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简介及使用说明 |
一次起道量、拨道量不超过40mm的起道、拨道。属于()项目。 线路允许速度120km/h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米。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米。 υmax<120km/h地段,钢轨焊缝凹陷达()mm应及时处理。 混凝土枕地段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规定,在实际锁定轨温()方正轨枕当日不超过2根。 无缝线路地段作业,在实际锁定轨温+10~+20℃时,下列禁止作业的项目是()。 应力放散时,各位移观测点的钢轨位移应达到标记处,容许偏差为()。 钢轨预打磨应在新钢轨上道使用后尽快进行,一般不宜超过()通过总质量。 对于成段钢轨表面伤损深度大于()mm,宜采用铣磨车作业。 大型养路机械打磨前,应提前对焊接接头平直度进行检查,若平直度超出+0.5mm/1m时,应采用仿形打磨机对焊接接头进行局部打磨,打磨后平直度应控制在()mm/1m范围内。 线路大、中修工程主要图表不包含()。 发生高压接地故障时,在切断电源前任何人与接地点的距离,室外不得小于()米。 凡未办理验交的线路、桥隧等设备,由()负责巡查养护。 施工地段放行列车,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偏差不得超过经常保养(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列车限速vmax≤45km/h时,轨枕盒内及轨枕头部道砟不少于(),枕底道砟串实。 施工地段放行列车,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偏差不得超过经常保养(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列车限速vmax≤45km/h时,轨枕每隔()可空1根。 故障处理后的放行列车条件由()决定。 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标准的病害整修,应办理()。 ()下达设置或撤除防护、开始或停止作业、下道避车等命令。 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办理施工、维修登销记手续;向()传达调度命令。 在单线线路上施工,当站内正线警冲标距离施工地点小于800m时,按()设置移动减速信号牌。 当线路出现连续碎弯并有胀轨迹象时,必须(),观测轨温和线路方向的变化。 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规定,R=1000m曲线木枕地段,连续扒开道床不超过25m容许作业轨温为()。 60kg/m钢轨、无缝线路、混凝土枕,曲线半径1200<R≤2000m,曲线钢轨更换周期通过总质量为()Mt。 60kg/m无缝线路线路混凝土枕碎石道床,钢轨设备大修周期为通过总质量Mt为()。 混凝土枕120km/h<υmax≤160km/h正线缓和曲线,三角坑的静态临时补修管理值是()mm。 混凝土枕80km/h<υmax≤120km/h正线,高低的静态限速管理值是()mm。 υmax≤80km/h正线调节器,水平的静态临时补修管理值是()mm。 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中,计划维修管理值为安排轨道维修计划的()。 轨道几何不平顺动态检测项目不包括()。 80km/h<υmax≤120km/h轨距轨道质量指数管理值为()mm。 正线线路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扣件扭矩(扣压力)或弹条扣件中部前端下颚离缝、Ⅲ型弹条小圆弧内侧与预埋铁座端部相距不符合标准者,超过(),每增1%扣1分。 作业中如出现轨向、高低不良,起道、拨道省力,枕端道砟离缝等胀轨迹象时,必须(),并及时采取防胀措施。 发现胀轨跑道时必须立即(),尽快采取措施,恢复线路。 胀轨跑道,恢复线路后,首列放行列车速度不超过(),并派专人看守、整修线路,逐步提高行车速度。 本线来车:vmax≤60km/h时,不小于()下道完毕。 本线来车:60km/h<vmax≤120km/h时,不小于()下道完毕。 本线来车:120km/h<Vmax≤160km/h时,不小于()下道完毕。 本线不封锁时,邻线(线间距小于6.5m)速度60km/h<邻线速度vmax≤120km/h时,来车()。 本线不封锁时,邻线(线间距小于6.5m)速度vmax>120km/h时,()。 本线封锁时,邻线(线间距小于6.5m)邻线vmax≤120km/h时,()。 在站内其他线路作业,与本线相邻的其他站线来车时()。 在区间线路上进行不影响行车安全的作业,作业地点两端()处列车运行方向左侧(双线在线路外侧)的路肩上设置作业标。 现场防护员接到驻站联络员发出的预报、确报、变更通知后,均应立即通知到()。 故障、自然灾害处置后,由()确定放行列车条件。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牵引供电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须与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保持()以上的距离。 任何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与回流线、架空地线、保护线保持()以上的距离。 在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部分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均()。 在电气化铁路线路上,两股钢轨同时起道时,一次作业起道量不得超过(),且两股钢轨起道量相差不得超过11mm。 电气化铁路线路上,拨道作业,线路中心线位移一次不得超过();一侧拨道量年度累计不得大于120mm,并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电气化区段更换钢轨需拆装扼流变钢轨引线时,应有电务人员在场配合,拆装作业由()完成。 电气化区段跨线桥、隧道等构建物应安装牢固,状态良好,不得脱落。距牵引供电设备()范围内不得出现漏水、悬挂冰凌等现象。 电气化铁路区段,具有升降、伸缩、移动平台等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装卸等作业时,作业范围与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保持()以上的距离。距离不足时,牵引供电设备须停电。 电气化铁路区段,具有升降、伸缩、移动平台等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装卸等作业时,作业范围与回流线、架空地线、保护线保持()以上的距离。 经加固的混凝土桥梁钢支架人行道,在最大承载条件下,每3m长钢支架人行道上放置混凝土枕或混凝土桥枕不得超过()。 经加固的混凝土桥梁钢支架人行道,在最大承载条件下放置轨枕或桥枕必须紧靠挡砟墙顺桥向放置,且支撑轨枕或桥枕的钢支架不少于()。 v≤120km/h区间双线部分铁路,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120km/h<v≤160km/h区间双线部分铁路,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站内正线直线部分铁路,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当曲线半径R≥295,轨距加宽值为()。 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当曲线半径295>R≥245,轨距加宽值为()。 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当曲线半径245>R≥195,轨距加宽值为()。 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当曲线半径R<195,轨距加宽值为()。 v≤160km/h客货共线铁路,旅客站台高站台高度为()。 货物站台的高度为()。 下列不属于线路标志的是()。 除警冲标外,线路、信号标志应设在其内侧距线路中心不小于()处。 路基侧沟的深度不得小于0.6m,底宽度不应小于()。 线路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含规定的递减率)不得大于()。 直线线路上轨向以10m弦在轨头内侧顶面下()处量取最大矢度。 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以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下列关于光带和轨底坡的说法中正确是()。 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先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但切口与锯口的距离不得小于()。 锯切旧的长轨条时,锯切点离保留焊缝的距离应不小于()。 轨缝应设置均匀,25m钢轨地段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不得大于()。 道岔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尖轨在使用状态下,尖轨顶铁和基本轨离缝不大于()。 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允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当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每千米配置为1667根时,其轨枕间距为()。 在某一铁路线上,曲线半径为600m,列车通过该曲线时的平均速度为66km/h,则该曲线应设超高是()。 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 实设最大超高,在双线上不得大于()。 实设超高在满足曲线超高设置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 实设超高在满足曲线超高设置条件下,旅客列车较多时,宜()。 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 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在困难条件下,不大于120km/h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 允许速度为120km/h(不含)~160km/h的线路,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不应大于()。 在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顺坡坡度,但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且不得大于2‰。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特殊困难地段,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特殊困难地段,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 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 450<R≤800m的正线及到发线曲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为()。 R>800m的正线及到发线曲线,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为()。 R>800m的正线及到发线曲线,圆曲线的正矢连续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为()。 R>800m的正线及到发线曲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为()。 某曲线其直缓点的正矢为5mm,缓圆点的正矢为95mm,则圆曲线中点的正矢为()。 曲线地段,未被平衡欠超高,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曲线地段,未被平衡过超高,困难情况下不得大于()。 曲线某点的拨量为6mm,其前后两点正矢的影响量为()。 曲线上相邻三点,第一点正矢为66mm,第二点正矢为58mm,第三点正矢为58mm,第一点拨量为-6mm,第二点拨量为零,第三点拨量为+2mm,第二点正矢为()。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直尖轨为为()。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曲尖轨为()。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最小动程: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为()。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12号提速道岔为()。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应按不大于()的递减率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单开道岔中,尖轨前第一拉杆的中心位置距尖轨实际尖端()。 道岔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容许误差为()mm。 道岔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测量位置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为46mm,容许误差为()mm。 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mm。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其他站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板磨耗大于()时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轨撑损坏、松动,轨撑与轨头下颚或轨撑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时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道岔查照间隔在有客车运行的线路上应不得()。 道岔护背距离应不得()。 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2‰顺坡。 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顺坡不应大于2‰。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高锰钢整铸辙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可动心轨辙叉心宽40mm断面及可动心轨辙叉心宽20mm断面对应的翼轨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超过()时为轻伤。 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时为轻伤。 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时为轻伤。 高锰钢整铸辙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12号提速道岔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 提速道岔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在固定型或可动心轨辙叉的心轨顶宽()处测量。 提速道岔尖轨及可动心轨轨底应与滑床台密贴,不密贴时缝隙不大于()。 道岔弹片及其销钉、挡板损坏或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大于(),应有计划进行修理或更换。 提速道岔混凝土岔枕固定垫板的立螺栓拧紧扭力矩为()。 弹片、销钉、挡板损坏。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mm,销钉帽内侧距滑床板边缘大于()时,应有计划进行修理或更换。 普通9号道岔,在尖端处的轨距为()。 普通型直尖轨长7.7m的道岔,轨距加宽为()。 滑床台磨耗大于()应进行更换。 在辙叉心宽()断面处,测量垂直磨耗。 提速道岔上长度(不含钉帽的全长)为147mm的销钉()。 提速道岔上长度(不含钉帽的全长)为167mm的销钉()。 提速道岔改道作业时,应采用调整不同号码轨距块的方法进行。调整量不足时可加垫片调整,但厚度不得超过()。 在锁定轨温范围内铺设时,限位器要求居中,焊联前测量,尖轨限位器两侧间隙值允许偏差()mm。 在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低于翼轨项面()及以上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不靠贴大于()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可动心轨道岔的普通钢轨接头应使用10.9级螺栓,扭矩应保持在()。 固定型无缝道岔辙叉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螺栓,扭矩应保持在()。 无缝道岔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在()。 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在()。 钢轨头部总磨耗等于垂直磨耗与()之和。 钢轨头部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处测量。 钢轨头部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翻浆冒泥造成的塌低接头,正确整治方法是()。 在路基地面排水设备中,排水沟用来排除()的水流。 ()用于地层不稳或场地受限制地段的水沟,兼起排除成层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 在路基地下排水设备中,()用于疏干坡面土或引排从边坡出露的地下水以稳定边坡。 曲线地段拨道作业,以()为标准股。 曲线地段起道作业,以()为标准股。 道岔改道作业时,以()为标准股。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起道作业,收工时顺坡率应()。 允许速度为120km/h(不含)~160km/h的线路起道作业,收工时顺坡率应()。 在直线地段进行垫板作业,当标准股低洼量为5mm,对面股水平差为4mm时,则对面股垫板量为()。 进行线路拨道作业,当指挥者两手握拳高举头上相碰时,表示()。 进行线路拨道作业,当指挥者两手高举,食拇指张开作大圆弧状时,表示()。 进行线路拨道作业,当指挥者两手放胸前,食拇指张开作小圆弧状时,表示()。 紧固直线上钢轨接头6孔螺栓,正确的操作是()。 紧固曲线上钢轨接头6孔螺栓,正确的操作是()。 检查一组道岔防爬设备,防爬器50个,其中缺3个,失效2个,防爬器不合格率为()。 60kg/m钢轨常用夹板长度为()。 关于线路改道作业,不正确的叙述是()。 混凝土枕位置要正确,必须与轨道中心垂直,间距偏差及歪斜在正线、到发线上不超过()。 混凝土枕位置要正确,必须与轨道中心垂直,间距偏差及歪斜在其他站线上不超过()。 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时无缝线路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 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无缝线路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 允许速度160km/h及以下无缝线路左右两股轨条锁定轨温差不得超过()。 普通无缝线路的长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可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普通无缝线路的长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应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12号无缝道岔设()观测桩。 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 固定区累计位移量大于()时,应及时上报工务段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某道岔号为12,测定股道间距3处为4900、5100及5300mm,则附带曲线平均拨道间距为()。 目前我国线路直线地段采用的标准轨底坡为()。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0~50mm范围内,一条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超过50mm两条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不属于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产生的原因。 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6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 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6m,两尖端处轨距不相等时()。 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6m,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应按()。 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混凝土岔枕及短轨枕)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为轨枕失效。 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采用轨距尺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 三角坑允许偏差管理值即为在延长()的距离内不允许超过的三角坑偏差值。 直线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在无缝线路上焊接钢轨后,放行列车时,焊缝处轨温应降至()以下。 在螺纹道钉硫磺锚固作业中,熔制混合溶液,需放入硫磺、水泥、砂子和石蜡,正确的放入顺序是()。 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上的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方25m范围内综合维修,作业轨温范围为实际锁定轨温()。 风动石砟车可以不超过()的速度以及长轨车卸长钢轨时,可以不超过5km/h的速度边走边卸外,其它禁止边走边卸。 普通单开道岔内的两组绝缘接头相错不得大于()。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曲线地段,未被平衡过超高,个别特殊下不得大于()。 尖轨在斥离状态下,尖轨轨底与滑床台上表面的间隙应为()mm。 弹片、销钉、挡板损坏。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mm,销钉帽内侧距滑床板边缘大于()时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允许速度160km/h以上无线缝线路左右两股轨条锁定轨温差不得超过()。 跨区间无缝线路、区间无缝线路的长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可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跨区间无缝线路、区间无缝线路的长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应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18号无缝道岔设()观测桩。 无缝线路铺设验收标准轨枕位置应方正,均匀,其误差不得大于()。 无缝线路铺设验收标准中规定护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 无缝线路铺设验收标准中规定护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 道岔查照间隔在仅运行货车的线路上应不得()。 III型弹条小圆弧内侧与预埋铁座端部相距()。 调节器应设()对位移观测桩。《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10.14条。 既有线有砟桥上护轨,当位于新Ⅲ型混凝土桥枕地段时应采用与基本轨()。 既有线有砟桥上护轨,当位于Ⅱ型混凝土桥枕地段时应采用比基本轨()。 新建或改建有砟桥上护轨应采用与基本轨()。 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其净距为()。 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其净距为500mm,允许误差为()。 有砟桥上护轨,不应高出基本轨顶面()mm,也不应低于()mm。 新建或改建桥梁,当为有砟桥面时,其护轨铺设应采用()混凝土桥枕。 护轨应伸出桥台挡砟墙以外,直轨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然后弯曲交会于线路中心。 护轨应伸出桥台挡砟墙以外,然后弯曲交会于线路中心。弯轨部分沿线路中心线的长度不小于()。 护轨梭头尖端超出台尾的长度不小于(),其顶部应切成不陡于1:1的斜面。 护轨梭头尖端悬出轨枕的长度不得大于()。 对既有有砟桥面,当护轨下组装通长铁垫板时,铁垫板下可设厚度不小于()的橡胶垫板。 对既有有砟桥面,当护轨下组装通长铁垫板时,固定通长铁垫板的螺栓扭矩不应小于()。 对既有有砟桥面,当护轨下组装通长铁垫板时,扣板螺栓的扭矩应为()。 每股护轨接头安装4个螺栓,每端安装2个,螺母应安装在()。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铺面铺砌应平整、稳固,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头部外侧50mm范围内,铺面应()。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护轨距护轨端300mm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工作边应为()。 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其净距为500mm,当桥上设有调节器时,允许误差为()mm。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护轨轮缘槽宽度,直线上应为()。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护轨轮缘槽宽度,曲线内股应为()。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护轨,轮缘槽轮缘槽深度应为()。 在路堤地段道口的道路两侧应设置()(困难情况下不少于2根)护桩。 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 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护桩间距为()。 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地面以上护桩高度为0.85m。在路堑地段设置的护栏,地面以上高度为()。 在铁路线路上距道口、人行过道()处应设置鸣笛标(站内或站内道口、人行过道两端不设)。 有人看守道口两侧沿铁路方向各()范围内路肩外设置高度不低于1.4m的防护栅栏。 道床大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砟厚度不得小于();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时,应清筛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无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有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0mm。 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由面砟带和底层组成,均应采用一级道砟。有垫层时道床厚度不得小于(),无垫层时不得小于()。 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道床厚度在岩石、渗水土路基上,隧道内及有砟桥面上,不得小于()。 无砟道床伤损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对()伤损应及时修补。 60kg/m25.0m钢轨,每千米配置混凝土枕1760根时,接头轨枕间距C为()。 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一般由固定区、伸缩区、缓冲区三部分构成。固定区长度不得短于()。 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伸缩区长度应根据年轨温差幅值、道床纵向阻力、钢轨接头阻力等参数计算确定,一般为()。 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岔范围内道床肩宽为()。 跨区间或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长度宜为1000~2000m,不应短于()。 缓冲区和伸缩区不应设置在道口或不作单独设计的桥上。有砟桥跨度不大于()时,伸缩区可设置在桥上,但轨条接头必须设在护轨范围以外。 单元轨节端头应方正,左右股轨端相错量,当单元轨节间采取焊接时不应大于()。 单元轨节端头应方正,左右股轨端相错量,当单元轨节间不焊接时不应大于()。 现场焊接不应设置在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不同线下基础过渡段、道口、桥台、桥墩、钢桁梁桥的伸缩纵梁上及不作单独设计的桥上,且距桥台边墙和桥墩不应小于()m。 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其质量应符合钢轨胶接绝缘接头标准要求,钢轨端面与绝缘端板之间应密贴,间隙不应大于()。 胶接绝缘接头,左右两股钢轨绝缘接头应相对铺设,且绝缘接头轨缝绝缘端板距轨枕边不宜小于()。 调节器所有螺栓扭矩应达到设计要求;单向调节器应加强尖轨及其后()范围内钢轨的锁定,该范围内如有小阻力扣件,小阻力扣件按照设计扭矩拧紧。 调节器尖轨相对于基本轨降低值偏差超过(),无降低段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钢轨预打磨应在新钢轨上道使用后尽快进行,一般不宜超过10Mt通过总质量。钢轨预打磨,应合理确定打磨遍数,一次打磨到位,钢轨顶面打磨量宜为()mm。 线路、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作业时,在正线、到发线上,顺坡长度应为: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的线路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倍。 道岔计划维修作业验收标准中,在尖轨密贴状态下,辊轮与尖轨轨底的间隙超出()mm每处扣8分。 在碎石道床地段,每组防爬设备的组成:单方向锁定为1对防爬器和3对支撑;双方向锁定为2对防爬器和3对支撑。防爬设备应安装在钢轨中部,接头附近()根轨枕不宜安装。 防爬设备的安装数量和方式与线路锁定要求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线路爬行量大于()时应及时整正。 捣固车在圬工桥面作业时,必须事先拆除影响捣固作业的护轨,测定轨枕底下道砟厚度,如厚度不足()时,严禁进行捣固作业。 进出站时,轻型车辆应降低运行速度。轻型轨道车过岔速度不得超过()km/h。 在站内其他线路作业,躲避本线列车时,下道距离不少于()m。 严禁作业人员跳车、钻车、扒车和由车底下、车钩上传递工具材料。休息时不准坐在钢轨、轨枕头及道床边坡上。绕行停留车辆时其距离应不少于()m,并注意车辆动态和邻线上开来的列车。 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前后距离应不小于()m,走行应保持同步。 使用氧乙炔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其他人员应远离喷嘴前方,防止烧伤。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m。 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的钢轨,必须在24h内更换。在更换前应派人昼夜监视,限速不超过()km/h。 垫砟起道时,一次垫入的厚度不得超过()mm。 垫砟起道时,抬起高度不得超过()mm。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km/h)护轨侧面磨耗达到()为重伤。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km/h)护轨侧面磨耗达到()为重伤。 桥上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单根抽换桥枕应在实际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 桥上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单根抽换桥枕,起道量不应超过()mm。 捣固车一次起道量不宜超过()mm,起道量超过()mm时应分次起道捣固。 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地段无缝线路,当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减()℃以下时,伸缩区和缓冲区禁止进行维修作业。 铺设混凝土岔枕,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道岔直向过渡枕υmax≤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根。 铺设混凝土岔枕,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道岔直向过渡枕υmax>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根。 道岔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不靠贴()扣41分。 调节器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焊缝边缘至扣件或轨撑铁垫板距离()mm扣41分。 350<R≤450m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规定,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为()mm。 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160km/h及以下的铁路,位于路堤上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m。 路段设计行车速度120km/h,中间站的车站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为()m。 各种建(构)筑物的基本限界为距离线路中心()mm。 减速地点标,设在需要减速地点的两端各()m处。正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始点,背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终点。 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小于()mm。 旅客列车停靠的高站台安全标线距站台边缘()mm。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应判为()。 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道岔内专用钢枕除外)混凝土枕与木枕、混凝土枕与混凝土宽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根轨枕。 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道岔内专用钢枕除外),木枕与混凝土宽枕之间,应用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得少于()m。 允许速度不超过160km/h的线路,直尖轨长6.25~7.7m以下,在尖轨尖端处的轨距()。 扣件类型应与钢轨、轨枕类型相匹配,使用扣板扣件时,正线半径()m及以下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使用加宽铁座。 扣件类型应与钢轨、轨枕类型相匹配,使用扣板扣件时,站线半径()m及以下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使用加宽铁座。 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离为()m的中间,有曲线时按限界加宽法加宽。 施工作业负责人由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等级安排相应人员担当建设项目Ⅰ级施工由()担当。 影响道床路基稳定的施工作业,破底清筛,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稳定车作业,两捣一稳作业后,开通后第一列速度为()km/h。 作业中如出现胀轨迹象时,无论作业中或作业后,发现线路轨向不良,用10m弦测量两股钢轨的轨向偏差,当平均值达到()mm时,必须设置移动减速信号,并采取夯拍道床、填满枕盒道砟和堆高砟肩等措施。 大型养路机械进行施工作业时,各机械车按规定排列顺序解体作业时,必须保持不小于()的安全间距。 轻型轨道车连挂拖车不得超过()辆,且不得推进运行,并不得与重型轨道车连挂运行。 I型、II型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轨距挡板离缝作业后不应大于1mm、日常保持不宜大于()。 龙门架车及轨排车运行应按超限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办理,区间运行速度由铁路局视线路条件决定,通过半径300m以下的曲线及全穿式或半穿式桥梁或隧道,均应限速()。 换出的长钢轨当日回收不完时,应放在道床肩上或道心。但道口处、信号机附近不宜存放。每根长钢轨的长度一般不得大于()。 道岔辙叉号数选择,侧向停发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7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时不应小于4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凡有硬弯的钢轨,均应于铺轨前矫直,常备轨亦应保持顺直。线路上的钢轨硬弯,应在轨温较高季节矫直,矫直时轨温应高于()℃。 复曲线每个圆曲线的长度不得短于(),其超高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 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38根;30号及以上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 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螺栓孔中心线上,且必须倒棱。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大孔径的()倍。 钢轨接头应采用相对式联结方式,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不应大于()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 线路上的重伤钢轨连续伤损标记()。 扣板、轨距挡板应靠贴轨底边。扣板(弹片)扣件扭矩应保持()。 钢轨接头两端各两根轨枕应铺设高弹性橡胶垫板。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7mm的橡胶垫板超过()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 矫直钢轨后用1m直尺测量,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地段,矢度不得大于()mm。 矫直钢轨后用1m直尺测量,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地段,矢度不得大于()mm。 道岔更换时,清筛深度一般不小于()mm,并整平道床。 使用新木枕,应预先钻孔,孔径12.5mm,有铁垫板时孔深应为110mm,无铁垫板时孔深应为()mm。 用于线路大修及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施工天窗不少于180min,维修天窗双线不应少于()min、单线不应少于90min。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混凝土枕地段检查三角坑时基长,采用轨道检查仪时为()m,采用轨距尺时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质量、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情况,划分线路等级为()级。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应设置竖曲线。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 钢轨接头两端各两根轨枕应铺设高弹性橡胶垫板。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10mm的橡胶垫板超过()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 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18次/min,连续式双枕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次/min,连续式三枕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20次/min。 允许速度不超过160Km/h的线路,辙叉翼一侧纵向水平裂纹长度达到()及以上时,应及时更换。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km/h)护轨侧面磨耗达到()为轻伤。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km/h)护轨侧面磨耗达到()为轻伤。 普速铁路工务作业分为:() 纳入天窗的维修等级分为二级。按照()维修项目分为Ⅰ级维修和Ⅱ级维修。 天窗分为()。 影响道岔或信号使用以及在道岔转辙、可动心辙叉部位进行的作业,必须()。 线路开通、速度变更执行()共同检查签认制度。 危及行车安全的突发性灾害的紧急抢修作业应办理()。 钢轨、辙叉或夹板折断后的紧急处理作业应办理()。 在站内使用移动停车信号的防护,交分道岔上施工,将有关道岔扳向不能通往施工地点的位置,并加锁或紧固,在施工地点()。 在站线道岔上施工,移动减速信号设在() 用锯轨机切割钢轨时,其他人员应远离锯轨机()防止锯片碎裂伤人。 设备管理单位接铁路局或车站值班员设备故障、自然灾害通知时,应()。 铁路技术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包括(),加强日常维修,提高设备质量。 以下标志属信号标志的是()。 调节器用钢轨应选用在线热处理对称及非对称断面钢轨,并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两线路中心距离在()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桥上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下列属轨道精调测量及调整量计算的工作是()。 轨道几何不平顺动态检测项目包括()。 线路设备大修应按设计文件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以下主要项目()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道岔大修应按设计文件相关项目进行验收,以下主要项目()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制定的依据是()。 车间()按通知的故障、自然灾害类别或领导要求,应()。 用水浇灭距离接触网()的燃着物时,接触网可以不停电。 在电气化铁路用沙土灭火时,距接触网距离在()时,可不停电。 线路设备维修分为()。 调高垫板应垫在轨枕顶面与橡胶垫板之间,每处调高垫板()。 混凝土枕横裂(或斜裂)接近环状裂纹()为轨枕失效。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的掉块,应判为钢轨折断。 160km/h≥υmax>120km/h线路钢轨轨端或轨顶面有()剥落掉块,应判为钢轨重伤。 160km/h≥υmax>120km/h正线,60kg/m钢轨头部垂直磨耗或侧面磨耗达到()应判为钢轨重伤。 800m≤R<2000m混凝土枕无缝线路地段,连续扒开道床不超过25m,起道高度不超过30mm,拨道量不超过10mm,可以作业的作业轨温范围()()。 跨区间及区间无缝线路的维修管理应以()为管理单元。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为()。 以下项目属于线路大修内容的是() 线路设备大修应按照“运营条件匹配、()”和“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原则。 线路设备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的理念。 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 线路设备大修是为了全面()而进行的大规模修理。 线路设备维修是根据线路设备变化规律,维持()对线路进行的日常维护和小规模修理。 属于线路日常保持状态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编制月、周、日维修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高温季节可安排()等作业。 线路检查应坚持()原则? 轨道几何不平顺动态检测项目包括()项目。 局部峰值动态评价采用四级管理,以下()说法是错误的。 无砟道床混凝土裂缝修补有()方法。 铁垫板和道钉伤损达到()程度时,应有计划地更换。 接头螺栓伤损达到()程度时应及时更换。 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由()部分构成。 桥上护轨与基本轨的相互尺寸关系有()规定。 轨缝设置应符合()要求。 线路上个别插入的短轨有()要求? 钢轨钻孔有()要求? 无砟道床分为()形式。 ()地段不宜铺设混凝土枕。 橡胶垫板在()情况下应更换。 无缝线路钢轨重伤处理方法有()。 上海局集团公司对线路轨道几何尺寸检查周期是()。 根据上海局集团公司对几何尺寸检查内容规定,符合检查项目的是()。 下列属于结构状态检查内容是()。 质量分析报告重点()模块? 各级工务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桥面以下不影响行车安全的维修作业可在天窗点外进行。 邻近营业线进行铲车、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作业。列为Ⅲ级施工。 设备管理单位在自管范围内进行的作业,不需签订施工安全协议。 影响工务设备安全的外单位作业,设备管理单位应派安全防护员进行全过程监督。 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进行全过程监督,发现危及行车安全时应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改正,填发“施工安全整改通知书。 维修作业负责人由工(班)长担当。 列车限速vmax≤45km/h时,每个接头至少拧紧2个接头螺栓。 减速信号,表面有反光材料的黄底黑字圆牌,标明列车限制速度。 减速防护地段终端信号表面有反光材料的绿色圆牌,在单线区段,司机应看线路左侧减速信号牌背面的绿色圆牌。 线路标志按计算公里方向设在线路左侧。双线区段须另设线路标志时,应设在列车运行方向右侧。 公里标、半公里标,设在一条线路自起点计算每一整公里、半公里处。 曲线标设在曲线起点处,标明曲线中心里程、半径大小、曲线和缓和曲线长度。 站界标设在双线区间列车运行方向左侧最外方顺向道岔(对向出站道岔的警冲标)外不少于50m处,或邻线进站信号机相对处。 侧向接发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9号。 凡未办理验交的线路、桥隧等设备,由设备管理单位负责巡查养护。 施工和维修作业须设置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临时调换应经带班人同意。 在区间线路、站内线路、站内道岔上维修时,现场防护人员应站在维修地点附近、且瞭望条件较好的地点进行防护,在天窗内作业时。应使用移动停车牌防护。 凡影响行车、人身安全的施工和维修作业及发生线路故障地点,均应设置防护。 现场防护员在防护时,除掌握驻站联络员通报信息外,应以瞭望防护为主,可兼做一些力所能及工作。 现场防护员与驻站联络员联系中断,现场防护员应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下道避车。 在站内线路上施工时,将施工线路两端道岔扳向不能通往施工地点的位置,并加锁或紧固,可不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灯)。 在站线道岔上施工,凡线间距离不足规定时,应设置矮型(1m高)移动减速信号。 作业负责人应通过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保持密切联系,设置好防护后方可作业。 在通信不畅或瞭望条件不良地段作业时,应增设防护员。 工务人员在电气化区段作业,如需拆开接触网地线、吸上线、电务扼流变钢轨引线等设备时,应注意安全并及时恢复。 凡上道使用涉及行车安全的小型养路机械,必须经过安全部门认证。 小型养路机械、机具及防护设备应专管专用,加强日常检修和定期检查,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下道后的小型养路机械必须放置稳固,不准侵入建筑限界,采取防溜措施,并加锁固定。 任何情况下,禁止在在桥梁钢支架人行道上放置钢轨。 用水或一般灭火器浇灭离接触网带电部分不足4m的燃着物时,接触网可不停电。 雨天,在接触网下作业人员要穿雨衣,禁止使用雨伞。 严禁在接触网支柱下、机车、车辆下避雨、触及接触网的各金属部件。 在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部分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均必须接地。 在与接触网相连的支柱及金属结构上,若未装设接地线或接地线已损坏时,一般不在与之接触。 凡上道使用涉及行车安全的小型养路机械,必须经过铁路产品检验。 工务机械车进入施工封锁区间时,以调度命令作为进入施工区间凭证。 胶接绝缘接头发生拉开离缝进行永久处理时,应严格掌握锁定轨温、胶接绝缘钢轨的长度和预留焊缝,使修复后无缝线路轨温不变。 无缝线路钢轨折断进行临时处理后,按正常速度放行列车。 当钢轨断缝小于30mm紧急处理后,放行列车速度不小于25km/h。 高温季节无缝线路出现局部的碎弯尚无大碍,而连续出现的碎弯极易诱发列车蛇行运动与连续的水平共振,引起破坏性的后果。 地点频繁移动的作业可不设作业标。 在维修天窗内进行作业地点频繁移动的维修作业,由现场防护员使用停车手信号防护。 常备钢轨、轨枕及零散路料应集中存放在工区或站内易于装运的指定地点。在不具备运送和装卸条件的地段,常备钢轨可分散存放在铁路沿线的钢轨架上。 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的钢轨,必须在24h内更换。在更换前应派人昼夜监视,限速不超过25km/h。 多台机械配合作业时,应明确作业负责人与安全负责人之间,机械与机械之间的联系方式,并由作业负责人负责现场指挥。 机具应由专业组或专业人员负责使用、检修、保养、登记工作日志。 搬运及装卸重物人力操作时,应统一指挥,动作一致;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 发现有跨步电压危险时,应单足或并足跳离危险区。 在带电的接触网下,抛掷钢卷尺等测量工具应远离接触网。 任何作业均不得影响供电设备的支柱、拉线及基础等设施的稳定。 轨道电路区段,养路工机具、轨道检查仪、道尺等,均必须有与轨道电路的绝缘装置。 在双线地段,单轨小车应在内股钢轨上推行。 搬运、装卸有毒、有害物品时,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利用列车间隔使用小车时,使用部门必须做到专人使用,专人防护,并应保证在距离列车不少于线路最大速度等级规定的列车紧急制动距离撤出线路。 笨重、巨大的物件可以自由通过道口。 采用成组小型养路机械作业时,应由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送、断电工作。 结束作业时,下道后的小型养路机械必须放置稳固,不准侵入限界,采取防溜措施,并加锁固定。 多个车辆卸车时,每列车上指定专人负责指挥卸车、开关车门、组织检查限界、清道及做好未卸余料偏载时的整理工作。 野外作业遇雷雨时,作业人员应放下手中的金属器具,迅速到大树下、电杆旁和涵洞内躲避。 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的道路和铁路线路路堑上的道路、跨越铁路线路的道路桥梁,应设置防止车辆以及其他物体进入、坠入铁路线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下穿铁路桥梁、涵洞的道路应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车辆通过限高、限宽标志和限高防护架。 在炎热季节应有足够的防暑用品和药物,并应有供职工饮用的清凉饮料。 有关单位应建立和健全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检查。 在R≤300m的曲线上铺设轨排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叠层轨排偏移倾倒。 当GYK发生故障时,工务机械车司机应及时报告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并按不超过20km/h的速度运行至前方站。 重车情况下,在经过300-500m半径曲线时,限速45km/h,在经过300m以下半径曲线或侧向通过9号及以下道岔时,限速20km/h。 路基处理车复线地段施工,线间距不得小于4.3m,不足4.3m时,必须提前采取拨道等措施满足作业要求。 II级防洪地点写入IC卡进行安全提示,雨前和雨中派人临时看守。 下水作业时,连续工作时间水温在5-15℃时不得超过30min。 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的钢轨,必须在12h内更换,在更换前应派人昼夜监视,限速不超过45km/h。 在昼夜间遇降雾、暴风雨雪及其他情况,致使停车信号显示距离不足1000m,注意或减速信号显示距离不足400m,调车信号及调车手信号显示距离不足300m时,应使用夜间信号。 铁路线路分为正线、到发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安全线及避难线。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 站线是指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 避难线是为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从一进路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占用的进路而发生冲突的一种安全隔开设备。 安全线避难线是在长大下坡道上能使失控列车安全进入的线路。 曲线长是曲线限界加宽的决定因素之一。 我国固定型道岔咽喉宽度为68mm。 对无缝线路的稳定起保证作用的力是道床横向阻力。 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 25m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限制范围为(tz+20℃)~(tz-20℃)。 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25m。 路基面宽度在曲线地段不设加宽。 铁路基本限界可分为建筑接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两种。 轨距是钢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轨距变化率大于l‰,其他线路大于2‰(不含规定的递减率)。 高低是指钢轨顶面沿钢轨方向的竖向凹凸不平顺。 轨向是指钢轨头部内侧面沿钢轨方向的竖向凹凸不平顺。 轨道动态高低不平顺,主要是路基沉陷、捣固不良、扣件松动、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等因素造成。 我国钢轨的标准长度有6m、12.5m和25.0m三种。 曲线缩短轨长度有比12.5m标准轨短40、80、160mm的三种。 曲线缩短轨长度有比25.0m标准轨短40、80、160mm的三种。 60kg/m钢轨高度为176mm。 绝缘接头最大轨缝不得大于构造轨缝。 螺旋道钉距承轨面80mm高度处螺旋道钉垂直度偏差不超过2mm,承轨槽底角距离螺旋道钉中心线的距离与预留孔中心位置偏差不超过2mm; 混凝土枕地段每千米最多铺设根数为1920根。 竖曲线可以与缓和曲线、相邻竖曲线重叠设置。 组成曲线的基本要素是曲线的转向角、曲线半径、曲线切线长、曲线外矢距、曲线全长、缓和曲线长。 曲线上各点正矢差之代数和为零,即曲线终点的拨量等于零,是绳正法整正四条基本原理之一。 曲线圆曲线上各点的正矢不一定大于缓和曲线上各点的正矢。 缓和曲线终点的正矢为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始点的正矢。 设置曲线外轨超高是为了抵消离心力的作用。 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直线的长度,正线上最短不短于50m。 曲线半径越大,其正矢越大,反之则正矢越小。 曲线上外轨超高的最大值不得超过150mm。 已知水准高程和实测水准点高程相比较之差值,称闭合差。 采用对接式钢轨接头,两钢轨接头相错量不应超过40mm。 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 直线型尖轨左右开道岔可以通用。 一般大号道岔用直线型尖轨。 我国AT型尖轨跟端采用的是间隔铁式结构。 尖轨非作用边到基本轨作用边间的距离称为摆度。 曲基本轨的曲折点在尖轨尖端和导曲线终点。 尖轨跟夹板与间隔铁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道岔辙叉有害空间是从咽喉到心轨的实际尖端的距离。 道岔辙叉护轨的作用是为了防止车轮进入异线或撞击叉尖。 护背距离指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 查照间隔指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 辙叉顶面和侧面的任何部位有裂纹为辙叉轻伤。 提速道岔尖轨与辙叉的连接由普通活动连接改为非活动连接,减小了对车轮的冲击振动。 提速道岔各部分轨距均为1435mm。 提速道岔尖轨设置两个牵引点,采用分动外锁闭转换装置,第一牵引点动程为160mm,第二牵引点动程为75mm。 提速道岔导曲线实际起点在尖轨尖端后298mm处。 提速道岔护轨可用50kg/m钢轨制造。 可动心轨无缝道岔的钢轨接头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 无缝线路是由许多根标准长度的钢轨焊接成为不小于300m的长钢轨线路。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不改变长钢轨原来的长度,只改变其锁定轨温。 提高道床横向阻力是增强无缝线路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缓冲区钢轨接头必须使用不低于10.9级的螺栓,螺栓扭矩应保持在700~1100N·m。 无缝线路抵抗胀轨跑道的自身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方向好、阻力高、刚度大”。 无缝线路长轨条内温度力峰一般出现在伸缩区与固定区交界处、桥头、道口前后、曲线头尾、边坡点等处。 无缝线路地段长度超过200m的无砟桥,两端桥头50m范围内线路作业轨温可与桥上不同。 无缝线路长轨条及缓冲区的钢轨联结采用接头夹板和10.9级螺栓。 无缝线路上两长轨条之间的连接轨为伸缩区。 无缝线路长轨条的两端随轨温变化而伸缩的那一段长度为缓冲区。 无缝线路长轨条,其中间部分无伸缩变化的那一段叫固定区。 无缝线路地段,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需经整修才能使用的钢轨为再用轨。 接头阻力、扣件阻力和道床纵向阻力都属于无缝线路纵向阻力。 扣件阻力可以小于道床纵向阻力。 钢轨的类型以每米大致千克数表示。 路基地面排水建筑顺坡一般小于1‰。 侧沟、天沟、排水沟的横断面应有足够的过水能力。 使用弹条Ⅰ、Ⅱ型扣件及安装轨撑区段的混凝土枕道钉凸台底面距承轨台面0~2mm,使用扣板扣件、弹条Ⅰ型调高扣件的混凝土枕道钉凸台底面距承轨台面0~5mm 在任何情况下,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的变动,不得影响限界。 两股钢轨接头相错,其相错量不得大于3m。 扣件类型与轨枕类型要相匹配。 无缝道岔设3对观测桩,在道岔中部设1对,在岔头、岔尾处各设1对。 跨区间无缝线路是指轨节长度跨越车站道岔的轨道结构。 不跨越车站只跨越闭塞分区的无缝线路为区间无缝线路。 道口护轨轮缘槽宽度,直线上应为70~100mm,轮缘槽深度应为45~60mm。 道口护轨轮缘槽宽度,曲线内股应为90~100mm;轮缘槽深度应为45~60mm。 在车站、桥梁、隧道两端及进站信号机外方100m范围以内,可以设置道口。 道口范围内可以存在钢轨接头。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两侧应设置隔离栅栏封闭,并保持完好。 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Ⅱ型混凝土枕过渡。 钢轨头部外侧50mm范围内,道口铺面应高于轨面5mm。 线路平面及纵断面应保持原有标准状态。区间线路变动时,须经段专业科室批准。 在路基范围内埋设电缆和接触网支柱基础时,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和坚固及排水等设施的正常使用。 线路设备修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合理和经济的维修策略,保持和恢复线路设备安全性、可靠性。 线路设备维修项目原则上按状态评价结果安排修理。 补充道砟,整修线路,恢复、安装轨道加强设备是钢轨大修主要内容。 线路车间的管辖范围:正线延展长度单线以80~100km为宜,双线以100~120km为宜。 检养修分开的基本原则是实行独立检查以及专业化、机械化集中修理。 补充、修理并刷新标志、标记不是道岔大修主要内容。 有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mm。无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不得大于175mm 同一条曲线实设欠超高、超高顺坡率、夹直线长度(含曲线与道岔夹直线)3个技术参数,一般不应采用3个及以上的困难条件限值。 线路允许速度160km/h,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2800m 曲线半径295>R≥245,曲线轨距加宽值为10mm。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 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0m,困难地段不得小于5000m。 无砟道床伤损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床伤长枕裂缝宽度0.2mm为I级。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正线铺设Ⅲ型混凝土枕,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正线宜铺设II型混凝土枕。 铺设混凝土岔枕,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 60kg/m钢轨地段,混凝土枕扣件采用弹条Ⅰ型或弹条II型扣件 道岔用基本轨、尖轨、心轨、翼轨轨TY1除外)和导轨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1180MPa的在线热处理对称及非对称断面钢轨(43kg/m及以下钢轨道岔除外)。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为180mm,12号提速道岔为160mm。 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侧向轨距为1441mm时,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容许误差为(+3,-1)mm,缓冲段末端轮缘槽宽度不小于62mm。 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65mm。 道岔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在有客车运行的线路上不得小于1391mm,在仅运行货车的线路上不得小于1388mm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间隙大于1mm,短心轨与叉跟尖轨尖端间隙大于2mm。 尖轨在闭合状态下,尖轨轨底与辊轮的间隙应为1~2mm;尖轨在斥离状态下,尖轨轨底与滑床台上表面的间隙应为1~3mm。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护轨侧面磨耗达到8mm时为重伤。 无缝道岔技术要求应满足道床保持饱满,扣件保持紧固状态,达到轨下基础稳定、纵向无爬行、横向无横移。 调节器用钢轨应选用在线热处理对称及非对称断面钢轨,技术要求应满足基本轨始端、尖轨尖端至最近梁缝边的距离均不应小于1m。 跨区间或区间无缝线路轨条长度应根据线路条件、工点情况、施工工艺及养护维修等因素综合研究。单元轨节长度宜为1000~2000m,不应短于200m。 无缝道岔必须设在缓冲区,无缝道岔不应设在路桥过渡段上,不宜设在路隧、路涵过渡段上。 调节器宜在尖轨尖端、基本轨始端、基本轨根端设置3对位移观测桩,用于观测尖轨、基本轨位移。 左右股钢轨锁定轨温之差,允许速度160km/h及以下线路不大于5℃,允许速度160km/h以上线路不大于3℃。 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其净距为500mm,允许误差为(+10,-5)mm,当桥上设有调节器时,允许误差为±10mm。 允许速度120km/h及以上线路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混凝土枕地段无缝线路清筛作业线路平面为400m≤R≤2000m,作业轨温范围为±20℃。 低温铺设采用拉伸器张拉轨条时,取作业轨温和拉伸量换算轨温之和。 调节器所有螺栓扭矩应达到设计要求;单向调节器应加强尖轨及其后50~100m范围内钢轨的锁定,该范围内如有小阻力扣件,小阻力扣件按照设计扭矩拧紧。 Ⅰ、Ⅱ、Ⅲ级线路,直线及半径大于1200m的曲线地段,一般100Mt通过总质量打磨一次(含多遍,达到设计廓形为止)。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3~5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 线路设备修理周期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质量、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情况,划分线路等级为4级。 道岔和站线的维修周期,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其中正线、到发线道岔维修周期宜与正线线路同步。 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采用20Hz低通滤波,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采用0.5~10Hz带通滤波和10Hz低通滤波。 对GPS定位仪、全站仪、水准仪等铁路局集团公司无法建立计量标准的量具,应送有相应资质的技术机构进行检定或校准。 160km/h及以上的线路宜建立、使用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异型钢轨常备数量每站每种1-50根备1根。 新Ⅲ型混凝土桥枕,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为400mm。 为贯彻落实“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适应普速铁路运营要求,规范线路设备管理,提高线路设备修理和技术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则。 线路设备修理应贯彻“修理标准与线路等级匹配、投入产出经济合理”理念,实行线路分级管理。 重点维修车间负责配合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集中修作业,钢轨和道岔焊接等工作。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得采用复曲线。 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后端相连时,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不应大于2‰。 成段更换钢轨是指连续更换200m以上钢轨。 换轨大修时,一般换轨的长度在1-2km,甚至更长,不便采用纵向连接电线。 曲线整正时曲线上任意点的拨动,对相邻点正矢的影响量为拨动点拨动量1/2,其方向相反。 无缝线路曲线拨道,应尽量在接近锁定轨温范围进行。 拨动曲线时,如某一点的正矢减少2mm,则前后两点的正矢各减少1mm。 无缓和曲线时,超高顺坡可按相应规定在圆曲线和直线上进行。 轨底处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20~30mm。 曲线超高顺坡坡度,最大不得大于3‰。 高锰钢整铸辙叉底板裂纹向内裂至轨腰并超过轨腰与圆弧的连接点时,应及时更换。 提速道岔岔枕的中心位置应用白铅油在钢轨上标记,岔枕位置、间距误差或偏斜不大10mm。 在提速道岔转辙部分及可动心轨辙叉部分拨道时,应有电务部门配合。 道岔起道作业时,两股道要同时起平,保证辙叉在一个平面上,并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 提速道岔安装钢枕滑床台的销钉应由里往外装,以免碰电务表示杆的接头铁。 绝缘接头进行扣件作业时,应注意弹条和轨距块不得顶住夹板,防止发生联电。 曲线地段应根据钢轨状况合理安排润滑,易受浸蚀地段可在钢轨上涂抹防锈剂。 无缝固定型道岔的接头应全部焊接。 在电气化区段通过或使用各种车辆、机具设备不得超过基本建筑限界。 钢轨、辙叉或夹板折断后的紧急处理。应办理临时封锁手续,设置移动停车信号防护。 凡用停车信号防护的施工地点,在停车信号撤除后,应按减速信号防护办法防护。 无缝线路钢轨折断,断缝不大于30mm时应进行紧急处理。 更换带有吸上线的钢轨,必须先通知电务部门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准作业。 可动心轨辙叉发现不密贴时应会同电务部门进行调整,达到间隙不大于1mm。 低温铺设轨条时,拉伸不到位或拉伸不均匀。必须做好放散或调整工作。 无缝线路地段,应加强胶接绝缘接头的养护,做好轨端肥边打磨和捣固工作。 无缝线路应根据季节特点、锁定轨温和线路状态,合理安排全年维修计划。 无缝线路在高温季节应安排锁定轨温较高地段线路综合维修。 无缝线路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20℃以下时,可以进行隔二松一,流水作业扣件涂油。 无缝线路地段,对桥上钢轨焊缝应加强检查,发现伤损应及时处理。 无缝线路长轨条因钢轨重伤、折断进行永久处理时,锁定轨温可以改变。 调车线铺设旧轨时,同一线路允许混铺不同类型的旧轨。 坡度标设于线路计算里程方向的左侧,距钢轨头外侧不小于2m。 电缆沿路堤坡脚埋设时,应在路堤坡脚1m以外,有护道时应在护道1m以外。 在直线上使用钢轨,每节轨长相差量一般应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 Ⅲ型混凝土枕和混凝土宽轨枕线路在日常线路养护维修中,可根据道床状态,采取捣固、垫砟、垫板相结合的作业方法。 跨度在30m及以上的桥梁,桥上线路应设置上拱度。设置时,应特别注意使钢梁两端线路的衔接平顺。 铺设混凝土枕的线路、道岔,使用弹条扣件时,可不安装防爬设备。 在曲线上进行垫板作业时,要先垫上股,后垫下股。 使用新木枕,应预先钻孔,孔径12.5mm,孔深为80-110mm。 改道用的道钉孔木片规格为长110mm、宽15mm、厚5~10mm,并经过防腐处理。 使用调高垫板时,每处不得超过3块。 处理线路故障,只有在特殊困难的条件下,才允许个别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 跨区间及区间无缝线路需进行应力放散时,一般应采取钢轨切割、开口放散的方法。 在拨道作业时,直线地段如有一股方向较好,则以方向好的一股为基本股。 起道器带有安全阀,在起道作业中,来车时,立即松开回
|
|
|
下载地址 |
查看 人气:413
下载 人气:1507
|
|
|
相关文件 |
|
|
❤ 如果您发现该文件不能下载,请点击报告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