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设备状态、地域环境、电网结构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不小于( )年,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 )倍。 A A.1、2 B.1、1.4 C.2、1.4 D.2、2 2.对于未开展带电检测设备,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 )倍;未开展带电检测老旧设备(大于( )年运龄),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 A A.1.4、20 B.1.5、20 C.1.4、25 D.1.5、25 3.( )指设备在运行状态下,采用检测仪器对其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 D A.在线监测 B.停电试验 C.停电检修 D.带电检测 4.( )指需要设备退出运行才能进行的试验。 A A.停电试验 B.在线检测 C.带电检测 D.停电检修 5.带电检测工作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检测频次:新投运的设备、对( )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设备。 B A.主要部件 B.核心部件 C.重要部件 D.本体部件 6.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中关于文明生产的规定,要求各类技术资料、( )按专用柜摆放整齐,标志醒目齐全,便于检索。 D A.安全工器具 B.防护用品 C.仪器仪表 D.图纸 7.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保养( )不少于1次,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C A.每年 B.每半年 C.每季 D.每月 8.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时,应由专业修理人员修理,( )后方能投入使用。 B A.试验合格 B.检测合格 C.自检合格 D.他检合格 9.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管理应纳入公司( )。 A A.PMS B.OMS C.公司内网 D.工器具 10.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应有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各单位应建立台帐,具备( )、使用说明书、质保书、检定证书、分析软件和操作手册等档案资料。 C A.试验报告 B.检测合格证 C.出厂合格证 D.验收合格证 11.变电带电检测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时,应由( )修理,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C A.班组成员 B.生产厂家 C.专业修理人员 D.任何人 12.检测工作的标准作业卡编号应在本单位内具有唯一性。按照“变电站名称+工作类别+年月+序号”规则进行编号,其中工作类别包括维护、( )、带电检测、停电试验。 B A.事故处理 B.检修 C.调试 D.测试 13.检测工作的标准作业卡正文分为( )和( )(含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两部分。 A A.基本作业信息、工序要求 B.任务名称、工序要求 C.基本作业信息、工作顺序 D.任务名称、工作顺序 14.检测工作中,标准作业卡的编制原则为( )、步骤清晰、语句简练,可并行开展的任务或不是由同一小组人员完成的任务不宜编制为一张作业卡,避免标准作业卡繁杂冗长、不易执行。 B A.多任务 B.任务单一 C.双重任务 D.简化任务 15.标准作业卡的编制原则要求,可并行开展的任务或不是由同一小组人员完成的任务( )编制为一张作业卡。 D A.应该 B.必须 C.宜 D.不宜 16.检测工作过程中,( )应对安全风险、关键工艺要求及时进行提醒 A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监护人 C.工作班成员 D.监督人员 17.检测工作中,工作负责人应及时在标准作业卡上对已完成的工序打勾,并记录有关( )。 C A.结果 B.完成情况 C.数据 D.资料 18.检测工作中,现场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学习,重点交代( )、关键工序、安全风险辨识和预控措施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签字确认。 D A.作业危险点 B.作业范围 C.带电部位 D.人员分工 19.检测工作中,已执行的标准作业卡至少应保留( )个检修周期 A A.1 B.2 C.3 D.4 20.全部检测工作完毕后,( )应在标准作业卡中签名确认。工作负责人应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情况进行评价,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D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监护人 C.工作班成员 D.全体工作人员 21.检测工作中,作业现场( )、材料等分区摆放整齐,工作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 B A.工器具 B.仪器仪表 C.防护用品 D.辅助设备 22.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中,仪器仪表管理的配置原则包括:采购的仪器产品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 ),检测结果应符合产品订货技术条件 C A.验货 B.交接试验 C.到货检测 D.现场试用 23.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中,仪器仪表管理的配置原则包括:仪器仪表的配置应满足公司相关专业规程试验、( )的要求。 B A.规程检测 B.检测项目 C.规程测试 D.检测结果 24.检测人员每( )至少参加1次检测技术技能培训,专业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每( )至少参加1次变电检测通则培训。 C A.周,月 B.月,月 C.月,年 D.年,年 25.( )熟悉变电设备检测流程、检测标准,掌握本通则规定的各项管理要求。 A A.专业管理人员 B.专责人员 C.工作负责人 D.工作许可人 26.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对( )工作的奖惩机制,对在检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发现严重及以上设备缺陷、避免设备损坏事故的,应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未按照检测周期编制检测计划的、存在超期或漏检的、未按期校验仪器仪表的,因人员失误造成设备损坏的,应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A A.变电站检测 B.检修班 C.继保班 D.试验班 27.检测( ),工作负责人应确认检测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备,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 A A.前一天 B.当天 C.后一天 D.前一周 28.检测工器具应指定( )保管维护,执行领用登记制度。 B A.工作负责人 B.专人 C.固定人员 D.监护人 29.110(66)kV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1至( )年,以及停运( )个月以上重新投运前的设备,应进行例行试验。 D A.3、3 B.2、3 C.3、6 D.2、6 30.检测工作中,作业卡由( )负责审核。 D A.班组长 B.班组技术员 C.工作负责人 D.班组长或班组技术员 31.检测前( )个工作日,工作负责人完成标准作业卡的编制,突发情况可在当日开工前完成。 B A.1 B.2 C.3 D.4 32.停电试验计划统一纳入检修计划,按照( )管理通用细则执行。 A A.变电检修 B.变电运维 C.变电检测 D.变电评价 33.检测工作中,( )应熟悉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并履行确认手续。 C A.工作负责人 B.监护人 C.工作组成员 D.工作票签发人 34.班组根据月度检测计划安排( )检测工作,并根据设备动态评价结果及时调整。 A A.日 B.周 C.月 D.年 35.班组每年( )前根据带电检测周期要求和设备状态评价结果编制年度检测计划。 C A.8月15日 B.9月15日 C.10月15日 D.11月15日 36.对于未开展带电检测设备,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 ( )倍;未开展带电检测老旧设备(大于20年运龄),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 C A.1.2 B.1.3 C.1.4 D.1.5 37.停电试验计划统一纳入( ),按照变电检修管理通用细则执行。 B A.试验计划 B.检修计划 C.日计划 D.周计划 38.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设备,停电试验周期可以在第二十八条周期调整后的基础上最多延迟( ):(一)巡检中未见可能危及该设备安全运行的任何异常;(二)带电检测显示设备状态良好;(三)上次试验与其前次试验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四)没有任何可能危及设备安全运行的家族缺陷;(五)上次试验以来,没有经受严重的不良工况。 A A.1个年度 B.2个年度 C.3个年度 D.4个年度 39.安全第一指检测工作应保证( )安全,不发生人身伤害,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B A.人身、电网、设备 B.人身、设备 C.电网、设备 D.人身、电网 40.变电检测管理坚持( )的原则。 D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标准作业 D.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 41.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标准作业指检测工作应全面执行标准化作业,应实现对( )、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的可控、能控、在控。 C A.作业强度 B.作业难度 C.作业风险 D.作业效果 42.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应试必试指严格按照( )、标准开展检测工作。 D A.时限 B.日期 C.计划 D.周期 43.变电检测管理统筹安排指检测计划和工程项目计划结合、二次设备校验和一次设备检测结合、同一间隔设备检测工作结合,统筹安排,减少间隔或回路设备( ) D A.停电次数 B.停电频次 C.停电时间 D.停电次数和时间 44.标准作业指检测工作应全面执行标准化作业,应实现对作业风险、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的( )。 A A.可控、能控、在控 B.可控、能控 C.可控、在控 D.能控、在控 45.( )履行以下职责:(一)组织检修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二)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三)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 A.地市公司电气试验班 B.地市公司变电运维班 C.地市公司变电运维室 D.地市公司变电检修室 46.检测验收中的现场验收完成后,检测班组及时完成( )记录的填写,运维班组签字确认。 B A.试验工作 B.检修工作 C.变电工作 D.带电工作 47.检测验收的验收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无遗漏、( )、场地清理干净、被测设备外观整洁、零部件标志标志齐全且恢复到工作许可前的电气接线状态。 C A.检测数据无误 B.试验结果无误 C.数据记录无误 D.试验报告无误 48.检测班组现场工作结束并完成自验后,向( )报工作完结并介绍检测情况。 D A.工作负责人 B.监护人 C.工作许可人 D.当值运维人员 49.检测工作中,工作前( )天,班组应将第一种工作票送达运维人员。临时工作可在工作开始前直接交给工作许可人。第二种工作票可在进行工作的当天预先交给工作许可人。 A A.1 B.2 C.3 D.4 50.检测工作执行班组自验收和( )人员验收。 B A.检修 B.运维 C.试验 D.检测 51.检测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 )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检测工作。 B A.10 B.35 C.110 D.220 52.检测班组应在现场停电试验工作结束后(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见各项目要求)的整理,形成停电试验报告。 C A.5 B.10 C.15 D.20 53.在电气试验班组管理中,( )参与所负责变电站事故调查分析,主持本班异常、故障和检测分析会。 A A.班长 B.副班长(安全员) C.副班长(专业工程师) D.电气试验工 54.在带电检测异常处理流程中,( )根据处理意见安排跟踪检测或停电检修试验。 D A.运检部 B.评价中心 C.省公司 D.运维单位 55.带电检测异常分析报告包括( )、( )、检测对象、检测数据、检测结论等内容。 A A.检测项目、检测日期 B.检测项目、检测周期 C.检测计划、检测日期 D.检测计划、检测周期 56.出具停电试验记录和报告时,同一设备同期开展的各项检测或试验项目可合并为( )个检测或试验记录。 A A.一 B.二 C.三 D.四 57.停电试验完成后,应按单台(组)设备出具试验报告,报告包括试验项目、( )、试验对象、试验结论等内容。 A A.试验日期 B.试验周期 C.试验计划 D.试验目的 58.检测人员在现场检测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 )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确认无风险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开展工作,严防工作中发生人身伤害。 B A.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干式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 B.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瓷质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 C.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复合绝缘设备、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 D.带电设备、启停操作中的设备、复合绝缘设备、干式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 59.110(66)kV及以下SF6气体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操作试验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0.SF6气体变压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20℃)注意值为( )。 B A.小于等于0.006 B.小于等于0.008 C.小于等于0.010 D.小于等于0.012 61.SF6气体变压器绕组频率响应停电试验的标准:绕组扫频响应曲线与原始记录基本一致,即绕组频响曲线的各个波峰、波谷点所对应的( )基本一致。 A A.幅值及频率 B.幅值 C.频率 D.振幅 62.SF6气体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触头接触电阻停电试验标准:每对触头不大于( )μΩ。 B A.400 B.500 C.600 D.700 63.串联补偿装置串联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不低于( )。 C A.10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64.串联补偿装置阻尼电抗器,在相同测量条件下,线圈电阻的初值差不超过( )。 B A.正负2% B.正负3% C.正负4% D.正负5% 65.35kV及以下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盘形瓷绝缘子零值检测基准周期是( )。 D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66.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盘形瓷绝缘子零值检测,应用绝缘电阻检测零值时,宜用5000V兆欧表,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0MΩ,达不到500MΩ时,在绝缘子表面加屏蔽环并接兆欧表屏蔽端子后重新测量,若仍小于500MΩ时,可判定为( )。 A A.零值绝缘子 B.低值绝缘子 C.中值绝缘子 D.高值绝缘子 67.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 )。 A A.10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68.套管末屏介质损耗因数标准是( )。 B A.小于等于0.010 B.小于等于0.015 C.小于等于0.020 D.小于等于0.025 69.套管气体密封性检测标准是( )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D A.小于等于0.2%/年 B.小于等于0.3%/年 C.小于等于0.4%/年 D.小于等于0.5%/年 70.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介质损耗因数,未老化的交联聚乙烯电缆(XLPE),其介质损耗因数通常不大于( )。 A A.0.001 B.0.002 C.0.003 D.0.005 71.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适用于电缆终端及( )接头 B A.起点 B.中间 C.末端 D.分部 72.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外护层接地电流的要求是小于100A,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小于( )。 C A.0.1 B.0.15 C.0.2 D.0.25 73.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感应耐压和局部放电测量,感应耐压:出厂试验值的( )。 C A.0.6 B.0.7 C.0.8 D.0.9 74.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空载电流,对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75.耦合电容器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C A.正负2% B.正负3% C.正负5% D.正负10% 76.耦合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是( )。 D A.1000MΩ B.2500MΩ C.3000MΩ D.5000MΩ 77.耦合电容器相对介质损耗因数试验要求其变化量不大于( )。 C A.0.001 B.0.002 C.0.003 D.0.005 78.1000kV接地装置接触电压、跨步电压测量基准周期为( ),可根据地网开挖检查结果延长或缩短周期。 B A.小于等于5年 B.小于等于6年 C.小于等于8年 D.小于等于10年 79.接地网接地阻抗测量值要求符合运行要求,且不大于初值的( )倍。 C A.1.1 B.1.2 C.1.3 D.1.4 80.接地装置开挖检查基准周期不大于( )。 C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81.绝缘油界面张力应不小于( )mN/m。 B A.18 B.19 C.20 D.21 82.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应大于等于( )。 A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83.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应不大于( )。 B A.0.0001 B.0.0002 C.0.0003 D.0.0004 84.SF6气体可水解氟化物含量不得高于( )μg/g。 A A.1 B.3 C.5 D.10 85.SF6气体酸度不大于( )μg/g B A.0.1 B.0.3 C.0.5 D.1 86.SF6气体中空气含量不得高于( ),新投运的不得高于0.05%。 B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87.少油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及绝缘电阻停电试验标准: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没有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 )作为判据。 C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正5%负10% 88.少油断路器绝缘电阻停电试验标准是( )兆欧且没有显著下降 A A.大于等于3000 B.大于等于5000 C.大于等于10000 D.大于等于20000 89.真空断路器储能电动机在( )的额定电压下可靠工作。 A A.85%~110% B.80%~115% C.85%~115% D.80%~110% 90.真空断路器绝缘电阻停电试验标准为( )兆欧且没有显著下降。 A A.大于等于3000 B.大于等于5000 C.大于等于10000 D.大于等于20000 91.真空断路器主回路电阻停电试验初值差小于( )。 B A.0.2 B.0.3 C.0.4 D.0.5 92.500kV及以上组合电器SF6气体成分分析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93.组合电器超声波局放检测一般频率在( )之间的信号。 B A.20-50kHz B.20-100kHz C.50-50kHz D.50-100kHz 94.组合电器气体密封性检测标准是( )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 A.小于等于0.5%/年 B.小于等于1%/年 C.小于等于1.5%/年 D.小于等于2%/年 95.组合电器主回路电阻测量需在( )状态下测量。 D A.冷备用 B.热备用 C.分闸 D.合闸 96.组合电器主回路绝缘电阻用( )绝缘电阻表测量。 C A.500V B.1000V C.2500V D.5000V 97.高压开关柜交流耐压试验合闸时,试验电压施加于各相对地及相间。分闸时,施加于各相( )。 A A.断口 B.接口 C.部件 D.线夹 98.电流互感器SF6气体纯度是( )。 B A.大于等于95% B.大于等于97% C.大于等于98% D.大于等于99.5% 99.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在( )额定电流范围内,从一次侧注入任一电流值,测量二次侧电流,校核电流比,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 A.5%~100% B.10%~100% C.5%~110% D.10%~110% 100.电流互感器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B A.正负4% B.正负5% C.正负6% D.正负7% 101.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一次绕组大于( ),或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显著变化。 C A.1000MΩ B.2000MΩ C.3000MΩ D.5000MΩ 102.电流互感器相对电容量比值初值差( )。 C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正5%负10% 103.电流互感器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变化量要求是( )。 C A.小于等于0.001 B.小于等于0.002 C.小于等于0.003 D.小于等于0.004 104.电流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氢气注意值是( )。 A A.小于等于150μL/L B.小于等于200μL/L C.小于等于250μL/L D.小于等于300μL/L 105.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比校核在( )的额定电压范围内(简单检查可取较低电压),在一次侧施加任一电压值,测量二次侧电压,验证电压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B A.80%~110% B.80%~100% C.90%~100% D.90%~110% 106.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气体密封性检测标准是( )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 A.小于等于0.5%/年 B.小于等于0.6%/年 C.小于等于0.7%/年 D.小于等于0.8%/年 107.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感应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 )或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时间根据试验频率折算,但应在15s-60s之间。 C A.0.6 B.0.7 C.0.8 D.0.9 108.分压电容器试验电容量要求初值差不超过( )。 B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109.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初值差不大于( )。 C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正负10% 110.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每年雷雨季节来临前安排( )次。 A A.1 B.2 C.3 D.4 111.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阻性电流初值差小于等于50%,且全电流小于等于20%,当阻性电流增加( )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D A.0.2 B.0.3 C.0.4 D.0.5 112.并联电容器组绝缘电阻应( )。 B A.1000MΩ B.2000MΩ C.2500MΩ D.3000MΩ 113.110(66)~750kVSF6断路器操动机构在分闸、合闸及重合闸下的操作压力下降值停电试基准周期为( )。 C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14.SF6断路器SF6气体湿度标准为( )。 A A.小于等于300μL/L B.小于等于400μL/L C.小于等于500μL/L D.小于等于600μL/L 115.SF6断路器断口间并联电容器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中油浸纸的标准为( )。 B A.小于等于0.0020 B.小于等于0.0025 C.小于等于0.0030 D.小于等于0.0035 116.SF6断路器非灭弧室气室纯度要求是( )。 C A.大于等于99.5% B.大于等于99% C.大于等于97% D.大于等于95% 117.SF6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标准: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 ),耐压时间为( ) A A.80%、60s B.80%、80s C.60%、60s D.60%、80s 118.SF6断路器灭弧室气室纯度要求是( )。 A A.大于等于99.5% B.大于等于99% C.大于等于97% D.大于等于95% 119.SF6断路器气体密封性检测标准为( )/年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D A.小于等于0.2% B.小于等于0.3% C.小于等于0.4% D.小于等于0.5% 120.变压器压力释放装置检查,一般要求开启压力与出厂值的标准偏差在( )之内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B A.正负5% B.正负10% C.正负15% D.正负20% 121.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时,采用( )兆欧表进行测量。 D A.500 B.1000 C.2500 D.5000 122.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时,当变压器电压等级为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 )mA的兆欧表 C A.1 B.2 C.3 D.4 123.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时,应同时测量电容值,若此电容值发生明显变化,应予以注意。分析时应注意( )对介质损耗因数的影响。 A A.温度 B.湿度 C.环境 D.风力 124.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宜在顶层油温低于( )℃且高于零度时进行,测量时记录顶层油温和空气相对湿度。 C A.30 B.40 C.50 D.60 125.电力变压器短路阻抗实验,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 ) A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6% D.正负8% 126.电力变压器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停电试验,对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127.电力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的过渡电阻阻值与初值比较偏差不大于( )。 B A.正负5% B.正负10% C.正负15% D.正负20% 128.电力变压器有载分解开关切换过程程序与时间停电试验,正反方向的切换程序与时间均符合制造厂要求,无( )现象。 B A.短路 B.开路 C.开环 D.闭环 129.绕组绝缘电阻测量时,铁心、外壳及非测量绕组应( ),测量绕组应( ),套管表面应清洁、干燥。 A A.接地、短路 B.接地、开路 C.短路、接地 D.开路、接地 130.新投运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对其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溶解气体含量的注意值为( )。 B A.氢气小于等于100μL/L B.氢气小于等于150μL/L C.氢气小于等于200μL/L D.氢气小于等于250μL/L 13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测试电流不宜大于( )A,铁心的磁化极性应保持一致。 D A.5 B.10 C.15 D.20 13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试验中,1.6MVA及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0.01 B.0.02 C.0.03 D.0.04 133.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试验中,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A A.0.01 B.0.02 C.0.03 D.0.04 134.GIS超声波局放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是( )。 B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35.紫外线成像仪校验/比对周期是( )。 B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36.变压器交接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时,1600kVA及以下容量等级三相变压器,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137.变压器交接试验时,(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必须进行现场局放。 D A.10 B.35 C.66 D.110 138.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容量100MVA及以上且电压220kV以上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值相间偏差不大于正负( )%。 C A.1 B.1.5 C.2 D.2.5 139.变压器交接试验时,110kV电压等级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20度)应不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140.变压器交接试验时,220kV电压等级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20度)应不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141.变压器交接试验时,35kV电压等级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20度)应不大于( )。 D A.0.8 B.1 C.1.2 D.1.5 142.变压器交接试验时,35kV及以上,且容量在( )kVA及以上的变压器进行绕组连同套管的泄漏电流测量。 D A.5000 B.6000 C.7000 D.8000 143.变压器交接试验时,500kV电压等级绕组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20度)应不大于( )。 A A.0.5 B.0.6 C.0.7 D.0.8 144.变压器交接试验时,被测绕组的tanδ值不宜大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 C A.110 B.120 C.130 D.140 145.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对于新投运油浸式变压器,要求1.5Um/√3电压下,220kV~750kV变压器局放量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146.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额定电压为220kV的绕组泄漏电流测量的试验电压为( )kV。 C A.10 B.20 C.40 D.60 147.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额定电压为500kV的绕组在20度时的泄漏电流不宜超过( )uA。 B A.20 B.30 C.40 D.50 148.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额定分接头电压比误差不大于正负( )%。 A A.0.5 B.1 C.1.5 D.2 149.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非纯瓷套管的电容量与产品铭牌数值或出厂试验值相比差值在正负( )%范围内。 C A.2 B.3 C.5 D.10 150.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非额定分接头电压比误差不大于正负( )%。 B A.0.5 B.1 C.1.5 D.2 151.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绝缘油中氢气含量应不大于( )μL/L。 B A.5 B.10 C.15 D.20 152.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绝缘油中总烃含量应不大于( )μL/L。 B A.10 B.20 C.30 D.40 153.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绕组电容量与出厂试验值相比差值应在正负( )%范围内。 C A.2 B.3 C.5 D.10 154.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与出厂实测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 )%。 B A.1 B.2 C.3 D.4 155.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绕组连同套管绝缘电阻值不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或不低于10000MΩ(20℃)。 B A.60 B.70 C.80 D.90 156.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容量100MVA及以上且电压220kV以上变压器低电压短路阻抗值与出厂值相比偏差不大于正负( )%。 C A.1.4 B.1.5 C.1.6 D.1.7 157.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套管中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间及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不宜低于( )MΩ。 A A.1000 B.3000 C.5000 D.8000 158.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外施交流电压按出厂值( )%进行。 C A.60 B.70 C.80 D.90 159.变压器交接试验应在注油静置后、( )24h后各进行一次器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C A.耐压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 C.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 D.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及红外测温试验 160.变压器交接试验中,套管主绝缘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末屏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00001000 B.50001000 C.25002500 D.100002500 161.交接试验时,110(66)kV及以上变压器应采用( )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D A.低电压短路阻抗法 B.频率响应法 C.低电压短路阻抗法或频率响应法 D.低电压短路阻抗法及频率响应法 162.有载分接开关中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D A.60kV B.50kV C.35kV D.30kV 163.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不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各绕组进行( )倍额定电流,持续4h的过电流试验。 B A.1 B.1.1 C.1.2 D.1.3 16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冷却器应进行( )MPa,10h压力试验。 D A.0.2 B.0.3 C.0.4 D.0.5 16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外施工频耐压试验持续时间为( )。 A A.1min B.2min C.5min D.30min 166.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顺序为一次50%-70%、( )次100%、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C A.1 B.2 C.3 D.4 167.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线端雷电全波冲击试验,当变压器分接范围不大于正负( )%,变压器置于主分接试验。 B A.3 B.5 C.8 D.10 168.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用额定操作电压电动操作2个循环,然后将操作电压降到其额定值( )%,操作一个循环。 B A.80 B.85 C.90 D.95 16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有载分接开关测量过渡电阻值,与出厂值比较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5 B.10 C.15 D.20 170.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D A.0.2 B.0.3 C.0.4 D.0.5 171.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测量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72.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低电压小电流绕组短路阻抗测试,应该在额定分接用不大于400V的电压作三相测试,测量变压器在( )A下的短路阻抗。 D A.1 B.2 C.3 D.5 173.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超过初次空载损耗( )%及以上时,不应通过。 B A.5 B.10 C.15 D.20 17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 )偏差应小于平均值的2%。 A A.相间(有中性点引出时) B.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C.相间(无中性点引出时) D.线间(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17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MΩ。 C A.1000 B.3000 C.5000 D.8000 176.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tgδ不大于( )%。 D A.0.2 B.0.3 C.0.4 D.0.5 177.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低频段不小于( )。 D A.0.6 B.1 C.1.5 D.2 178.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高频段不小于( )。 A A.0.6 B.1 C.1.5 D.2 17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中频段不小于( )。 B A.0.6 B.1 C.1.5 D.2 180.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套管局部放电量在1.5Um/√3kV下不超过( )pC。 B A.5 B.10 C.15 D.20 181.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电容值,并将测试温度下的介损值换算到( )℃。 B A.18 B.20 C.22 D.25 182.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提供套管油的化学和物理以及油色谱的试验数据,其油中水分不大于( )mg/L。 B A.5 B.10 C.15 D.20 183.50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高中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184.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变压器组装后,在储油柜顶部施加( )MPa的压力12h,应无渗漏。 D A.0.02 B.0.03 C.0.04 D.0.05 185.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储油柜应进行0.1MPa,( )h压力试验。 D A.3 B.6 C.9 D.12 186.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不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各绕组进行( )倍额定电流,持续4h的过电流试验。 B A.1 B.1.1 C.1.2 D.1.3 187.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对于进行温升试验的变压器,对( )绕组补充进行1.1倍额定电流,持续4h的过电流试验。 C A.高压 B.中压 C.低压 D.中性点 188.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外施工频耐压试验持续时间为( )。 A A.1min B.2min C.5min D.30min 189.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顺序为一次50%-70%、( )次100%、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C A.1 B.2 C.3 D.4 190.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线端雷电全波冲击试验,当变压器分接范围不大于正负( )%,变压器置于主分接试验。 B A.3 B.5 C.8 D.10 191.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用额定操作电压电动操作2个循环,然后将操作电压降到其额定值( )%,操作一个循环。 B A.80 B.85 C.90 D.95 192.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有载分接开关测量过渡电阻值,与出厂值比较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5 B.10 C.15 D.20 193.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变比的允许偏差在非额定分接时为正负( )%。 B A.0.5 B.1 C.1.5 D.2 194.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测量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95.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低电压小电流绕组短路阻抗测试,应该在额定分接用不大于400V的电压作三相测试,测量变压器在( )A下的短路阻抗。 D A.1 B.2 C.3 D.5 196.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超过初次空载损耗( )%及以上时,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不应通过。 B A.5 B.10 C.15 D.20 197.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负载损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198.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 A A.1 B.2 C.3 D.4 199.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MΩ。 C A.1000 B.3000 C.5000 D.8000 200.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极化指数(R600/R60)不应小于( )。 D A.1.2 B.1.3 C.1.4 D.1.5 201.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吸收比(R60/R15)不应小于( )。 B A.1.2 B.1.3 C.1.4 D.1.5 202.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低频段不小于( )。 D A.0.6 B.1 C.1.5 D.2 203.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高频段不小于( )。 A A.0.6 B.1 C.1.5 D.2 204.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三相绕组频响数据曲线纵向、横向以及综合比较的相关系数显示无明显变形,中频段不小于( )。 B A.0.6 B.1 C.1.5 D.2 205.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套管局部放电量在1.5Um/√3kV下不超过( )pC。 B A.5 B.10 C.15 D.20 206.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的试验顺序是:一次50%-70%、( )、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D A.一次90% B.三次90% C.一次100% D.三次100% 207.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电容值,并将测试温度下的介损值换算到( )℃。 B A.18 B.20 C.22 D.25 208.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提供套管油的化学和物理以及油色谱的试验数据,其油中水分不大于( )mg/L。 B A.5 B.10 C.15 D.20 209.11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高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210.220kV变压器出厂长时感应耐压试验,中压绕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A A.100 B.200 C.300 D.500 211.采取排油注氮保护装置的变压器应采用具有( )的气体继电器。 B A.联动功能的单浮球结构 B.联动功能的双浮球结构 C.单浮球结构 D.双浮球结构 212.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用额定操作电压电动操作2个循环,然后将操作电压降到其额定值( )%,操作一个循环。 B A.80 B.85 C.90 D.95 213.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有载分接开关测量过渡电阻值,与出厂值比较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5 B.10 C.15 D.20 214.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测量铁心对夹件及地、夹件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应使用2500V绝缘电阻表,允许的最小绝缘电阻是(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215.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低电压小电流绕组短路阻抗测试,应该在额定分接用不大于400V的电压作三相测试,测量变压器在( )A下的短路阻抗。 D A.1 B.2 C.3 D.5 216.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额定电压下的空载损耗超过初次空载损耗( )%及以上时,不应通过。 B A.5 B.10 C.15 D.20 217.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负载损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218.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1600kVA及以上的三相变压器,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219.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1600kVA及以上的三相变压器,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A A.1 B.2 C.3 D.4 220.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1600kVA及以下的三相变压器,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221.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 )MΩ。 C A.1000 B.3000 C.5000 D.8000 222.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极化指数(R600/R60)不应小于( )。 D A.1.2 B.1.3 C.1.4 D.1.5 223.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吸收比(R60/R15)不应小于( )。 B A.1.2 B.1.3 C.1.4 D.1.5 224.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tgδ不大于( )%。 D A.0.5 B.0.8 C.1 D.1.5 225.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连同套管对地及其余绕组间的介损、电容值,并将测试温度下的介损值换算到( )℃。 B A.18 B.20 C.22 D.25 226.B级绝缘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是( )℃。 D A.100 B.110 C.120 D.130 227.E级绝缘材料极限工作温度是( )℃。 C A.95 B.105 C.120 D.130 228.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要求待测设备外壳清洁、无( )。 C A.灰尘 B.水珠 C.覆冰 D.冰雪 229.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要求气体绝缘设备应处于( )气体压力状态。 A A.额定 B.规定 C.正常 D.标准 230.特高频测试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 )测试工作并撤离现场。 B A.终止 B.停止 C.中止 D.中断 231.特高频检测保证被测设备绝缘良好,防止( )触电。 A A.低压 B.中压 C.高压 D.超高压 232.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避开设备( )口或压力释放口。 B A.防炸 B.防爆 C.通风 D.通气 233.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使用同轴电缆的检测仪器在检测中应保持同轴电缆( )展开,并避免同轴电缆外皮受到刮蹭。 C A.全部 B.完整 C.完全 D.所有 234.在使用传感器进行特高频检测时,应戴绝缘( ),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 A A.手套 B.靴 C.帽 D.垫子 235.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内置式或外置式( )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信号放大器(可选)、数据处理单元、分析诊断单元等组成。 A A.特高频 B.超高频 C.高频 D.超声波 236.特高频检测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B A.允许 B.禁止 C.杜绝 D.防止 237.利用( )的盆式绝缘子处或内置式传感器,在断路器断口处、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导体连接部件等处均应设置测试点。 B A.内置 B.外露 C.固定 D.移动 238.特高频检测应按照设备接线图连接测试仪各部件,将传感器固定在盆式绝缘子( )封闭处。 B A.金属 B.非金属 C.有机物 D.玻璃 239.特高频检测中,按照设备接线图连接测试仪各部件,将传感器( )在盆式绝缘子非金属封闭处。 A A.固定 B.放置 C.紧贴 D.粘贴 240.特高频检测中,传感器应与盆式绝缘子紧密接触并在测量过程保持相对( ),并避开紧固绝缘盆子螺栓。 A A.静止 B.固定 C.稳定 D.稳固 241.特高频检测中,打开连接传感器的检测通道,观察检测到的信号,测试时间不少于( )秒。 D A.10 B.15 C.20 D.30 242.特高频检测中,干扰信号的抑制可采用关闭干扰源、( )外部干扰、软硬件滤波、避开干扰较大时间、抑制噪声、定位干扰源、比对典型干扰图谱等方法。 A A.屏蔽 B.关闭 C.抑制 D.避开 243.特高频检测中,记录三维检测图谱,在必要时进行( )图谱记录。每个位置检测时间要求30s,若存在异常,应出具检测报告。 B 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四维 244.特高频检测中,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 )检测时间并记录多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 B A.固定 B.延长 C.加长 D.缩短 245.特高频检测中,一般每个GIS间隔取( )点,对于较长的母线气室,可5~10米左右取一点,应保持每次测试点的位置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B A.1~2 B.2~3 C.3~4 D.4~5 246.特高频检测中,应将检测仪相关部件正确( )。 D A.连接 B.相连 C.联接 D.接地 247.特高频检测中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延长检测时间并记录多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接入( )。 C A.滤波器 B.分析诊断器 C.信号放大器 D.传感器 248.外置式特高频局部放电信号传感器安装方法为( )。 B A.紧贴GIS壳体 B.安装在GIS的非屏蔽位置,如观察孔、绝缘盆子 C.安装在GIS接地引线上 D.安装在GIS腔内开口处 249.特高频检测数据分析中,检测相邻间隔的信号,根据各检测间隔的幅值大小(即信号衰减特性)初步定位( )部位。 B A.放电 B.局放 C.故障 D.信号 250.特高频检测数据分析中,首先根据相位图谱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 )放电图谱特征或与背景或其他测试位置有明显不同。 C A.正常 B.标准 C.典型 D.异常 251.用特高频的方法进行检测时,必要时可使用工具把传感器绑置于绝缘盆子处进行长时间检测,时间不少于( )分钟,进一步分析峰值图形、放电速率图形和三维检测图形,综合判断放电类型。 C A.5 B.10 C.15 D.20 252.用特高频的方法进行检测时,用以下方法排除外界环境干扰:将传感器放置于绝缘盆子上检测信号与在空气中检测信号进行比较,若一致并且信号( ),则基本可判断为外部干扰。若不一样或( ),则需进一步检测判断。 D A.变小、不变 B.变大、不变 C.不变、变大 D.变小、变大 253.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检测相邻间隔的信号,根据各检测间隔的( )(即信号衰减特性)初步定位局放部位。 A A.幅值大小 B.相位关系 C.频率差 D.衰减大小 25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系统。 C A.5 B.10 C.15 D.20 255.特高频GIS局放检测仪传感器及放大器的频带宽度可能为( )。 B A.10kHz-100kHz B.300MHz-1.5GHz C.100kHz-10MHz D.1GHz-10GHz 256.特高频检测频率范围:通常选用300MHz到( )MHz之间的某个子频段。 C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257.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灵敏度:( )。 C A.35dBmV B.50dBmV C.65dBmV D.85dBmV 258.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频率范围:通常选用( )之间的某个子频段,典型的如400MHz~1500MHz。 B A.200MHz到2000MHz B.300MHz到3000MHz C.400MHz到4000MHz D.250MHz到2500MHz 259.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检测灵敏度要求为( )dBmV。 C A.50 B.60 C.65 D.70 260.特高频检测可用外施高压电源进行同步,并可通过( )的方式,对测量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 A A.移相 B.换相 C.同相 D.同步 261.特高频检测仪宜具备放电类型( )功能。宜具备模式识别功能的仪器应能判断GIS中的典型局部放电类型(自由金属颗粒放电、悬浮电位体放电、沿面放电、绝缘件内部气隙放电、金属尖端放电等),或给出各类局部放电发生的可能性,诊断结果应当简单明确。 C A.判别 B.判断 C.识别 D.诊断 262.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仪器应具备抗( )干扰的功能。 B A.内部 B.外部 C.表面 D.全面 263.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要求可显示信号( )大小。 A A.幅值 B.幅度 C.强度 D.干扰 264.断路器出厂验收,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小于( )μL/L。 D A.100 B.150 C.200 D.250 265.断路器出厂验收,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小于( )μL/L。 B A.100 B.150 C.200 D.250 266.断路器出厂验收时,断路器密封试验中泄漏值的测量应在断路器充气( )h后进行。 D A.1 B.3 C.12 D.24 267.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当操作电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 )时,断路器分闸装置不应脱扣。 C A.0.1 B.0.2 C.0.3 D.0.4 268.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断路器合闸弹簧储能时间应满足制造厂要求,合闸操作后应在( )s内完成储能。 B A.10 B.20 C.30 D.40 269.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控制回路绝缘电阻测试是用( )兆欧表进行绝缘试验,且绝缘电阻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C A.10V B.100V C.1000V D.10000V 270.断路器出厂验收要求,真空断路器分闸反弹幅度不应超过额定开距的( )。 B A.0.1 B.0.2 C.0.3 D.0.4 271.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时,操作电压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 )%,断路器合闸装置应可靠动作。 B A.80110 B.85110 C.80100 D.85100 272.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在1.2倍额定相电压下局放量应满足设备厂家技术要求,但不大于( )。 B A.1pC B.5pC C.10pC D.15pC 273.断路器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 )。 B A.0.001 B.0.005 C.0.01 D.0.015 274.断路器主回路电阻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 )的直流压降法进行测量。 C A.1A B.10A C.100A D.1000A 275.使用1000V兆欧表进行测试,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且不低于( )MΩ。 C A.1 B.5 C.10 D.15 276.断路器交接试验,SF6气体纯度不低于( )%。 C A.99.6 B.99.7 C.99.8 D.99.9 277.断路器交接试验,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小于( )μL/L。 D A.100 B.150 C.200 D.250 278.断路器交接试验,弹簧、液压操动机构合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范围内,应可靠动作。 C A.80%~110% B.80%~120% C.85%~110% D.85%~120% 279.断路器交接试验,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MΩ。 D A.1 B.2 C.5 D.10 280.断路器交接试验,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极间绝缘电阻不应低于( )MΩ。 C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281.断路器交接试验,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电容值的偏差应在额定电容值的正负( )%范围内。 C A.2 B.3 C.5 D.10 282.断路器交接试验,分闸装置在电压小于额定值的( )%时,不应分闸。 A A.30 B.35 C.40 D.45 283.断路器交接试验,分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交流)应可靠动作。 C A.80%~110% B.80%~120% C.85%~110% D.85%~120% 284.断路器交接试验,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 )%。 A A.0.5 B.1 C.1.5 D.2 285.断路器交接试验,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小于( )μL/L。 B A.100 B.150 C.200 D.250 286.断路器交接试验,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及以上不应大于( )ms。 C A.1 B.2 C.3 D.4 287.断路器交接试验,主回路电阻测量应采用电流不小于( )A的直流压降法。 C A.50 B.80 C.100 D.200 288.断路器交接试验,主回路电阻测量值不得超过( )%出厂值。 B A.110 B.120 C.130 D.140 289.断路器密封试验是采用灵敏度不低于( )(体积比)的检漏仪对断路器各密封部位、管道接头等处进行检测。 C A.1×10-2 B.1×10-4 C.1×10-6 D.1×10-8 290.进行特高频局放检测时,当现场存在明显的背景干扰时,应采用( )措施抑制外部干扰信号的耦合。 B A.高通滤波器 B.加装屏蔽带 C.方向排除法 D.定位法 291.波形相对固定,幅值稳定,没有工频相关性,不具有相位特征,有特定的重复频率。这更像是特高频检测时哪种干扰信号的特征( )。 A A.手机干扰 B.雷达干扰 C.日光灯干扰 D.发动机干扰 292.放电次数较多,放电幅值分散性小,时间间隔均匀。放电的极性效应非常明显,通常仅在工频相位的负半周出现。这更像是特高频检测时哪种局部放电类型的特征( )。 D A.自由颗粒放电 B.悬浮电位体放电 C.沿面放电 D.金属尖端放电 29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接地引线(或被检电缆本体)上无其他( )。 A A.耦合回路 B.作业 C.并联电路 D.干扰源 294.电力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 )电流传感器、相位信息传感器、信号采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数据处理终端和显示交互单元等构成。 B A.超声波 B.高频 C.超高频 D.特高频 295.高频局放检测应确认被测设备( )接地良好,无开路风险。 C A.一次 B.二次 C.末屏 D.外壳 296.进行高频局放检测时,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C A.应当 B.不宜 C.禁止 D.允许 297.高频局放检测原理:当局部放电在电力设备很小的范围内发生时,局部击穿过程很快,将产生很陡的( )。 C A.工频电流 B.工频电压 C.脉冲电流 D.脉冲电压 298.高频局放检测原理:通过在电力设备的接地线上安装高频电流传感器和( )信息传感器,从局部放电产生的磁场中耦合能量,再经线圈转化为电信号的方式,可以检测判断电力设备中的局部放电缺陷。 A A.相位 B.幅值 C.峰值 D.频率 299.高频局部放电,根据不同的电力设备及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保持每次测试点的( )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D A.地点 B.高度 C.方向 D.位置 300.高频局部放电,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延长检测时间并记录( )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 C A.1 B.2 C.3 D.5 301.高频局部放电测试背景噪声时,测试前将仪器调节到( )量程。 B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标准 30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开始测试,打开连接传感器的检测通道,观察检测到的信号。测试时间不少于( )秒。 D A.30 B.40 C.45 D.60 303.在设备末屏接地端(包括变压器铁心、避雷器接地引下线等)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和相位信息传感器,设备( )应与传感器的标注要求一致。 B A.安装方向 B.电流方向 C.运动方向 D.电压方向 304.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若检测到有局部放电特征的信号,当放电幅值较小时,判定为( )信号。 B A.正常 B.异常 C.缺陷 D.严重 305.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分析时,首先根据( )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典型放电图谱特征或与背景或其他测试位置有明显不同。 A A.相位图谱 B.正常图谱 C.放电图谱 D.缺陷图谱 306.通过在较长的时间内多次测量同一设备的局部放电信号,跟踪设备的绝缘状态劣化趋势,这种方法为( )。 B 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 C.同类比较 D.趋势分析 307.同一类设备局部放电信号的( )对比:相似设备在相似环境下检测得到的局部放电信号,其测试幅值和测试谱图应相似。 A A.横向 B.纵向 C.历史 D.出厂 308.同一设备历史数据的( )对比:通过在较长的时间内多次测量同一设备的局部放电信号,可以跟踪设备的绝缘状态劣化趋势。 B A.横向 B.纵向 C.历史 D.出厂 309.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每个检测部位应记录不少于( )张三维图谱,且应尽量在减少外界干扰的情况下。 B A.2 B.3 C.4 D.5 310.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在检测到最大局放信号处,存储不少于( )组二维图谱,便于信号诊断分析。 B A.1 B.2 C.3 D.4 311.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A A.80% B.85% C.90% D.95% 31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目标及环境的温度不宜低于( )。 A A.5ºC B.10ºC C.15ºC D.20ºC 313.高频电流传感器需有较强的抗( )的磁饱和能力。 A A.工频 B.异频 C.高频 D.特高频 314.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灵敏度:小于等于( )。 B A.-10dB/10pC B.-100dB/10pC C.-100dB/100pC D-10dB/100pC 315.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频率范围通常选用( )。 C A.1MHz到10MHz B.1MHz到10MHz C.3MHz到30MHz D.1MHz到30MHz 316.高频局部放电电池要求充满电后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小时。 C A.2 B.4 C.6 D.8 317.高频局部放电仪,宜具备模式识别功能的仪器应能判断( )中的典型局部放电类型(自由金属颗粒放电、悬浮电位体放电、沿面放电、绝缘件内部气隙放电、金属尖端放电等),或给出各类局部放电发生的可能性,诊断结果应当简单明确。 B A.感性设备 B.容性设备 C.变压器 D.电流互感器 318.组合电器出厂试验,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应进行不少于( )次的机械操作试验。 B A.100 B.200 C.300 D.400 319.组合电器出厂试验,套管在1.5Um/√3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B A.5 B.10 C.15 D.20 320.组合电器出厂验收,要求在试验电压下单个绝缘件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 )pC。 C A.1 B.2 C.3 D.5 321.组合电器出厂主回路电阻试验,测量所用电流应等于或高于直流( )A。 B A.50 B.100 C.150 D.200 322.组合电器出厂主回路交流电压试验,126kV设备施加( )kV电压。 C A.210 B.220 C.230 D.240 323.组合电器出厂主回路交流电压试验,252kV设备施加( )kV电压。 B A.450 B.460 C.470 D.480 324.组合电器出厂主回路交流电压试验,550kV设备施加( )kV电压。 C A.720 B.730 C.740 D.750 325.组合电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中,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无要求时按下述要求进行:1.5Um/√3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B A.5 B.10 C.15 D.20 326.252kV及以上组合电器设备应在1.2/50μs标准下进行正负极性各( )次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协议要求。 B A.2 B.3 C.4 D.5 327.组合电器雷电冲击耐压试验,252kV及以上设备应在( )μs标准下进行正负极性各3次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协议要求。 B A.1.1/50 B.1.2/50 C.1.3/50 D.1.4/50 328.组合电器交接试验,5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组合电器的交流耐压值应不低于出厂的( )%。 C A.70 B.80 C.90 D.100 329.组合电器交接试验,72.5~363kV组合电器的交流耐压值应为出厂值的( )%。 D A.70 B.80 C.90 D.100 330.组合电器交接试验,无灭弧分解物的气室SF6气体湿度(20℃的体积分数)应不大于( )μL/L。 D A.100 B.150 C.200 D.250 331.组合电器交接试验,有灭弧分解物的气室SF6气体湿度(20℃的体积分数)应不大于( )μL/L。 B A.100 B.150 C.200 D.250 332.组合电器交接试验,主回路电阻试验应注意与出厂值的比较,不得超过出厂实测值的( )%。 B A.110 B.120 C.130 D.140 333.一般出现在电压周期中的第一和第三象限,正负半周均有放电,放电脉冲较密且大多对称分布。这是哪种高频局放的放电图谱特征( )。 B A.电晕放电 B.内部放电 C.沿面放电 D.干扰信号 334.一般在一个半周出现的放电脉冲幅值较大、脉冲较稀,在另一半周放电脉冲幅值较小、脉冲较密。这是哪种高频局放的放电图谱特征( ) C A.电晕放电 B.内部放电 C.沿面放电 D.干扰信号 335.通过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检测到的背景噪声幅值较小、无( )频率相关性(1个工频周期出现1次/2次放电信号),不会掩盖可能存在的局部放电信号,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 C A.45Hz/55Hz B.55Hz/65Hz C.50Hz/100Hz D.100Hz/200Hz 336.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的测试点应在出厂及第( )次测试时进行标注,以便今后的测试及比较。 A A.1 B.2 C.3 D.4 337.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D A.3 B.4 C.5 D.2 338.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 )的相关要求,检修人员填写变电站第二种工作票,运维人员使用维护作业卡。 B A.《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输电部分)》 B.《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配电部分)》 D.《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部分)》 339.超声波局放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准在SF6设备( )附近停留。 C A.气压表 B.充气口 C.防爆口 D.避雷器 340.超声波检测仪中,“飞行模式”能够反映自由微粒( )。 B A.相位分布情况 B.运动轨迹 C.发生时间间隔 D.信号波形 341.超声波检测仪中,“时域模式”能够显示信号幅值大小及( )。 D A.相位分布情况 B.运动轨迹 C.发生时间间隔 D.信号波形 342.超声波检测仪中,“特征指数模式”能够反映超声波信号( )。 C A.相位分布情况 B.运动轨迹 C.发生时间间隔 D.信号波形 343.超声波检测仪中,“相位模式”能够反映超声波信号( )。 A A.相位分布情况 B.运动轨迹 C.发生时间间隔 D.信号波形 344.超声波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线性度误差:不大于( )。 D A.±5% B.±10% C.±15% D.±20% 345.超声波局部放电飞行模式图谱主要用来分析哪种缺陷( )。 A A.自由颗粒 B.悬浮放电 C.尖端放电 D.空穴放电 346.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对于非接触方式的超声波检测仪,一般在( )范围内。 B A.20kHz~40kHz B.20kHz~60kHz C.20kHz~80kHz D.20kHz~100kHz 347.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均值灵敏度一般不小于( )dB[V/(m/s)]。 A A.40 B.50 C.60 D.70 348.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稳定性: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仪连续工作1小时后,注入恒定幅值的脉冲信号时,其响应值的变化不应超过( )。 C A.±5% B.±10% C.±20% D.±25% 349.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线性度误差:不大于( )。 C A.±5% B.±10% C.±20% D.±25% 350.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的检测频带:用于SF6气体绝缘电力设备的超声波检测仪,一般在( )范围内。 C A.20kHz~40kHz B.20kHz~60kHz C.20kHz~80kHz D.20kHz~100kHz 351.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一般由超声波传感器、前置信号放大器(可选)、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等组成,为实现对( )目标的检测,宜配备超声波传感器专用的绝缘支撑杆。 A A.高处 B.低处 C.远处 D.近处 352.超声波局部放电仪,采用可充电电池供电,充电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充满电单次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 )小时。 B A.2 B.4 C.6 D.8 353.超声波局部放电仪宜具备内、外同步功能,从而在“( )”下对检测信号进行观察和分析。 A A.相位模式 B.飞行模式 C.特征指数模式 D.连续模式 354.超声波局放电检测仪基本功能不包括有( )。 D A.应具备抗外部干扰的功能 B.测试数据存储和导出 C.具备报警阈值设置和告警指示功能 D.充满电单次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6小时 355.局部放电超声波检测仪连续工作1小时后,注入恒定幅值的脉冲信号时,其响应值的变化不应超过( )。 D A.±25% B.±10% C.±15% D.±20% 356.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为准确进行( )相关性分析,可利用具有与运行设备相同相位关系的电源引出同步信号至检测仪器进行相位同步。 A A.相位 B.相角 C.频率 D.幅值 357.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在显示界面观察检测到的信号,观察时间不低于( )秒,如果发现信号有效值/峰值无异常,50Hz/100Hz频率相关性较低,则保存数据,继续下一点检测。 C A.5 B.10 C.15 D.20 358.检测点间隔应小于检测仪器的有效检测范围,测量时测点应选取于气室侧( )。 B A.上方 B.下方 C.左方 D.右方 359.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面均匀涂抹( ),施加适当压力紧贴于壳体外表面以尽量减小信号衰减,检测时传感器应与被试壳体保持相对静止。 A A.专用检测耦合剂 B.酒精 C.绝缘油 D.普通玻璃胶 360.对同一GIS间隔A、B、C三相断路器气室同一位置的局部放电图谱对比,以帮组判断是否有放电。这种分析方法是( )。 A 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 C.综合分析 D.趋势分析 361.跟踪设备的绝缘状态劣化趋势,如果测量值有明显增大或出现典型局部放电图谱,可判断此测试部位存在异常。这种分析方法是( )。 B 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 C.综合分析 D.趋势分析 362.借助其它检测仪器(如特高频局放检测仪、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对异常信号进行分析,并判断放电类型,根据不同的判据对被测设备进行危险性评估。这种分析方法是( )。 C A.横向对比 B.纵向对比 C.综合分析 D.趋势分析 363.隔离开关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值测量,应采用电流不小于( )A的直流压降法。 A A.100 B.200 C.300 D.400 364.隔离开关竣工(预)验收,隔离开关( )进行绝缘子超声波探伤,探伤结果合格。 C A.单个 B.全部 C.逐个 D.选择 365.隔离开关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值测试值不应大于出厂值的( )倍。 B A.1.1 B.1.2 C.1.3 D.1.4 366.dBmV用于表征相对于基准值为( )局部放电量dB量值的表示法。 B A.0mV B.1mV C.10mV D.20mV 367.超声波局放检测时,强度为0dBmV的信号,相当于( )V。 D A.1 B.0.1 C.0.01 D.0.001 368.超声波局放检测中,某一信号的实际幅值为10mV,则其分贝值为( )dBmV。 D A.0 B.1 C.10 D.20 369.在GIS超声波局测时,当检测出50Hz频率相关性高,100Hz频率相关性低,该缺陷类型可能为( )。 C A.自由颗粒 B.悬浮放电 C.电晕放电 D.机械振动 370.在用单传感器进行GIS超声波定位时,可通过调整测量频带的方法,将带通滤波器测量频率从100kHz减小到50kHz,如果信号幅值明显减小,则缺陷位置应在( )上;信号水平基本不变,则缺陷位置应在( )上。 A A.壳体中心导体 B.中心导体壳体 C.壳体壳体 D.中心导体中心导体 371.在用单传感器进行GIS超声波定位时,如果信号水平的最大值在罐体表面周线方向的较大范围出现,则缺陷位置应在( )上;如果最大值在一个特定点出现,则缺陷位置应在( )上。 B A.壳体中心导体 B.中心导体壳体 C.壳体壳体 D.中心导体中心导体 372.开关柜出厂试验,12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B A.1 B.2 C.3 D.4 373.开关柜出厂试验,40.5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C A.1 B.2 C.3 D.4 374.开关柜出厂试验,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MΩ。 A A.10 B.20 C.30 D.40 375.开关柜出厂试验,合闸装置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范围内,应可靠动作。 C A.80%~110% B.80%~120% C.85%~110% D.85%~120% 376.开关柜出厂试验,开关柜中所有绝缘件装配前均应进行局放检测,单个绝缘件局部放电量不大于( )pC。 C A.1 B.2 C.3 D.5 377.开关柜出厂试验,要求当操作机构电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 )%时,分闸装置不应脱扣。 C A.10 B.20 C.30 D.40 378.开关柜交接试验,12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B A.1 B.2 C.3 D.4 379.开关柜交接试验,40.5kV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 )ms。 C A.1 B.2 C.3 D.4 380.开关柜交接试验,SF6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在SF6气压为额定值时进行,试验电压按出厂试验电压的( )%。 D A.70 B.80 C.90 D.100 381.开关柜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测量值与出厂值进行对比,不得超过( )%出厂值。 B A.110 B.120 C.130 D.140 382.开关柜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试验采用电流不小于( )A的直流压降法,测量值不大于厂家规定值。 A A.100 B.200 C.300 D.400 383.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对于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合成薄膜式的电流互感器,10kV~Um√3电压下介质损耗因数tanδ不大于( )。 C A.0.001 B.0.002 C.0.0025 D.0.003 384.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油浸式电流互感器在1.2Um/√3下局放量不大于( )pC。 A A.5 B.10 C.15 D.20 385.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386.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 )%。 B A.5 B.10 C.20 D.30 387.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电流互感器六氟化硫气体水含量(质量分数)应不大于( )。 B A.0.000001 B.0.000005 C.0.00001 D.0.00005 388.电流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的出厂值:初值差不超过-50%,且大于( )。 B A.2000MΩ B.3000MΩ C.5000MΩ D.10000MΩ 389.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和( )的差异不宜大于10%。 C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初值 390.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110-220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C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391.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 )电流互感器应进行老练试验。 A A.SF6绝缘 B.油浸式 C.干式 D.浇住式 392.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110kV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应不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393.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220kV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应不大于( )%。 B A.0.5 B.0.6 C.0.7 D.0.8 394.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35kV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应不大于( )%。 D A.1 B.1.5 C.2 D.2.5 395.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500kV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应不大于( )%。 A A.0.5 B.0.6 C.0.7 D.0.8 396.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干式电流互感器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20℃)应不大于( )%。 A A.0.5 B.0.6 C.0.7 D.0.8 397.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交流耐压试验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 B A.70 B.80 C.90 D.100 398.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末屏(电容型)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宜低于( )。 A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399.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绕组的绝缘电阻不宜低于( )。 A A.1000 B.3000 C.5000 D.10000 400.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值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大于( )%。 A A.10 B.20 C.30 D.40 401.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油浸式互感器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110(66)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 )h。 A A.24 B.36 C.48 D.72 402.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油浸式互感器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220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 )h。 C A.24 B.36 C.48 D.72 403.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油浸式互感器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500kV设备静置时间不小于( )h。 D A.24 B.36 C.48 D.72 404.SF6湿度检测,新投运测一次,若接近注意值,( )之后应再测一次。 C A.1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1年 405.SF6湿度检测对待测设备要求充气完毕静置( )小时后进行SF6湿度检测。 C A.12 B.18 C.24 D.36 406.SF6湿度检测时,当气体压力明显下降时应( )。 C A.立马更换气体压力表 B.定期检测 C.定期跟踪测量气体湿度 D.定期更换 407.SF6湿度检测时,新充(补)气( )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D A.12h B.24h C.36h D.48h 408.SF6湿度检测时,SF6断路器(开关)或GIS开关设备进行操作时,禁止检测人员在其( )上进行工作。 D A.气体管道 B.气体管路 C.二次线缆 D.外壳 409.SF6湿度检测时,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在室外进行该项工作。 B A.4 B.5 C.6 D.8 410.SF6湿度检测时,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1 B.2 C.3 D.4 411.SF6湿度检测时,设备安装在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进入设备安装室前应先通风( )min,并应保证在15min内换气一次。 C A.5~10 B.10~15 C.15~20 D.20~30 412.SF6湿度检测时,设备内SF6气体不准向大气排放,应采取( )回收措施,经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准再使用。回收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侧。 B A.纯化 B.净化 C.收集 D.处理 413.SF6湿度检测时,应认真检查气体管路、检测仪器与设备的连接,防止气体泄漏。室内或必要时检测人员应佩戴( )。 A A.安全防护用具 B.口罩 C.面罩 D.防毒面具 414.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检查被测设备SF6气体逆止阀恢复状态,用便携式SF6气体检漏仪对SF6气体接口逆止阀进行检漏,确认( )旋上保护盖帽。 B A.有泄漏 B.无泄漏 C.无遗漏 D.无问题 415.SF6气体湿度检测标准新充气后,电缆箱及其他(SF6绝缘变压器)( )。 D A.≤150μL/L B.≤250μL/L C.≤125μL/L D.≤220μL/L 416.SF6气体湿度检测标准新充气后,箱体及开关(SF6绝缘变压器)( )。 C A.≤150μL/L B.≤250μL/L C.≤125μL/L D.≤220μL/L 417.SF6气体湿度检测标准新充气后无电弧分解物的气室( )。 B A.≤150μL/L B.≤250μL/L C.≤125μL/L D.≤220μL/L 418.SF6湿度检测中由于环境温度对设备中气体湿度有明显的影响,测量结果应折算到( )℃时的数值。 A A.20 B.25 C.15 D.75 419.SF6湿度检测时,SF6湿度检测时阻容式湿度计测量范围应满足( )。 B A.0℃至-40℃ B.0℃至-60℃ C.0℃至40℃ D.0℃至60℃ 420.SF6湿度检测时,测量管路和接头与设备连接前,各接头和管路部分可用( )以上的吹风机。 B A.250W B.500W C.1000W D.1500W 421.SF6湿度检测时,冷凝式露点仪的测量露点范围在环境温度为20℃时,应满足( )。 A A.0℃至-60℃ B.0℃至-80℃ C.0℃至60℃ D.0℃至80℃ 422.SF6湿度检测时,要求测量管道内壁应光滑清洁,不允许使用高弹性材料管道,测量长度一般不超过( )。 C A.4m B.5m C.6m D.7m 423.SF6湿度检测时,要求温度计应具有流量调节功能,不超过( )L/min。 B A.0.5 B.1 C.1.5 D.2 424.冷凝式露点仪的测量露点范围在环境温度为20℃时,应满足0℃至-60℃,其测量误差不超过( )。 C A.±0.2℃ B.±0.5℃ C.±0.6℃ D.±0.8℃ 425.SF6湿度检测时,环境温度应高于气样露点温度至少( ),否则要对整个取样系统以及仪器排气口的气路系统采取升温措施,以免因冷壁效应而改变气样的湿度或造成冷凝堵塞。 B A.2℃ B.3℃ C.4℃ D.5℃ 426.SF6湿度检测环境温度应高于气样露点温度至少( )℃,否则要对整个取样系统以及仪器排气口的气路系统采取升温措施,以免因冷壁效应而改变气样的湿度或造成冷凝堵塞。 C A.2;冷壁效应 B.3;冷缺效应 C.3;冷壁效应 D.2;冷缺效应 427.SF6湿度检测冷凝式露点仪采用( )的取样方法。 A A.导入式 B.导出式 C.压迫式 D.冷却式 428.SF6湿度检测时,当含湿量较高(500μL/L以上)或不宜采用( )时,可采用改变流量法确定仪器本底值。 C A.电解法 B.露点法 C.干燥法 D.阻容法 429.SF6湿度检测时,气样流经分子筛或五氧化二磷干燥器后导入仪器,并按规定的流量吹洗(同时电解)至达到低而稳定的数值,即为仪器的( )(通常可达5μL/L以下)。 C A.基值 B.最小值 C.本底值 D.稳定值 430.SF6湿度检测时,把测量流量准确调定在仪器规定的数值(通常为100L/min),调节旁通流量约为1L/min,在仪器示值稳定至少( )时间常数后读数。 B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431.SF6湿度检测采用的露点法要求在不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 )露点。 B A.2℃ B.3℃ C.4℃ D.5℃ 432.SF6湿度检测采用的露点法中,测量完毕后,用干燥氮气(N2)吹扫仪器( )min后,关闭仪器,封好仪器气路进出口备用。 C A.5~10 B.10~15 C.15~20 D.20~30 433.SF6湿度检测的露点法的精密度测试对于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再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 )℃露点。 A A.1 B.2 C.3 D.4 434.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测量完毕后,用干燥( )吹扫仪器15~20min后,关闭仪器,封好仪器气路进出口备用。 A A.氮气 B.氧气 C.空气 D.氦气 435.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当气样含有少量破坏性组分或清洁度较差以及湿度高于( )μL/L时,宜采用间歇测量法。 C A.300 B.400 C.500 D.600 436.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当气样湿度超过仪器测量上限时,可( )测量流量进行测量。 A A.降低 B.升高 C.扩大 D.缩小 437.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水分含量应( )。 C A.小于等于30mg/L B.小于等于25mg/L C.小于等于20mg/L D.小于等于15mg/L 438.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击穿电压应( )。 B A.大于等于40kV B.大于等于35kV C.大于等于30kV D.大于等于25kV 439.500kV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击穿电压应( )。 B A.大于等于70kV B.大于等于60kV C.小于等于70kV D.小于等于60kV 440.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应进行空载电流测量,与型式试验对应结果差异不大于( )。 A A.0.3 B.0.4 C.0.35 D.0.2 44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对完整的SF6电压互感器进行,年漏气率小于等于( )。 C A.0.001 B.0.002 C.0.005 D.0.006 442.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容量与设计值偏差不超过( )%。 A A.±2 B.±3 C.±4 D.±5 443.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中性点接地系统油浸式电压互感器在Um下局放量不大于( )。 B A.5 B.10 C.20 D.50 444.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要求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tanδ(90℃)%在注入电气设备后应( )。 C A.大于等于0.007 B.大于等于0.005 C.小于等于0.007 D.小于等于0.005 445.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要求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tanδ(90℃)%在注入电气设备前应( )。 D A.大于等于0.006 B.大于等于0.005 C.小于等于0.006 D.小于等于0.005 446.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110(66)kV及以上电磁式应满足:串级式:介损因数( );非串级式:介损因数( )。 A A.小于等于0.02,小于等于0.005 B.小于等于0.05,小于等于0.005 C.小于等于0.02,小于等于0.002 D.小于等于0.05,小于等于0.002 447.110(66)kV电压互感器油浸式设备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不小于( )。 C A.12h B.16h C.24h D.28h 448.110kV及以下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绝缘油水分含量( )。 C A.小于等于10mL/L B.小于等于15mL/L C.小于等于20mL/L D.小于等于25mL/L 449.330kV及以上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绝缘油水分含量( )。 D A.小于等于7mL/L B.小于等于8mL/L C.小于等于9mL/L D.小于等于10mL/L 450.35kV及以下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注入设备的新油击穿电压应满足( )。 D A.大于等于20kV B.大于等于25kV C.大于等于30kV D.大于等于35kV 451.50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要求注入设备的新油击穿电压应满足( )。 D A.大于等于30kV B.大于等于40kV C.大于等于50kV D.大于等于60kV 452.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100%电压测量点,励磁电流不大于出厂试验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测量值( )%。 C A.10 B.20 C.30 D.40 45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交接试验验收一次绕组直流电阻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大于( )。 D A.0.07 B.0.08 C.0.09 D.0.1 454.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曲线测量中,对于100%电压测量点,励磁电流不大于出厂试验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测量值( )。 C A.0.1 B.0.2 C.0.3 D.0.4 455.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曲线测量中,同批次、同型号、同规格电压互感器此点的励磁电流不宜相差( )。 C A.0.1 B.0.2 C.0.3 D.0.4 456.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曲线测量中测量点电压为110%,120%时,其励磁电流增值小于( )。 D A.1.2 B.1.3 C.1.4 D.1.5 457.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应满足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A A.±2 B.±3 C.±4 D.±5 458.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油纸绝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介损因数不大于( )。 C A.0.002 B.0.003 C.0.005 D.0.008 459.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验收标准要求二次绕组之间及对外壳进行2kV,1min耐压,N点耐压电压( )。 B A.大于等于2kV B.大于等于3kV C.大于等于4kV D.大于等于5kV 460.电压互感器进行交接试验验收中,用于非关口计量的,( )的电压互感器,宜进行误差测量。 B A.10kV及以上 B.35kV及以上 C.110kV及以上 D.220kV及以上 461.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SF6气体在充入电气设备( )后方可进行检测。 B A.12h B.24h C.36h D.48h 46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灭弧气室的检测时间应在设备正常开断额定电流及以下电流( )后。 D A.12h B.24h C.36h D.48h 463.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在室外进行该项工作;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C A.3;3 B.4;2 C.5;2 D.5;3 464.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应认真检查气体管路、检测仪器与设备的连接,并选择适当接头,防止气体泄漏,必要时检测人员应佩戴( )。 B A.防毒面具 B.安全防护用具 C.口罩 D.正压空气呼吸器 465.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压力( )造成气体管路、试验设备、检测仪器损坏。 C A.突然 B.忽然 C.突变 D.骤然 466.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测人员和( )应避开设备取气阀门开口方向,难以避开的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取气造成设备内气体大量泄漏及发生其它意外。 A A.检测仪器 B.试验仪器 C.检验仪器 D.试验设备 46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根据检测仪操作说明书的要求判定检测结束时间,记录检测结果,重复检测( )。 A A.两次 B.3次 C.4次 D.5次 468.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 )或H2S气体含量大于10μL/L时,应在本次检测结束后立即用SF6新气对检测仪进行吹扫,至仪器示值为零。 C A.CO2 B.CO C.SO2 D.SO3 469.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SO2或H2S气体含量大于( )时,应在本次检测结束后立即用SF6新气对检测仪进行吹扫,至仪器示值为零。 B A.5μL/L B.10μL/L C.12μL/L D.15μL/L 470.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检测时,用气体管路不宜超过( ),保证接头匹配、密封性好。不得发生气体泄漏现象。 C A.3m B.4m C.5m D.6m 471.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前,应检查测量仪器电量,若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用高纯度( )冲洗检测仪器,直至仪器示值稳定在零点漂移值以下,对有软件置零功能的仪器进行清零。 D A.CO2 B.空气 C.氮气 D.SF6 47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检测仪应在检测合格报告有效期内使用,需( )进行校验。 A A.每年 B.2年 C.3年 D.4年 473.被测气体与检测管内填充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化合物,引起指示剂颜色变化,根据( )变化指示长度得到备测气体所测组分的含量。 C A.形状 B.形态 C.颜色 D.体积 474.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气体检测管检测时被测气体与检测管内填充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特定的化合物,引起( )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指示长度得到备测气体所测组分的含量。 B A.化学试剂 B.指示剂 C.溶剂 D.酒精 475.当采用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法的气相色谱法时,气相色谱是以惰性气体(载气)为流动相,以固体吸附剂或涂渍有固定液的固体载体为固定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配合热导检测器(TCD),检测出被测气体中的( )含量。 D A.惰性气体 B.SF6 C.CO2 D.CF4 476.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取两次重复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检测结果,所得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1位有效数字。 A A.最终 B.最后 C.开始 D.原始 47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结果中,SF6电气设备的分解物控制指标(20℃):二氧化硫≤( )(μL/L);硫化氢≤( )(μL/L)。 D A.0.5,0.5 B.0.5,1 C.1,0.5 D.1,1 478.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法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法时,检测用气体管路应使用聚四氟乙烯管(或其它不吸附SO2和H2S气体的材料),壁厚不小于( )。 A A.1mm B.1.5mm C.2mm D.3mm 479.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时,对SO2和H2S气体的检测量程应不低于100μL/L,CO气体的检测量程应不低于( )。 C A.300μL/L B.400μL/L C.500μL/L D.800μL/L 480.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时,检测时所需气体流量应不大于( )/min,响应时间应不大于60s。 D A.100mL B.150mL C.200mL D.300mL 481.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时,最小检测量应不大于( )μL/L。 C A.0.3 B.0.4 C.0.5 D.0.6 482.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对SO2和H2S气体的检测量程应不低于( )。 B A.50μL/L B.100μL/L C.200μL/L D.300μL/L 483.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电化学法传感器检测法时,气体管路连接用接头内垫宜用( )垫片,接头应清洁,无焊剂和油脂等污染物。 A A.聚四氟乙烯 B.聚四氯乙烯 C.聚四氯化碳 D.聚乙烯 484.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气相色谱检测法时,氦气(He)的体积分数不低于( )。 C A.0.999 B.0.9999 C.0.99999 D.0.999999 485.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气体检测管检测时,从检测管色柱所指示的刻度上,读取被测气体中所测组分指示刻度的( )。 D A.中间值 B.平均值 C.最小值 D.最大值 486.色谱仪标定采用( ),在色谱仪工作条件下,用CH4标准气体进样标定。 B A.外标法,CH4 B.外标法,CF4 C.内标法,CH4 D.内标法,CF4 48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气相色谱检测法,将色谱仪六通阀置于取样位置,连接设备取气阀门与色谱仪取样口。按照色谱仪使用条件,( )设备阀门,控制流量,冲洗定量管及取样气体管路约1min后。 A A.打开 B.开启 C.关闭 D.闭合 488.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完毕后,( )设备至检测前状态。 B A.复原 B.恢复 C.检修 D.维护 489.避雷器出厂试验,110kV电压等级避雷器本体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C A.1000 B.2000 C.2500 D.3000 490.避雷器出厂试验,35kV电压等级避雷器本体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A A.1000 B.2000 C.2500 D.3000 491.避雷器出厂试验,500kV电压等级系统避雷器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μA。 A A.50 B.100 C.150 D.200 492.避雷器出厂试验,500kV及以上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最大不均匀系数不大于( )。 A A.1.1 B.1.2 C.1.3 D.1.4 493.避雷器出厂试验,密封试验若采用热机试验或水煮试验,试验后试品外套部分不应有开裂或脱落现象,且试验前后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直流1mA参考电压变化不大于( )%。 B A.2 B.5 C.8 D.10 494.避雷器出厂试验,在1.05倍持续运行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C A.2 B.5 C.10 D.20 495.避雷器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 )mm2,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0.2%。 B A.2 B.5 C.10 D.20 496.避雷器出厂试验验收,避雷器法兰浇注处应涂抹( )。 A A.防水密封胶 B.憎水涂料 C.防锈漆 D.玻璃胶 497.避雷器出厂试验验收,避雷器放电计数器动作应可靠;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 D A.1 B.2 C.2.5 D.5 498.避雷器交接试验,500kV电压等级系统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C A.1 B.10 C.100 D.1000 499.避雷器交接试验中,泄漏电流不应大于( )μA(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B A.20 B.50 C.100 D.200 500.避雷器交接试验中直流参考电压实测与出厂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正负( )%。 D A.1 B.2 C.2.5 D.5 501.避雷器交接试验数据应通过( )和纵横比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A A.显著性差异分析法 B.杜邦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五力分析法 502.高压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工作一般采用( )。 C A.电流表 B.电压表 C.钳型电流表 D.万用表 503.单芯高压电缆线路接地方式采用单端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正常情况下金属护套上接地电流( )。 A A.为零或很小 B.为一固定值 C.很大 D.很小 504.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单芯高压电缆线路接地方式采用( )或交叉互联接地。 D A.双端接地 B.不接地 C.直接接地 D.单端接地 505.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时,正常情况下金属护套上接地电流为( )。 A A.零或很小 B.零 C.很大 D.很小 506.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前,钳型电流表处于正确档位,量程( )调节,测试接地电流。 B A.由小至大 B.由大至小 C.缓慢 D.匀速 507.检测前,钳型电流表处于正确档位,量程( ),测试接地电流。 D A.不用调节 B.视情况而定 C.由小至大调节 D.由大至小调节 508.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对于接地电流异常的电缆线路进行跟踪分析,对于问题严重设备应在( )进行复测。 A A.一周内 B.半个月 C.一个月 D.两个月 509.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应小于( )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小于20%。 A A.100A B.200A C.150A D.250A 510.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7 B.10 C.12 D.15 511.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用钳型电流表分辨率应不大于( )。 B A.0.1A B.0.2A C.0.3A D.0.4A 512.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用钳型电流表检测电流范围为( )。 A A.0A~500A B.0A~200A C.0A~300A D.0A~400A 513.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使用的钳型电流表钳头开口直径应( )接地线直径。 B A.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514.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所用钳形电流表应具备多量程( )。 C A.直流电流档 B.直流电压档 C.交流电流档 D.交流电压档 515.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1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极对壳耐压试验电压值为( )kV。 A A.42 B.55 C.65 D.70 516.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极间耐压试验持续时间为( )s。 B A.5 B.10 C.30 D.60 517.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极间耐压试验值为( )。 B A.2.10Un B.2.15Un C.2.20Un D.2.25Un 518.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要求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试验数据在( )pC以内。 D A.5 B.10 C.20 D.50 519.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单台电容值初测应用符合精度要求的电容表,或在( )下测量电容量。 D A.0.1Un B.0.11Un C.0.13Un D.0.15Un 520.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单台电容值与额定值偏差应符合:有内熔丝:( );无内熔丝:-5%~+5%。 B A.负5%~正5% B.负3%~正5% C.负3%~正3% D.负5%~正3% 521.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极间局部放电试验加压至2.15Un保持1s,将电压降到1.2Un,保持lmin,然后再将电压升到1.5Un保持lmin,在1min内不应观到局部放电量水平( ),要求局部放电量在50pC以内。 A A.增加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增加或减小 522.电容器出厂时验收试验20℃时损耗角正切值应符合下列值:a:全膜介质电容器:有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b:无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 B A.0.0003,0.0003 B.0.0005,0.0003 C.0.0005,0.0005 D.0.0003,0.0005 523.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串联电抗器对地工频耐压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 A A.75 B.80 C.90 D.100 524.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电容器组各串联段的最大与最小电容之比应不超过( )。 B A.1.01 B.1.02 C.1.03 D.1.04 525.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极对壳工频耐压试验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耐压。 A A.75 B.80 C.90 D.100 526.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极对壳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B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527.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三相电容器组中任意两线端的最大电容值与最小电容值之比值应不超过( )。 B A.1.01 B.1.02 C.1.03 D.1.04 528.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总容量3Mvar及以上电容器组电容量偏差为( )%。 A A.0%~+5% B.-5%~0% C.-5%~+5% D.-2%~+2% 529.在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中,三相串联电抗器的直流电阻相间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0.01 B.0.02 C.0.03 D.0.04 53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大气压力要求为( )。 B A.50kPa~80kPa B.80kPa~110kPa C.110kPa~140kPa D.140kPa~170kPa 531.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待测设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D A.2ºC B.3ºC C.4ºC D.5ºC 53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D A.0.5 B.0.6 C.0.7 D.0.8 53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要求待测设备已安装取样单元,满足( )要求。 B A.不带电测试 B.带电测试 C.间接测试 D.直接测试 53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人员应经( )并考试合格。 B A.理论培训 B.上岗培训 C.专门培训 D.现场培训 535.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工作。 C A.3 B.4 C.5 D.6 536.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 )。 C A.设备接地 B.开路 C.短路 D.损坏设备 53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应防止设备末屏( )。 A A.开路 B.短路 C.开路或短路 D.开路和短路 538.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取样单元接入电容型设备末屏接地线上,应具备( )和防止末屏开路功能。 A A.过压保护 B.过流保护 C.单端保护 D.双端保护 539.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检测仪器要求断电后可连续工作( )小时以上。 A A.4 B.5 C.6 D.7 54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器的电流信号应在( )。 B A.0.1mA~1mA B.1mA~1000mA C.1000mA~2000mA D.大于2000mA 541.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器的电压信号应在( )。 A A.3V~300V B.300V~500V C.500V~1000V D.大于1000V 54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选择合适的参考设备,宜选择( )设备。 A A.同类型电容型 B.不同类型电容型 C.同类型电磁型 D.不同类型电磁型 543.进行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时,选定的参考设备一般( )。 A A.不再改变 B.可以随意改变 C.根据检测数据实时改变 D.以上均不对 54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测试时,采用( )时,应注意相邻间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记录被试设备相邻间隔带电与否。 B A.绝对测量法 B.相对测量法 C.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 D.绝对测量法或相对测量法 54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采取绝对测量法时,电压信号应通过( )获取。 C A.检修电源 B.插座电源 C.电压互感器测量绕组 D.电压互感器保护绕组 54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完成后,正确恢复设备接线,确保电容型设备末屏( )。 D A.投入运行 B.开路 C.短路 D.可靠接地 54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正式测试前应进行预测试,数据稳定后,记录数据,并记录( )。 C A.电压 B.电流 C.基波频率 D.谐波频率 548.处于同一单元的三相电容型设备,其带电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 )。 C A.完全一样 B.有明显差异 C.不应有明显差异 D.互不相关 549.电容型设备电容量比值是指( )。 B A.被试设备与参考设备电容量的差值 B.被试设备与参考设备电容量的比值 C.参考设备与被试设备电容量的差值 D.参考设备与被试设备电容量的比值 55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电容量比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 )。 C A.±3% B.±4% C.±5% D.±6% 551.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 )。 C A.较小 B.合适 C.较大 D.为零 55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同相设备介损测量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 )。 A A.±0.3% B.±0.2% C.±0.4% D.±0.1% 55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7 B.10 C.12 D.15 554.对10kV电抗器进行感应耐压试验,若电抗器额定耐受电压( ),试验电压不出现突然下降为合格。 B A.30kV B.35kV C.40kV D.45kV 555.对干式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干式空心电抗器,应在额定频率、1.0及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且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与额定电抗值之差不超过( )。 D A.0.03 B.负3% C.0.05 D.负5% 556.对干式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 )。 D A.1MΩ B.10MΩ C.100MΩ D.1000MΩ 557.干式电抗器出厂试验,10kV干式电抗器外施耐压值为( )。 C A.18 B.20 C.35 D.42 558.干式电抗器出厂试验,干式空心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 B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559.干式电抗器出厂验收,绕组相间直流电阻偏差应不大于( )。 B A.0.01 B.0.02 C.0.03 D.0.04 560.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电抗器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 )%。 B A.1 B.2 C.3 D.4 561.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相电抗器绕组直流电阻值相间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1 B.2 C.3 D.4 562.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验收标准要求将测试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换算到20℃下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 B A.0.6 B.0.7 C.0.8 D.0.9 563.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验收需对干式电抗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且要求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耐压,1min,无击穿及闪络。 C A.0.6 B.0.7 C.0.8 D.0.9 56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流取样单元中,回路导线材质宜选用多股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 )mm2。 B A.3 B.4 C.5 D.6 56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流取样单元中,取样单元应免维护,正常使用寿命不应低于( )年。 C A.5 B.8 C.10 D.15 566.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电容器试验验收项目有电容器单元极对外壳绝缘电阻测量、( )、电容器单元电容量测试、电容器介质的平均场强、电容器单元的耐爆容量。 B A.残压试验 B.极对壳交流电压试验 C.局部放电试验 D.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567.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电容器单元极对外壳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MΩ。 B A.1000 B.2500 C.5000 D.10000 568.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试验,每只电阻片的工频残压和操作冲击残压应不大于( )。 C A.制造厂实验值 B.制造厂设计值 C.制造厂规定值 D.制造厂宣称值 569.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电容器单元电容量应在0.15Un下测量;电容器单元,额定值偏差不超过正负( )。 D A.0.12 B.0.1 C.0.05 D.0.03 570.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直流参考电压试验,每只MOV单元直流参考电压值不应低于( )。 D A.制造厂实验值 B.制造厂设计值 C.制造厂规定值 D.制造厂宣称值 571.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试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每个电阻片柱泄漏电流不超过( )。 B A.45μA B.50μA C.55μA D.60μA 572.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测量电容器绝缘电阻应在电极对( )之间进行,应采用1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500MΩ。 B A.套管 B.外壳 C.套管芯棒 D.引线 573.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在参考温度下电容偏差应不大于:a)对额定容量小于30Mvar的电容器组,任何两个相间或同一级中的任何两段之间的电容偏差:( );b)对额定容量30Mvar及以上的电容器组,任何两个相间或同一级中的任何两段之间的电容偏差:1%。 B A.0.01 B.0.02 C.0.03 D.0.04 574.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金属氧化物限压器试验应进行(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瓷套应无裂纹。 C A.耐压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 C.探伤检查 D.红外检测 575.进行串联补偿装置交接试验,( )及以上的瓷支柱绝缘子应进行探伤检查无异常。 B A.220kV B.110kV C.35kV D.10kV 576.进行串联补偿装置启动验收时,串补闭环负载带电试验验收标准中,闭合线路( )侧断路器,打开旁路断路器,带电时间不应小于( )min。 A A.双30 B.单30 C.双60 D.单30 577.声级检测时风速应低于( )m/s,传声器加防风罩。 A A.5 B.10 C.15 D.20 578.声级检测的待测设备上要求( )。 B A.无带电作业 B.无各种外部作业 C.可以有部分不带电作业 D.可以有清洗作业 579.声级检测时,待测设备处于( )状态。 A A.运行 B.检修 C.试验 D.热备用 580.声级检测时,电抗器选择在最高运行电压及( )下进行测量。 A A.额定频率 B.最高频率 C.指定频率 D.任意频率 581.声级检测时,应先将待试设备冲击合闸( )min。 C A.3 B.4 C.5 D.6 582.进行声级检测的人员应熟悉本导则,接受过检测培训,具备( )能力。 B A.自我保护 B.现场检测 C.仪器故障排查 D.设备检修 583.声级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B A.1 B.2 C.3 D.4 584.声级检测时,防止传感器坠落而误碰设备,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 )传感器金属部件。 D A.避免手部间接接触 B.严禁接触 C.可以直接接触 D.避免手部直接接触 585.测量仪器的传声器距地面高度应大于( )m、小于1.8m,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C A.1 B.1.1 C.1.2 D.1.5 586.如果背景噪声压级明显低于设备及背景的合成声级之差小于10dB但不小于( )时,则需按附表A修正。 B A.2dB B.3dB C.4dB D.5dB 587.设备声级测量点选择设备周边( )处进行,相邻测点声压级差值不大于3dB(A)。 A A.1m B.1.5m C.2m D.3m 588.设备声级检测测量相邻测点声压级差值应不大于( ),否则需要增加测点。 A A.3dB(A) B.4dB(A) C.5dB(A) D.6dB(A) 589.声级检测中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 )dB(A)时,应采取措施降低背景噪声后,按相关规定进行修正。 C A.1 B.2 C.3 D.4 590.进行声级检测时,当设备处于( )状态下,记录检测数据。 D A.运行 B.带电 C.不带电 D.稳定功率 591.声级检测工作中,应保存声级检测的( )。 C A.处理后的数据 B.基础数据 C.原始数据 D.平均数据 592.设备声级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D A.7 B.10 C.12 D.15 593.红外成像检漏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 )m/s。 D A.20 B.15 C.10 D.5 594.红外成像检漏要求环境温度不低于( )。 A A.5ºC B.10ºC C.15ºC D.20ºC 595.相对湿度大于( )时,不宜进行红外成像检漏检测。 A A.80% B.70% C.60% D.50% 596.红外成像检漏测试前,设备本体及相关管路安装完毕并已充入( )气体。 B A.氮气 B.六氟化硫 C.二氧化碳 D.氧气 597.红外成像检漏检测工作不得少于( )人。 A A.2 B.3 C.4 D.5 598.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进入室内开展现场检测前,应先通风( )min,检查氧气和SF6气体含量合格后方可进入,检测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风。 B A.10 B.15 C.20 D.30 599.红外成像检漏仪由红外光学镜头、红外探测器、( )、显示单元和供电单元组成。 B A.图片处理系统 B.数据处理系统 C.缺陷分析系统 D.故障诊断系统 600.红外成像检漏检测的原理:利用SF6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特性较空气而言( ),致使两者反映的红外影像不同,将通常可见光下看不到的气体泄漏,以红外视频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 B A.较弱 B.较强 C.一般大 D.强很多 601.利用SF6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特性较空气而言( ),致使两者反映的红外影像不同,将通常可见光下看不到的气体泄漏,以红外视频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 C A.一样 B.较弱 C.较强 D.以上均不对 602.红外成像检漏测试至少应选择( )不同方位对设备进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检测。 C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603.红外成像检漏仪若显示( ),则该部位存在泄漏点。 C A.有发热点 B.温度异常现象 C.烟雾状气体冒出 D.浓烟冒出 604.检漏仪若显示烟雾状气体冒出,则该部位存在( )。 D A.故障点 B.短路点 C.损坏点 D.泄漏点 605.在红外成像检漏检测过程中,应随时保存红外成像检漏原始数据,建立一级文件夹名称格式为( )。 C A.设备名+检测日期 B.变电站名+设备名期 C.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D.设备名+运行编号 606.红外成像检漏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3 B.7 C.15 D.20 607.红外成像检漏仪的热灵敏度应( )。 B A.≤0.030℃ B.≤0.035℃ C.≤0.040℃ D.≤0.045℃ 608.红外成像检漏仪的探头分辨率应( )。 C A.≥220×180 B.≥220×240 C.≥320×240 D.≥320×180 609.红外成像检漏仪的帧频应( )。 A A.≥45帧/s B.≥50帧/s C.≥55帧/s D.≥60帧/s 610.红外成像检漏仪应具备( )的功能。 D A.抗谐波干扰 B.抗电压干扰 C.抗电流干扰 D.抗外部干扰 611.红外成像检漏仪应具备视频、图片的存储和( )的功能。 A A.导入导出 B.分析 C.编辑 D.处理 612.红外成像检漏分析仪检测泄漏部位,在查找法兰密封面类泄漏时应该围绕法兰一圈,检测到( )方位。 D A.2个 B.3个 C.多个 D.各个 613.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 )。 B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应急措施 D.安全措施 614.根据设备( )的结构、当时的气候条件及未来天气变化情况、周边微气候环境,综合判断电晕放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A A.外绝缘 B.内绝缘 C.固体绝缘 D.气体绝缘 615.电力电缆交接试验,电力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测量用( )兆欧表,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km。 A A.500V B.1500V C.2500V D.3500V 616.电力电缆交接试验,对电力电缆护层保护器测试直流1mA动作电压U1mA:0.75U1mA泄漏电流不大于( )μA。 C A.5 B.10 C.50 D.100 617.电力电缆交接试验,改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35kV~11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U0,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D A.1min B.5min C.30min D.60min 618.电力电缆交接试验,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3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5U0,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B A.1min B.5min C.30min D.60min 619.电力电缆交接试验,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35kV~11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 )U0,持续60min,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B A.1.7 B.2 C.2.5 D.3.5 620.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出厂验收,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 )U0,持续5min。 D A.2 B.2.5 C.3 D.3.5 621.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出厂验收,做导体电阻测量试验应根据GB/T3956的公式和系数,将导体直流电阻修正至温度为20℃、长度为( )km的电阻值。 A A.1 B.3 C.5 D.10 622.110(66)kV及以上电力电缆出厂验收进行金属套气密性试验时,在(0.4正负0.05)Mpa的压力下,须经( )(在工序中测)后无泄漏才合格。 B A.1h B.2h C.3h D.4h 623.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C A.3 B.4 C.5 D.6 624.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60% B.70% C.80% D.90% 625.待试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天。 B A.3 B.4 C.5 D.6 626. 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B A.1 B.2 C.3 D.4 627.油中溶解气体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D A.10 B.12 C.13 D.15 628.油中溶解二氧化碳检测最小检测浓度(20℃)为:CO2≤( )µL/L。 D A.4 B.6 C.8 D.10 629.油中溶解氢气检测最小检测浓度(20℃)为:H2≤( )µL/L。 B A.1 B.2 C.3 D.4 630.油中溶解烃类检测最小检测浓度(20℃)为:烃类≤( )µL/L。 A A.0.1 B.0.2 C.0.3 D.0.4 631.油中溶解一氧化碳检测最小检测浓度(20℃)为:CO≤( )µL/L。 C A.3 B.4 C.5 D.6 632.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大于10µL/L时,2次测定值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小于等于10µL/L时,2次测定值之差应小于平均值的( )加2倍该组分气体最小检测浓度之和。 D A.15%,15% B.15%,10% C.10%,10% D.10%,15% 633.2个试验室测定值之差的相对偏差:在油中溶解气体浓度大于10μL/L时,为小于( )。小于等于10μL/L时,为小于( )。 B A.15%,15% B.15%,30% C.30%,30% D.30%,15% 634.泄漏电流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C A.3 B.4 C.5 D.6 635.泄漏电流检测宜在晴天进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60% B.70% C.80% D.90% 636.泄露电流检测要求待测设备处于( )状态。 A A.运行 B.冷备用 C.热备用 D.检修 637.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电压信号时,应有( )并做好防止二次回路短路的措施。 A A.专人监护 B.工作负责人监护 C.监护 D.防护 638.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应戴( )。 A A.绝缘手套 B.棉线手套 C.厚手套 D.可不戴手套 639.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现场应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B A.可以 B.禁止 C.经运行人员同意后可以 D.工作负责人 640.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主要是测量避雷器的( )基波峰值。 A A.全电流和阻性电流 B.全电流 C.阻性电流 D.泄露电流 641.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试验完成后拆除试验线时,( ),最后拆除仪器接地线。 A A.先拆信号侧,再拆接地端 B.先拆接地端、再拆信号端 C.接地端信号端一起拆掉 D.先拆仪器侧试验接线 642.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应记录数据,记录( )数据,相邻间隔设备运行情况。 D A.全电流和阻性电流 B.全电流 C.阻性电流 D.全电流、阻性电流,运行电压数据 643.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应将仪器可靠接地,( )。 A A.先接接地端,后接信号端 B.先接信号端,后接接地端 C.只接接地端 D.只接信号端 644.将仪器可靠接地,先接( ),后接( )。 D A.主接地端,副接地端 B.副接地端,主接地端 C.信号端,接地端 D.接地端,信号端 645.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全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 )。 C A.小于或等于30% B.小于或等于25% C.小于或等于20% D.小于或等于10% 646.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中,当阻性电流增加( )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 )倍时应停电检查。 A A.0.31 B.0.20.5 C.0.30.5 D.0.21 647.同一产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阻性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 )。 C A.10% B.20% C.30% D.40% 648.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避雷器各参数应大致相同,彼此应无显著差异。如果全电流或阻性电流差别超过( ),即使参数不超标,避雷器也有可能异常。 C A.30% B.50% C.70% D.90% 649.避雷器全电流测量范围: 1μA-( )mA 准确度:±1%或±1μA,测量误差取两者最大值。 B A.25 B.50 C.75 D.100 650.泄漏电流检测仪电池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 )小时。 C A.4 B.5 C.6 D.7 651.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 )通过在放电计数器两端并接专用测试仪器获取或通过带有泄漏电流监测功能的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直接读取。 C A.阻性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运行电流 652.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 )测试是通过采集避雷器电压和全电流信号,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得到基波或各次谐波电流和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电流基波。 C A.全电流和阻性电流 B.全电流 C.阻性电流 D.泄露电流 653.电容电流补偿法原理是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压信号进行90°移相,得到一个与( )相位相同的补偿信号,然后与容性电流相减将容性分量抵消,得到阻性电流。 B A.阻性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运行电流 654.电容电流补偿法在现场测试时,不能将( )进行完全补偿,测量存在误差 B A.阻性电流 B.容性电流 C.全电流 D.运行电流 655.基波法是同步地采集氧化锌避雷器上的电压和总泄漏电流信号,得到基波电流和基波电压的( )。再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基波电流。 C A.幅值 B.相角 C.幅值和相角 D.大小 656.泄漏电流检测,( )是同步地采集氧化锌避雷器上的电压和总泄漏电流信号,得到基波电流和基波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再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基波电流。 C A.电容电流补偿法 B.三次谐波法 C.基波法 D.波形分析法 657.泄漏电流检测,( )是运用FFT变换对同步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谐波分析,获得电压和阻性电流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角,然后计算各次谐波的有功无功分量。 D A.电容电流补偿法 B.三次谐波法 C.基波法 D.波形分析法 658.泄漏电流检测,波形分析法是运用FFT变换对同步检测到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谐波分析,获得电压和阻性电流各次谐波的( ),然后计算各次谐波的有功无功分量。 C A.幅值 B.相角 C.幅值和相角 D.大小 659.泄漏电流检测,基波法是同步地采集( )上的电压和总泄漏电流信号,得到基波电流和基波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再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基波电流。 B A.放电计数器 B.氧化锌避雷器 C.电压互感器 D.电压互感器二次段子 660.高频阻波器出厂验收,当高频阻波器的保护元件为有间隙避雷器时,Ut的数值放电电压为其工频放电电压的上限Ug的( )。 A A.1.3倍 B.1.2倍 C.1.1倍 D.1.0倍 661.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6 C.7 D.8 662.测量直流偏磁水平时,变压器处于( )状态。 B A.检修 B.运行 C.热备用 D.冷备用 663.测量直流偏磁水平时,邻近( )处于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或双极不对称运行方式。 A A.直流换流站 B.换流变压器 C.换流阀 D.直流开关设备 664.测量直流偏磁水平时,其他可引起变压器中性点电流较大(大于3A)直流电流的设备处于( )状态。 B A.检修 B.运行 C.热备用 D.冷备用 665.直流偏磁水平测量变压器处于( )。 A A.运行状态 B.带电状态 C.接地状态 D.检修状态 666.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的人员应( ),防止人身触电。 A A.戴绝缘手套 B.戴帆布手套 C.戴棉线手套 D.可不带手套 667.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如果无法在地面完成测试,需登高时,身体不能超过变压器( )。 C A.套管底座 B.中性点套管底座 C.中性点接地刀闸底座 D.中性点接地刀闸 668.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系统一般使用( ),并经检验合格。 A A.霍尔效应钳型表 B.万用表 C.电流表 D.电压表 669.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 )。 B A.组织措施 B.技术措施 C.应急措施 D.安全措施 670.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检测前,应了解相关设备数量、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 )。 A A.技术措施 B.安全措施 C.组织措施 D.事故防范措施 671.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a) 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b)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c) 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A A.5℃80% B.10℃80% C.5℃75% D.10℃75% 672.充气设备在耐压试验前应处于( )。 A A.额定压力范围 B.正常压力范围 C.排空气体 D.最大压力 673.充油设备若经滤油或运输,耐压试验前应将试品静置( )并排气,以排除内部可能残存的空气。 A A.规定的时间 B.一段时间 C.一天 D.两天 674.外施交流耐压待试设备处于( )状态。 B A.运行 B.检修 C.冷备用 D.热备用 675.外施交流耐压待试设备的表面应( )。 A A.清洁干燥 B.正常 C.潮湿 D.脏污 676.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人员需具备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 )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 A.原理、性能 B.结构、接线 C.用途、性能 D.原理、结构、用途 677.高压试验加压过程中应有人( )。 D A.监护 B.呼唱 C.呼喊 D.监护并呼唱 678.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并将升压设备的( )放电、短路接地。 B A.低压部分 B.高压部分 C.绝缘部分 D.短路部分 679.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 ),使用规范的短路线,表计倍率、量程、调压器零位及仪表的开始状态,均应正确无误。 A A.试验接线 B.试验步骤 C.被试设备 D.运行方式 68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 ),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B A.设备情况 B.带电部位 C.运行状态 D.设备状态 681.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 ),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A A.安全注意事项 B.试验方法 C.人员安排 D.试验程序 682.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拆除自装的接地短路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 ),经试验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C A.运行状态 B.检修状态 C.试验前的状态 D.正常状态 683.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 )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B A.单个 B.两个串联 C.两个并联 D.两个 684.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 ),高压引线应尽量缩短,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B A.接地 B.可靠接地 C.不接地 D.避免接地 685.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或刀座上加( )。 B A.绝缘胶布 B.绝缘罩 C.金属网 D.金属护套 686.外施交流耐压试验,未装接地线的( )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做试验。 C A.大型 B.大容量 C.大电容 D.大电流 687.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前,应通知所有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操作人员的手应放在( )上。 D A.仪器 B.空气 C.调压器 D.电源开关 688.工频高电压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来产生。对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可以采用( )产生高电压。 B A.调压器 B.串联谐振回路 C.直流高压发生器 D.减小被试设备的电容量 689.交流耐压试验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的持续时间,凡无特殊说明者,均为( )。 B A.30s B.60s C.2min D.5min 69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升压必须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在( )试验电压以前,可以是任意的,自75%电压开始应均匀升压,均为每秒( )试验电压的速率升压。耐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B A.80%2% B.75%2% C.75%4% D.70%2% 691.有绕组的被试品进行外施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将被试绕组自身的所有端子( ),非被试绕组亦应( )并与外壳连接后接地。 A A.短接、短接 B.悬空、悬空 C.悬空、短接 D.短接、悬空 692.GIS、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等( )的被试品进行交流耐压试验,需要大容量的试验设备,可采用串联谐振试验装置。 A A.电容量较大、试验电压高 B.电容量较小、试验电压高 C.电容量较大、试验电压低 D.电容量较小、试验电压低 693.交流耐压试验计时结束,降压然后断开电源。并将被试设备( )。 A A.放电并短路接地 B.放电 C.短路 D.接地 694.耐压试验结束后,进行被试品绝缘试验检查,判断耐压试验是否对试品绝缘造成破坏。油浸式设备耐压后应进行( )。 B A.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B.油色谱分析 C.绝缘油诊断性试验 D.绝缘油试验 695.耐压试验在其他常规试验( )进行。 D A.之前 B.之后 C.同时 D.合格后 696.当同一电压等级不同试验标准的电气设备连在一起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试验标准应采用连接设备中的( )标准。 C A.国家 B.行业 C.最低 D.最高 697.对重要的被试品(如变压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宜在高压侧设置保护球间隙,该球间隙的放电距离对变压器整定( )倍试验电压所对应的放电距离。 A A.1.15-1.2 B.1.25-1.3 C.1.15-1.3 D.1.05-1.3 698.交流耐压试验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不得( ),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不得( )。 A A.开路、短路 B.短路、开路 C.开路、开路 D.短路、短路 699.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当同一电压等级不同试验标准的电气设备连在一起进行试验时,试验标准应采用连接设备中的( )标准。 B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D.当前电压 70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变压器一般应在规定的额定电压范围内使用,避免使用在铁芯的( ),并可在试验变压器低压侧加滤波装置。 C A.非线性部分 B.线性部分 C.饱和部分 D.非饱和部分 701.外施交流耐压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5 B.7 C.15 D.20 702.外施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压。 C A.45Hz-50Hz A.50Hz-65Hz C.45Hz-65Hz D.45Hz-60Hz 703.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对某些试验回路,需允许较大的畸变,应注意到被试品,特别是有( )的被试品可能使波形产生明显畸变。 C A.伏安特性 B.线性 C.非线性阻抗特性 D.线性阻抗特性 704.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如果各次谐波的方均根(有效)值不大于基波方均根值的( ),则认为满足上述对电压波形的要求。 C A.0.01 B.0.03 C.0.05 D.0.1 705.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 )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B A.全波 B.半波 C.整流波 D.斩波 706.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60s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D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3% 707.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B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3% 708.工频高电压通常采用高压试验变压器来产生。对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可以采用( )产生高电压。 A A.串联谐振回路 B.并联谐振回路 C.串、并联谐振回路 D.串、并联回路 709.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调压设备应尽量采用( ),若容量不够,可采用( )。 A A.自耦式调压器、移圈式调压器 B.移圈式调压器、自耦式调压器 C.自耦式调压器、三相调压器 D.移圈式调压器、三相调压器 710.交流耐压试验设备中,与保护球隙串联的保护电阻器,其电阻值通常取( )。 B A.0.5欧/伏 B.1欧/伏 C.2欧/伏 D.0.5欧/伏 711.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保护电阻的取值一般为( ),阻值不宜超过30千欧。并应有足够的热容量和长度。 A A.0.1欧/伏-0.5欧/伏 B.0.1欧/伏-0.2欧/伏 C.0.2欧/伏-0.5欧/伏 D.0.5欧/伏-1欧/伏 712.外施交流耐压试验测量系统测量误差应在( )范围内。 D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3% 713.直流高电压试验中,( )对泄漏电流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因此,最好在以往试验相近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以便于进行分析比较。 A A.温度 B.湿度 C.大气条件 D.天气 714.感应耐压试验中,待试设备处于( )状态 D A.冷备用 B.热备用 C.运行 D.检修 715.直流高电压试验,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并对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试品( )。 D A.放电 B.短路接地 C.放电、短路 D.放电、短路接地 716.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 )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B A.试验许可人 B.试验负责人 C.试验班长 D.专责监护人 717.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 ),查明异常原因。 A A.停止试验工作 B.离开试验现场 C.汇报领导 D.进行下一步试验工作 718.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高压引线应尽量( ),并采用专用的高压试验线,必要时用绝缘物支持牢固。 B A.加长 B.缩短 C.升高 D.降低 719.直流高压试验对试验电压极性通常为( )。 B A.正极性 B.负极性 C.减极性 D.增极性 720.直流高压试验中试验电压的纹波因数: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S不大于( )。 D A.1% B.7% C.5% D.3% 721.直流高电压试验,对试品施加电压时,应从足够低的数值开始,缓慢地升高电压。从试验电压值的75%开始,以每秒( )的速度上升,通常能满足要求。 B A.0.01 B.0.02 C.0.03 D.0.05 722.直流高电压试验,滤波电容器一般取( )。 B A.0.01~0.2μF B.0.01~0.1μF C.0.02~0.1μF D.0.02~0.2μF 723.直流高电压试验,在利用硅堆整流时当单个的电压不够,需要采取多只串联的办法时,采用并联均压电阻,其数值一般为硅堆反向电阻的1/3~1/4。如按此值所选的电阻值过高而不易达到时,可适当减小为( )MΩ。 C A.100 B.500 C.1000 D.10000 724.直流高电压试验,试验小电容量的试品并要求准确读取电流值时,例如测量带并联电阻的阀型避雷器电导电流时,应加滤波电容器。滤波电容器一般取( )。 B A.0.001~0.01μF B.0.01~0.1μF C.0.1~1μF D.1~10μF 725.直流高电压试验,微安表测量精度应≤( )。 D A.1.1% B.1.3% C.0.8% D.1.0% 726.直流高电压试验,微安表的保护应满足经受成套装置额定高压下直接对地放电( )次后,微安表仍能正常工作。 C A.一 B.二 C.三 D.四 727.感应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值以实际测量试验电压峰值除以( )为准. A A.√2 B.√3 C.2 D.3 728.感应耐压试验电压的测量装置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 C A.0.01 B.0.02 C.0.03 D.0.04 729.感应耐压计时结束,降压然后断开电源,并对被试品( )。 C A.充分放电 B.短路接地 C.充分放电并短路接地 D.拆除试验接线 730.感应耐压时间最短为( )秒。 A A.15 B.30 C.60 D.100 731.计算感应耐压试验时间,电压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当试验电压频率等于或小于( )倍额定频率时,全电压下试验时间为( )。 C A.460s B.245s C.260s D.445s 732.对重要的被试品(如变压器)进行变频耐压试验时,应设置整定( )倍左右试验电压所对应的保护。 B A.1 B.1.1 C.1.2 D.1.3 733.感应耐压试验,采用补偿电感时,补偿后回路应呈( ),以免发生谐振。 B A.感性 B.容性 C.过补偿 D.欠补偿 734.感应耐压试验,对重要的被试品(如变压器)进行变频耐压试验时,应设置整定( )倍左右试验电压所对应的保护。 B A.1.0 B.1.1 C.1.2 D.1.3 735.感应耐压试验测量用电压表应用交流( )电压表。 A A.峰值 B.有效值 C.平均值 D.任意值 736.感应耐压试验对待试设备应采取必要的( ),避免对其他设备施加试验电压。 A A.隔离措施 B.处理措施 C.接地 D.短路接地 737.在进行较大电容量被试品的变频耐压试验时,应直接在被试品端部进行( )测量。 A A.电压 B.电流 C.频率 D.波形 738.感应耐压时间中,变频电源输出同样功率时应工作在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的工作状态,避免损坏功率元件。 B A.低、小 B.高、小 C.高、大 D.低、大 739.接地装置竣工验收要求,两个相邻接地装置之间的直流电阻不应( )。 C A.小于0.3Ω B.大于0.3Ω C.大于0.2Ω D.小于0.2Ω 740.接地装置竣工验收要求,有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规定值Z≤( )或Z≤0.5Ω(当I>4000A时)当接地阻抗不符合以上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阻抗,但不得大于5Ω。 D A.200/I B.500/I C.1000/I D.2000/I 741.目前常用测量视在放电量的仪器,即示波屏与峰值电压表(pC)或数字显示并用。放电脉冲通常显示在测量仪器的示波屏上的( )。 D A.PRPS或PRPD图 B.飞行图 C.时频映射谱图 D.李沙育(椭圆)基线 742.局部放电测量装置宜采用电容(或电阻)分压器与低压电压表,其测量误差不应大于( )。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743.局部放电试验电压的测量一般在( )进行。 A A.高压侧 B.低压侧 C.任意侧 D.接地侧 744. 局部放电试验,试验回路相关设备局部放电水平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 )。 A A.50% B.20% C.30% D.80% 745.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 )脉冲为准。 B A.最低重复 B.最高重复 C.平均 D.有效 746.局部放电试验回路每改变一次必须进行一次( )的校准。 A A.视在放电量 B.施加电压 C.回路频率 D.补偿系数 747.局部放电试验要求,试验回路相关设备局部放电水平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 )。 C A.0.2 B.0.3 C.0.5 D.0.6 748.试验前应将套管式CT二次端子全部( )。 D A.短路 B.接地 C.开路 D.短路并接地 749.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后应进行油色谱检测,试验后取油样时间应在试验后至少( )小时。 B A.12 B.24 C.36 D.48 750.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应( )。 C A.充满油 B.静置 C.排气 D.排油 75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A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752.对110kV及以上油浸式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3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D A.小于或等于20 B.小于或等于50 C.小于或等于100 D.小于或等于300 753.固体绝缘电流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D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754.耦合电容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1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A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50 D.小于或等于100 755.气体绝缘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B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756.气体绝缘电流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B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757.树脂粘纸(胶纸绝缘)套管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05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D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50 D.小于或等于100 758.套管(油浸纸、复合绝缘、树脂浸渍、充气)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05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A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50 D.小于或等于100 759.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A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50 D.小于或等于100 760.液体浸渍电磁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B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761.油纸绝缘及聚四氟乙烯缠绕绝缘电流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 )pC。 B A.小于或等于10 B.小于或等于20 C.小于或等于40 D.小于或等于50 762.局部放电试验电源一般采用( )的倍频或其他合适的频率。 A A.50Hz B.100Hz C.150Hz D.200Hz 763.局部放电试验电压的波形应为( )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B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764. 局部放电试验,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1%以内;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 )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D A.45s±3% B.60s±1% C.45s±1% D.60s±3% 765.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60s时,在整个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766.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B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1.5% D.正负2% 767.局部放电测量装置的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中:其中,线性度误差:不大于( )。 D A.0.05 B.0.1 C.±5% D.±10% 768.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中,对正负脉冲响应的不对称度误差:应不大于( )。 A A.±10% B.±5% C.±15% D.±20% 769.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中线性度误差:不大于( )。 B A.±5% B.±10% C.±15% D.±20% 770.局部放电测量仪的脉冲分辨时间不应超过( )μs。 C A.10 B.50 C.100 D.200 771.局部放电测量仪的脉冲重复率测量误差:不大于( ),本条规定仅针对有此测量功能的局部放电测量仪。 C A.±20% B.±15% C.±10% D.±5% 772. 局部放电试验,校准脉冲发生器的内阻应不大于( )Ω。 C A.200 B.50 C.100 D.150 773.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中,校准电荷量允许误差为( )。 A A.±10% B.±5% C.±15% D.±20% 774.局部放电试验视在电荷量的测量中,校准脉冲电压方波的上升时间不应大于( ),下降时间应在( )范围内选取。 D A.0.2μs100μs~500μs B.0.3μs100μs~1000μs C.0.1μs100μs~500μs D.0.1μs100μs~1000μs 775. 局部放电试验,测定并记录所有测量电路上的背景噪声水平,其值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 ),当试品允许放电量较低(如小于10pC)时,则背景噪声水平可以允许到试品允许放电量的( )。 C A.50%80% B.100%100% C.50%100% D.100%50% 776.局部放电试验测量回路上的背景噪声水平其值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 ),当试品允许放电量较低(如小于10pC)时,则背景噪声水平可以允许到试品允许放电量的( )。 C A.50%、50% B.50%、20% C.50%、100% D.20%、50% 777.变压器可以在( )试验同时进行局部放电试验。 B A.泄露电流 B.感应耐压 C.雷电冲击 D.中性点耐压 778.对110kV及以上油浸式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首先将施加电压升到( )进行测量,保持( )min。 A A.1.1Um/√3、5 B.1.7Um/√3、5 C.1.1Um/√3、30 D.1.0Um/√3、5 779.变压器或电抗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时,其下部必须浸入一合适的油筒内,注入筒内的油应符合油质试验的有关标准,并静止( )h后才能进行试验。 D A.12 B.24 C.36 D.48 780.局部放电试验,在整个试验时间内应连续观察放电波形,并按( )分钟时间间隔记录放电量Q。 C A.1 B.3 C.5 D.7 781.直流电阻测试仪或专用电桥,仪器精度应不低于( )级。 B A.0.1 B.0.2 C.0.5 D.1 782.有载调压变压器,如有正、反激磁开关〔极性选择器)时,应在一个方向上测量所有分接的绕组电阻,然后在另一个方向上只测量( )个分接测定绕组电阻时,无励磁分接开关应使定位装置进入指定位置。 A A.1~2 B.2~3 C.3~4 D.4~5 783.直流电阻测试中,被测试设备各绕组引出端子必须全部处于( )状态。 C A.短路 B.短接 C.开路 D.击穿 784.单臂电桥常用来测量( )Ω以上的电阻。 B A.0.5 B.1 C.2 D.10 785.双臂电桥能消除引线和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适宜测量准确度( )。 B A.要求低的小电阻 B.要求高的小电阻 C.要求低的大电阻 D.要求高的大电阻 786.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定时,应记录( )温度。 D A.天气温度 B.上层油温 C.底层油温 D.绕组温度 787.1.6MVA及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警示值);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注意值)。 C A.2%4% B.1%2% C.4%2% D.2%1% 788.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警示值);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注意值)。 D A.2%3% B.1%1% C.2%2% D.2%1% 789.在扣除原始差异之后,同一温度下各绕组电阻的相间差别或线间差别不大于( )(警示值) D A.1% B.3% C.5% D.2% 790.直流电阻测试试验数据分析中,同相初值差不超过( )(警示值)。 A A.±2% B.±1% C.±3% D.±1.5% 791.直流电阻测试中,同相初值差不超过( )(警示值)。 C A.±0.5% B.±1% C.±2% D.±4% 792.直流电阻测试中,同一温度下各绕组电阻的相间差别或线间差别不大于( )。 C A.0.005 B.0.01 C.0.02 D.0.04 793.并联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三相绕组间之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 );与上次测试结果相差不大于( )。 B A.4%1% B.4%2% C.2%2% D.4%4% 794.直流电阻测试试验数据分析中,各相绕组电阻与以前相同部位、相同温度下的历次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别,其差别不大于( )。 D A.1% B.3% C.5% D.2% 795.各相绕组电阻与以前相同部位、相同温度下的历次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别,其差别不大于( )。 C A.0.005 B.0.01 C.0.02 D.0.04 796.并联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三相绕组间之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 )。 D A.0.005 B.0.01 C.0.02 D.0.04 797.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 )。当有怀疑时,应提高施加的测量电流,但不大于额定电流(方均根值)的( )。 D A.10%10% B.20%50% C.50%50% D.10%50% 798.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初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C A.15%15% B.10%10% C.10%15% D.15%10% 799.放电线圈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D A.0.02 B.0.04 C.0.1 D.0.15 800.直流电阻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无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作为判据。 D A.±1% B.±3% C.±10% D.±5% 801.进行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的压力释放装置试验,报警回路应经受50Hz,2000V,1min的绝缘试验,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 B.2 C.3 D.4 802.油浸式用变出厂验收,油浸式站用变额定分接下电压比测量允许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0.001 B.0.005 C.0.01 D.0.015 803.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10kV油浸式站用变绕组绝缘电阻测量要求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804.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1600kVA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油浸式站用变,各相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D A.0.01 B.0.02 C.0.03 D.0.04 805.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站用变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值应换算到参考温度( )时数值。 A A.75℃ B.85℃ C.95℃ D.105℃ 806.油浸式站用变做绝缘油试验时,新油击穿电压应≥( )。 C A.15kV B.25kV C.35kV D.45kV 807.对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变压器测试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 )的绝缘电阻表。 C A.1mA B.2mA C.3mA D.4mA 808.绝缘电阻表的精度不应小于( )。 C A.0.005 B.0.01 C.0.015 D.0.02 809.绝缘电阻表可分为手摇式绝缘电阻表和数字式绝缘电阻表。根据不同的被试品,按照相关规程的规定来选择适当输出电压的绝缘电阻表。绝缘电阻表的精度不应小于( )。对电压等级220kV及以上且容量为120MVA及以上变压器测试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 )的绝缘电阻表。 B A.2.0%2mA B.1.5%3mA C.1.5%2mA D.1.0%3mA 810.绕组绝缘电阻测量宜在顶层油温低于( )时进行测量,并记录顶层油温,SF6气体绝缘变压器及干式变压器记录绕组温度。 D A.30℃ B.60℃ C.80℃ D.50℃ 811.绝缘电阻表到达额定输出电压后,待读数稳定或( )时,读取绝缘电阻值,并记录。 C A.15s B.30s C.60s D.120s 812.若测量绝缘电阻阻值大于( ),不需要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 A A.10000MΩ B.20000MΩ C.20000MΩ D.30000MΩ 813.并联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放电线圈绝缘电阻( )。 D A.不低于2000MΩ B.不低于500MΩ C.不低于5000MΩ D.不低于1000MΩ 814.电流互感器1) 一次绕组:35kV及以上:>( )或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显著变化。2)末屏对地(电容型):>( )(注意值)。 A A.3000MΩ1000MΩ B.1000MΩ1000MΩ C.3000MΩ3000MΩ D.1000MΩ3000MΩ 815.电流互感器末屏对地绝缘电阻试验标准是( )。 A A.不低于1000MΩ B.不低于2000MΩ C.不低于3000MΩ D.不低于5000MΩ 816.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不低于( )。 D A.200MΩ B.500MΩ C.300MΩ D.100MΩ 817.断路器断口并联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 )。 C A.≥1000MΩ B.≥3000MΩ C.≥2000MΩ D.≥5000MΩ 818.对真空断路器整体绝缘电阻试验标准是( )。 C A.不低于1000MΩ B.不低于2000MΩ C.不低于3000MΩ D.不低于5000MΩ 819.高压/干式并联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 )。 A A.2000MΩ B.1000MΩ C.3000MΩ D.500MΩ 820.集合式电容器相间和极对壳绝缘电阻( )。 B A.≥1000MΩ B.≥2000MΩ C.≥3000MΩ D.≥5000MΩ 821.母线额定电压为15kV及以上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 )。 C A.500MΩ B.200MΩ C.100MΩ D.300MΩ 822.耦合电容器低压端对地绝缘电阻( )。 D A.≥200MΩ B.≥300MΩ C.≥500MΩ D.≥100MΩ 823.耦合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 )。 C A.500MΩ B.1000MΩ C.5000MΩ D.2000MΩ 824.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 )或极化指数≥( )或绝缘电阻≥10000 MΩ D A.1.51.5 B.1.31.3 C.1.51.3 D.1.31.5 825.套管绝缘电阻主绝缘≥( )。 A A.10000MΩ B.20000MΩ C.30000MΩ D.50000MΩ 826.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 )吸收比≥( )。 C A.无显著下降1.1 B.无显著下降1.2 C.无显著下降1.3 D.无显著下降1.5 827.真空断路器整体绝缘电阻不低于( )。 A A.3000MΩ B.5000MΩ C.2000MΩ D.1000MΩ 828.测量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宜在顶层油温低于( )时进行测量,并记录顶层油温。 D A.20℃ B.30℃ C.40℃ D.50℃ 829.电容量和介损试验中试验电源的频率应为额定频率,其偏差不大于( )。 D A.±1% B.±2% C.±4% D.±5% 830.电力变压器绕组电容量( )。 D A.与上次试验结果相比有明显变化 B.无变化 C.与上次试验结果相同 D.与上次试验结果相比无明显变化 83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 )。 C A.±1% B.±32% C.±2% D.±5% 832.高压套管电容量( )。 C A.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警示值) B.与初始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C.1.与初始值相比无明显变化;2.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警示值) D.1.无变化;2.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警示值) 833.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20℃)252~363kV≤( )。 B A.0.003 B.0.008 C.0.005 D.0.001 834.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因数(20℃)72.5~126kV≤( )。 A A.0.01 B.0.02 C.0.03 D.0.05 835.试验电源采用的正弦波,波形失真度不大于( )。 C A.0.02 B.0.03 C.0.05 D.0.1 836.电容量测量范围:在10kV试验电压下,电容量的内施法测量范围不小于( )。 B A.20000pF B.40000pF C.60000pF D.80000pF 837.介质损耗因数测量范围为( )。 C A.0~0.001 B.0~0.01 C.0~0.1 D.0~1 838.有绕组的被试品进行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时,与被试部位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连在一起加压,其余绕组端子均( )。 C A.悬空 B.短路 C.接地 D.屏蔽 839.变压器介质损耗测量温度以变压器上层油温为准,且应在变压器上层油温低于( )℃时测量。 C A.30 B.40 C.50 D.60 840.110(66)kV-220kV油浸式变压器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B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15 841.110kV油浸式变压器高压套管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C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15 842.220kV油浸式变压器高压套管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B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15 843.电流互感器电容量测试初值差不超过( ) A A.正负5% B.正负10% C.负5%,正10% D.正5% 844.电容式压互感器电容量测试初值差不超过( )。 A A.正负2% B.正负5% C.正负10% D.负5%,正10% 845.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串级式)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是( )。 D A.小于或等于0.005 B.小于或等于0.008 C.小于或等于0.01 D.小于或等于0.02 846.西林电桥的四个桥臂由( )组阻抗元件所组成。 C A.两 B.三 C.四 D.五 847.因变压器的外壳直接接地,所以现场测量时采用交流电桥( )(或用M型介质试验器)进行。 B A.正接法 B.反接法 C.自激发 D.末端屏蔽法 848.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为了测量准确,连接导线应有足够的截面,电流线不小于( )、电压线不小于( ),且接触良好。 B A.1.5mm2、1.5mm2 B.2.5mm2、1.5mm2 C.1.5mm2、2.5mm2 D.2.5mm2、2.5mm2 849.空载损耗及空载电流试验步骤 包括下列哪个?( )。 C A.电流回路应连接牢固,防止试验过程中断开 B.试验接线时确保功率表极性接线正确 C.降压至零然后断开电源,充分放电,结束试验 D.试验用调压器避免采用移圈式调压器 850.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B A.10 B.15 C.5 D.7 851.变压器空载试验试验电压一般应为额定电压频率,若频率不能满足,相差不能超过( )。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5% D.正负10% 852.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电压频率( ) C A.一般应为额定电压频率 B.相差不能超过±5% C.试验电压一般应为额定电压频率,若频率不能满足,相差不能超过±5% D.相差不能超过±10% 853.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尽量采用波形畸变小和阻抗电压低的( ),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为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并联一台电感、电容串联的滤波器。 A A.自耦式调压器 B.有载分接调压器 C.双绕组调压器 D.三绕组调压器 854.空载试验中,功率表应选用cosφ小于( ),准确度不低于( )级的低功率因数表。 B A.0.2、0.2 B.0.2、0.5 C.0.5、0.2 D.0.5、0.5 855.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一般是在( )施加正弦波形的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其它线圈开路的情况进行。 B A.高压侧 B.低压侧 C.高压或低压侧 D.高压和低压侧 856.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如果施加电压的线圈有分接,则应在( )分接位置。 B A.最大 B.额定 C.最小 D.任意 857.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单相变压器相间或三相变压器两个边相,空载电流差异不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858.短路阻抗测试被测设备温度应在( )。 C A.0℃~+135℃ B.-5℃~+130℃ C.-5℃~+135℃ D.0℃~+130℃ 859.短路阻抗测试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B A.85% B.80% C.75% D.70% 860.短路阻抗测试试验电流不宜小于( )。 C A.2A B.4A C.5A D.10A 861.测100MVA以上容量变压器的绕组参数时,测试系统引向被试变压器的电流线和电压线应( )。 B A.合并 B.分开 C.不分开 D.单独测试 862.短路阻抗测试时,先将被测绕组对的不加压侧所有接线端全部短接,短接线及其接触电阻的总阻抗不得大于( ) D A.被测绕组对短路侧等值阻抗的0.2% B.被测绕组对短路侧等值阻抗的0.3% C.被测绕组对短路侧等值阻抗的0.5% D.被测绕组对短路侧等值阻抗的0.1% 863.短路阻抗测试,容量 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 220kV 以下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 )。 D A.±1% B.±3% C.±1.5% D.±2% 864.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短路阻抗试验标准是,三相之间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 ) C A.0.02 B.0.016 C.0.025 D.0.03 865.短路阻抗测试,判断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C A.建立出厂、交接原始资料数据库 B.建立交接原始资料数据库 C.建立包含出厂、交接和现场首次试验值的原始资料数据库 D.现场首次试验值的原始资料数据库 866.短路阻抗测试要求被测设备温度范围( )。 B A.负5℃~正100℃ B.负5℃~正135℃ C.正5℃~正100℃ D.正5℃~正1℃ 867.变压器绕组参数测试可以使用标称380/220V,50Hz的电源,测试电源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频率偏差不大于(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大于( )。 A A.±0.5Hz、2% B.±0.5Hz、1% C.±1Hz、2% D.±1Hz、1% 868.短路阻抗测试,变压器绕组参数测试可以使用标称380/220V,50Hz的电源,测试电源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0%,其中奇次谐波不大于( ),偶次谐波不大于( )。 C A.2%、2% B.2%、4% C.4%、2% D.4%、4% 869.测量三绕组变压器短路阻抗时,非被测绕组( )。 C A.短路 B.接地 C.开路 D.短路接地 870.对加压侧绕组为D接线的三相变压器测量短路阻抗,用单相法测试时,应做好相应的( )。 A A.短接 B.开路 C.接地 D.短路并接地 871.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试验仪器的扫描频率间隔:扫描频率的间隔应小于( )。 B A.1kHz B.2kHz C.3kHz D.4kHz 872.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试验仪器的扫频检测方式:采用( )分布的扫频检测方式。 C A.直线 B.对数 C.线性 D.平方 873.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扫描频率的间隔应小于( )。 C A.0.1kHz B.1kHz C.2kHz D.10kHz 874.待试设备绕组的频率响应特性与分接开关的位置有关,建议在( )分接位置下测量,或者应保证每次测量时分接开关均处于相同的位置。 C A.最低 B.额定 C.最高 D.任意 875.绕组频响曲线的各个波峰、波谷点所对应的( )基本一致时,可以判定被测绕组没有变形。 C A.幅值 B.频率 C.幅值及频率 D.时间 876.在进行绕组频响测试中,下列几种激励端响应端接线方式错误的是( )。 C A.OA,OB,OC B.ab,bc,ca C.AB,AC,BC D.ax,by,cz 877.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 当频响特性曲线高频段( )的波峰或波谷发生明显变化,绕组的对地电容可能改变。可能存在线圈整体移位或引线位移等情况。 C A.1kHz~100kHz B.100kHz~600kHz C.>600kHz D.1kHz~1000kHz 878.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扫频范围应为( )。 B A.0.1kHz~1MHz B.1kHz~1MHz C.10kHz~1MHz D.1kHz~10MHz 879.除非另有规定,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B A.0 B.5 C.10 D.15 880.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C A.70% B.75% C.80% D.85% 881.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待试设备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 A.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B.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C.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D.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882.以下那一项不是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待试设备要求有( )。 C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待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D.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883.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的安全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B A.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一人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C.高压试验工作要少于两人 D.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三人 884.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的测量,要求电压比测试仪的精度不低于( )%。 B A.0.1 B.0.2 C.0.3 D.0.4 885.变压器绕组电压比测量应在( )上进行。 A A.各分接 B.最大分接 C.最小分接 D.额定分接 886. 电压比测量中,电压比允许偏差:初值差不超过±( )%(额定分接);±( )%(其他分接)。 D A.0.50.5 B.1.00.5 C.1.01.0 D.0.51.0 887.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5 B.10 C.15 D.20 888.变比试验应在( )试验前进行,当具备试验条件时,还应对变压器进行消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 B A.绝缘电阻 B.直流电阻 C.介质损耗 D.局部放电 889.变比试验检査( )的电压比,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无明显差别,且应符合电压比的规律。 A A.所有分接头 B.运行档位 C.额定档位 D.最大档位 890.额定档位下电压比初值差不得超过( )。 A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0.1% 891.非额定档位下电压比初值差不得超过( )。 B A.正负0.5% B.正负1% C.正负2% D.正负0.1% 892.电压比测量中,所有分接中只有部分分接超差时,断定是( )分接区错匝,应用高压某段分接绕组对低压绕组用设计匝数进行测量,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匝数。 A A.高压绕组 B.低压绕组 C.中压绕组 D.平衡绕组 893.超声波探伤检测对检测仪器的功能要求错误的有( )。 A A.闸门终点在整个显示范围内可变,闸门高度和宽度可调 B.检测仪器具备抗外部信号干扰的功能 C.自动校正探头的声速和零点偏移 D.具有屏幕锁定功能,可以随时冻结和锁定波形显示的声程 894.超声波探伤选择瓷件厚度为所测支柱瓷绝缘子的( )。 A A.直径 B.半径 C.厚度 D.长度 895.超声波探伤用连接线接上专用测声速探头,在支柱瓷法兰与第一片绝缘子之间检测部位涂上( ),进行声速测量。 A A.耦合剂 B.润滑剂 C.黏合剂 D.黄油 896.采用小角度纵波法检测实心柱形支柱瓷绝缘子,当发现显示屏幕上存在缺陷波形时,且对缺陷反射波幅大于5mm深人工切槽( )的波形进行记录。 B A.负5dB B.负6dB C.5dB D.6dB 897.超声波探伤缺陷指示长度采用( )法进行测量,应注意缺陷实际深度、水平距离与检测面弧长的差异,必要时进行修正。 D A.负5dB B.负6dB C.5dB D.6dB 898.在对超声波探伤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时, 采用小角度纵波法检测实心柱形支柱瓷绝缘子,当反射波幅大于5mm深人工切槽-6dB的内部缺陷,且缺陷指示长度超过( )mm的缺陷时,应评定为不合格。 B A.5 B.10 C.15 D.20 899.电抗值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 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的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C A.70 B.75 C.80 D.85 900.电抗值测量,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环境温度不低于( )℃的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D A.2 B.3 C.4 D.5 901.电抗值测量时的安全要求,错误的有( )。 B A.试验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并取得试验负责人许可,方可加压;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B.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短路 C.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D.高压试验作业人员在加压过程中,应精力集中,随时警戒异常现象发生 902.并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对于空心电抗器,测量可在( )的任何电压下进行;除空心电抗器外,测量应在额定电压下进行。 A A.电压不高于额定电压 B.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 C.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D.不低于额定电流值 903.串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对于空心电抗器,测量可在( )的任何电流下进行;对于间隙铁心或磁屏蔽空心电抗器,测量应在额定电流值或产品设计值下进行。 C A.电压不高于额定电压 B.电压不低于额定电压 C.不超过额定电流值 D.不低于额定电流值 904.电抗值测量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正半波峰值与负半波峰值的幅值差应小于( )。 C A.0.005 B.0.01 C.0.02 D.0.03 905.电抗值测量试验电压较高时,可采用( )。 A A.多级串接式试验变压器 B.移圈式变压器 C.串联谐振变压器 D.并联谐振变压器 906.并联电抗器(除空心电抗器外)电抗值测量应在( )电压下进行。 D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D.额定 907.对于空心电抗器(并联电抗器)电抗值测量,测量可在电压( )额定电压的任何电压下进行。 C A.高于 B.低于 C.不高于 D.不低于 908.对单相电抗器或可以不考虑互感(如水平布置的三相电抗器)的电抗器,电抗值为( )的比值。 A A.施加相电压和实测相电流(方均根值) B.施加线电压和实测线电流(方均根值) C.施加电压和实测电流 D.施加相电压和实测相电流的峰值 909.串联电抗器电抗值允许偏差( )。 D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0~10% 910.对三相并联电抗器或由单相电抗器组成的三相组,每相电抗与三相电抗平均值间的偏差不超过( )。 B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5% D.正负10% 911.三相空心串联电抗器每相电抗值不超过三相平均值的( )。 A A.正负2% B.正负4% C.正负5% D.0.1 912.并联电抗器额定电抗允许偏差( )。 C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5% D.正负10% 913.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取样,应该在( )的天气下进行。 A A.良好 B.晴朗 C.阴天 D.干燥 914.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对待测设备要求时。( ) C A.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C.待测设备处于大修吊罩状态 D.设备上无其它外部作业 915.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时,以下不属于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的是:( ) A A.接受过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培训,并经考试合格 B.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C.能正确完成纸绝缘聚合度实验室试验及数据处理 D.熟悉纸绝缘聚合度的判断标准及处理办法 916.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溶解试样用溶解瓶,要求当装满( )mL绝缘纸铜乙二胺溶液时,还可将残留空气排出。可使用(45~50)mL塑料瓶和密封用橡皮塞。 C A.20 B.30 C.40 D.50 917.纸绝缘聚合度测量溶解试样用溶解瓶,要求当装满40mL( )溶液时,还可将残留空气排出。可使用(45~50)mL塑料瓶和密封用橡皮塞。 D A.绝缘纸铜乙二氨 B.绝缘纸铜胺 C.绝缘纸硫酸铜 D.绝缘纸铜乙二胺 918.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绝缘纸取样量应大于( ) D A.0.5g B.1g C.1.5g D.2g 919.纸绝缘聚合度测量采用索氏抽提器,用( )抽提绝缘纸试样,必要时用氯仿试纸脱脂。 B A.乙醇 B.无水乙醇 C.铜乙二胺 D.实验室用二级水 920.纸绝缘聚合度测试中,把带有试样的瓶子和盖子一起放在烘箱中,在( )下加热足够的时间。试样加热至恒重。 B A.100°C±2°C B.105°C±2°C C.105°C±5°C D.100°C±5°C 921.纸绝缘聚合度测试中,在事先干燥并称量过的密闭( )中称取一定湿度环境中平衡的纸样约2g(精确到1mg)。 B A.塑料瓶 B.称量瓶 C.玻璃瓶 D.烧杯 922.变压器纸绝缘聚合度降低到( )时,绝缘纸完全丧失机械强度。 A A.150 B.250 C.500 D.1000 923.当变压器中采集的纸或纸板样品的聚合度降低到( )时,应当考虑该变压器退出运行。 B A.150 B.250 C.500 D.1000 924.除非另有规定,电流比校核试验不得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 )。 A A.环境温度不宜高于30℃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 C.试验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要求,并设置保护围栏 D.环境温度不宜于5℃ 925.电流比校核试验对安全的要求错误的是?( ) D A.试验所用的电源应具有单独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试验交流电源应有漏电保护装置 B.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双极刀闸 C.为了防止误合刀闸,可在刀刃上加绝缘罩 D.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三个串联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926.比较法测量电流互感器变比的接线将被试电流互感器与标准电流互感器一次侧( ),二次侧各接一只0.5级的电流表,并且将被试电流互感器其它二次绕组短路。 A A.串联 B.并联 C.串并联 D.混合电路 927.电流比校核试验中, 接标准电流互感器及被试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至表计的连接线的电阻之和通常不大于( )Ω。 C A.0.04 B.0.05 C.0.06 D.0.07 928.电流比校核试验中, 使用电流表时,应使仪表的指示刻度不小于量程的( )。 A A.2/3 B.1/2 C.1/3 D.1/4 929.电流比校核试验中,对于10P准确级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下的误差应( )。 B A.≤±4% B.≤±3% C.≤±2% D.≤±1% 930.穿心式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时,一次导线应( )。 B A.缠绕一次侧一周 B.处于互感器的中心位置 C.处于互感器偏下位置 D.处于互感器偏上位置 931.电流比校核,电流互感器有多个二次绕组,测量部分绕组变比时,其他绕组应( ),避免出现二次绕组( )状态。 A A.短路、开路 B.开路、短路 C.开路、开路 D.短路、短路 932.电流比校核,电流发生器一次输出电流应( )被试设备额定电流的5%,其波形应为正弦波。 A A.不低于 B.不高于 C.低于 D.高于 933.电流比校核,标准电流互感器精度应高于被校核互感器至少( )个等级。 A A.2 B.3 C.4 D.5 934.用于电流比校核的电流表为电磁式仪表,同一型号,且仪表精度高于( )级。 A A.0.5 B.0.8 C.1 D.1.2 935.电流比现场校核宜采用( )。 A A.比较法 B.类比法 C.对照法 D.类推法 936.被试品在进行电流比校核试验前,应先进行其( )试验,合格后再进行电流比校核。 A A.绝缘电阻 B.交流耐压 C.局部放电 D.直流电阻 937.电流比试验时,电流加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端子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流,非测量绕组需( ),升压必须从零开始。 C A.短路 B.接地 C.短路接地 D.开路 938.电流比校核中,将被试电流互感器一次、二次对地放电,使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端子P1、P2至少有一端与其他设备或接地装置( )。 C A.连接 B.短路 C.断开 D.开路 939.电压比校核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阻值不宜超过( )。 C A.10kΩ B.20kΩ C.30kΩ D.40kΩ 940.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尽量采用( )。 B A.油浸式调压器 B.自耦式调压器 C.感应调压器 D.隔离调压器 941.变压比测量成套仪用于变压比测量的电压表为( )。 A A.有效值 B.最大值 C.幅值 D.峰值 942.电压比校核试验待试设备一次首端未与其它设备连接,末端( ),二次回路应与其他设备( )。 C A.断开,断开 B.断开,相连 C.接地良好,断开 D.接地良好,相连 943.电压比校核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错误的是:( ) D A.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B.能正确完成试验室及现场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比测量项目的接线及操作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因数及消除方法 D.经过相关单位批准 944.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 )。 B A.一人 B.两人 C.三人 D.四人 945.变压比测量成套仪使用的标准互感器应( )电压比校核用的电压表一个等级,且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A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946.电压比校核试验中,对于6P准确级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下的误差应( )。 C A.≤±4% B.≤±5% C.≤±6% D.≤±7% 947.电压比校核试验时,电压互感器一次末端( ),二次连接的设备应断开,电压加在电压互感器一次首端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压,非测量绕组需开路,并一点接地。 B A.断开 B.接地 C.合上 D.短路 948.电压比校核试验现场校核宜采用( )。 A A.比较法 B.类比法 C.对照法 D.类推法 949.比较法测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变比的接线方法,将被试电压互感器与标准电压互感器一次侧( ),二次侧各接一只0.5级的电压表,被试电压互感器其它二次绕组( )。 A A.并联,开路 B.串联,开路 C.并联,短路 D.串联,短路 950.比较法测量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变比的接线方法,将被试电压互感器与标准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并联,二次侧各接一只( )级的电压表,被试电压互感器其它二次绕组开路。 D A.0.1 B.0.2 C.0.3 D.0.5 951.电压比校核试验,测量电压互感器时施加的电压不应低于被试电压互感器额定电压的( )%。 D A.2 B.3 C.4 D.5 952.电压比校核试验,在更换试验接线时,应在被试品上悬挂( ),在再次升压前,先取下放电棒,防止带接地放电棒升压。 B A.短路线 B.接地放电棒 C.表计 D.安培表 953.在运行变电站测量电压互感器变比时,( )退出该电压互感器的保护装置,以免引起保护误动。 C A.宜 B.应该 C.必须 D.不必 954.电压比校核试验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试验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C A.5 B.10 C.15 D.20 955.电压比校核试验电压的波形为( )。 B A.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方波 B.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C.方波 D.正弦波 956.如果有关设备无其他规定,电压比校核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施加的试验电压的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C A.士1% B.士2% C.士3% D.士5% 957.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器要求内置标准电压互感器准确度不低于( )级。 B A.0.1 B.0.2 C.0.3 D.0.5 958.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器要求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 B A.0~25kV,0~0.2A B.0~25kV,0~0.1A C.0~20kV,0~0.2A D.0~20kV,0~0.1A 959.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具有( )保护功能,且整定值可以自行设定。 B A.过压 B.过流 C.差动 D.阻抗距离 960.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可以自行设置输出电压,不少于( )点。 B A.1 B.3 C.5 D.7 961.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器的高压部分,应有( )措施,能有保护测试人员安全的功能。 C A.保护 B.防雷 C.屏蔽 D.分流 962.励磁特性测量试验人员应熟悉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励磁特性的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 A.断路器 B.变压器 C.避雷器 D.电流互感器 963.励磁特性测量,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 )再做试验。 D A.停电 B.短接 C.拆开 D.放电 964.励磁特性测量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交待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 ),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C A.带电设备 B.停电设备 C.带电部位 D.停电部位 965.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的设备通常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 )、电压表、电流表。 D A.试验变压器 B.保护电阻 C.过流保护装置 D.调压设备 966.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应在( )试验合格后进行。 A A.绝缘 B.耐压 C.介质损耗 D.变比 967.电流互感器励磁曲线试验电压不能超过( )kV,电流大小以制造厂技术条件为准。 B A.1 B.2 C.3 D.4 968.励磁特性测量,电压互感器施加电流不超过其( ),在任何试验电压下电流均不能超过其最大允许电流。 A A.二次额定容量 B.一次额定容量 C.最大电流 D.最大电压 969.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曲线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查互感器铁心质量,通过磁化曲线的饱和程度判断互感器有无( )。 C A.单相接地 B.相间接地 C.匝间短路 D.匝间断路 970.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交接试验时,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励磁特性的拐点电压应大于( )。 D A.0.5Um B.1.0Um C.1.5Um D.1.9Um, 971.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和励磁曲线试验结果分析,与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其它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彼此差异不应大于( )。 C A.0.1 B.0.2 C.0.3 D.0.4 972.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要求测量准确度不大于( )级。 D A.0.1 B.0.2 C.0.3 D.0.5 973.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要求分辨率:电流( )A。 A A.0.01 B.0.02 C.0.03 D.0.04 974.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要求分辨率:电压( )。 A A.0.1V B.0.2V C.0.3V D.0.4V 975.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中用于励磁曲线测量的电压为不大于( )级的平均值电压表。 C A.0.2 B.0.5 C.1 D.1.5 976.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前,应对其试验二次绕组进行( )。 D A.短接 B.接地 C.增磁 D.退磁 977.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前,应对其试验二次绕组进行退磁,现场一般采用( )。 D A.短路退磁法 B.接地退磁法 C.放电退磁法 D.开路退磁法 978.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N端应( ),其余二次绕组应( ),且同名端应接地。 D A.断开,短接 B.断开,开路 C.接地,短接 D.接地,开路 979.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原理接线方法。从保护绕组施加试验电压,非试验绕组应在( )状态。 B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980.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原理接线方法。试验时一次绕组应( ),铁心及外壳( )。 D A.短路,经电阻接地 B.短路,接地 C.开路,经电阻接地 D.开路,接地 981.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当有多个保护绕组时,( )应进行励磁曲线试验。 A A.每个绕组 B.,某个绕组 C.特殊绕组 D.二次绕组 982.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读取数据后,( )降下电压,( )造成铁心剩磁过大,影响电流互感器保护性能。 B A.缓慢,可突然拉闸 B.缓慢,不可突然拉闸 C.快速,可突然拉闸 D.快速,不可突然拉闸 983.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和励磁曲线试验时,一次绕组、二次绕组及辅助绕组均开路,非加压绕组同名端接地,铁心及外壳( )。 D A.短路 B.开路 C.短接后接地 D.接地 984.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合上电源后,调节调压器缓慢升压,按要求施加试验电压,并读取各点试验电压的( )。 A A.电流 B.数值 C.峰值 D.有效值 985.励磁特性测量,合上电源,调节调压器缓慢升压,按要求施加试验电压,并读取各点试验电压的电流。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试验电流不超过电压互感器( ) D A.额定电流 B.最大电流 C.允许电流 D.最大允许电流 986.主回路电阻测量,待试主回路应处于( )状态。 D A.短路 B.开路 C.闭合不导通 D.闭合导通 987.主回路电阻测量时,检测仪器所用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工频交流电压。 B A.50Hz±0.5Hz B.50Hz±1Hz C.50Hz±1.5Hz D.50Hz±2Hz 988.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交流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 MΩ 。 C A.0.5 B.1 C.2 D.10 989.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交流工作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承受( )V工频交流电压1min时, 应不出现飞弧和击穿现象。 B A.1000 B.1500 C.2500 D.5000 990.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输出直流电流应不小于( )A 。 A A.100 B.200 C.300 D.400 991.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检测电源,禁止从( )上接取检测电源 C A.检修电源箱 B.备用设备 C.运行设备 D.主控室电源箱 992.主回路电阻测量,检测电流应该取( )至额定电流之间的任一电流值(1000kV电压等级设备)。 D A.100A B.150A C.200A D.300A 993.主回路电阻测量,将电流线接到对应的I+、I-接线柱,电压线接到V+、V-接线柱,两把夹钳夹住被测试品的两端,若电压线和电流线是分开接线的,则电压线要接在测试品的( ),电流线应接在电压线的( )。 B A.内侧、内侧 B.内侧、外侧 C.外侧、外侧 D.外侧、内侧 994.测量真空开关主回路电阻时,禁止将电流线夹在开关( )上。 B A.触头螺栓 B.触头弹簧 C.动触头 D.静触头 995.主回路电阻测试时,为防止被测设备突然分闸,应断开被测设备( )的电源。 B A.储能回路 B.操作回路 C.控制回路 D.保护装置 996.当明确回路电阻较大的部位后,应对接触部位解体进行检查,对于断路器灭弧室内部回路电阻超标的,应( )。 B A.按照母线加工工艺进行清洁、打磨处理 B.按照厂家工艺解体检查,必要时更换动静触头 C.由厂家专业人员进行解体处理 D.自行处理 997.对于SF6断路器、油断路器、GIS、隔离开关设备其主回路电阻应不大于制造商规定值,真空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初值差应小于( )%。 C A.10 B.20 C.30 D.40 998.回路电阻测试,如发现测试结果超标,可将被试设备进行分、合操作( )次,重新测量。 D A.一 B.二 C.三 D.若干 999.真空断路器主回路电阻的初值差应小于( )。 C A.0.1 B.0.2 C.0.3 D.0.4 1000.主回路电阻测量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B A.10 B.15 C.30 D.40 1001.电容器电容量测量,单台电容器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在( )之间,且初值差不超过正负5%。 D A.0%~5% B.5%~10% C.-5%~5% D.-5%~10% 1002.电容器电容量测量,对于带内熔丝电容器,电容量减少不超过铭牌标注电容量的( )。 A A.0.03 B.0.05 C.0.07 D.0.09 1003.电容器电容量测量,任意两线端的最大电容量与最小电容量之比值,应不超过( )。 B A.1 B.1.05 C.1.1 D.1.15 1004.电容器组的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容量从3Mvar到30Mvar电容器组( )。 C A.负5%~10% B.0%~5% C.0%~10% D.0%~15% 1005.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采用( )调压器。 C A.移圈式 B.调压式 C.自耦式 D.以上都不对 1006.用电压电流表法测试电容器电容量时,测试前应拆除电容器的( )。 B A.放电线圈 B.外熔断器 C.内熔丝 D.避雷器 1007.电容器电容量测量合理选择电压表、电流表量程,试验电压、电流指示应至少达到表计满量程的( )刻度处。 B A.1/3 B.2/3 C.2/5 D.3/5 1008.电压电流表法测量电容器电容量,拆、接高压引线前,必须先对待试电容器逐只使用专用放电工具按( )程序进行充分放电,放电后将待试电容器接地。 B A.直接放电 B.先经电阻放电,后直接放电 C.先经电容放电,后直接放电 D.先直接放电,后经电阻放电 1009.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时,试验仪器要求:测量限流电阻:阻值为( )。。 B A.0MΩ-5MΩ B.5MΩ-10MΩ C.10MΩ-15MΩ D.15MΩ-20MΩ 1010.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时,试验仪器要求:电流测量误差( )。。 A A.<1% B.<2% C.<3% D.<4% 1011.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时,试验仪器要求: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 )。。 A A.<1% B.<2% C.<3% D.<4% 1012.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试验结束后,被试设备应使用专用放电工具按先( )放电,后直接放电的程序进行充分放电。 A A.电阻 B.电容 C.电感 D.小间隙 1013.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测试中,应从( )中读取电流。 A A.微安表 B.毫安表 C.直流高压发生装置 D.泄漏电流表 1014.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时,下节避雷器泄漏电流值由( )读取。 B A.高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 B.低压端电流表直接读取 C.经高压端、低压端两块电流表进行求和计算取得 D.经高压端、低压端两块电流表进行差值计算取得 1015.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泄漏电流测试线应使用屏蔽线,测试线与避雷器夹角应( )。 A A.尽量大 B.尽量小 C.平行 D.垂直 1016. 0.75UnmA泄漏电流初值差≤( )%或≤50μA(多柱并联和额定电压216kV以上的避雷器泄漏电流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规定)。 C A.10 B.20 C.30 D.50 1017.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限压器直流参考电压UnmA初值差不超过( )%且不低于GB11032规定数值(注意值)和出厂技术要求(GB11032规定数值见附录B)。 A A.±5 B.±1 C.±2.0 D.±10.0 1018.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0.75UnmA泄漏电流初值差小于等于30%或( )。 D A.小于等于20μA B.小于等于30μA C.小于等于40μA D.小于等于50μA 1019.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测试中,额定电压为468kV的避雷器其直流1mA参考电压应不低于( )kV。 C A.565 B.597 C.630 D.810 1020.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环境要求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 A A.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相对湿度不宜大于90% C.相对湿度不宜大于70% D.试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1021.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应在被试设备处于( )下进行。 B A.运行 B.停电 C.备用 D.带电 1022.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工频电压试验的交流电压频率应在( )之间,且近似于正弦波。 C A.49Hz-51Hz B.48Hz-52Hz C.48Hz-62Hz D.49Hz-62Hz 1023.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工频电压试验的交流电压频率应在( )Hz之间,且近似于正弦波。每只避雷器(或避雷器元件)的工频参考电压应在制造厂选定的工频参考电流下测量。 A A.48Hz-62Hz B.45Hz-65Hz C.40Hz-50Hz D.50Hz-60Hz 1024.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下列哪些是工频参考电压试验用的设备( )。 A A.试验变压器 B.耐压设备 C.电压表 D.电流表 1025.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所用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应具备( )功能。 A A.抗外部干扰 B.抗谐波干扰 C.抗高频干扰 D.抗电晕干扰 1026.避雷器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接线,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应( )。 B A.串联接在被试避雷器高压侧 B.串联接在被试避雷器接地侧 C.与被试避雷器并联 D.与试验变压器并联 1027.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升压过程中,当( )升至试品的工频参考电流值时,停止升压,迅速读取并记录试验电压。 A A.阻性电流峰值 B.全电流峰值 C.阻性电流有效值 D.全电流有效值 1028.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将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通电打开,调试为测量阻性电流( )参数状态。 A A.峰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 D.平均值 1029.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接通试验电源,开始升压进行试验,升压过程中应密切监视阻性电流( )检测数据。 C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峰值 D.平均值 1030.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由于试验电压对避雷器而言相对较高(超过额定电压),故在达到工频参考电流时应缩短加压时间,迅速读取工频参考电压值,之后立即降压,施加工频电压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 )s以内,避免避雷器长时间承受工频参考电压。 A A.10 B.15 C.20 D.30 1031.避雷器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如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与极性有关时,取( )。 D A.平均值 B.方均根值 C.高值 D.低值 1032.一般情况下,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 )避雷器额定电压。 A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1033.一般情况下,工频参考电压峰值与避雷器( )相等。 A A.直流参考电压 B.额定电压 C.标称电压 D.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1034.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接近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并联一台( )、电容串联的滤波器。 B A.电阻 B.电感 C.谐振装置 D.避雷器 1035.工频参考电压试验用的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接近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 )。 B A.并联一台电感、电容并联的滤波器 B.并联一台电感、电容串联的滤波器 C.串联一台电感、电容串联的滤波器 D.串联一台电感、电容并联的滤波器 1036.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测量电压装置采用电容分压器作为测量电压装置,其额定电压应与试验电压相匹配,电容量宜选择( )pF。 A A.1000 B.2000 C.500 D.5000 1037.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中,采用电容分压器作为测量电压装置,其额定电压应与试验电压相匹配,电容量宜选择( )。 B A.500pF B.1000pF C.1500pF D.2000pF 1038.系统存在接地故障时,( )进行接地阻抗测试。 D A.可以 B.宜 C.应该 D.严禁 1039.接地阻抗测量宜采用( )异频电流法测试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 C A.工频电流法 B.工频电压法 C.异频电流法 D.异频电压法 1040.接地阻抗测试采用异频电流法测试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试验电流宜在( )。 B A.小于3A B.3A-20A C.20A-50A D.不小于50A 1041.如果采用工频电流法测试大型接地装置的工频特性参数,则应采用独立电源或经隔离变压器供电,并尽可能加大试验电流,试验电流宜( )。 D A.小于3A B.3A-20A C.20A-50A D.不小于50A 1042.接地阻抗测试中,电流极的电阻值应( )。 B A.尽量大 B.尽量小 C.无所谓 D.适当 1043.接地阻抗测试中,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 )分流的影响。 B A.输电线路 B.避雷线 C.电流极 D.电压极 1044.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测试中主要采用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夹角法和( )。 D A.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直线法 B.电流-电压表三极法中的锐角法 C.直线法 D.电位降法 1045.当使用电流-电压三极法中的直线法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时,电位极P 应在被测接地装置G 与电流极C 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cG 的5%左右,当三次测试的结果误差在( )%以内即可。 C A.1 B.2 C.5 D.10 1046.接地阻抗测量中,若变电站有干扰源(零序电流干扰),可采取( )的方法消除干扰。 B A.减小注入接地网测试电流 B.增大注入接地网测试电流 C.并联电阻 D.并联小电抗 1047.不接地、谐振接地、谐振-低电阻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 C A.0.4 B.1 C.4 D.10 1048.接地阻抗测试中,不接地、谐振接地、谐振-低电阻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Ω。 D A.0.5 B.1 C.2 D.4 1049.接地阻抗测试中,当有效接地系统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R小于等于2000/I的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电阻,符合GB500654.3.3条的规定时,接地网电位升高可提高至( )kV。 D A.1 B.2 C.3 D.5 1050.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电流极应布置得( )。 B A.尽量近 B.尽量远 C.与电压极距离一样 D.距离远近不影响 1051.无论哪种接地阻抗测试方法,都要求电流线和电位线之间保持尽量远的距离,以尽量减小电流线与电位线之间( )的影响。 D A.感应电压 B.电容 C.电感 D.互感 1052.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的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 )cm 以上。 B A.10 B.20 C.25 D.30 1053.接地阻抗测量,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 )。 A A.20cm以上 B.20cm以内 C.50cm以上 D.50cm以内 1054.接地阻抗测量,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 )的影响。 A A.分流 B.分压 C.限流 D.限压 1055.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测试时,电气导通测试中结果良好的设备接地引下线处,一般选择在( )。 C A.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的场区里 B.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小的场区里 C.变压器中性点附近或场区边缘 D.避雷器附近 1056.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测试时,试验电流的注入点宜选择( )。 A A.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的场区里 B.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小的场区里 C.变压器中性点附近或场区边缘 D.避雷器附近 1057.接地装置较小时,可采用接地阻抗测试仪(接地摇表)测接地阻抗,测试步骤、方法和布线的要求均与( )相同。 B A.两级法 B.三极法 C.电位降法 D.四极法 1058.工频电流法测量接地阻抗,对于电铁牵引站这样有间歇性大工作电流注入接地装置,其接地阻抗的测试可以采用( ),即使试验电流与不平衡零序电流同相位,再施加一次增量试验电流,消除地中零序电流对接地阻抗测试值的影响。 B A.倒相法 B.倒相增量法 C.两极法 D.三极法 1059.工频电流法测量接地阻抗,通常接地装置中有不平衡零序电流,为消除其对接地阻抗测试的影响,除了增大试验电流,可采用( )。 A A.倒相法 B.倒相增量法 C.两极法 D.三极法 1060.土壤电阻率测试一般宜在连续天晴( )天后或在干燥季节进行,应避免在雨后或雪后立即进行。 B A.2 B.3 C.4 D.5 1061.测量多层、深层土壤电阻率使用功率( )的电源,采用电压表、电流表组成的测试回路,表计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 级。 A A.较大 B.较小 C.随意 D.不确定 1062.土壤电阻率测试四极法适用于测试被试( )电极地区或( )区域的土壤,以及水平或垂直分层不均匀的土壤特性。 C A.较近,较小 B.较近,较大 C.较远,较大 D.较远,较小 1063.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采用四极等距法,两电极之间的距离a 应不小于电极埋设深度h 的( )倍。 B A.10 B.20 C.30 D.40 1064.改变( ),可反映不同深度的土壤电阻率ρ的变化。 C A.电位极的位置 B.电流极的位置 C.被试电极的埋设深度 D.电流极的深度 1065.尽量减小地下金属管道的影响,在靠近居民区或工矿区,地下可能有水管等具有一定金属部件的管道,应把电极布置在与管道垂直的方向上,并且要求最近的测试电极(电流极)与地下管道之间的距离( )极间距离。 B A.不大于 B.不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1066.土壤电阻率测量应尽量减小地下金属管道的影响,在靠近居民区或工矿区,地下可能有水管等具有一定金属部件的管道,应把电极布置在与管道垂直的方向上,并且要求最近的测试电极(电流极)与地下管道之间的距离( )极间距离。 B A.不大于 B.不小于 C.小于 D.等于 1067.为了得到较合理的土壤电阻率的数据,宜改变极间距离a,最大的极间距离amax可取拟建接地装置最大对角线的( )。 C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 1068.在冻土区进行土壤电阻率测量,测试电极须打入( )。 C A.冰冻线位 B.冰冻线以上 C.冰冻线以下 D.地面以下 1069.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采用四级等距法中,可根据级间距离a 及接地阻抗测试仪测试得到的接地阻抗值R,通过下面公式得到被测场地的视在土壤电阻率ρ:ρ=( )。 A A.2πaR B.3πaR C.4πaR D.5πaR 1070.四级等距法中,可根据级间距离a及接地阻抗测试仪测试得到的接地阻抗值R,得到被测场地的视在土壤电阻率ρ等于( )。 B A.πaR B.2πaR C.aR D.2aR 1071.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时应在( )季节和土壤未结冻时进行;不应在雷、雨、雪中或雨、雪后立即进行。 A A.干燥 B.潮湿 C.雷雨 D.冬季 1072.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布置电极人员应精力集中,不得分散注意力,应有( )监护。 D A.工作班成员 B.运维人员 C.工作负责人 D.专人 1073.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开始试验前,工作负责人应对( )详细说明在试验区应注意的安全注意事项。 D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监护人 C.运维人员 D.全体试验人员 1074.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试验装置的低压回路中应有( )个串联电源开关,并加装过载自动跳闸装置。 B A.1 B.2 C.3 D.4 1075.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 )mV。 B A.0.5 B.1.0 C.1.5 D.2.0 1076.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 )。 A A.1mV B.2mV C.3mV D.4mV 1077.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试验仪器要求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 )级。 B A.0.5 B.1.0 C.1.5 D.2.0 1078.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测试电极时如果场区是水泥路面,可采用包裹湿抹布直径( )cm的金属圆盘,并压上重物。 B A.10 B.20 C.30 D.40 1079.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如电流极电阻( ),可尝试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或向其周围泼水的方式降阻。 B A.偏低 B.偏高 C.异常 D.正常 1080.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阻抗足够( ),设备输出的试验电流足够( )。 B A.小,小 B.小,大 C.大,小 D.大,大 1081.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中,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 )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分流的影响。 A A.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 B.避雷器 C.架构 D.绝缘子 1082.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试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 )足够小,设备输出的试验电流足够大。 A A.阻抗 B.电阻 C.电抗 D.电感 1083.跨步电压测量时,人体等效电阻取( )欧姆。 B A.1000 B.1500 C.2000 D.2500 1084.跨步电压测量时两电极间距离为( )m。 C A.0.6 B.0.7 C.0.8 D.0.9 1085.接触电压测量,电极与地面垂直距离为( )m。 C A.1.6 B.1.7 C.1.8 D.1.9 1086.接触电压测量,电极与设备水平距离为( )m。 C A.0.6 B.0.7 C.0.8 D.0.9 1087.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恢复被试设备和试验仪器设备到( )状态。 A A.试验前 B.试验后 C.试验中 D.正常 1088.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当有效接地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大于35kA时,跨步电位差Uk一般不宜大于( )。 A A.80V B.100V C.120V D.150V 1089.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现场试验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完成试验报告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C A.13 B.14 C.15 D.16 1090.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人员需要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 )故障。 C A.严重 B.危急 C.一般 D.特殊 1091.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细则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 )。 B A.78% B.80% C.85% D.90% 1092.如果各次谐波的方均根(有效)值不大于基波方均根值的( )%,则认为满足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对电压波形的要求。 D A.1 B.2 C.4 D.5 1093.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试验前对被试电容器组织( )。 D A.放电 B.逐只放电 C.充分放电 D.逐只充分放电 1094.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 ( ),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C A.±1% B.±3% C.±2% D.±6% 1095.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更换电容器之后,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 ),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B A.正负1% B.正负2% C.正负3% D.正负4% 1096.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测试出的电流数值较一般为( )。 A A.微安级 B.毫安级 C.安培级 D.千安级 1097.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新的电容器与被更换的电容器的电容量差别应在( ) 之内。 D A.2% B.5% C.3% D.1% 1098.由于在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测试出的电流数值较低,电流一般为( )级,试验过程中注意电流表档位切换。 A A.微安 B.毫安 C.安 D.千安 1099.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根据测试电流与额定电流的比例关系,额定不平衡电流I1为( )(其中:Ie为串补装置运行的额定电流;I0为模拟测试时的不平衡电流值;Ic为模拟测试时的试验电流)。 A A.Ie*I0/Ic B.Ie*Ic/I0 C.Ic*I0/Ie D.Ie*Ic*I0 1100.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平衡电流测量报告整理并录入PMS 系统 A A.15 B.20 C.10 D.7 1101.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压。按有关设备标准的规定,有些特殊试验可能要求频率远低于或高于这一范围。 D A.40Hz-60Hz B.40Hz-65Hz C.45Hz-60Hz D.45Hz-65Hz 1102.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试验电压一般为交流220V或380V,电压波形为( )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C A.一个半 B.两个 C.两个半 D.三个 1103.附近( )km范围内增加了新的污染源时,应进行一次现场污秽度评估。 A A.10 B.15 C.20 D.25 1104.现场污秽度评估时,不应在作业前3至7日有( )的条件下进行取样检测。 A A.降水 B.大雾 C.打雷 D.下雪 1105.待测绝缘子经连续( ) 年积污后,绝缘子表面污秽度趋于饱和。 A A.3 B.4 C.2.5 D.2 1106.待测绝缘子通常选择U70B/146、U160BP/170H 普通盘形悬式绝缘子,通常( )组成一悬垂串作为参照绝缘子串,用来测量现场污秽度。 C A.2片~4片 B.2片~3片 C.4片~5片 D.3片~5片 1107.现场污秽度检测,同型式绝缘子带电与不带电测量值之比(即带电系数K1)要根据( )而定。 D A.标准 B.现场污秽度 C.绝缘子型号 D.各地实测结果 1108.现场污秽度评估,待测绝缘子应经过连续( )年积污。 B A.2 B.3 C.4 D.5 1109.现场污秽度评估,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绝缘子取样。 C A.3 B.4 C.5 D.6 1110.现场污秽取样工作不得少于( )人。 A A.两 B.一 C.三 D.四 1111.绝缘子污秽试验仪器电导率仪检测范围( )mS/cm。 B A.0.00~299.9 B.0.00~199.9 C.0.00~99.9 D.0.00~9.9 1112.现场污秽度评估用的精密天平检测精准度要求为( )mg。 B A.0.05 B.0.1 C.0.2 D.0.3 1113.现场污秽度评估时,交流110kV支柱绝缘子/套管,上、中、下部各取( )组伞群取样。 A A.1 B.2 C.3 D.4 1114.现场污秽度评估时,交流500kV瓷/玻璃绝缘子串上、中、下部各取( )片绝缘子取样。 B A.1 B.2 C.3 D.4 1115.现场污秽度试验,带电悬式盘型交流110kV 瓷/玻璃绝缘子串上、中、下部各取 ( ) 片(靠近高压端和低压端第一片绝缘子不取)。 A A.1 B.2 C.3 D.4 1116.等值盐密测试时将探头清洗干净,首先插入( )中。 A A.标准液 B.待测溶液 C.蒸馏水 D.自来水 1117.等值盐密测试时应将测试结果进行温度补偿到到( )℃。 B A.18 B.20 C.22 D.25 1118.灰密测量时,将编号后的滤纸放入烘箱,在( )℃温度下干燥半小时。 C A.95 B.100 C.105 D.110 1119.灰密测量时,整个称量过程应在( )之内完成。 D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1120.表面污秽取样之前,容器、量筒等应清洗干净,确保无任何污秽;取样时,尽可能带清洁的( )。 D A.线手套 B.绝缘手套 C.胶手套 D.医用手套 1121.将附着有固体污秽的滤纸放在烘箱中进行烘烤。一般烘箱温度设为( )℃,烘烤时间约为半小时,如果滤纸不干,应继续烘干直至干燥好为止。 B A.120 B.105 C.110 D.109 1122.距独立化工及燃煤工业源0.5~2km内,该地区现场污秽度分级为( )。 C A.b B.c C.d D.e 1123.测试绝缘子绝缘电阻宜选用电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其电压输出范围。 A A.DC500V~5000V B.AC500V~5000V C.DC2500V~5000V D.DC1000V~5000V 1124.绝缘子零值检测用绝缘电阻表输出电压范围为DC( )。 D A.200V~2000V B.300V~3000V C.400V~4000V D.500V~5000V 1125.测量绝缘子绝缘电阻时,测试时间为( )。 A A.1min B.2min C.0.5min D.1.5min 1126.绝缘电阻表的屏蔽端线是( )。 D A.红色 B.蓝色 C.黑色 D.绿色 1127.电压等级22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 )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B A.200 B.300 C.400 D.500 1128.电压等级5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 )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D A.200 B.300 C.400 D.500 1129.检测出的低(零)值绝缘子必须经过( )分别试验确认后,方可按缺陷处理流程上报处理。 C A.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 B.发现人、工区专责 C.两人 D.班组员工,领导 1130.硅橡胶憎水性评估时,天气应良好,若遇雨雾天气,应在雨雾停止( )天后测量。 C A.2 B.3 C.4 D.5 1131.硅橡胶憎水性评估时,待测设备表面应( )。 A A.干燥 B.潮湿 C.清洁 D.不破损 1132.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所用喷水装置采用质量较好的喷壶,应可以方便﹑稳定地调节出雾状水流,每次喷水量为( )mL。 C A.0.5~1 B.0.6~1 C.0.7~1 D.0.8~1 1133.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规定,喷射角为( )。 B A.50°-60° B.50°-70° C.60°-70° D.50°-80° 1134.喷射角的校验方法中,在距喷水装置的喷嘴25cm 处立一张纸,喷射方向垂直于该纸,喷水( ) 次,形成的湿斑直径在25-35cm之间为合适. B A.10-14 B.10-15 C.10-20 D.20-30 1135.喷水分级法将防污闪涂料表面的憎水性状态分为( )级。 C A.5 B.6 C.7 D.8 1136.运行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采用喷水分级法(HC 法),该方法将防污闪涂料表面的憎水性状态分为 ( ) 级。 A A.7 B.5 C.5 D.4 1137.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时,憎水性分级值(HC值)应在喷水结束后( )s内读取。 C A.10 B.20 C.30 D.40 1138.对憎水性分级中,HC5级的处理措施是。 D A.憎水性良好,继续运行 B.憎水性良差,不能继续运行 C.退出运行,或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D.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1139.硅橡胶憎水性分级为HC3~HC4硅橡胶处理建议为( ) 。 B A.憎水性良好,加强检测 B.憎水性良好,继续运行 C.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D.退出运行,或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1140.硅橡胶憎水性试验结束后,应在( ) 个工作日内完成憎水性检测报告整理并录入PMS 系统。 A A.15 B.10 C.20 D.25 1141.绝缘油酸值检测时,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温度不宜( )。 A A.低于5℃ B.高于5℃ C.低于20℃ D.高于20℃ 1142.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从设备的( )取样待测样品。 C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任何部位都可以 1143. 绝缘油酸值检测,需经过( )。 A A.上岗培训并合格 B.入职培训 C.领导同意 D.履职培训 1144.绝缘油酸值检测时,试验仪器应( )。 B A.干净无尘 B.接地良好 C.通风 D.干燥 1145.绝缘油酸值检测时,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B A.1 B.2 C.3 D.无具体规定 1146.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按照( )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 D A.危险品 B.一般品 C.硫酸 D.化学药品 1147.绝缘油酸值检测时,重复测定( )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A A.2 B.3 C.4 D.5 1148.绝缘油酸值检测,运行油不超过( )mg(KOH)/g,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0.1 B.0.2 C.0.3 D.0.4 1149.绝缘油酸值检测必须趁热滴定,从停止回流至滴定完毕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 )分钟。以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测定产生干扰。 A A.3 B.4 C.5 D.6 1150.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当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变( )或产生沉淀时,应对其清液重新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 A A.黄 B.红 C.绿 D.灰 1151.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 C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152.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个月。 D A.1 B.1.5 C.2 D.3 1153.绝缘油酸值检测时,运行油不超过( )mg(KOH)/g,则认为试验合格。酸值大于标准值时,应进行再生处理或更换新油。 A A.0.1 B.0.2 C.0.3 D.0.5 1154.绝缘油酸值检测,要求托盘天平准确称值为( )克。 B A.0.005 B.0.01 C.0.015 D.0.02 1155.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托盘天平应可以准确称量( )。 A A.0.01g B.0.02g C.0.03g D.0.04g 1156.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微量滴定管分度为( )ml。 B A.0.01 B.0.02 C.0.03 D.0.04 1157.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微量滴定管容量为( )。 B A.1ml B.2ml C.3ml D.4ml 1158.绝缘油酸值检测用球形回流冷凝管长约( )。 B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1159.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使用( )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D A.0.02 B.0.03 C.0.04 D.0.05 1160.绝缘油酸值检测时,应使用( )乙醇。 D A.80% B.85% C.90% D.95% 1161.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应从设备的( )取样待测样品。 C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任何部位都可以 1162.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mL。 D A.200 B.300 C.400 D.500 1163.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 )。 B A.取得资格证 B.考试合格 C.领导批准 D.熟悉设备 1164.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人员必须站在( )上进行操作。 B A.木垫子 B.绝缘垫 C.干燥地面 D.无具体规定 1165.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仪器应( )。 B A.干净无尘 B.接地良好 C.通风 D.干燥 1166.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B A.1 B.2 C.3 D.无具体规定 116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应选用精度不不低于( )级的电压表。 C A.0.5 B.1.0 C.1.5 D.2 1168.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装好试样检查电极间无可见气泡( )min之后进行加压,电极间按2.0kV/s±0.2kV/s的速率缓慢加压至试样被击穿,记录击穿电压值。 C A.2 B.4 C.5 D.10 1169.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装好试样检查电极间无可见气泡( )min之后进行加压。 D A.2 B.3 C.4 D.5 1170.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应重复进行( )次。 D A.3 B.4 C.5 D.6 1171.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前,用标准规调整油杯电极间距为( )正负0.05mm。 B A.2mm B.2.5mm C.3mm D.3.5mm 1172.110kV电压等级设备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应该大于等于( )。 A A.35 B.40 C.50 D.60 1173.220kV电压等级设备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应该大于等于( )。 B A.35 B.40 C.50 D.60 1174.500kV电压等级设备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应该大于等于( )。 C A.30 B.40 C.50 D.60 1175.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对于35kV及以下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 )kV时,认为合格。 A A.30 B.35 C.40 D.50 1176.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步进变压器电压增长值:试验电压平缓均匀,有变化且无过冲或瞬变,其电压增长值(如由自耦变压器产生的)不能超过预期击穿电压的( )%。 B A.1 B.2 C.3 C.4 117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所用电压表精度不低于( )级。 C A.0.5 B.1 C.1.5 D.2 1178.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步进变压器电压增长值不能超过预期击穿电压的( )%。 A A.2 B.3 C.4 D.5 1179.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达到试样击穿电流时,断开电压时间应小于( )ms。 B A.5 B.10 C.15 D.20 1180.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任一部分离杯壁或搅拌器不小于( )mm。 A A.12 B.13 C.14 D.15 1181.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极上电压近似正弦的波形,该峰值因数在√2加减( )范围内。 B A.0.06 B.0.07 C.0.08 D.0.09 1182.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10℃ C.15℃ D.0℃ 1183.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 C A.60% B.75% C.80% D.85% 1184.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待测样品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从设备( )取样口采样500mL。 C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任意部位 1185.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B A.1 B.2 C.3 C.4 1186.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干燥电极杯时,因电极杯某些材料可能会老化,在加热105~110℃的烘箱中充分烘干且不超过( )。 C A.60min B.90min C.120min D.180min 1187.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设置测试温度为( )℃。 D A.20 B.40 C.60 D.90 1188.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首先用试油冲洗电极杯( )次。 C A.1 B.2 C.3 D.4 1189.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以( )次有效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试样的介质损耗因数。 B A.1 B.2 C.3 D.4 1190.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时,应在( )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 B A.5min B.10min C.15min D.20min 1191.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应为测量设备绝缘电阻的( )倍以上。 C A.20 B.50 C.100 D.200 1192.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电极工作面的光洁度应达到( ),如发现表面呈暗色时,必须重新抛光。 B A.△5 B.△9 C.△10 D.△15 1193.110kV设备,其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应小于等于( )。 C A.0.02 B.0.03 C.0.04 D.0.05 1194.220kV设备,其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应小于等于( )。 C A.0.02 B.0.03 C.0.04 D.0.05 1195.500kV~1000kV电气设备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值满足下列哪项标准时,认为检测合格。( ) A A.≤0.02 B.≤0.03 C.≤0.04 D.≤0.01 1196.500kV设备,其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应小于等于( )。 A A.0.02 B.0.03 C.0.04 D.0.05 1197.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测试电极杯:采用三电极、内外电极双控温结构,电极间距为2mm±0.05mm,内外电极同心度偏差小于( ),可实现自动进排油。 D A.0.5mm B.5mm A.1.5mm D.0.05mm 1198.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测试电极杯电极间距为( )正负0.05mm。 A A.2mm B.3mm C.4mm D.5mm 1199.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测试电极杯内外电极同心度偏差小于( )。 C A.0.03mm B.0.04mm C.0.05mm D.0.06mm 1200.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分辨率应不大于( )。 A A.1×10-6 B.2×10-6 C.3×10-6 D.4×10-6 1201.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空杯介质损耗因数应低于( )。 A A.1×10-6 B.2×10-6 C.3×10-6 D.4×10-6 120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10℃ C.15℃ D.0℃ 120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天。 D A.1 B.2 C.3 D.4 1204.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天。 D A.1~2 B.2~3 C.3 D.4 120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现场取样至少( )人进行。 B A.1 B.2 C.3 D.4 120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自动顶空进样瓶的容量为( )ml。 B A.10 B.20 C.30 D.40 1207.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氩气冲洗管路,时间( )左右。 C A.2min B.10min C.20min C.30min 1208.330~500kV变压器运行油中含气量不超过( )时,则检测合格。 A A.≤3% B.≤2% C.≤5% D.≤8% 1209.500kV变压器,运行油中含气量应该小于等于( )%。 C A.1 B.2 C.3 D.4 1210.当油中含气量超过标准时,应进行( )处理。 A A.真空脱气 B.滤油 C.换油 D.油再生 1211.检测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D A.1 B.3 C.10 D.15 121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CO2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C A.1 B.5 C.25 D.50 121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O2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D A.1 B.5 C.25 D.50 121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烃类的最小检测浓度应小于等于( )uL/L。 A A.1 B.5 C.25 D.50 121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恒温定时振荡器的定时精确度应该为正负( )min。 B A.1 B.2 C.3 D.4 121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恒温定时振荡器的振幅应为( )mm正负3mm。 C A.25 B.30 C.35 D.40 121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抽取( )高纯氩气注入油样中。 B A.5ml B.10ml C.15ml D.20ml 121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注入氩气的油样在( )下进行振荡。 D A.20℃ B.30℃ C.40℃ D.50℃ 1219.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注入氩气的油样在振荡( )。 B A.10min B.20min C.30min D.40min 122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注入氩气的油样在振荡后静置( )。 A A.10min B.20min C.30min D.40min 1221.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使用自动顶空脱气法时,用注射器往顶空瓶迅速准确注入试油( )mL,立即拔出针头,将顶空瓶放置在顶空进样器中进行脱气。 A A.10 B.20 C.30 D.40 1222.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将采集的100mL注射器A中油样准确调整至( )mL,用橡胶封帽将注射器出口密封。 B A.30.0 B.40.0 C.50.0 D.80.0 1223.机械振荡脱气法时取一支5mL玻璃注射器C,用高纯氩气清洗3次,再用试油清洗1~2次,吸入约( )mL试油,戴上橡胶封帽,插入双头针头,使针头垂直向上,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慢慢排出,使试油充满注射器C的缝隙而不致残留空气。 D A.0.1 B.0.2 C.0.3 D.0.5 122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环境相对湿度( )。 A A.不大于80% B.不小于80% C.不大于70% D.不小于70% 122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应使用( )ml的注射器取样。 A A.100 B.200 C.300 D.400 122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天。 D A.1 B.2 C.3 D.4 122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待试样品应用洁净的( )玻璃注射器(经检验,密封性合格),从设备下部取样口全密封采样( )。 D A.20ml,10~20ml B.20ml,50~100ml C.100ml,10~20ml D.100ml,50~100ml 1228.绝缘油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 )。 A A.4天 B.5天 C.7天 D.10天 1229.绝缘油检测按照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注意( )。 D A.防尘防火 B.防尘防毒 C.防火防震 D.防火防毒 1230.绝缘油现场取样至少由( )进行。 B A.单人 B.2人 C.3人 D.4人 1231.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有( )种,可选其中任意一种方法。 B A.1 B.2 C.3 D.4 123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计时器精度应为( )s。 A A.0.1 B.0.2 C.0.3 D.0.4 123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检测结束后,应在( )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C A.7个 B.10个 C.15个 D.30个 123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测量单元电子真空计量器件采用绝压式微压传感器,量程为0kPa~5kPa,计量精度优于( )级。 D A.0.2 B.0.3 C.0.4 D.0.5 123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脱气单元气液空间比应大于( )倍。 D A.2 B.3 C.4 D.5 123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脱气室容积占脱气系统总容积(包括脱气室、管道、阀体和测量元件容积)比例应大于( )%。 C A.90 B.92 C.95 D.97 1237.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测量单元电子真空计量器件采用绝压式微压传感器,量程为0kPa~5kPa,计量精度优于( )。 D A.0.05级 B.0.1级 C.0.2级 D.0.5级 1238.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脱气单元气液空间比( ),试油定量、脱气单元应有加热恒温装置(55℃-65℃),脱气室通过采用恰当方式(如喷雾、搅拌)能使试油迅速释放溶解气体。 D A.小于2倍 B.大于2倍 C.小于5倍 D.大于5倍 1239.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脱气室容积占脱气系统总容积(包括脱气室、管道、阀体和测量元件容积)比例应大于( )。 A A.95% B.90% C.85% D.80% 1240.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仪器测量系统各部件(容器、阀体、管道等)在测试过程中,因承受高真空引起空气渗漏而造成含气量测定值偏大不大于( )。 C A.0.01% B.0.05% C.0.1% D.0.2% 1241.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U形油柱压差计标定分度值为( )mm。 A A.1 B.2 C.3 D.4 124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U形油柱压差计由耐热玻璃制成,内装( )号硅油。 C A.273 B.274 C.275 D.276 124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脱气室应由耐热玻璃制成,具有标定刻度,分度值为( )mL,。 A A.1 B.2 C.3 D.4 124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装置的玻璃容器、旋塞、管路结构系统密封性应满足在绝对压力小于10Pa真空下,系统真空保持( )min,真空度无明显变化。 A A.10 B.20 C.30 D.40 1245.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B法(U形油柱压差计法),脱气室应由耐热玻璃制成,具有标定刻度,分度值为1mL,并具有恒温加热装置,控温范围为室温( ),精度( )。 D A.~90℃,±1℃ B.~100℃,±1℃ C.~90℃,±2℃ D.~100℃,±2℃ 1246.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的B法(U形油柱压差计法),装置的玻璃容器、旋塞、管路结构系统密封性应满足在绝对压力小于( )真空下,系统真空保持10min,真空度无明显变化。 B A.5Pa B.10Pa C.15Pa D.20Pa 124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所用真空泵绝对残压不大于( )Pa。 C A.10 B.50 C.100 D.200 124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玻璃注射器容量应为( )mL。 D A.1 B.10 C.20 D.100 1249.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所用真空泵绝对残压不大于( )Pa。 A A.10 B.50 C.100 D.200 125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时,如果被测试油中水分含量大于( )mg/L,应考虑水分对含气量试验结果的影响。 B A.10 B.20 C.30 D.40 1251.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应进行平行试验,( )次试验结果应满足精密度要求。 B A.2 B.3 C.4 D.5 125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当测定低含气量油样,油中水分含量大于( )mg/L时,应在冷阱内装入干冰制冷除湿。 C A.15 B.20 C.25 D.30 125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应进行平行试验,( )次试验结果应满足精密度要求。 A A.2 B.3 C.4 D.5 125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采用B法(U形油柱压差计法),其检测步骤中首先要求接通恒温箱加热电源,将其升温至设定的测试温度(一般为20℃~40℃)并保持( ),使温度稳定。 A A.10min~20min B.5min~10min C.10min~30min D.20min~30min 125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大于3%,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A A.0.03 B.0.05 C.0.06 D.0.1 125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小于1%,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D A.0.03 B.0.05 C.0.06 D.0.1 125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U形油柱压差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小于3%,大于1%,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B A.0.03 B.0.05 C.0.06 D.0.1 125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中,电子真空计法时,若油中含气量大于3%,其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应小于( )。 A A.0.03 B.0.05 C.0.06 D.0.1 1259.绝缘油水分检测,环境温度不宜( )。 A A.低于5℃ B.高于5℃ C.低于10℃ D.高于5℃ 1260.绝缘油水分检测,环境相对湿度( )。 A A.不大于80% B.不小于80% C.不大于70% D.不小于70% 1261.绝缘油水分检测,取样应在( )天气下进行。 C A.晴天 B.阴天 C.良好的 D.多云 1262.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中,取样用的玻璃注射器容量为( )ml。 C A.10 B.15 C.20 D.25 1263.绝缘油水分检测,待试样品应用洁净的( )玻璃注射器(经检验,密封性合格),从设备下部取样口全密封采样( )。 A A.20ml,10~20ml B.20ml,50~100ml C.100ml,10~20ml D.100ml,50~100ml 1264.绝缘油水分检测,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油样保存应不超过( )天。 C A.5 B.6 C.7 D.8 1265.绝缘油水分检测,微水库仑分析仪测定范围( )。 D A.0.1μg—100mg B.0.1μg—50mg C.1μg—50mg D.1μg—100mg 1266.绝缘油水分检测,微水库仑分析仪灵敏度( )。 A A.不大于0.1μg B.不大于0.2μg C.不大于0.5μg D.不大于1μg 1267.微水库仑分析仪灵敏度应不大于( )μg。 A A.0.1 B.0.2 C.0.3 D.0.4 1268.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当试油含水范围大于41mg/L时,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得超过( )。 B A.0.05 B.0.1 C.0.15 D.0.2 1269.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当试油含水范围小于10mg/L时,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 )mg/L。 A A.2 B.3 C.4 D.5 1270.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当试油含水范围小于20mg/L大于10mg/L时,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 )mg/L。 B A.2 B.3 C.4 D.5 1271.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当试油含水范围小于40mg/L大于20mg/L时,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 )mg/L。 C A.2 B.3 C.4 D.5 1272.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首先要进行仪器标定,当连续( )次标定均达要求值,才能认为仪器调整完毕。 C A.1 B.2 C.3 D.4 1273.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仪器调整平衡后,用注射器量取试油,排掉,冲洗( )次。 C A.1 B.2 C.3 D.4 1274.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应进行( )次平行测试取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B A.1 B.2 C.3 D.4 1275.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应使用厂家提供的和微水仪配套的电解液,电解液应放在阴凉、干燥、暗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 )℃。 B A.10 B.20 C.25 D.30 1276.绝缘油水分检测,应使用厂家提供的和微水仪配套的电解液,电解液应放在阴凉、干燥、暗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 )。 C A.10℃ B.15℃ C.20℃ D.25℃ 1277.330kV及以上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15mg/L,220kV设备水分不超过( )mg/L,110(66)kV及以下设备水分不超过35mg/L,则认为合格。 C A.15 B.20 C.25 D.30 1278.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中,110(66)kV及以下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 )mg/L为合格。 C A.15 B.25 C.35 D.45 1279.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中,220kV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 )mg/L为合格。 B A.15 B.25 C.35 D.45 1280.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伦法)中,330kV及以上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 )mg/L为合格。 A A.15 B.25 C.35 D.45 1281.《绝缘油水分检测细则(库仑法)》,适用于( )及以上变电站的变压器、电抗器、电流互感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等充油电气设备。 A A.35kV B.110kV C.220kV D.330kV 1282.除非另有规定,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 )。 D A.60% B.65% C.70% D.80% 1283.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需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mL。 B A.400 B.500 C.300 D.350 1284.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现场取样至少由( )人进行。 A A.2 B.3 C.4 D.5 1285.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的检测原理:用一个水平的铂丝测量环从水油界面将铂丝圆环向上拉,通过测量拉脱铂丝圆环所需力的方式来实现绝缘油界面张力测量。把所测得力乘一个与所用的力、油和水的密度以及圆环和铂丝直径有关的( ),计算出绝缘油界面张力。 B A.计算系数 B.校正系数 C.数据 D.参数 1286.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如果样品中悬浮物较多,用中速滤纸过滤试样,每过滤约( )毫升试样后应更换一次滤纸。 C A.15 B.20 C.25 D.30 1287.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取重复测定( )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界面张力值。 A A.2 B.3 C.4 D.5 1288.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再现性要求2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 )%。 D A.2 B.3 C.4 D.5 1289.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中,如果样品中悬浮物较多,用直径为150毫米的中速滤纸过滤试样,每过滤约( )毫升试样后应更换一次滤纸。 B A.20 B.25 C.30 D.50 1290.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重复性要求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2个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 )%。 A A.2 B.3 C.4 D.5 1291.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在进行油—水界面张力测量时,加在水面上的油样不小于( )mm的厚度。 B A.5 B.10 C.15 D.20 1292.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中,在测量水的表面张力时,应保证铂环侵入水中不少于( )mm深。 A A.5 B.10 C.15 D.20 1293.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测试结果不低于( )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B A.18 B.19 C.20 D.21 1294.全自动绝缘油界面张力仪分辨率要求为( )mN/m。 A A.0.1 B.0.2 C.0.3 D.0.4 1295.全自动绝缘油界面张力仪灵敏度要求为( )mN/m。 A A.0.1 B.0.2 C.0.3 D.0.4 1296.全自动绝缘油界面张力仪所用试样杯直径应不小于( )毫米。 B A.40 B.45 C.50 D.55 1297.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所用中速滤纸直径为( )mm。 C A.50 B.100 C.150 D.200 129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基础油的制备中:取变压器油1kg,加100g浓硫酸,边加边搅拌( )min。 C A.10 B.15 C.20 D.25 1299.T501的标准油配制好后,避光保存于棕色瓶中,可以使用( )个月。 B A.2 B.3 C.4 D.5 130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使用的萃取剂为( )。 C A.浓硫酸 B.甲酚 C.甲醇 D.甲醚 130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时,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低于标准时,应进行( )。 D A.滤油 B.抽真空处理 C.换油 D.补加 130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使用声波发生器或在线脱气装置,其作用是( )。 B A.加快气泡消除速度 B.除流动相中的气泡 C.除静止相中的气泡 D.除流动相与静止相中的气泡 1303.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h)微量注射器容量为( )µL。 D A.10 B.15 C.20 D.25 130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分析天平精度为( )g。 A A.0.0001 B.0.0002 C.0.0003 D.0.0004 130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机械振荡器振幅为( )mm。 C A.25 B.30 C.35 D.40 1306.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具塞比色管容量为( )mL。 B A.5 B.10 C.20 D.100 130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机械振荡器:往复振荡频率( )次/min,振幅35mm,可采用GB/T17623方法中脱气用的振荡仪。 A A.270-280 B.280-290 C.290-300 D.300-400 1308.试验室用的高速离心机:转速( )r/min。 C A.0-2000 B.0-3000 C.0-4000 D.0-5000 130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干燥白土的细度应小于( )目。 B A.100 B.200 C.300 D.400 131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干燥白土应在( )℃下烘干1h。 C A.100 B.110 C.120 D.130 131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硫酸纯度为( )%。 C A.96 B.97 C.98 D.99 131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仪器调整时,按照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说明,调节液相色谱仪,进样量应为( )。 A A.25µL B.35µL C.45µL D.55µL 1313.调节液相色谱仪建立工作状况,其UV检测器选择( )nm波长进行检测。 A A.275 B.280 C.285 D.290 1314.调节液相色谱仪建立工作状况,其进样量为( )µL。 C A.10 B.20 C.25 D.30 1315.调节液相色谱仪建立工作状况,其柱温为( )℃。 D A.20 B.25 C.30 D.40 1316.当液相色谱仪和检测器进入工作状况后,称取( )g含0.300%T501的标准油(Ws)进行萃取。 B A.8 B.9 C.10 D.11 131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细则(液相色谱法),油样的萃取时,被测油样水平放在振荡器上,常温振荡( )min。 C A.5 B.10 C.15 D.20 131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要求再现性R为( )%。 B A.0.034 B.0.056 C.0.067 D.0.078 131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取( )次平行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A A.2 B.3 C.4 D.5 132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基础油的制备,要求取变压器油1kg,加100g浓硫酸,边加边搅拌20min,然后加入10g~20g干燥白土,继续搅拌( )min,沉淀后倾出澄清油。 B A.5 B.10 C.15 D.20 132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将两次加热加白土处理所得澄清油缓慢注满液体吸收池,进行测试,若在( )cm-1处没有吸收峰,则认为T501已脱干净。 B A.3600 B.3650 C.3700 D.3750 1322.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标准油配制时,称取T501抗氧化剂( )g,加热至不高于70℃的条件下,溶于基础油中。 A A.1 B.2 C.3 D.4 1323.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标准油应避光保存于棕色瓶中。标准油可以使用( )个月。 C A.1 B.2 C.3 D.4 132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液体吸收池在注入油样前应用( )冲洗干净并吹干。 A A.四氯化碳 B.氮气 C.空气 D.氩气 132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中,抗氧化剂含量不低于( ),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0.1% B.0.3% C.0.5% D.0.6% 1326.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分析天平精度为( )g。 A A.0.0001 B.0.0002 C.0.0003 D.0.0004 132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分辨率不低于( )cm-1。 D A.1 B.2 C.3 D.4 132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浓硫酸纯度为( )%。 C A.96 B.97 C.98 D.99 132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要求不同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 )%。 D A.0.01 B.0.02 C.0.03 D.0.04 133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对重复性的要求如下:同一试验室,2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 )。 C A.0.01% B.0.02% C.0.03% D.0.04% 1331.电力用油体积电阻率是指“规定温度下,测试电场强度为250V/mm±50V/mm,充电时间( )”的测定值。 D A.45s B.50s C.55s D.60s 1332.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对测试电极杯进行加热,待内、外电极指示温度和设置温度的正负偏差均小于( )℃时,即进行加压、充电和测量。 A A.0.5 B.1 C.1.5 D.2 1333.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再现性要求:电阻率ρ大于1010Ω•m时,误差不大于( )%。 D A.15 B.20 C.25 D.35 1334.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时,开启仪器,确认仪器正常。设置测试温度为( )℃,设置充电时间为60s。 D A.70 B.80 C.85 D.90 1335.取( )次有效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样品的体积电阻率试验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 A.1 B.2 C.3 D.4 1336.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如果在该试样上已测过介质损耗因数,则测量电阻率之前应短接两电极( )s。 C A.20 B.40 C.60 D.80 1337.绝缘油体积电阻率(90℃)试验值,对于330kV及以下:≥5×( )Ω•m,则认为试验合格。 C A.107 B.108 C.109 D.1010 1338.体积电阻率( )℃试验值,对于500kV及以上:≥1×1010Ω•m;对于330kV及以下:≥5×109Ω•m,则认为试验合格。 C A.70 B.85 C.90 D.95 1339.绝缘油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 B A.10 B.15 C.20 D.25 1340.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15℃~95℃温度范围内空杯电容值变化应不大于( )%。 A A.1 B.2 C.3 D.4 1341.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测试电压应采用直流( )V。 D A.200 B.300 C.400 D.500 1342.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电极杯到达加热设置温度时间不大于( )min。 B A.10 B.15 C.20 D.25 1343.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电极杯的控温精度为正负( )℃。 D A.0.2 B.0.3 C.0.4 D.0.5 1344.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电极间距为( )mm。 B A.1 B.2 C.3 D.4 1345.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高阻测量正负误差应不大于( )%。 B A.5 B.10 C.15 D.20 1346.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洁净电极杯空杯绝缘电阻应大于( )*1012Ω。。 C A.1 B.2 C.3 D.4 1347.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空杯电容值为( )pF正负lpF。 B A.20 B.30 C.40 D.50 1348.选用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技术功能要求高阻测量正负误差:不大于( )。 C A.8% B.9% C.10% D.7% 1349.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所用电容表精度为( )pF。 A A.0.01 B.0.02 C.0.03 D.0.04 1350.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拆洗电极杯时,卸下电极杯各部件,各部件先用溶剂汽油(石油醚或正庚烷)清洗,再用洗涤剂洗涤(或在5%~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煮沸5min),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至中性,最后用蒸馏水洗涤( )次。 B A.1-2 B.2-3 C.3-4 D.4-5 1351.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准备,检查电极杯时,应确认电极杯空杯电容测量值与标称值正负偏差不得大于( )%。 A A.2 B.3 C.4 D.5 1352.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正常测试时,若前次测试样品为同类合格样品,则本次测试时电极杯清洗可“每次注入适量被试样品并摇动( )min排空,重复冲洗2~3次”即可。 A A.1 B.2 C.5 D.10 1353.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 A A.5 B.6 C.7 D.8 1354.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需准确称量约100g(精确到0.01g)油样w,并将其转移至( )mL的容量瓶中,用正庚烷稀释至容量瓶的刻度线。盖紧瓶塞,将油样与正庚烷溶剂充分地摇匀,放在暗处18h~24h。 B A.50 B.100 C.150 D.200 1355.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 ),则认为试验合格,当超过标准时,应进行再生处理。 C A.0.07% B.0.05% C.0.02% D.0.06% 1356.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 )%。 B A.0.01 B.0.02 C.0.03 D.0.04 1357.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分析天平的感量为( )mg。 A A.0.1 B.0.2 C.0.3 D.0.4 1358.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干燥器容量为( )L。 D A.1 B.2 C.3 D.4 1359.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烧杯容量为( )mL。 C A.150 B.200 C.250 D.300 1360.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水浴锅的误差为正负( )℃。 A A.1 B.2 C.3 D.4 1361.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定量滤纸的直径为( )cm。 C A.9 B.10 C.11 D.12 1362.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环境要求,试验室空气中,大于0.5um的灰尘颗粒不得超过( )个/m3。 D A.45万 B.40万 C.10万 D.35万 1363.绝缘油颗粒数检测,待测样品要求中用洁净的250ml专用颗粒污染度取样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 B A.200ml B.250ml C.300ml D.350ml 1364.绝缘油颗粒数检测,进行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人员应经过( )并考试合格。 C A.技能培训 B.专业培训 C.上岗培训 D.理论培训 1365.绝缘油颗粒数检测取样瓶:( )玻璃瓶,具塞和塑料薄膜衬垫。 C A.150ml B.200ml C.250ml D.300ml 1366.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根据遮光原理工作,在测试过程中能自动搅拌样品,不会产生颗粒沉降现象,与自动颗粒计数仪配套使用的传感器,至少能测定粒径( )的颗粒数量。 A A.5µm B.6µm C.7µm D.8µm 1367.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中的超声波清洗器:工作频率为( )。 B A.20kHz~40kHz B.20kHz~50kHz C.30kHz~50kHz D.30kHz~40kHz 1368.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用于清洗仪器和玻璃器皿的清洁液,每100mL中粒径大于5um的颗粒不应多于( )粒。 A A.100 B.150 C.50 D.200 1369.绝缘油颗粒数检测工作取样瓶准备时,应向清洗后的取样瓶注入总容积( )的清洁液,垫上薄膜,盖上瓶盖后充分摇动。 A A.45%~55% B.65%~75% C.55%~65% D.35%~45% 1370.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测试完毕后,取下试瓶,倒掉残液,用合适的清洁液冲洗仪器管道及传感器通道。冲洗完毕后,( ),避免O型圈等长时间暴露在有机蒸汽中。 B A.关闭系统 B.打开系统 C.重启系统 D.保存系统 1371.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精密度:3次平行测量中,大于5µm颗粒总数的最大相对误差为( )。 C A.正负4% B.正负5% C.正负6% D.正负7% 1372.绝缘油颗粒数检测试验结果:以( )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值。 B A.2 B.3 C.4 D.5 1373.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启动仪器进行测量,调节压力使通过传感器的油样达到额定流量,每个油样至少重复计数( )次。 A A.3 B.4 C.5 D.6 1374.( )校准一次颗粒数检测仪,并按照粒径大小,检查和重新定标。 C A.一季度 B.半年 C.一年 D.两年 1375.50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油中大于5um污染颗粒不超过( )个/100mL,则认为试验合格。 B A.1000 B.3000 C.2500 D.2000 1376.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50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油中大于5µm污染颗粒数不超过( )个/100mL,则认为试验合格。 C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377.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A。 D A.12 B.13 C.14 D.15 1378.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使用洁净的聚丙烯塑料瓶,采样量250-500mL,取样瓶应用(5+95)硝酸浸泡( )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C A.12小时 B.48小时 C.24小时 D.8小时 1379.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取样瓶应用( )浸泡24小时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B A.硫酸 B.(5+95)硝酸 C.浓盐酸 D.纯水 1380.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待试样品要求:用洁净的聚丙烯塑料瓶,采样量( ),取样瓶应用(5+95)硝酸浸泡24小时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B A.250ml~450ml B.250ml~500ml C.200ml~400ml D.200ml~500ml 1381.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吸取铜标准溶液0.50ml、1.50ml、2.50ml、5.00ml,置于( )的容量瓶中,硝酸(2+98)定容。 C A.30ml B.40ml C.50ml D.60ml 1382.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取样用聚丙烯塑料瓶,采样量250ml~500ml,取样瓶应用(5+95)硝酸浸泡( )小时以上,用纯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备用。 B A.12 B.24 C.36 D.48 1383.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验收时,恢复检测仪器设备到( )状态。 A A.检测前 B.检测后 C.准备 D.就绪 1384.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结束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整理完毕并录入PMS系统,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A。 C A.7 B.10 C.15 D.30 1385.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量用的高温炉:温度范围为室温~1000℃,误差正负( )℃。 D A.7 B.8 C.9 D.10 1386.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所使用的可调电炉功率为( )。 B A.500W~800W B.800W~1000W C.1000W~1200W D.800W~1200W 1387.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试剂与材料要求浓盐酸:ρ=( )g/ml。 C A.1.17 B.1.18 C.1.19 D.1.2 1388.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铜标准溶液:将铜标准贮备溶液稀释为( )μg/ml,并与铜标准贮备溶液保持一致的酸度。 D A.40 B.60 C.80 D.100 1389.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铜标准贮备溶液(1000μg/mlCu)制作要求为称取1.0000g高纯铜金属,加热溶解于30ml硝酸(1+1)中,冷却,用纯水定容至( )ml。 A A.1000 B.100 C.200 D.2000 1390.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将仪器调整至最佳状态,铜元素推荐波长为铜( )。 D A.321.75nm B.322.75nm C.323.75nm D.324.75nm 1391.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要求大于( )。 A A.0.999 B.0.959 C.0.989 D.0.995 1392.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校准曲线绘制要求在仪器最佳工作参数条件下,以( )溶液作为空白,对铜元素浓度分别为1.00μg/ml、3.00μg/ml、5.00μg/ml和10.0μg/ml的工作溶液进行测定,以铜元素的浓度值为横坐标,铜元素的测定响应值为纵坐标,制作铜元素的校准曲线。 D A.次氯酸 B.氢氟酸 C.盐酸 D.硝酸 1393.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取( )次平行测试的平均值,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单位以μg/g计。 A A.2 B.3 C.4 D.5 1394.母线电容电流待测设备要求被测系统处于( )状态。 D A.检修 B.冷备用 C.热备用 D.运行 1395.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人员应了解(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运行状况和故障分析基本知识。 B A.10kV及以下 B.35kV及以下 C.66kV及以下 D.110kV及以下 1396.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安全要求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 )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C A.3 B.4 C.5 D.6 1397.母线电容电流测试要求电容电流测试仪信号输出端具有的保护功能有:( )。 A A.短路保护、过电压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阻抗保护 C.电压闭锁保护、距离三段保护 D.母差保护、定时限保护 1398.试验人员测量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两端(图1N/L端)的电压,如果电压高于( ),应查明原因,检查被测系统中是否存在零序故障和设备高阻接地故障,如果存在,应在消除故障后进行电容电流测试。 D A.2V B.3V C.4V D.5V 1399.当电容电流大于( )后(建议参考值)消弧设备容量不足以补偿母线电容电流时,建议将中性点接地方式改为小电阻接地系统。 A A.100A B.200A C.50A D.150A 1400.母线电容电流检测,脱谐度一般不超过( )。 A A.10% B.7% C.15% D.5% 1401.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1)3~10kV系统电容电流不大于( ),20kV及以上不大于10A。 C A.20A B.25A C.30A D.35A 1402.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中,当电容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建议采用( )的运行方式。 B A.中性点直接接地 B.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C.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D.中性点不接地 1403.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在( )工作日内完成检测记录整理并录入PMS系统。 B A.7 B.5 C.10 D.15 1404.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中检测电流范围是( )。 C A.1A~50A B.1A~100A C.1A~200A D.1A~300A 1405.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主要技术指标:环境相对湿度:( )RH。。 B A.5~85% B.5~80% C.10~80% D.10~85% 1406.以下哪一项母线电容电流测试仪器主要技术指标不正确:( )。 B A.检测电流范围:1A~200A B.分辨率:大于0.01A C.检测频率范围:20Hz~200Hz D.环境相对湿度:5~80%RH 1407.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应满足( )注入法测试。 D A.工频 B.宽频 C.窄频 D.异频 1408.变压器交接试验中,套管主绝缘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末屏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 A A.10000MΩ B.5000MΩ C.2500MΩ D.1000MΩ 1409.变压器绝缘油交接试验应在注油静置后、耐压和( )24h后各进行一次器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C A.铁心及夹件绝缘试验 B.绕组变形试验 C.局部放电试验 D.红外测温 1410.110kV及以下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 D A.8 B.10 C.15 D.20 1411.22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 C A.8 B.10 C.15 D.20 1412.330kV-5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水分应不大于( )。 B A.8 B.10 C.15 D.20 1413.35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D A.60kV B.50kV C.40kV D.35kV 1414.50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A A.60kV B.50kV C.40kV D.35kV 1415.66kV-220kV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C A.60kV B.50kV C.40kV D.35kV 1416.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绝缘油验收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 )。 D A.50kV B.40kV C.35kV D.30kV 1417.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电阻对所有分接位置进行电阻测量,( )偏差应小于平均值的1%。 B A.相间(有中性点引出时) B.线间(不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C.相间(无中性点引出时) D.线间(能解开的三角形接法) 1418.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计算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000MΩ,极化指数(R600/R60)不应小于( )(10℃~40℃时)。 D A.1.1 B.1.2 C.1.3 D.1.5 1419.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计算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000MΩ,吸收比(R60/R15)不应小于( )。 C A.1.1 B.1.2 C.1.3 D.1.5 1420.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的试验顺序是:一次50%-70%、( )、一次50%-70%全试验电压冲击。 D A.一次90% B.三次90% C.一次100% D.三次100% 1421.66-220kV变压器交接验收中绝缘油击穿电压为( )。 C A.≥30kV B.≥35kV C.≥40kV D.≥60kV 1422.220kV及以上罐式断路器应进行正负极性各( )次的雷电冲击耐受试验。 C A.1 B.2 C.3 D.4 1423.750kV断路器SF6气体含水量的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 )小时后进行。 D A.1 B.12 C.24 D.120 1424.当操作电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 )时,断路器分闸装置不应脱扣。 C A.10% B.0.2 C.0.3 D.0.4 1425.断路器工频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 )持续时间1min,应合格。 B A.1000V B.2000V C.3000V D.4000V 1426.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在1.2倍额定相电压下局放量应满足设备厂家技术要求,但不大于( )。 B A.1pC B.5pC C.10pC D.15pC 1427.断路器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 )。 B A.0.1% B.0.005 C.0.01 D.0.015 1428.断路器密封试验中泄漏值的测量应在断路器充气( )h后进行。 D A.1 B.3 C.12 D.24 1429.断路器主回路电阻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 )的直流压降法进行测量。 C A.1A B.10A C.100A D.1000A 1430.控制回路绝缘电阻测试是用( )兆欧表进行绝缘试验,且绝缘电阻应符合产品技术规定。 C A.10V B.100V C.1000V D.10000V 1431.使用1000V兆欧表进行测试,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且不低于( )MΩ。 C A.1 B.5 C.10 D.15 1432.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以下不应大于( ),40.5kV及以上不应大于( )。 C A.1ms与2ms B.2ms与1ms C.2ms与3ms D.3ms与2ms 1433.断路器密封试验是采用灵敏度不低于( )( 体积比) 的检漏仪对断路器各密封部位、管道接头等处进行检测。 C A.1*10-2 B.1*10-4 C.1*10-6 D.1*10-8 1434.断路器SF6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应小于( )、其他气室小于250μL/L。 A A.150μL/L B.160μL/L C.200μL/L B.220μL/L 1435.35kV-500kV断路器设备:SF6气体含水量的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 )后进行。 B A.12h B.24h C.48h D.72h 1436.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以下不应大于( )。 A A.2ms B.3ms C.4ms D.5ms 1437.组合电器套管局部放电试验中,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无要求时按下述要求进行:1.5Um/√3电压下,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 )pC。 B A.5 B.10 C.15 D.20 1438.252kV及以上组合电器设备应在1.2/50μs标准下进行正负极性各( )次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协议要求。 B A.2 B.3 C.4 D.5 1439.组合电器雷电冲击耐压试验,252kV及以上设备应在( )μs标准下进行正负极性各3次雷电冲击耐压试验,试验结果符合产品技术协议要求。 B A.1.1/50 B.1.2/50 C.1.3/50 D.1.4/50 1440.组合电器主回路局部放电试验中,试验电压及最大允许局部放电量符合产品技术协议的规定,技术协议中无明确要求时,试验电压参照《DLT 61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最大允许局部放电量不应超过( )pC。 A A.5 B.10 C.15 D.25 1441.出厂时应逐台进行断路器( )测试,断路器应按照要求进行分合闸速度、分合时间、分合闸同期性等机械特性试验。 A A.机械特性 B.低电压 C.刚分、刚合速度 D.主回路电阻 1442.组合电器机械特性试验中,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应进行不少于( )次的机械操作试验。 C A.100 B.150 C.200 D.300 1443.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操动机构辅助和控制回路绝缘交接试验应采用2500V兆欧表,绝缘电阻应大于( )。 C A.2MΩ B.5MΩ C.10MΩ D.20MΩ 1444.隔离开关( )进行绝缘子超声波探伤,探伤结果合格。 C A.单个 B.全部 C.逐个 D.选择 1445.电流互感器六氟化硫气体水含量(质量分数)应不大于( )。 B A.0.0001% B.0.000005 C.0.00001 D.0.00005 1446.电流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的出厂值:初值差不超过-50%,且大于( )。;。 B A.2000MΩ B.3000MΩ C.5000MΩ D.10000MΩ 1447.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直流电阻和( )的差异不宜大于10%。 C A.最大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 D.初值 1448.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110-220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C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1449.电流互感器绝缘油的击穿电压要求35kV电压等级不小于( )。 D A.70kV B.50kV C.40kV D.35kV 1450.电流互感器交接试验中,老练试验后应进行( )试验。 B A.直流耐压 B.工频耐压 C.串联谐振 D.局部放电 1451.避雷器放电计数器动作应可靠;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 D A.1 B.2 C.2.5 D.5 1452.35kV及以下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 )MΩ。 B A.500 B.1000 C.2500 D.5000 1453.35kV以上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采用5000V兆欧表,不小于( )MΩ。 B A.1000 B.2500 C.3000 D.5000 1454.避雷器交接试验中直流参考电压实测与出厂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正负( )%。 D A.1 B.2 C.2.5 D.5 1455.避雷器试验数据应通过( )和纵横比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 A A.显著性差异分析法 B.杜邦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五力分析法 1456.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单台电容值初测应用用符合精度要求的电容表,或在( )下测量电容量。 D A.0.1Un B.0.11Un C.0.13Un D.0.15Un 1457.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单台电容值与额定值偏差应符合:有内熔丝:( )。 B A.负5%~正5% B.负3%~正5% C.负3%~正3% D.负5%~正3% 1458.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时,极间局部放电试验加压至2.15Un保持1s,将电压降到1.2Un,保持lmin,然后再将电压升到1.5Un保持lmin,在1min内不应观到局部放电量水平( ),要求局部放电量在50pC以内。 A A.增加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增加或减小 1459.电容器出厂时验收试验20℃时损耗角正切值应符合下列值:a:全膜介质电容器:有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b:无放电电阻和内熔丝的应不大于( )。 B A.0.0003,0.0003 B.0.0005,0.0003 C.0.0005,0.0005 D.0.0003,0.0005 1460.在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中,三相串联电抗器的直流电阻相间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 B A.1% B.0.02 C.0.03 D.0.04 1461.对10kV电抗器进行感应耐压试验,若电抗器额定耐受电压( ),试验电压不出现突然下降为合格。 B A.30kV B.35kV C.40kV D.45kV 1462.对电抗器进行温升试验,F级绝缘的电抗器最高运行电压最热点温升限值不大于( )。 B A.70K B.75K C.80K D.85K 1463.对干式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干式空心电抗器,应在额定频率、1.0及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且1.8倍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与额定电抗值之差不超过( )。 D A.3% B.负3% C.0.05 D.负5% 1464.对干式电抗器进行出厂验收,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 )。 D A.1MΩ B.10MΩ C.100MΩ D.1000MΩ 1465.干式电抗器出厂验收,绕组相间直流电阻偏差应不大于( )。 B A.1% B.0.02 C.0.03 D.0.04 1466.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验收标准要求将测试温度下的绝缘电阻换算到20℃下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 )。 B A.60% B.0.7 C.0.8 D.0.9 1467.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验收需对干式电抗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且要求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 )进行耐压,1min,无击穿及闪络。 C A.60% B.0.7 C.0.8 D.0.9 1468.电容器出厂验收试验项目有电容器单元极对外壳绝缘电阻测量、( )、电容器单元电容量测试、电容器介质的平均场强、电容器单元的耐爆容量。 B A.残压试验 B.极对壳交流电压试验 C.局部放电试验 D.工频参考电压试验 1469.电容器试验验收时,电容器单元极对外壳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MΩ。 B A.1000 B.2500 C.5000 D.10000 1470.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出厂验收,每只电阻片的工频残压和操作冲击残压应不大于( )。 C A.交接值 B.出厂值 C.制造厂规定值 D.制造厂宣称值 1471.电容器单元出厂验收时在0.15Un下测量的电容量,与额定值偏差不超过正负( )。 D A.12% B.0.1 C.0.05 D.0.03 1472.串联补偿装置阀冷却系统压力试验需对水冷装置的所有管路施加设计压力的( )倍水压,保持一小时,各管路无破裂或漏水现象。 A A.1.2~1.5 B.1.0~1.5 C.1.2~1.3 D.1.0~1.3 1473.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出厂验收,每只MOV单元直流参考电压值不应低于制造厂的( )。 D A.交接值 B.出厂值 C.制造厂规定值 D.制造厂宣称值 1474.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出厂验收试验中,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每个电阻片柱泄漏电流不超过( )。 B A.45μA B.50μA C.55μA D.60μA 1475.测量电容器绝缘电阻应在电极对( )之间进行,应采用1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500MΩ。 B A.套管 B.外壳 C.套管芯棒 D.引线 1476.电容器交接试验在参考温度下电容偏差应不大于:对额定容量小于30Mvar的电容器组,任何两个相间或同一级中的任何两段之间的电容偏差:( )。 B A.1% B.0.02 C.0.03 D.0.04 1477.金属氧化物限压器交接试验应进行(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瓷套应无裂纹。 C A.耐压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 C.探伤检查 D.红外检测 1478.阻尼装置交接试验现场测量阻尼电抗器直流电阻时宜选用( ),测量时应远离强磁场源,电抗器绕组温度应与环境温度基本平衡,电阻测量值应换算到75℃,实测直流电阻值与额定直流电阻值之偏差应不超过正负10%。 D A.电容电桥 B.交流电桥 C.单臂直流电桥 D.双臂直流电桥 1479.串联补偿装置( )及以上的瓷支柱绝缘子应进行探伤检查无异常。 B A.220kV B.110kV C.35kV D.10kV 1480.悬式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电压均取( )kV。 C A.45 B.50 C.60 D.66 1481.穿墙套管绝缘电阻交接试验主绝缘绝缘电阻66kV及以上的电容型套管,应测量抽头对法兰的绝缘电阻,采用2500V兆欧表,不低于( )兆欧。 B A.100 B.1000 C.2000 D.10000 1482.穿墙套管绝缘电阻交接试验主绝缘绝缘电阻不低于( )兆欧 D A.100 B.1000 C.2000 D.10000 1483.10kV及以上电缆测量绝缘电阻可以用( )兆欧表 C A.500V B.1500V C.2500V D.3500V 1484.电力电缆外护套、内衬层的绝缘电阻测量用( )兆欧表,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km。 A A.500V B.1500V C.2500V D.3500V 1485.对电力电缆护层保护器测试直流1mA动作电压U1mA:0.75U1mA泄漏电流不大于( )μA。 C A.5 B.10 C.50 D.100 1486.改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接耐压试验时,3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U0,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D A.1min B.5min C.30min D.60min 1487.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接耐压试验时,3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5U0,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B A.1min B.5min C.30min D.60min 1488.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接耐压试验时,35kV~11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 )U0,持续60min,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B A.1.7 B.2 C.2.5 D.3.5 1489.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导体电阻测量试验前,试样应先置于温度比较稳定的实验室内至少( )h。 B A.8 B.12 C.16 D.24 1490.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 )U0,持续5min。 D A.2 B.2.5 C.3 D.3.5 1491.电缆出厂验收进行外护套电气试验时,在金属屏蔽/金属套和外护套表面导电层之间以金属套接负极施加直流电压( ),持续1min,外护套不能发生击穿。 D A.10kV B.15kV C.20kV D.25kV 1492.根据GB/T3956的公式和系数,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导体电阻测量试验后应将所测得的导体直流电阻修正至温度为20℃、长度为( )km的电阻值 A A.1 B.3 C.5 D.10 1493.110(66)kV及以上电力电缆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2.5U0,须持续( )绝缘不发生击穿才合格。 C A.5min B.15min C.30min D.60min 1494.110(66)kV及以上电力电缆金属套气密性试验时,在(0.4正负0.05)Mpa的压力下,须经( )(在工序中测)后无泄漏才合格。 B A.1h B.2h C.3h D.4h 1495.以下哪项不是油浸式消弧线圈出厂验收标准卡内容( )。 D A.低电压试验验收 B.高电压试验验收 C.非电量试验验收 D.参数选型验收 1496.以下哪项不是消弧线圈交接试验电气试验验收标准卡内容( )。 C A.接地变 B.电压互感器 C.放电线圈 D.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497.以下哪项不是消弧线圈交接试验验收标准卡内容( )。 D A.绝缘油试验验收 B.电气试验验收 C.成套装置性能验收 D.控制器验收 1498.单频高频阻波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阻塞阻抗应大于( )。 A A.1000Ω B.800Ω C.700Ω D.600Ω 1499.宽频高频阻波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阻塞阻抗应大于( ),阻塞电阻分量大于570Ω。 B A.1000Ω B.800Ω C.700Ω D.600Ω 1500.高频阻波器调谐装置工频耐压试验出厂试验要求:当高频阻波器的保护元件为有间隙避雷器时,Ut的数值放电电压为其工频放电电压的上限Ug的( )。 A A.1.3倍 B.1.2倍 C.1.1倍 D.1.0倍 1501.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局部放电试验电压应从相对较低的电压值,迅速增加到预加电压值,保持至少( ),再迅速降低到试验电压值,至少1min后测量局部放电。 A A.10s B.30S C.1min D.5min 1502.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电容单元进行耐电压及局放试验之后,在0.9~1.1倍( )下进行电容复测及介质损耗正切值测量。 C A.最大电压 B.最小电压 C.额定电压 D.电压有效值 1503.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电容单元经过耐压及局放试验之后,与耐压前相比,电容量差值( )元件损坏引起的电容变化值。 D A.不大于四个 B.不大于三个 C.不大于两个 D.不大于一个 1504.对d级及以下污区变电站110(66)kV及以上耦合电容器,爬电比距大于等于( )*Kd/kV。 C A.15mm B.20mm C.25mm D.30mm 1505.对所供型式的耦合电容器,应送往有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型式试验,型式试验的项目应包括操作冲击电压试验( )。 D A.干试 B.湿试 C.干试及湿试 D.干试或湿试 1506.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工频耐压试验的电压应从较低的电压值,迅速增加到试验电压值,保持( ),再迅速降低到较低的电压值,然后断开电源。 B A.30s B.1min C.5min D.10min 1507.耦合电容器出厂验收要求在低压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施加工频电压( )(有效值),历时1min,不发生击穿或闪络,方为耐压试验通过。 A A.10kV B.20kV C.38kV D.42kV 1508.两个相邻接地装置之间的直流电阻不应( )。 C A.小于0.3Ω B.大于0.3Ω C.大于0.2Ω D.小于0.2Ω 1509.非有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规定值1、当接地网与1kV 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共用接地时,接地阻抗Z≤( )。2、当接地网仅用于1kV 以上设备时,接地阻抗Z≤250/I。3、上述两种情况下,接地阻抗一般不得大于4Ω。 B A.100/I B.120/I C.150/I D.200/I 1510.有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规定值Z≤( ) 或Z≤0.5Ω( 当I>4000A 时)当接地阻抗不符合以上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阻抗,但不得大于5Ω。 D A.200/I B.500/I C.1000/I D.2000/I 1511.当变电站的有效接地系统的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超35kA时,接地装置的跨步电位差一般不宜大于( )。 D A.60V B.65V C.75V D.80V 1512.露天配电装置的集中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Ω。 C A.4 B.8 C.10 D.15 1513.干式站用变交接试验验收标准卡中规定,有载调压开关试验时,在站用变无电压下,手动操作不少于( )个循环、电动操作不少于( )个循环。 B A.2,6 B.2,8 C.3,6 D.3,8 1514.油浸式站用变,35kV要求吸收比(R60/R15)不小于( ),当R60S大于3000MΩ时,吸收比可不作考核要求。 A A.1.3 B.1.4 C.1.5 D.1.6 1515.10kV油浸式站用变绕组绝缘电阻测量要求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516.1600kVA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要求,各相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 )。 D A.1% B.0.02 C.0.03 D.0.04 1517.油浸式站用变出厂验收要求绝缘油试验时,新油击穿电压应大于等于( )。 C A.15kV B.25kV C.35kV D.45kV 1518.油浸式站用变的温度计报警回路应经受50Hz,2000V,1min的绝缘试验,绝缘电阻不小于( )MΩ。 A A.1 B.2 C.3 D.4 1519.油浸式站用变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值应换算到参考温度( )时数值。 A A.75℃ B.85℃ C.95℃ D.105℃ 1520.油浸式站用变额定分接下电压比测量允许偏差不大于正负( )。 B A.0.1% B.0.005 C.0.01 D.0.015 1521.接地验收接地电阻应( )。 A A.≤10Ω B.≤4Ω C.≤5Ω D.≤1Ω 1522.带电检测工作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当增加检测频次: ABCD A.在雷雨季节前和大风、暴雨、冰雪灾、沙尘暴、地震、严重寒潮、严重雾霾等恶劣天气之后 B.新投运的设备、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设备 C.高峰负荷期间或负荷有较大变化时 D.经受故障电流冲击、过电压等不良工况后 1523.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 )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不小于1年,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2倍。 ABC A.设备状态 B.地域环境 C.电网结构 D.运行工况 1524.地市公司电气试验班履行以下职责: ABCD A.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完成检测结果分析,录入PMS系统 C.负责检测装备维护 D.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1525.检测工作分为( )和( )两类。 AC A.停电试验 B.例行试验 C.带电检测 D.诊断性试验 1526.正常情况下,各单位应依据检测( )开展带电检测和停电试验。 BCD A.计划 B.基准周期 C.项目 D.标准 1527.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对变电设备检测职责分工、( )、检测实施、检测验收、检测报告、检测分析等方面做出规定。 ABCD A.检测分类 B.检测周期 C.检测计划 D.检测准备 1528.检测人员熟悉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具备现场检测相关技术技能,掌握( )。 AB A.现场检测方法 B.工器具及仪器仪表操作方法 C.现场检测结果分析 D.现场风险预控 1529.仪器仪表选用应遵循( )的原则。 ABCD A.成熟可靠 B.先进适用 C.经济合理 D便于携带 1530.现场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对标准作业卡进行学习,重点交代( )等,全体工作人员应签字确认。 ABCD A.人员分工 B.关键工序 C.安全风险辨识 D.预控措施 1531.( )每年至少参加1次变电检测通则培训。 BD A.生产领导 B.专业管理人员 C.检修人员 D.检测人员 1532.公司各单位应加强检测工作( )的检查与考核,各级运检部是检测工作检查与考核归口管理部门。 BCD A.有效性 B.规范性 C.及时性 D.准确性 1533.专业管理人员熟悉变电设备( ),掌握本通则规定的各项管理要求。 BC A.检测计划 B.检测流程 C.检测标准 D.检测规范 1534.人员培训的培训项目包含: ABCD A.变电设备检测管理要求 B.变电设备结构原理 C.变电设备检测原理、项目要求 D.变电设备检测工器具及仪器仪表使用方法 1535.( )应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和《安规》,经本单位生产领导书面批准的人员 AC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许可人 C.监护人 D.工作班人员 153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设备,需提前或尽快安排停电试验: ABCD A.巡检中发现有异常,此异常可能是重大质量隐患所致 B.带电检测显示设备状态不良 C.以往的例行试验有朝着注意值或警示值方向发展的明显趋势;或者接近注意值或警示值 D.存在重大家族缺陷 1537.检测计划下达后,运检单位应分解任务到班组,明确( ),落实仪器、工器具,明确具体检测时间和项目。 ACD A.工作负责人 B.工作票签发人 C.监护人 D.工作组成员 1538.检测工作的工作组成员应熟悉( ),掌握安全措施,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并履行确认手续。 AB A.工作内容 B.工作流程 C.工作方法 D.工作计划 1539.符合以下各项条件的设备,停电试验周期可以在第二十八条周期调整后的基础上最多延迟1个年度: ABCD A.巡检中未见可能危及该设备安全运行的任何异常 B.带电检测显示设备状态良好 C.上次试验与其前次试验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 D.没有任何可能危及设备安全运行的家族缺陷 1540.地市公司变电检修室履行以下职责: ABC A.组织检修班组编制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检查、指导和考核检修班组检测工作 C.开展检测技术培训 D.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1541.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检修公司电气试验班履行以下职责( )。 ABC A.编制相关设备检测工作计划并实施 B.完成检测结果分析,录入PMS系统 C.负责检测装备维护 D.开展检测技术理论考试 1542.检测工作开工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实施,做好( )。 BC A.工作安全 B.现场安全 C.技术和结果控制 D.技术和质量控制 1543.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做好( )。 BC A.三查 B.技术交底 C.安全措施交底 D.安全交底 1544.验收内容包括( )、零部件标志标志齐全且恢复到工作许可前的电气接线状态。 ABCD A.检测项目无遗漏 B.数据记录无误 C.场地清理干净 D.被测设备外观整洁 1545.检测工作中,班组成员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范、标准作业卡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现场应无杂物,使用的工器具、材料应摆放整齐有序;及时排除( )干扰问题。 ABC A.检测方法 B.检测仪器 C.环境 D.检测标准 1546.开工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实施,做好( )。 ABD A.现场安全 B.技术 C.过程 D.结果控制 1547.检测工作时,应及时、准确记录保存( )。 BD A.检测结果 B.试验数据 C.采集图谱 D.检测图谱 1548.检测工作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做好( )。 AB A.技术交底 B.安全措施交底 C.安全工器具交底 D.带电部位交底 1549.电气试验班组管理规定,电气试验工岗位职责包括参与本班( )等各项班组工作。 ABCD A.安全活动 B.生产准备 C.技术管理 D.专业基础管理 1550.应按单台(组)设备出具试验报告,报告包括( )等内容。 ABCD A.试验项目 B.试验日期 C.试验对象 D.试验结论 1551.电气试验班班长负责本班检测计划编制,组织开展( )、基础管理等各项班组工作。 ABCD A.安全活动 B.生产准备 C.检测实施 D.闭环管理 1552.带电检测异常处理流程是( )。 ABC A.排除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以及环境干扰问题 B.进行多项带电检测技术印证 C.在1个工作日内将异常情况按照分级管控要求报送上级运检部和相应状态评价中心,必要时报国网运检部 D.同一设备同期开展的各项检测或试验项目可合并为一个检测或试验记录 1553.带电检测异常分析报告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日期、( )等内容 ABD A.检测对象 B.检测数据 C.检测计划 D.检测结论 1554.检测人员在现场检测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身安全,针对( )、充油设备、含有毒气体设备、运行异常设备及其他高风险设备或环境等应开展安全风险分析。 ABC A.带电设备 B.启停操作中的设备 C.瓷质设备 D.故障设备 1555.组合电器气体纯度检测标准: BC A.断路器灭弧室气室:纯度≥99% B.断路器灭弧室气室:纯度≥99.5% C.其他气室:纯度≥97% D.其他气室:纯度≥95% 1556.组合电器超声波局放检测周期包含: ABCD A.1000kV:1月,省评价中心6月,国网评价中心6月 B.220~750kV:1年110(66)kV:2年 C.新安装及A、B类检修重新投运后1个月内 D.必要时 1557.110(66)~750kV的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新投运后,油中溶解气体检测应第( )天各进行1次 ABCD A.1 B.4 C.10 D.30 1558.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20℃)测试标准: ABD A.330kV及以上:≤0.005(注意值) B.110(66)kV~220kV:≤0.008(注意值) C.110(66)kV~220kV:≤0.006(注意值) D.35kV及以下:≤0.015(注意值) 1559.SF6气体湿度(20℃, 0.1013MPa)检测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D A.新投运测一次,若接近注意值,半年之后应再测一次 B.新充(补)气24小时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C.新充(补)气48小时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D.气体压力明显下降时,应定期跟踪 1560.SF6 断路器的主回路电阻测量测试周期: ABD A.1000kV:1年;110(66)~750kV:3年;35kV及以下:4年 B.断口温度异常、相间温差异常时 C.自上次试验之后又有200次以上分、合闸操作时 D.自上次试验之后又有100次以上分、合闸操作时 1561.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试验标准是: AD A.一次绕组:>3000MΩ,或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显著变化 B.一次绕组:>5000MΩ,或与上次测量值相比无显著变化 C.末屏对地(电容型):>3000MΩ(注意值) D.末屏对地(电容型):>1000MΩ(注意值) 1562.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局部放电测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BC A.诊断是否存在严重局部放电缺陷时 B.试验在完整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上进行 C.试验电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分压电容按单节进行 D.必要时 1563.SF6气体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停电试验的标准为( )。 ABCD A.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警示值),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 B.1.6MVA及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C.同相初值差不超过正负2%(警示值) D.电抗器参照执行 1564.串联补偿装置分压器分压比校核及参数应测量( )参数,结果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C A.高压臂 B.中压臂 C.低压臂 D.后压臂 1565.母线绝缘电阻应满足下列( )要求。 ABC A.额定电压为15kV及以上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00MΩ B.6kV共箱封闭母线在常温下分相绝缘电阻值不小于6MΩ C.一般母线不低于1MΩ/kV D.一般母线不低于2MΩ/kV 1566.关于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憎水性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适用于复合绝缘子和室温硫化硅橡胶涂层 B.不适用于复合绝缘子 C.检测方法和判据可参见DL/T864,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复涂 D.1000kV变电站:每站每个厂家的每批涂料产品均选择一个设备作为测量点 1567.关于套管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B.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C.当套管应用于变压器或电抗器时,其内部局部放电会在套管测试数据表征出来,因此要结合变压器或电抗器本体测试结果综合分析 D.检测从套管零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1568.关于套管相对电容量比值停电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具备条件时进行 B.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C.可取同相的电流互感器电容与本身电容的比值 D.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电容量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 1569.关于套管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停电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具备条件时进行 B.检测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0米以内 C.可取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末屏电流相位差值的正切值 D.相对设备宜选择同相异类设备,如果因距离原因可选择同类异相设备,但一经确定就不可更改 1570.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从( )上取信号。 ABCD A.套管末屏接地线 B.高压电缆接地线 C.铁心接地线 D.夹件接地线 1571.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标准是( )。 ABCD A.绝缘电阻无显著下降 B.吸收比大于等于1.3 C.极化指数大于等于1.5 D.绝缘电阻大于等于10000MΩ 1572.关于耦合电容器相对介质质损耗因数,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具备条件时做本项试验,检测从电容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单根测试线长度应保证在15米以内 B.可取临近同相的电流互感器末屏电流与本身电流相位差值的正切值 C.变化量=本次试验值-初值 D.初值宜选取设备停电状态下的介质损耗因数为合格、带电后一周内检测的数值 1573.SF6气体成分分析杂质组分有( )。 ABD A.SO2 B.HF C.NO D.CO 1574.关于SF6气体湿度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SF6气体可从密度监视器处取样 B.取样方法参见DL/T1032 C.测量方法可参考DL/T506、DL/T914和DL/T915 D.测量完成之后,按要求恢复密度监视器,注意按力矩要求紧固 1575.真空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及绝缘电阻标准是( )。 AC A.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没有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正负5%作为判据 B.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没有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正负10%作为判据 C.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 D.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 1576.真空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包括( )三种方式。 ACD A.相对地(合闸状态) B.相对设备 C.断口间(分闸状态) D.相邻相间 1577.( )的组合电器,重新投运后1周内进行紫外检测。 AC A.新安装 B.改造后 C.A、B类检修重新投运 D.B、C类检修重新投运 1578.组合电器主回路电阻测量时,若接地开关导电杆与外壳的电气连接不能分开,可先测量( ),然后按公式进行计算主回路电阻。 AB A.导体和外壳的并联电阻 B.外壳电阻 C.导体和外壳串联电阻 D.内壳电阻 1579.关于高压开关柜断路器特性及其它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操动机构分、合闸电磁铁或合闸接触器端子上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操作电压额定值的30%~65%间 B.操动机构分、合闸电磁铁或合闸接触器端子上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操作电压额定值的30%~60%间 C.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的60%(关合峰值电流等于或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 D.在使用电磁机构时,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的80%(关合峰值电流等于或大于50kA时为85%)时应可靠动作 1580.关于电流互感器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 A.油纸绝缘电流互感器检测可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B.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C.油纸绝缘电流互感器检测不可从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取信号 D.当怀疑有局部放电时,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专项分析 1581.关于电流互感器交流耐压试验标准,说法正确的是( )。 BC A.一次绕组: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60%,时间为60s B.一次绕组:试验电压为出厂试验值的80%,时间为60s C.二次绕组之间及末屏对地:2kV,时间为60s D.二次绕组之间及末屏对地:2kV,时间为80s 1582.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交流耐压试验标准是( )。 ABC A.一次绕组采用感应耐压,耐受80%出厂试验电压 B.时间根据试验频率折算,但应在15s-60s之间 C.二次绕组采用外施耐压,二次绕组之间及一次绕组末屏对地2kV D.二次绕组采用外施耐压,二次绕组之间及一次绕组末屏对地1kV 1583.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标准是( )。 AB A.励磁电流与出厂值相比无显著差别 B.与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其它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差异不大于30% C.励磁电流与实验值相比无显著差别 D.与同一批次、同一型号的其它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差异不大于40% 1584.关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绕组绝缘电阻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一次绕组用2500V兆欧表 B.二次绕组采用1000V兆欧表 C.测量时非被测绕组不应接地 D.测量时非被测绕组应接地 1585.关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不适用于油纸绝缘设备 B.适用于油纸绝缘设备 C.取样时,需注意设备技术文件的特别提示(如有),并检查油位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之要求 D.制造商明确禁止取油样时,宜作为诊断性试验 1586.以下关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感应耐压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试验前把电磁单元与电容分压器分开 B.若产品结构原因在现场无法拆开的可不进行耐压试验 C.进行感应耐压试验时,耐压时间按下式进行折算,但应在15s~60s之间 D.试验方法参考GB/T4703 1587.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均压电容的电容量标准是( )。 AC A.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正负5% B.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正负10% C.满足制造商的技术要求无异常放电 D.满足制造商的技术要求无异常短路 1588.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测量时应记录( ),应注意瓷套表面状况的影响及相间干扰影响 ABC A.环境温度 B.相对湿度 C.运行电压 D.运行电流 1589.关于并联电容器组绝缘电阻试验,正确的是( )。 ABCD A.包括高压并联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 B.集合式电容器极对壳绝缘电阻 C.有6支套管的三相集合式电容器,应同时测量其相间绝缘电阻 D.用2500V兆欧表测量 1590.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绕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必要时分别测量( )的绝缘介质损耗因数。 BC A.被测绕组本体 B.被测绕组对地 C.被测绕组对其它绕组 D.相邻绕组 1591.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外施耐压停电试验的标准:出厂试验值的( ),时间为( )。 AC A.0.8 B.0.6 C.60s D.80s 1592.检测工作作业卡中,对检测实施要求有( )。 ABCD A.检测前,明确检测范围,并检查分界点情况,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 B.操作过程严格规范,确认检测、试验接线无误 C.检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力集中,合理避让并进行必要的呼唱 D.每项停电试验后,都应对被试设备进行充分的放电 1593.110(66)kV及以上变压器应( )进行该项试验;35kV及以下变压器采用低电压短路阻抗法进行该项试验。 AB A.采用低电压短路阻抗法 B.采用频率响应法 C.低压脉冲法 D.采用高电压短路阻抗法 1594.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短时感应耐压试验,对于三相变压器,要求进行( )。 AB A.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B.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C.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D.带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线间试验 159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短路阻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B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1596.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负载损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1597.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铁心、夹件绝缘应在下列节点进行试验:在下列节点进行试验:( )。 BCD A.在变压器投运后,应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B.在组装前,应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C.变压器组装完毕,油箱注油前,测量铁心绝缘电阻 D.在总体试验之后装运之前应测铁心绝缘电阻 1598.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间( )绝缘电阻值,并记录测量温度。 ABD A.15s B.60s C.5min D.10min 1599.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短时感应耐压试验,对于三相变压器,要求进行( )。 AB A.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B.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C.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D.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1600.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 )需要进行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CD A.高压线圈 B.中压线圈 C.低压线圈 D.中性点 1601.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短路阻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B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1602.110(66)kV-22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间( )绝缘电阻值,并记录测量温度。 ABD A.15s B.60s C.5min D.10min 1603.11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高电压冲击试验验收包含下列哪些试验( )。 ABCD A.线端操作冲击试验(SI) B.线端雷电全波冲击试验(LI) C.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D.短时感应耐压试验(ACSD) 1604.35kV变压器出厂短时感应耐压试验,对于三相变压器,要求进行( )。 AB A.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B.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C.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相对地试验 D.不带局部放电测量的中性点接地的相间试验 1605.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 )需要进行外施工频耐压试验。 AC A.高压线圈 B.中压线圈 C.低压线圈 D.中性点 1606.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短路阻抗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BC A.最大 B.最小 C.额定 D.所有 1607.35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应测量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间( )绝缘电阻值,并记录测量温度。 ABD A.15s B.60s C.5min D.10min 1608.35kV变压器短路阻抗验收试验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CD A.最大 B.中间 C.最小 D.额定 1609.特高频检测时,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 )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ABCD A.雷 B.雨 C.雾 D.雪 1610.特高频检测时,室内检测避免( )等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AC A.气体放电灯 B.日光灯 C.电子捕鼠器 D.排风扇 1611.特高频检测时应避免( )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ABCD A.手机 B.雷达 C.电动马达 D.照相机闪光灯 1612.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环境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º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C.在检测时应避免手机、雷达、电动马达、照相机闪光灯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D.室内检测避免气体放电灯、电子捕鼠器等对检测数据的影响,进行检测时应避免大型设备振动源等带来的影响 1613.GIS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绝缘盆子应为( ),并具备检测条件。 ACD A.非金属封闭 B.有金属屏蔽且没有浇注口 C.有金属屏蔽但有浇注口 D.内置有UHF传感器 161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D A.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或加压到额定运行电压) B.设备外壳清洁、无覆冰。《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气体绝缘设备应处于额定气体压力状态 1615.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人员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熟悉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D.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1616.特高频局放检测的人员,应了解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 )。 ABC A.工作原理 B.技术参数 C.性能 D.诊断分析 1617.特高频局放检测的人员,应熟悉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 )方法。 BC A.工作原理 B.基本原理 C.诊断分析 D.技术参数 1618.进行特高频局放检测时,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求正确的是( )。 ABD A.使用同轴电缆的检测仪器在检测中应保持同轴电缆完全展开,并避免同轴电缆外皮受到刮蹭 B.测试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测试工作并撤离现场 C.保证被测设备绝缘良好,防止高压触电 D.防止传感器坠落而误碰运行设备和试验设备 1619.特高频带电检测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户外作业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BD A.雷 B.雪 C.霾 D.雾 1620.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特高频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AC A.内置式 B.接触式 C.外置式 D.非接触式 1621.特高频检测前,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622.特高频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安装日期 D.内部构造 1623.特高频检测中,开机后,运行检测软件,检查仪器( )等参数。 BCD A.通信状态 B.通信状况 C.同步状态 D.相位偏移 162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必要时可使用工具把传感器绑置于绝缘盆子处进行长时间检测,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一步分析( ),综合判断放电类型。 ABC A.峰值图形 B.放电速率图形 C.三维检测图形 D.二维检测图形 1625.用特高频的方法对分相布置的设备进行检测,如三相之间无明显差异,则需结合( )等检测手段进一步判断信号源位置。 AB A.超声波 B.高频局放 C.红外测温 D.暂态地电压 1626.用特高频的方法进行检测发现有信号源时,在条件具备时,综合应用( )等仪器进行精确的定位。 AB A.超声波局放仪 B.示波器 C.暂态地电波测试仪 D.局放测试仪 1627.特高频检测仪器仪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 )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波形图、趋势图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 ABC A.幅值 B.相位 C.放电频次 D.放电类型 1628.下列关于特高频局放检测仪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D A.报警阈值可设定 B.测试数据可存储于本机但不可导出 C.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功能 D.宜具备放电类型识别功能。 1629.以下哪些属于典型局部放电类型( )。 ABCD A.自由金属颗粒放电 B.悬浮电位体放电 C.沿面放电 D.金属尖端放电 1630.断路器出厂验收,断路器各断口均压电容器其( )应符合产品技术规范。 BCD A.交流耐压值 B.绝缘电阻值 C.电容值 D.介损 1631.超声波局放检测时应避免( )等干扰源带来的影响。 AB A.大型设备振动 B.人员频繁走动 C.电动马达 D.照相机闪光灯 163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除非另有规定,检测均在当地大气条件下进行,且检测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其环境要求有( )。 ABCD A.检测目标及环境的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雷、雨、雾、雪等天气不得进行检测 C.检测时应避免手机、照相机闪光灯等无线信号的干扰 D.室内检测避免气体放电灯等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163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CD A.设备处于带电状态 B.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C.待测设备上无其他作业 D.待测设备接地引线(或被检电缆本体)上无其他耦合回路 1634.高频局放检测要求检测人员了解及掌握高频局部放电检测仪的( )。 ABCD A.技术参数 B.性能 C.操作程序 D.使用方法 1635.局放检测要求检测人员熟悉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的( )。 ABC A.基本原理 B.诊断程序 C.缺陷定性的方法 D.诊断分析 1636.电力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一般由高频电流传感器、( )和显示交互单元等构成。 ABCD A.相位信息传感器 B.信号采集单元 C.信号处理单元 D.数据处理终端 1637.对于高频局放检测的准备工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BD A.确认被测设备末屏接地良好,无短路风险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 C.可以从运行设备上街区检测用电源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638.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前,应了解被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 ABCD A.设备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639.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开机后,运行监测软件,检查( )等参数。 ABC A.主机与电脑通信状况 B.同步状态 C.相位偏移 D.电压偏移 1640.下列关于高频局放检测的检测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 A.根据不同的电力设备及现场情况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保持每次测试点的位置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B.在设备末屏接地端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和相位信息传感器,设备电压方向应与传感器的标注要求一致 C.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延长检测时间并记录5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 D.对于异常的检测信号,可以使用诊断型仪器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分析,也可以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1641.对于具有等效时频谱图分析功能的高频局放检测仪器,应将去噪声和信号分类后的单一放电信号与典型局部放电图谱相类比,可以判断( )等。 ACD A.放电类型 B.缺陷等级 C.严重程度 D.放电信号远近 164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分析,必要时,应结合( )等方法对被测设备进行综合分析。 ABD A.特高频 B.超声波局部放电 C.暂态地电压 D.油气成分分析 164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首先根据相位图谱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典型放电图谱特征或与背景或其他测试位置有明显不同,若具备,继续如下分析和处理( )。 AB A.同一类设备局部放电信号的横向对比 B.同一设备历史数据的纵向对比 C.同一类设备局部放电信号的纵向对比 D.同一设备历史数据的横向对比 1644.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应具有( )显示功能。 ABC A.放电相位 B.幅值 C.放电频次信息 D.放电电压 1645.高频局部放电检测系统应具有以下的功能( )。 ABCD A.具备连续测量能力 B.内外两种同步模式 C.能识别和抑制干扰 D.拥有局部放电波形和数值两种显示功能 1646.高频局放仪,具备连续测量能力,内外两种同步模式,能( )干扰,拥有局部放电波形和数值两种显示功能。 AB A.识别 B.抑制 C.滤除 D.排除 1647.高频局放仪,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幅值、相位、放电频次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 )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AB A.波形图 B.趋势图 C.相位图 D.飞行图 1648.高频局放仪应具备数据保存功能,可实现数据、图像的( )。 CD A.存储 B.保存 C.动态回放 D.无线传输 1649.以下属于典型局部放电类型的有( )。 ABCD A.自由金属颗粒放电 B.悬浮电位体放电 C.沿面放电 D.金属尖端放电 1650.组合电器出厂验收,GIS设备内部的( )等部件,必须经过局部放电试验方可装配。 ABC A.绝缘操作杆 B.盆式绝缘子 C.支撑绝缘子 D.导电杆 1651.组合电器交接试验中,有条件时还应进行( )等几种试验,电压值为型式试验施加电压值的80%,正负极性各三次。 ABC A.冲击耐压试验 B.雷电冲击试验 C.操作冲击试验 D.局放试验 1652.高频局部放电信号分类方法:同一信号源的信号(放电信号或干扰信号)具有相似的( )特征,他们在时频图中会棸集在同一区域。 CD A.波形 B.幅值 C.时域 D.频域 1653.对于变压器类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可以从( )上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 ABC A.铁心接地线 B.夹件接地线 C.套管末屏接地线 D.中性点接地线 1654.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待测的环境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宜在-10~40º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大风、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C.应避免大型设备振动,人员走动等干扰源带来的影响 D.背景噪声幅值较小,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 1655.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人员应了解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的( ),掌握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具备现场检测能力。 AB A.工作原理 B.技术参数和性能 C.操作方法 D.使用方法 1656.超声波局放检测要求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657.下列关于超声波局放带电检测的安全要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BD A.该工作可以一人单独进行 B.对复杂的带电检测或在相距较远的几个位置进行工作时,应在工作负责人指挥下,在每一个工作位置分别设专人监护,带电检测人员在工作中应思想集中,服从指挥 C.检测人员可以在设备防爆口或压力释放口上进行测量 D.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1658.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的主要指标要求包括( )。 ABCD A.灵敏度 B.检测频带 C.线性度误差 D.稳定性 1659.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的“连续模式”能够显示( )。 AB A.信号幅值大小 B.50Hz/100Hz频率相关性 C.信号相位分布情况 D.信号发生时间间隔 1660.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仪器一般由超声波传感器、( )等组成,为实现对高处目标的检测,宜配备超声波传感器专用的绝缘支撑杆。 BCD A.相位信息传感器 B.前置信号放大器(可选) C.信号处理单元 D.数据处理单元 1661.超声波局放电检测仪宜具备检测图谱显示功能。提供局部放电信号的( )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几种,并可采用波形图、趋势图等谱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展示。 ABC A.幅值 B.相位 C.放电频次 D.放电类型 1662.下面属于常用超声波局放检测传感器类型的是( )。 CD A.内置传感器 B.外置传感器 C.接触式传感器 D.非接触式传感器 1663.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前,应了解被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 ABCD A.设备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664.GIS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时传感器上涂抹耦合剂的作用有哪些( )。 BC A.将传感器粘在壳体上 B.消除传感器与罐体之间的气泡,减少信号衰减 C.在手持传感器时,减少因抖动造成的干扰 D.标记传感器放置位置 1665.超声波检测,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在该气室进行多点检测,延长检测时间不少于30s并记录多组数据进行( )。 BC A.信号对比 B.幅值对比 C.趋势分析 D.诊断分析 1666.超声波检测中,可用耳机监听异常信号的声音特性,根据声音特性的( )等进行初步判断,并通过按压可能震动的部件,初步排除干扰。 BC A.连续性 B.持续性 C.频率高低 D.音量高低 1667.对GIS设备进行超声波局放检测时,测量时测点应选取与气室( )。 CD A.上方 B.侧上方 C.下方 D.侧下方 1668.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根据( )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50Hz/100Hz相关性。 ABCD A.连续图谱 B.时域图谱 C.相位图谱 D.特征指数图谱 1669.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进行缺陷类型识别,可以根据超声波检测信号的( ),进行缺陷类型识别。 ABC A.50Hz/100Hz频率相关性 B.信号幅值水平 C.信号的相位关系 D.信号的时间间隔 1670.隔离开关出厂验收,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及其操动机构应分别在( )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操作应无故障。 ABC A.100%Un B.110%Un C.85%Un D.80%Un 1671.隔离开关出厂验收,绝缘子应按标准规定进行( ),任一项不符合要求应判为不合格。 ABC A.尺寸及外表检查 B.瓷件超声波检查 C.弯曲和扭转试验 D.局部放电 1672.隔离开关出厂验收标准卡项目有( )。 AB A.隔离开关外观验收 B.隔离开关试验验收 C.隔离开关装配验收 D.隔离开关安装验收 1673.隔离开关交接试验,应在( )下进行3次空载合、分试验,并测量分合闸时间,检查闭锁装置的性能和分合位置指示的正确性。 ABC A.85%Un B.100%Un C.110%Un D.120%Un 1674.典型自由颗粒缺陷的超声波局部放电特征有( )。 AD A.有效值和峰值较背景值大 B.50Hz和100Hz相关性很明显 C.相位模式下出现多条竖线 D.飞行图谱呈“三角驼峰状” 1675.下列关于超声波检测缺陷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 ABD A.毛刺一般在壳体上,导体上毛刺危害更大 B.GIS设备内部只要形成了电位悬浮,就是危险的 C.自由颗粒信号幅值>5dB,应进行检查 D.在耐压过程中发现毛刺放电现象,即便低于标准值,也应进行处理 1676.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电流互感器出厂试验及验收的密封性能试验测量验收标准为( )。 AD A.不带膨胀器产品:施加压力至少0.05MPa,维持6h,无渗漏 B.不带膨胀器产品:施加压力至少0.1MPa,维持6h,无渗漏 C.带膨胀器产品(不带膨胀器试验):施加压力至少0.05MPa,维持6h,无渗漏 D.带膨胀器产品(不带膨胀器试验):施加压力至少0.1MPa,维持6h,无渗漏 1677.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绝缘油验收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90℃)%验收标准为( )。 BC A.500kV及以上:应小于等于1.0% B.500kV及以上:应小于等于0.5% C.66kV-330kV:应小于等于1.0% D.66kV-330kV:应小于等于0.5% 1678.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绝缘油验收的色谱验收标准为( )。 AD A.330kV及以上:总烃<10μL/L,H2<50μL/L,C2H2=0.1 B.330kV及以上:总烃<10μL/L,H2<100μL/L,C2H2=0.1 C.220kV及以下:总烃<10μL/L,H2<50μL/L,C2H2=0.1 D.220kV及以下:总烃<10μL/L,H2<100μL/L,C2H2=0.1 1679.SF6气体湿度检测若在室外不应在有( )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ABCD A.雷 B.雨 C.雾 D.雪 1680.SF6湿度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 A.新投运测一次,若接近注意值,半年之后应再测一次 B.新充(补)气48h之后至2周之内应测量一次 C.气体压力明显下降时应定期跟踪测量气体湿度 D.充气完毕静置12小时后进行SF6湿度检测 1681.SF6湿度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 A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 B.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C.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D.经教育合格后上岗 1682.SF6气体湿度检测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检测的记录、工作票、标准化作业工艺卡(作业指导书、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等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 1683.SF6湿度检测时,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湿度可以用( )测量。 ACD A.冷凝露点式 B.热凝露点式 C.电阻电容式湿度计 D.电解式湿度计 1684.SF6湿度检测法有哪几种( )。 ABC A.露点法 B.电阻电容法 C.电解法 D.定量测量法 1685.SF6湿度检测时,要求测量管路必须用( )。 ABD A.不锈钢管 B.铜管 C.橡皮管 D.聚四氟乙烯 1686.使用的湿度计在环境温度(5~35)℃应达到以下要求:( )。 ABCD A.冷凝式露点仪的测量露点范围在环境温度为20℃时,应满足0℃至-60℃,其测量误差不超过±0.6℃ B.阻容式湿度计测量范围应满足0℃至-60℃,其测量误差不应超过±2.0℃ C.电解式湿度计测量范围应满足1μL/L~1000μL/L D.应具有流量调节功能,不超过1L/min 1687.SF6湿度检测测量管路必须用( )。 ABD A.不锈钢管 B.铜管 C.橡胶管 D.四氟乙烯管 1688.SF6气体湿度检测阻容法测试中关于精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C A.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2%RH B.重复性;在相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1%RH C.再观性;在不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6%RH D.再观性;在不同测量条件下,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应不大于3%RH 1689.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在( )倍U1n下进行铁磁谐振试验。 ABCD A.0.8 B.1 C.1.2 D.1.5 1690.电压互感器外观验收项目包括铭牌标志( )SF6气体压力指示(气体绝缘)等。 BCD A.相序 B.渗漏油检查 C.油位指示 D.外观检查 1691.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待测设备要求( )。 ABC A.六氟化硫设备气体压力在正常压力范围内 B.在六氟化硫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C.SF6气体在充入电气设备24h后方可进行检测 D.充气完毕静置12小时后必要时进行SF6分解产物检测 169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 A熟悉SF6分解产物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C.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D.经教育合格后上岗 1693.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压力突变造成( )损坏。 ABC A.气体管路 B.试验设备 C.检测仪器 D.检测人员 1694.下列关于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BC A.检测时,应认真检查气体管路、检测仪器与设备的连接,并选择适当接头,防止气体泄漏,必要时检测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B.检测结束时,检测人员应拆除自装的管路及接线,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试验前的状态,经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C.现场应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检修电源 D.设备内SF6气体不准向大气排放,应采取净化回收措施,经处理检测合格后方准再使用,回收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下风侧 1695.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的注意事项有( )。 BD A.检测仪应在检测合格报告有效期内使用,需每两年进行校验 B.仪器在运输及测试过程中防止碰撞挤压及剧烈震动 C.调节针型阀时应迅速打开 D.在测量过程中,应防止压力突变 1696.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结果中,若设备中SF6气体分解产物SO2或H2S含量出现异常,应结合SF6气体分解产物的CO、CF4含量及其他( )等,对设备状态进行综合诊断。 ABC A.状态参量变化 B.设备电气特性 C.运行工况 D.设备状态 1697.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SF6电气设备的分解物控制指标(20℃)是( )。 AC A.SO2(μL/L)≤1 B.SO2(μL/L)≤2 C.H2S(μL/L)≤1 D.H2S(μL/L)≤2 1698.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法中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法时,气体管路连接用接头内垫宜用聚四氟乙烯垫片,接头应清洁,无( )等污染物。 AC A.焊剂 B.油 C.油脂 D.溶剂 1699.当应有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中的气相色谱检测法时,配置TCD检测器,由( )检测器和工作站、数据分析系统等构成。 ABCD A.气路控制系统 B.进样系统 C.色谱柱 D.温度控制系统 1700.气相色谱检测法检测应配置TCD检测器,由气路控制系统、( )和工作站(数据分析系统)等构成。 ABCD A.进样系统 B.色谱柱 C.温度控制系统 D.检测器 1701.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哪几种方法( )。 ABC A.电化学检测方法 B.气体检测管检测法 C.气相色谱检测法 D.电解法 170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气体采集装置检测方法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管使用说明书要求连接气体采集装置与气体检测管 B.先冲洗气体管路约30秒后开始检测,达到检测时间后,关闭设备阀门,取下检测管 C.先冲洗气体管路约30秒后开始检测,达到检测时间后,关闭设备阀门,取下检测管 D.检测完毕后,恢复设备至检测前状态 1703.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气体取样中,取样完毕后依次关闭采样容器的( ),取下采样容器,贴上标签。 ABC A.进气口 B.针型阀门 C.设备阀门 D.出气口 1704.避雷器出厂试验验收,对避雷器监测装置试验的要求( )。 AB A.放电计数器动作应可靠 B.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5级 C.放电计数器计数正确 D.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6级 1705.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应使用( )兆欧表。 CD A.35kV以上: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B.35kV及以下:采用2000V兆欧表,不小于500MΩ C.35kV以上:采用5000V兆欧表,不小于2500MΩ D.35kV及以下: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1706.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 )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运行状况、历史缺陷以及家族性缺陷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CD A.材质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707.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 )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D A.运行状况 B.历史缺陷 C.投运日期 D.家族性缺陷 1708.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应配备( )。 ABC A.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 B.上次检测的记录 C.标准作业卡 D.作业指导书 1709.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的检测准备包括( )。 ABCD A.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运行状况、历史缺陷以及家族性缺陷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上次检测的记录、标准作业卡 C.掌握被试设备历次测试数据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满足检测条件。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710.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的检测步骤包括( )。 ABD A.检测前,钳型电流表处于正确档位,量程由大至小调节,测试接地电流 B.记录负荷电流 C.断开待测设备电源 D.做好测量数据记录 1711.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的主要指标有( )。 AB A.检测电流范围:0A~500A B.分辨率:不大于0.2A C.检测电流范围:0A~400A D.分辨率:不大于0.3A 1712.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使用的钳型电流表的检测电流可以是( )。 ABC A.100A B.200A C.400A D.600A 1713.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BC A.检测时间 B.检测电流范围 C.分辨率 D.检测精度 1714.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检测中使用的钳型电流表的功能要求包括( )。 ABC A.钳型电流表应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测量结果重复性好 B.应具备多量程交流电流档 C.钳型电流表钳头开口直径应大于接地线直径 D.钳型电流表钳头开口直径应小于接地线直径 1715.并联电容器组出厂验收(试验)标准卡中,极对壳耐压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BCD A.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36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B.6-1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42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C.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55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D.2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65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171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环境要求有( )。 ABC A.待测设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º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C.大气压力:80kPa~110kPa D.待测设备及环境温度不宜高于45ºC 171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待测设备表面应( )。 BC A.平整 B.干燥 C.清洁 D.潮湿 1718.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是( )。 ABCD A.待测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待测设备已安装取样单元,满足带电测试要求 C.待测设备表面应干燥 D.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1719.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时,参考设备与待测设备宜选择( ),宜选择同类型电容型设备。 AB A.同一母线上的其它同相设备 B.直接相连母线上的其它同相设备 C.同一母线上的其它非同相设备 D.同一设备的各相 1720.进行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带电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 B.了解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操作方法 D.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721.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人员需要了解电容型设备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 )。 ABC A.工作原理 B.技术参数 C.性能 D.运行状况 1722.下列关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安全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 A.测试结束保证末屏可靠接地 B.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开路 C.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D.风力大于4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172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安全要求有( )。 ABCD 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C.从电压互感器获取二次电压信号时,应防止短路 D.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1724.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带电测试系统一般由( )等部分组成。 ABD A.取样单元 B.测试引线 C.电源单元 D.测试仪器 1725.对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仪器需要具备( )两种测量功能。 BC A.电压测量法 B.绝对测量法 C.相对测量法 D.电流测量法 1726.下列关于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 A.具备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两种测量功能 B.测试仪器具备抗外部干扰功能 C.测试仪器断电后可连续工作5小时以上 D.取样单元上应标有明确的接线操作说明 1727.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测试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 ABCD A.电流信号:1mA~1000mA,±(标准读数×0.5%+0.1mA) B.电压信号:3V~300V,±(标准读数×0.5%+0.1V) C.介质损耗因数:−1~1,±(标准读数绝对值×0.5%+0.001) D.电容量:100pF~50000pF,±(标准读数×0.5%+1pF) 1728.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 )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运行状况、历史缺陷以及家族性缺陷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CD A.材质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729.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的哪些信息( )。 ABC A.型号 B.制造厂家 C.安装日期 D.出厂日期 173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了解被试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安装日期等信息,掌握被试设备( )等信息,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D A.运行状况 B.历史缺陷 C.投运日期 D.家族性缺陷 1731.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前应检查( )是否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732.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步骤包含以下哪些选项( )。 ABCD A.查看被试设备出厂试验数据及投运后历次试验数据 B.核对被试设备、参考设备运行编号,查看并记录设备铭牌 C.检查测试引线导通情况 D.开机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设置好测试仪器的各项参数 173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验收包括( )。 AC A.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B.检查检测仪器有无故障 C.恢复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D.恢复设备到冷备用状态 1734.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后,测试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CD A.处于同一单元的三相电容型设备,其带电测试结果的变化趋势应有明显差异 B.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较小 C.数据分析还应综合考虑设备历史运行状况、同类型设备参考数据,同时参考其他带电测试试验结果 D.同相设备介损测量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量不大于0.003 173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后,数据分析还应综合考虑设备历史运行状况、同类型设备参考数据,同时参考其他带电测试试验结果,如( )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ABC A.油色谱试验 B.红外测温 C.高频局部放电测试 D.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1736.干式空心电抗器出厂试验应在额定频率、( )额定电流下测量电抗值。 AC A.1 B.1.5 C.1.8 D.2 1737.对干式电抗器绝缘电阻出厂验收要求有( )。 AC A.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 B.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500MΩ C.使用500V兆欧表摇测,铁心对夹件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 D.使用500V兆欧表摇测,铁心对夹件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200MΩ 1738.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应具有( )措施。 AB A.过压保护 B.过流保护 C.失压保护 D.零序保护 1739.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电压取样单元中,取样单元应含有( )。 ACD A.输入端 B.输出端 C.测量端 D.快速熔断保险 1740.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的取样单元有( )。 AB A.电流取样单元 B.电压取样单元 C.电感取样单元 D.电容取样单元 1741.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间隙触发功能试验中,间隙触发功能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BCD A.10~11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应低于保护水平的1.02倍 B.220~50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应低于保护水平的1.05倍 C.1000kV串联补偿装置间隙自触发电压不宜低于保护水平的1.1倍 D.火花间隙的最小可靠触发电压应不高于1.8p.u. 1742.串联补偿装置出厂验收中的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试验中,电流分布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ABD A.同一单元每柱之间的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05 B.MOV单元之间的分流系数不大于1.03 C.串联在一起使用的MOV电阻片柱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02 D.并联在一起使用的MOV电阻片柱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1 1743.设备机械振动检测时,测点选择应尽量避开( )部位。 AB A.加强筋板 B.顶部 C.底部 D.中部 1744.关于声级检测的环境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BC A.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天气进行;声级检测时风速应低于5m/s,传声器加防风罩 B.测量应在被测对象正常工作时进行,同时记录当时工况 C.户外测量时,反射面可以是原状土地面,混凝土地面或沥青浇注地面 D.不属于被测声源的反射物体,可以放置入测量表面以内 1745.户外进行声级检测测量时,反射面可以是( )。 ABC A.原状土地面 B.混凝土地面 C.沥青浇注地面 D.沙泥地面 1746.声级检测应在( )天气进行。 BC A.无风 B.无雨雪 C.无雷电 D.无云 1747.关于声级检测的待测设备要求,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ACD A.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或加压到额定运行电压)进行测量 B.待试设备冲击合闸10min后进行声级检测 C.电抗器选择在最高运行电压及额定频率下进行测量 D.设备外壳清洁、无覆冰 1748.进行声级检测时,应确保( )及( )与电力设备的带电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AB A.操作人员 B.测试仪器 C.被测设备 D.接地装置 1749.开始声级检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 ),以及( )。 BC A.试验方案 B.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 C.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D.试验设备位置 1750.声级检测的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在进行检测时,要防止误碰误动设备 B.防止传感器坠落而误碰设备,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检测时,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 C.行走中注意脚下,防止踩踏设备管道 D.试验结束时,应进行现场清理 1751.声级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设备(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生产日期 1752.声级检测应配备( )。 ABC A.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 B.上次检测的记录 C.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D.作业指导书 1753.声级检测准备时,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754.关于声级检测的检测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对设备噪声的测量值应根据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大小进行修正 B.对设备噪声的测量值不用根据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大小进行修正 C.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小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可不做修正 D.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可不做修正 1755.关于声级检测原始数据的存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BC A.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B.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C.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调度号 D.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调度号 1756.红外成像检漏测试对环境有何要求( )。 AD A.风速一般不大于5m/s B.无雾 C.风速一般不大于6m/s D.天气晴朗 1757.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758.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应掌握红外成像检漏仪的( )。 AD A.操作程序 B.核心结构 C.维修方法 D.使用方法 1759.进行电力设备红外成像检漏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成像检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诊断程序,了解红外成像检漏仪的( ),掌握红外成像检漏仪的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BCD A.结构 B.工作原理 C.技术参数 D.性能 1760.红外成像检漏的检测准备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761.红外成像检漏的检测准备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 )。 BCD A.设备原理图 B.图纸 C.上次检测的记录 D.标准作业卡 1762.红外成像检漏前,应了解相关设备的(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763.红外成像检漏应配备( )。 ABC A.与检测工作相符的图纸图纸 B.上次检测的记录 C.标准化作业工艺卡 D.作业指导书 1764.关于红外成像检漏的检测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检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认电源正常 B.根据SF6电气设备情况,确定检测部位 C.根据检测部位调整检测仪器 D.记录泄漏部位的视频和图片 1765.关于红外成像检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D A.探测灵敏度:≤1μL/s B.热灵敏度:≤0.035℃ C.探头分辨率:≥320×240 D.d)帧频:≥45帧/s 1766.红外成像检漏分析仪检测出的泄漏部位,发生泄漏较高的部位有( )。 AB A.法兰密封面 B.预留孔的封堵 C.砂眼 D.盖板 1767.红外成像检漏分析仪检测泄漏部位,泄漏的原因有( )。 ABCD A.绝缘子出现裂纹导致泄漏 B.设备本身质量 C.密封槽和密封圈不匹配 D.螺栓预紧力不够 1768.导电体表面电晕放电有下列哪些情况( )。 ABCD A.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或检修等原因,形成的锐角或尖端 B.在高电压下,导电体截面偏小 C.均压、屏蔽措施不当 D.导电体对地或导电体间间隙偏小 1769.在检测后,应注意保存紫外测试原始数据,存放方式如下( )。 ACD A.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变电站名+检测日期 B.建立一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设备名称及运行编号 C.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设备名称及运行编号 D.文件名:设备电晕位置 1770.电力电缆交接试验,对10kV及以上电缆测量绝缘电阻可以用( )兆欧表。 CD A.500V B.1500V C.2500V D.5000V 1771.油中溶解气体检测的待试样品要求有哪些( )? ABC A.用洁净的100ml玻璃注射器(经检验,密封性合格),从设备下部取样口全密封采样50ml~100ml B.当设备存在特殊情况时,可在上、下部位取样,必要时在气体继电器的放气口取样 C.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D.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5天 1772.油中溶解气体检测步骤是哪些( )? ABCD A.脱气 B.样品分析 C.结果计算 D.精密度改进 1773.油中溶解气体检测注意事项有哪些( )? ABCD A.用注射器全密封取样,且不能有气泡 B.用5ml针管取氮气脱气时,应先用氮气冲洗针管针筒2~3次,排除内部可能存在的气体,并在取气后立即加入油中 C.仪器标定与分析应使用同一支进样注射器,取相同进样体积 D.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载气冲洗管路,时间20min左右 1774.运行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110(66)kV及以上)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满足下列哪些标准时,认为试验合格( )。 BCD A.乙炔≤1μL/L B.乙炔≤2μL/L C.氢气≤150μL/L D.总烃≤100μL/L 1775.运行中套管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满足下列哪些标准时,认为试验合格( )。 ABCD A.氢气≤140μL/L B.甲烷≤40μL/L C.乙炔≤lμL/L(220kV及以上) D.乙炔≤2μL/L(其它) 1776.油中溶解气体检测对气相色谱仪有哪些要求( )? ABCD A.气相色谱仪应具备热导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气相色谱仪应具备镍触媒转化炉 C.色谱柱对所检测组分的分离度应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D.配有色谱工作站 1777.玻璃注射器应选用( )mL、( )mL、( )mL医用或专用玻璃注射器。气密性良好,芯塞灵活无卡涩。 ACD A.1 B.2 C.5 D.100 1778.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对待测设备要求正确的是( )。 ABC A.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设备外表面清洁 C.设备上无其它外部作业 D.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1779.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 ABCD A.熟悉泄漏电流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了解泄漏电流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B.掌握泄漏电流检测仪的操作方法 C.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D.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1780.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1781.进行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的人员应了解被测设备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 1782.泄漏电流检测仪能够检测避雷器( )等值。 ABCD A.全电流 B.阻性电流基波及其谐波分量 C.有功功率 D.相角 1783.泄漏电流检测仪应该能够检测( )、( )、( )、( )等值。 ABCD A.避雷器全电流 B.阻性电流基波及其谐波分量 C.有功功率 D.相角 1784.避雷器泄漏电流测试前应配备与检测工作相符的( )。 ABC A.图纸 B.历次设备检测记录 C.标准作业卡 D.直流高压发生器 1785.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前,应了解相关(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投运日期 1786.进行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前应检查( )满足检测条件。 ABCD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设备 1787.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应正确进行仪器设置,不包括( )等参数。 CD A.电压选取方式 B.电压互感器变比 C.信号同步方式 D.运行方式 1788.进行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当怀疑避雷器泄漏电流存在异常时,应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并结合( )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应开展停电诊断试验。 AB A.红外精确测温 B.高频局放测试 C.绝缘电阻测试 D.直流试验 1789.泄漏电流检测对实际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有哪几类( )? ABC A.纵向比较 B.横向比较 C.综合分析法 D.举例论证法 1790.泄漏电流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说法正确的有( )? ABD A.同一产品,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阻性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30%,全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30%。当阻性电流增加0.3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2倍时应停电检查 B.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避雷器各参数应大致相同,彼此应无显著差异。如果全电流或阻性电流差别超过70%,即使参数不超标,避雷器也有可能异常 C.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避雷器各参数应大致相同,彼此应无显著差异。如果全电流或阻性电流差别超过50%,即使参数不超标,避雷器也有可能异常 D.当怀疑避雷器泄漏电流存在异常时,应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并结合红外精确测温、高频局放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应开展停电诊断试验 1791.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仪应能显示( )。 ABCD A.参考电压 B.全电流 C.阻性电流基波、基波容性电流值 D.有功功率 1792.波形分析法目前用的较多的是对( )次谐波进行分析处理。 AC A.1,3 B.2,4 C.5,7 D.6,8 1793.阻性电流测试方法分为( )等。 ABCD A.三次谐波法 B.三次谐波法 C.三次谐波法 D.波形分析法 1794.避雷器泄漏电流测试影响的因素有包括( )。 ABCD A.瓷套外表面受潮污秽的影响 B.温度湿度的影响 C.相间干扰的影响 D.电网谐波、参考电压方法选取的不同、测试点电磁场 1795.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测量仪一般具有( )几种参考电压方式。 ABCD A.PT二次电压法 B.检修电源法 C.感应板法 D.容性设备末屏电流法 1796.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1797.耦合电容器竣工(预)验收标准卡中,外观验收的设备安装验收标准为( )。 ABCD A.各零、部件装配应牢固无松动 B.耦合电容器安装时,不应松动其顶盖上的紧固螺栓 C.耦合电容器叠装时中心线一致,无歪扭倾斜现象 D.两节或多节耦合电容器叠装时,应按制造厂的编号安装,不得互换 1798.交流耐压试验试验条件的环境要求(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5℃ 1799.交流耐压试验待试设备要求( )。 ABC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且待试设备上无接地线或者短路线 B.待试设备的表面应清洁干燥 C.充油设备若经滤油或运输,耐压试验前应将试品静置规定的时间并排气,以排除内部可能残存的空气 D.充气设备在耐压试验前应处于额定压力范围 180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 )等均应正确无误 ABCD A.表计倍率 B.量程 C.调压器零位 D.仪表的开始状态 1801.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 )的交流电压。 ACD A.频率为45Hz-65Hz的交流电压。 B.频率为40Hz-60Hz的交流电压。 C.频率为65Hz的交流电压。 D.频率为45Hz的交流电压。 1802.交流耐压试验的接线,应按被试品的电压、容量和现场实际试验设备条件来决定,用的设备通常有试验变压器、调压设备、过流保护装置、电压测量装置、保护球间隙、保护电阻及控制装置等,其中关键设备为( )。 ABCD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保护电阻 D.电压测量装置 1803.下列设备中,交流耐压试验的关键设备有( ) ABCD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保护电阻 D.电压测量装置 1804.交流耐压试验准备(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D.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1805.下列关于交流耐压试验加压的试验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升压可以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也可冲击合闸 B.升压速度在75%试验电压以前,可以是任意的,自75%电压开始应均匀升压,均为每秒2%试验电压的速率升压 C.耐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D.交流耐压试验加至试验标准电压后的持续时间,凡无特殊说明者,均为60s 1806.交流耐压试验接线,应按( )来决定。 ACD A.被试设备的电压 B.被试设备的电流 C.被试设备的容量 D.现场实际试验设备条件 1807.交流耐压试验过程中,可在测量仪器输入端上并联适当( )等,以保护测量仪表。 BCD A.泄压泄流管 B.电压的放电管 C.氧化锌压敏电阻器 D.浪涌吸收器 1808.交流耐压试验过程中,试验回路中应具备( )保护。 AB A.过电压 B.过电流 C.失压 D.零序 1809.交流耐压试验注意事项( )。 ABCD A.试验用调压器避免采用移圈式调压器 B.试验测量用电压表应用交流峰值电压表 C.可在测量仪器输入端上并联适当电压的放电管或氧化锌压敏电阻器、浪涌吸收器等,以保护测量仪表 D.试验回路中应具备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可在升压控制柜中配置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的测量、速断保护装置 1810.交流耐压过程中,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做法正确的是( )。 AC A.试验中如无破坏性放电发生,且耐压前后的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则认为耐压试验通过 B.如确定被试品的表面闪络是由于空气湿度或表面脏污等所致,对被试品清洁干燥处理即可 C.被试品为有机绝缘材料时,试验后如出现普遍或局部发热,则认为绝缘不良,应立即处理后,再做耐压 D.试验中途因故失去电源,在查明原因,恢复电源后,继续完成未完成的试验 1811.交流耐压过程中,哪些现象出现可以认为被试品交流耐压试验不合格( )。 ABC A.在升压和耐压过程中,如发现电压表指示变化很大,电流表指示急剧增加 B.调压器往上升方向调节,电流上升、电压基本不变甚至有下降趋势 C.被试品冒烟、出气、焦臭、闪络、燃烧或发出击穿响声(或断续放电声) D.耐压前后的绝缘电阻无明显变化 1812.外施交流耐压试验中,在选用试验变压器时,主要应考虑( )。 AB A.电压 B.电流 C.频率 D.波形 1813.感应耐压试验中,试品的表面应清洁干燥,试品在试验前不应受( )作用。 BD A.力的 B.机械的 C.光的 D.热的 1814.直流高电压试验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了解各种绝缘材料、绝缘结构的性能、用途 B.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C.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D.熟悉各类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1815.感应耐压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 )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ABC A.异音 B.电压波动 C.系统接地 D.功率波动 1816.直流高电压试验的试验电压要求:通常采用( );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S不大于( )。 BC A.正极性 B.负极性 C.3% D.5% 1817.直流试验用的设备包括( )。 ABCD A.高压直流发生器 B.直流电压测量装置 C.保护电阻 D.直流微安表及控制装置 1818.对于电容量较大的试品,如( )等,通常不用滤波电容器。 ABC A.电缆 B.发电机 C.变压器 D.断路器 1819.下列属于感应耐压试验用的关键设备为( )。 AB A.变频电源 B.试验变压器 C.励磁变压器 D.变频变压器 1820.感应耐压试验的试验步骤,正确的是( )。 ABCD A.被试品在感应耐压试验前,应先进行其他常规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感应耐压试验 B.对于分级绝缘变压器,分析产品结构,比较不同的接线方式,计算出线端相间及对地的试验电压,选用满足试验电压的接线 C.被试品试验接线并检查确认接线正确 D.时结束,降压然后断开电源,并对被试品充分放电并短路接地 1821.感应电压试验中,变频电源输出同样功率时应工作在( )的工作状态,避免损坏功率元件。 AD A.输出电压高 B.输出电压低 C.输出电流大 D.输出电流小 1822.感应耐压试验的试验回路中应具备( )保护。 AB A.过电压 B.过电流 C.低频 D.低压 1823.感应电压试验中,试验电压频率一般应大于额定频率,防止试验时励磁电流过大铁芯饱和,一般可以选择( )。 BCD A.100Hz B.200Hz C.300Hz D.400HZ 1824.局部放电试验,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 )均应正确无误。 ABCD A.表计倍率 B.量程 C.调压器零位 D.仪表的开始状态 1825.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局部放电测量装置宜采用( ),其测量误差不应大于±3%。 ABD A.电容分压器 B.电阻分压器 C.高压电压表 D.低压电压表 1826.关于局部放电试验的准备工作,正确的是( )。 A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独立试验电源,容量满足试验要求,可以与运行设备共用电源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827. 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应( ),试验前应将套管式CT二次端子全部( )。 BD A.充气 B.排气 C.短路 D.短路并接地 1828.关于局部放电试验的试验方法,正确的是( )。 AB A.被试品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应先进行其他常规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局部放电试验 B.局部放电试验回路每改变一次必须进行一次视在放电量的校准 C.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最低重复脉冲为准 D.试验回路相关设备局部放电水平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60% 1829.下列关于局部放电试验必做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局部放电试验回路每改变一次必须进行一次视在放电量的校准 B.试验前应将套管式CT二次端子全部短路接地 C.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后应进行油色谱检测试验后取油样时间应在试验后至少24小时 D.油浸式设备在局部放电试验前应排气 1830.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当试验持续时间超过60s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测量值可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 )以内。 AC A.±1% B.±2% C.±3% D.±4% 1831.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视在电荷量的测量基本误差( )。 ABCD A.线性度误差:不大于±10% B.对正负脉冲响应的不对称度误差:应不大于±10% C.量程换档误差:不大于±10% D.d)低重复率脉冲响应误差:应不大于±10% 1832.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局部放电测量仪的脉冲分辨时间可以为( )。 ABC A.80μs B.90μs C.100μs D.110μs 1833.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关于测量阻抗正确的是( )。 ABCD A.测量阻抗应具有阻止试验电源频率进入仪器的频率响应功能 B.测量阻抗在通以最大允许工作电流时连续工作1小时应无任何损坏。 C.应有过电压保护装置。 D.,能承受雷电标准冲击电压100kV而不损坏。 1834.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校准脉冲发生器,其校准脉冲电压方波的上升时间可以为( )。 ABC A.0.01μs B.0.05μs C.0.1μs D.0.2μs 1835.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校准脉冲发生器,其校准脉冲发生器的内阻应可以为( )(对应100pF的校准电容)。 AB A.80Ω B.100Ω C.120Ω D.150Ω 1836.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若无电容末屏端子引出的,则需将试品对地( ),然后在下法兰对地之间( )测量阻抗Zm。 AD A.绝缘 B.短路 C.并接 D.串接 1837.关于局部放电的干扰与抑制,可以将试品置于屏蔽良好的试验室,并采用( )测试回路,抑制辐射干扰。 ABC A.平衡法 B.对称法 C.模拟天线法 D.电桥法 1838.将试品置于屏蔽良好的试验室,并采用( )的测试回路,抑制辐射干扰。 BCD A.滤波法 B.平衡法 C.对称法 D.模拟天线法 1839.若两绝缘体之间的气隙放电,放电量与试验电压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B A.起始放电后,放电量随电压上升而稳定增长 B.熄灭电压基本相等或低于起始电压 C.起始放电后,放电量随电压上升而保持不变 D.熄灭电压高于起始电压 1840.直流电阻测试中,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 A.了解各种电力设备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B.能正确完成试验项目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C.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D.经过上岗培训即可 1841. 直流电阻测试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对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在变换分接位置时,必须切断试验电源 B.对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在变换分接位置时,可以逐相变换分接而不切断电源 C.对于D/D联结的变压器,必须切断试验电源 D.对于D/D联结的变压器,可以逐相变换分接而不切断电源 1842.检查仪器,根据( )选择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试电流。 AC A.仪器使用说明书 B.仪器合格证书 C.绕组电阻大小 D.绕组电抗大小 1843.下列哪些情况下应测量绕组电阻的是( )。 ABCD A.无励磁调压变压器改变分接位置后 B.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检修后 C.更换套管后 D.打开套管从事相关检修工作后 1844. 直流电阻测试中,对被试设备进行放电,正确记录( )。 ABC A.绕组运行分接位置 B.设备温度 C.环境温度 D.放电时间 1845.影响直流电阻测量结果的因素主要有( )等。 ABCD A.引线 B.温度 C.接触情况 D.稳定时间 1846.直流电阻实验, 连接导线应( )等。 BCD A.有足够长度 B.有足够截面 C.接触必须良好 D.用单臂电桥时应减去引线电阻 1847.直流电阻试验,在设备未明确规定最低值的情况下,将结果与有关数据比较,包括( )等,结合其它试验综合判断。 ABCD A.同一设备的各相的数据 B.同类设备间的数据 C.出厂试验数据 D.历次同温度下的数据 1848.下列关于直流电阻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D A.每次测量完毕,必须对测量回路彻底放电并加以确认后,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B.有载分接开关一般采用手动操作 C.无励磁调压变压器改变分接位置后、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检修后及更换套管后或者打开套管从事相关检修工作后,应测量绕组电阻 D.检查仪器,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绕组电阻大小选择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试电流 1849.下列可以用单臂电桥法测量直流电阻的是( )。 BCD A.0.5Ω B.1Ω C.2Ω D.3Ω 1850.缩短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时间的方法有( )。 AC A.串联绕组助磁法 B.并联绕组助磁法 C.消磁法 D.助磁法 1851.各设备直流电阻试验判断标准,1.6MVA及以下变压器,相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警示值);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注意值)。 AC A.4% B.3% C.2% D.1% 185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SF6 气体变压器直流电阻试验判断,在扣除原始差异之后,同一温度下各绕组电阻的相间差别或线间差别不大于( )(警示值),同相初值差不超过( )(警示值)。 AC A.2% B.1% C.±2% D.±1% 1853.直流电阻试验判断,并联电容器组用串联电抗器三相绕组间之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 );与上次测试结果相差不大于( )。 AC A.4% B.3% C.2% D.1% 1854.电流互感器,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 )。当有怀疑时,应提高施加的测量电流,但不大于额定电流(方均根值)的( )。 AD A.10% B.20% C.40% D.50% 1855.电压互感器,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初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BC A.5% B.10% C.15% D.20% 1856.放电线圈,一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二次绕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的出厂值比较,相差不宜大于( )。 BC A.5% B.10% C.15% D.20% 1857.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直流电阻,直流电阻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无明确要求时,以线圈电阻初值差不超过( )作为判据。 BD A.3% B.5% C.-3% D.-5% 1858.油浸式站用变交接试验,油浸式站用变有载调压开关试验测得的( )均符合制造厂家技术要求。 ABCD A.过渡电阻阻值 B.三相同步偏差 C.切换时间的数值 D.正反向切换时间偏差 1859.绝缘电阻测试对环境有何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1860.对电压等级( )及以上且容量为( )及以上变压器测试时,宜采用输出电流不小于3mA的绝缘电阻表。 BD A.110kV B.220kV C.100MVA D.120MVA 1861.下列关于绝缘电阻的试验方法正确的是( )。 ABC A.使用前应对绝缘电阻表本身进行检查 B.测试的外部条件(指一次引线)应与前次条件相同 C.少油、真空断路器应分别在分、合闸状态下进行测量 D.应将被试绕组自身的端子短接,非被试绕组亦应短接 1862.绝缘电阻测量时,屏蔽环可以用( )紧绕几圈而成。 BC A.铁丝 B.熔丝 C.软铜线 D.硬铜线 1863.绝缘电阻测量结束时,被试品还应对地进行充分放电,对电容量较大的被试品,应先经过( )放电再直接放电,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 BD A.电感 B.电阻 C.3min D.5min 1864.需要测量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时,分别在( )读取绝缘电阻值,并做好记录。 ACD A.15s B.30s C.60s D.10min 1865.下列关于绝缘电阻的试验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对于高压大容量的电力变压器,若因湿度等原因造成外绝缘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时,应尽量在相对湿度较小的时段(如午后)进行测量 B.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应在被试品上装设屏蔽环接到表上的屏蔽端子上。减少外绝缘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C.当有较大感应电压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高压损坏仪表和危及人身安全 D.测量时应使用高压屏蔽线。测试线不要与地线缠绕,尽量悬空 1866.绝缘电阻测试试验数据需要同( )等数据比较,结合其他试验综合判断。 ABCD A.同一设备的各相的数据 B.出厂试验数据 C.耐压前后数据 D.历次同温度下的数据比较 1867.下列选项中对绝缘电阻的影响很明显的因素有( )。 ABC A.温度 B.湿度 C.脏污程度 D.风速 1868.下列选项中关于测量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正确的选项是( )。 ABCD A.测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及地的绝缘电阻 B.当有两个一次绕组时,还应测量一次绕组间的绝缘电阻 C.有末屏端子的,测量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 D.测量二次绕组对一次绕组及地的绝缘电阻 1869.下列关于电容量与介质损耗因数测试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测量前记录被试品实时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 B.尽量缩短测量引线以减小误差 C.多节串联的容性设备,应分节独立测量 D.现场测量存在电场和磁场干扰影响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消除 1870.有绕组的被试品进行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时,与被试部位相连的所有绕组端子连在一起加压,其余绕组端子均(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应采用( )。 AC A.接地 B.短路 C.末端屏蔽法 D.首端屏蔽法 1871.介损测试仪器主要有( )。 ABC A.西林电桥 B.M型电桥 C.电流比较型电桥 D.单臂电桥 1872.影响设备介质损耗测试的外部因素有( )。 ABCD A.温度、湿度 B.表面脏污 C.电场磁场 D.试验接线方式 1873.下列关于电容量与介质损耗因数测试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测试时记录现场温度及空气湿度 B.测试过程中测试设备和被试品外壳必须良好接地 C.测试完成切断高压电源并对被试品充分放电,在再次升压前,先取下放电棒,防止带接地放电棒升压 D.测试数据超标时应考虑被试品表面污秽、环境湿度等因素,必要时可对被试品表面进行清洁或干燥处理后重新测量 1874.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将结果与有关数据比较,包括( ),与历次同温度下的数据比较等。 ABCD A.同一设备的各相的数据 B.同类设备间的数据 C.出厂试验数据 D.耐压前后数据 1875.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若试验结果超标,结合( )等试验项目结果综合判断。 ABCD A.绝缘电阻 B.绝缘油试验 C.耐压、红外成像 D.高压介损 1876.介质损耗因数测量,应了解充油电力设备绝缘油的( )性能(包括油的tanδ)的最近试验结果。 BD A.物理 B.电气 C.机械 D.化学 1877.电力变压器的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试验判断标准(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正确的是:( )。 ACD A.330kV及以上:≤0.005(注意值) B.220kV及以上:≤0.005(注意值) C.110(66)kV~220kV:≤0.008(注意值) D.35kV及以下:≤0.015(注意值) 1878.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 )试验电源,( ),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 )。 BCD A.断开 B.放电 C.短路 D.接地 1879.空载试验的试验电压的波形应为正弦波。为监视试验中电压波形,三相变压器与单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时,均需测量电压( )。 CD A.峰值 B.有效值 C.方均根值 D.平均值 1880.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用的设备通常有( )、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 ABC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功率分析仪(或功率计、电流表、电压表) D.绝缘电阻表 1881.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用的设备通常有试验变压器、调压设备、功率分析仪(或功率计、电流表、电压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其中关键设备为( )。 ABC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功率分析仪 D.电压互感器 1882.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实验准备,正确的是(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883.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试验,自( )电压开始应均匀升压,均为每秒2%试验电压的速率升压。试验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BD A.60% B.75% C.1% D.2% 1884.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试验,仪表损耗包括( )。 ABC A.电压表的电压线圈的损耗 B.功率表的电压线圈的损耗 C.电压互感器的损耗 D.电流互感器的损耗 1885.为监视试验中电压波形,三相变压器与单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时,均需测量电压( )。 BC A.峰值 B.方均根值 C.平均值 D.低值 1886.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尽量采用( )的自耦式调压器。 AC A.波形畸变小 B.波形畸变大 C.阻抗电压低 D.阻抗电压高 1887.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调压器的输出波形应为正弦波,为改善电压波形可在调压器输出端并联一台( )串联的滤波器。 AB A.电感 B.电容 C.电阻 D.电抗 1888.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测量用电流及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仪表准确等级不低于( )级。 AB A.0.2 B.0.5 C.0.2S D.0.5S 1889.空载试验结果应考虑排除( )损耗的影响。 AB A.仪器仪表 B.线路 C.铁损 D.铜损 1890.短路阻抗测试的环境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被测设备温度:-5℃~+135℃ D.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1891.下列关于短路阻抗试验中对待试设备的要求,正确的是( )。 AC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测量变压器短路阻抗,低压侧母线可不用拆除,高压侧母线必须拆除 C.保证引线与变压器套管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D.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1892.三绕组变压器,短路阻抗应在( )进行测量。 ABC A.在绕组1与绕组2间 B.在绕组2与绕组3间 C.在绕组3与绕组1间 D.各绕组对地之间 1893.下列关于短路阻抗的做法,正确的是( )。 AB A.试验前准确测量或计算绕组平均温度 B.三绕组变压器,短路阻抗应在成对的绕组间进行测量 C.试验时,非被试绕组短路 D.测试结果出现异常时,应对所有绕组对用三相法进行复测 1894.结合( )、局部放电,进行绕组频率响应的分析、油中气体的色谱分析等结果综合分析,可使变压器绕组有无变形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更为准确可靠。 ABCD A.测量绕组的直流电阻 B.绕组对和绕组对地的等值电容 C.变压器空载电流 D.空载损耗 1895.短路阻抗测试,测试电源的电能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 ),其中奇次谐波不大于( ),偶次谐波不大于( )。 ABD A.5.0% B.4.0% C.3.0% D.2.0% 1896.对于分接范围超过正负5%的变压器,应对( )分接进行短路阻抗测量。 ABC A.主分接 B.极限正 C.极限负 D.任意 1897.检测被加压绕组为YN接线的三相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现场测试接线方法有( )。 AB A.三相四线法 B.单相电源法 C.三相三线法 D.D接的三相变压器绕组参数用单相电源法 1898.对加压侧绕组为YN接线的三相变压器测量短路阻抗,用三相法测试时,( )应良好连接。 ABC A.变压器被加压绕组的中性点(N) B.测试系统的中性点 C.测试电源的中性点 D.非被测绕组 1899.短路阻抗测试应结合( )等结果综合分析,可判断变压器绕组有无变形及其严重程度。 ABC A.绕组的直流电阻 B.变压器空载电流、空载损耗 C.绕组频率响应的分析 D.绕组的介质损耗 1900.绕组频率响应分析的试验仪器要求,信号源输出正弦波信号的频率精度应不大于( ),扫描频率的间隔应小于( )。 AD A.0.01% B.0.02% C.1kHz D.2kHz 1901.下列关于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D A.采用线性分布的扫频检测方式 B.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信号源输出正弦波信号的频率精度应不大于0.1% C.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扫描频率的间隔应小于1kHz D.数据存储应采用纯文本格式保存检测数据,以便数据的传递和比较 1902.绕组频率响应分析,待试设备绕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中分析待试设备绕组变形的重要依据是( )。 AB A.波峰或波谷分布位置 B.波峰或波谷数量的变化 C.波峰或波谷的大小 D.波峰或波谷的变化频率 1903.绕组频率响应分析,用频率响应法分析判断待试设备绕组变形,主要是对绕组幅频响应特性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并综合考虑( )等因素。 ABCD A.待试设备遭受短路冲击的情况 B.待试设备结构 C.电气试验 D.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1904.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待试设备要求有( )。 ABD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待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D.设备上无其他外部作业 1905.绕组各分接位置电压比试验准备有哪些?( ) ABCD A.现场试验前,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技术参数,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B.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是否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906.电压比测量后,数据分析与处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B A.各相应分接的电压比顺序应与铭牌相同 B.三相变压器的接线组别或单相变压器的极性必须与变压器的铭牌和出线端子标号相符 C.电压比测量中,额定分接电压比初值差应不超过±1.0% D.电压比测量中,非额定分接电压比初值差应不超过±0.5% 1907.电压比测量中,确定故障部位及匝数的多少可按下列哪些正确的方法进行( )。 AC A.所有分接中只有部分分接超差时,断定是高压绕组分接区错匝,应用高压某段分接绕组对低压绕组用设计匝数进行测量,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匝数 B.所有分接中只有部分分接超差时,断定是低压绕组分接区错匝,应用高压某段分接绕组对低压绕组用设计匝数进行测量,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匝数 C.所有分接均超差且误差相同时,如果故障误差小于低压绕组一匝的误差,判断为高压绕组公用段错匝 D.所有分接均超差且误差相同时,如果故障误差小于低压绕组一匝的误差,判断为低压绕组错匝 1908.超声波探伤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有( )。 AC A.检测目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ºC B.检测目标及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ºC C.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D.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若在室外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环境下进行检测 1909.超声波探伤检测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有( )。 BCD A.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C.支柱瓷绝缘子外表面清洁、光滑、干燥、无杂物。 D.设备上无其它外部作业。 1910.超声波探伤检测,采用支柱瓷绝缘子专用超声波探伤仪,该检测系统一般由( )及机械扫查装置等组成。 ABCD A.超声波检测仪 B.探头 C.耦合剂 D.试块 1911.支柱瓷绝缘子专用超声波探伤仪,该检测系统一般由( )及机械扫查装置等组成。 ABCD A.超声波检测仪 B.探头 C.试块 D.耦合剂 1912.超声波探伤发现超标缺陷时,记录缺陷信息包括( )。 ABCD A.缺陷位置 B.最高反射波幅值大小 C.指示长度 D.深度 1913.超声波探伤检测验收的规定有( )。 CD A.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异常、直观 B.检测中对设备上的耦合剂进行及时清理,检测后恢复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C.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D.检测后对设备上的耦合剂进行及时清理,恢复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1914.采用小角度纵波法检测实心柱形支柱瓷绝缘子,下列选项中评定不合格的有( )。 ABCD A.当反射波幅达到或超过5mm深人工切槽的缺陷时 B.当反射波幅大于5mm深人工切槽-6dB的表面缺陷,且缺陷指示长度超过10mm的缺陷时 C.当反射波幅大于5mm深人工切槽-6dB的内部缺陷,且缺陷指示长度超过20mm的缺陷时 D.当缺陷处底波与正常底波比较有明显降低时 1915.超声波探伤要求支柱瓷绝缘子( )。 ABCD A.外表面清洁 B.光滑 C.干燥 D.无杂物 1916.超声波探伤要求作业人员了解被测支柱瓷绝缘子的( )。 ABCD A.结构特点 B.工作原理 C.运行状况 D.导致支柱瓷绝缘子故障频发的基本因素 1917.超声波探伤检测前,应了解被检测支柱瓷绝缘子( )等信息以及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和技术措施。 ABCD A.数量 B.型号 C.制造厂家 D.安装日期 1918.电抗值测量时,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正半波峰值与负半波峰值的幅值差可以是( )%。 AB A.1 B.2 C.3 D.4 1919.电抗值测量的试验准备内容包括( )。 ABCD A.现场试验前,检查试验仪器、安全工器具,应详细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据此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标准作业卡、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和连接导线等 B.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试验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试验电源 C.检查环境、人员、仪器满足试验条件 D.按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办理工作许可手续 1920.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对环境的要求有( )。 AB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试验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D.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1921.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用的仪器通常有( )等。 ABCD A.溶解试样用仪器 B.检测用仪器 C.称量仪器 D.烘箱 1922.纸绝缘聚合度测量,大修吊罩时进入变压器内取样时,防止( )等异物掉落,不能污染变压器内部。 AB A.手套 B.扳手 C.螺帽 D.铁丝 1923.纸绝缘聚合度测量试验试剂需要( )。 ABCD A.无水乙醇 B.氯仿 C.铜乙二胺 D.实验室用二级水 1924.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绝缘纸取样部位可包括( )等。 ABCD A.线圈上下部位的垫块 B.绝缘纸板 C.引线纸绝缘 D.散落在油箱内的纸片 1925.电流比校核对待试设备要求有哪些?( ) BCD A.被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接线端子标志清晰完整、绝缘表面干燥无放电痕迹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被试设备一次未短路,二次未与其它设备连接 1926.电流互感器电流比校核的设备通常是( )及电流表。 ABCD A.成套仪器 B.调压设备 C.电流发生器 D.标准电流互感器 1927.电流比校核试验方法的一般规定包括哪些?( ) BD A.现场校核宜采用平均法 B.被试品在试验前,应先进行其绝缘电阻试验,合格后再进行电流比校核 C.试验时,电流加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端子上,在二次端子读取电流,非测量绕组需短路接地,升压必须从50%额定电压开始。试验结束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然后切断电源 D.对采用一次绕组抽头改变电流比时,应对使用电流比进行校核 1928.对电流比校核成套仪器的功能要求有哪些?( ) BCD A.可以自行设置输出电流,不少于5点 B.可以自行设定变比值,并根据变比值进行误差计算,并具有显示及打印功能 C.在进行变比测试时,可同时完成极性检查,并具有显示及打印功能 D.当参数设定完后,具有自动测试功能 1929.除非另有规定,电压比校核试验均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 C.试验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要求,并设置保护围栏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 1930.电压比校核,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保护电阻的取值一般为0.1Ω/V~0.5Ω/V,阻值不宜超过30kΩ;并应有足够的( )。 BC A.比热 B.热容量 C.长度 D.宽度 1931.电压比校核试验变压器的高压输出端应串接保护电阻器,可采用( )。 BC A.金属膜电阻器 B.水电阻器 C.线绕电阻器 D.碳膜电阻器 1932.电压比校核对待试设备要求有哪些?( ) BCD A.待试设备处于试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接线端子标志清晰完整、绝缘表面干燥无放电痕迹。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C.待试设备一次首端未与其它设备连接,末端接地良好 D.待试设备二次回路应与其他设备断开 1933.电压比校核,加压前必须认真检查试验接线,使用规范的短路线,( )均应正确无误。 ABCD A.表计倍率 B.量程 C.调压器零位 D.仪表的开始状态 1934.电压比校核,试验前检查试验( )是否满足试验条件。 ABC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环境 1935.电压比校核,升压必须从零(或接近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升压速度应均匀升压。试验后,( )降压到零(或接近于零),然后切断电源。 AC A.迅速 B.缓慢 C.均匀 D.杂乱 1936.下列关于电压比校核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将被试电压互感器对地放电 B.接线后,检查接线无误、调压器在零位后合上刀闸 C.将调压器调到输出一定电压,当电压升至互感器额定电压的5%~100%范围时,同时记录PV1、PV2电压表的读数 D.降压为零并断开电源 1937.电压比校核试验,升压试验回路中应具备( )保护。 AB A.过电压 B.过电流 C.失压 D.阻抗距离 1938.下列关于电压比校核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变压比测量成套仪尽量采用感应调压器 B.电压比校核试验现场具备带有保护装置的独立试验电源 C.电压比校核试验,为避免测量误差,应在电压互感器电压测量范围内多选几点进行测量 D.现场校核宜采用比较法 1939.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对待试设备的要求有哪些?( ) BC A.待试设备处于运行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电压互感器二次开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短路 1940.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的设备通常有( )。 ABCD A.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 B.调压设备 C.电压表 D.电流表 1941.励磁特性测量,试验前应配备与被试设备相符的上次试验报告,包括( )等。 ABD A.出厂试验 B.验收试验 C.例行试验 D.诊断试验 1942.励磁特性测量试验的一般规定正确的是?( ) ACD A.本试验应在绝缘试验合格后进行 B.试验时,电压加在一次线路上 C.升压必须从零开始,切不可冲击合闸 D.试验结束后,迅速均匀降压到零,然后切断电源 1943.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当互感器有( )缺陷时,其拐点的励磁电压较正常有明显的变化。 AB A.铁心松动 B.线圈匝间短路 C.单相接地 D.相间接地 1944.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如果在测量中出现非正常曲线,试验数据与原始数据相比变化较明显,应检查( )。 ABC A.试验接线是否正确 B.测试仪表是否满足要求 C.铁心剩磁的影响 D.操作是否有误 1945.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一般来讲( )电流互感器在拐点的励磁电压无明显的差别。 ABC A.同批 B.同型号 C.同规格 D.同电压等级 1946.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曲线试验,通过磁化曲线的饱和程度判断互感器有无匝间短路,励磁特性曲线能灵敏地反映互感器( )等状况。 AC A.铁心 B.套管 C.线圈 D.瓷瓶 1947.电压互感器励磁曲线与出厂检测结果有较大分散性,说明( )。 ABCD A.所使用的材料、工艺甚至设计和制造发生了较大变动 B.互感器在运输中发生故障 C.互感器在安装中发生故障 D.互感器在运行中发生故障 1948.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如果励磁电流偏差太大,特别是成倍偏大,就要考虑( )的可能。 BCD A.瓷瓶脏污 B.是否有匝间绝缘损坏 C.铁心片间短路 D.铁心松动 1949.励磁特性测量成套设备,测量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方式有( )。 ABC A.一般测量 B.中性点接地系统 C.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D.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 1950.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当电流互感器为多抽头时,可在( )测量,其余二次绕组应开路。 AD A.使用抽头 B.最小抽头 C.中间抽头 D.最大抽头 1951.在对GIS电压互感器进行励磁特性试验时,由于( )等的作用,有时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带有部分容性负载,从而导致二次侧电流一部分用于电压互感器的励磁,另一部分用于容性负载的消耗,可能导致二次侧过载。 BC A.一次侧电阻 B.一次侧杂散电容 C.相间耦合电容 D.电感 1952.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时,将调压器缓慢升压,观察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趋势,当( ))时,可认为铁心饱和。 BC A.电流变化不大 B.电流增长 C.电压变化不大 D.,电压增长 1953.主回路电阻测量对待测设备的要求以下哪些正确:( )。 ABCD A.待试设备处于停电检修状态 B.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C.待试主回路应处于闭合导通状态 D.若被试设备配合有其他检修工作,应在主回路检修全部完成后进行该项检测工作 1954.主回路电阻测量的安全要求以下哪些正确:( )。 BCD A.试验工作不得少于1人 B.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C.试验需要拆接设备引线时,不得失去地线保护,防止感应电伤人 D.因试验需要断开设备接头时,拆前应做好标记,接后应进行检查,并确认无误 1955.主回路电阻测量试验结束时,试验人员应( ),并对被试设备进行检查,恢复( ),经试验负责人复查后,进行现场清理。 AC A.拆除自装的测试线 B.拆除接地线 C.试验前的状态 D.设备停电前的状态 1956.主回路电阻检测前,应通知有关人员离开被试设备,接线人员不准接触( )。取得( ),方可通流,通流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AD A.检测线夹 B.被测设备 C.工作负责人许可 D.检测负责人许可 1957.主回路电阻测量对检测仪器要求以下哪些正确:( )。 ACD A.仪器输出直流电流应不小于100A B.仪器交流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MΩ C.仪器交流工作电源引线端与外壳之间承受1500V工频交流电压1min时,应不出现飞弧和击穿现象 D.仪器应能正常显示极性、读数、超量程 1958.主回路电阻测量仪器应能正常显示( )。 ABD A.极性 B.读数 C.日期 D.超量程 1959.主回路电阻测量应检测仪器的( )、( )应灵活可靠,使用方便。 AC A.操作开关 B.电源开关 C.旋钮 D.档位选择器 1960.主回路电阻测量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 )。 ABC A.上次检测报告 B.标准作业卡 C.合格的仪器仪表、工具、放电棒和连接导线等 D.出厂报告 1961.对于( ),应在设备合闸并可靠导通的情况下,测量每相的回路电阻值。 ABCD A.SF6断路器 B.油断路器 C.真空断路器 D.高压开关柜内用断路器 1962.主回路电阻测量前,应( )。 ABCD A.拆除测量回路的接地线或拉开接地刀闸 B.对被试设备进行放电 C.检查确认被试设备处于导通状态 D.清除被试设备接线端子接触面的油漆及金属氧化层 1963.下列关于主回路电阻测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BCD A.在没有完成全部接线时,不允许在测试接线开路的情况下通电,否则会损坏仪器 B.测试时,为防止被测设备突然分闸,应断开被测设备操作回路的电源 C.测试线应接触良好、连接牢固,防止测试过程中突然断开 D.测量真空开关主回路电阻时,禁止将电流线夹在开关触头弹簧上,防止烧坏弹簧 1964.主回路电阻测量,将测试结果与规程要求进行比较,当测试结果出现异常时,应与( )进行比较,作出诊断结论。 AC A.同类设备 B.同设备的同相间 C.同设备的不同相间 D.不同设备的同相间 1965.电容器电容量测量环境要求(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1966.电容器电容量测量中,设备要求( )。 BCD A.待试电容器为冷备用状态 B.待试电容器为检修状态 C.待试电容器已充分放电并接地 D.设备外壳可靠接地 1967.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方法有如下几种:( )。 AB A.电压电流表法 B.电容电感测试仪法 C.万用表 D.介质损耗测试仪 1968.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选择( )。 AB A.电压电流表法:主要由电压表、电流表、调压器组成 B.电容电感测试仪法:电容电感测试仪 C.万用表 D.介质损耗测试仪 1969.下列可以作为电容器电容量测量方法的是( )。 CD A.电压表法 B.电流表法 C.电压电流表法 D.电容电感测试仪法 1970.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要求有( )。 ABCD A.电压表:准确度0.5级,根据待试电容器容量选择合适的量程 B.电流表:准确度0.5级,根据待试电容器容量选择合适的量程 C.调压器:采用自耦式调压器,容量应满足试验要求 D.电容电感测试仪:可测电容范围0.5μF~2000μF,测量精度±1.0% 1971.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试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 ABC A.检测前检查钳形电流传感器卡钳钳口闭合是否良好 B.仪器必须可靠接地 C仪器电压输出测试线夹应尽量靠近电容器组引出线端子,且接触良好 D.测量过程中,禁止移动电压线,可以移动钳形电流传感器 1972.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环境要求正确的是(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D.以上方法都不对 1973.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待试设备要求( )。 ABC 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无破损、无异常 C.避雷器或限压器外绝缘表面应尽可能清洁干净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74.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安全要求( )。 ABCD A.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放电,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B.试验现场出现明显异常情况时(如异音、电压波动、系统接地等),应立即停止试验工作,查明异常原因 C.高压试验作业人员在全部加压过程中,应精力集中,随时警戒异常现象发生 D.对附近非运行状态金属导电体可能存在感应静电电压时(如:检修状态中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应予以放电或事先短接接地 1975.直流参考电压(Un mA)及在0.75 Un mA泄漏电流测量 试验仪器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0.5% B.输出电压误差<3% C.电流测量误差<1% D.测量限流电阻:阻值为5MΩ-10MΩ(不拆高压引线测量时应用,区别于高压回路中保护限流电阻) 1976.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电流测量中使用高压直流成套装置进行测量,试验仪器要求( )。 ABCD A.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系数<1% B.直流发生器最大输出电流应满足试验要求 C.输出电压误差<3% D.电流测量误差<1% 1977.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测试,根据避雷器串联叠装结构,分为哪几种接线方法( )。 AB A.常规试验接线 B.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接线 C.拆地线试验接线 D.不拆地线试验接线 1978.根据避雷器串联叠装结构,分两种试验接线方法( )。 AB A.分常规试验接线 B.不拆高压引线试验接线两种试验接线方法 C.都必须采用拆高压引线试验接线方法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979.避雷器直流参考电流根据避雷器( )确定。 AB A.型号 B.结构 C.标称放电电流 D.额定电压 1980.直流参考电压(UnmA)及在0.75UnmA泄漏测试数据超标时,应( )。 ABCD A.清洁被试品表面 B.对被试品表面干燥处理 C.在外绝缘表面靠加压端处装设屏蔽环 D.在靠近被试避雷器接地的部位装设屏蔽环 1981.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中,设备要求( )。 BCD A.待试设备冷备用状态 B.待试设备处于停电状态 C.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D.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1982.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试验人员要求了解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 )。 ABCD A.型式 B.用途 C.结构 D.原理 1983.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试验步骤有( )。 ABCD A记录试品避雷器铭牌信息,并查看出厂试验报告,确定试品的工频参考电流值,并记录出厂工频参考电压值以作试验数据比对 B.按接线图将试验变压器、调压器、试品避雷器、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进行试验接线 C.检查确认各检测设备接地良好及整体接线正确 D.将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通电打开,调试为测量阻性电流峰值参数状态 1984.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试验过程中应无放电或击穿现象 B.将测试数据与初始值或出厂试验值进行比较,当有明显降低时就应对避雷器加强监视。66kV及以上的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比初值降低超过10%时,应查明原因,若确系老化或受潮造成的,宜退出运行 C.一般情况下,工频参考电压峰值与避雷器直流参考电(UnmA)相等 D.工频参考电压应大于避雷器额定电压。参考电压等于该工频电压峰值除以2,如参考电压与极性有关时,取低值 1985.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工频参考电压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 )。 ABCD A试验变压器 B.调压设备 C.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仪 D.电压测量装置、保护电阻 1986.接地阻抗测量的环境要求是( )。 ABCD A.干燥季节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 B.不应在雷、雨、雪中进行 C.不应在雨、雪后立即进行 D.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1987.测量接地阻抗时,有关安全方面的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D A.应确保操作人员及试验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B.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雷、雨、雪、雾不得进行该项工作 C.系统存在接地故障时,也可进行接地阻抗测试 D.试验期间电压线严禁断开,电流线全程和电压极处要有专人看护 1988.接地阻抗测试中,测试回路应尽量避开( )。 ABCD A.河流 B.湖泊 C.地下金属管道 D.运行中的输电线路 1989.接地阻抗测试中,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 )方式降阻。 AB A.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 B.向电流极周围泼水 C.采用多个电流极串联 D.将电流极更深地插入土壤 1990.接地阻抗的测量方法主要有( )。 ABCD A.电位降法 B.工频电流法 C.直线法 D.夹角法 1991.接地阻抗测量中,对于有架空避雷线和金属屏蔽两端接地的电缆出线的变电站,应进行架空避雷线和电缆金属屏蔽的( )。此项测试应是( ),据此得到地网分流系数K,以修正接地阻抗。 AC A.分流测试 B.分压测试 C.向量测试 D.幅值测试 1992.电位降法测接地阻抗中,如果电位降曲线的平坦点难以确定,则可能是( )。 ABD A.受被试接地装置 B.电流极C的影响 C.电位极P的影响 D.地下情况复杂 1993.接地阻抗测量中,( )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ABCD A.不接地 B.谐振接地 C.谐振-低电阻接地 D.高电阻接地系统 1994.测量接地阻抗时,有关电压极和电流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阻抗足够小,设备输出的试验电流足够大 B.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分流的影响 C.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或向其周围泼水的方式降阻 D.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15cm以上 1995.接地阻抗测量,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采用( )的方式降阻。 AD A.多个电流极并联 B.多个电流极串联 C.多个电压级并联 D.向其周围泼水 1996.大型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测试时,试验电流的注入点宜选择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的场区里,电气导通测试中结果良好的设备接地引下线处,一般选择在( )附近或( )。小型接地装置的测试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进行。 AC A.变压器中性点 B.避雷针 C.场区边缘 D.开关室 1997.有关直线法测量接地阻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 A.沿相反方向放设电压测试线与电流测试线 B.在测试线末端,将连接电极埋入被测土壤中 C.按照接地阻抗试验记录对试验信息进行记录 D.电位极P应在被测接地装置G与电流极C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CG的10%左右,当三次测试的结果误差在5%以内即可 1998.土壤电阻率测量前,应配备与工作情况相符的( )等。 ABCD A.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B.合格的仪器仪表 C.工具 D.连接导线 1999.土壤电阻率测试的四极法适用于( )。 ABCD A.测试被试电极较远地区的土壤 B.测试被试电极较大区域的土壤 C.水平分层不均匀的土壤特性 D.垂直分层不均匀的土壤特性 2000.测试电极宜用直径不小于( )cm 的圆钢或∟25mm×25mm×4mm 的角钢,其长度均不小于( )cm。 AD A.1.5 B.2.5 C.30 D.40 2001.尽量减小土壤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测试电极不应在有明显的( )等不均匀土壤上布置,为了得到较可信的结果,可以把被测场地分片,进行多处测试。 ABC A.岩石 B.裂缝 C.边坡 D.砂石 2002.土壤电阻率测量应尽量减小土壤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测试电极不应在有( )等不均匀土壤上布置。 ABC A.明显的岩石 B.裂缝 C.边坡 D.平坦的地面 2003.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环境要求有(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º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测试时应在干燥季节和土壤未结冻时进行;不应在雷、雨、雪中或雨、雪后立即进行 D.测试时注意测试电流稳定 2004.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CD A.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2mV B.准备试验用仪器仪表,所有仪器仪表应状态良好,仪器、仪表应在校验周期内 C.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 D.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20cm以上 2005.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试验仪器要求有( )。 BCD A.仪器的准确度不低于2.0级 B.测试时注意测试电流稳定 C.测试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的电压表分辨率不低于1mV D.采用异频电源时,测试仪表的选频性能良好 2006.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电流极和电位极要求有( )。 ABCD A.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以保证整个电流回路阻抗足够小,设备输出的试验电流足够大 B.可采用人工接地极或利用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作为电流极,但应注意避雷线分流的影响 C.如电流极电阻偏高,可尝试采用多个电流极并联或向其周围泼水的方式降阻 D.电位极应紧密而不松动地插入土壤20cm以上 2007.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试验电流的注入点宜选择:测量接触电压时,测试电流应从( )注入接地装置。 AB A.构架 B.电气设备外壳 C.地网中心 D.中性点 2008.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接触电压测量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根据系统最大单相短路电流值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C A.当有效接地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大于35kA时,跨步电位差Uk一般不宜大于80V B.接触电位差不宜明显大于其他设备,一般不宜大于75V C.当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于35kA时,可参照以上原则判断测试结果,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 D.当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大于50kA时,可参照以上原则判断测试结果,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 2009.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测试环境要求包含(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º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2010.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待试设备要求包含( )。 ABC A.待试设备处于停电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无异常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D.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 2011.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该项工作,风力大于5 级时,不宜进行该项工作。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2012.不平衡电流测量试验用的设备通常有( )。 ABC A.0.2级电流表 B.0.2级电压表 C.调压设备 D.变频设备 2013.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前,检查( )是否满足试验条件。 ABC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厂家 2014.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步骤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试验前对被试电容器组织逐只充分放电 B.施加交流试验电压,稳步地由调压设备进行升压,升压到电流表能够准确地读出电流数值后,停止升压; C.降压为零,然后断开电源,立即拆除或变更试验接线。 D.施加交流试验电压,稳步地由调压设备进行升压,升压到电流表能够准确地读出电流数值后,停止升压 2015.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量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 A.新的电容器与被更换的电容器的电容量差别应在1%之内(参考铭牌值或例行试验值) B.更换电容器之后,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2%,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C.换电容器之后,测量电容器组的等值电容,与额定值或初值的差别应不超过±1%,且运行中不平衡电流小于厂家技术要求 D.由于在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测试出的电流数值较低(电流一般为毫安级),试验过程中注意电流表档位切换 2016.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试验电压波形的要求有哪些:( )。 ABC A.试验电压一般为交流220V或380V B.电压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 C.且峰值和方均根(有效)值之比应在±0.07%以内 D.有电就可以 2017.每个基准周期(3年)内或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一次现场污秽度评估( )。 ABCD A.附近10km范围内发生了污闪事故时 B.附近10km范围内增加了新的污染源(同时也需要关注远方大、中城市的工业污染) C.降水量显著减少的年份 D.出现大气污染与恶劣天气相互作用所带来的湿沉降(城市和工业区及周边地区尤其要注意) 2018.进行现场污秽度评估,检测人员应了解( )等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ABC A.电导率仪 B.烘箱 C.精密天平 D.泄漏电流表 2019.现场污秽度评估的人员要求包括( )。 ABCD A.熟悉绝缘子污秽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现场污秽度评估方法 B.了解电导率仪、烘箱、精密天平等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 C.了解被测绝缘子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等基本因素 D.经过上岗培训合格 2020.绝缘子污秽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绝缘子取样工作,风力大于5 级时,不宜进行绝缘子取样。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2021.现场污秽度评估,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不得进行绝缘子取样工作。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2022.现场污秽度评估细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使用不带电绝缘子串时,一般选择4-5片参照绝缘子串上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乘以带电系数K1后再进行现场污秽度等级判定 B.使用带电绝缘子时,宜选择参照绝缘子串,应利用停电检修或带电作业的方式将绝缘子落地进行测量; C.绝缘子取样时,尽可能带清洁的医用手套 D.绝缘子表面污秽取样之前,容器、量筒等应清洗干净,确保无任何污秽 2023.现场污秽度的评估可以根据置信度值递减有四个顺序,分别为:( )。 ABCD A.变电站绝缘子的运行经验与污秽测量资料 B.现场等值盐密、灰密测量值及现场污秽度监测 C.按气候和环境条件模拟计算污秽水平 D.根据典型环境的污湿特征预测现场污秽度 2024.现场污秽度从非常轻到非常重分为( )、( )、中等、重、非常重5个等级。 CD A.一般 B.较轻 C.非常轻 D.轻 2025.现场污秽度评估时,对于不带电的参照绝缘子,应取第( )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ABC A.2 B.3 C.4 D.5 2026.现场污秽度评估细则对不带电参照绝缘子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A.取瓷/玻璃绝缘子串2/3/4片(靠近高压端和低压端第一片绝缘子不取) B.取2/3/4片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C.取3/4片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D.取3/5片的平均等值盐密和灰密作为该串的等值盐密和灰密 2027.对于测量等值盐密和灰密的污秽收集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为避免污秽损失,拆卸和搬运绝缘子时不应接触绝缘子表面 B.表面污秽取样之前,容器、量筒等应清洗干净,确保无任何污秽 C.取样时,尽可能带清洁的医用手套 D.单片绝缘子所用蒸馏水水量为300ml 2028.对于等值盐密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测量污水的电导率和温度,测量应在充分搅拌污水后进行 B.对于高溶解度的污秽物,可搅拌几分钟 C.对于低溶解度的污秽物,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搅拌,如30min~40min D.对于复合绝缘子和涂料表面测污,对清洗下来的污液,应充分搅拌和放置,一般需放置较长时间充分搅拌后完成测量 2029.灰密的测量步骤包括( )。 ABCD A.滤纸编号及称重 B.辅助加速器过滤污秽溶液 C.干燥 D.污秽滤纸干燥后称重 2030.以下典型环境描述属于污秽等级为e的为( )。 ABC A.沿海1km和含盐量大于1.0%的盐土、沙漠地区 B.在化工、燃煤工业园内及距类此类独立工业园0.5km C.距污染源的距离等同于“d”区,且直接遭受到海水喷溅或浓盐雾,同时受到工业排放物如高电导废气、水泥等污染和水汽湿润 D.地方工业密集区及重要交通干线0.2km 2031.零值绝缘子绝缘电阻测试,对环境条件有哪些要求:( )。 ABC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ºC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0% 2032.绝缘子零值检测细则对测试仪器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输出电压:DC500V~5000V B.1MΩ~400GΩ C.精度:±5% D.测试宜选用电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2033.绝缘子零值检测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应可以输出以下多大的电压( )。 ABC A.DC500V B.DC1000V C.DC2000V D.DC200V 2034.下列属于零值绝缘子测试时测试仪器要求的是:( )。 ACD A.输出电压:DC500V~5000V B.输出电压:AC500V~5000V C.量程:1MΩ~400GΩ D.测试宜选用电动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 2035.绝缘子零值检测试验前应准备哪些工具及资料( )。 ABCD A.上次试验报告 B.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C.检定期内的仪器仪表 D.工具和连接导线 2036.在绝缘子零值检测时,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 ABC A.用干燥清洁的柔软布擦去绝缘子表面污垢 B.用无腐蚀性化学清洗剂洗净绝缘子表面积垢 C.将测试线一端(一般为绿色)插入高压绝缘电阻测试仪GUARD端,另一端接于绝缘子外表面 D.将绝缘子一端直接接地 2037.绝缘子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后,对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CD A.检测出的低(零)值绝缘子必须经过两人分别试验确认后,方可按缺陷处理流程上报处理 B.一旦发现绝缘绝电阻低的绝缘子,立即上报为零值绝缘子 C.电压等级5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5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D.电压等级500kV以下: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3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2038.绝缘子零值检测细则对低值绝缘子是怎么判定的:( )。 AB A.电压等级5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5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B.电压等级500kV以下: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3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C.电压等级500kV以下: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2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D.电压等级50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3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2039.以下选项是220kV电压等级绝缘子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可以判断为劣化绝缘子的为( )。 AB A.100MΩ B.200MΩ C.400MΩ D.500MΩ 2040.以下选项是500kV电压等级绝缘子绝缘电阻测试结果,可以判断为劣化绝缘子的为( )。 AB A.200MΩ B.400MΩ C.600MΩ D.800MΩ 2041.下列属于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对试验的环境要求的是:( )。 ABCD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C.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距离要求 D.天气应良好,若遇雨雾天气,应在雨雾停止4天后测量 2042.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所用喷水装置的喷射角应在一个固定范围内,以下选项中属于该范围的是( )。 BCD A.45° B.55° C.60° D.65° 2043.硅橡胶憎水性检测时,喷壶每次喷水量多少比较合格( )。 BCD A.0.6ml B.0.7ml C.0.8ml D.0.9ml 2044.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细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BCD A.HC7对应最差憎水性,即完全亲水性 B.运行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采用喷水分级法(HC法) C.喷水装置采用质量较好的喷壶,应可以方便﹑稳定地调节出雾状水流,每次喷水量为0.7m1-lml;喷射角为50°-70° D.喷射角为50°-70° 2045.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时,选择停电设备的一相瓷瓶或一只复合绝缘子做测试点,取该串绝缘子(支柱瓷瓶、套管、绝缘子等)的( )做检测。 ABC A.基座(低压侧)第二片 B.中间一片 C.导线侧(高压侧)第二片做检测 D.高压侧第一片 2046.硅橡胶憎水性试验中,应该注意控制喷射( )。 ABC A.距离 B.方向 C.间隔时间 D.速度 2047.若现场硅橡胶憎水性检测判定为HC6级,则该绝缘子应( )。 AB A.退出运行 B.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C.可以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D.可以继续运行 2048.下列对硅橡胶憎水性评估种不同等级划分及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BCD A.HC1~HC2,憎水性良好,继续运行 B.HC3~HC4,憎水性较好,继续运行 C.HC5,继续运行,须跟踪检测 D.HC6及以下,退出运行,或进行防污闪涂料复涂处理 2049.下列哪些憎水性分级属于憎水性较好,可以继续运行( )。 CD A.HC1 B.HC2 C.HC3 D.HC4 2050.绝缘油酸值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有:( )。 ABC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 2051.绝缘油酸值检测,待测样品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2052.绝缘油酸值检测,对于待测样品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B.用洁净的3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C.对采样的部位无硬性要求 D.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2053.绝缘油酸值检测,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等。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2054.绝缘油酸值检测的安全要求包括( )。 ABCD A.现场取样至少由2人进行 B.取样过程中应有防漏油、喷油措施 C.仪器接地应良好 D.按照化学药品安全使用规定进行操作 2055.绝缘油酸值检测前应检查( )满足检测要求。 BCD A.温度 B.环境 C.仪器 D.人员 2056.绝缘油酸值检测时,用( )进行滴定,确定中和( )试油酸性组分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AC A.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B.氢氧化钠乙醇溶液 C.1g D.2g 2057.绝缘油酸值计算需要知道哪些参数( )。 ABCD A.滴定试油所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 B.滴定空白所消耗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体积 C.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浓度 D.试油的重量 2058.以下关于绝缘油酸值检测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CD A.测试所用的无水乙醇应不含醛 B.必须趁热滴定,从停止回流至滴定完毕所用的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以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测定产生干扰 C.酸值测定时,应缓慢加入碱液,在就要达到终点时,改为半滴滴加,以减少滴定误差 D.氢氧化钾乙醇溶液保存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个月。当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变黄或产生沉淀时,应对其清液重新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 2059.绝缘油酸值检测的检测验收要求有( )。 AB A.检查试验数据与试验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B.恢复试验仪器设备到试验前状态 C.试验仪器设备关机 D.检测报告录入PMS系统 2060.以下是绝缘油酸值检测结果,试验结果合格的是( )。 ABC A.0.03mg(KOH)/g B.0.05mg(KOH)/g C.0.08mg(KOH)/g D.1mg(KOH)/g 2061.对于绝缘油酸值检测的仪器设备说法正确的有( )。 ABC A.分析天平:精度0.000lg B.托盘天平:准确称值0.01克 C.电热板或水浴锅:室温~100℃,温度可调,误差±1℃ D.球形回流冷凝管:长约350mm 2062.绝缘油酸值检测的仪器设备有( )。 ABC A.托盘天平 B.球形回流冷凝管 C.微量滴定管 D.圆形烧瓶 2063.绝缘油酸值检测需要用到的仪器及物品包括( )。 ACD A.天平 B.试纸 C.烧瓶 D.冷凝管 2064.对于绝缘油酸值检测的试剂与材料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95%乙醇 B.配成0.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C.碱兰8B指示剂 D.甲酚红指示剂 2065.绝缘油酸值检测所用试剂及材料包括( )。 ABCD A.氢氧化钾 B.95%乙醇 C.碱兰6B指示剂 D.甲酚红指示剂 2066.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对环境的要求有( )。 ABC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环境温度不宜低于20℃ 206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待测样品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2068.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对于待测样品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 A.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B.用洁净的3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C.对采样的部位无硬性要求 D.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 2069.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人员应具备( )基本知识和技能。 BCD A.熟悉绝缘油酸值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基本要求 C.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D.熟悉电力生产和化学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2070.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选用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技术指标要求有( )。 BC A.电压表精度不低于1级 B.断开时间:达到试样击穿电流时,断开电压时间小于10ms C.升压速度:2.0kV/s±0.2kV(或3.0kV/s±0.2kV) D.短路电流:升压变压器及相关电路的短路电流在10mA~30mA 2071.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将电极安装在试样杯中,用标准规调整油杯电极间距为( )mm±0.05mm,装满清洁未用过的待测试样,升高电极电压至试样被击穿( )次。 AC A.2.5 B.2.0 C.2~4 D.3~5 2072.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时,新油杯或未按正确方式存放较长一段时间的油杯,使用前应用( )清洗油杯且晾干。 AB A.丙酮 B.石油醚溶剂 C.乙醇 D.甲醇 2073.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当电压达到一定数值时,油的电阻( )下降至零,即电流瞬间( ),并伴随有火花或电弧的形式通过介质(油),此时称为油被“击穿”,油被击穿的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以千伏(kV)表示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 AD A.几乎突然 B.缓慢 C.为零 D.突增 2074.以下关于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中加压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C A.装好试样检查电极间无可见气泡5min之后进行加压,电极间按2.0kV/s±0.2kV/s的速率缓慢加压至试样被击穿,记录击穿电压值击穿电压为电路自动断开(产生恒定电弧)或手动断开(可闻或可见放电)时的最大电压值 B.装好试样检查电极间无可见气泡10min之后进行加压,电极间按2.0kV/s±0.2kV/s的速率缓慢加压至试样被击穿,记录击穿电压值击穿电压为电路自动断开(产生恒定电弧)或手动断开(可闻或可见放电)时的最大电压值 C.试样被击穿后,至少暂停2min后,再次进行加压,重复6次,注意电极间不要有气泡,若使用搅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一直保持 D.试样被击穿后,至少暂停2min后,再次进行加压,重复5次,注意电极间不要有气泡,若使用搅拌,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一直保持 2075.以下关于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电极间距离应为2.5mm正负0.05mm,要用标准规校准 B.油中有水分及其他杂质时对击穿电压有明显影响,试样一定要摇荡均匀后注入油杯 C.油杯不用时应清空,加盖,保存在干燥的地方,防止受潮 D.将试样杯放入测量仪上,如使用搅拌,应打开搅拌器。测量并记录试样温度 2076.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的检测验收要求是( )。 AB A.检查检测数据与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B.恢复试验仪器设备到试验前状态 C.试验仪器设备关机 D.检测报告录入PMS系统 207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满足( )时,认为检测合格。 ABD A.110(66)kV:≥35kV B.220kV:≥40kV C.有载分接开关中绝缘油:≥45kV D.750kV-1000kV:≥60kV 2078.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使用的油杯体积在( )mL之间,应带有盖子,由( )材料制成,应透明,且对绝缘油及所用清洗剂具有化学惰性。 BD A.200~500 B.350~600 C.橡胶 D.绝缘 2079.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升压速度要求为( )。 AB A.2.0kV/s正负0.2kV B.3.0kV/s正负0.2kV C.4.0kV/s正负0.2kV D.5.0kV/s正负0.2kV 2080.以下对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所用油杯要求正确的是( )。 BCD A.体积在200~500mL之间 B.绝缘材料制成 C.透明 D.对绝缘油及所用清洗剂具有化学惰性 2081.以下关于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D A.球盖形半径35mm B.盖厚13mm C.电极轴心应垂直 D.电极浸入试样的深度应至少为40mm 2082.以下是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的短路电流,符合要求的是( )。 AB A.10mA B.20mA C.30mA D.35mA 2083.以下是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的球形直径,符合要求的是( )。 BC A.12mm B.12.5mm C.13mm D.13.5mm 2084.以下是全自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电极间距,符合标准要求的是( )。 BC A.2.43 B.2.51 C.2.53 D.2.56 2085.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剂与材料要求正确的是( )。 BC A.标准规:2.0mm±0.05mm B.标准规:2.5mm±0.05mm C.石油醚:分析纯,60℃~90℃ D.石油醚:分析纯,50℃~80℃ 2086.下列哪些试剂是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需要使用的( )。 AB A.丙酮 B.石油醚 C.乙醇 D.氢氧化钾 2087.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待测样品要求有( )。 ABD A.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 B.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500mL C.用试油冲洗电极杯3次 D.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2088.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试验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熟悉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的基本要求 2089.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检测准备环节,需检查以下哪些内容满足检测要求。( ) ABC A.环境 B.人员 C.仪器 D.材料 2090.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干燥电极杯的烘箱温度可以设置为( )℃。 BC A.100 B.105 C.110 D.120 2091.绝缘油介质损耗检测时,电极杯解体清洗的步骤包括( )。 ABCD A.拆洗电极杯 B.干燥电极杯 C.装配电极杯 D.检查电极杯 2092.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清洗电极杯需要使用( )。 ABCD A.溶剂汽油 B.洗涤剂 C.自来水 D.去离子水 2093.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步骤有( )。 ABCD A.用洁净的500mL磨口具塞试剂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500mL B.开启仪器,确认仪器正常设置测试温度为90℃ C.用试油冲洗电极杯3次 D.排空电极杯,注入相同试油进行平行试验,记录平行试验结果 2094.测量电极与保护电极间的绝缘电阻,应为测量设备绝缘电阻的( )倍以上,各芯线与屏蔽间的绝缘电阻,一般应大于( )兆欧。 BD A.80 B.100 C.10~50 D.50~100 2095.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中,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的( )℃时,应在( )min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 AC A.±1 B.±5 C.10 D.30 2096.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注意事项有( )。 ABC A.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的±1℃时,应在10min内开始测量损耗因数 B.各电极应保持同心,各间隙的距离要均匀 C.注入电极杯内的试油,应无气泡及其他杂质 D.电极工作面的光洁度应达到△5,如发现表面呈暗色时,必须重新抛光 2097.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值满足( )标准时,认为检测合格。 AB A.500kV~1000kV:tanδ≤0.02 B.330kV及以下:tanδ≤0.04 C.220kV~110kV:tanδ≤0.06 D.35kV及以下:tanδ≤0.04 2098.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技术功能指标要求正确的是( )。 ABCD A.测量范围:1*10-6~4.0 B.分辨率:不大于1*10-6 C.施加电场强度范围:0.03kV/mm~1kV/mm D.空杯介质损耗因数:50Hz时应低于1*10-6 2099.全自动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仪宜具有( )功能。 ABCD A.自检 B.自校 C.空杯电容测试 D.自诊断 2100.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需要使用的试剂包括( )。 ABCD A.石油醚 B.正庚烷 C.磷酸三钠 D.去离子水 2101.绝缘油介质损耗因数检测试剂与材料要求有( )。 ACD A.溶剂:溶剂汽油 B.石油醚:分析纯,60℃~80℃ C.正庚烷:分析纯 D.水:去离子水 2102.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等。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210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人员需具备( )基本知识与能力。 ABCD A.熟悉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 B.了解绝缘油含气量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基本要求 D.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2104.绝缘油中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系统一般由( )等组成。 ABC A.脱气装置 B.气相色谱仪 C.记录装置 D.加压装置 2105.高纯氩气的纯度不小于( )%;高纯氢气的纯度不小于( )%;压缩空气或合成空气纯净无油。 CD A.100 B.50 C.99.99 D.99.99 2106.以下关于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所用的标准气体,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采用二级标准物质 B.具有组分浓度含量 C.具有检验合格证 D.具有有效使用日期 210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 )冲洗管路,时间( )min左右。 AC A.氩气 B.氢气 C.20 D.10 2108.以下关于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ABD A.用注射器进行全密封取样、运输中,防止油样中出现气泡 B.样品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C.仪器较长时间不用再次使用时,应先用氮气冲洗管路,时间20min左右 D.用注射器抽取被测气样时,应防止吸入绝缘油,造成色谱柱污染 2109.变压器运行油中含气量不超过( )标准时,则检测合格。 AC A.750~1000kV:含气量≤2% B.750~1000kV:含气量≤1% C.330~500kV:含气量≤3% D.330~500kV:含气量≤2% 211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测量对象有O2、( )、CO2、烃类。 ABC A.N2 B.H2 C.CO D.C1 2111.气相色谱仪应具备哪些设备( )。 ABC A.热导检测器 B.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镍触媒转化炉 D.脱气装置 2112.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所使用的自动顶空进样器需具备的功能有:( )。 ABCD A.机械振荡 B.温度控制 C.压力调节 D.自动定量进样 2113.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脱气装置是从油中脱出溶解气体的仪器,可选用( )。 AB A.恒温定时振荡器 B.自动顶空进样器 C.镍触媒转化炉 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2114.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以下是恒温定时振荡器的往复振荡频率,满足要求的是( )。 CD A.260次/min B.265次/min C.270次/min D.275次/min 211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以下是恒温定时振荡器的振幅,满足要求的是( )。 ABCD A.32 B.34 C.36 D.38 211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自动顶空进样器应具备( )功能。 ABCD A.机械振荡 B.温度控制 C.压力调节 D.自动定量进样 2117.绝缘油含气量检测中恒温定时振荡器往复振荡频率为( )。 BC A.250次/min B.275次/min C.±5次/min D.5次/min 211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气相色谱法)中,脱气方法有( )。 BD A.机械旋转脱气法 B.机械振荡脱气法 C.自动挥发脱气法 D.自动顶空脱气法 2119.机械振荡脱气法中将注射器A从脱气装置中取出,立即将其中的平衡气体通过双头针头转移到注射器C中,室温下放置( )min,准确记录其( ),以备分析用。 BC A.3 B.2 C.体积 D.面积 2120.机械振荡脱气法中用高纯氩气清洗( )mL注射器B至少( )次后,抽取10mL高纯氩气,通过橡胶封帽缓慢注入有试油的注射器A内。 BD A.100 B.10 C.5 D.3 2121.自动顶空脱气法中将两个18G1的针头插入顶空瓶隔垫边缘的不同位置,一个进气,一个出气,进气针头宜靠近瓶底。用( )L/min的氩气吹扫顶空瓶至少( )min,顶空瓶内应不含空气。 BC A.1 B.2 C.3 D.4 2122.自动顶空脱气法中用注射器往顶空瓶( )准确注入试油10mL,( )拔出针头,将顶空瓶放置在顶空进样器中进行脱气,以备分析用。 CD A.缓慢 B.稍后 C.迅速 D.立即 2123.绝缘油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4天。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2124.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测试方法包括( )。 AB A.电子真空计法 B.U形油柱压差计法 C.机械振荡法 D.自动顶空进样法 2125.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细则(真空压差法),根据试油进入脱气室前/后释放气体产生的压力差值,结合( )参数计算出油中气体的含量。 ABCD A.室温 B.试油量 C.脱气室容积 D.脱气室温度 2126.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注意事项有( )。 ABCD A.用注射器全密封取样 B.不能有气泡 C.所有真空阀门要经常维护,确保严密性 D.真空泵要经常维护,确保良好的抽真空性能 2127.运行油中含气量不超过以下( )标准时,则检测合格。 ABC A.变压器:330~500kV,含气量≤3% B.变压器:750~1000kV,含气量≤2% C.电抗器:330~1000kV,含气量≤5% D.电抗器:330~1000kV,含气量≤3% 2128.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中脱气系统包括( )。 ABCD A.脱气室 B.管道 C.阀体 D.测量元件 2129.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中仪器测量系统的部件包括( )。 ABC A.容器 B.阀体 C.管道 D.脱气室 2130.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使用A法检测时需要使用哪些容量的玻璃注射器( )。 ABCD A.100mL B.10mL C.1mL D.100μL 2131.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中玻璃注射器有( )专用玻璃注射器。 ABCD A.100mL B.10mL C.1mL D.100μL 2132.以下关于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的材料准备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 AD A.真空泵:绝对残压不大于100Pa B.真空泵:绝对残压不大于200Pa C.玻璃注射器:100mL、10mL、1mL专用玻璃注射器 D.玻璃注射器:100mL、10mL、1mL、100μL专用玻璃注射器 2133.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真空压差法),使用B法检测时需要使用的材料及设备包括( )。 ABCD A.真空泵 B.玻璃注射器 C.高频电火花真空检测器 D.表或计时器 2134.利用电子真空计法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首先对( )进行预热,达到设置温度,进入仪器测试准备状态。 AB A.试油定量单元 B.脱气单元 C.加热测温单元 D.校验单元 2135.利用电子真空计法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首先对仪器进行( )检验。 AB A.密封性 B.准确性 C.重复性 D.可靠性 2136.利用U形油柱压差计法进行绝缘油含气量检测,恒温箱的温度可以设置为( )。 AB A.30℃ B.40℃ C.50℃ D.60℃ 2137.绝缘油中含气量(真空压差法)的A法(电子真空计法)的重复性指标应符合( )要求。 ABC A.油中含气量(%):<1.0;相对误差(%):10 B.油中含气量(%):1.0~3.0;相对误差(%):6 C.油中含气量(%):>3.0;相对误差(%):3 D.油中含气量(%):1.0~3.0;相对误差(%):5 2138.《绝缘油含气量检测细则》(真空压差法)适用于330kV及以上变电站的( )等充油电气设备。 AB A.变压器 B.电抗器 C.断路器 D.避雷器 2139.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从设备下部取样口取样( )ml符合要求。 BCD A.5 B.10 C.15 D.20 2140.绝缘油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 )等,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7天。 ABCD A.防尘 B.防震 C.避光 D.干燥 2141.微水库仑分析仪的技术指标要求正确的是( )。 BC A.测定范围10μg—100mg B.测定范围1μg—100mg C.灵敏度:不大于0.1μg D.灵敏度:不大于0.01μg 2142.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需要使用的试剂与材料包括( )。 ABC A.电解液 B.含水标样 C.注射器 D.乙醇 2143.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所用的注射器的容量包含( )。 ABC A.0.25mL B.1mL C.2mL D.3mL 2144.绝缘油水分检测所使用的含水标样需满足的要求有( ) ABCD A.应由国家计量部门授权的单位配制 B.具有水分浓度含量 C.具有检验合格证 D.有效使用期内 2145.绝缘油水分检测的精密度要求为2次平行测试结果的差值不得超过下列哪些数值:( )。 ABCD A.试油含水范围10mg/L以下,允许差2mg/L B.试油含水范围10~20mg/L,允许差3mg/L C.试油含水范围21~40mg/L,允许差4mg/L D.试油含水范围大于41mg/L,允许差10% 2146.绝缘油绝缘油水分检测注意事项有( )。 ABCD A.应使用厂家提供的和微水仪配套的电解液 B.电解液应放在阴凉、干燥、暗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20℃ C.电解池进样口应密封良好,定期检查并更换硅胶 D.油样保存应不超过7天 2147.绝缘油水分检测(库仑法)所用的电解液应放在( )环境下保存。 ABC A.阴凉 B.干燥 C.暗处 D.潮湿 2148.绝缘油水分检测的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应使用厂家提供的和微水仪配套的电解液,电解液应放在阴凉、干燥、暗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20℃ B.当注入的油样达到一定数量后,电解液会呈现浑浊状态,如还要继续进样,应用标样标定,符合规定后,方可继续使用,否则应更换电解液 C.测定油中水分时,应注意电解液和试样密封性,在测试过程中不要让大气中的潮气侵入试样中 D.电解池进样口应密封良好,定期检查并更换硅胶油样保存应不超过7天 2149.绝缘油水分不超过以下( )标准时,则检测合格。 ABC A.330kV及以上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15mg/L B.220kV设备水分不超过25mg/L C.110(66)kV及以下设备水分不超过35mg/L D.35kV及以下设备水分不超过45mg/L 2150.《绝缘油水分检测细则(库仑法)》,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 )等充油电气设备。 ABCD A.变压器 B.电抗器 C.电流互感器 D.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2151.界面张力仪放置的注意事项有( )。 ABCD A.界面张力仪应安放在无振动、平稳坚固的实验台上 B.界面张力仪放置不受日光直接照射 C.界面张力仪放置无大的空气流动 D.界面张力仪放置无腐蚀性气体 2152.绝缘油界面张力测试的试验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有( )。 ABCD A.熟悉绝缘油界面张力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绝缘油界面张力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界面张力仪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了解被测样品取样、运输及保存基本要求 2153.关于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工作的仪器准备包括:( )。 ABCD A.按照制造厂规定方法,用砝码校正界面张力仪,调节张力仪的零点 B.使圆环每一部分都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玻璃器皿依次用石油醚、丁酮、蒸馏水清洗干净,再用热的铬酸洗液浸洗,以除去油污,最后用水及蒸馏水冲洗干净如果试样杯不立即使用,应将试样杯倒放于一块清洁布上沥干 D.先在石油醚中清洗铂丝圆环,接着用丁酮漂洗,然后在酒精灯的氧化焰中加热,使铂丝圆环发红 2154.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所用玻璃器皿依次用( )清洗干净。 ABC A.石油醚 B.丁酮 C.蒸馏水 D.酒精 2155.关于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原理说明正确的是( )。 ABCD A.用一个垂直的铂丝测量环从水油界面将铂丝圆环向上拉 B.通过测量拉脱铂丝圆环所需力的方式来实现绝缘油界面张力测量 C.把所测得力乘一个与所用的力、油和水的密度以及圆环和铂丝直径有关的校正系数 D.计算出绝缘油界面张力 2156.关于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步骤说法正确的是( )。 ACD A.如果样品中悬浮物较多,用直径为150毫米的中速滤纸过滤试样,每过滤约25毫升试样后应更换一次滤纸 B.测定试样在20℃的密度,准确至0.001克/毫升 C.按仪器操作说明书,启动仪器,把50~75毫升25±1℃的蒸馏水倒入清洗过的试样杯中,将试样杯放到界面张力仪的试样座上,把清洗过的圆环悬挂在界面张力仪上 D.升高可调节的试样座,使圆环浸入试样杯中心处的水中,目测至水下深度不超过6毫米为止 2157.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精密度应满足以下( )要求。 AB A.重复性: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2个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2% B.再现性:2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5% C.重复性: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的2个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4% D.再现性:2个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之差,不应该超过平均值的8% 2158.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试验前应将铂环和试验杯按要求清洗干净 B.在测量水的表面张力时,应保证铂环侵入水中不少于5mm深,在进行油—水界面张力测量时,加在水面上的油样不小于10mm的厚度 C.为防止试验中存在杂质对试验造成影响,试样应按规定预先进行过滤,试验用水采用去离子水或纯净蒸馏水 D.试验室无恒温条件,可在(25±5)℃范围内进行试验,但是仲裁试验仍应以25℃为准仪器安放在平稳固定的台面上,不宜随意挪动 2159.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的检测验收要求包括( )。 ABC A.检查检测数据是否完整、正确 B.检测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C.恢复检测仪器设备到检测前状态 D.让检测仪器设备停留在检测中状态 2160.关于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数据分析和处理正确的是( )。 AB A.运行油不低于19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B.界面张力低于标准值时,应进行再生处理或更换新油 C.运行油不低于38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D.运行油不低于20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2161.以下是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所用铂圆环的周长,满足要求的是( )。 ABC A.40mm B.50mm C.60mm D.70mm 2162.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需要使用的材料包括( )。 ABC A.酒精灯 B.漏斗 C.中速滤纸 D.天平 2163.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需要使用的试剂包括( )。 ABCD A.石油醚 B.蒸馏水 C.丁酮 D.铬酸洗液 216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对于基础油中T501检查正确的是( )。 ABC A.制T501含量为0.20%的甲醇溶液,得到T501峰的保留时间 B.对待检查的油样进行萃取和分析,检查得到色谱图 C.若在T501峰的保留时间处没有出峰,则认为该油样不含T501 D.若在T501峰的保留时间处没有出峰,则认为该油样含T501 2165.以下关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正确的是( )。 ABC A.抗氧化剂含量不低于0.1%,则认为试验合格 B.当低于标准时,应进行补加 C.补加时油的pH值不应低于5.0 D.补加时油的pH值不应低于6.0 2166.高效液相色谱仪应符合以下哪些条件( )。 ABC A.双泵或单泵系统 B.C18液相色谱柱,柱长150mm C.能检测紫外线(UV)光谱的UV检测器 D.能检测红外光谱的检测器 2167.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仪器设备包括( )。 ABCD A.搅拌器 B.移液管 C.具塞比色管 D.微量注射器 2168.以下属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的主要设备有( )。 ABCD A.数据采集系统 B.声波发生器或在线脱气装置 C.机械振荡器 D.试验室用的高速离心机 216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用试剂包括( )。 ABC A.去离子水 B.硫酸 C.甲醇 D.乙醇 2170.按照液相色谱仪的使用说明,调节液相色谱仪,需建立哪些工作状况:( )。 ABCD A.流动相:甲醇:水=82:18~87:13(体积比) B.流量:0.5mL/min~1.0mL/min C.柱温:40℃;进样量:25µL D.UV检测器选择275nm波长进行检测 2171.液相色谱仪建立工作状况,应调节其( )。 ABCD A.流量 B.柱温 C.进样量 D.检测波长 2172.以下是液相色谱仪的流量,符合要求的是( )。 CD A.0.2mL/min B.0.4mL/min C.0.6mL/min D.0.8mL/min 2173.抗氧化剂含量按下式计算:Wt=(Ws*Ms*Rt)/(Rs*Mt);以下字母表达式含义正确的是( )。 AD A.Ms一标准油样质量,g B.Wt一标准油样中T501的含量,% C.Ws一被测油样中T501的含量,% D.Rs—检测器对标准油样中T501色谱峰的响应值 2174.以下关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检测(液相色谱法)的精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 A.重复性r为0.030% B.重复性r为0.020% C.再现性R为0.050% D.再现性R为0.056% 2175.关于绝缘油检测的环境要求正确的是( )。 AD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8℃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90% D.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2176.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人员应具备下列哪些基本知识与能力( )。 ABCD A.熟悉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红外光谱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了解被测样品取样基本要求 2177.以下关于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红外光谱法)的方法概要说明正确的是( )。 ABC A.利用变压器油中由于添加了T501抗氧化剂后在3650cm-1(2.74µm)波数处出现酚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 B.该吸收峰的吸光度与T501浓度成正比关系 C.通过绘制标准曲线,从而求出其在油样中的质量百分含量 D.该吸收峰的吸光度与T501浓度成反比关系 2178.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红外光谱法)的注意事项包括( )。 ABCD A.标准油应避光保存于棕色瓶中标准油可以使用3个月 B.测定时,若试样需要脱色处理,那么在绘制标准曲线时用的标准油样也要先进行脱色处理后使用 C.试样脱色处理在蒸掉石油醚时速度不可过快,避免试油与石油醚一起被蒸发掉 D.油样注入液体吸收池中不得有气泡;液体吸收池在注入油样前应用四氯化碳冲洗干净并吹干 2179.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使用的红外分光光度计要求波长涵盖( ),分辨率不低于( )。 BC A.4000cm-1~3500cm-1 B.3800cm-1~3500cm-1 C.4cm-1 D.5cm-1 2180.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仪器设备包括( )。 ABCD A.红外分光光度计 B.液体吸收池 C.玻璃注射器 D.搅拌器 2181.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所用试剂及材料包括( )。 ABC A.四氯化碳 B.浓硫酸 C.干燥白土 D.乙醇 2182.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中,液体的体积电阻率测定值与( )有关。 ABCD A.液体介质性质及内部溶解导电粒子 B.测试电场强度 C.充电时间 D.液体温度 2183.液体的体积电阻率测定值不仅与液体介质性质及内部溶解导电粒子有关,还与哪些测试条件因素有关:( )。 ABC A.测试电场强度 B.充电时间 C.液体温度 D.环境温度 2184.以下关于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精密度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 A.重复性:电阻率ρ>1010Ω•m时,不大于25%;ρ≤1010Ω•m时,不大于15% B.重复性:电阻率ρ>1010Ω•m时,不大于20%;ρ≤1010Ω•m时,不大于10% C.再现性:电阻率ρ>1010Ω•m时,不大于30%;ρ≤1010Ω•m时,不大于20% D.再现性:电阻率ρ>1010Ω•m时,不大于35%;ρ≤1010Ω•m时,不大于25% 2185.绝缘油体积电阻率(90℃)试验值,合格标准是( )。 AC A.对于500kV及以上:≥1×1010Ω•m B.对于500kV及以上:≥1×109Ω•m C.对于330kV及以下:≥5×109Ω•m D.对于330kV及以下:≥5×1010Ω•m 2186.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的仪器宜的功能有( )。 ABCD A.自检功能 B.自校功能 C.自诊断功能 D.空杯电容测试功能 2187.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应具有( )功能。 ABCD A.自检 B.自校 C.自诊断 D.空杯电容测试 2188.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支撑电极的绝缘材料应具有( )特性。 ABCD A.耐热 B.不吸油 C.不吸水 D.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2189.全自动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试仪支撑电极的绝缘材料应具有( )性能。 AB A.较好机械强度 B.高体积电阻率 C.低体积电阻率 D.高介质损耗因数 2190.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需要使用的试剂包括( )。 ABCD A.石油醚 B.正庚烷 C.磷酸三钠 D.蒸馏水 2191.进行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时,检测人员应掌握以下哪些知识点与能力( )。 ABCD A.熟悉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油泥与沉淀物检测使用的分析天平、电热干燥箱、器皿的技术参数和性能 C.掌握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方法和影响因素 D.掌握分析天平、电热干燥箱及器皿、化学试剂操作要求 2192.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主要使用的仪器有( )。 ABCD A.电热鼓风干燥箱 B.精密天平 C.水浴锅 D.烧杯、容量瓶 2193.绝缘油油泥和沉淀物检测是利用不同溶剂对油中不同种类物质的溶解能力的不同,通过( )实现对油中油泥、沉淀物的定量检测。 ABD A.溶解 B.过滤 C.萃取 D.称重 2194.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的步骤中,观察容量瓶内有无固体沉淀物存在。若能观察到沉淀物时,则用( )的定量滤纸过滤这一混合溶液,并用正庚烷少量、多次地洗涤滤纸直至滤纸上无油迹为止。 AB A.已干燥 B.恒重过 C.已消毒 D.已清洁 2195.在绝缘油油泥和沉淀物检测中,可以使用少量热的(50℃)( )混合溶剂溶解纸上的固体沉淀物。并将溶液过滤收集在已恒重的三角瓶中,继续用混合溶剂洗涤,直至滤纸上无油迹和过滤液清亮为止。 ABCD A.甲苯 B.丙酮 C.乙醇 D.异丙醇 2196.以下关于绝缘油油泥和沉淀物检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 A.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0.02%,则认为试验合格 B.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0.01%,则认为试验合格 C.当超过标准时,应进行再生处理 D.当超过标准时,应进行更换处理 2197.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时所用试剂包括( )。 ABCD A.正庚烷 B.甲苯 C.丙酮 D.无水乙醇 2198.绝缘油油泥与沉淀物检测所用的试剂有( )。 ABCD A.正庚烷 B.甲苯 C.丙酮 D.无水乙醇(或异丙醇) 2199.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环境要求:( )。 ABCD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检测温度不宜低于5℃ C.检测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仪器的校准和样品的准备和测试都应在洁净室或净化工作台完成 2200.绝缘油颗粒数检测,待测样品要求:( )。 CD A.用洁净的200ml专用颗粒污染度取样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250ml B.用洁净的200ml专用颗粒污染度取样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200ml C.用洁净的250ml专用颗粒污染度取样瓶,从设备下部取样口采样250ml D.油样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注意样品的防尘、防震、避光和干燥等 2201.以下哪些是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 ABCD A.熟悉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标准 B.了解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的技术参数和性能,了解被测样品取样基本要求 C.掌握绝缘油颗粒数检测操作方法和影响因素 D.熟悉电力生产和化学相关安全管理规定,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 2202.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仪由( )、( )、( )、( )等组成。 ABCD A.自动颗粒计数仪 B.超声波清洗器 C.真空泵 D.过滤装置 2203.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应依次用孔径为0.8µm、0.45µm和0.3µm的滤膜过滤( )、( )、( )和( )等溶剂制得清洁液。 ABCD A.异丙醇 B.石油醚 C.去离子水 D.蒸馏水 2204.用于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的清洁液是依次用孔径为0.8µm、0.45µm和0.3µm的滤膜过滤了( )物质等溶剂制得的。 ABCD A.异丙醇 B.石油醚 C.去离子水 D.蒸馏水 2205.绝缘油颗粒数检测中,当被测油样的黏度过大,可用清洁液将油样稀释后,重新( )。 BD A.过滤 B.脱气 C.定标 D.测量 2206.《绝缘油颗粒数检测细则》,适用于35kV及以上变电站的( )、( )等充油电气设备。 AB A.变压器 B.电抗器 C.断路器 D.电压互感器 2207.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环境要求:( )。 ACD A.取样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 B.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 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 D.有适合仪器操作的通风柜 2208.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量用的设备通常有( )、可调电炉、精密天平等。 ABCD A.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B.高温炉 C.红外调温电热板 D.电热鼓风干燥箱 2209.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中所使用的高温炉温度范围为室温( ),误差( )。 AD A.~1000℃ B.~1500℃ C.±5℃ D.±10℃ 2210.下列哪些仪器可以用于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 )。 ABCD A.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B.高温炉 C.红外调温电热板 D.电热鼓风干燥箱 2211.以下关于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项目对主要仪器设备的要求不正确的说法是( )。 AD A.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运行稳定后,反射功率大于10W且功率波动大于0.5%,频率大于0.1%该设备可以使用 B.高温炉温度范围为室温~1000℃,误差±10℃ C.红外调温电热板的温度范围为室温~450℃,误差±10℃ D.精密天平的感量在百分之一,精度0.0lg 2212.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测试,以下对精确度的要求正确的是( )。 AB A.铜含量≤0.2ug/g且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 B.铜含量0.2-10ug/g且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0% C.铜含量≤0.02ug/g且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0% D.铜含量0.2-10ug/g且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0% 2213.下列选项中,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对待测设备的要求正确的是( )。 BC A.被测系统处于非运行状态 B.被测系统处于运行状态 C.被测系统母线电压互感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D.被测系统母线电压互感器处于非运行状态 2214.母线电容电流检测测试前必须认真检查表计( ),均应正确无误。 ABD A.倍率 B.量程 C.外观 D.零位 2215.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工作应在良好的天气下进行,如遇( )情况不得进行工作。 ABC A.雷 B.雨 C.雪 D.阴天 2216.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仪器要求:( )。 ACD A.电容电流测试仪信号输出端有短路保护、过电压保护功能 B.电容电流测试仪信号输出端有过流保护功能 C.测试仪本身故障不影响电压互感器二次开口三角回路内的其他装置正常运行 D.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影响电压互感器正常运行,也不损坏仪器。 2217.以下关于母线电容电流检测工作的检测准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掌握变电站被测系统各条线路实际长度,线路或电缆型号及参数 B.掌握被试系统及参考设备历次电容电流或单条线路电容电流检测数据 C.确认电压互感器型号及结构原理 D.确认电容电流检测仪工作良好 2218.母线电容电流检测验收:( )。 AB A.检查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B.检测完毕后,进行现场清理,确保无遗漏 C.测试结束后,退出电压互感器,拆除消谐器上的短接线,然后将母线电压互感器恢复运行 D.继续进行其它母线的电容电流测量 2219.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哪些要求:( )。 AC A.3~10kV系统电容电流不大于30A,20kV及以上不大于10A B.3~10kV系统电容电流不大于20A,20kV及以上不大于10A C.与历史数值比较无较大变化 D.与历史数值比较无变化 2220.母线电容电流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BCD A.电容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建议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B.一般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只有当消弧设备容量不足或采用过补偿不能满足对接地点残流的要求时,才能采用欠补偿运行方式 C.脱谐度一般不超过10% D.使接地时通过故障点的残流尽可能小,同时应保证电网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中性点位移电压不应高于额定电压的15% 2221.电容电流检测仪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 ABCD A.检测数据导入、导出、查询功能 B.数据超限警告功能 C.应满足异频注入测试要求 D.数据存储功能 2222.母线电容电流检测仪的功能要求有:( )。 ACD A.应满足异频注入法测试 B.应满足工频注入法测试 C.电容电流检测仪具备数据超限警告、存储功能 D.检测数据导入、导出、查询功能 2223.110(66)kV及以上变压器应采用( )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AB A.低电压短路阻抗法 B.频率响应法 C.低压脉冲法 D.红外测温 2224.变压器绝缘油验收时油中颗粒度:①1000kV(750kV):5μm-100μm的颗粒度小于等于( );无100μm以上的颗粒;②500kV及以上:大于5μm的颗粒度小于等于( )。;。 AC A.1000/100mL B.1500/100mL C.2000/100mL D.3000/100mL 2225.500(330)kV-1000kV变压器出厂验收时,铁心、夹件绝缘应在下列节点进行试验:( )。 BCD A.在变压器投运后,应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B.在组装前,应测量铁心的绝缘电阻 C.变压器组装完毕,油箱注油前,测量铁心绝缘电阻 D.在总体试验之后装运之前应测铁心绝缘电阻 2226.35kV变压器短路阻抗验收试验应在( )分接位置上进行,数值应满足投标技术规范书要求。 ACD A.最大 B.中间 C.最小 D.额定 2227.断路器弹簧机构的验收项目有( )。 ABCD A.传动链条无锈蚀 B.机构各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 C.缓冲器缓冲行程符合制造厂规定 D.弹簧机构内轴销、卡簧等应齐全,螺栓应紧固,并画划线标记 2228.断路器各断口均压电容器其( )应符合产品技术规范。 BCD A.交流耐压值 B.绝缘电阻值 C.电容值 D.介损 2229.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时,操作电压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 ),断路器合闸装置应可靠动作。 BD A.80% B.0.85 C.1 D.1.1 2230.《断路器验收细则》规定,断路器出厂验收内容包括( )。 ABC A.断路器外观 B.断路器制造工艺 C.出厂试验过程和结果 D.断路器性能 2231.断路器出厂试验关于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包含以下哪些要求:( )。 ABCD A.机构速度特性、分合闸时间、分合闸同期性均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B.出厂试验时应记录设备的机械特性行程曲线,并与参考的机械特性行程曲线进行对比,应一致; C.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40.5kV以下不应大于2ms,40.5kV及以上不应大于3ms;分闸反弹幅度不应超过额定开距的20%; D.对断路器主断口及合闸电阻断口的配合关系进行测试。合闸电阻的提前接入时间可参照制造厂规定执行,一般为8ms~11ms。 2232.《断路器验收细则》规定,下列符合断路器均压电容器试验(绝缘电阻、电容量、介损)符合有关规定的有( )。 ABCD A.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极间绝缘电阻不应低于5000MΩ B.断路器均压电容器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C.20摄氏度时,电容值的偏差应在额定电容值的±5%范围内 D.罐式断路器的均压电容器试验可按制造厂的规定进行。 2233.组合电器出厂时应逐台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断路器应按照要求进行( )等机械特性试验 ABC A.分合闸速度 B.分合时间 C.分合闸同期性 D.刚分、刚合时间 2234.组合电器交接试验中,有条件时还应进行( )等几种试验,电压值为型式试验施加电压值的80%,正负极性各三次。 ABC A.冲击耐压试验 B.雷电冲击试验 C.操作冲击试验 D.局放试验 2235.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绝缘油验收的介质损耗因数tanδ(90℃)%验收标准为( )。 BC A.500kV及以上:应小于等于1.0% B.500kV及以上:应小于等于0.5% C.66kV-330kV:应小于等于1.0% D.66kV-330kV:应小于等于0.5% 2236.电流互感器出厂验收标准卡中,绝缘油验收的色谱验收标准为( )。 AD A.330kV及以上:总烃小于10μL/L,H2小于50μL/L,C2H2=0.1 B.330kV及以上:总烃小于10μL/L,H2小于100μL/L,C2H2=0.1 C.220kV及以下:总烃小于10μL/L,H2小于50μL/L,C2H2=0.1 D.220kV及以下:总烃小于10μL/L,H2小于100μL/L,C2H2=0.1 2237.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在( )倍U1n下进行铁磁谐振试验。 ABCD A.0.8 B.1 C.1.2 D.1.5 2238.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出厂验收标准是( )。 CD A.不低于200MΩ(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B.不低于2500MΩ(1000kV系统避雷器) C.不低于100MΩ(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D.不低于2000MΩ(1000kV系统避雷器) 2239.避雷器监测装置试验要求( )。 AB A.放电计数器动作应可靠 B.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5级 C.放电计数器计数正确 D.泄漏电流指示良好,准确等级不低于6级 2240.避雷器交接试验本体绝缘电阻验收标准( )。 CD A.35kV以上: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B.35kV及以下:采用2000V兆欧表,不小于500MΩ C.35kV以上:采用5000V兆欧表,不小于2500MΩ D.35kV及以下:采用2500V兆欧表,不小于1000MΩ 2241.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和持续电流的要求( )。 ABCD A.直流参考电压实测与出厂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正负5% B.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0μA(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C.泄漏电流不应大于200μA(1000kV系统避雷器) D.部分避雷器泄漏电流值可按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值执行 2242.并联电容器组出厂验收(试验)标准卡中,极对壳耐压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BCD A.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36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B.6-1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42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C.15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55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D.2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65kV,1min,无击穿及闪络 2243.电容器出厂试验验收,单台电容值初测:单台电容值与额定值偏差应符合:有内熔丝:( );无内熔丝:( )。 AB A.-3%~5% B.-5%~5% C.3%~5% D.3%~7% 2244.干式电抗器出厂验收(试验)标准要求,进行限流电抗器绕组过电压试验时,试验电压应满足( )。 ABCD A.66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325kV,截波360kV B.35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200kV,截波220kV C.2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125kV,截波145kV D.10kV电抗器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全波75kV,截波85kV 2245.对干式电抗器绝缘电阻出厂验收要求有( )。 AC A.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 B.使用2500V兆欧表摇测,绕组绝缘电阻不小于1500MΩ C.使用500V兆欧表摇测,铁心对夹件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 D.使用500V兆欧表摇测,铁心对夹件及地绝缘电阻不小于200MΩ 2246.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出厂验收中,电流分布试验的验收标准为( )。 ABD A.同一单元每柱之间的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05 B.MOV单元之间的分流系数不大于1.03 C.串联在一起使用的MOV电阻片柱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02 D.并联在一起使用的MOV电阻片柱分流系数应不大于1.1 2247.串联补偿装置启动验收中串补闭环负载带电试验要求:闭合线路( )侧断路器,打开旁路断路器,带电时间不应小于( )min。 AD A.双 B.单 C.60 D.30 2248.母线及绝缘子交接验收,绝缘子绝缘电阻测量:用于3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用于500kV电压等级的悬式绝缘子,不应低于( )。 AC A.300MΩ B.400MΩ C.500MΩ D.600MΩ 2249.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按设备绝缘设计进行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 )等情况。 ABC A.闪络 B.击穿 C.异响 D.放电 2250.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规定值应为( )。 ABD A.当接地网与1kV及以下电压等级设备共用接地时,接地阻抗Z≤120/I。 B.当接地网仅用于1kV以上设备时,接地阻抗Z≤250/I。 C.上述两种情况下,接地阻抗一般不得大于2Ω。 D.上述两种情况下,接地阻抗一般不得大于4Ω。 2251.干式站用变出厂验收(试验)标准卡中,关于绕组直流电阻测量正确的有( )。 ABCD A.测量应在各分接头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B.1600kVA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相站用变,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4%,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 C.1600kVA以上三相站用变,各相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2%;线间测得值的相互差值应小于平均值的1% D.电阻不平衡率异常时应说明原因 2252.油浸式站用变有载调压开关试验测得的( )均符合制造厂家技术要求。 ABCD A.过渡电阻阻值 B.三相同步偏差 C.切换时间的数值 D.正反向切换时间偏差 2253.新投运的设备、对核心部件或主体进行解体性检修后重新投运的设备,应适当增加带电检测频次。 A A.正确 B.错误 2254.停电试验周期可依据设备状态、地域环境、电网结构等特点,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酌情延长或缩短,调整后的试验周期一般不小于1年,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1.5倍。 B A.正确 B.错误 2255.带电检测指设备在运行状态下,采用检测仪器对其状态量进行的现场检测。 A A.正确 B.错误 2256.检测工作分为例行试验和诊断性试验两类。 B A.正确 B.错误 2257.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仪器仪表保养每年不少于1次,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B A.正确 B.错误 2258.变电带电检测仪器仪表发生故障时,应由生产厂家修理,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B A.正确 B.错误 2259.标准作业卡的编制原则要求,可并行开展的任务或不是由同一小组人员完成的任务可编制为一张作业卡。 B A.正确 B.错误 2260.对整站开展的红外测温、局放测试等带电检测项目,可编制一张标准卡。 A A.正确 B.错误 2261.检测工作过程中,工作监护人应对安全风险、关键工艺要求及时进行提醒。 B A.正确 B.错误 2262.检测工作中,已执行的标准作业卡至少应保留1个检修周期。 A A.正确 B.错误 2263.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省公司运检部对一、二类变电站进行检查与考核,对三、四类变电站进行抽查。 A A.正确 B.错误 2264.检测人员每月至少参加1次检测技术技能培训,专业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变电检测通则培训。 A A.正确 B.错误 2265.根据变电检测管理规定,地市公司运检部每年对管辖二类变电站全部进行检查考核,对管辖三、四类变电站抽查考核的数量不少于四分之一。 B A.正确 B.错误 2266.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应是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设备情况和《安规》,经本单位分管领导书面批准的人员。 B A.正确 B.错误 2267.检测前一天,工作负责人应确认检测工器具是否完好、齐备,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 A A.正确 B.错误 2268.110(66)kV及以上新设备投运满1至2年,以及停运6个月以上重新投运前的设备,应进行例行试验。 A A.正确 B.错误 2269.检测工作中,作业卡由班组长负责审核。 B A.正确 B.错误 2270.检测前1个工作日,工作负责人完成标准作业卡的编制,突发情况可在当日开工前完成。 B A.正确 B.错误 2271.检测计划下达后,运检单位应分解任务到班组,明确工作负责人、监护人与工作组成员,落实仪器、工器具,明确具体检测时间和项目。 A A.正确 B.错误 2272.停电试验计划统一纳入检修计划,按照变电检修管理通用细则执行。 A A.正确 B.错误 2273.二、三类变电站带电检测计划由地市公司审核批复,并报省公司运检部备案。 B A.正确 B.错误 2274.班组每年10月15日前根据带电检测周期要求和设备状态评价结果编制年度检测计划。 A A.正确 B.错误 2275.对于未开展带电检测设备,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的1.5倍;未开展带电检测老旧设备(大于20年运龄),停电试验周期不大于基准周期。 B A.正确 B.错误 2276.安全第一指检测工作应保证人身、设备安全,不发生人身伤害,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A A.正确 B.错误 2277.变电检测管理坚持“安全第一、统筹安排、分级负责、标准作业、应试必试”的原则。 A A.正确 B.错误 2278.标准作业指检测工作应全面执行标准化作业,应实现对作业风险、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的可控、能控、在控。 A A.正确 B.错误 2279.分级负责指一类变电站执行国网评价中心、省评价中心、省检修公司三级检测机制;其它变电站执行省评价中心、运维单位二级检测机制。 A A.正确 B.错误 2280.所有检测工作,当值运维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验收。 B A.正确 B.错误 2281.检测工作开工后,工作负责人组织实施,做好现场安全、技术和结果控制。 A A.正确 B.错误 2282.检测验收的验收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无遗漏、数据记录无误、场地清理干净、被测设备外观整洁、零部件标志标志齐全且恢复到工作许可前的电气接线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2283.检测实施时,应及时、准确记录保存试验数据、检测图谱。 A A.正确 B.错误 2284.工作前1天,班组应将第一种工作票送达运维人员。临时工作可在工作开始前直接交给工作许可人。 A A.正确 B.错误 2285.检测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10kV及以上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组合电器、隔离开关、开关柜、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28类设备和设施的检测工作。 B A.正确 B.错误 2286.国网评价中心负责一、二类变电站设备检测重大异常数据分析和复测工作。 B A.正确 B.错误 2287.检测班组应在现场停电试验工作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试验记录(见各项目要求)的整理,形成停电试验报告。 B A.正确 B.错误 2288.省评价中心负责本单位发现的各类变电设备试验检测重大异常数据分析和复测工作。 A A.正确 B.错误 2289.在带电检测异常处理流程中,运检部根据处理意见安排跟踪检测或停电检修试验。 B A.正确 B.错误 2290.出具停电试验记录和报告时,同一设备同期开展的各项检测或试验项目可合并为一个检测或试验记录。 A A.正确 B.错误 2291.设备接地引下线导通检查检测周期包含:220kV及以上:1年;110(66)kV:3年;35kV及以下:4年。 A A.正确 B.错误 2292.组合电器气体纯度检测标准:断路器灭弧室气室:纯度≥99.5%;其他气室:纯度≥97% A A.正确 B.错误 2293.110(66)kV及以下SF6气体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操作试验基准周期为4年。 B A.正确 B.错误 2294.220kV串联补偿装置红外热像检测基准周期:3月。 A A.正确 B.错误 2295.35kV及以下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盘形瓷绝缘子零值检测基准周期是4年。 A A.正确 B.错误 2296.设备外绝缘及绝缘子盘形瓷绝缘子零值检测,应用绝缘电阻检测零值时,宜用5000V兆欧表,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0MΩ,达不到500MΩ时,在绝缘子表面加屏蔽环并接兆欧表屏蔽端子后重新测量,若仍小于500MΩ时,可判定为零值绝缘子。 A A.正确 B.错误 2297.套管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2000MΩ。 B A.正确 B.错误 2298.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红外热像检测测量和分析方法参考DL/T664,电缆带电运行时间应该在24小时以上,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 A A.正确 B.错误 2299.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适用于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 A A.正确 B.错误 2300.消弧线圈、干式电抗器、干式变压器感应耐压和局部放电测量,感应耐压:出厂试验值的85%。 B A.正确 B.错误 2301.耦合电容器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正负5%。 A A.正确 B.错误 2302.变压器、避雷器、避雷针等设备接地引下线导通试验标准是:小于等于200mΩ且导通电阻初值差不大于0.5 。 A A.正确 B.错误 2303.接地网接地阻抗测量值要求符合运行要求,且不大于初值的1.2倍。 B A.正确 B.错误 2304.接地装置开挖检查基准周期不大于5年。 A A.正确 B.错误 2305.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应大于等于0.001。 A A.正确 B.错误 2306.真空断路器储能电动机在80%~110%的额定电压下可靠工作。 B A.正确 B.错误 2307.真空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包括相对地(合闸状态)、断口间(分闸状态)、相邻相间三种方式。 A A.正确 B.错误 2308.组合电器超声波局放检测一般频率在20-100kHz之间的信号。 A A.正确 B.错误 2309.高压开关柜暂态地电压检测至少半年一次。 B A.正确 B.错误 2310.电流互感器SF6气体纯度是大于等于97%。 A A.正确 B.错误 2311.电流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氢气注意值是小于等于200μL/L。 B A.正确 B.错误 2312.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电压比校核为在80%~100%的额定电压范围内(简单检查可取较低电压),在一次侧施加任一电压值,测量二次侧电压,验证电压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A A.正确 B.错误 2313.110(66)~750kV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底座绝缘电阻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3年。 A A.正确 B.错误 2314.金属氧化锌避雷器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初值差不大于正负2%。 B A.正确 B.错误 2315.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运行中持续电流检测,阻性电流初值差小于等于50%,且全电流小于等于20%,当阻性电流增加0.5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A A.正确 B.错误 2316.SF6断路器非灭弧室气室纯度要求是大于等于99%。 B A.正确 B.错误 2317.SF6断路器红外热像检测检测判断时,应该考虑测量时及前3小时负荷电流的变化情况,注意与同等运行条件下其它断路器进行比较。 A A.正确 B.错误 2318.SF6气体变压器短路阻抗停电试验,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正负3%。 B A.正确 B.错误 2319.110-75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套管停电试验基准周期为3年。 A A.正确 B.错误 2320.22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周期为每年不少于一次。 B A.正确 B.错误 2321.220kV电力变压器、电抗器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量的注意值是小于等于100mA。 A A.正确 B.错误 2322.变压器压力释放装置检查,一般要求开启压力与出厂值的标准偏差在正负5%之内或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B A.正确 B.错误 2323.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时,采用5000V兆欧表进行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2324.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时,宜在顶层油温低于60℃时进行,并记录顶层油温。 B A.正确 B.错误 2325.电力变压器短路阻抗实验,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正负2% A A.正确 B.错误 2326.新投运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红外热像检测应在1周内进行。 A A.正确 B.错误 2327.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的绕组电阻试验中,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 A A.正确 B.错误 2328.GIS超声波局放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是3年。 B A.正确 B.错误 2329.SF6气体分解物测试仪校验/比对周期是1年。 A A.正确 B.错误 2330.红外成像测温仪校验/比对周期是2年。 A A.正确 B.错误 2331.红外热像一般检测要求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 。 B A.正确 B.错误 2332.精确测温时,待测设备连续通电时间不小于6h,最好在24h以上。 A A.正确 B.错误 2333.红外测温时,电流致热型设备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A A.正确 B.错误 2334.红外热像检测前应了解现场设备运行方式,并记录待测设备的负荷电流。 A A.正确 B.错误 2335.红外测温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的判断方法是相对温差判断法。 B A.正确 B.错误 2336.变压器交接试验时,500kV电压等级的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不大于0.5。 A A.正确 B.错误 2337.变压器交接试验时,对于新投运油浸式变压器,要求1.5Um/√3电压下,220kV~750kV变压器局放量不大于150pC。 B A.正确 B.错误 2338.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额定分接头电压比误差不大于正负0.5%;非额定分接头电压比误差不大于正负1%。 A A.正确 B.错误 2339.变压器交接试验时,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测量与出厂实测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1%。 B A.正确 B.错误 2340.变压器交接试验时,铁心及夹件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MΩ。 A A.正确 B.错误 2341.变压器交接试验应在注油静置后、耐压和局部放电试验24h后各进行一次器身内绝缘油的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A A.正确 B.错误 2342.交接试验时,110(66)kV及以上变压器应采用低电压短路阻抗法及频率响应法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A A.正确 B.错误 2343.采取排油注氮保护装置的变压器应采用具有联动功能的单浮球结构的气体继电器。 B A.正确 B.错误 2344.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要求气体绝缘设备应处于额定气体压力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2345.带电检测工作不得少于两人,工作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 B A.正确 B.错误 2346.特高频检测保证被测设备绝缘良好,防止低压触电。 A A.正确 B.错误 2347.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时应与设备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避开设备防爆口或压力释放口。 A A.正确 B.错误 2348.在使用传感器进行特高频检测时,应戴绝缘手套,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传感器金属部件。 A A.正确 B.错误 2349.特高频检测中,打开连接传感器的检测通道,观察检测到的信号,测试时间不少于20秒。 B A.正确 B.错误 2350.特高频检测中,一般每个GIS间隔取3~4点,对于较长的母线气室,可5~10米左右取一点,应保持每次测试点的位置一致,以便于进行比较分析。 B A.正确 B.错误 2351.外置式特高频局部放电信号传感器安装方法为安装在GIS的非屏蔽位置,如观察孔、绝缘盆子。 A A.正确 B.错误 2352.断路器出厂验收,断路器机构箱外观完整、无损伤、接地良好,箱门与箱体之间的接地连接软铜线(多股)截面不小于3mm²。 B A.正确 B.错误 2353.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时,操作电压在额定电源电压的85%~110%,断路器合闸装置应可靠动作。 A A.正确 B.错误 2354.断路器主回路电阻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100A的直流压降法进行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2355.断路器交接试验,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SF6气体气体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小于150μL/L。 B A.正确 B.错误 2356.断路器交接试验,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应大于0.5%。 A A.正确 B.错误 2357.断路器交接试验,真空断路器分闸反弹幅度不应超过额定开距的10%。 B A.正确 B.错误 2358.高频局部放电,如果发现信号异常,则延长检测时间并记录3组数据,进入异常诊断流程。 A A.正确 B.错误 2359.在设备末屏接地端(包括变压器铁心、避雷器接地引下线等)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和相位信息传感器,设备安装方向应与传感器的标注要求一致。 B A.正确 B.错误 2360.高频局部放电检测,若检测到有局部放电特征的信号,当放电幅值较小时,判定为正常信号。 B A.正确 B.错误 2361.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分析时,首先应根据相位图谱特征判断测量信号是否具备典型放电图谱特征或与背景或其他测试位置有明显不同。 A A.正确 B.错误 2362.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每个检测部位应记录不少于2张三维图谱,且应尽量在减少外界干扰的情况下。 B A.正确 B.错误 2363.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在检测到最大局放信号处,存储不少于两组二维图谱,便于信号诊断分析。 A A.正确 B.错误 2364.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检测频率范围通常选用3MHz到30MHz。 A A.正确 B.错误 2365.高频局部放电电池要求充满电后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B A.正确 B.错误 2366.组合电器出厂试验,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应进行不少于200次的机械操作试验。 A A.正确 B.错误 2367.组合电器出厂验收,出厂时应逐台进行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断路器应按照要求进行分合闸速度、分合时间、分合闸同期性等试验。 A A.正确 B.错误 2368.组合电器交接试验,5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组合电器的交流耐压值应不低于出厂的80%。 B A.正确 B.错误 2369.组合电器交接试验,72.5~363kV组合电器的交流耐压值应为出厂值的100%。 A A.正确 B.错误 2370.对于变压器类设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可以从铁心接地线、夹件接地线和套管末屏接地线上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一般在安装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的同一接地线上或者从检修电源箱处安装相位信息传感器,使用时应注意放置方向,应保证电流入地方向与传感器标记方向一致。 A A.正确 B.错误 2371.超声波局放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准在SF6设备防爆口附近停留。 A A.正确 B.错误 2372.超声波局部放电飞行模式图谱主要用来分析悬浮放电缺陷。 B A.正确 B.错误 2373.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线性度误差:不大于±10%。 B A.正确 B.错误 2374.超声波局放检测仪“相位模式”能够反映超声波信号相位分布情况。 A A.正确 B.错误 2375.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可用耳机监听异常信号的声音特性,根据声音的特性进行初步判断,并通过停用可能震动的部件,初步排除干扰。 B A.正确 B.错误 2376.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面均匀涂抹专用检测耦合剂,施加适当压力紧贴于壳体外表面以尽量减小信号衰减,检测时传感器应与被试壳体保持相对静止。 A A.正确 B.错误 2377.对同一GIS间隔A、B、C三相断路器气室同一位置的局部放电图谱对比,以帮组判断是否有放电,这种分析方法是横向对比。 A A.正确 B.错误 2378.隔离开关出厂验收,导电部件触头、导电杆等接触部位应镀银,导电回路动接触部位镀银厚度不小于30µm。 B A.正确 B.错误 2379.隔离开关出厂验收,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及其操动机构应分别在100%Un、110%Un、85%Un进行机械特性试验,操作应无故障。 A A.正确 B.错误 2380.隔离开关出厂验收,用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绝缘子,应逐个进行机械负荷试验。 B A.正确 B.错误 2381.隔离开关交接试验,导电回路电阻值测试值不应大于出厂值的1.1倍。 B A.正确 B.错误 2382.dBmV用于表征相对于基准值为10mV局部放电量dB量值的表示法。 B A.正确 B.错误 2383.超声波局放检测中,某一信号的实际幅值为10mV,则其分贝值为20dBmV。 A A.正确 B.错误 2384.若通过超声波检测法发现GIS内部存在电位悬浮放电,则表现为存在较强50Hz相关性,100Hz相关性较弱。 B A.正确 B.错误 2385.进行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时,若测得背景噪声较大,可通过改变检测频段降低测得的背景噪声值。 A A.正确 B.错误 2386.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时开关柜应处于运行状态。 B A.正确 B.错误 2387.测试时人体不能接触暂态地电压传感器,以免改变其杂散电容。 B A.正确 B.错误 2388.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测试环境(空气和金属)中的背景值。一般情况下,测试金属背景值时可选择开关室内远离开关柜的金属门窗;测试空气背景时,可在开关室内远离开关柜的位置,放置一块20错30cm的金属板,将传感器贴紧金属板进行测试。 B A.正确 B.错误 2389.开关柜局部放电会产生电磁波,电磁波在金属壁形成趋肤效应,并沿着金属表面进行传播,同时在金属表面产生暂态地电压。 A A.正确 B.错误 2390.暂态地电压信号的大小与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及放电点的位置相关。 A A.正确 B.错误 2391.暂态地电压测试时,应先测试环境的背景值,包括空气、金属。 A A.正确 B.错误 2392.若本开关柜检测结果与邻近开关柜检测结果的差值大于15dBmV,需查明原因。 B A.正确 B.错误 2393.若开关柜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的差值大于20dBmV,需查明原因。 A A.正确 B.错误 2394.暂态地电压局部放电检测,数据存放方式如下:建立二级文件夹,文件夹名称:设备名称+检测日期。 B A.正确 B.错误 2395.开关柜出厂试验,开关柜中所有绝缘件装配前均应进行局放检测,单个绝缘件局部放电量不大于5pC。 B A.正确 B.错误 2396.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检测时,应使钳形电流表与接地引下线保持相交。 B A.正确 B.错误 2397.1000kV变压器铁心接地电流应不大于100mA。 B A.正确 B.错误 2398.SF6湿度检测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ºC。 A A.正确 B.错误 2399.SF6湿度检测,新投运测一次,若接近注意值,3个月之后应再测一次。 B A.正确 B.错误 2400.SF6湿度检测时,检测人员和检测仪器应避开设备取气阀门开口方向,并站在上风侧,防止取气造成设备内气体大量泄露及发生其它意外。 A A.正确 B.错误 2401.SF6湿度检测法有:露点法、电阻电容法、电解法、定量测量法。 B A.正确 B.错误 2402.当用电解法SF6湿度检测时,当气样湿度超过仪器测量上限时,可降低测量流量进行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2403.500kV电压互感器出厂验收,绝缘油击穿电压应大于等于50kV。 B A.正确 B.错误 2404.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出厂试验验收要求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的拐点电压应大于1.5Um/√3(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或1.9Um/√3(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且励磁特性差异不大于30%。 A A.正确 B.错误 2405.110(66)kV电压互感器油浸式设备在交流耐压试验前要保证静置时间不小于24h。 A A.正确 B.错误 2406.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应满足电容量初值差不超过±5%。 B A.正确 B.错误 2407.电压互感器交接试验,油纸绝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介损因数不大于0.005。 A A.正确 B.错误 2408.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灭弧气室的检测时间应在设备正常开断额定电流及以下电流24h后。 B A.正确 B.错误 2409.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时,设备安装在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通风10min后,含氧量达到18%以上,SF6气体浓度小于1000µL/L,方可进入室内进行检测工作。 B A.正确 B.错误 2410.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若检测到SO2或H2S气体含量大于15μL/L时,应在本次检测结束后立即用SF6新气对检测仪进行吹扫,至仪器示值为零。 B A.正确 B.错误 2411.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检测仪应在检测合格报告有效期内使用,需每年进行校验。 A A.正确 B.错误 2412.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过程中,取两次重复检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检测结果,所得结果应保留小数点后2位有效数字。 B A.正确 B.错误 2413.SF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结果中,SF6电气设备的分解物控制指标(20℃):二氧化硫≤1(μL/L);硫化氢≤0.5(μL/L)。 B A.正确 B.错误 2414.避雷器出厂试验,在1.05倍持续运行电压下的局部放电量应不大于10pC。 A A.正确 B.错误 2415.避雷器交接试验中,泄漏电流不应大于100μA(750kV及以下系统避雷器)。 B A.正确 B.错误 2416.高压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工作一般采用钳型电流表。 A A.正确 B.错误 2417.单芯高压电缆线路接地方式采用单端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正常情况下金属护套上接地电流为零。 B A.正确 B.错误 2418.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对于接地电流异常的电缆线路进行跟踪分析,对于问题严重设备应在一周内进行复测。 A A.正确 B.错误 2419.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带电检测时,橡塑绝缘电力电缆外护层接地电流应小于200A且接地电流与负荷比值小于20%。 B A.正确 B.错误 2420.并联电容器出厂试验,10kV电压等级电容单元极对壳耐压试验电压值为42kV。 A A.正确 B.错误 2421.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极对壳工频耐压试验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80%进行耐压。 B A.正确 B.错误 2422.并联电容器组交接试验,三相电容器组中任意两线端的最大电容值与最小电容值之比值应不超过1.02。 A A.正确 B.错误 2423.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采取绝对测量法时,电压信号应通过电压互感器保护绕组获取。 B A.正确 B.错误 2424.电容型设备电容量比值是指被试设备与参考设备电容量的比值。 A A.正确 B.错误 2425.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电容量比值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变化范围不超过±2%。 B A.正确 B.错误 2426.相对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比值检测,对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受其电磁单元结构及参数等因素影响,测得的介质损耗差值可能较小。 B A.正确 B.错误 2427.干式电抗器交接试验,电抗器绕组直流电阻值相间差值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 A A.正确 B.错误 2428.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工作不得少于2人。 B A.正确 B.错误 2429.设备机械振动检测现场具备安全可靠的独立电源,禁止从运行设备上接取检测用电源。 A A.正确 B.错误 2430.设备机械振动检测工作开始前,应将传感器放置在初始振动测点,观察检测信号和仪器读数,确认仪器工作正常。 B A.正确 B.错误 2431.变电设备机械振动的频率分量大于或等于100Hz说明设备存在故障征兆。 B A.正确 B.错误 2432.变电设备机械振动的频率以50Hz频率分量为主。 B A.正确 B.错误 2433.对于油浸式电抗器(变压器),油箱壁振动变化量不大于20μm(p-p)。 A A.正确 B.错误 2434.设备机械振动检测时,测点选择应尽量避开底部部位。 B A.正确 B.错误 2435.声级检测时,应先将待试设备冲击合闸10min。 B A.正确 B.错误 2436.设备声级测量点选择设备周边1m处进行,相邻测点声压级差值不大于3dB(A)。 A A.正确 B.错误 2437.红外成像检漏检测人员进入室内开展现场检测前,应先通风15min,检查氧气和SF6气体含量合格后方可进入,检测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通风。 A A.正确 B.错误 2438.红外成像检漏测试至少应选择两个不同方位对设备进行检测,以保证对设备的全面检测。 B A.正确 B.错误 2439.红外成像检漏仪若显示烟雾状气体冒出,则该部位存在泄漏点 A A.正确 B.错误 2440.红外成像检漏仪应具备抗电流干扰的功能。 B A.正确 B.错误 2441.红外成像检漏分析仪检测泄漏部位,在查找法兰密封面类泄漏时应该围绕法兰一圈,检测到多个方位。 B A.正确 B.错误 2442.成像仪开机后,增益设置为最小,根据光子数的饱和情况,逐渐调整增益。 B A.正确 B.错误 2443.根据设备外绝缘的结构、当时的气候条件及未来天气变化情况、周边微气候环境,综合判断电晕放电对电气设备的影响。 A A.正确 B.错误 2444.紫外成像仪电晕探测灵敏度:小于6pC。 B A.正确 B.错误 2445.电力电缆交接试验,新建电力电缆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35kV~110kV及以下电缆施加20Hz~300Hz交流电压2U0,持续60min,绝缘不发生击穿,试验前后绝缘电阻应无明显变化才合格。 A A.正确 B.错误 2446.待试油样的保存不得超过3天。 B A.正确 B.错误 2447.运行中电流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正常值标准:乙炔≤2μL/L(220kV及以上)。 B A.正确 B.错误 2448.运行中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正常值标准:乙炔≤1μL/L(330kV及以上)、乙炔≤5μL/L(其它) A A.正确 B.错误 2449.避雷器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从电压互感器获取电压信号时,应有专人监护并做好防止二次回路短路的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2450.泄漏电流检测仪应该能够检测避雷器全电流、阻性电流基波及其谐波分量、有功功率、相角等值。 A A.正确 B.错误 2451.泄漏电流带电检测主要是测量避雷器的全电流基波峰值。 B A.正确 B.错误 2452.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试验完成后拆除试验线时,先拆接地端、再拆信号端,最后拆除仪器接地线。 B A.正确 B.错误 2453.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全电流与上次或初始值比较应小于或等于20%。 A A.正确 B.错误 2454.避雷器泄露电流测试中,当阻性电流增加0.3倍时应缩短试验周期并加强监测,增加0.5倍时应停电检查。 B A.正确 B.错误 2455.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避雷器各参数应大致相同,彼此应无显著差异。如果全电流或阻性电流差别超过90%,即使参数不超标,避雷器也有可能异常。 B A.正确 B.错误 2456.避雷器泄漏电流检测,阻性电流测试是通过采集避雷器电压和电流信号,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得到基波或各次谐波电流和电压的幅值及相角,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电流基波。 B A.正确 B.错误 2457.电容电流补偿法原理是将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压信号进行90°移相,得到一个与容性电流相位相同的补偿信号,然后与容性电流相减将容性分量抵消,得到阻性电流。 A A.正确 B.错误 2458.基波法是同步地采集氧化锌避雷器上的电压和总泄漏电流信号,得到基波电流和基波电压的幅值和相角。再将基波电流投影到基波电压上就可以得出阻性基波电流。 A A.正确 B.错误 2459.三次谐波法是基于氧化锌避雷器的总阻性电流与阻性电流三次谐波在大小上存在一定函数关系,通过检测氧化锌避雷器三相总泄漏电流中阻性电流三次谐波分量来判断其总阻性电流的变化。 A A.正确 B.错误 2460.高频阻波器出厂验收,当高频阻波器的保护元件为有间隙避雷器时,Ut的数值放电电压为其工频放电电压的上限Ug的1.2倍。 B A.正确 B.错误 2461.测量直流偏磁水平时,邻近直流换流站处于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或双极不对称运行方式。 A A.正确 B.错误 2462.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如果无法在地面完成测试,需登高时,身体不能超过变压器中性点套管底座。 B A.正确 B.错误 2463.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系统一般使用霍尔效应钳型表,并经检验合格。 A A.正确 B.错误 2464.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测试直流电流时必须分清正负方向,正方向统一为由大地流向变压器为正。 B A.正确 B.错误 2465.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数据处理需要将直流单极大地运行时的输送功率与测试时间及测试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 A A.正确 B.错误 2466.进行变压器直流偏磁水平测量时,测量仪器卡口口径应能钳住变压器铁心接地引下线,形成闭合回路。 B A.正确 B.错误 2467.耦合电容器的电容单元进行耐电压及局放试验之后,在0.9~1.1倍额定电压下进行电容复测及介质损耗正切值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2468.接至耦合电容器的引线不应使其端子受过大的纵向拉力。 B A.正确 B.错误 2469.高压试验加压过程中应有人监护并呼唱。 A A.正确 B.错误 2470.外施交流耐压试验,变更接线或试验结束时,应首先断开试验电源,并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放电、短路接地。 A A.正确 B.错误 2471.外施交流耐压试验,试验装置的电源开关,应使用明显断开的单极刀闸。 B A.正确 B.错误 2472.耐压试验在其他常规试验之后进行。 B A.正确 B.错误 2473.当同一电压等级不同试验标准的电气设备连在一起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试验标准应采用连接设备中的最低标准。 A A.正确 B.错误 2474.对重要的被试品(如变压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宜在高压侧设置保护球间隙,该球间隙的放电距离对变压器整定1.15-1.3倍试验电压所对应的放电距离。 B A.正确 B.错误 2475.交流耐压试验回路中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不得短路,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不得开路。 B A.正确 B.错误 2476.外施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一般应是频率为45Hz-65Hz的交流电压。 A A.正确 B.错误 2477.直流高电压试验,在输出工作电流下,直流电压的纹波因数S不大于3%,极性采用正极性。 B A.正确 B.错误 2478.直流高电压试验,对试品施加电压时,应从足够低的数值开始,缓慢地升高电压。从试验电压值的75%开始,以每秒2%的速度上升,通常能满足要求。 A A.正确 B.错误 2479.直流高压试验试品表面泄漏电流较大时,应加屏蔽环,予以消除。 A A.正确 B.错误 2480.直流高压试验中,若微安表数值突然性波动,如果是向减小方向,可能是电源回路引起。 A A.正确 B.错误 2481.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25度时的限流电阻值允许偏差为正负5%。 A A.正确 B.错误 2482.感应耐压试验要求待试设备上所有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应短路。 B A.正确 B.错误 2483.感应耐压试验,采用补偿电感时,补偿后回路应呈感性,以免发生谐振。 B A.正确 B.错误 2484.在进行较大电容量被试品的变频耐压试验时,应直接在被试品端部进行电压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2485.感应耐压试验电压频率为防止试验时励磁电流过大铁芯饱和,一般大于100Hz,但不宜高于200Hz。 B A.正确 B.错误 2486.感应耐压时间中,变频电源输出同样功率时应工作在输出电压高、输出电流小的工作状态,避免损坏功率元件。 A A.正确 B.错误 2487.局部放电试验电压的测量一般在低压侧进行。 B A.正确 B.错误 2488. 局部放电试验,试验回路相关设备局部放电水平应低于规定的视在放电量的50%。 A A.正确 B.错误 2489.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的读取,以相对稳定的有效脉冲为准。 B A.正确 B.错误 2490.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施加电压1.2Um/√3下,放电量的标准是小于或等于20pC。 B A.正确 B.错误 2491.如果有关设备标准无其他规定,在整个局部放电试验过程中试验电压的测量值应保持在规定电压值的正负1%以内。 A A.正确 B.错误 2492.对110kV及以上油浸式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首先将施加电压升到1.1Um/√3进行测量,保持5min。 A A.正确 B.错误 2493.局部放电试验,在整个试验时间内应连续观察放电波形,并按10分钟时间间隔记录放电量Q。 B A.正确 B.错误 2494.直流电阻测试中,被测试设备各绕组引出端子必须全部处于开路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2495.单臂电桥常用来测量0.5Ω以上的电阻。 B A.正确 B.错误 2496.双臂电桥能消除引线和接触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适宜测量准确度要求高的大电阻。 B A.正确 B.错误 2497.测量变压器等绕组直流电阻测定时,应记录上层油温温度。 B A.正确 B.错误 2498.1.6MVA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电阻相间的差别,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2%(警示值);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注意值)。 A A.正确 B.错误 2499.直流电阻测试试验数据分析中,同相初值差不超过±1%(警示值)。 B A.正确 B.错误 2500.同型号、同规格、同批次电流互感器一、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和平均值的差异不宜大于10%。当有怀疑时,应提高施加的测量电流,但不大于额定电流(方均根值)的50%。 A A.正确 B.错误 2501.极化指数=R15min/R60s。 B A.正确 B.错误 2502.铁心绝缘电阻≥100MΩ(新投运1000MΩ)。 A A.正确 B.错误 2503.变压器介质损耗测量温度以变压器上层油温为准。 A A.正确 B.错误 2504.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测量一般是在高压侧施加正弦波形的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其它线圈开路的情况进行。 B A.正确 B.错误 2505.短路阻抗测试试验电流不宜小于10A。 B A.正确 B.错误 2506.短路阻抗测试,容量 100MVA以上或电压等级 220kV 以上的变压器,初值差不超过±1.6%。 A A.正确 B.错误 2507.容量100MVA及以下且电压等级220kV以下的变压器短路阻抗试验标准是,三相之间的最大相对互差不应大于2%。 B A.正确 B.错误 2508.测量三绕组变压器短路阻抗时,非被测绕组短路接地。 B A.正确 B.错误 2509.绕组频率响应试验时,待试设备绕组的频率响应特性与分接开关的位置有关,建议在最低分接位置下测量,或者应保证每次测量时分接开关均处于相同的位置。 B A.正确 B.错误 2510.绕组频响曲线的各个波峰、波谷点所对应的幅值基本一致时,可以判定被测绕组没有变形。 B A.正确 B.错误 2511.绕组频率响应分析中,当频响特性曲线低频段( 1kHz~100kHz )的波峰或波谷发生明显变化,绕组电感可能改变,可能存在匝间或饼间短路的情况。 A A.正确 B.错误 2512.绕组频率响应试验仪器扫频范围为1kHz~10MHz。 B A.正确 B.错误 2513.交接试验时,变压器绕组电压比测量应在额定分接上进行。 B A.正确 B.错误 2514. 电压比测量中,变压器电压比允许偏差:初值差不超过±0.5%(额定分接);±1%(其他分接)。 A A.正确 B.错误 2515.变压器变比试验应在直流电阻试验前进行,当具备试验条件时,还应对变压器进行消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 A A.正确 B.错误 2516.独立避雷针无倾斜、摆动、基础沉降现象,其构架上不应安装其他设备,钢管避雷针应有排水孔,须有双接地。 A A.正确 B.错误 2517.超声波探伤选择瓷件厚度为所测支柱瓷绝缘子的半径。 B A.正确 B.错误 2518.超声波探伤缺陷指示长度采用5dB法进行测量,应注意缺陷实际深度、水平距离与检测面弧长的差异,必要时进行修正。 B A.正确 B.错误 2519.电抗值测量时,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正弦波,且正半波峰值与负半波峰值的幅值差应小于2%。 A A.正确 B.错误 2520.所有并联电抗器的电抗值测量可在电压不高于额定电压的任何电压下进行。 B A.正确 B.错误 2521.串联电抗器电抗值允许偏差0~10%。 A A.正确 B.错误 2522.并联电抗器额定电抗允许偏差正负5%。 A A.正确 B.错误 2523.新变压器纸绝缘的聚合度大多在1000左右。试验表明,纸的抗张强度等随聚合度下降而逐渐下降。聚合度降到250时,抗张强度出现突降.说明纸深度老化;聚合度约为100时,绝缘纸完全丧失机械强度。 B A.正确 B.错误 2524.纸绝缘聚合度测量由测量绝缘纸在铜乙二胺溶液的粘度和铜乙二胺稀溶剂的粘度,计算比粘度,并由此推导出溶液的特性粘度,从而计算出聚合度。 A A.正确 B.错误 2525.当变压器中采集的纸或纸板样品的聚合度降低到250时,应当考虑该变压器退出运行。 A A.正确 B.错误 2526.电流比校核试验中, 使用电流表时,应使仪表的指示刻度不小于量程的1/2。 B A.正确 B.错误 2527.电流比校核试验中,对于5P准确级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下的误差应≤±3%。 B A.正确 B.错误 2528.变压比测量成套仪使用的标准互感器应高于电压比校核用的电压表一个等级,且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 A A.正确 B.错误 2529.电压比校核,对于3P准确级电压互感器,一次电压下的误差应不大于±3%。 A A.正确 B.错误 2530.电压比校核试验电压的波形为两个半波相同的近似方波。 B A.正确 B.错误 2531.励磁特性测量,未装接地线的大电容被试设备,应先行放电再做试验。 A A.正确 B.错误 2532.电流互感器励磁曲线试验电压不能超过3kV,电流大小以制造厂技术条件为准。 B A.正确 B.错误 2533.励磁特性测量,电压互感器施加电流不超过其二次额定容量,在任何试验电压下电流均不能超过其最大允许电流。 A A.正确 B.错误 2534.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曲线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查互感器铁心质量,通过磁化曲线的饱和程度判断互感器有无匝间短路。 A A.正确 B.错误 2535.电压互感器励磁特性测量,交接试验时,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励磁特性的拐点电压应大于1.5Um。 B A.正确 B.错误 2536.测量真空开关主回路电阻时,可以将电流线夹在开关触头弹簧上。 B A.正确 B.错误 2537.对于SF6断路器、油断路器、GIS、隔离开关设备其主回路电阻,交接验收与出厂值进行对比,不得超过1.2倍出厂值。 A A.正确 B.错误 2538.电力设备主回路电阻增大时,应该使用更小的电流重复进行检测。 B A.正确 B.错误 2539.电容器电容量测量,单台电容器电容量与额定值的相对偏差应在正负5%之间,且初值差不超过正负5%。 B A.正确 B.错误 2540.电容器电容量测量,任意两线端的最大电容量与最小电容量之比值,应不超过1.05。 A A.正确 B.错误 2541.电容器电容量测量试验仪器采用移圈式调压器。 B A.正确 B.错误 2542.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试验结束后,被试设备应使用专用放电工具按先电阻放电,后直接放电的程序进行充分放电。 A A.正确 B.错误 2543.工频参考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测量, 将测试数据与初始值或出厂试验值进行比较,当有明显降低时就应对避雷器加强监视。66kV及以上的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比初值降低超过10%时,应查明原因,若确系老化或受潮造成的,宜退出运行。 A A.正确 B.错误 2544.一般情况下,避雷器工频参考电压小于避雷器额定电压。 B A.正确 B.错误 2545.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仪器测试电流不小于10A。 B A.正确 B.错误 2546.独立避雷针的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值应在500mΩ以上。 A A.正确 B.错误 2547.接地阻抗测试中,电流极的电阻值应尽量小。 A A.正确 B.错误 2548.当使用电流-电压三极法中的直线法测试接地装置接地阻抗时,电位极P 应在被测接地装置G 与电流极C 连线方向移动三次,每次移动的距离为dcG 的5%左右,当三次测试的结果误差在2%以内即可。 B A.正确 B.错误 2549.不接地、谐振接地、谐振-低电阻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A A.正确 B.错误 2550.土壤电阻率测试方法一般为三极法。 B A.正确 B.错误 2551.跨步电压测量时,人体等效电阻取1000欧姆。 B A.正确 B.错误 2552.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测量时,当有效接地系统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大于35kA时,跨步电位差Uk一般不宜大于80V。 A A.正确 B.错误 2553.串联补偿装置不平衡电流测试中,测试出的电流数值一般为毫安级。 B A.正确 B.错误 2554.附近10km范围内增加了新的污染源时,应进行一次现场污秽度评估。 A A.正确 B.错误 2555.现场污秽评估应在标准实验室进行。 A A.正确 B.错误 2556.现场污秽度从非常轻到非常重分为4个等级。 B A.正确 B.错误 2557.电压等级220kV,绝缘子绝缘电阻低于300MΩ,判为劣化(零值)绝缘子。 A A.正确 B.错误 2558.检测出的低(零)值绝缘子必须经过两人分别试验确认后,方可按缺陷处理流程上报处理。 A A.正确 B.错误 2559.喷水分级法将防污闪涂料表面的憎水性状态分为6级。 B A.正确 B.错误 2560.硅橡胶的憎水性检测时,喷水装置约每秒喷水一次,共喷射25次,喷射方向尽量垂直于试品表面。 A A.正确 B.错误 2561.若现场硅橡胶憎水性检测判定为HC6级,则该绝缘子还可以继续运行。 B A.正确 B.错误 2562.机械弯曲破坏负荷试验,应注意严格控制施加弯曲负荷速率。 A A.正确 B.错误 2563.孔隙性试验中,试块有釉部分表面积应不大于试块表面积的50% A A.正确 B.错误 2564.绝缘油酸值检测时,重复测定3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B A.正确 B.错误 2565.绝缘油酸值检测,运行油不超过0.1mg(KOH)/g,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正确 B.错误 2566.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结果:以5次击穿电压的平均值作为绝缘油的试验结果,以千伏(kV)表示。 B A.正确 B.错误 2567.绝缘油击穿电压检测试验中,试样被击穿后,至少暂停2min。 A A.正确 B.错误 2568.500kV电压等级设备运行油击穿电压试验值应该大于等于50kV。 A A.正确 B.错误 2569.绝缘油介质损耗测试时,设置测试温度为80℃。 B A.正确 B.错误 2570.绝缘油含气量检测,330~500kV变压器运行油中含气量≤3%时,则检测合格。 A A.正确 B.错误 2571.当油中含气量超过标准时,应进行滤油处理。 B A.正确 B.错误 2572.330kV及以上设备绝缘油水分不超过15mg/L,220kV设备水分不超过25mg/L,110(66)kV及以下设备水分不超过35mg/L,则认为合格。 A A.正确 B.错误 2573.绝缘油界面张力检测,测试结果不低于19mN/m,则认为试验合格。 B A.正确 B.错误 2574.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所使用的萃取剂为甲醇。 A A.正确 B.错误 2575.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液相色谱法)时,绝缘油抗氧化剂含量不低于0.05%,则认为试验合格。 B A.正确 B.错误 2576.绝缘油中T501抗氧化剂含量检测(红外光谱法),标准油应避光保存于棕色瓶中。标准油可以使用3个月。 A A.正确 B.错误 2577.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检测,设置测试温度为90度。 A A.正确 B.错误 2578.绝缘油体积电阻率(90℃)试验值,对于500kV及以上:≥1错1010Ω•m;对于330kV及以下:≥5错109Ω•m,则认为试验合格。 A A.正确 B.错误 2579.绝缘油中油泥与沉淀物含量应不超过0.01%。 B A.正确 B.错误 2580.绝缘油铜金属含量检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要求大于0.999。 A A.正确 B.错误 2581.母线电容电流检测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3~10kV系统电容电流不大于30A,20kV及以上不大于10A。 A A.正确 B.错误 2582.母线电容电流检测时,当电容电流超过规定值,建议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 A A.正确 B.错误 2583.母线电容电流检测,脱谐度一般不超过5%。 B A.正确 B.错误 2584.开关柜内部故障级别应选用IAC级,IAC级内燃弧时间不小于0.5s。 B A.正确 B.错误 2585.投切35kV电容器组(电抗器组)的开关应采用真空断路器。 B A.正确 B.错误 2586.串联补偿装置110kV及以上的瓷支柱绝缘子应进行探伤检查无异常。 A A.正确 B.错误 2587.矩形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位置不应小于40mm。 B A.正确 B.错误 2588.软母线验收时,应对金具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小10%。 A A.正确 B.错误 2589.中性点电阻限流装置出厂验收要求过电压保护组件的操作波冲击动作电压小于等于10kV。 A A.正确 B.错误 2590.中性点电容隔直装置测量装置主回路对地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应大于2500MΩ。 A A.正确 B.错误 2591.当变电站的有效接地系统的最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不超35kA时,接地装置的跨步电位差一般不宜大于60V。 B A.正确 B.错误 2592.站用交流电源设备应能耐受不超过额定值的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电动力,应通过保护电路试验验证。 A A.正确 B.错误 2593.避雷针接地引下线断接卡应设置在距地面1.2m~1.5m处。 B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