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铁路
地铁
税务
电力
常识
交通
移动
学校
矿业
银行保险
医院
烟草
当前位置 —>
本站首页
∷
铁路
∷
工务段
∷ 2019年普速铁路线路工技能鉴定题库
题库名称
题库内容
百度搜索
文件分类
最近更新
2018铁路线路工中级题库题库
5162
2016新版机车电工(电力)中级工技能鉴定
4704
2023年上海局车站安检工种抽考题库(新)
4540
2017铁路中级司机题库
4183
2019铁路中级线路工题库
3990
2018铁路机车电工考试题库
3563
2023年上海局车站客运工种抽考题库(新)
3403
2016铁路线路工中级理论知识资源库
3341
2022年上海局南京客运段一季度抽考题库
2942
2016铁路线路工初级理论知识资源库
2701
2024年三季度上海局售票人员题库
8
2023年上海局站调(助调)题库(11月版)
8
2023年上海局车号员工种抽考题库
8
铁路2017线路工技术练功参考题库
8
2024年三季度上海局安检管理人员题库
7
2024年三季度上海局安检人员题库
7
2024年三季度上海局高铁客运人员题库
7
2024年一季度上海局安检人员抽考题库
7
2023年徐州房建公寓段叫班员题库
7
2023年度上海局高速客运管理人员抽考题库
7
2018铁路线路工中级题库题库
5162
2016新版机车电工(电力)中级工技能鉴定
4704
2023年上海局车站安检工种抽考题库(新)
4540
2017铁路中级司机题库
4183
2019铁路中级线路工题库
3990
2018铁路机车电工考试题库
3563
2020鄂尔多斯煤校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试题
3532
2023年上海局车站客运工种抽考题库(新)
3403
2016铁路线路工中级理论知识资源库
3341
2022年上海局南京客运段一季度抽考题库
2942
【软件介绍】
考试通是我们针对android系统手机新开发的一款手机用模拟考试的软件,自己可以增加题库,完全免费、更新及时、操作简单等特色,是考试练习的必备软件。如有需要制作或分享的自己题库,可以将考试题库发到yjg72889@163.com邮箱
点击下载参考格式
,我们帮忙制作,也可以自己制作,
参考的制作方法
。
考试通软件下载:android手机版本
以下为试题库,可以用考试通直接下载使用:
文件名称: 2019年普速铁路线路工技能鉴定题库
所属行业: 铁路
二级分类:
工务段
试题题数:共有【1314】题
打开方式: Android/
添加时间: 2019/12/19 22:42:27
点击次数: 1137
下载地址:
查看
人气:507
下载
人气:632
文件简介及使用说明
1.线路设备修理实行()。
C
A.状态修
B.周期修
C.状态修与周期修相结合
D.保养修
2.线路设备大修以()为主。
B
A.状态修
B.周期修
C.状态修与周期修相结合
D.保养修
3.线路设备维修以()为主。
A
A.状态修
B.周期修
C.状态修与周期修相结合
D.保养修
4.线路设备维修项目原则上按()安排修理。
D
A.线路状态
B.修理周期
C.状态评价
D.状态评价结果
5.线路车间的管辖范围正线延展长度单线以()km为宜。
B
A.50~60
B.60~80
C.70~90
D.100~120
6.曲线半径为800m,列车平均速度为70km/h,则外轨应设置()的超高。
C
A.50mm
B.60mm
C.70mm
D.80mm
7.曲线地段,未被平衡欠超高,一般不应大于( )。
C
A.30mm
B.50mm
C.75mm
D.90mm
8.曲线地段,未被平衡欠超高,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
D
A.30mm
B.50mm
C.75mm
D.90mm
9.曲线地段,未被平衡过超高,一般情况下不得大于()。
A
A.30mm
B.50mm
C.75mm
D.90mm
10.曲线地段,未被平衡过超高,困难情况下不得大于()。
B
A.30mm
B.50mm
C.75mm
D.90mm
11.有砟轨道实设最大超高,在双线上不得大于()。
B
A.160mm
B.150mm
C.130mm
D.125mm
12.在某一铁路线上,曲线半径为600m,列车通过该曲线时的平均速度为66km/h,则该曲线应设超高是( )。
C
A.95mm
B.90mm
C.85mm
D.70mm
13.两线路中心距离在()m以下的曲线地段,内侧曲线超高不得小于外侧曲线超高的一半,否则,必须根据计算加宽两线的中心距离。
C
A.4
B.4.5
C.5
D.6.5
14.允许速度120km/h的线路两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最小长度一般情况为()m。
C
A.50
B.60
C.80
D.110
15.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特殊困难地段不应短于()m。
B
A.20
B.25
C.40
D.50
16.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线路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有缓和曲线时不应大于( )。
B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17.曲线超高顺坡应在整个()范围内顺完。
D
A.曲线
B.直线
C.曲线、直线各半
D.缓和曲线
18.允许速度120km/h的线路区段,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m。
C
A.3000
B.4000
C.5000
D.6000
19.允许速度120km/h的线路区段,采用复曲线时,两圆曲线的曲率差大于(),应设置中间缓和曲线
B
A.1/6000
B.1/4000
C.1/2000
D.1/1000
20.允许速度100km/h采用复曲线的线路区段,可不设中间缓和曲线的两圆曲线的最大曲率差为()。
C
A.1/6000
B.1/4000
C.1/2000
D.1/1000
21.曲线加宽轨距递减,站线上的轨距加宽在困难条件下可按()递减。
B
A.1.5‰
B.2‰
C.2.5‰
D.3‰
22.曲线半径为650m的到发线,圆曲线正矢连续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B
A.6mm
B.8mm
C.10mm
D.12mm
23.曲线半径为700m的正线,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A
A.3mm
B.4mm
C.6mm
D.9mm
24.曲线半径为800m允许速度为120km/h的正线地段,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C
A. 3mm
B.6mm
C.9mm
D.12mm
25.曲线半径为700m的正线,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B
A.3mm
B.4mm
C.6mm
D.9mm
26.曲线半径为1200m的正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管理值为()。
C
A.3mm
B.6mm
C.9mm
D.12mm
27.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线路,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应设置竖曲线。
B
A.1‰
B.1.5‰
C.2‰
D.3‰
28.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线路,采用圆曲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应设置竖曲线。
D
A.1‰
B.1.5‰
C.2‰
D.3‰
29.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坡度代数差不小于()时,应设置圆曲线形竖曲线。
A
A.1‰
B.1.5‰
C.2‰
D.3‰
30.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线路,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
B
A.5000m
B.10000m
C.15000m
D.20000m
31.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且长度不应小于25m。
C
A.5000m
B.10000m
C.15000m
D.20000m
32.两线路中心距不大于5m时,其轨面标高应设计为同一水平,困难地段高度差可不大于()mm。
D
A.100
B.150
C.200
D.300
33.两线路中心距不大于5m时,其轨面标高应设计为同一水平,易被雪埋地段的轨面标高差不应大于()mm。
B
A.100
B.150
C.200
D.300
34.两线路中心距不大于5m时,其轨面标高应设计为同一水平,道口处不应大于()mm。
A
A.100
B.150
C.200
D.300
35.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线路,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连接顺坡率不得大于()。
D
A.0.5‰
B.0.8‰
C.1‰
D.2‰
36.允许速度120(不含)~160km/h线路,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连接顺坡率不得大于()。
C
A.0.5‰
B.0.8‰
C.1‰
D.2‰
37.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大修地段与非大修地段连接顺坡率不得大于()。
B
A.0.5‰
B.0.8‰
C.1‰
D.2‰
38.线路大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砟厚度不得小于()。
C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39.运量小、允许速度低线路或在隧道内、桥梁上和车站内受建筑物限制时,可酌情降低道床厚度。但站线混凝土枕地段道床厚度不得小于()。
B
A.100mm
B.200mm
C.250mm
D.300mm
40.无缝线路地段碴肩堆高0.15m,边坡坡度()。
B
A.1:1.25
B.1:1.75
C.1:1.7
D.1:1.5
41.道床铺设I型混凝土枕时,中部道床应掏空,其顶面低于枕底不得小于20mm,长度应为(),Ⅱ型和Ⅲ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应填平,并不高于轨枕顶面。
C
A.100~200mm
B.150~300mm
C.200~400mm
D.300~400mm
42.半径为()及以下铺设新Ⅱ型混凝土枕或木枕的正线曲线地段(含两端缓和曲线)地段,在线路设备大修时应增加轨枕配置数量。
D
A.500m
B.600m
C.700m
D.800m
43."无缝线路正线地段,υmax>160km/h时道床顶面宽度为()。"
C
A.3.3m
B.3.4m
C.3.5m
D.3.6m
44."无缝线路正线地段,υmax≤160km/h时道床顶面宽度()。"
B
A.3.3m
B.3.4m
C.3.5m
D.3.6m
45.双块式和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床路基地段,曲线超高在()上设置。
A
A.路基基床表层
B.底座
C.道床板
D.支承层
46.双块式和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床桥梁地段,曲线超高在()上设置。
B
A.路基基床表层
B.底座
C.道床板
D.支承层
47.双块式和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床隧道地段,曲线超高在()上设置。
C
A.路基基床表层
B.底座
C.道床板
D.支承层
48.弹性支承块式无砟道床曲线超高在()上设置。
C
A.路基基床表层
B.底座
C.道床板
D.支承层
49.无缝线路地段,轨枕间距应均匀布置,一般情况Ⅲ型混凝土枕每千米配置1667根,新Ⅱ型混凝土枕每千米配置()。
C
A.1667根
B.1680根
C.1760根
D.1840根
50.I级铁路采用Ⅲ型混凝土枕时,其配置根数为()。
A
A.1667根/km
B.1680根/km
C.1840根/km
D.1760根/km
51.新Ⅱ型混凝土枕最多铺设标准为()/千米。
D
A.1667根
B.1680根
C.1760根
D.1840根
52.木枕最多铺设标准为()/千米。
D
A.1680根
B.1760根
C.1840根
D.1920根
53.铺设木岔枕的普通道岔两端各()根地段轨枕,不宜铺设混凝土枕。
A
A.5
B.15
C.50
D.75
54.明桥面和铺设木枕的有砟桥的桥台挡砟墙范围内及其两端各不少于()根地段轨枕(有护轨时应延至梭头外不少于5根轨枕),不宜铺设混凝土枕。
B
A.5
B.15
C.50
D.75
55.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Vmax<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不得少于()根。
B
A.38
B.50
C.65
D.75
56.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Vmax>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不得少于()根。
D
A.38
B.50
C.65
D.75
57.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不得少于()根。
A
A.38
B.50
C.65
D.75
58.铺设混凝土岔枕时,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30号及以上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不得少于()根。
C
A.38
B.50
C.65
D.75
59.使用新木枕,应预先钻孔,孔径12.5mm,有铁垫板时孔深应为()mm。
B
A.100
B.110
C.120
D.130
60.旧轨枕分为()类。
C
A.1
B.2
C.3
D.4
61.无缝线路轨枕应均匀布置,轨枕配置1840根/km的线路轨枕间距应为()。
D
A.362mm
B.486.6mm
C.518.8mm
D.543.5mm
62.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允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当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每千米配置为1667根时,其轨枕间距为()。
A
A.600mm
B.595.2mm
C.568.2mm
D.543.5mm
63.混凝土枕挡肩破损长度超过挡肩长度的()时,可以判定为失效。
A
A.1/2
B.1/3
C.2/3
D.3/4
64.钢轨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C
A.2/3处
B.1/2处
C.1/3处
D.1/4处
65.钢轨侧面磨耗在距踏面(标准断面)下()测量。
D
A.14mm范围内
B.14mm处
C.16mm范围内
D.16mm处
66.测得某处钢轨头部的垂直磨耗为7mm,侧面磨耗为10mm,其总磨耗是()。
B
A.10mm
B.12mm
C.13.5mm
D.17mm
67.允许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30mm且深度大于()的掉块时,判定为钢轨折断。
C
A.1mm
B.3mm
C.5mm
D.7mm
68.允许速度不超过160km/h的线路,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时,应判为()。
C
A.重伤
B.轻伤
C.折断
D.核伤
69.υ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使用60kg/m钢轨地段,钢轨头部垂直磨耗轻伤标准为()mm。
C
A.7
B.8
C.9
D.10
70.υ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使用60kg/m钢轨地段,钢轨头部侧面磨耗轻伤标准为()mm。
C
A.10
B.12
C.14
D.16
71.υ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使用60kg/m钢轨地段,钢轨头部垂直磨耗重伤标准为()mm。
D
A.8
B.9
C.10
D.11
72.υmax≤120km/h正线及到发线使用60kg/m钢轨地段,钢轨头部侧面磨耗重伤标准为()mm。
B
A.17
B.19
C.21
D.23
73.采用相对式联结接头的直线地段,每节轨上相差量不应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
D
A.30mm
B.25mm
C.20mm
D.15mm
74.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标准长度钢轨,内股应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
D
A.6m以下短轨
B.标准轨
C.4.5m以下短轨
D.厂制缩短轨
75.正线及客车径路钢轨异型接头必须使用()。
D
A.胶接接头
B.冻结接头
C.异型夹板
D.异型钢轨
76.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的钢轨。
B
A.缩短轨
B.标准长度
C.加长轨
D.侧磨轨
77.钢梁端、无砟无枕梁端、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范围内,不得有钢轨接头。
A
A.2m
B.3m
C.4m
D.5m
78.43kg/m钢轨的构造轨缝为()。
A
A.18mm
B.17mm
C.16mm
D.15mm
79.60kg/m钢轨的构造轨缝是()。
C
A.16mm
B.17mm
C.18mm
D.20mm
80.50kg/m钢轨的构造轨缝为()。
A
A.18mm
B.17mm
C.16mm
D.15mm
81.25米钢轨铺设在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时,预留轨缝应单独设计。
D
A.70
B.80
C.90
D.100
82.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
B
A.18mm
B.6mm
C.5mm
D.15mm
83.普通线路地段,25m钢轨每千米轨缝总误差超过(),应进行轨缝调整。
B
A.40mm
B.80mm
C.120mm
D.160mm
84.普通线路地段,12.5m钢轨每千米轨缝总误差超过(),应进行轨缝调整。
D
A.40mm
B.80mm
C.120mm
D.160mm
85.普通线路地段,25m钢轨每千米轨缝总误差超过(),应进行轨缝调整。
C
A.40mm
B.80mm
C.120mm
D.160mm
86.线路上个别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并不得连续插入2根及以上。
B
A.4m
B.6m
C.8m
D.10m
87.在钢轨上钻螺栓孔时两螺栓孔的净距为不得()。
C
A.小于孔径的两倍
B.大于孔径的两倍
C.小于大孔径的两倍
D.等于孔径的两倍
88.允许速度>120km/h线路区段,焊缝凹陷大于()应及时处理。
B
A.0.2mm
B.0.3mm
C.0.5mm
D.1.0mm
89.允许速度≤121km/h线路区段,焊缝凹陷大于()应及时处理。
C
A.0.2mm
B.0.3mm
C.0.5mm
D.1.0mm
90.扣件应保持齐全,位置正确,按标准要求进行铺设和养护维修,确保作用良好。扣板(弹片)扣件扭矩应保持()N·m。
C
A.80~100
B.80~120
C.80~140
D.100~140
91.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锈蚀,扣板、轨距挡板前后离缝超过()时,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
B
A.1mm
B.2mm
C.3mm
D.4mm
92.橡胶垫板变形指厚度为7mm的橡胶垫板超过()mm。
C
A.10
B.12
C.15
D.20
93.10级防松螺栓扭矩标准为()N.m。
C
A.400~600
B.600~800
C.600~1000
D.900~1100
94.接头螺栓折断、变形,严重锈蚀、丝扣损坏或杆径磨耗超过()mm不能保持规定的扭矩。
B
A.2
B.3
C.4
D.5
95.在碎石道床地段,每组防爬器设备的组成标准是:单方向锁定为1对防爬器和()对支撑。
B
A.2
B.3
C.4
D.5
96.在碎石道床地段,每组防爬器设备的组成标准是:双方向锁定为2对防爬器和()对支撑。
B
A.2
B.3
C.4
D.5
97.防爬支撑宜安装在钢轨底下,也可安装在与轨底边净距不小于()mm的道心内。
C
A.250
B.300
C.350
D.400
98.道岔轨型应与线路钢轨轨型相同,轨型不同时应用()过渡。
D
A.胶接接头
B.冻结接头
C.异型夹板
D.异型钢轨
99.12号单开道岔AT弹性可弯尖轨,尖轨尖端轨距为(),道岔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时为1435mm。
B
A.1350mm
B.1437mm
C.1450mm
D.1505mm
100.尖轨长度小于6250mm的直线型尖轨,尖轨尖端轨距为()mm。
A
A.1453
B.1450
C.1445
D.1437
101.尖轨长度为6250mm的直线型尖轨,尖轨尖端轨距为()mm。
B
A.1453
B.1450
C.1445
D.1437
102.尖轨长度为6450mm的直线型尖轨,尖轨尖端轨距为()mm。
B
A.1453
B.1450
C.1445
D.1437
103.尖轨长度为7700mm的直线型尖轨,尖轨尖端轨距为()mm。
C
A.1453
B.1450
C.1445
D.1437
104.6250~7700mm以下直线型尖轨尖轨尖端轨距为()mm。
D
A.1437
B.1440
C.1445
D.1450
105.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12号道岔AT弹性可弯尖轨,尖轨尖端轨距为()mm。
A
A.1435
B.1437
C.1445
D.1450
106.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12号道岔AT弹性可弯尖轨,尖轨尖端轨距为()mm。
B
A.1435
B.1437
C.1445
D.1450
107.直线型尖轨,尖轨跟端轨距为()mm。
C
A.1450
B.1445
C.1439
D.1435
108.12号道岔AT弹型可弯尖轨,尖轨跟端轨距为()mm。
D
A.1450
B.1445
C.1439
D.1435
109.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曲尖轨时为()mm。
B
A.142
B.152
C.160
D.180
110.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直尖轨时为()mm。
A
A.142
B.152
C.160
D.180
111.12号提速道岔,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为()mm。
C
A.142
B.152
C.160
D.180
112.18号道岔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设计动程,为()mm。
C
A.142
B.152
C.160
D.180
113.道岔用基本轨、尖轨、心轨、翼轨(特种断面翼轨TY1除外)和导轨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Pa的在线热处理对称及非对称断面钢轨(43kg/m及以下钢轨道岔除外)。
C
A.980
B.1080
C.1180
D.1280
114.普通线路道岔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为()m。
A
A.1.5
B.3
C.4
D.6
115.普通单开道岔直尖轨时,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向尖轨方向递减至距尖轨跟端()m处。
B
A.1.5
B.3
C.4
D.6
116.普通单开道岔直尖轨时,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至距辙叉前端()m处。
C
A.1.5
B.3
C.4
D.6
117.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不作递减,不相等时应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均匀递减。
B
A.5
B.6
C.7.5
D.10
118.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6m,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道岔应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m的相等轨距段。
B
A.5
B.6
C.7.5
D.10
119.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后端相连时,容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不应大于()。
D
A.1‰
B.2‰
C.3‰
D.6‰
120.尖轨尖端轨距加宽,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应按不大于()的递减率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D
A.2‰
B.3‰
C.5‰
D.6‰
121.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为()。
C
A.3m
B.4m
C.1.5m
D.2m
122.道岔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距尖轨跟端()处,距辙叉前端4m处。
C
A.1.5m
B.2m
C.3m
D.4m
123.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后端相连时,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如不能按6‰递减时,可加大前面道岔的辙叉轨距为()
B
A.1437mm
B.1441mm
C.1450mm
D.1453mm
124.导曲线支距按道岔标准图或设计图设置,在导曲轨与()工作边之间测量。
A
A.基本轨
B.钢轨
C.尖轨
D.护轨
125.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顺坡。
A
A.2‰
B.3‰
C.4‰
D.5‰
126.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mm。
A
A.42
B.46
C.48
D.65
127.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宽度容许误差为()mm。
B
A.+2,-1
B.+3,-1
C.+2,-2
D.+3,-2
128.辙叉心轮缘槽宽度容许误差为()mm。
B
A."+2,-1"
B.+3,-1
C.+2,-2
D.+3,-2
129.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为()mm(采用心轨加宽技术的辙叉应符合设计要求)。
B
A.42
B.46
C.65
D.80
130.护轨缓冲段末端轮缘槽宽度不小于()mm,侧向轨距加宽时,侧向缓冲段末端轮缘槽宽度等量加宽。
C
A.42
B.46
C.65
D.80
131.道岔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
D
A.63mm
B.65mm
C.63mm与轨距加宽值之和
D.65mm与轨距加宽值之和
132.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测量位置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为46mm,容许误差为()。
B
A.+2,-1
B.+3,-1
C.+3,-2
D.+2,-2
133.道岔查照间隔在有客车运行的线路上不得小于()mm。
C
A.1348
B.1388
C.1391
D.1394
134.道岔查照间隔在仅运行货车的线路上不得小于()mm。
B
A.1348
B.1388
C.1391
D.1394
135.道岔护背距离不得()。
D
A.小于1391mm
B.大于1391mm
C.小于1348mm
D.大于1348mm
136.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m。
D
A.25
B.20
C.7.5
D.6
137.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一般条件下不应小于()m。
C
A.25
B.20
C.7.5
D.6
138.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m
B
A.20
B.30
C.40
D.50
139.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一般不应小于()m。
B
A.100
B.70
C.25
D.20
140.线路允许速度为120km/h(不含)~160km/h的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m。
D
A.70
B.60
C.50
D.40
141.线路允许速度为120km/h(不含)~160km/h的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m。
C
A.100
B.70
C.25
D.20
142.线路允许速度为120km/h及以下的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m。
C
A.40
B.30
C.20
D.10
143.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mm,顺坡不应大于2‰。
D
A.5
B.6
C.10
D.15
144.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
C
A.0.5
B.1
C.2
D.3
145.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轨距加宽递减率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
D
A.0.5
B.1
C.2
D.3
146.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C
A.4.5m
B.6m
C.7.5m
D.20m
147.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顺坡不应大于2‰。
D
A.5mm
B.6mm
C.10mm
D.15mm
148.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间隙大于()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B
A.0.5
B.1
C.1.5
D.2
149.短心轨与叉跟尖轨尖端间隙大于()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C
A.0.5
B.1
C.1.5
D.2
150.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基本轨垂直磨耗超过()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B
A.4
B.6
C.8
D.10
151.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基本轨垂直磨耗超过()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C
A.4
B.6
C.8
D.10
152.50kg/m及以下钢轨在其他站线上,基本轨垂直磨耗超过()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D
A.4
B.6
C.8
D.10
153.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基本轨垂直磨耗超过()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A
A.6
B.8
C.10
D.11
154.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基本轨垂直磨耗超过()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B
A.6
B.8
C.10
D.11
155.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基本轨垂直磨耗超过()mm,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C
A.6
B.8
C.10
D.11
156.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其他站线上,基本轨垂直磨耗超过()mm(33kg/m及以下钢轨由铁路局集团公司规定),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D
A.6
B.8
C.10
D.11
157.道岔顶铁和轨腰离缝大于()mm,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D
A.0.5
B.1
C.1.5
D.2
158.滑床台磨耗大于()mm时,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C
A.1
B.2
C.3
D.5
159.轨撑与轨头下颚或轨撑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mm,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B
A.1
B.2
C.3
D.5
160.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mm,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B
A.1
B.2
C.3
D.5
161.销钉帽内侧距滑床板边缘大于()mm,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D
A.1
B.2
C.3
D.5
162.判定道岔伤损时,高锰钢整铸辙叉在辙叉心宽()断面处,测量垂直磨耗。
C
A.25mm
B.30mm
C.40mm
D.50mm
163.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且深度超过6mm为重伤。
B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164.高锰钢整铸辙叉,叉趾、叉跟浇注断面变化部位斜向或水平裂纹长度超高120mm,或虽未超过120mm,但裂纹垂直高度超过()为重伤。
A
A.40mm
B.50mm
C.60mm
D.70mm
165.高锰钢整铸辙叉垂直磨耗在辙叉心断面宽()处测量。
C
A.20
B.35
C.40
D.50
166.高锰钢整铸辙叉心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mm为轻伤。
B
A.1
B.1.5
C.2
D.3
167.高锰钢整铸辙叉心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且深度超过()mm为轻伤。
D
A.1
B.1.5
C.2
D.3
168.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mm。
A
A.4
B.6
C.8
D.10
169.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mm。
B
A.4
B.6
C.8
D.10
170.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其他站线上超过()mm。
C
A.4
B.6
C.8
D.10
171.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mm。
A
A.4
B.6
C.8
D.10
172.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mm。
B
A.4
B.6
C.8
D.10
173.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mm。
C
A.4
B.6
C.8
D.10
174.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其他站线上超过()mm。
D
A.4
B.6
C.8
D.10
175.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垂直裂纹,一条裂纹长度超过()mm为重伤。
B
A.40
B.50
C.60
D.80
176.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翼垂直裂纹,一条裂纹长度超过()mm为重伤。
A
A.40
B.50
C.60
D.80
177.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翼垂直裂纹,两条裂纹相加长度超过()mm为重伤。
C
A.40
B.50
C.60
D.80
178.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垂直裂纹,两条裂纹相加长度在断面宽50mm以上超过()mm为重伤。
D
A.40
B.50
C.60
D.80
179.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垂直裂纹,两条裂纹相加长度在断面宽50mm及以下超过()mm为重伤。
C
A.40
B.50
C.60
D.80
180.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心纵向裂纹,一侧裂纹长度超过()mm为重伤。
D
A.50
B.60
C.80
D.100
181.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翼纵向裂纹,一侧裂纹长度超过()mm为重伤。
C
A.50
B.60
C.80
D.100
182.高锰钢整铸辙叉轮缘槽纵向裂纹,一侧裂纹长度超过()mm为重伤。
D
A.60
B.80
C.100
D.200
183.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翼纵向裂纹,一侧裂纹发展至轨面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mm为重伤。
B
A.50
B.60
C.80
D.100
184.高锰钢整铸辙叉心纵向裂纹,一侧裂纹发展至轨面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mm为重伤。
B
A.50
B.60
C.80
D.100
185.高锰钢整铸辙叉心纵向裂纹,两侧裂纹贯通长度(指贯通长度)超过()mm为重伤。
A
A.50
B.60
C.80
D.100
186.高锰钢整铸辙叉轮缘槽纵向裂纹,两侧裂纹相对部分长度超过()mm为重伤。
D
A.50
B.60
C.80
D.100
187.高锰钢整铸辙叉叉趾、叉跟轨头及下颚部位裂纹超过()mm可判定为重伤。
A
A.30
B.40
C.50
D.60
188.高锰钢整铸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mm,且深度超过()mm,可判定为重伤。
B
A.30,5
B.30,6
C.25,4
D.25,6
189.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到发线上超过()为重伤。
C
A.4mm
B.6mm
C.8mm
D.10mm
190.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0~50mm垂直裂纹,两条裂纹相加长度超过()为重伤。
C
A.40mm
B.50mm
C.60mm
D.80mm
191.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50mm以后垂直裂纹,两条裂纹相加长度超过()为重伤。
D
A.40mm
B.50mm
C.60mm
D.80mm
192.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心纵向水平裂纹,一侧裂纹长度超过()为重伤。
D
A.50mm
B.60mm
C.80mm
D.100mm
193.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翼纵向水平裂纹,一侧裂纹长度超过()为重伤。
C
A.50mm
B.60mm
C.80mm
D.100mm
194.高锰钢整铸辙叉,轮缘槽纵向水平裂纹,一侧裂纹长度超过()为重伤。
D
A.50mm
B.60mm
C.120mm
D.200mm
195.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心纵向水平裂纹,一侧裂纹发展至轨面(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裂纹长度超过()为重伤。
B
A.50mm
B.60mm
C.80mm
D.100mm
196.高锰钢整铸辙叉,轮缘槽纵向水平裂纹,两侧裂纹相对部分长度超过()为重伤。
D
A.50mm
B.60mm
C.80mm
D.100mm
197.高锰钢整铸辙叉,叉趾、叉跟轨头及下颚部位,裂纹超过()为重伤。
B
A.20mm
B.30mm
C.40mm
D.50mm
198.可动心轨道岔的普通钢轨接头应使用10.9级螺栓,扭矩应保持()N·m。
A
A.700~900
B.1100~1400
C.120~150
D.60~80
199.可动心轨道岔的普通钢轨接头应使用10.9级螺栓,扭矩应保持()N·m。
B
A.400~600
B.700~900
C.900~1100
D.1100~1400
200.12号可动心轨道岔的尖趾距离容许误差为()mm。
A
A.0~+10
B.0~+15
C.0~+20
D.0~+25
201.18号可动心轨道岔的尖趾距离容许误差为()mm。
B
A.0~+10
B.0~+15
C.0~+20
D.0~+25
202.30号可动心轨道岔的尖趾距离容许误差为()mm。
D
A.0~+10
B.0~+15
C.0~+20
D.0~+25
203.直向允许通过速度大于120km/h的道岔,护轨侧面磨耗轻伤标准为()mm。
B
A.6
B.8
C.10
D.12
204.直向允许通过速度大于120km/h的道岔,护轨侧面磨耗重伤标准为()mm。
C
A.6
B.8
C.10
D.12
205.直向允许通过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护轨侧面磨耗轻伤标准为()mm。
C
A.6
B.8
C.10
D.12
206.直向允许通过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护轨侧面磨耗重伤标准为()mm。
D
A.6
B.8
C.10
D.12
207.固定型辙叉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度螺栓,扭矩应保持()N·m。
D
A.400~600
B.700~900
C.900~1100
D.1100~1400
208.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N·m
D
A.60~80
B.80~140
C.80~150
D.120~150
209.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N·m
A
A.60~80
B.80~140
C.80~150
D.120~150
210.固定型无缝道岔除绝缘接头采用胶接绝缘接头,高锰钢辙叉前后()接头可采用冻结接头外,其余接头应全部焊接。
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11.无缝道岔应满足: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在60~80N·m。
A
A.120~150N·m
B.120~160N·m
C.130~160N·m
D.130~150N·m
212.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在()
B
A.6~8N•m
B.60~80N•m
C.80~150N•m
D.120~150N•m
213.固定型辙叉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螺栓,扭矩应保持()N·m。
B
A.700~900
B.1100~1400
C.120~150
D.60~80
214.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缓冲区一般由()标准轨(含厂制缩短轨)组成。
C
A.2节
B.4节
C.2~4节
D.6节
215.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缓冲区钢轨接头必须使用不低于10.9级的螺栓,螺栓扭矩应保持在()。
B
A.700~900N·m
B.900~1100N·m
C.700~1100N·m
D.1200~1400N·m
216.无缝线路伸缩区长度应根据年轨温差幅值、道床纵向阻力、钢轨接头阻力等参数计算确定,一般为()m。
C
A.40~100
B.50~90
C.50~100
D.40~110
217.最高轨温取当地历年最高气温加()℃。
D
A.0
B.10
C.15
D.20
218.无缝线路在桥梁两端路基上每端锁定长度均不应小于()。
D
A.70m
B.80m
C.90m
D.100m
219.无缝线路地段道床应采用一级碎石道砟,道床清洁、密实、均匀。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岔范围内道床肩宽()。
A
A.450mm
B.500mm
C.550mm
D.600mm
220.无缝线路轨道结构的道床应采用()碎石道砟。
B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无相关要求
221.跨区间及区间无缝线路应采用()kg/m及以上钢轨。
C
A.43
B.50
C.60
D.75
222.跨区间或区间无缝线路轨条长度应根据线路条件、工点情况、施工工艺及养护维修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单元轨节长度宜为1000~2000m,不应短于()。
C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223.缓冲区和伸缩区不应设置在道口或不作单独设计的桥上。有砟桥跨度不大于()时,伸缩区可设置在桥上,但轨条接头必须在护轨范围以外。
B
A.14m
B.16m
C.18m
D.20m
224.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
A
A.40mm
B.60mm
C.80mm
D.100mm
225.单元轨节端头应方正,左右股轨端相错量,当单元轨节间采取焊接时不应大于()。
D
A.40mm
B.60mm
C.80mm
D.100mm
226.跨区间及区间无缝线路的维修管理应以()锁定的轨条为管理单元.
A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多次
227.无缝道岔上的绝缘接头钢轨端面与绝缘端板之间应密贴,间隙不应大于()mm。
B
A.0.5
B.1
C.1.5
D.2
228.无缝道岔上的绝缘接头轨缝绝缘端板距轨枕边不宜小于()mm。
C
A.50
B.70
C.100
D.150
229.无缝道岔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且与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
B
A.3
B.5
C.10
D.15
230.跨区间无缝线路内铺设的道岔()。
D
A.可以铺设在缓冲区
B.可以铺设在伸缩区
C.视情况可以铺设在无缝线路任何位置
D.必须设在固定区
231.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桥上位移观测桩应设置在固定端(调节器设置位移观测桩除外),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
B
A.3m
B.3.1m
C.4m
D.4.1m
232.固定区位移量超过()时,应及时上报工务段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C
A.6mm
B.8mm
C.10mm
D.15mm
233.18号以下的无缝道岔宜设()钢轨位移观测桩。
C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234.调节器宜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B
A.2
B.3
C.4
D.5
235.跨区间无缝线路、区间无缝线路按单元轨节等距离设置位移观测桩,且桩间距离不宜大于()m。
C
A.200
B.400
C.500
D.600
236.普通无缝线路长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应适当增设位移观测桩且桩间距离不宜大于()m。
C
A.200
B.400
C.500
D.600
237.无缝道岔限位器顶死或两股尖轨相错量超过()mm时,必须做好放散或调整工作。
C
A.10
B.15
C.20
D.25
238.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其净距为()mm。
D
A.200
B.300
C.400
D.500
239.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允许误差为()mm。
B
A.±5
B.+10,-5
C.±10
D.+5,-10
240.护轨顶面不应高出基本轨顶面5mm,但也不应低于()mm。
D
A.10
B.15
C.20
D.25
241.护轨应伸出桥台挡砟墙以外,直轨部分长度不应小于()m,然后弯曲交会于线路中心。
A
A.5
B.8
C.10
D.12
242.护轨梭头尖端悬出轨枕的长度不得大于()mm。
A
A.5
B.8
C.10
D.12
243.护轨弯轨部分沿线路中心线的长度不小于()m。
C
A.1.5
B.1.8
C.1.9
D.2.0
244.既有线有砟桥护轨采用新型扣板式扣件螺栓扭矩应为()30~50N·m。
A
A.30~50
B.40~60
C.60~80
D.80~140
245.道口栏杆位置以仰起后距接触网带电部分()m直径范围以外来确定。
A
A.2
B.3
C.4
D.5
246.有人看守道口两侧沿铁路方向各50m范围内路肩外设置高度不低于1.4m的防护栅栏。
C
A.1
B.1.2
C.1.4
D.1.5
247.警冲标应设在会合线路两线间距为()的中间。
D
A.1m
B.2m
C.3m
D.4m
248.无缝线路混凝土枕直线地段,采用成套大型养路机械清筛,或成段边坡清筛,当预测施工轨温超过实际锁定轨温()时,线路清筛前必须进行应力放散,放散轨温应满足施工期间作业安全要求。
C
A.±10℃
B.±5℃
C.+10℃,-15℃
D.±20℃
249.进行边坡清筛施工时,最大挖掘深度应距轨面下()mm。
D
A.500
B.700
C.800
D.900
250.道岔更换时,清筛深度一般不小于()mm,并整平道床。
D
A.100
B.150
C.200
D.300
251.无缝道岔更换时,侧线和渡线应锁定,锁定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小于()m。
C
A.25
B.50
C.75
D.100
252.无缝道岔更换时,侧线和渡线应锁定,锁定长度困难情况下不小于()m。
B
A.25
B.50
C.75
D.100
253.无缝道岔更换后与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
B
A.3
B.5
C.10
D.15
254.无缝道岔更换后左右两股尖轨应方正,相错量不超过()mm。
C
A.3
B.5
C.10
D.15
255.无缝道岔在锁定轨温范围内铺设时,限位器要求居中,焊联前测量,尖轨限位器两侧间隙值允许偏差()mm。
B
A.±0.5
B.±1.0
C.±1.5
D.±2.0
256.无缝线路长轨条卸轨前应整平砟肩、清除障碍物,轨条应卸在()外,并采取措施防止侵入限界。
B
A.道心
B.轨枕端头
C.钢轨外口轨枕上
D.道床边坡
257.现场焊接放行列车时,焊缝温度应低于()℃。
C
A.100
B.200
C.300
D.400
258.现场焊接作业轨温不应低于(),且应避免大风和雨雪等不良天气,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C
A.-10°C
B.-5°C
C.0°C
D.10°C
259.现场焊接作业放行列车时,焊缝温度应低于()℃。
D
A.150
B.200
C.250
D.300
260.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铺设时,施工锁定轨温取轨条始端入槽和终端入槽时轨温的()。
B
A.之和
B.平均值
C.较大值
D.较小值
261.无缝线路轨条铺设施工时,要复紧接头及扣件螺栓,接头螺栓扭矩达到()N·m。
B
A.700~900
B.900~1100
C.1100~1400
D.700~1100
262.起道作业收工时,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率应满足()。
B
A.不应大于3.0‰
B.不应大于2.0‰
C.不应大于1.0‰
D.不应大于0.8‰
263.使用调高垫板进行线路垫板作业时,一般情况下每处调高垫板的总厚度不得超过()。
A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264.一般情况下,使用调高垫板调线路水平时,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
B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265.在气温较高的季节,无缝线路地段应安排()地段进行维修。
B
A.直线
B.锁定轨温较高
C.锁定轨温较低
D.固定区
266.无缝线路维修计划,宜以()为单位安排作业。
C
A.两站间的轨条
B.两相邻轨节
C.单元轨节
D.相邻的3个轨条
267.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上的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方()m范围内进行影响线路稳定的作业时,作业轨温范围为实际锁定轨温±10℃。
B
A.10
B.25
C.50
D.75
268.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上的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方25m范围内进行影响线路稳定的作业时,作业轨温范围为实际锁定轨温()℃。
C
A.±5℃
B.±8℃
C.±10℃
D.±12℃
269.大型养路机械在无缝线路直线地段作业,一次起道量小于30mm,一次拨道量小于1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
A
A.±20℃
B.一20℃~+15℃
C.+10℃~一20℃
D.+5℃~一15℃
270.大型养路机械在无缝线路直线地段作业,一次起道量在31~50mm,一次拨道量在11~20mm时,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
B
A.±20℃
B.一20℃~+15℃
C.+10℃~一20℃
D.+5℃~一15℃
271.混凝土枕无缝线路维修作业轨温条件,在直线及R≥2000m曲线地段,连续扒开道床不超过25m,起道高度不超过30mm,拨道量不超过10mm作业控制轨温为()℃。
C
A.+10,-15
B.+15,-20
C.+20
D.±10
272.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无缝线路,当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以下时,伸缩区和缓冲区禁止进行维修作业。
D
A.一5℃
B.一10℃
C.一20℃
D.一30℃
273.应力放散前,应在单元轨拉伸端及每隔()左右设一位移观测点以观测钢轨纵向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单元轨两端、中部各设置1处轨温观测点。
B
A.50
B.100
C.50~110
D.200
274.胶接绝缘接头拉开时,应立即拧紧两端各()m线路的扣件,限速不超过160km/h,并及时进行永久处理。
B
A.25
B.50
C.75
D.100
275.无缝道岔的辙叉、尖轨及钢轨伤损需要更换时,如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可采用()接头进行临时处理,并尽快恢复原结构。
B
A.普通
B.冻结
C.焊接
D.胶接
276.单根抽换桥枕应在实际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起道量不应超过60mm
C
A.+5~-10
B.+10~-15
C.+10~-20
D.+15~-20
277.桥上无缝线路应定期测量轨条的位移量,并作好记录。固定区位移量超过()mm时,应及时上报工务段查明原因,及时整治。
B
A.5
B.10
C.15
D.20
278.单根抽换桥枕应在实际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起道量不应超过60mm。
C
A.±20℃
B.一20℃~+15℃
C.+10℃~一20℃
D.+5℃~一15℃
279.捣固车一次起道量不宜超过()mm。
B
A.30
B.50
C.60
D.80
280.捣固车一次拨道量不宜超过()mm。
D
A.30
B.50
C.60
D.80
281.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18次/min
A
A.18
B.20
C.22
D.24
282.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连续式双枕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19次/min
B
A.18
B.20
C.22
D.24
283.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连续式三枕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20次/min
C
A.18
B.20
C.22
D.24
284.线路爬行量超过()时,应对轨缝进行调整。
C
A.15mm
B.18mm
C.20mm
D.25mm
285.下列关于轨缝调整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原设置的轨缝不符合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的规定
B.轨缝严重不均匀
C.线路爬行量超过10mm
D.轨温在《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的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出现连续3个及以上瞎缝或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286.可动心轨辙叉道岔起道作业时,直、曲股应(),保证可动心轨辙叉在一个平面上,并做好道岔前后及道岔曲股顺坡。
A
A.同时起平
B.先起直股
C.先起曲股
D.先起中间两股
287.钢轨打磨作业应以()打磨为主。
B
A.预打磨
B.预防性打磨
C.修理性打磨
D.周期性打磨
288.使用钢轨打磨列车进行钢轨预打磨,应在新钢轨上道使用后尽快进行,一般不宜超过()Mt通过总质量。
B
A.5
B.10
C.15
D.20
289.使用钢轨打磨列车进行钢轨预防性打磨廓形宜根据钢轨表面状态、轮轨接触情况综合设计。预防性打磨钢轨顶面切削量一般不大于()mm。
B
A.0.2
B.0.3
C.0.5
D.1
290.钢轨打磨列车进行钢轨预防性打磨周期,直线及半径大于1200m曲线地段,一般()Mt通过总质量打磨一次(含多遍,达到设计廓形为止)。
D
A.30~50
B.50~80
C.80~100
D.100
291.钢轨打磨列车进行钢轨预防性打磨周期,半径不大于1200m曲线地段,每()Mt打磨一次,侧面磨耗、伤损严重地段可适当缩短打磨周期。
A
A.30~50
B.50~80
C.80~100
D.100
292.大型养路机械打磨前,应提前对焊接接头平直度进行检查,若平直度超出()mm/1m时,应采用仿形打磨机对焊接接头进行局部打磨
C
A.+0.3
B.-0.3
C.+0.5
D.-0.5
293.钢轨打磨列车打磨面最大宽度,轨头顶面中心线两侧各10mm区域内为()mm
D
A.3
B.5
C.7
D.10
294.钢轨打磨列车打磨面最大宽度,轨头顶面中心线两侧各10~25mm区域内为()mm
C
A.3
B.5
C.7
D.10
295.在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到发线上,顺坡长度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倍。
B
A.400
B.600
C.1200
D.1600
296.在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在允许速度为大于120km/h且不大于160km/h的正线、到发线上,顺坡长度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倍。
C
A.400
B.600
C.1200
D.1600
297.在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在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正线、到发线上,顺坡长度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倍。
D
A.400
B.600
C.1200
D.1600
298.在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在其他站线上,顺坡长度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倍。
A
A.400
B.600
C.1200
D.1600
299.有铁垫板地段冻起高度不超过()mm时,可使用厚度为3mm、6mm的顺垫板在铁垫板上顺垫。
C
A.2
B.5
C.6
D.10
300.顺垫板重叠使用不得超过2块,总厚度不得超过()mm
C
A.10
B.12
C.15
D.20
301.混凝土枕地段发生15mm以上冻害时,可采用调高扣件,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块。
B
A.2
B.3
C.4
D.5
302.木枕地段在冬季垫入的全部垫板和混凝土枕地段总厚度超过()mm的垫板,应在线路解冻后及时撤出。
C
A.6
B.8
C.10
D.15
303.普通线路使用60kg/m钢轨直线地段,钢轨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Mt。
C
A.450
B.550
C.600
D.1000
304.无缝线路使用60kg/m钢轨直线地段,钢轨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Mt。
D
A.450
B.550
C.600
D.1000
305.普通线路使用50kg/m钢轨直线地段,钢轨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Mt。
A
A.450
B.550
C.600
D.1000
306.无缝线路使用50kg/m钢轨直线地段,钢轨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Mt。
B
A.450
B.550
C.600
D.1000
307.普通线路使用60kg/m钢轨直线地段,道床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Mt。
C
A.450
B.550
C.600
D.700
308.无缝线路使用60kg/m钢轨直线地段,道床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Mt。
D
A.450
B.550
C.600
D.700
309.普通线路使用50kg/m钢轨直线地段,道床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Mt。
A
A.450
B.550
C.600
D.700
310.无缝线路使用50kg/m钢轨直线地段,道床大修周期为累计通过总质量()Mt。
B
A.450
B.550
C.600
D.700
311.无缝线路使用60kg/m钢轨混凝土枕曲线地段,当曲线半径为大于1200m且不大于2000m时,钢轨大修周期为()。
D
A.100~200
B.200~400
C.400~700
D.700~1000
312.无缝线路使用60kg/m钢轨混凝土枕曲线地段,当曲线半径为大于800m且不大于1200m时,钢轨大修周期为()。
C
A.100~200
B.200~400
C.400~700
D.700~1000
313.无缝线路使用60kg/m钢轨混凝土枕曲线地段,当曲线半径为大于400m且不大于800m时,钢轨大修周期为()。
B
A.100~200
B.200~400
C.400~700
D.700~1000
314.无缝线路使用60kg/m钢轨混凝土枕曲线地段,当曲线半径为不大于400m时,钢轨大修周期为()。
A
A.100~200
B.200~400
C.400~700
D.700~1000
315.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质量、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情况,划分线路等级为()级。
D
A.2
B.3
C.4
D.5
316.年通过总质量大于5000万t或线路允许速度120km/h以上的铁路正线。
A
A.Ⅰ
B.Ⅱ
C.Ⅲ
D.Ⅳ
317.年通过总质量大于3000万t且不大于5000万t或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00km/h且不大于120km/h铁路正线。
B
A.Ⅰ
B.Ⅱ
C.Ⅲ
D.Ⅳ
318.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当限速80km/h时,轨距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C
A.+7,-4
B."+14,-7"
C."+16,-8"
D."+19,-9"
319.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当限速80km/h时,水平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D
A.12
B.14
C.15
D.17
320.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当限速80km/h时,轨向(直向)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C
A.12
B.14
C.15
D.17
321.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当限速80km/h时,高低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D
A.8
B.13
C.15
D.19
322.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当限速80km/h时,三角坑(直线和圆曲线)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B
A.8
B.13
C.15
D.19
323.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当限速80km/h时,三角坑(缓和曲线)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A
A.8
B.13
C.15
D.19
324.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轨距静态几何不平顺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B
A.+7,-4
B."+14,-7"
C."+16,-8"
D."+19,-9"
325.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水平静态几何不平顺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B
A.12
B.14
C.15
D.17
326.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轨向(直向)静态几何不平顺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A
A.12
B.14
C.15
D.17
327.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高低静态几何不平顺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C
A.8
B.13
C.15
D.19
328.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三角坑(直线和圆曲线)静态几何不平顺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D
A.5
B.7
C.8
D.11
329.80km/h<υmax≤120km/h正线混凝土枕地段,当限速80km/h时,三角坑(缓和曲线)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B
A.5
B.7
C.8
D.11
330.在轨道静态检查三角坑时,在延长()的距离内不允许超过三角坑容许偏差管理值。
C
A.13m
B.16m
C.18m
D.20m
331.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偏差)不得超过()mm。
C
A.1435
B.1450
C.1456
D.1455
332.线路轨道三角坑静态几何不平顺用轨距尺检查时基长为()。
C
A.4.25m
B.5.25m
C.6.25m
D.7.25m
333.直线地段轨向偏差值是指利用()m弦线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A
A.10
B.12
C.14
D.16
334.在160km/h≥允许速度vmax>120km/h的混凝土枕正线线路,轨距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作业验收标准为()。
D
A.+3mm,-2mm
B.±2mm
C.+6mm,-2mm
D.+4mm,-2mm
335.在铺设混凝土枕的其他站线,轨距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作业验收标准为()。
C
A.+3mm,-2mm
B.±2mm
C.+6mm,-2mm
D.+4mm,-2mm
336.道岔静态几何尺寸采用轨道检查仪检查时,三角坑时基长为()。
A
A.3
B.5
C.6.25
D.规定位置
337.在其他站线上,道岔轨距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中作业验收标准为()
A
A.+3mm,-2mm
B.±2mm
C.+6mm,-2mm
D.+4mm,-2mm
338.在允许速度vmax>160km/h正线上,道岔轨距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中作业验收标准为()
B
A.+3mm,-2mm
B.±2mm
C.+6mm,-2mm
D.+4mm,-2mm
339.在道岔静态检查中,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作业验收限值为()mm。
A
A.0
B.1
C.2
D.3
340.在道岔静态检查中,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计划维修限值为()mm。
C
A.0
B.1
C.2
D.3
341.在道岔静态检查中,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临时补修限值为()mm。
D
A.0
B.1
C.2
D.3
342.道岔静态检查三角坑时基长,采用轨道检查仪时为()。
B
A.2.4
B.3
C.6.25
D.按规定位置检查
343.道岔静态检查三角坑时基长,采用轨距尺时()。
D
A.2.4
B.3
C.6.25
D.按规定位置检查
344.其他站线道岔地段,作业验收标准,轨距的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B
A.+2-2
B.+3-2
C.+4-2
D.+5-3
345.允许速度不大于80km/h正线及到发线道岔地段,作业验收标准,轨距的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B
A.+2-2
B.+3-2
C.+4-2
D.+5-3
346.允许速度大于80km/h且不大于120km/h的正线道岔地段,作业验收标准,轨距的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为()mm。
B
A.+2-2
B.+3-2
C.+4-2
D.+5-3
347.允许速度大于120km/h且不大于160km/h的正线道岔地段,作业验收标准
下载地址
查看
人气:507
下载
人气:632
相关文件
2019南昌局工务岗位星级理论一月份题库 530
2019电务总公司抽考普速车站与区间题库 859
2019助理值班员规章学习条款题库 2798
2019武汉局高铁车长题库 1188
2019年北京车辆段客车检车员题库 489
2019普速线路工脱产培训题库 293
2019上海局列车行李员题库 188
❤
如果您发现该文件不能下载,请点击
报告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