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简介及使用说明 |
单选题 一次起道量、拨道量不超过40mm的起道、拨道。属于()项目。 Ⅰ级维修 Ⅱ级维修 Ⅰ级施工 Ⅱ级施工 B 单选题 线路允许速度120km/h采用反向曲线变更线间距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米。 12000 5000 4000 3000 B 单选题 允许速度大于 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米。 800 600 400 200 C 单选题 υmax<120km/h地段,钢轨焊缝凹陷达()mm应及时处理。 0.3 0.4 0.5 0.6 D 单选题 混凝土枕地段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规定,在实际锁定轨温()方正轨枕当日不超过2根。 -20℃以下 -20~-10℃ +10~+20℃ +20℃以上 A 单选题 无缝线路地段作业,在实际锁定轨温+10~+20℃时,下列禁止作业的项目是()。 更换接头螺栓 更换轨枕 不破底清筛 更换胶接绝缘接头 D 单选题 应力放散时,各位移观测点的钢轨位移应达到标记处,容许偏差为()。 ±5mm ±3mm ±2mm ±1mm D 单选题 钢轨预打磨应在新钢轨上道使用后尽快进行,一般不宜超过()通过总质量。 5Mt 8Mt 10Mt 15Mt C 单选题 对于成段钢轨表面伤损深度大于()mm,宜采用铣磨车作业。 0.2 0.3 0.5 0.8 C 单选题 大型养路机械打磨前,应提前对焊接接头平直度进行检查,若平直度超出+0.5mm/1m时,应采用仿形打磨机对焊接接头进行局部打磨,打磨后平直度应控制在()mm/1m范围内。 +0.1~+0.3 +0.2~+0.4 +0.3~+0.5 +0.5~+0.8 A 单选题 线路大、中修工程主要图表不包含()。 纵断面设计图 平面拨量表 水准基点表 工程进度表 D 单选题 发生高压接地故障时,在切断电源前任何人与接地点的距离,室外不得小于()米。 2 4 8 10 D 单选题 凡未办理验交的线路、桥隧等设备,由()负责巡查养护。 施工单位 设备管理单位 指定单位 配合单位 A 单选题 施工地段放行列车,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偏差不得超出下次施工前最高行车速度等级的计划维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列车限速vmax≤45km/h时,轨枕盒内及轨枕头部道砟不少于(),枕底道砟串实。 0.5 0.333333333 0.25 0.2 B 单选题 施工地段放行列车,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偏差不得超出下次施工前最高行车速度等级的计划维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列车限速vmax≤45km/h时,轨枕每隔()可空1根。 2根 3根 4根 6根 D 单选题 故障处理后的放行列车条件由()决定。 作业负责人 电务现场负责人 车间负责人 工区负责人 A 单选题 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标准的病害整修,应办理()。 临时限速手续,设置移动减速手信号防护 临时作业手续,设置作业标防护 临时封锁手续,设置停车手信号防护 临时施工手续,设置驻站和现场防护 C 单选题 ()下达设置或撤除防护、开始或停止作业、下道避车等命令。 作业负责人 现场防护员 驻站联络员 远方防护员 A 单选题 驻站联络员与车站值班员办理施工(维修)登销记手续;向施工(维修)()传达调度命令。 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 现场防护员和远方防护员 工长 车间主任 A 单选题 在单线线路上施工,当站内正线警冲标距离施工地点小于800m时,按()设置移动减速信号牌。 20m 50m 800m 1400m C 单选题 当线路出现连续碎弯并有胀轨迹象时,必须(),观测轨温和线路方向的变化。 加强巡查或派专人监视 停止作业 设置减速信号 设置停车信号 A 单选题 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规定,R=1000m曲线木枕地段,连续扒开道床不超过25m容许作业轨温为()。 +15℃~-15℃ +15℃~-20℃ +10℃~-15℃ +15℃~-15℃ C 单选题 60kg/m 钢轨、无缝线路、混凝土枕,曲线半径1200<R≤2000m,曲线钢轨更换周期通过总质量为()Mt。 200~400 400~700 700~1000 1000 C 单选题 60kg/m无缝线路线路混凝土枕碎石道床,钢轨设备大修周期为通过总质量Mt为()。 1500 1000 900 600 B 单选题 混凝土枕120km/h<υmax≤160km/h 正线缓和曲线,三角坑的静态临时补修管理值是()mm。 5 6 7 8 B 单选题 混凝土枕80km/h<υmax ≤120 km/h正线,高低的静态限速管理值是()mm。 11 15 19 22 C 单选题 υmax≤80 km/h正线调节器,水平的静态临时补修管理值是()mm。 7 8 9 10 C 单选题 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中,计划维修管理值为安排轨道维修计划的()。 质量检查标准 质量管理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评定标准 B 单选题 轨道几何不平顺动态检测项目不包括()。 轮轨加速度 复合不平顺 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 轨距变化率 A 单选题 80 km/h<υmax≤120 km/h轨距轨道质量指数管理值为()mm。 0.9-1.1 1.1-1.3 1.3-1.4 1.4-1.6 C 单选题 正线线路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扣件扭矩(扣压力)或弹条扣件中部前端下颚离缝、Ⅲ型弹条小圆弧内侧与预埋铁座端部相距不符合标准者,超过(),每增1%扣1分。 0.06 0.08 0.1 0.12 B 单选题 作业中如出现轨向、高低不良,起道、拨道省力,枕端道砟离缝等胀轨迹象时,必须(),并及时采取防胀措施。 加强巡查或派专人监视 停止作业 设置减速信号 设置停车信号 B 单选题 发现胀轨跑道时必须立即(),尽快采取措施,恢复线路。 停止作业 拦停列车 设置减速信号牌 设置停车信号牌 B 单选题 胀轨跑道,恢复线路后,首列放行列车速度不超过(),并派专人看守、整修线路,逐步提高行车速度。 5km/h 15km/h 25km/h 45km/h B 单选题 本线来车:vmax≤60km/h时,不小于()下道完毕。 500m 800m 1000m 1400m A 单选题 本线来车:60km/h<vmax≤120km/h时,不小于()下道完毕。 500m 800m 1000m 1400m B 单选题 本线来车:120km/h<Vmax≤160km/h时,不小于()下道完毕。 500m 800m 1000m 1400m D 单选题 本线不封锁时,邻线(线间距小于6.5m)速度60km/h<邻线速度vmax≤120km/h时,来车()。 可不下道,但本线必须停止作业 本线可不下道 本线必须下道 本线可不停止作业 A 单选题 本线不封锁时,邻线(线间距小于6.5m)速度120km/h<邻线max≤160km/h时,()。 本线必须停止作业 来车可不下道,但本线必须停止作业 本线必须下道 下道距离不小于1400m D 单选题 本线封锁时,邻线(线间距小于6.5m)邻线vmax≤120km/h时,()。 本线可不下道 本线可不下道,但本线必须停止作业 本线必须下道 下道距离不小于1400m A 单选题 在站内其他线路作业,与本线相邻的其他站线来车时()。 本线可不下道 本线可不下道,但本线必须停止作业 本线必须下道 下道距离不小于1400m B 单选题 在区间线路上进行不影响行车安全的作业,作业地点两端()处列车运行方向左侧(双线在线路外侧)的路肩上设置作业标。 20m 50m 100~300 500~1000m D 单选题 故障、自然灾害处置后,由()确定放行列车条件。 段调度 车间主任 现场工务人员 工长 C 单选题 为保证人身安全,除牵引供电专业人员按规定作业外,任何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须与牵引供电设备高压带电部分保持()以上的距离。 1m 2m 5m 10m B 单选题 任何人员及所携带的物件、作业工器具等与回流线、架空地线、保护线保持()以上的距离。 1m 2m 5m 10m A 单选题 在接触网支柱及接触网带电部分5m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均()。 必须接地 可接地 必须设置安全网 可设置安全网 A 单选题 在电气化铁路线路上,两股钢轨同时起道时,一次作业起道量不得超过(),且两股钢轨起道量相差不得超过11mm。 20mm 30mm 40mm 50mm B 单选题 电气化铁路线路上,拨道作业,线路中心线位移一次不得超过();一侧拨道量年度累计不得大于120mm,并不得侵入建筑限界。 ±20mm ±30mm ±40mm ±50mm。 B 单选题 电气化区段更换钢轨需拆装扼流变钢轨引线时,应有电务人员在场配合,拆装作业由()完成。 供电人员 电务人员 工务人员 车务部门 B 单选题 经加固的混凝土桥梁钢支架人行道,在最大承载条件下,每3m长钢支架人行道上放置混凝土枕或混凝土桥枕不得超过()。 1根 2根 3根 4根 A 单选题 经加固的混凝土桥梁钢支架人行道,在最大承载条件下放置轨枕或桥枕必须紧靠挡砟墙顺桥向放置,且支撑轨枕或桥枕的钢支架不少于()。 1个 2个 3个 4个 B 单选题 v≤120km/h区间双线部分铁路,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4000mm 4200mm 5000mm 5300mm A 单选题 120km/h<v≤160km/h区间双线部分铁路,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4000mm 4200mm 5000mm 5300mm B 单选题 站内正线直线部分铁路,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最小距离为()。 4000mm 4200mm 5000mm 5300mm C 单选题 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当曲线半径R≥295,轨距加宽值为()。 0mm 5mm 10mm 15mm A 单选题 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当曲线半径295>R≥245,轨距加宽值为()。 0mm 5mm 10mm 15mm B 单选题 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当曲线半径245>R≥195,轨距加宽值为()。 0mm 5mm 10mm 15mm C 单选题 曲线地段轨距加宽,当曲线半径R<195,轨距加宽值为()。 0mm 5mm 10mm 15mm D 单选题 v≤160km/h客货共线铁路,旅客站台高站台高度为()。 900 1100mm 1250mm 1500mm C 单选题 货物站台的高度为()。 300~500mm 900~1100mm 1100~1250mm 1500mm B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线路标志的是()。 公里标 曲线标 警冲标 管界标 C 单选题 除警冲标外,线路、信号标志应设在其内侧距线路中心不小于()处。 2.0m 2.5m 3.1m 4.0m C 单选题 路基侧沟的深度不得小于0.6m,底宽度不应小于()。 0.3m 0.4m 0.6m 0.8m B 单选题 线路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含规定的递减率)不得大于()。 1‰ 2‰ 3‰ 4‰ A 单选题 直线线路上轨向以10m弦在轨头内侧顶面下()处量取最大矢度。 10mm 15mm 16mm 20mm C 单选题 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以从钢轨顶面上的光带位置判定。下列关于光带和轨底坡的说法中正确是()。 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合适 如果光带偏向外侧,则说明轨底坡不足 如果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 如果光带偏向内侧,说明轨底坡过大 C 单选题 无缝线路长轨条截锯为再用轨时可先用乙炔切割,更换下来以后再锯头,但切口与锯口的距离不得小于()。 90mm 100mm 80mm 60mm B 单选题 锯切旧的长轨条时,锯切点离保留焊缝的距离应不小于()。 1.0m 2.0m 4.5m 6.0mm C 单选题 轨缝应设置均匀,25m钢轨地段每千米线路轨缝总误差不得大于()。 ±80mm ±160mm ±100mm ±120mm A 单选题 道岔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尖轨在使用状态下,尖轨顶铁和基本轨离缝不大于()。 0.5mm 1mm 1.5mm 2mm D 单选题 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允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当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每千米配置为1667根时,其轨枕间距为()。 600mm 595.2mm 568.2mm 543.5mm A 单选题 在某一铁路线上,曲线半径为600m,列车通过该曲线时的平均速度为66km/h,则该曲线应设超高是()。 95mm 90mm 85mm 80mm C 单选题 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 75mm 90mm 125mm 150mm C 单选题 实设最大超高,在双线上不得大于()。 75mm 90mm 125mm 150mm D 单选题 实设超高在满足曲线超高设置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 减小Hg(未被平衡过超高) 增大Hg(未被平衡过超高) 减小Hc(未被平衡欠超高) 增大Hc(未被平衡欠超高) A 单选题 实设超高在满足曲线超高设置条件下,旅客列车较多时,宜()。 减小Hg(未被平衡过超高) 增大Hg(未被平衡过超高) 减小Hc(未被平衡欠超高) 增大Hc(未被平衡欠超高) C 单选题 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 1/(7υmax) 1/(8υmax) 1/(9υmax) 1/(10υmax) D 单选题 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在困难条件下,不大于120km/h线路顺坡坡度不应大于()。 1/(7υmax) 1/(8υmax) 1/(9υmax) 1/(10υmax) A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为120km/h(不含)~160km/h的线路,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不应大于()。 0mm 8mm 15mm 25mm B 单选题 在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顺坡坡度,但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不应大于(),且不得大于2‰。 1/(7υmax) 1/(8υmax) 1/(9υmax) 1/(10υmax) B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特殊困难地段,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 25m 30m 40m 50m A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特殊困难地段,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短于()。 25m 30m 40m 50m A 单选题 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不得大于()。 1‰ 2‰ 4‰ 6‰ A 单选题 450<R≤800m的正线及到发线曲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为()。 18mm 15mm 12mm 9mm C 单选题 R>800m的正线及到发线曲线,缓和曲线的正矢与计算正矢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为()。 3mm 6mm 9mm 12mm A 单选题 R>800m的正线及到发线曲线,圆曲线的正矢连续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为()。 3mm 6mm 9mm 12mm B 单选题 R>800m的正线及到发线曲线,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日常保持容许偏差为()。 3mm 6mm 9mm 12mm C 单选题 某曲线其直缓点的正矢为5mm,缓圆点的正矢为95mm,则圆曲线中点的正矢为()。 45mm 50mm 90mm 100mm D 单选题 曲线地段,未被平衡欠超高,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 50mm 60mm 75mm 90mm D 单选题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曲线地段,未被平衡过超高,困难情况下不得大于()。 50mm 60mm 75mm 90mm A 单选题 曲线某点的拨量为6mm,其前后两点正矢的影响量为()。 前后两点和为6mm 前后两点各为-6mm 前后两点和为3mm 前后两点各为-3mm D 单选题 曲线上相邻三点,第一点正矢为66mm,第二点正矢为58mm,第三点正矢为58mm,第一点拨量为-6mm,第二点拨量为零,第三点拨量为+2mm,第二点正矢为()。 58mm 60mm 54mm 62mm B 单选题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最小动程:直尖轨为为()。 142mm 152mm 160mm 180mm A 单选题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最小动程:曲尖轨为()。 142mm 152mm 160mm 180mm B 单选题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最小动程:AT型弹性可弯尖轨12号普通道岔为()。 152mm 160mm 180mm 160mm或180mm D 单选题 尖轨在第一拉杆中心处的最小动程:12号提速道岔为()。 142mm 152mm 160mm 180mm C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应按不大于()的递减率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2‰ 4‰ 6‰ 8‰ C 单选题 单开道岔中,尖轨前第一拉杆的中心位置距尖轨实际尖端()。 330mm 380mm 490mm 510mm B 单选题 道岔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容许误差为()mm。 +3,-2 +3,-1 3 -2 B 单选题 道岔辙叉心轮缘槽标准宽度(测量位置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规定)为46mm,容许误差为()mm。 +3,-2 +3,-1 3 -2 B 单选题 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mm加轨距加宽值。 42 46 63 65 D 单选题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6mm 8mm 10mm 11mm A 单选题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6mm 8mm 10mm 11mm B 单选题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6mm 8mm 10mm 11mm B 单选题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6mm 8mm 10mm 11mm C 单选题 道岔基本轨垂直磨耗,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其他站线上超过()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6mm 8mm 10mm 11mm D 单选题 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板磨耗大于()时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2mm 3mm 4mm 5mm B 单选题 轨撑损坏、松动,轨撑与轨头下颚或轨撑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时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2mm 3mm 4mm 5mm A 单选题 道岔查照间隔在有客车运行的线路上应不得()。 小于1391mm 大于1391mm 小于1348mm 大于1348mm A 单选题 道岔护背距离应不得()。 小于1391mm 大于1391mm 小于1348mm 大于1348mm D 单选题 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2‰顺坡。 4mm 6mm 10mm 15mm B 单选题 连接曲线超高不应大于(),顺坡不应大于2‰。 4mm 6mm 10mm 15mm D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4mm 6mm 8mm 10mm A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4mm 5mm 6mm 8mm C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6mm 8mm 10mm 12mm B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4mm 6mm 8mm 10mm A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2mm 4mm 6mm 8mm C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4mm 5mm 6mm 8mm D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时为轻伤。 6mm 8mm 10mm 12mm C 单选题 可动心轨辙叉心宽40mm断面及可动心轨辙叉心宽20mm断面对应的翼轨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超过()时为轻伤。 2mm 4mm 6mm 8mm B 单选题 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时为轻伤。 0.5mm 1mm 1.5mm 3mm C 单选题 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上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时为轻伤。 0.5mm 1mm 1.5mm 3mm D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2mm 4mm 6mm 8mm C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4mm 5mm 6mm 8mm D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50kg/m及以下钢轨在除正线、到发线外的其他站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6mm 8mm 10mm 12mm C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2mm 4mm 6mm 8mm C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正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2mm 4mm 6mm 8mm D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40mm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翼轨加高部分),60kg/m及以上钢轨在到发线上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6mm 8mm 10mm 12mm C 单选题 12号提速道岔斥离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为()。 66mm 65mm 62mm 60mm B 单选题 提速道岔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在固定型或可动心轨辙叉的心轨顶宽()处测量。 0~10mm 10~20mm 20~30mm 30~40mm C 单选题 提速道岔尖轨及可动心轨轨底应与滑床台密贴,不密贴时缝隙不大于()。 1mm 2mm 3mm 4mm B 单选题 道岔弹片及其销钉、挡板损坏或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大于(),应有计划进行修理或更换。 1mm 2mm 3mm 5mm B 单选题 提速道岔混凝土岔枕固定垫板的立螺栓拧紧扭力矩为()。 80~140N·m 80~150N·m 800~1300N·m 250~300N·m D 单选题 弹片、销钉、挡板损坏。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mm,销钉帽内侧距滑床板边缘大于()时,应有计划进行修理或更换。 1mm 2mm 3mm 5mm D 单选题 普通9号道岔,在尖端处的轨距为()。 1450mm 1445mm 1437mm 1435mm A 单选题 普通型直尖轨长7.7m的道岔,轨距加宽为()。 15mm 10mm 5mm 2mm B 单选题 滑床台磨耗大于()应进行更换。 1.5mm 2mm 2.5mm 3mm D 单选题 在辙叉心宽()断面处,测量垂直磨耗。 25mm 30mm 40mm 50mm C 单选题 提速道岔上长度(不含钉帽的全长)为147mm的销钉()。 用于钢枕滑床板 用于转辙器滑床板 用于护轨垫板 可以通用 B 单选题 提速道岔上长度(不含钉帽的全长)为167mm的销钉()。 用于钢枕滑床板 用于转辙器滑床板 用于护轨垫板 可以通用 C 单选题 提速道岔改道作业时,应采用调整不同号码轨距块的方法进行。调整量不足时可加垫片调整,但厚度不得超过()。 1mm 2mm 3mm 无要求 B 单选题 在锁定轨温范围内铺设时,限位器要求居中,焊联前测量,尖轨限位器两侧间隙值允许偏差()mm。 ±0.5mm ±1.0mm ±1.5mm ±2mm C 单选题 在尖轨、可动心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可动心轨顶面低于翼轨项面()及以上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mm 2mm 0.5mm 1.5mm B 单选题 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不靠贴大于()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mm 2mm 0.5mm 1.5mm A 单选题 可动心轨道岔的普通钢轨接头应使用10.9级螺栓,扭矩应保持在()。 700~900N·m 120~150N·m 1100~1400N·m 250~300N·m A 单选题 固定型无缝道岔辙叉接头冻结应采用高强螺栓,扭矩应保持在()。 700~900N·m 120~150N·m 1100~1400N·m 250~300N·m C 单选题 无缝道岔导轨、辙叉、心轨、翼轨的扣件扭矩应保持在()。 700~900N·m 120~150N·m 1100~1400N·m 250~300N·m B 单选题 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后各25m范围内的基本轨扣件扭矩应保持在()。 700~900N·m 120~150N·m 60~80N·m 250~300N·m C 单选题 钢轨头部总磨耗等于垂直磨耗与()之和。 侧面磨耗 1/2侧面磨耗 1/3侧面磨耗 1/4侧面磨耗 B 单选题 钢轨头部侧面磨耗在钢轨踏面(按标准断面)下()处测量。 最大 最小 12mm 16mm D 单选题 钢轨头部垂直磨耗在钢轨顶面宽()距标准工作边测量。 1/2处 1/4处 1/3处 3/4处 C 单选题 翻浆冒泥造成的塌低接头,正确整治方法是()。 起道捣固 垫调高板 清筛利于排水 清筛换砟起道捣固 D 单选题 在路基地面排水设备中,排水沟用来排除()的水流。 地表 路堤坡面 地表及路堤坡面 路堑上 C 单选题 ()用于地层不稳或场地受限制地段的水沟,兼起排除成层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 排水槽 排水沟 涵洞 隧道 A 单选题 在路基地下排水设备中,()用于疏干坡面土或引排从边坡出露的地下水以稳定边坡。 边坡渗沟 明沟及排水槽 渗水涵洞 立体集水渗井与渗管 A 单选题 曲线地段拨道作业,以()为标准股。 曲上股 曲下股 左股 右股 A 单选题 曲线地段起道作业,以()为标准股。 曲上股 曲下股 左股 右股 B 单选题 道岔改道作业时,以()为标准股。 导曲上股 导曲下股 直外股和导曲线上股 直内股和导曲线下股 C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线路起道作业,收工时顺坡率应()。 不应大于2.0‰ 不应小于2.0‰ 不应大于1.0‰ 不应小于1.0‰ A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为120km/h(不含)~160km/h的线路起道作业,收工时顺坡率应()。 不应大于2.0‰ 不应小于2.0‰ 不应大于1.0‰ 不应小于1.0‰ C 单选题 在直线地段进行垫板作业,当标准股低洼量为5mm,对面股水平差为4mm时,则对面股垫板量为()。 4mm 5mm 9mm 1mm C 单选题 进行线路拨道作业,当指挥者两手握拳高举头上相碰时,表示()。 拨接头 拨大腰 拨小腰 交叉拨动 A 单选题 进行线路拨道作业,当指挥者两手放胸前,食拇指张开作小圆弧状时,表示()。 拨接头 拨大腰 拨小腰 交叉拨动 C 单选题 紧固直线上钢轨接头6孔螺栓,正确的操作是()。 先上紧最外侧两个螺栓,再上紧中间两个螺栓,剩下两个最后上紧。 先上紧中间两个螺栓,再上紧最外侧两个螺栓,剩下两个最后上紧。 先上紧中间两个螺栓,其余4个依次上紧。 先上紧最外侧两个螺栓,再上紧次外两个螺栓,最后上紧中间两个螺栓。 A 单选题 紧固曲线上钢轨接头6孔螺栓,正确的操作是()。 先上紧最外侧两个螺栓,再上紧中间两个螺栓,剩下两个最后上紧。 先上紧中间两个螺栓,再上紧最外侧两个螺栓,剩下两个最后上紧。 先上紧中间两个螺栓,其余4个依次上紧。 先上紧最外侧两个螺栓,再上紧次外两个螺栓,最后上紧中间两个螺栓 D 单选题 检查一组道岔防爬设备,防爬器50个,其中缺3个,失效2个,防爬器不合格率为()。 0.1 0.06 0.04 0.15 A 单选题 60kg/m钢轨常用夹板长度为()。 1000mm 820mm 805mm 790mm B 单选题 混凝土枕位置要正确,必须与轨道中心垂直,间距偏差及歪斜在正线、到发线上不超过()。 30mm 50mm 60mm 80mm B 单选题 混凝土枕位置要正确,必须与轨道中心垂直,间距偏差及歪斜在其他站线上不超过()。 30mm 50mm 60mm 80mm C 单选题 线路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时无缝线路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 30mm 40mm 60mm 100mm B 单选题 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无缝线路铝热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应小于()。 30mm 40mm 60mm 100mm D 单选题 允许速度160km/h及以下无缝线路左右两股轨条锁定轨温差不得超过()。 3℃ 5℃ 8℃ 10℃ B 单选题 普通无缝线路的长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可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2对 3对 5对 3~5对 C 单选题 普通无缝线路的长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应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2~3对 3~5对 3~7对 5~7对 D 单选题 12号无缝道岔设()观测桩。 2对 3对 6对 7对 B 单选题 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内侧应距线路中心不小于()。 0.81m 2.0m 3.1m 4.0m C 单选题 固定区累计位移量大于()时,应及时上报工务段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0mm 20mm 30mm 40mm A 单选题 某道岔号为12,测定股道间距3处为4900、5100及5300mm,则附带曲线平均拨道间距为()。 4900mm 5000mm 5100mm 5300mm C 单选题 目前我国线路直线地段采用的标准轨底坡为()。 0.055555556 0.0625 0.065972222 0.069444444 D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0~50mm范围内,一条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40mm 50mm 60mm 80mm B 单选题 高锰钢整铸辙叉心宽超过50mm两条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时,应及时更换。 40mm 50mm 60mm 80mm D 单选题 ()不属于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产生的原因。 尖轨顶铁过长,补强板螺栓凸出。 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造成假密贴。 基本轨、轨撑、滑床板挡肩之间存在“三道缝”。 尖轨跟端轨缝过大,间隔铁和夹板磨耗,螺栓松动,过车时加大了冲击。 D 单选题 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6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 不作递减 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 均匀递减 A 单选题 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小于6m,两尖端处轨距不相等时()。 不作递减 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 应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均匀递减 D 单选题 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6m,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的道岔应按()。 应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均匀递减 应从较大轨距向较小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6m的相等轨距段。 D 单选题 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混凝土岔枕及短轨枕)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为轨枕失效。 0.5mm 1mm 1.5mm 2.0mm C 单选题 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采用轨距尺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 2.5m 6.25m 18m 25m B 单选题 三角坑允许偏差管理值即为在延长()的距离内不允许超过的三角坑偏差值。 2.5m 6.25m 18m 25m C 单选题 直线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1m尺 5m弦 10m弦 20m弦 C 单选题 在无缝线路上焊接钢轨后,放行列车时,焊缝处轨温应降至()以下。 100℃ 200℃ 300℃ 400℃ C 单选题 在螺纹道钉硫磺锚固作业中,熔制混合溶液,需放入硫磺、水泥、砂子和石蜡,正确的放入顺序是()。 先放硫磺,再放砂子和水泥,最后放石蜡 先放砂子,再放硫磺和水泥,最后放石蜡 先放水泥,再放硫磺,最后放石蜡和砂子 先放砂子,再放水泥,最后放硫磺和石蜡 D 单选题 在跨区间无缝线路上的无缝道岔尖轨及其前方25m范围内综合维修,作业轨温范围为实际锁定轨温()。 ±5℃ ±10℃ ±15℃ ±30℃ B 单选题 普通单开道岔内的两组绝缘接头相错不得大于()。 2m 2.5m 3m 3.5m B 单选题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曲线地段,未被平衡过超高,个别特殊下不得大于()。 50mm 60mm 70mm 90mm C 单选题 尖轨在斥离状态下,尖轨轨底与滑床台上表面的间隙应为()mm。 1mm 2mm 3mm 1~3mm D 单选题 弹片、销钉、挡板损坏。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板前后离缝大于2mm,销钉帽内侧距滑床板边缘大于()时应有计划地进行修理或更换。 1mm 2mm 3mm 5mm D 单选题 允许速度160km/h以上无线缝线路左右两股轨条锁定轨温差不得超过()。 1℃ 2℃ 3℃ 5℃ C 单选题 跨区间无缝线路、区间无缝线路的长轨条长度不大于1200m时,可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2对 3对 5对 3~5对 D 单选题 跨区间无缝线路、区间无缝线路的长轨条长度大于1200m时,应设置()对位移观测桩。 2~3对 3~5对 3~7对 6~7对 D 单选题 18号无缝道岔设()观测桩。 2对 3对 4对 7对 C 单选题 无缝线路铺设验收标准轨枕位置应方正,均匀,其误差不得大于()。 40mm 50mm 60mm 30mm A 单选题 无缝线路铺设验收标准中规定护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 5mm 10mm 16mm 25mm A 单选题 无缝线路铺设验收标准中规定护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不大于()。 25mm 10mm 16mm 5mm A 单选题 道岔查照间隔在仅运行货车的线路上应不得()。 小于1391mm 大于1391mm 小于1388mm 大于1348mm C 单选题 III型弹条小圆弧内侧与预埋铁座端部相距()。 小于10mm 10~20mm 8~10mm 小于5mm C 单选题 调节器应设()对位移观测桩。《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3.10.14条。 1 2 3 4 C 单选题 既有线有砟桥上护轨,当位于新Ⅲ型混凝土桥枕地段时应采用与基本轨()。 同类型或低一级的钢轨 同类型的钢轨 低一级的钢轨 高一级的钢轨 A 单选题 既有线有砟桥上护轨,当位于Ⅱ型混凝土桥枕地段时应采用比基本轨()。 低二级钢轨 低一级钢轨 低一级或低二级的钢轨 高一级的钢轨 C 单选题 新建或改建有砟桥上护轨应采用与基本轨()。 同类型或低一级的钢轨 同类型的钢轨 低一级的钢轨 高一级的钢轨 A 单选题 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其净距为()。 400mm 500mm 600mm 300mm B 单选题 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其净距为500mm,允许误差为()。 +3mm,-3mm +10mm,-10mm +5mm,-5mm +10mm,-5mm D 单选题 有砟桥上护轨,不应高出基本轨顶面()mm,也不应低于()mm。 +5mm,25mm 10mm,20mm 8mm,18mm 10mm,30mm A 单选题 新建或改建桥梁,当为有砟桥面时,其护轨铺设应采用()混凝土桥枕。 Ⅰ型 Ⅱ型 Ⅲ型 新Ⅲ型 D 单选题 护轨应伸出桥台挡砟墙以外,直轨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然后弯曲交会于线路中心。 5m 10m 20m 15m A 单选题 护轨应伸出桥台挡砟墙以外,然后弯曲交会于线路中心。弯轨部分沿线路中心线的长度不小于()。 2.1m 3.1m 1.5m 1.9m D 单选题 护轨梭头尖端超出台尾的长度不小于(),其顶部应切成不陡于1:1的斜面。 2.0m 3.0m 1.5m 2.5m A 单选题 护轨梭头尖端悬出轨枕的长度不得大于()。 2.0mm 3.0mm 5mm 10mm C 单选题 对既有有砟桥面,当护轨下组装通长铁垫板时,铁垫板下可设厚度不小于()的橡胶垫板。 3.0mm 5.0mm 4mm 10mm C 单选题 对既有有砟桥面,当护轨下组装通长铁垫板时,固定通长铁垫板的螺栓扭矩不应小于()。 80N·m 100N·m 150N·m 160N·m A 单选题 对既有有砟桥面,当护轨下组装通长铁垫板时,扣板螺栓的扭矩应为()。 60~80N·m 120~150N·m 40~60N·m 40~80N·m C 单选题 每股护轨接头安装4个螺栓,每端安装2个,螺母应安装在()。 线路中心外侧 线路中心一侧 一半线路中心外侧,一半线路中心一侧 无规定 B 单选题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铺面铺砌应平整、稳固,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轨头部外侧50mm范围内,铺面应()。 高于轨面5mm 低于轨面5mm 低于轨面10mm 高于轨面10mm B 单选题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护轨距护轨端300mm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工作边应为()。 60~80mm 120~150mm 150~180mm 100~200mm C 单选题 护轨与基本轨头部间净距:在有砟桥上,其净距为500mm,当桥上设有调节器时,允许误差为()mm。 ±10mm +10mm -10mm ±5mm A 单选题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护轨轮缘槽宽度,直线上应为()。 70~100mm 50~80mm 60~80mm 90~100mm A 单选题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护轨轮缘槽宽度,曲线内股应为()。 70~100mm 45~60mm 60~80mm 90~100mm D 单选题 道口、人行过道、平过道护轨,轮缘槽轮缘槽深度应为()。 70~100mm 45~60mm 60~80mm 90~100mm B 单选题 在路堤地段道口的道路两侧应设置()(困难情况下不少于2根)护桩。 3根 4根 5根 6根 C 单选题 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第一个护桩距最外股钢轨()。 2.5~3m 3~4m 4~5m 2~3m A 单选题 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护桩间距为()。 3m 4m 2m 1.5m D 单选题 在路堤地段道口设护桩时,地面以上护桩高度为0.85m。在路堑地段设置的护栏,地面以上高度为()。 1m 2m 3m 3.5m A 单选题 在铁路线路上距道口、人行过道()处应设置鸣笛标(站内或站内道口、人行过道两端不设)。 500m 800m 1000m 500~1000m D 单选题 有人看守道口两侧沿铁路方向各()范围内路肩外设置高度不低于1.4m的防护栅栏。 50m 100m 200m 500m A 单选题 道床大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砟厚度不得小于();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时,应清筛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 1.4m 300mm 500mm 200mm B 单选题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无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有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0mm。 450mm,300mm 500mm,300mm 450mm,400mm 500mm,600mm A 单选题 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由面砟带和底层组成,均应采用一级道砟。有垫层时道床厚度不得小于(),无垫层时不得小于()。 450mm,300mm 250mm,350mm 200mm,400mm 500mm,600mm B 单选题 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道床厚度在岩石、渗水土路基上,隧道内及有砟桥面上,不得小于()。 200mm 300mm 400mm 150mm A 单选题 无砟道床伤损等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对()伤损应及时修补。 Ⅰ级 Ⅱ级 Ⅲ级 Ⅱ级、Ⅲ级 C 单选题 60kg/m25.0m钢轨,每千米配置混凝土枕1760根时,接头轨枕间距C为()。 200mm 400mm 440mm 540mm D 单选题 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一般由固定区、伸缩区、缓冲区三部分构成。固定区长度不得短于()。 50m 100m 200m 500m A 单选题 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伸缩区长度应根据年轨温差幅值、道床纵向阻力、钢轨接头阻力等参数计算确定,一般为()。 50m 100m 50~100m 100~200m C 单选题 跨区间无缝线路道岔范围内道床肩宽为()。 300mm 350mm 400mm 450mm D 单选题 跨区间或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长度宜为1000~2000m,不应短于()。 100m 200m 300m 50m B 单选题 缓冲区和伸缩区不应设置在道口或不作单独设计的桥上。有砟桥跨度不大于()时,伸缩区可设置在桥上,但轨条接头必须设在护轨范围以外。 10m 16m 20m 26m B 单选题 单元轨节端头应方正,左右股轨端相错量,当单元轨节间采取焊接时不应大于()。 40mm 80mm 100m 120mm C 单选题 单元轨节端头应方正,左右股轨端相错量,当单元轨节间不焊接时不应大于()。 40mm 80mm 100m 120mm A 单选题 现场焊接不应设置在不同轨道结构过渡段、不同线下基础过渡段、道口、桥台、桥墩、钢桁梁桥的伸缩纵梁上及不作单独设计的桥上,且距桥台边墙和桥墩不应小于()m。 1 2 3 4 B 单选题 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其质量应符合钢轨胶接绝缘接头标准要求,钢轨端面与绝缘端板之间应密贴,间隙不应大于()。 0.5mm 1mm 1.5mm 2mm B 单选题 胶接绝缘接头,左右两股钢轨绝缘接头应相对铺设,且绝缘接头轨缝绝缘端板距轨枕边不宜小于()。 50mm 80mm 100mm 150mm C 单选题 调节器所有螺栓扭矩应达到设计要求;单向调节器应加强尖轨及其后()范围内钢轨的锁定,该范围内如有小阻力扣件,小阻力扣件按照设计扭矩拧紧。 0-50m 50-100m 70-100m 100-150m B 单选题 调节器尖轨相对于基本轨降低值偏差超过(),无降低段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0.5mm 1mm 1.5mm 2mm B 单选题 钢轨预打磨应在新钢轨上道使用后尽快进行,一般不宜超过10Mt通过总质量。钢轨预打磨,应合理确定打磨遍数,一次打磨到位,钢轨顶面打磨量宜为()mm。 0.1~0.2mm 0.2~0.3mm 0.3~0.4mm 0.4~0.5mm B 单选题 线路、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作业时,在正线、到发线上,顺坡长度应为: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的线路不应小于冻起高度的()倍。 600 900 1200 1600 C 单选题 道岔计划维修作业验收标准中,在尖轨密贴状态下,辊轮与尖轨轨底的间隙超出()mm每处扣8分。 1~2mm 2~3mm 3~4mm 4~5mm A 单选题 在碎石道床地段,每组防爬设备的组成:单方向锁定为1对防爬器和3对支撑;双方向锁定为2对防爬器和3对支撑。防爬设备应安装在钢轨中部,接头附近()根轨枕不宜安装。 2 3 4 5 A 单选题 防爬设备的安装数量和方式与线路锁定要求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线路爬行量大于()时应及时整正。 10mm 15mm 20mm 25mm C 单选题 捣固车在圬工桥面作业时,必须事先拆除影响捣固作业的护轨,测定轨枕底下道砟厚度,如厚度不足()时,严禁进行捣固作业。 100mm 150mm 200mm 250mm B 单选题 在站内其他线路作业,躲避本线列车时,下道距离不少于()m。 500 800 1400 2000 A 单选题 严禁作业人员跳车、钻车、扒车和由车底下、车钩上传递工具材料。休息时不准坐在钢轨、道心、轨枕头及道床边坡上。绕行停留车辆时其距离应不少于()m,并注意车辆动态和邻线上开来的列车。 5 8 10 15 A 单选题 多组捣固机械同时捣固时,前后距离应不小于(),走行应保持同步。 1 3 5 7 B 单选题 使用气焊、气割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其他人员应远离喷嘴前方,防止烧伤。乙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m。 5 8 10 15 C 单选题 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的钢轨,必须在24h内更换。在更换前应派人昼夜监视,限速不超过()km/h。 10 15 45 60 C 单选题 垫砟起道时,一次垫入的厚度不得超过()mm。 5 10 15 20 D 单选题 垫砟起道时,抬起高度不得超过()mm。 20 30 40 50 D 单选题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km/h)护轨侧面磨耗达到()为重伤。 5mm 8mm 10mm 12mm C 单选题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km/h)护轨侧面磨耗达到()为重伤。 5mm 8mm 10mm 12mm D 单选题 桥上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单根抽换桥枕应在实际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 +10℃~-20℃ +5℃~-15℃ +5℃~-10℃ +10℃~-15℃ A 单选题 桥上无缝线路养护维修单根抽换桥枕,起道量不应超过()mm。 30 40 50 60 D 单选题 捣固车一次起道量不宜超过()mm,起道量超过()mm时应分次起道捣固。 30 40 50 60 C 单选题 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地段无缝线路,当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减()℃以下时,伸缩区和缓冲区禁止进行维修作业。 10 20 30 40 C 单选题 铺设混凝土岔枕,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道岔直向过渡枕υmax≤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根。 10 30 50 75 C 单选题 铺设混凝土岔枕,应用Ⅲ型混凝土枕过渡。道岔直向过渡枕υmax>120km/h时,道岔直向两端过渡枕均不得少于()根。 10 30 50 75 D 单选题 道岔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不靠贴()扣41分。 0.5 0.8 1 1.5 D 单选题 调节器计划维修作业验收评分标准中,焊缝边缘至扣件或轨撑铁垫板距离()mm扣41分。 5 10 15 20 A 单选题 350< R≤450m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规定,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为()mm。 18 15 12 9 C 单选题 无缝线路地段作业,在实际锁定轨温+10~+20℃时,下列禁止作业的项目是()。 更换接头螺栓 更换轨枕 不破底清筛 更换胶接绝缘接头 D 单选题 有砟轨道路肩宽度,线路设计速度为160 km/h及以下的铁路,位于路堤上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m。 1 0.8 0.6 0.4 B 单选题 路段设计行车速度120km/h,中间站的车站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为()m。 600 800 1000 1200 C 单选题 各种建(构)筑物的基本限界为距离线路中心()mm。 1750 1875 2440 2150 C 单选题 减速地点标,设在需要减速地点的两端各()m处。正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始点,背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终点。 800 500 50 20 D 单选题 接触线距钢轨顶面的高度不超过6500 mm;在区间和中间站,不小于()mm。 6500 6330 6200 5700 D 单选题 旅客列车停靠的高站台安全标线距站台边缘()mm。 1000 1250 1750 1875 A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应判为()。 重伤 轻伤 折断 核伤 C 单选题 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道岔内专用钢枕除外)混凝土枕与木枕、混凝土枕与混凝土宽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少于()根轨枕。 3 5 7 9 B 单选题 轨枕应按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标准铺设,非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道岔内专用钢枕除外),木枕与混凝土宽枕之间,应用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得少于()m。 10 15 20 25 D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超过160km/h的线路,直尖轨长6.25~7.7m以下,在尖轨尖端处的轨距()。 1450mm 1445mm 1437mm 1435mm A 单选题 扣件类型应与钢轨、轨枕类型相匹配,使用扣板扣件时,正线半径()m及以下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使用加宽铁座。 450 600 700 800 D 单选题 扣件类型应与钢轨、轨枕类型相匹配,使用扣板扣件时,站线半径()m及以下曲线地段,钢轨外侧应使用加宽铁座。 450 600 700 800 A 单选题 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离为()m的中间,有曲线时按限界加宽法加宽。 1 2 3 4 D 单选题 施工作业负责人由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等级安排相应人员担当建设项目Ⅰ级施工由()担当。 标段项目负责人 标段副职 标段项目负责人(副) 标段正职 A 单选题 影响道床路基稳定的施工作业,破底清筛,大型养路机械捣固、稳定车作业,两捣一稳作业后,开通后第一列速度为()km/h。 15 30 35 45 C 单选题 作业中如出现胀轨迹象时,无论作业中或作业后,发现线路轨向不良,用10m弦测量两股钢轨的轨向偏差,当平均值达到()mm时,必须设置移动减速信号,并采取夯拍道床、填满枕盒道砟和堆高砟肩等措施。 5 10 15 20 B 单选题 大型养路机械进行施工作业时,各机械车按规定排列顺序解体作业时,必须保持不小于()的安全间距。 5m 10m 15m 20m B 单选题 I型、II型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轨距挡板离缝作业后不应大于1mm、日常保持不宜大于()。 1mm 1.5mm 2mm 3mm C 单选题 换出的长钢轨当日回收不完时,应放在道床砟肩上或道心。道口、人行过道及平过道的道路路面上,不得放置钢轨。每根长钢轨的长度一般不得大于()。 200m 300m 500m 800m C 单选题 道岔辙叉号数选择,侧向停发旅客列车的单开道岔,不得小于()。 9号 12号 18号 30号 B 单选题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时不应小于7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15m 20m 25m 30m D 单选题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超高顺坡终点之间的直线段长度线路允许速度为120(不含)~160km/h时不应小于40m,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 15m 20m 25m 30m C 单选题 凡有硬弯的钢轨,均应于铺轨前矫直,常备轨亦应保持顺直。线路上的钢轨硬弯,应在轨温较高季节矫直,矫直时轨温应高于()℃。 15℃ 21℃ 25℃ 30℃ C 单选题 复曲线每个圆曲线的长度不得短于(),其超高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 15m 20m 25m 50m D 单选题 道岔侧向过渡枕(含岔后长岔枕),18号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38根;30号及以上道岔侧向过渡枕不得少于()。 45根 65根 75根 80根 B 单选题 钢轨钻孔位置应在螺栓孔中心线上,且必须倒棱。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大孔径的()倍。 1 2 3 4 B 单选题 钢轨接头应采用相对式联结方式,直线地段应按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节轨上,相差量不应大于()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 3 4 5 6 A 单选题 线路上的重伤钢轨连续伤损标记()。 |←△→| ↑△ |←△△△→| ↑△△△ C 单选题 扣板、轨距挡板应靠贴轨底边。扣板(弹片)扣件扭矩应保持()。 50~100N·m 80~140N·m 80~150N·m 100~150N·m B 单选题 钢轨接头两端各两根轨枕应铺设高弹性橡胶垫板。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7mm的橡胶垫板超过()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 5mm 10mm 15mm 20mm C 单选题 矫直钢轨后用1m直尺测量,允许速度不大于120km/h地段,矢度不得大于()mm。 0.3 0.5 1 2 B 单选题 矫直钢轨后用1m直尺测量,允许速度大于120km/h地段,矢度不得大于()mm。 0.3 0.5 1 2 A 单选题 道岔更换时,清筛深度一般不小于()mm,并整平道床。 100 200 300 400 C 单选题 使用新木枕,应预先钻孔,孔径12.5mm,有铁垫板时孔深应为110mm,无铁垫板时孔深应为()mm。 100 110 120 130 D 单选题 用于线路大修及大型养路机械作业的施工天窗不少于180min,维修天窗双线不应少于()min、单线不应少于90min。 100 110 120 130 C 单选题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不平顺容许偏差管理值,混凝土枕地段检查三角坑时基长,采用轨道检查仪时为()m,采用轨距尺时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1 2 3 4 C 单选题 实行分级管理,根据线路允许速度、年通过总质量、在路网中的重要性以及客货运输特点等情况,划分线路等级为()级。 1 3 5 7 C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形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应设置竖曲线。 1‰ 2‰ 3‰ 4‰ B 单选题 累计通过总质量虽未达到规定大修周期的成段钢轨,但60kg/m及以下钢轨每公里重伤数量达到()处(含焊接和胶接绝缘接头伤损)应及时更换钢轨。 1~2 1~3 2~3 2~4 D 单选题 钢轨接头两端各两根轨枕应铺设高弹性橡胶垫板。橡胶垫板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10mm的橡胶垫板超过()丧失作用)橡胶垫片损坏时,应进行更换。 5mm 10mm 15mm 20mm D 单选题 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18次/min,连续式双枕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次/min,连续式三枕捣固车的捣固频次不宜超过20次/min。 10 11 20 22 D 单选题 允许速度不超过160Km/h的线路,辙叉翼一侧纵向水平裂纹长度达到()及以上时,应及时更换。 60mm 70mm 80mm 90mm C 单选题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km/h)护轨侧面磨耗达到()为轻伤。 5mm 8mm 10mm 12mm B 单选题 道岔直向允许通过速度υmax≤120(km/h)护轨侧面磨耗达到()为轻伤。 5mm 8mm 10mm 12mm C 单选题 邻近营业线施工是指在营业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营业线设备()限界外影响或可能影响铁路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作业。 建筑 机车 安全 加宽 C 单选题 施工和维修作业必须设置防护员,日作业计划下达后不得擅自调换,特殊情况需调换时,由( )批准,报段指挥中心核备,并通知所在作业组负责人、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等。 分管段长 调度科 车间主任(副主任) 作业负责人
|
|
|
下载地址 |
查看 人气:1
下载 人气:1
|
|
|
相关文件 |
|
|
❤ 如果您发现该文件不能下载,请点击报告错误。
; |