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适用于既有线工频、单相、( )交流及提速200—250km/h接触网的运行和检修。 A A.25KV B.22KV C.20KV D.26KV 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所有的接触网设备,自第一次受电开始即认定为( )设备。 A A.带电 B.无电 C.运行 D.行车 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侵入建筑限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 )的线路上进行。 D A.带电 B.无电 C.运行 D.封锁 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从事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必须实行( )制度。 C A.自检 B.互检 C.安全等级 D.技能等级 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从事接触网作业的有关人员,( )定期进行安全考试和签发安全合格证。 B A.每两年 B.每年 C.每半年 D.每三年 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开始参加接触网工作的人员,应在( )进行安全等级考试。 A A.上岗前 B.上岗后 C.上岗半年后 D.没有规定 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开始参加接触网间接带电工作的人员,应在( )进行安全等级考试。 A A.上岗前 B.上岗后 C.上岗半年后 D.没有规定 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供电方式改变时的检修工作人员,应在( )进行安全等级考试。 A A.上岗前 B.上岗后 C.上岗半年后 D.没有规定 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安全等级变更,仍从事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应在( )进行安全等级考试。 A A.上岗前 B.上岗后 C.上岗半年后 D.没有规定 1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中断工作连续6个月以上仍继续担任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应在( )进行安全等级考试。 A A.上岗前 B.上岗后 C.上岗半年后 D.没有规定 1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作业人员每( )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 B A.1 B.2 C.3 D.4 1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雷电时(在作业地点可见闪电或可闻雷声)( )在接触网上进行作业。 C A.可以 B.不一定 C.禁止 D.没有规定 1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遇有雨、雪、雾或风力在( )级及以上恶劣天气时,一般不进行V形天窗作业。 D A.2 B.3 C.4 D.5 1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接触网上进行作业时,除按规定开据工作票外,还必须有值班( )批准的作业命令。 B A.工长 B.供电调度员 C.行车调度 D.车站值班员 1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所有的工具和( ),在使用前均须进行检查并记录,符合要求方准使用。 D A.安全帽 B.安全带 C.绝缘鞋 D.安全用具 1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的步行巡视不少于两人,其中一人的安全等级不低于( )级。 C A.1 B.2 C.3 D.4 1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任何情况下巡视,对接触网都必须以( )对待。 A A.有电 B.无电 C.行车设备 D.特殊设备 1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任何情况下巡视,巡视人员( )攀登支柱并时刻注意避让列车。 B A.可以 B.不得 C.任意 D.随意 1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160km/h—200km/h区段巡视时,应事先告知( ),并在车站设置驻站联络员进行行车防护。 B A.工长 B.供电调度 C.行车调度 D.车站值班员 2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 )km/h以上区段,一般不进行步行巡视,必须进行巡视时,各铁路局制定具体办法。 A A.200 B.160 C.140 D.120 2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新研制及经过重大改进的作业工具应由( )及以上部门鉴定通过,批准后方准使用。 D A.班组 B.车间 C.供电段 D.铁路局 2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作业时,( )使长大金属物体(长度大于或等于轨距)将线路两根钢轨短接。 C A.可以 B.无所谓 C.不得 D.没有规定 2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 )进行接触网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的照明灯具。 A A.夜间 B.白天 C.任何时候 D.白天和夜间 2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接触网停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称为( )。 A A.停电作业 B.间接带电作业 C.远离作业 D.带电作业 2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借助绝缘工具间接在接触网带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称为( )。 B A.停电作业 B.间接带电作业 C.远离作业 D.带电作业 2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距接触网带电部分1m以外的附近设备上进行的作业称为( )。 C A.停电作业 B.间接带电作业 C.远离作业 D.带电作业 2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是进行接触网作业的书面依据,填写时要字迹清楚、正确,需填写的内容不得涂改和用铅笔书写。 B A.命令票 B.工作票 C.安全措施 D.分工单 2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票填写1式2份,1份由( )保管,1份交给工作领导人。 C A.调度 B.值班员 C.发票人 D.工长 2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第一种工作票用于( )。 A A.停电作业 B.间接带电作业 C.远离作业 D.带电作业 3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第二种工作票用于( )。 B A.停电作业 B.间接带电作业 C.远离作业 D.带电作业 3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第三种工作票用于( )。 C A.停电作业 B.间接带电作业 C.远离作业 D.带电作业 3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地面安装或更换火花间隙和地线的作业需要开据接触网( )工作票。 C A.第一种 B.第二种 C.第三种 D.第四种 3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第一、三种工作票有效期不得超过( )个工作日。 B A.2 B.3 C.4 D.5 3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第二种工作票有效期不得超过( )个工作日。 A A.2 B.3 C.4 D.5 3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工作票有效期内没有执行的工作票,须在( )盖“作废”印记交回工区保管。 B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右下角 D.任何地方 3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所有工作票保存时间不少于( )个月。 D A.3 B.6 C.9 D.12 3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票签发人和工作领导人安全等级不低于( )级。 D A.1 B.2 C.3 D.4 3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同一张工作票的签发人和工作领导人必须由( )人分别担当。 B A.1 B.2 C.3 D.4 3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发票人一般应在工作的( )将工作票交给工作领导人,使之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工作票中的内容并做好准备工作。 A A.前一天 B.前二天 C.前三天 D.当天 4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领导人对工作票内容有不同意见时,要向( )提出,经认真分析,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 C A.工作领导人 B.工长 C.发票人 D.值班员 4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每次作业一名工作领导人同时只能接受( )张工作票。 A A.1 B.2 C.3 D.4 4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一张工作票只能发给( )名工作领导人。 A A.1 B.2 C.3 D.4 4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票中规定的作业组成员一般不应更换。若必须更换时,应由( )签认;若发票人不在可由工作领导人签认。 C A.工作领导人 B.工长 C.发票人 D.值班员 4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票中规定的作业组成员一般不应更换。更换( )时,必须由发票人签认。 A A.工作领导人 B.工长 C.发票人 D.值班员 4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组成员要服从( )的指挥、调动,遵章守纪。 B A.工长 B.工作领导人 C.发票人 D.要令人 4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新购、制作(或大修)后,在( )投入使用前绝缘工具要进行机械和电气强度试验。 A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最后一次 4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绝缘工具材质的电气强度不得小于( )kV/cm。 D A.1 B.2 C.2.5 D.3 4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间接带电作业的绝缘杆其有效长度大于( )mm。 A A.1000 B.500 C.600 D.800 4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间接带电作业的绝缘杆其有效长度( )1000mm。 B A.不大于 B.大于 C.小于 D.为 5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绝缘工具每次使用前,须认真检查有无损坏,并用清洁干燥的抹布擦拭有效绝缘部分后,再用2500V兆欧表分段测量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 )MΩ。 B A.2500 B.100 C.80 D.60 5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绝缘工具每次使用前,须认真检查有无损坏,并用清洁干燥的抹布擦拭有效绝缘部分后,再用2500V兆欧表分段测量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00MΩ,或测量整个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不低于( )MΩ。 D A.100 B.1000 C.3000 D.10000 5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停电作业时,每个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2个跨距,在同一组软(硬)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 )条股道。 B A.2 B.4 C.8 D.10 5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停电作业时,每个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 )个跨距,在同一组软(硬)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4条股道。 D A.10 B.4 C.8 D.2 5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停电作业时,监护人员的安全等级不低于( )。 B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5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进行高空作业时,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 ),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D A.左侧 B.右侧 C.同侧 D.反侧 5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车梯工作台面上有人时,推动车梯的速度不得超过( ),并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 D A.10km/h B.3km/h C.4km/h D.5km/h 5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车梯在( )上推动时,工作台上不得有人停留。 A A.地面 B.大坡道 C.曲线 D.隧道 5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平台上有人作业时, 检修作业车移动的速度不得超过( )km/h,且不得急剧起、停车。 B A.5 B.10 C.15 D.20 5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220kV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 )。 A A.3000mm B.1500mm C.1000mm D.700mm 6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110kV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 )。 B A.3000mm B.1500mm C.1000mm D.700mm 6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25kV至35kV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 )。 C A.3000mm B.1500mm C.1000mm D.700mm 6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10kV及以下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 )。 D A.3000mm B.1500mm C.1000mm D.700mm 6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进行V形天窗作业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上、下行接触网带电设备间的距离大于2m,困难时不小于( )m。 A A.1.6 B.1.8 C.2 D.2.5 6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进行V形天窗作业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上、下行接触网带电设备距下、上行电力机车受电弓瞬时距离大于2m,困难时不小于( )m。 A A.1.6 B.1.8 C.2 D.2.5 6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进行V形天窗作业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距上、下行或由不同馈线供电的设备间的分段绝缘器其主绝缘爬电距离不小于( )m。 D A.1.8 B.1.7 C.1.6 D.1.2 6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进行V形天窗作业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所有上、下行线间横向分段绝缘子串,爬电距离必须保证在1.2m及以上,污染严重的区段要达到( )m; C A.1.8 B.1.7 C.1.6 D.1.2 6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进行V形天窗作业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同一支柱上的设备由( )馈线供电。 B A.不同 B.同一 C.同侧 D.异侧 6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利用V形天窗更换长度超过( )m的长大导体时,应先等电位后接触,拆除时应先脱离接触再撤除等电位。 D A.2 B.3 C.4 D.5 6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V形天窗检修吸上线、回流线时,在断开前必须使用不小于( )mm2铜质短接线先行短接后,方可进行作业。 C A.15 B.20 C.25 D.30 7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检修隔离开关作业时,应用不小于( )mm2的等位线先连接等位后再进行作业。 B A.20 B.25 C.30 D.35 7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以上区段且线间距小于( )时,一般不进行车梯作业。 D A.5m B.5.5m C.6m D.6.5m 7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V形天窗停电作业两接地线间距大于( )m时,需增设接地线。 B A.800 B.1000 C.1200 D.1500 7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电分段、软横跨等处作业,中性区及一旦断开开关有可能成为中性区的停电设备上均应接地线,但当中性区长度小于( )m时,在与接地设备等电位后可不接地线。 B A.8 B.10 C.12 D.15 74.根据《接触网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验电器的电压等级为( )kV。 C A.19 B.20 C.25 D.29 7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 )mm2的裸铜绞线制成并有透明护套保护。 A A.25 B.20 C.12 D.15 7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供电调度送电时的顺序为( )。 C A.通知列车调度员接触网已送电,可以开行列车。确认整个供电臂所有作业组均已消除停电作业命令。按照规定进行倒闸作业。 B.按照规定进行倒闸作业。确认整个供电臂所有作业组均已消除停电作业命令。通知列车调度员接触网已送电,可以开行列车。 C.确认整个供电臂所有作业组均已消除停电作业命令。按照规定进行倒闸作业。通知列车调度员接触网已送电,可以开行列车。 D.确认整个供电臂所有作业组均已消除停电作业命令。通知列车调度员接触网已送电,可以开行列车。按照规定进行倒闸作业。 7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间接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其所携带的非绝缘工具、材料)与带电体之间须保持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000mm,当受限制时不得小于( )mm。 C A.1500 B.1000 C.600 D.200 7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在间接带电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馈电线的断路器跳闸,供电调度员在未弄清作业组情况前( )送电。 A A.不得 B.可以 C.自主 D.随意 7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从事隔离开关倒闸作业人员按要求每年进行考试,其安全等级不得低于( )级。 C A.一 B.二 C.三 D.四 8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倒闸时操作人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操作(),一次开闭到位,中途不得停留和发生冲击。 A A.准确迅速 B.准确缓慢 C.没有要求 D.视隔离开关老化情况决定 8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遇有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 )供电调度批准,先行断开断路器或有条件断开的负荷开关、隔离开关,并立即报告供电调度。 A A.可以不经 B.一定要经过 C.随便经不经过 D.视心情决定是否要 8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主闸刀和接地闸刀分别操作的隔离开关,其闭合顺序为:( )。 A A.先断开接地闸刀,后闭合主闸刀 B.先闭合接地闸刀,后闭合主闸刀 C.先闭合主闸刀,后断开接地闸刀 D.无所谓 8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主闸刀和接地闸刀分别操作的隔离开关,其断开顺序为:( )。 B A.先断开接地闸刀,后闭合主闸刀 B.先断开主闸刀,后闭合接地闸刀 C.先断开主闸刀,后断开接地闸刀 D.无所谓 8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区间作业时,( )设在能控制列车运行相邻车站的运转室(或信号楼)。 B A.现场防护人员 B.驻站联络员 C.驻台联络员 D.作业人员 8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时,每个作业组在作业区段两端,必须按规定距离设置( ),并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A A.行车防护人员 B.驻站联络员 C.驻台联络员 D.其他人员 8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 )行车设备。 D A.次要 B.一般 C.主要 D.重要 8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每个接触网工区应配备充足的夜间照明用具及接触网几何参数激光测量装置,照明用具应满足夜间( )m范围内照明充足,4个小时内连续使用。 D A.100 B.120 C.150 D.200 8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每个接触网工区应配备充足的夜间照明用具及接触网几何参数激光测量装置,照明用具应满足夜间200m范围内照明充足,( )个小时内连续使用。 D A.1 B.2 C.3 D.4 8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上干线的接触网工区应配备( )台接触网快速多功能综合检修作业车。 B A.1 B.2 C.3 D.4 9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km/h及以上区段的接触网工区应配备适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检修的接触网接续、矫正机具。 C A.120 B.160 C.200 D.250 9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实际轨面标准线与标明的轨面标准线高差不得大于( )mm。 D A.40 B.50 C.60 D.30 9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实际侧面限界与标明的侧面限界之差不得大于( )mm,且实际侧面限界不得小于《技规》规定的最小值。 D A.40 B.50 C.60 D.30 9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实际超高和标明的超高之差不得大于( )mm。 A A.7 B.8 C.9 D.10 9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每个接触网工区要有安全等级不低于( )级的接触网工昼夜值班。 C A.1 B.2 C.3 D.4 9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为保证电气化区段的可靠供电,( )由供电线、正馈线和区间接触网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B A.可以 B.禁止 C.必须 D.应该 9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当地车站无电源,只能利用接触网供电者,经( )批准可允许由车站接触网引接少量的非牵引负荷。 D A.工区 B.供电车间 C.供电段 D.铁路局 9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运行中的接触网有变更需由铁路局报部审批的是( )。 B A.正线变更悬挂类型 B.变更接触网局界 C.改变供电方式 D.拆除或长期停用接触网 9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吸上线与扼流变压器连接时,连接钣属( )。 C A.供电段 B.工务段 C.电务段 D.车务段 9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吸上线与扼流变压器连接时,连接钣上的螺丝和吸上线属( )。 A A.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 B.工务段 C.电务段 D.车务段 10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出据的新产品试运行报告需经铁路局审批后,方能交给研制单位,未经铁路局审批的运行报告无效。 A A.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 B.工务段 C.电务段 D.车务段 10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昼间步行巡视周期为:每( )天不少于1次。 A A.10 B.15 C.20 D.30 10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夜间步行巡视周期为:每( )个月不少于1次。 D A.12 B.9 C.6 D.3 10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km/h及以上区段一般不进行步行巡视。 B A.120 B.200 C.140 D.160 10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200km/h及以上区段一般不进行步行巡视。每月应利用检修作业车进行一次巡视,运行速度不高于( )km/h。 D A.10 B.20 C.30 D.40 10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全面检查的周期是 ( )1次。 A A.每年 B.每半年 C.每季 D.每月 10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装置静态检测的周期为( )个月。 A A.6 B.9 C.10 D.12 10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线岔静态检测的周期为( )个月。 A A.6 B.9 C.10 D.12 10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静态检测的周期为( )个月。 A A.6 B.9 C.10 D.12 10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分段、器件式分相绝缘器静态检测的周期为( )个月。 A A.6 B.9 C.10 D.12 11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常动隔离开关静态检测的周期为( )个月。 A A.6 B.9 C.10 D.12 11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线的位置(定位点拉出值和曲线处跨中偏移值,悬挂点及跨中距轨面的高度)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D A.6 B.9 C.10 D.12 11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悬挂、支撑定位装置及附加导线(通过全面检查方式进行)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D A.6 B.9 C.10 D.12 11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避雷装置(雷雨季节前)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D A.6 B.9 C.10 D.12 11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非常动隔离开关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D A.6 B.9 C.10 D.12 11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线重点磨耗测量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D A.6 B.9 C.10 D.12 11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有怀疑的重点部位弹性测量(必要时)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D A.6 B.9 C.10 D.12 11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下列属于1年1次的静态检测项目是( )。 A A.非常动隔离开关 B.补偿装置 C.关节式分相 D.线岔 11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下列属于3年1次的静态检测项目是( )。 B A.非常动隔离开关 B.接地电阻 C.关节式分相 D.线岔 11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承力索相对于线路中心位置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C A.6 B.9 C.36 D.12 12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软(硬)横跨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C A.6 B.9 C.36 D.12 12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线全面磨耗测量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C A.6 B.9 C.36 D.12 12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地电阻的静态检测周期为( )个月。 C A.6 B.9 C.36 D.12 12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200km/h及以上区段铁路局每( )个月对接触网质量进行一次动态检测,并在检测后1周内将检测结果反馈到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 A A.1 B.2 C.3 D.6 12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铁路局每( )个月对普速铁路接触网质量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动态检测。 D A.6 B.5 C.4 D.3 12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线高度、坡度动态检测的周期为( )个月。 D A.6 B.5 C.4 D.3 12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电压动态检测的周期为( )个月。 D A.6 B.5 C.4 D.3 12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可不作质量鉴定的接触网设备是( )。 A A.已封存的设备 B.隔离开关 C.绝缘器 D.避雷器 12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可不作质量鉴定的接触网设备是( )。 A A.已列入本年度大修计划的设备 B.隔离开关 C.绝缘器 D.避雷器 12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可不作质量鉴定的接触网设备是( )。 A A.本年度新建的设备 B.隔离开关 C.绝缘器 D.避雷器 13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限界门的换算系数为( )。 A A.0.15 B.1.2 C.2.5 D.3.4 13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线岔、隔离(负荷)开关、绝缘器的换算系数为( )。 B A.0.5 B.0.12 C.0.05 D.1.3 13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避雷器的换算系数为( )。 C A.0.5 B.1.2 C.0.05 D.0.3 13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软(硬)横跨的换算系数为( )。 D A.0.85 B.0.95 C.0.65 D.0.13 13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为保证定期检查和对设备缺陷的及时处理,在列车运行图中须预留接触网检修“天窗”。单线区段应不少于( )分钟。 A A.60 B.50 C.40 D.30 13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为保证定期检查和对设备缺陷的及时处理,在列车运行图中须预留接触网检修“天窗”。双线区段应不少于( )分钟。 D A.60 B.70 C.80 D.90 13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长要( )检查1次检测(修)和巡视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在相应的记录上签字。 C A.每半年 B.每周 C.每月 D.每年 13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有机绝缘部件实行寿命管理。产品没有明确规定使用年限的,暂按有效使用寿命不超过( )年执行。 A A.10 B.12 C.13 D.15 13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的限界值为( )。 B A.350mm B.450mm C.500mm D.550mm 13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的安全值为设计值( )。 C A.+30mm B.-30mm C.±30mm D.±50mm 14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线高度的安全值为标准值( )。 C A.+100mm B.-100mm C.±100mm D.±150mm 14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2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坡度(工作支)的标准值为( )。 D A.≤5‰ B.≤6‰ C.≥7‰ D.≤3‰ 14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20-160km/h区段,接触线坡度(工作支)的标准值为( )。 A A.≤2‰ B.≤6‰ C.≥7‰ D.≤8‰ 143.200 -250km/h区段,接触线坡度(工作支)的标准值为( )。 A A.≤1‰ B.≤6‰ C.≥7‰ D.≤8‰ 14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偏角的标准值为( )。 A A.≤6° B.≤8° C.≤10° D.≤12° 14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线偏角的标准值为( )。 A A.≤4° B.≤8° C.≤10° D.≤12° 14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线接头、补强处的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mm。 A A.0—10 B.0—15 C.0—20 D.10—15 14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 )m,同一跨距内接触线不允许有2个接头。 B A.1 B.2 C.3 D.4 14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接触线不允许有( )个接头。 B A.1 B.2 C.3 D.4 14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整体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2mm。吊弦截面损耗不得超过( )%。 C A.±3 B.±2 C.20 D.30 15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整体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 )mm。吊弦截面损耗不得超过20%。 B A.±3 B.±2 C.20 D.30 15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 )。 A A.一致 B.相反 C.水平 D.垂直 15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下区段,吊弦间距的标准值为( )。 D A.≤10m B.≤12m C.≤14m D.设计值 15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以上区段,吊弦间距的标准值为( )。 B A.≤10m B.设计值 C.≤14m D.≤15m 15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相邻吊弦高差的标准值为( )mm。 C A.≥10 B.≮10 C.≤10 D.≤15 15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电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标准值为( )。 A A.设计值 B.-50mm C.+100mm D.-100mm 15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电分段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标准值为( )。 B A.10mm B.等高 C.40mm D.50mm 15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处,地面传感器的纵向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 )m。 A A.1 B.2 C.3 D.4 15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机械分段锚段关节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 )mm以上。 D A.10 B.20 C.30 D.50 15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垂直距离标准值( )。 D A.10mm B.20mm C.50mm D.设计值 16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机械分段锚段关节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 )mm以上。 D A.50 B.100 C.200 D.300 16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防断式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比两侧吊弦点高出( )mm。 B A.0-10 B.0-20 C.0-30 D.10~20 16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复式交分道岔的线岔交叉点位置安全值:交叉点的横向和纵向允许偏差为( )mm。 D A.10 B.20 C.30 D.50 16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于并接式电连接线夹,电联结线应伸出线夹外( )mm。 C A.0-10 B.0-20 C.10—30 D.0-30 16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下区段,定位器坡度的标准值为( )。 B A.1/10~1/3 B.1/10~1/5 C.1/10~1/7 D.1/7~1/3 16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160km/h及以下运行区段,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限界值为( )mm。 C A.500 B.400 C.250 D.150 16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160km/h以上运行区段,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限界值为不小于( )mm。 A A.500 B.300 C.250 D.200 16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 )mm,无永久性变形。 A A.100 B.200-300 C.300-400 D.400-500 16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腕臂偏移的限界值为: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 )。 A A.1/3 B.±100 C.±200 D.±300 16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隧道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其倾斜角不得大于( )°。 A A.1 B.10 C.20 D.30 17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隧道立柱地脚螺栓必须是双螺帽,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大于( )mm。 D A.2 B.4 C.5 D.30 17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调整隧道立柱用的垫片不得超过( )片。 A A.3 B.10 C.20 D.40 17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装置a、b值的安全值为安装曲线值±200 mm,限界值为任何情况下a、b值均应( )mm。 C A.100 B.±200 C.>200 D.250 17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同一滑轮组的两补偿滑轮的工作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 )mm。 B A.300 B.500 C.600 D.800 17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滑轮组定滑轮槽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槽偏转角度不得大于( )。 D A.21° B.32° C.41° D.45° 17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 )mm。 C A.20 B.40 C.100 D.1000 17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露筋达( )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者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 A A.2 B.4 C.400 D.600 17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金属支柱主角钢弯曲不得超过5‰,副角钢弯曲不得超过( )根;锈蚀面积不得超过10%。 A A.2 B.5 C.6 D.10 17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 )块,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 ×100mm。 C A.10 B.8 C.3 D.1 17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支柱杯形基础采用( )级混凝土。 D A.C8 B.C7 C.C6 D.C15 18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支柱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情况下为( ),最大不得超过60°。 A A.45° B.50° C.60° D.70° 18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隔离开关引线距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 )mm。 A A.330 B.400 C.300 D.500 18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隔离开关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 )mm2。 C A.330 B.400 C.300 D.500 18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运行中每年用( )V的兆欧表测量一次绝缘电阻,与前一次测量结果相比不应有显著降低。 D A.500 B.800 C.1000 D.2500 18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距接地体的最小距离安全值为( )mm。 A A.≥300 B.<300 C.<200 D.<150 18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距接地体的最小距离限界值为( )mm。 B A.≤240 B.≥240 C.<240 D.>150 18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距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最小距离限界值为( )mm。 D A.≤240 B.≤150 C.<150 D.≥75 18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站内和行人较多的接触网每根支柱上,在距轨面( )m高的处所,安装有涂以白底用黑色书写“高压危险”字样和用红色画出闪电符号的警告标志。 D A.1 B.1.5 C.2 D.2.5 18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接触网终点”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 )mm处接触线的上方。 D A.10 B.20 C.30 D.400 18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限界门应设在沿公路中心线距最近铁路的线路中心不小于( )m的地方。 C A.2 B.5 C.12 D.20 19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限界门至铁路之间的公路两边各装设不少于( )根防护桩,桩距不大于1.4m,防护桩埋深不小于0.8m。 C A.1 B.2 C.6 D.20 19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的回头长度应为( )mm,并用绑线扎紧。 A A.300-500 B.80-120 C.20 D.50 19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一处绑扎时绑扎长度为( )mm,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长度不得小于20mm。 B A.300-500 B.80-120 C.20 D.50 19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用钢线卡子连接钢绞线时,不得少于( )个卡子,其间距为100-150mm,每边最外方钢线卡子距绞线端头100mm,并用绑线扎紧。 A A.4 B.8 C.10 D.15 19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铜质电连接线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为( )℃。 A A.95 B.60 C.50 D.40 19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铝合金电连接线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为( )℃。 A A.90 B.60 C.50 D.40 19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铝质电连接线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为( )℃。 C A.50 B.60 C.80 D.200 19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钢质及可锻铸铁电连接线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为( )℃。 D A.40 B.50 C.60 D.125 19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绝缘部件的泄漏距离:一般地区不少于960mm;污秽地区不少于( )mm。 D A.800 B.960 C.1000 D.1200 19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实行“V形”天窗的双线区段,上、下行间隔断绝缘子串的泄漏距离一般地区不少于1200mm;污秽地区不少于( )mm。在海拔超过1000m的地区,上述泄漏距离应按规定增大。 D A.800 B.1200 C.1000 D.1600 20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器件式分相绝缘器的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 )%。 B A.10 B.20 C.30 D.40 20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双线区段,器件式分相绝缘器在列车运行方向为( )的上升坡度;单线区段,为50mm±10mm的负弛度。 A A.1‰ B.30‰ C.38‰ D.43‰ 20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分段绝缘器滑道应平行于轨面,最大误差不超过( )mm。 C A.20 B.15 C.10 D.5 20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的吊弦点具有( )mm的负弛度。 A A.5~15 B.10~15 C.10~20 D.10~25 20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A A.10 B.20 C.30 D.50 20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20km/h以下区段,正线接触网的综合张力为25kN,接触线的张力为( )kN。 C A.35 B.25 C.10 D.13 20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20-160km/h区段,正线接触网的综合张力为28kN,接触线的张力为( )kN。 D A.35 B.28 C.10 D.13-15 20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250km/h区段,正线接触网的综合张力为30-35kN,接触线的张力为( )kN。 D A.35 B.30 C.10 D.15-20 20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直线区段接触线之字值为( )mm。 C A.100 B.350 C.200-300 D.450 20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最大设计风速条件下,当电力机车受电弓工作宽度不超过1250mm时,接触线距受电弓中心的最大水平偏移不应大于( )mm。 D A.100 B.300 C.200-300 D.450 21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锚段长度不宜超过( )m。 C A.1000 B.1200 C.1600 D.2200 21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最大跨距不得超过( )m,对山口、谷口、高路堤和桥梁等风口范围内的跨距,应按设计标准选用值缩小5-10m,且最大跨距不宜超过50m。 D A.20 B.30 C.40 D.65 21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山口、谷口、高路堤和桥梁等风口范围内的跨距,应按设计标准选用值缩小( )m,且最大跨距不宜超过50m。 C A.5 B.7 C.5—10 D.10 21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山口、谷口、高路堤和桥梁等风口范围内的跨距,应按设计标准选用值缩小5-10m,且最大跨距不宜超过( )m。 A A.50 B.60 C.70 D.75 214.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该刚体( )。 C A.一定平衡 B.一定不平衡 C.不一定平衡 D.暂时平衡 215.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 D A.各力大小相等 B.各力在同一直线上 C.各力在某一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D.力系的合力为零 216.对某一物体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称为( )。 A A.参考体 B.约束体 C.刚体 D.变形体 217.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 )。 D A.矢量 B.标量 C.几何量 D.代数量 218.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称为( )。 B A.轴力 B.正应力 C.剪力 D.剪应力 219.使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力的应力称为( )。 A A.危险应力 B.工作应力 C.安全应力 D.许用应力 220.将危险应力除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所得的应力称为( )。 B A.工作应力 B.许用应力 C.极限应力 D.安全应力 221.圆轴扭转时,截面上的内力是( )。 D A.剪应力 B.力矩 C.弯矩 D.扭矩 222.剪切虎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 C A.△L=NL/(EA) B.δ=Eε C.τ=Gγ D.τ=Eγ 223.构件受到剪切作用时,其剪切面上的内力和应力分别是( )。 D A.内力为剪力,应力为正应力 B.内力为轴力,应力为正应力 C.内力为剪力,应力为剪应力 D.内力为轴力,应力为剪应力 224.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包含( )两种量。 B A.轴力和剪力 B.剪力和弯矩 C.弯矩和轴力 D.剪力和扭矩 225.一段导线其阻值为R,若将其从中间对折并成一条新导线,其阻值将( )。 B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226.某一正弦交流电,在0.01S时间内变化2周,它的频率是( )。 B A.100Hz B.200Hz C.50Hz D.1/50Hz 227.一有源二端网络,测得其开路电压为100V,短路电流为10A,当外加10Ω电阻时,则电阻上的电流为( )。 B A.10A B.5A C.20A D.50A 228.远距离输电,若输送的电功率一定,则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与输电的( )成反比。 B A.电压 B.电压的平方 C.电流 D.电流平方 229.有两个电容器,且C1>C2,如果它们的端电压相等,则( )。 A A.C1带电量多 B.C2带电量多 C.两个电容器带电量相等 D.都不带电 230.有两个电容器,C1=30μF,耐压12V,C2=50μF,耐压12V,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到24V电压上,则()。 B A.两电容都能正常工作 B.两电容都被击穿 C.C1被击穿,C2正常 D.C2被击穿, C1正常 231.磁体中磁性最强的部位是( )。 B A.中间 B.两极 C.N极 D.S极 232.基础螺栓孔偏差不得大于( )。 B A.±1mm B.±2mm C.±3mm D.±4mm 233.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强弱与( )有关。 C A.导体长度 B.导体位置 C.电流的大小 D.导体的截面 234.线圈中磁通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 )成正比。 C A.磁通的变化量 B.磁场强度 C.磁通变化率 D.变化所用时间 235.在纯电阻正弦交流电路中,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式。 B A.i=U/R B.I=U/R C.I=u/R D.i=Um/R 236.在RL串联的单相交流电路中,有功功率的计算公式为( )。 A A.P=UIcosψ B.P=UIsinψ C.P=UI D.P=I²Z 237.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又叫节点电流定律,说的是( )。 C A.流入某节点电流的和为零 B.流出某节点电流的和为零 C.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D.一个回路中各处电流相等 238.一个2μF与一个4μF的电容器并联,其等效电容为( )。 D A.2μF B.3μF C.5μF D.6μF 239.瓷悬式绝缘子(抗拉)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A A.2 B.2.5 C.3 D.4 240.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抗拉)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A A.2 B.2.5 C.3 D.4 241.铜合金接触线在最大允许磨耗面积20%的情况下,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A A.2 B.2.5 C.3 D.4 242.铜绞线承力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A A.2 B.2.5 C.3 D.4 243.铜合金绞线承力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A A.2 B.2.5 C.3 D.4 244.瓷棒式绝缘子(抗弯)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45.针式绝缘子(抗弯)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46.钢芯铝绞线承力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47.铝包钢承力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48.铜包钢承力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49.供电线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50.回流线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51.正馈线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52.加强线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B A.2 B.2.5 C.3 D.4 253.耐张的零件,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C A.2 B.2.5 C.3 D.4 254.软横跨定位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C A.2 B.2.5 C.3 D.4 255.软横跨横向承力索中钢绞线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D A.2 B.2.5 C.3 D.4 256.合成材料绝缘元件(抗弯)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 D A.2 B.2.5 C.3 D.5 257.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与横腹杆结合处裂纹宽度为( )以下的可以使用。 D A.0.15mm B.0.2mm C.0.25mm D.0.3mm 258.检查火花间隙时,应用( )兆欧表测绝缘电阻。 A A.500V B.1000V C.1500V D.2500V 259.棒式绝缘子弯曲度不得超过( )。 B A.0.005 B.0.01 C.1.50% D.2.00% 260.定位器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当温度变化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量应与接触线在该点随温度变化伸缩量相一致,其偏角最大不得大于( )。 B A.15° B.18° C.20° D.22° 261.钢柱主角钢弯曲度不应大于( )。 C A.1/500 B.1/250 C.1/200 D.1/120 262.铜接触线在同一截面处损伤大于其截面( )时,应截断重接。 C A.0.05 B.0.08 C.0.1 D.12% 263.承力索钢绞线7股中,断( )及以上时,应截断重接。 C A.1股 B.2股 C. 3股 D.4股 264.道岔处两工作支接触线在间距( )处应等高。 C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265.在限界门至铁路之间的公路两边各装设不少于( )防护桩。 C A.2根 B.4根 C.6根 D.8根 266.临时接地线应挂在接触网停电作业两端范围内,相距不得大于( )。 C A.500m B.800m C.1000m D.1200m 267.电连接线应装在设计规定的位置,施工允许偏差为( )。 C A.±0.3m B.±0.4m C.±0.5m D.±0.6m 268.三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两转换柱间的两接触线水平间距为( )。 A A.100mm B.200mm C.300mm D.500mm 269.日光灯并联电容器的作用是( )。 C A.改善电压 B.提高功率因数 C.便于启动 D.分流 270.发电机右手定则,拇指是( )。 A A.电势方向 B.导线运动方向 C.磁力线方向 D.电流方向 271.直流电路中,若干电阻并联,流过每个电阻的电流与每个电阻值成( )。 B A.正比 B.反比 C.不成比例 D.相当 272.接触线TCG-100的额定张力为( )。 A A.10kN B.8.5kN C.15kN D.20kN 273.接触线GLCA100/250的额定张力为( )。 A A.10kN B.8.5kN C.15kN D.20kN 274.铜120接触线的额定张力为( )。 C A.12000N B.12500N C.12700N D.12800N 275. CT85、TJ-95和GJ-70三者的额定张力关系是( )。 C A.TJ-95 >CT85> GJ-70 B.TJ-95 > GJ-70>CT85 C.TJ-95 =GJ-70>CT85 D.TJ-95 >CT85= GJ-70 276.锚柱拉线应在线索下锚方向的延长线上,允许向田野偏差( )。 C A.250mm B.300mm C.150mm D.200mm 277.回流线一般采用的线材为( )。 C A.钢绞线 B.钢芯铝绞线 C.铝绞线 D.镀铝锌钢绞线 278.两个电荷之间受力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 B A.与距离成正比 B.与距离成反比 C.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D.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279.力矩等于( )。 C A.力乘以重量 B.力乘以高度 C.力乘力臂 D.力乘以质量 280.吸上线常用( )的扁钢制成。 B A.50mm×8mm B.80mm×5mm C.50mm×4mm D.40mm×5mm 281.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供电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 )。 B A.0.8m B.1m C.1.2m D.1.3m 282.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架空地线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 )。 A A.0.8m B.1m C.1.2m D.1.3m 283.甲、乙两灯分别是“220V,60W”,“110V,60W”,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则( )。 C A.甲亮 B.乙亮 C.一样亮 D.不确定 284.实行V形天窗的双线区段,当海拔不超过1000m时,上、下行间分段绝缘子串的泄漏距离污秽地区不少于( )。 D A.960mm B.1000mm C.1200mm D.1600mm 285.当海拔不超过1000m时,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装载货物的空气绝缘距离应不小于( )。 D A.200mm B.240mm C.300mm D.350mm 286.当海拔不超过1000m时,接触网抬高到最高位置和受电弓摆动到极限位置距接地体的瞬时空气绝缘距离正常情况下应不小于( )。 D A.200mm B.240mm C.300mm D.350mm 287.铝绞线用钳接管接头时,两端需露出管外( )。 B A.10mm B.20mm C.30mm D.40mm 288.“合”标设在距邻近分相绝缘器近端( )处。 B A.25m B.30m C.35m D.45m 289.管型避雷器距支柱净距不小于( )。 A A.1m B.2m C.3m D.4m 290.限界门杆身弯曲度不超过杆全长的( )。 B A.1‰ B.2‰ C.3‰ D.4‰ 291.补偿装置调整允许施工误差为( )。 C A.±50mm B.±100mm C.±200mm D.±300mm 292.双线电气化区段的供电臂末端设有分区所,将上下行接触网通过断路器实行( )供电。 B A.串联 B.并联 C.混联 D.越区 293.隧道内任一处带电体距接地体的绝缘距离要保证( )以上。 B A.15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294.接触线拉出值允许施工偏差为( )。 B A.±50mm B.±30mm C.±20mm D.±10mm 295.管型避雷器固定角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施工误差为( )。 C A.+30mm B.+50mm C.+100mm D.±100mm 296.附加悬挂横担应呈水平状态,施工允许偏差为( )。 B A.+30mm B.+50mm C.+100mm D.±100mm 297.固定定位器的定位管宜呈水平状态,偏差为( )。 A A.+30mm B.+50mm C.+100mm D.±100mm 298.在变电所为消降高次谐波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需装设( )。 C A.并联电抗器 B.消弧线圈 C.串联电抗器 D.串联电容 299.大修中更新的混凝土支柱的容量不应低于( )。 C A.38kN•m B.45kN•m C.60kN•m D.78kN•m 300.测量高压电路的电流或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时,必须通过( )。 C A.电压互感器 B.电流互感器 C.变压器 D.电容器 301.弹性简单悬挂接触线接头应安装在吊索范围外,宜靠近吊弦线夹( )内。 D A.0.5m B.1m C.1.5m D.2m 302.25kV带电体距固定接地体空气绝缘间隙困难值为( )。 B A.220mm B.240mm C.260mm D.280mm 303.车站软横跨支柱顶在负载作用下,最大挠度不得大于( )。 B A.0.005 B.0.01 C.1.50% D.2.00% 304.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是( )。 C A.总是阻止电源电势的变化 B.总是阻止线圈内电流的变化 C.总是阻止线圈内磁通变化 D.总是加强线圈内磁通变化 305.起重钢绳连接时,使用卡子不得少于( )。 B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06.目前链形悬挂支柱装配中的安装型式中,( )一般采用地面高度为8.2m的支柱。 B A.接触线悬挂高度为6450mm,结构高度1100mm的区间或车站 B.接触线悬挂高度为6000mm,结构高度1100mm的区间或站场最外侧道岔至绝缘锚段关节处全补偿链形悬挂 C.接触线悬挂高度为6000mm,结构高度1400mm的车站或区间全补偿链型悬挂 D.接触线悬挂高度为6450mm,结构高度1400mm的车站或区间半(全)补偿链型悬挂 307.目前链型悬挂安装型式——无冰,接触悬挂高度5800mm,结构高度1300mm的区间全补偿链形悬挂,一般拉杆底座与腕臂底座的间距为( )。 C A.2000mm B.1900mm C.2400mm D.1550mm 308.安装拉线时,1人看好锚柱顺线路方向的倾斜,应使锚柱端部( )。 C A.向拉线侧倾斜0~50mm B.尽量垂直不倾斜 C.向拉线侧倾斜50~100mm D.允许顺线路方向倾斜-50~+100mm 309.拉线绑扎回头采用一字绑扎时绑扎的长度误差为( )。 A A.±10mm B.+10mm C.±20mm D.+20mm 310.区间锚段关节转换柱非支承力索距工作支腕臂或拉杆的距离不得小于( )。 A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311.当两交叉承力索一支带电,另一支处于中性区,且其中一支在交叉点两端加有绝缘子串时,需将两支承力索在交叉处用一段长度( )的钢绞线将两承力索短接。 B A.1.2m B.1.5m C.1.8m D.2m 312.处理线索交叉的短接线的安装应满足在极限温度时线索伸缩的要求,保证其最低点高于接触线( )以上。 C A.200m B.250m C.300mm D.350mm 313.测量电压分布时,电压分布测量仪器的放电间隙调至( )。 A A.1~3mm B.2~4mm C.3~5mm D.4~6mm 314.杵环杆的破坏负荷不应小于( )。 A A.54kN B.55kN C.63kN D.65kN 315.开关最容易开断的电路是( )。 C A.容性 B.感性 C.阻性 D.直流电路 316.已知四个带电体,AB之间吸引,AC之间排斥,BD之间排斥,当A带正电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AC带正电,BD带负电 B.BC带正电,D带负电 C.BC带负电,D带正电 D.AC带正电,D带负电 317.在新线调b值时,实际调的b值与所查安装曲线中的b值应( )。 A A.大一些 B.小一些 C.一样 D.±300mm 318.半补偿链形悬挂中,中心锚结辅助绳的长度等于所在跨距中心锚结处接触线与承力索间距的( )。 C A.15倍 B.18倍 C.20倍 D.22倍 319.半补偿链形悬挂中,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允许抬高( )。 A A.20~30mm B.20~50mm C.20~80mm D.20~100mm 320.新型二跨式全补偿中心锚结中,固定接触线中心锚结辅助绳的线夹距吊弦线夹的距离为( )。 A A.150mm B.300mm C.500mm D.不小于1m 321.站场防串中心锚结中,承力索中心锚结的长度为()。 A A.0.7m B.0.8m C.1m D.1.2m 322.新型铜合金整体吊弦一般采用截面积( )铜合金绞线。 C A.6mm² B.8mm² C.10mm² D.12mm² 323.整体吊弦应竖直安装,顺线路方向允许偏斜不得超过( )。 A A.20mm B.30mm C.50mm D.100mm 324.( )不是对定位装置的主要作用。 D A.对接触线进行横向定位 B.将水平负荷传递给支持装置 C.使接触线对受电弓均匀磨耗 D.提高接触线的弹性 325.( )不是对定位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 C A.转动灵活 B.重量尽量轻、在定位点处不产生明显的硬点 C.机械强度良好 D.有一定防风稳定能力 326.铝合金定位器使用于( )区段。 C A.120km/h及以下 B.120~160km/h C.160~200km/h D.140~160km/h 327.在WORD的编辑状态,打开了“w1.doc”文档,把当前文档以“w2.doc”为名进行“另存为”操作,则( )。 B A.当前文档是w1.doc B.当前文档是w2.doc C.当前文档是w1.doc与w2.doc D.w1.doc与w2.doc全被关闭 328.在WORD的编辑状态,选择了一个段落并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设置为1cm,则( )。 A A.该段落的首行起始位置距页面的左边距1cm B.文档中各段落的首行只由“首行缩进”确定位置 C.该段落的首行起始位置距段落的“左缩进”位置的右边1cm D.该段落的首行起始位置在段落的“左缩进”位置的左边1cm 329.在WORD的编辑状态打开了一个文档,对文档作了修改,进行“关闭”文档操作后( )。 D A.文档被关闭,并自动保存修改后的内容 B.文档不能关闭,并提示出错 C.文档被关闭,修改后的内容不能保存 D.弹出对话框,并询问是否保存对文档的修改 330.Word中,要把全文都选定,可用快捷键为( )。 B A.Ctrl+S B.Ctrl+A C.Ctrl+V D.Ctrl+C 331.Word中,文本被剪切后暂时保存在( )。 C A.临时文档 B.自己新建的文档 C.剪贴板 D.内存 332.Word中,关于字符格式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字符格式化只能格式化字体的大小 B.只能格式化字体、字体的大小 C.字符格式化适用于从单个字母到整个文档中的任何内容 D.加下划线,不属于字符格式化 333.在Word中设置页边距时,( )的说法不正确。 B A.页边距的设置将影响到整个文档 B.页边距的设置只影响当前页 C.标尺上的白条显示当前页边距设置 D.页边距可以设置左右边距,也可以设置上下边距 334.单击WORD主窗口标题栏右边显示的“最小化”按钮后( )。 B A.WORD的窗口被关闭 B.WORD的窗口被关闭,是任务栏上一按钮 C.WORD的窗口关闭,变成窗口图标关闭按钮 D.被打开的文档窗口未关闭 335.删除Windows桌面上某个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意味着( )。 C A.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删除 B.只删除了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图标被隐藏 C.只删除了图标,对应的应用程序被保留 D.该应用程序连同其图标一起被隐藏 336.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主要是对( )。 A A.外存的管理 B.内存的管理 C.辅助存储器的管理 D.内存和外存的统一管理 337.关于Windows窗口的叙述中,( )是错误的。 D A.窗口是应用程序运行后的工作区 B.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可以重叠排列 C.窗口的位置和大小都改变 D.窗口的位置可以移动,但大小不能改变 338.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的部件,通常称为( )。 A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显示器 D.储存器 339.计算机使用的键盘上Alt键称为( )。 D A.控制键 B.上档键 C.退格键 D.交替换挡键 340.微型计算机内储存器比外储存器( )。 A A.读写速度快 B.储存容量大 C. 运算速度慢 D.A、B、C都可以 341.计算机储存器系统中的Cache是( )。 B A.只读储存器 B.高速缓冲储存器 C.可编程只读储存器 D.可擦除可再编程只读储存器 342.储存容量1GB等于( )。 C A.1024B B.1024KB C.1024MB D.128MB 343.三相功率因数表是用来测量三相三线制电路中对称负荷的( )。 A A.相位角或功率因数 B.频率和功率因数 C.功率 D.电功 344.区间弹性限位定位器槽铝本体的抗弯力矩不小于( )。 B A.300N•m B.500 N•m C.800 N•m D.1000 N•m 345.L3型弹性限位定位器定位管中心至导线中心的高度为( )。 D A.350mm B.380mm C.390mm D.430mm 346.对于单开道岔标准定位时,时速在160km以下时,线岔投影一般应在岔心轨距( )之间。 D A.500~800mm B.735~935mm C.500~950mm D.630~1085mm 347.普通线岔处接触线在支柱处的拉出值一般为( )。 D A.0~450mm B.0~400mm C.300~400mm D.350~400mm 348.普通线岔电连接应安装在距两工作支接触线交叉点( )处。 B A.1~2m B.1.5~2m C.2~2.5m D.2.5~3m 349.对于半补偿链形悬挂,接触线在中心锚结处张力和补偿器处的张力差,不能超过补偿器处接触线额定张力的( )。 C A.0.05 B.0.1 C.0.15 D.20% 350.不属于现代电力系统运行的三大标准的是( )。 B A.安全运行 B.高效运行 C.优质运行 D.经济运行 351.把220V、40W的灯泡接在110V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 )。 B A.5W B.10W C.15W D.20W 352.使用摇表测量变压器二次侧线圈绝缘电阻,应使用( )的摇表。 A A.500V B.1500V C.2500V D.1000V 353.串联电路的特点之一是( )。 B A.各电阻两端电压相等 B.各电阻流过的电流相等 C.总阻值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D.总电流等于各电阻流过的电流相加 354.四跨非绝缘锚段关节下锚支投影与钢轨交叉处的抬高不小于( )。 A A.300mm B.500mm C.600mm D.800mm 355.环氧树脂分段绝缘器两导流板的空气间隙不得小于( )。 C A.190mm B. 220mm C.300mm D. 330mm 356.对于新设计三跨绝缘锚段关节垂直距离500mm时,其允许误差( )。 D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357.有机合成材料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正常值不小于( )。 A A.50mm B.75mm C.100mm D.150mm 358.棒式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正常值不小于( )。 A A.50mm B.75mm C.100mm D. 150mm 359.钢化玻璃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困难值不小于( )。 B A.50mm B.75mm C.100mm D.150mm 360.瓷质悬式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困难值不小于( )。 B A.50mm B.75mm C.100mm D.150mm 361.瓷质悬式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正常值不小于( )。 C A.50mm B.75mm C.100mm D.150mm 362.钢化玻璃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正常值不小于( )。 C A.50mm B.75mm C.100mm D.150mm 363.当垂直排列,上下方为不同相供电线时,两悬挂点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B A.1000mm B.2000mm C.2400mm D.3000mm 364.当垂直排列,上方为供电线,下方为不同相回流线时,两悬挂点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B A.1000mm B.2000mm C.2400mm D.3000mm 365.当水平排列,不同供电分段两附加导线悬挂点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C A.1000mm B.2000mm C.2400mm D.3000mm 366.当回流线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时,对承力索(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A A.2000mm B.2500mm C.3000mm D.4000mm 367.当回流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时,对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D A.6000mm B.6500mm C.7000mm D.7500mm 368.当保护线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时,对承力索(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A A.2000mm B.2500mm C.3000mm D.4000mm 369.当架空地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时,对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D A.6000mm B.6500mm C.7000mm D.7500mm 370.当架空地线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时,对承力索(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A A.2000mm B.2500mm C.3000mm D.4000mm 371.当保护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时,对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D A.6000mm B.6500mm C.7000mm D.7500mm 372.当加强线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时,对承力索(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C A.2000mm B.2500mm C.3000mm D.4000mm 373.当加强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时,对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D A.6000mm B.6500mm C.7000mm D.7500mm 374.当正馈线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时,对承力索(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C A.2000mm B.2500mm C.3000mm D.4000mm 375.当正馈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时,对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D A.6000mm B.6500mm C.7000mm D.7500mm 376.当供电线跨越不同回路电气化股道时,对承力索(无承力索时对接触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C A.2000mm B.2500mm C.3000mm D.4000mm 377.当供电线跨越非电气化股道时,对轨面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D A.6000mm B.6500mm C.7000mm D.7500mm 378.当无风时,正馈线距离峭壁挡土墙和岩石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A A.1000mm B.500mm C.300mm D.75mm 379.当无风时,加强线距离峭壁挡土墙和岩石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A A.1000mm B.500mm C.300mm D.75mm 380.当无风时,供电线距离峭壁挡土墙和岩石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A A.1000mm B.500mm C.300mm D.75mm 381.当无风时,保护线距离峭壁挡土墙和岩石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B A.1000mm B.500mm C.300mm D.75mm 382.当无风时,架空地线距离峭壁挡土墙和岩石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B A.1000mm B.500mm C.300mm D.75mm 383.当无风时,回流线距离峭壁挡土墙和岩石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 B A.1000mm B.500mm C.300mm D.75mm 384.在非居民区处,保护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A A.5m B.6m C.7m D.7.5m 385.在非居民区处,供电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B A.5m B.6m C.7m D.7.5m 386.在非居民区处,回流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A A.5m B.6m C.7m D.7.5m 387.在非居民区处,加强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B A.5m B.6m C.7m D.7.5m 388.在非居民区处,架空地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A A.5m B.6m C.7m D.7.5m 389.在居民区处,架空地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B A.5m B.6m C.7m D.7.5m 390.在车站站台处,架空地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B A.5m B.6m C.7m D.7.5m 391.在车站站台处,正馈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C A.5m B.6m C.7m D.7.5m 392.在居民区处,正馈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C A.5m B.6m C.7m D.7.5m 393.在车站站台处,加强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C A.5m B.6m C.7m D.7.5m 394.在居民区处,加强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C A.5m B.6m C.7m D.7.5m 395.在居民区处,回流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B A.5m B.6m C.7m D.7.5m 396.在车站站台处,回流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B A.5m B.6m C.7m D.7.5m 397.在居民区,保护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B A.5m B.6m C.7m D.7.5m 398.在车站站台处,保护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B A.5m B.6m C.7m D.7.5m 399.在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处,回流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A A.4m B.5m C.6m D.7m 400.在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处,保护线最大弛度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 )。 A A.4m B.5m C.6m D.7m 401.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于地面(或站台面)( )。 D A.50-100mm B.100-150mm C.150-200mm D.100-200mm 402.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纵向裂纹宽度超过规定值且不超过( )的,要及时修补。 D A.0.2mm B.0.3mm C.0.5mm D.1mm 403.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横向裂纹宽度超过( )且长度超过不规定值的,要及时修补。 B A.0.1mm B.0.2mm C.0.3mm D.0.5mm 404.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横向裂纹宽度超过规定值但长度不超过( )圆周长的,要及时修补。 D A.42379 B.42374 C.42373 D.1/3 405.附加导线中,当钢芯铝绞线的铝线断股损伤截面不超过铝截面的7%时,应()。 A A.将断股处磨平用同材质的绑线扎紧 B.进行补强 C.锯断做接头 D.更换 406.附加导线中,当铝绞线的铝线断股处按规定用同材质的绑线扎紧时,绑扎长度应超出缺陷部分( )。 B A.20-30mm B.30-50mm C.50-100mm D.100-200mm 407.附加导线中,当铝绞线的铝线断股损伤截面超过铝截面的( )时,应锯断作接头或更换。 B A.7.00% B.25.00% C.27% D.30% 408. 附加导线中,当钢芯铝绞线的铝线断股损伤截面超过铝截面的7%-25%时,应该( )。 B A.将断股处磨平用同材质的绑线扎紧 B.进行补强 C.锯断做接头 D.更换 409.装设开关的支柱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 )。 B A.0.3% B.0.5% C.1% D.2% 410.双边悬挂的支柱应直立,允许向受力的反向倾斜,其倾斜率不超过( )。 B A.0.3% B.0.5% C.1% D.2% 411.钢柱的基础面应高于地面,当其基础外露超标时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 )。 D A.200m B.300mm C.400mm D.500mm 412.绝缘子的电气性能不能用( )来表示。 D A.干闪电压 B.湿闪电压 C.击穿电压 D.额定电压 413.供电线、正馈线合架时,两线间距不得小于( )。 C A.0.6m B.0.8m C.1m D.1.2m 414.爬距为1200mm的绝缘子在绝缘子型号表示方法上用( )表示。 A A.N B.G C.A D.E 415.绝缘子按安装方式分为( )。 A A.悬挂、定位和腕臂支撑式三种 B.隧道和露天两种 C.瓷质和有机绝缘子 D.悬式、棒式、针式和柱式 416.绝缘子型号中QE1-25A中的1表示( )。 C A.连接形式 B.结构特征 C.爬距 D.使用场所 417.绝缘子型号中QE1-25A中的A表示( )。 A A.连接形式 B.结构特征 C.爬距 D.使用场所 418.绝缘子型号中QE1-25A中的E表示( )。 D A.连接形式 B.结构特征 C.爬距 D.使用场所 419. 绝缘子型号中QBZ1-25/4D中的Z表示( )。 B A.连接形式 B.结构特征 C.爬距 D.使用场所 420.绝缘子型号中QBZ1-25/4D中的4表示( )。 B A.产品名称 B.弯曲负荷 C.爬距 D.标称电压 421.QBSN-25/8型绝缘子中S表示( )。 B A.隧道用 B.双重绝缘 C.双孔 D.重污区 422.QBSG-25型绝缘子是( )型绝缘子。 D A.隧道用悬挂式 B.隧道用定位式 C.区间用单绝缘 D.区间用双绝缘 423.FQX-25∕100QT型绝缘子的总长度为( )。 B A.600 mm±20 mm B.700 mm±20 mm C.800 mm±20 mm D.1000 mm±20 mm 424.FQX-25∕100QH型绝缘子的绝缘部分长度不小于( )。 A A.500mm B.600mm C.700mm D.800mm 425.FQX-25∕100HH型绝缘子的绝缘片直径不大于( )。 B A.80mm B.100mm C.120mm D.150mm 426.FQD-25∕100HY型绝缘子的最小工程爬电距离为( )。 A A.1200mm B.1500mm C.1600mm D.1900mm 427.FQD-25∕100HYG型绝缘子的最小工程爬电距离为( )。 C A.1200mm B.1500mm C.1600mm D.1900mm 428.关于“冲击“定义正确的是( )。 A A.一种无明显震荡的单极性的电压或电流波,它迅速上升到最大值,然后通常缓慢的下降到零,即使带有反极性震荡,其幅值也很小 B.一种无明显震荡的单极性的电压或电流波,它迅速上升到最大值,然后迅速的下降到零,即使带有反极性震荡,其幅值也很小 C.一种明显震荡的单极性的电压或电流波,它迅速上升到最大值,然后迅速的下降到零,但反极性震荡的幅度很小 D.一种明显震荡的单极性的电压或电流波,它迅速上升到最大值,然后通常缓慢的下降到零,但反极性震荡的幅度很小 429.关于“避雷器比例单元”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一个完整的、组装好的避雷器部件。在某种特定实验时,它必须代表整只避雷器的特征,但它不一定是避雷器元件 B.一个完整的、组装好的避雷器部件。在某种特定实验时,它能够代表整只避雷器的特征,它是避雷器上的元件 C.一个完整的、组装好的避雷器模拟部件。在某种特定实验时它必须代表整只避雷器的特征,但它不是避雷器元件 D.在某种特定实验时,避雷器上能够代表整只避雷器的特征的元件 430.( )的说法是正确的。 B A.避雷器的系统标称电压即为避雷器的额定电压 B.避雷器的持续运行电压是允许持久的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C.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即为允许持久的施加在避雷器端子间的工频电压有效值 D.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即为避雷器的暂时过电压下正确工作的电压有效值 431.电气化铁道用避雷器的标称放电电流In为( )。 B A.2.5kA B.5kA C.10kA D.20kA 432. 两只相同灯泡在并联使用时,电源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U,现在两只灯泡串联使用,要使灯泡在其额定电压下工作,电源电压应是( )。 B A.1U B.2U C.3U D.4U 433.中等污秽地区避雷器外套的最小爬电距离为( )。 B A.17mm/kv B.20mm/kv C.25mm/kv D.31mm/kv 434.额定电压为84kv的电气化铁道避雷器用的持续运行电压为( )。 A A.68kV B.84kV C.98kV D.130kV 435.额定电压为84kv的电气化铁道避雷器用的雷电冲击电流残压为( )。 D A.120kV B.130kV C.196kV D.240kV 436. 电气化铁道用避雷器的线路放电等级为( )。 A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437.在避雷器污秽等级划分中,离海岸盐场3-10KM地区属于( )地区。 B A.轻度污秽 B.中等污秽 C.污染较严重 D.特别严重污秽 438.对电气化铁道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的无线电辐射干扰进行测量的位置,应选择在( )。 A A.电气化铁道正常运营线路的区间 B.电气化铁道列车运营繁忙的站场 C.邻近其他无线电设备较近的地段 D.C都对 439.对电气化铁道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的无线电辐射干扰进行测量的地点,叙述错误的是( )。 D A.测量场地点应位于低填浅挖地势平坦地段 B.测量场地应远离送电线路、公路和其他干扰源 C.测量点20m范围内应无10kV以下配电线路及建筑物 D.A,B,C都对 44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的每次测量时间为( )。 C A.12s B.24s C.2-5min D.30min 441.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的每两次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 D A.12s B.24s C.2-5min D.30min 442.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的测量次数不少于( )。 A A.6次 B.8次 C.10次 D.12次 443.直线上腕臂柱在垂直线路方向的外倾斜率为( )。 B A.1%~0.3% B.0~0.5% C.0.3%~0.5% D.0.5%~1% 444.曲线外侧13m高软横跨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的倾斜率为( )。 D A.1%~0.3% B.0~0.5% C.0.3%~0.5% D.0.5%~1% 445.曲线外侧15m高软横跨支柱在垂直线路方向的倾斜率为( )。 D A.0~0.5% B.0.5%~1% C.1%~1.5% D.1%~2% 446.直线上15m高软横跨支柱在垂直路方向的倾斜率为( )。 D A.0~0.5% B.0.5%~1% C.1%~1.5% D.1%~2% 447.有两根长度、截面都相同的铜导线和铁导线,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电量相同,则电流是( )。 A A.I铜>I铁 B.I铜<I铁 C.I铜=I铁 D.I铁=0 448.装设接地线必须先装( )。 A A.接地侧 B.导体侧 C.一样 D.同时装 449.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回流线路距接地体的静态间隙正常值为( )。 B A.50mm B.75mm C.160mm D.200mm 450.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回流线路距接地体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为( )。 A A.50mm B.75mm C.160mm D.200mm 451.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回流线距接地体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为( )。 B A.50mm B.75mm C.160mm D.200mm 452.在一般情况下,隧道内接触网绝缘的AT保护线距接地体的静态间隙正常值为( )。 B A.50mm B.75mm C.160mm D.200mm 453.在一般情况下,隧道内接触网绝缘的AT保护线距接地体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为( )。 A A.50mm B.75mm C.160mm D.200mm 454.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绝缘的AT保护线距接地体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为( )。 B A.50mm B.75mm C.160mm D.200mm 455.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25kV带电体距-25kV带电体的静态间隙正常值为( )。 C A.400mm B.450mmm C.500mm D.600mm 456.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25kV带电体距-25kV带电体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为( )。 B A.400mm B.450mmm C.500mm D.600mm 457.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25kV带电体距-25kV带电体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为( )。 C A.400mm B.450mmm C.500mm D.600mm 458.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机车车辆的静态间隙(包括振动量在内)为( )。 C A.250mm B.300mm C.350mm D.400mm 459.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装载货物的静态间隙(包括振动量在内)为( )。 C A.250mm B.300mm C.350mm D.400mm 460.海拔不超过1000m情况下,隧道内接触网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动态间隙(安装维修间隙)为( )。 A A.50mm B.75mm C.200mm D.300mm 461.海拔1000m以上情况下,隧道内接触网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动态间隙(安装维修间隙)为( )。 A A.50mm B.75mm C.200mm D.300mm 462.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动态间隙正常值为( )。 B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63.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 )。 A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64.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为( )。 D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65.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接地体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 )。 B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66.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回流线的动态间隙正常值为( )。 B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67.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回流线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 )。 A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68.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回流线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 )。 B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69.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AT保护线的动态间隙正常值为( )。 B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70.在一般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AT保护线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 )。 A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71.在特别潮湿及严重污秽等恶劣环境下,隧道内接触网带电体距AT保护线的动态间隙困难值为( )。 B A.160mm B.200mm C.240mm D.300mm 472.200km/h及以上区段,利用检修作业车进行巡视时,运行速度不高于( )。 C A.25km/h B.30km/h C.40km/h D.60km/h 473.轻污区,接触网绝缘最小泄漏比距为:( )。 A A.3.35 B.4.15 C.5 D.5.25 474.重污区,接触网绝缘最小泄漏比距为:( )。 B A.3.35 B.4.15 C.5 D.5.25 475.特重污区,接触网绝缘最小泄漏比距为:( )。 C A.3.35 B.4.15 C.5 D.5.25 476.5股道以上软横跨上、下固定绳负驰度不超过( )。 D A.8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477.地面传感器的纵向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 )。 B A.±0.5m B.±1m C.±1.5m D.±2m 478.电容器是储存( )的容器。 C A.电压 B.电量 C.电荷 D.电流 479.变电所内铜金属性的设备接头在过热后,其颜色会变为( )。 C A.黑色 B.紫色 C.浅红色 D.棕色 480.允许通过二极管的最大平均电流称为( )。 C A.二极管的工作相间电流 B.二极管的通过的反向电流 C.二极管的额定整流电流 D.二极管的导通电流 481.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 )。 D A.30mm B.50mm C. 80mm D.100mm 482.补偿a、b值的安全值为安装曲线值( )。 C A.+200mm B.+300mm C.±200mm D.±300mm 483.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的翼缘漏筋2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 )的,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 C A.200mm B.300mm C. 400mm D.500mm 484.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的翼缘漏筋不超过2根,长度不超过( )的,应及时修补。 C A.200mm B.300mm C. 400mm D.500mm 485.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允许有平缓的( )。 C A.距离 B.弛度 C.负弛度 D.正弛度 486.16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水平面的偏角,标准值不大于( )。 A A.6° B.8° C.10° D.12° 487.16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水平面的偏角,安全值不大于( )。 D A.6° B.8° C.10° D.12° 488.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线水平面的偏角,安全值不大于( )。 A A.6° B.8° C.10° D.12° 489.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线水平面的偏角,限界值不大于( )。 A A.6° B.8° C.10° D.12° 490.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线水平面的偏角,标准值不大于( )。 A A.4° B.6° C.8° D.12° 491.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呈( )状态。 D A.平行 B.交叉 C.垂直 D.水平 492.双层集装箱运输的路线,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小于( )。 C A.6000mm B.6200mm C.6330mm D.6450mm 493.每年红线复测时的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 )。 B A.30mm B.±30mm C.-60~+100mm D.±60mm 494.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制造时,骨料石子中软弱颗粒含量不应大于( )。 A A.0.03 B.0.05 C.8% D.10% 495.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制造时,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 )。 D A.0.03 B.0.05 C.8% D.0.1 496.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预应力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 C A.100mm B.150mm C. 200mm D.250mm 497.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翼缘外的其他部位当碰伤面积不大于( )时,允许修补。 A A.100mm² B.150mm² C.200mm² D.250mm² 498.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当翼缘漏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且累计长度不大于柱长的( )时,允许修补。 B A.0.03 B.0.05 C.8% D.10% 499.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当支柱表面局部麻面和粘皮面积不大于( )时,且并未露主筋时,允许修补。 D A.5cm² B.10cm² C.20cm² D.25cm² 500.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保证基础不下沉、不倾斜的情况下,软横跨支柱层数应不超过( )。 B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501.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保证基础不下沉、不倾斜的情况下,腕臂支柱层数应不超过( )。 C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502.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运输时,腕臂支柱(H38型支柱除外)装车层数不应多于( )。 B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503.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运输时, H38型支柱装车层数不应多于( )。 C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504.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在运输时,软横跨支柱装车层数不应多于( )。 A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505.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堆垛时,在支点上,层与层之间应放置不小于( )的垫木。 A A.60mm×80mm B.100mm×200mm C.180mm×240mm D.240mm×300mm 506.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堆垛时,在支点上与地面接触的一层,应放置不小于( )的垫木。 B A.60mm×80mm B.100mm×200mm C.180mm×240mm D.240mm×300mm 507.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堆垛时,带底座法兰盘的支柱在支点上与地面接触的一层,应放置不小于( )的垫木。 C A.60mm×80mm B.100mm×200mm C.180mm×240mm D.240mm×300mm 508.对于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堆垛时,带底座法兰盘的支柱在支点上与地面接触的一层,层与层之间应放置不小于( )的垫木。 C A.60mm×80mm B.100mm×200mm C.180mm×240mm D.240mm×300mm 509.对于接触网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预应力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 C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510.对于接触网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应按规格分别堆放,堆放层次不应超过( )。 D A.3层 B.4层 C.5层 D.6层 511.铜接触线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为:( )。 C A.80℃ B.90℃ C.95℃ D.125℃ 512.支柱边缘距轨道下穿越的油(气)管道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 )。 C A.0.5 m B.2 m C.3 m D.4 m 513.跨越电气化铁道的架空管道或大型管廊,跨越两端的支柱结构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B A.5Ω B.10Ω C.15Ω D.30Ω 514.当接触网钢柱的钢材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 )允许修复使用。 D A.1∕10 B.1∕5 C.1∕3 D.1∕2 515.G(250-250)∕15型支柱用于( )。 B A.打拉线下锚 B.非打拉线下锚 C.双腕臂柱 D.线岔柱 516.G(350-250)∕15型支柱用于( )。 B A.打拉线下锚 B.非打拉线下锚 C.双腕臂柱 D.线岔柱 517.Gm(150-250)∕13型支柱用于( )。 A A.打拉线下锚 B.非打拉线下锚 C.双腕臂柱 D.线岔柱 518.分段绝缘器的空气绝缘间隙不应小于( )。 A A.300 mm B.350 mm C.400 mm D.450 mm 519.分段绝缘器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 )。 A A.1200mm B.1500mm C.1600mm D.1900mm 520.分相绝缘器的适应运行速度不应大于( )。 C A.120 km/h B.140 km/h C.160 km/h D.200 km/h 521.分相绝缘器的爬电距离不应小于( )。 C A.1200mm B.1500mm C.1600mm D.1900mm 522.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器的电阻时( )。 A A.先将电容器进行放电,以免万用表烧坏 B.电容器在工作中可以测量 C.必须停止电容器充电回路,然后测量 D.可以用电压档测量 523.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的伞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应不大于( )。 A A.20mm² B.25mm² C.100mm² D.300mm² 524.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的伞套表面(如缺胶、杂质等缺陷)深度应不应大于( )。 C A.0.2mm B.0.5mm C.1mm D.1.2mm 525.隔离开关引线距支持绝缘子的距离不得小于( )。 B A.240mm B.300mm C.350mm D.400mm 526.隔离开关引线距其他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 )。 B A.240mm B.300mm C.350mm D.400mm 527.隔离开关引线的张力不得大于( )。 D A.350N B.400N C.450N D.500N 528.隔离开关引线跨越承力索时,间距应大于( )。 D A.240mm B.300mm C.350mm D.400mm 529.带接地闸刀的开关,在开、合过程中主闸刀、接地闸刀的瞬时空气间隙不得小于( )。 C A.300mm B.350mm C.400mm D.500mm 530.按规定,200 km/h及以上区段铁路局( )对接触网质量进行不少于一次动态检测。 D A.每半年 B.每3个月 C.每2个月 D.每1个月 531.并联谐振时的总电流总是( )分支电流。 A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无法确定 532.同一滑轮组的两补偿滑轮的工作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 )。 C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533.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 A A.0~10mm B.5~10mm C.0~20mm D.10~20mm 534.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 D A.5Ω B.10Ω C.20Ω D.30Ω 535.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误差不超过( )。 D A.30mm B.50mm C.80mm D.100mm 536.在L、C串联电路中,当XL>XC时,UL一定( )UC。 C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无法确定 537.接触网带电部分距跨线建筑物底部的静态间隙困难值不小于( )。 B A.240mm B.300mm C.350mm D.500mm 538.接触网绝缘部件的泄露距离,单线区段一般地区不少于( )。 A A.960mm B.1200mm C. 1500mm D.1600mm 539.接触网绝缘部件的泄露距离,单线区段污秽地区不少于( )。 B A.960mm B.1200mm C. 1500mm D.1600mm 540.吸上线埋入地下时,埋深不少于( )。 B A.240mm B.300mm C.350mm D.500mm 541.杯形基础内杯底距基础面的距离为( )。 C A.960mm B.1200mm C.1500mm D.1600mm 542.杯形基础垂直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 )。 D A.0.5° B.1° C.2° D.3° 543.杯形基础田野侧的土层不得小于( ),否则需进行边坡培土或砌石。 D A.300mm B.400mm C.500mm D.600mm 544.杯形基础路堑地段的基础外侧与水沟外侧的间距不得小于( )。 A A.300mm B. 400mm C.500mm D.600mm 545.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 C A.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B.与原电流方向相同 C.是阻止原电流的变化 D.加强原电流的变化 546..交叉跨越线索间加装的等位线的截面积不少于( )。 B A.8mm² B.10mm² C.12mm² D.20mm² 547.线岔处两支承力索间隙不应小于( )。 B A.50mm B.60mm C. 80mm D.100mm 548.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设在线间距不小于( )处。 B A.1200mm B.1220mm C.1240mm D.1250mm 549.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 )处。 B A.1200mm B.1220mm C.1240mm D.1250mm 550.160km/h以上区段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 )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 B A.500~550mm B.550~600 mm C.600~650 mm D.650~700 mm 551.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 )。 B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552.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 )。 C A.350mm B.375mm C.400mm D.450mm 553.硅稳压管在稳压电路中必须工作在( )区。 B A.饱和区 B.反向击穿 C.导通 D.死区 554.接触网运行中a值在最低温度时不得小于( )。 A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555.线岔的安装,应保证在( )温度时,上部接触线位于线岔中央。 C A.最高 B.最低 C.平均 D.接触线无驰度 556.每个接触网工区应配备充足的夜间照明用具,照明用具应满足夜间( )范围内照明充足。 C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557.160km/h及以上接触网工区应配备( )接触网快速多功能综合检修作业车。 B A.1台 B.2台 C. 3台 D.4台 558.每个接触网工区应配备充足的夜间照明用具,照明用具应满足夜间( )内连续使用。 B A.3h B.4h C.5h D.6h 559.电气化铁道用避雷器的额定电压UT为( )。 A A.42≤UT≤84 B.60≤UT≤207 C.90≤UT≤468 D.5≤UT≤108 560.调配蓄电池的电解液,应将( )然后搅拌均匀。 B A.蒸馏水徐徐倒入浓硫酸内 B.浓硫酸徐徐倒入蒸馏水内 C.蒸馏水和浓硫酸同时倒入 D.蒸馏水徐徐倒入烧碱液内 561.( )及以上区段一般不进行步行巡视。 C A.140km/h B.160 km/h C.200 km/h D.250 km/h 562.200 km/h及以上区段,应每( )利用检修作业车进行一次巡视。 C A.10天 B.半个月 C.1个月 D.3个月 563.登乘机车巡视,每( )不少于1次。 C A.10天 B.半个月 C.1个月 D.3个月 564.车间主任每( )对管内的关键设备至少巡视检查1次。 B A.1年 B.半年 C.1个月 D.3个月 565.供电(维管)段长每( )对管内的关键设备至少巡视检查1次。 A A.1年 B.半年 C.1个月 D.3个月 566.200km/h及以上区段,每( )进行一次动态检测。 C A.10天 B.半个月 C.1个月 D.3个月 567.200km/h及以上区段,每次进行动态检测后( )内将检测结果反馈到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 B A.10天 B.7天 C.5天 D.3天 568.对于一般污区的绝缘子,其清扫周期为( )。 C A.3-6月 B.6-9月 C.6-12月 D.12-24月 569.对于一般污区的分段绝缘器,其清扫周期为( )。 A A.3-6月 B.6-9月 C.6-12月 D.12-24月 570.对于一般污区的分相绝缘器,其清扫周期为( )。 A A.3-6月 B.6-9月 C.6-12月 D.12-24月 571.半补偿链形悬挂中,接触线弛度安全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0.05 B.0.1 C.15.00% D.20% 572.半补偿链形悬挂中,接触线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0.05 B.0.1 C.15.00% D.20% 573.半补偿链形悬挂中,承力索弛度安全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0.05 B.0.1 C.15.00% D.20% 574.半补偿链形悬挂中,承力索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0.05 B.0.1 C.15.00% D.20% 575.简单悬挂中,接触线弛度安全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0.05 B.0.1 C.15.00% D.20% 576.简单悬挂中,接触线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0.05 B.0.1 C.15.00% D.20% 577.简单悬挂中,承力索弛度安全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0.05 B.0.1 C.15.00% D.20% 578.简单悬挂中,承力索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0.05 B.0.1 C.15.00% D.20% 579.全补偿链形悬挂中,接触线弛度安全值的允许误差为( )。 B A.0.05 B.10.00% C.15% D.20% 580.全补偿链形悬挂中,接触线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 )。 B A.0.05 B.10.00% C.15% D.20% 581.全补偿链形悬挂中,承力索弛度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 )。 B A.0.05 B.10.00% C.15% D.20% 582.全补偿链形悬挂中,承力索弛度安全值的允许误差为( )。 B A.0.05 B.10.00% C.15% D.20% 583.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接触线弛度误差不足规定安全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84.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承力索弛度误差不足规定安全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85.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承力索弛度误差不足规定限界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86.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接触线弛度误差不足规定限界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87.简单悬挂中,当接触线弛度误差不足规定安全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88.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接触线弛度误差不足规定安全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89.简单悬挂中,当承力索弛度误差不足规定安全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90.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承力索弛度误差不足规定安全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91.简单悬挂中,当接触线弛度误差不足规定限界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92.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接触线弛度误差不足规定限界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93.简单悬挂中,当承力索弛度误差不足规定限界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94.全补偿链形悬挂中,当承力索弛度误差不足规定限界值者按( )掌握。 C A.5mm B.10mm C.15mm D.20mm 595.曲线区段承力索位置安全值为允许向曲线()。 A A.内侧偏移100mm B.外侧偏移100mm C.内侧偏移150mm D.外侧偏移150mm 596.直线区段承力索位置限界值的允许误差为( )。 C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597.曲线区段承力索位置限界值为( )。 B A.±50mm B.±200mm C.允许向曲线内侧偏移150mm D.允许向曲线外侧偏移150mm 598.当隧道长度不大于( )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C A.500m B.800m C.1000m D.1200m 599.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 )。 D A.±50mm B.±30mm C.±20mm D.±10mm 600.接触线接头处接触线高度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 A A.0-10mm B.5-10mm C.0-20mm D.10-20mm 601.接触线补强处接触线高度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 A A.0-10mm B.5-10mm C.0-20mm D.10-20mm 602.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限界值允许误差为( )。 B A.±50mm B.±30mm C.±20mm D.±10mm 603.160km/h以下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标准值为( )。 C A.0-250mm B.0-300mm C.0-350mm D.0-400mm 604.160km/h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标准值为( )。 C A.0-250mm B.0-300mm C.0-350mm D.0-400mm 605.160km/h以下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限界值为( )。 B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606.160km/h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限界值为( )。 B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607.160km/h以下区段接触网的之字值限界值为( )。 B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608.16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网的之字值限界值为( )。 B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609.160km/h以下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安全值不得大于( )。 B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610.16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安全值不得大于( )。 B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611.160km/h以下区段接触网的之字值安全值不得大于( )。 A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612.16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网的之字值安全值不得大于( )。 A A.400mm B.450mm C.475mm D.500mm 613.接触线高度的安全值允许误差为( )。 B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614.160km/h以下区段接触网的之字值标准值为( )。 B A.200-250mm B.200-300mm C.200-350mm D.200-400mm 615.20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的坡度标准值不超过( )。 B A.1‰ B.2‰ C. 3‰ D.4‰ 616.20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变化率标准值不不超过( )。 A A.1‰ B.2‰ C. 3‰ D.4‰ 617.200~25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标准值不超过( )。 A A.1‰ B.2‰ C. 3‰ D.4‰ 618.20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变化率安全值不超过( )。 A A.1‰ B.2‰ C. 3‰ D.4‰ 619.200~25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安全值不超过( )。 A A.1‰ B.2‰ C. 3‰ D.4‰ 620.200~25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变化率安全值不超过( )。 A A.1‰ B.2‰ C. 3‰ D.4‰ 621.20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的坡度限界值不超过( )。 B A.1‰ B.2‰ C. 3‰ D.4‰ 622.200km/h及以下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变化率限界值不超过( )。 A A.1‰ B.2‰ C. 3‰ D.4‰ 623.200~25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限界值不超过( )。 A A.1‰ B.2‰ C. 3‰ D.4‰ 624.200~25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变化率限界值不超过( )。 A A.1‰ B.2‰ C. 3‰ D.4‰ 625.当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时,工作支的坡度安全值不超过( )。 C A.3‰ B.4‰ C.5‰ D.8‰ 626.120~16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安全值不超过( )。 B A.3‰ B.4‰ C.5‰ D.8‰ 627.当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120km/h时,工作支的坡度限界值不超过( )。 D A.3‰ B.4‰ C.5‰ D.8‰ 628.120~160km/h区段接触线的坡度限界值不超过( )。 C A.3‰ B.4‰ C.5‰ D.8‰ 629.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网的之字值安全值允许误差为( )。 B A.±50mm B.±30mm C.±20mm D.±10mm 630.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网的之字值限界值允许误差为( )。 B A.±50mm B.±30mm C.±20mm D.±10mm 631.160km/h以上区段接触网的拉出值安全值允许误差为( )。 B A.±50mm B.±30mm C.±20mm D.±10mm 632.承力索接头距悬挂点不应小于( )。 B A.1m B.2m C.3m D.4m 633.同一个跨距内承力索不允许有()接头。 B A.1m B.2m C.3m D.4m 634.二次回路中通常说的“常闭接点”是继电器线圈在( )时该接点是闭合的。 A A.不通电 B.通电 C.无论通电还是不通电 D.达不到整定值 635.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的电阻将( )。 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636.传统远动装置具有的功能有( )。 A A.遥控、遥信、遥测、遥调 B.遥控、遥计、遥测、遥调 C.遥合、遥信、遥测、遥调 D.遥分、遥信、遥测、遥调 637.电动势的单位是( )。 C A.安培 B.瓦特 C.伏特 D.欧姆 638.兆欧表正常时,指针应指向( )。 C A.0 B.量程中心 C.∞ D.量程1/3 639.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 )。 A A.隔离电压 B.切除故障电源 C.切除负荷电流 D.切除短路电流 640.接触网结构高度的安全值为( )。 D A.设计值 B.设计值±50mm C.设计值±100mm D.设计值±200mm 641.160km/h及以下区段吊弦间距限界值不大于( )。 D A.8m B.10m C.12m D.15m 642.160km/h以上区段吊弦间距限界值不大于( )。 C A.8m B.10m C.12m D.15m 643.ν≤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值不大于( )。 D A.10mm B.20mm C.30mm D.50mm 644.120km/h<ν≤16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值不大于( )。 B A.10mm B.20mm C.30mm D.50mm 645.160km/h<ν≤25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安全值不大于( )。 A A.10mm B.20mm C.30mm D.50mm 646.ν≤12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 )。 D A.10mm B.20mm C.30mm D.50mm 647.120km/h<ν≤160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 )。 B A.10mm B.20mm C.30mm D.50mm 648.160km/h<ν≤250km/h时,相邻吊弦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 )。 A A.10mm B.20mm C.30mm D.50mm 649.弹性吊弦辅助绳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允许相差不超过( )。 C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650.简单悬挂吊索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允许相差不超过( )。 C A.200mm B.300mm C.400mm D.500mm 651.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 )。 A A.+50mm B.±50mm C.+100mm D.±100mm 652.万用表又称( )。 A A.万能表 B.便携表 C.电工常用表 D.仪表 653.对于整体吊弦,其截面损耗不得超过( )。 A A.0.2 B.0.25 C.30% D.50% 654.兆欧表又称( )。 A A.摇表 B.欧姆表 C.绝缘电阻表 D.万用表 655.160km/h及以下区段,吊弦间距安全值不大于( )。 C A.8m B.10m C.12m D.15m 656.对于单开道岔,线岔投影最佳位置是两内轨轨距为( )处撤叉角的平分线上。 D A.690mm B.700mm C.730mm D.745mm 657.制作环节吊弦时,吊弦回头应均匀迂回,长度为( )。 C A.100~120mm B.120~150mm C.150~180mm D.160~180mm 658.制作环节吊弦时,吊弦环直径应为其线径的()。 D A.2~3倍 B.3~5倍 C. 5~8倍 D.5~10倍 659.对于普通单开道岔,在线岔处限制管的前后,在两条接触线上各设双吊弦,两吊弦的纵向距离应不大于( )。 D A.50mm B.80mm C.100mm D.150mm 660.在限制管范围内,上边接触线与限制管应保持( )的间隙。 B A.1~2mm B.1~3mm C.2~3mm D.1~5mm 661.单开道岔标准定位,定位最好是设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为( )。 D A.690mm B.745mm C.800mm D.835mm 662.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对称(双开)道岔定位支柱应按设计的定位支柱布置,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 )。 B A.±0.5m B.±1m C.±1.5m D.±2m 663.160km/h以上区段,对单开道岔定位支柱应按设计的定位支柱布置,定位支柱间跨距误差( )。 B A.±0.5m B.±1m C.±1.5m D.±2m 664.对称(双开)道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 )。 C A.200mm B.300mm C.350mm D.400mm 665.对称(双开)道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 )。 C A.1.5m B.2m C. 2.5m D.3m 666.单开道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 )。 C A.200mm B.300mm C.350mm D.400mm 667.单开道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 )。 C A.1.5m B.2m C. 2.5m D.3m 668.单开道岔和对称(双开)道岔,160km/h及以下区段的交叉点位置安全值是: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C A.500~800mm B.600~1050mm C.630~1085mm D.735~1085mm 669.单开道岔和对称(双开)道岔,160km/h以上区段的交叉点位置安全值是: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D A.500~800mm B.600~1050mm C.630~1085mm D.735~1085mm 670.当室外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不得接近故障点( )以内。 B A.4m B.8m C.10m D.6m 671.单开道岔和对称(双开)道岔,160km/h及以下区段的交叉点位置限界值是: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C A.500~800mm B.600~1050mm C.630~1085mm D.735~1085mm 672.单开道岔和对称(双开)道岔,160km/h以上区段的交叉点位置限界值是:线岔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 )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D A.500~800mm B.600~1050mm C.630~1085mm D.735~1085mm 673.单开道岔和对称(双开)道岔,交叉点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限界值是:( )。 C A.20mm B.30mm C.50mm D.80mm 674.当线岔处两支均为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外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的标准值为( )。 A A.20mm B.30mm C.50mm D.80mm 675.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的标准值为( )。 D A.20mm B.30mm C.50mm D.80mm 676.当线岔处两支均为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的安全值为( )。 B A.0~30mm B.10~30mm C.0~20mm D.10~20mm 677.当线岔处两支均为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的高差的安全值不大于( )。 B A.20mm B.30mm C.50mm D.80mm 678.当线岔处一支为非工作支时, 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的安全值为( )。 B A.50~80mm B.50~100mm C.50~120mm D.80~100mm 679.当线岔处一支为非工作支时, 160km/h以上区段延长一跨并抬高后下锚的安全值为( )。 B A.300~500mm B.350~500mm C.400~500mm D.450~500mm 680.当线岔处两支均为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正线线岔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的限界值为( )。 B A.0~30mm B.10~30mm C.0~20mm D.10~20mm 681.当线岔处两支均为工作支时,在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侧线线岔两接触线高差的限界值不大于( )。 B A.20mm B.30mm C.50mm D.80mm 682.当线岔处一支为非工作支时, 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的限界值为( )。 B A.50~80mm B.50~100mm C.50~120mm D.80~100mm 683.当线岔处一支为非工作支时, 160km/h以上区段延长一跨并抬高后下锚的限界值为( )。 B A.300~500mm B.350~500mm C.400~500mm D.450~500mm 684.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 )的范围内为始触区范围。 B A.500~800mm B.550~800mm C.500~850mm D.550~850mm 685.160km/h以上区段,对于宽1950mm的受电弓,在距离受电弓中心( )的平面和受电弓仿真最大动态抬升高度(最大200mm)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 C A.500~1050mm B.550~1050mm C.600~1050mm D.600~1050mm 686.在采用钢铝接触线的区段,电连接采用( )多股铝绞线。 C A.LJ95 B.LJ120 C.LJ150 D.LJ185 687.在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隔( )安装一组电连接,将承力索和接触线连接起来,保证可靠供电。 B A. 150~200m B.200~250m C.250~300m D. 300~350m 688.绝缘锚段关节处的隔离开关电连接,安装在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的两侧,其中心柱侧距转换柱( )。 A A.5m B.8m C.10m D.12m 689.接触线与电连接线夹接触面,均用细钢丝刷清除表面氧化膜,并用汽油清洗,清洗长度不应少于连接长度的( )。 B A.1倍 B.1.2倍 C.1.3倍 D.1.5倍 690.电连接线应做成弹簧形状,圆圈的间距宜为( C )。 C A.20mm B.30mm C. 50mm D.80mm 691.电连接线最下方的圆圈距接触线应为( )。 B A.200~250mm B.200~300mm C.250~300mm D.250~350mm 692.在接触网带电的情况下进行电力线路检修时,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与接触网之间是安全距离不小于( )。 C A.0.6m B.0.8m C. 1.0m D.1.2m 693.在直流电路中,把电流流出的端叫电源的( )。 A A.正极 B.负荷 C.端电压 D.正电势 694.金属导体的电阻与( )无关。 C A.导体长度 B.导体截面积 C.外加电压 D.外加温度 695.160km/h及以下区段定位器坡度的限界值为( )。 A A.1/10~1/3 B.1 / 10~1/5 C.1 /8~1/3 D.1/8~1/5 696.160~2000km/h区段定位器坡度的限界为( ) B A.1/10~1/3 B.1 / 10~1/5 C.1 /8~1/3 D.1/8~1/5 697.160km/h以上区段,吊线间距安全值不大于( )。 B A.8m B.10m C.12m D. 15m 698.在160km/h及以下运行区段,最短吊线长度为( ) A A.250mm B.300mm C.350mm D.500mm 699.在160km/h以上运行区段,一般情况下最短吊线长度不小于( )。 D A.250mm B.300mm C.350mm D.500mm 700.在160km/h以上运行区段,困难条件下最短吊线长度不小于( )。 B A.250mm B.300mm C.350mm D.500mm 701.腕臂的安装位置应满足承力索悬挂点距轨面的距离,其允许误差( )。 C A.±100mm B.±150mm C.±200mm D.±250mm 702.腕臂不得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顶部非受力部分长度为 ( )。 B A.50~150mm B.100~200mm C.150~250mm D.200~300mm 703.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得超过( )。 C A.50mm B.80mm C. 100mm D.120mm 704.拉杆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悬挂点侧仰高不超过( )。 C A.50mm B.80mm C. 100mm D.120mm 705.压管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悬挂点仰高不超过( )。 C A.50mm B.80mm C. 100mm D.120mm 706.填写工作票时( )。 A A.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字迹清楚,无涂改 B.用铅笔填写,字迹清楚,无涂改 C.用什么笔都可以,但字迹清楚,无涂改 D.用什么笔都可以,可以进行涂改 707.电力网对牵引网的供电方式有( )。 B A.桥式 B.开式闭式 C.环式 D.放射式 708. 绝缘靴的试验周期是( )一次。 B A.每年 B.6个月 C.3个月 D.8个月 709.当所内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工作人员不得接近故障点( )以内。 C A.8m B.2m C.4m D.6m 710.倒闸作业的基本原则是( )。 A A.不能带负荷操作隔离开关 B. 填写倒闸作业票 C. 一个监护,一人操作 D.填写工作票 711.导线连接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原强度的( )。 A A.80.00% B.0.5 C.60% D.70% 712.隔离开关只能用来接通或断开( )电流电路。 B A.正常负荷 B.无负荷 C.无通路 D.异常 713.三相变压器铭牌上所标的容量是指额定三相的( )功率。 B A.有功 B.视在 C.无功 D.无功 714.用摇表测量避雷器的绝缘电阻,一般用( )的摇表。 C A.1500V以上 B.1000V C.2500V及以上 D.1500V以下 715.用钳形电流表测量导线的电流,若不能估计出被测电流的大概数值时,应先用( )挡测出大概电流值。 A A.最大电流 B.最小电流 C.任意电流 D.其他 716.登高超过( )时,必须使用安全带。 A A.2.5m B.2.2m C.3m D.1.8m 717.使用万用表测量导体的电阻时,必须在导体( )的情况下。 B A.带电 B.完全停电 C.一端带电 D.串联电阻 718.在直流电源电动势作用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时间变化( )。 C A.有关 B.方向无关大小有关 C.无关 D.方向有关大小无关 719.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I和R=ρL/S可知导体的电阻( )。 C A.与两端加的电压成正比 B.与流其中的电流成反比 C.与电压、电流无关 D.与流其中的电流成正比 720.在全电路中端电压的高低是随着负载的增大而( )的。 B A.减小 B.增高 C.不变 D.无关 721.欧姆定律反映电阻电路中( )三者的关系。 A A.电流、电压、电阻 B.电流、电势、电位 C.电流、电势、电导 D.电流、电势、电阻 722.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阻,串联在适当的电压上,则额定功率较大的电阻( )。 B A.发热量较大 B.发热量较小 C.与功率较小的电阻发热相同 D.无关 723.电动势的方向是( )。 B A.从正极指向负极 B.从负极指向正极 C.从首端指向尾端 D.从尾端指向首端 724.远动系统的终端可称为( )。 B A.远方设备 B.远方终端 C.首端设备 D.末端设备 725.用小写字母e、u、i分别表示电势、电压、电流的( )。 A A.瞬时值 B.有效值 C.最大值 D.平均值 726.正弦交流电的角频率ω=( )。 A A.2πf B.2π/f C.T/2π D.2T/π 727.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并联时,各并联电容上( )。 A A.电压相等 B.电荷量相等 C.电压的电荷量都相等 D.电流相等 728.在直流电路中,电容器串联时,各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分配与其电容值( )。 C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与之平方成正比 729.交流电在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最大瞬时值,称为交流电的最大值,其表示符号为( )。 A A.Em、Im、Um B.E、I、U C.e、i、u D.em、im、um 730.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所以能产生定向运动,原因是有( )。 B A.电源力的作用 B.电场力的作用 C.任何外力的作用 D.自由作用 731.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呈现带电的特性,原因是( )。 A A.物体内正、负电荷总量相等 B.物体不存在电荷 C.物体的正负电荷不相互作用 D.只存在负电荷 732.有一只电阻为0.15Ω,最大值程为1A的电流表,如并联一个0.05Ω的小电阻,则这只电流表的量程将扩大为( )。 B A.3 B.4A C.6A D.2A 733.表示磁场大小和方向的量是( )。 C A.磁通 B.磁力线 C.磁感应强度 D.磁力 734.与电阻上消耗的功率无关的因素是( )。 C A.电阻的大小 B.电阻上的电压 C.电源的电动势 D.电流 735.两个电阻器,额定功率不同,但额定电压相同,当并联时,则功率较大的电阻器( )。 A A.发热量大 B.发热量小 C.和功率小的电阻发热量相同 D.成比例 736.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有( )。 A A.电流、电压、电动势 B.电流、电压、电阻 C.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 D.电动势、电压、电阻 737.某负载两端所加正弦交流电压和流过的正弦交流电流最大值分别为Um、Im,则该负载的视在功率为( )。 C A.UmIm B.2UmIm C.1/2UmIm D. 22Um/Im 738.使用A级绝缘的变压器,上层油温最多不超过( )。 A A.85℃ B.105℃ C.95℃ D.100℃ 739.两个电容量相同的电容器,串联的等效电容量和并联的等效电容量之比为( )。 A A.4/1 B.42401 C.42371 D.1/4 740.电压表的内阻为3kΩ,最大量程为3V ,现将它串联一个电阻,改装成量程为15V的电压表,则串联电阻值为( )。 C A.3kΩ B.10kΩ C.12kΩ D.16kΩ 741.任一瞬间电感上的电压与自感电势大小( )。 C A.相等,方向相同 B.不等,方向相反 C.相等,方向相反 D.不等,方向相同 742.三相交流电源的星形连接,线电压和相电压之间的关系是( )。 A A. U=1.732U B.Ua=Ua C.Uab3Ua D.Uab=2Ua 743.三相电源做三角形连接时,线电压Ux与相电压Ua之间的关系是( )。 A A. Ux=Ua B.Ux=1.732Ua C.Ux=3Ua D.Ux=2Ua 744.从负荷曲线上可直接反映出日用电量、日最大负荷、日平均负荷和( )。 C A. 无功功率 B.有功功率 C.日负荷率 D.日用电量 745.电磁式继电器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 A A. 电磁感应 B.磁感应 C.极化 D. 电磁现象 746.( )不属于基本远动系统构成部分。 B A. 通信信道 B.变压器 C.RTU D.调度端 747.在交流电路中,纯电容的容抗与电感的电抗方向( )。 A A. 相反 B.同相 C. 无关系 D.不确定 74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事故抢修中当故障点标定装置失灵时,可采取( )试送电,派人巡视等方法查找。 A A.分段 B.全段 C.断开分相开关 D.断开隔离开关 74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铁路局供电调度员得知接触网发生故障后,应迅速通知( )的接触网工区和供电段生产调度,组织抢修队伍。 B A.故障管辖 B.就近 C.相邻 D.邻近两个 75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复线区段为防止事故扩大,当一个行别发生跳闸且重合失败,供电调度要及时将可能发生故障的区段通知( ),列车调度员应迅速通知在线运行的邻线司机加强了望。 B A.供电段调度 B.列车调度员 C.接触网工区 D.局供电处 75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复线区段为防止事故扩大,当一个行别发生跳闸且重合失败,供电调度要及时将可能发生故障的区段通知列车调度员,列车调度员应迅速通知在线运行的邻线司机( )。 A A.加强了望 B.停车 C.限速 D.保持正常速度 75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近点短路是指故障点标定装置指示在( )公里范围内。 A A.3 B.10 C.15 D.20 75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以下关于强送电错误的做法是( )。 A A.未确认符合供电行车条件,人员未撤至安全地带。 B.所在供电臂所有电力机车已降下受电弓 C.馈线故障判断装置显示馈线无永久故障 D.供电末端有分区亭并联断路器应用同方向另一供电臂通过分区亭的并联断路器向故障供电臂强送电 75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故障查找应从()开始。 B A.两端向中间 B.中间向两端 C.一端 D.人员到达地 75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接到抢修通知白天应在( )分钟到达故障地点。 A A.15 B.10 C.30 D.60 75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接到抢修通知夜间应在( )分钟到达故障地点。 A A.20 B.10 C.30 D.60 75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抢修车辆应按救援列车办理。抢修车辆出动前,供电调度员应将车号及到达的地点通知列车调度员,( )应优先放行,使之迅速到达故障现场。 B A.供电调度员 B.列车调度员 C.地线人员 D.行车防护人员 75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当故障区段有重点列车运行时,抢修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C A.先正线后侧线 B.先侧线后正线 C.先重点后一般 D.先一般后重点 75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为保证快速抢通,允许接触网满足()技术条件开通运行。 A A.最低 B.最高 C.行车 D.送电 76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降弓距离应满足列车()运行要求。 B A.加速 B.惰性 C.慢行 D.减速 76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故障地段降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小时。 B A.12 B.24 C.48 D.36 76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送电后要观察()趟车,确认运行正常后抢修组方准撤离。 A A.1-2 B.2-3 C.3-4 D.4-5 76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需封闭线路、降弓通过或限速通过时,抢修人员应向供电调度员报告()位置和列车运行注意事项。 C A.起点 B.终点 C.起止 D.区段 76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限速值应有现场()根据抢修后接触网技术状态确定。 D A.监察人员 B.段或车间级领导 C.技术人员 D.指挥人员 76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抢修指挥在抢修作业前要向作业人员宣布停电(),划清设备带电界限。 A A.范围 B.地点 C.设备 D.区域 76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线、载流承力索、供电线、加强线等主导电回路线索断线采取临时紧起送电方案抢修时,加装的短接线截面不得()被连接导线截面。 B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76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在线间距不足()米的的地段进行抢修作业时,临线列车应限速160km/h以下,并按规定设置防护。 A A.6.5 B.6 C.5 D.5.5 76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在线间距不足6.5米的的地段进行抢修作业时,临线列车应限速()km/h以下,并按规定设置防护。 C A.80 B.120 C.160 D.140 76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供电车间每()组织管内各工区进行一次故障抢修演习。 A A.半年 B.年 C.季 D.月 77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各工区每季组织()次故障抢修出动演练。 A A.1 B.2 C.3 D.4 77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为做好故障抢修的( )演练,供电段及接触网工区应设有供训练用的场地和必要实物。 A A.日常 B.夜间 C.定期 D.不定期 772.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 D A.标准化 B.模块化 C.系统分散 D.系统集成 773.改建工程竣工后,应()。 D A.立即使用 B.进行安全评估 C.按期试用 D.按规定进行验收 774.新建、改建的工程设施必须有明确的()。 D A.使用说明 B.技术标准 C.维修计划 D.质量保证期 775.制造、检修的机车车辆及其重要配件经()指派的监造机构监造,符合要求后,方准交付使用。 C A.铁路局 B.国家铁路局 C.铁路总公司 D.发改委 776.机车、客车、动车组等主要设备的报废、调拨及其重大改变须经()批准。 B A.国务院发改委 B.铁路总公司 C.国家铁路局 D.行业主管部门 777.下列限界问题描述不合理的是()。 B A.一切建(构)筑物、设备,均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 B.与机车车辆有直接互相作用的设备,在使用中可以超过规定的侵入范围 C.与机车车辆有直接互相作用的设备,在使用中不得超过规定的侵入范围 D.机车车辆无论空、重状态,均不得超出机车车辆限界 778.曲线地段的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和线间设施(含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的最小距离,均按曲线半径大小,根据本规程附图中规定的()客货共线铁路的曲线上建筑限界加宽办法计算确定。 C A.v≤120 km/h B.v≤140 km/h C.v≤160 km/h D.v≤200 km/h 779.铁路局有关专业管理部门专项检查:对重要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复测、限界检查,每()不少于一次。 D A.年 B.月 C.季度 D.五年 780.专项检查接触网状态每月检查();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检查,每()不少于一次;对其他供电设备()检查。 D A.四次,一年,每季度 B.三次,二年,每半年 C.两次,四年,每年 D.一次,五年,定期 781.根据运输生产需要,铁路局应在()成立事故救援队,配备简易起复设备和工具。 D A.特等及以上车站 B.一等及以上车站 C.二等及以上车站 D.无救援列车的编组站、区段站和二等以上车站 782.接触网标称电压值为()。 B A.20kV B.25kV C.27.5kV D.29kV 783.接触网短时(5 min)最高工作电压为()。 D A.20kV B.25kV C.27.5kV D.29kV 784.普速铁路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为()。 B A.20kV B.19kV C.27.5kV D.29kV 785.牵引变电所运行期间平均功率因数不低于()。 C A.0.85 B.0.95 C.0.9 D.0.8 786.接触网一般采用()方式。 A A.链型悬挂 B.杆式悬挂 C.索式悬挂 D.弹性悬挂 787.接触线一般采用()材质。 A A.铜合金 B.铝合金 C.铜 D.钢铝合金 788.列车运行速度v≤120 km/h,接触线张力最小为()kN。 A A.10 B.12.5 C.15 D.13 789.列车运行速度在120 km/h<v≤160 km/h之间,接触线张力最小为()kN。 C A.10 B.12.5 C.13 D.15 790.列车运行速度在160km/h<v≤200 km/h之间,接触线张力最小为()kN。 C A.12.5 B.13 C.15 D.20 791.列车运行速度在120km/h<v≤160 km/h之间,接触网综合张力最小为()kN。 C A.22.5 B.25 C.28 D.30 792.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 D A.5000mm B.5150mm C.5300mm D.6500mm 793.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小于(),旧线改造不小于()。 D A.5000mm,5330mm B.5150mm,5530mm C.5300mm,5530mm D.5700mm,5330mm 794.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线路,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小于()。 B A.6 003 mm B.6 330 mm C.6 630 mm D.6 830 mm 795.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一次轨面高度,有砟轨道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 C A.±10 mm B.±20 mm C.±30 mm D.±50 mm 796.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小于()。 A A.300mm B.350mm C.500mm D.1000mm 797.接触网带电部分至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小于()。 B A.300mm B.350mm C.500mm D.1000mm 798.接触网带电部分至跨网建筑的距离,不小于()。 C A.300mm B.350mm C.500mm D.1000mm 799.在接触网支柱及距接触网带电部分()范围内的金属结构物须接地。 C A.3000 mm B.4000 mm C.5000 mm D.6000 mm 800.有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 B A.2100 mm B.3100 mm C.4100 mm D.5100 mm 801.()以下的电线路(包括通信线路、广播电视线路等)不得跨越接触网,应由地下穿过铁路。 B A.25kV B.35kV C.55kV D.65kV 802.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 C A.1000mm B.1800mm C.2000mm D.2500mm 803.列车运行上行是指()。 C A.向北行驶 B.向西行驶 C.开往北京方向 D.远离北京 804.列车须按规定编定车次,单数车次是()。 B A.上行列车 B.下行列车 C.编组双数列车 D.直通列车 805.按列车运行等级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A.动车组列车-特快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军用列车 B.货物列车-特快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军用列车 C.军用列车-特快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货物列车 D.动车组列车-路用列车-普通旅客列车-军用列车 806.在线间距不足()地段施工维修而邻线行车时,邻线列车应限速()及以下,并按规定设置防护。施工单位在提报施工计划时,应提出邻线限速的条件。 D A.4.5 m,160 km/h B.5.5 m,160 km/h C.6.5 m,140 km/h D.6.5 m,160 km/h 807.在区间线路上施工时,使用移动停车信号防护。两端现场防护人员一般应站在距施工地点()附近,且瞭望条件较好的地点显示停车手信号。两端移动停车信号牌(灯)与施工地点的距离为()。 A A.800 m,20 m B.1000 m,10 m C.1200 m,20 m D.1400 m,10 m 808.施工作业地点在站外,距离进站信号机(反方向进站信号机)小于820 m时,其中一名现场防护人员应站在距进站信号机(反方向进站信号机)()附近。同侧的移动停车信号牌(灯)与进站信号机(反方向进站信号机)的距离为()。 B A.10m,0 B.20 m,0 C.30 m,0 D.50 m,0 809.在站内线路上施工时,使用移动停车信号防护,防护办法如下:当施工线路两端道岔只能通往施工地点的位置时,在施工地点两端各()处线路上,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灯)防护;如施工地点距离道岔小于()时,在该端警冲标相对处线路上,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灯)防护。 D A.20m,20 m B.30m,30 m C.40m,40 m D.50m,50 m 810.在站内道岔上(含警冲标至道岔尾部线路、道岔间线路)施工时,使用移动停车信号防护,防护办法如下:在站内道岔上施工,一端距离施工地点(),另一端两条线路距离施工地点50 m(距出站信号机不足50 m时,为出站信号机处),分别在线路上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灯)防护;如一端距离外方道岔小于()时,将有关道岔扳向不能通往施工地点的位置,并加锁或紧固。 D A.80m,80 m B.60m,60 m C.40m,40 m D.50m,50 m 811.在站内道岔上(含警冲标至道岔尾部线路、道岔间线路)施工时,使用移动停车信号防护,防护办法如下:在交叉渡线的一组道岔上施工,一端在菱形中轴相对处线路上,另一端在距离施工地点()处线路上,分别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灯)防护,将有关道岔扳向不能通往施工地点的位置,并加锁或紧固。 B A.30 m B.50 m C.70 m D.90 m 812.昼间升弓手信号是( )。 B A.左臂垂直高举,右臂前伸并左右水平重复摇动 B.左臂垂直高举,右臂前伸并上下重复摇动 C.右臂垂直高举,左臂前伸并左右水平重复摇动 D.右臂垂直高举,左臂前伸并上下重复摇动 813.昼间降弓手信号是( )。 A A.左臂垂直高举,右臂前伸并左右水平重复摇动 B.左臂垂直高举,右臂前伸并上下重复摇动 C.右臂垂直高举,左臂前伸并左右水平重复摇动 D.右臂垂直高举,左臂前伸并上下重复摇动 814.夜间升弓手信号是( )。 D A.白色灯光上下左右重复摇动 B.白色灯光上下重复摇动 C.白色灯光左右重复摇动 D.白色灯光作圆形转 815.夜间降弓手信号是( )。 A A.白色灯光上下左右重复摇动 B.白色灯光上下重复摇动 C.白色灯光左右重复摇动 D.白色灯光作圆形转动 816.线路、信号标志应设在其内侧距线路中心不小于( )处(警冲标除外)。 C A.1.1 m B.2.1 m C.3.1 m D.4.1 m 817.准备降弓标距降弓地段的首端距离为()。 A A.300 m B.150 m C.400 m D.500 m 818.缩写词GYK表示:()。 B A.列车运行监控装置 B.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 C.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D.机车安全信息综合监测装置 819.电气化铁路区段,具有升降、伸缩、移动平台等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装卸等作业时,作业范围与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须保持( )m以上的距离,距离不足时,牵引供电设备须停电。 C A.1 B.1.5 C.2 D.2.5 820.为保证人身安全,除牵引供电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须与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保持( )m以上的距离。 C A.1 B.1.5 C.2 D.2.5 821.新建电气化铁路在牵引供电设备送电前15天,( )应将送电日期通告铁路沿线路内外各有关单位。 B A.铁路局 B.建设单位 C.供电段 D.直属车站 822.发现牵引供电设备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发现其设备上挂有线头、绳索、塑料布或脱落搭接等异物,在牵引供电设备检修人员到达未采取措施以前,任何人员均应距已断线索或异物处所( )m以外。 D A.4 B.5 C.8 D.10 823.电气化铁路相关作业人员( )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准参加作业。 C A.每季 B.每半年 C.每年 D.每两年 824.为保证人身安全,除牵引供电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须与回流线、架空地线、保护线保持( )m以上距离,距离不足时,牵引供电设备须停电。 A A.1 B.1.5 C.2 D.2.5 825.距牵引供电设备支柱及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 )m范围以内具备接入综合接地条件的金属结构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 B A.4 B.5 C.8 D.10 826.牵引供电停电作业时,专业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下列规定: 25kV和35kV为( )mm。 B A.1500 B.1000 C.700 D.600 827.电气化铁路区段进行架空电力线路维修、施工作业时,在与铁路长距离平行作业区段内至少每隔( )加装1组接地线。 D A.4km B.3km C.2km D.1km 828.距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不足( )的燃着物体,使用水或灭火器灭火时,牵引供电设备必须停电。 C A.2m B.3m C.4m D.5m 829.距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超过( )的燃着物体,使用沙土灭火时,牵引供电设备可不停电,但须保持灭火机具及沙土等与带电部分的距离在2m以上。 B A.1m B. 2m C.3m D.4m 830.通过道口车辆限界及货物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 ),超过时,应绕行立交道口或进行货物倒装。 C A.2.5m B.3.5m C.4.5m D.5.5m 831.通过道口车辆上部或其货物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超过( )通过平交道口时,车辆上部及装载货物上严禁坐人。 B A.1m B.2m C.3m D.4m 832.行人持有长大、飘动等物件通过道口时,不得高举挥动,应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保持( )以上的距离。 A A.2m B.1m C.0.8m D.0.7m 833.车辆行人通过道口安全规定的内容应制成揭示牌,固定在道口两面限界门右侧门框上,由( )负责安装及维护。 D A.线路设备管理单位 B.行车设备管理单位 C.铁路公安部门 D.供电设备管理单位 83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中,为确保( ),特制定本规程。 ABC A.人身 B.行车 C.设备安全 D.经济损失 83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牵引供电各单位在接触网作业中要贯彻“( )”的原则。 AB A.施工不行车 B.行车不施工 C.施工可以行车 D.行车可以施工 83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安全等级三级接触网工作人员允许担当的工作有( )。 ACD A.各种高空和停电作业 B.工作票签发人 C.隔离(负荷)开关倒闸作业 D.防护人员的工作 83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安全等级四级接触网工作人员允许担当的工作有( )。 AB A.各种停电和间接带电作业的工作票签发人、工作领导人 B.间接带电作业的要令人 C.车间主任 D.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83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参加接触网作业人员应符合的条件是( )。 ABC A.作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符合作业所要求的身体条件 B.受过接触网作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的安全等级 C.熟悉触电急救方法 D.具有大专文凭 83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遇有( )恶劣天气时,一般不进行V形天窗作业。 ABCD A.雨 B.雪 C.雾 D.风力在5级及以上 84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除遇有( )的紧急情况,供电调度发布的倒闸命令可以没有命令编号和批准时间外,接触网所有的作业命令,均必须有命令编号和批准时间。 AB A.危及人身 B.设备安全 C.抢修 D.检修 84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的检修作业分为( )。 ABC A.停电作业 B.间接带电作业 C.远离作业 D.带电作业 84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的步行巡视人员应( ),夜间巡视还要有照明用具。 ABCD A.戴安全帽 B.穿防护服 C.携带望远镜 D.通讯工具 84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票是进行接触网作业的书面依据,填写时要( )。 ABCD A.字迹清楚 B.正确 C.需填写的内容不得涂改 D.不得用铅笔书写 84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进行接触网作业时,作业组全体成员须按规定穿戴( )。 AB A.工作服 B.安全帽 C.防护服 D.雨衣 84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事故抢修和遇有( )的紧急情况,作业时可以不开工作票,但必须有供电调度命令。 AB A.危及人身安全 B.设备安全 C.检测 D.检修 84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第( )种工作票有效期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 AC A.一 B.二 C.三 D.四 84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 )安全等级不低于四级。 AB A.工作票签发人 B.工作领导人 C.地线操作人 D.地面辅助人员 84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变更( ),必须废除原工作票,签发新的工作票。 ACD A.作业方式 B.工长 C.内容 D.地点 84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前,工作领导人应组织作业组成员列队点名,宣讲工作票并进行分工。分工时要将本次( )逐项分解落实到人,然后方准作业。 AD A.作业任务 B.材料 C.辅助人员 D.安全措施 85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较简单的地面作业有( )。 BD A.安装或更换火花间隙和地线 B.清扫基础帽 C.开挖和爆破支柱基坑 D.支柱培土 85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票签发人在安排工作时,要做好的事项有( )。 ABC A.所安排的作业项目是必要和可能的 B.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是正确和完备的 C.所配备的工作领导人和作业组成员的人数和条件符合规定 D.所配备的包保干部符合规定 85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领导人在安排工作时,要做好的事项有( )。 ABCD A.确认作业内容、地点、时间、作业组成员等均符合工作票提出的要求 B.确认作业采取的安全措施正确而完备 C.时刻在场监督作业组成员的作业安全 D.检查落实工具、材料准备,与安全员(安全监护人)共同检查作业组成员着装、工具、劳保用品齐全合格 85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组成员职责是( )。 ABCD A.要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调动 B.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及时果断地提出 C.遵章守纪 D.坚持安全作业 85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各种( )应有合格证并定期进行试验,作好记录,禁止使用试验不合格或超过试验周期的工具。 AB A.受力工具 B.绝缘工具 C.手套 D.棉鞋 85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各单位应制定受力工具和绝缘工具管理办法,专人负责进行( ),并监督按规定试验和正确使用。 ABC A.编号 B.登记 C.整理 D.试验 85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绝缘工具应具有良好的( ),轻便灵活,便于搬运。 ABC A.绝缘性 B.绝缘稳定性 C.足够的机械强度 D.自洁性 85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绝缘工具要放在专用的工具室内;室内要保持( )。 ABC A.清洁 B.干燥 C.通风良好 D.避光 85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高空作业使用的小型工具、材料应放置在工具材料袋内。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 ),不得抛掷传递。 ABC A.工具 B.零部件 C.材料 D.手机 85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等天气条件下,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梯子以及检修车应有防滑措施。 ABCD A.冰 B.雪 C.霜 D.雨 86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和梯子必须符合的要求是( )。 ABC A.结实、轻便、稳固 B.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上,车梯的车轮必须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C.按规定进行试验 D.拿出来就能用 86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和梯子必须( )。 ABC A.结实 B.轻便 C.稳固 D.绝缘 86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人员与检修作业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应( )。 ABCD A.及时 B.准确 C.清楚 D.呼唤应答 86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双线电化区段,接触网停电作业按停电天窗方式分为( )。 AB A.垂直天窗作业 B.V形天窗作业 C.上行天窗作业 D.下行天窗作业 864.根据《接触网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天气时,不得进行更换火花间隙和检修支柱地线的作业。 ABCD A.雷 B.雨 C.雪 D.雾 86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供电调度员在发布停电作业命令前,要做好的工作为( )。 ABC A.将所有的停电作业申请进行综合安排,审查作业内容和安全防护措施,确定停电的区段; B.通过列车调度员办理停电作业的手续,对可能通过受电弓导通电流的分段绝缘部位采取封闭措施,防止从各方面来电的可能; C.确认有关馈电线断路器、开关及接触网开关均已断开,作业区段的接触网已经停电,方可发布停电作业命令。 D.熟练工作不需要任何准备。 86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供电调度员发布停电作业命令时,受令人认真复诵,经确认无误后,方可给( )。 AB A.命令编号 B.批准时间 C.工作票号 D.结束时间 86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验电器具有( )功能。 AB A.自检 B.抗干扰 C.声控 D.光控 86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验电器自检时具有( )等信号显示。 CD A.红色 B.黄色 C.声 D.光 86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遇有( )、风力在5级及以上等恶劣天气或相对湿度大于85%时,不得进行间接带电作业。 ABCD A.雨 B.雪 C.雾 D.气温在-15°C~37°C之外 87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邻线有160km/h及以上的列车时,( )应提前下道避让。 ABC A.现场防护人员 B.作业人员 C.机具 D.旅客 87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行车防护人员须做到( )。 ABCD A.熟悉有关行车防护知识,驻站联络员还应熟悉运转室的有关设备显示; B.熟悉有关防护及通讯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各种防护信号的显示方法,每次出工前应检查通讯工具是否良好; C.及时、准确、清晰地传递行车信息和信号;认真负责、坚持呼唤应答和复诵制度; D.不得影响其它线路上列车的正常运行。 87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的运行与维修, 坚持“( )”的方针。 AB A.预防为主 B.修养并重 C.路局领导 D.站段管理 87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为保证电气化区段的可靠供电,禁止由( )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ABC A.供电线 B.正馈线 C.区间接触网 D.回流线 87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运行中的接触网有变更需由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报铁路局审批的是( )。 ACD A.正线变更悬挂类型 B.变更接触网局界 C.改变供电方式 D.拆除或长期停用接触网 87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普速铁路接触网夜间步行巡视观察的主要内容有( )。 ABC A.零部件有无过热变色 B.绝缘件有无闪络放电现象 C.电力机车受电弓运行情况 D.支柱有无破损或裂纹 87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遇有( )等恶劣天气时,要适当地增加步行和登乘机车巡视次数。 ABCD A.大风 B.大雨 C.大雪 D.大雾 87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半年检测1次的项目有( )。 ABCD A.补偿装置 B.线岔 C.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 D.分段、器件式分相绝缘器 87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1年1次的静态检测项目有( )。 ABCD A.接触线的位置(定位点拉出值和曲线处跨中偏移值,悬挂点及跨中距轨面的高度) B.接触悬挂、支撑定位装置及附加导线(通过全面检查方式进行) C.避雷装置(雷雨季节前) D.接触线重点磨耗测量 87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3年1次的检测项目是( )。 ABCD A.承力索相对于线路中心的位置 B.软(硬)横跨 C.接触线全面磨耗测量 D.接地电阻 88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动态检测项目主要有( )。 ABCD A.接触线高度、坡度 B.接触线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C.冲击力(硬点) D.接触压力 88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根据监测结果,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用( )三种量值来界定。 ABC A.标准值 B.安全值 C.限界值 D.额定值 88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故障修范围主要有( )。 ABCD A.材质缺陷和安装缺陷 B.铁路运营事故 C.异物影响和天气影响 D.由其它部门进行工作引起的损坏,以及其他原因或不明原因对接触网设备的损坏 88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接触网维修和大修中,凡有更换线索、零部件、支柱者,应将更换后的( )等记入相应记录中。 ABCD A.设备名称 B.材质 C.型号 D.厂家 88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弹性吊弦辅助绳和简单悬挂吊索的技术状态应符合的要求是( )。 ABCD A.辅助绳和吊索须用绞线制成并保持一定的张力 B.在无偏移温度时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相差不超过400mm C.辅助绳和吊索不得有断股和接头 D.弹性吊弦辅助绳两端与承力索的连接符合设计规定 88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的要求是( )。 ABCD A.120km/h及以下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100mm,左右摆动量为200mm。 B.120-160km/h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120mm,左右摆动量为250mm。 C.200km/h区段,(导线高度为6m时)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160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00mm。 D.200-250km/h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暂按200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50mm。 88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 ),但最小不得小于《技规》规定的限值。 AB A.+100mm B.-60mm C.+200mm D.-100mm 88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吸上线的设置和安装还应符合的要求为( )。 ABCD A.吸上线型号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B.在有轨道电路区段,采用截面满足要求的电缆接至扼流圈中性板 C.吸上线必须与支柱密贴连接牢固 D.吸上线与回流线连接时,距离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88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附加导线包括:( )、架空地线等。 ABCD A.供电线 B.加强线 C.正馈线 D.回流线 88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抢修要遵循( )的基本原则,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供电、疏通线路并及早恢复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 AB A.“先通后复” B.“先通一线” C.“全部开通” D.“无需开通” 89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电气化区段所有职工发现接触网故障和异状,应立即报告( )。 AB A.邻近车站 B.供电段 C.供电车间 D.供电工班 89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牵引供电运行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接触网故障抢修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铁路局应成立接触网应急抢修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应急抢修机制,加强( )等基础管理工作。 ABCD A.人员培训 B.装备配置 C.物资储备 D.预案演练 89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铁路局供电调度员获知接触网发生故障后应采取( )措施查找。 ABCD A.根据故障显示情况,保护动作类型及各方面信息判明 B.采用分段试送电 C.通过列车调度员请邻线通过列车司机瞭望,了解情况 D.通知接触网工区派人巡视 89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以下关于强送电正确的做法是()。 BCD A.未确认符合供电行车条件,人员未撤至安全地带。 B.所在供电臂所有电力机车已降下受电弓 C.馈线故障判断装置显示馈线无永久故障 D.供电末端有分区亭并联断路器应用同方向另一供电臂通过分区亭的并联断路器向故障供电臂强送电 89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故障查找应结合( )等因素有重点地组织查找。 ABC A.天气 B.温度 C.运行环境 D.季节 89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工区接到抢修任务后应做好()工作。 ABD A.按抢修内部分工,带好工具,材料等 B.白天15分钟,夜间20分钟内出动 C.工区值班人员将出动时间及相关情况报告铁路局供电调度 D.通知轨道车司机做好出动准备 89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抢修应本着( )的原则制定抢修方案。 AC A.先通后复 B.先复后通 C.先通一线 D.先一般后重点 89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故障抢修在必要时可采取()措施,缩短停电、中断行车时间。 ABCD A.迂回供电 B.越区供电 C.降弓通过 D.限制列车速度通过 89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线断线处理后要考虑()变化时对设备的影响,确定是否可以送电行车。 AB A.季节 B.气温 C.负荷 D.受力 89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中对降弓要求有()。 AC A.降弓距离应满足列车惰性运行要求 B.故障地段降弓时间一般不超过36h C.故障地段降弓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D.降弓距离应满足列车加速运行要求 90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故障查找人员找到故障点后,应立即报告现场指挥,说明故障的( )等情况。 ABC A.位置 B.性质 C.损坏范围 D.无需报告 90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修复过程中,对接触网( )等关键部位严格把关。 BC A.二次回路 B.主导电回路 C.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D.控制回路 90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故障抢修结束抢修组撤离现场前应做到()。 AD A.送电后要观察1-2趟车 B.接触网牵引回流符合供电行车条件 C.受电弓状态符合供电行车条件 D.确认设备行车运行正常 90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需封锁线路,降弓通过或限速运行时抢修人员应做到()。 ABCD A.向供电调度员汇报起止位置和列车运行注意事项 B.按规定在相邻车站等登记 C.在现场设置标志 D.无标志时安排人员显示手信号 90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抢修中防护人员的职责是()。 ABCD A.思想集中 B.坚守岗位 C.履行职责 D.及时、准确的传递信号 90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关于抢修作业正确的说法是()。 ABC A.抢修作业必须办理停电作业命令 B.抢修作业前要想作业人员宣布停电范围 C.对可能来电的关键部位和抢修作业地段,要按规定设置可靠足够地线 D.抢修作业必须开具工作票 90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故障抢修在拆除接触网作业时要防止()等。 ABD A.支柱倾斜 B.线索断线 C.误送电 D.线索脱落 90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在线间距不足6.5米的地段进行故障抢修作业时应采取()措施。 CD A.邻线列车限速90km/h B.邻线列车限速60km/h C.邻线列车限速160km/h D.按规定进行防护 90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 )均应配置夜间故障抢修用照明灯具。 ABC A.供电段 B.供电车间 C.接触网工区 D.供电处 90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供电段应对典型故障的()等作为档案资料长期保存。 ABCD A.照片 B.故障报告 C.损坏的线头 D.零部件 9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工区组织故障抢修出动演习应做到()。 ABCD A.按时集合 B.整装待发 C.携带工具、材料 D.人员明确职责任务 91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为做好故障抢修的日常演练,供电段及接触网工区应设有( )。 AB A.供训练用的场地 B.必要实物 C.专职人员 D.专用经费 91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地故障分为()三种。 ABC A.永久接地 B.断续接地 C.短时接地 D.连续接地 91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导线断线处理后,必须将该锚段全部巡视一遍,特别是( )等设备。 ABCD A.中心锚结 B.补偿装置 C.锚段关节 D.线岔 91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承力索断线抢修后,应对整锚段进行巡视测量,特别要注意( )等处是否达到要求。 ACD A.中心锚结 B.支撑装置 C.绝缘锚段关节 D.线岔 915.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ABCD A.标准化 B.系列化 C.模块化 D.信息化 916.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执行()。 ABC A.国家标准 B.行业标准 C.技术规范 D.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917.新建工程竣工后,应按规定进行(),并进行()。 AB A.验收 B.安全评估 C.试用验收 D.立即使用 918.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道路和铁路线路路堑上的道路、跨越铁路线路的道路桥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防止车辆以及其他物体进入、坠入铁路线路的()。 AB A.安全防护设施 B.警示标志 C.信号灯 D.栏杆 919.铁路技术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应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信息化,应落实()。 BD A.天窗制 B.检验制 C.预检制 D.责任制 920.铁路技术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和检修周期,组织定期检查,加强日常维修,提高设备质量。 ABC A.检修与保养并重 B.预防为主 C.预防与整治相结合 D.状态修 921.基础设施实行天窗修制度,并推行()制度。 BC A.定期修 B.预防性计划修 C.专业化集中修 D.状态修 922.对各种机械设备应制定相应的()。有关人员应做到正确使用,精心保养,细心检修,保持其良好状态。 ABC A.检修范围 B.保养范围 C.安全操作规程 D.使用说明书 923.铁路技术设备,除由直接负责维修及管理的部门经常检查、周期维修外,铁路局还应按规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 AD A.定期全面检查 B.常规检查 C.季度检查 D.专项检查 924.在铁路总公司指定地点设()。配备应急通信设备,并处于整备待发状态,其工具备品应保持齐全整洁,作用良好。 ABC A.事故救援列车 B.电线路修复车 C.接触网抢修车 D.自轮运转特种设备 925.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建设应急平台,配备相应的应急指挥设施和通信等设备,确保事故现场的()须在规定时限传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ABD A.话音 B.图像 C.起因 D.数据 926.铁路局应根据()发布防洪命令。制定防洪预案,完成防洪工程和预抢工程,发动沿线群众建立路地联防机制。 ACD A.历年降雨 B.今年降雨 C.洪水规律 D.当年的气候趋势预测 927.减少或防止雷电等自然灾害对设备的影响,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BD A.加强对电子电气设备的雷电防护工作 B.加强对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防护工作 C.马上建立雷电自动报警装置 D.逐步建立雷电预警系统 928.对防寒工作,铁路局要做好()几项工作。 ABCD A.铁路技术设备检查整修,包扎管路。 B.人员防寒过冬培训 C.做好易冻设备、物资的防冻解冻工作 D.储备材料燃料和工具,组织好除雪队伍 929.铁路行车监测设备主要包括()。 ABCD A.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 B.牵引供电、电力等固定设备的移动检测设备 C.机车车辆的车载监测设备; D.牵引供电、电力等固定设备的在线自动监测设备; 930.供电维修机构管辖范围应根据()确定。 AC A.线路 B.人员编制 C.供电设备条件 D.所在地 931.牵引供电设备包括()。 ABD A.变电设备 B.接触网 C.发电厂 D.远动系统 932.牵引供电能力应与线路的运输能力相适应,满足规定的()的要求。 ABC A.列车重量 B.列车密度 C.运行速度 D.站区生产 933.接触网的分段、分相设置应考虑(),并充分考虑()。 ABCD A.修停电方便 B.缩小故障停电范围 C.电力牵引的列车、动车组正常运行 D.调车作业的需要 934.接触网分相的位置应避免设在()。 AC A.进出站 B.调车 C.变坡点区段 D.弯道 935.牵引供电设备()应配备牵引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 BCD A.安装 B.检修 C.试验 D.抢修 936.在电气化铁路竣工时,由施工单位在接触网支柱内缘或隧道边墙标出线路的轨面标准线,开通前()共同复查确认。 AD A.工务单位 B.电务单位 C.车站 D.供电单位 937.双线电气化铁路实行V形天窗作业时,为确保人身安全,应在()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ABCD A.设备 B.机具 C.照明 D.作业组织 938.下列哪些情况下列车可反方向运行()。 ABCD A.整理列车运行时 B.旅客列车在正方向区间的线路封锁施工 C.发生自然灾害 D.因事故中断行车 939.有关车站道岔编号遵循的规则有()。 ABCD A.道岔编号,从列车到达方向起顺序编号,上行为双号,下行为单号 B.尽头线上,向线路终点方向顺序编号。 C.车站划分车场时,每个车场的道岔单独编号。 D.一个车站的道岔不得有相同的编号。 940.股道编号规则是()。 ABCD A.单线区段车站,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B.双线区段车站,从正线起顺序编号,上行一侧为双号,下行一侧为单号 C.尽头式车站,向终点方向由左侧开始顺序编号,如站舍位于线路一侧时,从靠近站舍的线路起,向远离站舍方向顺序编号。 D.一个车站(分车场时一个车场)的股道不准有相同的编号。 941.行车有关人员任职任职、提职、改职前必须()后,方可任职。 ABCD A.进行拟任岗位资格性培训 B.经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考核 C.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D.取得相应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942.列车运行是以()作间隔。 AB A.车站、线路所所划分的区间 B.自动闭塞区间的通过信号机划分的闭塞分区 C.调车信号 D.线路速度 943.向施工封锁区间开行路用列车正确的说法有:()。 ABC A.向施工封锁区间开行路用列车时,列车进入封锁区间的行车凭证为调度命令 B.调度命令中应包括列车车次、停车地点、到达车站的时刻等有关事项,需限速运行时在命令中一并注明 C.向施工封锁区间开行路用列车,原则上每端只准进入一列。 D.向施工封锁区间开行路用列车,每端只准进入多列路用列车。 944.设备施工维修的驻站联络员和行车防护员的工作要求有()。 ABCD A.应由指定的、经过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B.在执行防护任务时,应佩戴标志,携带通信设备 C.现场防护人员还应携带必备的防护用品,随时观察施工现场和列车运行情况。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通报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和施工负责人。 D.驻所(站)联络员应与现场防护人员保持联系,如联系中断,现场防护人员应立即通知施工负责人停止作业。 94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车站值班员发现或接到行车设备故障的报告后,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单位相关人员,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 B.列车调度员发现或接到调度台行车设备故障的报告后,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单位相关人员,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 C.设备管理单位应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签认,尽快组织修复 D.对暂时不能修复的,应登记停用内容和影响范围,并注明行车限制条件 946.在昼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ABCD A.停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1000 m B.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400 m C.调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200 m D.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200 m 947.铁路的线路标志包括下列哪些()。 ABCD A.公里标 B.曲线标 C.坡度标 D.供电段的界标 948.铁路的信号标志包括( )。 ABCD A.电力机车禁停标 B.电力机车断电标、合电标 C.接触网终点标 D.减速地点标 949.曲线标,设在曲线中点处,应标明曲线()。 ABCD A.中心里程 B.半径大小 C.曲线长度 D.缓和曲线长度 950.关于坡度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A.设在线路坡度的变坡点处 B.两侧各标明其所向方向的上、下坡度值 C.两侧各标明长度 D.两侧各标明宽度 951.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BCD A.在电气化区段接触网电分相前方,分别设断电标、禁止双弓标 B.对于最高运行速度大于120 km/h的旅客列车、特快货物班列及最高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货物列车、快速货物班列运行的线路,在断电标的前方增设特殊断电标 C.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 D.在双线电气化区段,在“合”、“断”电标背面,可分别加装“断”、“合”字标,作为反方向行车的“断”、“合”电标使用 952.在电气化线路接触网故障降弓地段前方,分别设()。 ABD A.准备降下受电弓标 B.降下受电弓标 C.升起受电弓标 D.特殊降弓标 953.电气化铁路区段,具有升降、伸缩、移动平台等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装卸等作业时,作业范围与( )保持1m以上距离,距离不足时,牵引供电设备须停电。 ABC A.回流线 B. 架空地线 C.保护线 D.正馈线 954.在距( ),临近铁路营业线作业时,牵引供电设备可不停电,但须按照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ABCD A.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2m以外 B.与回流线1m以外 C.与架空地线1m以外 D.与保护线1m以外 955.牵引供电设备故障时,与牵引供电设备相连接的( )等可能出现高电压,未采取安全措施前,禁止与其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 ABCD A.支柱 B.接地引下线 C.综合接地线 D.吸上线 956.电气化铁路区段电缆在切割电缆外皮或打开电缆(不含全塑电缆)套管之前,正确做法有( )。 ABC A.将电缆外皮两端连通并临时接地 B.作业人员穿高压绝缘靴 C.作业地点铺设干燥的橡皮绝缘垫 D.作业地点铺设干燥木板 957.天桥、跨线桥靠近或跨越牵引供电设备的地方,须设置防护栅网,栅网由( )负责安设。 BC A.铁路局 B.所附属结构的产权单位 C.工程建设单位 D.供电设备管理单位 958.关于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安全用品正确的做法有( )。 ABCD A.应半年进行一次绝缘耐压试验 B.并存放在阴凉干燥、防尘处所 C.使用前用干布擦试 D.并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有漏气、裂损等现象禁止使用 959.货物装载高度须同时满足( )所规定的电气化区段安全距离。 AD A.《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B.《铁路安全运输管路条例》 C.《安全生产法》 D.《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 960.( )等工务作业前,应在钢轨两端轨节间纵向位置,安设一条截面不少于70mm2的铜连接线,连接可靠方可开始作业。 ABCD A.断开钢轨 B.更换钢轨 C.拆换接头夹板 D.调整轨缝 961.工务作业需拆开( )等设备时,应由专业设备管理单位按设备分界进行作业,并及时恢复。 ABC A.接触网接地线 B.接触网吸上线 C.电务扼流变钢轨引线 D.接头夹板 962.维修或更换( )等器件时,应按规定采取保证牵引回流畅通措施后,方可开始作业。 ABCD A.信号扼流变压器、中心连接板 B.轨道电路送电的扼流变引接线 C.轨道电路受电的扼流变引接线 D.站内横向连接线 963.利用作业车进行作业时,工作平台严禁向( )线路侧旋转。 AC A. 未封锁 B.封锁 C.有电的 D.无电的 964.电气化铁路区段整修电缆时,正确做法有( )。 ACD A.电缆铠装及电缆芯两端须装设临时接地线 B.作业地点铺设木板 C.作业地点铺设干燥绝缘垫 D.作业人员穿高压绝缘靴 96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牵引供电各单位在接触网作业中要贯彻“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的原则。 A A.正确 B.错误 966.张三连续公休5个月后仍继续担任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时,必须重新参加接触网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B A.正确 B.错误 96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票填写1式2份,1份由调度(值班员)保管,1份交给工作领导人。 B A.正确 B.错误 96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事故抢修和遇有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作业时可以不开工作票,但必须有供电调度命令。 A A.正确 B.错误 96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地面开挖和爆破支柱基坑的作业需要开据接触网第二种(三)工作票。 B A.正确 B.错误 97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作业结束后,工作领导人要将工作票和相应命令票交工区统一保管。 A A.正确 B.错误 97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前,工作领导人应组织作业组成员列队点名,宣讲工作票并进行分工。 A A.正确 B.错误 97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接触网的巡视、较简单的地面作业可以不开工作票。 A A.正确 B.错误 97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V形天窗接触网检修作业使用的工作票左上角(右)应加盖“上行”或“下行”印记。 B A.正确 B.错误 97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作业组成员要服从工长(领导人)的指挥、调动,遵章守纪。 B A.正确 B.错误 97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作业组成员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及时果断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 A A.正确 B.错误 97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各种受力工具和绝缘工具应有合格证并定期进行试验,作好记录,禁止使用试验不合格或超过试验周期的工具。 A A.正确 B.错误 97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绝缘工具的机、电性能发生损伤或对其怀疑时,要进行相应的试验。 A A.正确 B.错误 97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绝缘工具的机械强度试验应在组装状态下进行。间接带电作业用的绝缘工具一定要做机械强度试验。 B A.正确 B.错误 97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绝缘工具要放在专用的工具室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对绝缘工具要有防潮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98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绝缘工具在运输和使用中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切勿损伤。 A A.正确 B.错误 98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使用管材制作的绝缘工具,其管口要密封。 A A.正确 B.错误 98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凡在距离地面2m以上的处所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空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98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凡在距离地面3m以上的处所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空作业。 A A.正确 B.错误 98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间接带电作业时,每个作业地点均要设有专人监护,其安全等级不低于四级。 A A.正确 B.错误 98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间接带电作业时,每个作业地点均要设有专人监护,其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 B A.正确 B.错误 98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停电作业时,每个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2个跨距,在同一组软(硬)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4条股道。 A A.正确 B.错误 98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停电作业时,每个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2个跨距,在同一组软(硬)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5条股道。 B A.正确 B.错误 98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中应使用专门的用具传递工具、零部件和材料,不得抛掷传递。 A A.正确 B.错误 98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A A.正确 B.错误 99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不必将安全带系在安全可靠的地方。 B A.正确 B.错误 99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进行高空作业时,人员不宜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同侧(反侧),并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B A.正确 B.错误 99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曲线区段进行接触网悬挂的调整工作时,要有防止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99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冰、雪、霜、雨等天气条件下,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梯子以及检修车应有防滑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99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攀登支柱前要检查支柱状态,观察支柱上有无其它设备,选好攀登方向和条件。 A A.正确 B.错误 99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攀登支柱时要手把牢靠,脚踏稳准,尽量避开设备并不必与带电设备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B A.正确 B.错误 99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用脚扣和踏板攀登支柱时,要卡牢和系紧,严防滑落。 A A.正确 B.错误 99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上,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车轮不必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B A.正确 B.错误 99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用车梯进行作业时,不应指定车梯负责人,工作台上的人员不得超过两名。 B A.正确 B.错误 99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用车梯进行作业时,所有的零件、工具等都可以放置在工作台的台面上。 B A.正确 B.错误 100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中推动车梯应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 B A.正确 B.错误 100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中推动车梯应服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 A A.正确 B.错误 100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车梯工作台面上有人时,推动车梯的速度不得超过10km/h(5),并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 B A.正确 B.错误 100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车梯在曲线上或遇大风时,对车梯要采取防止滑移的措施。 B A.正确 B.错误 100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车梯在大坡道上时,要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 B A.正确 B.错误 100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车梯放在道床、路肩上或作业人员超出工作台范围作业时,作业人员要将安全带系在接触网上,不得系在车梯工作台框架上。 A A.正确 B.错误 100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为避让列车需将车梯暂时移至建筑限界以外时,要采取防止车梯滑移的措施。 B A.正确 B.错误 100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作业结束,车梯需要就地存放时,须稳固在建筑限界以外不影响了望信号的地方。 A A.正确 B.错误 100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用梯子作业时,梯子上只准有2人(1)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100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检修作业车出车前,司机应认真检查车辆和行车安全装备,确保状态良好,并与作业人员检查通讯工具,确保联络畅通。 A A.正确 B.错误 101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接触网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不得超载。 A A.正确 B.错误 101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领导人必须确认地线接好后,方可允许作业人员登上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 A A.正确 B.错误 101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检修作业车移动或作业平台升降、转向时,严禁人员上、下。 A A.正确 B.错误 101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人员上、下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应征得工作领导人(工作台)同意。 B A.正确 B.错误 101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所有人员禁止从封锁线路侧(未)上、下作业车辆。 B A.正确 B.错误 101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检修作业车工作平台防护门关闭时应有闭锁装置。 A A.正确 B.错误 101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时不必关好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的防护门。 B A.正确 B.错误 101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防护栅外作业时,必须将安全带系在牢固可靠部位。 A A.正确 B.错误 101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在车辆移动中应注意防止接触网设备碰刮伤人。 A A.正确 B.错误 101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平台上有人作业时, 检修作业车移动的速度不得超过20km/h(10),且不得急剧起、停车。 B A.正确 B.错误 102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中检修作业车的移动应听从工作领导人(工作台)的指挥。 B A.正确 B.错误 102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为防止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侵入未封锁线路的限界,作业平台严禁向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B A.正确 B.错误 102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为防止检修作业车作业平台侵入未封锁线路的限界,作业平台严禁向未封锁的线路侧旋转。 A A.正确 B.错误 102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20 km/h(160)及以上区段应采用检修作业车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102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邻线有160km/h及以上运行列车通过时,作业人员应提前停止作业,并在作业平台远离邻线侧避让,列车通过后方可继续进行作业。 A A.正确 B.错误 102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双线电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同时停电进行的接触网作业称为V形天窗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102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双线电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一行停电进行的接触网作业称为垂直天窗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102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不能采用V形天窗进行的停电检修作业,须在垂直天窗内进行,其地点应在接触网平面图上用蓝线框出,并注明禁止V形天窗作业字样。 B A.正确 B.错误 102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利用V形天窗停电作业时,应遵守的要求之一为:接触网停电作业前,不必撤除向邻线供电馈线的重合闸,相应所、亭可能向作业线路送电的开关应断开。 B A.正确 B.错误 102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利用V形天窗停电作业时,应遵守的要求之一为:为防止电力机车将电带入停电区段,有关车站应确认禁止电力机车通过的限制要求。 A A.正确 B.错误 103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V形天窗检修吸上线、回流线(含架空地线与回流线并用区段)时不得开路。 A A.正确 B.错误 103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雨、雪、雾天气时,可以进行更换火花间隙和检修支柱地线的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103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以上区段且线间距小于5.5m时,一般不进行车梯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103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利用V形天窗在断开导电线索前,应事先采取旁路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103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 V形天窗停电作业时,接地线应可靠安装,不得侵入限界,并有防风摆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103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每个作业组在停电作业前由工作领导人指定一名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3)的作业组成员作为要令人员。 B A.正确 B.错误 103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几个作业组同时作业时,每一个作业组必须分别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分别向供电调度申请停电命令。 A A.正确 B.错误 103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V形天窗停电作业时,若只在接触悬挂部分作业,不侵入附加导线及同杆架设的其它供电线路的安全距离时,附加悬挂及同杆架设的其它供电线路可不接地。 A A.正确 B.错误 103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供电调度员发布停电作业命令时,受令人认真复诵,经确认有误后(无),方可给命令编号和批准时间。 B A.正确 B.错误 103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地线可以有(不得)断股、散股和接头。 B A.正确 B.错误 104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作业时,两组地线应接在同一侧钢轨上,且不应跨接在钢轨绝缘两侧。 A A.正确 B.错误 104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作业时,两组地线跨接在钢轨绝缘两侧时,不必封闭线路。 B A.正确 B.错误 104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有轨道电路的区段作业时,地线穿越钢轨时,不必采取绝缘措施。 B A.正确 B.错误 104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装设接地线时,将接地线的一端先行接地;再将另一端与被停电的导体相连。拆除接地线时,其顺序相同。 B A.正确 B.错误 104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装设接地线时,人体可以触及接地线,接好的接地线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B A.正确 B.错误 1045.根据《接触网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验电和装设、拆除接地线可由一人进行(2人)。 B A.正确 B.错误 104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停电作业的接触网附近有平行带电的电线路或接触网时,为防止感应危险电压,除按规定装设接地线外,还要增设接地线。 A A.正确 B.错误 104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关节式分相检修时,除在作业区两端工作支接地线外,还应在中性区导线上加挂一组地线,必要时将两断口进行短接封线。 B A.正确 B.错误 104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几个作业组同时作业,当作业结束时,每个作业组要分别向供电调度申请消除停电作业命令。 A A.正确 B.错误 104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停电命令和行车封锁命令消除后,人员、机具不得再次上网和侵入建筑限界。 A A.正确 B.错误 105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遇有雨、雪、雾、气温在-15°C~37°C之外、风力在5级及以上等恶劣天气或相对湿度大于65%时,不得进行间接带电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105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间接带电作业人员在接触工具的绝缘部分时应戴干净的手套,不得赤手接触或使用脏污手套。 A A.正确 B.错误 105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间接带电作业要令人员的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三级(4)。 B A.正确 B.错误 105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几个作业组同时进行间接带电作业时,每一个作业组必须分别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分别向供电调度申请作业命令。 A A.正确 B.错误 105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票中规定的作业任务完成,全部作业人员、机具、材料撤至安全地带后,由工长(领导人)宣布结束作业,通知要令人向供电调度申请消除间接带电作业命令。 B A.正确 B.错误 105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几个作业组同时作业时,要分别向供电调度申请消除间接带电作业命令。 A A.正确 B.错误 105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供电调度员不必确认供电臂内所有的作业组均已消除间接带电作业命令,就可恢复接触网正常的分段状态和有关馈电线重合闸。 B A.正确 B.错误 105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无论停电与否,作业组开展间接带电作业时均应按间接带电作业程序及要求进行作业。 A A.正确 B.错误 105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间接带电作业工作领导人可直接参加操作,并在现场不间断地进行监护。 B A.正确 B.错误 105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作业人员进行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倒闸时,必须有供电调度的命令。 A A.正确 B.错误 106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车站、机务段或路外厂矿等单位有权操作的隔离开关的人员应经供电车间培训、考试合格,发给合格证后方可担任此项工作。 B A.正确 B.错误 106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倒闸作业要令人的安全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A A.正确 B.错误 1062.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严禁带负荷进行隔离开关倒闸作业。 A A.正确 B.错误 106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隔离开关可以开、合不超过20km(延长公里)线路的空载电流,超过时,应经过试验,报铁路局批准。 B A.正确 B.错误 106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带接地闸刀的隔离开关其主闸刀应经常处于断开状态(闭合)。 B A.正确 B.错误 1065.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各隔离开关的传动机构必须加锁。钥匙可以相互通用并有标签注明开关号码,存放于固定地点由专人保管。 B A.正确 B.错误 1066.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线路上进行接触网检修作业可能影响列车正常运行时,除对有关区间、车站办理封锁手续外,还要对作业区采取防护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1067.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行车防护人员的安全等级不得低于四级(三)。 B A.正确 B.错误 1068.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复线区段进行V形天窗作业时,现场防护员除按规定做好本线行车防护外,还应监视邻线列车运行情况并及时报告工长。 B A.正确 B.错误 1069.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不同作业组分别作业时,可以共用行车防护人员。 B A.正确 B.错误 1070.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未设好行车防护前不得开始作业,在人员、机具未撤至安全地点前可以撤除行车防护。 B A.正确 B.错误 1071.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行车防护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一旦中断联系,须立即通知工作领导人,必要时停止作业撤离现场。 A A.正确 B.错误 107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运行检修管理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 A A.正确 B.错误 1073.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作业组在接到停电作业命令后须先验电接地,然后方可作业。 A A.正确 B.错误 1074.根据《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变电所、分区亭、AT所处进行吸上线检修时必须利用V形天窗(垂直)。 B A.正确 B.错误 107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牵引变电所、接触网经过验收,应具备供电条件。 A A.正确 B.错误 107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牵引变电所应具备单电源,并能自动投切。 B A.正确 B.错误 107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轨面标准线的上方依次标注设计的线路超高、设计的接触网导线高度,在其下方标注设计的侧面限界。 A A.正确 B.错误 107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新建电气化铁路,由施工单位标出轨面标准线及相关参数,开通前由工务部门(供,工)确认。 B A.正确 B.错误 107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每五年(每年)与工务部门共同对轨面标准线复核一次。 B A.正确 B.错误 108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工作领导人要每天确认工具、备品、安全用具、抢修机具是否完备,认真审阅值班日志并签字。 B A.正确 B.错误 108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吸上线与钢轨相连接时,吸上线及其与钢轨连接的附件属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 A A.正确 B.错误 108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运营的接触网上安装的新产品其试运行期一般不少于半年(一年)。 B A.正确 B.错误 108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监测分巡视、全面检查和非常规检查3个部分(检测,4个)。 B A.正确 B.错误 108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登乘机车巡视周期为每季度(月)不少于1次。观察的主要内容有接触悬挂及其支撑装置和定位装置的状态。 B A.正确 B.错误 108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全面检查具有巡视检查和保养维护的双重职能。 A A.正确 B.错误 108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供电(维管)段长每年对管内的关键设备至少巡视检查4次(1)。 B A.正确 B.错误 108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车间主任每半年对管内所有设备最多(少)巡视检查1次。 B A.正确 B.错误 108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的巡视检查应由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人员进行。 A A.正确 B.错误 108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巡视检查中发现的危及安全的缺陷,应及时安排处理;对一般性缺陷要纳入年度(月)检修计划。 B A.正确 B.错误 109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检测包括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两部分。 A A.正确 B.错误 109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实际静态检测周期不应超过规定时间的50%(30%)(按天计算)。 B A.正确 B.错误 1092.接触网发生故障后对相应接触网设备的状态变化、损伤、损坏情况所进行的状态检查属于非常规检查。 A A.正确 B.错误 1093.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应于每年8月(10月)底前对设备进行一次整体质量鉴定并报铁路局。 B A.正确 B.错误 109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后的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种。 A A.正确 B.错误 109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鉴定质量等级的评定按单项设备和整体设备分别进行。 A A.正确 B.错误 109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隔离(负荷)开关以组(台)为单位。 B A.正确 B.错误 1097.根据《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线岔以台(组)为单位。 B A.正确 B.错误 109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整体设备以换算条公里为单位。 A A.正确 B.错误 109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限界门等以条公里(架)为单位。 B A.正确 B.错误 110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正、站线悬挂的换算系数为2.0(1.0)。 B A.正确 B.错误 110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隧道内悬挂的换算系数为2.0(1.3)。 B A.正确 B.错误 110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设备质量鉴定时,附加导线的换算系数为1.5(0.4)。 B A.正确 B.错误 110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检修分维修和大修两种修程。 A A.正确 B.错误 110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维修分为维持性修理和故障修复。 A A.正确 B.错误 110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维修(大修)系恢复性的彻底修理。 B A.正确 B.错误 110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检修计划分月度大修(维修)计划和年度维修(监测)计划两部分。 B A.正确 B.错误 110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整体大修周期一般为20-25年。 A A.正确 B.错误 110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年度大修计划由铁路局组织编制。 A A.正确 B.错误 110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维修要认真执行“记名检修”制度,保证检修质量。 A A.正确 B.错误 111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上区段正线承力索和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 A A.正确 B.错误 111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A A.正确 B.错误 111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环节(滑动)吊弦。 B A.正确 B.错误 111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吊弦偏移的标准值为:在无偏移温度时处于铅垂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111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吊弦偏移的限界值为:在极限温度时,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1/2(1/3)。 B A.正确 B.错误 111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A A.正确 B.错误 111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软横跨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最短吊弦的长度为400mm,允许误差+50mm,-200mm。 A A.正确 B.错误 111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正弛度(负)。 B A.正确 B.错误 111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 A A.正确 B.错误 111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软横跨下部定位索距工作支接触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250)。 B A.正确 B.错误 112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200mm(50)。 B A.正确 B.错误 112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硬横梁锈蚀面积超过50%(20%)时应除锈涂漆。 B A.正确 B.错误 112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硬横跨吊柱在安装后应处于竖直状态,限界满足要求。 A A.正确 B.错误 112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电分段锚段关节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 A A.正确 B.错误 112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锚段关节式电分相中性区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地面传感器的纵向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1m。 A A.正确 B.错误 112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机械分段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限界值为50-300mm。 A A.正确 B.错误 112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防窜两种。 A A.正确 B.错误 112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可以(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B A.正确 B.错误 112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线中心锚结绳范围内可以(不得)安装吊弦和电联结器。 B A.正确 B.错误 112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上方(下)。 B A.正确 B.错误 113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A A.正确 B.错误 113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下(上)区段,单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为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B A.正确 B.错误 113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以上区段,单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的安全值为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 A A.正确 B.错误 113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单开和对称(双开)道岔的交叉线岔交叉点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A A.正确 B.错误 113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高差的标准值为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正线接触线比侧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B A.正确 B.错误 113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高差的标准值为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km/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mm。 A A.正确 B.错误 113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550-800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A A.正确 B.错误 113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道岔定位器支座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A A.正确 B.错误 113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单开道岔的交叉线岔,160km/h及以下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小于(大于)450mm。 B A.正确 B.错误 113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单开道岔的交叉线岔,160km/h以上区段的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300mm(400)。 B A.正确 B.错误 114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单开道岔的交叉线岔,160km/h以上区段在始触区范围内,两支接触线位于受电弓中心同一侧。 A A.正确 B.错误 114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线岔的编号应以其所在的道岔编号命名。 A A.正确 B.错误 114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在锚段关节处装设2组、线岔处装设1组电联结器。 A A.正确 B.错误 114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不应(应)加装等位线。 B A.正确 B.错误 114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电联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20~50mm(0-10)。 B A.正确 B.错误 114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线电联结线夹在直线处应处于铅垂状态,在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A A.正确 B.错误 114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及以下区段,定位器坡度的限界值为1/10~1/3。 A A.正确 B.错误 114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160km/h以上区段,定位器坡度的标准值为设计值~1/2(设计值)。 B A.正确 B.错误 114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定位器偏移的标准值为: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 A A.正确 B.错误 114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定位环应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 A A.正确 B.错误 115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定位管上定位环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于110mm(100-150)。 B A.正确 B.错误 115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腕臂不得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顶部非受力部分长度为500~800mm(100-200)。 B A.正确 B.错误 115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500mm(100),无永久性变形。 B A.正确 B.错误 115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腕臂偏移的安全值为:标准值±100mm。 A A.正确 B.错误 115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腕臂偏移的标准值:无偏移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腕臂顶部的偏移要和该处的承力索伸缩量相对应。 A A.正确 B.错误 115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拉杆(压管)或水平腕臂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悬挂点侧仰高不超过100mm。 A A.正确 B.错误 115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拉杆必须处于受压(拉)状态。 B A.正确 B.错误 115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摆动时可能达到的最大轮廓线。 A A.正确 B.错误 115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装置a、b值的限界值为任何情况下均应大于800mm(200)。 B A.正确 B.错误 115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坠砣应完整,坠砣块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 A A.正确 B.错误 116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坠砣串的重量(包括坠砣杆的重量)符合规定,允许误差不超过30%(2%)。 B A.正确 B.错误 116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坠砣块自上而下按块编号,并标明重量。 A A.正确 B.错误 116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和接头,不得与其它部件、线索相摩擦。 A A.正确 B.错误 116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0°。 B A.正确 B.错误 116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A A.正确 B.错误 116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修补支柱破损部位的混凝土等级比支柱本身混凝土高一级。 A A.正确 B.错误 116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隔离开关的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以导电介质。 A A.正确 B.错误 116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附加导线跨越铁路和一、二级公路以及重要的通航河流时,导线不得有接头。 A A.正确 B.错误 116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可以在跨距内做接头。 B A.正确 B.错误 116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附加导线在一个跨距内一根导线的接头可以超过5个(不过1)。 B A.正确 B.错误 117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附加导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要大于500mm。 A A.正确 B.错误 117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2.2m(1)。 B A.正确 B.错误 117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附加导线与接触网同杆合架时,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应不小于0.8m。 A A.正确 B.错误 117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限界门吊板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为4.5m。 A A.正确 B.错误 117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各种调整螺丝的丝扣外露部分不得小于50mm。 A A.正确 B.错误 1175.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和附加导线中用于电气连接的零件,其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被连接的导线。 A A.正确 B.错误 1176.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的回头长度应为200-500mm(300),并用绑线扎紧。 B A.正确 B.错误 1177.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绝缘部件不得有裂纹和破损,瓷绝缘子的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200mm2(300),连接件不松动。 B A.正确 B.错误 1178.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器件式分相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误差不超过100mm。 A A.正确 B.错误 1179.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隔离(负荷)开关、避雷器等设备应单独设接地极。 A A.正确 B.错误 1180.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对隧道内及附加导线中的绝缘部件泄漏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400mm。 A A.正确 B.错误 1181.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接触网大气及操作过电压保护宜采用氧化锌避雷器。 A A.正确 B.错误 1182.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补偿装置宜采用小(大)直径的滑轮组和柔韧性好、抗疲劳强的补偿绳。 B A.正确 B.错误 1183.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大修更新的混凝土支柱容量不应低于40kN.m(60)。 B A.正确 B.错误 1184.根据《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规定,大修更新的金属支柱宜采用热浸镀锌钢支柱。 A A.正确 B.错误 1185.力沿其作用线移动后,对刚体上某一点的力矩保持不变。 A A.正确 B.错误 1186.构件的内力是由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其大小将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A A.正确 B.错误 1187.力矩的常用单位是N/m(Nm)。 B A.正确 B.错误 1188.在作用着已知力系的刚体上,加入一个平衡力系后,一定会改变刚体的原状态。 B A.正确 B.错误 1189.电连接的作用是保证接触网各导线间或各分段间、各股道悬挂以及承力索和接触线之间电流的畅通。 A A.正确 B.错误 1190. 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被限制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B A.正确 B.错误 1191.光滑约束反力的方向是沿着接触面的公法线,而背离物体。 B A.正确 B.错误 1192.用多边形法则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可以改变各分力的相加顺序,同时也可以改变各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B A.正确 B.错误 1193.在闭合回路中,列回路方程时,其回路方向可以任意假设。 A A.正确 B.错误 1194. 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电路中某一支路的电压、电流、功率计算。 B A.正确 B.错误 1195.只要线圈中穿过的磁通量大,则感应电势一定大。 B A.正确 B.错误 1196.三相电路中负荷对称,中线中没有电流。 A A.正确 B.错误 1197.功率越大的电器,需要的电压一定大。 B A.正确 B.错误 1198.通过电阻上的电流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它所消耗的电功率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A.正确 B.错误 1199.几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一定小于各并联的电阻值。 A A.正确 B.错误 1200. 电分相两侧电压差较大时,电压亦可同相。 A A.正确 B.错误 1201.机车通过电分相时,不一定断电通过。 B A.正确 B.错误 1202.软横跨直吊线用两股φ4.0mm铁线拧成,上端应做临时性固定,下端做成永久性固定。 B A.正确 B.错误 1203.双横向承力索应使两根张力相等,V形联板不应偏斜;上、下部固定绳承载后允许微向上弯曲。 A A.正确 B.错误 1204.补偿坠砣挂在导线末端进行张力调整,使导线设定的张力在气温变化时基本保持衡定。 A A.正确 B.错误 1205.软横跨由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组成。 A A.正确 B.错误 1206.硬横跨由两根立柱和一组硬横梁组成。 A A.正确 B.错误 1207.供电线对地电压一般按27.5kV考虑。 A A.正确 B.错误 1208.回流线对地电压按1000V考虑。 A A.正确 B.错误 1209.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简称“AT”供电方式。 A A.正确 B.错误 1210.腕臂底座至钢轨的地线为下部地线。 B A.正确 B.错误 1211.回流线的作用是将轨道回路内的牵引电流吸回牵引变电所。 A A.正确 B.错误 1212.回流线是钢轨回路与牵引变电所之间的连接线。 A A.正确 B.错误 1213.馈电线是牵引变电所与接触网之间的连接线。 A A.正确 B.错误 1214.AF线对地电压一般按27.5kV考虑。 A A.正确 B.错误 1215.接触网工区值班员是工区值班室的负责人,是外部与工区信息联系的传递人员。 A A.正确 B.错误 1216.开挖接地极的沟深一般为0.8~1m。 A A.正确 B.错误 1217.电分相两侧由不同电源供电,电压一定不同相。 B A.正确 B.错误 1218.160~200km/h区段,锚段关节处电连接安装在转换柱与锚柱之间,距转换柱悬挂点10m处设双电连接。 A A.正确 B.错误 1219.160~200km/h区段,线岔岔后应尽量上抬,第一根吊弦处抬高不小于20mm。 A A.正确 B.错误 1220.接地电阻属于在接地点20m以外的电阻不再增加。 A A.正确 B.错误 1221.校正钢柱采用的钢垫片的厚度为20mm。 B A.正确 B.错误 1222.冷滑试验时接触网距树木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0m。 A A.正确 B.错误 1223.《牵引供电跳闸统计规定》中规定,在24h内由于同一零件、同一原因引起的几台断路器数次跳闸算一件。 A A.正确 B.错误 1224.在绝缘锚段关节处,对于设有开关的转换柱,应把锚支放在转换柱外侧,以便连接跳线和保证安全。 B A.正确 B.错误 1225.160~200km/h区段,非绝缘锚段关节采用四跨形式。 A A.正确 B.错误 1226.在非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隔一定距离加装的TM型电连接主要为了防止吊弦烧伤。 A A.正确 B.错误 1227.同组软横跨支柱的中心连接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 A A.正确 B.错误 1228.电分段两侧电压不同相。 B A.正确 B.错误 1229.TMMC型电连接用于满足电力机车启动时所需的较大电流,并起到减少能耗的作用。 A A.正确 B.错误 1230.定位管伸出支持器的长度应为50~100mm。 A A.正确 B.错误 1231.TMMT型电连接起着连接股道间的均压作用。 A A.正确 B.错误 1232.牵引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压25kV。 B A.正确 B.错误 1233.铜接触线与铝连接线连接时应采取铜铝过渡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1234.股道间的电连接应成弧形,预留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位移。 A A.正确 B.错误 1235.对承力索和接触线仅一端进行下锚张力补偿的方式称为半补偿。 B A.正确 B.错误 1236.多股道的电连接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正线,如无正线时应垂直于较重要的一条线路。 A A.正确 B.错误 1237.绝缘子的击穿电压至少比干闪电电压高1.5倍。 A A.正确 B.错误 1238.并连线的作用是减小牵引电流对通信线路的干扰。 B A.正确 B.错误 1239.补偿器中的补偿绳一般采用CJ-70的镀锌绞线。 B A.正确 B.错误 1240.定位器安装后应呈水平状态。 B A.正确 B.错误 1241.结构高度是指接触网支持结构的高度。 B A.正确 B.错误 1242.任意温度安装电连接时,全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与接触线采用同材质应垂直安装。 A A.正确 B.错误 1243. 锚板位置应在转换柱与锚柱中心连线的延长线上。 B A.正确 B.错误 1244.架线时架线车作业台升降时可以同时上下人。 B A.正确 B.错误 1245.中心锚结布置时使两边线索的张力尽量相等。 A A.正确 B.错误 1246.在锚段中部,接触线对于承力索,承力索对于锚柱(或固定绳)进行锚固的方式称为中心锚结。 A A.正确 B.错误 1247.环节吊弦可用CJ-10镀锌钢绞线制成,每根吊弦不得少于两节,环的直径为线径的5~10倍。 B A.正确 B.错误 1248.锚段关节处电连接线长度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以适应接触线和承力索的伸缩要求。 A A.正确 B.错误 1249.架线完成后,接触网线路两端因有绝缘无须接地。 B A.正确 B.错误 1250.整平就是把经纬仪的水平度盘置于铅垂位置。 B A.正确 B.错误 1251.在站台、平交道口等地点的基坑,支柱安装前应采取防止行人坠落的安全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1252.养护是为保证混凝土的正常硬化,防止出现脱水或干缩现象的一项必要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1253.在距接触网2m范围以内有感应电流伤人的危险区。 A A.正确 B.错误 1254.高压验电笔间隔一年后需重新检验。 B A.正确 B.错误 1255.在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到1.8m的建筑物上作业时,必须有可靠的防电措施。 B A.正确 B.错误 1256. 区间杆位纵向测量向测量起点出发,使用50m钢边皮尺。 A A.正确 B.错误 1257.在任何情况下,接触线拉出值可以大于500mm。 B A.正确 B.错误 1258.承力索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大于或等于该跨距的承力索弛度。 B A.正确 B.错误 1259.示温材料采用了温度敏感变色测温技术。 A A.正确 B.错误 1260.BD型单色示温材料运行中发现变色的,要及时打开线夹检查。 A A.正确 B.错误 1261.在有紧急任务的高空作业时,工具、零件和材料可以抛掷。 B A.正确 B.错误 1262.无论什么结构形式的中心锚结构均采用QJ-70钢绞线作为锚结绳。 B A.正确 B.错误 1263.钢柱的方向由基础决定,所以不能调整。 A A.正确 B.错误 1264.接触线正常工作高度是指悬挂定位点处接触线距离钢轨顶面的高度。 B A.正确 B.错误 1265.接触线高度主要是根据最小高度及接触线最大弛度等因素决定。 A A.正确 B.错误 1266.接触线最低高度是根据机车车辆限界和最大超限货物限界,同时考虑带电体与接地体间的空气间隙距离来确定的。 A A.正确 B.错误 1267.全补偿链形悬挂结构高度要求比半补偿链型悬挂结构高度低。 A A.正确 B.错误 1268.位于站台上方的绝缘子带电侧裙边应与站台边沿对齐。 B A.正确 B.错误 1269.吊弦是接触网链型悬挂中,承力索和接触线间的连接部件。 A A.正确 B.错误 1270.设计中所指的结构高度是指接触线在最大弛度时,在悬挂点的结构高度。 B A.正确 B.错误 1271.整体吊弦同环节吊弦一样具有可调性。 B A.正确 B.错误 1272.结构高度与承力索的弛度无关。 B A.正确 B.错误 1273.在测量接地电阻时,如果检流计的灵敏度过高,可把电位探测针插深一些。 B A.正确 B.错误 1274.隧道悬挂点的跨距可在+1m、-2m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A A.正确 B.错误 1275.最小结构高度必须满足最短吊弦在最高温度时,其顺线路方向的偏角要求。 A A.正确 B.错误 1276.绝缘测杆上端的金属挂钩长度不应超过200mm。 A A.正确 B.错误 1277.结构高度过小,会在吊弦处形成硬点。 A A.正确 B.错误 1278.增加结构高度会相应地改善悬挂的运营条件。 A A.正确 B.错误 1279.对补偿装置逐一进行托动检查时,向上托动100mm不能返回者,应在3天内处理完毕。 B A.正确 B.错误 1280.须配合其他部门施工而进行停电作业时,作业组必须提前1h到达施工现场及车站信号楼。 A A.正确 B.错误 1281.状态修的管理方式分为限值管理和周期检测两种。 B A.正确 B.错误 1282.由非线性金属氧化物电阻片串联和(或)并联组成且无并联或串联放电间隙的避雷器叫做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A A.正确 B.错误 1283.闪络是在固体表面上的一种击穿放电。 A A.正确 B.错误 1284.避雷器脱离器主要用于切断流经避雷器的故障电流。 B A.正确 B.错误 1285.多股道的接触悬挂借助数根横向线索悬挂到布置在这些线路两侧的两根支柱上的装置称为软横跨。 A A.正确 B.错误 1286.横向承力线索承受着全部悬挂的垂直重量。 A A.正确 B.错误 1287.上下部固定绳仅承受水平力。 A A.正确 B.错误 1288.我国目前采用的软横跨为绝缘式软横跨。 A A.正确 B.错误 1289.下锚拉线采用终端锚固螺栓。 B A.正确 B.错误 1290.牵引变压器的作用是将高压110kV(或220kV)变成25kV电压。 B A.正确 B.错误 1291.手扳葫芦附带出厂合格证,使用时无需进行检验。 B A.正确 B.错误 1292.施工对行车有影响时,均应通过车站值班员与列车调度办理允许施工手续,按规定设好防护后,方可开工。 A A.正确 B.错误 1293.凡在有轨道电路区段使用的车梯必须装绝缘车轮。 A A.正确 B.错误 1294.拆除基坑防护板时,应由下而上逐层拆除。 A A.正确 B.错误 1295.装完炮眼到起爆的时间不宜大于10min。 A A.正确 B.错误 1296.编制单项工程用料计划的依据主要是施工工艺规程。 B A.正确 B.错误 1297.工具保管员负责工具保管及办理借还手续。 A A.正确 B.错误 1298.已出现故障隐患的工具,在未修复前,均可继续使用。 B A.正确 B.错误 1299.站场支柱布置,应先从一端咽喉区向另一咽喉区方向布置。 B A.正确 B.错误 1300.高路堤范围内的跨距应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选用值。 B A.正确 B.错误 1301.半斜链形悬挂中,在隧道区段,承力索位于接触线的正上方,允许向曲线内侧偏差150mm。 B A.正确 B.错误 1302.工具使用必须按技术要求进行,严禁带故障使用。 A A.正确 B.错误 1303.随时计划、调配各类材料,可混用和代用。 B A.正确 B.错误 1304.巡视人员不得在道心行走,只许走枕木头。 B A.正确 B.错误 1305.施工人员不得在道心行走,只许走枕木头。 B A.正确 B.错误 1306.如需向通信设备上搭挂临时通信线时,必须经本单位领导同意。 B A.正确 B.错误 1307.一切危及行车的施工作业应制定妥善的安全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1308.编制单项工程用料计划的依据主要是国家、行业企业有关物资计划的规定。 B A.正确 B.错误 1309.由班组保管的工具应统一存放专用库房内,并做好“四防”工作。 A A.正确 B.错误 1310.使用电振捣器捣固前,其外壳必须可靠接地。 A A.正确 B.错误 1311.测定绝缘子分布电压,当4片绝缘子串中有2片无放电响声,应停止测量并及时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1312.在起吊腕臂时用做晃绳的白棕绳的规格是φ12mm。 B A.正确 B.错误 1313.软横跨绝缘子均有连接和绝缘双重作用。 A A.正确 B.错误 1314.半补偿链形悬挂中,每端固定承力索与中心锚结的钢线卡子间距为150mm。 A A.正确 B.错误 1315.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在极限温度范围内,吊弦在顺线路方向的偏斜角不得大于25°角。 B A.正确 B.错误 1316.轨距“L”值系指钢轨轨顶下面15mm处的两轨之间的距离。 B A.正确 B.错误 1317.调整曲线拉出值时,当m实为正且 m实小于 m标时,应使定位处接触线位置向內轨方向移动调整。 B A.正确 B.错误 1318.当普通线岔两支接触线中有一支为非工作支时,则非支投影与钢轨交叉点处抬高不小于300mm。 A A.正确 B.错误 1319.复式交分线岔两导线交叉点垂直投影落在道岔的菱形块内,最佳位置是菱形块中心,可偏离长轴50mm、短轴50mm。 A A.正确 B.错误 1320.接触网带电部分距固定接地物的空气绝缘距离困难情况下应不小于200mm(240)。 B A.正确 B.错误 1321.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系指在正常供电情况下,接触网在一些金属件接触不良处或由于绝缘器材表面污秽等原因引起局部放电而产生的无线电辐射干扰。 A A.正确 B.错误 1322.静电危险影响计算时,对于与电气化铁道接近的地下电缆和有金属护套接地的架空电缆,将不考虑其静电感应的影响。 A A.正确 B.错误 1323.当发现人员触高压电网时,如距开关较远,可采用抛挂短路线法,迫使电源开关跳闸。抛挂地点应在伤员的远离电源侧5m以外。 B A.正确 B.错误 1324.软横跨上的锚固拉杆不允许有弯曲。 A A.正确 B.错误 1325.已知接触网某定位点接触线高度为6000mm,拉出值为400mm,外轨超高为60mm,则该定位点接触线的位置是接触线的投影位置,在线路中心至外轨间,距离线路中心150mm处。 A A.正确 B.错误 1326.软横跨上用的球形和角形垫块能保证锚固拉杆有一定的水平位移。 A A.正确 B.错误 1327.当受条件限制时,绝缘滑轮用的绝缘绳的有效绝缘长度不得小于600mm。 A A.正确 B.错误 1328.软横跨所采用的结构视其所在地点的线路情况,其结构形式可用节点的组合方式来表示。 A A.正确 B.错误 1329.下部固定绳的高度以电气化股道的最高轨面连线的中心为准。 A A.正确 B.错误 1330.轨面较低时,软横跨可采用按不大于接触线允许坡度升高接触线的方式安装。 A A.正确 B.错误 1331.轨面较低时,软横跨上可加装调立柱来保证接触线的高度。 A A.正确 B.错误 1332.软横跨预制计算中的H值为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 B A.正确 B.错误 1333.软横跨上的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1334.一般悬挂5支及以上接触悬挂时采用双横承力索。 B A.正确 B.错误 1335.为保证精确度,软横跨预制计算一般采用负载计算法。 A A.正确 B.错误 1336.负载计算法是以实际悬挂的标准形式为依据。 A A.正确 B.错误 1337.某区间已知定位点导高H=6000mm,L=1440mm,h=60mm,现场实测得定位处接触线投影在线路中心距外轨间距线路中心100mm处,则现场拉出值应调整,应使定位处接触线位置向外轨方向“拉”250mm。 B A.正确 B.错误 1338.支柱基坑回填时地面坑口的培土与原地面同高即可。 B A.正确 B.错误 1339.支柱基坑回填时如支柱上部需要安装横卧板,则当填到距地面1.5m高度时,将上部横卧板安装完毕后,再继续回填。 B A.正确 B.错误 1340.架线时架线车上操作人员为5人,其中1人为技术指导。 B A.正确 B.错误 1341.一般锚柱处接触线(补偿)坠砣允许上升最大高度为(接触线高度6m时)4.5m。 B A.正确 B.错误 1342.附加导线放线滑轮的轮槽直径应与导线线径相适应,滑轮轮径应大于线径的10倍且转动灵活。 A A.正确 B.错误 1343.用来制作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接头的钳接管,当弯曲度大于1%时,必须切断重接。 B A.正确 B.错误 1344.负载计算法是以实际负载为计算条件。 A A.正确 B.错误 1345.进行接触网部件的受力分析时,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 A A.正确 B.错误 1346.计算拉线下料长度时,应按拉线实测长度再加0.9m后计算。 A A.正确 B.错误 1347.拉线受力后,NUT线夹U形螺栓可调部分不得大于全部螺纹长的1/3。 A A.正确 B.错误 1348.安装转换柱的腕臂时,无论是三跨还是四跨,非工作支腕臂均必须安装在远离相邻锚柱的方向。 A A.正确 B.错误 1349.预制软横跨直吊弦时,其计算长度等于吊弦两端回头点间的长度。 B A.正确 B.错误 1350.安装好的软横跨未加负荷时,要求上部固定绳的绝缘子必须于横向承力索的电分段绝缘子在同一垂直面上。 B A.正确 B.错误 1351.安装隔离开关瓷柱时,要使其竖直,不允许有偏差倾斜。 B A.正确 B.错误 1352.承力索补强时,断股头两侧相邻钢线卡子间距为100mm。 B A.正确 B.错误 1353.负载计算法是以安装前的受力状态为前提。 B A.正确 B.错误 1354.当接触隔离开关的刀闸接触表面宽度为60mm及以上时,用0.05mmX10mm的塞尺检查时,其塞入深度不应超过6mm。 A A.正确 B.错误 1355.隔离开关操作人员接到倒闸命令后,戴好安全帽和绝缘手套及操作棒,即可进行倒闸。 B A.正确 B.错误 1356.股道电连接主要为了满足电力机车起动时所需的较大电流而设。 A A.正确 B.错误 1357.软横跨靠支柱的接地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A A.正确 B.错误 1358.在进行软横跨结点负载时,通常每一结点绝缘子串取覆冰负载20N。 A A.正确 B.错误 1359.软横跨预制计算中的已知数据必须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A A.正确 B.错误 1360.安装后吊柱与邻侧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1.9m(1.6m)。 B A.正确 B.错误 1361.发生一般事故后,铁路管理机构也应当通报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A A.正确 B.错误 136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碍事故应急救援、铁路线路开通、列车运行和事故调查处理。 A A.正确 B.错误 1363.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不要干涉铁路组织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 B A.正确 B.错误 1364.为了事故应急救援、铁路线路开通、列车运行,事故调查处理应服从铁路运输的需要。 B A.正确 B.错误 1365.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B A.正确 B.错误 1366.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一般事故有铁路局自己组织进行调查处理。 B A.正确 B.错误 1367.技术鉴定或者评估所需时间必须计入(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内。 B A.正确 B.错误 1368.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机关或者铁路管理机构应当自事故调查组工作结束之日起,根据事故大小决定事故认定书相应报告时间。(15日内) B A.正确 B.错误 1369.事故造成铁路旅客人身伤亡,铁路运输企业对每名铁路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额(责任限额)为人民币15万元。 B A.正确 B.错误 1370.铁路旅客自带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2000元。 A A.正确 B.错误 137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发放机动车号牌或者要求机动车悬挂其他号牌。 B A.正确 B.错误 1372.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的式样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并监制。 A A.正确 B.错误 1373.国家铁路的桥梁和隧道,必须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负责守卫。(重要的) B A.正确 B.错误 1374.在列车内,抢劫旅客财物,伤害旅客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处罚(从重)。 B A.正确 B.错误 1375.经过铁路局批准可以在高速铁路线路上铺设平交道口和人行过道。 B A.正确 B.错误 1376.平交道口和人行过道必须按照规定设置人员看护。 B A.正确 B.错误 1377.行人和车辆通过铁路平交道口和人行过道时,必须遵守有关通行的规定。 A A.正确 B.错误 1378.漏发、错发、漏传、错传调度命令耽误列车运行的构成一般C类事故。(D类) B A.正确 B.错误 1379.凡机关部队从事工农生产所需的原料或成品的运输,均属于军运范围。 B A.正确 B.错误 1380.繁忙干线行车中断1h以上为一般B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1.造成1人死亡为一般B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2.客运列车耽误本列1h以上一般B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3.列车运行中碰撞轻型车辆、小车、施工机械、机具、防护栅栏等设备或路料、坍体、落石为一般C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4.接触网接触线断线、倒杆或塌网为一般C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5.电力机车、动车组带电进入停电区为一般C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6.错误向停电区段的接触网供电为一般C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7.电化区段攀爬车顶耽误列车为一般C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8.无调度命令施工,超范围施工,超范围维修作业一般C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89.施工、检修、清扫设备耽误列车为一般D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90.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作业纪律耽误列车为一般D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91.滥用紧急制动阀耽误列车为一般D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92.使用轻型车辆、小车及施工机械耽误列车为一般D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93.电力机车、动车组错误进入无接触网线路为一般D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94.行车设备故障耽误本列客运列车1h以上,或耽误本列货运列车2h以上为一般D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95.固定设备故障延时影响正常行车2h以上(仅指正线)为一般D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396.列车运行中剐坏行车设备设施的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D类事故。(C类) B A.正确 B.错误 1397.漏发、错发、漏传、错传调度命令导致列车超速运行的构成一般D类事故。(C类) B A.正确 B.错误 1398.接触网停电时间超过10h为大事故。(A类) B A.正确 B.错误 1399.列车冲突、脱轨的构成大事故。(C类) B A.正确 B.错误 1400.《牵引供电事故管理规则》规定,故障停电时间与计划停电时间重复的,在计算停电时间时应将计划停电时间扣除。 A A.正确 B.错误 1401.接触网工区接到抢修通知后,应按抢修组内部的分工,分头带好材料、工具等,白天15min,夜间20min内出动。 A A.正确 B.错误 1402.《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接触网停电高空作业时,在相邻线路同时作业时,要分别派监护人各自监护。 A A.正确 B.错误 1403.《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规定,接触网停电成批清扫绝缘子时,可视具体情况设置监护人员。 A A.正确 B.错误 1404.造成2人死亡的为一般A类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405.A、B、C、D事故都为一般事故。 A A.正确 B.错误 1406.当行车速度为140km/h时,接触网电压不低于21kv。 B A.正确 B.错误 1407.接触网工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 A A.正确 B.错误 1408.签发的工作票应由接受工作票的作业组工作领导人和当班值班员审查。 B A.正确 B.错误 140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一旦发生故障,迅速出动,快速抢修,尽快恢复供电和行车。 A A.正确 B.错误 141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抢修要遵循“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基本原则,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供电、疏通线路并及早恢复设备正常的技术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141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为满足铁路运输需要,必须强化接触网抢修基地建设,纳入铁路应急救援体系规划。 A A.正确 B.错误 141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牵引供电运行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接触网故障抢修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铁路局应成立接触网应急抢修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应急抢修机制,供电段和供电车间要成立接触网故障应急抢修组织。 A A.正确 B.错误 141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每个接触网工区应以比较熟练的工人为骨干组成抢修组,抢修组现场负责人由工长或安全技术等级不低于四级的人员担当,组内应明确分工,有准备材料工具的人员、防护人员、驻站联络员、网上作业人员和地面作业人员等。 A A.正确 B.错误 141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抢修时现场负责人、驻站联络员和防护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各司其职。平时作业应尽量按抢修组的分工组成作业组,以加强协调配合,一旦故障停电,可以配套出动抢修,当人员变动时要及时调整和补充。 A A.正确 B.错误 141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每个接触网工区必须经常保持一个作业组的人员在工区值班。 A A.正确 B.错误 141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近点短路是指故障点标定装置指示在3公里范围内。 A A.正确 B.错误 141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有永久性故障,可以强送电。 B A.正确 B.错误 141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变电所馈线断路器跳闸重合失败后,为避免扩大故障范围,在未确认符合供电和行车条件,作业人员未撤至安全地带时,不准盲目强送电。 A A.正确 B.错误 141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故障查找应从中间向两端开始。 A A.正确 B.错误 142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抢修车辆不应按救援列车办理。抢修车辆出动前,供电调度员应将车号及到达的地点通知列车调度员,列车调度员应优先放行,使之迅速到达故障现场。 B A.正确 B.错误 142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复线区段,当故障线路有列车停留时,接触网抢修车辆可通过邻线运行到达故障现场。 A A.正确 B.错误 142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当故障现场有车辆占用时,接触网抢修人员应视情况登车顶处理,或请求列车调度员尽快安排腾空线路,为接触网抢修作业创造条件。 A A.正确 B.错误 142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在开通线路、疏通列车后再申请天窗停电,尽快处理使设备达到运行技术标准。 A A.正确 B.错误 142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抢修应本着先通后复的原则制定抢修方案。 A A.正确 B.错误 142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抢修应本着先复后通的原则制定抢修方案。 B A.正确 B.错误 142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为保证快速抢通,允许接触网满足最低技术条件开通运行。 A A.正确 B.错误 142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为保证快速抢通,允许接触网满足设计技术条件开通运行。 B A.正确 B.错误 142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故障地段降弓时间一般不超过36h。 B A.正确 B.错误 142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故障地段降弓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A A.正确 B.错误 143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故障查找人员找到故障点后,应立即报告现场指挥,说明故障的位置、性质、损坏范围等情况。 A A.正确 B.错误 143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抢修方案一经确定一般不应变动,确属必须变动时要经供电调度员同意,并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 A A.正确 B.错误 143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在铁路局(供电段)设备分界附近发生故障时,相邻的铁路局(供电段)应积极协助抢修,在参加抢修中服从故障所在铁路局供电调度员和抢修指挥人员的指挥。 A A.正确 B.错误 143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送电后要观察1-2趟车,确认运行正常后抢修组方准撤离。 A A.正确 B.错误 143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送电后抢修组即可撤离。 B A.正确 B.错误 143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限速值应有现场行车防护员根据抢修后接触网技术状态确定。 B A.正确 B.错误 143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限速值应有现场指挥人员根据抢修后接触网技术状态确定。 A A.正确 B.错误 143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抢修作业可以不开具工作票。 A A.正确 B.错误 143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抢修作业只要安全措施完备,可以不办理停电作业命令。 B A.正确 B.错误 143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供电段应设置抢修基地,配备接触网抢修车列。每组接触网抢修车列由放线车、轨道吊车各1台,平板车、综合检修作业车各2台组成。 A A.正确 B.错误 144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个人照明工具应满足夜间作业需要。 A A.正确 B.错误 144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供电车间抢修用工具、材料原则上存放于所在班组料库。 A A.正确 B.错误 144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工区值班员不必有材料库的钥匙。 B A.正确 B.错误 144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接触网工区值班员交接班时不必交接并清点抢修用料具。 B A.正确 B.错误 144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供电车间每年(半年)组织管内各工区进行一次故障抢修演习。 B A.正确 B.错误 144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工区每季组织2次(1)故障抢修出动演练。 B A.正确 B.错误 144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为做好故障抢修的日常演练,供电段应设有供训练用的场地和必要实物。 A A.正确 B.错误 144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为做好故障抢修的日常演练,接触网工区不设供训练用的场地但要有必要实物。 B A.正确 B.错误 144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利用紧线器、葫芦等临时连接方式送电时,必须加装分流短接线。 A A.正确 B.错误 1449.《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利用紧线器、葫芦等临时连接方式送电时,可利用受力工具导通电流回路。 B A.正确 B.错误 1450.《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导线断线处理后,必须将该锚段全部巡视一遍。 A A.正确 B.错误 145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载流承力索或大电流区段非载流承力索不必安装分流短接线。 B A.正确 B.错误 1452.《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两条馈线间的绝缘锚段关节抢修后不能保证绝缘要求的可将其短接。要注意保证电气连接可靠,回路畅通。 A A.正确 B.错误 145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绝缘子表面因脏污引起闪络,立即送电。 B A.正确 B.错误 1454.《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绝缘子内部击穿和严重破损的,必须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145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补偿绳断线的,一般可将相应线索紧起后临时做硬锚。 A A.正确 B.错误 145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分相处打碰弓严重的,不可临时降弓通过。 B A.正确 B.错误 1457.《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铁运[2009]39号)规定:对短时间难以修复的故障,可设置无电区或无网区。 A A.正确 B.错误 1458.工程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现场,不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 A A.正确 B.错误 1459.涉及营业线施工时,须按铁路总公司规定程序审批,且必须保证行车安全,避免(减少)对运输的影响。 B A.正确 B.错误 1460.质量抽查不合格或实行准入管理但未获得相关资质的产品,不得在铁路使用。 A A.正确 B.错误 1461.隐蔽的建(构)筑物及设备不得在地面上设标志。 B A.正确 B.错误 1462.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修建各种建(构)筑物等设施,取土、挖砂、挖沟、采空作业或者堆放、悬挂物品,征得铁路运输企业同意即可施工。 B A.正确 B.错误 1463.铁路技术设备应根据设备变化规律、季节特点,安排设备检修。 A A.正确 B.错误 1464.固定行车设备定期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检查结果记入《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 A A.正确 B.错误 1465.铁路行车安全监测设备应保持其作用良好、准确可靠,并定期进行计量校准。 A A.正确 B.错误 1466.牵引变电所须具备双电源、双回路受电。牵引变压器采用固定备用方式并具备自动投切功能。 A A.正确 B.错误 1467.当一个牵引变电所停电时,相邻的牵引变电所能断电保护。 B A.正确 B.错误 1468.供电调度系统应具备对牵引供电、电力设备状况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条件,并纳入调度系统集中统一管理。 A A.正确 B.错误 1469.双线电气化区段应具备反方向行车条件。 A A.正确 B.错误 1470.负荷开关和电动隔离开关应纳入远动控制。枢纽及较大车站应设开闭所。 A A.正确 B.错误 1471.接触网可以引接非牵引负荷。 B A.正确 B.错误 1472.特殊情况需调整轨面标准线时,由供电、工务部门共同确认,并经铁路局批准。 A A.正确 B.错误 1473.大风、严寒地区应预留风力、覆冰对接触网绝缘距离影响的安全余量。 A A.正确 B.错误 1474.接触网支柱不应附挂通信、有线电视等非供电线路设施,特殊情况需附挂时,应经铁路局批准。 A A.正确 B.错误 1475.在设有接触网的线路上,严禁攀登车顶及在车辆装载的货物之上作业;如确需作业时,须在指定的线路上,将接触网停电接地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准进行。 A A.正确 B.错误 1476.一级负荷应有两个独立电源,保证不间断供电;二级负荷应有可靠的专用电源。 A A.正确 B.错误 1477.全国各线的列车运行方向,以铁路总公司的规定为准,但枢纽地区的列车运行方向,由铁路局规定。 A A.正确 B.错误 1478.开往事故现场救援、抢修、抢救的列车,应优先办理。 A A.正确 B.错误 1479.行车有关人员在任职期间,须按规定参加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定期考核鉴定。 A A.正确 B.错误 1480.行车有关人员一旦发生身体条件不符合任职岗位要求的,不得在该岗位上岗作业。 A A.正确 B.错误 1481.凡影响行车的施工(特别规定的慢行施工除外)、维修作业,都必须纳入天窗,不得利用列车间隔进行。 A A.正确 B.错误 1482.线路、桥隧、信号、通信、接触网及其他行车设备的施工、维修,力争开通后不降低行车速度。 A A.正确 B.错误 1483.施工负责人接到调度命令,确认施工起止时刻,设好停车防护后,方可开工,并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 A.正确 B.错误 1484.施工封锁前,通过施工地点的第一趟列车前进方向为不大于6‰的上坡道时,列车调度员可根据施工负责人的请求,在调度命令中注明该次列车通过施工地点后即可开工(按自动闭塞法行车时可安排施工路用列车跟踪该次列车进入区间),列车到达前方站后,再封锁区间。 B A.正确 B.错误 1485.线路状态未恢复到准许放行列车的条件时,应通知限速。 B A.正确 B.错误 1486.在区间线路、站内线路、站内道岔上维修时,驻站联络员应站在维修地点附近、且瞭望条件较好的地点进行防护,在天窗内作业时,显示停车手信号。 B A.正确 B.错误 1487.铁路职工或其他人员发现设备故障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时,应立即向开来列车发出停车信号,并迅速通知就近车站、工务、电务或供电人员。 A A.正确 B.错误 1488.视觉信号分为昼间、夜间及昼夜通用信号。 A A.正确 B.错误 1489.线路标志,按计算公里方向设在线路右侧。双线区段须另设线路标志时,应设在列车运行方向右侧。 B A.正确 B.错误 1490.电力机车禁停标,设在站场、区间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两端,电力机车在该标志提示的禁停区域内可以停留。 B A.正确 B.错误 1491.接触网终点标,分网上悬挂式、网下埋地式两种,设在接触网边界。 A A.正确 B.错误 1492.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自动闭塞供电线路和电力贯通线路等电力设施附近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应设严禁进入标。 A A.正确 B.错误 1493.牵引供电专业人员遵守牵引供电的专业规定,可以不遵守本规则。 B A.正确 B.错误 1494.机车、动车及各种车辆上方的接触网设备未停电并办理安全防护措施前,允许专业人员在加强安全监护下攀登到车顶或车辆装载的货物上。 B A.正确 B.错误 1495.电气化区段上水、保洁、施工等作业,不得将水管向供电线路方向喷射,站车保洁不得采用向车体上部喷水方式洗刷车体。 A A.正确 B.错误 1496.发现牵引供电设备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发现其设备上挂有线头、绳索、塑料布或脱落搭接等异物,均不得与之接触,应立即通知附近车站。 A A.正确 B.错误 1497.牵引供电设备支柱及各部接地线损坏,回流吸上线与钢轨或扼流变连接脱落时,禁止非专业人员与之接触。 A A.正确 B.错误 1498.距牵引供电设备支柱及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距离较近而又不能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金属结构须装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30Ω(10)。 B A.正确 B.错误 1499.站内和行人较多的地段,牵引供电设备支柱在距轨面2.5m高处均要设白底黑字“高压危险”并有红色闪电符号的警示标志。 A A.正确 B.错误 1500.禁止借助接触网支柱搭脚手架,必须借助接触网支柱登高时,必须经供电专业人员同意。 B A.正确 B.错误 1501.电气化铁路区段车站风雨棚、跨线桥、隧道等构建物应安装牢固,状态良好,不得脱落。距牵引供电设备1.6m(2m)范围内不得出现漏水、悬挂冰凌等现象。 B A.正确 B.错误 1502.电力线路、光电缆、管路等跨越电气化铁路施工时,须在接触网停电即可进行。 B A.正确 B.错误 1503.装卸货物线的接触网隔离开关平时要处于合闸状态,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下,严禁处于分闸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1504.隔离开关开闭作业时,必须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制度。 A A.正确 B.错误 1505.遇雷雨天气时,禁止操作隔离开关。严禁带负荷操作隔离开关。 A A.正确 B.错误 1506.停电装卸作业结束,确认所有人员已至安全地带后,方能合上隔离开关。 A A.正确 B.错误 1507.在装卸线的分段绝缘器外侧(内侧)2m处设安全区域标志。 B A.正确 B.错误 1508.电气化铁路区段各车站给水线、电力机车整备线和动车组整备线,在分段绝缘器内侧1m(2m)处应设安全区域标志。 B A.正确 B.错误 1509.电气化铁路区段,当列车、动车组在运行途中发生故障,机车司机、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等需上车顶作业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停电手续后即可开始作业。 B A.正确 B.错误 1510.在电气化区段运行的机车、车辆及自轮运转设备可以攀登到车顶或作业平台的梯子、天窗等处所,均应有“高压危险”(严禁攀登)的警告标志。 B A.正确 B.错误 1511.大型施工机械作业,如施工机械不超出机车车辆下部(上部)限界,且作业人员及所持机具与接触网带电部分保持2m以上距离时,接触网可不停电。 B A.正确 B.错误 1512.电气化铁路区段声屏障、风屏障等混凝土结构部分应可靠接地。 B A.正确 B.错误 1513.信号设备更换轨道电路绝缘时,应确认扼流变压器连接线各部连接良好后,方可开始作业。 A A.正确 B.错误 1514.光缆引入室(箱)内,应换接室内光缆,并作绝缘接头,室内、外金属护套及金属加强件应断开彼此绝缘。 A A.正确 B.错误 1515.从事牵引供电工作的有关人员,实行安全等级管理制度。 A A.正确 B.错误 1516.各种受力和绝缘工具应有合格证并不定期进行试验。 B A.正确 B.错误 1517.在牵引供电回路开口作业时,应事先采取开路(旁路)、等电位措施。 B A.正确 B.错误 1518.安全揭示牌设于限界门汽车前进方向右侧的立柱上,距路面高2.5m。 A A.正确 B.错误 1519.电气化铁路区段房建、防灾、视频、红外、安全监控等各种室外设备金属箱体、外壳等均应安装牢固,除专业特殊规定外应可靠接地。 A A.正确 B.错误 1520.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铁运〔2013〕60号)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A A.正确 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