值与设定值、测量值误差符合相关规定 D.人为模拟故障,装置应发信号报警,动作值与设定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4521.避雷针本体材料验收时产品具备出厂( )。 ACD A.质量证书 B.试验报告 C.合格证 D.检测报告 4522.避雷针本体构件质量钢构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无( )。 AD A.变形 B.锈蚀 C.断裂 D.涂层脱落 4523.避雷针本体安装验收焊接质量焊接接头( )现象。 ABC A.无裂纹 B.锈蚀 C.镀锌层脱落 D.无松动 4524.避雷针本体防腐处理镀锌层表面应( )满足设计要求。 ACD A.连续完整 B.连续平整 C.光滑无损伤 D.镀锌层厚度 4525.避雷针本体验收反措项目设计裕度偏小的避雷针应采取提高连接( )等改进措施。 BCD A.螺栓钢度 B.螺栓强度 C.增加螺栓数量 D.增大避雷针刚度象 4526.本体安装验收中,独立避雷针无( )现象,其构架上不应安装其他设备。 BCD A.锈蚀 B.倾斜 C.摆动 D.基础沉降 4527.本体安装验收中,应检查避雷针连接部件应无( )。 ABC A.松动 B.开裂 C.锈蚀 D.歪斜 4528.避雷针在到货验收中发现质量问题时,验收人员应及时告知( ),提出整改意见,并填入“到货验收记录”。 CD A.项目管理部门 B.设备运行管理单位 C.物资部门 D.制造厂家 4529.独立避雷针无倾斜、摆动、基础沉降现象,其构架上不应安装( ),钢管避雷针应有排水孔,须有双接地。 C A.爬梯 B.登高装置 C.其他设备 D.探照灯 4530.避雷针制造厂应随设备提供给买方下述资料:( )。 AB A.组部件检测报告 B.主要材料检验报告 C.材料制造厂家 D.材料清单 4531.设计裕度偏小的避雷针应采取( )等改进措施。 ABC A.提高连接螺栓强度 B.增加螺栓数量 C.增大避雷针刚度 D.增大避雷针直径 4532.避雷器组部件在极端微气象、( )条件下不应发生脱落、断裂等事故。 B A.飓风 B.微气候 C.强雷雨 D.暴风雪 4533.避雷针接地引下线断接卡应设置在距地面( )处。 B A.1.2m~1.5m B.1.5m~1.8m C.1.8m~2.0m D.2.0m~2.3m 4534.避雷针接地引下线接地导通良好,导通电阻小于等于( )mΩ。 D A.50 B.100 C.150 D.200 4535.避雷针接地引下线金属筒壁作引下线时筒壁厚度应不小于( ),金属筒壁底部与接地体链接应两点对称。 C A.2mm B.3mm C.4mm D.5mm 4536.避雷针与接地极应可靠连接,采用双接地引下线方式,接地牢固,( )的接地标志清晰。 A A.黄绿相间 B.黑色 C.蓝色 D.褐色 4537.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时,应采取( )。 ABD A.均压措施 B.铺设卵石 C.铺设水泥路面 D.沥青地面 4538.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时,应采取( )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面。 A A.均压措施 B.铺设水泥路面 C.开挖 D.加装可靠隔离 4539.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的距离应大于( )米,不满足的应有可靠隔离及均压措施。 B A.2 B.3 C.4 D.5 4540.接地验收接地引下线避雷针与接地极应可靠连接,采用( ),接地牢固,黄绿相间的接地标志清晰。 C A.单接地引下线方式 B.接地引下线方式 C.双接地引下线方式 D.多接地引下线方式 4541.接地引下线接地导通良好,导通电阻( )。 C A.≤100mΩ B.≤4Ω C.≤≤200mΩ D.≤50mΩ 4542.配电装置构架上的避雷针接地引下线与接地网的连接点至变压器接地导体(线)与接地网连接点之间沿接地极的长度,不应小于( )米。 D A.2 B.5 C.10 D.15 4543.接地验收接地电阻应( )。 A A.≤10Ω B.≤4Ω C.≤5Ω D.≤1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