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吊柱的锈蚀面积不应大于%。 D A.2 B.5 C.10 D.20 2.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度。 B A.±0.5 B.±2 C.±5 D.±8 3.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允许偏差±2度。 B A.钢轨 B.线路中心线 C.接触网 D.基础 4.支柱侧面限界是指在轨平面内支柱内缘(线路侧)至轨道的距离。 C A.内缘 B.受电弓中心 C.线路中心线 D.外缘 5.支柱是指在轨平面内支柱内缘(线路侧)至轨道线路中心线距离。 C A.斜率 B.水平投影 C.侧面限界 D.限界 6.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小于。 B A.10mm B.30mm C.60mm D.100mm 7.采用圆吊柱时,腕臂底座处应采取防措施。 B A.扭转 B.扭转及滑动 C.滑动 D.锈蚀 8.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 B A.单 B.双 C.三 D.四 9.吊柱调整使用的镀锌闭环垫片不得超过片。 B A.1 B.2 C.5 D.6 10.H形钢柱检查测量检查支柱斜率是否。 D A.过大 B.过小 C.可以 D.超标 11.支柱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45度,最大不超过度。 B A.50 B.60 C.70 D.80 12.H形钢柱优点具有:价格适中等。 ABC A.断面尺寸小 B.制造和运输简单 C.安装方便 D.抗扭性能好 13.H形钢柱优点具有:、安装方便、等。 ABC A.断面尺寸小 B.制造和运输简单 C.价格适中 D.抗扭性能好 14.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线路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8度。 BD A.正确 B.错误 C.±10 D.±2 E.0 15.吊柱的锈蚀面积不应大于50%。 BD A.正确 B.错误 C.5 D.20 E.40 16.吊柱的锈蚀面积不应大于20%。 A A.正确 B.错误 C.5 D.10 E.15 17.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线路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2度。 A A.正确 B.错误 C.5 D.8 E.10 18.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接触网,允许偏差±2度。 BC A.正确 B.错误 C.线路中心线 D.钢轨 E.受电弓中心 19.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小于30mm。 A A.正确 B.错误 C.2 D.3 E.5 20.支柱的倾斜率要求: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1%。 A A.正确 B.错误 C.2 D.3 E.5 21.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小于60mm。 BE A.正确 B.错误 C.2 D.5 E.30 22.吊柱调整使用的镀锌闭环垫片不得超过2片。 A A.正确 B.错误 C.1 D.4 E.5 23.吊柱调整使用的镀锌闭环垫片不得超过5片。 BC A.正确 B.错误 C.2 D.6 E.8 24.H形钢柱优点具有断面尺寸小、制造和运输简单、安装方便、价格适中等。 A A.正确 B.错误 C.圆形 D.H形 E.V型 25.H形钢柱优点具有断面尺寸小、制造和运输简单、安装方便、价格适中抗扭性能强等。 BC A.正确 B.错误 C.差 D.中等 E.一般 26.钢管支柱的优点是受力无方向性,抗扭强度高,质量稳定,占用空间小,制造简单。 A A.正确 B.错误 C.低 D.中等 E.复杂 27.钢支柱是立在以钢筋混凝土浇成的基础之上的,基础用于稳定钢柱不倾斜及下沉。 A A.正确 B.错误 C.低 D.中等 E.复杂 28.钢支柱是立在以基础之上的,基础用于稳定钢柱不倾斜及下沉。 A A.钢筋混凝土浇成的 B.水泥 C.刚性 D.整体式 29.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 A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线 D.承力索 E.吊弦 30.高速铁路对接触网支柱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A.强度高 B.质量轻 C.结构简单、材料经济合理 D.美观和漂亮 31.高速铁路对接触网支柱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A.强度高 B.质量重 C.结构简单、材料经济合理 D.美观和漂亮 32.钢管支柱按照按外形分为两类。 AB A.锥形支柱 B.等径支柱 C.H形钢柱 D.方形支柱 33.支柱按照按外形分锥形支柱、等径支柱为两类。 A A.钢管 B.混凝土 C.H形钢柱 D.方形支柱 34.高铁采用的支柱有。 ABC A.H形钢柱 B.等径混凝土柱 C.钢管支柱 D.方形支柱 35.高铁采用的支柱有H形钢柱。 BC A.横幅杆 B.等径混凝土柱 C.钢管支柱 D.方形支柱 36.中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中大规模的使用混凝土支柱。 BD A.正确 B.错误 C.圆形 D.H形 E.V型 37.中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中大规模的使用H形钢柱。 A A.正确 B.错误 C.圆形 D.混凝土 E.V型 38.钢管支柱按照按外形分为锥形支柱、等径支柱两类。 A A.正确 B.错误 C.圆形 D.H形 E.V型 39.钢管支柱按照按功能分为锥形支柱、等径支柱两类。 BC A.正确 B.错误 C.外形 D.用途 E.使用 40.H形钢柱检查支柱地脚螺栓是否紧固到位,螺栓是否锈蚀,基础是否牢靠。 A A.正确 B.错误 C.强度 D.刚度 E.硬度 41.支柱侧面限界是指在轨平面内支柱内缘(线路侧)至轨道线路中心线的距离。 A A.正确 B.错误 C.内缘 D.线路中心线 E.外缘 42.支柱侧面限界是指在轨平面内支柱内缘(线路侧)至轨道外缘的距离。 BD A.正确 B.错误 C.内缘 D.线路中心线 E.外缘 43.支柱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45度,最大不超过60度。 A A.正确 B.错误 C.50 D.60 E.70 44.支柱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45度,最大不超过70度。 BD A.正确 B.错误 C.50 D.60 E.70 45.支柱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30度,最大不超过60度。 BD A.正确 B.错误 C.35 D.45 E.50 46.中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中大规模的使用混凝土支柱。 BD A.正确 B.错误 C.圆型 D.H型 E.横腹杆 47.中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中大规模的使用H型钢柱。 A A.正确 B.错误 C.圆型 D.H型 E.横腹杆 48.中国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中大规模的使用钢管支柱。 BD A.正确 B.错误 C.圆型 D.H型 E.横腹杆 49.钢管支柱按照按外形分为锥形支柱、等径支柱两类。 A A.正确 B.错误 C.圆形 D.H形 E.V型 50.H形钢柱检查支柱地脚螺栓是否紧固到位,螺栓是否锈蚀,基础是否牢靠。 A A.正确 B.错误 C.强度 D.刚度 E.硬度 51.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线路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2度。 A A.正确 B.错误 C.10 D.±2 E.0 52.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线路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1度。 BC A.正确 B.错误 C.±2 D.1 E.0 53.支柱拉线与地面的夹角一般为度,最大不超过60度。 B A.35 B.45 C.70 D.80 54.H形钢柱优点具有:、制造和运输简单、安装方便、价格适中等。 A A.断面尺寸小 B.断面尺寸大 C.抗拉性能好 D.抗扭性能好 55.H形钢柱优点具有:断面尺寸小、、安装方便、价格适中等。 B A.制造和运输复杂 B.制造和运输简单 C.抗拉性能好 D.抗扭性能好 56.下列选项中,______端面应垂直线路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2度。 B A.混凝土支柱 B.H形钢柱 C.圆钢柱 D.横幅杆 57.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_____,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小于_____mm。 AC A.双螺母 B.单螺母 C.30 D.60 58.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紧固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小于_____mm。 B A.10 B.30 C.40 D.60 59.H形钢柱优点具有:断面尺寸小、价格适中等。 BC A.重量轻 B.制造和运输简单 C.安装方便 D.抗扭性能好 60.H形钢柱优点具有:、安装方便价格适中等。 AB A.断面尺寸小 B.制造和运输简单 C.重量轻 D.抗扭性能好 61.高速铁路对接触网支柱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强度高 B.质量轻 C.抗扭矩强 D.价格昂贵 62.高速铁路对接触网支柱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A.抗扭矩强 B.价格昂贵 C.结构简单、材料经济合理 D.美观和漂亮 63.高速铁路对接触网支柱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A.强度高 B.价格昂贵 C.结构简单、材料经济合理 D.美观和漂亮 64.高速铁路对接触网支柱的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A.抗扭矩强 B.质量轻 C.结构简单、材料经济合理 D.美观和漂亮 65.高铁采用的支柱有、钢管支柱。 AB A.H形钢柱 B.等径混凝土柱 C.混凝土支柱 D.方形支柱 66.高铁采用的支柱有、等径混凝土柱。 AB A.H形钢柱 B.钢管支柱 C.混凝土支柱 D.方形支柱 67.高铁采用的支柱有、钢管支柱、等径混凝土柱。 A A.H形钢柱 B.横幅式 C.混凝土支柱 D.方形支柱 68.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结构高度一般为m。 A A.1.3-1.6 B.0.8 C.1.7 D.1.8 69.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的高度一般为m。 B A.5 B.5.3 C.5.7 D.6.5 70.高铁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50mm。 B A.100 B.150 C.250 D.300 71.高铁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mm。 B A.200 B.350 C.300 D.400 72.高速铁路接触网分相采用的是带中性段的锚段关节式。 A A.正确 B.错误 C.不 D.均是 E.关节式 73.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的是带中性段的锚段关节式。 A A.分相 B.分段 C.线索 D.锚段 74.高铁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mm,曲线区段为350mm。 A A.250 B.300 C.400 D.500 75.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线岔,以大号道岔对应的线岔和线岔为主,无标准定位。 AD A.交叉 B.18号 C.9号 D.无交叉 76.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线岔,以大号道岔对应的线岔和无交叉线岔为主,无定位。 AD A.交叉 B.30号 C.非标准 D.标准 77.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线岔,以大号道岔对应的线岔和线岔为主,无标准定位。 AD A.交叉 B.30号 C.18号 D.无交叉 78.高速铁路接触网零件紧固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 A A.正确 B.错误 C.可以不 D.不是 E.全是 79.高速铁路接触网零件紧固用活口扳手进行紧固。 BC A.正确 B.错误 C.力矩 D.开口 E.都可以 80.高铁吊弦都采用的是可调式吊弦。 BC A.正确 B.错误 C.整体吊弦 D.环节吊弦 E.滑动吊弦 81.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的高度一般为5.6m。 BD A.正确 B.错误 C.5.1 D.5.3 E.5.5 8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结构高度一般为1.3-1.6m。 A A.正确 B.错误 C.1 D.2 E.1.8 83.高铁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mm,曲线区段为350mm。 B A.100 B.250 C.300 D.400 84.高铁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mm。 C A.100 B.200 C.350 D.400 85.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保持恒定的接触。 C A.相磨 B.功能 C.压力 D.磨耗 86.用于高速受流的应满足保持恒定的接触压力。 C A.绝缘子 B.动车组 C.受电弓 D.接触网 87.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保持恒定的接触。 C A.相磨 B.功能 C.压力 D.磨耗 88.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尽可能减轻受电弓运动部分的。 D A.磨耗 B.活动 C.运动 D.重量 89.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减小空气的影响的要求。 C A.动态 B.波动 C.制动力 D.静态 90.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尽可能减轻受电弓运动部分的重量。 A A.正确 B.错误 C.不 D.不是 E.是 91.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保持恒定的接触压力。 A A.正确 B.错误 C.普铁 D.160Km/h E.300Km/h 92.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尽可能减轻运动部分的重量。 A A.受电弓 B.动车组 C.底座 D.支持绝缘子 93.高速受电的接触网应满足动车组和更大的速度变化范围内应能保证正常供电。 A A.最高行车速度 B.最低行车速度 C.匀速 D.常速 94.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滑板适应的要求。 B A.活动 B.高速 C.滑动 D.滑行 95.用于高速受流的应满足保持恒定的接触压力。 B A.定位器 B.受电弓 C.承力索 D.吊弦 96.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尽可能减轻受电弓运动部分的摆动。 BE A.正确 B.错误 C.压力 D.磨耗 E.重量 97.用于高速受流的应满足保持恒定的接触压力。 C A.接触网 B.接触线 C.受电弓 D.机车 98.用于高速受流的受电弓应满足:尽可能______受电弓运动部分的重量。 A A.减轻 B.增加 C.保持 D.提高 99.用于高速受流的______应满足保持恒定的接触压力。 A A.受电弓 B.机车 C.接触线 D.承力索 100.接触网在跨中的弹性与跨距成。 A A.正比 B.反比 C.一致 D.以上均不对 101.接触网在跨中的弹性与跨距成正比。 A A.正确 B.错误 C.正比 D.反比 E.无关 102.高速受流对接触网的动态要求指的是。 C A.线索匹配 B.环境保护 C.弓网匹配 D.材料标准 103.高速接触网在正常运行或故障条件下产生的钢轨对大地的不能超过允许范围。 A A.电压 B.电感 C.电阻率 D.电阻 104.高速接触网在正常运行或故障条件下产生的对大地的电压不能超过允许范围。 A A.钢轨 B.接触网 C.受电弓 D.动车组 105.腕臂支持结构可分为柔性支持和两大类。 B A.非刚性支持 B.刚性支持 C.水平腕臂支持 D.非柔性支持 106.硬横跨由倒立柱、腕臂式支持、定位装置组成。 AB A.硬横跨柱 B.硬横梁 C.加强支柱 D.加强腕臂 107.腕臂支持结构可分为柔性支持和腕臂支持两大类。 BE A.正确 B.错误 C.桥隧支持 D.倒立柱支持 E.刚性支持 108.硬横跨由腕臂式支持、定位装置组成。 ABC A.硬横跨柱 B.硬横梁 C.倒立柱 D.加强腕臂 109.硬横跨由硬横跨柱、腕臂式支持、定位装置组成。 BC A.加强支柱 B.硬横梁 C.倒立柱 D.加强腕臂 110.腕臂支持结构可分为非柔性支持和刚性支持两大类。 BE A.正确 B.错误 C.桥隧支持 D.倒立柱支持 E.柔性支持 111.与柔性支持装置比较,刚性支持装置具有提高接触网的安装调整时间、消除了接触线晃动的缺陷、腕臂装配结构简化等优点。 A A.正确 B.错误 C.结构复杂 D.向力矩大 E.利于弓网受流 112.腕臂支持结构可分为柔性支持和非刚性支持两大类。 BE A.正确 B.错误 C.桥隧支持 D.倒立柱支持 E.刚性支持 113.与刚性支持装置比较,柔性支持装置具有提高接触网的安装调整时间、消除了接触线晃动的缺陷、腕臂装配结构简化等优点。 BE A.正确 B.错误 C.结构复杂 D.向力矩大 E.柔性与刚性比较 114.腕臂支持结构可分为刚性支持和腕臂支持两大类。 BE A.正确 B.错误 C.桥隧支持 D.倒立柱支持 E.柔性支持 115.腕臂支持结构可分为和刚性支持两大类。 B A.非刚性支持 B.柔性支持 C.水平腕臂支持 D.非柔性支持 116.硬横跨由、硬横梁、倒立柱、腕臂式支持、定位装置组成。 A A.硬横跨柱 B.中间支柱 C.加强支柱 D.加强腕臂 117._______可分为柔性支持和刚性支持两大类。 B A.支柱 B.腕臂支持结构 C.桥隧支持 D.倒立柱支持 118.硬横跨由硬横跨柱、硬横梁倒立柱、腕臂式支持、组成。 A A.定位装置 B.基础 C.加强支柱 D.加强腕臂 119.硬横跨由_______、倒立柱、腕臂式支持、定位装置组成。 AB A.硬横跨柱 B.硬横梁 C.加强支柱 D.加强腕臂 E.增高间架 F.架空地线 120.定位装置由定位管、定位器、及其连接零件组成。 D A.斜拉线 B.吊弦线夹 C.支持器 D.定位线夹 121.防风拉线固定环面向下锚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____度。 C A.12 B.13 C.45 D.80 122.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mm。 B A.10 B.600 C.100 D.110 123.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mm;长环端回头2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C A.10 B.20 C.100 D.1000 124.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度角。 D A.15 B.20 C.25 D.45 125.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C A.100 B.160 C.250 D.500 126.定位装置由定位器、及其连接零件组成。 AD A.定位管 B.吊线线夹 C.腕臂 D.定位线夹 127.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________mm,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______度。 AD A.600 B.650 C.80 D.45 128.将接触线固定在受电弓取流所必要的空间位置的装置为定位装置。 A A.正确 B.错误 C.电力机车取流 D.定位器 E.规定的空间位置 129.定位线夹安装标准,U形插销向上弯折20度。 BC A.正确 B.错误 C.60 D.50 E.10 130.定位装置由定位管、定位器、定位线夹及其连接零件组成。 A A.正确 B.错误 C.补偿装置 D.支持装置 E.限位装置 131.定位线夹安装标准,U形插销向上弯折60度。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0 132.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30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BE A.正确 B.错误 C.150 D.220 E.250 133.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应呈45度。 A A.正确 B.错误 C.15 D.70 E.75 134.定位线夹安装应标准,线夹完全安装,受力面应正确,U形插销向上弯折度。 CF A.相反 B.80 C.落槽 D.垂直 E.30 F.60 135.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 A A.正确 B.错误 C.35 D.45 E.50 136.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60度角。 BD A.正确 B.错误 C.30 D.45 E.60 137.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45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 BE A.正确 B.错误 C.300 D.500 E.600 138.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面向中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 BC A.正确 B.错误 C.下锚 D.终锚 E.硬锚 139.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30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BE A.正确 B.错误 C.150 D.220 E.250 140.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2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A A.正确 B.错误 C.150 D.220 E.250 141.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应呈45度角。 A A.正确 B.错误 C.15 D.70 E.75 142.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应呈60度角。 BD A.正确 B.错误 C.30 D.45 E.50 143.将接触线固定在受电弓取流所必要的空间位置的装置为支持装置。 BC A.正确 B.错误 C.定位装置 D.支持装置 E.悬挂位置 144.限位装置由定位管、定位器、定位线夹及其连接零件组成。 BD A.正确 B.错误 C.补偿装置 D.定位装置 E.限位装置 145.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定位管端,短环在定位器端; A A.正确 B.错误 C.长环在定位器端 D.短环在定位管端 E.中锚方向 146.防风拉线固定环应面向_________,与水平方向呈45度。 C A.中心柱 B.中锚 C.下锚安装 D.补偿 147.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C A.30 B.50 C.250 D.1000 148.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2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位置。 C A.前头 B.后头 C.中间 D.以上均不对 149.定位装置由定位管、、定位线夹及其连接零件组成。 A A.定位器 B.吊线线夹 C.腕臂 D.绝缘子 150.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度。 C A.0 B.30 C.45 D.70 151.将接触线固定在受电弓取流所必要的空间位置的装置称为________。 A A.定位装置 B.支持装置 C.支柱与基础 D.接触悬挂 152.将________固定在受电弓取流所必要的空间位置的装置称为定位装置。 A A.接触线 B.承力索 C.吊弦 D.接触悬挂 153.定位装置由定位管、定位器、________及其连接零件组成。 A A.定位线夹 B.平腕臂 C.腕臂支撑 D.斜腕臂 154._______由定位管、定位器、定位线夹及其连接零件组成。 A A.定位装置 B.吊线线夹 C.腕臂 D.支柱 155.腕臂吊钩定位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mm,与防风拉线固定环距离______mm。 AC A.400 B.600 C.1000 D.1200 156.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______mm,面向____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度。 AC A.600 B.650 C.下锚 D.中锚 157.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面向____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____度。 AD A.下锚 B.中锚 C.80 D.45 158.弹性吊索中锚方向露头_____mm,下锚方向露头_____mm。 AC A.20 B.50 C.150 D.200 159.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________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_______度。 AE A.600 B.650 C.700 D.30 E.45 F.60 160.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________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_______度。 BE A.500 B.600 C.650 D.30 E.45 F.60 161.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技术条件:两工作支的等高点应位于中心跨的。 B A.左侧 B.中间 C.右侧 D.都可以 162.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技术条件:两工作支的等高点应位于中心跨的中间。 A A.正确 B.错误 C.左侧 D.右侧 E.均可 163.锚段与锚段之间的衔接部分称为。 B A.锚段 B.锚段关节 C.跨距 D.锚支长度 164.锚段关节可分为绝缘锚段关节与。 B A.机械锚段关节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关节式 D.器件式 165.锚段关节可分为与非绝缘锚段关节。 C A.机械锚段关节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绝缘锚段关节 D.器件式 166.锚段关节可分为________与_______。 BC A.机械锚段关节 B.绝缘锚段关节 C.非绝缘锚段关节 D.器件式 167.新建高速以后,绝缘锚段关节与非绝缘锚段关节普遍采用跨锚段关节的形式。 C A.三 B.四 C.五 D.六 168.设置五跨绝缘锚段关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受电弓通过绝缘锚段关节的受流条件,将八跨绝缘锚段关节的点过渡改为五跨绝缘锚段关节的线过渡。 BC A.正确 B.错误 C.四 D.五 E.六 169.设置五跨绝缘锚段关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受电弓通过绝缘锚段关节的受流条件,将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的点过渡改为五跨绝缘锚段关节的线过渡。 A A.正确 B.错误 C.三 D.六 E.七 170.高铁设置五跨绝缘锚段关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受电弓通过绝缘锚段关节的受流条件,将四跨绝缘锚段关节中的(中心柱定位点处)改为绝缘锚段关节的线过渡。 AB A.点过渡 B.五跨 C.六跨 D.七跨 E.面过度 F.八跨 171.新建高速以后,绝缘锚段关节与非绝缘锚段关节普遍采用五跨的形式。 A A.正确 B.错误 C.三跨 D.五跨 E.六跨 172.新建高速以后,绝缘锚段关节与非绝缘锚段关节普遍采用四跨的形式。 BD A.正确 B.错误 C.三跨 D.五跨 E.六跨 173.与锚段之间的衔接部分称为锚段关节。 A A.锚段 B.中锚 C.跨距 D.锚支长度 174.新建高速以后,与非绝缘锚段关节普遍采用五跨的形式。 A A.绝缘锚段关节 B.电分相 C.分段绝缘器 D.锚段 175.设置_______绝缘锚段关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受电弓通过绝缘锚段关节的受流条件。 B A.三跨 B.五跨 C.六跨 D.八跨 176._______绝缘锚段关节是点过渡,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线过渡。 B A.三跨 B.四跨 C.六跨 D.八跨 177.棘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比是。 B A.1比2 B.1比3 C.1比4 D.1比5 178.300-350km/h的客运线上广泛采用,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武广客专、沪宁城际等。 B A.弹簧补偿装置 B.棘轮补偿装置 C.滑轮补偿装置 D.液压补偿装置 179.棘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效率达到百分之以上。 D A.80 B.85 C.90 D.97 180.补偿装置的作用:温度变化时自动调节线索张力,使线索。 D A.张力不变 B.张力偏大 C.张力偏小 D.张力保持恒定 181.补偿装置的作用:温度变化时自动调节线索张力,使线索张力保持恒定。 A A.正确 B.错误 C.偏大 D.偏小 E.不变 182.棘轮补偿装置具有占用空间少、转动灵活、磨耗少、传动效率高、防腐性能好、断线制动、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A A.正确 B.错误 C.效率低 D.无断线制动 E.磨耗大 183.高速客专线索补偿装置适用特性,要适应补偿线索的需求。 C A.型号较小 B.张力较小 C.张力较大 D.型号较大 184.我国高速接触网主要采用的补偿装置有。 AB A.棘轮补偿装置 B.铝合金无油大滑轮 C.液压 D.气压 185.我国高速接触网主要采用的补偿装置有棘轮补偿装置、。 B A.弹簧补偿装置 B.铝合金无油大滑轮 C.液压 D.气压 186.我国高速接触网主要采用的补偿装置有、铝合金无油大滑轮。 B A.弹簧补偿装置 B.棘轮补偿装置 C.液压 D.气压 187.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传动效率高,无断线制动装置。 A A.正确 B.错误 C.传动效率低 D.有断线制动 E.棘轮补偿装置 188.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传动效率高,有断线制动装置。 BD A.正确 B.错误 C.传动效率低 D.无断线制动 E.弹簧补偿装置 189.棘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效率达到百分之99以上。 BE A.正确 B.错误 C.90 D.93 E.97 190.三滑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比是1:3。 A A.正确 B.错误 C.1--4 D.1--5 E.1--2 191.两滑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比是1:3。 BE A.正确 B.错误 C.1--4 D.1--3 E.1--2 192.300-350km/h的客运线上广泛采用棘轮补偿装置,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武广客专、沪宁城际等。 A A.正确 B.错误 C.200Km/h D.210Km/h E.400Km/h 193.300-350km/h的客运线上广泛采用铝合金大滑轮补偿装置,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武广客专、沪宁城际等。 BC A.正确 B.错误 C.棘轮 D.弹簧 E.液压 194.棘轮补偿在的客运线上广泛采用,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武广客专、沪宁城际等。 D A.200km/h B.250km/h C.320km/h D.300-350km/h 195.高铁采用的补偿装置中,铝合金滑轮组补偿装置传动效率,维修工作量少。 B A.低 B.高 C.一般 D.差 196.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时速客运线上广泛采用。 B A.110km/h B.200-250km/h C.320km/h D.400km/h 197.补偿装置,在时速200—250Km/h客运线上广泛采用。 B A.铸铁滑轮组 B.铝合金滑轮组自动 C.弹簧 D.液压 198.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传动效率高,维修工作量多。 BD A.正确 B.错误 C.传动效率低 D.维修工作量少 E.免维护 199.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时速200—250公里客运线上广泛采用。 A A.正确 B.错误 C.棘轮补偿 D.200Km/h E.250Km/h以上 200.三滑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比是1:5。 BE A.正确 B.错误 C.1比4 D.1比2 E.1比3 201.棘轮补偿装置传动比为、传动效率高,达到百分之以上。 BF A.1比2 B.1比3 C.1比4 D.90 E.100 F.97 202.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传动效率,达百分之97以上,但无功能。 AD A.高 B.低 C.非常高 D.断线制动 E.补偿 F.自动调整 203.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传动效率高,维修工作量多。 BD A.正确 B.错误 C.传动效率低 D.维修工作量少 E.免维护 204.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时速200—250公里客运线上广泛采用。 A A.正确 B.错误 C.棘轮补偿 D.200Km/h E.250Km/h以上 205.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传动效率高,有断线制动装置。 BE A.正确 B.错误 C.传动效率低 D.有断线制动 E.无断线制动 206.棘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效率达到百分之97以上。 A A.正确 B.错误 C.90 D.93 E.97 207.三滑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比是1:2。 BD A.正确 B.错误 C.1--2 D.1--3 E.1--4 208.300-350km/h的客运线上广泛采用弹簧补偿装置,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武广客专、沪宁城际等。 BC A.正确 B.错误 C.棘轮补偿装置 D.铝合金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 E.弹簧补偿装置 209.我国高速接触网主要采用的补偿装置有棘轮补偿装置、。 B A.弹簧补偿 B.铝合金无油大滑轮 C.液压 D.气压 210.补偿在300-350km/h的客运线上广泛采用,京津城际、京沪高铁、武广客专、沪宁城际等。 D A.液压 B.弹簧 C.滑轮 D.棘轮 211.高铁采用的补偿装置中,铝合金滑轮组补偿装置传动效率高,维修工作量。 B A.多 B.少 C.一般 D.差 212.自动补偿装置,时速200-250km/h客运线上广泛采用。 B A.气压 B.铝合金滑轮组 C.弹簧 D.液压 213.我国高速接触网主要采用的补偿装置有。 AB A.棘轮补偿装置 B.铝合金无油大滑轮 C.液压 D.气压 E.弹簧 F.鼓轮 214.三滑轮补偿装置的传动比是。 B A.1比2 B.1比3 C.1比4 D.1比5 215.高铁接触网关键设备中,是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平滑地由一条股道接触线过渡至另一条股道接触线,达到转换线路的目的。 C A.锚段关节 B.分相 C.线岔 D.分段 216.高铁接触网关键设备中,线岔是保证电力机车,安全平滑地由一条股道接触线过渡至另一条股道接触线,达到转换线路的目的。 D A.邻线 B.正线 C.侧线 D.受电弓 217.高铁接触网关键设备中,线岔是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平滑地由一条股道接触线过渡至另一条股道接触线,达到的目的。 D A.进站 B.出站 C.侧线 D.转换线路 218.无交分线岔正线接触悬挂应尽量靠近侧线,侧线接触悬挂应尽量远离正线。 A A.正确 B.错误 C.远离正线 D.远离侧线 E.靠近侧线 219.高铁接触网线岔设备,道岔定位处的最大拉出值不得大于。 C A.375mm B.300mm C.450mm D.500mm 220.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需要在两个道岔间布置至少进行平行过渡的接触网。 A A.三跨绝缘关节 B.五跨非绝缘关节 C.四跨绝缘关节 D.四跨非绝缘关节 221.无交分线岔将正线或侧线线路中心线两侧mm的区域内设置为无线夹区。 A A.600-1050 B.806-1050 C.806-900 D.806-1000 222.目前高铁采用的线岔有。 ABD A.交叉线岔 B.无交分线岔 C.12号道岔 D.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 223.目前高铁采用的线岔有、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 AB A.交叉线岔 B.无交分线岔 C.12号道岔 D.9号道岔 224.无交分线岔将正线或侧线线路中心线两侧600~1085mm的区域内设置为无线夹区。 BE A.正确 B.错误 C.500~1050mm D.600~1080mm E.600~1050mm 225.交叉线岔布置过程中应考虑道岔两接触悬挂的线岔交点距任一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400mm。 BE A.正确 B.错误 C.不得小于350mm D.300mm E.不得大于350mm 226.道岔两接触悬挂的线岔交点距任一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 C A.150mm B.200mm C.350mm D.600mm 227.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需要具号及以上道岔的上下行渡线处才可以采用。 A A.30 B.12 C.9 D.7 228.无交分线岔正线接触悬挂应尽量远离侧线。 BC A.正确 B.错误 C.靠近 D.交叉 E.平行 229.交叉线岔布置过程,中应考虑道岔两接触悬挂的线岔交点,距任一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一般要求不得大于。 B A.150mm B.350mm C.500mm D.800mm 230.高铁线岔设备中,是在正线接触悬挂和侧线接触悬挂之间引入第三组辅助悬挂。 A A.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 B.正线与联络线 C.无交分线岔 D.交叉线岔 231.高铁接触网关键设备中,线岔是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平滑地由一条股道接触线过渡至另一条股道接触线,达到转换线路的目的。 A A.正确 B.错误 C.锚段关节 D.线岔 E.分段 232.高铁接触网关键设备中,分段是保证电力机车受电弓,安全平滑地由一条股道接触线过渡至另一条股道接触线,达到转换线路的目的。 BD A.正确 B.错误 C.锚段关节 D.线岔 E.分段 233.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需要在两个道岔间布置至少三跨绝缘关节进行平行过渡的接触网。 A A.正确 B.错误 C.三跨 D.四跨 E.五跨 234.无交分线岔将正线或侧线线路中心线两侧600~1050mm的区域内设置为无线夹区。 A A.正确 B.错误 C.500~1050mm D.600~1080mm E.600~1050mm 235.无交分线岔正线接触悬挂应尽量,侧线接触悬挂应尽量。 AC A.靠近侧线 B.靠近正线 C.远离正线 D.远离侧线 236.道岔定位需要在两个道岔间布置至少三跨绝缘关节进行平行过渡的接触网。 A A.三线关节式 B.五跨非绝缘关节式 C.四跨绝缘关节式 D.四跨非绝缘关节式 237.道岔柱处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任何情况下拉出值不大于。 A A.450mm B.400mm C.350mm D.300mm 238.道岔柱处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任何情况下拉出值不大于450mm。 A A.正确 B.错误 C.300mm D.400mm E.350mm 239.道岔柱处接触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任何情况下拉出值不大于3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450mm D.400mm E.350mm 240.线岔侧线由于速度较低,其坡度的变化应考虑受电弓在正线和侧线转换运行时,受电弓平稳过渡,不出现钻弓和打弓现象,且接触良好。 A A.正确 B.错误 C.高 D.一般 E.快速过度 241.目前高铁采用的线岔有交叉线岔、无交分线岔、。 D A.9号道岔 B.11号道岔 C.12号道岔 D.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 242.无交分线岔侧线接触悬挂应尽量靠近正线。 Aa A.正确 B.错误 C.远离正线 D.远离侧线 E.靠近侧线 243.下列不属于高铁采用的线岔有。 C A.交叉线岔 B.无交分线岔 C.12号道岔 D.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 244.目前高铁采用的线岔有交叉线岔、________________。 BD A.菱形线岔 B.无交分线岔 C.12号道岔 D.三线关节式道岔定位 245.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符合要求,不得大于0.1mm/m。 A A.间隙 B.弯度 C.长度 D.角度 246.检查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不得大于0.1mm/m。 A A.接触线 B.承力索 C.吊弦 D.支柱 247.承力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铜或铜合金绞线不应小于。 C A.1.5 B.1.8 C.2.0 D.2.6 248.承力索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铜或绞线不应小于2.0。 C A.接触线 B.铝合金 C.铜合金 D.钛合金 249.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架设张力偏差不得大于_______。 D A.25% B.30% C.20% D.8% 250.接触线应采用架设,架设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 A A.恒张力 B.张力 C.负重拉伸法 D.整体 251.高铁正线接触线不得有。 A A.接头 B.锈蚀 C.磨耗 D.氧化 252.______应采用恒张力架设,架设张力偏差不的大于。 AC A.接触线 B.保护线 C.8% D.18% 253.______正线接触线不得有接头。 A A.高铁 B.普速 C.货线 D.牵出线 254.AT供电方式的一个特点是有一根与接触网相同,电流方向相反的正馈线 A A.电压 B.电阻 C.材质 D.大小 255.AT供电方式的一个特点是有一根与接触网电压相同,电流方向的正馈线。 B A.相同 B.相反 C.一样 D.一致 256.AT供电方式的一个特点是有一根与接触网电压相同,电流方向相反的。 A A.正馈线 B.保护线 C.回流线 D.加强线 257.AT供电方式的一个特点是有一根与接触网电压_______,电流方向相反的。 AC A.相同 B.相反 C.正馈线 D.回流线 258.高铁接触网承力索的安全系数应与接触线尽量一致,以减小运营中工作状态改变的可能性,减小维修量。 BC A.正确 B.错误 C.线胀系数 D.电阻率 E.拉断力 259.高铁正线接触线有接头。 A A.不得 B.可以 C.可以有1个 D.可以有2个 260.高铁正线接触线可有1个接头。 BD A.正确 B.错误 C.2个 D.不允许有接头 E.视情况 261.检查_______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不得大于0.1mm/m。 C A.承力索 B.正馈线 C.接触线 D.回流线 262.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符合要求,不得大于mm/m。 AC A.间隙 B.长度 C.0.1 D.20% 263.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不得大于0.1mm/m。 A A.正确 B.错误 C.0.1 D.0.01 E.0.3 264.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符合要求,不得大于mm/m。 A A.0.1 B.0.5 C.0.8 D.1 265.接触线应采用架设,架设张力偏差不的大于。 AC A.恒张力 B.耐力 C.8% D.18% 266.下列线索中,不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C A.正馈线 B.保护线 C.接触线 D.回流线 267.接触线拉出值设置过小,则达不到均匀滑板磨耗、延长受电弓寿命的目的。 A A.正确 B.错误 C.过大 D.过小 E.缩短 268.下列线索中,不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C A.接触线 B.正馈线 C.承力索 D.保护线 E.回流线 F.架空地线 269.正馈线、保护线不属于附加导线。 BC A.正确 B.错误 C.属于 D.不属于 E.不确定 270.下列线索中,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BDG A.接触线 B.正馈线 C.承力索 D.保护线 E.吸上线 F.吊弦线 G.回流线 271.下列线索中,属于附加导线的是_______________。 AB A.正馈线 B.保护线 C.接触线 D.承力索 272.下列线索中,属于附加导线的是接触线、正馈线。 BC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线 D.承力索 E.保护线 273.正馈线、保护线安装应符合要求,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米。 AD A.设计 B.规定 C.3 D.1 274.正馈线、保护线安装应符合要求,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米。 A A.设计 B.规定 C.美观 D.施工 275.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米。 A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网 D.接触线 E.承力索 276.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5米。 BC A.正确 B.错误 C.1 D.3 E.4 277.分段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km/h,空气绝缘间隙不小于300mm。 B A.60 B.120 C.150 D.200 278.分段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120km/h,空气绝缘间隙不小于mm。 B A.100 B.300 C.450 D.500 279.分段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160km/h,空气绝缘间隙不小于300mm。 BE A.正确 B.错误 C.200km/h D.150km/h E.120km/h 280.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300mm。 BE A.正确 B.错误 C.300 D.200 E.100 281.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300 D.200 E.100 282.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_____mm。 B A.30 B.100 C.200 D.300 283.分段绝缘器应位于______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 B A.线路 B.受电弓 C.线岔 D.渡线 284.分段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50%。 BC A.正确 B.错误 C.20% D.30% E.40% 285.分段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 A A.正确 B.错误 C.20% D.30% E.40% 286.分段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_____%。 B A.10% B.20% C.40% D.50% 287.分段绝缘器______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_____%。 AC A.主绝缘 B.导流板 C.20% D.50% 288.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吊弦点有5~15mm的负弛度。 A A.正确 B.错误 C.5-10mm D.10-15mm E.5-15mm 289.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吊弦点有10~20mm的负弛度。 BE A.正确 B.错误 C.5-10mm D.10-15mm E.5-15mm 290.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吊弦点有______mm的负弛度。 C A.0-5mm B.0-10mm C.5-15mm D.10-20mm 291.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吊弦点有5~15mm的_______。 B A.正弛度 B.负弛度 C.纵向偏移 D.横向偏移 292.复线上下行股道间,车站,车场各股道间的接触网电分段属于横向电分段。 A A.正确 B.错误 C.电分相 D.隔开 E.单线区段 293.复线上下行股道间,车站,车场各股道间的接触网电分段属于_________。 B A.纵向电分段 B.横向电分段 C.分段绝缘器 D.渡线电分段 294.将接触网从上分开区段的设备就叫电分段。 B A.空间 B.电气 C.机械 D.距离 295.将接触网从电气上分开区段的设备就叫。 B A.分区 B.电分段 C.分离 D.分隔 296.将接触网从电气上分开区段的设备就叫电分段。 A A.正确 B.错误 C.电分相 D.隔开 E.电分段 297.接触网的可分为横向电分段和纵向电分段。 A A.电分段 B.分段绝缘器 C.分相绝缘器 D.断路器 298.接触网的电分段可分为和纵向电分段。 A A.横向电分段 B.分段绝缘器 C.分相绝缘器 D.断路器 299.接触网的电分段可分为横向电分段和。 A A.纵向电分段 B.分段绝缘器 C.分相绝缘器 D.断路器 300.接触网的电分段可分为横向电分段和纵向电分段。 A A.正确 B.错误 C.纵向电分段 D.横向电分段 E.电分段 301.接触网各_______之间进行的电分段属于横向电分段。 B A.线索 B.线路 C.分段 D.分相 302.接触网各线路之间进行的电分段叫,它用于复线上下行股道间,车站,车场各股道间的接触网电分段。 A A.横向电分段 B.分段绝缘器 C.分相绝缘器 D.断路器 303.接触网各线路之间进行的电分段属于横向电分段。 A A.正确 B.错误 C.横向电分段 D.隔断 E.分相 304.接触网各线路之间进行的电分段属于横向电分段。 A A.正确 B.错误 C.横向电分段 D.隔断 E.分相 305.接触网各线路之间进行的电分段属于纵向电分段。 BC A.正确 B.错误 C.横向电分段 D.隔断 E.分相 306.六跨电分相是由____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组成。 B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307.六跨电分相是由两个____绝缘锚段关节组成。 B A.三跨 B.四跨 C.五跨 D.八跨 308.六跨电分相是由两个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组成。 A A.正确 B.错误 C.两个 D.四个 E.五个 309.六跨电分相是由三个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组成。 BC A.正确 B.错误 C.两个 D.四个 E.五个 310.同一条接触网沿线路方向进行的电分段叫,它用于沿线路方向接触网之间的电分段。 A A.纵向电分段 B.分段绝缘器 C.分相绝缘器 D.断路器 311.为增加接触网供电的灵活性,方便供电和_______的需要,不同的供电片区之间通过绝缘子、分段绝缘器、隔离开关、绝缘锚段关节等设备连接。 B A.巡视 B.检修 C.测量 D.动检 312.为增加接触网供电的灵活性,方便供电和检修的需要,不同的供电片区之间通过绝缘子、、隔离开关、绝缘锚段关节等设备连接。 C A.熔断器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分段绝缘器 D.断路器 313.为增加接触网供电的灵活性,方便供电和检修的需要,不同的供电片区之间通过绝缘子、分段绝缘器、_______、绝缘锚段关节等设备连接。 C A.熔断器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隔离开关 D.断路器 314.为增加接触网供电的灵活性,方便供电和检修的需要,不同的供电片区之间通过绝缘子、分段绝缘器、隔离开关、绝缘锚段关节等设备连接。 A A.正确 B.错误 C.巡视 D.测量 E.动检 315.一般而言,在车站或设计速度小于160km/h的区段采用______实现电分段,在干线速度超过160km/h的路段采用绝缘锚段关节实现电分段。 C A.熔断器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分段绝缘器 D.断路器 316.一般而言,在车站或设计速度小于160km/h的区段采用分段绝缘器实现电分段,在干线速度超过160km/h的路段采用_______实现电分段。 C A.分段 B.分相绝缘器 C.绝缘锚段关节 D.非绝缘锚段关节 317.一般而言,在车站或设计速度小于160km/h的区段采用分段绝缘器实现电分段,在干线速度超过160km/h的路段采用非绝缘锚段关节实现电分段。 BC A.正确 B.错误 C.绝缘锚段关节 D.非绝缘锚段关节 E.分段绝缘器 318.一般而言,在车站或设计速度小于160km/h的区段采用分段绝缘器实现电分段,在干线速度超过160km/h的路段采用绝缘锚段关节实现电分段。 A A.正确 B.错误 C.绝缘锚段关节 D.非绝缘锚段关节 E.分段绝缘器 319.纵向电分段用于沿线路方向接触网之间的电分段。 A A.正确 B.错误 C.电分相 D.隔开 E.单线区段 320.隔离开关应密封良好,箱体及托架等无锈蚀并应。 BC A.手柄 B.操作机构箱 C.可靠接地 D.加以防护 321.隔离开关按分为两种,分别是电动隔离开关和负荷隔离开关。 A A.功能 B.极性 C.使用 D.大小 322.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箱应密封良好,箱体及托架等无锈蚀并应。 D A.防护 B.打油 C.刷漆 D.可靠接地 323.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箱应良好,箱体及托架等无锈蚀并应。 AC A.密封 B.关上 C.可靠接地 D.进行防护 324.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_________并加锁。 C A.牢固 B.注油 C.完好无损 D.加密 325.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应完好无损并。 B A.注油 B.加锁 C.防护 D.加密 326.隔离开关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时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mm。 A A.350 B.600 C.700 D.800 327.隔离开关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时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350mm。 A A.正确 B.错误 C.300 D.350 E.500 328.隔离开关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 C A.电抗 B.电压 C.温度 D.电流 329.隔离开关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温度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 A A.正确 B.错误 C.温度 D.高度 E.拉出值 330.隔离开关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温度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mm。 BD A.腐蚀 B.烧伤 C.100 D.350 331.隔离开关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伤。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mm。 AC A.温度 B.时间 C.350 D.600 332.隔离开关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伤。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温度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mm。 A A.350 B.600 C.700 D.800 333.隔离开关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伤。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温度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5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350 D.600 E.700 334.隔离开关引线良好,不得有接头。 A A.正确 B.错误 C.可以 D.一般可以 E.一个以上 335.隔离开关引线良好,允许有接头。 BE A.正确 B.错误 C.一个以上 D.一般可以 E.不得 336.隔离开关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mm²。 D A.100 B.150 C.250 D.300 337.隔离开关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300mm²。 A A.正确 B.错误 C.100mm² D.200mm² E.700mm² 338.隔离开关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500mm²。 BD A.正确 B.错误 C.100mm² D.300mm² E.400mm² 339.具有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位与远动位的正常操作。 AB A.远动 B.当地 C.调度 D.变电所 E.故障 F.试验 340.具有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当地位与远动位的正常操作。 B A.当地 B.远动 C.手动 D.近动 341.具有远动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位与位的正常操作。 AB A.当地 B.远动 C.调度 D.变电所 342.具有远动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位与位的正常操作。 AB A.当地 B.远动 C.调度 D.变电所 E.手动 F.近动 343.具有远动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位与远动位的正常操作。 A A.当地 B.工区 C.分区所 D.变电所 344.具有远动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当地位与位的正常操作。 A A.远动 B.工区 C.分区所 D.变电所 345.具有远动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当地位与手动位的正常操作。 BC A.正确 B.错误 C.远动 D.当地 E.手动 346.具有远动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当地位与远动位的正常操作。 A A.正确 B.错误 C.远动 D.当地 E.手动 347.AT供电方式中,________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B A.吸流变压器 B.自耦变压器 C.升压变压器 D.降压变压器 348.AT供电方式中,自耦变压器变比为________,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______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BC A.1:1 B.2:1 C.自耦变压器 D.降压变压器 349.AT供电方式中,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而中点接至_______。 A A.钢轨 B.吸流变 C.扼流变 D.保护线 350.AT供电方式中,自耦变压器变比为____。 B A.1比1 B.2比1 C.3比1 D.4比1 351.AT供电方式中,自耦变压器变比为1:1。 BC A.正确 B.错误 C.2:1 D.3:1 E.5:1 352.导线平顺度,是考核放线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指0.1m范围内导线的最大偏离误差值,可用导线平直度测试仪测量。 BC A.正确 B.错误 C.1m D.1.5m E.2mm 353.导线平顺度,是考核放线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指1m范围内导线的最大偏离误差值,可用导线平直度测试仪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C.0.1mm D.0.2mm E.0.5mm 354.__________,是考核放线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指1m范围内导线的最大偏离误差值,可用导线平直度测试仪测量。 B A.导线坡度 B.导线平顺度 C.导线高度 D.导线磨耗 355.动态包络线指列车在最高设计速度下运行,上下左右所允许达到的极限尺寸。 D A.接触网 B.定位装置 C.接触悬挂 D.受电弓 356._________指列车在最高设计速度下运行,受电弓上下左右所允许达到的极限尺寸。 B A.动态抬升量 B.动态包络线 C.建筑限界 D.车辆限界 357.动态包络线指列车在最低设计速度下运行,受电弓上下左右所允许达到的极限尺寸。 BC A.正确 B.错误 C.最高 D.最低 E.平均 358.动态抬升量指列车在最高设计速度运行下,在受电弓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极限抬升量。 B A.接触网 B.接触悬挂 C.附加悬挂 D.滑板 359.________指列车在最高设计速度运行下,接触悬挂在受电弓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极限抬升量。 B A.静态抬升量 B.动态抬升量 C.波动速度 D.离线长度 360.动态抬升量指列车在最高设计速度运行下,接触悬挂在受电弓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极限抬升量。 A A.正确 B.错误 C.离线长度 D.滑板 E.动态抬升量 361.动态包络线指列车在最高设计速度运行下,接触悬挂在受电弓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极限抬升量。 BC A.正确 B.错误 C.动态抬升量 D.波动速度 E.离线长度 362.牵引供电SCADA系统的监控对象为铁路牵引供电设备。其监控范围包括、接触网开关。 ABC A.牵引变电所 B.分区所 C.AT所 D.高铁工区 363.牵引网以电压供电,并在网内分散设置自耦变压器降压至25KV供电力牵引用。 C A.27.5KV B.1×25KV C.2×25KV D.29KV 364.牵引网以2×25KV电压供电,并在网内分散设置自耦变压器降压至供电力牵引用。 C A.20KV B.27.5KV C.25KV D.29KV 365.牵引网以2×25KV电压供电,并在网内分散设置自耦变压器降压至25KV供电力牵引用。 A A.正确 B.错误 C.2×20KV D.2×29KV E.2×27.5KV 366.牵引网以2×25KV电压供电,并在网内分散设置自耦变压器降压至25KV供电力牵引用。 A A.正确 B.错误 C.2×25KV D.2×29KV E.2×20KV 367.牵引网以2×27.5KV电压供电,并在网内分散设置自耦变压器降压至25KV供电力牵引用。 BC A.正确 B.错误 C.2×25KV D.2×29KV E.2×20KV 368.受电弓运行单位距离产生可见电弧的次数与称为燃弧率。 D A.电弧亮度 B.电弧形式 C.电弧形状 D.电弧长度 369.受电弓运行单位距离产生_______的次数与电弧长度称为燃弧率。 A A.可见电弧 B.离线 C.电弧形状 D.震动 370.受电弓运行单位距离产生_______的次数与_________称为燃弧率。 AB A.可见电弧 B.电弧长度 C.电弧形状 D.震动 371.受电弓运行单位距离产生可见电弧的次数与电弧长度称为燃弧率。 A A.正确 B.错误 C.离线 D.震动 E.电弧长度 372.受电弓运行单位距离产生离线的次数和称为离线率。 D A.离线高度 B.离线面积 C.离线方式 D.离线长度 373.受电弓运行单位距离产生离线的次数和离线长度称为离线率。 D A.离线高度 B.离线面积 C.离线方式 D.离线长度 374.受电弓运行单位距离产生离线的_______和_______称为离线率。 CD A.离线高度 B.离线面积 C.次数 D.离线长度 375.受流质量取决于和之间的相互作用。 CD A.电力机车 B.承力索 C.受电弓 D.接触线 376.受流质量取决于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的相互作用。 A A.正确 B.错误 C.定位装置 D.滑板 E.接触悬挂 377.为保证能流通一定的负荷电流,受电弓和间必须有一定的接触压力。 A A.接触线 B.承力索 C.滑板 D.电力机车 378.自耦变压器变比为,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B A.1:1 B.2:1 C.3:1 D.5:1 379.自耦变压器变比为1:1,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BC A.正确 B.错误 C.2:1 D.3:1 E.1:2 380.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A A.正确 B.错误 C.2:1 D.3:1 E.1:2 381.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与正馈线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B A.接地线 B.接触网 C.PW线 D.回流线 382.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与之间,而中点接至。 ABD A.接触网 B.正馈线 C.保护线 D.钢轨 383.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与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AB A.接触网 B.正馈线 C.保护线 D.承力索 384.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A A.正馈线 B.回流线 C.保护线 D.承力索 385.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______之间,而中点接至钢轨。 B A.接地线 B.正馈线 C.PW线 D.回流线 386.自耦变压器变比为2:1,其一次绕组接在接触网与正馈线之间,而中点接至。 A A.钢轨 B.接触线 C.正馈线 D.承力索 387.电力系统越大,越好。 BC A.有功功率 B.短路容量 C.电能质量 D.供电能力 388.电力系统越大,电能质量越好。 C A.电压 B.电流 C.短路容量 D.弓网配合 389.电力系统短路容量越大,越好。 B A.电阻 B.电能质量 C.弓网匹配 D.弓网配合 390.电力系统短路容量越大,电能质量_____。 C A.越差 B.越稳定 C.越好 D.越低 391.电力系统短路容量越大,电能质量越好。 A A.正确 B.错误 C.电压质量 D.电流质量 E.供电能力 392.电力系统短路容量越小,电能质量越好。 BC A.正确 B.错误 C.短路容量越大 D.电流质量 E.供电能力 393.高速铁路普遍采用电源供电。 CD A.大电流 B.高频率 C.高电压 D.大容量 394.高速铁路普遍采用、大容量电源供电。 B A.大电阻 B.高电压 C.大功率 D.高频率 395.高速铁路普遍采用______、大容量电源供电。 A A.高电压 B.低频率 C.高频率 D.低电压 396.高速铁路普遍采用高电压、电源供电。 B A.大电流 B.大容量 C.大功率 D.高频率 397.高速铁路普遍采用高电压、大容量电源供电。 A A.正确 B.错误 C.大电流 D.大功率 E.高频率 398.限制电力网送电能力的因素的4个方面:、电压损失、功率和能量损耗、稳定破坏。 C A.导线膨胀 B.导线拉长 C.导线发热 D.导线破损 399.限制电力网送电能力的因素的4个方面:导线发热、电压损失、、稳定破坏。 C A.导线膨胀 B.导线拉长 C.功率和能量损耗 D.导线破损 400.限制电力网送电能力的因素的4个方面:导线发热、电压损失、功率和能量损耗、稳定破坏。 A A.正确 B.错误 C.导线膨胀 D.导线拉长 E.导线破损 401.电力系统短路容量越,电能质量越。 BC A.坏 B.大 C.好 D.小 402.高速铁路主接线应按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非正常供电运行的并联供电及越区供电设计。 C A.变电所 B.AT所 C.分区所 D.配电所 403.高速铁路分区所主接线应按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及非正常供电运行的设计。 CD A.串联供电 B.同相供电 C.并联供电 D.越区供电 404.高速铁路分区所主接线应按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及非正常供电运行的设计。 CD A.串联供电 B.同相供电 C.并联供电 D.越区供电 E.单边供电 F.双边供电 405.高速铁路分区所主接线应按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及非正常供电运行的设计。 CD A.串联供电 B.同相供电 C.并联供电 D.越区供电 E.单边供电 F.双边供电 406.高速铁路分区所主接线应按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及非正常供电运行的越区供电设计。 D A.同相供电 B.分开供电 C.串联供电 D.并联供电 407.高速铁路分区所主接线应按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并联供电及非正常供电运行的设计。 D A.串联供电 B.同相供电 C.双边供电 D.越区供电 408.高速铁路普遍采用电源供电。 CD A.大电流 B.高频率 C.高电压 D.大容量 E.低电压 F.小容量 409.高铁接触网的标称电压为。 D A.20KV B.30KV C.27.5KV D.25KV 410.高铁接触网的额定电压为。 D A.20KV B.30KV C.27.5KV D.25KV 411.接触网的标称电压为,长期最高电压为27.5KV,短时(5min)最高电压为,设计最低电压为20KV,受电弓的平均有效电压达到及以上时,动车组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BCF A.27.5KV B.25KV C.29KV D.20KV E.19KV F.22.5KV G.28KV 412.牵引变电所电源侧采用,在两回进线之间设置由隔离开关分段的跨条,实现电源进线与变压器交叉供电的运行方式,提高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A A.分支接线 B.组接线 C.并联接线 D.分段接线 413.牵引变电所电源侧采用并联接线,在两回进线之间设置由隔离开关分段的跨条,实现电源进线与变压器交叉供电的运行方式,提高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BE A.正确 B.错误 C.并联接线 D.分段接线 E.分支接线 414.牵引变电所电源侧采用分支接线,在两回进线之间设置由隔离开关分段的跨条,实现电源进线与变压器交叉供电的运行方式,提高运行方式的灵活性。 A A.正确 B.错误 C.并联接线 D.组接线 E.分段接线 415.受电弓的达到22.5KV及以上时,动车组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D A.最低电压 B.标称电压 C.最高电压 D.平均有效电压 416.受电弓的平均有效电压达到及以上时,动车组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D A.30KV B.27.5KV C.25KV D.22.5KV 417.受电弓的平均有效电压达到27.5KV及以上时,动车组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BC A.正确 B.错误 C.22.5 D.29 E.36 418.BT供电方式吸流变压器的变比是。 A A.1:1 B.2:1 C.3:1 D.5:1 419.BT供电方式吸流变压器的变比是1:1。 A A.正确 B.错误 C.1:1 D.2:1 E.3:1 420.BT供电方式_______变压器的变比是。 AC A.吸流 B.扼流 C.1:1 D.3:1 421.BT供电方式由于在牵引网中串联了吸流变压器,致使牵引网的阻抗比直接供电方式约大。 A A.50% B.70% C.100% D.20% 422.BT供电方式由于在牵引网中串联了________变压器,致使牵引网的阻抗比直接供电方式约大50%。 A A.吸流 B.扼流 C.自耦 D.升压 423.BT供电方式由于在牵引网中串联了扼流变压器,致使牵引网的阻抗比直接供电方式约大50%。 A A.正确 B.错误 C.吸流 D.扼流 E.自耦 424.牵引网向电力机车的供电方式主要有4种:方式,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和CC(同轴电缆)供电方式。 C A.单边供电 B.双边供电 C.直接供电 D.越区供电 425.牵引网向电力机车的供电方式主要有4种:直接供电方式,方式,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和CC(同轴电缆)供电方式。 C A.单边供电 B.双边供电 C.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 D.越区供电 426.牵引网向电力机车的供电方式主要有4种:直接供电方式,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方式和CC(同轴电缆)供电方式。 C A.单边供电 B.双边供电 C.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 D.越区供电 427.牵引网向电力机车的供电方式主要有4种:直接供电方式,BT(吸流变压器)供电方式,AT(自耦变压器)供电方式和方式。 C A.单边供电 B.双边供电 C.CC(同轴电缆)供电方式 D.越区供电 428.自耦变压器将牵引网的供电电压提高倍,而供给电力机车的电压仍为25KV。 A A.1 B.2 C.3 D.4 429.自耦变压器将牵引网的供电电压提高1倍,而供给电力机车的电压仍为KV。 A A.25 B.27.5 C.20 D.29 430.TB10621—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还规定采用2×25KV的AT供电方式时接触电压长期持续值不应高于V,瞬时(0.1s)值不应高于842V。 B A.50 B.60 C.70 D.100 431.TB10621—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还规定采用2×25KV的AT供电方式时接触电压长期持续值不应高于60V,瞬时(0.1s)值不应高于V。 B A.250 B.842 C.800 D.480 432.TB10621—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还规定采用2×25KV的AT供电方式时接触电压长期持续值不应高于60V,瞬时(0.1s)值不应高于842V。 A A.正确 B.错误 C.800 D.480 E.250 433.弹性链形悬挂在简单链型悬挂基础上增加了一根,改善了接触网的弹性不均匀度。 B A.吊弦 B.弹性吊索 C.接触线 D.承力索 434.弹性链形悬挂在简单链型悬挂基础上增加了一根辅助绳,改善了接触网的弹性不均匀度。 BD A.正确 B.错误 C.吊弦 D.弹性吊索 E.中锚绳 435.枢纽地区跨线列车联络线、动车走行线和动车段(所、场)等可采用的供电方式。 A A.1*25KV B.1*27.5KV C.1*20KV D.1*29KV 436.在我国TB10621—2009《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已经明确规定高速铁路正线牵引网应采用的AT供电方式。 A A.2*25KV B.2*27.5KV C.2*20KV D.2*29KV 437.定位器角度是指定位器相对于钢轨平面夹角的。 A A.正切值 B.余切值 C.正弦值 D.余弦值 438.________是指定位器相对于钢轨平面夹角的正切值。 B A.定位管角度 B.定位器角度 C.定位支撑角度 D.平腕臂角度 439.定位器角度是指定位器相对于钢轨平面夹角的正切值。 A A.正确 B.错误 C.正切值 D.余切值 E.正弦值 440.高速铁路接触网包括:监测、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零部件检验、检查四部分。 A A.检测 B.巡查 C.检验 D.检修 441.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包括:_____、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______、检查四部分。 AB A.监测 B.零部件检验 C.检验 D.检修 442.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包括:_____、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零部件检验、四部分。 AB A.监测 B.检查 C.检验 D.检修 443.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包括:监测、、零部件检验、四部分。 AB A.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 B.检查 C.检验 D.检修 444.高铁接触网工作电压20kV。 A A.最低 B.最高 C.标称 D.有效 445.高铁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19kV。 Ba A.正确 B.错误 C.20 D.25 E.27.5 446.高铁接触网工作电压25kV。 C A.最低 B.对称 C.标称 D.最高 447.高铁接触网标称工作电压25kV。 A A.正确 B.错误 C.最低 D.对称 E.标称 448.高铁接触网短时(5min)最高工作电压。 A A.29kV B.27.5kV C.25kV D.20kV 449.高铁接触网短时(5min)最高工作电压27.5kV。 BC A.正确 B.错误 C.29kV D.27.5kV E.25kV 450.高铁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 A A.20kV B.25kV C.27.5kV D.29kV 451.高铁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20kV。 A A.正确 B.错误 C.20kV D.25kV E.27.5kV 452.接触网参数检测项目中是几何参数,是电气参数,是动态参数,定位信息是辅助参数。 ABC A.定位器角度 B.接触网电压 C.接触压力 D.轨面红线 453.接触网参数检测项目中定位器角度是几何参数,接触网电压是电气参数,接触压力是动态参数,定位信息是辅助参数。 A A.正确 B.错误 C.接触压力 D.轨面红线 E.定位器角度 454.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主要有、接触线坡度、定位器角度、接触线相互位置等。 AB A.拉出值 B.接触线高度 C.网压 D.硬点 455.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主要有__、接触线高度___、定位器角度、接触线相互位置等。 AB A.拉出值 B.接触线坡度 C.网压 D.硬点 456.接触网几何参数检测主要有拉出值、接触线高度、_______、_______、接触线相互位置等。 AB A.接触线坡度 B.定位器角度 C.网压 D.硬点 457.接触网检测______代替接触网维修。 A A.不能 B.能 C.可以 D.无所谓 458.接触网检测不能代替接触网维修。 A A.正确 B.错误 C.能 D.可以 E.无所谓 459.接触网检测可以代替接触网维修。 BD A.正确 B.错误 C.能 D.不能 E.无所谓 460.接触网检测要求:_____。 ABD A.准确 B.精确 C.持久性 D.可重复性 461.接触网检测要求:、可重复性。 AB A.准确 B.精确 C.持久性 D.可靠性 462.接触网检测要求:准确、精确、可重复性。 A A.正确 B.错误 C.持久性 D.可靠性 E.准确 463.接触网温度的测量应在供电臂上有的情况下测量。 A A.牵引电流 B.电磁场 C.电荷 D.电容 464.接触网温度的测量不应在供电臂上有牵引电流的情况下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C.应在 D.不一定 E.严禁 465.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 A A.27.5kV B.25kV C.29kV D.30kV 466.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29kV。 BC A.正确 B.错误 C.27.5kV D.25kV E.29kV 467.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27.5kV,高铁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20kV。 A A.正确 B.错误 C.27.5kV D.25kV E.29kV 468.接触线太大时,受电弓在高速运行时来不及跟随接触导线的变化,就会发生弓网离线,影响受流质量。 D A.角度 B.高度 C.温度 D.坡度 469.接触线坡度太大时,受电弓在高速运行时来不及跟随接触导线的变化,就会发生_______,影响受流质量。 B A.偏离 B.弓网离线 C.停车 D.坡度 470.接触线_____是指相邻两悬挂点处接触线高度的变化率。 A A.坡度 B.温度 C.拉出值 D.角度 471.接触线距离受电弓中心线行迹的距离,在区段称为之字值。 B A.曲线 B.直线 C.斜线 D.波浪线 472.接触线坡度是指相邻两悬挂点处接触线的变化率。 A A.高度 B.温度 C.拉出值 D.角度 473.接触压力是指在工作状态下受电弓和间的相互作用力。 A A.接触网 B.回流线 C.正馈线 D.承力索 474.静态检测是指利用运行检测车辆在接触网静止状态下进行接触式测量,或人工使用仪器、工具测量接触网技术状态。 BD A.正确 B.错误 C.偏差式测量 D.非接触式测量 E.微差式测量 475.离线是一种不正常现象,是判断接触线接触网受流质量的重要指标。 A A.正确 B.错误 C.正常 D.自然 E.拉弧 476.离线是一种不正常现象,是判断接触线接触网受流质量的重要指标。 A A.正确 B.错误 C.正常 D.自然 E.拉弧 477.离线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判断接触网受流质量的重要指标。 BD A.正确 B.错误 C.常态 D.不正常 E.无所谓 478.离线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判断接触线接触网受流质量的重要指标。 BD A.正确 B.错误 C.常态 D.不正常 E.无所谓 479.锚段关节处主要检测______和______接触线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 CD A.电连接 B.弹性吊索 C.工作支 D.非工作支 480.锚段关节处主要检测工作支和非工作支接触线的和。 CD A.直线距离 B.曲线距离 C.垂直距离 D.水平距离 481.由可以两端卡在轨道上的底座、激光距离传感器、数据处理装置、数据显示装置、电源等组成。 A A.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 B.绝缘杆式接触网参数测量 C.游标卡尺 D.红外线测温仪 482.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由可以两端卡在轨道上的底座、______________等组成。 ABCD A.激光距离传感器 B.数据处理装置 C.数据显示装置 D.电源 483.激光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附加悬挂几何参数静态测量。 BE A.正确 B.错误 C.吊弦 D.承力索 E.接触网 484.激光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接触网几何参数动态测量。 BE A.正确 B.错误 C.接触式测量 D.非接触式测量 E.静态测量 485.激光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接触网几何参数静态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C.动态测量 D.非接触式测量 E.接触式测量 486.激光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接触网几何参数_______测量。 A A.静态 B.动态 C.接触式测量 D.图像测量 487.接触网的连接件发生过热的主要原因有和连接件接头松动。 D A.摩擦 B.气温高 C.太阳光过强 D.氧化腐蚀 488.接触网的连接件发生过热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和________。 AB A.氧化腐蚀 B.连接件接头松动 C.太阳光照射 D.气温高 489.接触网的连接件发生过热的主要原因有氧化腐蚀和。 C A.摩擦 B.太阳光过强 C.连接件接头松动 D.气温高 490.接触网的连接件发生过热的主要原因有氧化腐蚀和连接件接头松动。 A A.正确 B.错误 C.摩擦 D.太阳光照射 E.气温高 491.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由卡在轨道上的底座、、数据处理器、、电源等组成。 CD A.函数计算器 B.绝缘杆 C.激光距离传感器 D.数据显示装置 492.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由卡在轨道上的底座、激光距离传感器、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装置、电源等组成。 A A.正确 B.错误 C.激光距离传感器 D.数据显示装置 E.电源 493.接触线磨耗采用测量精度为0.01mm的游标卡尺或测微计进行测量。 BE A.正确 B.错误 C.0.5 D.0.2 E.0.1 494.接触线磨耗采用测量精度为0.1mm的或测微计进行测量 B A.卷尺 B.游标卡尺 C.角度尺 D.皮尺 495.接触线磨耗采用测量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或测微计进行测量 A A.正确 B.错误 C.0.2 D.0.3 E.0.01 496.接触线磨耗测量采用精度为0.1mm的或,测量磨损严重处的接触线残存高度。 AB A.游标卡尺 B.测微仪 C.直尺 D.卷尺 E.皮尺 F.道尺 497.接触线磨耗测量采用精度为______mm的游标卡尺或测微计,进行测量磨损严重处的接触线_______。 AD A.0.1 B.0.3 C.间隙 D.残存高度 498.使用接触网激光检测仪主机与测量架编号_____,否则会产生误差。 A A.一致 B.随意搭配 C.不一致 D.都可以 499.使用接触网激光检测仪主机与测量架编号可以不一致。 BE A.正确 B.错误 C.无所谓 D.允许 E.必须 500.使用接触网激光检测仪主机与测量架编号一致,否则会产生误差。 A A.正确 B.错误 C.可以不一致 D.无所谓 E.都可以 501.使用接触网激光检测仪_______与______编号一致,否则会产生误差。 AC A.主机 B.检验日期 C.测量架 D.出厂日期 502.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由卡在轨道上的_____、数据处理器、、电源等组成。 ACD A.底座 B.道尺 C.激光距离传感器 D.数据显示装置 503.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由卡在轨道上的底座、激光距离传感器、数据处理器、、电源等组成。 D A.底座 B.道尺 C.激光距离传感器 D.数据显示装置 504.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由卡在轨道上的底座、______、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装置、电源等组成。 C A.底座 B.道尺 C.激光距离传感器 D.数据显示装置 505.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由卡在轨道上的______、激光距离传感器、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装置、电源等组成。 A A.底座 B.道尺 C.激光距离传感器 D.数据显示装置 506.接触网激光参数测量仪由卡在轨道上的______、激光距离传感器、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装置、_____等组成。 AC A.底座 B.道尺 C.电源 D.插座 507.接触线磨耗测量采用精度为_____mm的或,测量磨损严重处的接触线残存高度。 ACD A.0.1 B.1 C.游标卡尺 D.测微仪 508.接触线磨耗测量采用精度为_____mm的游标卡尺或测微仪,测量磨损严重处的接触线残存高度。 A A.0.1 B.1 C.游标卡尺 D.测微仪 509.接触线磨耗测量采用精度为0.1mm的或测微仪,测量磨损严重处的接触线残存高度。 C A.0.1 B.1 C.游标卡尺 D.测微仪 510.接触线磨耗测量采用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或,测量磨损严重处的接触线残存高度。 D A.0.1 B.1 C.游标卡尺 D.测微仪 511.接触式检测拉出值采用的是传感器。 C A.角位移 B.速度 C.接近 D.称重 512.接触式检测__采用的是接近传感器。 C A.A值 B.B值 C.拉出值 D.称重 513.定位器角度检测是在受电弓两头安装传感器。 C A.角位移 B.速度 C.距离 D.称重 514.定位器角度检测是在两头安装距离传感器。 C A.定位管 B.销钉 C.受电弓 D.支柱 515.利用线阵摄像机测量技术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 C A.正方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516.利用线阵摄像机三角形测量技术来实现测量。 A A.非接触式 B.长方形 C.三角形 D.圆形 517.利用线阵三角形测量技术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 A A.摄像机 B.手机 C.电动机 D.机器 518.接触式检测拉出值采用的是接近传感器。 A A.正确 B.错误 C.角位移传感器 D.速度传感器 E.称重传感器 519.接触式检测拉出值采用的是称重传感器。 BC A.正确 B.错误 C.接近传感器 D.角位移传感器 E.速度传感器 520.冷滑试验车用于接触网施工结束后的带电冷滑试验。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带电 D.带电和不带电 E.无所谓 521.接触网接触式检测是通过在安装传感器来测量接触线空间几何位置。 A A.受电弓 B.司机室 C.检测车车后 D.检测车车前 522.工区级检测车可利用进行检测。 C A.随时都可以 B.天窗点外 C.天窗点内 D.以上都不对 523.检测车可利用天窗点内进行检测。 A A.工区级 B.车间级 C.段内 D.铁路局级 524.接触式检测只能检测。 C A.附加导线 B.承力索 C.接触线工作支 D.接触线非工作支 525.非接触式检测能够检测和接触线非工作支。 C A.附加导线 B.承力索 C.接触线工作支 D.支柱 526.非接触式检测能够检测接触线工作支和。 D A.附加导线 B.承力索 C.支柱 D.接触线非工作支 527.检测能够检测接触线工作支和接触线非工作支。 A A.非接触式 B.接触式 C.动态 D.静态 528.接触网电压是通过安装在车顶的来测量的。 B A.熔断器 B.电压互感器 C.电流互感器 D.断路器 529.冷滑试验车用于接触网施工结束后的不带电冷滑试验。 A A.正确 B.错误 C.带电 D.带电和不带电 E.无所谓 530.接触网电压是通过安装在车顶的电压互感器来测量的。 A A.正确 B.错误 C.电流互感器 D.断路器 E.隔离开关 531.工区级检测车可利用天窗点内时间进行检测。 A A.正确 B.错误 C.天窗点外 D.都不可以 E.随时 532.接触式检测只能检测工作支。 A A.正确 B.错误 C.非工作支 D.承力索 E.都可以 533.接触网电压是通过安装在车顶的电流互感器来测量的。 BC A.正确 B.错误 C.电压互感器 D.断路器 E.隔离开关 534.工区级检测车可利用天窗点外时间进行检测。 BC A.正确 B.错误 C.天窗点内 D.都不可以 E.随时 535.接触式检测只能检测非工作支。 BC A.正确 B.错误 C.工作支 D.承力索 E.都可以 536.接触式检测能检测工作支和非工作支。 BC A.正确 B.错误 C.只能检测工作支 D.只能检测非工作支 E.不能 537.检测后必须进行分析诊断,并以此作为编制维修计划的依据。 A A.正确 B.错误 C.大修 D.集中修 E.天窗 538.接触网电压是通过安装在受电弓上的电压互感器来测量的。 BC A.正确 B.错误 C.车顶 D.接触网 E.车内 539.接触网电压是通过安装在车顶的电压互感器来测量的。 A A.正确 B.错误 C.电压互感器 D.断路器 E.隔离开关 540.接触网是通过安装在车顶的电压互感器来测量的。 D A.压力 B.电动势 C.电流 D.电压 541.工区级检测车可利用天窗点内时间进行检测。 A A.正确 B.错误 C.天窗点外 D.都不可以 E.随时 542.冷滑试验车用于接触网施工结束后的不带电冷滑试验。 A A.正确 B.错误 C.带电 D.带电和不带电 E.无所谓 543.硬点检测值超过标准值跨数应小于检测总跨数的。 D A.2.00% B.1.50% C.1.00% D.0.50% 544.硬点检测值超过标准值跨数应小于检测总跨数的0.5%。 A A.正确 B.错误 C.1% D.2% E.3% 545.硬点检测值超过标准值跨数应小于检测总跨数的。 B A.2.00% B.0.50% C.1.00% D.0.50% 546.高铁速度等级为250≤v<300Km/h接触线动态高差检测标准小于mm。 D A.250 B.220 C.200 D.150 547.高铁速度等级为≤v<300Km/h接触线动态高差检测标准小于150mm。 A A.250 B.220 C.200 D.150 548.高速铁路接触网燃弧率不大于。 D A.0.60% B.0.30% C.0.20% D.0.14% 549.高铁速度等级为250≤v<300Km/h接触线动态高差检测标准小于1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120 E.130 550.不同速度等级线路动态检测参数的规定:高速铁路接触线动态高差评价标准不得大于1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120 E.200 551.高速铁路接触网燃弧率不大于0.14%。 A A.正确 B.错误 C.0.10% D.0.20% E.0.50% 552.高铁速度等级为250≤v<300Km/h接触线动态高差检测标准小于1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50mm D.120mm E.110mm 553.高速铁路接触网燃弧率不大于0.1%。 BC A.正确 B.错误 C.0.14% D.0.21% E.0.25% 554.高速铁路接触网燃弧率不大于0.14%。 A A.正确 B.错误 C.0.14% D.0.21% E.0.25% 555.高铁速度等级为250≤v<300Km/h接触线动态高差检测标准小于1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120 E.130 556.不同速度等级线路动态检测参数的规定:高速铁路接触线动态高差评价标准不得大于1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120 E.200 557.要建立接触网监测、检查、检测、试验和诊断分析制度。 A A.设备管理单位 B.工务段 C.电务段 D.通信段 558.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接触网监测、检查、检测、试验和诊断分析制度。 A A.正确 B.错误 C.设备管理单位 D.工务段 E.电务段 559.高速铁路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检测(1C)周期为。 A A.15天一次 B.40天一次 C.一季度一次 D.60天一次 560.高速铁路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检测周期为15天一次。 A A.1C B.2C C.3C D.5C 561.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检测(2C)周期为。 A A.10天一次 B.18天一次 C.20天一次 D.30天一次 562.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检测周期为10天一次。 B A.1C B.2C C.3C D.5C 563.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周期为。 D A.10天一次 B.15天一次 C.30天一次 D.实时或定期 564.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周期为实时或定期。 C A.1C B.2C C.3C D.5C 565.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周期为。 A A.实时或定期 B.10天一次 C.15天一次 D.30天一次 566.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周期为实时或定期。 D A.1C B.2C C.3C D.5C 567.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周期为。 A A.实时或定期 B.10天一次 C.15天一次 D.30天一次 568.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周期为实时或定期。 A A.6C B.2C C.3C D.5C 569.监测的目的就是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准确指导事后处理和预防处理。 A A.实时采集 B.每周采集 C.每天采集 D.每月采集 570.的目的就是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准确指导事后处理和预防处理。 A A.监测 B.检查 C.审视 D.评判 571.监测分和两种方式。 AB A.移动视频监测 B.定点监测 C.巡视 D.主导电回路持续状态监测 572.分移动视频监测和定点监测两种方式。 A A.监测 B.检查 C.审视 D.评判 573.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周期为实时或定期。 A A.正确 B.错误 C.15天一次 D.30天一次 E.一季度一次 574.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周期为实时或定期。 A A.正确 B.错误 C.15天一次 D.30天一次 E.一季度一次 575.设备管理单位要建立接触网监测、检查、检测、试验和诊断分析制度。 A A.正确 B.错误 C.铁路总公司 D.铁路局 E.供电段 576.高速铁路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检测(1C)周期为10天一次。 BC A.正确 B.错误 C.15天一次 D.30天一次 E.一季度一次 577.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周期为30天一次。 BC A.正确 B.错误 C.实时或定期 D.30天一次 E.一季度一次 578.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周期为周期30天一次。 BC A.正确 B.错误 C.实时或定期 D.30天一次 E.一季度一次 579.铁路总公司要建立接触网监测、检查、检测、试验和诊断分析制度。 BC A.正确 B.错误 C.设备管理单位 D.铁路局 E.供电段 580.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周期为。 D A.10天 B.15天 C.1个月 D.3个月 581.接触网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周期为3个月。 C A.平行 B.垂直 C.悬挂 D.接触 582.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检测(2C)周期为10天一次。 A A.正确 B.错误 C.15天一次 D.30天一次 E.一季度一次 583.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周期为3个月。 A A.正确 B.错误 C.15天一次 D.10天一次 E.30天一次 584.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检测(2C)周期为20天一次。 BC A.正确 B.错误 C.10天一次 D.30天一次 E.一季度一次 585.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周期30天一次。 BC A.正确 B.错误 C.3个月 D.10天一次 E.30天一次 586.以下接触网监测周期为3个月 D A.1C B.2C C.3C D.4C 587.分移动视频监测和定点监测两种方式。 A A.监测 B.检查 C.巡视 D.检测 588.高速铁路弓网综合检测装置检测(1C)周期为。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检测(2C)周期为_____。 BC A.45天一次 B.15天一次 C.10天一次 D.5天一次 589.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坚持“、重检慎修”的方针。 C A.状态维修 B.精检细修 C.预防为主 D.重点维修 590.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C A.状态维修 B.精检细修 C.重检慎修 D.重点维修 591.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的原则。 C A.重点管理 B.集中管理 C.分级管理 D.统一管理 59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 A A.统一领导 B.集中管理 C.分级管理 D.统一管理 593.接触网运行维修主要包括等管理工作。 ABC A.运行 B.检测 C.维修 D.检查 594.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管理组织的作用。 AD A.统一领导 B.部门领导 C.分级负责 D.分级管理 595.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坚持“预防为主、重检慎修”的方针。 A A.正确 B.错误 C.运行维护 D.预防为主 E.重检慎修 596.接触网运行维修主要包括、检测、维修等管理工作。 A A.运行 B.检验 C.巡视 D.检查 597.接触网运行维修主要包括运行、、维修等管理工作。 A A.检测 B.检验 C.巡视 D.检查 598.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管理组织的作用。 A A.统一领导 B.部门领导 C.分级负责 D.统一负责 599.补偿装置在线监测属于检测项目。 D A.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 B.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检测装置(4C) C.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 D.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 600.在线监测属于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检测项目。 D A.定位装置 B.检查系统 C.监测装置 D.补偿装置 601.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管理组织的作用。 D A.部门管理 B.部门领导 C.分级负责 D.分级管理 60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管理组织的作用。 A A.统一领导 B.部门领导 C.分级负责 D.分级管理 E.统一负责 F.部门负责 603.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管理组织的作用。 AD A.统一领导 B.部门领导 C.分级负责 D.分级管理 E.统一负责 F.部门负责 604.接触网运行维修主要包括运行、等管理工作。 BC A.监测 B.检测 C.维修 D.检查 605.接触网运行维修主要包括、检测、等管理工作。 AC A.运行 B.监测 C.维修 D.检查 606.接触网运行维修主要包括______、维修等管理工作。 AB A.运行 B.检测 C.检修 D.检查 607.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护工作实行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管理组织的作用。 AD A.统一领导 B.部门领导 C.分级负责 D.分级管理 E.集中管理 F.分层管理 608.车站、动车所步行巡视周期是。 B A.2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10个月 609.隧道内步行巡视周期是。 C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610.防护栏外步行巡视周期为。 B A.2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12个月 611.登乘巡视检查周期为。 D A.一天一次 B.十天一次 C.一个月一次 D.需要时 612.接触网全面检查的周期是个月。 D A.6个月 B.12个月 C.24个月 D.36个月 613.静态检测中线岔的检测周期为。 C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614.静态检测中自动过分相地面磁感应器检测周期为。 C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615.静态检测中绝缘锚段关节的检测周期为。 D A.1个月 B.2个月 C.8个月 D.12个月 616.静态检测中轨面标准线的检测周期为。 D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617.静态检测中关节式电分相的检测周期为。 D A.1个月 B.5个月 C.8个月 D.12个月 618.静态检测中补偿装置的检测周期为。 D A.6个月 B.12个月 C.24个月 D.36个月 619.单项设备检查中避雷装置的检查周期为。 D A.1个月 B.4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620.单项设备检查中非远动隔离开关的检查周期为。 D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621.单项设备检查中远动隔离开关及其操作机构的检查周期为。 C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622.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检测周期为。 B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623.接触网运行状态界定:标准值为标准状态目标值,一般根据确定。 A A.设计值 B.警示值 C.限界值 D.警戒值 624.接触网运行状态界定:为标准状态目标值,一般根据设计值确定。 A A.标准值 B.警示值 C.限界值 D.警戒值 625.接触网运行状态界定:警示值为运行状态提示值,一般根据设备确定。 B A.设计值 B.技术条件允许偏差 C.限界值 D.警示值 626.接触网运行状态界定:限界值为运行状态安全临界值,一般根据确定。 D A.设计值 B.限界值 C.警示值 D.计算或运行实践 627.分析诊断是根据接触网检测结果,判定设备运行状态,判断缺陷等级,为提供依据。 B A.检验 B.维修 C.检查 D.抢修 628.检测包含四部分。 ABCD A.监测 B.静态与动态检测 C.检查 D.零部件检验 629.接触网的检查分为、单项设备检查和。 ABD A.巡视检查 B.全面检查 C.作业车检查 D.非常规检查 630.接触网运行状态界定:标准状态是设备最佳运行状态,一般根据施工允许偏差确定。 A A.正确 B.错误 C.a限界值 D.b警示值 E.实测值 631.接触网巡视检查分为步行巡视检查和登乘巡视检查。 A A.正确 B.错误 C.添乘巡视 D.夜间巡视 E.护网外巡视 632.接触网巡视检查分为和登乘巡视检查。 A A.步行巡视检查 B.全面检查 C.作业车检查 D.非常规检查 633.接触网巡视检查分为步行巡视检查和。 A A.登乘巡视检查 B.全面检查 C.作业车检查 D.非常规检查 634.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检测周期为。 C A.5天 B.12天 C.15天 D.30天 635.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检测周期为。 B A.5天 B.10天 C.18天 D.30天 636.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检测周期为。 A A.实时或定期 B.10天 C.15天 D.30天 637.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5C)检测周期为。 A A.实时或定期 B.10天 C.15天 D.30天 638.通常在发生异常情况下或根据需要时进行的检查。 D A.定点检查 B.重点检查 C.日常检查 D.非常规检查 639.是指利用运行测量车辆在接触网静止状态下进行非接触式测量,或人工使用仪器、工具测量接触网技术状态。 A A.静态检测 B.动态监测 C.定点检查 D.专项测量 640.非常规检查通常在特殊情况下或根据需要进行。 A A.正确 B.错误 C.常规检查 D.特殊检查 E.测量检查 641.非常规检查是指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状态检查。 A A.正确 B.错误 C.常规检查 D.特殊检查 E.测量检查 642.接触网运行状态界定:设计状态是设备最佳运行状态,一般根据施工允许偏差确定。 BC A.正确 B.错误 C.标准 D.警示值 E.实测值 643.接触网巡视检查分为步行巡视检查和夜间巡视检查。 BE A.正确 B.错误 C.添乘巡视 D.夜间巡视 E.登乘巡视 644.接触网的周期是36个月。 D A.避雷器检查 B.隧道内步行巡视 C.隔开调试 D.全面检查 645.接触网的检查分为、全面检查、单项设备检查和非常规检查。 A A.巡视检查 B.定点检查 C.作业车检查 D.步行检查 646.接触网运行状态界定:标准状态是设备最佳运行状态,一般根据施工_______确定。 A A.允许偏差 B.限界值 C.警示值 D.实测值 647.接触网_______分为步行巡视检查和登乘巡视检查。 A A.巡视检查 B.添乘巡视 C.夜间巡视 D.护网外巡视 648.接触网的检查分为、全面检查、单项设备检查和。 AD A.巡视检查 B.登乘检查 C.作业车检查 D.非常规检查 649.接触网的检查分为巡视检查、、单项设备检查和。 BD A.登乘检查 B.全面检查 C.作业车检查 D.非常规检查 650.检测包含、静态与动态检测、、零部件检四部分。 AC A.监测 B.静态检测 C.检查 D.零部件检验 E.接触 F.动态检测 651.分段绝缘器的清扫周期为。 A A.6个月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652.分相绝缘器的清扫周期为。 A A.6个月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653.分相绝缘器和分段绝缘器的清扫周期为。 A A.6个月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654.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的安全值为mm。 A A.±30 B.—30 C.30 D.±20 655.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的为±30mm。 A A.安全值 B.限界值 C.警示值 D.平均值 656.根据《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警示值为。 C A.30° B.15° C.6° D.2° 657.根据《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为6°。 C A.安全值 B.限界值 C.警示值 D.平均值 658.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误差应不大于。 C A.±0.5mm B.±1.0mm C.±1.5mm D.±2.5mm 659.承力索布置:直链型悬挂,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标准状态:标准值mm。 A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660.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误差应不大于±1.5mm B A.略大 B.相等 C.略小 D.无关 661.弹性吊索线夹处外露中锚端为。 C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662.弹性吊索线夹处外露为20mm。 C A.起锚 B.落锚 C.中锚端 D.下锚端 663.质量鉴定以跨距为鉴定单元。若在被鉴定的跨距内有不合格,即视为该跨距不合格。 A 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 664.质量鉴定以跨距为鉴定单元。若在被鉴定的跨距内有一处不合格,即视为该不合格。 A A.跨距 B.定位 C.锚段 D.四处 665.质量鉴定中正、站线悬挂的换算系数为。 A A.1.0 B.1.10 C.1.30 D.1.40 666.质量鉴定隧道内悬挂的换算系数为。 C A.0.60 B.0.80 C.1.30 D.1.90 667.(临时修)是为了使设备状态保持在限界值以内,对导致接触网功能障碍的缺陷、故障立即投入、无事先计划的临时性维修。 A A.一级修 B.重点检查 C.专项检查 D.全面检查 668.(综合修)是为了使设备状态保持在警示值以内,对定期检测发现缺陷有组织、有计划的维修,以及设备全面维护保养。 B A.一级修 B.二级修 C.三级修 D.状态修 669.高铁接触网维修分为三级修程。 ABC A.一级修(临时修) B.二级修(综合修) C.三级修(精测精修) D.全面检修 670.接触网运行维修要落实记名制度。每次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填写相应记录并签认。和要定期检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并签认。 AB A.工长 B.车间主管人员 C.工作领导人 D.发票人 671.吊弦预制长度应与相等,偏差应不大于±1.5mm。 AB A.计算 B.长度 C.质量 D.面积 672.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影响受电弓运行。 A A.正确 B.错误 C.线夹 D.设备 E.零部件 673.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摆动时可能达到的最大轮廓线。 A A.正确 B.错误 C.受电弓 D.最大抬升 E.摆动 674.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摆动时可能达到的最大。 A A.轮廓线 B.抛物线 C.曲线 D.直线 675.接触线平直度用塞尺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 B A.0.05mm/m B.0.1mm/m C.0.15mm/m D.0.2mm/m 676.接触线平直度用塞尺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不得大于0.1mm/m。 B A.空间 B.间隙 C.结构 D.平面 677.吊弦状态检查时,线鼻子与接触线夹角不得小于。 C A.10°-30° B.20°-45° C.30°-45° D.30°-60° 678.为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由铁路局组织牵引供电设备管理单位于每年底前对设备进行一次整体质量鉴定并报铁道部。 C A.6月 B.9月 C.10月 D.12月 679.弹性吊索工作张力符合设计规定,不得松弛,允许偏差为标准值的%。 A A.±10 B.±30 C.±50 D.±60 680.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值为设计值,标准状态为标准值mm。 C A.±10 B.±20 C.±30 D.±40 681.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mm,曲线区段为mm。 ABD A.15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682.质量鉴定等级分为:。 ACD A.优良 B.基本合格 C.合格 D.不合格 683.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不允许有接头。 A A.正确 B.错误 C.允许 D.不准许 E.不能有 684.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允许有接头。 BD A.正确 B.错误 C.非常情况允许 D.不允许 E.特殊地段允许 685.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不允许有。 A A.接头 B.定位 C.线夹 D.导线 686.吊弦载流环应固定在吊弦线夹螺栓的外侧,载流环应朝向列车前进方向,线鼻子与接触线夹角不得小于30°-60°。 BC A.正确 B.错误 C.30°-45° D.45° E.60° 687.接触线局部磨耗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立即进行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C.补强 D.做接头 E.要点处理 688.吊弦载流环应固定在吊弦线夹螺栓的外侧,载流环应朝向列车前进方向,线鼻子与接触线夹角不得小于30°-45°。 A A.正确 B.错误 C.30° D.45° E.60° 689.接触线局部磨耗达到或超出限界值,可以不进行更换。 BC A.正确 B.错误 C.立即进行 D.做接头 E.要点处理 690.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标准值是0处。 A A.正确 B.错误 C.1处 D.2处 E.3处 691.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标准值是处。 A A.0 B.1 C.2 D.3 692.高铁侧线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的总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标准值:0处。 A A.正确 B.错误 C.1处 D.2处 E.3处 693.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最大抬升及摆动时可能达到的最小轮廓线。 BC A.正确 B.错误 C.大 D.小 E.远 694.质量鉴定以跨距为鉴定单元。若在被鉴定的跨距内有一处不合格,即视为该跨距。 A A.不合格 B.合格 C.基本合格 D.以上均不对 695.接触网运行维修要落实记名制度。每次作业完成后应及时填写相应记录并签认。和车间主管人员要定期检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并签认。 A A.工长 B.台账员 C.工作领导人 D.发票人 696.吊弦预制长度应与长度相等,偏差应不大于±1.5mm。 A A.计算 B.估计 C.质量 D.面积 697.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_____抬升及摆动时可能达到的最大轮廓线。 A A.最大 B.最小 C.摆动 D.振动 698.潮湿隧道的绝缘部件的清扫周期为。 A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 699.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限界值:处。 B A.1 B.4 C.5 D.6 700.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值:4处。 C A.警示值 B.拉出值 C.限界值 D.正值 701.吊弦损伤限界值:。 C A.断1根单丝 B.断2根单丝 C.断7根单丝 D.断15根单丝 702.吊弦损伤值:断7根单丝。 C A.警示值 B.拉出值 C.限界值 D.正值 703.质量评价一般以为单元,根据每公里接触网扣分数进行评价。 A A.正线公里 B.站线 C.侧线 D.牵出线 704.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________相等,偏差应不大于±1.5mm。 B A.粗细 B.长度 C.质量 D.面积 705.高铁接触网维修分为一级修(临时修)、三级修程。 BC A.抢修 B.二级修(综合修) C.三级修(精测精修) D.全面检修 706.吊弦______应与计算长度相等,偏差应不大于±_____mm。 AD A.预制长度 B.下料长度 C.2 D.1.5 707.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mm,曲线区段为mm。 BD A.15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708.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要遵循“先行供电”“”和“先通一线”的基本原则 A A.先通后复 B.先行送电 C.安全第一 D.人身首位 709.接触网抢修处理方式可分为一次性恢复和两种。 A A.分次恢复 B.彻底恢复 C.临时恢复 D.多次恢复 710.抢修人员需进入防护栅栏防护网检查确认或处理故障时,应向列车调度员提出申请,在本线及邻线封锁或本线封锁、邻线列车限速及以下进行。 B A.120km/h B.160km/h C.180km/h D.200km/h 711.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要遵循“先行供电”“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基本原则 A A.正确 B.错误 C.安全第一 D.人身首位 E.先重点后一般 712.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 A A.正确 B.错误 C.重大事故 D.重大事故 E.较大事故 713.接触网抢修处理方式可分为一次性恢复和两次恢复两种。 BE A.正确 B.错误 C.抢修处理 D.三次恢复 E.分次恢复 714.接触网抢修处理方式可分为一次性恢复和两种。 D A.一次性恢复 B.彻底恢复 C.临时恢复 D.分次恢复 715.接触网抢修处理方式可分为________和分次恢复两种。 A A.一次性恢复 B.彻底恢复 C.临时恢复 D.多次恢复 716.抢修人员需进入防护栅栏防护网检查确认或处理故障时,应向______提出申请,在本线及邻线封锁或本线封锁、邻线列车限速160km/h及以下进行。 B A.供电调度员 B.列车调度员 C.生产调度员 D.工作领导人 717.接触网生产计划包括和三部分。 ABC A.年度检测 B.维修计划 C.月度维修 D.临时计划 718.接触网三级修(精测精修)或改造时,天窗计划原则上应安排。 A A.逐日连续 B.每周安排 C.连续一个月 D.任意日期 719.铁路局组织供电段定期对接触网动态运行质量进行评价,每年月底前对设备整体技术状态进行质量鉴定。 A A.10 B.11 C.12 D.9 720.新产品试运行期一般不少于年。遇有产品质量缺陷危及安全时必须立即拆除 D A.5 B.4 C.2 D.1 721.绝缘部件清扫周期如下:(一)Ⅰ、Ⅱ级污秽等级区段:年。(二)Ⅲ级及以上污秽等级区段:年。(三)分段、分相绝缘器:个月。 ACD A.3 B.2 C.1 D.6 722.总扣分t<10为优良,10≤t<40为合格,t≥40为不合格。 A A.正确 B.错误 C.1 D.±2 E.±5 723.质量鉴定以跨距为鉴定单元。若在被鉴定的跨距内有一处不合格,即视为该跨距不合格(在悬挂点及定位点处,跨距长度按相邻跨距的平均值计算)。 A A.正确 B.错误 C.a合格 D.b不合格 E.最大值 724.对一个锚段的接触线、承力索、附加导线等,当接头及补强数量超过规定值后,该锚段即视为不合格设备。整根高压电缆有一项不合格的,即视该根电缆为不合格设备。 A A.正确 B.错误 C.a合格 D.b不合格 E.最大值 725.承力索宜采用恒张力架设,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设。架设张力偏差不得大于%。 B A.6 B.8 C.10 D.12 726.一个锚段内,承力索接头和断股补强的总数量警示值:处,限界值:处。 AC A.2 B.3 C.4 D.5 727.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 A A.200 B.400 C.500 D.50 728.弹性吊索线夹处吊索外露中锚端为mm,下锚端为mm,允许偏差为±5mm。 AC A.20 B.50 C.150 D.250 729.棘轮补偿装置平衡轮与棘轮的间距不小于mm。 A A.500 B.600 C.700 D.800 730.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拉力≥80N),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 C A.4 B.6 C.8 D.12 731.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mm,允许误差+50~-l0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 AB A.600 B.45 C.100 D.450 732.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   mm;长环端回头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ABC A.100 B.250 C.固定环 D.套管双耳 733.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Ω。 AC A.10 B.20 C.30 D.50 734.0、Ⅰ、Ⅱ级污秽等级区域,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    mm;Ⅲ、Ⅳ级污秽等级区域,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    mm。 AB A.1400 B.1600 C.900 D.1200 735.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回头长度应为300~500mm,并用与线索材质相匹配的绑线扎紧。一处绑扎时绑扎长度为80~120mm,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长度不得小于2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150 D.50 E.200 736.零部件连接销钉与开口销穿向正确,双向夹角不小于120°,开口销不得二次使用。 A A.正确 B.错误 C.90 D.三 E.五 737.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或站台面)100~200mm。基础外露400mm以上者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呈45°。 A A.正确 B.错误 C.600 D.30 E.60 738.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及时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C.8 D.500 E.900 739.定位管端部余长为50~150mm。吊钩定位环距接触线悬挂点一般为400mm。吊钩定位环开口,正定位时朝支柱侧,反定位时朝远离支柱侧。 A A.正确 B.错误 C.150 D.500 E.900 740.承力索、接触线两下锚绝缘子串应对齐,允许偏差为±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50 D.200 E.350 741..交叉吊弦应安装在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水平投影550~600mm的范围内,两交叉吊弦间距一般为2m。 A A.正确 B.错误 C.500-600 D.600-800 E.600 742.分相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120km/h。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60 D.50 E.200 743.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一致。 A A.正确 B.错误 C.上行单号 D.下行双号 E.相反 744.电气化系统接口分为内部接口和接口。 A A.外部 B.旧部 C.铁道部 D.公安部 745.电气化系统接口分为接口和接口。 AB A.内部 B.外部 C.铁道部 D.公安部 746.电气化系统内部接口:牵引供电、变电所、、接触网、结构计算、综合工区子系统之间所有内部接口关系。 C A.CTC B.CTCS C.SCADA D.GPS 747.电气化系统接口分为接口和外部接口。 A A.内部 B.接触网 C.变电所 D.电力 748.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系统,即与监视控制系统 A A.数据采集 B.数据分析 C.定位采集 D.吊线采集 749.在铁路供电系统中使用的系统又叫远动系统。 A A.SCADA B.BCADA C.MCADA D.WCADA 750.在铁路供电系统中使用的SCADA系统又叫系统。 B A.互动 B.远动 C.调度 D.管理 751.SCADA系统由、传输通道和被控站三大部分构成。 D A.动车所 B.鉴定站 C.调度所 D.调度主站 752.SCADA系统由调度主站、和被控站三大部分构成。 D A.动车所 B.鉴定站 C.调度所 D.传输通道 753.SCADA系统由调度主站、传输通道和三大部分构成。 D A.动车所 B.鉴定站 C.调度所 D.被控站 754.SCADA系统由和三大部分构成。 ABC A.调度主站 B.传输通道 C.被控站 D.鉴定站 755.高铁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遥控、。 ACD A.遥信 B.摇频 C.遥测 D.遥调 756.高铁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 ABCD A.遥控 B.遥测 C.遥调 D.遥信 757.高速铁路监控系统采用N+1调度模式,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N个区域调度所,在铁路总公司设置一个高速铁路总调度中心。 A A.正确 B.错误 C.N+2 D.N-1 E.N±1 758.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单相交流27.5KV交流供电方式。 A A.正确 B.错误 C.29KV D.22.5KV E.20KV 759.高铁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遥控,遥测,遥信,遥调. A A.正确 B.错误 C.遥视 D.遥感 E.遥远 760.高速铁路供电系统是牵引供电和电力配电两电合一的系统。 A A.正确 B.错误 C.小 D.无所谓 E.都可以 761.接触网开关监控系统的控制方式可以采用三级控制方式。 BE A.正确 B.错误 C.一 D.二 E.四 762.高速铁路监控系统采用N+1调度模式,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N个,在铁路总公司设置一个高速铁路总调度中心。 A A.区域调度所 B.地方调度所 C.区域调度端 D.地方管理站 763.高速铁路监控系统采用N+1调度模式,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N个区域调度所,在铁路总公司设置一个。 A A.高速铁路总调度中心 B.区域调度所 C.地方调度所 D.区域调度端 764.高速铁路监控系统采用调度模式,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N个区域调度所,在铁路总公司设置一个高速铁路总调度中心。 A A.N+1 B.N+2 C.N-1 D.N 765.高速铁路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 B A.遥控,遥视,遥信,遥调 B.遥控,遥测,遥信,遥调 C.遥感,遥测,遥信,遥调 D.遥控,遥感,遥信,遥视 766.高速铁路监控系统采用N+1调度模式,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N个,在铁路总公司设置一个。 CD A.地方调度所 B.区域调度端 C.区域调度所 D.高速铁路总调度中心 767.高速铁路监控系统采用调度模式,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个区域调度所,在铁路总公司设置一个高速铁路总调度中心。 CD A.N-1 B.N+2 C.N+1 D.N 768.牵引供电SCADA系统的监控对象为铁路牵引供电设备。 A A.正确 B.错误 C.普铁牵引供电 D.铁路电力供电 E.高铁牵引供电 769.牵引供电SCADA系统的监控对象为铁路牵引供电设备。 A A.正确 B.错误 C.普铁牵引供电 D.铁路电力供电 E.高铁牵引供电 770.高铁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_____,遥测,遥信,遥调. A A.遥控 B.遥视 C.遥感 D.遥远 771.接触网开关监控系统的控制方式可以采用_____级控制方式。 D A.一 B.二 C.六 D.四 772.接触网开关监控系统的控制方式可以采用控制。 ABCD A.调度站远动 B.所内综自系统当地后台 C.所内接触网开关监控盘的盘控面板进行控制 D.当地开关本体手动 773.SCADA系统由调度主站、和三大部分构成。 BC A.运输通道 B.传输通道 C.被控站 D.客户端 774.SCADA系统由调度主站、传输通道和被控站三大部分构成。 A A.正确 B.错误 C.普铁牵引供电 D.铁路电力供电 775.SCADA系统由_____和被控站三大部分构成。 AB A.调度主站 B.传输通道 C.车站 D.客户端 776.高铁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遥控、遥信、。 CD A.遥感 B.摇频 C.遥测 D.遥调 777.高铁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遥测、遥调。 AB A.遥控 B.遥信 C.摇频 D.遥感 778.高铁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_____、遥调。 ABC A.遥控 B.遥信 C.遥测 D.摇频 779.高速铁路监控系统采用N+1调度模式,即在全国范围内设置____个区域调度所,在铁路总公司设置___个高速铁路总调度中心。 BC A.N+1 B.N C.一 D.二 780.高铁SCADA系统的四遥功能是:遥控、、遥调。 AC A.遥信 B.摇频 C.遥测 D.摇动 E.遥感 F.摇测 781.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作业。 B A.科学化 B.标准化 C.专业化 D.精确化 782.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机具。 A A.专用化 B.机械化 C.大型化 D.小型化 783.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计算。 B A.科学化 B.电脑化 C.专业化 D.数字化 784.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检测。 A A.科学化 B.电脑化 C.专业化 D.职业化 785.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组织。 B A.集中化 B.合理化 C.专业化 D.大型化 786.施工作业标准化包括培训是基础和定标是关键两个方面。 A A.正确 B.错误 C.小流水 D.小循环 E.大作业组 787.施工作业标准化包括培训是和定标是两个方面。 AB A.基础 B.关键 C.根本 D.方面 788.施工作业标准化包括是基础和是关键两个方面。 AB A.培训 B.定标 C.学习 D.指标 789.腕臂装配采用的腕臂装配程序。 ABCD A.测量 B.计算 C.预配 D.安装 790.施工作业标准化包括和定标是关键两个方面。 B A.运行 B.培训是基础 C.监测 D.检测 791.施工作业标准化包括培训是基础和两个方面。 B A.运行 B.定标是关键 C.监测 D.检测 792.高速铁路基础开挖按照设计外形圆形要求,桩基采用工艺。 A A.无水成孔 B.开挖沙土 C.开挖泥土 D.开挖石矿 793.高速铁路拉线地锚为地锚稳定性采用。 B A.回填 B.现浇地锚 C.填充 D.夯实 794.高速铁路对支柱整正精度必须采用,测量支柱倾斜度。 A A.经纬仪 B.道尺 C.水平尺 D.线坠 795.高速铁路对支柱整正精度必须采用经纬仪,测量支柱。 A A.经纬仪 B.道尺 C.水平尺 D.线坠 796.适合高速铁路运行的支柱有H型钢柱和。 A A.混凝土支柱 B.1/2钢管 C.1/3钢管 D.1/4钢管 797.适合高铁运行的锚段关节类型有四跨、等。 A A.五跨 B.十一跨 C.十三跨 D.十四跨 798.适合高铁运行的锚段关节类型有、等。 AB A.四跨 B.五跨 C.三跨 D.八跨 799.四跨与五跨关节对比,关节的受流质量稍好一些。 A A.五跨 B.三跨 C.二跨 D.一跨 800.为了改善高铁的弓网关系,我们简单的可以从增大接触线张力和两方面来入手。 D A.腕臂长度 B.支柱高度 C.锚段长度 D.缩短吊弦间距 801.为了改善高铁的弓网关系,我们简单的可以从和两方面来入手。 AD A.增大接触线张力 B.支柱高度 C.锚段长度 D.缩短吊弦间 802.为了改善高铁的弓网关系,我们简单的可以从和缩短吊弦间距两方面来入手。 A A.增大接触线张力 B.支柱高度 C.锚段长度 D.腕臂长度 803.在无交叉线岔设置理念中,侧线接触悬挂应尽量。 D A.长 B.短 C.高 D.远离正线 804.在无交叉线岔设置理念中,正线接触悬挂应尽量。 D A.长 B.短 C.高 D.靠近侧线 805.为防止两受电弓将不同相位的接触网短接,动车组两弓间的距离应大于电分相中性段的长度或小于的长度。 A A.无电区 B.锚段 C.四跨 D.锚段关节 806.为防止两受电弓将不同相位的接触网短接,动车组两弓间的距离应大于电分相的长度或小于无电区的长度。 A A.中性段 B.锚段 C.四跨 D.锚段关节 807.现行高速铁路电分相的结构主要包括断、合标志和感应器。 A A.地磁 B.定位 C.支柱 D.限制管 808.现行高速铁路电分相的结构主要包括断、和地磁感应器。 A A.合标志 B.定位 C.支柱 D.限制管 809.现行高速铁路电分相的结构主要包括、合标志和地磁感应器。 A A.断 B.定位 C.支柱 D.限制管 810.我国高铁补偿装置中采用棘轮补偿的最重要的技术特性是。 C A.美观 B.定位 C.快速制动功能 D.漂亮 811.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紧固各部螺栓时,必须采用扳手。 D A.开口 B.梅花 C.活动 D.力矩 812.高速铁路腕臂装配采用测量,,安装等腕臂装配程序。 AD A.计算 B.施工 C.维修 D.预配 813.适合高速铁路的支持装置可选用平行四边形结构。 BC A.正确 B.错误 C.锐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E.直角三角形 814.电分相设置形式的发展历史是从锚段关节式到器件式再到锚段关节式。 A A.正确 B.错误 C.机械式 D.关节式 E.锚段式 815.AT供电方式中,附加悬挂主要包括保护线和正馈线。 A A.正确 B.错误 C.回流线 D.导线 E.接地线 816.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紧固各部螺栓时,必须采用活动扳手。 BD A.正确 B.错误 C.开口 D.力矩 E.梅花 817.线岔始触区的位置与和道岔参数有关。 A A.受电弓参数 B.接触线 C.承力索 D.腕臂 818.线岔始触区的位置与受电弓参数和参数有关。 A A.道岔 B.定位 C.支柱 D.限制管 819.对高速客专接触网支柱的要求最主要的指标是。 B A.美观 B.机械强度 C.二次利用价值 D.漂亮 820.腕臂预配时,使用紧固各个紧固件。 A A.力矩扳手 B.活动扳手 C.梅花扳手 D.死扳手 821.我国动车组两受电弓间的距离应大于电分相中性区段的长度或小于的长度。 B A.分相区 B.无电区 C.禁停区 D.带电区 822.适合高速铁路运行的支柱有H型钢柱和混凝土支柱。 A A.正确 B.错误 C.混凝土支柱 D.1/2钢管 E.1/3钢管 823.为了改善高铁的弓网关系,我们简单的可以从增大接触线张力和缩短吊弦间距两方面来入手。 A A.正确 B.错误 C.缩短锚段长度 D.缩短吊弦间距 E.增加锚段长度 824.为防止两受电弓将不同相位的接触网短接,动车组两弓间的距离应大于电分相中性段的长度或小于无电区的长度。 A A.正确 B.错误 C.无电区 D.中性区 E.始触区 825.我国高铁补偿装置中采用棘轮补偿的最重要的技术特性是美观。 BE A.正确 B.错误 C.美观 D.定位 E.快速制动功能 826.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线施工中,必须采用恒张力架线设备架线。 A A.正确 B.错误 C.放线车放线 D.人工放线 E.放线架放线 827.适合高速铁路的支持装置可选用锐角三角形结构。 A A.正确 B.错误 C.锐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E.直角三角形 828.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紧固各部螺栓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 A A.正确 B.错误 C.开口 D.力矩 E.梅花 829.现行高速铁路电分相的结构主要包括标志和地磁感应器。 A A.断、合 B.停车 C.断 D.合 830.我国高铁补偿装置中采用的最重要的技术特性是快速制动功能。 C A.弹簧补偿 B.滑轮补偿 C.棘轮补偿 D.液压补偿 831.高速铁路腕臂装配采用测量,计算,,安装等腕臂装配程序。 D A.布置 B.施工 C.维修 D.预配 832.AT供电方式中,正馈线属于______。 A A.附加悬挂 B.接触悬挂 C.接地线 D.保护线 833.铁路支柱整正过程,不允许利用,为支撑点使用整正器。 B A.枕木 B.钢轨 C.信号机 D.应答器 834.电分相设置形式的发展历史是从锚段关节式到器件式再到。 A A.锚段关节式 B.三跨 C.二跨 D.一跨 835.高速铁路腕臂装配采用________,计算,预配,安装等腕臂装配程序。 A A.测量 B.施工 C.维修 D.画图 836.高速铁路腕臂装配采用测量,,安装等腕臂装配程序。 AD A.计算 B.施工 C.维修 D.预配 E.画图 F.选择 837.高速铁路腕臂装配采用______,预配,安装等腕臂装配程序。 AB A.测量 B.计算 C.维修 D.施工 838.高速铁路施工应建立堪测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维护的精密测量控制网。 A A.三网合一 B.二网和一 C.四网合一 D.五网合一 839.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中(CPⅠ)是:。 A A.平面控制网 B.轨道控制网 C.轨道监测网 D.轨道测量网 840.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中()是平面控制网。 A A.CPⅠ B.CPⅡ C.CPⅢ D.CP0 841.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中(CPⅡ)是:。 C A.平面控制网 B.平面检查网 C.线路控制网 D.平面监测网 842.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中()是线路控制网。 C A.CPⅠ B.CPⅡ C.CPⅢ D.CP0 843.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中(CPⅢ)是:。 B A.线路 B.轨道控制网 C.接触网 D.电力牵引 844.高速铁路精密测量控制网中()是轨道控制网。 B A.CPⅠ B.CPⅡ C.CPⅢ D.CP0 845.高速铁路一个跨距内两相邻吊弦处的接触线高度差不得大于mm. D A.35 B.25 C.15 D.10 846.高速铁路接触线架设速度宜为Km/h并应保持匀速,中途不应停车。 A A.3-5 B.10 C.15 D.20 847.高速铁路设备的五大特性高精确度、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_______性。 D A.高弹性 B.高精细 C.高精确 D.高安全 848.高速铁路设备的五大特性高精确度、高平顺性、高稳定性、_______、高安全性。 D A.高弹性 B.高精细 C.高精确 D.高可靠性 849.高速铁路设备的五大特性高精确度、高平顺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D A.高弹性 B.高精细 C.高精确 D.高稳定性 850.高速铁路设备的五大特性高精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D A.高弹性 B.高精细 C.高精确 D.高平顺性 851.高速铁路设备的五大特性、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D A.高弹性 B.高精细 C.高精确 D.高精确度 852.高速铁路接触线架设要求接触线硬弯不大于mm/m。 A A.0.1 B.5 C.10 D.15 853.高速铁路接触线架设完毕后,应在h内安装中心锚结和定位器。 C A.6 B.8 C.48 D.10 854.接触线硬弯不大于100mm/m平直度可以达到。 BD A.正确 B.错误 C.1.0mm/m D.0.1mm/m E.0.10mm/m 855.必须在顺线路、横线路方向采用测量支柱倾斜度,保证支柱整正精度。 A A.经纬仪 B.激光测量仪 C.超平仪 D.水平仪 856.必须在顺线路、横线路方向采用经纬仪测量支柱的,保证支柱整正精度。 B A.偏移度 B.倾斜度 C.精确度 D.垂直度 857.一个工程项目全线的接触线称为。 A A.长波 B.高波 C.中波 D.低波 858.局部一段接触线(100米左右)称为。 B A.高波 B.短波 C.中波 D.低波 859.以免定位点处的弓网动态接触力超标,定位点处接触线且不得出现“”形。 A A.V B.W C.T D.M 860.本跨距两悬挂点(50m左右的“短波”)接触线高度允许偏差mm。 A A.±10 B.±15 C.±20 D.±25 861.高速铁路接触线架设速度宜为3-5km/h并应保持,中途不应停车。 A A.匀速 B.慢速 C.快速 D.中速 862.铁路要求在可能出现大电流(或短路电流)的接触网连接处涂电力。 A A.复合脂 B.汽油 C.柴油 D.黄油 863.电力脂不仅在线索与线夹之间起作用,而且能加强它们间的电气接触和导流能力。 B A.耐高温 B.润滑 C.防腐 D.耐寒 864.《高铁电牵施工指南》一是要求“所有预配件、零部件中螺栓应采用紧固,紧固力矩、防松措施应符合设计或产品技术要求。 C A.活动扳手 B.梅花扳手 C.力矩扳手 D.开口扳手 865.高速铁路如果出现接触网吊弦、定位等,线夹松动、垫片丢失等,后果将比普通铁路更加。 A A.严重 B.合格 C.良好 D.优秀 866.高速铁路因为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不牢脱落,会发生、中断列车供电。 A A.弓网故障 B.高电流 C.高电压 D.高负荷 867.温度变化将引起金属导体,大电流通过金属导体而发热是接触网的重要特性之一。 D A.湿度变化 B.温度变化 C.气候变化 D.热胀冷缩 868.《高铁电牵施工指南》首次要求承力索中心锚结绳按设计施工。 A A.安装曲线 B.平面曲线 C.平面设计 D.平面技术 869.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标准值:。 D A.限界值≤10° B.限界值≤8° C.限界值≤6° D.±1°且≤4° 870.相邻吊弦高差标准值:相邻吊弦高差≤mm。 C A.安全值 B.状态值 C.10 D.限界值 871.设置保护线的目的是。 ABC A.提高信号轨道电路的工作可靠性 B.便于继电保护动作 C.降低轨道对地电位 D.不间断供电 872.高速铁路要求在可能出现大电流(或短路电流)的接触网连接处涂电力复合脂,为确保高速铁路电气主导电回路的能力。 A A.导电 B.电感 C.电流 D.电压 873.定位装置结构特点,实现接触网运行高可靠性,定位装置是列车运行中与最接近的部件之一,不妨碍受电弓顺利通过是对定位器最基本的要求。 A A.受电弓 B.腕臂 C.平腕臂 D.斜腕臂 874.限位定位装置的功能之一是防止因定位器的过度抬升造成。 D A.抬高 B.抬升 C.降低 D.打弓 875.接触网工程竣工后应先进行检测。 A A.静态特性 B.零件 C.零部件 D.零线 876.定位管吊钩定位环力矩为N.m。 C A.150 B.100 C.35 D.60 877.腕臂铁锚压板螺栓力矩为N.m。 C A.48 B.38 C.28 D.18 878.铁路要求在可能出现大电流(或短路电流)的接触网连接处涂黄油。 BC A.正确 B.错误 C.电力复合脂 D.机油 E.黄油 879.高速铁路因为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不牢脱落,会发生机车故障、中断列车供电。 A A.正确 B.错误 C.弓网故障 D.电气故障 E.机车故障 880.相邻吊弦高差标准值:相邻吊弦高差≤15mm。 BD A.正确 B.错误 C.5 D.10 E.15 881.设置保护线的目的是提高信号轨道电路的工作可靠性、便于继电保护动作、。 C A.取流可靠性 B.提高网压 C.降低轨道对地电位 D.不间断供电 882.接触线平直度用塞尺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其间隙不得大于。 B A.50mm/m B.0.1mm/m C.100mm/m D.150mm/m 883.设置保护线的目的是提高信号轨道电路的工作可靠性、________。 BC A.取流可靠性 B.便于继电保护动作 C.降低轨道对地电位 D.不间断供电 884.设置保护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降低轨道对地电位。 AB A.提高信号轨道电路的工作可靠性 B.便于继电保护动作 C.取流可靠性 D.不间断供电 885.高速铁路25kV绝缘子及绝缘元件的绝缘泄漏距离按不小于mm设计。 C A.1000 B.1200 C.1400 D.1600 886.定位器电连接跳线的材料为25mm2的软铜绞线(TRJ-35)。 BE A.正确 B.错误 C.10 D.b25 E.35 887.接触线吊弦线夹应与最大行车速度300~350km/h的受电弓良好配合,左右偏转±30°时不应打弓。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b.±20 888.200~250km/h区段,接触线采用150mm²标称截面的铜合金线时,额定工作张力一般为kN。 C A.15 B.19 C.25 D.30 889.300~350km/h区段,正线承力索采用120mm²标称截面的铜合金绞线时,承力索额定工作张力一般为kN。 B A.20 B.21 C.25 D.28.5 890.承力索用铜合金绞线由19根单线绞合而成,多层绞线的绞向逐层相反,最外层必须为右向。 A A.正确 B.错误 C.相同 D.向左 891.高速线路设计、施工都要将重点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A.控制路基变形 B.沉降 C.不均匀沉降及路基顶面的初始不平顺 D.管理 892.路基、桥梁、隧道影响受电弓_______。 C A.升弓 B.降弓 C.动态特性 D.升降弓 893._______会引起列车振动和改变弓网几何关系。 C A.大雨 B.大雪 C.路基变形 D.大风 894.在高速运行下,任何外部的不平顺都会造成列车的振动,这种振动与列车速度________。 D A.无关 B.关系很小 C.成反比 D.成正比 895.高速线路设计、施工都要将重点放在控制路基变形、________________。 BC A.建设 B.沉降 C.不均匀沉降及路基顶面的初始不平顺 D.管理 896.高速线路设计、施工都要将重点放在_______、沉降、____________。 AC A.控制路基变形 B.建设 C.不均匀沉降及路基顶面的初始不平顺 D.管理 897.高速线路设计、施工都要将重点放在_________________、不均匀沉降及路基顶面的初始不平顺。 AB A.控制路基变形 B.沉降 C.建设 D.管理 898.高速铁路系统中,接触网大电流对电务系统通信信号的影响突出,回流与接地系统要求更低。 BE A.正确 B.错误 C.大 D.小 E.高 899.按________和________及作用时间来确定扼流变压器容量。 AC A.牵引负荷电流 B.支柱 C.短路电流 D.信号机 900.高速铁路的接触网大电流对设备的影响更加突出。 B A.工务 B.电务 C.供电 D.通信 901.高速铁路的接触网大电流对电务设备的影响更加突出。 A A.正确 B.错误 C.电流 D.电务 E.突出 902.高速铁路系统中,接触网大电流对电务系统通信信号的影响突出,回流与接地系统要求更高。 A A.正确 B.错误 C.大 D.小 E.高 903.高速铁路系统中,接触网______对电务系统通信信号的影响突出,回流与接地系统要求更高。 B A.大电阻 B.大电流 C.大功率 D.小电流 904.电务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共用轨道作为信号通道和_________。 B A.通讯通道 B.牵引回流通道 C.光纤通道 D.视频通道 905.按________和________及作用时间来确定扼流变压器_____。 ABC A.牵引负荷电流 B.短路电流 C.容量 D.容积 906.电务系统通信信号按牵引负荷电流和_________及作用时间,来确定扼流变压器容量。 D A.额定电压 B.额定电流 C.额定功率 D.短路电流 907.电务系统通信信号按牵引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及,来确定扼流变压器容量。 D A.额定电压 B.额定电流 C.额定功率 D.作用时间 908.电务系统通信信号按和短路电流及作用时间,来确定扼流变压器容量。 D A.额定电压 B.额定电流 C.额定功率 D.牵引负荷电流 909.高速铁路宜采用_______接地方式。 B A.单独 B.综合 C.独立 D.直接 910.高速铁路接触网_________对电务设备的电磁干扰的影响更为突出。 B A.动车组 B.大电流 C.通讯信号 D.电力线路 911.电务系统通信信号确认牵引供电系统提供的_______详细设计资料,在分相处设置地面列车位置检测,设置断、合标志。 B A.接触网 B.分相区 C.线路平面 D.变更设计 912.电气化铁路中,_______、电力、______、信号。合称为“四电”系统。 CD A.工务 B.车站 C.牵引供电 D.通信 913.在电气化铁路中,牵引供电、电力、通信、信号合称为_________。 C A.内部接口 B.外部接口 C.“四电”系统 D.以上都不是 914.在电气化铁路中,牵引供电、、信号合称为“四电”系统。 AB A.电力 B.通信 C.工务 D.车务 915.电气化铁路中,___________合称为“四电”系统。 ABCD A.牵引供电 B.电力 C.通信 D.信号 916.电气化铁路中,牵引供电、_________合称为“四电”系统。 BCD A.工务 B.电力 C.通信 D.信号 917.电气化铁路中,__________、信号合称为“四电”系统。 ABC A.牵引供电 B.电力 C.通信 D.工务 918.电气化铁路中,牵引供电、_____、通信、_____合称为“四电”系统。 CD A.工务 B.车站 C.电力 D.信号 919.电务系统通信信号要向牵引供电专业提供轨道电路________的详细设计。 D A.工务 B.车站 C.变电所 D.闭塞分区 920.供电与电务的安全配合主要内容是______和_______牵引回流及接触网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AC A.降低 B.提高 C.消除 D.增大 921.供电与电务的安全配合主要内容是______和消除牵引回流及接触网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A A.降低 B.提高 C.稳定 D.增大 922.供电与电务的安全配合主要内容是______和_______牵引回流及接触网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AC A.降低 B.提高 C.消除 D.增大 E.维护 F.保持 923.供电与电务的安全配合主要内容是降低和消除牵引回流及接触网_____干扰对____系统的影响。 BD A.电流 B.电磁 C.供电 D.信号 924.供电与电务的安全配合主要内容是降低和消除牵引_____及_____电磁干扰对信号系统的影响。 BC A.电压 B.回流 C.接触网 D.变电所 925.在设计最高速度运行情况下,接触线应始终处于受电弓的范围内. C A.绝缘子 B.支架 C.有效工作宽度 D.螺栓 926.弓网电气关系是指这对电气耦合在材料性能、电气指标上的匹配关系。 B A.信号机 B.接触线与滑板 C.钢轨 D.动车组 927.电气关系是指与这对电气耦合在材料性能、电气指标上的匹配关系。 AB A.接触线 B.滑板 C.钢轨 D.动车组 928.电气关系是指与滑板这对电气耦合在材料性能、电气指标上的匹配关系。 A A.接触线 B.承力索 C.钢轨 D.动车组 929.电气关系是指接触线与这对电气耦合在材料性能、电气指标上的匹配关系。 B A.接触线 B.滑板 C.钢轨 D.动车组 E.承力索 F.回流线 930.机械关系是指与的动态匹配关系,它研究的是高速运行下的受电弓与接触网间的动态匹配和动态稳定性的问题。 BC A.承力索 B.接触网 C.受电弓 D.附加导线 931.机械关系是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动态匹配关系,它研究的是高速运行下的间的动态匹配和动态稳定性的问题。 D A.承力索 B.接触线 C.受电弓 D.受电弓与接触网 932.弓网接口之材料,同一线路应采用材质的滑板,否则,金属滑板会使接触网导线粗糙,从而缩短石墨滑板的寿命。 A A.同种 B.不同种 C.混合 D.不一样 933.弓网接口之材料,同一线路应采用不同种材质的滑板,否则,金属滑板会使接触网导线粗糙,从而缩短石墨滑板的寿命。 BC A.正确 B.错误 C.同种 D.不同种 E.混合 934.对接触网供电采用架空线路形式的均以________为供电车间与检修车间的分界。 A A.变电所、亭院墙 B.1号支柱 C.接触网工区 D.耐张线夹处 935.对接触网供电采用电缆形式的以电缆头与馈线连接的设备线夹处为供电车间与检修车间的分界。 A A.正确 B.错误 C.电缆头 D.馈线连接 E.设备线夹 936.接触网远动隔离开关均以隔离开关传动杆和机构箱的__________为分界点。 B A.固定销钉 B.连接法兰 C.抱箍 D.连接板 937.牵引供电与供变电相互配合开展正常的检修作业时由___________提报检修计划。 C A.检修车间 B.供电调度 C.变电所 D.网工区 938.牵引供电与供变电相互配合开展正常的检修作业,其内容包括:变电所内的高压设备____________、室外高压母线检修。 A A.绝缘清扫 B.维护保养 C.停电更换 D.耐压试验 939.变电所内的高压设备绝缘清扫由_______提报检修计划。 A A.变电所 B.接触网工区 C.电力车间 D.给水工区 940.大风会使接触线及附加导线产生。 C A.温度升高 B.湿度升高 C.摆动和振动 D.气温升高 941.鸟类容易在_____________、腕臂、补偿下锚等处筑巢。 BC A.基础 B.供电支柱 C.硬横梁 D.桥墩 942.大风会使接触线及附加导线产生闪络。 BC A.正确 B.错误 C.摆动和振动 D.次高 E.超高 943.大风会造成稳定性变差。 A A.接触网 B.钢轨 C.信号机 D.动车组 944.覆冰会增加接触悬挂的。 D A.高度 B.晃动 C.弹性 D.机械负荷 945.温度变化会使接触线和承力索的________发生变化。 C A.导线质量 B.承力索质量 C.弛度 D.接触悬挂质量 946.鸟巢会造成接触网发生。 A A.停电跳闸故障 B.标准值 C.安全值 D.限界值 947.新建跨越铁路的电力线路电压等级不得低于KV。 B A.110 B.35 C.220 D.330 948.雨季实行制度。 B A.开工制度 B.降雨量警戒和添乘检查 C.收工制度 D.预想制度 949.绝缘子污秽严重,易造成绝缘子。 B A.断裂 B.闪络 C.断口 D.断缝 950.天桥及跨线桥跨越接触网的地方,应按规定设置。 B A.告诉 B.安全栅栏 C.告示 D.告知 951.雨季实行制度、制度。 CD A.桥梁巡视 B.桥墩检查 C.降雨量警戒 D.添乘检查 952.冬季接触网上会有______和______,称为覆冰。 AD A.积雪 B.大风 C.大雨 D.结冰 953.覆冰会增加接触悬挂的机械负荷。 A A.正确 B.错误 C.机械负荷 D.机械负载 E.机械负重 954.雨季实行降雨量警戒制度、添乘检查制度。 A A.正确 B.错误 C.警戒制度 D.添乘制度 E.检查制度 955.大风可以增加线索和支柱的机械负荷,还会使接触线产生________和_____。 AB A.摆动 B.振动 C.闪电 D.闪络 956.温度变化会造成_______的偏移,补偿装置的_______发生变化。 BD A.桥梁 B.定位装置、腕臂 C.桥墩 D.a、b值 957.覆冰会增加接触悬挂的机械负荷。 A A.正确 B.错误 C.机械负荷 D.机械负载 E.机械负重 958.大风会使接触线及附加导线产生摆动和振动。 A A.正确 B.错误 C.摆动和振动 D.次高 E.超高 959.鸟类容易在供电支柱、_______、腕臂、补偿下锚等处筑巢。 C A.基础 B.线索 C.硬横梁 D.桥墩 960.雨季实行降雨量警戒制度、制度。 D A.桥梁巡视 B.桥墩检查 C.常规检查 D.添乘检查 961.冬季接触网上会有积雪和______,称为覆冰。 D A.氧化 B.大风 C.大雨 D.结冰 962.鸟类容易在供电支柱、硬横梁、腕臂、__________等处筑巢。 B A.基础 B.补偿下锚 C.线索 D.桥墩 963.鸟类容易在_____________、腕臂、补偿下锚等处筑巢。 BC A.基础 B.供电支柱 C.硬横梁 D.桥墩 E.支撑 F.绝缘子 964.鸟类容易在供电支柱、_______、腕臂、______等处筑巢。 AC A.硬横梁 B.基础 C.补偿下锚 D.桥墩 965.鸟类容易在________、硬横梁、_______、补偿装置等处筑巢。 AB A.供电支柱 B.腕臂 C.基础 D.桥墩 966.鸟类容易在供电支柱、硬横梁、____________等处筑巢。 BC A.基础 B.腕臂 C.补偿下锚 D.桥墩 967.贯通地线的主要规格,线截面积有____________。 BC A.25mm2 B.35mm2 C.50-95mm2 D.120mm2 968.综合地线端子排与支柱基础地脚螺栓要求L型焊接,单面焊焊缝不小于mm,双面焊不小于mm;不同材质采用过渡连接措施,并进行防腐处理。 CD A.800 B.1000 C.100 D.55 969.综合接地原则:除另有规定和特殊要求的设备(或系统)地线外,距铁路线路两侧的电气化、电力、通信、信号、车辆等专业的设备及其他金属构筑物的地线,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 A A.正确 B.错误 C.防雷接地 D.保护接地 E.工作接地 970.路基地段综合地线端子排与支柱基础地脚螺栓要求L型焊接时,单面焊焊缝不小于300mm,双面焊不小于55mm;不同材质采用过渡连接措施,并进行防腐处理。 BE A.正确 B.错误 C.40 D.10 E.100 971.路基地段综合地线端子排与支柱基础地脚螺栓要求L型焊接时,单面焊焊缝不小于100mm,双面焊不小于55mm;不同材质采用过渡连接措施,并进行防腐处理。 A A.正确 B.错误 C.30 D.40 E.80 972.贯通地线的主要规格,线截面积有、50-95mm2 B A.10mm2 B.35mm2 C.100mm2 D.120mm2 973.综合地线端子排与支柱基础地脚螺栓要求L型焊接,单面焊焊缝不小于mm,双面焊不小于55mm;不同材质采用过渡连接措施,并进行防腐处理。 C A.800 B.1000 C.100 D.10 974.贯通地线的主要规格,线截面积有35mm2、。 C A.25mm2 B.40mm2 C.50-95mm2 D.120mm2 975.贯通地线的主要规格,线截面积有。 BC A.25mm2 B.35mm2 C.50-95mm2 D.120mm2 E.130mm2 F.150mm2 976.综合地线端子排与支柱基础地脚螺栓要求L型焊接,单面焊焊缝不小于mm,双面焊不小于mm;不同材质采用过渡连接措施,并进行防腐处理。 CD A.800 B.1000 C.100 D.55 E.600 F.500 977.综合地线端子排与支柱基础地脚螺栓要求L型焊接,单面焊焊缝不小于100mm,双面焊不小于mm;不同材质采用过渡连接措施,并进行防腐处理。 D A.800 B.1000 C.100 D.55 E.600 F.500 978.贯通地线的主要规格,线截面积有________。 BC A.25mm2 B.35mm2 C.50-95mm2 D.120mm2 E.185mm2 F.150mm2 979.U形螺纹卡子应保证卡子插入后,另一端露头    mm。 A A.1-3 B.3-5 C.10-15 D.1-2 980.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5股道以上不超过。 ABD A.负弛度 B.100mm C.600mm D.200mm 981.上、下部固定绳弹簧补偿器处于固定绳受力的一侧,张力符合设计规定。 B A.大 B.小 C.多 D.较大 982.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不得有接头、和,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件6的规定 BC A.对接 B.断股 C.补强 D.断丝 983.软横跨直吊线应保持铅垂,吊线呈拉紧状态,上端永久固定,无松弛,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mm。 B A.400 B.400~600 C.600 D.800 984.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mm,侧线为mm,允许偏差±50mm BC A.550 B.400 C.300 D.100 985.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A A.正确 B.错误 C.1/100 D.1/720 E.1/250 986.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50%,焊接处不得锈蚀。 BD A.正确 B.错误 C.70% D.20% E.5% 987.双腕臂底座间距应满足要求。极限温度时,两支悬挂及零部件间距不得小于60mm。 A A.正确 B.错误 C.20 D.45° E.90 988.腕臂不得明显且无永久性变形。 B A.活动 B.弯曲 C.突起 D.低头 989.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mm。 B A.100 B.300 C.150 D.400 990.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mm。 A A.400 B.300 C.200 D.500 991.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mm。 D A.50 B.150 C.200 D.100 992.平腕臂端部余长为mm,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mm,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mm。 ABC A.100 B.200 C.300 D.400 993.防风拉线环距定位器头水平距离mm,允许偏差+50~-l00mm。 A A.600 B.700 C.800 D.900 994.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300mm,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400mm。 A A.正确 B.错误 C.200 D.350 E.100 995.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下。 A A.正确 B.错误 C.朝上 D.倾斜 E.垂直 996.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4°。 BD A.正确 B.错误 C.2° D.8° E.6° 997.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限界值:8~13° BE A.正确 B.错误 C.4° D.15° E.4~15° 998.定位器偏移限界值:极限温度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定位管)长度的1/5 BD A.正确 B.错误 C.1月7日 D.1月3日 E.1月9日 999.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垂面内,定位管端部余长为50~150mm。 A A.正确 B.错误 C.不同 D.相同 E.交叉 1000.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中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定位管端,短环在定位器端 BC A.正确 B.错误 C.下锚侧 D.线路侧 E.田野侧 1001.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按照“、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 B A.定点检测 B.定期检测 C.周期检测 D.动态检测 100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按照“定期检测、、寿命管理”的原则。 D A.周天窗 B.状态检调 C.周期维修 D.状态维修 1003.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按照“定期检测、状态维修、”的原则。 C A.统一管理 B.分级管理 C.寿命管理 D.周期检修 1004.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遵循“、机械化、集约化”的维修方式。 A A.专业化 B.科学化 C.精细化 D.标准化 1005.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遵循“专业化、、集约化”的维修方式。 B A.科学化 B.机械化 C.现代化 D.标准化 1006.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遵循“专业化、机械化、”的维修方式。 D A.标准化 B.科学化 C.现代化 D.集约化 1007.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依靠铁路供电安全系统(6C系统)”的手段。 A A.检测监测 B.天窗 C.静态检测 D.动态检测 1008.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依靠铁路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系统)”的手段。 C A.4C B.6A C.6C D.6D 1009.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检测、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 B A.天窗 B.运行 C.巡视 D.检查 1010.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运行、、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 B A.天窗 B.检测 C.巡视 D.检查 1011.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运行、检测、、”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 B A.天窗 B.维修 C.巡视 D.检查 101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运行、检测、维修”分开和组织模式。 B A.天窗 B.集中修 C.巡视 D.大修 1013.《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单相、交流25KV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A A.工频 B.单频 C.多频 D.农频 1014.《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工频、、交流25KV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C A.两相 B.三相 C.单相 D.多相 1015.《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 A.直流25KV B.交流25KV C.直流55KV D.交流55KV 1016.《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及以上和200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C A.120km/h B.160km/h C.200km/h D.300km/h 1017.《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 A.以下 B.以上 C.更低 D.更高 1018.《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和200km/h仅运行动车组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A A.以下 B.以上 C.更低 D.更高 1019.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按照“、、”的原则。 ABD A.定期检测 B.状态维修 C.6C系统 D.寿命管理 1020.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遵循“、、”的维修方式。 BCD A.现代化 B.专业化 C.机械化 D.集约化 1021.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依靠铁路供电安全系统系统的手段。 AB A.检测监测 B.6C C.巡视检查 D.6D 102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5KV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CD A.公平 B.工频 C.单相 D.交流 1023.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按照“定期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 A A.正确 B.错误 C.定点检测 D.定期检测 E.周期检测 1024.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按照“定点检测、状态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 BD A.正确 B.错误 C.定点检测 D.定期检测 E.周期检测 1025.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遵循“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的维修方式。 A A.正确 B.错误 C.精细化 D.标准化 E.现代化 1026.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遵循“精细化、机械化、集约化”的维修方式。 BC A.正确 B.错误 C.专业化 D.标准化 E.现代化 1027.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遵循“专业化、现代化、集约化”的维修方式。 BD A.正确 B.错误 C.精细化 D.机械化 E.标准化 1028.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遵循“专业化、机械化、科学化”的维修方式。 BD A.正确 B.错误 C.精细化 D.集约化 E.标准化 1029.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按照“定期检测、周期维修、寿命管理”的原则。 BD A.正确 B.错误 C.定点维修 D.状态维修 E.全面维修 1030.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按照“定期检测、状态维修、运行管理”的原则。 BD A.正确 B.错误 C.科学管理 D.常态管理 E.寿命管理 1031.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运行、检测、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 A A.正确 B.错误 C.运营 D.监测 E.维管 103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营销、检测、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 BE A.正确 B.错误 C.运动 D.运输 E.运行 1033.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运行、监察、维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 BE A.正确 B.错误 C.测量 D.检查 E.检测 1034.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运行、检测、检修”分开和集中修组织模式。 BE A.正确 B.错误 C.大修 D.小修 E.维修 1035.《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交流25KV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A A.正确 B.错误 C.单频 D.三相 E.直流 1036.《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低频、单相、交流25KV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C A.正确 B.错误 C.工频 D.高频 E.多频 1037.《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工频、三相、交流25KV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C A.正确 B.错误 C.单相 D.两相 E.多相 1038.《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直流25KV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C A.正确 B.错误 C.交流 D.高压 E.低压 1039.《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交流55KV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C A.正确 B.错误 C.25KV D.110KV E.380V 1040.《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A A.正确 B.错误 C.120km/h D.160km/h E.300km/h 1041.《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300km/h及以上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D A.正确 B.错误 C.160km/h D.200km/h E.300km/h 1042.《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和16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D A.正确 B.错误 C.120km/h D.200km/h E.300km/h 1043.《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160km/h及以上和16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BD A.正确 B.错误 C.120km/h D.200km/h E.160km/h 1044.《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和km/h仅运行动车组的的铁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ACD A.以上 B.160 C.200 D.以下 1045.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 BE A.正确 B.错误 C.集中领导 D.集中指挥 E.统一领导 1046.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科学管理的原则。 BE A.正确 B.错误 C.标准管理 D.集中指挥 E.分级管理 1047.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坚持“预防为主、精检细修”的方针。 BE A.正确 B.错误 C.检测监测 D.定期检测 E.重检慎修 1048.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运行维修,实行“、、”分开和组织模式。 ABCD A.运行 B.检测 C.维修 D.集中修 1049.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一级修(临时修),由检测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BD A.正确 B.错误 C.监测工区 D.b运行工区 E.维修工区 1050.达到或超出警示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一级修(临时修),由运行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BD A.正确 B.错误 C.标准值 D.临界值 E.标准状态 1051.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高速铁路弓网综合检测装置属于。 C A.3C B.6C C.1C D.2C 1052.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属于。 B A.3C B.2C C.5C D.6C 1053.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属于。 A A.3C B.2C C.5C D.4C 1054.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属于。 D A.3C B.2C C.5C D.4C 1055.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属于。 C A.3C B.2C C.5C D.4C 1056.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属于。 A A.6C B.2C C.5C D.4C 1057.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弓网综合检测装置属于1C A A.正确 B.错误 C.5C D.4C E.6C F.d.2C 1058.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属于2C A A.正确 B.错误 C.5C D.4C E.6C F.d.1C 1059.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属于3C A A.正确 B.错误 C.5C D.4C E.6C F.d.2C 1060.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属于4C。 A A.正确 B.错误 C.5C D.1C E.6C F.d.2C 1061.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属于5C。 A A.正确 B.错误 C.3C D.4C E.6C F.d.2C 1062.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属于6C。 A A.正确 B.错误 C.5C D.4C E.1C F.d.2C 1063.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弓网综合检测装置属于3C。 BE A.正确 B.错误 C.6C D.2C E.1C F.d.4C 1064.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属于5C。 BC A.正确 B.错误 C.2C D.1C E.5C F.d.4C 1065.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属于1C。 BE A.正确 B.错误 C.6C D.2C E.3C F.d.5C 1066.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属于3C。 BD A.正确 B.错误 C.6C D.4C E.5C F.d.1C 1067.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属于2C。 BD A.正确 B.错误 C.6C D.5C E.3C F.d.4C 1068.高铁接触网检测监测体系(6C系统)中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属于4C。 BC A.正确 B.错误 C.6C D.2C E.5C F.d.4C 1069.供电车间管辖运营里程宜为公里左右,枢纽地区宜单独设置,有砟线路区段可适当缩短。 B A.60 B.200 C.500 D.我是路路通派来打酱油的 1070.运行工区管辖运营里程宜为公里左右,枢纽站、动车段(所)宜单独设置。 A A.60 B.200 C.500 D.我是路路通派来打酱油的 1071.检测车间一般设置在所在地。 B A.高铁车站 B.供电段 C.变电所 D.我是路路通派来打酱油的 1072.维修车间承担的维修任务以延展条公里为宜。 C A.120~150 B.200~800 C.1200~1500 D.我是路路通派来打酱油的 1073.维修工区一般设在所在地,根据管辖范围可在异地增设。 A A.维修车间 B.供电段 C.高铁车站 D.我是路路通派来打酱油的 1074.供电车间管辖运营里程宜为200公里左右,枢纽地区宜单独设置,有砟线路区段可适当缩短。 A A.正确 B.错误 C.60 D.300 E.500 1075.运行工区管辖运营里程宜为60公里左右,枢纽站、动车段(所)宜单独设置。 A A.正确 B.错误 C.50 D.100 E.150 1076.检测车间一般设置在供电段所在地。 A A.正确 B.错误 C.高铁车站 D.变电所 E.供电车间 1077.维修车间承担的维修任务以1200~1500延展条公里为宜。 A A.正确 B.错误 C.120~150 D.200~500 E.1000~3500 1078.维修工区一般设在维修车间所在地,根据管辖范围可在异地增设。 A A.正确 B.错误 C.运行工区 D.高铁车站 E.供电段 1079.供电车间管辖运营里程宜为500公里左右,枢纽地区宜单独设置,有砟线路区段可适当缩短。 BE A.正确 B.错误 C.800 D.150 E.200 1080.运行工区管辖运营里程宜为200公里左右,枢纽站、动车段(所)宜单独设置。 BE A.正确 B.错误 C.50 D.150 E.60 1081.检测车间一般设置在高铁车站所在地。 BC A.正确 B.错误 C.供电段 D.变电所 E.供电车间 1082.维修车间承担的维修任务以200~500延展条公里为宜。 BD A.正确 B.错误 C.120~150 D.1200~1500 E.1000~3500 1083.维修工区一般设在供电段所在地,根据管辖范围可在异地增设。 BE A.正确 B.错误 C.供电车间 D.高铁车站 E.维修车间 1084.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标准状态的过程。 B A.处理 B.修复 C.修饰 D.复原 1085.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修复,恢复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标准状态的过程。 A A.正常 B.普通 C.一般 D.非正常 1086.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恢复,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调整修理,恢复设备标准状态的过程。 A A.检测 B.观测 C.观查 D.测量 1087.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恢复,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的过程。 C A.警示值 B.一般状态 C.标准状态 D.限界值 1088.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恢复功能,以及通过精确、调整修理,恢复设备的过程。 ABCD A.修复 B.正常 C.检测 D.标准状态 1089.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调整修理,恢复设备标准状态的过程。 AC A.修复 B.正常 C.检测 D.标准状态 1090.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修复,恢复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的过程。 BD A.修复 B.正常 C.检测 D.标准状态 1091.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的过程。 AD A.修复 B.正常 C.检测 D.标准状态 1092.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修复,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标准状态的过程。 A A.正确 B.错误 C.修饰 D.监测 E.一般状态 1093.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修饰,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标准状态的过程。 BD A.正确 B.错误 C.处理 D.修复 E.一般状态 1094.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修复,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判断、调整修理,恢复设备标准状态的过程。 BC A.正确 B.错误 C.检测 D.监测 E.测量 1095.维修是对接触网系统进行必要修复,恢复正常功能,以及通过精确检测、调整修理,恢复设备警示状态的过程。 BD A.正确 B.错误 C.临界状态 D.标准状态 E.一般状态 1096.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的纳入一级修(临时修),由运行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C A.三级缺陷 B.二级缺陷 C.一级缺陷 D.大修 1097.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临时修),由运行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C A.三级修 B.二级修 C.一级修 D.集中修 1098.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一级修(临时修),由及时组织修理。 A A.运行工区 B.检测工区 C.维修工区 D.值班工区 1099.达到或超出的一级缺陷纳入一级修(临时修),由运行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B A.标准值 B.限界值 C.警示值 D.安全值 1100.达到或超出的一级缺陷纳入(临时修),由及时组织修理。 ABC A.限界值 B.一级修 C.运行工区 D.值班工区 1101.达到或超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C A.标准值 B.限界值 C.警示值 D.安全值 1102.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 A.标准值 B.限界值 C.警示值 D.安全值 1103.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 A.一级缺陷 B.二级缺陷 C.三级缺陷 D.特级缺陷 1104.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 A.一级修 B.二级修 C.三级修 D.集中修 1105.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按计划修理。 C A.运行工区 B.检测工区 C.维修工区 D.大修工区 1106.达到或超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C A.限界值 B.警示值 C.二级修 D.三级修 1107.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综合修),由按计划修理。 ACD A.限界值 B.标准值 C.二级修 D.维修工区 1108.达到或警示值且在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综合修),由按计划修理。 ABCD A.超出 B.限界值 C.二级修 D.维修工区 1109.达到一定条件的开展(精测精修),恢复设备标准状态。 C A.一级修 B.二级修 C.三级修 D.四级修 1110.达到的开展三级修(精测精修),恢复设备标准状态。 A A.一定条件 B.特许条件 C.设计条件 D.许可条件 1111.达到一定条件的开展三级修(精测精修),恢复设备。 A A.标准状态 B.限界值 C.警示值 D.安全值 1112.达到的开展(精测精修),恢复设备。 ACD A.一定条件 B.二级修 C.三级修 D.标准状态 1113.供电车间下设工区。 B A.检测 B.运行 C.维修 D.大修 1114.检测车间下设工区。 A A.检测 B.运行 C.维修 D.大修 1115.维修车间下设工区。 C A.检测 B.运行 C.维修 D.大修 1116.供电车间下设运行工区。 A A.正确 B.错误 C.检测工区 D.检修工区 E.维修工区 1117.供电车间下设检测工区。 BD A.正确 B.错误 C.检测工区 D.运行工区 E.维修工区 1118.检测车间下设检测工区。 A A.正确 B.错误 C.运行工区 D.检修工区 E.维修工区 1119.检测车间下设维修工区。 BE A.正确 B.错误 C.运行工区 D.检修工区 E.检测工区 1120.维修车间下设维修工区。 A A.正确 B.错误 C.运行工区 D.检修工区 E.检测工区 1121.维修车间下设运行工区。 BC A.正确 B.错误 C.维修工区 D.检修工区 E.检测工区 1122.供电车间负责日常和应急处置,组织接触网一级修(临时修),跟踪验收维修质量。 B A.数据分析 B.运行管理 C.巡视检查 D.鸟窝处理 1123.供电车间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和,组织接触网一级修(临时修),跟踪验收维修质量。 C A.精测精修 B.乘车巡视 C.应急处置 D.树侵处理 1124.供电车间负责日常和,组织接触网(临时修),跟踪验收维修质量。 ABD A.运行管理 B.应急处置 C.二级修 D.一级修 1125.检测车间负责供电段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工作,以及供电段6C系统检测装置的维护、运用、管理和检测数据分析。 B A.集中修 B.6C系统 C.检测系统 D.全段 1126.检测车间负责供电段6C系统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工作,以及供电段6C系统检测装置的、运用、管理和检测数据分析。 A A.维护 B.维修 C.养护 D.保养 1127.检测车间负责供电段6C系统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工作,以及供电段6C系统检测装置的、、和分析。 ABCD A.维修 B.运用 C.管理 D.检测数据 E.维修质量 1128.达到或超出警示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一级修(临时修),由运行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BC A.正确 B.错误 C.限界值 D.标准值 E.标准状态 1129.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一级修(临时修),由运行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A A.正确 B.错误 C.修饰 D.监测 E.一般状态 1130.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二级修(临时修),由运行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BD A.正确 B.错误 C.三级修 D.一级修 E.四级修 1131.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三级修(临时修),由运行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BD A.正确 B.错误 C.二级修 D.一级修 E.四级修 1132.达到或超出限界值的一级缺陷纳入一级修(临时修),由检测工区及时组织修理。 BD A.正确 B.错误 C.维修 D.运行 E.电力 1133.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A A.正确 B.错误 C.临界值 D.一级修 E.运行工区 1134.达到或超出标准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D A.正确 B.错误 C.限界值 D.警示值 E.临界值 1135.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标准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C A.正确 B.错误 C.限界值 D.警示值 E.临界值 1136.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三级缺陷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D A.正确 B.错误 C.一级缺陷 D.二级缺陷 E.低级缺陷 1137.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三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E A.正确 B.错误 C.一级修 D.临时修 E.二级修 1138.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一级修(综合修),由维修工区按计划修理。 BE A.正确 B.错误 C.三级修 D.临时修 E.二级修 1139.达到或超出警示值且在限界值以内的二级缺陷纳入二级修(综合修),由运行工区按计划修理。 BC A.正确 B.错误 C.维修工区 D.检测工区 E.电力 1140.达到一定条件的开展三级修(精测精修),恢复设备标准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C.临时修 D.二级修 E.警示值 1141.达到一定条件的开展一级修(精测精修),恢复设备标准状态。 BE A.正确 B.错误 C.临时修 D.二级修 E.三级修 1142.达到一定条件的开展二级修(精测精修),恢复设备标准状态。 BE A.正确 B.错误 C.临时修 D.一级修 E.三级修 1143.达到一定条件的开展三级修(精测精修),恢复设备临界状态。 BC A.正确 B.错误 C.标准状态 D.警示状态 E.运输状态 1144.达到一定条件的开展三级修(精测精修),恢复设备警示状态。 BC A.正确 B.错误 C.标准状态 D.运输状态 E.临界状态 1145.供电车间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组织接触网二级修(临时修),跟踪验收维修质量 BD A.正确 B.错误 C.综合修 D.一级修 E.三级修 1146.供电车间负责日常全面检查和应急处置,组织接触网一级修(临时修),跟踪验收维修质量。 BC A.正确 B.错误 C.运行管理 D.精测精修 E.巡视检查 1147.供电车间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和6C维护,组织接触网一级修(临时修),跟踪验收维修质量。 BE A.正确 B.错误 C.巡视检查 D.数据处理 E.应急处置 1148.供电车间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组织接触网一级修(临时修),跟踪验收维修质量。 A A.正确 B.错误 C.精测精修 D.数据处理 E.巡视检查 1149.检测车间负责供电段6C系统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工作,以及供电段6C系统检测装置的维护、运用、管理和检测数据分析 A A.正确 B.错误 C.维修 D.运行 E.5C 1150.检测车间负责供电段维修系统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工作,以及供电段6C系统检测装置的维护、运用、管理和检测数据分析。 BC A.正确 B.错误 C.6C D.运行 E.4C 1151.检测车间负责供电段6C系统综合数据处理中心工作,以及供电段6C系统检测装置的维修、运用、管理和检测数据分析。 BD A.正确 B.错误 C.维管 D.维护 E.养护 1152.维修车间负责接触网三级修(综合修)工作,采用集中修方式组织实施。 BD A.正确 B.错误 C.一级修 D.二级修 E.集中修 1153.维修车间负责接触网二级修(综合修)工作,采用精测精修方式组织实施。 BE A.正确 B.错误 C.一级修 D.二级修 E.集中修 1154.维修车间负责接触网二级修(综合修)工作,采用集中修方式组织实施。 A A.正确 B.错误 C.一级修 D.三级修 E.精测精修 1155.维修车间负责接触网(综合修)工作,采用集中修方式组织实施。 B A.一级修 B.二级修 C.三级修 D.四级修 1156.维修车间负责接触网二级修(综合修)工作,采用方式组织实施。 C A.精测精修 B.全面检查 C.集中修 D.大修 1157.维修车间负责接触网(综合修)工作,采用方式组织实施。 AC A.二级修 B.全面检查 C.集中修 D.大修 1158.运行工区负责接触网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一级修(临时修)、、单项检查、非常规检查、施工配合和应急处置等。 A A.巡视检查 B.乘车巡视 C.6C检测 D.汽车巡视 1159.运行工区负责接触网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一级修(临时修)、巡视检查、、非常规检查、施工配合和应急处置等。 B A.多项检查 B.单项检查 C.粗略检查 D.汽车巡视 1160.运行工区负责接触网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一级修(临时修)、巡视检查、单项检查、、施工配合和应急处置等。 C A.常规检查 B.片面检查 C.非常规检查 D.汽车巡视 1161.运行工区负责接触网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一级修(临时修)、巡视检查、单项检查、非常规检查、施工配合和等。 A A.应急处置 B.清除异物 C.清除鸟巢 D.清除树木 1162.运行工区负责接触网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一级修(临时修)、、单项检查、、施工配合和应急处置等。 AC A.巡视检查 B.全面检查 C.非常规检查 D.常规检查 1163.运行工区负责接触网设备日常运行管理,主要是(临时修)、、、、施工配合和等。 ABCDE A.一级修 B.巡视检查 C.单项检查 D.非常规检查 E.应急处置 1164.检测工区负责的运用、维护,并对6C系统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 A A.6C装置 B.1C装置 C.4C装置 D.5C装置 1165.检测工区负责的、,并对6C系统检测数据进行,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 ABCD A.6C装置 B.运用 C.维护 D.分析 1166.维修工区:按照月度维修计划,负责接触网设备、二级修(综合修)和专项整治; A A.全面检查 B.部分检查 C.一般检查 D.徒步巡检 1167.维修工区:按照月度维修计划,负责接触网设备全面检查、(综合修)和专项整治; B A.一级修 B.二级修 C.三级修 D.四级修 1168.维修工区:按照月度维修计划,负责接触网设备全面检查、二级修(综合修)和; C A.更换绝缘子 B.步行巡视 C.专项整治 D.大修 1169.维修工区:按照月度维修计划,负责接触网设备、(综合修)和; ABC A.全面检查 B.二级修 C.专项整治 D.检测监测 1170.设备接管时必须对危及供电安全的树木清理、kV及以下跨越线迁改; A A.35 B.220 C.110 D.66 1171.设备接管时必须对危及供电安全的树木清理、15kV及以下跨越线迁改; BE A.正确 B.错误 C.66 D.110 E.35 1172.设备接管时必须对危及供电安全的树木清理、35kV及以下跨越线迁改; A A.正确 B.错误 C.66 D.110 E.35 1173.禁止从接触网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A A.正确 B.错误 C.可以 D.允许 E.不宜 1174.不宜从接触网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BE A.正确 B.错误 C.可以 D.允许 E.禁止 1175.允许从接触网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BE A.正确 B.错误 C.可以 D.不宜 E.禁止 1176.为保证接触网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应在接触网支柱的线路侧或站台侧墙、隧道一侧的边墙上标出。 B A.拉出值 B.轨面标准线 C.偏移值 D.侧面限界 1177.为保证接触网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应在接触网支柱的线路侧或站台侧墙、隧道一侧的边墙上标出超高线。 BE A.正确 B.错误 C.拉出值 D.偏移值 E.轨面标准线 1178.为保证接触网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应在接触网支柱的线路侧或站台侧墙、隧道一侧的边墙上标出轨面标准线。 A A.正确 B.错误 C.拉出值 D.偏移值 E.超高 1179.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一次轨面标准线,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 A A.30mm B.100mm C.60m D.130mm 1180.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一次轨面标准线,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3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mm D.10mm E.10m 1181.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三次轨面标准线,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30mm。 BE A.正确 B.错误 C.十次 D.五次 E.一次 1182.有砟轨道每年复测一次轨面标准线,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100mm。 BE A.正确 B.错误 C.10m D.50mm E.30mm 1183.有砟轨道每年复测次轨面标准线,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 AD A.一 B.五 C.100mm D.30mm 1184.有砟轨道每年复测次,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30mm。 C A.五 B.十 C.一 D.二 1185.特殊情况需调整轨面标准线时,由供电、部门共同确认,并经铁路局批准。 C A.电务 B.通信 C.工务 D.车务 1186.特殊情况需调整轨面标准线时,由、工务部门共同确认,并经铁路局批准。 B A.电务 B.供电 C.运输 D.通信 1187.特殊情况需调整轨面标准线时,由、部门共同确认,并经铁路局批准。 BD A.机务 B.供电 C.通信 D.工务 1188.特殊情况需调整轨面标准线时,由供电、工务部门共同确认,并经铁路局批准。 A A.正确 B.错误 C.机务 D.通信 E.运输 1189.特殊情况需调整轨面标准线时,由供电、电务部门共同确认,并经铁路局批准。 BC A.正确 B.错误 C.工务 D.通信 E.运输 1190.属下列情况者,由铁路局报总公司审批:变更接触网。 B A.段界 B.局界 C.车间分界 D.工区分界 1191.属下列情况者,由铁路局报总公司审批:变更接触网局界。 A A.正确 B.错误 C.段界 D.工区分界 E.车间分界 1192.属下列情况者,由铁路局报总公司审批:变更接触网车间分界。 BC A.正确 B.错误 C.局界 D.工区分界 E.段界 1193.接触网生产计划包括、和三部分。 ACD A.年度检测计划 B.日计划 C.年度维修计划 D.月度计划 1194.接触网生产计划包括、年度维修计划和月度计划三部分。 B A.日计划 B.年度检测计划 C.周计划 D.施工计划 1195.接触网生产计划包括年度检测计划、和月度计划三部分。 A A.年度维修计划 B.日计划 C.周计划 D.施工计划 1196.接触网生产计划包括年度检测计划、年度维修计划和三部分。 C A.日计划 B.周计划 C.月度计划 D.施工计划 1197.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50mm。 B A.650mm B.150mm C.500mm D.100mm 1198.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曲线区段为350mm。 A A.250mm B.450m C.500mm D.150mm 1199.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 C A.35mm B.135mm C.350mm D.500mm 1200.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 AC A.150mm B.35mm C.350mm D.500mm 1201.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曲线区段为。 BC A.650mm B.250mm C.350mm D.500mm 1202.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转换柱处两悬挂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标准状态:标准值。 B A.±50mm B.±20mm C.±35mm D.±100mm 1203.及关节式分相转换柱处两悬挂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标准状态:标准值±20mm。 A A.绝缘锚段关节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三跨锚段关节 D.四跨锚段关节 1204.及转换柱处两悬挂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标准状态:标准值±20mm。 AD A.绝缘锚段关节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三跨锚段关节 D.关节式分相 1205.接触网生产计划包括日计划、年度维修计划和月度计划三部分。 BC A.正确 B.错误 C.年度检测计划 D.周计划 E.天窗计划 1206.接触网生产计划包括年度检测计划、年度维修计划和月度计划三部分。 A A.正确 B.错误 C.月度检测计划 D.周计划 E.天窗计划 1207.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曲线区段为350mm。 AC A.150mm B.35mm C.250mm D.500mm 1208.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350mm D.50mm E.500mm 1209.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20mm,曲线区段为3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50mm D.50mm E.500mm 1210.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0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50mm D.50mm E.400mm 1211.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曲线区段为。 ABC A.150mm B.250mm C.350mm D.500mm 1212.五跨锚段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接触线等高点宜在过渡跨跨中,高度比相邻定位点抬高mm。 B A.50 B.0~40 C.10 D.120 1213.五跨锚段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接触线等高点宜在过渡跨跨中,高度比相邻定位点抬高0~40mm。 A A.正确 B.错误 C.50 D.20~40 E.10~350 1214.五跨锚段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接触线等高点宜在过渡跨跨中,高度比相邻定位点抬高20~40mm。 BD A.正确 B.错误 C.50 D.0~40 E.10~350 1215.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绝缘子串与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50 D.20 E.350 1216.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绝缘子串与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100mm。 BD A.正确 B.错误 C.150 D.50 E.350 1217.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绝缘子串与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7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00 D.50 E.350 1218.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绝缘子串与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100mm。 B A.150 B.50 C.10 D.30 1219.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绝缘子串与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mm。 C A.200 B.500 C.100 D.10 1220.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绝缘子串与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mm。 AC A.50 B.80 C.100 D.10 1221.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标准状态为标准值±mm。 B A.150 B.20 C.70 D.100 1222.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限界值为标准值±mm。 B A.150 B.100 C.75 D.45 1223.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由组满足空气绝缘间隙的接触悬挂、台常闭隔离开关组成。 BC A.3 B.2 C.1 D.4 1224.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由2组满足空气绝缘间隙的接触悬挂、台常闭隔离开关组成。 A A.1 B.2 C.3 D.4 1225.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由2组满足空气绝缘间隙的接触悬挂、1台隔离开关组成。 B A.常开 B.常闭 C.负荷 D.带接地刀 1226.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由2组满足空气绝缘间隙的接触悬挂、1台常开隔离开关组成。 BC A.正确 B.错误 C.常闭 D.常态 E.带接地刀的 1227.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由2组满足空气绝缘间隙的接触悬挂、3台常闭隔离开关组成。 BC A.正确 B.错误 C.1台 D.5台 E.6台 1228.六跨关节式分相有组接触悬挂、2台常开隔离开关组成。 C A.1 B.2 C.3 D.4 1229.六跨关节式分相有3组接触悬挂、台常开隔离开关组成。 B A.1 B.2 C.3 D.4 1230.六跨关节式分相有3组接触悬挂、2台远动隔离开关组成。 B A.常闭 B.常开 C.负荷 D.带接地刀 1231.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限界值)标准值±()mm。 B A.20 B.100 C.300 D.150 1232.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水平距离警示值标准值±()mm B A.10 B.50 C.170 D.200 1233.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垂直距离限界值标准值±()mm。 B A.10 B.50 C.170 D.200 1234.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垂直距离标准状态是标准值±()mm。 A A.20 B.100 C.300 D.150 1235.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方。 A A.下 B.上 C.前 D.后 1236.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 A A.正确 B.错误 C.上方 D.前方 E.后方 1237.由正线与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上方。 BC A.正确 B.错误 C.下方 D.前方 E.后方 1238.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方。 A A.下 B.上 C.前 D.后 1239.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B A.下锚 B.中心锚结 C.支柱 D.定位点 1240.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A A.正确 B.错误 C.上方 D.下锚 E.较远 1241.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中心锚结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上方。 BC A.正确 B.错误 C.下方 D.前方 E.后方 1242.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交叉线岔,距下锚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BC A.正确 B.错误 C.支柱 D.中心锚结 E.锚段关节 1243.任何情况下单开交叉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 A A.正确 B.错误 C.375mm D.500mm E.550mm 1244.任何情况下单开交叉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375mm。 BC A.正确 B.错误 C.450mm D.500mm E.550mm 1245.任何情况下单开交叉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mm。 B A.375 B.450 C.550 D.300 1246.定位点两端第1吊弦与相邻弹性吊索吊弦的高度差小于mm。弹性吊弦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相等。 B A.1 B.10 C.100 D.50 1247.定位点两端第1吊弦与相邻弹性吊索吊弦的高度差小于10mm。弹性吊弦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 A A.相等 B.不等 C.平行 D.交叉 1248.定位点两端第1吊弦与相邻弹性吊索吊弦的高度差小于10mm。弹性吊弦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相等。 A A.正确 B.错误 C.30mm D.50mm E.35mm 1249.定位点两端第1吊弦与相邻弹性吊索吊弦的高度差小于50mm。弹性吊弦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相等。 BD A.正确 B.错误 C.30mm D.10mm E.35mm 1250.定位点两端第1吊弦与相邻弹性吊索吊弦的高度差小于10mm。弹性吊索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相等。 BD A.正确 B.错误 C.弹性吊柱 D.弹性吊弦 E.环节吊弦 1251.弹性吊索不得有、断股(丝)、接头、补强、硬弯。 A A.散股 B.散开 C.分散 D.焊点 1252.弹性吊索不得有散股、(丝)、接头、补强、硬弯。 A A.断股 B.断裂 C.分股 D.焊点 1253.弹性吊索不得有散股、断股(丝)、、补强、硬弯。 A A.接头 B.接续 C.回头 D.焊点 1254.弹性吊索不得有散股、断股(丝)、接头、、硬弯。 A A.补强 B.修补 C.补修 D.焊点 1255.弹性吊索不得有散股、断股(丝)、接头、补强、。 A A.硬弯 B.硬点 C.小弯 D.焊点 1256.弹性吊索不得有、(丝)、、、。 ABCDE A.散股 B.断股 C.接头 D.补强 E.硬弯 1257.定位点两侧第1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且不得出现V形。 B A.1 B.10 C.100 D.50 1258.定位点两侧第1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10mm,且不得出现。 A A.V形 B.U形 C.A形 D.C形 1259.定位点两侧第1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且不得出现。 AC A.10 B.100 C.V形 D.A形 1260.定位点两侧第1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10mm,且不得出现V形。 A A.正确 B.错误 C.30mm D.50mm E.100mm 1261.定位点两侧第1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50mm,且不得出现V形。 BD A.正确 B.错误 C.30mm D.10mm E.100mm 1262.定位点两侧第1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10mm,且不得出现A形。 BD A.正确 B.错误 C.U形 D.V形 E.变形 1263.吊弦损伤警示值:断3根单丝;限界值:断7根单丝 。 A A.正确 B.错误 C.5 D.6 E.9 1264.吊弦损伤警示值:断1根单丝;限界值:断7根单丝 。 BC A.正确 B.错误 C.3根 D.6根 E.2根 1265.吊弦损伤警示值:断3根单丝;限界值:断6根单丝 。 BC A.正确 B.错误 C.7根 D.9根 E.12根 1266.吊弦损伤警示值:断根单丝;限界值:断7根单丝。 B A.1 B.3 C.5 D.9 1267.吊弦损伤警示值:断3根单丝;限界值:断根单丝。 A A.7 B.10 C.16 D.20 1268.吊弦损伤警示值:断根单丝;限界值:断根单丝。 AB A.3 B.7 C.10 D.15 1269.两相邻吊弦点接触线高差警示值:。 B A.1mm B.10mm C.50mm D.100mm 1270.两相邻吊弦点接触线高差警示值:10mm。 A A.正确 B.错误 C.5 D.30 E.9 1271.两相邻吊弦点接触线高差警示值:5mm。 BC A.正确 B.错误 C.10mm D.30mm E.10m 1272.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状态:标准值;警示值:400mm;限界值:450mm。 B A.±10mm B.±30mm C.±50mm D.±90mm 1273.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状态:标准值±30mm;警示值:;限界值:450mm。 A A.400mm B.300mm C.100mm D.200mm 1274.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状态:标准值±30mm;警示值:400mm;限界值:。 C A.550mm B.500mm C.450mm D.300mm 1275.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状态:标准值;警示值:;限界值:。 ABC A.±30mm B.400mm C.450mm D.500mm 1276.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状态:标准值±30mm;警示值:±30mm;限界值:4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mm D.±50mm E.500mm 1277.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状态:标准值±10mm;警示值:400mm;限界值:4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30mm D.±50mm E.±25mm 1278.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状态:标准值±30mm;警示值:300mm;限界值:4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400mm D.450mm E.360mm 1279.接触线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标准状态:标准值±30mm;警示值:400mm;限界值:550mm。 BD A.正确 B.错误 C.410mm D.450mm E.580mm 1280.高铁接触线高度限界值:标准值±100mm且小于65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mm D.±50mm E.500mm 1281.高铁接触线高度限界值:标准值±10mm且小于6500mm。 BD A.正确 B.错误 C.30mm D.100mm E.180mm 1282.高铁接触线高度限界值:标准值且小于6500mm。 A A.±100mm B.±200mm C.±300mm D.±500mm 1283.高铁接触线高度限界值:标准值±100mm且小于。 B A.5800mm B.6500mm C.6300mm D.6000mm 1284.高铁接触线高度限界值:标准值且小于。 AD A.±100mm B.±200mm C.5800mm D.6500mm 1285.接触网设备开通运行前要经过验收具备送电开通条件。 A A.正确 B.错误 C.带电通车 D.检查 E.检测 1286.接触网设备开通运行前要经过检查具备送电开通条件。 BD A.正确 B.错误 C.检验 D.验收 E.检测 1287.接触网设备开通运行前要经过验收具备带电通车条件。 BD A.正确 B.错误 C.送电限速 D.送电开通 E.行车 1288.接触网设备开通运行前要经过具备送电开通条件。 C A.检查 B.检验 C.验收 D.热滑 1289.接触网设备开通运行前要经过验收具备条件。 B A.带电通车 B.送电开通 C.行车 D.热滑 1290.接触网设备开通运行前要经过具备条件。 BC A.检测 B.验收 C.送电开通 D.行车 1291.接触网设备开通运行前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A A.防鸟 B.防止事故 C.检查 D.防洪 1292.禁止从接触网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A A.正确 B.错误 C.可以 D.不宜 E.必须 1293.不宜从接触网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B A.正确 B.错误 C.可以 D.禁止 E.必须 1294.特殊情况下,经总公司批准允许从高铁接触网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B A.正确 B.错误 C.铁路局 D.禁止 E.不得 1295.从接触网上引接非牵引负荷。 A A.禁止 B.不宜 C.允许 D.可以 1296.禁止从接触网上引接。 B A.电流 B.非牵引负荷 C.牵引负荷 D.电压 1297.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值: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0 A A.正确 B.错误 C.≤2‰ D.≤3‰ E.≤5‰ 1298.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状态: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0.5‰ A A.正确 B.错误 C.≤2‰ D.≤3‰ E.≤5‰ 1299.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警示值: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0.5‰ A A.正确 B.错误 C.≤2‰ D.≤3‰ E.≤5‰ 1300.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限界值:V≤250km/h时,坡度≤1.5‰V>250km/h时,坡度为≤1‰ A A.正确 B.错误 C.≤2‰ D.≤3‰ E.≤5‰ 1301.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值: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1.5‰ BC A.正确 B.错误 C.0 D.≤3‰ E.≤5‰ 1302.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警示值:V≤250km/h时,坡度≤1‰V>250km/h时,坡度为≤2‰ BC A.正确 B.错误 C.≤0.5‰ D.≤3‰ E.≤5‰ 1303.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限界值:V≤250km/h时,坡度≤1.5‰V>250km/h时,坡度为≤2‰ BC A.正确 B.错误 C.≤1‰ D.≤3‰ E.≤5‰ 1304.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有接头。 A A.正确 B.错误 C.允许 D.不宜 E.特殊情况允许 1305.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接触线允许有接头。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允许 D.不宜 E.特殊情况允许 1306.高速铁路接触网正线接触线有接头。 B A.不宜 B.不允许 C.允许 D.可以 1307.侧线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的总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标准值:0处 。 A A.正确 B.错误 C.1处 D.2处 E.3处 1308.侧线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的总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警示值:1处 。 A A.正确 B.错误 C.5处 D.2处 E.3处 1309.侧线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的总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限界值:2处 。 A A.正确 B.错误 C.5处 D.4处 E.3处 1310.侧线一个锚段内接触线接头的总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限界值:5处 。 BC A.正确 B.错误 C.2处 D.4处 E.6处 1311.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扭面角度标准状态:5°。 A A.正确 B.错误 C.15° D.20° E.30° 1312.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扭面角度警示值:15°。 A A.正确 B.错误 C.1° D.15° E.30° 1313.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扭面角度限界值:20°。 A A.正确 B.错误 C.2° D.30° E.40° 1314.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顺线路方向吊弦偏移达到以下技术标准(交叉吊弦除外)标准值:0。 A A.正确 B.错误 C.2mm D.30mm E.40mm 1315.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顺线路方向吊弦偏移达到以下技术标准(交叉吊弦除外)标准状态:20mm 。 A A.正确 B.错误 C.2mm D.30mm E.40mm 1316.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顺线路方向吊弦偏移达到以下技术标准(交叉吊弦除外)警示值: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2mm D.80mm E.200mm 1317.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顺线路方向吊弦偏移达到以下技术标准(交叉吊弦除外)限界值:100mm 。 A A.正确 B.错误 C.20mm D.300mm E.140mm 1318.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顺线路方向吊弦偏移达到以下技术标准(交叉吊弦除外)警示值:5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50mm D.300mm E.140mm 1319.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顺线路方向吊弦偏移达到以下技术标准(交叉吊弦除外)限界值:mm 。 B A.12 B.100 C.600 D.1000 1320.接触线与承力索同材质时,顺线路方向吊弦偏移达到以下技术标准(交叉吊弦除外)标准值:mm 。 B A.50 B.0 C.100 D.1000 1321.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状态,曲线处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外侧。 C A.正确 B.竖直 C.铅垂 D.水平 1322.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外侧。 B A.竖直 B.垂直 C.平行 D.水平 1323.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状态,曲线处应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外侧。 AB A.垂直 B.铅垂 C.竖直 D.水平 1324.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侧。 A A.外 B.内 C.右 D.左 1325.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状态,曲线处应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侧。 ABD A.铅垂 B.垂直 C.平行 D.外 E.内 1326.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完好状态,曲线处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外侧。 BC A.正确 B.错误 C.铅垂 D.垂直 E.内 1327.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平行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外侧。 BD A.正确 B.错误 C.铅垂 D.垂直 E.内 1328.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内侧。 BE A.正确 B.错误 C.铅垂 D.垂直 E.外 1329.吊弦线夹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曲线处应垂直于接触线工作面。曲线处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应穿向曲线外侧。 A A.正确 B.错误 C.竖直 D.平行 E.内 1330.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相反。 A A.正确 B.错误 C.相同 D.平行 E.对齐 1331.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相反,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相反。 BD A.正确 B.错误 C.无关 D.一致 E.平行 1332.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 BD A.正确 B.错误 C.无关 D.相反 E.平行 1333.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相反。 A A.一致 B.相反 C.无关 D.垂直 1334.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 B A.一致 B.相反 C.无关 D.垂直 1335.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 BC A.无关 B.一致 C.相反 D.垂直 1336.承力索应采用材质,容许载流量符合运能需要。 C A.钢 B.铝合金 C.铜合金 D.钢芯铝绞线 1337.承力索应采用铜合金材质,容许符合运能需要。 A A.载流量 B.长度 C.绞线股数 D.短路电流 1338.承力索应采用材质,容许符合运能需要。 AB A.铜合金 B.载流量 C.长度 D.短路电流 1339.承力索应采用铝合金材质,容许载流量符合运能需要。 BD A.正确 B.错误 C.钢 D.铜合金 E.镁合金 1340.承力索应采用钢(绞线)材质,容许载流量符合运能需要。 BD A.正确 B.错误 C.铝合金 D.铜合金 E.镁合金 1341.承力索应采用铜合金材质,容许长度符合运能需要。 BD A.正确 B.错误 C.线索直径 D.载流量 E.铝合金 1342.承力索应采用铜合金材质,容许载流量符合运能需要。 A A.正确 B.错误 C.线索直径 D.长度 E.铝合金 1343.承力索位置:标准状态:标准值±50mm;标准值±150mm;限界值:标准值±2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mm D.±170mm E.±500mm 1344.承力索位置:标准状态:标准值±150mm;标准值±150mm;限界值:标准值±2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50mm D.±170mm E.±500mm 1345.承力索位置:标准状态:标准值±50mm;标准值±170mm;限界值:标准值±200mm。 BD A.正确 B.错误 C.±50mm D.±150mm E.±500mm 1346.承力索位置:标准状态:标准值±50mm;标准值±150mm;限界值:标准值±500mm。 BE A.正确 B.错误 C.±50mm D.±150mm E.±200mm 1347.承力索位置:标准状态:标准值mm;标准值±150mm;限界值:标准值±200mm。 A A.±50 B.±130 C.±200 D.±400 1348.承力索位置:标准状态:标准值±50mm;标准值mm;限界值:标准值±200mm。 B A.±50 B.±150 C.±300 D.±400 1349.承力索位置:标准状态:标准值±50mm;标准值±150mm;限界值:标准值mm。 B A.±50 B.±200 C.±350 D.±400 1350.承力索位置:标准状态:标准值mm;标准值mm;限界值:标准值mm。 ABC A.±50 B.±150 C.±200 D.±400 1351.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或站台面)100~200mm。 A A.正确 B.错误 C.高 D.1000 E.2000 1352.基础外露400mm以上者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呈45度。 A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353.金属支柱有基础帽时,基础帽应完整无破损、无裂纹。 A A.正确 B.错误 C.无破损 D.无裂纹 E.不完整 1354.支柱根部周围5m范围内不得取土,1m范围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A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20 E.30 1355.桥梁、隧道内的埋入杆件(包括立柱)应安装牢固,无断裂、变形,其填充物不得剥落和裂纹,杆件要做好防腐处理。 A A.正确 B.错误 C.无断裂 D.无变形 E.变形 1356.埋入杆件受力后,其周围灌注部分不得有裂纹、破损及脱落现象,螺栓本体不得松动和变形。 A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脱落 1357.接触悬挂、附加导线下锚拉线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基础,外形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A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358.拉线基础距锚柱距离允许偏差±200mm,轨面处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允许偏差0~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359.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均衡。与地面夹角一般为45度,最大不得超过60°。 A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360.拉线应采取防腐措施且不得有断股、松股、接头及严重的锈蚀。 A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松股 1361.拉线及下锚零部件不得与回流线、保护线、地线间形成环流通路。 A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保护线 1362.拉线及下锚零部件不得与回流线、保护线、地线间形成环流通路。 A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保护线 1363.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等。 A A.正确 B.错误 C.外 D.之间 E.保护线 1364.支柱同一侧悬挂为不同线径及材质的导线时,导线的弛度应以其中弛度较大的导线为准。 A A.正确 B.错误 C.大 D.相同 E.不小于 1365.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通航河流时,附加导线不得有接头。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直接进行接头; A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接头 1366.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不得超过1个。 A A.正确 B.错误 C.1 D.10 E.15 1367.耐张段长度不超过150m时,附加导线严禁接头;超过500m时,附加导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大于5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50 D.2000 E.3000 1368.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限界值为4处。 A A.正确 B.错误 C.4 D.15 E.20 1369.附加导线不得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的建筑物。 A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建筑物 1370.铝导线断3股及以下时,可用预绞丝接续条或铝绑线绑扎补强,缠绕方向与被接续导线外层绞向一致,绑扎长度超出缺陷部分30~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 D.3 E.2 1371.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断股或损伤时应重新制作接头或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C.损伤 D.断股 E.更换 1372.附加导线在接头、下锚和补强处所采用预绞丝护线条时,预绞丝护线条的型号、规格应与附加导线材质相匹配,缠绕方向与附加导线绞向一致。 A A.正确 B.错误 C.接头 D.下锚 E.补强 1373.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1m。 A A.正确 B.错误 C.带电 D.支柱 E.1 1374.隔离(负荷)开关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以导电介质。 A A.正确 B.错误 C.导电介质 D.汽油 E.黄油 1375.隔离(负荷)开关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350mm。 A A.正确 B.错误 C.350 D.1000 E.1500 1376.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300mm2。 A A.正确 B.错误 C.300 D.1000 E.1500 1377.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应完好无损并加锁。 A A.正确 B.错误 C.完好 D.无损 E.不加锁 1378.操作机构箱应密封良好,箱体及托架等无锈蚀并可靠接地。 A A.正确 B.错误 C.接地 D.接钢轨 E.不接钢轨 1379.具有远动操作功能的隔离开关,应能保证当地位及远动位的正常操作。 A A.正确 B.错误 C.隔离开关 D.当地位 E.远动 1380.电动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分合闸电机、接触器等部件状态良好,接线紧固,限位开关位置正确,操作灵活可靠。 A A.正确 B.错误 C.操作机构 D.限位开关 E.负荷开关 1381.分相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120km/h。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300 E.400 1382.分相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 A A.正确 B.错误 C.1 D.10 E.15 1383.分相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50 D.2000 E.3000 1384.承力索分段绝缘子应采用重量较轻的有机复合绝缘子。 A A.正确 B.错误 C.有机复合绝缘子 D.钢化玻璃绝缘子 E.悬式绝缘子 1385.避雷器托架安装水平,无锈蚀,各部螺栓连接紧固。 A A.正确 B.错误 C.锈蚀 D.水平 E.竖直 1386.避雷器及支持绝缘子应呈竖直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2° A A.正确 B.错误 C.2 D.60 E.90 1387.避雷器表面清洁,安装牢固,无裂纹、破损及放电痕迹。 A A.正确 B.错误 C.裂纹 D.破损 E.倾斜 1388.避雷器引线无烧伤、断股。 A A.正确 B.错误 C.烧伤 D.接地 E.断股 1389.极限条件下,高压侧引线对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大于350mm。 A A.正确 B.错误 C.2 D.60 E.90 1390.电缆上网点宜设置隔离开关并纳入远动控制。 A A.正确 B.错误 C.操作机构 D.限位开关 E.负荷开关 1391.电缆终端表面干燥、清洁、密封良好,无渗漏水、裂纹、老化、破损等。 A A.正确 B.错误 C.烧伤 D.接地 E.断股 1392.电缆终端母排及零部件应与大地、接地钢构、固定抱箍等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 A A.正确 B.错误 C.烧伤 D.接地 E.断股 1393.电缆长度小于100m时,电缆终端应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可不接地。 A A.正确 B.错误 C.1500 D.2000 E.3000 1394.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400m(直供方式)或800m(AT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A A.正确 B.错误 C.1500 D.2000 E.3000 1395.电缆终端接地线无破损现象,受损股数不得超过总数的20%。 A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396.电缆采用地面敷设时须单独设置电缆沟槽,按规定设置地面电缆标识桩。同沟(槽)敷设2根以上电缆时,每隔30m分别标识。 A A.正确 B.错误 C.1500 D.2000 E.3000 1397.电缆上、下行间敷设应无交叉,供电线、正馈线电缆间无交叉(特殊区段用绝缘板做隔离),并按规定采取隔热及阻燃防护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C.交叉 D.隔离 E.无交叉 1398.当电缆直埋敷设时,电缆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 A A.正确 B.错误 C.1 D.10 E.15 1399.直埋或以直埋电缆槽方式敷设的电缆,敷设后应及时填埋电缆沟,并采取减振、阻燃、阻断鼠道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C.直埋 D.阻燃 E.填埋 1400.电缆标桩埋设应清晰显示出路径状态,直线地段每35~50m设置一根电缆标桩,在出所位置、电缆转弯处以及和其他管、线、路交叉处,可增加标桩数量。 A A.正确 B.错误 C.1500 D.2000 E.3000 1401.电缆上网处应自地面下0.8m至地面以上2m,砌钢筋混凝土电缆槽或砖砌防护墙进行防护。 A A.正确 B.错误 C.2 D.15 E.20 1402.吸上线须与支柱密贴连接牢固。 A A.正确 B.错误 C.牢固 D.密贴 E.支柱 1403.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2.5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白底、黑字、红色闪电符号的“高压危险”警示标识。 A A.正确 B.错误 C.2.5 D.5 E.6 1404.标识应完整无损、安装牢固、字迹清晰。 A A.正确 B.错误 C.牢固 D.密贴 E.支柱 1405.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承力索、供电线、正馈线,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C.20 D.30 E.40 1406.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承力索、供电线、正馈线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0 1407.在机动车辆通过的平交道口处铁路两侧的公路上,应设置限界门。 A A.正确 B.错误 C.两侧 D.左侧 E.右侧 1408.限界门置于在沿公路中心线距最近铁路线路中心不小于12m的地方。 A A.正确 B.错误 C.20 D.30 E.40 1409.限界门的宽度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公路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为4.5m,限界门框柱涂以警示色标。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0 1410.接触网支柱上、隧道每个定位点下方隧道边墙上,均要涂刷红色“轨面标准线”。 A A.正确 B.错误 C.红色 D.黑色 E.蓝色 1411.轨面标准线标画依据为正线股道靠近隧道边墙、站台或支柱侧的钢轨顶面的设计高程。 A A.正确 B.错误 C.正线 D.侧线 E.边墙 1412.每根接触网支柱顺线路两侧及田野侧均应安装反光号码牌。 A A.正确 B.错误 C.反光号码牌 D.合电标 E.断电标 1413.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一致。 A A.正确 B.错误 C.双号 D.单号 E.一致 1414.在站场、区间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两端设置电力机车禁停标。 A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网终点标 D.合电标 E.断电标 1415.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80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A A.正确 B.错误 C.80 D.200 E.300 1416.在接触网终端应设置接触网终点标。 A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网终点标 D.合电标 E.断电标 1417.“接触网终点”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不大于400mm处接触线的上方或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地面上。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0 1418.地面磁感应器的磁感应强度应大于36GS。 A A.正确 B.错误 C.80 D.200 E.300 1419.接触网和附加导线中用于电气连接的零件,其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被连接的导线。 A A.正确 B.错误 C.小于 D.等于 E.不等于 1420.接触网零件要安装牢固,紧固件在螺栓、螺母、螺纹连接或其他型式连接时应有防松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C.300~500 D.1000-1200 E.600-800 1421.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回头长度应为300~500mm,并用与线索材质相匹配的绑线扎紧。 A A.正确 B.错误 C.20 D.120 E.100 1422.线索回头一处绑扎时绑扎长度为80~120mm,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长度不得小于20mm。 A A.正确 B.错误 C.120 D.45 E.60 1423.零部件连接销钉与开口销穿向正确,双向夹角不小于120°,开口销不得二次使用。 A A.正确 B.错误 C.20 D.120 E.100 1424.Ⅰ、Ⅱ级污秽等级区域,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14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600 D.500 E.600 1425.Ⅲ、Ⅳ级污秽等级区域,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16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600 D.500 E.600 1426.绝缘部件不得有裂纹和破损。 A A.正确 B.错误 C.裂纹 D.破损 E.锈蚀 1427.瓷绝缘子的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300mm2,连接件不松动。 A A.正确 B.错误 C.避雷器 D.电流互感器 E.电压互感器 1428.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5 1429.接触网防雷装置通常由避雷线或避雷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A A.正确 B.错误 C.避雷器 D.电流互感器 E.电压互感器 1430.接触网单独设置的防雷接地体(极)在贯通地线上的接入点与其他设备在贯通地线上的接入点间距不应小于15m。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5 1431.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5 1432.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5 1433.金属支柱基础面应低于地面(或站台面)100~2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高 D.1000 E.2000 1434.基础外露400mm以上者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呈90度。 BC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435.金属支柱有基础帽时,基础帽应完整、破损、无裂纹。 BC A.正确 B.错误 C.无破损 D.无裂纹 E.不完整 1436.支柱根部周围5m范围内不得取土,1m范围内应保持清洁,可以有积水和杂物。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20 E.30 1437.桥梁、隧道内的埋入杆件(包括立柱)应安装牢固,断裂、无变形,其填充物不得剥落和裂纹,杆件要做好防腐处理。 BC A.正确 B.错误 C.无断裂 D.无变形 E.变形 1438.埋入杆件受力后,其周围灌注部分可以有裂纹、破损及脱落现象,螺栓本体不得松动和变形。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1439.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均衡。与地面夹角一般为60度,最大不得超过60°。 BC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440.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均衡。与地面夹角一般为45度,最大不得超过90度。 BC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441.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均衡。与地面夹角一般为45度,最大不得超过120度。 BC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442.拉线应采取防腐措施且可以有断股、松股、接头及严重的锈蚀。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允许 1443.拉线及下锚零部件可以与回流线、保护线、地线间形成环流通路。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允许 1444.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内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等。 BC A.正确 B.错误 C.外 D.之间 E.内 1445.支柱同一侧悬挂为不同线径及材质的导线时,导线的弛度应以其中弛度较小的导线为准。 BC A.正确 B.错误 C.大 D.相同 E.不小于 1446.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通航河流时,附加导线可以有接头。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严禁直接进行接头;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允许 1447.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不得超过5个。 BC A.正确 B.错误 C.1 D.10 E.15 1448.耐张段长度不超过1000m时,附加导线严禁接头;超过500m时,附加导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大于5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50 D.2000 E.3000 1449.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限界值为10处。 BC A.正确 B.错误 C.4 D.15 E.20 1450.附加导线可以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的建筑物。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必须 E.允许 1451.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4m。 BC A.正确 B.错误 C.1 D.3 E.2 1452.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2m。 BC A.正确 B.错误 C.1 D.3 E.4 1453.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3m。 BD A.正确 B.错误 C.2 D.1 E.4 1454.隔离(负荷)开关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以柴油。 BC A.正确 B.错误 C.导电介质 D.汽油 E.黄油 1455.隔离(负荷)开关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5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350 D.1000 E.1500 1456.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300mm2 BC A.正确 B.错误 C.500 D.1000 E.1500 1457.操作机构箱应密封良好,箱体及托架等无锈蚀并可靠接钢轨。 BC A.正确 B.错误 C.接地 D.接钢轨 E.不接钢轨 1458.分相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200km/h。 BC A.正确 B.错误 C.120 D.300 E.350 1459.分相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50%。 BC A.正确 B.错误 C.20 D.60 E.80 1460.分相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2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00 D.300 E.400 1461.承力索分段绝缘子应采用重量较轻的瓷质绝缘子。 BC A.正确 B.错误 C.有机复合绝缘子 D.钢化玻璃绝缘子 E.悬式绝缘子 1462.避雷器及支持绝缘子应呈竖直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30度。 BC A.正确 B.错误 C.2 D.60 E.90 1463.极限条件下,高压侧引线对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大于5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350 D.1000 E.1500 1464.电缆上网点宜设置断路器并纳入远动控制。 BC A.正确 B.错误 C.隔离开关 D.电流互感器 E.电压互感器 1465.电缆长度小于100m时,电缆终端应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可直接接地。 BD A.正确 B.错误 C.直接接地 D.不接地 E.接头 1466.电缆终端接地线无破损现象,受损股数不得超过总数的50%。 BC A.正确 B.错误 C.20 D.60 E.70 1467.当电缆直埋敷设时,电缆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1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 BC A.正确 B.错误 C.0.7 D.0.2 E.2 1468.电缆上网处应自地面下0.8m至地面以上10m,砌钢筋混凝土电缆槽或砖砌防护墙进行防护。 BC A.正确 B.错误 C.2 D.15 E.20 1469.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4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白底、黑字、红色闪电符号的“高压危险”警示标识。 BC A.正确 B.错误 C.2.5 D.5 E.6 1470.在机动车辆通过的平交道口处铁路左侧的公路上,应设置限界门。 BC A.正确 B.错误 C.两侧 D.左侧 E.右侧 1471.限界门置于在沿公路中心线距最近铁路线路中心不小于12m的地方。 BC A.正确 B.错误 C.20 D.30 E.40 1472.限界门的宽度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公路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为4.5m,限界门框柱涂以警示色标。 BC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0 1473.接触网支柱上、隧道每个定位点下方隧道边墙上,均要涂刷白色“轨面标准线”。 BC A.正确 B.错误 C.红色 D.黑色 E.蓝色 1474.每根接触网支柱顺线路两侧及田野侧均应安装接触网终点标。 BC A.正确 B.错误 C.反光号码牌 D.合电标 E.断电标 1475.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单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一致。 BC A.正确 B.错误 C.双号 D.单号 E.一致 1476.在站场、区间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两端设置电力机车禁停标。 BC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网终点标 D.合电标 E.断电标 1477.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100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BC A.正确 B.错误 C.80 D.200 E.300 1478.在接触网终端应设置电力机车禁停标。 BC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网终点标 D.合电标 E.断电标 1479.“接触网终点”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不大于400mm处接触线的上方或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地面上。 BC A.正确 B.错误 C.600 D.800 E.1000 1480.地面磁感应器的磁感应强度应大于46GS。 BC A.正确 B.错误 C.36 D.66 E.76 1481.接触网和附加导线中用于电气连接的零件,其允许载流量不应大于被连接的导线。 BC A.正确 B.错误 C.小于 D.等于 E.不等于 1482.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回头长度应为800-1000mm,并用与线索材质相匹配的绑线扎紧。 BC A.正确 B.错误 C.300~500 D.1000-1200 E.600-800 1483.线索回头一处绑扎时绑扎长度为80~120mm,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长度不得小于8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0 D.120 E.100 1484.零部件连接销钉与开口销穿向正确,双向夹角不小于30°,开口销不得二次使用。 BC A.正确 B.错误 C.120 D.45 E.60 1485.Ⅰ、Ⅱ级污秽等级区域,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3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400 D.500 E.600 1486.Ⅲ、Ⅳ级污秽等级区域,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5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600 D.500 E.600 1487.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5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50 D.600 E.700 1488.接触网防雷装置通常由避雷线或断路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BC A.正确 B.错误 C.避雷器 D.电流互感器 E.电压互感器 1489.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5Ω。 BC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5 1490.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5Ω。 BC A.正确 B.错误 C.30 D.25 E.35 1491.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或站台面)mm。 D A.500 B.1000 C.2000 D.100~200 1492.基础外露400mm以上者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呈度 D A.60 B.90 C.120 D.45 1493.金属支柱有基础帽时,基础帽应。 ABC A.完整 B.无破损 C.无裂纹 D.裂纹 1494.支柱根部周围m范围内不得取土,1m范围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D A.10 B.20 C.30 D.5 1495.支柱根部周围5m范围内不得取土,m范围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D A.10 B.20 C.30 D.1 1496.桥梁、隧道内的埋入杆件(包括立柱)应,其填充物不得剥落和裂纹,杆件要做好防腐处理。 ABD A.无断裂 B.无变形 C.变形 D.安装牢固 1497.埋入杆件受力后,其周围灌注部分不得有现象,螺栓本体不得松动和变形。 ABC A.裂纹 B.破损 C.脱落 D.褪色 1498.拉线基础距锚柱距离允许偏差±mm,轨面处拉线基础距线路中心允许偏差0~100mm A A.550 B.650 C.750 D.200 1499.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均衡。与地面夹角一般为度,最大不得超过60°。 D A.60 B.90 C.120 D.45 1500.拉线应采取防腐措施且不得有。 ABCD A.断股 B.松股 C.接头 D.严重的锈蚀 1501.拉线及下锚零部件不得与回流线、保护线、地线间形成环流通路。 ABC A.回流线 B.保护线 C.地线 D.正馈线 1502.拉线及下锚零部件不得与、保护线、地线间形成环流通路。 A A.回流线 B.供电线 C.接触线 D.正馈线 1503.拉线及下锚零部件不得与回流线、、地线间形成环流通路。 A A.保护线 B.供电线 C.接触线 D.正馈线 1504.拉线及下锚零部件不得与回流线、保护线、间形成环流通路。 A A.地线 B.供电线 C.接触线 D.正馈线 1505.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加强线、正馈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等。 A A.供电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06.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正馈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等。 A A.加强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07.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等。 A A.正馈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08.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等。 A A.回流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09.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回流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等。 A A.保护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0.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避雷线等。 A A.架空地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1.附加导线系指接触悬挂以外的架空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等。 A A.架空避雷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2.下列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 A.供电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3.下列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 A.加强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4.下列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 A.正馈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5.下列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 A.回流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6.下列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 A.保护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7.下列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 A.架空地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8.下列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 A.架空避雷线 B.吸上线 C.接触线 D.电缆 1519.下列属于附加导线的是。 ABCD A.架空避雷线 B.架空地线 C.保护线 D.回流线 1520.支柱同一侧悬挂为不同线径及材质的导线时,附加导线的弛度应以其中的导线为准。 A A.弛度较大 B.弛度较小 C.线径较大 D.线径较小 1521.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不得超过个。 D A.5 B.10 C.15 D.1 1522.耐张段长度不超过m时,附加导线严禁接头;超过500m时,附加导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大于500mm。 D A.1000 B.2000 C.3000 D.150 1523.耐张段长度不超过150m时,附加导线严禁接头;超过m时,附加导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大于500mm。 D A.150 B.250 C.350 D.500 1524.耐张段长度不超过150m时,附加导线严禁接头;超过500m时,附加导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大于mm。 C A.20 B.50 C.100 D.500 1525.一个耐张段内附加导线接头、断股和补强线段的总数量限界值为处。 D A.10 B.15 C.20 D.4 1526.铝导线断股及以下时,可用预绞丝接续条或铝绑线绑扎补强,缠绕方向与被接续导线外层绞向一致,绑扎长度超出缺陷部分30~50mm。 D A.10 B.15 C.20 D.3 1527.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断股或损伤时应。 A A.重新制作接头或更换 B.补强 C.更换 D.重新制作接头 1528.附加导线在接头、下锚和补强处所采用预绞丝护线条时,预绞丝护线条的、应与附加导线材质相匹配,缠绕方向与附加导线绞向。 ABC A.型号 B.规格 C.一致 D.相反 1529.正馈线带电部分与支柱边沿的距离应不小于m。 D A.2 B.3 C.4 D.1 1530.隔离(负荷)开关触头接触面应、、,并涂以导电介质。 BCD A.粗糙 B.平整 C.光洁 D.无损伤 1531.隔离(负荷)开关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以。 A A.导电介质 B.柴油 C.汽油 D.黄油 1532.隔离(负荷)开关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mm。 D A.500 B.1000 C.1500 D.350 1533.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mm2。 A A.500 B.1000 C.1500 D.300 1534.支持绝缘子应、、,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300mm2。 ABC A.清洁 B.无破损 C.放电痕迹 D.粗糙 1535.操作机构箱应密封良好,箱体及托架等无锈蚀并。 D A.不接地 B.接钢轨 C.不接钢轨 D.可靠接地 1536.分相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km/h。 D A.200 B.300 C.350 D.120 1537.分相绝缘器主绝缘应完好,其表面放电痕迹应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 D A.50 B.60 C.80 D.20 1538.分相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mm。 D A.200 B.300 C.400 D.100 1539.分相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 A A.中心 B.两端 C.左端 D.右端 1540.承力索分段绝缘子应采用重量较轻的。 D A.瓷质绝缘子 B.钢化玻璃绝缘子 C.悬式绝缘子 D.有机复合绝缘子 1541.避雷器及支持绝缘子应呈竖直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度。 D A.30 B.60 C.90 D.2 1542.极限条件下,高压侧引线对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大于mm。 D A.500 B.1000 C.1500 D.350 1543.电缆上网点宜设置并纳入远动控制。 D A.断路器 B.电流互感器 C.电压互感器 D.隔离开关 1544.电缆终端表面、、,无渗漏水、裂纹、老化、破损等。 ABC A.干燥 B.清洁 C.密封良好 D.粗糙 1545.电缆终端母排及零部件应与、、等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 ABC A.大地 B.接地钢构 C.固定抱箍 D.保护线 1546.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m(直供方式)或800m(AT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A A.400 B.800 C.1200 D.1600 1547.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400m(直供方式)或m(AT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B A.400 B.800 C.1200 D.1600 1548.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400m(方式)或800m(AT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A A.直供 B.AT C.b.T D.c.c. 1549.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400m(直供方式)或800m(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B A.直供 B.AT C.b.T D.c.c. 1550.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m(直供方式)或800m(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AD A.400 B.800 C.直供 D.a.T 1551.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400m(方式)或m(AT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BC A.400 B.800 C.直供 D.a.T 1552.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m(方式)或800m(AT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AC A.400 B.800 C.直供 D.a.T 1553.电缆长度100m及以上时,宜隔每400m(直供方式)或m(供电方式)划分区段且在每个区段应实施接地绝缘分隔。 BD A.400 B.800 C.直供 D.a.T 1554.电缆终端接地线无破损现象,受损股数不得超过总数的%。 A A.50 B.60 C.70 D.20 1555.电缆采用地面敷设时须单独设置电缆沟槽,按规定设置地面电缆标识桩。同沟(槽)敷设2根以上电缆时,每隔m分别标识。 A A.5 B.8 C.10 D.30 1556.当电缆直埋敷设时,电缆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 D A.1 B.2 C.3 D.0.7 1557.当电缆直埋敷设时,电缆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m。 D A.0.5 B.0.7 C.1.5 D.1 1558.直埋或以直埋电缆槽方式敷设的电缆,敷设后应及时填埋电缆沟,并采取、、措施。 ABC A.减振 B.阻燃 C.阻断鼠道 D.防水 1559.电缆上网处应自地面下0.8m至地面以上m,砌钢筋混凝土电缆槽或砖砌防护墙进行防护。 D A.10 B.15 C.20 D.2 1560.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白底、黑字、红色闪电符号的“高压危险”警示标识。 D A.4 B.5 C.6 D.2.5 1561.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2.5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底、黑字、红色闪电符号的“高压危险”警示标识。 A A.白 B.黑 C.红 D.黄 1562.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2.5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白底、字、红色闪电符号的“高压危险”警示标识。 B A.白 B.黑 C.红 D.黄 1563.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2.5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白底、黑字、色闪电符号的“高压危险”警示标识。 C A.白 B.黑 C.红 D.黄 1564.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2.5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白底、黑字、红色闪电符号的“”警示标识。 D A.断 B.接触网终点 C.禁止合闸 D.高压危险 1565.标识应完整、安装、字迹。 A A.无损 B.牢固 C.清晰 D.粗糙 1566.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承力索、供电线、正馈线,应在防断点处至少m采取防护措施。 D A.30 B.40 C.50 D.5 1567.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供电线、正馈线,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D A.接触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承力索 1568.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承力索、、正馈线,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D A.接触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供电线 1569.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承力索、供电线、,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D A.接触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正馈线 1570.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ABC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正馈线 D.接触线 1571.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ABC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正馈线 D.保护线 1572.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ABC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正馈线 D.架空地线 1573.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供电线、正馈线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D A.接触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承力索 1574.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承力索、、正馈线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D A.接触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供电线 1575.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承力索、供电线、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D A.接触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正馈线 1576.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ABC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正馈线 D.接触线 1577.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ABC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正馈线 D.保护线 1578.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ABC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正馈线 D.架空地线 1579.在机动车辆通过的平交道口处铁路的公路上,应设置限界门。 D A.中间 B.左侧 C.右侧 D.两侧 1580.限界门置于在沿公路中心线距最近铁路线路中心不小于m的地方。 D A.20 B.30 C.40 D.12 1581.限界门的宽度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公路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为m,限界门框柱涂以警示色标。 D A.10 B.15 C.20 D.4.5 1582.接触网支柱上、隧道每个定位点下方隧道边墙上,均要涂刷色“轨面标准线”。 D A.白色 B.黑色 C.蓝色 D.红 1583.每根接触网支柱顺线路两侧及田野侧均应安装。 D A.接触网终点标 B.合电标 C.断电标 D.反光号码牌 1584.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一致。 B A.单号 B.双号 C.一致 D.相反 1585.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一致。 A A.单号 B.双号 C.一致 D.相反 1586.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下行,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一致。 AB A.单号 B.双号 C.一致 D.相反 1587.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 AC A.单号 B.双号 C.一致 D.相反 1588.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 BC A.单号 B.双号 C.一致 D.相反 1589.每个区间、车站、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下行,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 ABC A.单号 B.双号 C.一致 D.相反 1590.在站场、区间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两端设置。 D A.接触网终点标 B.合电标 C.断电标 D.电力机车禁停标 1591.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A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592.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80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m)。 B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593.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80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C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594.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80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D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595.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AD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596.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80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m)。 BD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597.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80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CD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598.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m)。 ABC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599.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ABCD A.80 B.400 C.合电标 D.断电标 1600.在接触网终端应设置。 D A.电力机车禁停标 B.合电标 C.断电标 D.接触网终点标 1601.“”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不大于400mm处接触线的上方或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地面上。 D A.电力机车禁停标 B.合电标 C.断电标 D.接触网终点标 1602.“接触网终点”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不大于mm处接触线的上方或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地面上。 D A.600 B.800 C.1000 D.400 1603.地面磁感应器的磁感应强度应大于GS。 D A.56 B.66 C.76 D.36 1604.接触网和附加导线中用于电气连接的零件,其允许载流量不应被连接的导线。 D A.大于 B.等于 C.不等于 D.小于 1605.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回头长度应为mm,并用与线索材质相匹配的绑线扎紧。 D A.800-1000 B.1000-1200 C.600-800 D.300-500 1606.线索回头一处绑扎时绑扎长度为80~120mm,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长度不得小于mm。 D A.80 B.120 C.100 D.20 1607.零部件连接销钉与开口销穿向正确,双向夹角不小于度,开口销不得二次使用。 D A.30 B.45 C.60 D.120 1608.Ⅰ、Ⅱ级污秽等级区域,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mm; D A.350 B.500 C.600 D.1400 1609.Ⅲ、Ⅳ级污秽等级区域,接触网绝缘泄漏距离不小于mm。 D A.350 B.500 C.600 D.1600 1610.瓷绝缘子的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mm2,连接件不松动。 D A.600 B.1000 C.1200 D.300 1611.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mm。 D A.500 B.600 C.700 D.150 1612.、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 A.回流线 B.承力索 C.供电线 D.正馈线 1613.回流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 A.保护线 B.承力索 C.供电线 D.正馈线 1614.回流线、保护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 A.架空地线 B.承力索 C.供电线 D.正馈线 1615.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 A.架空避雷线 B.承力索 C.供电线 D.正馈线 1616.、、、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BC A.回流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正馈线 1617.、、、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BC A.回流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供电线 1618.、、、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BC A.回流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承力索 1619.、、、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BCD A.回流线 B.保护线 C.架空地线 D.架空避雷线 1620.接触网防雷装置通常由避雷线或、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D A.断路器 B.电流互感器 C.电压互感器 D.避雷器 1621.接触网防雷装置通常由避雷线或、和组成。 BCD A.电压互感器 B.引下线 C.接地装置 D.避雷器 1622.接触网单独设置的防雷接地体(极)在贯通地线上的接入点与其他设备在贯通地线上的接入点间距不应小于15m。 D A.10 B.20 C.30 D.15 1623.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 A A.5 B.15 C.25 D.10 1624.、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A A.27.5kV电缆 B.声屏障 C.零散的接触网支柱 D.综合接地 1625.27.5kV电缆、、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A A.开关 B.声屏障 C.零散的接触网支柱 D.综合接地 1626.27.5kV电缆、开关、、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A A.避雷器 B.声屏障 C.零散的接触网支柱 D.综合接地 1627.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A A.架空地线 B.声屏障 C.零散的接触网支柱 D.综合接地 1628.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 A A.15 B.25 C.35 D.30 1629.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D A.开关 B.避雷器 C.架空地线 D.零散的接触网支柱 1630.电连接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连接牢固,线夹内无杂物。 A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线 D.承力索 E.供电线 F.d无 G.e可以有 1631.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相等,允许偏差0~5mm。 A A.正确 B.错误 C.相等 D.不相等 E.不等高 1632.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线槽契合的U形螺纹卡子应平行压接于线槽内,不得跳出接触线线槽。 A A.正确 B.错误 C.平行 D.垂直 E.不平行 1633.电连接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均应涂电力复合脂。 A A.正确 B.错误 C.电力复合脂 D.柴油 E.汽油 F.d黄油 1634.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 A A.正确 B.错误 C.等位线 D.保护线 E.承力索 F.d接触线 1635.等位线及其连接线夹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匹配,截面积不小于10mm2。 A A.正确 B.错误 C.匹配 D.可以不匹配 E.10 F.d20 1636.坠砣宜采用铁质或高密度复合坠砣。 A A.正确 B.错误 C.铁质或高密度复合坠砣 D.水泥块坠砣 E.石块 F.d土块 1637.坠砣块应完整,自上而下编号且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180°。 A A.正确 B.错误 C.60 D.90 E.120 F.d180 1638.补偿绳不得有散股、断股、接头现象,且不得扭绞、与其他部件、线索相摩擦。 A A.正确 B.错误 C.散股 D.断股 E.接头 F.d平滑 1639.同一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的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5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50 D.250 E.350 F.d500 1640.滑轮补偿装置安装正确,本体无裂纹、变形,转动灵活无卡滞。 A A.正确 B.错误 C.裂纹 D.变形 E.灵活 F.d无卡滞 1641.平衡轮与棘轮的间距不小于5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50 D.250 E.350 F.d500 1642.棘轮大小轮转动灵活,轮槽上下偏斜不得大于5mm。 A A.正确 B.错误 C.20 D.30 E.40 F.d5 1643.补偿绳位于渐开线轮槽正中,不得偏磨,不得有松股、断股和接头。 A A.正确 B.错误 C.散股 D.断股 E.接头 F.d平滑 1644.电连接线夹与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之间连接牢固,线夹内可以有杂物。 BF A.正确 B.错误 C.接触线 D.承力索 E.供电线 F.d无 G.e可以有 1645.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可以不相等,允许偏差0~5mm。 BC A.正确 B.错误 C.相等 D.不相等 E.50 F.d100 1646.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线槽契合的U形螺纹卡子应垂直压接于线槽内,不得跳出接触线线槽。 BC A.正确 B.错误 C.平行 D.垂直 E.接触线 F.d承力索 1647.电连接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均应涂柴油。 BC A.正确 B.错误 C.电力复合脂 D.柴油 E.汽油 F.d黄油 1648.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保护线。 BC A.正确 B.错误 C.等位线 D.保护线 E.承力索 F.d接触线 1649.等位线及其连接线夹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可以不匹配,截面积不小于10mm2 BC A.正确 B.错误 C.匹配 D.可以不匹配 E.120 F.d180 1650.坠砣宜采用水泥块坠砣 BC A.正确 B.错误 C.铁质或高密度复合坠砣 D.水泥块坠砣 E.石块 F.d土块 1651.坠砣块应完整,自上而下编号且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60度。 BF A.正确 B.错误 C.60 D.90 E.120 F.d180 1652.同一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的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150mm。 BF A.正确 B.错误 C.150 D.250 E.350 F.d500 1653.平衡轮与棘轮的间距不小于150mm。 BF A.正确 B.错误 C.150 D.250 E.350 F.d500 1654.电连接线夹与、、之间连接牢固,线夹内无杂物。 ABC A.接触线 B.承力索 C.供电线 D.吊弦 1655.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允许偏差0~5mm。 A A.相等 B.不相等 C.较大 D.较小 1656.压接式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线槽契合的U形螺纹卡子应压接于线槽内,不得跳出接触线线槽。 A A.平行 B.垂直 C.不垂直 D.不平行 1657.电连接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均应涂。 A A.电力复合脂 B.柴油 C.汽油 D.黄油 1658.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 A A.等位线 B.保护线 C.承力索 D.接触线 1659.坠砣宜采用。 A A.铁质或高密度复合坠砣 B.水泥块坠砣 C.石块 D.土块 1660.坠砣块应完整,自上而下编号且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度。 D A.60 B.90 C.120 D.180 1661.补偿绳不得有、、现象,且不得扭绞、与其他部件、线索相摩擦 ABC A.散股 B.断股 C.接头 D.平滑 1662.同一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的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mm D A.150 B.250 C.350 D.500 1663.滑轮补偿装置安装正确,本体、,转动、 ABCD A.无裂纹 B.无变形 C.灵活 D.无卡滞 1664.平衡轮与棘轮的间距不小于mm。 D A.150 B.250 C.350 D.500 1665.棘轮大小轮转动灵活,轮槽上下偏斜不得大于mm。 D A.20 B.30 C.40 D.5 1666.补偿绳位于渐开线轮槽正中,不得偏磨,不得有、和。 ABC A.松股 B.断股 C.接头 D.平滑 1667.坠砣宜采用或。 AB A.高密度复合坠砣 B.铁质坠砣 C.水泥坠砣 D.土块 1668.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mm的处所应加装。 BD A.50 B.200 C.保护线 D.等位线 1669.坠砣块应完整,且,其缺口相互错开度。 ABD A.自上而下编号 B.叠码整齐 C.60 D.180 1670.压接式电连接线夹与线槽契合的U形螺纹卡子应压接于线槽内,不得跳出接触线线槽。 AC A.接触线 B.供电线 C.平行 D.垂直 1671.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出(或)100~200mm。 AB A.地面 B.站台面 C.钢轨面 D.基础面 1672.基础外露400mm以上者应,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呈度。 AB A.培土 B.45 C.砌墙 D.90 1673.支柱根部周围5m范围内不得,1m范围内应保持,不得有和。 ABCD A.取土 B.清洁 C.积水 D.杂物 1674.桥梁、隧道内的埋入杆件(包括立柱)应安装,无断裂、变形,其填充物不得剥落和裂纹,杆件要做好处理。 AC A.牢固 B.密贴 C.防腐 D.防盗 1675.埋入杆件受力后,其周围灌注部分不得有、及现象,螺栓本体不得。 ABCD A.有裂纹 B.破损 C.脱落 D.松动和变形 1676.拉线应绷紧,在同一支柱上的各拉线应受力。与地面夹角一般为度,最大不得超过度。 ACD A.均衡 B.相同 C.45 D.60 1677.拉线应采取措施且不得有、、及严重的锈蚀。 ABCD A.防腐 B.断股 C.松股 D.接头 E.防盗 1678.拉线及下锚零部件不得与、、间形成。 ABCD A.回流线 B.保护线 C.地线 D.环流通路 E.开路 F.短路 1679.跨越铁路,一、二级公路,重要通航河流时,附加导线不得有。不同、不同、不同的导线严禁直接进行接头。 ACDE A.接头 B.补强 C.金属 D.规格 E.绞制方向 1680.铝导线断3股及以下时,可用或绑扎补强,缠绕方向与被接续导线外层绞向,绑扎长度超出缺陷部分30~50mm。 ABC A.预绞丝接续条 B.铝绑线 C.一致 D.相反 1681.钢芯铝绞线的钢芯或时应重新制作或。 ABCD A.断股 B.损伤 C.接头 D.更换 E.补强 1682.附加导线在、和处所采用预绞丝护线条时的型号、规格应与附加导线材质相匹配,缠绕方向与附加导线绞向一致。 ABCD A.接头 B.下锚 C.补强 D.预绞丝护线 E.铝绑线 1683.隔离(负荷)开关触头接触面应、、,并涂以。 ABCD A.平整 B.光洁 C.无损伤 D.涂以导电介质 E.黄油 1684.支持绝缘子应和,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mm2。 ABC A.清洁无破损 B.放电痕迹 C.300 D.50 1685.隔离开关应并。 ABC A.操作机构 B.完好无损 C.加锁 D.触头 1686.应密封良好,及等无锈蚀并可靠。 ABCD A.操作机构箱 B.箱体 C.托架 D.接地 E.接零 1687.具有远动操作功能的,应能保证及的正常操作。 ACD A.隔离开关 B.断路器 C.当地位 D.远动位 1688.电动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等部件状态良好,接线紧固,位置正确,操作灵活可靠。 ABC A.分合闸电机 B.接触器 C.限位开关 D.负荷开关 1689.分相绝缘器应完好,其应不超过绝缘长度的20%。 ABC A.主绝缘 B.表面放电痕迹 C.有效 D.无效 1690.分相绝缘器应位于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mm。 AC A.受电弓 B.线路 C.100 D.200 1691.承力索分段绝缘子应采用重量的。 AB A.较轻 B.有机复合绝缘子 C.瓷质绝缘子 D.玻璃绝缘子 1692.避雷器托架安装,,各部螺栓连接。 ABC A.水平 B.无锈蚀 C.紧固 D.松动 1693.及应呈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2°。 ABC A.避雷器 B.支持绝缘子 C.竖直 D.水平 1694.在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2.5m高的处所,以及、和均应设置白底、黑字、红色闪电符号的“高压危险”警示标识 ACDE A.站台 B.区间 C.安全挡板 D.细孔网栅 E.跨线桥防护网栅 1695.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ACDE A.上跨 B.下穿 C.承力索 D.供电线 E.正馈线 1696.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承力索、供电线、正馈线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AC A.带电 B.不带电 C.两侧 D.左侧 1697.限界门的宽度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的宽度,限界门的距地面的高度为4.5m,限界门框柱涂以警示色标。 AC A.公路路面 B.铁路 C.下缘 D.上缘 1698.、下方隧道边墙上,均要涂刷色“轨面标准线”。 ABC A.接触网支柱上 B.隧道每个定位点 C.红 D.白 1699.轨面标准线标画依据为股道隧道边墙、站台或支柱侧的钢轨顶面的设计高程。 AC A.正线 B.侧线 C.靠近 D.远离 1700.每根接触网支柱及均应安装反光号码牌。 AB A.顺线路两侧 B.田野侧 C.线路侧 D.线路左侧 1701.每个、、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线路公里标方向。 ABCD A.区间 B.车站 C.隧道 D.一致 E.不一致 1702.在、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设置电力机车禁停标。 ABC A.站场 B.区间 C.两端 D.前端 1703.“接触网终点”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中心线不大于400mm处接触线的或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地面上。 AC A.受电弓 B.轨面 C.上方 D.下方 1704.和中用于连接的零件,其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被连接的导线 ABC A.接触网 B.附加导线 C.电气 D.机械 1705.接触网防雷装置通常由或、和组成。 ABCD A.避雷线 B.避雷器 C.引下线 D.接地装置 E.保护线 1706.避雷器安装,无锈蚀,各部螺栓连接。 ABC A.托架 B.水平 C.紧固 D.竖直 1707.避雷器及应呈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2° AC A.支持绝缘子 B.水平 C.竖直 D.倾斜 1708.避雷器表面,安装牢固,无裂纹、破损及痕迹。 AC A.清洁 B.脏污 C.放电 D.脱落 1709.避雷器极限条件下,侧引线对之间的距离大于350mm。 AC A.高压 B.低压 C.接地体 D.供电线 1710.电缆上网点宜设置并纳入控制。 AC A.隔离开关 B.断路器 C.远动 D.当地 1711.电缆终端、、,无渗漏水、裂纹、老化、等。 ABCD A.表面干燥 B.清洁 C.密封良好 D.破损 1712.电缆终端母排及零部件应与、、固定抱箍等保持足够的绝缘距离。 AB A.大地 B.接地钢构 C.线索 D.支撑装置 1713.电缆上、下行间敷设应,供电线、正馈线电缆间无交叉(特殊区段用绝缘板做隔离),并按规定采取及防护措施。 ACD A.无交叉 B.交叉 C.隔热 D.阻燃 1714.直埋或以直埋电缆槽方式敷设的电缆,敷设后应及时填埋,并采取、、措施。 ABCD A.电缆沟 B.减振 C.阻燃 D.阻断鼠道 1715.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2.5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白底、黑字、红色闪电符号的“”警示标识。 AC A.轨面 B.地面 C.高压危险 D.禁止攀登 1716.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ABC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正馈线 D.保护线 1717.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承力索、、,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BC A.接触线 B.供电线 C.正馈线 D.保护线 1718.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供电线、,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AC A.承力索 B.接触线 C.正馈线 D.保护线 1719.上跨构筑物(桥、隧道、明洞、站房等)下方的、、正馈线,应在防断点处至少5m采取防护措施。 AB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接触线 D.保护线 1720.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ABC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正馈线 D.保护线 1721.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承力索、、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BC A.接触线 B.供电线 C.正馈线 D.保护线 1722.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供电线、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AC A.承力索 B.接触线 C.正馈线 D.保护线 1723.隧道、桥梁内漏水点距离接触网带电线索小于2m处所,下方、、正馈线等在漏水点垂直投影向两侧延伸至少1m采取防护措施。 AB A.承力索 B.供电线 C.接触线 D.保护线 1724.在通过的平交道口处铁路的公路上,应设置限界门。 AC A.机动车辆 B.自行车 C.两侧 D.左侧 1725.置于在沿距最近不小于m的地方。 ABCD A.限界门 B.公路中心线 C.铁路线路中心 D.12 1726.置于在沿公路中心线距最近不小于m的地方。 ACD A.限界门 B.铁路中心线 C.铁路线路中心 D.12 1727.限界门的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下缘距地面的高度为4.5m,限界门框柱涂以警示色标。 AB A.宽度 B.公路 C.铁路 D.桥梁 1728.限界门的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距地面的高度为4.5m,限界门框柱涂以警示色标。 ABC A.宽度 B.公路 C.下缘 D.桥梁 1729.限界门的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公路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距地面的高度为4.5m,限界门框柱涂以警示色标。 AC A.宽度 B.高度 C.下缘 D.桥梁 1730.限界门的不得小于平交道口处路面的宽度,限界门的距地面的高度为m,限界门框柱涂以警示色标。 ABCD A.宽度 B.公路 C.下缘 D.4.5 1731.接触网上、隧道每个下方隧道边墙上,均要涂刷色“轨面标准线”。 ABC A.支柱 B.定位点 C.红 D.黄色 1732.接触网上、隧道每个定位点下方隧道边墙上,均要涂刷色“轨面标准线”。 AC A.支柱 B.定位点 C.红 D.黄色 1733.接触网支柱上、隧道每个下方隧道边墙上,均要涂刷色“轨面标准线”。 BC A.支柱 B.定位点 C.红 D.黄色 1734.接触网上、隧道每个下方隧道边墙上,均要涂刷色“”。 ABCD A.支柱 B.定位点 C.红 D.轨面标准线 1735.轨面标准线标画依据为股道靠近、或支柱侧的钢轨顶面的设计高程。 ACD A.正线 B.侧线 C.隧道边墙 D.站台 1736.轨面标准线标画依据为正线股道靠近、站台或支柱侧的钢轨顶面的设计高程。 ABC A.隧道边墙 B.站台 C.支柱侧 D.声屏障 1737.轨面标准线标画依据为股道靠近、或支柱侧的钢轨顶面的设计高程。 ABC A.正线 B.隧道边墙 C.站台 D.声屏障 1738.轨面标准线标画依据为股道靠近、或的钢轨顶面的设计高程。 ABCD A.正线 B.隧道边墙 C.站台 D.支柱侧 1739.每根接触网支柱线路及均应安装反光号码牌。 ACD A.顺 B.逆 C.两侧 D.田野侧 1740.每根接触网支柱顺线路及均应安装反光号码牌。 CD A.左侧 B.右侧 C.两侧 D.田野侧 1741.每根接触网支柱线路两侧及均应安装反光号码牌。 AD A.顺 B.逆 C.左侧 D.田野侧 1742.每个、、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方向一致。 ABCD A.区间 B.车站 C.隧道 D.线路公里标 1743.每个、、隧道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方向一致。 ABD A.区间 B.车站 C.股道 D.线路公里标 1744.每个区间、、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方向一致。 ABD A.车站 B.隧道 C.股道 D.线路公里标 1745.每个、车站、均应分别单独编号,上行双号、下行单号,编号方向与方向一致。 ABC A.区间 B.隧道 C.线路公里标 D.股道 1746.在、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两端设置。 ABD A.站场 B.区间 C.股道 D.电力机车禁停标 1747.在、区间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两端设置。 AD A.站场 B.隧道 C.股道 D.电力机车禁停标 1748.在站场、接触网不同供电臂间的电分段两端设置。 AD A.区间 B.股道 C.股道 D.电力机车禁停标 1749.在接触网电分相设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m)。 ABC A.前方 B.断电标 C.80 D.400 1750.在接触网电分相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m)。 AC A.前方 B.后方 C.80 D.400 1751.在接触网电分相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m)。 BD A.前方 B.后方 C.80 D.400 1752.在接触网电分相设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BD A.前方 B.后方 C.断电标 D.合电标 1753.在接触网电分相设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m)。 BCD A.前方 B.后方 C.合电标 D.400 1754.在接触网电分相设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400m处附近的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0m)。 BCD A.前方 B.后方 C.合电标 D.接触网 1755.“”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不大于400mm处接触线的方或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左侧地面上。 AC A.接触网终点 B.高压危险 C.上方 D.下方 1756.“”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不大于400mm处接触线的或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地面上。 ACD A.接触网终点 B.高压危险 C.上方 D.左侧 1757.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的长宽应符合规定,和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BD A.正确 B.错误 C.大小 D.驰度 E.距离 1758.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的应符合规定,和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B A.张力 B.驰度 C.大小 D.距离 1759.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的弛度应符合规定,和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A A.正确 B.错误 C.高度 D.不同 E.距离 1760.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的弛度应符合规定,和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 C A.同一个位置 B.不同铅垂面内 C.同一个铅垂面内 D.不同位置 1761.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的应符合规定,和上、下部固定绳应布置在同一个内。 BC A.大小 B.驰度 C.铅锤面 D.空间 1762.双横承力索两条线的应相等。 D A.预应力 B.高度 C.长度 D.张力 1763.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5股道以上不超过。 ABD A.负弛度 B.100mm C.正驰度 D.200mm 1764.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5股道以上不超过。 BD A.500 B.100mm C.600mm D.200mm 1765.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AB A.负弛度 B.100mm C.正驰度 D.200mm 1766.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 AD A.负弛度 B.100mm C.正驰度 D.200mm 1767.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状态,允许有平缓的,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5股道以上不超过。 ABCD A.拉紧 B.负弛度 C.100mm D.200mm 1768.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2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BE A.正确 B.错误 C.3 D.4 E.5 1769.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B A.紧固状态 B.拉紧状态 C.松弛状态 D.垂直状态 1770.上、下部固定绳应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A A.水平 B.平直 C.弯曲 D.松弛 1771.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并处于拉紧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不超过2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50 D.300 E.50 1772.上、下部固定绳弹簧补偿器处于固定绳受力大的一侧,张力符合设计规定。 BC A.正确 B.错误 C.小 D.多 E.少 1773.上、下部固定绳弹簧补偿器处于固定绳受力小的一侧,张力符合设计规定。 A A.正确 B.错误 C.大 D.多 E.少 1774.上、下部固定绳弹簧补偿器处于固定绳的一侧,张力符合设计规定。 B A.受力大 B.受力小 C.扭矩大 D.扭矩小 1775.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不得有、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件6的规定。 A A.接头 B.对接 C.压接 D.挤压 1776.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不得有接头、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件6的规定。 B A.对接 B.断股 C.压接 D.断丝 1777.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不得有接头、断股和,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件6的规定。 D A.断丝 B.压接 C.加强 D.补强 1778.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件6的规定。 A A.正确 B.错误 C.锈蚀 D.油污 E.闪烙 1779.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允许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件6的规定。 BE A.正确 B.错误 C.可以有 D.不能够 E.不得 1780.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不得有、和,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附件6的规定。 ABD A.接头 B.断股 C.驰度 D.补强 1781.软横跨直吊线、斜拉线应采用不锈钢等防腐性能好的材质。 A A.正确 B.错误 C.防水性 D.防油污 E.防拉断 1782.软横跨直吊线、斜拉线应采用不锈钢等防嗮性能好的材质。 BC A.正确 B.错误 C.防腐性 D.防油污 E.防雷击 1783.软横跨直吊线、斜拉线应采用等防腐性能好的材质。 D A.铝合金 B.铜合金 C.铁质 D.不锈钢 1784.软横跨直吊线、斜拉线应采用不锈钢等能好的材质。 B A.防油污 B.防腐性 C.防雷击 D.防嗮性 1785.软横跨直吊线、斜拉线应采用等能好的材质。 AC A.不锈钢 B.铁质 C.防腐性 D.防雷击 1786.软横跨直吊线应保持铅垂,吊线呈拉紧状态,上端永久固定,无松弛,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400~600mm。 A A.正确 B.错误 C.400 D.800 E.400-800 1787.软横跨直吊线应保持铅垂,吊线呈拉紧状态,上端永久固定,无松弛,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400~800mm。 BD A.正确 B.错误 C.400 D.400~600 E.400-800 1788.软横跨直吊线应,吊线呈拉紧状态,上端永久固定,无松弛,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400~600mm。 A A.保持铅垂 B.保持水平 C.保持倾斜 D.保持高度 1789.软横跨直吊线应保持铅垂,吊线呈,上端永久固定,无松弛,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400~600mm。 C A.竖立状态 B.倾斜状态 C.拉紧状态 D.松弛状态 1790.软横跨直吊线应保持铅垂,吊线呈拉紧状态,上端永久固定,无松弛,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mm。 B A.400 B.400~600 C.600 D.800 1791.软横跨直吊线应,吊线呈,上端永久固定,无松弛,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吊线处距离为mm。 BCD A.倾斜状态 B.保持铅垂 C.拉紧状态 D.400~600 1792.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400mm,侧线为300mm,允许偏差±50mm。 A A.正确 B.错误 C.200 D.300 E.600 1793.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mm,侧线为300mm,允许偏差±50mm。 B A.250 B.400 C.700 D.800 1794.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400mm,侧线为mm,允许偏差±50mm。 D A.50 B.100 C.200 D.300 1795.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mm,侧线为mm,允许偏差±50mm。 BC A.550 B.400 C.300 D.100 1796.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2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50mm至螺纹全长的1/2。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200 E.1月4日 1797.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5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50mm至螺纹全长的1/2。 BC A.正确 B.错误 C.20-80 D.10-100 E.20-120 1798.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2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25mm至螺纹全长的1/2。 BC A.正确 B.错误 C.50 D.110 E.170 1799.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2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50mm至螺纹全长的1/7。 BD A.正确 B.错误 C.1月10日 D.1月2日 E.全部 1800.软横跨应垂直于,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2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50mm至螺纹全长的1/2。 C A.侧线 B.区间 C.正线 D.站场 1801.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50mm至螺纹全长的1/2。 A A.20~80 B.10-100 C.20 D.80 1802.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2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mm至螺纹全长的1/2。 D A.10 B.25 C.35 D.50 1803.软横跨应垂直于正线,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20~80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50mm至螺纹全长的。 A A.1/2 B.1/8 C.1/10 D.余长 1804.软横跨应垂直于,各部螺栓、垫片、弹簧垫圈应齐全,螺栓紧固,各杵头杆螺纹外露长度应为mm,调整螺栓的螺杆外露长度应为mm至螺纹全长的。 ABCD A.正线 B.20~80 C.50 D.1/2 1805.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应在同一垂直面内。 A A.正确 B.错误 C.不同平面 D.同一站场 E.同一区间 1806.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的电分段绝缘子串应在同一面内。 C A.锚段 B.大小 C.垂直 D.股道 1807.位于站台沿上方绝缘子带电裙边应尽量与站台,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应位于股道中间。 B A.等高 B.对齐 C.反方向 D.同侧 1808.位于站台沿上方绝缘子带电裙边应尽量与站台对齐,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应位于股道。 B A.左边 B.中间 C.侧面 D.右边 1809.位于站台沿上方绝缘子应尽量与站台对齐,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应位于股道中间。 A A.带电裙边 B.整体 C.支柱侧 D.上下部 1810.位于站台沿上方绝缘子应尽量与站台,股道间横向电分段绝缘子应位于股道。 BCD A.左边 B.带电裙边 C.对齐 D.中间 1811.横向承力索两端绝缘子串外侧钢帽距支柱内缘不小于400mm,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裙边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700mm,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小于200mm。 A A.正确 B.错误 C.300 D.200 E.100 1812.横向承力索两端绝缘子串外侧钢帽距支柱内缘不小于mm。 B A.450 B.400 C.650 D.750 1813.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裙边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mm。 C A.50 B.150 C.700 D.1000 1814.上、下部固定绳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小于mm。 A A.200 B.350 C.750 D.1000 1815.横向承力索两端绝缘子串外侧钢帽距支柱内缘不小于450mm。 BD A.正确 B.错误 C.50 D.400 E.650 1816.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裙边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9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700 D.750 E.100 1817.上、下部固定绳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小于130mm。 BE A.正确 B.错误 C.50 D.800 E.200 1818.横向承力索两端绝缘子串外侧钢帽距支柱内缘不小于mm,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裙边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mm,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小于mm。 ABD A.400 B.700 C.150 D.200 1819.横向承力索两端绝缘子串外侧钢帽距支柱内缘不小于mm,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裙边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mm。 AB A.400 B.700 C.150 D.200 1820.横向承力索两端绝缘子串外侧钢帽距支柱内缘不小于mm,上、下部固定绳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小于mm。 AD A.400 B.700 C.150 D.200 1821.上、下部固定绳两端绝缘子串的裙边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不小于mm,带电侧绝缘子裙边距线路中心线不小于mm。 BD A.400 B.700 C.150 D.200 1822.软横跨各部件应齐全完好,连接牢固。支柱上角钢底座应水平,各斜吊线完好无松弛,并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 A A.正确 B.错误 C.350 D.550 E.150 1823.软横跨各部件应齐全完好,连接牢固。支柱上角钢底座应水平,各斜吊线完好无松弛,并留有不小于150mm的余量。 BD A.正确 B.错误 C.350 D.200 E.150 1824.软横跨各部件应齐全完好,连接牢固。支柱上角钢底座应倾斜,各斜吊线完好无松弛,并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 BD A.正确 B.错误 C.垂直 D.水平 E.对齐 1825.软横跨各部件应齐全完好,连接牢固。支柱上角钢底座应,各斜吊线完好无松弛,并留有不小于200mm的余量。 B A.对齐 B.水平 C.垂直 D.倾斜 1826.软横跨各部件应齐全完好,连接牢固。支柱上角钢底座应水平,各斜吊线完好无松弛,并留有不小于mm的余量。 D A.50 B.350 C.550 D.200 1827.软横跨各部件应齐全完好,连接牢固。支柱上角钢底座应,各斜吊线完好无松弛,并留有不小于mm的余量。 CD A.对齐 B.350 C.水平 D.200 1828.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0 D.200 E.100 1829.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0~+100 D.0 E.100 1830.硬横梁的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B A.0 B.0~+100 C.100 D.100~+150 1831.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A A.正确 B.错误 C.1/100 D.1/720 E.1/250 1832.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1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BC A.正确 B.错误 C.1/200 D.1/720 E.1/250 1833.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720。 BD A.正确 B.错误 C.1/100 D.1/360 E.1/250 1834.硬横梁应呈倾斜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BD A.正确 B.错误 C.对齐 D.水平 E.紧固 1835.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下突出,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BE A.正确 B.错误 C.向左偏移 D.向右偏移 E.向上微供 1836.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A A.微供 B.偏移 C.突起 D.竖立 1837.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C A.1/210 B.1/240 C.1/200 D.1/350 1838.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 C A.1/100 B.1/200 C.1/360 D.1/720 1839.硬横梁应呈状态,允许向上,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 ABCD A.水平 B.微供 C.1/200 D.1/360 1840.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 BCD A.突起 B.微供 C.1/200 D.1/360 1841.硬横梁应呈状态,允许向上微供,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 ACD A.水平 B.倾斜 C.1/200 D.1/360 1842.硬横梁应呈状态,允许向上,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 ABD A.水平 B.微供 C.1/150 D.1/360 1843.硬横梁应呈状态,允许向上,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ABC A.水平 B.微供 C.1/200 D.1/560 1844.硬横梁应呈状态,允许向上微供,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 AD A.水平 B.突起 C.1/150 D.1/360 1845.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BC A.突起 B.微供 C.1/200 D.1/350 1846.硬横梁应呈状态,允许向上微供,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AC A.水平 B.突起 C.1/200 D.1/560 1847.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200,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 BD A.突起 B.微供 C.1/560 D.1/360 1848.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之间应结合密贴,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A A.正确 B.错误 C.结合稳固 D.牢固密贴 E.没有缝隙 1849.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之间应留有间隙,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BC A.正确 B.错误 C.结合密贴 D.保持距离 E.留有余量 1850.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之间应,连接牢固可靠,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C A.留有间隙 B.留有余量 C.结合密贴 D.结合稳固 1851.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之间应,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AC A.结合密贴 B.保持距离 C.牢固可靠 D.留有余量 1852.硬横梁与支柱、硬横梁各梁段之间应结合密贴,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C A.留有间隙 B.保持距离 C.牢固可靠 D.留有余量 1853.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不得锈蚀。 A A.正确 B.错误 C.70% D.40% E.10% 1854.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50%,焊接处不得锈蚀。 BD A.正确 B.错误 C.70% D.20% E.5% 1855.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允许锈蚀。 BE A.正确 B.错误 C.能锈蚀 D.不得破损 E.不得锈蚀 1856.硬横梁(角钢)允许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不得锈蚀。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可以 E.不能够 1857.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不得锈蚀。 A A.开焊 B.破损 C.锈蚀 D.油污 1858.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焊接处不得锈蚀。 D A.0.05 B.0.8 C.0.5 D.0.2 1859.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 B A.可以锈蚀 B.不得锈蚀 C.允许4漆 D.不得涂漆 1860.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锈蚀面积不得超过,焊接处。 ABC A.开焊 B.0.2 C.不得锈蚀 D.允许锈蚀 1861.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锈蚀面积不得超过,焊接处。 ABD A.开焊 B.0.2 C.0.5 D.不得锈蚀 1862.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锈蚀面积不得超过,焊接处。 BCD A.破损 B.开焊 C.0.2 D.不得锈蚀 1863.硬横梁(角钢)不得变形和,锈蚀面积不得超过20%,焊接处。 BC A.破损 B.开焊 C.不得锈蚀 D.不得涂漆 1864.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水平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10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 A A.正确 B.错误 C.20 D.40 E.60 1865.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水平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100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 BD A.正确 B.错误 C.200 D.10 E.50 1866.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水平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10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3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50 D.750 E.950 1867.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倾斜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10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水平 D.高差 E.垂直 1868.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水平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 D A.5 B.300 C.500 D.10 1869.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水平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10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A A.±50 B.±75 C.±25 D.±150 1870.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10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mm。 C A.倾斜 B.垂直 C.水平 D.平直 1871.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BCD A.平直 B.水平 C.10 D.50 1872.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ABD A.水平 B.10 C.300 D.50 1873.腕臂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mm。安装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ACD A.水平 B.0 C.10 D.50 1874.多线路腕臂底座及连接件安装高度应满足最高轨面至横梁下缘的设计高度,允许偏差±50mm。 A A.正确 B.错误 C.横梁下缘 D.最低轨面 E.100 1875.多线路腕臂底座及连接件安装高度应满足最低轨面至横梁下缘的设计高度,允许偏差±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最高 D.平行 E.等高 1876.多线路腕臂底座及连接件安装高度应满足最高轨面至横梁下缘的设计高度,允许偏差±170mm。 BE A.正确 B.错误 C.0 D.25 E.50 1877.多线路腕臂底座及连接件安装高度应满足最高轨面至横梁下缘的设计高度,允许偏差±mm。 B A.15 B.50 C.75 D.125 1878.多线路腕臂底座及连接件安装高度应满足最高轨面至的设计高度,允许偏差±50mm。 A A.横梁下缘 B.横梁上缘 C.横梁中间 D.横梁边缘 1879.多线路腕臂底座及连接件安装高度应满足最高轨面至的设计高度,允许偏差±mm。 AC A.横梁下缘 B.横梁上缘 C.50 D.75 1880.多线路腕臂底座及连接件安装高度应满足轨面至横梁下缘的设计高度,允许偏差±mm。 BD A.最低 B.最高 C.35 D.50 1881.双腕臂底座间距应满足要求。极限温度时,两支悬挂及零部件间距不得小于60mm。 A A.正确 B.错误 C.20 D.45 E.90 1882.双腕臂底座间距应满足要求。极限温度时,两支悬挂及零部件间距不得小于90mm。 BE A.正确 B.错误 C.15 D.45 E.60 1883.双腕臂底座间距应满足要求。极限温度时,两支悬挂及零部件间距不得小于mm。 B A.25 B.60 C.75 D.135 1884.腕臂不得明显且无永久性变形。 B A.活动 B.弯曲 C.突起 D.低头 1885.平腕臂端部余长为mm。 B A.50 B.200 C.300 D.400 1886.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mm。 B A.100 B.300 C.150 D.400 1887.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mm。 A A.400 B.300 C.200 D.500 1888.防风拉线环距定位器头水平距离mm,允许偏差+50~-l00mm。 A A.600 B.800 C.400 D.300 1889.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mm。 D A.50 B.150 C.200 D.100 1890.平腕臂端部余长为mm,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mm。 BD A.50 B.200 C.300 D.100 1891.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mm,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mm AD A.100 B.200 C.400 D.300 1892.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mm,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mm。 BC A.200 B.300 C.400 D.500 1893.防风拉线环距定位器头水平距离mm,允许偏差+mm。 AD A.600 B.400 C.20~-105 D.50~-l00 1894.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mm,平腕臂端部余长为mm,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mm。 ABC A.100 B.200 C.300 D.400 1895.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mm。防风拉线环距定位器头水平距离mm,允许偏差+50~-mm。 ACD A.400 B.200 C.600 D.100 1896.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mm,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mm,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mm。 ACD A.100 B.200 C.300 D.400 1897.腕臂不得明显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平腕臂端部余长为200mm,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400 D.450 E.300 1898.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300mm,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400mm。 A A.正确 B.错误 C.200 D.450 E.100 1899.防风拉线环距定位器头水平距离600mm,允许偏差+50~-l00mm。 A A.正确 B.错误 C.700 D.400 E.500 1900.腕臂不得明显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平腕臂端部余长为550mm,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1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00 D.450 E.300 1901.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380mm,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400mm。 BD A.正确 B.错误 C.200 D.300 E.100 1902.防风拉线环距定位器头水平距离800mm,允许偏差+50~-l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600 D.400 E.500 1903.腕臂不得明显拉伸且无永久性变形。 BE A.正确 B.错误 C.扭曲 D.平直 E.弯曲 1904.双线路腕臂应保持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 C A.平直 B.倾斜 C.水平 D.抬高 1905.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mm,无永久性变形。 B A.50 B.100 C.150 D.250 1906.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定位立柱应保持状态 B A.竖直 B.铅垂 C.直立 D.倾斜 1907.双线路腕臂定位立柱应保持。 C A.竖直状态 B.直立状态 C.铅垂状态 D.倾斜状态 1908.平腕臂安装位置距轨面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最短吊弦长度不小于mm。 D A.100 B.200 C.800 D.300 1909.平腕臂安装位置距轨面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吊弦长度不小于300mm。 D A.最长 B.最大 C.最小 D.最短 1910.平腕臂安装位置距轨面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限界值:(以跨距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最短吊弦长度不小于300mm。 D A.最长 B.最大 C.最小 D.最短 1911.腕臂偏移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 A A.1/3 B.1/5 C.1/7 D.1/9 1912.平腕臂时和斜腕臂应安装管帽,水平或低头时不宜安装管帽。 B A.倾斜 B.抬头 C.水平 D.翘起 1913.支持装置各部件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应与在同一垂直面内,铰接处转动灵活。 A A.腕臂 B.钢轨 C.定位管 D.定位器 1914.定位管吊线钩开口,正定位时朝支柱侧,反定位时朝远离支柱侧。 A A.正确 B.错误 C.线路侧 D.支柱侧 E.临线侧 1915.定位管吊线钩开口,正定位时朝支柱侧,反定位时朝远离田野侧。 BD A.正确 B.错误 C.线路侧 D.支柱侧 E.临线侧 1916.定位管吊线钩开口,正定位时朝田野侧,反定位时朝远离支柱侧。 BD A.正确 B.错误 C.线路侧 D.支柱侧 E.临线侧 1917.定位管吊线钩开口,正定位时朝远离支柱侧,反定位时朝。 D A.田野侧 B.定位立柱 C.定位器 D.支柱侧 1918.定位管吊线钩开口,正定位时朝侧,反定位时朝侧。 AB A.远离支柱 B.支柱 C.田野 D.绝缘子 1919.定位管吊线钩开口,时朝远离支柱侧,时朝支柱侧。 AD A.正定位 B.定位立柱 C.定位器 D.反定位 1920.接触网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 C A.朝上 B.倾斜 C.朝下 D.向下 1921.承力索座内的承力索置于受力方向指向的槽内。 B A.支柱 B.轴心 C.圆心 D.管帽 1922.承力索座内的承力索置于受力方向指向轴心的槽内。 A A.正确 B.错误 C.圆心 D.管帽 E.轴心 1923.承力索座内的置于受力方向指向轴心的槽内。 B A.附加导线 B.承力索 C.圆心 D.副帽 1924.定位管吊线两端均装设,线鼻子采用压接方法固定。 B A.线鼻子 B.心形环 C.圆形环 D.三角环 1925.定位管吊线两端均装设心形环,线鼻子采用方法固定。 B A.焊接 B.压接 C.连接 D.捆绑 1926.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 A A.轨面连线 B.线路中心线 C.钢轨 D.支柱 1927.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当电力机车、动车组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自由移动。 A A.上下、左右 B.高低 C.上下 D.左右 1928.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连线,定位点处接触线的符合规定。 A A.弹性 B.高度 C.上下 D.驰度 1929.定位器应与腕臂顺线路偏移的相一致。 A A.方向、角度 B.大小 C.偏移角 D.角度 1930.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D A.±3mm B.±5mm C.±7mm D.±lmm 1931.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mm。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0。 D A.7 B.6 C.5 D.1.5 1932.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mm。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1.5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 D A.3 B.2 C.1 D.0 1933.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拉力≥)。 C A.150N B.100N C.80N D.50N 1934.定位器应处于状态(拉力≥80N)。 C A.平直 B.垂直 C.受拉 D.受压 1935.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 C A.6° B.9° C.8° D.13° 1936.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状态:。 B A.6° B.6~10° C.10° D.8° 1937.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警示值:。 C A.6° B.13° C.6~13° D.10° 1938.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限界值:。 D A.4° B.15° C.13° D.4~15° 1939.定位器偏移标准值: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 B A.相反 B.相一致 C.不同 D.相向 1940.定位器偏移限界值:极限温度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定位管)长度的 A A.1/3 B.1/5 C.1/7 D.1/9 1941.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转动,不得。 D A.移动 B.偏斜 C.窜位 D.卡滞 1942.转换支柱处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 D A.55mm B.75mm C.80mm D.50mm 1943.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 D A.上下面 B.平面 C.等高面 D.垂面内 1944.高铁接触网设备定位管端部余长为。 A A.50~150mm B.50mm C.150mm D.100mm 1945.接触网定位装置吊钩定位环距接触线悬挂点一般为。 C A.100mm B.700mm C.400mm D.900mm 1946.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端,短环在定位器端。 B A.支柱侧 B.定位管 C.田野侧 D.承力索 1947.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定位管端,短环在端。 B A.支柱侧 B.定位器 C.田野侧 D.承力索 1948.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 B A.支柱侧 B.补偿下锚 C.田野侧 D.承力索 1949.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允许误差+50~-l00mm。 C A.100mm B.200mm C.600mm D.900mm 1950.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距离为600mm。 C A.上下 B.竖直 C.水平 D.垂直 1951.防风拉线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 C A.5° B.25° C.45° D.80° 1952.防风拉线面向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 D A.支柱侧 B.中锚 C.田野侧 D.下锚侧 1953.防风拉线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60°。 BC A.正确 B.错误 C.45 D.90 E.120 1954.防风拉线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 A A.正确 B.错误 C.60 D.90 E.120 1955.防风拉线面向中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 BC A.正确 B.错误 C.下锚侧 D.60 E.120 1956.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距离为600mm,允许误差+50~-l00mm。 A A.水平 B.抬高 C.上下 D.垂直 1957.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长;长环端回头长250mm。 B A.120mm B.100mm C.250mm D.700mm 1958.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长100mm;长环端回头长mm。 C A.120mm B.100mm C.250mm D.700mm 1959.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长mm;长环端回头长mm。 BC A.120mm B.100mm C.250mm D.700mm 1960.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位置。 B A.尾端 B.中间 C.顶端 D.1/3 1961.定位管吊线应顺直受力,与弹性吊索间隙大于。 B A.10mm B.50mm C.180mm D.220mm 1962.定位环应线路方向安装,避免与旋转平双耳出现剪切力。 A A.垂直 B.水平 C.等高 D.对齐 1963.定位环应垂直线路方向安装,避免与旋转平双耳出现。 A A.阻力 B.水平力 C.剪切力 D.拉伸力 1964.定位器支座处电气连接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与定位支座限位止钉。 D A.相互连接 B.相互接触 C.相互碰撞 D.相互摩擦 1965.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铜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C A.铜面 B.铁面 C.铝面 D.钢面 1966.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铝面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A A.铜面 B.铁面 C.铝面 D.钢面 1967.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AC A.铝面 B.铁面 C.铜面 D.钢面 1968.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铝面与接触,铜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D A.定位管 B.电气连接线鼻子 C.定位器 D.定位器和底座 1969.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铝面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铜面与接触。 D A.铝线鼻子 B.定位管 C.定位器 D.电气连接线鼻子 1970.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铝面与接触,铜面与接触。 AB A.定位器和底座 B.电气连接线鼻子 C.定位管 D.定位器 1971.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铜面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 BE A.正确 B.错误 C.铜面 D.铁面 E.铝面 1972.定位器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铝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BC A.正确 B.错误 C.铜面 D.铁面 E.铝面 1973.定位器支座处电气连接线的铜铝双面垫片安装正确,铝面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铜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A A.正确 B.错误 C.铜面 D.铁面 E.铝面 1974.定位线夹安装正确,与接触线接触面应涂。 D A.黄油 B.凡士林 C.润滑油 D.导电介质 1975.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远离定位钩和定位支座侧。 D A.夹板 B.U形销 C.副帽 D.有环夹板 1976.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有环夹板远离和定位支座侧。 D A.支柱侧 B.田野侧 C.线路侧 D.定位钩 1977.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有环夹板远离定位钩和侧。 D A.支柱侧 B.田野侧 C.线路侧 D.定位支座 1978.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有环夹板远离和侧。 CD A.支柱侧 B.田野侧 C.定位钩 D.定位支座 1979.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有环夹板靠近定位钩和定位支座侧。 BC A.正确 B.错误 C.远离 D.定位支座 E.定位钩 1980.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有环夹板远离定位钩和定位支座侧。 A A.正确 B.错误 C.靠近 D.定位支座 E.定位钩 1981.定位线夹U形销向上弯折。 C A.10° B.30° C.60° D.80° 1982.支柱跨距允许偏差mm。 B A.±100 B.±500 C.±900 D.±800 1983.有砟区段支柱的侧面限界(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 D A.5000mm B.2400mm C.2500mm D.3100mm 1984.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 C A.7° B.8° C.3° D.9° 1985.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 C A.8° B.9° C.2° D.10° 1986.支柱应尽量设在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应留有排水通道。 B A.水沟 B.侧沟 C.水坑 D.水塘 1987.若支柱设在侧沟中,支柱根部应用加固。 C A.沙子 B.红砖 C.砂浆砌石 D.石渣 1988.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应留有。 B A.防洪通道 B.排水通道 C.流水管道 D.下水管道 1989.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 B A.±30mm B.±100mm C.±800mm D.±900mm 1990.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 A A.平整 B.平顺 C.破损 D.坑洼 199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应。 B A.降级使用 B.及时修补 C.可以使用 D.及时更换 1992.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可以修补后。 A A.降级使用 B.及时修补 C.可以使用 D.及时更换 1993.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 D A.降级使用 B.及时修补 C.可以使用 D.及时更换 1994.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不得有、斜向和纵向裂纹。 C A.竖直 B.垂直 C.横向 D.斜向 1995.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和纵向裂纹。 D A.竖直 B.垂直 C.横向 D.斜向 1996.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 C A.可以有 B.允许有 C.不得有 D.不准许 1997.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与横腹板结合处裂纹及横腹板裂纹宽度不超过0.3mm时,要及时,大于0.3mm时应更换。 B A.替换 B.修补 C.更换 D.加固 1998.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与横腹板结合处裂纹及横腹板裂纹宽度不超过0.3mm时,要及时修补,大于0.3mm时应。 C A.替换 B.修补 C.更换 D.加固 1999.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破损不露筋者,可以用水泥砂浆后使用。 B A.替换 B.修补 C.更换 D.加固 2000.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合缝处不得,不应有混凝土剥落、露筋等缺陷。 D A.漏水 B.露缝 C.露空 D.漏浆 2001.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弯曲度不大于,杆顶封堵良好。 A A.2‰ B.8‰ C.9‰ D.10‰ 2002.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应具有防止安装设备扭转及措施。 B A.摆动 B.滑动 C.偏转 D.晃动 2003.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mm且长度不超过1/3圆周长的支柱要及时,否则应更换。 B A.替换 B.修补 C.使用 D.更换 2004.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纵向裂纹宽度大于0.2mm但不超过1mm的支柱要及时修补,纵向裂纹宽度大于1mm的支柱应。 D A.替换 B.修补 C.使用 D.更换 2005.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修补支柱破损部位的混凝土等级比支柱本身混凝土。 B A.同级 B.高一级 C.高两级 D.高三级 2006.金属支柱及硬横梁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主角钢不应有现象,弯曲不得超过5‰。 C A.反转 B.焊接 C.扭转 D.裂纹 2007.金属支柱及硬横梁支柱副角钢弯曲不得超过;表面防腐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B A.7根 B.2根 C.6根 D.5根 2008.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10mm。 C A.9块 B.8块 C.3块 D.10块 2009.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 B A.8% B.1% C.7% D.9% 2010.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 B A.±20% B.±0.5% C.±15% D.±30% 2011.横向方向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允许偏差0~0.5%。 D A.倾斜 B.偏移 C.方向偏移 D.反向倾斜 2012.支柱倾斜率: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均应直立,柱顶应向受力,允许偏差0~0.5%。 D A.倾斜 B.偏移 C.方向偏移 D.反向倾斜 2013.支柱倾斜率:硬横跨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允许偏差0~0.5%;支柱顶端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0mm。 B A.偏斜 B.直立 C.水平 D.偏转 2014.支柱倾斜率:隔离开关支柱应,允许偏差0~0.5%。 B A.偏斜 B.直立 C.水平 D.偏转 2015.支柱倾斜率: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 A A.±2° B.±6° C.±7° D.±8° 2016.支柱倾斜率: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于,允许偏差±2°。 A A.线路中心线 B.钢轨 C.轨平面 D.线岔 2017.填方地段的支柱外缘距路基边坡的距离不小于mm,否则应培土或砌石,其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 D A.650 B.750 C.950 D.500 2018.高填方地段培土困难、流失严重或土质强度不够者,应采用护坡加固,片石应挤压紧密、堆砌整齐,砂浆应饱满、标号符合规定。 B A.红砖 B.砂浆砌石 C.泥土 D.石渣 2019.支柱护坡应延伸至地面,并做深度不小于护坡基础。 C A.0.65m B.0.85m C.0.6m D.0.75m 2020.支柱护坡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2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2m,厚度不小于3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 D.2 E.3 2021.支柱护坡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2m,厚度不小于300mm。 B A.0.5 B.1 C.2 D.4 2022.支柱护坡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1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m,厚度不小于300mm。 C A.0.5 B.1 C.2 D.4 2023.支柱护坡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1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2m,厚度不小于m。 A A.0.3 B.1 C.2 D.4 2024.支柱护坡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m,厚度不小于m。 ABD A.1 B.2 C.4 D.0.3 2025.支柱护坡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m,厚度不小于300mm。 BC A.0.5 B.1 C.2 D.4 2026.支柱护坡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1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m,厚度不小于m。 BD A.1 B.2 C.4 D.0.3 2027.支柱护坡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2m,厚度不小于m。 AD A.1 B.2 C.4 D.0.3 2028.支柱护坡应延伸至地面,护坡厚度不小于mm,并做深度不小于护坡基础。 AB A.300 B.600 C.900 D.1200 2029.支柱护坡应延伸至地面,护坡厚度不小于600mm,并做深度不小于600mm护坡基础。 BC A.正确 B.错误 C.300 D.900 E.1200 2030.支柱护坡距边坡坡底1m处应设置100mm×100mm的泄水孔。 A A.正确 B.错误 C.2 D.3 E.4 2031.支柱护坡距边坡坡底m处应设置100mm×100mm的泄水孔。 A A.1 B.2 C.3 D.4 2032.支柱护坡距边坡坡底1m处应设置的泄水孔。 C A.1mm×1mm B.10mm×10mm C.100mm×100mm D.1000mm×1000mm 2033.支柱护坡距边坡坡底m处应设置的泄水孔。 AC A.1 B.2 C.100mm×100mm D.1000mm×1000mm 2034.路堑地段的基础外侧与水沟外侧的间距不小于。 A A.300mm B.700mm C.800mm D.900mm 2035.当采用圆吊柱时,腕臂底座处应采取防扭转及措施。 B A.窜动 B.滑动 C.偏转 D.晃动 2036.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密贴。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小于30mm; B A.单螺母 B.双螺母 C.三螺母 D.四螺母 2037.吊柱调整使用的镀锌闭环垫片不超过,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10mm。 B A.1片 B.2片 C.6片 D.7片 2038.吊柱不得扭曲,宜向受力反方向倾斜不大于。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20mm,但不得侵入邻线基本建筑限界。 D A.a3° B.b5° C.c.7° D.1° 2039.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 A A.正确 B.错误 C.抬头 D.倾斜 E.平直 2040.双线路腕臂的定位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C.倾斜 D.低头 E.竖直 2041.平腕臂安装位置距轨面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最短吊弦长度不小于300mm。 A A.正确 B.错误 C.700 D.400 E.500 2042.腕臂偏移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1/3。 A A.正确 B.错误 C.1月4日 D.1月2日 E.1月8日 2043.定位管水平或抬头时应安装管帽,低头时不宜安装管帽。 A A.正确 B.错误 C.副帽 D.棒瓶 E.零部件 2044.支持装置各部件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应与腕臂在同一垂直面内,铰接处转动灵活。 A A.正确 B.错误 C.不同竖直 D.同一水平 E.不同水平 2045.接触网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下。 A A.正确 B.错误 C.朝上 D.倾斜 E.垂直 2046.承力索座内的承力索置于受力方向指向轴心的槽内。 A A.正确 B.错误 C.受拉 D.定位器 E.管帽 2047.定位管吊线两端均装设心形环,线鼻子采用压接方法固定。 A A.正确 B.错误 C.钳压 D.挤压 E.焊接 2048.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连线,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动车组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上下、左右自由移动。 A A.正确 B.错误 C.支柱 D.腕臂 E.定位器 2049.定位器应与腕臂顺线路偏移的方向、角度相一致。 A A.正确 B.错误 C.相反 D.倾斜 E.对立 2050.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mm。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1.5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0。 A A.正确 B.错误 C.±8mm D.±7mm E.±9mm 2051.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拉力≥80N)。 A A.正确 B.错误 C.85N D.95N E.75N 2052.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8°。 A A.正确 B.错误 C.2° D.4° E.6° 2053.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状态:6~10°。 A A.正确 B.错误 C.10° D.6~15° E.6° 2054.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警示值:6~13°。 A A.正确 B.错误 C.6° D.6~15° E.13° 2055.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限界值:4~15° A A.正确 B.错误 C.4° D.15° E.8~15° 2056.定位器偏移标准值: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 A A.正确 B.错误 C.平行 D.偏斜 E.等高 2057.定位器偏移限界值:极限温度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定位管)长度的1/3。 A A.正确 B.错误 C.1月7日 D.1/36 E.1月9日 2058.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转动,不得卡滞;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 A A.正确 B.错误 C.70 D.80 E.90 2059.定位管应与腕臂在同一垂面内。 A A.正确 B.错误 C.不同 D.相同 E.交叉 2060.定位管端部余长为50~150mm。 A A.正确 B.错误 C.50 D.100~150 E.150 2061.吊钩定位环距接触线悬挂点一般为400mm。 A A.正确 B.错误 C.350 D.450 E.550 2062.吊钩定位环开口,正定位时朝支柱侧,反定位时朝远离支柱侧。 A A.正确 B.错误 C.线路中心 D.钢轨 E.田野侧 2063.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定位管端,短环在定位器端。 A A.正确 B.错误 C.田野测 D.线路外侧 E.线路内侧 2064.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允许误差+50~-l0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45°。 A A.正确 B.错误 C.20° D.75° E.35° 2065.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2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A A.正确 B.错误 C.200 D.50 E.300 2066.定位管吊线应顺直受力,与弹性吊索间隙大于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00 E.75 2067.定位环应垂直线路方向安装,避免与旋转平双耳出现剪切力。 A A.正确 B.错误 C.平行 D.反作用力 E.拉伸力 2068.定位管水平或抬头时应安装管帽,低头时不宜安装管帽。 A A.正确 B.错误 C.副帽 D.螺栓 E.垫片 2069.定位器支座处电气连接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与定位支座限位止钉相互摩擦,铜铝双面垫片安装正确,铝面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铜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A A.正确 B.错误 C.相互连接 D.相互接触 E.相互碰撞 2070.定位线夹安装正确,与接触线接触面应涂导电介质。 A A.正确 B.错误 C.黄油 D.凡士林 E.润滑油 2071.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有环夹板远离定位钩和定位支座侧。U形销向上弯折60°。 A A.正确 B.错误 C.50 D.70 E.80 2072.支柱跨距允许偏差±5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0 D.200 E.1500 2073.支柱的侧面限界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3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2700 D.3500 E.2800 2074.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3°。 A A.正确 B.错误 C.5° D.8° E.9° 2075.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A A.正确 B.错误 C.6° D.9° E.10° 2076.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应留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排水沟应统一设计,避免对路基防排水系统的影响。 A A.正确 B.错误 C.水沟 D.水坑 E.水塘 2077.支柱根部应用砂浆砌石加固。 A A.正确 B.错误 C.沙子 D.红砖 E.石渣 2078.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700 D.800 E.900 2079.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 A A.正确 B.错误 C.平滑 D.破损 E.坑洼 2080.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应及时修补。 A A.正确 B.错误 C.三根 D.四根 E.五根 208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 A A.正确 B.错误 C.500 D.600 E.700 2082.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露筋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及时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C.6根 D.7根 E.8根 2083.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不得有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 A A.正确 B.错误 C.可以有 D.允许有 E.不能有 2084.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与横腹板结合处裂纹及横腹板裂纹宽度不超过0.3mm时,要及时修补,大于0.3mm时应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C.0.7mm D.0.8mm E.0.9mm 2085.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破损不露筋者,可以用水泥砂浆修补后使用。 A A.正确 B.错误 C.不可以 D.不能够 E.不允许 2086.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合缝处不得漏浆,不应有混凝土剥落、露筋等缺陷。支柱弯曲度不大于2‰,杆顶封堵良好。支柱应具有防止安装设备扭转及滑动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C.7‰ D.8‰ E.9‰ 2087.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mm且长度不超过1/3圆周长的支柱要及时修补,否则应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C.1月7日 D.1月8日 E.1月9日 2088.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纵向裂纹宽度大于0.2mm但不超过1mm的支柱要及时修补,纵向裂纹宽度大于1mm的支柱应更换。 A A.正确 B.错误 C.0.6mm D.0.7mm E.08mm 2089.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修补支柱破损部位的混凝土等级比支柱本身混凝土高一级。 A A.正确 B.错误 C.两级 D.三级 E.同级 2090.金属支柱及硬横梁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主角钢不应有扭转现象,弯曲不得超过5‰。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5‰ E.20‰ 2091.金属支柱及硬横梁支柱副角钢弯曲不得超过2根;表面防腐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A A.正确 B.错误 C.4根 D.6根 E.8根 2092.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3块。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10mm。 A A.正确 B.错误 C.5块 D.37块 E.9块 2093.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5%,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1%。横向方向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允许偏差0~0.5%;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均应直立,柱顶应向受力反向倾斜,允许偏差0~0.5%。 A A.正确 B.错误 C.8% D.9% E.10% 2094.支柱倾斜率:硬横跨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允许偏差0~0.5%;支柱顶端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50mm D.+250mm E.+350mm 2095.支柱倾斜率:隔离开关支柱应直立,允许偏差0~0.5%。 A A.正确 B.错误 C.偏斜 D.垂直 E.倾斜 2096.支柱倾斜率: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2°。 A A.正确 B.错误 C.±5° D.±7° E.±9° 2097.填方地段的支柱外缘距路基边坡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否则应培土或砌石,其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高填方地段培土困难、流失严重或土质强度不够者,应采用砂浆砌石护坡加固,片石应挤压紧密、堆砌整齐,砂浆应饱满、标号符合规定。 A A.正确 B.错误 C.550 D.750 E.950 2098.支柱护坡应延伸至地面,并做深度不小于0.6m护坡基础。上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1m,下部宽度为支柱中心两侧各不小于2m,厚度不小于300mm。距边坡坡底1m处应设置100mm×100mm的泄水孔。 A A.正确 B.错误 C.0.65m D.0.75m E.0.85m 2099.路堑地段的基础外侧与水沟外侧的间距不小于300mm。 A A.正确 B.错误 C.450 D.550 E.650 2100.吊柱型号、规格、防腐措施符合设计要求,锈蚀面积不超过20%。当采用圆吊柱时,腕臂底座处应采取防扭转及滑动措施。 A A.正确 B.错误 C.35% D.45% E.50% 2101.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密贴。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小于30mm。 A A.正确 B.错误 C.单螺母 D.三螺母 E.四螺母 2102.吊柱调整使用的镀锌闭环垫片不超过2片,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10mm。 A A.正确 B.错误 C.1片 D.5片 E.6片 2103.吊柱不得扭曲,宜向受力反方向倾斜不大于1°。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20mm,但不得侵入邻线基本建筑限界。 A A.正确 B.错误 C.3° D.5° E.7° 2104.双线路腕臂应保持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无永久性变形。定位立柱应保持铅垂状态。 AC A.水平 B.倾斜 C.100mm D.350mm 2105.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mm,无永久性变形。定位立柱应保持状态。 BC A.250 B.100 C.铅垂 D.直立 2106.双线路腕臂应保持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定位立柱应保持状态。 AC A.水平 B.倾斜 C.铅垂 D.直立 2107.双线路腕臂应保持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无永久性变形。定位立柱应保持状态。 ABD A.水平 B.100mm C.250mm D.铅垂 2108.平腕臂安装位置距轨面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限界值:(以跨距中长度为依据界定)其长度不小于mm。 AD A.最短吊弦 B.最长吊弦 C.800 D.300 2109.腕臂偏移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投影长度的。 AC A.垂直 B.水平 C.1/3 D.1/7 2110.定位管或抬头时应安装管帽,时不宜安装管帽。 BC A.倾斜 B.水平 C.低头 D.翘起 2111.定位管水平或时应安装管帽,时不宜安装管帽。 BC A.倾斜 B.抬头 C.低头 D.翘起 2112.支持装置各部件组装正确。腕臂上的各部件应与在同一垂直面内,铰接处。 AC A.腕臂 B.钢轨 C.转动灵活 D.固定牢靠 2113.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承力索座内的承力索置于受力方向指向的槽内。 BC A.朝上 B.朝下 C.轴心 D.圆心 2114.定位管吊线两端均装设,线鼻子采用方法固定。 AB A.压接 B.心形环 C.圆形环 D.焊接 2115.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定位点处接触线的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动车组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自由移动。 ABCD A.轨面连线 B.弹性 C.上下 D.左右 2116.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动车组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自由移动。 ACD A.轨面连线 B.钢轨 C.上下 D.左右 2117.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钢轨,定位点处接触线的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动车组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自由移动。 BCD A.高度 B.弹性 C.上下 D.左右 2118.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定位点处接触线的符合规定。当电力机车、动车组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左右自由移动。 ABC A.轨面连线 B.弹性 C.上下 D.高低 2119.定位器应与腕臂顺线路偏移的、相一致。 AD A.方向 B.大小 C.偏移角 D.角度 2120.定位器应与腕臂偏移的、相一致。 ACD A.方向 B.大小 C.顺线路 D.角度 2121.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非限位定位器根部与接触线高差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 ABCD A.±lmm B.1.5 C.0 D.±l0mm 2122.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非限位定位器根部与接触线高差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0mm。 ABC A.±lmm B.1.5 C.0 D.±l0mm 2123.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mm。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非限位定位器根部与接触线高差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mm。 BCD A.±lmm B.1.5 C.0 D.±l0mm 2124.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且应满足受电弓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1.5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非限位定位器根部与接触线高差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0mm。 ACD A.±lmm B.最小 C.最大 D.0 2125.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1.5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非限位定位器根部与接触线高差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0mm; AC A.±lmm B.1.5 C.0 D.±l0mm 2126.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lmm。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 BC A.±lmm B.1.5 C.0 D.±l0mm 2127.高铁接触网定位器应处于状态(拉力≥)。 BC A.150N B.受拉 C.80N D.受压 2128.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标准状态:6~10°警示值:6~13°限界值:。 AD A.8° B.6~15° C.4~13° D.4~15° 2129.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标准状态:6~10°警示值:限界值:4~15°。 AC A.8° B.10° C.6~13° D.4~13° 2130.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8°标准状态:警示值:限界值:4~15°。 BC A.8~10° B.6~10° C.6~13° D.4~13° 2131.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8°标准状态:6~10°警示值:限界值:。 CD A.4~10° B.6~8° C.6~13° D.4~15° 2132.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标准状态:警示值:限界值:。 ABCD A.8° B.6~10° C.6~13° D.4~15° 2133.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8°标准状态:警示值:限界值:。 ACD A.6~10° B.4~12° C.6~13° D.4~15° 2134.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标准状态:6~10°警示值:限界值:。 ACD A.8° B.4~12° C.6~13° D.4~15° 2135.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标准状态:警示值:限界值:4~15°。 ABC A.8° B.6~10° C.6~13° D.6~15° 2136.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标准状态:警示值:6~13°限界值:。 ACD A.8° B.9° C.6~10° D.4~15° 2137.定位器偏移标准值:平均温度时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 BD A.相反 B.垂直 C.平行 D.相一致 2138.定位器偏移标准值:平均温度时垂直于,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 AC A.线路中心线 B.钢轨 C.相一致 D.相反 2139.定位器偏移标准值:平均温度时垂直于,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 AC A.线路中心线 B.钢轨 C.纵向偏移 D.相反 2140.定位器偏移限界值:极限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定位管)长度的。 BD A.湿度 B.温度 C.1/7 D.1/3 2141.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转动,不得;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 AD A.卡滞 B.移动 C.80mm D.50mm 2142.定位管应与在同一。 AD A.腕臂 B.平面 C.支柱 D.垂面内 2143.定位管端部余长为mm。吊钩定位环距接触线悬挂点一般为mm。吊钩定位环开口,时朝支柱侧,时朝远离支柱侧。 ABCD A.50~150 B.400 C.正定位 D.反定位 2144.定位管端部余长为mm。吊钩定位环距接触线悬挂点一般为mm。 AC A.50~150 B.0~150 C.400 D.900 2145.定位管端部余长为mm。吊钩定位环距接触线悬挂点一般为mm。吊钩定位环开口,时朝支柱侧,反定位时朝远离支柱侧。 ABC A.50~150 B.400 C.正定位 D.反定位 2146.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mm,允许误差mm。 BD A.100 B.600 C.50~l00 D.+50~-l00 2147.防风拉线面向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 AC A.下锚侧 B.中心锚结 C.45° D.80° 2148.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mm;长环端回头mm。 BC A.120 B.100 C.250 D.700 2149.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位置。 BD A.120 B.250 C.顶端 D.中间 2150.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mm;长环端回头2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位置。 BD A.120 B.100 C.顶端 D.中间 2151.定位管吊线应,与弹性吊索间隙大于。 AC A.顺直受力 B.弯曲受力 C.50mm D.220mm 2152.定位环应线路方向安装,避免与旋转平双耳出现。 AD A.垂直 B.水平 C.拉伸力 D.剪切力 2153.定位器支座处电气连接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与定位支座限位止钉,铜铝双面垫片安装正确,铝面与和底座接触,铜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AC A.相互摩擦 B.相互碰撞 C.定位器 D.定位管 2154.定位器支座处电气连接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与定位支座限位止钉,铜铝双面垫片安装正确,铝面与定位器和接触,铜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AC A.相互摩擦 B.相互碰撞 C.底座 D.定位管 2155.定位线夹安装正确,与接触线接触面应涂。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远离定位钩和定位支座侧。 BD A.黄油 B.导电介质 C.副帽 D.有环夹板 2156.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远离定位钩和定位支座侧。定位线夹U形销向上弯折。 BD A.副帽 B.有环夹板 C.30° D.60° 2157.定位线夹安装正确,与接触线接触面应涂。定位线夹U形销向上弯折。 BC A.黄油 B.导电介质 C.60° D.80° 2158.支柱跨距允许偏差mm,支柱的侧面限界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mm。 BD A.±100 B.±500 C.2500 D.3100 2159.支柱的侧面限界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 AD A.内侧 B.外侧 C.2500mm D.3100mm 2160.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偏角不大于。 BC A.侧线 B.正线 C.3° D.9° 2161.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偏角不大于。 BC A.侧线 B.正线 C.2° D.10° 2162.支柱应尽量设在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应留有通道,排水通道与排水沟应统一设计,避免对路基防排水系统的影响。 BD A.水沟 B.侧沟 C.排污 D.排水 2163.支柱根部应用加固。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 AC A.砂浆砌石 B.石渣 C.±100mm D.±800mm 2164.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 AD A.光洁 B.平滑 C.破损 D.平整 2165.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应及时修补;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可以修补后;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 AD A.降级使用 B.及时修补 C.可以使用 D.及时更换 2166.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应;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可以修补后;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及时更换。 AB A.及时修补 B.降级使用 C.可以使用 D.及时更换 2167.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应;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可以修补后;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 ABD A.及时修补 B.降级使用 C.可以使用 D.及时更换 2168.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两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应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超过4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 AD A.及时修补 B.降级使用 C.可以使用 D.及时更换 2169.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且长度不超过400mm应。 AD A.两根 B.一根 C.降级使用 D.及时修补 2170.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且长度不超过400mm可以修补后 BC A.3根 B.4根 C.降级使用 D.及时修补 217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露筋超过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 BD A.3根 B.4根 C.可以使用 D.及时更换 2172.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横向、斜向和纵向。 BC A.允许有 B.不得有 C.裂纹 D.窟窿 2173.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与横腹板结合处裂纹及横腹板裂纹宽度不超过0.3mm时,要及时,大于0.3mm时应。 BC A.替换 B.修补 C.更换 D.加固 2174.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不露筋者,可以用水泥砂浆后使用。 AD A.破损 B.开裂 C.替换 D.修补 2175.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合缝处不得,不应有混凝土剥落、露筋等缺陷。支柱弯曲度不大于2‰,杆顶良好。 BC A.漏水 B.漏浆 C.封堵 D.平整 2176.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合缝处不得,不应有混凝土剥落、露筋等缺陷。 BD A.光滑平整 B.光洁平整 C.漏水 D.漏浆 2177.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合缝处不得漏浆,不应有混凝土剥落、露筋等缺陷。支柱弯曲度不大于,杆顶封堵良好。 BC A.光滑平整 B.光洁平整 C.2‰ D.12‰ 2178.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应具有防止安装设备及措施。 BD A.晃动 B.扭转 C.窜动 D.滑动 2179.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mm且长度不超过1/3圆周长的支柱要及时,否则应。 BD A.替换 B.修补 C.使用 D.更换 2180.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mm且长度不超过圆周长的支柱要及时修补,否则应。 BD A.1/10 B.1/3 C.使用 D.更换 2181.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mm且长度不超过圆周长的支柱要及时,否则应更换。 BCD A.1/10 B.1/3 C.修补 D.更换 2182.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纵向裂纹宽度大于0.2mm但不超过1mm的支柱要及时,纵向裂纹宽度大于1mm的支柱应。 BD A.替换 B.修补 C.使用 D.更换 2183.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修补支柱破损部位的等级比支柱本身混凝土。 AC A.混凝土 B.白石灰 C.高一级 D.高两级 2184.金属支柱及硬横梁支柱本体不得、扭转、,各焊接部分不得有、开焊,主角钢不应有现象,弯曲不得超过5‰。 ABCD A.弯曲 B.变形 C.裂纹 D.扭转 2185.金属支柱及硬横梁支柱副角钢弯曲不得超过;表面防腐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 BC A.7根 B.2根 C.0.05 D.0.5 2186.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 AC A.3块 B.8块 C.10mm D.100mm 2187.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 AD A.±0.5 B.±10 C.0.1 D.0.01 2188.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横向方向曲线外侧和直线上的腕臂柱柱顶应向受力,允许偏差0~0.5%。 AD A.±0.5 B.±10 C.反向偏移 D.反向倾斜 2189.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均应直立,柱顶应向受力,允许偏差0~0.5%。 AD A.±0.5 B.±10 C.反向偏移 D.反向倾斜 2190.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硬横跨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允许偏差0~0.5%;支柱顶端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100mm。 AC A.±0.5 B.±10 C.直立 D.偏转 2191.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隔离开关支柱应,允许偏差0~0.5%。 AD A.±0.5 B.±10 C.偏斜 D.直立 2192.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 AC A.±0.5 B.±10 C.±2° D.±6° 2193.填方地段的支柱外缘距路基边坡的距离不小于mm,否则应培土或,其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 AC A.500 B.750 C.砌石 D.填砂 2194.高填方地段培土困难、流失严重或土质强度不够者,应采用护坡加固,片石应挤压、堆砌整齐,砂浆应、标号符合规定。 ACD A.砂浆砌石 B.泥土 C.紧密 D.饱满 2195.支柱护坡应延伸至,并做深度不小于护坡基础。 BC A.水沟 B.地面 C.0.6m D.095m 2196.路堑地段的基础外侧与外侧的间距不小于。 AC A.水沟 B.水池 C.300mm D.900mm 2197.吊柱型号、规格、措施符合设计要求,锈蚀面积不超过。 AC A.防腐 B.防水 C.0.2 D.0.7 2198.当采用圆吊柱时,腕臂底座处应采取防及措施。 BD A.晃动 B.扭转 C.窜动 D.滑动 2199.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密贴。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小于。 AC A.单螺母 B.双螺母 C.30mm D.250mm 2200.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小于。 AC A.密贴 B.稳定 C.30mm D.250mm 2201.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小于。 AD A.密贴 B.稳定 C.单螺母 D.双螺母 2202.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小于。 ACD A.密贴 B.单螺母 C.双螺母 D.30mm 2203.吊柱调整使用的镀锌闭环垫片不超过,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 BD A.6片 B.2片 C.150mm D.10mm 2204.吊柱不得扭曲,宜向受力反方向倾斜不大于。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20mm,但侵入邻线基本建筑限界。 AC A.1° B.b5° C.不得 D.允许 2205.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抬头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100mm,无永久性变形。 BC A.正确 B.错误 C.水平 D.倾斜 E.平直 2206.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200mm,无永久性变形。 BD A.正确 B.错误 C.150 D.100 E.300 2207.双线路腕臂的定位立柱应保持低头状态。 BD A.正确 B.错误 C.倾斜 D.铅垂 E.竖直 2208.平腕臂安装位置距轨面距离(即导线高度加结构高度)限界值:(以跨距中最短吊弦长度为依据界定)最短吊弦长度不小于400mm。 BD A.正确 B.错误 C.700 D.300 E.500 2209.腕臂偏移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1/5。 BD A.正确 B.错误 C.1月4日 D.1月3日 E.1月8日 2210.定位管水平或抬头时应安装副帽,低头时不宜安装管帽。 BC A.正确 B.错误 C.管帽 D.螺帽 E.定位环 2211.腕臂上的各部件应与腕臂在不同垂直面内,铰接处转动灵活。 BD A.正确 B.错误 C.不同竖直 D.同一垂直 E.不同水平 2212.定位管吊线钩开口,正定位时朝支柱侧,反定位时远离定位支座。 BC A.正确 B.错误 C.支柱侧 D.定位器 E.定位管 2213.高铁接触网腕臂棒式绝缘子排水孔朝上。 BC A.正确 B.错误 C.朝下 D.倾斜 E.垂直 2214.承力索座内的承力索置于受力方向指向管帽的槽内。 BE A.正确 B.错误 C.受拉 D.定位器 E.轴心 2215.定位管吊线两端均装设心形环,线鼻子采用丝扣方法固定。 BC A.正确 B.错误 C.压接 D.挤压 E.焊接 2216.定位装置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连线,腕臂管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 BD A.正确 B.错误 C.支柱 D.定位点 E.定位器 2217.定位器应与腕臂顺线路偏移的方向、角度相反。 BC A.正确 B.错误 C.一致 D.倾斜 E.对立 2218.定位器限位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9mm。且应满足受电弓最大动态抬升量的限位要求,在1.5倍最大动态抬升量时限位间隙为0。 BE A.正确 B.错误 C.±8mm D.±7mm E.±1mm 2219.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拉力≥95N)。 BC A.正确 B.错误 C.80N D.95N E.75N 2220.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4°。 BD A.正确 B.错误 C.2° D.8° E.6° 2221.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状态:4~10°。 BD A.正确 B.错误 C.10° D.6~10° E.6° 2222.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警示值:13°。 BE A.正确 B.错误 C.6° D.6~15° E.6~13° 2223.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限界值:15°。 BE A.正确 B.错误 C.4° D.15° E.4~15° 2224.定位器偏移标准值: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反。 BC A.正确 B.错误 C.一致 D.偏斜 E.等高 2225.定位器偏移限界值:极限温度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定位管)长度的1/8。 BD A.正确 B.错误 C.1月7日 D.1月3日 E.1月9日 2226.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转动,不得卡滞;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90mm。 BE A.正确 B.错误 C.70 D.80 E.50 2227.定位管应与腕臂在不同垂面内。 BC A.正确 B.错误 C.同一 D.相同 E.交叉 2228.定位管端部余长为75mm。 BD A.正确 B.错误 C.50 D.50~150 E.150 2229.吊钩定位环距接触线悬挂点一般为6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400 D.450 E.550 2230.吊钩定位环开口,正定位时朝线路中心,反定位时朝远离支柱侧。 BC A.正确 B.错误 C.支柱侧 D.钢轨 E.田野侧 2231.防风拉线环的U螺栓穿向补偿下锚方向(以中心锚结为界),防风拉线长环在定位管端,短环在田野侧。 BC A.正确 B.错误 C.定位器端 D.线路外侧 E.线路内侧 2232.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600mm,允许误差+50~-l00mm。面向下锚侧安装,防风拉线与水平方向呈75°。 BD A.正确 B.错误 C.20° D.45° E.35° 2233.防风拉线短环端回头100mm;长环端回头450mm,防风拉线固定环应位于长环中间位置。 BD A.正确 B.错误 C.200 D.250 E.300 2234.定位管吊线应顺直受力,与弹性吊索间隙大于120mm。 BE A.正确 B.错误 C.10 D.100 E.50 2235.定位环应垂直线路方向安装,避免与旋转平双耳出现反作用力。 BD A.正确 B.错误 C.平行 D.剪切力 E.拉伸力 2236.定位管水平或抬头时应安装管帽,低头时不宜安装副帽。 BC A.正确 B.错误 C.管帽 D.螺栓 E.垫片 2237.定位器支座处电气连接线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与定位支座限位止钉相互接触,铜铝双面垫片安装正确,铝面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铜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 BE A.正确 B.错误 C.相互连接 D.相互碰撞 E.相互摩擦 2238.定位线夹安装正确,与接触线接触面应涂黄油。 BC A.正确 B.错误 C.导电介质 D.凡士林 E.润滑油 2239.定位线夹或锚支定位卡子受力面符合要求,有环夹板远离定位钩和定位支座侧。U形销向上弯折120°。 BC A.正确 B.错误 C.60 D.70 E.80 2240.支柱跨距允许偏差±2500mm。 BD A.正确 B.错误 C.1000 D.500 E.1500 2241.支柱的侧面限界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2100mm。 BD A.正确 B.错误 C.2700 D.3100 E.2800 2242.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13°。 BC A.正确 B.错误 C.3° D.8° E.9° 2243.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12°。 BC A.正确 B.错误 C.2° D.9° E.10° 2244.支柱应尽量设在侧沟限界以外。若客观条件限制必须设在侧沟中,应留有水坑,排水通道与排水沟应统一设计,避免对路基防排水系统的影响。 BD A.正确 B.错误 C.水沟 D.排水通道 E.水塘 2245.支柱根部应用红砖加固。 BD A.正确 B.错误 C.沙子 D.砂浆砌石 E.石渣 2246.支柱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7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00 D.800 E.900 2247.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无坑。 BC A.正确 B.错误 C.平整 D.破损 E.坑洼 2248.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六根且长度不超过400mm应及时修补。 BC A.正确 B.错误 C.二根 D.四根 E.五根 2249.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露筋达两根以上但不超过4根且长度不超过700mm可以修补后降级使用。 BC A.正确 B.错误 C.400 D.600 E.700 2250.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横腹板露筋超过6根或者露筋长度超过400mm应及时更换。 BC A.正确 B.错误 C.6根 D.7根 E.8根 2251.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可以有横向、斜向和纵向裂纹。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有 D.允许有 E.不能有 2252.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翼缘与横腹板结合处裂纹及横腹板裂纹宽度不超过0.3mm时,要及时修补,大于0.6mm时应更换。 BC A.正确 B.错误 C.0.3mm D.0.8mm E.0.9mm 2253.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破损不露筋者,不可以用水泥砂浆修补后使用。 BC A.正确 B.错误 C.可以 D.不能够 E.不允许 2254.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合缝处不得漏浆,不应有混凝土剥落、露筋等缺陷。支柱弯曲度不大于20‰,杆顶封堵良好。支柱应具有防止安装设备扭转及滑动措施。 BE A.正确 B.错误 C.7‰ D.8‰ E.2‰ 2255.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mm且长度不超过1/13圆周长的支柱要及时修补,否则应更换。 BC A.正确 B.错误 C.1月3日 D.1月8日 E.1月9日 2256.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纵向裂纹宽度大于0.9mm但不超过1mm的支柱要及时修补,纵向裂纹宽度大于1mm的支柱应更换。 BC A.正确 B.错误 C.0.2mm D.0.7mm E.08mm 2257.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修补支柱破损部位的混凝土等级比支柱本身混凝土高两级。 BC A.正确 B.错误 C.一级 D.三级 E.同级 2258.金属支柱及硬横梁支柱本体不得弯曲、扭转、变形,各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主角钢不应有扭转现象,弯曲不得超过15‰。 BC A.正确 B.错误 C.5‰ D.25‰ E.20‰ 2259.金属支柱及硬横梁支柱副角钢弯曲不得超过8根;表面防腐层剥落面积不得超过5%。 BE A.正确 B.错误 C.4根 D.6根 E.2根 2260.整正支柱使用的垫片不得超过7块。每块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10mm。 BD A.正确 B.错误 C.15块 D.3块 E.9块 2261.支柱倾斜率:接触网各种支柱顺线路面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5%,锚柱顶部向拉线侧倾斜不应大于7%。 BC A.正确 B.错误 C.1% D.9% E.10% 2262.支柱倾斜率:硬横跨支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直立,允许偏差0~0.5%;支柱顶端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6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00mm D.+250mm E.+350mm 2263.支柱倾斜率:隔离开关支柱应偏斜,允许偏差0~0.5%。 BC A.正确 B.错误 C.直立 D.垂直 E.倾斜 2264.支柱倾斜率:H形钢柱端面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12°。 BC A.正确 B.错误 C.±2° D.±7° E.±9° 2265.填方地段的支柱外缘距路基边坡的距离不小于1500mm,否则应培土或砌石,其坡度应与原路基相同。 BC A.正确 B.错误 C.500 D.750 E.950 2266.支柱护坡应延伸至地面,并做深度不小于0.9m护坡基础。 BC A.正确 B.错误 C.0.6m D.0.75m E.0.85m 2267.路堑地段的基础外侧与水沟外侧的间距不小于8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300 D.550 E.650 2268.吊柱型号、规格、防腐措施符合设计要求,锈蚀面积不超过35%。 BC A.正确 B.错误 C.20% D.45% E.50% 2269.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密贴。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单螺母,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小于30mm。 BC A.正确 B.错误 C.双螺母 D.三螺母 E.四螺母 2270.吊柱调整使用的镀锌闭环垫片不超过7片,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1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片 D.5片 E.6片 2271.吊柱不得扭曲,宜向受力反方向倾斜不大于6°。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0~20mm,但不得侵入邻线基本建筑限界。 BC A.正确 B.错误 C.1° D.5° E.7° 2272.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和防窜两种形式。 A A.防断 B.防松 C.防窜 D.防偏移 2273.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两种形式。 C A.防断 B.防松 C.防窜 D.防偏移 2274.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形式。 B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2275.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和两种形式。 AC A.防断 B.防松 C.防窜 D.防偏移 2276.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防窜两种形式。 A A.正确 B.错误 C.三种 D.防松 E.防断 2277.中心锚结按其作用分为防断和防松两种形式。 BD A.正确 B.错误 C.三种 D.防窜 E.防断 2278.正线、站线、联络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A A.正确 B.错误 C.区间 D.中间站 E.防窜 2279.正线、站线、联络线一般采用防窜中心锚结。 BC A.正确 B.错误 C.防断 D.防松 E.防窜 2280.正线、货线、联络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BC A.正确 B.错误 C.站线 D.尽头线 E.安全线 2281.正线、站线、尽头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BD A.正确 B.错误 C.站线 D.联络线 E.安全线 2282.、、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ABC A.正线 B.站线 C.联络线 D.尽头线 2283.正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BC A.正线 B.站线 C.联络线 D.尽头线 2284.、站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AC A.正线 B.站线 C.联络线 D.尽头线 2285.、、联络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AB A.正线 B.站线 C.联络线 D.尽头线 2286.、站线、联络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A A.正线 B.站线 C.联络线 D.尽头线 2287.正线、、联络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B A.正线 B.站线 C.联络线 D.尽头线 2288.正线、站线、一般采用防断中心锚结。 C A.正线 B.站线 C.联络线 D.尽头线 2289.中心锚结的作用:锚段张力均匀、缩小事故范围、防止锚段窜动。 A A.正确 B.错误 C.加强补偿强度 D.增加线索张力 E.缩小事故范围 2290.中心锚结的作用:锚段张力均匀、加强补偿强度、防止锚段窜动。 BC A.正确 B.错误 C.缩小事故范围 D.增加线索张力 E.防止锚段窜动 2291.中心锚结的作用:锚段张力均匀、缩小事故范围、增加线索张力。 BD A.正确 B.错误 C.缩小事故范围 D.防止锚段窜动 E.增加线索张力 2292.中心锚结的作用:防止锚段窜动、缩小事故范围、增加线索张力。 BC A.正确 B.错误 C.锚段张力均匀 D.缩小事故范围 E.防止锚段窜动 2293.中心锚结的作用:、、。 ABC A.锚段张力均匀 B.缩小事故范围 C.防止锚段窜动 D.以上均不正确 2294.中心锚结的作用:、缩小事故范围、防止锚段窜动。 A A.锚段张力均匀 B.缩小事故范围 C.防止锚段窜动 D.缓解热胀冷缩 2295.中心锚结的作用:锚段张力均匀、、防止锚段窜动。 B A.锚段张力均匀 B.缩小事故范围 C.防止锚段窜动 D.缓解热胀冷缩 2296.中心锚结的作用:锚段张力均匀、缩小事故范围、。 C A.锚段张力均匀 B.缩小事故范围 C.防止锚段窜动 D.缓解热胀冷缩 2297.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接头和补强。 A A.正确 B.错误 C.可以有 D.不超过2处 E.允许 2298.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可以有接头和补强。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得 D.不超过3处 E.允许 2299.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接头和断裂。 BC A.正确 B.错误 C.补强 D.不超过1处 E.允许 2300.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和补强。 A A.接头 B.补强 C.断裂 D.缺失 2301.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接头和。 B A.接头 B.补强 C.断裂 D.缺失 2302.中心锚结绳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和。 AB A.接头 B.补强 C.断裂 D.缺失 2303.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不小于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200 E.150 2304.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不小于80mm。 BC A.正确 B.错误 C.50 D.500 E.150 2305.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不小于1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50 D.200 E.150 2306.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不小于2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50 D.80 E.150 2307.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大于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小于 D.小于 E.不大于 2308.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小于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不小于 D.大于 E.不大于 2309.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长度和张力力求相等。 A A.正确 B.错误 C.平衡 D.平均 E.相差 2310.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长度和张力力求不大于100N.M。 BC A.正确 B.错误 C.相等 D.平均 E.相差 2311.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直径和张力力求相等。 BC A.正确 B.错误 C.长度 D.截面积 E.驰度 2312.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长度和驰度力求相等。 BC A.正确 B.错误 C.张力 D.承载力 E.截面积 2313.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和力求相等。 AB A.长度 B.张力 C.直径 D.承载力 2314.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长度和力求相等。 B A.长度 B.张力 C.直径 D.承载力 2315.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和张力力求相等。 A A.长度 B.张力 C.直径 D.承载力 2316.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长度和张力力求。 A A.相等 B.平均 C.平衡 D.相差 2317.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20mm。 A A.正确 B.错误 C.50mm D.100mm E.150 2318.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0mm D.100mm E.150 2319.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1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0mm D.100mm E.150 2320.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2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0mm D.100mm E.150 2321.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5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0mm D.100mm E.150 2322.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300mm。 BC A.正确 B.错误 C.20mm D.100mm E.150 2323.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 A A.20mm B.50mm C.100mm D.500mm 2324.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20mm。 C A.50mm B.500mm C.20mm D.200mm 2325.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20mm。 A A.不小于 B.小于 C.等于 D.不大于 2326.中心锚结绳处于受拉状态。 BC A.正确 B.错误 C.受力 D.受拉 E.受压 2327.中心锚结绳处于受力状态。 A A.正确 B.错误 C.受压 D.受拉 E.受压 2328.中心锚结绳处于状态。 A A.受力 B.受压 C.受拉 D.倾斜 2329.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A A.正确 B.错误 C.1Ω D.0.5Ω E.50Ω 2330.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BC A.正确 B.错误 C.10Ω D.0.5Ω E.50Ω 2331.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20Ω。 BD A.正确 B.错误 C.1Ω D.30Ω E.50Ω 2332.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 BD A.1 B.10 C.20 D.30 2333.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 D A.1 B.10 C.20 D.30 2334.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B A.1 B.10 C.20 D.30 2335.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1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350 E.500 2336.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350mm。 BC A.正确 B.错误 C.150 D.250 E.500 2337.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固定接地体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mm。 A A.150 B.250 C.350 D.450 2338.回流线、保护线、架空地线、架空避雷线距或桥梁及隧道壁的正常情况下最小距离mm。 BC A.避雷设备 B.固定接地体 C.150 D.450 2339.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回头长度应为300~500mm,并用与线索材质相匹配的绑线扎紧。 A A.正确 B.错误 C.100-300 D.500-800 E.800-1000 2340.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一处绑扎时绑扎长度为80~120mm,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长度不得小于2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300 D.100 E.300 2341.线岔交叉点两侧定位点拉出值满足设计要求,并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规定范围内,任何情况下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450mm。 A A.正确 B.错误 C.500 D.600 E.800 2342.线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350mm,纵向距道岔定位柱大于2.5m。 A A.正确 B.错误 C.450 D.5 E.10 2343.线岔交叉点位置标准状态: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50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50mm。 A A.正确 B.错误 C.600-1085 D.550-600 E.600-735 2344.线岔交叉点位置限界值: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1085mm范围外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50mm。 A A.正确 B.错误 C.600-1050 D.550-600 E.600-735 2345.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A A.正确 B.错误 C.0 D.10 E.不等高 2346.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高80~100mm,并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抬高350~500mm后下锚。 A A.正确 B.错误 C.500 D.550 E.二跨 2347.交叉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600~1050mm的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 A A.正确 B.错误 C.550-600 D.允许 E.可以 2348.在交叉线岔始触区至接触线交叉点处,正线和侧线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中心的同一侧。 A A.正确 B.错误 C.两侧 D.不同一侧 E.正上方 2349.道岔定位器支座、软横跨定位立柱不得侵入本线及邻线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A A.正确 B.错误 C.可以 D.允许 E.瞬间 2350.当线岔的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8°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 A A.正确 B.错误 C.10 D.20 E.30 2351.交叉线岔的两支承力索垂直间距不应小于60mm。 A A.正确 B.错误 C.20 D.30 E.40 2352.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应安装在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水平投影550~600mm的范围内,两交叉吊弦间距一般为2m。 A A.正确 B.错误 C.600-1050 D.600 E.1000 2353.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与其他吊弦间距(始触区反侧)不大于6~8m。 A A.正确 B.错误 C.10 D.12 E.4 2354.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的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开口方向进入时,先经过侧线承力索与正线接触线间的吊弦。 A A.正确 B.错误 C.闭口 D.侧线接触线与正线承力索 E.驶出 2355.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接触线端的吊弦线夹螺栓及载流环应朝向远离另一支接触线的方向,线夹倾斜角最大不得超过15°。 A A.正确 B.错误 C.靠近 D.30 E.45 2356.承力索、接触线间距≤1000mm时采用“C”型连接的方式;间距>1000mm时采用“S”型连接。 A A.正确 B.错误 C.大等于 D.等于 E.小于 2357.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相等,允许偏差0~5mm。 A A.正确 B.错误 C.30-50 D.50-100 E.100-150 2358.对于压接式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不应有压伤和断股现象。 A A.正确 B.错误 C.散股 D.接头 E.补强 2359.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电连接线端头外露10~20mm;压接式线夹U形螺纹卡子应保证卡子插入后,另一端露头1~3mm。 A A.正确 B.错误 C.50-70 D.0-1 E.4月5日 2360.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200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截面不小于10mm2。 A A.正确 B.错误 C.350 D.500 E.35 2361.滑轮补偿装置定滑轮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偏转角度不得大于45°,两滑轮的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500mm。 A A.正确 B.错误 C.35 D.300 E.200 2362.棘轮补偿装置动卡块到大轮轮齿间的距离一般为15-20mm,平衡轮偏角不超过20°,且与棘轮的间距不小于500mm。 A A.正确 B.错误 C.35-50 D.50° E.300 2363.棘轮大小轮转动灵活,轮槽上下偏斜不得大于5mm。 A A.正确 B.错误 C.15 D.20 E.30 2364.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线路中线 D.350 E.200 2365.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吊弦点有5~15mm的负弛度。 A A.正确 B.错误 C.50-70 D.80-100 E.100-150 2366.分段绝缘器滑道底面应平行于轨面,最大偏差不超过10mm。 A A.正确 B.错误 C.垂直 D.25 E.30 2367.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应距离定位点不得小于2m。 A A.正确 B.错误 C.5 D.10 E.15 2368.25kV带电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100mm。 A A.正确 B.错误 C.350 D.500 E.1000 2369.受电弓振动至极限位置和导线被抬高的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间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200mm。 A A.正确 B.错误 C.450 D.500 E.700 2370.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等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体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3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150 E.240 2371.接触网带电部分至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35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200 E.300 2372.43.3kV绝缘间隙(关节式分相)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4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200 E.300 2373.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等带电部分至跨线建筑物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500mm。 A A.正确 B.错误 C.100 D.200 E.300 2374.50kV绝缘间隙(AT区段正馈线与接触网间)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540mm。 A A.正确 B.错误 C.300 D.350 E.400 2375.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80km/h以上),应采用锚段关节式线岔形式。 A A.正确 B.错误 C.较低(80km/h以下) D.两支无交叉 E.交叉 2376.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不高(80km/h以下),可采用两支无交叉线岔形式。 A A.正确 B.错误 C.较高(80km/h以上) D.交叉 E.锚段关节式 2377.高速铁路接触网电分相一般采用两断口、带中性段的空气绝缘间隙的锚段关节形式。 A A.正确 B.错误 C.三断口分相 D.器件式分相 E.无断口 2378.对于开行货物列车的高速铁路,为适应牵引机车连挂产生的短距离多弓组合工况,可采用三断口形式分相结构。 A A.正确 B.错误 C.两断口分相 D.器件式分相 E.长分相 2379.对于枢纽地区联络线区段,如因地形及线路条件限制,无法布置锚段关节式电分相时,可采用器件式分相结构形式。但其列车运行速度不得高于80km/h。 A A.正确 B.错误 C.120 D.160 E.200 2380.当正线采用三断口或联络线采用器件式分相时,需经过总公司主管部门批准。 A A.正确 B.错误 C.两断口分相 D.铁路局 E.供电段 2381.关节式电分相无电区——指靠近中性段中心的两绝缘转换柱绝缘子间外侧的距离; A A.正确 B.错误 C.中性段 D.分相区 E.内侧 2382.关节式电分相中性段——指远离中性段中心的两绝缘转换柱绝缘子间内侧的距离; A A.正确 B.错误 C.无电区 D.分相区 E.外侧 2383.关节式电分相分相区——指分相两端同一行别正反向断电标间的区域,成为分相区。 A A.正确 B.错误 C.无电区 D.a.中性段 E.合电标 2384.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回头长度应为mm,并用与线索材质相匹配的绑线扎紧。 D A.100-300 B.500-800 C.800-1000 D.300-500 2385.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一处绑扎时绑扎长度为mm,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长度不得小于20mm。 BD A.200-300 B.80~120 C.200 D.20 2386.线岔交叉点两侧定位点拉出值满足设计要求,并应保证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规定范围内,任何情况下线岔定位拉出值不大于mm。 D A.500 B.600 C.800 D.450 2387.线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mm,纵向距道岔定位柱大于2.5m。 D A.450 B.500 C.550 D.350 2388.线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mm,纵向距道岔定位柱大于m。 AC A.350 B.500 C.2.5 D.5.5 2389.线岔交叉点位置标准状态: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50mm。 D A.600-1085 B.550-600 C.600-735 D.735~1050 2390.线岔交叉点位置限界值: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mm范围外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偏差±50mm。 D A.600-1050 B.550-600 C.600-735 D.630~1085 2391.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 D A.50 B.30 C.10 D.20 2392.交叉线岔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的高差标准值: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高mm,并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抬高mm后下锚。 BD A.120-150 B.80~100 C.500-800 D.350~500 2393.交叉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mm的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 D A.735-1050 B.630-1085 C.550-600 D.600-1050 2394.在交叉线岔始触区至接触线交叉点处,正线和侧线接触线应位于受电弓中心的。 D A.两侧 B.不同一侧 C.正上方 D.同一侧 2395.道岔定位器支座、软横跨定位立柱侵入本线及邻线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D A.可以 B.允许 C.瞬间 D.不得 2396.当线岔的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 D A.10 B.20 C.30 D.8 2397.交叉线岔的两支承力索垂直间距不应小于mm。 D A.10 B.25 C.45 D.60 2398.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应安装在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线,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水平投影mm的范围内,两交叉吊弦间距一般为2m。 D A.600-1050 B.600 C.1000 D.550~600 2399.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与其他吊弦间距(始触区反侧)不大于m。 D A.10 B.12 C.4 D.6~8 2400.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的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口方向进入时,先经过线承力索与线接触线间的吊弦。 ACD A.开 B.闭 C.侧 D.正 2401.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的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口方向进入时,先经过侧线与正线间的吊弦。 ACD A.开 B.闭 C.承力索 D.接触线 2402.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的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开口方向进时,先经过侧线与正线间的吊弦。 BCD A.出 B.入 C.承力索 D.接触线 2403.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的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开口方向进入时,先经过与间的吊弦。 BD A.侧线接触线 B.侧线承力索 C.正线承力索 D.正线接触线 2404.无交叉线岔的交叉吊弦接触线端的吊弦线夹螺栓及载流环应朝向另一支接触线的方向,线夹倾斜角最大不得超过°。 BD A.靠近 B.远离 C.45 D.15 2405.承力索、接触线间距≤mm时采用“C”型连接的方式;间距>mm时采用“S”型连接。 CD A.1500 B.1200 C.1000 D.1000 2406.承力索、接触线间距≤mm时采用“”型连接的方式;间距>1000mm时采用“”型连接。 BCD A.1500 B.1000 C.C D.S 2407.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相等,允许偏差mm。 D A.100-150 B.50-100 C.30-50 D.0~5 2408.对于压接式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不应有压伤和现象。 B A.挤压 B.断股 C.压痕 D.折断 2409.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电连接线端头外露mm;压接式线夹U形螺纹卡子应保证卡子插入后,另一端露头mm。 BD A.50~70 B.10~20 C.4~6 D.1~3 2410.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截面不小于10mm2。 D A.350 B.500 C.35 D.200 2411.滑轮补偿装置定滑轮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偏转角度不得大于45°,两滑轮的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mm。 D A.35 B.300 C.200 D.500 2412.棘轮补偿装置动卡块到大轮轮齿间的距离一般为mm,平衡轮偏角不超过,且与棘轮的间距不小于500mm。 BD A.35-50 B.15-20 C.50° D.20° 2413.棘轮大小轮转动灵活,轮槽上下偏斜不得大于mm。 D A.15 B.20 C.30 D.5 2414.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mm。 D A.线路中线 B.350 C.200 D.100 2415.分段绝缘器相对于两侧吊弦点有mm的负弛度。 D A.50-70 B.80-100 C.100-150 D.5~15 2416.分段绝缘器滑道底面应平行于轨面,最大偏差不超过mm。 D A.垂直 B.25 C.30 D.10 2417.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应距离定位点不得小于m。 D A.5 B.10 C.15 D.2 2418.25kV带电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mm。 D A.350 B.500 C.1000 D.100 2419.受电弓振动至极限位置和导线被抬高的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间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mm。 D A.450 B.500 C.700 D.200 2420.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等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体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mm。 D A.100 B.150 C.240 D.300 2421.接触网带电部分至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mm。 D A.100 B.200 C.300 D.350 2422.43.3kV绝缘间隙(关节式分相)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mm。 D A.100 B.200 C.300 D.400 2423.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加强线、正馈线等带电部分至跨线建筑物间隙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mm。 D A.100 B.200 C.300 D.500 2424.50kV绝缘间隙(AT区段正馈线与接触网间)正常情况下最小值为mm。 D A.300 B.350 C.400 D.540 2425.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较高(80km/h以上),应采用式线岔形式。 D A.无交分 B.两支无交叉 C.交叉 D.锚段关节 2426.如果侧线通过速度要求不高(80km/h以下),可采用线岔形式。 D A.无交分 B.交叉 C.锚段关节式 D.两支无交叉 2427.高速铁路接触网电分相一般采用、带中性段的空气绝缘间隙的锚段关节形式。 D A.三断口分相 B.器件式分相 C.无断口 D.两断口 2428.对于开行货物列车的高速铁路,为适应牵引机车连挂产生的短距离多弓组合工况,可采用形式分相结构。 D A.两断口分相 B.器件式分相 C.长分相 D.三断口 2429.对于枢纽地区联络线区段,如因地形及线路条件限制,无法布置锚段关节式电分相时,可采用分相结构形式。但其列车运行速度不得高于km/h。 BD A.两断口 B.器件式 C.120 D.80 2430.当正线采用三断口或联络线采用器件式分相时,需经过主管部门批准。 D A.两断口分相 B.铁路局 C.供电段 D.总公司 2431.关节式电分相——指靠近中性段中心的两绝缘转换柱绝缘子间的距离; AD A.无电区 B.分相区 C.内侧 D.外侧 2432.关节式电分相——指远离中性段中心的两绝缘转换柱绝缘子间的距离; AD A.中性段 B.分相区 C.外侧 D.内侧 2433.关节式电分相——指分相两端同一行别正反向间的区域,成为分相区。 BD A.无电区 B.分相区 C.合电标 D.断电标 2434.为了改善高铁的弓网关系,我们简单的可以从和两方面来入手。 AD A.增大接触线张力 B.支柱高度 C.锚段长度 D.缩短吊弦间 2435.现行高速铁路电分相的结构主要包括断、合标志和。 A A.地磁感应器 B.定位 C.支柱 D.限制管 2436.线岔始触区的位置与参数和参数有关。 AD A.受电弓 B.接触线 C.承力索 D.道岔 2437.高速铁路接触线架设速度宜为km/h并应保持匀速,中途不应停车。 A A.3-5 B.15 C.35 D.100 2438.硬点产生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A.质量集中 B.导高突变 C.线路变坡 D.外轨超高 2439.工务当日起道量不得超过________mm。 C A.10 B.20 C.30 D.50 2440.接触网振动与列车速度________。 A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联 D.不成比例 2441.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最大及时的可能达到的轮廓。 AB A.抬升量 B.摆动量 C.振动量 D.位移量 2442.高速铁路接触网应满足的最大运行风速是m/s。 B A.10 B.30 C.20 D.40 2443.高速铁路接触网各部位螺栓紧固时应使用扳手。 C A.开口 B.活动 C.力矩 D.梅花 2444.高速铁路接触线在规定的制造长度内应有个焊接头。 D A.1 B.2 C.3 D.0 2445.吊弦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偏差应不大于。 A A.±1.5mm B.±15mm C.±5mm D.±25mm 2446.弹性吊弦与相邻吊弦的高度差应小于。 B A.5mm B.10mm C.50mm D.100mm 2447.吊弦载流环线鼻子与接触线夹角保持。 B A.5°˜10° B.30°˜45° C.80°˜90° D.50°˜60° 2448.弹性吊索线夹处吊索外露中锚端为mm,下锚端为mm,允许偏差为±5mm。 BD A.2mm B.20mm C.200mm D.150mm 2449.平腕臂及斜腕臂采用无缝钢管时,规格为:外径,壁厚不小于5mm A A.Φ=60mm B.Φ=30mm C.Φ=100mm D.Φ=150mm 2450.斜碗臂在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作用下,挠度不大于本体长度的%。 A A.0.7 B.20 C.30 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