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简介及使用说明 |
1.《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适用于工频、单相、交流25kV,列车运行速度200km/h及以上和()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的线路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维修。 C A.120 B.160 C.200 D.250 2.有砟轨道每年会同工务部门复测一次,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 A A.±30mm B.±40mm C.±50mm D.±60mm 3.为保证定期检查和及时处理设备(),在列车运行图中须预留接触网维修“天窗”。 B A.事故 B.缺陷 C.地线 D.异物 4.供电段要做好检测、维修组织工作,实施周期不宜超过规定周期的()(按天计算)。 B A.0.1 B.0.2 C.0.3 D.0.5 5.为保证维修质量,接触网用料入库前,验收部门应对接触网重要零部件和线材进行检查,确认()与产品一致后实施验收,向供电段提供验收报告,否则不得上线使用。 A A.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 B.出厂证明、检验报告 C.出厂合格证、检验证明 D.合格证、检验报告 6.接触网运行维修要落实()。 C A.标准制度 B.点名制度 C.记名制度 D.等级制度 7.运行工区()或单项设备检查完成后,由当日工作领导人负责检查验收,确认作业质量。 A A.一级修 B.二级修 C.三级修 D.四级修 8.维修工区进行的所有作业,运行工区应进行()检查验收。 D A.临时 B.状态 C.数量 D.质量 9.更换线索、零部件、支柱、()后,应记录所更换设备的日期、处所、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厂家等信息,并修订相关技术资料。 A A.绝缘部件 B.受力部件 C.受拉部件 D.金属部件 10.质量分析应根据接触网检测和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对接触网质量状态进行()。 B A.综合治理 B.综合诊断 C.综合考核 D.综合验收 11.承力索、接触线试运行由()审批 C A.供电段 B.铁路局 C.总公司 D.车间 12.新产品试运行期一般不少于()。遇有产品质量缺陷危及安全时必须立即拆除,同时做好记录并通知研制单位。 C A.3个月 B.半年 C.1年 D.2年 13.检测后必须进行(),并以此作为编制维修计划的依据。 B A.仔细分析 B.分析诊断 C.分析确认 D.认真分析 14.监测分为()和定点监测两种方式。 A A.移动视频监测 B.移动监测 C.人工监测 D.机车监测 15.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周期:()。 D A.5日 B.10日 C.15日 D.实时或定期 16.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检测周期为()。 D A.半个月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17.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周期:()。 D A.5日 B.10日 C.15日 D.实时或定期 18.主导电回路电气节点监测。优先采用()装置。 D A.人工监测 B.车载监测 C.线下监测 D.在线实时监测 19.利用()监测电气节点状态,应选择在被测点有持续负荷电流时进行。 D A.紫外热像仪 B.人工 C.可见光成像 D.红外热像仪 20.利用示温贴片监测电气节点状态时,示温贴片应(), B A.保持平整 B.保持清洁 C.保持干燥 D.保持水平 21.弓网综合检测装置(1C)周期:()天 C A.5 B.10 C.15 D.30 22.检查分为巡视检查、全面检查、单项设备检查和()。 B A.特殊检查 B.非常规检查 C.人工检查 D.车载检查 23.单项设备检查是对()进行专项检查,并兼有维护保养职能。 C A.隔离开关 B.分段分相 C.个别设备 D.锚段关节 24.登乘巡视检查。周期:()。 D A.5天 B.10天 C.15天 D.需要时 25.全面检查。周期:()个月。 D A.3 B.6 C.12 D.36 26.单项设备检查6个月检查1次的项目() D A.补偿装置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非远动隔离开关 D.远动隔离开关 27.单项设备检查12个月检查1次的项目() C A.补偿装置 B.非绝缘锚段关节 C.非远动隔离开关 D.远动隔离开关 28.非常规检查是指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检查。 A A.状态 B.质量 C.人工 D.动态 29.非常规检查的()和手段根据检查目的确定。 B A.设备 B.范围 C.人员 D.质量 30.检测监测设备报警或发生()信息时,应立即进行即时分析诊断。 A A.危及行车 B.危及设备 C.危及乘客 D.危及动车 31.一般运行7年或弓架次达到50万次以上应开展一次()工作。 C A.一级修 B.二级修 C.三级修 D.四级修 32.供电段每年应对接触网线路周围()公里以内的所有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污秽等级,明确绝缘部件监测监控及清扫维护要求。 C A.0.5 B.1 C.2 D.3 33.绝缘部件清扫周期Ⅰ、Ⅱ级污秽等级区段:()。 D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3年 34.绝缘部件清扫周期Ⅲ级及以上污秽等级区段:()。 C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3年 35.绝缘部件清扫周期分段、分相绝缘器:()。 B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3年 36.质量评价一般以()为单元,根据每公里接触网扣分数进行评价。 A A.正线公里 B.正线条公里 C.侧线公里 D.侧线条公里 37.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150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曲线区段为350mm。 B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38.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受电弓动态抬升量()mm(线岔始触区为200mm),横向摆动量直线区段为250mm,曲线区段为350mm。 C A.100 B.120 C.150 D.200 39.承力索、接触线应采用()架设。 A A.恒张力 B.人工 C.张力 D.机械 40.承力索和接触线架设后,应采取()或其他措施消除新线蠕变引起的初伸长。 C A.恒张力 B.人工 C.超拉 D.缩短 41.v≥250km/h区段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限界值≤()‰。 D A.4 B.3 C.2 D.1 42.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查接触线与检测尺之间的间隙,其间隙不得大于()mm/m。 D A.0.4 B.0.3 C.0.2 D.0.1 43.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高度的标准值为() D A.6500mm B.6000mm C.5300mm D.设计值 44.v≥250km/h区段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值为()‰。 D A.3 B.2 C.1 D.0 45.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高度的警示值为() D A.6500mm B.6000mm C.5300mm D.标准值±60mm 46.v≤250km/h区段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值≤()‰。 D A.4 B.3 C.2 D.1 47.V>250km/h区段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标准值为()‰。 D A.3 B.2 C.1 D.≤0 48.V>250km/h区段的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接触线相邻悬挂点高度变化)限界值≤()‰。 D A.4 B.3 C.2 D.1 49.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高度的标准状态为() D A.6500mm B.6000mm C.5300mm D.标准值±30mm 50.高速铁路接触网,承力索高度的标准状态为() D A.6500mm B.6000mm C.6900mm D.标准值±50mm 51.高速铁路接触网,承力索高度的警示值为() D A.6500mm B.6000mm C.6900mm D.标准值±150mm 52.高速铁路接触网,承力索高度的限界值为() D A.6500mm B.6000mm C.6900mm D.标准值±200mm 53.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警示值:()。 B A.5° B.6° C.7° D.8° 54.接触线偏角(水平面内改变方向)限界值:()。 D A.5° B.6° C.7° D.8° 55.高速铁路接触网,整体吊弦的预制长度应与计算长度相等,偏差应不大于±()mm。 B A.1 B.1.5 C.2 D.2.5 56.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一致,线鼻子与接触线夹角保持30°-45°。 C A.中锚方向 B.下锚方向 C.列车前进方向 D.列车后退方向 57.接触线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线鼻子与接触线夹角保持()。 D A.15°-20° B.20°-25° C.25°-30° D.30°-45° 58.吊弦的长度要能适应在极限温度范围内接触线的伸缩和弛度的变化,否则应采用()。 A A.滑动吊弦 B.整体吊弦 C.环节吊弦 D.载流吊弦 59.承力索吊弦线夹处载流环应与列车前进方向()。 B A.一致 B.相反 C.相同 D.一样 60.高速铁路接触网,弹性吊索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悬挂点两端长度相等,允许偏差为()。 D A.±50mm B.±40mm C.±30mm D.±20mm 61.定位点两侧第1吊弦处相对于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且不得出现V形。 D A.±2mm B.±5mm C.±8mm D.±10mm 62.弹性吊索工作张力符合设计规定,不得松弛。允许偏差为标准值()。 D A.±2% B.±5% C.±8% D.±10% 63.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工作支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 D A.0~5mm B.2~5mm C.5~8mm D.0~10mm 64.五跨锚段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接触线等高点(屋脊处)宜在过渡跨跨中,高度比相邻定位点抬高()。 D A.5~40mm B.10~40mm C.20~40mm D.0~40mm 65.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以上,并持续抬升至下锚处。 A A.300mm B.350mm C.400mm D.500mm 66.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不小于()。 D A.120mm B.100mm C.80mm D.50mm 67.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接触线()mm以上。 C A.100 B.200 C.300 D.400 68.高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mm。 D A.5 B.10 C.15 D.20 69.单开和对称(双开)交叉线岔交叉点位置,限界值: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A A.630-1085 B.735-1050 C.550-800 D.600-1050 70.线岔交叉点位置,标准值:横向距两线路任一线路中心不大于()mm,纵向距道岔定位大于2.5m。 B A.300 B.350 C.400 D.450 71.线岔交叉点位置,标准状态: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50mm。 B A.630-1085 B.735-1050 C.550-800 D.600-1050 72.高速铁路接触网,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mm及抬升150mm(采用非线位定位器时为200mm)的空间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必需时)外的其他线夹。 B A.550-1050 B.600-1050 C.550-800 D.600-800 73.线岔处,两支承力索间距不应小于()mm。 D A.200 B.150 C.100 D.60 74.对于单开和对称(双开)交叉线岔,当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 B A.7° B.8° C.9° D.10° 75.无交叉线岔两承力索垂直间距不应小于()。 B A.50mm B.60mm C.150mm D.200mm 76.无交叉线岔正线接触线距侧线线路中心,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水平投影()mm范围为始触区。 D A.630-1085 B.735-1050 C.550-800 D.600~1050 77.交叉吊弦的安装顺序应保证在受电弓从道岔开口方向进入时,先经过() A A.侧线承力索与正线接触线 B.正线承力索与正线接触线 C.侧线承力索与侧线接触线 D.正线承力索与侧线接触线 78.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相等,允许偏差()mm。 D A.0-20 B.0-15 C.0-10 D.0-5 79.承力索、接触线间距≤1000mm时采用“()”型连接的方式。 B A.S B.C C.Z D.U 80.极限温度条件下,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 C A.100 B.150 C.200 D.250 81.电连接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允许偏差()。 D A.±50mm B.±100mm C.±200mm D.±500mm 82.滑轮补偿装置中,同一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的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mm。 D A.300 B.400 C.600 D.500 83.高速铁路接触网,坠砣串的重量(包括坠砣杆的重量)符合规定,整串重量偏差小于()。 D A.4% B.3% C.2% D.1% 84.承力索、接触线两下锚绝缘子串应对齐,允许偏差为()mm。 D A.±30 B.±50 C.±800 D.±100 85.坠砣块应完整,自上而下编号且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 D A.30° B.60° C.90° D.180° 86.棘轮补偿装置平衡轮与棘轮的间距不小于()。 C A.200mm B.250mm C.500mm D.600mm 87.棘轮补偿装置棘轮大小轮转动灵活,轮槽上下偏斜不得大于()。 B A.2mm B.5mm C.10mm D.20mm 88.高速铁路接触网,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距离正线为()mm,侧线为300mm,允许偏差±50mm。 D A.100 B.200 C.300 D.400 89.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向上微拱,铰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刚接硬横梁的挠度小于梁长的1/360。 B A.1/100 B.1/200 C.1/300 D.1/400 90.硬横梁不得变形和开焊,锈蚀面积不得超过()%,焊接处不得锈蚀。 C A.5 B.10 C.20 D.30 91.平腕臂端部余长为()。 C A.50mm B.100mm C.200mm D.300mm 92.平腕臂绝缘子端头距套管单耳()。 B A.50mm B.100mm C.200mm D.300mm 93.承力索座距双套筒连接器一般为()。 D A.50mm B.100mm C.200mm D.300mm 94.接触线悬挂点距吊钩定位环一般为。()。 D A.50mm B.100mm C.200mm D.400mm 95.高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静态角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为()。 D A.6° B.10° C.7° D.8° 96.极限温度时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管)长度的()。 D A.1/5 B.1/4 C.1/2 D.1/3 97.防风拉线固定环距定位器端头水平距离为()mm,允许误差+50~-l00mm。 B A.400 B.600 C.800 D.500 98.横腹杆式钢筋混凝土支柱表面应光洁、平整。横腹板破损应及时修补,翼缘破损和露筋不超过()根长度不大于400mm应及时修补。 B A.1 B.2 C.3 D.4 99.道口两侧、经常有机动车辆运行的场所、装卸货物站台上等易被碰撞的支柱,均应设置强度较高的防护桩。防护高度原则上不小于()m,其中,道口两边支柱防护桩的高度为2m。 B A.2 B.1.5 C.1.2 D.1 100.每组软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每组硬横跨两支柱中心的连线应垂直于正线,偏角不大于2°。 B A.2° B.3° C.4° D.5° 101.吊柱法兰盘与隧道壁应结合密贴。吊柱固定螺栓应采用双螺母,拧紧螺帽后螺栓外露长度不得小于()mm;吊柱调整使用的镀锌闭环垫片不超过2片,垫片的面积不小于50mm×100mm,厚度不大于10mm。 C A.10 B.20 C.30 D.50 102.吊柱不得扭曲,宜向受力反方向倾斜不大于1°。限界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但不得侵入邻线基本建筑限界。 C A.0 B.0-50 C.0--20 D.100 103.金属支柱基础面应高出地面(或站台面)100~200mm。基础外露()mm以上者应培土,每边培土宽度为500mm,培土边坡与水平面呈45°。金属支柱有基础帽时,基础帽应完整无破损、无裂纹。 D A.100 B.200 C.300 D.400 104.支柱根部周围()m范围内不得取土,1m范围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B A.6 B.5 C.3 D.2 105.拉线基础中心与相应下锚支柱基础中心连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平行。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情况下为()°,最大不得超过60°。 B A.30 B.45 C.60 D.75 106.附加导线肩架安装位置正确、安装牢固、呈水平状态。肩架位置的偏差为()mm。 D A.+100 B.-100 C.-50 D.+50 107.隔离开关引线及连接线应连接牢固接触良好,无破损和烧伤。引线的长度应保证当接触悬挂受温度变化偏移时有一定的活动余量并不得侵入限界,引线摆动到极限位置对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mm。 D A.240 B.300 C.330 D.350 108.隔离(负荷)开关的触头接触面应平整、光洁无损伤,并涂以导电介质。触头间接触紧密,接触压力均匀,用0.05mm×10mm的塞尺检查,线接触应为(),面接触不大于4mm。 B A.1 B.0 C.2 D.3 109.分相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mm。双线区段,在列车运行方向为1‰的上升坡度;单线区段,为50mm±10mm的负弛度。 C A.0 B.50 C.100 D.200 110.在站台接触网支柱上距轨面()m高的处所,以及安全挡板、细孔网栅和跨线桥防护网栅均应设置白底、黑字、红色闪电符号的“高压危险”警示标识。标识应完整无损、安装牢固、字迹清晰。 B A.2 B.2.5 C.3 D.5 111.地面磁感应器设置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 B A.±1 B.±2 C.±5 D.±100 112.各种材质的电连接线夹最高允许使用温度不得超过以下规定:铜质为()℃,铝青铜合金为125℃,铜镍硅合金为150℃,铝质为80℃,铝镁硅合金为125℃、其余铝合金为90℃,钢质为125℃。 C A.80 B.90 C.95 D.110 113.被测零部件与相连接导体间的温度差限界值:()℃ D A.0 B.10 C.20 D.25 114.当用楔形线夹连接或固定各种线索时,线索回头长度应为300~500mm,并用与线索材质相匹配的绑线扎紧。一处绑扎时绑扎长度为80~120mm,两处绑扎时每处绑扎长度不得小于()mm。 B A.10 B.20 C.50 D.100 115.零部件连接销钉与开口销穿向正确,双向夹角不小于,开口销不得二次使用。β型开口销的圆弧要锁在销钉的圆柱面上。 A A.120° B.90° C.60° D.30° 116.绝缘部件不得有裂纹和破损。瓷绝缘子的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mm2,连接件不松动。 C A.100 B.200 C.300 D.500 117.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A A.10 B.15 C.20 D.30 118.高速铁路防护栅栏内进行的接触网作业,必须在上下行线路同时封锁,或本线封锁、邻线限速()km/h及以下条件下进行。 B A.200 B.160 C.120 D.100 119.高速铁路在夜间、隧道内或光线不足处所进行接触网作业时必须有足够照明灯具。工区配置照明用具应满足夜间()范围内照明充足,4小时内连续使用条件,接触网作业车作业平台照度值应不小于40lx。 B A.100m B.200m C.300m D.400m 120.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检修作业分为三种:(一)停电作业(二)()作业(三)远离作业 C A.直接带电 B.等电位 C.间接带电 D.不停电 121.高速铁路接触网工作票有效期不得超过()工作日。 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2.高速铁路接触网工作票发票人一般应在作业()将工作票交给工作领导人,使之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工作票中的内容并做好准备工作。 A A.6小时之前 B.12小时之前 C.18小时之前 D.24小时之前 123.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当需变更作业种类、()、作业内容、需停电的设备、封锁或限行条件等要素之一时,必须废除原工作票,签发新的工作票。 C A.工作领导人 B.作业组人员 C.作业地点 D.作业人数 124.高速铁路接触网绝缘工具材质的电气强度不得小于3kV/cm,间接带电作业的绝缘杆等其有效长度大于()mm。 B A.600 B.1000 C.1500 D.2000 125.高速铁路接触网绝缘工具每次使用前,须认真检查有无损坏,并用清洁干燥的抹布擦拭有效绝缘部分后,再用2500V兆欧表分段测量(电极宽2cm,极间距2cm)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MΩ,或测量整个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0MΩ。 C A.5 B.50 C.100 D.10 126.高速铁路规定凡在距离地(桥)面()及以上的处所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空作业。 B A.1m B.2m C.2.5m D.3m 127.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与接触网带电部分距离小于3M的远离作业,每个作业地点均要设有专人监护,其安全等级不低于()。 C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28.高速铁路接触网冰、雪、霜、雨等天气条件下,接触网作业用的车梯、梯子、接触网作业车的爬梯和平台应有()措施。 A A.防滑 B.防火 C.防水 D.防倾倒 129.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中推动车梯应服从工作台上人员的指挥。当车梯工作台面上有人时,推动车梯的速度不得超过(),并不得发生冲击和急剧起、停。工作台上人员和车梯负责人应呼唤应答,配合妥当。 C A.3km/h B.15km/h C.5km/h D.10km/h 130.高速铁路接触网当车梯在曲线上或遇大风时,对车梯要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当外轨超高≥125mm或风力()级以上时,未采取固定措施禁止登车梯作业。车梯在大坡道上时,应采取防止滑移的措施; B A.三 B.五 C.七 D.一 131.高速铁路接触网当车梯在曲线上或遇大风时,对车梯要采取防止倾倒的措施;当外轨超高()或风力五级以上时,未采取固定措施禁止登车梯作业。 C A.≥100mm B.≥120mm C.≥125mm D.≥150mm 132.高速铁路接触网作业人员上、下作业平台应征得作业()的同意。接触网作业车移动或作业平台升降、转向时,严禁人员上、下。 D A.工作领导人 B.防护人员 C.高空作业人员 D.平台操作负责人 133.高速铁路外轨超高≥()mm区段人员需在作业平台上作业时,作业平台应具有自动调平装置并开启调平功能。 B A.80 B.125 C.150 D.200 134.高速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下列规定:330kV为5000mm;220kV为3000mm;110kV为1500mm;25kV和35kV为()mm;10kV及以下为700mm。 A A.1000 B.900 C.800 D.500 135.高速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下列规定:330kV为()。 C A.2000mm B.3000mm C.5000mm D.8000mm 136.高速铁路接触网V形停电作业接地线设置还应执行以下要求:两接地线间距大于()m时,需增设接地线。 C A.500 B.800 C.1000 D.2000 137.高速铁路接触网每个作业组停电作业前,由工作领导人指定一名安全等级不低于()的作业组成员作为要令人员,向供电调度员申请停电命令,并说明停电作业的范围、内容、时间、安全和防护措施等。 C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38.高速铁路接触网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的倒闸作业,具备远动功能的由()远动操作。不具备远动功能或远动功能失效时,由供电调度员发布倒闸命令,作业人员当地操作。 B A.变电值班员 B.供电调度员 C.驻站防护员 D.值班人员 139.高速铁路接触网从事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现场倒闸作业人员应由安全等级不低于()人员担任。 C A.二级 B.四级 C.三级 D.一级 140.高速铁路接触网在申请倒闸命令时,先由安全等级不低于()的要令人向供电调度提出申请,供电调度员审查无误后发布倒闸命令;要令人受令复诵,供电调度员确认无误后,方可给命令编号和批准时间;每次倒闸作业,发令人要将命令内容记录,受令人要填写“隔离开关倒闸命令票”。 B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41.高速铁路进行接触网施工或维修作业时,应在列车调度台,或车站(动车所)行车室设联络员,施工及维修地点设现场防护人员。要求如下:联络员和现场防护人员应由指定的、安全等级不低于()人员担任。 A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42.高速铁路需要限速或降弓时,限速范围原则上按故障指示地点前后各加()确定。 B A.1公里 B.2公里 C.3公里 D.5公里 143.高速铁路发生接触网覆冰及覆冰融化脱落时段,列车限速()及以下运行。 D A.80公里/小时 B.100公里/小时 C.120公里/小时 D.160公里/小时 144.接触网的运行与维修应坚持()的方针。 B A.安全第一,人身首位 B.预防为主、重检慎修 C.先通后复,先通一线 D.寿命管理,状态维修 145.有砟轨道每年会同工务部门对轨面标准线复测一次,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mm。 C A.±10 B.±20 C.±30 D.±50 146.年度检测和维修计划,由供电段于前一年的()月底以前分别下达到车间,同时报铁路局。 C A.9 B.10 C.11 D.12 147.铁路局组织供电段每季度对接触网动态运行质量进行评价,每年()月底前对设备整体技术状态进行质量鉴定。 C A.8 B.9 C.10 D.11 148.检测是指利用仪器、设备或人工等方式,对接触网进行检查测量,掌握设备质量及运行状态的过程。包含监测、()、检查、零部件检验四部分。 B A.检测 B.静态与动态检测 C.测量 D.试验 149.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巡视周期()天 A A.10 B.15 C.20 D.30 150.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巡视周期() B A.10天 B.实时或定期 C.1个月 D.6个月 151.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巡视周期() D A.11天 B.实时或定期 C.1个月 D.6个月 152.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巡视周期() B A.12天 B.实时或定期 C.1个月 D.6个月 153.线岔检测周期() A A.6个月 B.12个月 C.36个月 D.60个月 154.轨面标准线检测周期() B A.6个月 B.12个月 C.36个月 D.60个月 155.补偿装置检测周期()。 C A.6个月 B.12个月 C.36个月 D.60个月 156.接地电阻检测周期() D A.6个月 B.12个月 C.36个月 D.60个月 157.接触网整体设备寿命周期一般为()年 C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158.绝缘部件清扫,Ⅰ、Ⅱ级污秽等级区段,每()至少安排一次绝缘清扫。 B A.5年 B.3年 C.2年 D.1年 159.绝缘部件清扫,分段、分相绝缘器,周期为()。 D A.2年 B.1年半 C.1年 D.6个月 160.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60km/h及以下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mm,左右摆动量250mm。 B A.100 B.120 C.140 D.160 161.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是指运行中的受电弓在()抬升及摆动时可能达到的最大轮廓线。接触网任何设备不得侵入动态包络线范围内。 B A.最高 B.最大 C.标准 D.极限 162.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60km/h以上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mm,左右摆动量直线区段250mm,曲线区段300mm。 B A.100 B.120 C.140 D.160 163.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60km/h及以下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左右摆动量为250mm。 B A.80mm B.120mm C.100mm D.200mm 164.《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对受电弓动态包络线的规定:160km/h以上区段,受电弓动态抬升量为120mm,左右摆动量为(),曲线300mm。 C A.100mm B.120mm C.250mm D.300mm 165.锚段长度不宜超过()m,最大跨距不得超过65m. C A.1400 B.1500 C.1600 D.1700 166.锚段长度不宜超过1600m,最大跨距不得超过()m. C A.55 B.60 C.65 D.70 167.接触线架设张力应根据线材材质、额定张力等因素选取,且不应小于绕线张力,架设张力偏差不得大于()%。 D A.3 B.5 C.6 D.8 168.普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和承力索的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 B A.1 B.2 C.3 D.4 169.半补偿链形悬挂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符合安装曲线,允许偏差()% C A.5 B.10 C.15 D.20 170.半补偿链形悬挂和简单悬挂接触线的张力和弛度符合安装曲线,允许偏差为()%。 C A.5 B.10 C.15 D.20 171.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mm A A.0—10 B.0—20 C.10—20 D.20—25 172.接触线与平直度检测尺之间的间隙不大于()mm/m。 B A.0.1 B.0.2 C.0.3 D.0.4 173.普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高度的标准值为()。 D A.6500mm B.6000mm C.5700mm D.设计值 174.普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高度的警示值为()。 D A.6500mm B.6000mm C.5700mm D.设计值±100mm 175.普速铁路接触网,接触线坡度(工作支)标准值为()‰。 D A.8 B.5 C.3 D.设计值 176.接触线扭面角度,警示值为()。 D A.45° B.30° C.20° D.15° 177.接触线扭面角度,限界值为() D A.45° B.35° C.30° D.20° 178.吊弦顺线路方向偏移最大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 B A.1/2 B.1/3 C.1/4 D.1/5 179.吊弦磨耗的面积不得超过原面积的()% C A.20 B.30 C.50 D.60 180.在无偏移温度时,吊索在悬挂点两端的长度应相等,允许相差不超过()mm。 C A.200 B.300 C.400 D.500 181.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中心柱处接触线等高点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工作支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mm A A.0—10 B.0—20 C.10—20 D.20—25 182.五跨锚段关节中间跨为过渡跨,接触线等高点(屋脊处)宜在过渡跨跨中,高度比相邻定位点工作支接触线抬高()mm. D A.0—10 B.0—20 C.0—30 D.0—40 183.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转换柱处绝缘子串距悬挂点的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 D A.±10 B.±20 C.±30 D.±50 184.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转换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标准值为()。 D A.经验值 B.计算值 C.实测值 D.设计值 185.绝缘锚段关节及关节式分相,转换柱处两悬挂的垂直距离、水平距离,警示值为()。 D A.设计值±80mm B.设计值±50mm C.设计值±40mm D.设计值±30mm 186.转换柱处绝缘子串距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为±100mm。 B A.±20 B.±50 C.±80 D.±100 187.转换柱处绝缘子串距悬挂点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50mm。承力索、接触线两绝缘子串上下应对齐,允许偏差为()mm。 D A.±20 B.±50 C.±80 D.±100 188.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mm以上。 B A.30 B.50 C.80 D.100 189.非绝缘锚段关节,转换柱处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警示值为()mm。 D A.标准值±100mm B.标准值±80mm C.标准值±60mm D.标准值±50mm 190.非绝缘锚段关节中心柱处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允许偏差()mm. B A.±10 B.±20 C.±30 D.±50 191.锚支接触线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mm以上,并持续抬升至下锚处。 C A.100 B.200 C.300 D.400 192.中心锚结绳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弛度,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在其垂直投影与线路钢轨交叉处,应高于接触线()mm以上 D A.150 B.200 C.250 D.300 193.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固定线夹应与承力索材质匹配,其设置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辅助绳外露长度不小于()mm C A.20 B.30 C.50 D.100 194.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安装吊弦和电连接。两端距相邻的吊弦或电连接距离不得小于()mm。 D A.200 B.300 C.400 D.500 195.接触线侧锚结绳压接后回头外露长度不小于()mm B A.10 B.20 C.30 D.40 196.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相邻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允许偏差()mm B A.0—10 B.0—20 C.0—30 D.0—40 197.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直线上保持()状态,在曲线上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 B A.水平 B.铅垂 C.自然倾斜 D.弯曲 198.普速铁路接触网,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相邻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允许偏差()mm。 D A.5-15 B.0-10 C.5-25 D.0-20 199.普速铁路接触网,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安装吊弦和电连接。两端距相邻的吊弦或电连接距离不得小于()mm。 D A.800 B.700 C.600 D.500 200.由侧线和侧线组成的线岔,距()较近的接触线位于下方。 C A.锚柱 B.定位点 C.中心锚结 D.悬挂点 201.普速铁路接触网,线岔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垂直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mm的范围内,不得安装任何线夹。 C A.550-1050 B.550-800 C.600-1050 D.600-800 202.普速铁路接触网,当非工作支下锚偏角大于()时,非工作支应延长一跨并适当抬高后下锚。 B A.9° B.10° C.11° D.12° 203.交叉跨越线索间距不足()mm的处所应加装等位线。 B A.100 B.200 C.300 D.400 204.等位线及其连接线夹应与被连接线索材质匹配,截面积不小于()mm2 B A.6 B.10 C.20 D.25 205.对于并接式电连接,电连接线端头外露()mm B A.10~15 B.10~20 C.20~25 D.25~30 206.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相等,允许偏差()mm A A.0—10 B.0—20 C.0—30 D.0—40 207.U形螺纹卡子应保证卡子插入后,另一端露头()mm。 B A.1~2 B.1~3 C.2~3 D.3~5 208.普速铁路接触网,工作支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与最近相邻吊弦点高度相等,允许偏差()mm。 D A.0-25 B.0-20 C.0-15 D.0-10 209.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线槽契合的U形螺纹卡子必须保证平行压接于线槽内,不得跳出接触线的线槽,电连接线夹的U形螺纹卡子均应保证卡子从一端插入后,另一端露头()mm。 D A.0-2 B.1-5 C.2-6 D.1-3 210.普速铁路补偿装置坠砣应完整,坠砣块叠码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 D A.90° B.120° C.150° D.180° 211.普速铁路接触网,坠砣串的重量(包括坠砣杆的重量)符合规定,允许偏差不超过()。 D A.5% B.4% C.3% D.2% 212.普速铁路接触网,承力索、接触线两下锚绝缘子串应对齐,允许偏差为()mm。 D A.±200 B.±150 C.±120 D.±100 213.定滑轮应保持铅垂状态,动滑轮偏转角度不得大于()°。 B A.30 B.45 C.60 D.90 214.同一补偿装置的两补偿滑轮的间距,任何情况下不小于()mm。 D A.200 B.300 C.400 D.500 215.普速铁路接触网,下部固定绳距工作支接触线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mm。 D A.400 B.350 C.300 D.250 216.腕臂、拉杆、压管底座应与支柱密贴,呈水平状态,两端高差不大于()mm A A.10 B.20 C.30 D.40 217.腕臂不得明显弯曲且无永久性变形,端部非受力部分长度为()mm,管口封堵良好 A A.100-200 B.200-250 C.200-300 D.250-300 218.任何情况下腕臂偏移不得超过腕臂垂直投影长度的() B A.1/2 B.1/3 C.1/4 D.1/5 219.双线路腕臂应保持水平状态,其允许仰高不超过()mm,无永久性变形。 A A.100 B.150 C.200 D.250 220.普速铁路接触网,定位器坡度(定位器与轨面连线之间的夹角)标准值为()。 D A.6°-10° B.7-14° C.6-17° D.9° 221.支柱的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但最小不得小于《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的限值。 C A.+100mm、-40mm B.+90mm、-50mm C.+100mm、-60mm D.+110mm、-60mm 222.防护桩内壁与支柱保持()m的距离,且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 B A.0.3 B.0.5 C.0.7 D.1 223.支柱根部周围()m范围内不得取土,1m范围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B A.3 B.5 C.8 D.10 224.拉线基础周围()m范围内不得取土,1m范围内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B A.3 B.5 C.8 D.10 225.支持绝缘子应清洁无破损和放电痕迹,瓷釉剥落面积不超过()mm C A.100 B.200 C.300 D.500 226.分段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km/h。空气绝缘间隙不小于300mm。 A A.120 B.160 C.200 D.250 227.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mm。 C A.30 B.50 C.100 D.120 228.分段绝缘器安装位置符合规定,距离定位点不得小于()m。 B A.1 B.2 C.3 D.5 229.分段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滑道应平行于轨面,最大偏差不超过()mm。绝缘器相对于两侧的吊弦点具有5-15mm的负弛度。 B A.5 B.10 C.15 D.20 230.分段绝缘器不应长时间处于对地耐压状态。雨、雪、雾、霾、冻雨等恶劣天气下,起电分段作用的隔离开关严禁处于分闸状态。隔离开关应在作业开始前30分钟内断开,在作业间歇时间大于()分钟时应闭合,继续作业时再断开,作业结束后应及时闭合。 B A.15 B.30 C.40 D.45 231.分段绝缘器通过速度不超过()km/h。 D A.60 B.80 C.100 D.120 232.分相绝缘器应位于受电弓中心,一般情况下偏差不超过100mm。双线区段,在列车运行方向为()‰的上升坡度;单线区段,为50mm±10mm的负弛度。 B A.0.5 B.1 C.1.5 D.2 233.分相绝缘器通过速度不得超过()km/h。 A A.120 B.160 C.200 D.250 234.避雷器及支持绝缘子应呈竖直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 B A.1 B.2 C.3 D.5 235.极限条件下,避雷器高压侧引线对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大于()mm。 C A.100 B.200 C.350 D.500 236.同沟(槽)敷设2根以上电缆时,每隔()m分别标识。 A A.30 B.50 C.80 D.100 237.“接触网终点”标应装设于接触网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不大于()mm处接触线的上方或线路列车运行方向的地面左侧地面上。 D A.100 B.200 C.300 D.400 238.地面磁感应器的磁感应强度应大于()GS C A.12 B.24 C.36 D.48 239.27.5kV电缆、开关、避雷器、架空地线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 B A.5 B.10 C.15 D.30 240.零散的接触网支柱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Ω。 D A.5 B.10 C.15 D.30 241.参加接触网作业人员应符合下列条件:作业人员符合岗位标准要求,()进行一次身体检查,符合作业所要求的身体条件。 B A.每半年 B.1-2年 C.每两年 D.每三年 242.普速铁路在160km/h以上区段且线间距小于6.5m的线路上进行作业时,应办理邻线列车限速()km/h及以下申请,得到车站值班员(列车调度员)同意作业的签认后,方可作业。 B A.120 B.160 C.200 D.250 243.在进行接触网作业时,作业组()须穿戴有反光标识的防护服、安全帽。 C A.工作领导人 B.防护人员 C.全体成员 D.工长 244.新研制及经过重大改进的作业工具应由()及以上单位鉴定通过,批准后方准使用。 C A.供电车间 B.供电段 C.铁路局 D.调度 245.接触网工作票保存时间不少于()个月。 B A.3 B.12 C.9 D.18 246.作业组成员要服从()的指挥、调动,遵章守纪。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及时果断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 B A.工长 B.工作领导人 C.段长 D.调度员 247.绝缘工具材质的电气强度不得小于3kV/cm,间接带电作业的绝缘杆等其有效长度大于()mm。 C A.600 B.800 C.1000 D.1500 248.绝缘工具每次使用前,须认真检查有无损坏,并用清洁干燥的抹布擦拭有效绝缘部分后,再用2500V兆欧表分段测量(电极宽2cm,极间距2cm)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MΩ,或测量整个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不低于10000MΩ。 C A.20 B.50 C.100 D.80 249.绝缘工具每次使用前,须认真检查有无损坏,并用清洁干燥的抹布擦拭有效绝缘部分后,或测量整个有效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不低于()MΩ。 D A.10 B.100 C.1000 D.10000 250.停电作业时,每个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2个跨距,在同一组软(硬)横跨上作业时不超过()条股道,在相邻线路同时作业时,要分别派监护人各自监护;当停电成批清扫绝缘子时,可视具体情况设置监护人员。监护人员的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 B A.3 B.4 C.5 D.2 251.在线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人。 C A.4 B.3 C.2 D.1 252.外轨超高≥()mm区段人员需在作业平台上作业时,作业平台应具有自动调平装置并开启调平功能。 C A.90 B.120 C.125 D.150 253.作业平台上有人作业时,作业车移动的速度不得超过()km/h,且不得急剧起、停车。 C A.15 B.20 C.10 D.5 254.实行“V”形天窗的双线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D A.3000mm B.1000mm C.3500mm D.2000mm 255.实行“V”形天窗的双线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部分之间的距离,困难时不得小于()。 D A.2460mm B.2660mm C.2200mm D.1600mm 256.V形天窗进行接触网停电作业时,两接地线间距大于()m时,需增设接地线。 B A.500 B.1000 C.1500 D.2000 257.供电调度员发布停电作业命令时,受令人应认真复诵,经确认无误后,方可给命令编号和批准时间。在发、受停电命令时,发令人将命令内容进行记录,()要填写“接触网停电作业命令票”。 D A.工作领导人 B.防护人员 C.作业人员 D.受令人 258.使用验电器验电的有关规定:必须使用同等电压等级的验电器验电,验电器的电压等级为()kV。 B A.10 B.25 C.35 D.90 259.降弓距离应满足列车惰行运行要求。故障地段降弓时间一般不宜超过()。 D A.6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260.新建电气化铁路在牵引供电设备送电前()天,建设单位应将送电日期通告铁路沿线路内外各有关单位。自通告之日起,视为牵引供电设备带电,有关人员均须遵守本规则相关规定。 C A.5 B.10 C.15 D.20 261.电气化铁路相关作业人员()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准参加作业。 C A.3个月 B.6个月 C.每年 D.两年 262.为保证人身安全,除牵引供电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须与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保持()以上的距离,与回流线、架空地线、保护线保持1m以上距离,距离不足时,牵引供电设备须停电。 B A.1m B.2m C.3m D.4m 263.发现牵引供电设备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发现牵引供电设备上挂有线头、绳索、塑料布或脱落搭接等异物,均不得与之接触,应立即通知附近车站,在牵引供电设备检修人员到达未采取措施以前,任何人员均应距已断线索或异物处所()以外。 D A.4m B.5m C.8m D.10m 264.发现牵引供电设备断线及其部件损坏,或发现牵引供电设备上挂有线头、绳索、塑料布或脱落搭接等异物,均不得与之接触,应立即通知附近车站,在牵引供电设备检修人员到达未采取措施以前,任何人员均应距已断线索或异物处所()m以外。 D A.2 B.3 C.5 D.10 265.距牵引供电设备支柱及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5m范围以内具备接入综合接地条件的金属结构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不能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金属结构须装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Ω。 B A.1 B.10 C.30 D.100 266.距牵引供电设备支柱及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m范围以内具备接入综合接地条件的金属结构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不能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金属结构须装设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10Ω。 A A.5 B.10 C.15 D.20 267.站内和行人较多的地段,牵引供电设备支柱在距轨面()高处均要设白底黑字“高压危险”并有红色闪电符号的警示标志。 C A.1.8m B.2m C.2.5m D.3m 268.电气化铁路区段车站风雨棚、跨线桥、隧道等构建物应安装牢固,状态良好,不得脱落。距牵引供电设备()范围内不得出现漏水、悬挂冰凌等现象。 A A.2m B.2.5m C.3m D.5m 269.牵引供电停电作业时,专业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下列规定:330kV为5000mm;220kV为3000mm;110kV为1500mm;25kV和35kV为();10kV及以下为700mm。 B A.100mm B.1000mm C.1500mm D.2000mm 270.电气化铁路区段进行架空电力线路维修、施工作业时,在与铁路长距离平行作业区段内至少每隔()加装1组接地线。 B A.500M B.1000m C.1500m D.2000m 271.距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超过2m的燃着物体,使用沙土灭火时,牵引供电设备可不停电,但须保持灭火机具及沙土等与带电部分的距离在()m以上。 B A.1 B.2 C.5 D.10 272.距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不足()m的燃着物体,使用水或灭火器灭火时,牵引供电设备必须停电。 C A.1 B.2 C.4 D.10 273.行人持有长大、飘动等物件通过道口时,不得高举挥动,应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保持()以上的距离。 B A.1.5m B.2m C.2.5m D.3m 274.通过道口车辆限界及货物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m,超过时,应绕行立交道口或进行货物倒装。 C A.3.5 B.4 C.4.5 D.5 275.每年()前,电气化铁路区段各单位按《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的规定完成全员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准参加电气化铁路的相关作业。 D A.3月31日 B.4月10日 C.4月15日 D.4月20日 276.无调度命令施工,超范围施工,超范围维修作业造成的事故是? D A.C21 B.C22 C.C23 D.C24 277.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作业纪律耽误列车,是哪一类事故? D A.C14 B.C20 C.D9 D.D10 278.施工、检修、清扫设备耽误列车造成的事故是()。 B A.D8 B.D9 C.D10 D.D11 279.D21事故是指:行车设备故障耽误本列客运列车()小时以上。 D A.4 B.3 C.2 D.1 280.中国铁路总公司列车调度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收取或填写“()”,并立即向值班处长和安全监察司值班人员报告。 D A.安监报2 B.安监报4 C.安监报3 D.安监报1 281.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实行()制度,优先采用综合维修模式,并应坚持“严检慎修”的原则,实现设备状态修与预防性计划修相结合的维修方式。 B A.综合修 B.天窗修 C.立体修 D.状态修 282.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实行()制度,优先采用综合维修模式,并应坚持“严检慎修”的原则,实现设备状态修与预防性计划修相结合的维修方式。 B A.综合修 B.天窗修 C.立体修 D.状态修 283.对防寒工作,应提前做好准备。铁路局要对有关人员(),并按规定做好防寒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发放工作。 D A.进行教育 B.拓展训练 C.防寒考试 D.进行防寒过冬培训 284.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为1435mm。 D A.13 B.14 C.15 D.16 285.铁路工务、电务、车务、供电等部门因作业需要设置作业门时,按照“谁使用,谁申请,()”的原则。 C A.谁负责 B.统一管理 C.谁管理 D.车站管理 286.高速铁路接触网标称电压值为()kv。 C A.19 B.20 C.25 D.27.5 287.高速铁路接触网最高工作电压为()kv。 D A.19 B.20 C.25 D.27.5 288.高速铁路接触网最低工作电压为()kv。 B A.19 B.20 C.25 D.27.5 289.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mm。 C A.5700 B.6000 C.6500 D.6700 290.接触线悬挂点高度不宜小于()mm。 A A.5300 B.5500 C.5700 D.6000 291.在电气化铁路竣工时,由施工单位在接触网支柱内缘或隧道边墙标出线路的轨面标准线,开通前供电、工务单位要共同复查确认,有砟轨道复测结果与原轨面标准线误差不得大于()。 B A.±10mm B.±30mm C.±50mm D.±100mm 292.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小于300mm;至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小于()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构)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小于500mm。当海拔超过1000m时,上述数值应按规定相应增加。大风、严寒地区应预留风力、覆冰对绝缘距离影响的安全余量。 D A.500 B.250 C.300 D.350 293.在接触网支柱及距接触网带电部分()mm范围内的金属结构物须接地。天桥及跨线桥跨越接触网的地方,应按规定设置安全栅网。 D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294.有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mm。 B A.2100 B.3100 C.4100 D.5100 295.架空电线路跨越接触网时,与接触网的()距离:35kV以上至110kV电线路,不小于3000mm;220kV电线路,不小于4000mm;330kV电线路,不小于5000mm;500kV电线路,不小于6000mm。 A A.垂直 B.平行 C.交叉 D.投影 296.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mm。 C A.1500 B.2500 C.2000 D.3000 297.在接触网电分相前方设断电标,断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前第2根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起始位置不小于80m);在接触网电分相后方设合电标,合电标设置在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后()m处附近的接触网支柱上(该支柱距电分相中性区段终止位置不小于40m)。线路反方向按上述规定设置断电标、合电标。 C A.30 B.205 C.400 D.500 298.铁路局有关专业管理部门应按规定组织专项检查。其中:对接触网状态,()检查一次;对接触网设备限界检查,每五年不少于一次;对其他供电设备定期检查。 A A.每月 B.每半年 C.每季度 D.每年 299.牵引供电设备包括变电设备(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自耦变压器所)、接触网和()。 B A.接触网测量设备 B.远动系统 C.接触网巡视 D.接触网抢修 300.接触网带电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离,不小于300mm;至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的距离,不小于()mm。跨越电气化铁路的各种建(构)筑物与带电部分最小距离,不小于500mm。当海拔超过1000m时,上述数值应按规定相应增加。大风、严寒地区应预留风力、覆冰对绝缘距离影响的安全余量。 D A.500 B.250 C.300 D.350 301.在接触网支柱及距接触网带电部分()mm范围内的金属结构物须接地。天桥及跨线桥跨越接触网的地方,应按规定设置安全栅网。 D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302.有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路基地段,接触网支柱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不小于()mm。 B A.2100 B.3100 C.4100 D.5100 303.架空电线路跨越接触网时,与接触网的()距离:35kV以上至110kV电线路,不小于3000mm;220kV电线路,不小于4000mm;330kV电线路,不小于5000mm;500kV电线路,不小于6000mm。 A A.垂直 B.平行 C.交叉 D.投影 304.为保证人身安全,除专业人员执行有关规定外,其他人员(包括所携带的物件)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mm。 C A.1500 B.2500 C.2000 D.3000 305.行车工作必须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 A A.逐级负责 B.分级落实 C.人人负责 D.相互协调 306.站场设备新建、改建施工时,项目管理机构(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于开通前()个月向车务站段、机务段(动车段、车辆段)、调度所提供由设备管理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的技术资料。 A A.1 B.2 C.3 D.4 307.电气化铁路平交道口,通过道口车辆限界及货物装载高度(从地面算起)不得超过()m,超过时,应绕行立交道口或进行货物倒装 B A.3.5 B.4.5 C.5.5 D.6.5 308.高速铁路天窗原则上不应少于()分钟。 A A.240 B.120 C.180 D.90 309.距接触网带电体()m以内的金属结构均应单独设接地极实现安全接地。 D A.15 B.12 C.10 D.5 310.架空地线下锚处及长度超过()m的锚段中间应单独设接地极实现接地。 D A.1600 B.1500 C.1200 D.1000 311.双线电气化区段,上、下行接触网带电体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应小于()mm。 A A.1600 B.1450 C.1400 D.1200 312.接触线非支工作部分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正线不宜大于()°。 C A.4 B.5 C.6 D.10 313.采用大型机械化养护的路基路段,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应满足大型机械作业的需要,不应小于()mm。 C A.2500 B.3000 C.3100 D.3500 314.基本站台上支柱的内缘据站台边缘应有不小于()mm的轻型车通道 D A.2500 B.2000 C.1800 D.1500 315.在风荷载标准值和悬挂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柱顶处垂直线路方向的水平挠度不应超过支柱高度的() A A.1.5/100 B.1.6/100 C.1.7/100 D.1.8/100 316.仅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支柱在接触线高速处垂直线路方向的水平挠度,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下时不应大于() C A.30mm B.40mm C.50mm D.60mm 317.仅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支柱在接触线高速处垂直线路方向的水平挠度,设计速度250~350km/h及以下时不应大于() A A.25mm B.30mm C.35mm D.50mm 318.在风荷载标准值和悬挂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硬横梁的竖向最大挠度不应超过硬横梁跨度的() D A.1/90 B.1/180 C.1/270 D.1/360 319.正弦交流电路中,一般电压表的指示值是()。 D A.最大值 B.瞬时值 C.平均值 D.有效值 320.就对被测电路的影响而言,电压表的内阻() A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大小均可 321.就对被测电路的影响而言,电流表的内阻() B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适中为好 D.大小均可 322.兆欧表有“L“、“E”和“G”三个端钮。其中,“G”端钮的测试线在测电缆绝缘电阻时应接在() C A.作机械调零 B.作接地保护 C.被测线芯的绝缘 D.接被测导体 323.兆欧表手摇发电机输出的电压是() B A.交流电压 B.直流电压 C.高频电压 D.脉冲电压 324.用万用表100V档测量80V的电压,该万用表满刻度值为500V,则指针指示值为()。 C A.80V B.100V C.400V D.500V 325.摇测低压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所采用兆欧表的额定电压为()。 B A.2500V B.1000V C.500V D.250V 326.万用表的欧姆调零旋钮应当在()将指针调整至零位 C A.测量电压或电流前 B.测量电压或电流后 C.换档后测量电阻前 D.测量电阻后 327.测量绝缘电阻测量的仪表是() A A.兆欧表
|
|
|
下载地址 |
查看 人气:348
下载 人气:375
|
|
|
相关文件 |
|
|
❤ 如果您发现该文件不能下载,请点击报告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